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内梗塞康复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4:12

脑内梗塞康复办法篇1

【关键词】脑梗塞;老年;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128-01 

目前,老年性脑梗塞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血管内膜损伤引起的脑动脉管腔狭窄,多种因素都可促使局部血栓的形成,进而加重动脉狭窄,导致动脉阻塞,引发神经功能障碍[1]。老年性脑梗塞多发于60~90岁的老年群体,且多数患者都有家族遗传史。诱发因素包括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为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笔者对40例老年性脑梗塞实施优质康复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病例均符合老年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标准[2],且经Ct检查及mRi检查确诊。入选患者具备老年性脑梗塞的典型体征及症状,无精神病史、意识障碍及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65~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4.25±1.73)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66~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82±2.1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包括对患者实施病情观察、健康指导以及饮食指导等,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康复护理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大部分患者面对突发性脑梗塞的发生都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一时很难接受,再之,老年人本身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对周围环境相对陌生,非常容易出现一系列的情绪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康复期间,要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并有效安慰患者,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与信心,进而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与护理人员的康复护理。 

1.2.2环境护理为确保患者可以尽快康复,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相对温馨舒适的康复环境,保持病房内适宜的温度及湿度,并保证病房内具有相对良好的通风条件以及光线条件。护理人员还可以为患者适当的放一些比较舒缓的轻音乐,从而使患者在生理上及心理上都得到一定的满足感。护理人员要保证患者病房内部物品的整齐,确保地面平坦,避免老年患者出现意外情况,从而减少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2.3康复训练脑梗塞患者病后通常会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从而加重家庭负担。因此,护理人员需重视患者的康复训练,包括穿衣、洗脸、进食等。需保证患者所穿衣服简单、宽大;穿衣时,按照先患侧、后健侧的顺序进行。洗脸,开始需指导患者用健侧肢体洗漱,待逐步适应后鼓励其用患侧肢体协助进行洗漱。此外,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一定的关节功能锻炼,如四肢的关节拉伸训练等。在康复训练期间,要指导患者调整好自身的生物钟,并严格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开展康复锻炼。 

1.2.4出院指导出院前,护理人员需向患者发放宣传手册,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协助行动不便或没有家属陪同的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向患者发放写有主治医生联系方式的卡片,出院后,对床单等患者接触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1.3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情况,采用专业化的Barthel生活能力评分表进行评分[3],内容包括:吃饭、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用厕、转移、移动、上楼梯,总评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越高。100分表示患者的常生活能力恢复正常;75~100分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轻度缺陷;50~74分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中度缺陷;25~49分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重度缺陷;0~24分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非常严重的缺陷。②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含10个问题,具体内容医院卫生、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病房环境、医疗效果、护理措施、投诉服务、家属服务、医生服务、收费情况、就医流程;每个问题10分,满分为100分。满意(90分以上)、基本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以下)。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Barthel指数对比护理后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当前,脑梗塞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需对脑梗塞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此外,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机体机能下降,因此,不仅要对老年患者实施有效治疗,更需实施全方位的优质康复护理[4]。 

优质康复护理具有整体性和针对性,注重患者的中心地位,要求护理人员加强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增强专业知识。该护理模式的应用,弥补了常规护理的局限性,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持续进步。康复护理分别从心理干预、环境干预、康复训练、出院指导四个方面开展护理服务,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环境干预旨在为患者创建舒适的住院环境,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康复训练能够对大脑产生良性刺激,为功能恢复提供有利基础,减少偏瘫、语言障碍、吞咽受限等后遗症的发生;出院指导能够促使患者积极防范日常危险因素,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实施优质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文网专业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脑内梗塞康复办法篇2

【关键词】出血性脑梗死;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cerebralinfarction)是指在梗死的动脉血管疏通之后又合并出血,其原发病是出于脑梗死。随着我国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大地提高了。在物质日益丰富的同时,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脑梗死在近些年来其发病人群越来越多,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由于脑梗死发病人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都非常高,从而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1-3]。正是基于这一原因,理论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工作者都加大了对脑梗死的研究。在大多数情况下,脑梗死都会引起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本文立足对于出血性脑梗死实际的临床观察,就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做了一个详细探讨,笔者将其报告如下,以求教于各位方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出血性脑梗塞患者,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在38~79岁,平均65.57岁。在这些患者中,由于脑血栓引起的有67例,在余下的13例中,其中由颅内动脉炎性狭窄引起的有1例,压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引起的3例,颅内动脉炎性狭窄的4例,胃癌转移引起的有3例,血管畸形引起的有2例。在所有患者中,高血压者有58例,糖尿病者有12例,冠心病者有5例,房颤的有5例。

1.2临床表现一般来说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是非常繁杂且变异不定的。在本研究的80例患者中,头痛的有72例,舌瘫的有68例,呕吐的有25例,失语的有33例,意识障碍的有45例,抽搐的有12例,肢体瘫痪的有72例。

1.3影像学特点在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共进行mRi检查56次、Ct检查123次。主要来看,发病部位和地区主要在颞顶叶(12例)、颞顶枕叶(9例)、颞叶(21例)、颞枕叶(8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例)、小脑(4例)、额颞叶(5例)、顶叶(13例)、基底节区(6例)。其影像学特点主要包括:血肿块在梗死区所占的比例特别大,高达40%左右并且其占位效应特别的清楚;血肿块所占比例较大,占位效应较为模糊;在梗死处的可以发现斑点状密集的阴影;梗死区内出现大块的成片斑状阴影。

2结果

出血性脑梗塞常由于患者原患有心房纤颤与原发性高血压等病而引发大面积脑梗死和脑栓塞。在脑梗死发病后一周后很可能会发生内出血转化的临床症状。在Ct和mRi等的影像学检查和诊断主要是表现为非血肿型。但是出血性脑梗塞的临床症状极其复杂且变化非常快,所以采用Ct和mRi检查可以及时对之进行有效性的诊断。本次研究对象的80例患者在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其中好转的有65例,死亡的有15例。在死亡的15例患者中,梗死区形成较大的片状斑影和血肿块所占比例非常高的人群共有13例。

3讨论

3.1Ct和mRi的检测比较据发达国家的相关研究和报道指出,出血性脑梗塞的发病率一般为百分之三十左右,但是国内研究和报道则指出其发病率为百分之五左右。究其差距原因可能是国内生活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尚有一定差距。一般来说,Ct因其对血液敏感度较mRi较弱而致使其在出血性脑梗塞检测中的准确度不高,而mRi由于多数出血性脑梗塞患者都是少量的、慢性的出血,另外由于mRi对血液的敏感度非常高,所以在对出血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中,相较于Ct而言,mRi是首选[4]。

3.2出血性脑梗塞的危险性因数作为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出血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是较多的。仔细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梗塞的面积大小的影响,水肿程度大小的影响,梗塞部位的影响,血糖高低的影响,血压高低的影响,年龄大小的影响。

3.3出血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出血性脑梗塞指出脑梗死灶内动脉血管壁损伤而致使血液渗出血管壁。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原因:①梗死的动脉血管畅通之后,继续出血。前文已经指出血性脑梗塞的原发病是脑梗死,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出血量的大小、继发时间的长短和治疗的情况。②栓子迁移和血管再通。所谓栓子迁移就是指血管内的栓子破裂而向他处移动,从而致使血管缺血和坏死。在血压作用下出的血液会形成出血性脑梗死。据动物临床试验和放射学学科研究成果指出栓子迁移的发病机制在出血性脑梗塞上是成立的。③除了上面两个因素外,患者情绪不良,早期活动不合理,或者前期治疗不当都是出血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

3.4治疗出血性脑梗塞诊断后要及时治疗,一般不到特殊情况,都要禁止使用止血性药物。此外,在出血性脑梗塞诊断之后,抗血小板聚集及扩容、降纤、扩血管治疗、抗凝、溶栓等都要立即停止。在治疗同时要及时有效治疗并发症和原发症,及时对患者加强营养和给以贴心的护理,在药物的使用上可以选择脱水剂、脑保护剂等,要及时有效控制血糖和血压[5-7]。

出血性脑梗塞的治疗任务任重而道远,本文通过对8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研究发现在对出血性脑梗塞的治疗上要选择合适的办法,主要办法就包括采取以脱水和止血为目的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琚冬梅,李仙松,孙巧丽,等.出血性脑梗死46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3):3205-3206.

[2]张春玲,李继梅.出血性脑梗死30例临床和影像分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18(2):229-231.

[3]叶静,崔颖,郭春生,等.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8,5(4):155-158.

[4]adamsHpJr,adamsRJ,Brottt,etal.GuidelinesfortheearlymanagementofpatientswithischemiCstroke:ascitificstatementfromthestrokecounciloftheamericanstrokeassociation.stroke.2009,34:1056-1057.

[5]BergerC,Fiorellim,Steinert,etal.Hemorrhagictransfor-mationofischemicbraintissue:asymptomaticorsymptomat-ic.Stroke,2011,32:1330-1335.

脑内梗塞康复办法篇3

【关键词】神经内科;脑梗塞;药物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77-01

1急性脑梗塞的常见症状

急性脑梗塞虽然不及脑出血凶险,但是病人大多年老体弱,诸多慢性病缠身,应尽早及时地治疗,在治疗上有许多谨慎用药的情况,加之梗塞区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还会发生许多合并症。急性脑梗塞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症状:第一,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第二,脑Ct检查的意义: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1]。第三,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言语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第四,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因其它病而行脑Ct检查发现此病,有的已属于陈旧性病灶,这种情况以老年人多见。病人常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腔隙性脑梗塞可以反复发作,有的病人最终发展为有症状的脑梗塞,有的病人病情稳定,多年不变,故对老年人“无症状性脑卒中”应引起重视,在预防上持积极态度。

2急性脑梗塞的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液处于高凝、高粘、高聚状态。血浆凝血酶活性增加可持续到病后六个月以内。抗凝药物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类肝素、口服抗凝剂和凝血酶抑制剂。目前多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其具有较强的抗Xa因子而发挥抗凝作用,具有生物利用度高,血浆半衰期长等优点,用于治疗急性脑梗塞可以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阻止血栓扩大和血管阻塞进一步恶化,同时,还能预防新的血栓形成,改善梗塞区侧支循环,从而挽救半暗区濒死脑细胞,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与普通肝素相比,其抗血栓作用强,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小,出血的危险性相对较低。

抗血小板治疗:在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中抗血小板治疗是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抗血小板治疗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以达到改善微循环及抗凝作用,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噻氯匹定、氯吡格雷等。目前阿司匹林对于急性脑梗塞的预防作用已得到肯定。有关药物试验显示,在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48小时内服用适量的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及复发率。奥扎格雷钠是血栓素a2合成酶抑制剂,亦是抗血小板聚集药,能抑制血栓素a2生成[2],同时促前列环素i2的生成,因此具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和供氧量的作用,对脑梗塞有溶通和预防作用,抑制脑血管痉挛。对增加颈动脉的血流量和流速也有一定作用,改善微循环,可使缺血半暗带的血供尽快恢复,进一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脑保护治疗:神经保护治疗是急性脑梗塞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使用神经保护药的目的是减轻缺血后的细胞损害,延迟神经细胞死亡,以争取时间恢复脑灌注。按作用于受体的不同,脑保护治疗药物可分为:钙通道拮抗剂、天门冬氨酸调节剂、钠通道拮抗剂、γ-氨基丁酸转氨酶增强剂、钾通道开放剂和生长因子受体调节剂等。最近的研究多集中在选择性的阻断nmDa受体的某一亚型,或者寻找一种既不干扰突触活性,又能阻断nmDa神经毒性信号的新办法[3]。按作用于脑缺血与再灌注损伤过程的不同,脑保护治疗的药物可分为:自由基清除剂、神经元凋亡抑制剂、no调节剂、神经营养因子和促代谢剂等。

降纤治疗:血浆纤维蛋白原是参与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所以降纤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意义重要。常用东菱精纯克栓酶、降纤酶等,能降解纤维蛋白原,抑制红细胞聚集,增强红细胞的血管通透性和变形能力,降低血小板黏附力,抑制血栓形成,疗效良好。巴曲酶及降纤酶可以降解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D-二聚体,均未见出血的不良反应。有关临床研究证明降纤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完全良好,同时也提出大面积脑梗塞应作为降纤酶治疗的排除标准之一[3]。但也有相关资料提出降纤制剂只有在起病三小时内使用才有效。

3总结

脑梗塞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其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总之,脑梗塞的症状大部分表现的都不相同,有很多轻微的症状,患者很容易忽略。脑梗塞在发病早期和脑出血的治疗是皆然不同的。只要把握好脑梗塞发病先兆,一旦发病先兆出现,应立即就近就医,并积极配合治疗,相信会有更多的患者会得到更好的治疗并痊愈。

参考文献:

[1]廖丽萍,马军,神经内科常见病的预防,医食参考,2013(6)

脑内梗塞康复办法篇4

有什么办法能让人尽量少生病、晚生病、不出现大病重病、避免猝死吗?惟一的途径就是加强预防保健意识,树立“保命”意识。“脉”就是“命”,“脉”决定了“命”。“命脉”的含义就是动脉血管决定了生命,保持血管健康、防止心脑血管突发血栓或出血是预防猝死的根本。我们应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绝不能等到大祸临头时才着急。突发大病、重病,导致劳民伤财,甚至人财两空。尤其是已经发现自已血脂高、血黏度高、血压高,有头晕胸闷等不舒服感觉,就表明已处于疾病的前期―亚健康状态,要马上采取有力的“治未病”的措施,争取返回健康状态。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指出:“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高明的医生是让人不得病,而不是得了重病后再治疗。“治未病”就是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及时清除刚刚形成的病变,防止病变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

采取措施,从亚健康恢复健康所需花费仅仅是大病以后所花治疗费的1%~10%:每月“治未病”(预防)花费200元,可节省医药治疗抢救费两万元!更重要的是免受病痛折磨,提高生存质量。很多人可能认为:我现在没生病就是健康的,其实这不正确。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除了不生病,还应该吃得下,睡得好,精力充沛,精神愉快,心理健康。那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处于亚健康状况?

亚健康人群去医院体检,大都有“三高一低”:即高血脂(血脂异常症)、高血黏度、高血糖、低免疫力,出现“三高一低”。8~12年后,这些人中的80%将发生心脑血管病变,发生肥胖、冠心病、中风、脂肪肝、糖尿病并发症等疾病。引起这些疾病的病因很多,但主要与血脂高、血黏度高、血压高有关。每个人在出生时血管内壁都是光滑干净的,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患了高血压、糖尿病后血管会受到不同程度损伤,血管内壁变粗糙,血液中的脂肪和胆固醇沉积在此,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内壁增厚,管腔狭窄,血流量减少。研究证实,从20岁开始,动脉血管每年堵塞1%~2%,如果抽烟,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控制不好的话,每年狭窄3%~4%甚至更多。一般到血管管腔缩小一大半,狭窄75%时,您才会感到“不舒服”,才会出现临床症状。如脑血管硬化、狭窄,会出现头昏、头痛、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等。如果是营养心脏的冠状动脉硬化、狭窄,会出现胸闷、心慌,一劳累就感到两腿发软,浑身疲乏。而在心脑血管管腔狭窄不到75%时,您可能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但临床医疗中发现,血管内壁的脆性斑块(高危斑块)只把血管管腔狭窄了25%时,当各种因素导致血压急剧升高时,奔腾的血液可把脆性斑块冲破,就会引起致死性的急性心肌梗塞、脑溢血等。可怕的是发病之前没有任何先兆,没有一点不舒服的感觉。

近两年来,卫生部门对北京市居民健康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者占21%,高血脂患者占42%,患脂肪肝的占10.4%。全国现有高血压总数1亿人以上,脑血栓、脑出血有600万人,糖尿病人2002年已4000万。15~35岁之间动脉硬化的就已达到75%,已确诊的动脉硬化病人有3亿多人。全国每年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小时将近300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的第八位直线上升到现在的第二位(癌症排第一位)。如果这些人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亚健康状态就有“治未病”的正确观念,遵照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健康4+1”法则:要达到健康长寿的愿望,须在健康四大基石的同时,加上一个补充:在日常饮食以外,额外补充一些人体缺乏的必要物质,其中卵磷脂是最重要、最缺乏的。关于卵磷脂的国际学术会议已召开八次,医药营养学家反复强调补充卵磷脂的重要性。坚持补充高品质、剂量足的卵磷脂产品,是避免心脑血管性猝死的必要措施。希望您尽早树立保“命”意识、采取必要措施,就能防止猝死。

清华大学紫光集团研制的紫薇卵磷脂冲剂以其高功效、高剂量、低价格的优势热销11年多,让很多人得以保持健康。

清华紫薇健康热线:

(010)62771801;62771802

脑内梗塞康复办法篇5

关键词:脑梗塞;优质护理全程

随着现代化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护理工作已由传统式执行医嘱,转变为遵循现代护理理念对患者实施全程管理,将评估、计划、执行、协调、监督和评价患者健康需求及预后效果融合为一体的全程护理模式[1]。脑梗塞即由于动脉阻塞所引起的脑部供应血液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损害[2]。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口齿不清、偏瘫失语等部分或全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同时患有多种其他疾病加之梗塞区可在短时间内扩大这种情况会使患者产生多种并发症。本文主要针对2011年6月~2014年7月我科收治的150例脑梗塞患者目标人群进行研究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50例,随机将1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患者均先后经临床及头部影像学检测确诊病症,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意义,见表1。

1.2方法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实行住院-社区-家庭全程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指导,用药知识宣教,休息与活动调节和心理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包括患者情况登记、宣教及用药指导、出院指导计划等,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具体干预方法如下:

1.2.1组建全程护理管理工作小组,对专职责任护士培训。专职护理人员由3~4名高年资主管护师担任,其他护理人员为辅助护士,进行相关专科护理知识培训,共同完成全程护理管理[3]。

1.2.2全程护理的实施

1.2.2.1入院前门诊接诊护士到诊室后,协助患者办理入院手续,然后陪患者前往病区,沿途向患者和家属介绍住院环境。

1.2.2.2入院时评估患者相关健康知识与心理健康情况,并对患者实施"六个一"(即给患者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温开水、一次详细的入院介绍、一张舒适的床),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照护,缓解患者住院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消除陌生感。

1.2.2.3在住院期间饮食指导:急性脑梗塞的患者应多食用低脂、低盐、低胆固醇、高膳食纤维、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吃辛辣、刺激性较大的食物。患者进食时环境要安静、清洁同时保证患者有足够的进食时间进食宜慢患者进食时头偏向一侧抬高床头指导使用吸管饮水。对患者的吞咽进行全面评估,若患者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宜进糊状无渣食物最好选用半流质或软食。可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鼻饲置管。

用药知识宣教: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向患者说明严格遵医嘱治疗护理的重要性,提醒患者用药后常见的不适症状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护士保证按时、按量给药,对鼻饲患者服药后,打入鼻饲管用水冲净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持相关病情,以提高用药疗效。患者用药期间由专职护师全程跟进其用药及治疗,及时与医生及患者沟通交流,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对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患者的护理:首先,有家属在场情况下帮助患者完成日常常规生活护理:晨间护理(口腔护理、洗脸、梳头、剪指甲等),晚间护理(洗脚、清洁会阴、洗脸、洗澡1次/w保证清洁),病情不允许的可给予床上擦浴。协助患者穿脱衣服,先健侧,后患侧。,对不能下床的患者,床上大小便往意便盆避免压碎扎伤患者;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开塞露导泻,避免大便用力,以免诱发出血或意外。

有效的心理护理:因急性脑梗塞患者大多存在心理压力大、抑郁[4]等心理状态。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疏导患者负面情绪并可以通过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始患者以亲情和精神上的支持,为患者的预后奠定良好的基础[5]。

并发症护理:①保持功能:保持瘫痪肢体功能顺利康复为前提。仰卧或者侧卧位时,头抬高15~30°,下肢膝关节略屈曲,足与小腿保持90°,脚尖向正上。上肢前臂呈半屈曲状态。②定时翻身拍背,保持干燥清洁,注意会清洁,积极预防褥疮、呼吸道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

安全护理:①建立舒适安全的环境,注意患者安全,室内采光柔和,无危险物品,物品放置以方便患者行动为宜。②行走训练注意防跌倒造成骨折,保持地面平坦,干燥,浴室及厕所最好装有扶手架,给患者穿轻便、防滑、合脚的软底鞋,在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料理时,给予充足的时间,切忌催促,不让患者擅自离开安全环境,以防不测。

1.2.2.4在出院时,出院前1d,由全程护理管理工作小组完成患者资料的收集,分析患者的护理需求,制定出院指导计划,出院当天落实近期出院指导计划,如:饮食、用药和休息等,指导患者记录自我监测日记。

1.2.2.5出院后

1.2.2.5.1追踪随访,第1个月内,每1w护士电话回访,10min/次,第4w护士家访1次,30min/次,监督指导出院指导计划执行情况;2~12月护士每月电话回访1次,10min/次。每3月护士家访1次,30min/次,强化、调整出院指导计划。

1.2.2.5.2在患者复诊及取药时加强沟通,强化健康教育的内容,随时接受患者任何形式的咨询。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满意度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经过全程优质护理研究组,患者治愈率、住院天数、满意度优质护理组显著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全程护理模式中,专职责任护士是经过规范的健康教育培训,有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的主管护师负责管理,掌握健康教育特定知识和宣传技巧,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后的家庭访视,进行有针对性、计划性、个性化的全程健康教育,鼓励家属督导,并对家属做特定知识培训。

3.1全程护理模式可提高脑梗塞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系统的全程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认知水平,尤其是情绪管理和健康行为水平方面。慢性病自我管理的的目的不仅在于为患者提供健康信息,更重要的是促进其行为的改变。通过护患面对面和定期互动教育,及时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其提高认知,包括对脑梗塞疾病本身,该疾病预防措施、相关并发症、饮食知识等,最终达到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3.2全程护理模式能丰富护理工作的内涵常规护理往往忽略了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后的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护理工作缺乏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患者自我生活习惯及相关疾病知识的培养。全程护理实践的发展,丰富了护理工作内涵。在工作实践中,通过综合运用上门访视、电话随访、专题讲座等手段,既方便了患者,又可以及时梳理、归纳、总结脑梗塞患者出院指导计划,规范患者的健康行为。因此,全程护理模式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积极接受医生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宋爱东.全程护理干预对老年手术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3):199-200.

[2]黄如训,苏振培.脑卒中[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9-112.

[3]李听,郭艳萍,郑蔚.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7):27-28.

脑内梗塞康复办法篇6

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工作的担子卸掉了,我能够有时间注重寻医问药,也开始阅读一些养生保健类书刊,还参加了体操、走路、爬山等健体活动。然而这种短时间的改变,不但未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反倒迎来了有生以来的病症高发期:从退休到2006年元月,我又先后脑梗塞复发两次;冠心病在检查出心室肥大后两年发作过一次;年轻时就时隐时现的半声咳,遇冷多次急性发作久咳不止,有时拖上几个月不见缓解,老慢支咳成肺气肿;平时并未见作祟的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也在这个时候赶来凑热闹,尿频、尿急搅得人不敢出远门,有时上街买个菜还要尿湿裤子,夜尿多得让人无法成寐;还有莫名其妙的口干、无缘无故的便秘和接二连三没完没了的感冒……

面对纷至沓来的病魔逞凶的状况,我先是采取了单纯病来药挡的办法,自作聪明地跟着广告走,整箱整箱地自费购药,每天大把大把的吃药,钱花了不少,疾病却依然此起彼伏,越治越多,真是堵不胜堵。我带着问题咨询专家,专家对我说:“药是一柄双刃剑,既可治疗疾病,又有毒副作用,千万不能多吃、滥吃。况且,病人个体差异很大,同样的一种药,甲吃了很有效,乙吃了却有明显的毒副反应。有的药开始吃效果不错,吃久了就无效了。这是病体产生了抗药性的缘故。所以,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用药。多病齐发时,要学会抓主要矛盾。你患三级高血压几十年没有好好治疗,导致了脑梗塞和冠心病发作,这是最要害的大病。要找准最适合自己的药物,将血压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主要矛盾抓住了,再辅以其它综合措施,情况才会逐渐好起来。”

从退休到现在,我订阅了几种健康报刊,购买并反复阅读了一些养生健体科普书籍,加上患重病后方方面面咨询所得和亲身体验,我也积累了一定的养生保健知识。2006年底,我认真总结出9年来自己在治病防病方面的得与失,在坚持长年服药确保稳定血压的前提下,决心辅以“动、乐、保”三字诀应对“多病之秋”。

进行适度的活动

没爆发脑梗塞以前,我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少参加体育活动,也不干家务活。退休以后,我主动承担了一日三餐煮饭做菜和小宗采购任务,让老伴每天在包干完成洗衣服、搞卫生的任务外,有暇参加小区老姐妹们自发组织的跳舞健身活动。儿女们忙不过来时,我们老俩口帮助照看孙儿和外孙女,做到有求必应。我每天看两小时左右书报,还刻意留出一整块时间去走路、爬山、爬楼、做体操。晚上我看两小时左右电视,然后在小区内散散步,有时还在简易健身器械上玩两把。

知足常乐

我十分满足现在的生活,庆幸自己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在职时尽了自己应尽的力量,有人说:“梁新民落个百病缠身的下场,是在艰苦的新闻岗位上长年加班加点累出来的!”而我却庆幸自己在最后15年的工作时限里在紧张繁忙的具体岗位上终于实现施展抱负的夙愿。我从心底里感谢当年与我一起同甘共苦的报社同仁们。选择报社,选择忘我工作,我心甘情愿,一辈子无怨无悔!

退休后,我迁居省会城市,每年都要回原单位看看新老同仁们。看到年轻的继任者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的报社在不断发展,报纸质量在不断提高;听到年轻继任人的职称、薪酬都超过了前一辈,我感到无比欣慰。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如今,我老伴贤惠,子女孝顺,孙子辈都已上学,家里没什么烦心事,一家人其乐融融。出门,免费乘公交车有人让座,进公园无需买门票,我时时处处都能得到社会和人们的关爱。客居大城市,头几年我过的是相对封闭的生活,所有活动都是独来独往。学习老伴“乐天派”的精神,去年,我参加了市关爱老年人协会;今年,又报名参加了市老年大学声乐和太极拳两门文体课程的学习,增加了与陌生老年人的交流和相互帮助。

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选定一种能有效延缓衰老进程的保健品

我患大面积脑梗塞的第二年,Ct复查增添了脑萎缩,为了免受或晚点遭受瘫痪或痴呆的痛苦,我先后购买过“脑灵通”、“思维源”等保健品,虽然服用后感觉有效果,但由于价格不菲而不得不忍痛割爱。在2006年底我参加关爱老年人协会组织的一次活动上了解到生科核苷酸是一种比较好的保健品,专家说:“生科核苷酸能修复人体受损的基因,是目前国内外保健品中的领先产品。”许多患有各种疾病的老年朋友纷纷登台现身说法,表示了对生科核苷酸的钟爱。我花8964元买了18盒,加上赠送的12盒,共计30盒,享受了六折的优惠。我想,光我们老俩口健康长寿还不够,应该引导儿女们从亚健康状况的中年时期就注重适度补充保健品。儿女们起初认为我们老俩口是瞎花钱,从网上查看了生科核苷酸的有关资料后才相信它果然是个好东西。现在,我们全家5口人在试服生科核苷酸。我们试用取得好效果后,一定把它介绍给更多的中老年朋友。

健康是一种责任。中年人有健康的身体,能更好地创造各自的事业,能避免老年时疾病缠身;老年人想方设法驱除病痛延缓衰老,尽可能的减少发病、住院的次数,尽可能地做到能生活自理安度余生,既减轻了政府和社会的负担,也消除了自身和儿女们的顾虑和痛苦。

脑内梗塞康复办法篇7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rt-pa;溶栓;护理配合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自然预后差,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及时的溶栓治疗能够再通堵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方法。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惟一经循证医学证实能有效治疗发病3h内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药物,本药的活性成分是一种糖蛋白,与纤维蛋白结合后可直接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导致纤维蛋白降解,血块溶解[1]。我院经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56例,使用rtpa溶栓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溶栓中的医护配合、护士观察要点及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对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rtpa溶栓治疗,其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39例,女17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57.1岁;右半球梗塞37例,左半球梗塞19例,伴高血压41例、糖尿病15例、冠心病8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

1.2病例入选标准

(1)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且ct或mri已排除颅内出血;(2)发病时间在6h以内;(3)无昏睡、昏迷等严重意识障碍,且瘫痪肢体肌力≤ⅲ级;(4)无溶栓禁忌症,如活动性内出血、凝血功能异常、活动性消化溃疡或胃肠道出血、有脑出血史、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5)患者或家属签署溶栓治疗同意书。

1.3溶栓方法

给予rtpa(actilyse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生产,商品名爱通力)静脉溶栓治疗:总量0.9mg/kg,其中5~10mg入静脉小壶、其余剂量溶入100ml0.9%氯化钠溶液60~90min静脉泵入。

1.4结果

用药后5min~36h症状基本痊愈27例,显著改善11例,改善12例,无变化2例,死亡4例(其中2例为出血并发症;1例高血压、糖尿病、慢支20余年,死于呼吸衰竭;脑干梗死1例)

2护理

2.1物品准备

溶栓患者由绿色通道入院,一般尚未办理入院手续直接由急诊收到病房。护士接到医生电话通知立即备齐物品:心电监护仪、鼻导管吸氧、输液泵、过床易、套管针和输液器,另外备好20%甘露醇250ml、100mg拜阿司匹林3片。

2.2心理护理

脑梗死患者心理护理自始至终极为重要。溶栓前,给患者和家属做适当的解释,取得他们的同意,解除他们对溶栓这个新开展项目的顾虑。溶栓过程中,护士精湛熟练的技术、明晰温柔的话语、有效的情感支持是患者建立治疗信心配合有效治疗的保障。禁止向患者谈论易引起激动、忧伤、恐怖情绪的事情,减少急性脑梗塞突然引起偏瘫等症状带来的恐惧和焦虑,减少因情绪引起的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而影响血压变化。

2.3溶栓过程中的配合

安置患者舒适卧位,取头低位(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连接好心电监护仪、氧气吸入。遵医嘱给予静脉采血: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血糖、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护士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20%甘露醇250ml或125ml快速静脉滴注脱水;遵医嘱给予拜阿司匹林口服;给予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如意识不清患者需提醒医师给予保留导尿术。

2.3.1溶栓过程密切监测血压:使用rtpa2h内,每15分钟测量健侧上肢血压1次,4h内每小时测量1次血压,3d内每2小时测量1次血压。根据患者的病情遵医嘱3~5d停止心电监护。急性卒中住院患者中80%以上有高血压[3]。本组患者有高血压病史41例,入院时收缩压21~28.5kpa有37例,舒张压≥12kpa有28例。通常情况下,应避免使用或慎用降压药。急性卒中是血管自动调节机能受损,脑血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脉血压,明显降低平均动脉压可能对缺血脑组织产生不利影响[4]。但溶栓开始前收缩压≥24~26.7kpa、舒张压≥14.7~16kpa是引起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5]。故须密切注意患者的血压及减少可能使血压增高的因素。血压水平一般在18.7~21.3/10~12kpa较为适宜,血压过高者,按医嘱使用作用缓慢的降压药使血压逐渐下降。对血压偏低者,要寻找原因,如收缩压≤13.3kpa,疑为血压动力学机理所致脑梗塞,应属溶栓禁忌。

2.3.2溶栓中药物滴入的监测:总量0.9mg/kg,其中5~10mg入静脉小壶、其余剂量溶入100ml0.9%氯化钠溶液60~90min静脉泵入,总治疗时间不超过2h。根据监测生命体征、治疗进展情况遵医嘱适当调整泵速和剂量。

2.4溶栓后病情观察

2.4.1出血并发症的观察:出血是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溶栓并发症,发生率约为7%~10%[6]。rtpa是纤维蛋白溶解剂,使血栓及血浆内纤溶酶原被激活,可能因此出血,尤其是脑出血。原因可能是缺血导致血管壁损伤,当血管再通、恢复血流后引起血液外渗;继发性纤溶亢进及出血、凝血功能障碍;血液再通后灌注压增高[7]。本组2例并发出血者均为大片脑梗死,且年龄>65岁,这提示溶栓后脑出血可能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年龄偏大有关。本组患者溶栓后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均有轻度降低。出凝血指标正常并不能排除出血可能,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皮肤、黏膜、鼻孔、口腔、消化道、呼吸道、泌尿到有无出血倾向,尤其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变化情况。如患者溶栓后24h内出现头痛、呕吐、血压突然升高,大于原来水平的20%或出现意识障碍、言语不清或者肢体再度出现活动障碍,提示脑出血的可能,须及时报告医生,做好脑出血的护理。对皮下较大瘀斑可采用局部冰敷,同时密切观察消化道、泌尿道出血情况,对于少量出血可通过查大小便常规确认。注意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防止损伤和继发感染。

2.4.2再灌注水肿的观察:缺血后自由基代谢异常是脑组织损伤的重要原因,脑细胞损伤、微血管通透性改变而致脑水肿。护士须密切观察患者神志、语言、瞳孔、血压、脉搏、肢体瘫变化。

2.5健康教育与功能锻炼

给予患者饮食、用药、康复的指导。本组患者失语18例,患侧肢体肌力<ⅲ级,溶栓后经过康复训练,语言和肢体功能改善者达50例。

【参考文献】

 

1furlana,higashidar,wechslerl,etal.intra-arterialprourokinaseforacuteishenicythromboembolism.jama,1999,282:20032011.

2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381.

3张永萍,王启翠,周洪.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30例临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8,14:7071.

4hackewetal.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症监护.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6,4:104.

5薛群.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7,5:228.

脑内梗塞康复办法篇8

专家们一致认为,防治心脑血管病关键在于一、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针对没有患过心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二级预防是对已经发生了心脑血管病的患者采取防治措施和防止已经患过心梗或脑梗塞的患者复发。一、二级预防都要长期服用降脂的他汀类药物、抗凝的阿司匹林和通心络胶囊。通心络与他汀类组合可以增强降脂效应,与阿司匹林组合可以增强抗凝、降低血黏度疗效,还能明显改善阿司匹林抵抗。据统计,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有24%会出现效果降低,这就是阿司匹林抵抗,而同时服通心络后则可以继续让阿司匹林发挥作用。国内外许多研究资料表明,与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相比较,通心络胶囊不仅能降脂抗凝、抗炎、保护血管内皮,而且还能解除心脑血管痉挛、抑制斑块在血管内的形成和稳定易破裂的斑块,防止放支架、溶栓后的血管再狭窄,保护和再生缺血区的微血管,所以它不仅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病,还可以有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脑梗塞后遗症等。

“金三角”方案第一是保护血管内皮,修复损伤血管内皮;第二是抑制粥样斑块在血管内的形成,稳定容易破裂的斑块:第三是防止心脑血管病突然发作,预防血管的再狭窄和心梗、脑梗的再次复发。

眼科简介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眼科副高级以上职称者占60%以上,许多医技人员曾在美国、日本、香港及国内一流的眼科机构进行过专修培训。医德高尚、责任心强、医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是一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高素质的医、技、护专业队伍,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本、硕、博教学工作,并承担和参与多项院、部、部级科研课题。

眼科诊疗设备先进,诊治项目齐全,基本覆盖了当代眼科新技术,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重视社会公益事业,多名医师参加“健康快车”及“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白内障复明手术医疗队;还成立了“青光眼、糖尿病眼病、老年眼病患者之家”,利用业余时间不定期地进行健康讲座,普及眼病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病防盲意识。

医疗特色

一 眼底病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手术、药物治疗各期病变。

2 视网膜脱离:非凝固手术联合光凝治疗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巨大裂孔和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3 玻璃体混浊: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严重的玻璃体出血、变性、炎症等玻璃体混浊及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4 黄斑疾病:ttt/pDt/多波长激光、眼内注药及手术治疗黄斑变性、水肿、前膜、裂孔等病变。

5 色素膜、视神经疾病;全身病相关眼底病的综合治疗。

二、白内障: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置入手术。

三、青光眼:YaG/SLt/多波长/810激光治疗不同类型的青光眼,复杂及难治青光眼的手术以及青光跟的综合防治。

四、泪道病:YaG激光泪道疏通术、泪道插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泪囊炎。

五、斜弱视:验光、配镜;弱视治疗:斜视矫正手术。

六、中医:中医中药疗法治疗眼表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色素膜炎、视神经疾病等。

脑内梗塞康复办法篇9

我今年81岁,无烟酒嗜好,无高血压病,失眠、耳鸣、头昏多年。近来站立、行走时耳鸣、头昏加重,坐位时减轻,但记忆力仍好。心电图、血脂多次检查正常,经颅多普勒(tCD)提示脑动脉硬化,颈椎X线片提示颈椎退行性变,颅脑Ct检查报告脑萎缩、两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第4脑室右下方见类圆形钙化斑(直径约3毫米)。问:我得的是啥病?可否治愈?该如何治疗?

(广西李德文)

答李同志:您好。

您信中叙述的情况,从整体看来,您的身体并无大碍。理由是直到现在,您的血压、血脂不高,心电图正常。目前虽然出现两侧脑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脑萎缩,但这属于“正常”的老年性变化,换句话说,属自然规律,如同秋天的树叶变黄,果实成熟等。因为您患失眠、头昏、耳鸣已有多年,所以不能用现在的腔隙性脑梗塞和脑萎缩去解释。虽然存在腔隙性脑梗塞和脑萎缩,但您记忆力仍好,表明梗塞的面积不大,脑萎缩的程度也不重,所以不必有太多的顾虑。

但是近来症状加重,站立、行走明显,坐卧时减轻或消失,不能完全排除有新病灶特别是脑干部位的病灶出现,也不能完全排除新病灶影响了大脑其他部位如小脑功能的正常发挥。因为,颅脑Ct对于小脑和脑干来说是盲区,而第四脑室右下方又有一钙化斑,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您做颅脑磁共振(mRi)检查。颅脑mRi检查既能排除脑干新病灶,明确第四脑室右下方的钙化斑,又能了解内耳和副鼻窦的情况。后两者发生病变时,也会引起或加重头昏等症状。另外,颈椎退行性改变影响脊髓、神经和血管,也可出现站立、行走症状加重,坐或卧位减轻,尤其在天气变凉、疲劳时症状加重更明显。

您患失眠、耳鸣、头昏多年,提示您可能受到过环境、精神等压力,存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由此导致内耳血管紧张度增高,血循环异常,久而久之听神经缺血缺氧,退行性改变,功能降低。随着年龄增加,出现脑动脉硬化,这些症状更会加重。

总之,您患有多种因衰老而出现的疾病,完全治愈有困难。除了您已所用药物以外,可在当地医生的指导下,试用凯时(一种前列腺素e1的脂微球制剂,北京泰德药厂生产)或尼莫通等制剂。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耿同超

问糖尿病患者如何控制血压?

我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高血压。自从发现血压高后我一直服用硝苯地平,但效果不理想,请问这与糖尿病有关吗?如何才能控制好我的血压?

(湖北胡先生)

答胡先生:您好,惠函收到,欢迎垂询。

糖尿病与高血压并存很值得重视,这会使患者患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中风、痴呆、肾功能衰竭等病的危险大为增加。这类病人如再并有肥胖、血脂异常、吸烟、少运动、紧张等危险因素,则罹病机会将增加更多。为减少患上述疾病的危险,患者务必要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和减轻体重等,如尽可能使血压控制在低于130/80毫米汞柱,总胆固醇小于180毫克/分升,空腹血糖小于6.1毫摩尔/升,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8毫摩尔/升,体重(公斤)少于身高(厘米)减105;还务必实行健康生活方式,如适当运动、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等。此外,还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眼底、心血管超声、肾功能等。

您问应如何控制血压?首先要认真实行上述的健康生活方式,二是服用降压药物。若无副作用可将您服用的缓释硝苯地平增量,如40毫克/日。若增量后血压仍较高,可加用另一类降压药,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的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西拉普利等,或β受体阻断剂类的氨酰心安、美多心安等,或利尿剂类的吲达帕安、双氢克尿塞等。也可不增量硝苯地平,而加用上述的其他类药物。若两类药物合用仍不能满意控制,也许需用三种或更多种类的药物联合。应注意:需要在医师指导下调整降压药。此外还应留心是否存在可造成降压困难的一些因素,如有鼾症、吃盐多、肥胖、紧张焦虑、失眠等,如有则需要控制。

中日友好医院高干病房主任医师郑知刚

问血红蛋白等偏高有法治吗?

我是一位耄耋老人,但自觉身体尚可。近来,体检时化验发现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均偏高。我去当地医院检查,大夫说我年龄大了,没什么好办法。请问,我这种情况真的没有药物可医吗?

(云南王在华)

答王在华先生:

您好。看了您的来信及各类血生化报告,发现血常规中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都偏高,血脂中甘油三酯高,高密度脂蛋白偏低,由此而引起血黏度切变率指标都高,临床上称之为高黏血症。所以,要治疗您的高黏血症,不但要解决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及红细胞压积的增高,还要积极进行降脂治疗。引起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及红细胞压积增高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生理性变化,如高原地区居民、剧烈体力劳动或运动等,也可由某些疾病引起,如严重脱水、大面积烧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病等。所以,建议您去当地正规医院再复查一下上述指标,并到血液科和内分泌科进行确诊。因为正确的治疗必须建立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对于甘油三酯增高,您首先应调整饮食结构,如最好不吃动物内脏、无鳞鱼和肥肉,少吃花生、瓜子等含油多的坚果,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做户外运动等。如单纯饮食调整后血脂能恢复正常,就不一定需要立即使用降脂药物,因为有些降脂药需要通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有一定的副作用。

中日友好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黄柳华

问我的“胃痛”怎么治?

我是贵刊的老读者,患有“胃病”30余年,服了许多治胃病的药不见效,2000年被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有糜烂,服了一个疗程的雷尼替丁、麦滋林和吗丁啉,症状稍有缓解,但胃痛仍反复发作,十分痛苦。现在每当吃凉、硬、辣、黏或鱼、肉及油炸等不易消化的食品,就会出现胃痛。请专家帮助我解除痛苦。

(吉林李淑芬)

答李淑芬同志:您好!

来信已拜读。根据您提供的症状和检查,可能有“食管裂孔疝“之可能。这种病是由于胃的上口(医学上叫食管裂孔)松弛、增宽,胃可通过增宽的裂孔疝入(顶入)胸腔,病人常感胃胀、胃痛或不定位腹痛,亦可有嗳气、反酸及烧心感觉。另外,年纪大后胃的消化能力下降,若吃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如鸡、鸭、鱼、肉、蛋),因在胃里消化时间延长,可使胃酸分泌增多,您即可感到胃脘不适,觉得食物不易消化了。针对您的问题我提几点建议,您可以试试看:①吃饭时细嚼慢咽;②每顿饭不宜吃得过饱;③少吃太油、太甜、太稀、太黏的食物,不易消化的食物也要少吃;④午饭后可散散步,不宜平躺,不宜坐低矮沙发,可坐高椅子,午觉最好在躺椅上睡;⑤保持每日大便通畅。

总之,要把饭量控制好,把食物品种选择好,把调整好,可能会使您不适之感减少或消失。药物治疗可用吗丁啉和法莫替丁。

脑内梗塞康复办法篇10

[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急救及急救成功后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106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及在急救成功后根据疾病不同时期特征采取不同的康复护理措施。结果:在经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及30-60d的康复护理后,60例患者治愈出院,36例症状得到改善,7例无变化,3例死亡,有效率高达90.57%。结论: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及急救成功后精心的康复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急救;康复护理

脑血管意外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中,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及复发率较高[1],在我国分别为:219/l0万,719/10万,116/10万及80%、41%。该病大多发生在院外,病程进展快,因此做好院前急救及急救成功后的康复护理工作对减少患者并发症,降低患者致残及死亡率极为重要。本研究总结了一套有效的脑血管意外急救及康复护理方法,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06例,其中男67例,女41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48岁,平均年龄69.8岁,初次发病48例,再次发病58例,发病时间最短10分钟,最长14小时。其中脑出血42例,脑梗塞3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高血压脑病19例,短暂性脑缺血5例。出现意识障碍78例,偏瘫93例,失语42例,瞳孔变化41例,呕吐69例,大小便失禁54例。根据院前急救时患者及其家属的主诉(代诉)、病史、入院后头颅Ct或mRi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2]。

1.2方法

1.2.1院前急救

1.2.1.1电话指导

接到“120”调度指挥后,急救人员在三分钟内出诊,出诊后护士及时同患者家属取得联系,了解患者病情,做好电话急救指导。嘱患者家属保持镇静,使患者取平卧位。对昏迷的患者,应解开衣领、腰带,将其头偏向一侧,禁止喂药、喂水,及时清理呕吐物、分泌物,防止窒息。

1.2.1.2现场急救

急救医护人员在到达现场后,应立即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对患者病症作出初步评估,给予吸氧,必要时应用口咽通气管或气管插管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应用留置静脉针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确保快速而通畅的液体流速,避免患者转运过程中液体外渗。

1.2.1.3安全快速转运

经现场急救处理后,告知患者家属病情,必要时办理签字手续方可转运。转运途中应重点观察患者神志、呼吸、血压、瞳孔变化,持续急救措施并电话通知急诊科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以利于患者进一步抢救治疗。

1.2.2各时期康复护理

1.2.2.1急性期康复护理

首先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取正确的体位,脑出血患者床头应抬高15°至30°间,1周内应完全卧床休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卧床4至6周,复发者延长至8周。尽量减少探视及不必要的搬动,更换床单和翻身叩背时要轻,慢,稳,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缺氧患者应及时给氧,并及时清除患者气管内分泌物。其次进行早期床上活动指导。对于偏瘫患者应进行早期运动,以防肌肉废用性萎缩的形成[3]。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肌腱伸展和关节曲伸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关节痉挛,同时经常变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压疮的形成。最后对于有意识障碍、排尿排便困难及尿潴留患者,应每天冲洗膀胱,防止尿路感染。

1.2.2.2恢复期康复护理

①心理护理:脑血管意外患者可能伴有思维及意志活动低下等心理变化,因担心遗留后遗症,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消极、悲观、烦躁及焦虑等,这些都将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因此,在积极康复治疗的同时需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树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做到细致,及时热情满足病人合理要求。同时应注意患者情绪变化,多安慰患者,解除患者思想顾虑,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生活上给予帮助,要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赞赏的语言,以影响患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唤起他们对肢体康复的欲望,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加强功能锻炼,争取早日康复。②康复训练护理:当患者神志清楚后取偏瘫良肢位,增加患侧知觉刺激输入,使整个患侧肢体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定期对患肢进行按摩,手法应轻柔、缓慢,避免造成疼痛。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帮助其开展床上主动运动训练,加快肢体功能的恢复。其训练方法有Bo-barth握手、桥式运动、床上移行等。在训练过程中应反复强调患者相信自己肢体可以活动,教会患者以健手为着力点,健肢为支点,在床上进行上下移动。若患者健手肌力达5级,可予手抓床边栏杆,健足插入患肢膝关节向健侧或患侧翻身。后逐步过渡至坐卧练习,增加脊椎和髋关节的肌肉、韧带功能和坐位平衡能力,为站立行走创造条件,能站稳10~15min而无疲劳感时即可开始步行锻炼。护士站于患侧,患者健手扶手杖,嘱患者先出手杖,迈患肢,向患侧移动身体重心,护士辅助患肢膝关节支撑重力,再迈健肢,反复练习直到独立行走。

2结果

在接受30-60天的康复护理后,60例患者治愈出院,36例症状改善,出院半年后追踪调查,有12名患者生活已完全自理,7例重度功能障碍的患者效果不明显,3例死亡。

3讨论

脑血管意外是指各种脑部血管病损,主要是动脉系统的破裂或闭塞导致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梗塞,造成急骤发展的脑局部血液循环和功能障碍;其主要病理过程为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4]。其是一种死亡率及残疾率高的疾病。死亡率和残疾率的降低与早期及时识别和急救有着密切关系。脑血管意外的康复护理是一个比较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是一项需要医患配合的工作,同时也极大考验患者毅力。若医患配合好,患者毅力大,效果往往明显,反之则差。因此,在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康复护理的同时还应教会患者及其家属康复训练的方法、技巧,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以便出院后继续进行康复锻炼,同时还要不定期的进行追踪调查,对患者进行鼓励和指导,使患者增加信心,保证患者健康恢复的更好,更好的提高其生活质量。在脑血管意外急救和康复护理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对其病情的观察尤为重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作出相应处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总之,在治疗脑血管意外的同时,护理工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医护人员应当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熟练掌握疾病的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护理要点,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建玲,王力,等.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16-17.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