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实施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9:00

土壤改良实施方案篇1

[关键词]农业改良土壤增收

[中图分类号]S1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1-0027-01

几年来,在凤城市农业综合开发办的大力支持下,凤城市土肥站积极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土壤改良项目。实施土壤改良项目当年可实现亩增产100公斤,增产17.6%,第二年及以后可实现亩增产140公斤以上,亩增收295元。同时该项目的实施提高了耕地质量,提升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到项目区堪查设计,采集土样,检测土壤养分,提出改良技术方案

凤城市土肥站、区划办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先后深入到边门镇、赛马镇、大堡乡、大兴镇、宝山镇现场勘察设计土壤改良方案。经过测试,其结果为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2.0%,比全市平均值低0.59(全市平均值2.59%),属缺乏;土壤碱解氮含量加权平均值122mg.kg-1,略低于全市平均值(全市平均值为132mg.kg-1),属稍缺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19.3mg.kg-1,比全市平均值高4.2mg.kg-1(全市平均值15.1),按国家土壤分级标准,属于3级标准,含量较丰富;土壤速效钾平均值71.6mg.kg-1,比全市平均值高10.2mg.kg-1(全市平均值61.4),大大低于缺钾临界值(

二、抓好项目区试验田、示范田,验证改良技术方案

根据土壤障碍因素和检测结果,在项目区建立采用不同技术措施的试验田和示范田。试验田和示范田主要内容包括:施用配方肥(20~25公斤/亩),增施有机肥(2000~3000公斤/亩),根茬还田(机械耙地),施用生石灰(75~100公斤/亩)以及客土(10立方米/亩)等技术措施。经过秋季测产发现:在亩底施有机肥2000公斤基础上,撒施配方肥20公斤/亩,配合根茬还田、施用生石灰以及客土等综合措施,各试验点均表现增产12%以上,甚至在石城镇铁佛村玉米试验田达到亩增产228公斤,增产42%的喜人景象。

三、深入项目区村、组、农户中举办技术培训班

1.测土施肥技术

几年来,通过在项目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共落实“3414”试验6个,肥料校正试验18个,摸清了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优化了作物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构建了施肥模式,实现了测土科学施肥,建立不同作物肥料配方12个,推广配方肥1160吨,直接施用配方肥面积达5.8万亩次。通过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亩减少化肥施用4.5公斤(折纯),亩增产100公斤以上,节省化肥投入15元,提高肥料利用率3个百分点。

2.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耕地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增施有机肥具有化肥不可替代的作用。鼓励农民亩施农肥2000公斤以上,对于高产经济作物,施用农肥3000公斤以上。几年来,累计推广生物有机肥1.2万吨,商品有机肥1400吨。通过此项技术的实施,土壤有机质含量稳步提高,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

3.秸秆还田,提升地力

几年来,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每年综合开发办都拿出一定的资金对直接还田农户进行补贴,秸秆还田面积和根茬还田面积处于逐年上升趋势。通过我们连续几年的试验调查,应用根茬还田技术,每亩增收30~40元,而且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蓄水和保肥能力,提高土壤对酸碱的缓冲能力,从而保证作物的持续增产。

4.施用生石灰,改良酸性土

土壤酸性过强,不利有益微生物的活动,造成土壤板结,地温回升慢,限制农作物产量。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壤改良项目,亩施生石灰75~100公斤,经过连续三年的试验发现,亩施生石灰100公斤,土壤pH值由5.1提高到5.9,增加明显,亩增产粮食105公斤,增产19.6%,效益显著。

5.客土,增加土层厚度

对于土层厚度在30厘米以下的土层薄,砂石含量多的耕地,采取粘土垫砂土或砂土垫粘土的措施,增加耕层厚度,每亩需客土10立方米以上。实现土壤保水保肥,抗旱,增产的目的。

四、镇、村两级领导重视是做好土壤改良项目的前提

为了做好土壤改良项目,所涉镇区领导高度重视,专门指派主管农业的副镇长协调村、组工作,农业站站长也积极参与。2011年12月在大兴镇青沟村和大堡乡黎明村举办培训班时,主管农业的黄镇长和姜乡长都亲自参加,全力做好项目的前期发动,中期实施以及后期验收,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认可。

五、明确项目区土壤改良计划,全力做好具体项目实施

土壤改良实施方案篇2

关键词:路基;土壤改良

abstract:combiningtheengineeringexample,adetailedintroductionlowerstrengthandlowliquidlimitclayimprovedmethodsandtheapplicationinhighway.

Keywords:subgrade;Soilimprovement

中图分类号:U2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正文】

一、前言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规模和规格的增加,修筑高速公路所用的主要材料――土方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但根据国家提倡保护耕地的要求,所能用的土方也越来越少。为了能适应高速公路的建设需要,各用土单位开始采用各种非适应性填料改良后用于路基填筑。下面就结合京津高速公路天津段第19合同段就填料强度较低的低液限粘性土情况,谈谈我们施工中的土壤改良情况。

二、工程概况

京津高速公路天津段第十九合同段起始桩号为K77+798.266,终点桩号为K82+550,主线全线长4.75Km,另有南蔡互通式立交a、B、C、D、e五个匝道1.73Km,路基土方共103万方。由于所在路段周围耕地受到保护,路基土源十分贫乏,没有较适合的填筑用土,当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北京排污河内多年沉积的淤泥质土。该类型土十分松软,孔隙比大,天然含水量高,压缩性高,强度低,渗透性小,含有较多的有机质和矿物质。该类土遇水有强膨胀性,进行路基填筑时,对路堤的压实密度和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三、土壤改良的可行性研究及其原理探讨

针对该类土松软、孔隙比大、天然含水量高、压缩性高、强度低、渗透性小、不易固结的特点,我们集中精力进行了关于土壤改良的研究。我们改良的目的主要使降低孔隙比和含水量,提高强度,达到易固结的目的。根据施工经验和查阅大量资料后,施工现场进行掺拌其他材料进行土壤改良。有两种较适合的材料:水泥和石灰,但水泥的时效性较强,不适合大面积进行土壤改良。若采用生石灰改良土壤,生石灰吸收水分,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消石灰,同时产生热量,蒸发土中的水分,减低土中的含水量,消石灰与土颗粒阳离子之间交换,使土产生化学反应而固结,从而改变土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生石灰改良的作用和处理效果

时间

作用短时间长时间

稳定作用1、吸水

2、发热,水分蒸发

3、毛细管吸水

4、灰、土颗粒交换1、硬凝反应

2、碳化作用加固土

处理效果1、减低含水量

2、塑指降低

3、粘性降低

4、改善操作1、增加强度

2、增加刚度

四、试验情况

通过京津高速公路第二中心试验室多次检测,该类土承载比CBR大部分在2.0-5.0之间,塑性指数在10.1-17,液限在39%左右,固结系数为2.1%-4.7%之间。按照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规定,该类土不适合作为路基的填筑材料,为不合格的填料(相关报告附后)。

现场路基采用素土填筑时,易出现如下情况:土壤中水分散失速度慢,尽管使用铧犁多次翻晒,也很难达到最佳含水量,大部分水分已与土颗粒形成晶体,以晶体的形式存在。在采用大型压实机械压实时,随着压实遍数的增加,受到晶体中水的影响,土颗粒的错动相当困难,压实度不一定增长。直接填筑时很难达到室内试验时经过击实后的压实度。同时,填筑完后的路基稳定性较差,极易被雨水冲刷,雨后成为稀泥状,在有风天气则大范围扬尘,施工相当困难。

采用石灰进行改良时,石灰标准如下:

石灰的原材检验应严格进行,不合格的原材坚决不许进场。生石灰(Cao+mgo)的有效含量应符合下表的标准:

表1生石灰的技术指标

五、施工过程

我们采用掺拌5%的石灰进行翻拌改良土壤,在施工方法上,我们设计了两种对比方案:

(1)、在施工现场拌和。根据试验情况确定加灰掺拌的比例和最佳含水量,标准击实等。对生石灰进行检验,检验Ca、mg含量符合Ⅲ级以上后才能使用。先在路基上铺一层虚土,然后将消石灰撒到土上面,使用铧犁和旋耕犁配合拌和机翻拌,搅拌均匀后继续使用铧犁和旋耕犁翻晒。翻晒至含水量符合要求后进行碾压,经过压实度检测后进入一工序。该方法施工周期大约在5-6天左右。

(2)、在拌和场拌和。根据试验情况确定加灰掺拌的比例和最佳含水量,标准击实等。对生石灰进行检验,检验Ca、mg含量符合Ⅲ级以上后才能使用。将备土场需要改良的土方每隔一定距离挖一个坑或每一定土方数量处挖一个坑,将生石灰用运行车拉到备土区倒入挖好的坑中,将原挖出来的土回填、排压。让石灰充分吸收土中的水分,同时散发大量的热量,该热量不但能蒸发水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将土中的有机物碳化,3-5天后,埋入土中的生石灰基本上消解完成。使用挖掘机挖开后翻拌均匀,将翻拌完成的土方用运行车拉至路基上摊开,翻晒,碾压成型。在碾压成型消石灰中的阳离子和土颗粒中的离子发生置换反应后,灰土开始固结成有一定强度的板体。在路基施工的过程中,拌和场继续进行拌和。该方法不仅施工速度快,效率高,而且经过洒水养护后,土体强度一般能达到0.3mpa左右。

经过两种方案的对比实施,方案一不仅施工周期长,而且经过消解的石灰,其吸水效果小,改良效果不明显。方案二施工周期较短,机械利用率较高,且其承载比和压实度完全能满足表3的标准。经过优选,选择方案二效果为佳。

六、工后检验

改良后的灰土在碾压完成后进行检验,压实度能达到室内标准试验的合格标准。7天后固结的灰土用人工很难挖开。从开始填筑至路面结构曾开始施工近12个月的时间里,整个路基平均沉降量仅10.82cm,同时在雨季中,路基边坡相当稳定,雨水仅能冲刷边坡表面虚土。弯沉试验的资料较素土填筑路基小许多,较好的保证了路基的稳定性。

七、施工注意事项

采用生石灰改良土壤时应注意:(1)、生石灰运输保管时,要防潮防水防尘,遇水后发生水化反应,降低其改良土质的作用;(2)、加强安全防护,防止烧伤事故,并应防止污染环境;(3)、必须采用合格的生石灰,如果不合格,为了达到相同的效果就必须而增大石灰剂量,将导致压实度不易达标;(4)、碾压前灰土含水量应较最佳含水量高2%左右为佳,否则易出现压实较困难或后期开裂现象。

八、结束语

土壤改良实施方案篇3

[关键词]土壤酸化土壤改良农产品质量

[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12-0091-01

土壤酸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空气污染、化肥滥用、缺乏有机质肥料等是导致土壤酸化的重要因素。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土壤酸化改良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土壤酸化与农作物生长关系

土壤酸化的原因:①长期施用化学肥料。长期、过量施用化学肥料,尤其是氮肥,会促使各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铵根被吸收,剩下酸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导致土壤酸性增强、板结等问题,严重破坏原有土壤结构。②土壤有机质低。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烧火粪、施石灰、施有机肥等传统作业方式逐渐消失,农民为了便宜、省事,大量使用化肥,进而导致土壤有机质低、土壤养分失衡,这是导致土壤酸化的重要因素。③我国干湿季节分明,尤其是南方地区降雨量集中,淋溶作用强烈,土壤中的钙、镁、钾等碱性盐基大量流失,这是导致土壤酸化的重要因素。

土壤酸化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土壤酸化会直接影响土壤的各项生物学、物理及化学性质,导致重金属、有害物质富集,严重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通透性较差,大量元素流失,养分活性下降。与此同时,酸性土壤也是寄生蛔虫、线虫的天堂,会大量滋生真菌、病害,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

2关于酸化土壤改良与农产品质量问题的对策

2.1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是改良酸化土壤的重要方式,在农业生产中,应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方式,精确有量,降低化肥使用量,提升肥料利用率,杜绝滥用化肥、盲目使用化肥等问题。严格控制农药使用力度,预防农药、肥料对产地的二次污染。结合农作物吸收规律,合理使用氮磷钾以及有机肥料,从而有效培肥土壤、缓解土壤酸化问题。多施用家畜家禽肥料、有机肥料、生物肥料,通过秸秆还田等方式,增强土壤有机质。进一步推广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施肥技术,预防氮肥过量应用而导致的土壤酸化问题。

2.2利用土壤改良剂

合理使用生石灰调节土壤pH值,生石灰可以抑制土壤中的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以及钠离子,缓解土壤酸性,还可以通过有益微生物提高土壤活性。与此同时,结合土壤具体性质,合理选择改良剂。但需注意,改良剂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导致水体、土壤的二次污染。因此,必积极研究原料来源丰富、无毒、有效的土壤改良剂,加强新型改良剂的应用,积极构建合理、高效的施用体系。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以及pH值促使重金属沉淀、降低农作物对重金属物质的吸收,进而全面提升农作物品质。

2.3加强耕地酸化状况监测

工业污染能显著加速土壤酸化反应,故而应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检测力度,如此一来,一方面能缓解土壤酸化进程,一方面有利于环境保护。可以在多污染控制角度,以污染排放为切入点,按照经济、科学、实用的原则,积极出台并完善污染排放控制管理策略。将土壤酸化检测纳入现有农业检测项目中,进一步完善监测方式与技术,加强数据库以及档案信息建设。重点加强土壤酸化现状检测、不同地区酸化敏感性监测,深入探究土壤酸化对有机物、水分、金属形态的影响,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结合不同农产品的相应标准与生产目标,进行全面的产地环境监测,深入分析污染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力度,控制生活垃圾以及工业“三废”排放。对产地环境进行动态监测,监测达标后方可进行农产品生产活动,严把“源头关”,全面生农产品安全质量。

2.4用养地结合

新形势下,应加强土壤酸化宣传与保护力度,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意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基层政府应积极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对农民的补贴力度,提高农民的耕地保护意识。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土壤实际运用情况,合理规划土壤使用方式。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积极推动土地生态化建设进程,全面提升农田质量,在进一步遏制土壤酸化问题的同时,积极构建和谐生态用地。如通过深耕深翻、聚拢耕作等方式,提高土壤肥力与通透性,改善土体结构。通过农作物间作、套作等方式,降低土壤容重。重视结构布局,合理选择农作物品种,科学选择施肥方式,在全面提升农业效率基础上减缓土壤酸化问题。与此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合理开发,用养结合。不同地区应充分利用当地水、热、土等资源,积极开发节能设备,发展循环农业与低碳经济。另外,还应积极应用改良剂产品以及新型肥料,在预防土壤酸化的同时,加强生态农业治理。

2.5政府加大农产品质量检测

利用倒逼机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注重病虫害防治,积极采用绿色、高效、无害化自然产品或安全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自然平衡力量进行调控,尽可能降低人工合成投入品。若必须使用化肥、饲料等产品,则应从采购环节、使用环节进行全面控制,严格按照各项程序开展。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质量的检测力度,在加强病虫害检疫防治力度的同时,全面加强疫情管理,坚持档案记录,开展定点监控。

结语

本文以土壤酸化与农作物生长关系为切入点,从合理施肥、土壤改良剂、加强耕地酸化状况监测、用养地结合、农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入手,详细论述了酸化土壤改良与农产品质量问题的对策,多方面入手,旨在全面改善、预防土壤酸化问题。

参考文献

[1]文星,李明德,涂先德,等.湖南省耕地土壤的酸化问题及其改良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13(1):56-60.

土壤改良实施方案篇4

论文关键词:盐碱土,土壤改良,树种,绿化季节,栽植技术,天路合一

公路绿化具有确保交通安全、景观形成和环境保护等功能,在高速公路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研究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松原至双辽(吉蒙界)段的景观绿化施工。该段工程位于吉林省中西部的松原市和四平市境内,存在较多盐碱地,处理好这些盐碱地是该段景观绿化工程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针对该区域的土壤特性提出包括土壤改良方案、因地制宜优选树种、分析绿化最佳季节、不同绿化区域的防盐碱栽植技术、栽植后减轻盐碱危害方法等的综合解决技术,使大广高速公路更好地融入外部景观,达到“天路合一、浑然一体”的景观效果。

一、大广高速(松原至双辽段)地区绿化的特点和难点

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松原至双辽(吉蒙界)段地处平原地区,全线大部分为低填路段,路基边坡高度小于3米,公路外侧自然风光开阔、壮美。但是由于该地域属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

(a)(b)

图1高速公路边的盐碱地

区,气候干燥、少雨、土地沙化现象严重,多为盐碱土(见图1中白色部分)。图1中(a)、(b)分别是服务区附近和公路边的盐碱地情况。如何解决盐碱地的绿化问题是该路段绿化施工设计的重要和难点。

二、大广高速(松原至双辽段)公路绿化盐碱区域的综合解决技术

1.盐碱地土壤改良

(1)使用化学试剂

传统的盐碱地土壤改良工艺是通过在土壤中加入石膏或FeSo4.5H2o来调节土壤中的pH值和有害离子的含量。近年来,随着对盐碱与植物生长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科技人员开发出许多针对盐碱地改良的化学试剂。据有关资料报道,1994年山东德州市盐碱土绿化研究所曾开发出针对盐碱地的肥料。该肥料主要由钠离子吸附剂、化学改良剂、土壤活化剂以及基本化学元素(如氮、磷、钾等16种成分)构成,利用酸碱中和、离子交换、盐类转化等原理,降低土壤的pH值,使其接近中性。其主要原理是吸收土壤中的na+,因为na+是造成西部地区土壤盐碱的最重要元素,特别是其化合物na2Co3对土壤的碱化尤其严重。

此外,施入适当的矿物性化肥,补充土壤中氮、磷、钾、铁等元素的含量,对改良土壤有明显效果。例如,对盐碱土增施化学酸性肥料--过磷酸钙,使土壤的pH值降低,同时磷素能提高树木的抗性。

(2)增施有机肥

施用大量有机质,如腐叶土、松针、木屑、树皮、马粪、泥炭、醋渣及有机垃圾等,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有机质腐解后产生的很多腐殖酸是两性物质,可以有效改善土壤溶液的pH值,使其保持在7左右。施用有机质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土地的酸碱性,还可以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和保肥的能力。

2.树种选择

盐碱路段的绿化技术中,树种应首选乡土树种。该树种具有很多优点,如环境适应能力强,苗源充足,好栽易活,节约后期管理费用等。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本工程针对高速公路不同区域的土质特点,提出不同的树种规划:

中央分隔带以选取树锦鸡儿、柽柳、大叶丁香为主,适当配置暴马丁香、小叶丁香、连翘、女贞,丰富中分带色彩。

服务区中分带段落栽植金叶榆(高、低接搭配),通过数目色彩的变化起到了警示作用,同时还可以缓解道路使用者的视觉疲劳。草种以无芒雀麦为主。

路堤边坡路肩2米内散植柽柳每10平米6株,路肩2米以下扦插紫穗槐,占地界处散植乔木、灌木。路堑边坡坡面喷播植草和扦插柽柳相结合,坡脚处自然式成丛栽植红刺玫、黄刺玫、三角枫和大叶丁香,并适当在坡面点缀成丛的柽柳和火炬树。

互通立交区内、收费站和管理处的设计体现了树种多样化,配置多样化的特点,使用了大约三十几种常规乔灌木。对互通区合流及分流鼻端三角处进行特殊处理:取消隔离墩,在鼻端三角绿化区域内回填土高度50cm以下栽植低矮灌木,保证视线开阔;在分流鼻端三角绿化区域填土高度在50-100cm之间,选用小乔木对车辆行驶起到诱导作用。

3.绿化施工季节

松原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多风少雨,升温较快;夏季炎热,降水集中;秋季凉爽,变温快,温差大,天气晴好;冬季漫长,降雪量小,寒冷干燥。年降水量在400毫米至500毫米之间,多集中在七、八月份。根据不同季节气候差异比较明显的特点,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施工方案。

(1)春季栽植

春季植树,即在土壤化冻至树木发芽前这段时间种植树木。此时天气干旱多风,水分蒸发较快,土壤反盐严重,因此栽植时树坑要大且深,栽植后要低于地面以保证蓄水淋盐,后期应多浇水、浇透水,防止盐分上升伤害树木根系。春季植树成活率相对较高,随着气温的升高,树木能够顺利地生根、发芽、自然生长。

(2)夏季栽植

夏季高温多雨,淋盐较快,土壤中含盐量是一年中最少的季节,此时栽植的树木容易成活。但是,由于高温会导致苗木水分蒸发较快,所以需选择空气湿度较大的阴雨、多云天气突击栽植。夏季天气变化较快,规律难寻,对合理安排工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3)秋季栽植

秋季施工应选择树木停止生长及全部落叶时栽植为宜。此时气温不高且少风,水分蒸发较少,苗木栽植后浇水工作量少,漫长的冬季有利于创伤根系的恢复,缩短来年缓苗期,因此苗木较易存活。与夏季栽植相比,秋季种植的成活率明显较高[1]。

综合上述不同季节的栽植特点,本工程的苗木栽植选择在9、10月份秋季进行。

4.不同绿化区域防盐碱栽植技术要求

(1)立交区、服务区、收费站、管理中心等区域

在这些区域采用植物微区改土、大穴整地的方法。树坑要大于规范标准的20%—30%,植树时先将塑料薄膜隔离袋置树穴中添以客土,或者在树穴内铺隔盐层,通过铺粗砂、炉灰渣、锯屑、碎树皮、马粪或麦糠等然后填以客土(如图2)。

(2)边坡

边坡不易存水,蒸发强烈,加上填土厚度比较浅,坡面中间部分往往是盐碱发生最严重的部分,是治理的重点。

①对于盐碱比较重的边坡区域,在种植之前,可以先行进行浇水。因为5-6天之后大量盐分会上升到表面10cm左右的范围内,种植前将这部分土壤采用人工的办法除去,然后再进行种植或栽植,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②对于比较缓的边坡,因为导致土壤盐碱的重要离子na+是可溶的,可以采用洗盐的措施。早期通过大量浇淡水将土壤脱盐,脱盐后及时种植,并进行地表覆盖。

③地表覆盖。地表蒸发强烈是导致盐碱发生的重要原因,所以尽早覆盖地表是控制盐碱发生的重要措施。播种后及时用草席、稻草或无纺布进行及时覆盖。当苗木能够覆盖地表时再将覆盖物揭开。此过程中揭开的时间非常重要,最好选择在阴天或多云的天气。揭开后要进行叶面喷水1~2天,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防止小气候变化过于激烈导致苗木死亡。

④土壤中增施腐熟农家肥。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和防冲蚀的能力,同时可以减轻土壤盐碱的发生。

⑤加强耐盐碱植物的选择。通过对沿线土样的检测,全线共有K28+668-K35+000、K40+000-K50+000、K75+000-K115+000、K192+100-K207+000、K215+000-K230+000五处路段所处区域的pH值在9.0以上,盐度大于0.10,相对其它区域盐碱度偏高。在边坡防护植物选择时,针对以上五个区域选择更耐盐碱的植物进行恢复。

(3)中分带

设有防水土工布段落,在挖树坑时必须剪掉坑底的土工布,此项工作列为树坑验收内容。

对于景观效果要求较高的中央分隔带,采用种植区全部换土的方法,用改良过的土壤代替原来的含盐碱土壤,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中分带下面有防水层,其中的植物与生长在花盆中的苗木类似,所以选择土壤时,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一定要高,土壤团粒结构明显,尽可能在土壤中多加入农家肥。

5.栽植后减轻盐碱危害的方法

(1)控制水分蒸发

依据盐渍土水盐运动“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特点,只要能控制土壤水分蒸发就可以减轻盐分表聚,达到改良目的。在路域植被恢复过程中,采用秸秆或稻草覆盖有助于控制盐碱的发生。盐碱地上覆盖作物秸秆后,可明显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抑制盐分表聚。这种措施既可以节水,又可以培肥,不仅对土壤水盐环境产生影响,而且改善了土壤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恢复的效果。

除秸秆覆盖之外,还可以采用早期地膜覆盖,无纺布覆盖等措施,目的在于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调节盐分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别是植物生长的早期,一般来讲植物的幼苗期相对于其他时期对盐分反应更加敏感,如果此时措施得当将有效降低植被恢复的成本。

(2)绿化灌溉选择合适水源

本地很多地表水含盐量比较高,如果采用该水源进行浇水,水分蒸发后盐分会留在土壤中,浇水次数越多留在土壤中的盐分越多,特别是中央分隔带和边坡,一般无法选用大水压盐的方法将盐分去掉,所以一定要选择有害离子含量少的水进行浇灌。

(3)土壤改良措施

在此次景观完善设计中,由于对路堤边坡进行改造,加大了植物防护的面积,以及加大互通区、中央分隔带等重点区域种植土更换数量,因此完善设计中种植土用量比原设计有所增加。考虑该地区种植土资源较为缺乏,保证原设计种植土取土方案不变,对新增种植土进行土壤改良后用作换填。

土壤改良的具体方案为,采用70%风积沙丘土+30%种植土,同时施入鸡粪150克/m2+复合肥12克/m2做基肥。

三、结论

通过上述综合解决技术,对不同施工路段采用因地制宜的施工方案,该路段的景观绿化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图3可见,高速公路隔离带外附近白色部分为盐碱土壤,没有植物生长,隔离带内的土壤经过处理后,绿化植物生长良好。

(a)(b)

图3综合措施处理后的边坡绿化区

综上所述,在大广高速公路松原至双辽段盐碱土质的景观绿化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综合解决技术。这一技术可概括为三个主要内容:第一是改良土壤,创造适合树木生长的土壤环境;第二是选择耐盐碱的树种以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第三是根据当地气候以及树木的生长特性,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栽植技术以及后期管理技术和措施。实践证明,综合解决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该路段景观绿化工程的难题,为其他类似土质区域的高速公路设计和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诚然,我们还要不断改进绿化施工技术,总结科学管理措施,使大广高速公路松原至双辽段的绿色景观达到“天路合一、浑然一体”的效果,真正展现出大广高速公路“自然、安全、景观、生态”的建设新理念。

参考文献:

[1]耿美云,刘慧民,孙玉红.天津市盐碱地区植物景观营造土壤改良措施[m].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8(1):140-144.

[2]朱俊霞,潘兴国.盐碱地区高速公路绿化施工控制[m].山东交通科技.2003,(4):84、92.

[3]程维江.盐碱公路的绿化技术[m].河北交通科技.2007,4(3):43-45

[4]郭冀宏,袁吕林,陈秀梅.盐碱地绿化树种的选择与施工养护[m].园林植物.2001,4:80-81.

[5]尹建道,杨勇等.滨海盐碱地区公路绿化技术试验研究[m].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1(3):286-290.

[6]宋元斌,杨勇,曹斌.盐碱地区公路绿化综合栽植技术[m].山东林业科技.2005,(5):38-39.

[7]曲向阳.盐碱地区公路绿化与养护管理探讨[m].中国科技信息.2010,(5):18-19.

土壤改良实施方案篇5

1试验设计与实施

试验为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6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共计18个小区,每个处理小区面积为333.5m2(10m×33.35m),试验小区总面积6003m2,各处理之间埋设隔离膜。试验以龟裂碱土淹水荒地为对照(CK),试验处理方案见表2。根据不同处理要求,于秋季耕翻时将脱硫废弃物及良剂施入耕层土壤。播种前,旋耕翻田地2次,耙2次,耱1次,灌水1次,使改良剂与表层土壤混合均匀,然后采用激光平地措施整平试验小区。施底肥尿素225kg/hm2、二铵112.5kg/hm2、复合肥6000kg/hm2。试验于4月23日灌水泡田,4月29日播种,播种方式为撒播,播种量375kg/hm2。其他管理同水稻常规栽培。1.4测定项目与方法采集试验处理前和水稻收获后0~20cm、20~40cm土样,在实验室进行土壤风干过筛处理,测定土壤机械组成、pH、水溶性盐、速效钾含量等;测定方法分别为比重计法、电位法、电导法、火焰光度计法等。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土壤机械组成又称土壤质地,与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及养分供给关系十分密切,土壤中各级颗粒组成比例适当,使土壤具有良好的结构性;土壤孔隙的数量和大小比例适中,通透性好,保水保肥性强,适于植物根系生长。由于土壤颗粒组成在剖面中的垂直分布及其在土体中的含量不同,从一定意义上说,土壤的形成就是粘粒的形成与机械组成的变化[6]。盐碱地施脱硫废弃物+改良剂改良后种植水稻,使得土壤颗粒组成发生明显变化。由表3可知,施脱硫废弃物+改良剂的处理,0~20cm土壤砂粒、粉粒和粘粒平均含量分别为57.7%、20.0%、23.0%,与未施脱硫废弃物+改良剂的处理相比,砂粒含量下降了9.8%,而粉粒、粘粒含量分别增加了15.6%和23.0%;未施脱硫废弃物+改良剂的处理与对照相比,颗粒组成基本相似,没有显著差异,说明盐碱地未施脱硫废弃物种植水稻,土壤机械组成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施脱硫废弃物+改良剂的处理,20~40cm土壤砂粒、粉粒和粘粒平均含量分别为42.1%、24.9%和33.3%,与未施脱硫废弃物+改良剂的处理相比,砂粒含量增加了26.4%,而粉粒、粘粒含量减少了17.7%和15.5%,分析结果发现,施脱硫废弃物+改良剂处理的深层土壤颗粒组成和表层土壤颗粒组成呈现相反的变化规律。

2.2不同处理土壤全盐含量的变化在严重碱化的裸碱地表面常形成一层盐壳,其中碱性盐类碳酸钠、重碳酸钠的积累是其明显的特性[7]。由图1可知,0~20cm土壤全盐含量除处理④、⑤较对照有所增加外,其他处理的均较对照有显著降低;20~40cm土壤全盐含量均较对照有很大程度降低。施脱硫废弃物+改良剂的处理全盐含量均比未施的处理高,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脱硫废弃物本身含有的溶解性盐分含量高,带入到土壤中的盐分较多所致;20~40cm土壤全盐含量呈现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是由于土壤施脱硫废弃物+改良剂后,土壤中的钠离子被钙、镁等离子置换出去,水稻生育期内持续的灌水、排水及灌水压盐使得土壤盐分含量降低。

2.3不同处理土壤pH的变化土壤pH是代表土壤酸碱状况的直观且极其重要的土壤指标,表征了土壤的活性酸强度,也是影响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土壤pH可直接影响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和有效性,因此,土壤pH的高低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直接的影响。施用脱硫废弃物+改良剂可以降低土壤的pH值,水稻收获后各处理土壤pH均有显著变化(图2)。施用脱硫废弃物+改良剂的处理土壤pH均较未施加脱废弃物+改良剂的处理有所降低,分别平均下降了1.0%、7.0%和8.0%;其中,处理③的pH降低最多,较对照平均下降了1.4%。但是,试验处理土壤的pH和水稻生长适宜的pH(6.0~7.0)相比,施用脱硫废弃物改良后土壤pH还是较高,由此看出,盐碱地改良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分析认为,pH下降主要是由于改良物质从盐碱土壤胶体中代换出交换性na+,改善了土壤的化学性质。另外,施加改良物质改变了盐碱土的物理结构,抑制了盐碱随水分上升,从而降低了土壤的pH。

2.4不同处理土壤盐基离子含量的变化从表4可以看出,施用脱硫废弃物+改良剂处理土壤中的阳离子比(na++K+/Ca2++mg2+)较对照及未施的各个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表层土壤中(0~20cm)阳离子比较对照平均下降了65.3%,较未施用的处理平均下降了89.1%;深层土壤中(20~40cm)阳离子比较对照平均下降了45.4%,较未施用的处理平均下降了65.7%。施用脱硫废弃物+改良剂处理的土壤中,二价阳离子(Ca2++mg2+)含量较未施用的处理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表层土壤中的较对照约增加27.2%;20~40cm土壤中的较对照约增加188.9%。分析认为,由于脱硫废弃物中含有的Ca2+和mg2+将碱性土壤中的代换性na+置换出来,使得na+含量降低,Ca2+和mg2+含量增加。处理③表层土壤中na+含量下降最多,0~20cm土壤离子含量低于20~40cm土壤离子含量,仅相当于20~40cm土壤的45.5%。另外,随着脱硫废弃物和改良剂的加入,离子组成中Co32-、HCo3-的含量明显降低,而So42-和Ca2+含量明显增多,说明原以碳酸氢盐、碳酸盐为主的盐分类型随着脱硫废弃物施入后的改良逐渐向以硫酸盐为主的中性可溶性盐转化。水稻生育期内的灌水、排水,起到了洗盐压盐的作用,使土壤盐分降低。na+是碱化土壤中对作物生长有毒害的物质,而Ca2+、mg2+含量的提高,有利于交换出土壤中的交换性na+,从而降低na+的危害,有利于土粒由互相排斥到互相粘结及团粒的形成,进而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总孔隙度。na+被代换下来后形成的na2So4可随水移动排出土壤,进而降低土壤pH。同时,可溶态CaSo4与naHCo3反应生成CaCo3及na2So4也有利于土壤向中性转化。试验表明,施脱硫废弃物使土壤结构得到了优化,土壤化学性质状况有变好的趋势。这与吕二福良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3结果与讨论

土壤改良实施方案篇6

【关键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土壤学

【基金项目】沈阳农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14-31)。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42-01

一、将案例教学法引进土壤学教学的必要性

《土壤学》作为土地科学最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和农学类专业本科教育的一门专业概论课程,是研究土壤的形成与演变、分类与分布规律、数量与质量评价。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资源环境科学研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几乎是所有农业类后续课程的基础,在培养应用人才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土壤学》顾名思义,看起来就是让人感到枯燥乏味的一门课程,施教过程中,如果一味地讲述专业知识,也确实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往往在课堂上表现出睡觉、看小说、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茫然等现象,使课堂处于一种涣散状态,上面老师讲的卖力,下面学生听的随意,整个课堂气氛师生之间难以协调共鸣,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那么,如何使学生觉得土壤学课“有意思”?能够坐得住、听得进去?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除了在课程体系、内容及教材编写等方面要进行改革以外,作为任课教师,关键是要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进而达到人耳人脑的目的。

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教学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softeaching)初创于哈佛商学院。1910年,科普兰(Copeland,D.)博士最先在哈佛商学院使用讨论法进行工商管理教学。1921年在当时的校长多汉姆(Donham,B.)的建议和鼓励下,科普兰出版了一本案例集,由此推动了该校教师运用案例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地方在于,教学内容有着独特的来源、性质、内容编排体系,教学方法不仅指向教师,还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有相当大的行为变化。

在土壤学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特点,引入典型案例,可唤起学生学习土壤理论知识的热情。使用的案例包括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土壤退化、土壤污染等方面。例如,在园林专业的土壤学教学中,引入花卉花色变化的实例,讲解土壤条件与植物生长、开花的密切关系等;在林学专业的土壤教学中,引入林木栽培、林木施肥、营林措施等方面的实例,并恰如其分地与“土壤学”基本理论相联系。通过这些案例的引入,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合理施肥的必要性。

二、案例教学方法在土壤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案例的设计也包括案例教学方法的设计。案例教学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须针对不同类型案例来设计教法。

1.讨论法

这是为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使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讨论可使不同思想产生撞击,有利于训练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例如:对于“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部分的内容也可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掌握。针对目前我国“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而人口仍然逐年递增,为了保证粮食的充足供应,必须进行耕地保护”的问题,由学生根据自己家乡耕地利用、保护和破坏的情况分析人口―粮食―耕地之间的关系。通过本次讨论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以及强化学生耕地保护的意识。

2.质疑法

这是由学生根据案例充分地从不同视角提出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质疑、答疑、存疑几个部分。其中,可由学生质疑,教师答疑;教师质疑,学生答疑;遇到有争论的问题可以采取存疑的办法。经过反复质疑、答疑,从中筛选出优选方案。如土壤对污染物质的净化功能的问题便包括土壤的吸附反应、沉淀反应、生物化学过程以及污染物物质的特征等,要解决土壤对污染物质的净化问题,便需要通过解决土壤对污染物质的吸附、沉淀、生物降解等问题来实现。例如,在讲解土壤肥力时,可以采用由现象到本质的提问方式。

3.提示法

这种方法即教师对案例的处理方法不直接发表意见,而是通过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学生独立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在运用综合案例进行教学时,对于较复杂或容易忽略和环节需应用提示法,引导学生操作。如在“土壤有机质”一章中,土壤腐殖质含量和质量与土壤质量的关系是该章的核心问题之一,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广泛的应用性,既与前面所讲的土壤腐殖质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密切相关,又与后续课程的许多内容如土壤结构、土壤水热性质、土壤养分、土壤胶体、土壤管理等紧密相连,因此,可以提出“为什么土壤腐殖质是影响土壤质量的重要因素”这一问题。

三、土壤学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土壤学教学效果。

在土壤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使教师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具有“真刀真枪”实践的经历,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决策;举一反三,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索、主动实践的过程,有助于训练学生有效的思维方式,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实践证明,这种实用、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明显地提高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2.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据目前许多毕业生反映,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出的学生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土壤问题。我们在土壤学教学中使用的案例主要是学生在农村调查中发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包括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土体构造、土壤污染等方面。将土壤中的具体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3.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源于实践活动中典型事例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喻理性、释疑作用,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我们在土壤学教学中使用的案例主要是学生在农村调查中发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包括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土体构造、土壤污染等方面。采用案例教学法能促使教师深入农村实际工作中,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对搜集的土壤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整理,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不同案例,并依据实际活动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四、总结

在实际的土壤学教学中,要求教师需要认真准备,精心挑选适宜案例,通过合理安排让学生切身体会土壤的本质所在,最终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真正能达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黄昌勇.土壤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马文军.案例教学法在房地产估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旅游:学术版,2009,7:72-73

土壤改良实施方案篇7

一、工作目标

在充分利用农用地土壤详查点位信息划定安全利用类耕地区域基础上,因地制宜选用安全利用技术模式。争取到2020年底前完成省、市下达我县安全利用类不少于11000亩、严格管控类不少于50亩的工作任务,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全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对农业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提高。

二、工作内容

(一)全面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

县农业农村部门会同县生态环境部门依据分解下达的下一阶段安全利用任务,充分利用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成果,积极稳妥地推动各项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的落地。

(二)进一步分解落实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

我县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项目任务11000亩、严格管控类任务50亩,实施地点分布在镇、镇、镇、镇、乡、镇等6个乡镇(表),具体涉及的村待我县耕地类别划定完成审批后再进行细化分解(具体任务另行下发),并报省农业农村厅和生态环境厅备案。

(三)核算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依据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核算方法(试行)》,对本地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开展调查评估,按照统一格式进行统计、测算、汇总,及时向省农业农村厅和省生态环境厅提交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核算报告。

(四)强化污染源管控

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大力治理白色污染,加强秸秆资源化利用,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促进养殖生产清洁化和产业模式生态化。深入推进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打击非法排污,切断镉等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途径;监测灌溉水质,确保灌溉水质量符合农田灌溉要求;工矿企业周边的农田要注意防止大气沉降对农产品的重金属污染,必要时要开展研究,对于大气重金属沉降较明显的地方,要采取措施阻断污染源,切实防止边治理边污染。对于难以有效切断重金属污染途径,且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农产品重金属超标问题突出的耕地,加快实施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等严格管控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

三、进度安排

2020年4月20日前,完成行政区域耕地安全利用实施方案调整,并上报省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备案。

2020年10月底前,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措施落地,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监测取样工作。

2020年11月30日前,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监测样品检测和效果评估工作。

2020年12月20日前,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核算工作,并上报省农业农村厅和生态环境厅。

四、安全利用重要措施

依据农业农村部《轻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推荐技术名录(2019年版)》和《省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指南(试行)》,本项目主要采用的安全利用技术模式包括:农艺调控类、土壤改良类、生物技术类、综合类技术等模式。

(一)农艺调控类 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石灰调节、优化施肥、品种调整、水分调控、叶面调控、深翻耕等。

1.石灰调节主要技术要点:石灰是碱性物质,在酸性土壤中适量施用石灰,可以提高土壤pH值,促使土壤中重金属阳离子发生共沉淀作用,降低土壤中重金属阳离子的活性,还可为作物提供钙素营养。

2.优化施肥主要技术要点:施肥是满足作物生长所需养分的重要途径,同时可以对重金属活性产生较大影响。

3.品种调整主要技术要点:不同作物种类或同一种类作物的不同品种间对重金属的积累有较大差异,在中、轻度重金属污染土壤上种植可食部位重金属富集能力较弱,但生长和产量基本不受影响的作物品种,可以抑制重金属进入食物链,有效降低农产品的重金属污染风险。

4.水分调控主要技术要点:酸性土壤在淹水条件下,土壤环境呈还原状态,土壤pH值显著升高,Cd容易形成硫化物沉淀,活性也随之降低,从而减少作物对Cd的吸收。

5.叶面调控主要技术要点:叶面调控是指通过叶面喷施硅、硒、Zn等有益元素,提高作物抗逆性,抑制作物根系向可食部位转运重金属,降低可食部位重金属含量。

6.深翻耕主要技术要点:通过深翻耕,将污染物含量较高的耕地表层土壤与犁底层甚至是母质层的洁净土壤充分混合,稀释耕地表层土壤污染物含量。

(二)土壤改良类技术 通过施用钝化剂、土壤调理剂等,降低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活性,阻控作物对土壤污染物的吸收。

1.原位钝化主要技术要点:通过向土壤中添加钝化材料,将土壤中有毒有害重(类)金属离子由有效态转化为化学性质不活泼形态,降低其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植物有效性和生物毒性。

2.定向调控主要技术要点:基于土壤化学或微生物原理,通过调节土壤中的氧化还原、吸附、沉淀等过程,促进重金属污染物由高有效性向低有效性转化、由高毒性向低毒性转化,定向控制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以及农作物的富集。

(三)微生物修复主要技术要点:利用天然或人工驯化培养的功能微生物(藻类、细菌、真菌等),通过生物代谢功能,降低污染物活性,防控生态风险。

(四)“Vip”综合治理技术主要技术要点:“Vip”或“Vip+n”是一种重金属污染耕地综合治理技术,是指在低Cd水稻品种(V)、淹水灌溉(i)、施用石灰等调节土壤酸度(p)的基础上增施(采用)土壤调理剂、钝化剂、叶面调控剂、有机肥等降Cd产品或技术(n)。

五、保障措施

(一)落实地方政府的主导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对本地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负责,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耕地土壤安全利用等工作的组织实施。市生态环境局、县财政局等有关部门要立足职责,积极配合协作,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二)加强资金筹措与经费预算

加快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统筹涉农相关资金,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要向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倾斜,支持农用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提标改造、截断污染物进入农田途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等。

(三)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加大相关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力度。提升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水平,提升社会公众参与耕地保护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能力水平。

土壤改良实施方案篇8

[关键词]测土配方施肥

一、绪论

平衡施肥技术,它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肥力状况,肥料效应,提出n、p、K及微量元素等肥料的适宜用量和配比,达到平衡施肥,均衡增产,以较少的肥料获得较多的增产和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农民在作物施肥上存在品种单一化,数量不合理,方式陈旧等缺陷,造成了作物贪青生长,病虫害加重,抗逆性减弱,肥料增产效益降低,平衡施肥对改变我国施肥方面的缺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平衡施肥是对作物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的协调供应,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从而达到提高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减少肥料浪费,防止环境污染的目的。各地推广应用表明:实施平衡施肥技术可提高化肥利用率5-10%,增产率一般在8-10%左右,亩增加效益60-80元。

平衡施肥技术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技术,它随社会的进步而发展。东海县实施配方施肥技术已有十几年历史。广大农民对配施肥已有初步认识,初级配方施肥普及率达60%,这就为更广泛的实施平衡施肥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近几年,我县主要推广以腐植酸系列专用复混肥为主的平衡施肥技术,主要在水稻、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粮油作物,以及蔬菜作物上实施。

平衡施肥技术主要包括土壤测试,肥料田间试验,施肥推荐,肥料的配制及施肥方法等一整套科学施肥技术。

二、平衡施肥方案的制定

1.目的意义

开展平衡施肥工作,用实际行动为农民办实事,组织实施好平衡施肥,对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浪费,提高粮食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证农产品安全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于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我县农民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现象比较普遍。还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县作为全国商品粮大县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区,按照农业部及省农林厅统一部署,紧急行动起来,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推进平衡施肥工作的全面开展。

2.指导思想

开展平衡施肥的指导思想,立足当前农业生产施肥的实际问题,突出重点,引导农民掌握科学的施肥方法,应用平衡施肥技术,采取最简单、最快捷的方法和手段,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普及科学施肥知识,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3.平衡施肥方案

平衡施肥的核心是产前定肥,能否做到产前定肥定量,是衡量平衡施肥水平的标准,在确定粮油作物施肥方案时,我县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中的土壤分类,在分点调查、试验的基础上,将土壤归并为上、中、下三个土壤肥力等级。由上年空白试验产量,结合当时气象条件确定各类土壤的肥力等级——土壤生产力。根据中长期气象预报定第二年的空白产量,应用作物定产经验公式,确定目标产量,采用地力差减法计算肥料施用量。

根据我县主要土壤、主要粮食作物进行平衡施肥。我县主要土壤类型为砂礓黑土和包浆砂岭土,作物主要为水稻、小麦、玉米、花生等,所以搞好上述土壤作物的平衡施肥,对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推广平衡施肥技术,主要要抓好“测土、配方和施肥”三个程序。

(1)测土:根据不同土壤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摸清土壤的肥力状况,掌握土壤供肥性能,取样要求平原100-200亩,丘陵100亩左右,山区50-100亩取一个土样,进行检测摸清土壤情况。

(2)配方:根据测土结果和作物需肥规律,以行政村为单位开出施肥配方,以通知单的形式发到农户,农户照单施肥。一般是“调氮、稳磷、增钾、补微”。其核心是根据土壤作物状况和产量要求,确定施用的肥料品种与数量。

4.目标产量与实际产量的吻合

(1)土壤供肥力的确定,在耕作措施,作物品种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决定作物产量的因子有土壤供肥力——土地生产力、气候因素,以及施肥水平。(例如:2004年在东海县白塔埠镇的下位砂礓黑土稻田上,水稻空白试验产量)为383kg/亩,由于光照比正常年好,可增产0.5%,但是,干旱造成减产4.5%,则该田的土地生产力为383×(1+0.005-0.045)=367.7kg/亩。

(2)目标产量的确定:由近几年平衡施肥试验所得出的空白产量与最高产量的成对数据进行回归统计,建立粮油直线回归方程此方法参照《配方施肥》一书介绍中稻参加统计的有29块田,方程为Y=17.1+1.42×270

谷物数量(kg)需n(kg)需p2o5kg需K2o(kg)

稻谷1002.10.762.42

小麦籽粒1003.01.01.0-1.5

玉米籽粒1002.51.22.0

花生荚果1004.5-60.8-1.33-4.5

(3)作物需肥量=作物单位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空白产量)/肥料利用率。

(4)目标产量与实际产量的吻合:由于在确定下半年的目标产量时,考虑了气候因素对产量的影响,所以连续三年平衡施肥跟踪田粮油目标产量与实际产量吻合度在90%以上。

土壤改良实施方案篇9

关键词春玉米;施肥;运筹;陕西榆林;榆阳区;小壕兔乡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9-0030-01

小壕兔乡位于榆林市榆阳区北部,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东与神木县相邻、南与岔河则、小壕兔乡接壤,距榆林城区65km。总土地面积586km2,全乡总耕地面积2582.9hm2,有农户4007户,人口12086人,其中农业人口11946人。辖20个行政村,94个村民小组。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洋芋,经济作物以玉米制种、油葵为主。典型的农牧区,全乡羊子存栏达5.8万只,年出栏2.4万只,畜牧业收入占农业总产值的52%。春玉米生产中普遍存在化肥施用过量、养分供应不均衡、高产低效和低产低效并存等问题,特别是存在重氮磷肥,轻钾肥;重大量元素,轻微量元素;重无机肥,轻有机肥的“三重三轻”现象[1-2]。具体表现为:受第二次土壤普查榆林市“氮缺磷少钾丰富”结论的影响,农民只注重氮、磷肥的施用,基本上不施钾肥,微肥施用量就更少,养分供应不均衡;氮肥用量不断增加,产量效益增加不明显,部分农户碳铵施用量从2250kg/hm2增加到3750kg/hm2,严重过量;施肥时期不合理,底施碳铵750~1500kg/hm2较为普遍,苗期氮肥过量,肥料利用率较低;施肥用量不精准,凭经验靠感觉较为普遍;土壤改良有限,风沙土养分含量较低,且不利于养分积累等;有机肥质量较差,主要是圈养家畜以沙垫圈为主,虽然施有机肥可达到60t/hm2,但含量不足纯量的1/3。小壕兔乡主要耕地类型有3种,分别为风沙土、潮土、沼泽土(根据第二次普查报告分类)。小壕兔乡春玉米种植耕地,属风沙草滩地,典型的农牧区,大量的有机肥积累,为该乡的粮食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土母质为风积沙,剖面构型为a-C,土壤质地以砂质壤土为主,土壤结构为粒状或微团粒,障碍因素是沙化耕地型。氮素、钾素易流失而不易积累,磷素移动小,但积累缓慢,保水保肥性能差、矿化度高,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3-4]。为促进当地春玉米的种植,在榆阳区小壕兔乡进行了施肥与运筹方案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2006―2013年,在小壕兔乡的20个行政村,按照《测土配方施肥管理与技术培训教材》的要求,每6.67~20.00hm2采集1个土壤样品,并进行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与农户施肥情况调查。土壤中养分含量的调查方法为土壤有机质:油浴加热重铬酸钾容量法;土壤全氮:凯氏定氮法;土壤碱解氮:碱解扩散法;土壤有效磷: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土壤速效钾: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5-6]。

2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全乡201个不同类型土壤样品的养分含量进行测试,结果见表1。结合《榆阳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技术指标体系》的丰缺指标、肥料利用率,计算出3种土壤类型的施肥数量,并依据春玉米的需肥规律、生产实际和榆阳区春玉米施肥原则“有机无机相结合,减氮增磷补钾配微,前氮后移,多次追施”,得出榆阳区小壕兔乡春玉米5种区域性施肥与运筹方案,供群众选择使用。风沙滩地区风沙土(露地)春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方案:目标产量9750kg/hm2,底肥播前撒施农家肥(土杂肥)60t/hm2、过磷酸钙(颗粒型)435kg/hm2、硫酸钾(颗粒型)55.5kg/hm2,追肥于拔节前穴施碳酸氢铵(粉末型)840kg/hm2、大喇叭口期随水施碳酸氢铵(粉末型)1680kg/hm2。技术要点:精选良种,底施农家肥的同时,施地虫克30kg/hm2,防治地下害虫,增施锌肥、硼肥各15kg/hm2;种植模式为宽窄行,1m带型;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防治粘虫可用聚酯类农药、玉米螟用呋喃丹颗粒加细砂放入喇叭口内、红蜘蛛用爱诺螨清2000~3000倍液喷洒防治;7月上中旬,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及丝黑穗病。

风沙滩地区风沙土(地膜)春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方案:目标产量11250kg/hm2,底肥于播前撒施农家肥(土杂肥)60t/hm2、过磷酸钙(颗粒型)535.5kg/hm2、硫酸钾(颗粒型)123kg/hm2,追肥拔节前穴施碳酸氢铵(粉末型)855kg/hm2、大喇叭口期随水施碳酸氢铵(粉末型)1725kg/hm2。技术要点同风沙土(露地)春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方案。风沙滩区下湿滩地潮土(露地)春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方案:目标产量11250kg/hm2,底肥播前撒施农家肥(土杂肥)60t/hm2、过磷酸钙(颗粒型)733.5kg/hm2、硫酸钾(颗粒型)103.5kg/hm2,追肥拔节前穴施碳酸氢铵(粉末型)795kg/hm2、大喇叭口期随水施碳酸氢铵(粉末型)1575kg/hm2。技术要点同风沙土(露地)春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方案。风沙滩区下湿滩地潮土(地膜)春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方案:目标产量12750kg/hm2,底肥于播前撒施农家肥(土杂肥)60t/hm2、过磷酸钙(颗粒型)615.0kg/hm2、硫酸钾(颗粒型)154.5kg/hm2,追肥于拔节前穴施碳酸氢铵(粉末型)795kg/hm2、大喇叭口期随水施碳酸氢铵(粉末型)1620kg/hm2。技术要点同风沙土(露地)春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方案。风沙滩区下湿滩地沼泽土(地膜)春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方案:目标产量11250kg/hm2,底肥于播前撒施农家肥(土杂肥)60t/hm2、过磷酸钙(颗粒型)1018.5kg/hm2、硫酸钾(颗粒型)120.0kg/hm2,追肥拔节前穴施碳酸氢铵(粉末型)810kg/hm2、大喇叭口期随水施碳酸氢铵(粉末型)1620kg/hm2。技术要点同风沙土(露地)春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方案。

3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小壕兔全乡201个不同类型土壤样品的养分含量进行测试,结合《榆阳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技术指标体系》的丰缺指标及肥料利用率,并依据春玉米的需肥规律、生产实际和榆阳区春玉米施肥原则,得出榆阳区小壕兔乡春玉米5种区域性施肥与运筹方案,供群众选择使用。

4参考文献

[1]春玉米施肥宜前轻后重[J].农家参谋,2013(5):11.

[2]陈,何志刚,刘慧颖.不同施肥方式对风沙土玉米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J].辽宁农业科学,2013(2):57-58.

[3]蔡武钊,雷云龙.贵州省丹寨县玉米最佳施肥量的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3(16):106.

[4]刘芬,同延安,王小英,等.渭北旱塬春玉米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效率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1):48-55.

土壤改良实施方案篇10

关键词蔬菜地;土壤;肥料;改良措施

中图分类号S1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2)19-0223-02

做好菜地土壤的改良是生产优质无公害蔬菜产品的关键环节,对于促进全军“菜篮子”工程建设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抓好菜地建设,改善土壤物理条件

菜地建设首先要考虑到地势平坦,沟、渠、路配套和良好的水源条件,同时要建好灌溉和排水设施,以便能做到灌得上、排得出,防止旱涝灾害[1-2]。蔬菜基地一般比较集中,田块较大,特别是近年来由粮田开发的蔬菜基地,大多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常因土壤排水能力差造成渍害。因此,这样的菜地要采用缩短畦长、高畦深沟种植,做到畦沟、腰沟、围沟三沟相配套,达到沟、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排灌自如的标准,保证蔬菜正常生长。对于地势较高或水源不足的菜地,可采用渗灌、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既能提高水的利用率,又可避免因漫灌对菜地土壤环境的损害。

2深耕改土,创造深厚疏松耕作层

蔬菜根系发达,生长发育需有一个深厚疏松的耕层,这就要求种菜时严格耕作技术,精心整地。耕作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土壤的垒结状况和土壤环境,创造适应蔬菜生长所需的深厚疏松的耕作层(菜地耕作层的厚度应在20cm以上),以改善蔬菜生长发育的土壤环境与营养条件。因此,菜地土壤应在施足有机肥料的基础上,逐年加深耕作层,一般2~3年深耕或深翻1次(30~40cm),并做到熟土在上、生土在下、不乱土层。深耕、深翻时,要注意适墒,防止烂耕烂整,破坏土壤结构。菜地要讲究整地质量,达到深、松、细、平的标准,要求土壤上层疏松绒细,下层沉实无暗垡僵块,以利于蔬菜根系舒展,扩大营养范围,更好地发挥土壤的肥力。整地的方法,选择适宜的墒情,先施好有机肥料,然后深翻15~20cm,埋严埋实地面杂草残叶和肥料,在适墒条件下,将土块耙碎整平,达到上虚下实、绒土多、无暗垡、土块大小均匀、畦面平整的标准。蔬菜直播的地块要求土粒更细,按照品种要求开好畦、沟,达到高畦深沟、沟渠相通、排灌顺畅。

3合理轮作,改良土壤结构

蔬菜的生长期较短,一年中换茬频繁,根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尤为强烈。因此,应制定合理的轮植计划,如豆科类蔬菜与非豆科类蔬菜、深根类与浅根类蔬菜交替种植,对养分要求有较大差异且不易发生同种病虫害的蔬菜品种搭配轮流栽培,以便于合理利用土壤养分,加速土壤结构改良,防止病虫害,为提高蔬菜品质奠定基础。可采用以下2种轮作方法:一是第1年栽茄果类、秋冬大白菜;第2年栽瓜类、萝卜莴笋;第3年栽豆类、甘蓝、白菜;第4年栽茄果类。二是第1年栽豆类、秋冬大白菜;第2年栽茄果类、根菜类、茎菜类;第3年栽瓜类、甘蓝、葱蒜类;第4年栽豆类。以上各轮作方法所种植的品种每年要建立田间档案,供下年度确定种植品种时参考。

4增施有机肥料,培肥土壤地力

增施有机肥料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关键措施[3-4]。有机肥又称农家肥,是就地取材、就地积制的自然肥料的总称。有机肥料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如人畜粪便、饼肥、绿肥、塘泥肥、作物秸秆等,几乎含有一切有机肥物质、并能提供多种养分的材料,均可用来制作有机肥。施用有机肥可提高蔬菜产量、改善产品品质,还可降低成本,减少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但是有机肥必须经过沤制、堆积发酵、腐熟处理后方可施用,未经处理的有机肥料含有多种病菌和寄生虫,容易传播疾病,污染环境,危害蔬菜正常生长。有机肥一般作为基肥施用,如果肥料数量多,可结合土壤耕翻撒施,深翻入土,与土壤混合均匀。如果有机肥料数量少,可在蔬菜播种前撒施于畦面,随后翻入土中混合均匀;也可在做畦前,在蔬菜种植行上挖沟或挖穴,把肥料施入到沟内或穴内后再做畦和起垄。有机肥料施用量一般不少于37.5~45.0t/hm2。

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类粪便是生产有机肥料的上好原料,在制作有机肥时,可采取畜禽粪与农作物秸秆混合堆积发酵。其方法为:将收集的粪肥堆积后摊平,而后覆盖1层农作物秸秆,再将堆集粪肥摊平,如此重复,最后用塑料薄膜密封自然发酵,使发酵温度保持在15~45℃。如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后与畜禽粪一同堆腐发酵效果更好。人畜禽粪尿用自制的无害化粪池进行发酵,发酵后的人畜禽粪尿成液体肥料,是蔬菜追肥的上好肥料。但此肥料浓度大,施用时要进行稀释。未经发酵处理的人畜粪便(俗称生大粪)不能直接施入菜地。蔬菜成熟收获后,要及时清洁菜园,及时清除病株、残叶和地膜,减少土壤污染。

5科学施肥,提高蔬菜品质

蔬菜生产过程中,要保证蔬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就必须讲究施肥方法。一是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施用充足的有机肥,在改良土壤的同时,能不断供给蔬菜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有利于蔬菜品质的提高。适量补充少量的化肥,有助于蔬菜生长速度快、产量高,但要严格控制化肥用量,一般菜地施纯氮量应控制在225kg/hm2之内(折合尿素375kg/hm2左右),并要深施10cm以下土层。还可以取1份尿素、8~10份干湿适中的细土,混拌均匀堆放后用塑料薄膜堆闷7~10d可作追肥穴施,也可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二是重施基肥、少施追肥。蔬菜生产要施足基肥,控制追肥。一般蔬菜整个生育期的总需肥量的2/3作基肥,1/3作追肥。三是因地、因苗、因季节而异施肥。不同土质、不同苗情、不同季节应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和施肥种类,一般低肥力菜地,可用有机肥和化肥培肥地力。砂土菜地由于保肥保水性较低,可适当增加追肥的次数。黏土菜地由于保肥保水性较好,可增加基肥的用量,减少追肥的次数。蔬菜苗期少量施用化肥利于早发快长,后期尽量少用化肥[5-6]。

此外,生物肥料即微生物肥料,包括细菌肥料和抗生菌肥料,也是蔬菜生产比较理想的辅助肥料,生物肥料使用时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和植物无害且肥效持久,并可增加蔬菜的抗病能力,是当前绿色食品蔬菜提倡使用的肥料。但需要注意的是,生物肥料具有选择性作用,如大豆根瘤菌只能在大豆上使用,不能用于其他豆科作物。当前市场上出售的生物肥料品种繁杂,如根瘤菌肥、固氮菌肥、磷细菌肥、生物钾肥、复合微生物肥等,一定要因蔬菜品种而异,选择适宜的生物肥料。

6参考文献

[1]尚庆茂.蔬菜优质商品苗生产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刘炳仁.特种蔬菜高产栽培新技术[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王会礼.蔬菜保护地建造与管理新技术[m].北京:北京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唐懋华.菜园土壤修复及处理方法[J].上海蔬菜,200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