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方案十篇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方案十篇

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1:34

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方案篇1

1.1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建设存在的问题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管理行为不规范。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加大对环境保护项目的建设,如节能减排、土壤污染监测等,从而使环境监测工作任务日益增长,而管理制度没有跟上环境监测工作的步伐,比较落后,致使很多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制约环境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二是仪器设备检定管理不到位。由于专业仪器管理人员比较短缺,对仪器设备计量没有比较完整的计划,使仪器设备不能够及时的进行检修,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数据不精确等问题。三是仪器设备购买不科学。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购买前,没有全面的计划,对仪器设备数据、性能指标等研究不足,致使所匹配的资金难以跟进,不能及时的更新仪器设备,影响环境监测工作进度。四是仪器设备档案管理有缺陷。一些仪器设备证书丢失,使设备维修没有相应的数据支持。

1.2环境监测对仪器设备的要求

仪器设备作为环境监测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种类多、型号多样、价格、性能等特点,因此在进行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建设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先进性。环境监测是一项高技术活,要不断与时俱进,及时的进行设备更新,使设备向现代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方向发展。二是适用性。环境监测工作对数据精确性要求特别高,因此要根据环境监测具体要求选取适用的设备仪器。三是经济性。环境监测仪器设备要尽可能以最少的成本获取性能好的产品。四是环境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根据本地环境具体问题结合相关标准指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使仪器设备发挥最大作用。五是建立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加强协作,实现资源共享。

2价值工程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建设中的应用

以某地区监测站为例,分析了价值工程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建设中的应用,具体操作如下。

2.1选取研究主体,进行信息资料的搜集

该地区环境仪器设备比较陈旧,技术水平不高,设备功能比较单一且经常出故障,未做到及时维护设备,随着现代环境监测的不断发展,现有的设备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因此要改变传统的仪器设备管理方法,大力进行仪器设备的更新,并进行设备配置计划方案的设计。对于价值工程研究主体来说,主要选择对环境监测工作影响比较大、使用范围比较广泛、使用频率高、价格相对比较高等设备为研究主体。此外,特别要重视功能多的仪器设备,如大气采样器、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仪、烟尘采样—烟气测试仪等等。在确定研究主体后,就要对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搜集,为下一步研究工作做好准备。

2.2对研究主体进行分析评价

在确定价值工程研究主体后,根据研究主体在该地区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功能和重要程度进行功能评分,主要使用的是强制对比法,且评分标准为四分制。在进行一对一评比时,相对很重要的一方获取四分,不重要的为零分,比较重要获取三分,另一个相对次要的为一分,同等重要的话各得两分,则某一仪器设备在与其他研究主体一一比较后所获取分数的总数为该仪器设备的功能评分总值。然后进行功能评价系数的计算,有公式如下:某仪器设备功能评价系数=该仪器设备所获取的总分/所有仪器设备功能总分;某仪器设备成本系数=该仪器设备成本/所有仪器设备总成本。其中,仪器设备成本主要指的是计划配置的仪器设备购买成本以及设备的检修、维护等所需成本的近似寿命周期成本,然后根据公式V=F/C计算出分析天平、大气采样器、可见分光光度计、离子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烟尘烟气测试仪等的价值系数。接着根据这些结果把仪器设备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价值系数接近1的,主要有原子吸收仪和气相色谱仪,它们的功能和成本是比较一致的,说明方案中计划成本是合理的,第二种类型是离1有一段距离的,主要有离子色谱仪、烟尘烟气仪和原子荧光仪,说明该方案对这些设备的成本计划偏高,第三种类型是大于1的,主要有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和大气采样器,可能是因为计划成本偏低,使设备购买不足,难以满足需求或者功能过多过重。

2.3方案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在对该地区仪器设备功能价值系数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方案,使各设备功能价值系数达到最佳,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对于第二种类型的离子色谱仪、烟尘烟气仪和原子荧光仪来说,主要改进措施是降低成本,让成本与功能相符。其中对于离子色谱仪来说,降低成本仍能购买到满足功能要求的设备。对烟尘烟气仪来说,其烟温测试信号无线发射和接收、烟气二氧化硫浓度传感器等经调查分析发现对该地区来说并不需要,因此使用一些价位比较低的产品也能进行二氧化硫等的检测。对原子荧光仪来说,不仅要与时俱进,更新设备,而且要把价格控制在11万元以内,此外如果不想淘汰此设备,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暂缓配置,与上级站或者附近监测站进行资源共享,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经费投入,在不影响其他仪器设备购买成本的基础上,加大对原子荧光仪的投入(按原方案成本进行购买),同时与附近监测站实现资源共享,不断提高原子荧光仪的功能和价值。对价值系数大于1的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和大气采样器来说,要相应的增加成本,特别是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大气采样器功能过多,负担大,因此要相应的配置一些设备,如水质快速检测仪器等。经由方案更新后,使仪器设备总成本降低了15万元,且各设备的功能和成本配置呈现合理化的趋势,能充分发挥各设备的功能和作用。

3结语

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方案篇2

关键词:建设期间;环境监测;方案;核电站

1概述

依据《核电站基本建设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第十条:在核电站的建设过程中应防止对环境造成不应有的污染和破坏,防止和减轻粉尘、噪声、振动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电厂施工会引起扬尘、噪声和振动,且会产生一定的生活废水和施工废水,可能会影响厂址附近局部大气和水环境。一般来说,施工期间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降低或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如减少扬尘和尾气的释放,及时清扫道路,道路经常洒水;使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减少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等。

为了解施工对厂址周围大气环境、声环境和水环境造成的影响,验证施工期所采取的大气污染、噪声以及水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应开展核电站建设期间环境监测工作。以下对监测方案的制定进行介绍。

2建设期间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

2.1大气环境

2.1.1污染分析

土石方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爆破、开挖、填充、道路的修建、渣土的堆放以及车辆运输会造成施工区域尘土飞扬,大气中粉尘含量增高,造成大气环境质量暂时性的局部恶化。

2.1.2监测范围和内容

监测内容分为厂界环境空气监测和环境空气敏感点监测,监测频率为1次/半年。厂界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应覆盖电厂厂界、电厂施工作业区边界、砂石料加工区边界等主导风向上风向及下风向范围进行布点。环境空气敏感点应选择电厂周边的居民区。电厂施工作业区、砂石料加工区的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tSp)。

2.1.3监测方案(如表1)

2.2水环境

2.2.1污染分析

建设期间对水环境(地表水和海水)的污染主要来自于施工期间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排放。施工期间的生产废水来自场地冲洗水、混凝土搅拌水、设备洗涤水。这部分施工生产废水量不大,但其中含有一定量的油污和泥沙,如果进入附近海域环境将会造成厂址周围水环境的污染。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和细菌,处理不善也会造成周围水环境的二次污染。

2.2.2监测范围和内容

施工期间生产废水组合要为砂石料冲洗废水和混凝土搅拌废水,一般该两项废水考虑回用处理,故在其回用口取样,监测项目主要为SS、废水流量。

电厂现有及规划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进水口和排水口均设置监测点,各监测点的项目一致。生活污水的监测项目主要为pH、SS、石油类、CoDCr、BoD5、tp、tn、nH3-n、废水流量。

监测频率为1次/季。

2.2.3监测方案(如表2)

2.3噪声影响

2.3.1污染分析

土石方工程施工期间,开挖爆破以及各类施工和运输机具所产生的噪声对厂址周围的声学环境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但由于爆破施工是阶段性的,集中在施工初期,其影响时间短,范围有限。若施工地点距离居民点较近,须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扰民现象。

2.3.2监测范围和内容

监测内容分为厂界噪声监测和环境噪声监测。

厂界噪声监测点位应覆盖电厂厂界、电厂施工作业区边界、砂石料加工区边界等。监测项目主要为等效连续声压级Leq。

环境噪声监测点位应包括电厂周边的居民区、电厂现场生活办公区。监测项目主要为等效连续声压级Leq。

2.3.3监测方案(如表3)

3质量保证措施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施工期环境监测的质保工作:(1)合理

布设监测点位,保证各监测点布设的科学性和可比性;(2)监测分析方法采用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标准(或推荐)分析方法,监测人员经过考核并持有合格证;(3)现场采样和测试前,采样仪器使用标准流量计进行校准,并按国家环保总局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环境空气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的要求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4)保证监测分析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在监测期间,样品采集、运输、保存参照国家标准和《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的技术要求进行,每批样品在分析的同时做质控样品和平行双样等;(5)监测数据栏

实行三级审核制度,经过校对、校核、最后由技术总负责人审定。

4结束语

本文从水、气、噪声三个方面介绍了核电站建设期间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基本能够满足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在核电站建设期间,可参考文章制定建设期间的环境监测方案,并定期开展相关工作,以评价电站建设期间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评价该项目建设期间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噪声是否达到国家相关排放标准,验证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核电站基本建设环境保护管理办法[S].(1984年9月5日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颁发)

[2]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S].

[3]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S].

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方案篇3

关键词: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制约因素

环境监测档案是辖区政府环境管理活动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凭证,是制定环境规划和标准的重要依据,是正确进行环境评价、开展环境科研工作的必要条件,因此,环境监测档案的在环保工作中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

一、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难以适应档案管理的要求

在环保基层部门(例如,三级监测站),虽然建立了档案管理制度,设立了专门的档案管理员,但是档案管理员大多不是档案专业毕业,也未接受过专业的培训,是在完成日常监测任务的同时兼职负责档案管理,缺乏系统掌握档案管理、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做不到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档案,更谈不上对档案的开发和利用。

2.档案管理工作受重视不够无法与监测工作平衡发展

监测单位往往首先考虑的是监测力量(如仪器设备和技术水平)的软硬件保障,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在日常工作中不注意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实践中,无法改善和加强档案室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实现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最终造成档案管理工作与监测工作不能在同一水平线上均衡发展。

二、提高环境监测档案管理能力的建议

1.落实档案管理制度化,强化档案管理员能力

各单位要针对监测技术档案的范围,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规范的档案管理培训工作,并结合监测工作实际需要,制定《档案室管理制度》《档案室借阅登记制度》《档案室保密制度》等。档案管理人员是制度的直接贯彻者,对档案的安全负有直接责任,必须严格遵守《档案管理员职责》,善于做档案利用者的工作,能独立处理档案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要坚持不断地学习信息技术档案管理方法,紧跟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2.环境监测档案的归档范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监测技术档案,包括国家规定的技术方法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环境监测计量认证基础资料和《质量管理手册》等。

(2)监测工作档案,包括大气、水体、噪声、废气、废水等监测原始记录材料,监测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材料,“三同时”验收等方面的监测数据,以及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材料等。

(3)仪器设备档案,包括监测、分析的各种仪器设备台账、说明书、检定书,使用、维修情况说明等。

3.利用信息技术,做好环保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

由于环境监测档案的特点是信息量大、涉及面广、数据间的关联性强但差异较大,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档案必然成为一种趋势。

环境监测档案管理有利于提高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为治理环境污染和加强环境保护提供重要依据。监测工作者要加强档案意识,做到及时归档,将档案工作与监测工作集合起来,促进监测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平衡发展。档案管理者要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提高档案的利用率,要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思路,实现档案事业的社会价值,更好地为环境保护建设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于莉,彭华.环境监测业务技术档案管理的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14(2).

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方案篇4

[关键词]大气污染问题环境监测系统分析对策探测总体战略意义

[中图分类号]X830.5[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4)-2-238-2

我国工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突发的环境问题现象比较复杂,对于大气污染现象产生严重的滋生效应。而沙尘、煤烟污染是新疆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特征,目前大气污染物主要以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由工业、采暖锅炉和汽车尾气所造成,其所带来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结合新疆地区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现状,进行内部资源开采工序的检验,从而使得不合理的资源浪费行为以及生态破坏现象得到有效改善和治理。这就要通过浮尘、扬尘、燃料燃烧以及矿井水排放、工厂的废气排放等问题进行总体分析,进行系统改进方案的制定,确保大气质量得到改善。

1新疆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新疆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干旱,除自然形成的沙尘外,其他大气污染物: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都直接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2012年新疆环境状况公报》指出,新疆19个主要城市中,只有阿勒泰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克拉玛依、伊宁、塔城、博乐、昌吉、奎屯、乌苏、阜康、石河子和五家渠等10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乌鲁木齐、哈密和库尔勒3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三级标准。另外5个城市空气质量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全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二级优良天数占全年的80.6%,三级轻微污染天数占15.4%,四级、五级中重度污染天数占4.0%。与2011年相比,全疆区域性沙尘天气增加了7次,局地性沙尘天气增加了58次,沙尘天气发生频次有所增多。

2大气污染有害物质监测工作的主体内容

大气污染物主要以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为主,污染物排放主要来自工业、生活及交通运输。

对于二氧化硫成分的监测处理主要根据煤炭资源使用过程中的燃烧效果以及具体冶炼工程的废气标准含量进行充分界定。通过甲醛溶液内部分光光度处理手段以及电导方式等进行分解处理,使得后期有害气体的改善工作方案能够顺利制定。内部溶液吸收效果对于化合物稳定状态的保证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后期氢氧化钠伴随溶液反应过程产出的二氧化硫物质,结合副玫瑰苯胺以及甲醛进行反应处理,使得伴生物质呈现紫红色的状态,这种单独分离的处理技巧可以精准的保留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废气含量,是保证内部二氧化硫防护工作的重要依据。监测的手段主要依靠分光光度计进行监测统计。

石化燃料经过高温环境的处理以及化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都会伴随一定容量的氮氧化物,造成大气环境的严重污染;另外,在汽车产生的尾气污染中也包含着大量的氮氧化物。因此关于此类污染颗粒物质的观察监测,主要依靠跟踪监察,保证实时数据的校验和可利用价值,从而促进改进方案的具体制定效果,才能保证环境空气质量的高速恢复。

3大气污染问题的监测以及应对策略制定

随着现下超高污染事件的急剧上升以及人们对于清洁空气质量的严格要求和关注度的提高,根据内部污染状态的合理评估,进行防控措施的高效率制定是非常必要的。

大气污染内部的物质比较复杂,常见的污染现象主要包括扬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内部悬浮颗粒等。伴随吸入物质不断增加,具体清洁标准工作系统的研究处理的不定因素的增多,实际治理依据材料的总结仍然不够充分,这是造成空气破坏现象严重并且维持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

针对具体的大气环境内部物质的数据监测工作的细化手段以及严重污染情况的科学判断依据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全面落实的监测参数设计以及资料记录,进行专业计算机智能处理程序的录入,使得高标准的治理方案以及手段得以落实。

4大气污染监测分析的方法

大气污染具有扩散速度快,扩散范围广、造成影响大的特点。因此,对大气污染的监测应当力求快速、及时、准确。随着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逐步建立起了能在短时间内及时准确地检测各种有害气体的分析方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大气污染的监测分析方法主要有检测管法、仪器法、指示纸法、化学分析法等。

(1)检测管法:该法具有现场使用简便、快速、便于携带和灵敏的优点。目前已有几百种有害污染气体可用检测管测定。不失为一种较为经济,易于普及的方法。

(2)仪器法:仪器法是利用有害污染气体的热学、光学、电学等特点对它们进行测定。其优点是灵敏度高,测定准确,浓度直读,可自动记录或与计算机连接。

(3)试纸法:试纸法是用试纸浸渍试剂,在现场放置或置于试纸夹内抽取被测空气,显色后比色定量。其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测定范围广,但准确度相对较差。

(4)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将吸收液本身作为显示液,采样显色后与标准管比色定量。其灵敏度、准确度都相对于试纸法要高。

5无线传感环境监测系统的在线监测方法

无线传感辅助技术主要应用在危险区域及大面积监测区域的气体情况监控,通过传感器来测量与监测所需的参数,再借助网将它发送到控制中心。结合必要的节能网络节点位置追加,进行自发组织结构方式的适应性设计,同时根据单位节点的装置标准进行一定范围的扩建,结合不同位置的协作以及信息沟通交流对不同微观环境的细节工作进行系统补充,确保气体分布状态以及内部参数的合理设计,为后期改进方案制定过程中详细、准确的信息提供渠道。无线传感网络追加装置根据气体的复杂颗粒物质堆积进行高度采集和分析,使得燃煤过程中产生的空气热害以及污染现象通过必要的信号检测以及数据进行管理,监测中心及时传达,建立整个大气环境监测、维护标准参数。后期的空气改善工作措施能够借助高效的模型参数进行设计,框架应用理论内容进行完整的编辑,保证计算机分析的标准指令。

6结语

目前,我国实际产业规划活动中,伴随能源的高效利用,内部空气质量的监督以及数据应用,根据今年污染物浓度年际变化统计,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工作的布置以及改进还有待提高。大气环境质量实时化监测是环境监测重点,与无线传感辅助技术的结合,使大气环境监测的手段得了进步,能够快速、精准、区域化与细部对大气环境展开全面数据采集和实时分析,给大气治理工作及时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新琪.新疆艾比湖流域平原区景观生态安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12(11).

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方案篇5

一、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难以适应档案管理的要求

在环保基层部门(例如,三级监测站),虽然建立了档案管理制度,设立了专门的档案管理员,但是档案管理员大多不是档案专业毕业,也未接受过专业的培训,是在完成日常监测任务的同时兼职负责档案管理,缺乏系统掌握档案管理、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做不到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档案,更谈不上对档案的开发和利用。

2.档案管理工作受重视不够无法与监测工作平衡发展

监测单位往往首先考虑的是监测力量(如仪器设备和技术水平)的软硬件保障,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在日常工作中不注意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实践中,无法改善和加强档案室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实现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最终造成档案管理工作与监测工作不能在同一水平线上均衡发展。

二、提高环境监测档案管理能力的建议

1.落实档案管理制度化,强化档案管理员能力

各单位要针对监测技术档案的范围,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规范的档案管理培训工作,并结合监测工作实际需要,制定《档案室管理制度》《档案室借阅登记制度》《档案室保密制度》等。档案管理人员是制度的直接贯彻者,对档案的安全负有直接责任,必须严格遵守《档案管理员职责》,善于做档案利用者的工作,能独立处理档案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要坚持不断地学习信息技术档案管理方法,紧跟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2.环境监测档案的归档范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监测技术档案,包括国家规定的技术方法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环境监测计量认证基础资料和《质量管理手册》等。

(2)监测工作档案,包括大气、水体、噪声、废气、废水等监测原始记录材料,监测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材料,“三同时”验收等方面的监测数据,以及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材料等。

(3)仪器设备档案,包括监测、分析的各种仪器设备台账、说明书、检定书,使用、维修情况说明等。

3.利用信息技术,做好环保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

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方案篇6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流程;方案;监测技术

实施生态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体系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趋势和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环境监测对环境管理部门服务,对经济区建设营造良性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1生态环境监测概述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监测从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污染因子监测开始向生态环境监测过渡和拓宽,生态环境监测采用的是生态学的多种措施与方法,从多个尺度上对各个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格局的度量,主要通过监测生态系统条件、条件变化、对生态环境压力的写照及其趋势而获得,也可以说生态监测是运用可比的方法,在时间与空间上对特定区域范围内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组合体的类型、结构和功能及其组合要素等进行系统地测定和观察的过程,其监测的结果则用于评价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从方法原理、目的、意义等多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而在监测对象上,生态环境监测既不同于城市环境质量监测,也不同于工业污染源监测,从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历程来看,现今的生态环境监测主要侧重于宏观的、大区域的生态破坏问题,其反映人类活动对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的全貌、综合影响的优点,生态环境监测可用作对农田、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湖泊、海洋、气象、物候、动植物等进行监测,我们不难看出,生态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的拓宽,除开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措施外,环境监测的理论和实践定能作为生态监测得以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保障,景观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荒漠生态学、脆弱带生态学、地球化学、气象学、物候学、环境经济学等理论与实践对生态环境监测也是大有益处。

2生态环境监测流程

一是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生态环境污染随时间、空间变化,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应根据监测区域呈现的特点,进行周密的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主要调查各种污染源及其排放情况和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土地利用情况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二是确定监测项目。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结合该地区污染源及其主要排放物的特点用以选择,并且还要测定一些气象与水文项目。

三是数据处理与结果上报。因监测误差存在于生态环境监测的整个过程,所以唯有在可靠的采样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的办法来处理数据,方有可能得出符合客观要求的数据,处理得出的数据应经仔细复核后才可上报。

3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方案与技术路线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方法就是对生态系统中的指标进行具体测量和判断,以获得生态系统中某一指标的关键数据,通过统计数据,来反映该指标的状况及变化趋势,我们在选择生态环境监测具体技术方法前,需根据已知条件,结合确定的技术路线,确定最理想的监测方案,技术路线和方案的确定大致包括以下几点:生态问题的提出,生态监测台站的选址,监测的对象、方法及设备,生态系统要素及监测指标的确定,监测场地、监测频度及周期描述,对于一些特殊指标可按目前生态站常用的监测方法,生态监测具有着眼于宏观的特点,是一项宏观与微观监测相结合的工作,对于结构与功能复杂的宏观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4生态环境监测的技术

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检测技术也越来越成熟,现在比较成熟的是3S技术,而所谓的3S技术,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GlobalpositioningSystem);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和遥感RS技术(RemoteSensing)。

4.1全球定位系统GRS技术(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动态地跟踪被监测物体的状况,这一技术在监测动物及海洋生物生活习性中有着很大的作用,检测人员首先需要在被检测者例如狮子的体内注入特殊的晶片,然后再将动物放生,在几个月甚至长达几年的时间内,检测者都可以跟踪到这只狮子的行踪,从它的迁移情况,就可以掌握到狮子的习性,外界环境变化是否影响到狮子的生活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探究在以前是非常困难甚至无法完成的,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够和一头狮子生活几年的时间,和任何动物都不能,而有了这个百倍的GpS全球定位系统,我们就可以了解不同生物的内心世界,甚至能够看见另外一个神奇的世界,GpS全球定位系统除了能够跟踪动物,还可以跟踪无生命的物体,像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汽车等,监测人员可以监某一地区的汽车数量,推测出这些汽车的尾气排放量,过多的尾气排放量对环境和人类身体将抗有着很大伤害,如果已经达到上限的话,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进行管制,例如单双号行车制度或者提高汽车销售税等等;

4.2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地理信息系统就是一个大型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它通过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后方数据库和管理员四部分组成,GiS地理信息系统中包含每一种地形、地理环境所存在的性质(这些性质由先关地理研究人员提供),管理员将搜集到的地理信息输入计算机数据库内,GiS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将这些信息与原有的地理信息相比对,进而分析总结出所需要研究的这一地区的地理信息特点;

4.3遥感RS技术(RemoteSensing):遥感RS技术就是通过卫星或者其他远距离的监测,监测被监测范围内物体的电磁波信息变化,分析得出此物体现在处于的状态和发展趋势,并将这些信息加以整理、反馈,技术可以高空对物体进行扫描、拍摄,对信息的采集相当快速、准确,而且可以被遥感的对象有很多,森林覆盖面积、植被生长的状况、空际环境污染指数、气温闭环等等,例如,我们可以对大兴安岭森林采用遥感技术监测,我们可以通过检测森林的覆盖面积是否减少,来推测是否有人在破坏植被,进而想出我们应该采用何种手段进行处理,也可以对于大兴安岭上空气温状况进行监测,时刻注意是否会出现火灾等自然灾害,如若发现异情,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扑救,遥感技术的应用大大减少来人力资源的投入,市一中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手段。

结束语:

由于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洪水泛滥等各种生态系统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就促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环境监测问题,人们意识到,对环境监测,在常规情况下一般采用理化指标和生物指标监测,这种着眼局部的监测方法只单纯的测定了环境中的有害因子,不能对整个环境综合评价,而生态环境监测则可以对整个环境生态进行综合评价,对其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进行监测和评估。

参考文献:

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方案篇7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

abstract:environmentalmonitoringthroughouttheentire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system.For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environmentalmonitoringandotherissues,thearticleanalyzedanddiscussed.

Keywords:environment;impactassessment;environmentalmonitoring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环境监测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相关组份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环节,贯穿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过程。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各种环境因素是否满足环境建设项目要求,则必须由环境质量结果来表明,环境评价体系中环境要素是否可以满足建设项目必须由环境监测结果来支撑,因此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和原则1.调查阶段所进行的环境监测该阶段的监测主要是根据项目的评价等级、经济条件以及对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选择适合的监测对象和环境因子,确定适合的监测范围,选择正确的检测方法,并制定一个较优的监测方案。在制定监测方案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经济、实用的原则。在制定监测方案、设计技术路线、配置技术装备时,应做费用效益分析,尽量做到既符合实际要求,又节约费用。②优先污染物优先监测的原则。优先污染物包括:毒性大、危害严重、影响广的污染物;污染呈明显增加趋势,对环境具有危险的污染物;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污染物质等。③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要求在制定监测方案时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监测技术路线进行监测,以获得最多的环境信息。同时,监测单位应严格按照环境评价单位提供的监测方案进行监测,在监测过程中最好有环境评价单位参与该项目监测方案制定的人员进行协助监测。当监测方案执行有困难时,应及时与环境评价单位进行联系。监测采样时应注重对外界环境的观测,严禁在监测采样技术导则所禁止的条件下进行工作;采样中遇到异常情况,应在监测报告中予以说明。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应严格遵循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原则,以正确反映环境质量及其时空变化。2.竣工验收过程中的监测与调查该阶段监测与调查的主要内容有:环境保护管理检查、环境保护设备运行效果测试、污染物达标排放监测、环境保护敏感点环境质量的监测以及生态调查。监测过程中应注意:监测一般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75%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监测污染因子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初步设计环境保护篇中确定的污染因子,监测过程中严格遵循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原则。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1、现状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评价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必须委托监测部门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在环境本底值未超标的情况下再对具体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并制定监测计划。待项目已经建设后稳定运行一段时间,产生的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已经形成稳定系统,根据各类污染物监测结果来评价该建设项目建设后对该地域环境是否产生影响,是否是环境可接受范围内。2、环境预测与评价。根据地区发展规划对拟建立的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该项目建设后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对外环境产生的影响,并做出评价。3.跟踪评价。主要是指大型建设项目和环评规划,在建设过程中或者建设后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跟踪评价,当项目出现了与预定的结果差异较大时必须改进的一种评价制度,跟踪评价是现阶段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的影响与分析1环境监测是环境评价的基础环境评价是以环境监测为基础,当每一个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首先要对该项目建设地环境要素分析,项目拟建地是否具有环境容量主要指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生态等要素的环境容量);当项目建设后是否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和变化;项目拟建设地是否具有环境可载力。为了说明这一系列问题必须有环境现状监测数据来表明,该地域的环境质量具有可行性,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小于区域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要求,噪声现状达到功能区要求。只有具有准确的环境监测基础数据,才能表明该地域具有环境容量,方可建设。2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中的监督功能对环境评价体系有多种方法对环境评价进行监督,但环境监测是一种最基本的监督方法之一。项目建设后,对环境的影响结果是否具有环境可行性,是否可以满足区域环境区划要求,就必须有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可靠的科学数据来源于环境监测数据,项目建成后大气环境是改善还是恶化、水环境是好转还是逆转、噪声环境是否改变区域环境、生态环境是否产生时问和空间变更,这都要由环境监测数据来表达、证明。3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体系中项目方委托环境评价后,评价单位必须先委托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对本底监测数据评价,在环境本底可行的情况下进行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同时叠加环境本底后具有环境可行性。在项目建成后并试运行3个月后对项目进行验收,也是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最主要的环境要素预测评价和监督,建成后对环境影响是否超越了预测结果,必须进行环境监测。通过对废气污染源达标排放、厂区下风向污染物监测、环境大气敏感区监测,说明大气环境未改变环境现状;产生的废水达标排放,不改变原有水环境功能;噪声环境达标等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持。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回顾性评价时还需要监测数据来说明建设项目建成后未改变环境现状,具有环境可行性。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及后评价期,均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撑结果,因此,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之中。

四、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在环境监测中,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限制,致使监测频率低、监测点位不全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使获得的监测数据不具代表性,某些监测数据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环境的实际状况。同时,由于时间和经费的原因,环境评价单位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一些监测工作进行压缩或省略,为了赶进度,监测单位对于某些监测项目的分析未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如固体废物或土壤的监测分析本应在磨碎后自然状况下进行风干,但为了省时间而采用烘干。此外,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由于方法、技术及数据表述形式等方面的不足,造成该工作目前处于空白状态或无实际运用价值,大多数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只是走形式。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监测数据准确性不高,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从而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

五、几点建议

1、加强环境评价单位和监测单位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监测工作的认识,从思想上认识环境监测对于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尤其是加强对环境本底值的监测,为拟建项目的环保审批提供数据,确保对拟建项目在环保审批上的严格把关。

2、完善环境评价报告书评审责任规范制度。在环境评价报告书和环境评价大纲审查时,要求环境监测技术专家参加,评审监测内容。

3、建立并落实环境评价时间、难度和经费的制约机制。项目环境评价等级应与其评价时间、工作量及经费相关,评价时间进度应作为一个评审条件,杜绝速战速决、急功近利的不良行为。根据环境监测方案计划时间和预算相应的经费,确保环境监测工作顺利进行,充分发挥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4、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积极应用eS、RS、GiS等新技术,准确测定监测点位,精确采集监测数据,绘制生态片图,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数据资料。

参考文献:

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方案篇8

(一)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制定《区二o一二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方案》,进一步加强放射性物质、医疗废弃物、危险化学品等环境风险源监管力度。全年共出动监察人员396批次、1156人次,检查各类单位1130户次;完成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监察184户次;出动应急7批次、13人次;征收排污费365162.22元、129户次;建筑工地夜间施工作业审批15家,316户次;查处违法案件立案5家,发出处罚决定书4家,累计罚款金额10.5万元。根据市环保局的统一部署,开展“区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综合检查专项行动”、“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对47家单位辐射防护监管工作开展现场检查,核对自查信息,向存在问题的单位发放整改通知,要求限期整改;对辖区4家废水排放区重点监管企业加大监察、监测力度,实时监控排放情况,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对辖区重点监管企业开展“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检查”,着重检查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情况,从根本上杜绝环境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辖区环境安全。

(二)抓源头管理,把好环境准入关。2012年建设项目环评审批387个,试运行8个,项目竣工验收191个。根据区审改工作要求,修改并完善行政审批的办事指南和办事业务手册;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速度,注重与市级层面和全区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助推区域经济的发展;严把项目审批关,坚决依法行政、依法审批,从源头上杜绝环境污染的产生;对建设项目申请竣工验收进行催办督促,努力提高项目验收率。(四)妥善处理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严格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坚持联络员对口指导制度、重点件排摸制度、领导周四接待和领导包案制度;编制《区环保局工作规范》和《处理情况评估标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不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总结工作经验,解决疑难问题;注重处理和预防相结合,手段和科技相结合,自行研制噪声劝阻仪,并在四川北路绿地安装试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加强初信初访,努力降低重信重访率,把群众的环境需求真正放在心上。全年共受理投诉件792件/1260人次,其中主要反映噪声污染,共449件;油烟污染也占较大比重,共128件,废气类145件,废水类8件,其他44件,非环保类18件;两会期间共办理人大代表书面意见2件,政协委员提案1件,党代表意见1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为100%。“12345”市民服务热线于9月试运行并于10月8日正式开通,目前运行情况良好,目前共受理转交件70件,其中,区政府二级平台转交17件,市环保局二级平台转交53件,严格按照“1、5、15”的办理模式,及时交办局相关科室、支队、监测站并按照《区环保局工作规范》中的分工实施办理。

(三)做好环境质量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大环境质量监测方面,全年苏州河地表水采样分析24次、港地表水采样分析12次、区区域降尘10个点、道路降尘4个点采样12次;区区域噪声6个点位、道路噪声12个点位全年昼间夜间各4次,功能区噪声2个点位各监测4次,降水监测12次全项目分析,其余逢雨必测雨量、pH值和电导率;凉城大气自动站升级成为为国控站,于6月份启动pm2.5的监测和数据。污染源监测方面,完成市级重点企业2户监测12次,比对监测3次;完成区级一类污染物监管企业2户监测5次;完成区重点企业监测11户22次,区重点医疗机构监测13户26次;完成加油站监督性监测4家。完成“三同时”验收监测113户;各类委托监测108户。监测方面,完成噪声监测61户、油烟气监测4户;与建交委协作完成成轨道交通8号线列车行驶引起的噪声振动监测1户。应急监测4次,妥善开展3月30日七浦路133号新兴旺国际服饰城二楼八街21号刺激性气体的应急处置、1月4日和6月27日广联路中山北一路沿街商铺空气异味的应急处置、11月20日东余杭路不明气体的应急处置。按照监测中心统一安排开展了机动车尾气监测工作,全年机动车尾气监测200辆;每月开展目测工作,全年共目测机动车2080辆,对现场检测尾气排放超标的车辆,由交警当场扣留车辆行驶证,在整改合格后方可上路行驶,为进一步掌握机动车尾气排放现状,进一步改善城区空气环境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四)加大环境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和谐氛围。年初制定宣传计划,注重创新宣传形式,扩大宣传对象,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环境宣传活动:举办“虹环杯”环保摄影大赛,活动吸引本市乃至外省市近百余摄影爱好者广泛参与,收到良好的环保宣传效果;开展社区互动宣传,制作展板在社区展示,内容涵盖辐射安全知识、污染减排知识等方面,发放宣传资料共计600余份;组织指导区内学校参与国际生态学校的上报;首次尝试与瑞安集团瑞虹新城项目公司在瑞虹生活广场共同举办以“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为主题的环保宣传活动,活动采取寓环保于游戏的形式,着力倡导环保、健康低碳生活,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新民晚报》、《新闻晨报》、《报》、《有线》等多家媒体均进行了报道。首次在《解放日报》头版刊登反映我区环境保护成果的文章。配合科技节区的活动,通过讲座、咨询等形式开展以低碳生活、环境保护等为主要内容的环保宣传活动。绿色创建工作持续推进,江湾镇街道的“良辰美景”和凉城街道的“中虹丽都苑”已于10月底前分别申请安静小区复验;江湾镇街道的“良辰美景”和曲阳街道的“曲阳名邸”已分别成功创建成为金叶级和银叶级绿色小区。

(五)加大环境能力建设,积极开展课题调研。完成区环保局门户网站“环保”的改版工作,为环保宣传、公众互动、信息公开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推进环境业务管理整合平台的构建,实现内部信息整合,提高环保管理工作的协同性和一致性;完成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招投标工作,启动操作系统安装和试运行;凉城空气自动站升级为国控站,pm2.5监测设备安装到位,为实时监测和pm2.5数据提供了可靠保障。完成区首个河道水质自动监测站项目的转正申请。坚持开展、辐射安全等方面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环境能力建设软硬指标都得到了一定改善和加强。积极开展区域环境问题治理的课题研究,《区河道曝气复氧试验工程》和《区港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试验工程》已完成转正申请,实施方案处于报批阶段;《区降尘分布及管理措施研究》课题结题,通过对近三年的空气质量数据的汇总,分析了影响我区主要空气质量的降尘分布,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为进一步提高区域环境质量出谋划策。

2013年工作计划

(一)推进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各项目标任务。通过分解年度任务、召开推进大会、进一步完善推进机制入手,做好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2013年各项目标任务的推进,每季度定期召开部门联络会议,通过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切实提高我区的水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降低区域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加大绿化覆盖率,从而全面提高城区环境管理和环境建设水平,改善城区环境面貌。

(二)推进污染减排工作。按照市政府下达给我区“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制订实施方案及年度计划,不断完善污染减排的目标责任制和长效管理机制,协调落实污染减排重点措施,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确保完成年度减排任务。

(三)攻坚克难,做好全区的污染防治工作。1.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建设水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加紧落实启动全区首个河道自动监测站项目,实时了解港水系的水质情况。进一步加强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比对监测,开展在线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工作,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不断提高监测和监管水平。2.加强大气污染控制,加快中小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完成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督管理。加大机动车环保监测力度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加强在用车辆执法检查,实行简易工况法检测,杜绝机动车辆冒黑烟。整合各相关部门的力量,加大建筑工地、施工道路等场所的扬尘污染控制,加强环保监管力度,落实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巩固扬尘污染控制达标区成果。根据市环保局的相关要求,2013年将启动全区加油站油气回收监测的相关工作,区环保局将认真做好监测前夕的准备工作,落实设备和人员,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改善全区空气环境质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3.加强固定源噪声日常监管以及新型噪声源的治理。对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等实施专项监测与报告制度,减少市民关于噪声污染的投诉。

(四)加强环境风险源的监管,维护环境安全。深入开展放射性物质、医疗废弃物、危险废物、扬尘污染、机动车冒黑烟、各类炉窑灶冒黑烟、河道黑臭、新化学物质、建筑工地施工噪声和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专项执法检查,依照国务院批复的《重金属综合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继续开展涉重金属污染企业专项督察工作。强化辐射安全监管。加强对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监管,做好区域内2013年放射性同位素单位的监管和生产、使用、销售Ⅲ类射线装置的环评审批、验收及辐射安全许可证颁发工作。抓好环境应急防范处置,扎实落实应急工作,强化环境风险管理,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秩序,加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能力水平,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同时不断加强市区两级环保部门及区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合执法,切实保障的环境安全。

(五)严把环境准入关,加大建设项目环保验收力度。根据市环保局的要求,2013年部分市批建设项目的审批权将下放到各区县,审批程序将更加规范,审批数量也将大幅提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压力,区环保局各部门将继续加强沟通协作,互补脱节,确保项目审批、现场监察、验收各环节紧密有序。探索一套科学完整的、便于操作的环保验收工作方法,方便建设单位办理环保验收手续。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意见和项目实际建设内容对项目进行验收,做到及时、规范。

(六)着力解决环境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强化环境调查处理。一是畅通反映渠道,落实“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相关接收和办理工作,在局办公室设置热线三级平台,统一接收市环保局和区人民政府的转交件,并严格按照“1、5、15”的办理模式,及时转交局系统相关部门办理;畅通“12369”环境污染举报热线,完善夜间和节假日期间的值班制度;强化对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二是力争解决问题,摸清情况、拟定方案,将“处理问题”作为工作的落脚点,提高事项的处理质量,降低重复率,不断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保障群众合法环境权益,对敏感事件,积极与有关部门实行联动处理,维护社会稳定。

(七)进一步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增强环境宣传实效。以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为重点,以“环保”门户网站、政务微博以及《报》、《解放日报》等大众媒介为平台,宣传环保重点工作以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环保知识,进一步扩大环境保护的宣传面,探索形成与公众互动的环保宣教工作模式;以“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为契机,面向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征文比赛、绘画比赛、千人签名等,继续尝试与企业、相关部门合作举办环保宣传活动,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方案篇9

   1.档案库房定位。新建配套广州市环境监测档案库房,按市局级的二级档案库房要求定位,应满足未来20年存储需求,至少具备存储36000卷档案的能力,库房分类合理,面积适当,配套设施设备齐全,符合档案库房设计规范和建设标准要求。

   2.档案库房需求。(1)档案库房要设置密集架纸质档案库房和五节档案架电子档案库房,密集架档案库房应配置相应管理软件,实现电脑查目及自动寻档,电子档案库房应设置防电磁屏蔽。(2)档案库房要设置过渡间,配置分体空调机、抽湿机、温湿计等基础配套设备。(3)档案库房对外开启门窗要设置纱门、窗,过渡间和档案库房大门要设置甲级防火门。(4)档案库房要设置防盗自动报警和监控等安防系统。(5)档案库房要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6)根据《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103-2008),密集架纸质档案库房使用面积指标为20.83平方米/万卷,为满足未来20年存储36000卷档案的需求,密集架纸质档案库房使用面积约为75平方米。(7)根据《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103-2008),五节档案架电子档案库房使用面积指标为55.56平方米/万卷,为满足未来20年存储需求(估算3000卷电子档案),电子档案库房使用面积约为16.7平方米。

   二、广州市环境监测档案库房建设要求

   1.一般设计原则和要求。(1)应参照《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10)、《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103-2008)规定,满足防水、防潮、防热、防火、防光、防尘、防盗和防鼠的要求。(2)选址应选择地势较高、场地干燥、排水通畅、空气流通和环境安静的地段,并远离易燃、易爆等物品保管场所,库房内不应有高压输电线穿过。(3)应准确估算档案数量,科学确定档案库房建设规模;档案库房规划设计应有前瞻性,至少应留出有20年的档案进库空间。(4)布局应采取集中布置和简单紧凑的原则,档案用房设计应按功能分区划分档案库房、阅览服务用房、档案业务用房、档案管理用房等;档案库房内原则上不应再设置其他功能房间,其他用房之间的联系也不得穿越库房区域;档案库房应根据档案门类注意区分大间库房和小间库房,每间库房大小应兼顾使用的方便性和运行成本的合理性设计,为使现代化设备发挥更大的作用,应尽可能使用大开间库房。

   2.库房选址。根据《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10)、《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103-2008)规定,为了防光防热,档案库房尽量选择北向房间;在可能的条件下最好选择中高楼层作为档案库房;不选择在靠近洗手间和烧水房等潮湿环境的房间,不能靠近食堂或其他光源、污染源的场所。因此,新建配套广州市环境监测档案库房选择业务管理大楼二层东北向房间,不靠近洗手间、烧水房、食堂或其他光源、污染源的场所,符合设计规范和建设标准要求。

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方案篇10

关键词:环境监理方案石化项目

中图分类号:X3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c)-0141-02

石油化工工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石化行业生产线长、涉及面广、污染严重、环境风险高,是环境监理重点关注的领域[1]。环境监理作为一个新生事务,目的是弥补项目建设过程中环保管理的空白,试点迄今仅有10年时间,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和理论体系[2]。

环境监理是指环境监理机构受项目建设单位委托,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及环境监理合同,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进行监督管理的专业化服务活动,同时配合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3]。环境监理方案是开展环境监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基础性工作。项目环境监理方案编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环境监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质量能否得到保证、项目能否通过环保竣工验收[4]。石化行业由于生产装置众多、工艺流程复杂、专业性强,对环境监理方案编制的要求很高[5]。目前,针对石化行业的环境监理研究不多,各地都处于摸索阶段。本文以所承担的“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技术规范研究”课题为基础,结合正在开展的某石化企业油品质量升级改造项目环境监理实践,对石化行业的环境监理开展了深入研究,为国内深入开展类似项目的环境监理工作、出台环境监理技术规范提供有益的参考。

1项目概况

某公司油品质量升级扩能改造项目内容为:原油加工量为由1350万吨/年改造到1800万吨/年,新建8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350万吨/年催化裂化、180万吨/年渣油加氢、50万吨/年气体分馏、10万吨/年硫磺回收、13.5万吨/年mtBe(扩能改造)等6套主体生产装置;依托、改扩或新建相配套的储运系统、公用工程、辅助系统和环保设施;改造项目实施后,现有i常减压蒸馏装置将停运,ii催化裂化装置、ii气体分离装置备用。该项目投资大、工艺复杂、产污环节多、环境风险高,环境监理难度高、压力大。

2环境监理方案实例

由环境监理的定义可以看出,环境监理主要关注环评报告书及其批复文件中提出的各项环保要求的落实情况,可以简单概括为“六监一管一协调”,“六监”指工程的环保设计监理、施工污染监理、工艺流程监理、环保设施监理、环境风险监理、达标排放监理,“一管”指环境信息管理,“一协调”指协调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之间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下面以某公司油品质量升级扩能改造项目为例来说明,根据“六监一管一协调”的要求,该项目环境监理方案共分19章。

第一章是总则,主要介绍项目任务由来、环境监理方案编制依据、环境监理目的及监理原则、环境监理工作程序等,其中环境监理的五个原则是公平公正独立原则、权利义务对等原则、监督服务并重原则、经济环境效益兼顾原则、总环境监理工程师负责原则。第二章是项目概况,主要介绍: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和建设地点,本工程项目组成等。第三章是环境敏感点及环境重点保护目标,由于石化项目属于重污染类项目,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大,因此有必要将环境敏感点及环境重点保护目标单独列出来予以关注。第四章是环境监理范围和时段,由于该项目在现有厂区预留地内建设,因此环境监理范围主要局限于现有厂区,同时兼顾受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影响的周边环境敏感地区;环境监理时段为从环境监理进驻现场到试生产环保竣工验收为止,包括以下三个工作阶段:(1)设计核查阶段;(2)施工阶段;(3)试生产及验收阶段。

第五章至第十章主要分装置分别介绍8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环境、35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180万吨/年渣油加氢装置、50万吨/年气体分离装置、10万吨/年硫磺回收联合装置、13.5万吨/年mtBe装置的环境监理要点。主要包括工艺技术路线分析、装置污染源分析、环境监理要点一览表以及人员配备计划等。这6章是环境监理方案编制的重点,需要结合每套装置的环评及批复、环保篇章、设计文件、施工方案逐一编写,不得有所遗漏。第十一章是辅助装置及配套公用工程,本章主要关注储罐区、循环水场、公用工程运行部、综合利用装置、污水处理场、火炬、生活设施及办公场所、初期雨水、其它辅助设施(厂中厂、消防、工程用水)等工程,分析其三废排放,拟定环境监理要点。第十二章是停用备用工程。改造项目建成后,现有的i常减压蒸馏装置(250万吨/年)将停运;ii催化裂化装置(100万吨/年)和ii气分装置(20×104nm3/h)备用。停用备用工程主要关注改造前和改造后废水、废气、废渣的变化情况,以及停用备用手续是否完备等。第十三章是污染防治措施环境监理,主要关注环评及批复中提到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环境管理要求等的落实情况,确保各项措施在环保篇章、设计文件、施工阶段和试生产阶段得到落实。第十四章是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环境监理。石化行业是个高风险行业,气体、液体泄露、爆炸等高危事故经常见诸报端,一旦出事均会造成人员伤亡,因此环境风险监理非常重要。本项目常减压蒸馏装置的常压塔、减压塔等、催化裂化的反应器、分馏塔等、mtBe的醚化反应器、共沸塔等、渣油加氢精制的高压分离器、加氢反应器等等均为重大危险源,环境监理对于环评及批复中提到的各种风险防范措施必须跟踪落实到位,特别是对编制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要着重审查。第十五章是环境监测计划,主要关注建设项目执行的相关标准,做好施工期环境监测和试生产阶段环境监测。如环评要求地下水监测为每季度一次,监测因子为:pH、石油类、硫化物、挥发酚、氨氮。

第十六章是环境监理项目部人员和设施,主要关注环境监理机构、办公检测设备配置情况、环境监理岗位职责等内容,重点是明确总环境监理工程师、环境监理工程师和环境监理员的权责。第十七章是环境监理质量保证体系,从人员素质、过程控制、三级审核、资料管理、环境监理制度及方法等方面提出要求,确保环境监理工作的质量。第十八章是环保事件及重大污染事故处理,明确环保事件、重大污染事故的处理程序和相关人员的职责。第十九章是档案管理。主要内容是协助建设单位建立项目环境管理档案、指定专职人员进行环境监理档案管理、按环保部门规定按时上报建设项目进展情况、环境监理资料的内容等。环境监理单位应及时向建设单位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环境监理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设计文件审查阶段结束后报送项目设计阶段环境监理报告,施工阶段结束后报送施工期环境监理报告并作为申请项目试生产的依据,试生产阶段结束后报送项目总环境监理报告并作为项目环保竣工验收的依据。对于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环境问题,环境监理单位应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项目建设单位提交环境监理专题报告。

3结语

环境监理方案是环境监理工作的指南,石化行业环境监理专业性非常强,需要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编写方案,最终形成一套成熟的环境监理技术规范。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欢迎广大环境监理工作者批评指正和完善补充。

参考文献

[1]杨波,戴兵.石油化工行业产业政策及污染物排放特征分析[J].化工进展,2009(s1):35-38.

[2]江泉.工业类建设项目实行环境监理的研究[J].资源与环境,2011(4):261-262.

[3]凌晶.化工项目设计及施工阶段环境监理工作要点探讨[J].科技资讯,2012(8):158-158.

[4]叶宏,胡颖铭.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的地位和作用初议[J].环境管理,2010,29(2):1-5.

[5]孔庆波.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方案初探[J].中国环保产业,2008,7: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