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式教育的利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6:39

鼓励式教育的利弊篇1

弊病之一:有口无心

【现象扫描】在一节内容为ChristmasDay的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说说自己对ChristmasDay的了解。孩子们准备充分,有的从网上下载了好几大张的资料,有的带来了介绍ChristmasDay的书,甚至还有的带来了圣诞老人及圣诞树,但教师的评价却如出一辙:“Good!”“VeryGood!”

【反思】如今,“Good!”“Great!”这些评价语已成为不少教师的口头禅,只要不经意就会下意识地脱口而出。对甲学生的回答来句“GoodJob!”,对乙学生的回答来个“wellDone!”,完全是例行公事,没有一点真情的流露。学生对这样有口无心、不痛不痒的口头禅式的评价也习以为常,以麻木待之,这样的评价自然不会有多大的激励作用。因此,要让评价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激励功能,其首要原则在于教师的真诚。教师应将激情注入到评价中,注意有声语与体态语的相互配合,让学生从你的热情的声音、会心的微笑、由衷的颌首等细节中感受到你的评价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从而感受到鼓舞,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弊病之二:言过其实

【现象扫描】在一节主题为SchoolSubjects的课上,呈现完成新单词favorite后,教师开始让学生个别操练。每当一个同学读完单词,老师都热情洋溢地给予表扬:“You’resmart!”“CleverBoy/Girl!”即使有学生读成/feiberit/,老师也仍一脸笑意的说:wonderful!”

【反思】无论何种评价都应以事实为依据,激励性评价也不例外。教师应以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准绳,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不能夸大其辞,不加辨析地给予盲目鼓励。

弊病之三:泛滥成灾

【现象扫描】在一节主题为Colors的公开课上,从课始到课尾赞扬声不绝于耳:不是教师的“wonderful!”“excellent!”,就是全班同学富有节奏的鼓励:“Good,good,you’regood!”掌声齐鸣,热闹非凡。粗粗统计了一下,短短一节课,学生们竟拍手20多次。

【反思】现在不少英语课堂中,学生动得最多的不是大脑,而是――鼓掌。孩子们整节课都忙于在教师德调动下为其他同学喝彩,而教师也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精彩,也不深究其余学生是否也认为他的答案出色,就送出大礼:“Congratulateher/him!”暂且不说这样高频率的集体鼓掌占据多少课堂时间,是否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仅就受表扬的个体而言,过多的表扬最终会使他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态度。

弊病之四:物质奖励

【现象扫描】这是一节主题为whataretheydoing的公开课,授课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可真是煞费苦心:衣服的下摆粘好了可随时奖给学生的笑脸贴纸;口袋里装着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小挂饰,准备奖给在自编对话中表现出色的同学;讲台上还有一小叠作业本,那是为在小组竞赛中胜出的冠军们准备的。

【反思】如今,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物质奖励越来越得到老师们的青睐,尤其在公开课、借班上课时。表面上看学生个个高举小手,似乎热情十足,但仔细想想,孩子们真的是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吗?应该是对奖品感兴趣了吧!这种功利性的评价会让学生的认知产生偏差,盲目得追求物质奖励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有违激励性评价的宗旨。其次,奖品的发送会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

弊病之五:标新立异

【现象扫描】笔者旁听过一节主题为theSeason的公开课,执教老师是一个教龄三年的年轻女教师,活泼、富有朝气,在她的课堂上,有几种评价方式特别引人注目。

镜头一:老师一声“oK?”,学生立马伸出右手成oK状,力度十足,整齐划一。

镜头二:学生回答问题后,她都会组织其余同学对其集体评议。如果正确,则同学们伸出手成V字形,同时齐呼“Right,right,itisright”;如果错误,则伸出手成X字形,齐说“Sorry,sorry,itiswrong”。

镜头三:教学中,这位教师还采取了独特的肢体语鼓励。在最后的Describeyourfavoriteseason中,每当一个同学说完,她都要走上前,先于学生拥抱,再与其击掌,最后师生共同伸出手齐声喊Yeah!再看那些学生,有的茫然状,有的害羞状,有的无所谓,倒是每一声“Yeah!”使我们这些听课的老师浑身感到不自在。

【反思】激励只是调动学生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的一种手段,它应服务于教学目标,应以简单、有效为原则。伸出一个大拇指是一种激励,一个微笑是一种激励,一个信任的眼神是一种激励,一阵掌声也是一种激励。总之。激励性评价不是单纯的说一些好听的话,或进行一些简单、表面的物质刺激就行了,它来自教师准确得体、生动有效的评价,需要教师以有爱的情感、真诚的语音、亲切的表情、高超的艺术手段去调控评价过程,从而让学生从心灵深处产生满足感、成就感,真正发挥其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鼓励式教育的利弊篇2

1、舞蹈考级使少儿舞蹈教育更加规范化

在舞蹈考级出现之前,少儿舞蹈教育没有规范的教学方式及衡量标准,因此很多地区的舞蹈教学缺乏科学性;但在舞蹈考级出现之后,这种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舞蹈考级不仅是对少儿舞蹈水平的一种肯定,也是对舞蹈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认可。因此,为了让学习舞蹈的少儿顺利通过等级考试,舞蹈教师不再随意教授课程,而是以考级为目标、因材施教,实现少儿舞蹈水平循序渐进地发展。因此,舞蹈考级规范了中国的少儿舞蹈教育体系,促成了中国少儿舞蹈以及整个舞蹈发展水平的快速、规范发展。

2、考级为少儿树立了奋斗的目标

如果你问孩子们他们的理想是什么,大多数回答是想成为科学家、画家、军事家及舞蹈家等等。可是理想虽然远大,但是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就会愈加认识到实现理想的难度,因为理想的实现需要辛勤的付出和坚毅的恒心。因此,许多少儿半途而废也是情理之中。学习舞蹈也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除了对舞蹈的兴趣之外,少儿们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获得来自各方的鼓励。但仅有家长及教师的激励是远远不够的,孩子们需要更加有效的鼓励方式。舞蹈考级适时而生,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舞蹈考级体系划分为多个考试级别,符合少儿学习舞蹈的实际情况且易于通过,因此能及时给予少儿极大的精神奖励及支持。成功通过考级的孩子能获得极大的鼓励,信心随之明显增强,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会认识到在舞蹈方面能有所作为并不只是天方夜谭,只要坚持努力就能获得成功。

3、考级有助于少儿自信心的增强

自信心对于少儿的发展至关重要。居里夫人说“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舞蹈也不例外,少儿要学好舞蹈需要自信心才能事半功倍。而舞蹈考级能极大地增强少儿的自信心,因为它不同于教师及家长的鼓励及赞美,成功通过舞蹈考级是专家对少儿舞蹈水平的认可。少儿在通过舞蹈考级后不仅在学习舞蹈方面自信心明显增强,而且在其他学习及日常生活中的自信心也得到明显提高。在访谈舞蹈教师的过程中,有位教师告诉我她们班有个9岁的小女孩,她刚来学舞蹈时才7岁,刚开怎么都不肯跳,但是在大家的鼓励下慢慢愿意和小朋友一起跳了,但是在去年成功通过舞蹈考级后,她自信心明显增强,非常活跃,现在已经是舞蹈小组的组长了。

4、舞蹈考级推动了舞蹈发展,普及了舞蹈教育

改革开放以后,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对文化艺术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兴起了艺术热。伴随着艺术学习的普及,社会艺术考级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起步火爆的过程。舞蹈考级体系自八十年代中期在我国问世以来大大的加速了舞蹈的普及和发展,舞蹈考级网点遍及全国各省市,包括港澳台地区及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设立了海外考点,舞蹈考级开始蓬勃发展。

首先,舞蹈考级促进了舞蹈教学水平的提高。舞蹈考级出现后,极大地改变各个地区舞蹈教师的教学水平,以保证少儿成功过级为目标,舞蹈教学从以前的无规范化教学日趋转变为科学化、合理化教学。另外为了吸引更多的少儿舞蹈学员,整体来看舞蹈教学更加趣味化,符合少儿发展的特点。其次细分的考级制度吸引了更多少儿学习舞蹈现在的少儿舞蹈考级有的分为十多级,尤其是初期的几个考级非常容易通过,因此,许多刚开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学习舞蹈的少儿在成功通过舞蹈考级后,对舞蹈更加感兴趣,也变得更加自信,从而坚定了日后继续学习舞蹈的决心。而其他未学习舞蹈的少儿及其家长,在这些少儿的影响下也会更多的参加舞蹈学习,因此促成了少儿舞蹈以及整个中国舞蹈界的蓬勃发展。

二、舞蹈考级对少儿舞蹈发展之弊

伴随着少儿舞蹈的迅猛发展以及舞蹈考级的出现,各种弊端也随之而来。

1、舞蹈考级容易助长家长互相攀比的心理

“××家的孩子文化课成绩好,而且舞蹈过了国家四级,钢琴也……”,这样的话总让听者马上联想到聪明的头脑和光明的前途,而且总让人自惭形愧。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赶超其他学生,家长们肆意给孩子们安排舞蹈、美术、音乐等等各种课外课程,并以孩子们成功通过各种考级为荣。应家长们的这种心理,各种培训班纷纷“揭竿而起”,助长了这种不良现象。每年,家长们都在孩子的培训方面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无论炎热的暑假还是严寒的寒假,家长们都一如既往接送孩子们参加各种培训班。虽然这里面倾注了家长对孩子们的爱心,但仍然不能掩盖家长们互相攀比的心理。

2、舞蹈考级容易助长过强的功利意识

这里的功利意识不仅是指家长,也指舞蹈教师的功利意识。就家长而言,家长为孩子们选择各种培训班时,通常是以为孩子选择今后的发展方向或为孩子增添一门生存技能为目的的,因此忽略了孩子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而且在很多学校的升级考试中都将有突出技能的学生作为特长生给予特别优惠或加分,这也是导致家长们为孩子过早选择培训班的重要原因,因为成功通过某些考级无疑会增加孩子成功升学或高考的砝码。另外就少儿舞蹈教师而言,他们教学的最大目标就是让所有少儿学员成功通过各种舞蹈考级,这不仅是对他们教学水平的认可,也是今后获得更多少儿舞蹈学员的必要条件。因此,有些舞蹈教师一味追求过关率,而忽视了舞蹈的其它重要特质,造成教学中的纯功利主义,不利于少儿在舞蹈方面的后期发展。

3、忽略了少儿的自然发展,给少儿带来压力

“拔苗助长”这个我们从小就耳闻目染的道理在先进的社会却往往被忽视。家长过早为孩子们选择各种职业取向忽视了少儿的自然发展,起到了拔苗助长的作用。就少儿舞蹈而言,很多家长为孩子们选择舞蹈培训是为了让孩子们获得一技之长,成为特长生,使他们在以后的竞争中更容易获胜。但孩子们对此却并不适应,由于年龄尚小,他们无法自己选择发展方向,只能听命于父母,但往往在学习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厌烦感,导致半途而废,即使以后成为了自己的职业,也会因为兴趣截然而表现平平。另外看看现在的少儿,每天除了大量的学校课程外,还要在周末在各个培训班之间奔波,甚至有些学生平时晚上也要加班加点地参加培训,没有了周末和假期的他们担负着过重的压力。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压力不利于少儿的发展。数据显示中国儿童在自杀原因的排列中,学习压力过重占第一位。我想家长们应该敲响警钟,还给孩子更多的自我发展空间。

鼓励式教育的利弊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这一阵地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教师首先必须有创新意识,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挑战。教学要有创新,教法要有创新,教学手段要有创新。小学语文教育只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的选择、过程的安排、氛围的创设。

新课程标准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着眼于“开放创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语文老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语文的主角,并且帮助他们进入学习语文的角色中。下面我就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将自己的心理调适到符合儿童特点,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状态,将激情和微笑、趣味和爱心带进课堂,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因学习紧张引起的心理压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辫,无所顾忌,往往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透露出创造的萌芽。

教师与学生平等、和谐的相处,感情上会更融洽,心里上会更沟通,气氛会更宽松,也就会更愉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师生共同思考研究的合作中,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获得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将进一步得到培养。

二、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例如《穷人》一课,最后一段写桑娜怀着不安的心情,把西蒙死去的消息告诉丈夫,试探丈夫的态度。渔夫表示要把孩子抱回来抚养,并催桑娜快去。这时,桑娜拉开帐子。匿蒙的两个孩子怎样?善良的渔夫怎样做?以后又是怎样?这些作者都没有写,故意留下想像的空间。我利用这一能够创造想像的因素,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合理想像“拉开帐子以后的情景和“孩子在桑娜家生活”的情景。学生各抒已见,纷纷说出了自己设想,既丰富了想象力,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促进创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通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题,教师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学生育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则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主动探索,激活创新思维的作用。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文时,有个学生质疑说:“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计划并非天衣无缝。”全班不少同学一哄而笑,而这时我用信任的目光鼓励他,在我的鼓励下,那位学生自信地说:“如果用‘火攻’,也就是用带火的箭射向诸葛亮的草船,诸葛亮的计划就会落空了。”我立即带头鼓掌,称他是个能改变历史的伟大人物,同学们立即向他投去赞赏的目光……如果我不问青红皂白当头一棒,这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创见就会被“砸”灭了。

再如:在《赤壁之战》教学过程中,谈到曹操用“铁索连船”这一决策的利弊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弊大于利”,无形在感到“曹操很笨”。这时候站起了几个学生,大胆地提出质疑,认为曹操是个有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原先的分析太片面,提出了“利大于弊”的观点。由此,一场小型的课堂辩论展开了。反方的理由主要有三:(1)铁索连船是根据曹军的实际情况作出的决策,不连船,曹军会晕船,永远过不了长江:(2)冬天东南风罕见,火攻机会很小;(3)铁索连船可以增加曹军战斗力。经过一番面红耳赤的筝辩后,大家终于达成一个“新”的共识:铁索连船有利也有弊,是利大还是弊大,关键在于曹操能否小心谨慎,注意方向,扬长避短。显然,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求异思维训练,能促使学生跳出通常定式的思维圈子,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

鼓励式教育的利弊篇4

关键词:高校考风建设考纪建设建设措施

1.引言

考试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近年来,考试的规模、类型、数量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学生、家长对考试的关注度和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复杂。加强考风考纪建设,是促进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的需要;是增强诚信意识,加强学生诚信教育的需要;是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是高校生存与发展、提高高校社会声誉的需要[1],[2]。

2.高校考风考纪现状

近年来,高校考风考纪建设面临严峻考验,考试作弊问题日趋严重,使社会风气、学习风气受到严重侵蚀[3]。作弊现象普遍化,大学生考试违纪行为屡禁不止,参与人数、规模、范围越来越大。作弊形式手段逐渐多元化、作弊形式多样化,花样层出不穷。考试管理制度执行不严,在处理作弊学生时手下留情,处罚力度不够。考试占座现象严重,为作弊创造有利条件。欠缺思想认识,对待学习、考试态度消极。贿赂老师、替考现象日趋严重,且有蔓延之势。

3.考风考纪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考风考纪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客观、主观原因两个方面。

从客观方面讲,主要有:(1)社会大环境方面,社会诚信缺失、歪风邪气逐步渗入高校校园中,逐渐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侵蚀了内在灵魂。(2)诚信教育方面,强调在教学、管理、服务等领域体现诚信,却未在培养目标中被专门要求[4]。(3)任课教师方面,责任缺失,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过度强调个人利益,忽视考试评价作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评价方法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教师诚信缺失的不良示范等使学生不能发挥学习的积极效应。(4)监考教师方面,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对监考工作不重视、责任心不强,不敢认真监考,同情学生,缺乏有效培训、监管等,无形中助长了学生违纪作弊现象的发生。(5)考试管理方面,考试规模不断扩大,考试制度不合理、存在漏洞,学校、有关部门及具体执行人认识不到位、各自为政,硬件设施配套滞后,学风、教风建设滞后等致使考风建设实效性不强。(6)生源质量整体下滑,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等使得部分学生只能通过违反考风考纪通过考试,严重影响考风建设。

从主观方面讲,大学生易受依赖、投机、冒险、功利、虚荣、自从、讲义气、不平衡等心理因素影响,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学习效果不理想,学习动机和目的不够明确,学生诚信意识不足,纪律观念淡薄,面对诸多课程考试,在成绩利益诱惑下不能自持而选择考试作弊。

4.多措并举,加强高校考风考纪建设

考风考纪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从抓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支持服务体系的完善入手,立德树人、以学为本、疏管并重,总结起来就是:抓源头、筑通衢、勤治理。抓源头实质上就是要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推进课程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新课程考核方式,推进诚信化考试进程。筑通衢就是用制度、规矩、规范筑起牢固的堤坝,使考试、考风形成有显著边界约束限制的、顺畅的、可持续推进的良性机制。勤治理就是需要在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加强管理制度、手段的调整与改革,持之以恒。

(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在加强考风考纪建设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核心推动力,要形成一套适合学校实际、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和激发学生兴趣的良性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提高思想认识,推动考试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2)强化诚信教育,树立诚信意识。第一,加强教育引导,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以考试诚信教育为切入点,激发自律意识,由他律走向自律,推进诚信化考试建设进程,促进考试风气的根本好转。第二,营造诚信环境,加强活动引导,思想引领行动,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学校一方面要帮助在校大学生充分认识诚信及践行诚信的重要意义,积极聘请校内外专家开展诚信专题讲座,提前打消学生考试作弊念头。另一方面要加大诚信考试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考试作弊是一种无法容忍的行为,从而把作弊等不良思想消灭在萌芽状态。第三,重视诚信教育,塑造诚信品格,将诚信教育常规化,学校要力争将诚信教育纳入培养方案、进书本、进课堂,坚持对学生诚信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强化对违纪学生的后续教育和转化。第四,鼓励自我管理,学校要充分调动各级学生组织和优秀学生榜样的积极性,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第五,建立诚信档案,学校可以组织成立专门的在校学生诚信档案领导小组,由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组成,制定详尽的诚信档案。第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引导,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化诚信意识,增强诚信行为。

(3)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树立育人意识。第一,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育人能力,通过健全制度,构建教风建设长效机制,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与积极性。第二,规范教学行为,强化教学考核,鼓励教师认真做好各教学环节;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加强教材建设,适应教学形势发展;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第三,加强学风建设宣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学习理念,创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第四,加强过程管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重视班风建设,鼓励自我管理,规范学术管理,严肃处理学术造假。

(4)加强制度建设,树立制度意识。打造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建立规章制度,推进考试工作的依法组织与管理,是建设优良考风考纪的关键。第一,落实管理制度依据,依法治考,要在国家法律、政策的范围之内,以严谨的、严肃的态度制定管理制度。第二,完善考试管理制度,加强引导,考试的每个环节都应有科学、严谨的规定,让执行者每步都有章可循,确保考试管理无漏洞,对所有参与考试的人员给予规范和指导。第三,落实管理主体责任,确保质量,通过完善考务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各级考试组织、成员的权利责任关系,使考试运行呈现有序状态,确保考试质量。第四,加强考试制度宣传,惩前毖后,严格执行考试制度,从严治考。第五,建立健全巡视制度,完善监督机制,要形成多级巡考制度,规范考试行为,建立健全考试总结与违纪通报机制。

(5)加强考试管理,时刻保持考风建设意识。第一,加强考试组织,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考试动员,落实考试工作任务;推动两级考试管理体系,落实考风建设责任制。第二,加强监考选聘,建立考核机制,探索建立专职监考队伍;重视考前培训工作,严格实行培训上岗制度;注重监考方法,做到科学监考;加强监督和考核。第三,加强考试过程管理,规范考试流程,促进考风建设;转变考试评价理念,培养综合素质;鼓励改革考试内容与形式,推进无纸化考试,缓解学业压力;规范考试命题,推进试题库建设,保障试卷安全;重视补考管理,塑造严谨考风;加强信息化建设,创新考试管理手段;加强考试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第四,增加违纪成本,以高代价遏制违纪;多渠道控制作弊源头,以技术手段增强监督有效性。

(6)发挥考试效能,树立联动意识。第一,以考试促教风学风建设,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深入进行试卷分析,促进教风严谨;积极采取激励措施,促进教风学风向上。第二,将考试与教、学紧密结合,把考试工作融入教学过程中进行设计、管理、监控,形成教、学、考联动机制,抓教风促学风、抓学风促考风、抓考风促教风学风,达到良性循环。

(7)加强统筹协调,树立全局意识。加强考风考纪建设,需要全校各部门以做好本职工作为基础,统一认识,通力协作。加大考试经费投入,加大考试硬件建设力度,推动网络考试模式建设,加强后勤保障工作,做好考试应急预案,努力为学生提供风清气正的考试环境,推进考试公平。

5.结语

抓好考风考纪建设,既是学校教育教学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只有认真研究考风建设的规律,探索新的体制和机制,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诚信教育、加强学风教风建设、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考试管理、加强统筹协调等多渠道共同努力,上下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内外兼治,持之以恒,才能推动考风考纪建设的根本转变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栗磊.完善高校考试管理加强考风考纪建设[J].考试周刊,2016(7):3-4.

[2]文学运等.新建本科院校加强考风建设探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1):125-128.

[3]孙天罡,张明君,张莉,施雯.浅析上机考试在期末考核中的优势与实际应用[J].考试周刊,2014(38):4-5.

[4]阎秋凤.以诚信促考风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5(1):107-110.

基金项目:

鼓励式教育的利弊篇5

一、诚信与合作意识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

为人诚实守信是一切良好道德品质的根基。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不管是个人抑或企业,都要遵循诚信,只有做有道德、有良心的人,做诚信的企业,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才能赢得称赞。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的建设者,对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培养他们诚信品质至关重要。

每个人,一般来说,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人们真诚的合作,单靠一个人去完成时比较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尤其在当今这个社会,人与人有着密切的关联,独自作战是不现实的。因此一定要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其懂得整体的力量远远大于个人,学会如何更好地与人相处,如何团结群体合作完成共同的目标。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一)从生活方面所表现的诚信缺失

大学的生活充斥着各种诱惑,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因此家庭环境、经济能了也截然不同,容易衍生攀比心理。目前经常有报导有的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追求名牌、高额请客、购买奢侈品的虚荣心理,会做出一些违背诚信的事情,例如,争当贫困生、借钱不还、拖欠助学贷款等等。缺失诚信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学生的形象,还会给家庭、银行、学校、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二)从学习方面所表现的诚信缺失

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这无疑大学生学习压力也随之加大,如何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就必须要让自己全面发展,成为综合型人才。但是很多大学生将综合型人才曲解,认为文凭、学分代表着一切,这样的认识让他们为了能够在考试上取得好成绩而不惜作弊,复制笔记、抄袭作业等等,严重缺乏诚信意识,影响了学校的学风。据调查显示,72.1%的学生有过作弊的念头,42.4%的学生能够接受作弊,59.8%的学生有过作弊行为,47.3%的学生理解作弊行为,12.6%的学生觉得只要教师不发现就行。

三、培养高校思政教育中学生的诚信与合作意识的几点措施

(一)建立以诚信与合作意识为核心的校园文化

高校要建立道德榜样,细心发现校园的道德标兵,并以其事迹鼓励更多的学生诚实守信,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除此之外,高校也可设立相关的奖学金,例如,诚信青年、文明标兵、最佳团队奖等等,用这样的方式推动精神文明的建设,同时也能鼓励合作,加强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学校也要积极开展活动,给予学生合作的舞台,让学生能够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合作能力,了解团队合作的精粹,学会合作。高校也可根据当地城市的发展需要,组织校外活动,例如义工、志愿者服务、顶岗实习等等,让大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工作的真谛。

(二)健全思政教育教学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思政教育的模式直接影响了诚信与合作意识的培养,因此教育者可选择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尤其是诚信,从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育团队,用自身较高的道德素养为学生做出榜样,用实际行动告诉学生诚信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论文征收、知识论坛、讲座等途径来为学生讲述诚信的影响,使得学生甚至诚信的重要性,进而培养起合作意识。只有不断吸取优秀成果,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培养诚信与合作意识,才能让自己成为一名具有高素质,诚信与团结友爱的人才。

(三)建立健全的信用监督制度

缺乏监督的制度是没有作用的,所以高校要想培养学生的诚信与合作意识,就一定要建立健全的监督制度。第一,构建大学生个人档案,将学生在校期间的相关重要事项进行登记;第二,建立明确的将成标准,对于学生的诚信与合作行为按照标准执行。学生在校期间,会参与到各种各样的比赛、评奖评优,那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档案,让一些诚信、妇幼合作意识的学生优先得到评奖评优的权利。至于在就业这一方面,高校可优先向企业推荐拥有较好团队精神、品德优良的学生,这样不仅仅能够鼓励学生培养诚信与合作意识,还能让企业对高校有较好的评价,也起到了正面的引导作用。

鼓励式教育的利弊篇6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班级和谐管理方式探微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

HarmoniousClassmanagementintheConceptofnewCurriculum

CHenBanggai

(JiangsuSuqianQinghuamiddleSchool,Suqian,Jiangsu223800)

abstractUnderthenewsituation,classroommanagementshouldabandonthetraditionaldrawbacksofthemodelinthenewcurriculumundertheguidanceofaharmonioussetmanagementobjectiveswillbetostimulatetheparticipationofinterestedstudents,toarousethedesireofmanagementstudents,toenhancethemanagementcapacityofstudents,tocreateaharmoniousclassroomtoachieveeducationalgoals.

Keywordsnewcurriculum;class;harmoniousmanagement;discussion

1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

我国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这种管理模式往往采用“保姆式”、“警察式”、“裁判式”的管理方式,与现代学生独立意识的觉醒、自主意识的确立和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极不适应,已显露出诸多的弊端,影响了教育组织功能的发挥,表现如下:

(1)班级目标单一化,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育领域中过分地强调教育教学的规模效应和质量水平,学校就像一个加工厂,教师是工人,学生是待加工的产品。在这样的教育生产过程中,教师完全把学生当成纯粹的客体,即被改造的对象,教育目标单一化、标准化,全然不顾作为完整的、人的、学生的、鲜活个性和独立人格的存在。

(2)班级文化中的管理主义倾向。传统的班级管理强调的是规范和服从,是遵守纪律,不恰当地突出教师的权威,甚至把教师在班级活动中的权力绝对化,由此使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对教师产生畏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3)班级组织结构不利于师生民主平等地交往与沟通。班级成员角色由规范预先规定,各种规章制度成为维持教师与学生交往和班级秩序的主要手段和工具。这种组织结构带有强烈的支配―服从色彩,使班级成员之间平等的交往机制难以建立起来。

可见,新形势下班级管理,应该摒弃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依据和谐管理理论,改造与重组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这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2班级和谐管理方式的尝试

(1)更新教育理念,改善管理行为。一方面是教师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明确自己在教育中的角色,课堂由更多的向学生传递知识和学校信息,转变为更多的是激发学生的管理热情,激励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变“灌输式”、“指令式”为“启发引导式”,在引导上下功夫,更加关注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是构建了和谐管理的模式。只有不断地改进教育方式,才能逐步地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育中将和谐设为管理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唤起学生的管理欲望,增强学生的管理能力,学生的学习、生活由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打理。在管理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管理方式,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并及时作出自我评价,进行总结反思。班级管理已经打破学生接受指令、班主任说教的僵化局面。

(2)优化管理策略和行为,提高学生参与管理的能力。我们通过对管理方式相关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制订了《学生参与管理策略及管理习惯训练序列细目》和《学生管理方式评价量表》,对学生的管理策略和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评价。在管理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服从命令,而是主动参与管理,获取经验,并初步掌握管理策略,懂得管什么、怎么管、管得怎么样。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渐渐成为管理的主人。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学生这样说“我认为”、“我还有一种想法”、“我们小组讨论后觉得”、“我是这样来学的”等等。特别是实验班级学生,在学期初期能认真分析自己的学习状况,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据此制定出学习计划。学生更加积极参加班级管理,更加热爱学习,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喜欢自主探索,也喜欢竞争合作;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和提高。

(3)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挖掘学生个性发展潜能。按照学生的不同发展层次,将班级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符合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精神。每个学习小组都有不同的岗位,每个学生又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不同学生分别担任纪律、清洁、生活、学习及各个学科的小组长;当然由于小组人数有限,有的同学可能身兼多职。如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大组长,负责本组学生的出勤考核、维持自习课纪律和年级班主任布置的各项常规管理工作;按照学生擅长的科目,推选出各学科组长为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内各个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安排学生进行课内、课外的各种精彩展示。大组长管理和督促各学习小组长的工作,各小组长配合大组长的管理。这样,就形成人人承担责任、人人参与小组管理、人人参与班级管理的局面,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交流与合作能力必然会增强;小组、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必然也会增强;最终有利于班级和谐管理。

(4)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实现民主平等的对话交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李镇西老师提出,“教育者充满民主的爱心,必然表现为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并且把自己视为与学生一起在求知道路上探索前进的朋友和同志。”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的“师道尊严”的心态,要做学生思想上的领路人、学习上的引导者、日常生活上的贴心人和帮助者;努力创设师生间民主、平等、轻松的交往与交流的环境,尊重学生的想法,不歧视后进生,与班级全体学生和谐共处,平等互动交流,追求师生和谐发展的目标,共同打造和谐班级。具体做法有:①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文中写到:“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总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敞开着。如果诱导学习好的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榜样形象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调节功能、启动、控制、调整、矫正等作用。通过学生身边活生生的榜样来激励、鞭策和鼓舞学生,坚持每个月开展“学习标兵”、“服务标兵”、“文明之星”、“进步之星”等评星活动,让当选的模范作“我为班级添光彩”的演讲,介绍自己的所做所想,充分展示榜样的魅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活生生的事例教育、感化和鼓舞了学生;树立榜样的过程也就是弘扬班级正气的过程;榜样群体的建立,使班集体凝聚力进一步增强。②班主任爱学生,更应爱差生,尤其是双差生。因为这部分学生既关系到班级的稳定,又是关系到班级工作成败的大问题。怎样对待差生呢?陶行知先生认为,“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差生的人格也应受到尊重,班主任爱学生,更应爱差生。于是,笔者经常会反思自己管理班级的行为,有时会亲自去家访,向部分后进生以前的同学及老师了解情况;真诚地和他们谈心、谈家庭、谈父母、谈学习;热情地鼓励他们要看到自己的特长,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和缺陷;要抓住机会,奋发拼搏,争取进步等等。渐渐地,师生关系拉近了,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营造了班级和谐氛围。

鼓励式教育的利弊篇7

论文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考试;教育质量

进入2l世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依赖干知识和人力素质,而知识的获取和人力素质的持续提高,则有赖于提供充分的教育机会。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客观现实条件的限制,我国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仅依靠单纯的正规教育根本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素质的需要,于是,国家鼓励大力发展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成人高等教育重要基地的高等学校,如何认清形势,找出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当前成人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质量严重下降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探索,是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当前成人高等教育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实施成人教育,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的有效措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各方面的建设人才,有效缓解了由于“文革”而导致的人才断层给国家发展带来的突出矛盾,并且成人高等教育以其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人才的对口实用且质量比较可靠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成人高等教育恢复之初,学员通过学习,文化层次和工作能力得到了明显地提高,但近几年成人高等教育的毕业生质量从整体看明显下降。应该说导致质量滑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成人高等教育自身存在下列不足所致:一是重规模、轻管理。某些成人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一味强调规模的扩大,学员数量的扩张。不顾自身办学条件和师资设备状况,盲目扩大招生,内部管理跟不上,教学质量难保证。还有一些按照国家规定不能举办国民教育的系统、部门、院校,依然在系统、部门内甚至在全社会开办成人学历教育;一些省、区地方教育部门未经国家教委批准,擅自举办学历教育,颁发在本省、区内承认学历的毕业文凭,还有一些办学单位钻政策空子,利用关系,凭借不正之风搞“特批班”,无计划招生,或搞无质量保证的“联合办学”等。二是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部分院校不从大局出发,站在本位主义立场上,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注意培养规格和质量。自考中“教考合一”、“主考机关与院校联合办学”、“助学、命题、判卷一条龙服务”,函授、夜大、职大入学资格审查不严格,走过场,唯恐过于严格赶走了生源,断了财源。三是重过关、轻学习。这主要表现在学员身上,由于劳动人事制度的局限,部分参加成人高等教育者指导思想不明确,急功近利,成人高考、期末考试、自学考试舞弊现象愈演愈烈,替考者有之,抄袭、传卷者有之,甚至极少数学生干脆就抱着“两瓶酒、两条烟、不用学习也过关”的态度来对待专业学习。加之部分院校和管理部门措施不力,管理不严,使这些考生有可乘之机,严重影响了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和信誉。如果任由目前存在的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下降问题发展下去,将有可能危机演变成整个成教事业的危机。撇开其他因素不说,造成这场成人高等教育质量危机的直接原因就是成人高等教育的考试作弊现象的普遍存在。

成人高等教育从施教方式到学员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同全日制教育很大的不同。成人高等教育学员的身份比较复杂,他们不可能象全日制的大学生那样全天候地在普通高校课堂里学习,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参加面授或辅导,其余全靠自学;成人高等教育教师多为办学单位临时聘请,难以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同学保持经常的联系,给学生解惑答疑;非全日制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时问往往较少,教师讲授辅导的内容也只能仅仅是课程的重点,学生获得的知识无法象全日制学生那样具有系统性、完整性。成人高等教育主要靠学生自主、自觉地学习,来完成学习任务等等。因此,要达到成人高等教育的目的,只有通过严格的考试来督促学生的学习,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确保其教育质量。考试是迄今为止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最方便、最有效的手段。但是由于社会诚信的缺失,功利主义思潮盛行,有关成人高等教育考试管理措施不力或不到位,导致目前成人高等教育考试作弊泛滥成灾,作弊手段越来越高明,方式方法越来越多,作弊范围越来越大,作弊人数越来越多,几乎到了无考不作弊,无人不作弊的地步。要保证成人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先要保证考试的真实性和严肃性,这就得从严治考,杜绝作弊。

二、解决成人高等教育考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要真正做到从严治考,确保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使成人高等教育持续稳定地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要统一思想,加强成人高等教育考试管理的责任感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宣传教育,使成人高等教育的主办者、成人高等教育的受教育者与其在思想上、认识上达成一致。实施和接受成人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提高公民素质,培养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弥补全日制高等教育资源的不足。不能急功近利,过分追求规模和经济效益,或仅仅求得一张文凭,而不充实发展自我。增强主办者和受教育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教者认真教、学者认真学的合力,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是想方设法应付考试,以求蒙混过关,为从严治考创造良好的人本基础。

(二)要实行考教分离,确保考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考试是检测教育质量最直接而有效的手段,如果不严肃施行,或用之不当,就会失去它的应有价值。鉴于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质量严重下降的危机的状况,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将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权限进行适度集中,加大调控的力度,特别是自考形式应适度收回一些办学单位部分科目考试的命题权,主干课程实行全省甚至全国统考,杜绝一些不负责任的办学单位有意降低考试难度,让学生轻松过关,最终导致毕业生质量不合格。坚决实行考教分离,考试管理部门对考试命题、考试组织实施进行集中管理,建立质量检测系统和成人教育试题库,以保证难度、信度和效度的稳定性,减少人为因素(如试卷泄密、命题教师考前辅导点题)的负面影响。

(三)要精心组织实施考试,加强监考人员的管理

为防止办学单位与考生共同作弊,监考人员从非成人教育机构的中挑选素质较高、责任心强且认真负责的教师来担任,其具体操作方式可以借鉴、仿照全国普通高考的模式,一个考室的监考老师经常变换,以防止考生与监考老师长时间接触而认识,导致监考老师放松纪律要求甚至协同考生作弊。

(四)要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防止考试作弊的能力

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为考生考试作弊提供了物质技术的支持。如考生利用摄像手机能在几秒钟内将试题外传,考场外的同伙利用电脑与手机对接,获得所需要的试题信息,场外同伙通过手机——语音或短信的形式将答案发送给考生,考生利用无线耳麦接收语音答案,查看短信获取文字答案,这种作弊手段隐蔽性强,很难被发觉。为防止和对付利用高科技手段作弊,必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屏蔽器,使通讯信号屏蔽,使一切电子通信工具暂时失灵;使用专门对付手机作弊的“电子狗”,就可以轻松地侦察出谁在考场使用手机作弊。使用电子监控录象设备,能够很容易地提取考生偷看、夹带、换卷、传递纸条等作弊的证据,既可以实事求是地对作弊考生进行适当的处分,又能对考生的作弊动机形成威慑,使之不敢轻举妄动,放肆作弊。

(五)要严肃考试纪律,加大对作弊行为的处分力度

考生考试作弊,其目的是为了在不用功的前提下使考试及格过关。如果考试作弊被抓,免受处罚或处罚不重,就会大大的降低作弊的风险,减少作弊的成本,这就无异于鼓励考生考试作弊。要确保成人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严肃考试纪律,对考试作弊者要严惩不贷,使作弊者为作弊被抓付出沉重代价,得不偿失。因此,一定要严格执行教育部2003年颁发的关于惩处考试作弊的“十八号令”,对作弊考生视其作弊的严重程度,给予考试成绩记零分不予正常补考,或取消当次考试的资格,或开除学籍;同时,净化考场外的环境,防止内外配合作弊。对协同考生作弊相关人员追究相应的责任,对放任考生作弊、或为考生作弊提供条件的成人高等教育主办单位也给予严厉处罚,或取消考点资格,或暂停招生资格及至吊销办学执照、永久取消办学资格,并同时给予经济处罚。这样,使各个方面都不愿意也不敢以高成本、高代价来作弊。

(六)要以人为本,优化社会诚信教育

鼓励式教育的利弊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教育;有效整合

当前,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习交流平台随之出现。而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国家一直大力提倡综合素质教学,鼓励教师要大胆革新教学传统,并积极提出新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前进的步伐。这就需要教师在当前信息技术发达的背景下,进行语文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加大教学模式的创新,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一、加大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性

1.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习内容

我们知道,初中语文不是逻辑自然学科,而是人文学科。它对于学生的信息敏感性及知识积累程度要求很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能仅仅将目光集中在书本学习上,否则只能学到表面,而无法得到深入提高。这就需要学生将目光拓展到信息网络平台,开阔自己的语文眼界,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从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

2.基于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生一般是十三岁至十五岁,他们的心智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活泼好动依然是他们的天性。而传统枯燥的书本式语文教学,很难长时间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数值模拟和信息仿真特点,可以将抽象枯燥的事物通过仿真进行形象化、直观化。通过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同时,通过对感官、视听、思维等全面的进行信息技术仿真刺激,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

1.创设校园网

络平台,促进资源共享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设备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到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网络知识的好奇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学校可以创建网络平台,将学校内部的教学资源及名师课堂分模块上传。创建学习专区、讨论专区、分享专区等多维度立体框架学习模式。课文的重难点、复习目标也可以上传到学习专区。而关于学习后的总结,可以上传到讨论专区及分享专区。这样学生就可以互相交流学习经验,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增强同学之间友谊。

2.基于数字图书馆,提升学生的阅读量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初中语文教育中要提升学生的阅读量。一般规定阅读量在200万字以上。但是很多学校的中学生阅读量远远小于课程标准的要求。由于中学生年龄还小,对枯燥的文字阅读难以提起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好信息技术这个新型教学辅助手段,来刺激学生阅读。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班级数字图书馆,然后每一个学生创建一个登录账号。在新课内容展开前,教师搜集相关资料,设置教学内容,然后上传到班级图书馆,让学生登录账号查看。海量的资料可以很好地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量。而后在课堂中要针对上传的资料信息进行班级小组讨论,使学生去主动地阅读资料,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的习惯。

3.基于网络平台,强化专题讨论

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语言学科,对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要求很高。很多题目往往没有定性的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创建讨论平台,鼓励学生大胆讨论,大胆设想。例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奇妙的克隆》一课时,教师为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可以创建专题讨论。讨论的主题就是围绕“克隆技术的利弊”。然后基于信息网络平台,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然后围绕主题各抒己见。在学生讨论克隆技术的利弊时,便会主动地去搜寻资料以强化自己的论据。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及交际能力就会得到飞快提升。最后,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价,鼓励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

三、总结

综上可知,在当前信息技术相对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将信息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有效地整合已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针对信息技术的整合提出了创建数字图书馆、专题讨论、校园交流平台等策略。强化了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提升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效果甚好。

参考文献:

[1]李涛.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析[J].学周刊,2012(02).

[2]王雅静.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优势[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4).

鼓励式教育的利弊篇9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学习方法;高中语文

理解、欣赏、研讨、分析、评价这五种语文学习中的重要能力是研究性学习所培养的重要方向。高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主要追求的是语文素养,而不仅仅是语文知识。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语文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知识的积累均已有一定的基底,因此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研究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一、研究性学习方法

1.教学观念的转变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分析以及解决的能力。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不应该以局限的眼光。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不利于学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并且经常出现时间不够用的状况。而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改进这些弊端,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和教师的语文水平。

2.教材的改进

语文教材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的内容,还应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厚积薄发,大量的阅读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教材方面,学校可以对书本上的内容进行整合,将同一作者的课文放在一起,鼓励学生阅读,让学生发现问题,并鼓励其进行探索,培养他们科学的学习态度。

3.改革测试方法

传统的考试方法往往是发给学生一份语文试卷,很多测试还是学生的应试能力。学校可以适当改进测试方法,例如,可以将语文分数分为开卷和闭卷,开卷主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例如写作,文言文的阅读。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注重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应该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在此过程培养的学习态度以及积累的语文能力,而不应仅仅重视结论,陷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中。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创造能力都会得到发展。

三、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能够找到方向感,而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学会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分析。因此研究性学习应该能够与信息技术教育相互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基本的服务,例如建立相关信息的资料库。

研究性学习会给高中语文的学习,带来挑战,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研究性学习也会以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让人们接受。

参考文献:

[1]郑炳欣.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神州:下旬刊,2012(2):148-149.

鼓励式教育的利弊篇10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预防对策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现状特点

(1)大学生考试作弊已成普遍现象。大学中的考试不仅关系到学生课程的通过与否,同时与奖学金、单项奖挂钩,所以不仅成绩差的学生要作弊,连成绩好的学生也会作弊。(2)大学生考试作弊潜在的“认同”。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学生认为作弊行为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偶尔作弊未尝不可,能通过作弊取得好成绩就是“成功者”,看到别人作弊成功就感到“自己没作弊吃亏了”。作弊纯属个人事情,并不损害社会利益以及他人利益,更谈不上违法或个人道德问题,没必要小题大做,折射出作弊者心理上对作弊不应有的“认同”。(3)大学生考试作弊形式多样化、手段现代化。现在的学生已经从小抄变成了缩印,在国家考试中已从交头接耳、看人试卷变成了现代化的通讯器件作弊,甚至出现了替考、代考现象。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

1.主观原因。经过紧张的高考,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觉得可以放松自己,在没有题海的压力和老师的紧迫盯人下,原本刻苦学习的学生找不到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多年高考压力下所产生的厌学情绪在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变得越来越多,为了通过考试,作弊之风盛行。

2.客观原因。(1)(学校原因。学校把班级考试通过率作为衡量任课教师好坏的标准,以致于有些老师就给学生划范围、露重点,这样一些需要记忆的科目,做答案抄袭容易得高分,再加上有些监考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任态度,让学生更加倾心于这种轻松过关的方法。(2)社会原因。表面上看考试作弊是一种校园现象,但深层追究,考试作弊是一种社会行为,它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小学到大学,社会评价体系就在无形中鼓励学生作弊,因为考试分数高能得到家长和邻居的表扬,某种程度上自我价值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这种只看结果的浅表评价,对那些平时学习用功但是心理素质不好的、考场发挥不好的学生是一种彻底的否定。所以就有了“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说法,在这种体制下顽强生存下来的大学生们就深深地印上了这种思想的烙印。(3)家庭原因。部分家长对孩子有着过高的期望,他们希望孩子将来能找到比较好的工作,便根据自己的意愿填写报考学校和专业,部分大学生选择的不是自己喜欢的学校或专业,他们就没有兴趣来学习,考试时为了过关,就只有通过作弊的方式来解决。同时大学生家长并不严格反对子女作弊,反而经常向子女灌输很多世俗思想、功利思想,便利大学生容易产生作弊的心理。

三、预防大学生作弊的对策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是作弊的主体,考试作弊与学生道德认识水平低下和集体舆论错位有关,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教育,提高学生对作弊及其危害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诚信是做人的原则,形成良好的品格,启发对自己的自我教育。

2.科学的教育方式。高校任课教师应加强教学基本功的练习,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填鸭式、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课堂讨论的机会,提高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把专业的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和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3,严格完善考试管理制度。(1)科学编排考场,严格监考制度。对考场编排按考场的大小确定考生人数,实行单人单桌、拉开考生座位、减少考场人数、考前清场、aB卷交叉发放等措施,不给学生提供作弊机会,减低作弊率。严格监考制度非常重要:首先对监考教师进行思想教育和宣传,提高监考教师的思想素质;其次对监考教师进行监考业务培训,制定职责范围如考前宣布考场纪律,让监考教师了解大学生作弊的常规手段,了解作弊行为多发的学生特点,了解大学生作弊前的一些征兆,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再次监考教师在严格执行考场纪律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有作弊企图的学生,并采取有效措施(如警告、调换座位)等形式消除学生作弊的侥幸心理。(2)制定法规,严惩违纪作弊和严格考务管理。首先制定切合学校实际,体现学校特点的考试制度;其次凡是作弊者,不管是谁都得“对号入座”,从严处罚,不得,否则整个制度将只停留在纸上,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再次迅速处理、排除干扰,发现作弊立即要以公告的形式向全校公布;最后要把握好严惩考试作弊的“度”,对学生处理轻了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重了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对作弊的惩处应能有效地遏制作弊现象的发生;对作弊的惩处应能对大多数学生起到警示作用;对作弊的惩处应适当留有出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