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竞争力如何培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5:23

核心竞争力如何培养篇1

关键词:工学结合核心竞争力就业高职高专

1.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我国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但两大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同时还间接影响到各经济领域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矛盾一是各行各业对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与众多高职院校培养模式相对单一、滞后的矛盾,矛盾二是近几年随着高校不断的扩招,各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对高考生源需求的增多和高考生源逐年减少的矛盾。对于各高职院校来说,也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赢得高考生源的亲睐,二是如何赢得人才市场的认可。针对这一新现象,许多高职院校提出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亟待能够提高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带动招生,解决高职高专所面临的问题。

首先明确几个概念:

第一、什么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世界合作教育协会的解释是:“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进一步地分析与思考。”这种办学形式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缩短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根本原则,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是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产物,也是我国职教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领域。

由此可以看出,工学结合符合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质上就是应用型职业化教育,强调的是毕业生能够将书本的知识和实际应用融会贯通,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第二、就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一词最早来源于普拉哈拉得(pRaHaLaD)和哈默(HameL)与20世纪90年代在著名的《哈佛商业评论》上所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1]。它是在企业竞争战略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新概念、新理念、新思维[2]。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借鉴这一理念用来说明高职高专毕业生所具备的技术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受挫能力,外语和计算机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毕业生能够经得起考验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和能力,是具备应对变革与激励的外部竞争,并且取胜于竞争对手的能力的集合。其实质也就是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实力。[2]

2.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竞争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几年,高职高专职业教育为社会生产、管理一线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作出了必不可少的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近些年,笔者走访了浙江省部分地区化工类企业,在与公司负责人的交流中,了解到,近几年招收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工作能力、工作稳定性以及发展潜力与五年以前毕业的大专生有比较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专业基础不扎实,专业知识面窄,缺乏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二是接触的实验水平较低,实际动手能力不足;三是就业心态浮躁,不能够沉下心深入到基层一线,近两年尤其突出。

经过调查以及多方面的因素分析,笔者发现近几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下滑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生源质量下滑,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但高考人数并未显著增加,导致了高考录取率逐年上升,高职高专招生的生源质量逐年下滑,甚至出现招不满,招不到学生的尴尬局面;二是高校的学生规模逐年扩大,但学校的师资,硬件设施的发展却跟不上扩招的步伐,授课由早几年的小班化教学转换成大班化教学,实验教学的安排无论是质上还是量上都明显缩水,学生个体得不到很好的保障;三是整个社会环境充斥着拜金主义、不诚信、人心惶惶等不良影响,营造出一种浮躁的氛围,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如何培养高职高专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从上述的分析结果入手,我认为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增强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3.1注重大学生基本道德素质培养,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工作

大学生在校期间,在基本的教学安排之外,应注重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人文、道德、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表达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规划能力、抗挫能力等。学校可通过开设人文类讲座、活动,建立师生针对性帮扶工作,充分发挥社团组织锻炼学生能力功能,做好“社会实践,人人参与”工作,加强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等方面,为大学生基本道德素质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3.2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紧跟市场发展需求

3.2.1课程设置上,低年级重视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扎实基础,高年级有一定的灵活性、多元性和针对性。以衢州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为例,每个专业必修的课程有化工原理、物理化学、化工仪表及DSC、仪器分析、化工制图及CaD等基础性课程;在大二阶段针对不同就业方向,开设不同模块课。该学院还每年走访用人企业单位,了解掌握企业单位最新动态及用人反馈,即时调整课程设置,紧跟市场发展需求,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3.2.2加强实验实训,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衢州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为例,在注重实验能力的同时,该学院筹建了一座小型DCS操作系统,供学生实训用,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感受和众多企业生产车间无差别的操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就业适应性。

3.3重视顶岗实习环节对学生的“终极”培养。现在高职高专大都是校企合作办班模式(2+1)或是最后一个学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模式,两者大同小异。均是学生前期在校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最后一年或一个学期外出顶岗实习。俗话说,读万卷书还需行万里路,学习了课本的理论知识之后,最终是要应用到实际当中,通过实际应用反过来对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因此,要重视这一环节的培养,校方应加强与学生、用人单位的沟通联系,随时掌握学生实习进展,学生也应当珍惜顶岗实习的机会,印证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出入,对今后的个人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markH.mooreCreatingpublicValue:StrgteicmanagementinGovernmet(创造公共价值:政府战略管理[m]),tsinghuaoniversityprass2003年版,第95页。

[2]陈建章.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

[1]王前新、卢红学著,《高等职业教育学》,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74页。

[2]王坤著,《职业人进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第9页。

核心竞争力如何培养篇2

关键词高职学院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

近数十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普及,步伐加快,高职院校间呈现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态势。高职院校能否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取决于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高职学院各种竞争要素中最有价值、最核心、最为独特的要素。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普遍面临重重困难,其本质是其缺乏竞争力,无法构建竞争优势。从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史来看,没有核心竞争力的高职院校就不可能具有竞争优势,也不可能适应社会需求,因此构建、提升高职学院核心竞争力,成为高职学院发展所面对的重要课题。

1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内涵及其构成要素

1.1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内涵

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原本是一个来自企业的话题,来自于战略管理理论。1990年。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英国学者哈默(G.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撰文《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他们认为,企业的真正的竞争优势来自综合和管理各种技术和制造的能力,以及快速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从中可以看出,“核心”指竞争力要素中根本的、决定了其它要素的要素。高职学院与企业有着本质性的差异,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对高职院校的发展仍有深刻的启迪和借鉴价值。迄今为止,研究者尚未对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认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高职院校在教育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

1.2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

关于高职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研究者也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郑俊钦认为核心竞争力包括管理能力、培养能力、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市场能力和学习能力等要素。安秀芳认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人才、品牌、创新、合作与校园文化。胡家秀认为优势、特色专业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的观点。

上述关于高职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可以看出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多因素起作用的合力,非单一因素所能决定的。本文认为,战略资源、文化、核心能力都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从高职院校办学现状来看,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实质是在有限战略资源基础上,战略资源对大学竞争力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同时高职院校作为一个职业人才培训的教育机构,其竞争力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支持,是组织发展的指引和保障;但对高职院校的竞争力而言,最关键的要素是其核心能力,即如何整合并利用其资源来形成自己竞争优势的能力。具体来讲:

(1)战略资源。战略资源是能被感知和测量的具有核心优势的各种资源的总和。资源要形成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则必须是独特的、有价值的、难以模仿的。以下三种资源是高职取得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一是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要素,是核心竞争力的创造主体和承载者。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和人格情操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水平和社会服务的层次和范围。一支层次分明、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核心能力的重要支撑。二是专业设置。专业设置也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基础性结构,是联系社会和学校的一个纽带。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都是以专业为载体实现的,在影响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中,专业设置是关键性资源。高职院校专业根据经济社会需要以及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动向,结合自身的资源状态,确定专业方向。三是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教育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基础性条件,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体系,共同构成高职院校发展的战略性资源。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必须遵循人才培养的规律及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实训体系。

(2)文化。在竞争力要素中,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文化是组织的引导力、激励力、凝聚力。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精髓和灵魂,是高职院校保持其核心竞争优势的隐性条件和精神基础。办学理念、制度和校园文化等共同构成大学文化基础。办学理念指“人们对大学的理性认识、客观追求及秉承的教育思想观念,包括学校的使命、愿景、发展战略及人才培养目标等等”。卓越而独特的办学理念从整体上对高职院校的走向起着统筹和指导的作用,同时办学理念要转化成实践,必须通过内部的制度安排来实现。学校制度及其制订与实施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是高职学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办学治校的基本保证,主要体现为决策机制、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和谐及党政协调机制等。以人为本的制度安排及其文化内涵有利于持续地增强竞争优势。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文化的主要表现,是大学精神、价值追求和文化品位的集中体现,体现于高职院校的校训、校风、校貌、校规、教风、学风、职业素质的培育以及学院客观物质环境等方面。优秀的高职文化一旦形成往往构成大学最持久的竞争优势。

(3)核心能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共同构成了高职学院的功能体系,其中,人才培养始终居于中心地位。高职院校要获得竞争力,除了需要关注战略资源和文化要素外,核心竞争力的发挥还必须落实到人才培养上来,以提升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就高职院校来说,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升办学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高职类人才。人才培养能力外显为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率,而人才培养质量高低可通过社会声誉体现出来反映了用人单位、家长、社会及教育部门对学生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学生就业率则反应了培养的毕业生是否契合市场的需求。

2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

任何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把握自己组织活动的核心要素,高职院校办学也是如此,核心竞争力的实现建立在准确的办学定位、清晰的办学思路、掌握办学规律的基础上,紧扣高职核心竞争力的三大组成要素:战略资源、大学文化和核心能力入手,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来推动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1确定科学的办学理念

科学定位是指高职院校在科学分析区域经济和行业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办学资源、办学经验和办学历史,主动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发展空间相应位置。科学定位不仅从宏观上概括高职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等,还对办学规模、层次、形式、类型等作出方向性选择。只有准确定位,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这是其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实践表明,真正在教育市场中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高职院校就在于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并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的发展。

2.2增强文化的凝聚力

高校虽然作为一个“松散藕合”的组织而存在的,但高校却能通过共享价值观和信念,系统行协调,增强凝聚力。高职院校要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致力培养各类高级技能型人才。学校制度应具有主动性和创新性,完善相应的机制,如落实校长治校和教授治学。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才能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目标而奋斗不息。校园文化的建设首先体现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强化职业价值、专业氛围,实现人文环境、职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而服务社会、就业导向能为高职院校竞争力的发展的途径,只有在服务社会中才会找到自己的专业的生长点,学生只有在参与社会中才能真正实现自身能力提升与社会要求的对接,体现自己的对社会的价值关怀。

2.3以专业群建设为核心,优化资源配置

对于任何一个高职院校来说,其内部资源都是有限的,通过吸收“外来”资源,则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必要的竞争力要素。但是高职院校的发展不仅依赖于所拥有的资源和获取的资源,也取决于对现有和外引资源的有效发掘、核心竞争力形成是诸多资源要素的整合、优化结果。以专业群为核心进行资源整合和配置活动,形成专业群体优势,更好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品牌和特色专业彰显学校属性和扩大影响力。

2.4构建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所高职院校要把培养模式塑造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其指导思想应遵循学校的办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通过培养方案和培养途径的调整,使之更好适应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点是为教育者建立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怎样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其重点是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设计。

课程体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采用“平台+模块”式的模式构建。“平台”是根据专业群对本专业学生所必备的共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各专业的共性发展和学科特征要求而设置,由公共基础课和职业基础课组成;“模块”则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而设置,由体现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组成。课程体系要体现理论课与实践课并重,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同时重视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新教育,推动项目教学,采用能力本位的课程考核方式,实现从传承性教育向创新性教育转变。而教学模式则可以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中外合作办学等多种模式办学,这样不仅可以为学校聚集教育资源,而且使培养目的更为明确,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并使其人才培养满足了社会要求。

3结语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途径是一个复杂、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高职院校行为主体的共同努力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核心竞争力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质量,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其关键所在,需要学校根据学院现有资源和学校发展历史进行战略定位,以专业群的建设为龙头,带动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同时还需要建设契合的高职学院文化增强凝聚力。

参考文献

[1]王前新.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浅论[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核心竞争力如何培养篇3

[关键词]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提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的逐步市场化必将导致人才的全球性竞争;随着人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社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将越来越高。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生存和发展竞争,面对着祖国和民族的期待和希望,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和培育人才的高校都必须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当代大学生如何凸现个人在人才市场和职业生涯中的竞争优势,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摆在我国高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在通过接受学校教育培养以及自身的努力而获得的各项基本素质和能力,经过提炼、提升和整合形成的以个人专长为核心的最突出、最独特、最具个性魅力、能够被社会认同和需要的最具竞争优势的差异化素质和能力(人格魅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等)的统称。核心竞争力又通过各种能力得以实现。我们认为,经管类应用型本科院校至少须关注学生五方面能力的培养:一是专业动手能力,即适用性强、上手快,具体表现是实践动手能力强,能解决第一线的技能问题。二是人际沟通能力,即能协调各方面的业务关系,独当一面,高质量完成工作。三是外语应用能力,即有较强的听说能力和一定的读、写、译能力。四是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手段从事业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五是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培养前途,即发展后劲足。

一、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

1.就业的需要。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大学生中当年未能及时就业的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客观上,毕业生规模的扩大、自然灾害的频发、经济危机的冲击和往届未就业毕业生的挤压,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然而,一些毕业生自身核心竞争力不足,则是影响他们顺利就业的重要内因。

核心竞争力是保证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基础。面对同样的竞争,大学毕业生能否及时找到满意的工作,是证明他们自身实力的唯一途径,核心竞争力突出的毕业生,能够以自身独特的优势,及时占有和控制更多可被利用的有限资源,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拥有更多机会,否则就无法适应激烈的就业竞争,只能处于被动地位。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早日就业,大学生就必须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实现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更是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其中离不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据《2006中国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报告》显示,四成大学生希望工作5年后成为主管或经理,也就意味着很多人都希望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得到发展,而创新能力是实现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大学生应该从自身着手,在学校一方面学好自己的专业课以提高专业能力,同时应该多接触社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着力培育和提高以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人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培植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学校实现其在日趋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核心竞争力从构成要素上来讲应该包括学生核心竞争力、教师核心竞争力、组织管理核心竞争力。其中学生核心竞争力是高校核心竞争力最直接最终端反映,是衡量高校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标准。所以,学校应该通过对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以及提升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4.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今日的大学生是明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建设者。为了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目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建设者。当前,我们需要转变发展理念,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和解决前进过程中的所有问题,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他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高校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体制和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国内高校由于多种原因(如主管部门办证、就业市场无序、考研冲击、教学计划教条等)的影响和冲击,导致学分制名存实亡,培养模式和学制单一(本科4年),大量的实践教学难以落实,尤其是第7学期的正常教学和第8学期的毕业实习与论文设计质量难以保证。另外,现有的教育体制存在文理分割、专业划分过细、学生自我选择专业的自由度过低,被动学习的现象仍然存在,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激发,影响了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2.大学生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现在的高校教育存在着重专业课轻公共课(通识)、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现象,这必然会导致学生的能力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笔者发现,在公共基础课上课的过程中学生旷课、不认真听讲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一些学生来上课了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但是专业课上课时这种情况就很少。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掌握。

3.学生个性发展不平衡。目前,高校教育存在重智力因素发展,忽视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现象,导致部分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人格障碍凸显。笔者在上课的过程中布置了一道作业题“任选一位近代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岳飞等古代人物,连“近代”这一概念都很模糊。个性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为在价值观的选择上越来越趋向于实用化,政治信仰的平淡化;同时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为过分强调自我,团队意识淡薄等。

4.社会评价标准走向极端。现在社会上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最直观的判断标准是专业成绩和资格证书。现在社会流行的是“证书至上”,好像怀揣证书就可以走遍天下,这已经步入了一个极端,证书固然是缩短企业识别人才周期的一个有效途径,但证书只能说明一个人在某一领域达到了一定水平,证书对知识储备有一定的考察,但对能力的考察严重不足。比如对一个人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能,是否具有创新、开拓性思维等通过证书是看不出来的。就英语四六级考试来说,很多通过英语六级的学生其口语能力和听力都比较差。

三、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如何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研究大学生核心竞争力问题中最重要和最核心的问题。事物的发展总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其发展的内在依据,外因是其发展的外部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需要从学校和大学生个人两方面共同努力。本文主要从外因也就是学校培养方面来论述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科学调整培养方案,强化核心能力培养。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及学校今后的发展,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定位问题。因此,高校应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要,准确目标定位,科学调整培养方案。学校应从本学校及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培养实用型的一专多能人才,专业教学要以应用性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走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之路。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从建校初期就已经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以重在转化为核心能力的培养。为此,我院08版培养方案从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各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和集中实践教育三部分组成,加强课程设置的弹性;2009年我院围绕“教育教学质量年活动”,又提出了“1+10+15”核心培养结构,即“突出1个核心能力、强化10门核心课程和15个学分核心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另外,我院还经常举办能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理论和反映行业发展动态的学术讲座,诱导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业志向。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校外实训。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我院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04、05、06级过渡试行“2+1+1”人才培养创新模式。“2”即在大学前两年实行书院制管理,学生只确定大类而不划分专业,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通识类)和专业基础课;“1”即在第3年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学习,同时有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以及一定的社会观察能力,可以根据就业市场新变化和学校规定选择专业,进行专业基本理论学习和部分专业实践技能训练;“1”即在第4年主要完成集中实践训练,强化校外实训。尤其第4年通过系统的校外实训,使学生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的需要。我院经管类专业改革效果显著,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04、05级的年度就业率达93.3,英语四级合格率达85以上,在全国同类高校名列前茅。

3.调整教学内容,拓宽专业口径。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突出实用性特点,即基础课要“厚”,专业课要“新”,选修课要“广”。通过教学内容的改革,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现实性、有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基础课程要“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仅局限于教材,要引入不同的学术观点,追溯理论的本源,探索问题的本质,为学生以后跨学科就业和进一步深造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专业课程要“新”。就业核心能力的实践性特点要求大学生具备的业务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应用性能力,能够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要。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仅是一些理论框架,要将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理论和新的操作技能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教学的实用性,即在课堂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学生现在和将来生活、工作中用得着的东西,是能够给学生以指点和引导的东西。第三,选修课程要“广”。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求“深”,但求“广”。广博的知识不仅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而且是知识经济社会的内在要求。选修课程应侧重知识介绍与技能拓展。第四,开设辅修专业,拓宽学生专业和就业口径。例如,我院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比赛积极,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4.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实习+就业”一条龙培养。实践教学能够把学生带入社会角色,把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一方面,应强化社会实践教学,这是本科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通过实习基地完成毕业实习这一教学环节是高校实践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和方式。近几年,高等教育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下了很大功夫,特别是逐步规范了高校毕业生的毕业实习。学院通过努力和一些单位形成了长期的实习基地的关系,使学生有充分的实习机会。另一方面,应增加学校内的实验室建设投入,学院已经花大力气建成了物理实验室、eRp沙盘试验室等,但是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已经满足不了需要,应在此环节加大投入力度。我院经管类专业先后建立实训基地30多个,尤其与国信证券、陕西上格生物公司、民生银行、天安保险的合作,实现了“实习+就业”的一条龙培养。

5.注重社会调查,全方位认识社会。社会调查能够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从书本上学习不到的实际状况,通过对问题的调查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提出解决方法,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我院非常重视这一方面的工作,坚持大学生四年实践不断线,大一和大二学生每年的寒暑假都必须进行社会调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并将优秀调查报告整理成册,大三分专业以后要进行专业调查。

总之,学校应从各方面进行改革,构建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外部环境;学生还应发挥内因的主观动能作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王玉敏.刍议大学生个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J].现代教育科学,2003,(2).

[2]王扬铭.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J].职业教育研究,2006,(10).

[3]陈澎.构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模式[J].科技广场,2007,(4).

[4]张小刚.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5.

[5]刘健.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分析.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

[6]杨健全,等.独立学院经管类应用型人才“3+1”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科学教育研究,2006,(3).

[7]刘加宁等.经管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教育与教学,2004,(5).

核心竞争力如何培养篇4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a

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指一个企业的某项专业技术在技术或管理模式方面优于同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并且可以凭借这个优势取得较高的经济收益。核心竞争能力、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之间的关系好比树根、树干和花果之间的关系:企业好比一棵大树,核心产品是树干,业务单位是树枝,树叶、花朵和果实则是顾客所需要的最终产品,而核心竞争力是树根,是所有这一切赖以存在的根本。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核心产品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它们的集合,是企业所特有的,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其中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主导产品(服务)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1]。

核心能力理论不仅适用于企业,同样适用于高等教育。2l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市场已经形成,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其竞争宏观上体现在校与校、地区与地区之间,微观上体现在专业和专业之间的竞争。因此,如何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摆在每一所大学面前的任务。学校只有围绕创建专业核心竞争力开展各种管理活动,才能抓住市场机会,为学校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竞争力包括师资力量、专业特色、培养方向等多因素,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就是各个因素的优化。下文就将结合电气自动化专业专业培养目标的明确度、师资力量的加强、教育经费的增加投入、实践教学的合理开展、对行业领先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教学管理的强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专业特色的突出等方面,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综合的论述。

一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来说,其课程的设置必须满足将来电器工程发展所需人才资源的培养需求。在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潜在人才的教育中,要注入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教育机构和学校要明确专业培养的方向。如何明确专业目标,我认为应该着重培养者和被培养者对专业的认识,并在认识的基础之上形成专业培养目标。

二加强师资力量

对于一个专业课程教育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就是师资的质量和优质师资的数量。电气自动化专业目前正处于一个发展的瓶颈期,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不具备发展的资源和条件,因此该专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增长不明显状态。为了加快专业的发展和课程的提升,必须对该专业进行一定的优化。对于该专业来说,专业的优质师资力量不够充分。为了实现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的改革,师资力量就必须得到足够的加强。当然,这种加强既包括数量的增加,还包括质量的提升。

三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每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实践都会依赖于其经济基础的扎实程度,故言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专业技术课程的引进、专业实践操作软件的使用、专业教师的招聘等,都需要有资金的支持来实现操作的可能性。对于一项教学专业课程来说,电气自动化专业应该得到更多的教育经费的投入。教育经费的投入主要用于专业教育相关的各类费用。教育经费的投入,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如与电气自动化相关行业内企业加强合作,积极宣传并倡导企业对专业教学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四合理开展实践教学

对于一门课程的理论而言,其都来源于长期的实践,理论的学习也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实践的进步和发展。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一门极具实践性的课程,对于它的理论的学习也是必须结合实践的开展,才能更好的得到理解和解释。

在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组织实践教学,如对电气自动化系统和设备的实地考察,实施模型、模拟等教学方案。对于实践教学的开展,要选择适当的参考案例和参考基地,在学生对理论有了一定的认识时进行理论教学,以达到在实践中总结理论,在理论中探究实践的目的。

五跟进行业领先技术学习和研究

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处于发展中的专业课程,其实在相关行业的不断实践和总结中的到了发展。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改善和优化主要体现在对行业内现金技术的学习和研究,要积极主动与市场和国际并轨,从而达到促进实践进行的目的。

六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一门课程在宏观方面的改进,主要就是对课程和教学的管理工作的改进。当然,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宏观方面也主要体现为该门专业学科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要是宏观方面的元素起到促进和催化的作用,就必须对这些元素进行一定的改变和提升。要强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管理,是教学可以顺利实施,是教学的次序逻辑分明、主次得当,从而使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教学管理的强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开设目的得到更好的实现,从而对学生的实践学习打下牢固的根基。

七突出专业特色

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必须拥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也是如此,必须突出其专业色彩,以便更好地发挥教学的特色和作用。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来说,要如何突出其专业特色,本人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第一是在对基础的扎实稳固前提之下,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教学模式,兼顾教与学的双方互动作用,突出电气自动化专业理论的学习是为了实践进行的特点。

第二是要在专业理论的基础上,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内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单位关系,参与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理论研究部分,在项目实施期间,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实习工作等。

综上而言,要突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色,就必须结合教与学,充分开展理论与实际互相结合的学习和教学,从而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结束:

办学特色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专业特色是一个专业的灵魂只有具备了鲜明的专业特色,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学生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具有自己的竞争力。在未来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内,相关专业核心竞争力建设队伍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将会更加重要和关键。

参考文献:

[1]龚志广,赵艳秋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8,(04).

[2]唐志平,过军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06).

核心竞争力如何培养篇5

关键词: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一、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一个完整的企业财会管理体制,是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企业财会管理体制要有企业自己的特色,能对企业的发展有贡献,能让企业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企业的财会制度、管理制度和鼓励约束机制都是企业发展的必要保障,也都是在企业财会管理机制范围内的工作。

企业财会部门或组织需要学习和了解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思想。学到的东西越多才能在竞争中不输给别人。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也是如此,要不断接收新的知识,多方面的了解一样东西,不仅提高个人的素养水平,还能学到渊博的知识。从学习中可以调整自己的状态,学习财会相关知识,牢固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是一种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不论是学习专业相关知识还是学习其他东西,都是在提高企业财会人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他们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提高也表明企业的财会核心竞争力提高了,也是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表现。企业财会掌握最新信息,传递到企业每个员工身边,与自己学习的知识相结合,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不会在竞争中落后。这也是在比较哪个企业财会人员在这知识经济时代学到的知识更多、是否完全发挥出自身的能力等。这表明企业存储的知识量越多,其创新能力也越强,体现出的竞争力也就越大。知识决定财会人员的能力,也决定企业发展的竞争力。

二、提升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

1.从经营管理的角度着手。现代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企业要想形成财会核心竞争力,必须发现并利用好财会人才,形成独特的用人机制。要根据自身特点,发展出一套适合自身的财会管理机制,从而培养出一种独特的财会核心竞争力。

2.从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的角度着手。从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的角度来看,所谓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一系列财会管理惯例乃至学识。一要着手培养提高企业财会管理及财会人员的“抱负水平”。二要着手培养财会团队的合作意识,形成缄默知识,不断培养“干中学”的能力。三要着手培养财会服务意识,在对内对外服务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提高,完善财会管理工作。四要着手培养“及时反馈,快速决策”能力。五要着手培养向竞争对手学习的能力。

3.从完善财会治理结构着手。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不强与财会治理结构不完善有很大关系,财会制度不健全、财会管理利益不明确、财会管理基础工作不到位等财会治理结构问题都会影响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为提升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企业财会部门面临的最重要的战略任务是如何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创造更高的顾客价值。这里的顾客可以理解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销售商、客户、企业员工、政府等。欧洲商业管理学院教授凯因和马邦发现,许多持续高增长、高赢利企业具备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采用了价值创新的战略观。价值创新的财会战略观将顾客需求,而不是竞争对手作为战略中心;寻求以创新的方式满足顾客需求,而不是简单地模仿竞争对手的行为。这些企业使顾客感知自身的价值得到了提升,从而绕开竞争对手,赢得了顾客,也就提高了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

(二)从战略的高度来看,提升企业财会核心

竞争力应当有所选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对财会信息和知识成功管理和运用能力。财会信息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开发和利用情况如何已经成为是否有财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新经济条件下,信息优势、知识优势将会更快地转化为经济优势,但要靠成功的财会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来支撑。这包括对财会信息和相关知识的建设、获取、加工、分析和及时成功利用。除了要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之外,关键在于企业财会管理体制和机制的转变,财会人员的工作方式、分工格局,一直到思想观念的全面变革。信息化管理要与企业财会资源进行战略整合和集成。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取得取决于企业对财会信息和知识资源应用的战略管理能力。

2.提升项目财会管理应用的水平。在新经济条件下,市场变化太快,新情况、新问题太多,突发事件、无先例可借鉴事件大大增加,对项目进行财会管理的空间加大,提高项目财会管理水平显得日益重要。这也是提高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3.对财会系统整合能力的提升。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走国际化经营模式的道路,但是我们不能只在几个企业的财会组织中徘徊,他们都有着自己特有的财会机制,虽说能力都很强,但是要与其他更大的企业相比,与其他国家的企业相比还是不够。所以我们不能只看眼前的,要把眼界放宽,要让企业财会系统跨越界限,与外部财会资源相结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以学习为主的队伍。彼得·德鲁克曾指出,企业所拥有的,且唯一独特的资源就是知识。这已经说明了除了知识以外,别的外部资源已经不能称之为企业的独特资源了。企业财会管理人员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这才是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所在。在现今的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竞争非常的强,而学习型财会队伍就是要让人们比竞争对手变的更快,能更早的掌握新信息。所以知识的竞争才是市场竞争中不倒的最有力的武器。为这些理由,就必须要建立一个以学习为主的队伍,要无时无刻的学习,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也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

5.提升企业财会战略管理能力。财会战略管理将决定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不想在竞争中倒下,就要不断提升企业财会战略管理的能力,更要严格实施管理机制。这些都需要企业管理部门细心的管理,特别是在财会问题中更要专注,只有这样的管理机制才能让企业在竞争中长期保持优势。

参考文献:

[1]王棣华.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探讨.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徐颖.浅析影响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因素及提升措施.中国科技博览,2011,35.

核心竞争力如何培养篇6

关键词:酒店管理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023-0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对于各个行业的要求也在不断的严格和变化当中。而酒店管理业作为我国起步较晚的行业之一,为了追赶国际的步伐正在不断的改革和进步当中。而面临着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酒店管理业要如何打破当前的僵局,开拓自己的国际市场,创新自身的经营理念。这不是一些中短期的营销方式能够做到的。

一、核心竞争力对酒店管理业的意义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由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提出,他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在组织内部整合了知识和技能的汇总,是一个企业在某一领域能够长期占有竞争优势真正依靠。而在酒店管理业中,国际上的各个知名酒店无一不在技术、创新、管理、市场网络或品牌形象等方面有着独到的过人之处,这些知名品牌占领市场的过程也是他们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发展的过程。现阶段,我国酒店业面临具有管理优势、规模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制度优势的外资酒店的强劲挑战。如何培育和提升中国酒店的核心竞争力,迎接外国酒店的挑战,已经成为餐饮行业内最为关注的焦点。

二、如何创造酒店的核心竞争力

酒店的核心竞争力,是酒店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的源于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酒店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酒店长期的经营业绩和市场竞争优势上。可以说核心竞争力自身具有战略性和长期性的特点,酒店的核心竞争力,是在营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在企业的内部为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提供着动力支持。酒店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主要源自于品牌、管理、服务和酒店文化等方面。

(一)品牌经营的管理理念

品牌是酒店无形资产中的一种也是酒店树立自身特色,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何为品牌?既是要与其他酒店有所区别,既是要在服务质量上有过人之处。品牌不仅仅代表了一个酒店的知名程度和服务质量,同时也象征着一家酒店真正的跨入了国际酒店的阶段,代表了酒店强势竞争实力的体现。众所周知的是,品牌对于顾客的购买信心和欲望有着极强的支撑能力。顾客在同一档次和级别的服务和产品当中,会受到其品牌特征的影响最终决定其消费意向。为此,营造企业的品牌文化,是在企业内部创造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而一个酒店的品牌文化的形成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需要集合并深入发展酒店自身的文化,在严格标准化的服务前提下进行具有自身特色的酒店个性化运营。同时将酒店的文化逐步的深入到每个酒店的工作者身上乃至顾客身上去。直到酒店的消费群体和同行业对酒店的竞争实力和酒店文化进行了认可,肯定了其酒店在市场竞争中优秀的竞争实力、服务质量和百分之百的完成对顾客的承诺,才可以说形成了酒店优秀的品牌文化。

(二)标准化、个性化的酒店服务体系

要营造酒店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对酒店的竞争理念进行重新定义,在明确酒店个性化经营的发展方向的同时,从新建立酒店的服务体系,坚持以标准化、规范化的酒店运营好服务体系为标准,进行酒店的优化工作。可以说在酒店管理业当前世界市场的竞争潮流当中服务标准化是酒店经营的必然发展趋势,或者说标准化服务是必须、个性化服务是大势所趋。如何定义一家酒店的标准化服务,首先要名曲酒店的服务定位,根据酒店自身对其服务档次和级别的定位制订相应的酒店服务标准。随着酒店服务档次的逐步提升,要求酒店的服务要向高速效率化和全面化发展,酒店要在能够对顾客提供良好服务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酒店顾客的各种需求,并兑现自身的承诺。

著名的管理学家约瑟夫派因在曾经在其《规模化定制:21世纪竞争新前沿》一书中这么说:“20世纪是大规模生产、流水线的世纪,21世纪则是在规模化基础上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世纪。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则是在高效率的基础上为顾客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可以说,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激烈化,酒店在服务上的竞争不仅仅再是质量上的竞争,更有着个性化上的竞争。个性化的酒店经营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方式,是在坚持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基础上,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柔性管理手段为酒店服务提供支持的一种经营理念。个性化的服务模式要求酒店能够充分的掌握顾客的基本要求和共性特征的基础上,能够根据顾客的心态、行为习惯等等为顾客提供具有个性化的服务。个性化的服务强调理解客人的心态,细心观察客人的举动,耐心倾听客人的要求,真心提供真诚的服务,注意服务过程中的互动沟通、情感交流。定制化服务是以提高客人的满意程度为基本准则,追求的是极致的效果。

(三)培养并储备酒店管理人才

熟悉并继承酒店文化的酒店管理人才是支持酒店长此以往优势竞争实力的关键所在。随着酒店标准化和特色化的发展,品牌文化的进一步树立。酒店的核心竞争力要进一步的提升,则需要在酒店的传承上着手。人才是酒店最为宝贵的资源。而在酒店管理业,一个以高质量服务和品牌文化传承进行定义产业,跟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的继承。酒店对于人才的储备和培养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其二是酒店服务人才的培养。而两种人才唯一的共同性既是酒店文化的继承。一支军队要有自身的传承才能够战无不胜,而作为一家酒店,则要延续自身的品牌文化,并且加深自身在品牌文化上的优势,才能够实现在市场竞争当中的战无不胜。

总结:综上所述,我国酒店管理业面对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要在竞争和磨砺中不断的揣摩和借鉴国际酒店的优秀模式,坚持自身特色品牌的树立。以标准化管理和特色经营理念打造自身的品牌。只有提升了酒店的核心竞争实力,才能够使我国酒店行业在国际竞争中稳健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伟宁.当前我国酒店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路径的选择[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05.

[2]杨艳华.浅谈酒店核心竞争力[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02.

核心竞争力如何培养篇7

关键词:就业高职学生干部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a)-0231-01

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ies)是指一个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可以持续产生独特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个人以其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在不断学习中创新,在不断创新中整合各项可供利用的资源,充分凸现资源要素的效用而使自我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其综合索质的集中体现。

1高职学生干部核心竞争力

1.1高职学生干部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紧贴市场办学,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复合人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学生干部更具就业竞争力,是因为学生干部具有用人单位所要求的优秀品质,我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

1.1.1优秀的精神品质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作为一名学生干部的基本素质。学生干部本身的道德品质及其由此产生的道德效果对全体学生影响很大,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学生干部自身的榜样力量和吸引、感召、引导人的内聚力。大部分用人单位在挑选毕业生的时候,会把应聘者的个人品质放在首位,因为一个人的业务素质、实践经验和工作能力,可以在工作中得到提高。因此,诚信、正直、积极、乐观的品质是大学毕业生择业的敲门砖。

1.1.2完善的素质结构

担任高职学生干部能全面培养和锻炼自己能力,作为老师与同学的桥梁和枢纽,他们担负着配合学校各方面力量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因此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具有榜样的力量。学生干部是作为学生基层组织各种活动和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首先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其次要有较高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再次有较强的心理素质与优良的身体素质。

1.1.3丰富的实践经验

学生干部是高校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力量与对象,负责协助教师组织策划校园内各种活动。企业希望聘用有经验的毕业生,主要是看中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活动经历,学生干部参加学生活动、社会实践比较多,具有很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判断的能力等等,对社会接触程度都比较好,自然就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优势。

1.1.4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高职教育体现在基础文化课和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上,还体现在学校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上。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实施专业实训,学校还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让学生走进企业,直接在岗位上进行操练,在企业的真实环境中得到锻炼。学生干部是校园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表现突出,是大学生中最活跃、最具潜质、最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先进分子。事实证明,学生干部的经历对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有极大的帮助。

2高职学生干部核心竞争力培养的意义

核心竞争力是毕业生可持续就业的一种发展能力,是毕业生的知识积累或素质养成达到一定水平,具备可自主开发、能动挖掘的潜能。它是一种隐性素质或能力,主要包括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由其延伸的学习能力等,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决定因素。

大学生干部是教师眼中的好帮手,是学生眼中的管理干部,他们忙碌的身影是大学校园里的一道风景线。然而,大学生干部也同样面临着就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因此,对高职学生干部来说,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诚实守信精神,强化组织管理能力,矜矜业业干实事,是他们能较快融入社会并被社会所接受的重要条件,这也是高职学生干部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标志。

3构建高职学生干部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通过工作实践及问卷调查等形式,本文探讨了以下三点方式方法来构建高职学生干部核心竞争力。

3.1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教育培训

通过学生干部培训班、工作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等多种形式,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帮助他们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帮助他们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开展的“麦田计划”,融合了培训,交流,自我展现为一体的系列培训,学生干部在培训过程中不仅仅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并且提高了自我的责任心及集体意识,加强了自身思想政治素质。

3.2注重与学生干部的交流

通过个性化的交流,了解学生干部的兴趣和特长,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放手鼓励他们开展工作;在遇到困难和阻力时,为他们补台撑腰,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在工作有失误时,引导他们做好总结。注重情感培养,作为新手,他们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挫折与困难,平时应该多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给予他们及时的鼓励,提高学生干部的自我认知度,对于培养学生干部的自信心及抗压力培养也有一定的效果。

3.3注重在工作中培养能力

在学生干部培养上务必要严格要求,工作上有计划,学习上有目标,生活中树形象;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严格的考核机制,并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他们本人,要让学生干部时时处处有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工作指导上,要放手让他们干,要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平台;在管理领导上,指导他们定计划,检查他们工作的进度和效果,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干部比一般同学有更多的经历,形成优良的品格,如“做事的责任感”,“对组织的忠诚度”等,都需要学生干部从中加以总结和提炼,真正形成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4结语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干部的综合能力,在择业过程中,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施展才华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适当工作,通过培养大学生干部的就业竞争力,在择业过程中击败竞争对手,获得就业机会,达到职场目标,从而实现自身价值的实力。

参考文献

[1]楼锡锦,周树红,吴丽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7).

核心竞争力如何培养篇8

[关键词]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7144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国际化,越来越全球化,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只有了解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内涵以及它对于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才有助于推动企业形成共识、达成一致,积极培育核心竞争力。

1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内涵

1990年,两位美国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合写的论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阐明了企业在竞争中能够胜出并保持持续优势的关键原因是能否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考虑企业问题。

那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按照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的分析,核心竞争力首先是组织内的集体学习能力,尤其是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并且把多种技术整合在一起的能力。其次,核心竞争力是基于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基础上形成的竞争力,它反映的是企业的综合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资源整合、资本运作、体系支撑能力等,它能协调各种生产技能、整合各种技术或资源并且为客户提供可感知价值。再次,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经过了整合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整合过程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完成,并且带有鲜明的组织特色。最后,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无形地存在于企业组织系统中,它不易被其他企业模仿和复制,能保持长久的竞争势,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学大师彼得・F德鲁克也认为:“所谓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指能干别人根本不能做的事,能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能将市场、客户的价值与制造商、供应商融为一体的特殊能力。”[1]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还给出我们确定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三种方法:第一,核心竞争力能够为公司进入多个市场提供方便。第二,核心竞争力应当对最终产品为客户带来的可感知价值有重大贡献。第三,核心竞争力应当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2]

2核心竞争力对于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核心竞争力能够帮助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或创造价值来扩大客户的利益,在赢得客户忠诚度的同时,为企业带来超额的利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企业实现多元化经营。现代企业竞争一定是综合实力的竞争,单一产品或技术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极易在产品更新迭代或技术创新中丧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可以在企业实现多元化发展中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取得客户信任,赢得市场,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综合实力,保证企业长久持续发展。

(3)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企业在合作中取得共赢。现代企业的发展一定是开放的,兼收并蓄的。核心竞争力所反映的综合能力有助于企业在兼并、重组、合作中很快地发现、整合优势资源和关键技术,使各方都能获利,从而实现共赢发展。

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并取得成功,培育核心竞争力是关键。培育核心竞争力对于不同的行业来说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但基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

31树立战略思维,明确发展方向

战略是把方向、管大局的,指明的是企业的发展方向,任何企业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存与发展,就一定要有清晰的发展战略,一切的生产经营活动都要围绕战略开展,以战略引领企业的发展。因此管理层在作决策、谋划企业的未来时,一定要转变观念,树立战略思维,站在全局和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对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做出判断,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做出决策,制定企业战略并不断根据所处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战略,然后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构建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总体战略目标。

32重视人力资源,建设优秀人才队伍

人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能动因素,人才更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企业建设优秀人才队伍,应重视两类人的引进与培养,一类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经营管理者,另一类是掌握了核心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

(1)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者。企业家在企业中具有独特地位,直接参与企业的最高管理,制定企业战略,领导企业的未来发展,其核心价值观必然对企业造成影响,培养合格的企业家就显得尤为重要。提高企业家的素质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优秀的企业家应具有开阔的思维、创业的精神、创新的意识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宽容开放的胸怀和独立人格的魅力,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企业家要时刻审视环境、把握时代脉搏,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企业经营战略,把握好企业发展的大方向。

(2)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价值创新、经营模式创新都离不开人才的参与。企业应从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采用引进和内部培养的方式,引进和培养符合企业价值观,具备实施企业发展战略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人才;通过体制创新,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人才管理与激励机制,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尤其是打造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战略管理人才、高技能技术人才和国际复合型人才;企业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对员工教育培训投资的力度,采用多种方式促使企业人才辈出和人才向人力资本转移,保证企业在实现战略发展过程中的人才需要。

33鼓励技术创新,培育企业核心技术能力

核心技术是企业制胜的关键要素。由于核心技术拥有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尖端性,其产品在功能性和独特性上为客户带来的超值的体验和价值,能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客户关注度和认可度。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非常重视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通过加强研发力量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成为市场的引领者和开拓者,稳固行业领先地位。中国华为集团一直非常重视在研发上的投入,目前在众多核心技术领域已经具备了全球领先地位,华为在欧盟委员会的“2016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中以836亿欧元的研发投入位列中国第一、全球第八位,华为在电信领域的核心技术确保了其大规模基础设施供应商的领先地位,特别是高铁通信,正是由于华为的通信信号系统技术支撑,中国高铁装备才能走向世界,走向全球。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是企业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可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及自主研发,与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开发等方式,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打造企业核心技术的领先优势,增强核心技术能力,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奠定基础。

34服务战略发展,建立匹配的管理模式

由于各个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不同,管理方式也存在差异,但关键是要围绕企业战略,培育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以专业的组织能力和先进的管理体系支撑企业战略,通过高效优质的内部运作,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和管理优势,实现战略从点到面的拓展,就像恒大帝国的“紧密型集团化管理模式”在其攻城略地迅猛扩张的过程中,保障着恒大每到一地都能所向披靡,这种扁平化的垂直管理模式,其核心是“标准化”和“复制”,不仅保证了集团总部对地区公司实施严格的标准化运营,还最大限度降低了集团在全国拓展中带来的经营风险,也成为恒大成本控制的关键。因此企业必须从服务战略发展的角度,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从而保障战略的落地与实施。

35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品牌管理体系

品牌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战略的核心,品牌一般有可靠的质量、o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独一无二且不易被对手模仿,对企业发展有强劲的拉动作用。未来的市场竞争,只有优势品牌才能获得发展机会。李嘉诚曾说:“建立个人和企业良好信誉,这是资产负债表之中见不到、但却是价值无限的资产。”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要想长期成功,就要扩大品牌的认知度,树立差异化的品牌形象。品牌形象的建立与品牌认知度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首先要从公司整体层面建立品牌管理的组织架构,制定整体的品牌发展战略,明确品牌发展的路径,提炼品牌的核心价值;另外要树立全员品牌意识,对员工进行与品牌理念相配套的教育与培训;开展品牌宣传、扩大品牌认知度,增强品牌忠诚度。

36加强机制建设,打造学习型组织

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是知识经济,现代企业竞争是知识、智力的竞争,核心竞争力结构中的智能化成分所占的比重越大,企业便可凭借其核心竞争力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维护,很大程度上需要组织与个人具有紧跟形势任务变化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创新的能力,在不断学习、思考和创新中创造工作价值,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提升引领行业的专业能力。培育核心竞争力不仅要重视员工个人的学习和智力的开发,更要重视组织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团队智力的开发,要改革、创新组织体制和激励机制,增强团队凝聚力,全面激发组织内部的活力和潜力,用团队的活力激发员工个人学习的动力与潜能,反过来推动组织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增强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的能力,始终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37增强软实力,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文化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引领的作用,是企业建设重要的软实力。企业要发展,文化需先行,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人才战略。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内能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不仅提高员工工作的热情、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潜能,企业内部充满正能量,企业各种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对外能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影响力,赢得消费者的忠诚,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成功离不开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必须以企业统一的目标、理念为指引,构建与之相匹配的优秀企业文化。

4结论

现代企业面临的世情、国情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竞争也逐渐趋于国际化,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并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必须培育和构建自己独特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从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把培育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目标任务来实施,这也是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参考文献:

核心竞争力如何培养篇9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新模式研究浅析京津冀一体化条件下如何提升英语人才就业核心竞争力基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天津港物流竞争力分析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提升应用型英语人才就业能力研究京津冀一体化下廊坊市会展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研究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保定红色文化发展研究应用英语京津冀一体化专业发展研究京津冀一体化中廊坊市会展业竞争力及其提升策略研究浅论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京津冀区域内高职高专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智慧社区信息化调研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高校影视专业发展探究基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高校合作机制探析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承德新型养老模式探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三省市体育院校合作模式研究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河北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高等教育战略研究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促进医疗人才合作的对策研究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承德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沧州科技人才流动问题研究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发展研究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2]马茁萌,李志楠.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及择业建议[J].青春岁月,2013(13):207-208.[3]荀关玉,陈惠敏.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J].科技信息,2011(16).

[4]刘爽.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方案探究[J].学园(教育科研),2012(21):95.

[5]刘义存,陈葆.校企合作对构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05):70.[6]周少伟,李丹妮.基于aHp的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以福建省高校的实证调查为例[J].现代商业,2011(15):278.

[7]施炜,张苏.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辨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0(5):119.

[8]GiselaSole,LeicaClaydon,paulHendrick,Jennifer,JenniferHagberg,JonasJonsson.employers’perspectivesofcompetenciesandattributesofphysiotherapygraduates:anexploratoryqualitativestudy[J].newZealandSocietyofphysiotherapists,2012,40(3):123.

[9]崔焕娟.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扎根研究[J].商,2011(3):142+138.[10]郭薇,何红霞.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现状调查――以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本科院校为例[J].学理论,2013(30):283-287.

[11]姚德超,晏月平.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的构建[J].教育评论,2009(1):75-77.

[12]赵波.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0(7):44-45.

[13]刘红奎.基于就业困境下的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研究[D].中北大学,2010.

[14]张小刚.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37-138.

[15]王志峰.金融危机形势下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1):117-120.

[16]李红.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分析及培养路径――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5):83-85.[17]杨梅.核心竞争力视角下商务英语专业大学生职业素养刍议[J].才智,2014(13):214-215.

[18]钱科娜,郑毅.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途径探析――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为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48-50.

核心竞争力如何培养篇10

关键词:企业管理;多元化;经营;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01

一、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多元化经营概述

自市场战略大师海格·安索夫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以来,掀起了企业改革的热潮,成为了企业集团发展壮大的典型方式。多元化经营在各个行业中发展迅速,涉及的范围也十分广泛,因此多元化经营也叫多角化经营或者多样化经营。多元化经营的核心就是为了尽可能地满足所有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有足够强分散风险的能力以及资金和技术足够雄厚等特点。

二、现代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的特点

(一)多元化经营的优点

1.分散企业单一经营的风险

企业的经营范围单一就很容易造成企业过于依赖某一市场产品,企业利润比较容易受波动,而多元化经营的重要作用就是减少企业的利润波动和降低风险,使得企业在某一产品或者某一块经营范围失败时,还能通过其它产品和经营领域的成功来弥补亏损,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2.扩大经济效益

通常情况下,联合生产的成本要小于单独生产的成本之和,这样,多元化经营就能节省生产成本,共享企业的资源,比如在广告投入方面就可以通过利用已有的顾客对企业的认知而节省了很大一笔单独的广告费开支。

(二)多元化经营的弊端

1.管理质量下降

由于企业在多个行业拓展了相关业务,这样会迅速增加多个分支机构,使得企业的管理变得复杂化,协作能力下降,最终导致企业因管理负荷的骤增而使企业管理质量下降。同时,多元化的经营还会让不同业务单位的协作能力下降,集权和分权的界定以及不同业务单位业绩评价的复杂化。

2.企业资源分散

资源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即使是大型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而多元化的发展势必会将企业有限的资源分散到不同的业务领域中,资源的分散使得企业的每一个行业领域难以得到充分的资源,所以在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中失去了优势。

3.企业的运作费用提高

一个企业在另一个不同行业的经营领域发展就必须要经历一个投入资源,开始经营和产出效益这个艰难又漫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会耗费企业的很多额外费用,而且企业从一个行业领域跳到另一个行业领域经营,就有可能增加顾客认知成本从业提高了企业的运作费用,因此企业要进行多元化经营就必须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如何建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化经营模式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巩固是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决策的时候不可忽略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的重要目标。

(一)如何培养和巩固企业核心能力

企业的核心能力是通过企业的长期培植和经营中获得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般是通过内部的管理型战略和外部的交易型战略建立的。其中,企业内部管理型战略是一种在现有资本结构下,整合控制成本、开发新产品和提高生产效率等内部资源的产品扩张战略,内部管理型战略能够通过企业内部力量的培植和巩固,迅速发展企业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横向延长了企业的生命周期线;而外部交易型战略就是一种资本扩张战略。

(二)培养和巩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过程

企业如何在如今国内外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形成核心的竞争能力并且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呢?通常情况下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定位阶段

企业应该对自身现有的资源和竞争力以及企业在市场中的价值做系统的考察,从而理性的分析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而定位的标准有3个,第一个就是是否具备专业性,核心能力是拉开竞争企业间的差异性的重要因素,使得竞争对手很难进行模仿,因此建立产品的专业性和独特性。第二个就是是否具有潜在的拓展性,企业的核心能力就应该要能覆盖企业旗下的多个部门和产品,这样才能为新拓展的产品和领域提供进入市场的多种潜在途径。第三个就是是否具备顾客认可的价值,这点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定位的重要标准。

2.培养阶段

当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一旦得到了准确的定位之后,企业就要竭尽全力地加以培养,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快速形成的过程,也是得到进一步加强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通常也是最为复杂和关键的过程,因此十分重要。

3.应用阶段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之后,就要运用在最终的产品或市场的开发上,一是检验企业的核心能力,二是通过新产品的拓展进一步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由于企业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幻多端也使得企业原有的核心竞争力会逐渐变得一般能力了,失去原有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的核心能力建设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企业要时时刻刻关注企业环境的变化,根据竞争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多元化发展的动力下,多元化经营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企业在对原有产品和领域做精和做强的基础上,突出核心竞争能力才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多元化经营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史晓婷.浅析企业管理中的多元化经营[J].商业文化,2012(4).

[2]潘蒙红.企业多元化经营面临的风险及对策思考[J].经管空间,2012(4).

[3]王为锋,李淑萍.论企业的多元化经营[J].西部煤化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