兽医的就业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0:20

兽医的就业趋势篇1

【关键词】:现代兽医行业科学发展信息化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S851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不仅追求物质生活的舒适安逸,更追求的是生活的高质量,追求的是安全与健康。因此,对肉、蛋、奶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禽流感在全球泛滥,口蹄疫在世界各地蔓延,甲型H1n1流感正横扫五大洲,疯牛病正在一步步入侵人们的脑细胞。除此之外,猪瘟、鸡新城疫等古老的疫病又以新的流行方式威胁着畜禽,猪的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也正对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给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人们越来越重视兽医在保障人类健康方面的重要性。

一、适应新形势要求,信息化发展

信息化浪潮将现代人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化时代。每个行业的发展也必须适应潮流,才能在发展中进步,在发展中提升。因此,兽医行业也要树立起与时俱进的观念,在行业中推进信息化的进程。

所谓兽医行业信息化,是指为全面提高兽医行业经济运行效率、兽医行业劳动生产率、兽医行业竞争力,在兽医行业生产、管理、经营各领域不断推广和应用电脑、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的动态发展过程。在整个兽医行业信息化建设中,硬件(电脑、网络等设备)是基础,软件(办公软件、各种应用软件)是条件,信息资源(资料、消息的收集过程)则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完善兽医行业信息网络建设,首先要加强兽医行业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开展兽医行业信息员培训,拓宽信息渠道,推广信息来源,搞好信息采集工作,建立一支自上而下、高效灵活的兽医行业信息采集、整理、队伍;其次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网站中的栏目,增加一些对兽医职业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栏目,例如“案例分享”、“疑难解答”等信息;最后,要加大网站的宣传、推广、普及,养殖户是兽医行业信息使用的主体,必须使他们学会在网上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使网站上的信息真正用于生产实际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这也是建立网站的最终目的。

二、营造集群效应,产业化经营

产业化发展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每个行业都概莫能外。因此,我们要积极研究兽医行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趋势、新变化、新特点,并用以指导生产和工作,加快产业配套建设,增强发展科学性,走产业化道路,实现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营造集群效应,加强群防群治,在当代是兽医发展的趋向和机遇。过去群体防治一直被认为是中兽医的弱项,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但随着人们对环保和自身健康的重视,用抗生素和化学药品进行防治所引起的各种问题迫使人们寻求一种新的代替药物。而中草药源于天然,毒副作用小,无残留的特点必然成为人们寻求的趋势,这就为中兽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而通过群防群治形成产业化发展,则是兽医业发展的必然之路。

首先要从根本上树立产业化理念,具有超前意识,由“单打独斗”向形成产业为主转变。随着畜产品短缺时代过去,以及经济收入的增加,人们已经由吃饱向吃好转变,对畜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兽医的行业要求也逐步提升。

其次要调整思路,加强政策引导,积极推广产业链条延伸经验。实行“政策引导,防疫站联合,兽医主动参与”的模式,从疫病预防、种畜禽检疫、技术学习、经验推广,实现配套衔接,形成从源头到结局的完整产业链条,不仅可以实现统筹兼顾,高强度防治疫病,而且能够保证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基本趋于一致,从而根本性地保障畜禽的安全性,实现根源安全。总之,建立并完善兽医行业产业链条,让疫情预防、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整体行业素质改善等诸多相关环节融入到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当中去,可以实现整体应对市场,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规模防治,有利于兽医行业的长远发展,全局发展。

三、重视行业薄弱环节,提升应对能力

每个行业的自身发展都有缺陷和不足,在我国兽医体制中也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缺乏专业人才与技术和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等问题,影响了行业长远发展和社会应对能力。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重视行业薄弱环节,可从几下几方面入手:

完善健全兽医行业工作体系。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中央一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列入农业部的内设机构。

加强基层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

加强乡镇兽医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如今的基层兽医技术人员,不仅承担了畜禽疾病诊治任务,还肩负着新技术推广、法律宣传、疫情调查和向上级通报疫情的责任。因此必须加大乡镇兽医和防疫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兽医业务综合素质,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的质量。应该在行业中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逐步实行执业兽医制度。各地要通过成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切实加强兽医行业工作能力建设。要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兽医事务,跟踪研究国际动物卫生规则,及时调整和完善国内相关政策。

兽医的就业趋势篇2

关键词:职业中学畜牧兽医专业;发展前景;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306-0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呈现上升趋势,畜牧业的现代化需要大批畜牧业实用技术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对职业中学畜牧兽医专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据此设计出有效的对策。

1.畜牧兽医专业前景广阔,人才紧缺

1.1国家重视。中国是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国的强盛离不开农村的发展,大力发展畜牧业是农村三大出路之一。发展畜牧业,可以带动加工业,促进种植业,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1.2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畜牧业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发展畜牧业,满足人们对畜产品日益增加的需要,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保障畜产品安全卫生,需要大量的具备动物科学的实用性人才。同时,宠物饲养越来越流行,平均每年按30%的比例增长。

1.3加入世贸组织,给畜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国的牛肉、羊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价格还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我国农村劳动力闲置较多,相对便宜,肉鸡等畜产品的分割和加工具有明显的优势,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能提高产品附加值。

1.4畜禽疾病千变万化,需要掌握坚实的专业知识。畜牧技术发展很快,说到底,只有经过动物科学系统专业的学习,才能掌握畜禽生长发育规律和疾病发生、诊治的机理,以稳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应对多变的疾病对技术的需求。

1.5畜产品和人类健康息息相关,行业管理要求掌握专业知识。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的残留,危害人民健康,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兽药、饲料的生产和经营已进行行业管理,下一步将和医院一样,从业人员持证上岗,不具备动物科学专业知识,不能从事这个职业。抓住机遇,争取主动,早学习,早受益。

1.6好就业。学好畜牧兽医专业技术,可以到兽药、饲料企业去担任工厂技术人员或者担任市场部技术指导,可以到规模养殖厂当技术负责人,可以自己搞养殖,可以自办兽药、饲料门市部、兽医门诊、宠物医院,自己当老板。学畜牧兽医不愁就业,不愁没饭吃,冷门不冷,就业率高。

2.职业中学畜牧兽医专业的现状

本科院校毕业生找工作时不愿下基层;大专生理论可以,实际动手能力欠缺,同样也不想下基层;中专生虽然要求条件相对较低,但动手能力较差;大部分职业中学畜牧兽医专业只重视理论教学,很少(甚至就没有)进行实践教学。这就是说,无论是本科层次的教育、大专层次的教育还是中专层次的教育,目前都难以培养出满足农村地区现实需要的实用型畜牧兽医人才。

3.设计合理课程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寻求职业中学畜牧兽医专业新出路

3.1优化师资组合,加强教师专业培养。教育成败的关键是教师,要办好一个专业,没有组合良好的强硬的专业教师队伍,那只是一句空话。如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呢?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要抓好教师的传、帮、带活动,老教师带新教师,经验丰富的教师带经验不足的教师,人人都是帮扶者和被帮者,帮扶对象明朗化,有帮扶计划和检查评比,这样一来,教师间可相互提高;第二,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到对口高校深造,或到现代化养殖场学习;第三,要打破用人界限,聘请对口专业高校毕业生和社会畜牧兽医专业的名人到校执教,充分发挥名人效应。

3.2设计合理课程结构。课程设计理念:以突出动手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畜牧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对禽类生产知识与技能需求为目标,秉承"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指导思想,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突出地方特色,以学生来源和就业方向的地域性为重要参考点,归纳"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

开设课程:畜禽解剖学与生理学、动物药理学、动物病理学、兽医诊断学、动物疫病、动物普通病、饲料营养、畜禽生产(养鸡、养猪、养牛、养羊、养兔、特种养殖)、犬猫疾病学、宠物营养学、宠物美容基础、宠物临床实践操作等。

3.3严把教学关,注重学生良好道德素养。教学质量是一个专业发展的生命线,根据专业特点,按顺序、按季节安排教学计划,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要分类教学、因材施教,按学生的意愿,学习基础好的可主攻兽医,学习基础差的可主攻养殖。在学习上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循循善诱,在实践操作中要及时纠正示范,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与学生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学生成才,必先成人,所以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把当今社会中食品、药品方面的热点问题贯穿在整个教学之中,让学生明白畜牧业在我国实现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从而使学生提高了认识,激发了学习专业的责任感。同时,要把那些学习功底较好、吃苦耐劳、真正愿意从事牧医专业的学生招进来,保证培养出高素质、能动手的畜牧兽医人才。

3.4开门办学,走向社会。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门诊窗口接触医疗实践,对群众带来的病畜、禽,引导学生现场诊治、解剖,每次出诊和疾病注射,兽医教师带学生实习,手把手地教学生,使学生能诊断、敢开药治病。另一方面,每年应定期到种猪场、饲养场和兽医站实习,不定期带学生参观养殖场、饲料加工厂、特种动物养殖场、大型现代化养殖场,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以练代养,实习与人才供养互助。

总之,职业中学畜牧兽医专业应当通过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合理开设专业课程,培养出既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又有一定理论水平、能深入基层、不怕脏、不怕累、能俯下身子干工作的实用畜牧兽医人才。

兽医的就业趋势篇3

【摘要】随着农村畜牧业产值比重的大幅提高,农村畜牧兽医队伍对畜禽生产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但目前农村畜牧生产、疫病防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困难,严重制约着畜牧生产力的充分发挥,为此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关键词】畜牧兽医;解决措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呈现上升趋势,畜牧业的现代化需要大批素质全面的畜牧业实用技术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对农职校畜牧兽医专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据此思考出切实有效的对策。一、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由于我国针对于动物养殖以及动物的疫病防治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不能够从根本上来保护动物养殖从事人员的权益,因此防疫工作人员是十分重要的。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进行,能够保证我国的畜牧业发展不受到国际上的新型疫病的影响,能够及时的排除或是降低动物疫病带来的危害,尽可能的降低畜牧业从事者的损失,同时也能够保证我国的动物产品的品质,一举两得。因此,我国该行业平稳运行的过程当中,要着重于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进行,完善畜牧兽医体制,加强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提高动物防疫工作开展的质量以及效率,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二、加强防疫工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有效开展的另一大措施就是加强防疫工作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经济条件允许下,在基层畜牧动物防疫站组建科学实验室,以供技术人员通过研究、实验创新动物防疫手段。此外,基层畜牧兽医防疫机构还要及时获取质量高的动物防疫疫苗,以便应对突发性的动物疫情,该防疫机构要实时与疫苗供应单位交流沟通,保障动物防疫疫苗可以及时供应。同时,确保资金供应是最关键的,由此才能推动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有序开展。三、提高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为了提高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质量,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建设人才队伍,确保可以提高其工作效率。首先,在招聘期间,必须要严格要求应聘人员的专业素质,所招聘的人才必须从对口学校毕业,拥有一定的动物防疫工作经验,保证能够为基层畜牧兽医部门注入新鲜血液。其次,在聘用工作人员之后,要阶段性的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并且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再次,要积极引进先进的工作技术,并要求工作人员学习新兴动物防疫技能,使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与现代化畜牧产业接轨。最后,可以邀请一些兽医专家到部门中开展各类演讲工作,或是要求工作人员观看网络中的教学视频,使其全面掌握先进技术,促进基有竽潦抟蕉物防疫工作质量的提升。四、拓宽专业知识面畜牧兽医课程与其它的专业课程也有着较大的区别,其原因在于畜牧行业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新的养殖技术、疾病以及产品都在不断的发展,特别是疾病知识整理方面经常出现新的疫病,同时人们也在不断探索对付新型疫病的办法和手段,因此只靠课本上对疫病的描述和防治是远远不够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弥补书本上的不足,多媒体技术可以随时采集信息服务教学。比如在讲“禽流感”一节内容时,我们可以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上采集信息,及时了解国内外禽流感发生发展和蔓延的趋势,掌握其发病规律、发病机理和发病特征,并且掌握防治措施。这些知识是课本上没有的,但这些知识对教学工作是相当有利的,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某些疾病发展的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得到的信息来源之广、信息量之大是其它的资料不可比拟的,也为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五、打造专业的畜牧兽医团队由于许多畜牧兽医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开展,大多数都是因为我国的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心不高,专业素质不强,导致诊治工作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因此,要对畜牧兽医服务队伍进行强有力的管理,要加强对他们开展教育工作。为了提升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前来开展座谈会,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此外,由于我国大多数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身兼多职,导致他们的工作效率较为低下。因此,可以通过完善薪酬制度,来留住一些较为专业的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较好的福利制度,较好的薪资待遇来吸引一些社会应聘者,以便为畜牧兽医团队注入新的活力。此外,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督,通过社会群众的评价,来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以便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改变我国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通过宣传以及教育的方法,以改变我国畜牧兽医服务队伍的服务观点。现如今,在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规模化养殖十七中的主要目标,故此,要突破传统的养殖方法,尽可能的使用规模化养殖方式。此外,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改变工作方法,要积极主动的使用综合方法,以便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设备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促进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六、加强兽医诊疗管理的服务由于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因此养殖业也在不断的发展起来。在兽医诊疗服务工作中,养殖户对诊疗服务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并且对于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来说,不仅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近几年,随着禽畜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认真分析目前的新形势,并且在不断检查自己服务以及自身群众需求之间的差距,并且要不断创新服务方法,从而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兽医诊疗活动中,为了能够促使畜产品市场的稳定,这就要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改变兽医诊疗活动的被动局面。在兽医诊疗活动中,要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促使诊疗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兽医诊疗活动中,兽医人员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的技术,从而减少兽医诊疗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兽医诊疗活动向着健康化的方向发展。总之,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动物防疫是兽医工作的基础,是保护人畜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保障。随着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人民群众肉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加之广大兽医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兽医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成绩并迈上新的台阶!【参考文献】[1]王海燕.浅谈抓好畜牧兽医工作的对策与建议[J].科技,2011(11).[2]林波.浅析如何做好兽医工作[J].民营科技,2010(12).

兽医的就业趋势篇4

关键词兽医生物制品;Gmp企业;产品质量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3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8-0274-01

《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兽药Gmp》。Gmp是Goodmanufacturepractice的缩写,中文意思为优良药品的生产实践。Gmp自20世纪60年代初在美国问世后,被企业广泛应用[1]。以疫苗为例,疫苗的质量控制是保证疫苗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好的疫苗不仅需要良好的毒株,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材料,控制抗原生产过程的抗原含量和病毒滴度,还要做好病毒的灭活工作和乳化工作,成品检验中把好无菌检验、安全性检验和效力检验等环节。疫苗质量控制的这些环节要求必须在现代Gmp条件下组织生产。中牧股份保山生物药品厂作为农业部定点口蹄疫疫苗生产企业,于2005年首次通过兽药Gmp认证,2010年通过兽药Gmp复验,在生产中始终坚持Gmp标准控制各个生产环节,每批疫苗都要经过严格的无菌检验、安全性检验和效力检验。仅安效检车间每年开展安效检就需消耗阴性猪1000头、阴性牛500头[2]。每批疫苗出厂前都要通过省兽药饲料检测所进行批签法抽样,定期送中国兽药监察所检测。通过控制影响疫苗质量的各个环节,确保该厂出厂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率。2005年至2013年3月,累计生产牛羊口蹄疫双价苗和猪口蹄疫灭活疫苗142批、112955.32万mL,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使用结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好的免疫效率,做到产品质量有保证,深受用户的好评。

实行《兽药Gmp》认证,可以保障兽药质量安全。《兽药Gmp》认证是兽医生物制品生产企业生产生物制品生产的先决条件。科学合理进行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兽医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存在的根本,对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兽药生产企业在通过Gmp认证后,不能满足于现有的认证状态,对质量管理水平盲目自信,放松对产品质量的监控,忽视企业质量管理,而是把实施Gmp视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现探讨兽医生物制品生产企业Gmp认证后的质量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1加强变更的控制和管理

企业通过认证后,新的软硬件运行要进行一段时间的磨合,厂房、设备、产品及关键人物可能要发生变更,这些可能导致某些区域存在弱点或不符合Gmp要求。因此,加强变更控制,稳定认证初始条件,可保证企业产品质量。

2对员工加强培训和考核

Gmp管理,需要人人积极参与,事事遵守标准。通过Gmp认证后的药企,须结合生产、质量及营销三大管理的实际需要,多形式、有计划、有考核、有教材、有记录地培训员工[3]。企业定期组织考试进行检查,并且定期对员工进行可操作性文件的再培训。

3设置品控管理小组组长和组员

品控管理过程分机构与人员、厂房设施、设备、物料、卫生、验证、文件、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产品销售与收回、投诉与不良反应报告、Gmp持续改进和培训等部分,可参照兽药Gmp进行[4]。企业质量负责人或生产技术管理的负责人担任品控管理小组组长,主持质量管理的全过程;班以上管理人员构成组员;确定品控管理目的、范围、深度、时间表,将品控管理意识根植在员工的脑海中,体现为日常的生产过程。

4全方位、全过程、常态化地做好Gmp自检

实施Gmp认证,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内部的Gmp自检。Gmp自检是在相应的管理制度下,计划性地遵循现行Gmp规范,检查项目的内容,逐项评分,并做好记录,找出缺陷,并制定整改计划,力求达到兽药Gmp规范要求,为改进企业产品提供可信的质量信息。在自检过程中,程序和现场检查尤为重要。自检遵循“自检—整改—自检—整改”的程序。在自检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设立质量专员和质量专(兼)职Qa。从各部门的自检发展到全公司范围内的自检,力求公司规范发展。要求自检人员在客观、公正、坚持原则、熟练掌握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具备检查方法和技巧,在良好的业务能力基础上做出分析判断,发现问题。

5成立投诉和不良反应预案小组

预案小组成员在熟练掌握相关文件的基础上,能迅速对非常规现象的发生做出反应,所有关于发生情况的疫苗产品的资料信息能全部到位,资料信息包括质量档案、批生产记录和批检验记录,进而提供强而有力的原始数据。经过全体人员的努力及渗透到工作的每个环节的质量管理,不仅培养锻炼了一支本领过硬的Gmp内部审核员队伍,通过了农业部兽药Gmp专家的现场检查,取得了Gmp证书,而且在平时的生产过程中完全达到Gmp要求,生产出的疫苗安全、有效、稳定,为云南兽医生物制品研制中心的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6参考文献

[1]胥尤.重庆市兽药Gmp企业技术创新探讨[J].畜牧市场,2010(11):26-27.

[2]陈秀霞.山东省兽药Gmp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家禽科学,2010(6):3-4.

兽医的就业趋势篇5

随着畜牧产业的发展,档案管理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科学的档案管理水平不但关系到科学技术的应用效果,还影响畜牧产业的生产效能、管理效能。为了更好地促进畜牧产业的发展,加强畜牧兽医档案管理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畜牧兽医档案管理的要点,希望对畜牧兽医档案管理有所帮助,更好地促进畜牧兽医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畜牧;兽医;档案;管理;要点

进入信息化社会,档案作为信息资源备受关注,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时间还不长,生产建设、科研工作开展都较为滞后,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以供交流、科研。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提出了畜牧兽医档案管理的要点,具体如下。

1加强思想认识

畜牧兽医档案管理对畜牧行业的生产建设、科学研究意义重大,要管理好畜牧兽医档案,需要加强养殖户、基层兽医工作者、畜牧管理部门的思想认识。具体来说,要做到如下几点:其一,认识畜牧兽医档案的重要性。畜牧兽医档案对畜牧管理、决策有着重要的指导、参考作用。在档案录入之前,要确保档案内信息的可靠性,以现代档案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提高查询的便利性。畜牧管理部门要建立畜牧兽医档案信息库,将电子档案的作用充分挖掘出来,赢得牧民、兽医的认可。其二,尊重科研工作者的劳动成果。档案是宝贵的信息资源,是科技劳动者的智慧结晶。科学、谨慎的档案管理不但可以提炼有用信息,还能肯定劳动者的科研成果,提高其共享热情,丰富档案的内容。

2做好科学分类

畜牧兽医管理机构涉及的管理内容、项目很多,由此产生的档案也五花八门,种类颇多。若是不进行系统、全面的保存和管理,只是笼统分类,在后续的档案使用上必然会产生诸多的问题,诸如当要取用档案的时候,档案保存不得法,查找时间延长,势必会影响档案管理和使用效率;当畜牧兽医局需要进行相关技术研发要查找过去研究成果、资料的时候,若是不能及时提供档案资料,必然会影响科学研究的有效性。由此可见,遵循现代档案管理办法,做好档案科学分类,对档案的利用、科研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3分清管理主次

畜牧兽医局档案总量大、种类多,不但包括法律文件、历史资源,还包括科研资料、兽医记录,如果不分主次,将这些文件全部系统整理,不但会降低档案管理效率,还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畜牧兽医局的档案中有很多对畜牧兽医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的文件,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疫情诊断报告、动物保护监督文件、种畜禽管理文件、疫病预防文件、饲料相关文件等。将主要的精力放到这些文件上,对畜牧业的生产建设、科学研究的现实意义更大。总的来说,在畜牧兽医档案管理过程中,只有分清主次,才能够抓住主要矛盾,确保档案管理的实效性。

4提高服务水平

畜牧兽医档案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服务,档案资料如果不利用、分享,那么它的价值就无法彰显出来。为此,在畜牧兽医档案管理过程中,要着重提高档案人员、管理机构的服务水平。具体来说,要做到如下几点:其一,为科学决策服务。畜牧部门相关领导的决策需要详实、全面的数据资料,而畜牧兽医档案正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整合资料,为领导节省时间、提高决策效率是档案管理部门的重要使命。其二,为养殖户服务。畜牧兽医档案最主要的来源就是养殖户,当这些档案被整理、归集、整合产生成果之后,也需要即时将有价值的信息反馈给养殖户,并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增加收入。其三,为兽医服务。畜牧兽医档案得益于兽医的辛勤劳动,当科研工作者取得了一定的科技成果,要及时将成果告知兽医,以更好地提高畜牧兽医工作的技术含量,促进畜牧业的高效发展。

5采取数字管理

数字化是档案管理的重要趋势,畜牧兽医档案管理过程中也应该遵循这一规律,致力于实现办公自动化、无纸化,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生产方式等。具体来说,要做到如下几点:其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大数据技术、云技术的基础上,为了应用这些技术,畜牧兽医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并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程度。其二,提高信息管理水平。档案信息的管理也是数字化档案管理一项重要的内容,如何高效利用这些信息是摆在档案管理者面前的难题,只有不断深挖档案信息的价值,才能更好地为养殖户、兽医服务,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6总结

兽医的就业趋势篇6

冯忠武/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所长

一、兽药行业的基本情况

(一)法规体系不断健全

《兽药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逐渐健全。确立了兽药注册评审、监督检验、生产经营许可、行政处罚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二)兽药监管体系基本形成

建立了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兽药检验体系;兽医卫生执法体系。

(三)行业发展初具规模

三十多年来,兽药生产、经营企业不断增加,产能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13年底,我国兽药生产企业1804家,其中兽用生物制品企业77家。现有兽药经营企业5万余家。从业人员16.5万。

根据兽药协会统计,2013年,全国1661家兽药生产企业完成生产总值437.46亿元,销售额401.83亿元,毛利120.27亿元,平均毛利率29.93%。资产总额1155.48亿元,资产利润率10.41%,固定资产477.62亿元。近六年来,产业整体规模逐步扩大,产值、销售额逐年增长,2013年趋于平缓,产值年复合增长率为13.64%。

1.生药企业生产销售情况。72家生药企业2013年完成生产总值104.56亿元,销售额99.33亿元,毛利53.05亿元,平均毛利率56.24%。资产总额216.43亿元,资产利润率24.51%,固定资产65.93亿元,从业人员1.81万人。

2.化药企业生产销售情况。1589家化药企业2013年完成生产总值332.9亿元,销售额307.5亿元,毛利66.78亿元,平均毛利率为21.72%。资产总额939.05亿元,资产利润率7.11%,固定资产411.69亿元,从业人员14.69万人。

(四)行业结构趋于优化

1.多种所有制并存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2.兽药行业资源集中化趋势初步呈现。集团化、现代化兽药生产企业出现,2013年全国销售收入过2亿元人民币的生产企业45家,33家兽药生产企业上市。

3.行业布局发生变化,兽药生产优势带逐步形成。

山东(280家)、河南(235家)、河北(147家)、江苏(108家)、四川(106家)、广东(102家)六省生产企业数量占全国的54.2%;以上六省产值238.02亿元,占全国的54.2%。与畜牧养殖业发展状况相适应,禽药、大牲畜用药、水产用药、原料药等优势产区初步形成。

4.生产企业规模以中型为主。根据工信部最新划分标准,1661家兽药生产企业以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为主。其中,微型企业143家,占总数的8.61%;小型企业610家,占企业总数的36.72%;中型企业863家,占企业总数的51.96%;大型企业45家,占企业总数的2.71%。72家生药企业中大型企业18家,占生药企业总数的25%;中型企业46家,占生药企业总数的63.89%;小型企业8家,占生药企业总数的11.11%。589家化药企业中,大型企业27家占化药企业总数的1.7%;中型企业817家,占化药企业总数的51.41%;小型企业602家,占化药企业总数的37.89%;微型企业143家,占化药企业总数的9%。我国兽药企业总台上以中型企业为主。生药企业以大、中型企业为中坚力量,化药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五)市场规模与产品结构趋于合理

1.生物制品。2013年,生物制品市场规模(销售额)94.33亿元。按照使用动物分猪用生物制品和禽用生物制品,是生物制品的主要组成部分。猪用生物制品的市场规模48.22亿元,占生物制品总市场规模的51.12%,禽用生物制品市场规模35.74亿元,占生物制品市场规模的37.89%。猪用生物制品中,强制免疫疫苗市场规模35.96亿元,占猪用生物制品市场规模的74.57%。禽用生物制品中,强制免疫疫苗市场规模14.21亿元,占禽用生物制品市场规模的39.76%。按照疫苗种类分,活疫苗市场规模35.39亿元,占生物制品总市场规模的37.52%;灭火疫苗市场规模53.81亿元,占生物制品总市场规模的57.04%。

2.原料药。2013年,原料药市场规模(销售额)81.7亿元。按产品类别分类,抗微生物药市场规模73.06亿元,占市场份额89.42%;抗寄生虫药市场规模8.04亿元,占市场份额9.84%;解热镇痛抗炎药市场规模0.31亿元,占市场份额0.38%;其他原料药市场规模0.29亿元,占市场份额0.36%。

3.化药制剂。2013年,化药制剂市场规模(销售额)179.7亿元。按照产品分类,抗微生物药市场规模131.72亿元,占市场份额73.3%;抗寄生虫药市场规模17,13亿元,占市场份额9.53%;水产养殖用药市场规模8.72亿元,占市场份额4.85%;消毒药市场规模9.46亿元,占市场份额5.26%;解热镇痛抗炎药市场规模3.52亿元,占市场份额1.96%;调节组织代谢药市场规模3.07亿元,占市场份额1.71%;其他类别化药制剂市场规模6.09亿元,占市场份额3.39%。

4.中药。2013年,中药市场规模(销售额)46.1亿元。按照产品类型分类,散剂市场规模28.56亿元,市场份额61.95%;注射液市场规模6.33亿元,市场份额13.73%;合剂(口服液)市场规模6.73亿元市场份额14.6%;片剂市场规模0.57亿元,市场份额1.24%;颗粒剂市场规模3.43亿元,市场份额7.44%;酊剂市场规模0.03亿元,市场份额0.07%;浸膏剂/流浸剂市场规模0.36亿元,市场份额0.78%;其他制剂的中药市场规模0.09亿元,市场份额0.19%。

5.进口情况。2013年进口兽药销售额13.67亿元。按照产品类别分类,生物制品8.8亿元。占进口总额64.37%;药物饲料添加剂3.11亿元,占进口总额22.75%;抗微生物药物0.95亿元,占进口总额6.95%;抗寄生虫药0.67亿元,占进口总额的4.9%;其他化学药品0.14亿元,占进口总额额1.03%。按照使用动物分类,猪、牛、羊用品8.96亿元,占进口总额的65.54%;禽用药品3.25亿元,占进口总额的23.78%;宠物及其他用药品1.46亿元,占进口总额的10.68%。

6.出口情况。2013年兽药产品出口额为38.57亿元,其中生物制品出口额0.51亿元,原料药出口额18.99亿元,化药制品出口额9.07亿元。生物制品按照使用动物分类,禽用生物制品出口额0.61亿元,占生物制品出口额的31.37%;猪用生物制品0.35亿元,占生物制品出口额的68.63%。原料药出口52个国家,按照产品类别分类,抗微生物药物出口5.37亿元,占原料药出口额的18.8%;解热镇痛和中枢兴奋药出口0.05亿元,占原料药出口额的0.26%;化药制剂出口48个国家,按产品分类,抗微生物药物出后5.92亿元,占化药制剂出口额的65.27%;抗寄生虫药出口3.08亿元,占化药制剂出口额的33.96%。

(六)兽药产业集中度相对合理

2013年,生物制品总销售额为94.33亿元,销售前10名的企业为48.06亿元,占生物制品总销售额的50.95%。2013年,原料药总销售额81.7亿元。销售前10名企业的销售额为39.95亿元,占原料药总销售额的48.9%;销售前30名的企业的销售额为65.16亿元,占原料药总销售额的79.76%。2013年,化药制剂总销售额179.7亿元,销售前10名的企业销售额为38.12亿元,占化药制剂总销售额的21.21%;销售前30名企业的销售额为67.83亿元,占化药制剂总销售额的37.75%;销售前50名的企业的销售额为85.71亿元,占化药制剂总销售额的47.7%。2013年,中药总销售额46.1亿元,销售前十名的企业的销售额为7亿元,占中药总销售额的15.18%;销售前30名的企业的销售额为12.48亿元,占中药总销售额的27.07%;销售前50名的企业的销售额为14.99亿元,占中药总销售额的32.52%。

(七)兽药生产经营趋于规范,产品质量逐年提高截止2013年底,全国共批准设立1820家兽药生产企业,其中兽用生物制品企业82家,兽用化学药品企业1738家,兽用生物制品兼化学药品企业8家。

(八)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相对化药企业,生药企业更注重创新。在研发投入方面,2013年兽药生产企业研发资金总投入25.19亿元,占兽药产业销售总额的6.27%;生药企业研发资金投入7.16亿元,占生物制品企业总销售收入的7.59%;化药企业研发制剂投入为18.03亿元,占年总销售额的比重5.86%。

二、兽药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显现

1.企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兽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管理差、效益低。

2.产品结构不合理。

(1)按照产品剂型分类,我国的兽药产品分散剂和预混剂产量最多,一些高科技剂型,如靶向制剂、透皮吸收剂等却十分稀少。这当中的主要原因是以上提到的,我国兽药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分散剂的生产技术含量低,生产设备投入小,所以成为了这些企业的首选,而对于科技含量较高,畜牧生产亟需的剂型,由于企业规模和实力不够,所以被拒之门外。

(2)按照产品功能分类,还是以抗微生物类药物为主,一些慢性、传染性疾病用药和预防用药很少有企业问津。(3)按照使用动物分类,主要为常规的家畜家禽用药,而大家畜、特种动物、观赏动物、宠物等动物用的品种非常缺乏,特别是宠物用药主要为人用药品。生物制品中,水禽疫苗、水产疫苗和诊断试剂比较缺乏;从工艺角度分析,耐热保护疫苗、稳定可靠的多价苗、多联苗以及佐剂等尚有待进一步的开发。

3.产业结构不合理。

(1)从技术研发角度,主要为粉剂、散剂、预混剂等大众剂型和常规产品,而一些新词那个的现代生物技术、基因重组技术、中药提取技术等新药筛选技术应用甚少。

(2)从生产角度,绝大多数企业重生产、轻工艺、轻制剂、重销售、轻服务;同时,由于未形成专业的兽药设备与配套设施生产体系,对兽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严重滞后。

(3)从产业环节,现阶段重生产、轻流通的现象比较严重;兽药出口主要还是以化工原料为主,制剂较少,在国际市场上没有企业制剂的品牌。

(二)重复建设比较严重

1.产能过剩严重。目前我国兽用活疫苗的产能利用率33.62%,粉、散剂的产能利用率38.37%,注射剂的产能利用率30.33%,都仅仅达到国际上产能利用率的最低限。

2.产品同质化严重。目前我国单个兽药产品批准文号超过800个的就有16个品种,其中粉散剂13个,很多企业都在生产相同的产品。

(三)市场规范程度不够

1.流通秩序混乱。经营企业小、散、乱的问题相对突出;无证经营行为占据一定的市场比例;个别生产企业诚信缺失,非法制假售价行为屡禁不止;使用环节混乱,存在根据养殖需要组织生产,一些兽药市场已经成为制售假劣兽药的窝点;竞争无序导致合法的兽药流通企业步履艰难。

2.区域监管失衡。

(四)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

1.兽药法规已不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政府在2007年颁布《兽药管理条例》的时候主要是针对生产乱、审批乱、使用乱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畜产品安全的期望值不断提高,当前的兽药法规已经无法适应的行业发展。

2.行政管理体系不健全。

3.兽药标准化工作有待加强。

4.监督执法体系不健全。

5.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

三、兽药行业发展展望

国际动保联盟(iFaH)数据显示,2013年,除中国企业销售额外,全球兽药销售额为230亿美元。2004-2008年,全球兽药产业销售额逐年增加,年复合增长率为5.93%。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导致销售额略有下降,2010年开始至2013年底又呈上升趋势。与我国兽药产业发展态势比较可知,2007-2013年,我国兽药产业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为13.64%。同期,全球兽药产业在不包括中国的情况下,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仅为5.14%,国际兽药市场增长速度明显慢于我国兽药市场增长速度。

从产品类别角度分析,全球兽药市场,化学药品所占的份额最大。2013年,化学药品(抗感染药、抗寄生虫药、其他化药)销售额为142.6亿美元,占全球兽药市场总销售额的62%。药物添加剂销售额27.6亿美元,占全球兽药市场总销售额的12%,生物制品销售额59.8亿美元,占全球兽药市场总销售额的26%,这与我国情况类似。3013年,我国生物制品销售额占我国兽药总销售额的23.48%。

兽医的就业趋势篇7

关键词:农村;兽医;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S8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145-02

在我国需求量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兽医工作者不得不付出更大的努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举个简单的例子:大部分人喜欢吃猪肉,当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的时候,兽医工作者就需要付出更多的辛劳来做好生猪疾病的防控工作,这样才能够最大化地降低生猪饲养风险!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明白兽医工作是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我们的兽医工作者必须建立健全兽医体制,让制度更加完善,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畜牧兽医工作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动物产品安全水平。

一、我国兽医工作体制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兽医工作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而又完善的机构管理体制,这就导致了兽医工作中可能存在重复问题。当兽医的工作被分到多个部门的时候,就会导致职责的不清晰,从而发生多头管理,职能重叠的问题,这也导致了我们的兽医体制的管理效率低,造成了资源浪费。其次,由于我国畜牧业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在建设上仍然滞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导致了我国的收益队伍特别是基层兽医队伍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明显不足。此外,农村的硬件设施条件较差、工作条件艰苦、待遇较差,这也是难免的。此外,我国兽医管理体制还存在着用人机制和竞争机制均不完善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急需改进的。最后,在改革中由于只看到基层管理的问题,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同时忽视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一刀切”的作法,只是简单对基层站所进行撤并了事,致使大量畜牧兽医基础性工作不能经常开展,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与此同时,还存在着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机制得不到解决的问题,使动物防疫的基础产生动摇。

二、面对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的解决方案

一方面在我国的乡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中技术人员的年龄结构偏大,而且还在持续保持着老龄化的趋势,这在我国一些基层兽医工作中是很常见的。另一方面,我们的兽医队伍中还存在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的人员。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乡镇工作,这些人员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这就造成了我们乡村防疫技术力量的薄弱。面对这个问题,我们目前要做的就是引进先进技术,加强对基层工作者的培训,加强对畜牧兽医专业工作的重视,在工作中实施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从多方面下手来提高我国乡村畜牧业兽医技术水平。我国的法律法规上面虽然已经制定了《动物防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畜牧兽医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的条例,但是仍然还是没有形成完整的畜牧兽医工作法律体系,使得在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执业兽医管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动物诊疗、畜产品卫生质量等很多方面无法进行有效管理,且相互间还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动物防疫法》中对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管理,没有体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对动物及其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卫生监督和对畜牧兽医工作的有效管理,其实用地位尚待提升;《动物防疫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在职能界定上有的地方出现脱节,很不适应当前形势下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开展和动物疫病的控制。

三、我国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机构不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薄弱,缺乏专业人才,法律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加上目前国际上特别是我国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局部地区对我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形成较大的压力。因此,改革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已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1.建立健全畜牧兽医工作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中央一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列入农业部的内设机构,省以下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下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养殖业发展情况和兽医工作需要确定并按程序报批,上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畜牧兽医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有指导和监督职责。要加强畜牧兽医行政、药政管理,实施官方兽医制度。

2.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推广服务职能。要将原有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分离,使其走向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兽医站分流人员创办经营性兽医服务实体。

兽医的就业趋势篇8

关键词:兽药残留;动物性产品;检测

中图分类号:Q8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4-2924-03

SituationsandCountermeasuresonVeterinaryDrugResiduesandDetectioninanimalproductsofentry-exittrade

YeJian-qiang1,YanYu-bao2,YUHua2,XieJing1,HUJuan2,LiaoDang-jin1,ZHoUmin-jiang2,CUipeng-bo2

(1.SichuanacademyofanimalSciences,Chengdu610066,China;

2.Sichuanentry-exitinspectionandQuarantineBureau,Chengdu610041,China)

abstract:asthepeople'slivesimproving,thedemandsofimportandexportlivestockproductsontheweregrowing.Veterinarydrugresiduesasonimportantfactorinfluencinganimalproductssafety,hadbecomeacommonconcern.thestatusandinspectionoftheveterinarydrugresidue;andcorrespondingcontrolmeasureswereputforward.

Keywords:veterinarydrugresidue;animalderivedfood;inspection;controlmeasures

随着全球国际贸易一体化加剧,动物性食品安全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其中兽药残留问题尤为突出。我国由于不仅养殖条件差异大和法规不完善,而且许多养殖企业一味的追求养殖效益,致使养殖过程中兽药性添加剂过量添加的情况屡见不鲜,进而使我国动物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兽药残留问题日趋严重,常造成出口贸易量减小或被禁的尴尬境地,这对于进出口检验和兽医工作者来说都是必须认真思考和充满挑战的一个课题。

1兽药残留现状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兽药残留联合立法委员会的定义,兽药残留是指用药后蓄积或存留于畜禽机体或产品(如鸡蛋、奶品、肉品等)中原形药物或其代谢物,包括与兽药有关的杂质的残留。动物性食品是指肉(包括肝、肾等内脏)、蛋和乳及其制品的总称[1]。

目前造成我国进出口动物性产品兽药残留的主要原因在于抗生素类、激素类、驱虫药等药物,据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报告,食品中的兽药残留达120种,抗生素是最主要的兽药添加剂和兽药残留药物,约占药物添加剂的60%[2],原因在于其具有促进畜禽机体生长、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和改善产品品质等功效。为此,人们将其广泛应用到动物疾病治疗和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非治疗性防病和促生长等方面,这些将会给生产者带来直接和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会提高动物生产成绩和性能,进而许多生产者为了最大化追求经济利益,而在生产中广泛加大使用剂量,甚至已经超过了其治疗剂量(个别者造成过量性中毒);另外,有些生产者甚至使用违禁药物、不合药理用药和使用假劣药物等,上述情况皆是在实际生产中造成进出口动物性产品兽药残留的主要原因。尽管我国农业部一直要求饲料、养殖和兽药等各类生产型企业要按标准实施,但由于我国在此方面的相关法规和法律不健全、监管体制有待完善、监督检验体系不健全等因素,进而导致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兽药残留情况普遍存在,这不仅会影响我国国民食肉安全,而且在我国动物性食品对外进出口贸易方面屡屡受阻,近年来呈日趋加剧之势[3]。

2国内检测水平

我国农业部一直在组织进出口动物性产品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共了几十种兽药在动物性产品中的传统的残留检测方法,已为我国在此方面的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就兽药种类上,仍然太少,且许多药物已被禁止使用;另外,方法上大多局限于传统的仪器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上述仪器由于价格昂贵且方法操作复杂,存在检测成本高、检测周期长等缺点,目前已经不适宜或不能满足进行大规模检测和监控;而我国研制出的适宜商品化检测的兽药残留试剂盒种类有限,也没有一套健全的兽药残留危险性评估、检测体系。本课题组对恩拉霉素酶免疫检测技术的研究就在国内外鲜有报道(其具体研究结果在另文报道)[9],目前仅日本厚生劳动省对该项残留物质在畜、水产性食品中有常规检测技术报道[10]。

对日益严重的技术壁垒问题,目前我国还是被动地去适应,如农业部的《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和国家标准委验收的《我国主要农产品采用国际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分析研究》标准中,有关药物残留标准中规定的兽药种类还主要是在我国登记注册的兽药以及禁止使用的兽药,而对那些国外已注册使用且有限量标准的兽药却很少涉及。近年来,因我国缺乏相关的检测标准,加上国外的畜产品大量蜂拥而入,进而导致我国优质产品无法走出国门和在输入国遭到被退货或销毁,同时严重威胁着我国国内的动物性食品食用安全和阻碍着出口贸易的发展步伐。

3国际兽药残留检测水平

由于畜产品中兽药残留的限量越来越低,常常需要进行微量或超微量甚至是痕量或超痕量分析,而其涉及的兽药种类众多,化学结构和组分复杂,有的还要检测其有毒代谢物、降解物、转化物、中间产物等。这些趋势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检验水平和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在检测手段和仪器上,近年来的发展也日益提高,在检测设备上,从20世纪60年代的高效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到近年来的原子吸收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仪、荧光分光光度仪、质谱仪和氨基酸分析仪等;另外在检测方法上,目前常用的方法有酶联免疫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色谱法、光谱法、同位素标记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等,上述仪器的应用使现代国际贸易间手段更具有便携化、系列化、速测化、高技术化的时代特点,这在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中已体现出巨大的技术优势和贸易壁垒[6]。据了解,美国FDa(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的多残留检测方法可同时检测食品中360多种药物残留物,德国则可检测325种,加拿大的方法可检测251种,邻国日本就有多达6000多个检测标准,几乎涉及到从动物性的原料到动物性产品。当然,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兽药残留检测方面,仍将不断开发出越来越新型的检测方法和兽药检测种类,且其检测技术和水平还将不断提高[7,8]。

4展望

近年来,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兽药残留的要求日趋严格,如欧盟要求2008年后在欧盟市场上可使用的农兽药品种从967种减少到350种,这就意味着使用过禁用药物的兽药产品将不能出口到欧盟。2002年,瑞士、英国等3家建立了达到检测硝基呋喃残留量为1μg/kg的实验室,其在贸易中也相应的提高了检测标准。同样,日本将进口食品兽药残留标准的范围由229种扩大到所有食品,且要求如在进出口畜产品中发现有未设残留量标准的兽药,不管含量多少,对人体有无危害,一律禁止流通,而且在未规定兽药残留项目中采用0.01mg/kg或0.05mg/kg等限量要求。与此同时,只要日本政府认定某国是“兽药残留超标国家”,无须检查即可停止从该国进口食品。又如日本厚生劳动省在2003年5月根据《食品卫生法》修正案,提出了与现行制度有着本质区别的《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其中规定很多药物的最高允许残留限量仅为原来的十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对没有设立限量指标的,执行“一律标准”,即允许残留的上限为不超过0.01mg/kg[4,5]。

目前国际上进出口动物性产品中兽药残留检测的常用手段和方法一般是先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放射免疫测定法(Ria)等检测方法对大批样品进行快速筛选和检测,筛选出的可疑样品再用气质联用、液质联用等仪器方法进行确证,再开发相关的检测试剂盒进行应用,旨在以“廉价、省力、快捷和高效”的原则保证频繁和众多的国际间贸易。根据上述经验,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①引进国外已有的检测方法和相关检测技术进行有选择性的应用和推广;②完善和改进已有的传统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③加快开发和研制适宜国情的兽药残留检测试剂盒;④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能,挖掘已有技术和方法的潜力;⑤加速转化已有的检测技术成果,进行商业和生产应用和推广[11,12]。

总之,我国进出口动物性产品中兽药残留的形势十分严峻,而且检测技术和水平较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完善和提高相关工作仍任重而道远,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合作,只有实现饲料、兽药、养殖、屠宰、检测及监控成为一体,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才能使我国动物性产品从生产到出口成为一站式服务,这正是广大检验检疫和兽医工作者不懈努力的方向[13,14]。

参考文献:

[1]陈一资,胡滨.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危害及其原因分析[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9,28(2):162-116.

[2]胡滨,陈一资,朱雅冬.兽药残留对动物性食品的危害及原因分析[J].中国动物检疫,2009,03(1):21-23.

[3]聂芳红,徐晓彬.食品动物兽药残留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6(9):71-75.

[4]日本厚生劳动省食品安全厅.introductionofthepositivelistsystemforagriculturachemicalresiduesinfoods.[2007206208].http://www.mhlw.Go.jp/english/topics/foodsafety/positivelist060228/introduction.Html.

[5]顾长青.借鉴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体系[J].中国标准化,2007(2):61-63.

[6]程景,李英杰,张易,等.畜禽产品中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10):8-9.

[7]耿天霖.国内外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差异性及技术壁垒措施研究[J].家禽科学,2005(7):5-8.

[8]耿天霖.我国畜禽产品药物残留限量采用国际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分析研究[J].农业质量标准,2004(3):25-28.

[9]袁而森,陈子红,林安清.出口肉及肉制品中持久霉素残留量检验方法的研究[J].口岸卫生控制,1999(2):5-8.

[10]日本厚生劳动省.畜、水产食品中的残留物质检验方法[S].

[11]张汉云,张丽红.国内动物性食品药物残留的现状与应对措施[J].畜牧兽医杂志,2007,26(5):114-115.

[12]刘德炎.我国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浙江畜牧兽医,2009(2):14-15.

[13]金忠辉.我国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现状浅析[J].兽医食品卫生,2009(12):47-50.

兽医的就业趋势篇9

奶畜”的思路,坚定实施“果畜强县”的战略推动下,我县奶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已成为**省三个奶牛重点县之一。

一、发展现状

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方面,成立了“**县畜牧兽医局”,为政府直属事业局,下设畜牧技术推广中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三个业务单位。乡镇在编的畜牧兽医人员工资基本得到了落实。饲料青贮技术得到了全面推广。全县各部门、各乡镇实行包扶牛场、小区,共拿出3000万元支持引进澳大利亚良种奶牛3000头。

二、存在问题

(一)存栏规模不大。全县目前奶牛存栏中泌乳牛还不到一万头,正常运转的50个奶站日产鲜奶不到40吨,平均每个奶站日产鲜奶仅0.8吨,离设计目标还相差一半。日产鲜奶不足1吨的奶牛场、小区35个,占到总数的70%,存栏规

模小,设施得不到最大化的利用,奶牛饲养的效益凸显不出来。

(二)优质青干草匮乏。优质青干草主要指苜蓿,目前全县80%的奶牛场和小区还没有给奶牛饲喂过苜蓿。饲养上以精料、青贮饲料、麦秸、玉米秆为主,久而久之导致奶牛疾病多,产奶量低。

(三)畜牧兽医人员短缺。我县奶牛场、小区目前主要缺少三方面的人才:一是奶牛的人工受精员,二是兽医员,三是牛场的生产管理员。这些人员是一个奶牛场管理和技术上的核心力量。由于上述人才短缺,致使部分牛场管理混乱,饲养管理水平低,牛病多,配种难,效益低。

(四)奶牛的两病检测还不到位。由于一些奶场负责人的认识不足,加之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少和仪器设备落后,个别牛场、小区还有点发的布病、结核病。

(五)奶源管理亟待加强。全县奶源销售缺乏统一的组织,牛奶质量缺少第三方检测机构。单独一个牛场因牛奶质量、价格方面的问题难以与乳品企业平等协商。

三、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提一下几点建议:

(一)坚定信心,继续稳定和完善现有的扶持政策。我县奶畜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有了好的基础,工作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在全省位于前列,2011年有望列入省上奶牛标准化示范县,到时每年将有1000万元的扶持资金,县上应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从政策完善、资金扶持、人才支持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为奶畜业发展提供系列化优质服务。

(二)转变从业观念,增加农民收入,让更多的农民投入到奶畜产业之中。从国家宏观层面上来讲,奶畜业发展首先是满足人们对优质牛奶的需要,其次是从事此项养殖的农民致富;从奶畜产业发展的行业趋势看,是由农户饲养最终走向规模化养殖场。按照奶牛场25头奶牛需要一个工人计算,10万头奶牛可吸收本地农民工4000人,围绕饲养、饲草

种植、加工、运输、鲜奶销售等环节,估计还可增加6000人。我们要转变观念,顺应奶畜业发展的趋势,使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家庭的小规模养殖到牛场从事打工,这也符合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的新方向。

(三)坚定不移地走现代奶畜业发展的路子。抓现代农业,就包含现代奶畜业,设施奶畜

业就是工场化奶畜业,标准化的、规模化的奶畜业。实施奶畜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符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符合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县上应围绕总体规划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出科学详实的奶畜业发展规划,使之更具指导性、操作性、实用性。

(五)加大畜牧兽医人才培训力度,为奶畜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持。可结合扶贫项目培训、职业技术教育、招收一部分青年去大专院校进行深造等形式,满足我县奶畜业发展的人才需求。通过奶畜业发展,在我县培养出一大批畜牧兽医技术人才,尤其是奶牛场的管理员,奶牛的人工受精员,牛场的兽医员。此外,还可借鉴****输出大棚技术人员那样,使我县在两三年后,也能输出一批奶牛方面的技术人员去外地挣钱。

(六)学习新技术,推广新经验,让奶畜业发展常抓常新,亮点不断。

我县奶牛饲养管理中精粗饲料搭配不合理的问题,通过tmr饲料混合机械推广,完全可以解决。奶牛的性别控制技术是世界上的先进技术,在进口澳牛中积极推广性控冻精,是快速扩繁良种奶牛的最好途径,建议县上在这

兽医的就业趋势篇10

一、人兽共患病疫情与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关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疫病、重大食物中毒、自然灾害、核事故、生化恐怖袭击、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等突发事件;其特点是突发性、多样性、严重危害性、多区域性、恐慌性,影响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人兽共患病不仅危害畜牧业安全生产,而且是造成公共安全事件的因素之一。加大人畜共患病防控力度,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不仅稳定畜牧业生产的需要,更是保障人民健康,防范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需要。

二、公共卫生安全与人兽共患病防控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政府对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有所改善,但由于县乡两级政府的财政问题,尚未建立乡镇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其派出机构。乡镇兽医站和村级防疫员承担疫控、监督检疫、繁育改良、畜牧生产、兽药检查等工作,且面临严重的老龄化、专业人员缺失等危机。现今我们的兽医工作还处在电话、传真、寄信时代,无法适应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网络建设和信息化公布平台建设严重滞后,无法做到与省级、部级的对接,信息化办公、网络监测平台亟待建设和改进。

同时由于体制变革等原因,医疗体系内的医生只关注个体的疾病诊断治疗,对传染病的群体发病现象越来越忽视;公共卫生体系的医师越来越强调实验室检验检测技术和群体预防措施,难以实现传染病个体差异化预防保健服务。

三、人兽共患病防控与公共卫生安全关系的思考与对策

1、建立理顺公共卫生安全管理体制

管理学提倡垂直层次分权,即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网络。就目前我国的行政管理格局而言?公共卫生安全管理体制并非单纯的医学问题,而是多个相关部门、机构在政府领导下,有效运行的系统工程,需要逐步建立“政府领导、技术部门支撑、其他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推进改革,尽快健立以全面促进健康为使命的财政、卫生、环保、畜牧、教育等部门合作,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的公共卫生综合立体预防管理体系,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确保人民健康。

2、强化畜牧部门的公共卫生责任意识

畜牧兽医部门应努力提升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力度,为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运行贡献积极的力量;建立健全基层兽医机构,送技术进农户、送服务进企业,服务广大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健全疫病预防控制、应急救治、快速诊断、健康养殖等专业服务网络;建立动物疫病监测与风险评估体系,增强重大动物疫病、突发卫生事件以及食品安全监测预警和处置能力;建立并加强与卫生应急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的沟通机制;建立和完善疫情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同时继续实施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开展布病、结核病、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检测,实施布病、结核病扑杀补偿,鼓励养殖户积极检测和阳性畜扑杀、无害化处理,切实清除患病动物,消除传染源。

3、促进兽医体系与医疗卫生体系之间的协调与融合

兽医体系与医疗卫生体系有一个共同目的,即促进民众健康。在宏观管理体制上,兽医体系与医疗卫生体系建立无间的沟通体系,建立起一个信息畅通、反应灵敏的信息沟通网络;建立长期的会晤和沟通机制,相互交换和协调人畜共患病的发病、调查情况,便于统一行动,及时发现病患,控制疫源。

4、加强人兽共患病防控的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在政府和畜牧业管理局的共同领导下建立健全基层兽医机构吸引、稳定人才的长效机制,充分吸收学校和研究院所到的优质专业人才从事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建立兽医骨干人才培训基地,提供兽医人才的学位学习和非学历在职培训,为各级兽医实验室、乡镇兽医站、村防疫员培训技�g骨干人才。同时提倡科研、创新,鼓励开展全方位、多视角、系统性科研工作,如兽医基础、药理、临床、预防等方面的研究,疫病与环境的研究,疫病防控高新技术研究和适宜技术推广的研究,动物福利与人文环境的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