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的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6:36

区块链技术的概念篇1

其中,蚁米创客空间以区块链为核心,同时规划了“区块链+智能机器人”、“云计算”、“大数据孵化”等板块,运用“教创孵投”四位一体的闭环运营模式,与广州“iaB”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致力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专业型孵化服务。蚁米公司在首期投资1200万元打造众创空间的基础硬件之外,还将派出其在天使投资界有“百日成金”之称的“卓启特创营”(Dreamkey)总部的8名资深基金经理进驻区块链创客空间,并携手荣之联等六家上市公司联合打造区块链开源社区众创平台,全面构建高智能、地标式的区块链创客空间。

一、新态势下区块链主流化的正当性

近来,网络上关于比特币、区块链的讨论声不绝于耳,而自国内禁止比特币交易之后,区块链就真真成了网络红人,甚至被认为是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波技术产业浪潮。事实上,随着互联网“中心化”平台的出现,原本开放、平等的网络信息来源渠道开始变得滞碍重重,互联网的创建初衷已不复存在。因此,这样的说法并不夸张,区块链作为一种典型的新型的技术工具,不同的是,它更复杂、更神秘、更系统化。

具体来说,中心化最直接的弊端表现就是多个主体的信息传播将受制于中心平台。举个例子,如今的互联网已经做不到完全的开放和平等了,更多互?网用户受制于某个不够开放的中心平台的监管,网络上的一草一动都在这些中心化平台的掌控之下,甚至每一位互联网用户的身份都由中心平台来赋予、被定义,这也是网络时代人们愈加感知到堕落的原因之一。

早期的互联网拥有更多的免费公开协议,例如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GpS定位服务、网络搜索等等,彼时,每一个网民都能掌握一定的主导权。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受中心平台影响,例如亚马逊作为全球范围内的零售商,其线上零售动态时刻在影响制造企业和供应商的状态,这些影响我们可以归因于如今中心化的架构模型。中心平台的动摇有可能直接导致经济下滑,甚至产生更为恶劣的影响。

另外,由于多种中心平台的出现,人们的精力分散,互联网上充斥着垃圾信息。所谓的“注意力经济”正在吞噬人们的意志和生命力,互联网用户越来越多的精力被浪费掉了,而这些,也是中心化的一种弊端体现。

而区块链的出现,给出了一种具象化的解决方案:去中心化。区块链提供的就是一种平等而公开透明的解决方法,将每一块信息彼此相连,相互制约和影响,因此信息不会被篡改,绝对的可信任,也绝对安全。

二、新态势下区块链概念风口的消散

如今人们所担忧的区块链泡沫并非“技术泡沫”,而是“概念泡沫”。区块链技术稳定且缜密,不易被市场走向和舆论冷热所肆意影响而出现贬值,其所应用的产业领域亦因带来了效率和信任机制上的利处,避免了因泡沫破碎而产生剧烈动荡。区块链概念则因神秘感被用于商业炒作,吸引大众的注意力,让投机者运作出一盘关于区块链概念风口的大棋。

众所周知,区块链去中心化、多节点、分布式记录,可防篡改、公开透明、信息共享,但不得不说,这些特性还是流于概念了。如果要用实际的应用案例去支撑,可列举的信息却十分匮乏,也就是说,不明就里跟着起哄的是大多数,真正关心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的企业,如今早已广纳区块链人才潜心钻研,也许过不了多久就会有更多区块链的应用产品面世了。到时,也就是区块链概念泡沫破碎之时。

这一轮看似已经爆发的风口下,区块链泡沫的破碎可能是其概念从神化到落地的过程,对真正的区块链技术掌握者和应用者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反之,他们可能不仅不会遭受太大影响,还会因概念风口的消散而受到重视,因为单就区块链实际应用中所产生的益处,就已经远大于注意力经济爆发下,区块链概念被用于商业运作时所带来的利处了。

科技公司Calastone根据英国等地的每日基金交易量计算得出,在基金买卖流程中使用区块链技术,每年可省下26亿美元。可以想见,技术的落地应用,始终应成为区块链受追捧的主要原因。

三、新态势下金融产业在区块链中的主导地位

要说区块链的应用案例,最为典型、也是最为经典的,一定是比特币。比特币是区块链的一次完美应用,在区块链的防篡改、可信任等特性的影响下,区块链将更适用于信用相关的金融领域。

尽管如今各领域企业都在争相入局,用区块链来做公益的人也不在少数,但作为一种严谨、透明的信用验证手段,区块链用做交易记录的账本角色将被延续,可以预见的是,继比特币之后,更多形式的交易内容将以区块链为载体被记录下来。这也是金融产业将会被区块链颠覆的原因之一,信用体系建设得已经足够强大了。

第一,从比特币出发解释区块链的形态是分布式记账,而这正是区块链最为原始也最为契合的状态。有比特币的实际应用在前,概念的泡沫破碎之后,区块链将因其自身分布式的架构与严谨稳定的属性而以金融为主要应用渠道,这也是区块链应用最稳定、最直接的方式。用区块链来记录交易信息,稳固交易市场,因为有比特币的先例,金融将成为应用区块链更容易上手的领域。

第二,区块链的防篡改,让每一笔交易都透明、被公开,非法交易行为将无处遁藏。每一笔交易信息都占据一个区块,在区块链特定的运行系统下,这些交易区块彼此相连且环环相扣,篡改其中一个就会影响与之相邻的一片区块信息,因此这一篡改行为无法??现。因此,交易信息也就能够保证足够透明和稳定存储。

第三,区块链是一种难得的信用验证手段,这也为金融提供了基础信用架构。从银行信贷、信用卡、到p2p乃至普惠金融,几乎在金融发展的每一时期,征信体系不完善问题都渗透其中,为金融行业的发展筑起了高壁垒和高门槛。区块链对信用信息的记录绝对严谨且透明,因此能够作为金融发展的基石。

总而言之,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区块链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架构诞生,其在效率、信任方面的助推作用举重若轻,尤其是为金融交易提供了颠覆性的解决方案,区块链必将掀起金融界一场腥风血雨。

四、区块链早期入局者应警惕的“雷区”

如今,区块链的概念已经人尽皆知,但其技术应用成熟度仍然处在稚嫩的初级阶段。因此,对早期的入局者来说,进军区块链还有很多需要注意到的问题。

(一)概念炒作:投机者的蜜糖,实干家之砒霜

就像写白皮书紧随炒币热而来,但这些为比特币提供基础架构的技术人才都对炒币敬而远之,尝到炒币甜头的人,将很难再去静心做好“幕后”工作,去撰写白皮书了。同样的道理,若是仅借助区块链概念就赚了个盆满钵满,那深耕技术的苦也就吃不下来,再去探索如何应用更是难上加难。

(二)技术靠边:区块链技术是一切应用的前提与基础

一切围绕区块链的操作和应用都应将技术深度放在第一位,技术优先。深厚的技术实力将成为区块链真正的风口到来时的强大壁垒,实际技术的落地应用也是建立在技术驾驭熟练程度之上的。入局区块链市场切忌脱离实际,将技术落到实处是区块链最好的归宿。

(三)完美技术:区块链技术并非天衣无缝,衰退期迟早会到来

任何新事物都会遵循一定的生命周期,互联网如此,区块链也不例外。如今被神化的区块链概念让a股的泡沫堆积,区块链技术更是要不得被盲目“神化”,怀着警惕与敬畏之心去探索区块链,并为其完美应用留有余地,才能在危机到来之时做好准备。

区块链技术的概念篇2

区块链的火热,不但引起知名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的极大兴趣,同样激发了创业者们前所未有的热情。他们从2015年开始纷纷登场,如雨后春笋般一夜间出现在人们视野,进而让人们产生将区块链当作全新的技术加以看待的错觉。但事实上,区块链技术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000年以eCash为代表的密码学领域的研究甚至更早,而随后在技术研究路线上的偏差,导致其在2009年比特币出现之后才被重新J识。

今天的区块链可能就像1993年的互联网。1993年,几乎没人听过互联网这个词。然而,之后10年发生的科技爆发与瓦解,我们的生活方式被互联网彻底改变。同样,区块链因解决了有价值信息的传播和去中心化问题而被誉为是“下一代互联网”。

2016年常被称为“区块链元年”,这一年,区块链的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2015年年末,以R3CeV为代表的区块链联盟成立,短时间内吸引了超过40家国际银行业巨头加盟。2016年5月31日,由包括银行、基金、证券、股权交易所、保险、金融业务、科技企业在内的7大类、31个成员共同发起的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在深圳正式成立,共建中国版R3,开启巨头联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全球区块链初创公司达到1175家,吸引的投资总额达到了18亿美元,是2012年的200万美元的900倍。

区块链技术的概念篇3

北方股份(600262)公告,公司第二大股东“teReXeQUipment”与特沃上海签署股份转让和股份出资协议,约定前者将其持有的公司4278万股,即占公司总股本25.16%的标的股份转让给特沃上海,作价7.8亿元,作为terexequipment对特沃上海的实缴出资。terexequipment以所持公司股份向特沃上海实缴出资系为在同一控制下主体之间进行的,集团内对所持公司股份的结构进行调整。

【重大事项】

岭南园林:2.2亿元设立文旅产业基金和文化产业基金

岭南园林(002717)公告,公司及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上海恒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自有资金不超过2.2亿元投资设立文旅产业基金及文化产业基金。投资的项目为公司及恒润科技的文化旅游相关项目、ip及内容孵化相关项目。

伊戈尔:股价涨幅过大11日起停牌核查

伊戈尔(002922)公告,公司股票自2017年12月29日上市至今,涨幅较大。公司将就近期公司股票交易的相关事项进行必要的核查,公司股票将于1月11日起停牌。1月10日伊戈尔首次开板,但尾盘再度封涨停。

区块链技术的概念篇4

关键词:区块链;知识服务;技术治理;跨学科教育

区块链是一种新兴的具有特殊数据结构的信息基础设施,为经济活动和社会创新带来效率的控制与生产性的增长。区块链技术提供了全新的信任机制,影响社会的各个专业领域。它的去中心化、集体维护、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征,给人们带来生动且多样的社会生态以及价值观念的更新。艺术教育是一项基础教育,培养人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艺术教育具有鲜明的特色,以感性思维来支撑社会公众的想象,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以意识情景来为想象和需求构建起联系的桥梁。从基础层面看,区块链能够延伸艺术教育的作用和影响;从特征角度看,区块链将为艺术教育带来更完善的生态系统和进一步塑造想象力的空间。

一、区块链应用与艺术教育特征

区块链是一种特殊的数据库结构,是带有时间戳信息的分类账。其本质是分布式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集合的新兴信息技术。区块链技术正为信息化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能够推动教育信息化改革不断深入。“区块链+教育”已经在资源共享、学历认证、终生学习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应用实践,这些新的应用使得教育体系更加智能化和多元化。分析对比国内外关于“区块链+教育”的研究成果,可以大致将教育领域区块链应用分为三个方向:学习成果的区块式存储(包括学历认证)、教育资源的链上开放共享以及基于区块链学习概念的终生学习体系。例如,麻省理工学院2015年开始针对学历认证开发了一项电子证书的移动应用程序。除了传统的学历认证外,毕业生还可以选择使用移动应用程序Blockcerts获得学历证书[1]。2017年6月,麻省理工学院向该校媒体艺术与科学学院以及斯隆商学院的两组学生颁发了由区块链技术担保的学历证书[2]。学历认证不再是相对静态的,区块链能够为学习成果提供长期有效的存储和持续性的认证。这类区块链应用能够大幅度降低存储、管理及认证的执行成本,并且在安全问题上有着显著的提升,无需花费更多的资源去为每一个学生作审核评估[3]。李新等提出需要应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开放教育资源新生态[4];刘丰源等研究探讨了基于区块链的教育资源共享框架[5]。这些研究为“区块链+教育”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提供了理论方向,能够推动教育资源的有效传播和利用。Devine于2015年提出了区块链学习的概念,提倡教育机构或教师可以将教育资源放入区块链,学习者可以将学习成果视作获取区块链内流通的教育资源的货币[6]。alexander等进一步研究了区块链技术对学习与工作实践的影响,为每一位学习者构建“Learningpassport”,通过区块链技术将人们的学习轨迹系统地描述出来,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终身学习的目的[7]。以上列举的研究成果以及实践应用,表明了区块链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区块链将教育组织机构、学习者以及教育资源串联起来,构建出相对完整的“区块链+教育”的应用场景,但这并不能完全涵盖和适用所有的专业教育方向。艺术教育既是专业教育,又是基础教育。艺术资源中的教育资源也是最为基础且被公众广泛需求的。艺术教育需要在参考已有的“区块链+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色来融合区块链技术。特别是相当一部分艺术教育资源的本质就是艺术作品,许多相关研究都本能地趋向于艺术品交易或艺术金融这类已取得了一定发展的领域,从而忽略了其作为教育资源的属性和作用。因此,“区块链+艺术教育”的应用需要在艺术教育资源与艺术品之间找到平衡。“区块链+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需要分析区块链技术如何作用于艺术教育的发展以及对其组织结构所产生的影响。

二、区块链+艺术教育引发的技术治理问题

艺术教育对区块链技术的需求是艺术教育资源与区块链相结合所要面对的根本问题,我们能够对区块链技术相关知识了解到什么程度则是首要问题。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货币、金融等领域的应用相对成熟,但是艺术领域自有其独特性。互联网时代的艺术创作与研究在方法论上已经不再“单纯”,这反映了艺术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的现状。艺术与多学科的融合使得知识生产所凭借的方法与工具也呈现出与传统的极大差异。我们无法否认区块链技术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艺术教育,而且这样的改变是由外而内发生的,这也提醒了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艺术教育与区块链之间的可能性。尽管区块链已经在金融领域进行了许多实证研究[8],但在艺术领域中对区块链的调查、统计或分析更倾向于阐述对这项技术的应用或当前人们对它的态度,“区块链+艺术教育”的技术治理研究则相对匮乏。对于区块链与艺术教育结合的预测,人们大都倾向于两个方向:首先,区块链技术使艺术教育资源的获取更加自由便捷,并能够加速艺术教育资源在社会公众中的传播。两者的结合也为艺术教育及其创新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其次,人们可能会质疑区块链技术能否为艺术教育领域带来真正信任的管理和流通模式;已有的网络社交媒体和拥有大量艺术资源的组织机构是否会在流通链中逐渐成为新的中心;分散的个人是否只能被迫依赖于具有强大技术支持和组织能力的管理部门所建设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技术治理,成为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专业性问题。艺术教育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所产生的技术治理问题有两个方面比较迫切:首先是要将治理问题与艺术教育的实践相融合,特别是艺术类专业院校的教学实践。因为信息技术不是艺术教育注重的领域,但是在信息技术基础建设蓬勃发展的新形式下,必然要求我们面对大量技术性的问题以及快速变化的信息。只有做好技术治理才能对抗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不适性。其次是要将治理问题融入社会实践。区块链是一个潜在的前沿结构,承载着社会公众的自觉行为,我们有责任去理解它;区块链也是一项新兴的信息基础建设,意味着在艺术研究与交流中容易忽视它,但忽视并不能让问题消失。忽视它只会让艺术尤其是艺术教育领域在这场技术变革中被排除,而最终被动地承受其影响。技术治理渗透艺术教育应用实践的三个步骤:

(一)具有广泛参与性的议程设置,以预见性为关键要素,满足社会公众的艺术教育需求。DavidYermack曾就区块链和博物馆机构撰写过关于公司治理方面的文章,图源网络区块链上的生成艺术(图片网络)突出了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技术,它的治理机制对整个系统运作的重要性[9]。这些技术治理机制决定了在区块链技术应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由中心化组织机构决定的还是由无需信任的既定程序来处理的。在初级阶段,尚未稳定的技术治理机制看起来更像是抽象作品,而艺术教育又是为人们所期待的、真实的以及需要普遍参与的领域,因此相关领域的从业者都对区块链应用于艺术教育负有研究的责任,公众对艺术教育资源的需求提升也意味着我们对这个新兴领域的研究需要更加深入。

(二)基于价值的应用设计和标准化研究,以方向性为关键要素,关注艺术教育资源的价值流通。区块链技术使艺术教育资源在社会传播的场景里显得更数字化、更具备可见性。传统的传播模式中,艺术教育资源面临着以下困境:可见性低、出处不明确、权威性难以保证、价值评估混乱以及缺乏拓宽流通路径的技术手段。无论是实体教育资源还是数字教育资源其评估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个因素都将对其价值评估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一些艺术教育资源的价值难以评估也是限制其在社会公众中流通的重要原因之一。艺术教育资源是被公众普遍需要的知识资产,因此,艺术教育资源的增值属性和价值认可对于当今社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出现一种普遍受信任的价值体系可以评估大多数艺术教育资源的前提下,艺术教育资源的流通才会真正得到普及,其对知识服务的作用才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共同创建和测试基于艺术教育的平台,以包容性为关键要素,促进艺术教育的创新。艺术教育资源作为一种基础的社会性知识资产,公众对其需求是对感性需求的根本反馈,突出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人们需要持续学习新的技能,终生学习成为了现实。施密特研究发现传统的学习成果认证体系限制了我们教育创新的能力,特别是对于缺乏获取教育资源途径的人们而言[10]。区块链技术将会加速传统体系的终结,将学习与工作实践融合,使学习者也能够参与教育资源流通,并以自身的技能和经验来提供知识服务。区块链技术为人们在数字驱动的现实世界里提供具有建设性的学习方法,从某种程度上为公众接受艺术教育提供了更灵活的方式和更便捷的途径,符合艺术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为建立新的学习体系提供助力。

区块链技术的概念篇5

根据melanieSwan在其著作《区块链―新经济蓝图》一书中的划分,区块链的应用可从以下3个层次来分析:

区块链1.0是可编程货币,是与转账、汇款和数字化支付相关的密码学货币应用。

区块链2.0是可编程金融,是经济、市场和金融领域的区块链应用,例如股票、债券、期货、贷款、抵押、产权、智能财产和智能合约。

区块链3.0是可编程社会,是超越货币、金融和市场的应用,特别是在政府、健康、科学、文化和艺术领域的应用。

根据申万宏源的研究分析,目前,数字货币已经比较成熟,拥有较多用例。区块链2.0时代中,数字资产记录登记和金融领域的应用,例如去中心化交易,有较大概率成为后续最容易大范围落地的应用领域(如图1、图2所示)。

区块链1.0:可编程货币

通过这一层次的应用,区块链技术首先起到搅动金融市场的作用。大型金融机构诸如纽交所、高盛、芝交所、花旗、纳斯达克等都在过去的一年中进入了区块链领域。目前全球70多家机构已经加入了区块链联盟R3,其核心任务是进行区块链技术的概念验证和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同时,区块链在证券市场的潜力也引起了各大证券交易所的重视。在纳斯达克公布区块链平台Linq以后,欧洲证券市场的机构也纷纷跟进。

2015年11月17日,伦敦证券交易所、伦敦清算所、法国兴业银行、瑞银集团(UBS),以及欧洲清算中心(euroclear)等机构联合成立了区块链集团,探索区块链技术如何改变证券交易的清算和结算方式。据世界经济论坛预测,到2027年世界GDp的10%将被存储在区块链网络上。

这一层次应用的另一个影响是构建新型货币体系。数字货币不同于电子货币。当前,数字货币(digitalmoney)尚没有统一定义,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认为数字货币是一种价值的数据表现形式,通过数据交易并发挥交易媒介、记账单位及价值存储的功能,但它并不是任何国家和地区的法定货币,也没有政府当局为它提供担保,只能通过使用者间的协议来发挥上述功能。而电子货币是将法定货币数字化后以支撑法定货币的电子化交易,因此二者并不等同。目前数字货币的主流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体系可以解决传统货币体系的3大弊端。

第一,区块链体系由大家共同维护,不需专门消耗人力物力,去中心化结构使成本大幅降低,同时,数据的公开使得在其中做假账几乎不可能。

第二,区块链以数学算法为背书,其规则是建立在一个公开透明的数学算法之上,能够让不同政治文化背景的人群获得共识,实现跨区域互信。

第三,区块链系统中任一节点的损坏或者失去都会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具有极好的健壮性。

目前,区块链已被多家央行视为实现数字化货币的关键技术。英国央行2016年宣布将数字货币RSCoin代码并进行测试。这是一款完全基于央行的需求而设计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目前由伦敦大学学院(UCL)研发并进入了初步测试阶段。同时,荷兰央行正在致力于开发一种被称为“DnBCoin”的数字货币,韩国、俄罗斯央行也表示密切关注区块链技术。我国央行也在2016年年初表示将探索发行数字货币,并于12月15日完成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交易平台测试工作。

区块链2.0:可编程金融

除了构建货币体系之外,区块链在泛金融领域也有众多应用机会。基于区块链可编程的特点,人们尝试将智能合约添加到区块链系统中,形成可编程金融,其中以智能合约为代表。

智能合约的核心是利用程序算法替代人执行合同。这些合约需要自动化的资产、过程、系统的组合与相互协调。合约包含三个基本要素:要约、承诺、价值交换,并有效定义了新的应用形式,使得区块链从最初的货币体系拓展到金融的其他应用领域,包括在股权众筹、证券交易等领域开始逐渐有应用落地。传统金融机构也在大力研究区块链技术,以期与传统金融应用相结合。

股权众筹

区块链技术在股权众筹领域具备两大优势:第一,更加公开透明和真实可信,信息对投融资各方更加对称,记录难以篡改、伪造、删除;第二,促进股权流通和资源共享,股权转让和登记更安全便捷,众筹平台之间投资人和项目可共享。

股权登记管理区块链独特的身份账户体系,可以作为电子凭证。现有非上市股权管理,通常情况下,需要通过人工处理纸质股权凭证、期权发放和可换票据。如果出现频繁的股权变更,股东名册的维护将变得烦琐,历史交易的维护和跟踪也变得困难。区块链技术将会对这一切进行数字化管理,使其变得更加高效和安全。区块链众筹股权登记,将充分利用区块链账本的安全透明、不可篡改、易于跟踪等特点,记录公司股权及其变更历史。

股权转让流通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信用风险。传统的otC场外股权交易,以交易双方的信用为基础,由交易双方自行承担信用风险,需要建立双边授信后才可进行交易,而交易平台集中承担了市场交易者的信用风险。应用区块链技术后,股权的所有权登记在区块链中,股权交易必须要所有者的私钥签名才能验证通过;交易确认后,股权的变更也会记录在区块链中,从而保障交易双方的利益。

众筹合约

区块链可确保合约履行中不被篡改。在股权众筹发起初期,由发起人、众筹平台、领投人、保荐人等多方共同签署一份众筹合约,来约定各自的责任与义务。这份合约可以变成智能合约的形式存入区块链中,由区块链确保合约履行中不得被篡改。

证券交易与发行

基于区块链的证券交易将大幅节省交易费用。以证券的交易结算为例,使用区块链系统,买方和卖方能够直接实现自动配对,并通过分布式的数字化登记系统自动实现结算和清算。由于录入区块的数据不可撤销且能在短时间内被拷贝到每个节点中,录入到区块链上的信息实际上产生了公示的效果,因此交易的发生和所有权的确认不会有任何争议。而在证券发行过程中,传统模式下公司想要ipo,需要有专门的审核流程并由投行机构进行承销。而如果采用区块链技术来实现这个过程,就不需要任何中央机构来运营和管理,交易过程完全公开透明,能够真正实现点对点的交易。

区块链3.0:可编程社会

区块链技术的概念篇6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数据共享平台;设计

大数据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以及组织机构的发展运营都带来了新的便利以及挑战,数据成为如今发展之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掌握数据,能够在数据之中挖掘其真正的价值,就能够在如今时代找到真正科学的发展渠道。数据共享平台是大数据时代的产物,通过该平台能够提高政府单位或者其他部门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效率。该平台的运转以及设计与区块链技术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今我国社会以及单位运营的过程中虽然已经开始大量建设数据共享平台,但是区块链技术仍旧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与价值,也是在此背景之下,本文对其进行研究,深入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内核,同时阐述如何通过区块链技术设计出完善有效的数据共享平台。

1区块链技术简介

区块链是一种基于密码学原理构建的分布式共享数据库,其本质是通过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允许系统内的所有节点都备份当前区块链的一个完整副本,每隔一段时间,系统选出这段时间记账最快最好的节点,该节点利用密码学技术计算和验证,将这段时间内的所有有效交易数据和当前区块链的“数字签名”记录到一个新区块上,并将新区块链接至当前区块链副本的末尾,形成新的区块链副本。区块链的任何变动都会依托整个系统的消息广播,实现全网区块链副本的更新。如上所述,区块链技术具备分布式对等、去信任、集体维护和无法篡改四大特点,因而与数据流通场景有着天然的契合度。

2基于区块链技术数据共享平台设计之中存在的问题

(1)大数据管理意识不足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属于长期工作,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落实,在结合区块链技术的使用过程之中,需要单位有数据化底蕴作为支撑才能过发挥效果,尤其是大数据时代,对于信息数据的利用方式与之前出现根本差别,需要信息管理部门具备大数据管理意识,才能够有更加良好的效果。但是因为我国大数据发展时间较短,对于区块链技术真正认知还不够全面与深入,所以在实际应用以及建设的过程之中还不够完善,所以在应用的过程之中存在较大限制。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部门对于数据共享平台的理解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差,很多单位和部门并未建立大数据管理意识。政府部门都将信息管理数据作为机密,不仅在同行业之间,就是在单位内部也拒绝功能共享。为了保证信息部门的独立性,很多单位对于信息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相互之间数据传递不够流畅,也影响了单位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和利用的效率,也导致区块链技术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效果。(2)信息数据集成化难度较大数据共享平台的最终任务是帮助单位建立一个高效并且完善的信息系统,在进行该方面的建设之中,前提是需要单位能够有效将信息以及业务之间进行良好融合,进行集成化处理,这也是保证区块链技术能够有效实行的前提。而两种技术之间的有效融合并不简单,其中有很多分支系统需要同步与完善。尤其是涉及资源整合,更是其中关键环节。每个环节的推动以及事件需要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有效联动,但是目前国内很多政府部门在该方面的建设都处于初级阶段,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之中,缺少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导致数据共享平台难以发挥预想效果。而且还有部分单位计算机应用人才缺乏,尤其是缺少数据共享平台专业化人才,在建设之中本身就存在较大的疏漏,无法发挥出数据共享平台的效果。(3)信息管理数据失真无论是平台的建设还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信息数据的真实性都是基础,对于组织而言,信息管理数据失真所带来的危害十分严重,一直以来,政府部门的其他单位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降低出现信息管理数据失真的概率,其中信息管理数据共享平台就是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大数据时代数据共享平台的有效建设,能够帮助使用者提升信息管理运算精准度,降低信息管理数据失真出现的概率。但是如今,因为单位数据共享平台系统还不够完善,稳定性不足,所以在运作的过程之中,还不能够精准提供数据,导致偶尔还会出现信息管理数据失真问题,这需要逐渐完善与改正。(4)信息部门缺乏大数据人才对于信息管理而言,我国资源极为丰富。据统计,2019年我国信息管理从业人数已经超过700万人。虽然信息管理人数较多,但是能够进行信息管理数据共享平台的专业化人才却不够。一方面,信息管理工作需要较为丰富的经验积累,大部分成熟的信息管理工作者年龄较大,对于数据共享平台之中新形势的业务接触较少,了解也不够透彻、新的工作人员对于数据共享平台有较强专业基础,但是缺乏实践操作的经验。数据共享平台对于人才的要求较为严格,一方面需要对传统信息管理业务有较强的了解以及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对于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也要有全面的认知。目前我国缺少的正是这种复合型人才。政府部门在信息技术人才引进和留驻方面,本身比较薄弱、信息管理数据共享平台与操作之中因为专业化人才的缺失,导致内部经常出现信息软件使用混乱的问题,影响实际效果。而且目前很多高校机构对人才实施单一专业方向的培养,想要培养出适应现代数据共享平台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较为困难。

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改进对策

(1)培育大数据管理意识虽然目前国内很多政府部门领导对于数据共享平台问题较为重视,但是大部分领导对于该问题的认知还是存在偏差,很多领导者不具备大数据管理意识,认为政府机构的数据化管理是信息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针对该问题,需要进行有效改善,让领导者真正意识到信息管理数据共享平台是整个单位和全员的事情,并非局限于某一部分、某一个职位。加强大数据管理意识的培养,在该方面进行有效建设,需要政府部门能够真正加强对于该方面的认知,在日常运营的过程之中,更多通过数据共享平台系统处理业务问题,对于业务进行良好的考评,将业务数据一体化真正应用到日常发展之中,真正让信息管理系数据发挥出最大的效果。(2)创新政府部门信息管理组织结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共享平台需要业务一体化发展需要完善的组织机构作为依托。目前,国内一些知名软件公司已经推出云概念信息管理服务,具有在线记账、资金管理、报表处理等常用功能。政府部门想要有效实现上述功能,需要对于自身管理组织进行优化,整合数据共享平台和信息管理行业的资源储备。构建平台技术供应商的合作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引进,鼓励数据共享平台供应商和单位部门以及个人的合作实践,从而降低开发难度,缩短研发时间,分散安全风险,通力合作开发数据共享平台。(3)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制度由于数据共享平台的功能特性,只要运用得当,不仅不会增加信息管理数据失真的风险,还可以有效防控和避免传统信息管理数据失真问题。建立完善信息数据管理制度是核心也是前提,在该方面进行有效落实,可以通过以下方案执行:(1)信息管理科目设置不合理,管理混乱问题,使用数据共享平台服务后,信息管理科目由服务商设置,在功能设计上会参考相关专家意见,减少出现不按信息管理制度操作的行为。(2)数据披露不实的问题,由于数据共享平台有较强的共享能力,只需要求数据共享平台服务商将披露的数据进行共享设置,则会大大减少这一问题。(3)记账不及时,随意性较大,由于数据共享平台拥有独立第三方进行动态评审,那么一旦出现记录不及时的情况,通过日志便能够清晰地查明,从而监督用户行为。(4)手续不完备,数据共享平台需要符合准入机制才能进入市场,那么就可以控制数据共享平台服务商,在软件设计时增加手续完备性验证,一旦发生手续不完备的情况,则会及时报警。(5)签字、印章造假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数据共享平台具有天然技术优势,可以将人员姓名进行加密,无法进行汉字输入,只能通过输入密码的形式转换成汉字姓名,这样就可以保证非本人使用则无法签字;电子章则编制用章记录,每次使用都会记录用章时间、用章位置、使用人等数据,以便日后审计。同时还要调整单位内部的管理制度,废除一些没有多大实际用处的陈旧管理制度,修正管理制度,使制度跟上单位部门整体发展的步伐,让组织单位能够更好的进行日常业务管理,让单位各个岗位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自觉承担责任,提高信息管理数据质量,保证单位持续稳定的发展。(4)构建信息管理智能系统政府部门应该根据自己现有设备设施、服务保障的基础上,建设符合国内实际情况的数据共享平台,增强数据的加工处理能力、软件的交互效果和网络的抗干扰能力,利用故障自检自查、自动报警等功能及时自动恢复或人工修复数据共享平台,加大网络通讯建设,提高用户与数据共享平台服务商数据同步的实时性,大力开发适用于苹果、安卓、windows系统的移动通讯设备客户端,充分发挥移动办公的优势,分析现有的信息管理数据系统,使用习惯和业务流程,抛弃革命式的转型模式,选择循序渐进的转型途径,与现有系统进行融合,平稳过度到数据共享平台,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其次需要完善服务功能,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首先要夯实信息管理数据系统的基本功能,其次需要提供专业化的功能,增加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等模块,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充分考虑不同单位的不同需要,进行差异化管理。(5)提升人员基本素质首先负责人是管理负责人员,对政府部门信息管理数据的真实完整性起到很大的保护作用。如果忽视了对单位部门负责人的培养教育,容易造成信息管理专业水平低小、能力较弱和对信息管理法律法规的了解不充足,容易导致信息管理工作难以进行,更有甚者会形成违反信息管理法律等的诸多问题。因此,加强相关部门负责人的教育和信息管理法律意识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其次负责人的法制观念对于社会、部门和具体的信息管理相关人员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负责人不能依法行事,便会造成信息管理人员的违规违法操作,从而造成信息数据失真,最终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增强相关部门负责人的法制观念尤为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对负责人的信息管理主体责任已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任何情况之下,都不允许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在政府部门实际发展进程中,始终要保持正确的法治观念,自觉维护我国信息管理法的权威和尊严。信息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也要定期向上级领导和负责人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传播,避免其授意信息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相关信息的造假。只有单位负责人拥有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才能确保单位经营状态满足相关管理要求。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岗位作用,从而才能够减少信息管理数据失真的现象。

4结论

数据作为组织单位日常经营和决策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共享资源,由于它自身的可复制性和易传播性,使其流通和共享过程受到了安全层面的严重制约。该文以区块链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与可信任等特点为基础,对于区块链技术以及如何通过区块链技术创新信息共享平台进行概述,同时,结合目前国内政府部门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以及理解现状,总结目前区块链技术以及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之中所存在的不足,最终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期望通过研究能够真正帮助国内政府部门意识到区块链技术以及数据共享平台的重要性,围绕在这些方面建设与应用中还存在的不足,进行更好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李莹,陶云.大数据时代构建“数字高校”档案共享平台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16):75-76.

[2]李果.计算机数学模型的远程医疗数据平台网络架构[J].数据技术,2021(08):133-138+144.

[3]李克.基于区块链的电子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10):119-121.

[4]欧阳美兰,王梅叶,李裕圣.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辅助定标系统——佛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优企e选”平台浅析[J].招标采购管理,2021(07):30-33.

[5]王倩,徐尚英,陈冬林,等.面向科技服务数据共享策略的智能合约激励机制研究[J].情报杂志,2019(8):1-9.

区块链技术的概念篇7

2018年是区块链应用的落地之年。此前社会笼罩在对区块链的热捧之中,区块链的技术成熟度曲线已经临近膨胀最高点。这意味着区块链技术来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要么出现大规模普及的商业应用,进入成熟发展阶段;要么跌入泡沫破灭期,行业应用无法落地,技术热度迅速消退无人问津。

Bat、京东、网易等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已在区块链中布局。它们集中于2015年底-2016年入局,彼时区块链正处于“技术膨胀期”。

经过2年-3年的技术研发积累,大公司们的区块链应用产品陆续结出成果,成为推动区块链从2.0时代进入3.0时代的重要力量。

但区块链3.0时代将线上区块链与物理世界锚定,更大的挑战随之而来。区块链能处理的只是上链之后问题,而线下共识的达成、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并非应用区块链技术就能解决。

“懂区块链技术,懂得使用区块链,能够用好区块链是三个完全不一样的阶段。”京东Y事业部区块链应用创新负责人张作义对《财经》记者表示。

互联网大公司在区块链时代还受困于“创新者的窘境”。身为互联网垄断模式的既得利益者,大公司只能利用区块链技术改革现有业务体系下的问题,因此它们往往选择为客户提供区块链技术服务的2b模式,在2c模式上更加谨慎小心。

但区块链的另一重颠覆作用,恰恰在于打破现有的互联网垄断模式,重建区块链理念下的利益共识生态圈。

将区块链视为改革,而非革命——这一观念很可能阻碍大公司们成为区块链时代最终的胜利者。

开启新时代,还是跌入泡沫?

区块链2.0仍局限于数字虚拟商品,区块链3.0则将进入产业区块链时代

任何新技术的诞生和应用,都遵循一套从萌芽、膨胀到泡沫破灭、成熟发展的曲线变化。全球信息技术研究Gartner公司公布的“2017年全球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显示,区块链技术正处于接近期望膨胀期的顶峰。

2018年,是区块链技术落地商业应用的关键阶段。是开启新时代,还是跌入泡沫期,这一时期至关重要。

包括Bat、京东、网易在内的各大科技巨头们,已在区块链中布局数年。阿里巴巴组建了区块链技术委员会,如今区块链应用覆盖蚂蚁金服(金融科技)、天猫(电商)、菜鸟(物流)等多个业务领域,区块链申请技术专利总数2017年排名全球第一。腾讯推出trustSQL区块链解决方案平台,已和政府、银行等合作方在供应链金融、票税、医疗、游戏等多领域试水区块链应用。百度推出区块链BaaS开放平台和“超级链”,以核心董事会成员身份加入Hyperledger超级账本计划。京东则将区块链应用于物流和商品溯源,推出区块链开放平台向第三方开放技术。网易也推出了“网易星球”区块链数据产品。

互联网巨头公司入局区块链的时间大多集中于2015年底-2016年初。这一时间点正好处于区块链技术的“技术膨胀期”。

“蚂蚁金服从2015年开始布局区块链,觉得区块链未来是社会的基础技术。我们当时的目标是弄懂底层技术,进一步搭建底层平台系统。”蚂蚁金服区块链团队负责人张辉告诉《财经》记者。

蚂蚁金服的第一个区块链应用诞生于工程师自下而上的项目尝试。2016年蚂蚁金服内部黑客马拉松挑战赛中,一个区块链兴趣小组用48小时实现了区块链公益善款追踪应用的poC(概念验证)。这个概念项目很快拓展为蚂蚁金服的第一个区块链落地应用尝试——“听障儿童重获新声”公益善款追踪项目。蚂蚁金服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合作,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对每一笔善款的全程信息追踪,该项目也成为当时平台上流量最高的公益项目,最终为10名听障儿童筹到了19.8万元,将近5万人参加捐款。

2016年底之前,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尝试仅以项目为核心,并未体现到组织架构中。2016年底区块链架构方由虚转实,蚂蚁金服区块链团队正式成立。

2017年2月,日本电气(neC)前副总裁蒋国飞加入蚂蚁金服,担任蚂蚁金服副总裁并成立技术实验室。区块链团队也随之纳入到专注前沿技术研究的“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的体系中。

京东从2016年成立区块链实验室。京东Y事业部区块链应用创新负责人张作义是当时区块链团队的几名创始员工之一。2016年中他和几个研发人员找来四台计算机,尝试搭建第一条自己的区块链网络。很快区块链网络就跑出来了,每5分钟生成一个哈希值。张作义和同事们先是异常兴奋,然后面面相觑:“联盟链是做出来了,但是能干嘛呢?像区块链游戏一样弄个小猫小狗吗,能有什么实际的价值?”随后他们发现了真正的挑战所在——在联盟链上放10条数据生成特征值非常容易,但如果是10亿条呢?

京东将区块链应用于商品溯源领域,需要处理数量巨大的订单数据。在区块链应用早期,宝洁公司跟京东合作用区块链做洗发水的防伪溯源。宝洁公司对接了4000万瓶洗发水数据,张作义和团队用了整整26天才将所有数据都写入底层中。

“0-10亿条不是线性发展,是指数型加速。区块链底层系统的完善升级,大量苦活累活真的绕不开,我们能实现也是一年多时间一步步打造出来的。”张作义告诉《财经》记者。

互联网大公司从区块链2.0时代开始入局。随着2年-3年的技术积累,它们的区块链应用研究在2018年结出果实,推动了区块链3.0时代开启。

区块链1.0时代由第一代加密货币“比特币”诞生开启。从2009年到2016年,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开始逐步得到关注,进入技术萌芽期。

紧接着从2016年到2017年是以太坊“智能合约”为代表的区块链2.0时代,区块链技术在全球大热,进入期望膨胀期。但这一阶段区块链应用除了比特币和iCo发币得到较大规模普及之外,尚未出现其他真正被大众接受的应用。

2018年被认为是进入区块链3.0时代的关键之年——区块链应用进入大爆发时期。社会各个行业领域都将寻找到自身与区块链结合的连接点,区块链应用迅速在众多行业中落地。金融、游戏、数字内容等行业是目前业界公认发展较快的区块链应用领域。随着区块链应用趋势的快速推进,物流、房产、电商等更“重”的领域也开始纷纷与区块链结合。

目前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全面引入区块链技术,所有捐赠数据上链。截至2018年1月,支付宝被区块链技术记录的捐赠信息涵盖2100万用户捐款3.67亿元,捐赠人次达到2.2亿。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团队人员也拓展到了数百名。京东利用区块链溯源技术全面记录商品的原材料、生产制造方、物流、消费者等多主体全链路信息。截止到2018年6月,京东的区块链溯源介入数百名品牌商,覆盖12000多款商品SKU,12亿多单链信息。

“区块链2.0增加了智能合约,仍然局限于数字虚拟商品的创设和转移,难以支撑相对复杂的产业场景的应用。区块链3.0则将进入产业区块链时代。”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委员于佳宁告诉《财经》记者。

从数字世界到物理世界的挑战

区块链能解决的只是上链后的问题,但线下共识的达成并非技术就能解决,如今各行各业都在试图与区块链应用相结合

众多行业应用让人眼花缭乱,是否有潜在规律可以判断区块链应用在哪个行业将率先成熟?事实上,区块链应用的发展遵循着一条从“数字资产到物理世界”的线索。

区块链应用最早开始成熟的领域为金融、游戏和内容。这几大领域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纯线上资产或数据,且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圈。

区块链的出现解决了信任危机。人类社会中多方参与合作的领域(如汇款结算、供应链金融等),信任危机是合作最大的成本来源。为了达成合作,往往需要第三方中介提供信用背书,成本高昂,每增加一个合作方,信任成本也将直线上升。区块链作为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账本,用技术完成了信用背书,不再需要第三方中介。选择2B模式的大公司使用区块链技术,为多个合体主体搭建联盟链。其最大的技术革新作用是能够快速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联动,并通过代码自动执行合约。

跨境汇款是多方合作的典型应用场景。以往跨境汇款的流程复杂,耗时漫长。以香港汇款到菲律宾为例,用户从香港汇出款项后,需要经过6个以上中介环节:汇出机构、香港某银行、多个中间行、菲律宾某银行、收款机构。这一过程耗时往往需要数天。区块链跨境汇款则免除了中间复杂的中介环节,跨境汇款的到账时间缩短到仅需几秒。

蚂蚁金服在2018年6月底联合渣打银行推出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跨境汇款服务,alipayHK与Gcash合作成为全球首个在跨境汇款全链路使用区块链的电子钱包,渣打银行负责日终的资金清算以及外汇兑换。区块链跨境汇款能7×24小时随时手机完成,不用像传统跨境汇款在晚上7点后操作则需等到第二天。

传统发票流转体系复杂,涉及开票、流转、保税、报销四个环节。腾讯在2018年5月底跟深圳市国家税务局合作成立“智税”创新实验室,研发了区块链电子发票解决方案。腾讯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发票全流程完整追溯。区块链连接每一个发票干系人,且具有不可篡改的特性,可以追溯发票的来源、真伪和报销等信息,解决发票流转过程中一票多报、虚报虚抵、真假难验等难题。此外还降低了成本、简化了发票报销流程。“此外在税务的风险评估、税务信用、税务登记、证明办理上都有潜在的可深挖的场景,这是后续我们会和深圳国税局一起探索的方向。”腾讯区块链业务总经理蔡弋戈告诉《财经》记者。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应用范围开始从纯线上资产向线下的物理世界拓展——此即人们憧憬的区块链3.0时代。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区块链应用最大的挑战来自两块。一个是技术本身,怎么实现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联盟链系统,能部署于城市、全国乃至全球。另一个是线下怎么达成共识,让更多参与方加入。这种线下的共识激励机制设计也是很大的挑战。”蚂蚁金服区块链团队负责人张辉对《财经》记者指出。

企业级区块链应用处理数据量级惊人,这对平台方的技术实力支撑挑战颇大。大公司们使用分层架构来解决这一问题。它们搭建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平台往往分为三层架构——“底层+平台层+应用层”。

张辉告诉《财经》记者,蚂蚁金服主要承接了第一层区块链技术底层开发,通过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把控,定义区块链技术的底层标准。往上第二层为区块链BaaS平台层,由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的天猫以及菜鸟共同建设。平台层属于区块链服务系统,能让各种企业在上面快速开发和部署区块链业务。第三层为应用层,结合商家、物流、海关、用户开发具体的区块链应用。

腾讯同样构建了类似的三层区块链业务架构。最底层为trustSQL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为整个区块链业务打牢技术“地基”。第二层为平台产品服务层,面向数字资产、鉴证服务、共享账本、分享经济等业务领域开放。最上层为应用服务层,面向银行、保险、证券等提供包括数字票据、机构清结算、知识产权保护等在内的具体区块链应用和行业解决方案。

当区块链应用从线上数据资产拓展到线下物理世界,问题也变得更加复杂起来。区块链能实现的只是线上数据的不可篡改和分布式存储,但一旦和物理世界交接——利益主体间要不要上链的博弈,上链的数据是否真实可靠,这些麻烦并非应用区块链技术就能解决。

以区块链溯源为例。在区块链技术普及之前,商品溯源行业也一直存在,但几大电商平台间的冲突让商品溯源的普及进展缓慢。阿里巴巴曾经做过一套防伪溯源的“满天星”系统,最终由于平台间的矛盾推行困难,只能不了了之。

“电商在区块链之前不是没有尝试过防伪溯源,但是发现有局限性。我的商品不只是在天猫上卖,在京东、1号店都在卖。如果只能在你上面扫码,其他平台一定不同意。最后没办法,我这批货给天猫就只贴这一批。变成商家为了争取营销位置,动力不强。”在商品溯源领域创业多年的taC溯源链创始人王鹏飞告诉《财经》记者。

即使区块链技术应用后,平台间的冲突依然存在。因此如何解决区块链线下的多主体合作问题,搭建起各方平等参与的联盟链体系,仍然是包括溯源、供应链等行业领域的区块链应用挑战。

“区块链技术一个重要作用是帮助建立相对平等协作关系,多个环节的关系如何协调,这里其实还是线下需要沟通的。”腾讯区块链业务总经理蔡弋戈说。蚂蚁金服区块链团队负责人张辉亦认为:“最好的解决方式还是线下共识。通过线下激励机制的设计把多方拉在一起。各方的角色和利益写清楚,包括链上链外的责任、得到的收益。”

谨慎的2C模式,与创新者的窘境

基于区块链理念并直面用户的项目,往往将颠覆现有互联网商业模式

2B还是2C是每家公司入局区块链时首要面临的商业模式选择。目前大多数科技巨头公司在针对区块链应用创新时,往往呈现出小心谨慎的姿态。它们的选择倾向以2B为主,为企业客户提供区块链技术。但也有一些大公司在进行2C模式的尝试,将区块链应用产品直接面向用户。

网易在2018年2月初上线了区块链产品“网易星球”。这是一款表面上看起来像养成游戏的产品。用户在自己的“星球”中每天完成不同任务,即可收获原力值。原力值越多,黑钻生长越快。用户收获黑钻后,可用来兑换相应的权益,例如拍卖黑猪肉、扫地机器人等实体产品,或者参与抽奖活动。

“网易星球”内测上线后,在各大社群中引发了一轮病毒式传播,第一个月就突破百万DaU(日活跃用户数)。这种效果连创始团队自身也没有想到。“当时只是公司内部群里扔了几个邀请码,邀请同事去转发。还设置了5次的上限,想控制一下人数。结果一开始几千上万的增长,然后是指数型增长,最后传导太快被传播平台封禁了。但用户绕过传播平台还是会进来。”网易星球负责人顾费勇告诉《财经》记者。

网易星球的产品和技术团队在上线前曾发生过意见分歧。产品团队对内测效果预期谨慎,但技术团队普遍偏乐观。顾费勇和团队最终确定的思路是,先上线mVp(最小可行产品)测试用户反馈。如果上线没什么波澜,团队就转方向。如果效果好就继续做大。意外的内测结果给团队增添了不小信心。“区块链的魔力还是很大的。”顾费勇说。

网易星球的实质并非区块链游戏,而是区块链数据生态价值平台。目前的互联网生态中,数据被互联网大公司所垄断。数据名义上属于用户,但是用户没有办法使用,实际只属于互联网公司。顾费勇曾经参与过大数据时代,对这种模式的弊端有直接感受:“我负责过几个大数据团队,但当时做不下去,因为各家公司不把数据拿出来分享。”

区块链让互联网公司的数据垄断出现了裂缝。区块链时代,数据属于用户自己。在一个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数据生态中,用户的数据可以归集,随时导出来到任一区块链上。同时用户能自由使用自己的数据,并从自己的数据中获利。

网易星球正在尝试让更多的企业加入进来,业务和数据上链。数据所有权归个人用户,企业向用户购买数据,并提供各种服务让用户消费,共同打造区块链数据生态圈。内容模式和电商模式是他们最近尝试的两个方向,但仍未完全跑通。

像网易星球这种完全基于区块链理念设计的2C模式产品,在互联网大公司中属于少数派。大公司往往将区块链视为改进现有业务的一种手段。它们试图将区块链技术嵌入原本存在的业务体系中,仅用来解决现有体系中某个或某些问题。

腾讯在2018年4月宣布将上线游戏《一起来捉妖》。尽管宣传是“区块链游戏”,但这款游戏的玩法主要是通过aR技术,用手机摄像头捕捉出现在用户环境中的aR妖怪。区块链只用来作为游戏中的虚拟资产管理,保护用户虚拟数字资产,解决传统游戏里虚拟道具超发的问题。

一些大公司采取的是2B2C的模式,首先以区块链技术服务企业和组织,再以企业服务面对消费者。蚂蚁金服和雄安政府合作,在2018年2月于雄安上线试运行了首例区块链应用租房平台,以解决虚假房源和租赁市场混乱的问题。该平台由三大子平台构成,包括租房租赁管理平台、诚信积分系统、区块链统一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挂牌房源信息、房东房客的身份信息、房屋租赁合同信息将同步上链,多方验证,无法篡改。

“我们可以用区块链类比互联网。互联网的基础设施由大企业来承担,基础设施之上web、移动互联网创新是无穷无尽的。就区块链来说,我们作为大科技公司定位在基础设施,上面让各种创业公司做创新。”蚂蚁金服区块链团队负责人张辉说。

哈佛商学院教授ClaytonChristensen在《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指出:“成熟企业无法应对颠覆式技术创新,不是因为新技术太复杂,而是因为他们将更多资源用于维护和争夺当前实现盈利的大量主流业务。”

区块链技术的概念篇8

智能汽车:索菱股份+华阳集团+德赛西威+路畅科技:受国家层面的智能汽车规划的刺激智能汽车板块今天早盘成为最强的板块一旦有4-6只涨停板,索菱股份巨量一字成为一字领涨龙头+华阳集团也是加单一字成为龙二,但分歧严重本来早盘拉板的德赛西威+路畅科技都被砸开,盘中封回德赛西威+路畅科技成为暂时的换手龙头的候选,结果尾盘路畅科技被猥琐砸盘,但板块热度尚可,明天在持续一天的可能性比较大,明天的目标在于非一字的换手龙头,类似雄安板块的建科院这样的换手龙头往往不比中设股份这种一字一波到顶的涨幅小.

区域链:壹桥股份+易见股份+新晨科技+暴风集团:(最近几天各大巨头和外媒都在议论区域链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比特币或者其他各种币,更多的是区域链技术的运用和落地产品,所以我们的思维也不能仅限于比特币的涨跌对区域链个股的炒作的影响,还是应该把视野放宽一下放远一点,就从区域链技术来看这块热度和讨论度是有了,接下来就看资金炒作的力度了.我个人还是看好这块新技术的.)昨天点评区域链的可以原封不动的留到今天还是实用的,去年到今年可能是区域链技术发展的大元年,所以不要比区域链等于比特币划等号,区域链技术的格局不仅限于比特币,所以这个板块还是值得重视的.老牌区域链持续性不太好,新面庞类似壹桥股份反而今天非常受资金欢迎,所以区域链板块重视在于新沾边概念个股的持续性如何,特别是挖掘发酵的低位个股能不能出现几个来助攻一下壹桥股份,毕竟壹桥股份已经二连板了,需要板块羽翼小弟来助攻,明天才能承接接近亿级别的卖盘.

次新股:德赛西威+中欣氟材+华森制药+盘龙药业+卫信康:昨天三只次新股都有冲板,科创信息早盘拉板太早被砸死,反而午后拉板华森制药二连板成功,特别是华森制药还带动了一波次新股人气,盘龙药业+卫信康跟风拉板,德赛西威虽然早盘强势封板但是更多的是智能汽车属性刺激的,次新股板块这块缺一个领涨龙头,现在就看明天是二连板的华森制药还是首板个股,但是从尾盘三只医药华森制药+盘龙药业+卫信康的拉板隐隐约约感觉次新股板块有资金开始回暖在慢慢介入.

房地产:泰禾集团+荣安地产+合肥城建+沙河股份:泰禾集团这种逼空三连板真是少见,超预期颠覆了想象,所以后排小弟纷纷跟风,也是没得说的,泰禾集团临时被停也没有怎么影响房地产板块,所以明天这些跟风小弟还是有机会冲高走人的,当然介于房地产走势那么怪异,也不排除有资金打出一个卡位替补泰禾集团的领涨龙头来帮助其他小弟出货,但是这种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

区块链技术的概念篇9

其实,区块链技术在C端日常应用中大有可为。比如说,在微信和支付宝间转账、发红包等,这样的使用场景在现有支付体系下很难实现。不过,据业内人士透露,借助于区块链技术,上述应用场景完全可以成为现实。

如何让区块链技术在大众生活中更好地应用落地已成为当前业界努力探索的一大焦点。专家表示,区块链未来将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区块链技术融入大众生活将是必然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区块链仍处于“野蛮生长”的早期阶段,应用场景仍待探索,同时要符合监管和法律的要求,而网络安全同样不容忽视。

市场仍待“杀手级应用”激活眼下区块链概念横飞,但对许多人来说仍不明就里,因为行业仍处发展早期,落地的应用十分有限,还没有像一些成熟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应用那样广为人知、不可或缺。

区块链在日常生活场景中的应用也在悄然进行,一些项目已在不断探索和实践。近日,在上海举行的“2018CeSaSia·上海——暨区块链DemoDay·aCeS专场”活动上,德鼎创新基金管理合伙人李忠强透露,德鼎创新基金早在2015年即投资了一个位于巴塞罗那的区块链应用项目,该项目将区块链技术用于移动支付。“实际上我们投资了不少类似的将区块链技术融入日常生活场景的项目,和应用场景结合都比较密切,数量也很多。”李忠强说。

志顶科技tokenpos创始人王玮也在从事区块链支付领域的相关业务。在他看来,区块链行业依然是一个早期行业,应该更多关注发展前景。比如目前CDR独角兽回归,需要多方自主设计才能实现。将来在区块链上,用户通过手机简单操作即可实现。“未来,区块链对每个人都会造成影响,尤其是金融、财产等方面。”

在早前的“链·接未来——央广tmt沙龙”上,工信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于佳宁就曾表示,区块链的核心在于解决协作信息化的问题。“用一个双方共同认可且不可篡改的机制来解决协作和对账的问题,解决一个在新型环境下信息化的问题,这是一个最核心的场景,数据资源共享等都是在这个场景下衍生下来的。”他认为,区块链对实体经济的效果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优化协同环境和引导资金脱虚入实几个方面。

在实体经济领域,区块链产业的快速发展正带来广阔的想象空间。工信部信息中心的《2018年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截止到2018年3月底,我国以区块链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数量达到456家,覆盖上游的硬件制造、平台服务、安全服务和下游的产业技术应用服务,以及保障产业发展的行业投融资、媒体、人才服务等各个领域。未来三年,区块链将在实体经济中广泛落地,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而在一些垂直领域,区块链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应用前景,例如征信领域。中诚信征信副总裁兼Cto姚明表示:“区块链可以实现数据自治、隐私保护、评估透明、交易透明,还可以做资产溯源,资产数字化等等。”中诚信征信已经在整个区块链应用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包括在黑名单共享、资产证券化和信用信息的管理上。姚明认为,要实现信任从量变到质变,还需要中介服务的透明化。区块链的出现,有望解决这一问题。

分布式资本合伙人姚镜仪认为,区块链技术带给人们生活的改变,不像其他技术那样直观,“区块链最大的价值,就是对传统行业业态的重塑。虽然目前技术层面的瓶颈仍在制约着区块链的应用和成长,但区块链能带给人们商业形态和思维方式的巨大变革”。

目前,区块链的潜力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在金融、制造、零售、互联网等行业,已经出现了很多区块链的应用案例。国际数据公司(iDC)近日报告预计,这一趋势将在未来三年延续,到2021年,中国区块链市场规模将突破10亿美元。但同时,目前大部分区块链应用尚处于尝试阶段,交易低效、场景非刚需、商业模式单一等问题普遍存在。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内区块链“杀手级应用”很难出现,技术平台、开发服务将是支撑区块链市场增长的主要模式。

产业成长需要“容错”区块链应用正加速落地。创业邦的《2018年区块链发展报告》显示,区块链应用将率先在金融领域落地。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应用普及和社会认知度的提高,区块链将逐渐向社会征信、医疗、教育、物流、文化娱乐等多领域渗透。

作为一项崭新技术,区块链应用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难题。据王玮介绍,股票采用区块链技术很早之前就已经有尝试,比如纳斯达克。具体到CDR这种模型是不是通过区块链来实现,可以确定的是技术已经得到实现,而主要取决于各国监管机构、交易所和证券公司对这件事情的认可。

增强区块链行业监管已是共识和趋势。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曾指出,面对不断演进的区块链技术,需要同步考虑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以加强监管,防范风险。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届陆家嘴论坛”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指出,“像区块链这种东西,不能让它走歪了,不能让它仅仅去造币,然后去造百万富翁,而要用它来改造我们的基础设施,改造我们的认证系统、信任系统、产权识别系统,改造我们金融交易的成本。”

“区块链社交本质是全世界的人都可以联系和交流,社交平台变成最大的社区和流量入口,未来还会作为数字资产的流通工具。”李忠强认为,监管最大难点是区块链的社交和通信。

“智能合约和token是区块链的灵魂。”姚镜仪表示,她坚信智能合约的未来,但现在也看到智能合约出现了很多问题和事件。分布式资本的投资策略就是“容错”。如果没有足够的容错性,区块链生态中就无法生长出足够的多样性。

安全监管“箭在弦上”区块链应用尚处探索期,频频上演的网络安全事件则进一步凸显出行业的短板和不足。近日360宣称发现区块链“史诗级漏洞”,为新生区块链行业上了一堂深刻的安全课。

针对当前智能合约出现很多安全漏洞现象,李忠强表示,在公有链飞速发展时,安全问题往往来不及考虑,现在有团队把公有链做出来以后才去考虑安全问题。正是为增强安全防范,德鼎创新基金也投入了一个团队,专门做一些底层的安全研究。

而在王玮看来,安全在区块链领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智能合约本身有漏洞,这是一种全新的安全问题;第二个层次是交易所和应用平台,他们自身有安全漏洞,可能导致黑客攻击以及资产流失;第三个层次比较特殊,因为区块链目前还是一种密钥体系来管理资产,如果个人泄露或丢失了密钥也会导致资产的流失。

在上述三类安全问题中,后两类安全问题可以通过传统方式去解决,但不代表他们不重要。而第一类是区块链体系和智能合约带来的安全问题,凡是程序一定会有BUG,区块链底层也有BUG,这方面的漏洞最难解决。

区块链技术的概念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素养;技术内涵;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不仅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也是专家和一线教师们形成的共识。广大一线教师最关心的是课堂,信息素养毕竟是个抽象的概念,不可能成为独立的课堂教学内容,那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落实课程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教学需要载体,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需要载体,大家都在思考,都在寻找解决问题之道。苗逢春教授曾提出信息“技术素养”应作为课程的课堂教学主体,“技术素养”这个词让我们顿感豁然开朗。新课程的“技术”不是单纯的技术培训,而是要关注技术背后的价值取向,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加上信息需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文化素养的熏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

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呢?笔者认为应深刻挖掘每种技术背后的内涵,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这种技术,怎样来学好这种技术,如何来得心应手地运用这种技术,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需要教师智慧地引导,学生用心地领悟,更需要长期地训练和培养。

挖掘技术内涵,体现技术价值

教学实例一:在一次全市的优质课展示活动中,笔者有幸听了一节高中《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模块的课,课题是《photoshop图层样式、图层模式的应用》。开课教师详细介绍了五种图层模式和三种图层样式,也揭示了图层样式与图层模式的本质区别:图层样式只需一个图层就能产生图像质感的变化;图层模式则需要将两个图层混合才能产生图像色调的变化。到了课堂的高潮,也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图层样式与图层模式的结合使用”时,课堂实例是“制作一个排球凹凸感的橙子”,素材是橙子与排球的图片各一张(如图1)。开课教师对学生说:“将两个对象分别放于两个图层,‘排球’图层置于上方,‘橙子’图层置于下方,先对‘排球’图层进行图层样式的设置(内阴影、斜面和浮雕),再对‘排球’图层设置图层混合模式(叠加模式),立体效果产生了。”随后,学生模仿教师的操作,很快完成了课堂任务。

分析:课后,笔者总感觉这节课好像缺了点什么。思索再三,发现问题还是出在那个教学难点上,教师只是介绍了“制作立体效果图”的具体操作方法,并没有让学生真正掌握这种技术技能,“方法”和“技能”是有着本质区别的。试想,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果换两张图,要产生其他不同的效果,他们会娴熟地运用这种技术吗?他们真的领悟到这项技术的本质内涵吗?其实课上学生就会有疑虑:为什么不将“橙子”图层置于上方并做这些设置,两个图层之间产生各种混合效果,真正的原理是什么呢?我陷入了思考,运用图层模式需要两个图层,哪个图层置于上方,是由各种图层混合模式决定的,而采用何种混合模式,是由所需的最终效果决定的,在这里我们需要有“排球凹凸感的橙子”效果。那么,我们需要留下“排球”的立体纹理,但要滤去“排球”的白色,然后与“橙子”混合,这个要求适合使用图层的“叠加”模式,运用这种模式的两个图层,上层会将图像的纹理叠加到下层的图片上,从而混合产生我们需要的立体效果,“排球”图层自然也就在上层了。至于在哪层设置图层样式,在这里我们运用“内阴影、斜面和浮雕”是为了让图像更具立体感,当然就在“排球”图层上设置。其实,完全可以给学生演示一下“橙子”图层上设置的效果,比较两者的区别。

通过深度剖析技术的本质,让学生明白这种技术是用来做什么的,能解决什么问题,怎样来运用,他们自然就体会到了学习这种技术的必要性和价值性,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它。学生从操作模仿的局限中解放出来,他们抓住了技术的核心,在运用技术时不再盲目,不再有疑虑,体验着自由创作的乐趣。长此以往,学生掌握了学习技术的一般方法,技术素养自然也就得到提升了。

构建知识结构,支撑技术内核

教学实例二: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图像信息的数字化表示”这一部分教学内容,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如图2),加上生涩的专业术语,学生在理解上难度很大,可很多技术操作如“图像信息的采集及存储”、“软件操作中色彩的精确设置”等,却非常需要这部分知识作为理论支撑,否则,这种技术就失去了它的核心价值,失去了灵魂,学生的实践操作也只能停留在简单的模仿层面上,技术素养也将成为空谈。这部分教学内容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如下:二进制位、像素、图像分辨率、图像数字化、位图、RGB模式、图像大小等。面对这么多抽象的概念,概念图能帮我们构造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便于学生对整个知识架构的把握,从而透彻地理解各个概念。图2中清晰地表明了各概念间的逻辑关系,我们可以发现,“像素”是这张图中的核心概念,通过图3可以非常形象而透彻地理解“像素”这个概念,“像素”即构成图像的最小单位(pixel),图像放大数倍后,许多彩色的小方点就是像素。由“像素”这个概念可以自然地引申到“图像分辨率”:如“72像素/英寸”和“1024×768”,分别说明图像像素的密度和数量,参数的大小决定着图像的清晰程度。“位图模式”和“RGB模式”属于色彩模式,“位图模式”的图像每个像素点只有黑白两色,只需一位二进制来表示,俗称“黑白图”;“RGB模式”的图像每个像素点由红绿蓝三色混合而成,红绿蓝三色分别用8位二进制表示,每个像素有28×28×28约1667万种颜色,俗称“24位真彩色”。然后再解释“图像大小”由每个像素需要的位数和图像含的总像素决定,“图像数字化”即将每个像素点的颜色信息按某种规律编成一系列二进制代码的过程。

分析: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人的短时记忆容量非常有限,仅为7±2个组块。这样一来,使得信息加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概念图将概念和概念联系起来,无形中加大了知识的组块,在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增加了可供加工的信息。同时,概念图能帮助学习者以最快速度将新知识纳入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唤起新旧知识间的有机联系,从而能更有效地完成学习的过程。如果让学生孤立地去理解这些概念,会有两个弊端,一是学生不易理解,他们往往采取简单的机械记忆,理解就停留在浅层的字面意思上,做不到透彻地理解掌握;二是学生容易遗忘,机械记忆的记忆时间非常短暂,缺少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往往记了这个就忘了那个。产生这两个弊端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根本就没将这些新知识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而具有逻辑关系的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掌握这些概念的内部含义。

技能的形成是以相应或有关知识的理解为基础的,学生有了这些理论知识作支撑,对于很多技术操作,就不再是一知半解从而盲目模仿,而是可以得心应手地运用这些技术来完成各个实际任务,愉快地体验技术创作带来的乐趣。

简化“通用”技术,剖析“特色”技术

教学实例三: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第六章中“用Frontpage进行信息集成”这一教学内容,即用Frontpage制作简单的网页。在通读了本章教材的基础上,笔者将这部分的技术知识点分为如下两类:“通用”技术和“特色”技术。“通用”技术如表格、图片的插入及其属性设置等,与已学的word软件具有很多的相似性,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规律性学习,无需过多讲解。“特色”技术即学生以前没接触过的技术操作以及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技术难点,这部分教学内容可以提炼出两个特色技术:一是“超链接”,超链接是网页制作的特色技术,是网站的灵魂,超链接的种类很多,链接至页面、图片、电子邮箱、其他网站、外部文件,还有书签链接、热区链接等,要和学生一起提炼出设置“超链接”的一般方法,即确定“链接源”和“链接目标”,从而揭示这种技术的本质内涵。二是“绝对路径与相对路径”,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学生会感到非常困惑,浏览网页时图片显示处是一个“红叉”,根本问题就是出在图片保存的路径上。图4是“绝对路径”,显示的是图片“345.jpg”的原始路径;图5是“相对路径”,显示的是图片“345.jpg”和网页之间的相对地址,图片与网页自动成为了一个整体,如果随意改变两者间的相对关系,就会导致网页无法显示图片,出现“红叉”。教师可以演示移动图片或网页中的任意一个,使图片和网页间的相对地址发生改变,使学生深刻体会相对路径的本质内涵。进而与学生一起得出结论:当使用“相对路径”时,网页和图片所在的文件夹具有“整体性”和移动“随意性”,“相对路径”在网站的转移、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而“绝对路径”在网站的转移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我们说:“绝对路径”是静态的,“相对路径”是动态的。

分析:新课程要求我们在注重具体技能教学的同时,还须注意抽象,概括一般性规律及方法。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意义建构”就是学习者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通用”技术就是指学习者要结合已有的认知结构,寻找新知识与已有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出这种技术的一般规律及方法。“特色”技术则是要让学习者体验到这种技术的特别之处,看到技术应用背后的一般性方法,学习者需将新知识纳入到他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并作深刻的联系及思考。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引导学生去寻找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引领学生运用其先备知识从不同角度去吸收新知,成为自己的知识,通过不断实践,学生逐步地将独自具备这种能力,这就是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要研读课标、熟读教材,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智慧性地提炼知识点、技术点,对核心技术要作深刻剖析;二是教师要对学生作深入分析,要用换位思考的方法,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以上三个教学实例只是笔者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实践总结,关于“技术素养”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及方法,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地方。广大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需要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信息素养,更需用理性的思维去解决课程目标与教学实践之间的矛盾,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多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多挖掘技术的核心价值,充分发挥我们的教学机智,定能构建一个智慧而又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