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6:51

西方经济学特点篇1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

1西方经济学课程教改的背景

1.1学科特点

西方经济学是属于专业基础课,一般在大一开设,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学习,让学生对基本经济现象有比较透彻的理解,并能运用经济知识分析社会现象,以便做出最优决策。

从现实的教学来看,学生对经济学有较大的兴趣,但在学习中普遍反映理论与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并存在对学科理论理解的障碍。西方经济学是通过大量的概念和理论模型,大量的图形和数理实证分析以及经济学特有的概念去理解整个西方经济学原理,导致其概念、原理、分析方法等都比较抽象和难懂,并且西方经济学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抽象和概括,许多理论与我国的国情和历史背景相差很大,因此学生很难将所学理论与我国的经济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

1.2教材使用现状

目前在中国的大学里采用的经济学教科书大致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采用西方原版或翻译版的教材,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等,此类为完全西方的版本,主要在少数重点大学里使用。

第二类,中国自己出版的,如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和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上、下册和《西方经济学》(精简版),此类教材内容体系与上述第一类基本相同,都是传统《经济学》的改编,不同之处在于进行了整理,更加符合中国人的阅读和理解习惯,并加上了适当的评论,但理论体系和内容与国外大学中的经济学教材基本相同。

第三类,国内一些学者所编的其他教材,内容或简或繁,或难或易,这类教材基本上算是对前两类教材的一个补充,在内容上或偏重点不同,或完善若干理论,或增加相关案例等。

以上所举的三类教材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实际上都是第一类,三类实为一类,这一类就是“西方的经济学”。

1.3当前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我国经济学学科发展不够成熟,只好采用西方的经济学理论,虽然可以使我们更好更全面的了解西方世界,快速地赶上西方国家理论经济学的发展水平,但这一课程也有着自己本身严重的缺陷,对于课程教学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西方国家自己也承认,目前的经济学只是“科学主义”的,却难以说是一门科学,在西方尚有大量不能应用于实践的理论,如边际定价理论等,更何况是在与西方发展模式、发展水平相差很大的中国。

第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发展得越来越精深复杂(如高微、高宏),而实用价值却不断下降,理论经济学的发展与教学内容似乎纯粹是为了培养“经济科学家”,从而忽略了大学生学习经济学的最终目的。

第三,从具有实用价值的理论来看,这些理论名副其实,具有鲜明的“西方”特色,而缺乏中国特点。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奇怪的学科,它是社会科学,但又披着科学的外衣;它对中国的发展非常重要,偏偏前面又加有“西方”两个字;中国经济创造了三十年奇迹,但却没有自己的经济学,这是目前经济学理论体系与教学内容设计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那么我们未来的经济学教材应该是什么样子?主要给学生讲授哪些理论和知识?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也是我们现在教改的重要任务。

2教学内容的改革

以《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为参考,对原有教材内容进行修改和整理,主要进行的工作是对原有理论部分加以阐述,内容进行调整合并,使基本理论得以保留,仍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并结合经济发展特点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使之符合经济学教学需求。通过这样的调整,使经济学理论体系更完善、更符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更易于理解。把整个经济学体系分为两个部分,分为《西方经济学》上下册。

第一,《西方经济学》上册。微观部分在现有基础上分为八个部分:导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消费者选择;企业的生产和成本;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一般均衡和效率;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二,《西方经济学》下册。宏观部分在现有基础上分为八个部分: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总需求--总供给分析;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

3教改后新教学内容的特点

3.1新教学内容的优点

第一,新教学体系仍保留很强的理论性,相比原教材也更加系统,内容更加全面,可消除原先教材中理论罗列的凌乱感。

第二,增加大量案例,使经济理论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实用感。经济学其实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作为分析经济领域内具体现象和具体问题的工具,通过培养学生运用经济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反过来可以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学习兴趣。

第三,既具有西方教科书的系统理论知识,又具有中国创新特色,使中国具有自己特色的经济学教科书。

3.2新教学内容的缺点

第一,篇幅加长。以西方经济学原来每学期42课时算的话,课时会不够,这就需要教材和教师的灵活安排。实际上在现有经济学教材基础上教师的授课安排也有很大的灵活性,所以并不成为问题;此外还可以把一些理论进行精简或重写;第三种解决方案是部分章节作为自学内容,如“导论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第二章第五节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等。

第二,未加入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和案例部分。在教材中可增加大量中国经济发展理论和案例,增强实践教学环节。而现代社会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学生迫切需要了解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指导企业运营管理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和引导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了解我国微观企业和宏观经济的管理体制、发展现状及其深层次原因,新教学内容可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进行加强。

4实践与尝试总结

西方经济学课程在实践教学中也进行了较多的改革与尝试,如在课程开始部分讲经济学发展历史等,但受到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与课时量的限制,所进行的改革只能是局部性的,在小范围内小心尝试。虽然如此,但相关实践活动也为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积累了大量经验,并有信心会使教学改革获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上下册[m].北京:高教出版社,2012.

西方经济学特点篇2

一、西藏经济学的功能

西藏经济学同其他经济学科一样,也有其自身的特殊功能。由西藏经济学特殊的研究对象所决定,使其基本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

(一)西藏经济学承担着西藏社会经济发展蓝图设计者的重任

西藏在我国属欠发达地区,这是指以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育程度为基础的国民经济的整体落后性。如,劳动者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及观念较为保守,现代产业发育不健全及相互关联度低,产品价值含量低及竞争力不强,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低,对外经济交流的范围较窄及力度较弱,对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一些现代经济观念接纳及认同的速度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国民经济的自我造血功能太弱,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严重不足等等,以上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仅有良好的愿望和勃勃雄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是根据西藏的具体情况,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及科学的方法,制定出科学的发展规划——设计、制定出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可行性方案(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资源配置方向及经济发展速度等),以及实现这些蓝图规划的行为准则、原则和实施步骤等。

(二)西藏经济学承担着社会启蒙教育的重任

社会启蒙教育,就是指导人们利用科学知识,特别是现代经济理论知识在经济建设活动中,进行是非判断、优化选择、趋利避害、扬长避短,进而明白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等。就西藏而言,如果人们光懂得必须加快西藏经济的发展步伐及如何加速发展西藏经济等,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什么是西藏社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应当选择的模式及前进的方向;什么是值得争取发展的目标;西藏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当遵循什么原则及其调整优化的方向是什么;如何开辟西藏的财政收入来源及如何正确处理西藏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的关系;西藏在开发当地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应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和模式;西藏各民族在保持和继承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如何不断调整和优化消费结构;宗教感情与科学精神及政治原则的关系如何处理;西藏各民族应如何确立自己在西藏社会经济振兴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对待和认识像西藏这样的一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等等。

西藏经济学的社会经济设计与启蒙教育功能,二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就其作为社会设计者的功能而言,如若不能在明辨西藏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是非与价值取向的前提下进行设计和构建,不能充分地说明一种方案、一个规划、一种经济行为是否会有利于西藏人民,是否有利于西藏产业结构的调整及是否有利于西藏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那么,该设计将不可能起到推动西藏国民经济沿着持续、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同样,尽管西藏经济学作为社会启蒙教育的功能,会告诉人们如何评价及选择一个目标、一种方案、一种模式,但如果不发挥其作为设计者的功能,那么,即便是多么美好的目标及诱人的前景,也会因为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而成为海市蜃楼。

二、西藏经济学的内容与任务

西藏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创的经济类学科,它的特殊功能便决定了它的研究内容与任务也必然有其特殊性。

(一)西藏经济学的内容

西藏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

1、西藏社会主义经济奠立于其上的社会生产力前提与自然环境。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一个特定时期的生产力性质及状况,都是对在此以前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直接继承和发展,社会革命可以砸碎旧的“社会机器”,但却不能拒绝旧的社会生产力。西藏的社会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也一样,是在接受和吸纳该地区原有生产力状况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营造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及经济基础的。所以,我们在研究西藏现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时候,就必须从西藏的历史着手。同时,人们的经济活动过程,从原本意义讲就是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流和结合的过程,不同的自然环境决定着这一交流和结合过程的不同特点与内容。这一性质便决定了在探讨和研究西藏经济的运行规律时,必须认真、客观、详细地分析和认识西藏的自然环境,全面和准确地把握这个特定的环境对西藏社会经济运行过程所产生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特点篇3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 独立学院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F0文献标识码:a

1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提出

西方经济学已成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学好西方经济学可以提高学生对现实社会和经济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但是由于这门课程本身理论性较强,含有大量的图形和数理模型分析,使学生感到抽象、难掌握,最终形成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特点,我国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方式。

同时,我国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模式,其发展才短短几年时间,并且由于社会导向以及学校本身的原因,经济管理类专业通常是独立学院当中的所必需的专业,而且招生规模越来越大,西方经济学课程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开设好这门课,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改革问题。

2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西方经济学课程特点

(1)课程理论特点导致学有难度。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性比较强,其内容较抽象和晦涩,常常用到数学知识,特别是微分求导运算。加之我国高校大多采用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这套教材,该教材本身就相对较难,更使独立学院的大部分学生感到措手不及。

(2)课程教学任务重,学时少。该课程的教学大纲通常要求一学期讲完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两部分内容,而最多都只安排48~54个课时,时间太过紧张,学生没有时间好好消化,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较差,并且参差不齐,常常由于赶进度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2.2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1)填鸭式教学收效甚微。目前,大部分院校在教授西方经济学时仍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教材内容也多是理论介绍,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即使把相关理论解释得再详细,也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不高,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重理论,轻实践。目前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由于课时的限制,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大量的理论知识本身就有一定难度,就已经耗费了教师和学生很多精力,忽视了经济学的实践性;同时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实践环节很少,这就大大影响了学习的有效性。导致了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说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释当前的热点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了。

(3)传统的板书教学具有局限性。同时,大部分院校的本专科西方经济学课程都是采用黑板式教学,但是由于该课程包含很多经济模型和图示,单一的黑板式教学给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的不便,同学们也很难做到过目不忘,一堂课下来,黑板擦了很多遍,但是学生对模型的推导或作图仍然是云里雾里,不能对模型的整体有一个宏观把握,有时甚至是黑板一擦,脑子里一片空白,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3独立学院本身的特点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虽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但独立学院不同于一般的二级学院,带有公办民助的性质。因此,在办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显著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3.1独立学院师资问题

独立学院在初创时期,其办学条件是由母体高校提供的。尤其是在独立学院的创办初期,基本上教师结构属于“三三制”,由母体高校在职教师兼任、聘用母体高校在内的退休教师和独立学院自己的教师三部分构成,基本上各占三分之一。并且由于独立学院本身的性质,许多教师都把自己定位为打工者或者合同制员工,缺乏对独立学院的归属感和共同的价值观念。

另外,随着独立学院大量扩招,师资不断趋于紧张,但是根据教育部的规定,独立学院必须有自己的教师队伍,各个独立学院都加紧“招兵买马”,引进新教师,这部分教师绝大部分是刚刚走出校门的硕士研究生,他们的优势是知识结构比较系统,同时在教学风格上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但是普遍没有受过系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训练,缺乏教学经验,同时在教学过程也存在着一些劣势,比如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不够准确、教学方法不够合理、不会合理运用教学技巧等。这些都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2.3.2独立学院教学条件的局限

由于近年独立学院大量扩招,其教学设备,硬件设施(如多媒体教室的安排等)不够完善,不能充分满足在校生的自由使用。本课程经常采用合班上课的方式,对于一个有近百人的班级来说进行教学互动是较困难的,既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又影响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2.4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特点

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偏于感性认识,数学基础薄弱。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的学生思维方式偏重感性认识,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对逻辑推导、图、表和公式等比较不敏感。这样的特点导致学生普遍对定性分析比较感兴趣,但对定量分析方法和步骤不感兴趣。然而,西方经济学中有许多知识点需要运用较复杂的数学知识加以理解和分析,这使许多学生感觉比较困难。例如,在学习“均衡价格的形成机制”时,多数同学对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需求和供给知识非常感兴趣;但对于学习到“需求弹性”分析的概念,涉及数学公式比较多,大部分学生就感到枯燥难学,学习效果不太理想。

(2)学习积极性不够。学生出于考好成绩或找工作的原因,最初对西方经济学学习兴趣较浓,但随着课程的深入,听不懂时学习积极性就减弱了。同时由于教学安排比较紧凑,学生往往在当堂课程学完后,对所学的知识点印象非常模糊,不能系统地归纳总结所学知识。还有很多学生认为理论知识没有用,有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就更差了。

(3)学生对企业和社会关注不够。西方经济学涉及的内容覆盖面广,有较强的实践性,但经管类专业学生对企业和社会普遍缺乏深入了解。学生刚开始接触该课程会感到比较新鲜,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由于受到自身生活阅历、观察与思考能力的限制,就会感觉难度较大。就各种现实的经济问题而言,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明显不足,与教师的期望更是相去甚远。

3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3.1选择合适教材,针对专业特点合理组织教学

独立学院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应该选择有较多的实例运用和通俗易懂的教材,比如臧良运出版的《西方经济学》,里面有一些较新鲜的案例,与生活挂钩紧密,可以选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国内外有特点的经济案例,辅以习题,编写适合本院学生特点的教材。

与此同时,为更新教学内容,教师要不断地结合当前热点,收集相关资料带到课堂上,让学生直接透过这些实例来理解所学的内容。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师要做到结合其专业特点安排教学内容。比如针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可以侧重于宏观部分,如:如何实现社会经济的增长,如何利用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调控,如何衡量一国通胀水平等。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日后工作也有积极作用。

3.2加强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西方经济学与实际经济生活联系紧密,因此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案例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从客观理论的角度来深入讨论经济现实问题,通过分析发现问题并找到对策,加深学生对基础专业理论的理解及应用,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如用“谷贱伤农”来加强对弹性理论的学习;用公共健身设施的例子分析市场失灵的问题等。

另外,除了讲授过程中老师列出的现实案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在某一问题或某章讲授后,教师提出一个小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如在讲完均衡价格理论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苹果在旺季价格下降,而海景房在旅游旺季价格却上涨呢?”等案例。因学生还不具备运用各种综合理论知识的能力,这时所选的案例要紧扣所讲理论问题,不宜过分复杂。

3.3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

实践证明,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理想而实用的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电子课件中把经济学中大量复杂的公式的推导过程,各种图表及其变化规律清楚地体现在屏幕上,既可以节约课堂教学的板书时间,又可以通过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清楚各类图表曲线的变动情况,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学生仍然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重点辅助板书,两者结合效果更佳。

同时,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辅助教学,如将课件、习题和案例分析等放在公共邮箱,供学生课后复习,并通过该邮箱可以反馈课程的学习效果;另外可以开设课程微博或者博客,作为师生的交流平台,推荐一些与经济学有(下转第107页)(上接第74页)关的时事和经典案例,教师还可以在邮箱和博客中征求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实现教学相长。

3.4利用独立学院优势,采取产学相结合的模式

西方经济学特点篇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理论建设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根基,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实情况为出发点,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重要的市场理论,形成了指导我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性制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由四点构成:即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再生产理论、资本主义发展理论,这四条理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要义,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理论。西方经济学提出的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是我国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依据和重要理论来源。

西方经济学强调市场的重要性,主张一切经济行为都要通过市场来完成,需求、供给和价格要通过市场来形成。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经济体制虽然也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来调节生产、消费,但是没有像西方经济学理论强调的那么重要,并没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在市场没有起到基础性作用的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计划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资源配置不能按照供需的有效性进行流动,导致了经常性的物资短缺和相对过剩,整个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如何统筹好物资的分配,如何最大化满足国民经济社会的需要。但是这项工作却不像我们想想的那么简单,如何能在年初实现对经济的有效预期,如何能够在96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有效调配,这对于当时信息传递不太发达,计算能力比较弱的中国而言,不能不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改革开放初期,与西方经济发达程度对比中发现,中国经济社会明显出现了落后,而且差距还在不断扩大,改善我们的经济制度,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市场经济体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提。西方经济中的市场经济概念逐渐成为中国与西方对接最重要桥梁,也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最有效的手段,在这样大背景下,借鉴西方经济学中的市场理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最为重要的理论构成。

在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我国逐渐开始完善市场主体,开始允许商品的自由流通,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产品市场、劳动市场、消费市场逐渐形成,这三个市场的形成,使得市场进入了真正发展时期。

通过上图,厂商通过产品市场实现了产品的销售,家庭通过劳动市场实现了就业,资本市场是扩大规模,盘活已有市场的重要手段,也是开辟新市场,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的重要依托,同时,也帮助家庭提高生活质量,满足人们的超前消费等。

中国计划经济时期,根本就不存在竞争,一切都按需生产、按劳分配,自然也就不会出现竞争。西方经济的市场经济体制却不是这样的,通过市场来调节资源的配置,厂商必然选择利益最大化的投资领域来生产商品,很多厂家同时投入到同一个行业,必然会造成这个行业的生产过剩,也就出现了竞争,购买者对同样商品必然会对价格、质量、服务等做出不同的权衡,然后决定买那个,这就是竞争,在竞争的格局中,购买者处于有选择的地位,他有权利去选择购买那个商品,不买那个商品,有些厂家价格高,产品质量不好,服务差必然会被市场拓淘汰,这叫完全竞争市场,厂家都处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但是也存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吸取了完全市场理论和不完全市场理论,为了保障国家安全和国防发展,针对一些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命脉的行业,采取国家垄断,实行国家独有,或者国家控股形式。

二、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不足值得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警惕

西方经济学理论经历了百年多的发展历程,其学术成果和对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都值得学界的肯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西方经济体制和成功经验帮助中国逐渐完善了特色市场经济体制,是西方经济学理论帮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建立和推广,同样,西方经济学通过中国市场经济的成功建立,完善了其理论到实践的论证,丰富了其研究视野。但是要警惕西方经济学中存在的问题,现在一部分市场经济研究者与实践者出现了盲目崇拜西方经济学的现象,认为西方经济学是完美的,是无懈可击,建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全照搬西方市场经济体制。这种看法是不能得到认同的,目前,西方经济制度也存在缺陷,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也开始研究中国的经济体制,并从中获益良多,在某些领域开始照搬中国经济政策,取得了较好效果。

西方经济制度存在的问题也比较严重,最重要的是西方经济危机,这种挥之不去的西方经济制度问题已经被西方经济学家研究了百年,但是知道今天依然无法建立一套更为有效的规避机制。另外,工会权利过大,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人民的生活,电视中,经常会看到西方罢工,导致航班延误、供水供电中断等,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西方市场经济有竞争性无排他性,是一种公有资源的私有化进程。所谓无排他性是不能禁止另外的人使用;所谓有竞争性是一个人的使用减少了他人能使用的量。所以无约束的时候会被过度利用。解决方式是限制使用或者有偿使用。在现实中,此限制或收费要通过国家的强制措施,诸如现在实行的排污限量超额收费的制度。在西方私权大于公权的市场格局中,国家有时候难以对其采取更为有效的调控手段,来抑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

三、中国经济学理论需要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融合

西方经济学特点篇5

关键词:构建主义教学法;西方经济学;案例实践化

一、《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

建立一个有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目标。但是,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决非易可,不仅要从自己的实践中总结教训,也要从别人的实践中获取经验,还要用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改革。市场经济的运行在发达国家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市场经济的理论也在不断的完善,并形成了一个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虽然许多经济学名著出于西方学者之手,研究的是西方国家的经济问题,但他们归纳出来的许多经济学理论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行为,这些理论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要想迅速稳定地改革和发展我国的经济,我们必须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先进经济学理论与知识。《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如下:

第一,西方经济学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迁而改变其内容的学科,从而其教材应该照顾到这一点。为了对此加以照顾,教学内容所包含的大体为居于主流地位的正统经济理论及其体系。

第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我国一般读者没有必要去掌握西方经济学专业所要求的全部理论。因此,教授的西方经济学说限于主要的理论以及理论发展的线索和重要的应用方面。

第三,评论部分并不拘泥于某一固定的方式。针对某一西方学说,除了指出其错误的直接方式以外,也使用思考题的提问方式、章节安排以及提供评论方面的参考著作的方式。

二、构建主义教学法的内容

所谓的构建主义教学法是指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信息加工过程,针对教学的不同的环节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内容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轻松愉快而卓有成效地学习。该方法主要是针对西方经济学的学科特点而设计的。构建主义教学法具体内容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课堂教学,即指学生老师限定在教室内.另一部分是实践教学,即指学生老师进入企业完成教学内容。该教学法具有的特点:

1.信息加工的系统性

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动作和反馈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是分别以学生在学习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为依据的,相应的八种心理过程为:期待、注意、编码、储存、检索、迁移、反应和强化。从学习动机的确立到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从学习愿望的产生到愿望的满足。将这些过程归纳为五个阶段:自学探究──知觉选择阶段;串联精讲──理解领会阶段;整理吸收──记忆贮存阶段;练习巩固──作业反馈阶段;实践教学――综合运用阶段。所以,把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系统,系统中的每一阶段都是为学生安排外部教学情境,以支持他们每一阶段的学习。

2.突出学生主体

就是要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能动地了解当前企业的营销环境和现状。这种能动作用表现为两个"飞跃",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做到:要使学生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中学习西方经济学,即强调从理论到实践,然后从实践到理论,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核心内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设计及模式构建

《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是必要的,营造课堂情境,为学生构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内容特征分析等方面,进而设计学习任务、学习情境、学习资源、学习策略。最后,《西方经济学》课堂的总结与评价。这部分主要是进行课堂的总结,同时对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强化与练习,课后要设计学生评教的信息反馈途径,进而收集教学评价信息。

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思想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产物,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大量教学实验的基础上,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形成的稳定、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方式。所以,本项目在研究建构主义理论和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建构主义的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核心,以知识建构为目的,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力争提高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积极性。

四、构建主义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上的进一步拓展――案例教学实践化

中医药院校管理类专业是一个特色专业,主要培养医药企业中的高级营销人才,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同时,根据构建主义教学法的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探索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案例教学的实践化,即由在课堂上讲教材上的案例转变为让学生到医药企业实地研究,通过实践来学习理论,从而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程水龙.高校传统学科教改探研[J].首都教育学报,2014(12):55-57

[2]王俭华。关于任职教育院校教员业务素质重构路径的思考[J],继续教育,2012(28)

西方经济学特点篇6

视频案例在教学中的作用已经被很多学者证明及认可。相比文本案例,其突出特点在于能够动态、多维、直接、快速的传递信息,使学生产生更强烈的知识刺激,从而达到更持久的掌握知识的目的。从目前与视频案例相关的文献来看,对于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医学、政治学、心理学、法学和化学以及数学等相关课程当中;而对于在经济管理类课程中如何运用视频案例的相关研究则相对缺乏。事实上,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视频案例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由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相关特点决定的。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特点

西方经济学课程属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其课程教学特点如下。

1.理论性强。在西方经济学中会涉及到很多较为抽象的、理论性强的经济学原理。在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开篇便提到经济学有十大基本原理。而在后续的微观经济学中会涉及到供求定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在宏观经济学中教学重点有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及其相关模型,等等。这些抽象性的理论知识如果纯粹使用文本案例口头讲授,可能会显得比较枯燥乏味,便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与实际经济生活联系密切。西方经济学作为一「〕社会科学,其很多原理就来自于对日常生活经验和经济现象的总结和升华。比如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就是从消费者的心理出发,总结归纳得出:随着消费者消费某一商品的数量的增加,其从每一单位该商品上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再比如宏观经济学重点阐述了通货膨胀、失业及经济衰退这三大经济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而这些宏观经济政策在现实经济调控中正在被广泛应用。这说明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运用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3.国内外教材风格迥异。目前,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通常将国外教材和国内教材结合使用。国外教材的特点是行文通俗易懂,案例丰富多彩,易于为学生接受。但国外教材所引用的生活案例或经济现象通常是国外的事例,与中国的国情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别。国内本土化的教材则通常注重逻辑的严密性和行文的规范,但往往不阐述经济理论与日常生活及经济现象的联系,因而显得与现实生活有些脱节。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若能吸收国内外教材的优点,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视频案例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因而若能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视频案例,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经济理论更加通俗易懂、更贴合中国国情。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视频案例的应用类型

从上述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特点来看,视频案例的选择应尽量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其一是日常的生活事件或者身边的经济现象;其二是契合中国国情的经济问题;其三是能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掌握较为枯燥的经济学原理。唯有如此,才能发挥视频案例的优势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合理应用以下三类视频案例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影视作品类视频案例。影视作品类视频案例可以是电影、电视剧、相声、小品、动画片、歌曲等。这类经典视频本身就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因而若能透过这些作品反映西方经济学的原理,则更易为学生所接受。比如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事实上可以用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的小品《吃面》这一视频案例来展现。在小品中,陈佩斯吃面条时的语言、表情和动作生动地表现出了每一碗面条的边际效用是如何递减的。

2.时事新闻类视频案例。时事新闻类视频案例具有时效性强、简洁明了、事件真实的特点,是对日常生活或者经济问题的真实报道,因而贴合中国国情。若能结合这类视频讲解西方经济学理论,则会让学生觉得很亲切,并能体会到经济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如此密切。首先,时事新闻类视频案例在微观经济学中有很大的用武之地。在微观经济学中决定均衡价格的供求定理是一个非常核心的理论。如果上课只是口头向学生讲解该定理,则学生感受到的是一堆枯燥的文字和供求曲线。如果能在讲解中巧妙地运用跟供求有关的新闻视频案例。其次,时事新闻类视频案例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更为密切。宏观经济学在重点阐述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同时,也分析了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问题的影响。而时事新闻中对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报道不胜枚举,教师可以从中选择比较典型地反映政府财政政策或者货币政策手段的视频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并利用宏观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

3.知识科普类视频。影视作品类和时事新闻类视频案例相对比较丰富,能综合反映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及其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与之相比,知识科普类视频案例在教师讲解经济学单个定义或者概念时,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比如,电视台为了向大众普及经济常识,会有一些解释经济学概念的科普类小节目。这些视频案例会通过实际生活事例或者动画生动地诊释一些较为晦涩的经济学概念。教师可以在讲述经济学定义或概念时适当借助该类视频案例。

三、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应用视频案例的注意事项

若教师期望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收放自如地运用上述视频案例,则可能有以下几点事项需要予以特别关注。

1.遴选视频案例时的注意事项。在选择视频案例时不仅要关注其类型以及是否适用,同时还需考虑以下三个问题。首先是视频案例的时长。通常认为视频案例应以简洁明了、不影响整个授课进度为最佳。教师应根据该项教学内容在本节课中的授课地位适当地匹配视频案例的时间。若该项内容为本次课重点,则视频案例及其相关讨论分析时间可稍长一些。否则的话,尽可能地将视频时长控制在几分钟以内。从上述视频案例的类型来看,知识科普类视频案例主要针对某一个概念,因而时长可控制在5分钟左右。时事新闻类视频主要展现日常生活或者经济现象,本身也比较简明扼要,可以考虑将时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而影视作品类视频案例主要用于说明西方经济学的相关原理,时长可适当放宽至15一20分钟左右。其次应考虑的问题是视频案例的时效性。对于经典影视作品及知识科普类视频案例而言,时效性可适当放宽;但对于时事新闻类视频案例,教师在选择时应尽量考虑时效性强且是近期发生的案例,并注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随时更新,这样才不会与现实生活脱节。再次,应注意视频案例的知识产权或版权问题,在尊重视频制作者知识产权的前提下适当地选择视频案例。2.视频案例的切入时机。适当的切入时机对视频案例而言也很重要。视频案例通常有两个切入点。其一是先入法,在讲解西方经济学概念或者原理之前引入视频案例。学生通过欣赏、讨论、分析视频案例,自己对概念或者原理有一个抽象的理解。然后教师再推出重点的概念或者原理。其二是后入法。教师先给出定义或者原理,然后切入视频案例。学生根据案例去理解概念或者原理,并分析其应用条件、过程和结论,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在之后的学习中,一想起该视频就会联想到相关的概念或原理。这两种方法各有千秋,教师可根据西方经济学原理或者概念的难易程度、实际应用效果等考虑使用何种切入方式。

3.视频案例应用过程中的教学活动组织。在使用视频案例时,教师应注意围绕该视频案例组织教学活动。这些教学活动大致包括以下四个步骤:首先,在视频案例切入前做好铺垫工作,可以是前期概念或者原理的讲解,也可以是提出几个关键问题让学生边观看视频,边留心思考。其次,在案例视频播放结束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和陈述观点,或者教师直接提问。第三,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得出结论。根据该概念或原理在本次课中的地位,讨论和总结过程可适当简化或者延长。最后,当然还可以结合该视频案例给学生设计作业题,让其在课后完成,从而起到复习概念或原理的作用。

西方经济学特点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053-03

西方经济学是高校经管类专业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之一,不仅是经管专业其他后续课程的基础,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运用基本的经济理论、方法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从笔者在独立学院从事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实践来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开始接触此课程时,都能认真学习,有的甚至表现出很强的兴趣,然而当讲授中涉及众多概念、模型时,学生或因枯燥乏味或因数学基础差而慢慢放弃。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在教学中应有所突破和创新,改变以往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将“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应用”结合起来。

一、西方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一)基础性

基础性是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最大的特点,很多后续专业课程都是以此课程为基础,并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经济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但西方经济学课程一般在大一、大二开设,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一直处于中学学习阶段,没有社会实践经历,学习该领域所需的背景知识还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对经济现象和经济理论的敏感性较差,导致学生普遍感到该课程理论空洞,实用性差,因而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也只是获得高分,并不明白该课程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二)复杂性与抽象性

西方经济学与一些应用学科相比,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主要从概念、特征、作用、性质方面理解问题,其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之上,运用数学工具建立经济模型,同时辅助以图形或者单独运用图形来说明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这种分析方法要求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学生既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又要有较好的逻辑推理能力,但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数学基础较差,导致在学习中有一定的畏难情绪,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

(三)实践性

西方经济学源于对经济现象的诠释,其理论是从经济实践中抽象和分离出来的,从起源到后来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从没有离开过经济实践活动。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人们的现实生活,使人们更好地生活与发展,因此,经济学除复杂抽象的一面外,更有平白易懂、贴近生活的一面,而这一特点因长期的偏见往往被忽略。对此,授课教师应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到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融合,让学生更有效、更轻松、更主动地掌握所学内容。

二、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接受能力方面都存在差异,从而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因而其学生有着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薄弱,学习热情不足

独立学院的学生数理基础较差,对逻辑推导、图、表、公式等不感兴趣,这一知识结构特点导致他们普遍对定性分析感兴趣,对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不愿深入学习;同时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若课程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或者有一定的难度,大多数学生便“知难而退”。笔者在授课中发现,在刚接触经济学即学习“市场供求及均衡价格”时,学生都对与需求和供给相关的概念和理论非常感兴趣,对知识点掌握得也很好;但是学习到“供求分析法的应用和弹性分析”部分时学生就感到枯燥难学。随着课程的深入,知识点不断增多,模型不断增加,学生普遍感到图形、内容太多,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减弱,甚至有部分学生放弃学习。

(二)学习目标容易改变

独立学院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思想状态和学习目标发生了改变,认为大学时没有必要认真学习了,学习基本上在课上完成,很难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课后作业抄袭现象严重,而西方经济学严密的逻辑性和理论的抽象性的特点,决定了这种学习方式很难满足学习上的要求。同时由于就业压力大,学生通常对实用性的学科学习态度较为积极,对西方经济学这种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则认为如果不考研,学习意义不大,考试能够通过即可。

(三)思维活跃

独立学院学生总体来说思维比较活跃,自我表现欲强,特别是经管类的学生,头脑灵活,形象思维好于抽象思维,上课时经常会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对于发生在身边的直观经济现象较容易理解,如能适当引导,常会有不错的表现。

三、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构建“案例+实验+实践+考核”四位一体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西方经济学的实践教学大多是教师为提高教学效果而主动加入一些实践方面的内容,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理念和体系。要使实践教学取得应有的效果,不能仅靠教师的“灵机一动”和日常的积累,只有从整个专业和学科建设的角度在教学计划中制定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确保实践教学不流于形式,成为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基于以上对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的分析,结合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构建“案例+实验+实践+考核”四位一体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对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进行全方位改革。

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西方经济学的授课中常用的方法,其将经济学的理论与现实加以联系,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学生摆脱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的困扰,减少对经济学知识内容的恐惧与困惑,帮助学生在比较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掌握所学内容,并提高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在运用这一方法时,可按以下环节逐层推进:

首先,课前引入案例。在新章节讲解之前,提出案例并根据案例设计与该章节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例如,在讲授弹性理论时,笔者首先给出“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两个案例,让学生思考“薄利一定能够多销吗”,“为什么会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等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阐述自己的想法,但并不给出评价,而是引导他们在本章学习中继续思考,这样既启发了学生思维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课中穿插案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针对教学内容,适当穿插一些案例,使学生通过案例理解基本原理。穿插的案例不宜太过复杂,而应简单明了,以免学生对所要说明的问题产生歧义。而且,选择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切身感受的案例,这样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能让其感觉经济学离自己并不是很远。比如为了让学生理解均衡这一分析方法,可以让他们回想在超市结账或在食堂打饭时排队的情形;再如,在讲授生产可能性边界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所在学校的招生规模是如何确定的,等等。

最后,课后补充典型案例并进行讨论分析。在每章内容结束后,引入研究国内外经济运行的重要现象和典型案例,这不仅是对西方经济学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也是引导学生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的重要步骤,因此这里的案例研究应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在收集资料、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在下一堂上课时让学生代表分别发言,陈述观点,最后教师总结。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寻求答案时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具有很大的帮助,且能够锻炼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表达能力。

2.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一种直观和形象的参与式教学方式,通常会运用游戏、角色扮演和教学软件的方式进行,打破了人们传统上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认识,弥补了教学方式的不足,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一方法占用课时较多,对教师要求较高,特别是软件实验,利用经济软件模拟实践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计算,并进行合乎逻辑的演绎,对独立学院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而且需要购置软件,费用较高。因此,目前只有个别独立学院开展了实验教学改革,其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笔者建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利用4~6个学时,结合经济学中的核心知识点进行实验教学,其可选择的内容有:市场供求均衡实验、消费者行为理论实验、生产者行为理论实验、市场结构理论实验以及宏观政策实验、货币创造实验、就业和通货膨胀实验等。

3.实践活动。西方经济学中的假设和模型较多,使学生觉得抽象且与现实有差距,这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一大原因,因此,走出课堂,深入现实经济生活中,将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运用所学理论研究经济现象,对经济学的教学有重要意义,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聘请企业、政府部门人员来校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在交流中现实感受到企业生产、经营与决策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二,利用学院的实习基地,针对西方经济学的授课内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参观,了解企业的管理与运行等;第三,结合课程中的相关经济理论,给学生布置相应的社会调研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并点评学生上交的调研报告,其调研既可以在实际的经济环境中进行,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如在讲“生活费用的衡量”时,可安排学生收集历年Cpi的数据,并据此计算历年的通货膨胀,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第四,依托相关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例如开展经济学论坛、举办辩论大赛和学术讲座等。以上所列举的方式,应结合各学院的实际情况,灵活进行,而不是全部采用。

4.以注重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评估体系。教学离不开考核,考核对学生具有引导作用,因此是课堂实践性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独立学院都实行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加权的考核方法,但对平时成绩的界定并不规范,随意性很大,主要由课堂出勤和平时作业两大部分内容组成,忽略了课堂发言、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调查分析报告和课堂主讲等部分内容。期末成绩通常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且题型主要由名词解释、判断、简答、计算等题型组成。这样,学生期末考试时突击背书甚至背习题就可通过考试,很难体现出经济学的应用性,实践教学的效果也无法衡量。因此,实践教学改革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成绩为核心的教学评估体系,针对各种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方法设置各项考核指标,建立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新的教学评估体系。

笔者考核的具体办法是平时成绩占40%,其中考勤、课堂表现(提问、讨论、演讲等)和课外作业(包括课后习题、课堂笔记等)占20%,社会调研报告或学术论文占20%;期末成绩占60%,试题包括基础和应用两部分,这种考核方式既能够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考查学生,又能达到督促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二)为实践教学运行提供多方面保障

实践教学能够有效运行,需要一定的保障和支撑,笔者认为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由于长期所存在的偏见,在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人才培养计划及课程大纲中很少有课程内实践学时,因此必须对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修订,增加课程内实践,并且占到总课时的20%~25%。时间过短,不能突出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的目标,时间过长,过度挤占理论课时间,会使教学头重脚轻。第二,由于近年来独立学院大量扩招,西方经济学课程经常采用合班上课的方式,有时甚至到达近百人,笔者在教学中明显感到,大班上课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收,也影响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显然这种情况下很难开展实践教学,因此最好保证小班上课,规模最多不宜超过50人。第三,目前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的课时一般在48学时到64学时之间,这样的学时对完成理论教学已经非常紧张,实践教学的时间很难保证,因此,笔者建议课时至少延长至72学时,同时要选用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材,对理论授课的内容要有所取舍。第四,实践教学的开展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因此须增加教师培训。第五,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去企业参观、请相关人士进行讲座,甚至要购买相关软件,因此实践教学改革必须得到院系领导支持,让其认识到实践教学改革的深远意义。

总之,西方经济学作为经管类各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它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实践教学是西方经济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中,一定要目标明确,不管实践教学的形式如何,归根结底实践教学应体现经济学的应用性,使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易辉煌.《西方经济学》课堂实践性教学探讨[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2(12)

[2]蔡玉文,肖文胜.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4)

[3]宋宝莉.案例教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之方向[J].高等教育研究,2011(4)

[4]王兆萍.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的误区与反思[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1(1)

[5]吕晓英,蒲应龚.实验教学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6)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项目(2013JGB440)

西方经济学特点篇8

关键词经济学特色专业思路方案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thinkingontheConstructionofeconomicsCharacteristic

SpecialtyinwesternColleges

――takeShiheziUniversityasanexample

LiFang

(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ShiheziUniversity,Shihezi,Xinjiang832000)

abstractFromtheimportanceofcharacteristicspecialtyconstructionofeconomics,combinedspecialsituationswiththeeconomicdevelopmentofwesternChina,takeexampleofShiheziUniversity,discussedgoals,ideasandschemeofeconomicscharacteristicspecialtyconstructioninwesterncollege.

Keywordseconomicscharacteristicspecialty;ideas;scheme

特色专业建设问题关系到我国培养区域性创新人才的关键,是当前高等学校质量工程建设中的重点问题。为解决西部经济发展问题,西部高等院校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人才培养任务。石河子大学位于新疆石河子市,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西部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建高校。为此,笔者结合石河子大学经济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实际,本着“服务边疆”“稳定边疆”的办学特色,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的高素质经济人才。

1经济学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发展,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高等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科专业的设置,提高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方向性,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教育部、财政部教高〔2007〕1号文件《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加强本科专业建设,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择优选择和重点建设特色专业点,引导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办出特色。”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西部高校人才培养为加快经济发展肩负着重要的使命。目前,教育部指定北京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对石河子大学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如何在新形势下,抓住发展契机,培养西部经济人才,解决西部经济发展问题是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2经济学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及思路

2.1建设目标

特色专业建设是体现高校专业水平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高校把特色专业建设作为提高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

通过特色专业的建设,优化高等学校专业结构,使西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高等教育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机制基本形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西部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对经济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针对特色专业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高等学校管理制度更加健全;石河子大学经济学特色专业的建设努力将本专业建设成为新疆高级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同类高校相关专业建设的示范基地,最终实现建设梯队结构合理、课程体系完善、内容特色鲜明、西部地区一流的高层次、应用型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的目标。

2.2建设思路

经济学专业建设不仅要满足兵团经济建设对经济学人才的需要,同时也要服务于市场对经济学专业各种人才的需要。对传统经济学专业建设进行全面改革,打造融开启经济学思维、培养经济学创新能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经济学专业应以教学团队建设为根本,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是专业建设的根本,只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才能将理论领先的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实践当中;以教学条件建设为基础,只有完善的教学条件,才能更好地满足师生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经济学专业“以兵团精神育人,为屯垦戍边服务”的特色要通过课程体系设置表现出来;以实践教学建设为支撑,实践教学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支撑,只有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及其实践教学环节的完善,才能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培养出各行业高素质的经济类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3经济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方案及措施

3.1特色专业团队建设

良好的师资团队是经济学特色专业建设的主体,而有效的团队管理运行机制是特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首先加强团队教师的日常教学管理。按照不同层次的教学需要,合理调配教师,并按教学管理规范要求完备、完善各种教学文件;其次,形成团队教研活动制度化和经常化。做到教研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展开;第三,强化团队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大教学、科研奖励的力度,调动团队教师进行教学科研的积极性;第四,形成科研教学转化制度。鼓励教师积极主动的申报相关课题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及时充实到经济学专业的教学中,促进科研成果的教学转化,提高团队教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另外,借助国家西部重点建设以及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的有利契机,采用自主培养与校外培养相结合、外出进修与校际互访相结合、团队自身建设与兼职聘用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师资培养力度。

3.2人才培养方案建设

在现有专业建设的基础上,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的人才培养原则,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坚持综合培养、夯实基础与强化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按普通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3大类设置,统筹兼顾各成体系。在加强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等基础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增设《经济学学科概论》、《兵团专题讲座》等突出地方特色的学科前沿性、综合性和研讨性课程;拓展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国家经济政策和兵团农垦特色,围绕兵团产业经济、区域经济、绿洲经济、生态经济等方面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在综合教育方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同时,严格控制课内理论课学时,增加了社会调查实践、综合实验训练和课程综合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构建独立设置的实验课、专业实验课、实习课、社会实践课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新课程体系。

3.3教学设施、教材建设

根据特色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进行教学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建设。在现有基础上,加大教学条件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加强国际学术刊物、国内各类数据和资料、国际和国内高水平学术著作和教材的购置以及对外电子网络的沟通;以案例教学室、网络教学室为基础,建设特色专业综合实验室,更新教学仪器,改善教学和实验条件,拓展教学和实验内容。同时,积极改革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加强教材建设。通过教师的国内外进修学习和相关教研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双语教学的水平和教学质量;通过对市场人才需求和知识结构要求的情况,不断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材开发与建设中,本专业将按照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学的基本思路,将本学科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成果及时体现于相应的教材之中,从而扩大学科研究内容与成果的学术影响度。

3.4实践教学建设

为解决西部经济运行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关键。实践教学的重点是抓好课堂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和毕业实习三个环节。在课堂实践教学方面,增加案例教学的内容,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通过课堂讲授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教师教学与专家讲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社会调查,给学生接触实际从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能力的机会;在课程实践教学方面,依托学院教学实践资源,加大对学生实践的指导与扶持力度,以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和科技三下乡活动为载体,加强与经济社会实践的合作,安排调研项目,撰写调查报告,举办社会实践经验交流会,拓宽观察视野,强化学习效果;在毕业实习方面,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经济学专业教学实践基地,采用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延长实习时间,增加实习内容,并从三年级开始实行导师制,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实习内容拟定毕业论文,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3.5效果评价改革

针对西部经济发展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一是改革传统的以知识点为主要考核内容、以闭卷考试为主要考核形式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重视考察学生的问题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采用课程论文写作和知识点考察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二是通过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项目完成情况、“挑战杯”、“创业杯”等各级科技竞赛活动的获奖情况、学生发表科研论文情况,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三是展开对毕业生满意度的调查,积极吸取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合格的人才。

本文为石河子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不同专业需求的微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分化、整合及体系优化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李俊龙.对高校如何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4):59-61.

[2]龙先琼.民族地区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09(2):16-19.

西方经济学特点篇9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价值导向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0-0207-02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在理论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不断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被不断削弱,西方经济学在事实上已经取得了许多大学经济与管理类学科讲坛的主导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经济学是以欧美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学家为代表的、研究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理论体系,作为一门研究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课程,在意识形态和政策主张上都必然打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烙印”。但许多大学普遍采用未经科学分析的西方经济学原版教材,并以基本肯定其核心理论的方式向学生作传授和宣传,包括宣扬“自私经济人”、“公有制不如私有制”、“资本主义优于社会主义”、“市场原教旨主义”、“私有制无剥削”等基本原理,从而导致曾经接受过马克思主义思想熏陶的学生和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理论倾向与政治信仰都显现出了冲突。

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还是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述”与“评”的关系,讲求“述评并重”,既不能断章取义“为评而述”,也不能不求甚解“只述不评”。因为,只有“述”才能让学生学好西方经济学知识,唯有“评”才能使学生不至于失去立场,失去深刻认识问题本质的能力。

二、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中的“述”

(一)“述”什么

“述”不可能是西方经济学的所有观点。原因有三:一是时间不允许。历经两百多年发展的西方经济学,学科内容涵盖范围广,分析方法系统多样,并且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经济学理论体系边界不断扩大,向相关学科领域伸展,被称作经济学帝国主义。这么多的内容,想通过课堂教学“短”时间内将所有的内容讲述给学生,显然是不现实的。二是历史文化和制度背景的差异。西方经济学是来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是一种“舶来品”,它或明或暗地论证它所在的那个社会制度的合理性和经济性。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制度背景与西方国家不同,这就决定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所取舍地“述”。三是经济体制的不同。西方经济学是根据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和经验写成的,也是以发达国家的经济条件和经济问题为背景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我们现在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不同,同时,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但也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性,这也要求我们课堂教学中的“述”不能原样照搬。

于是,“述”的内容就可以大体地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1776)为研究起点,经过马歇尔(1890)、凯恩斯(1936)等西方经济学家的发展,西方经济学逐渐形成了自己严谨、缜密的理论体系,已经成为一个解释说明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治理方法的理论体系和指导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理论基础。只有教给学生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才能使学生把握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才有可能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二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沿性经济学知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不断产生新的理论来解释新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综合分析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和国外经济学发展的趋势,将新的知识点及时地传授给学生。三是“中国化”的西方经济学知识。经济学是一门致用的学问,它首先要能够解释经济现象,其次要能够为解决经济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中国的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目的不是为西方社会服务,而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解决中国出现的经济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向学生讲授与我们的制度、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相一致的观点,甚至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植入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中,再给学生讲授。

(二)怎么“述”

一是加法与减法的合理运用。所谓“加法”,就是符合市场经济“共性”的理论与那些能合理解释中国改革发展中的经济现象及出现的经济问题的观点要多讲。所谓“减法”,就是要分析和摈弃西方经济学中那些包含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和价值观的理论或结论,对于这些内容,要批判性地少讲或不讲。

二是案例教学中要以中国转型期案例为主。西方经济学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抽象性,学习起来难度比较大,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是活跃课堂,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但从我国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看,教材内容往往与中国的经济现实有相当大的距离,这种距离既需要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去填补,也需要学生在积极参与下通过思考去填补,在案例教学多选取中国转型期的案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这种作用。

三是前沿理论要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进行探究。西方经济学的前沿问题仍然是围绕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展开的,离不开微观经济学分析的资源配置与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等等主题。事实上,西方经济学中的需求供给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以及国民收入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等等,都贴近现实生活,无一不是学生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过程其实就是前沿问题不断产生的过程,因此,在向学生讲述前沿性理论时,要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进行。

(三)要达到什么效果

“述”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形成西方经济学的感性认知与思维方法。让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培养和增强学生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领域的相关问题的能力。这与一些学校《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

三、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中的“评”

(一)“评”什么

从整个理论体系来讲,西方经济学毕竟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为维护资本主义统治和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这与我们追求的社会主义目标格格不入,但西方经济学的许多内容也可以适合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因此“评”的过程中既要“批判”也要“借鉴”,避免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片面性。

依据这一原则,“评”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评”背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市场经济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那么在理论假设、价值取向和分析工具等方面的差异就变得不可避免。所以有些时候,要“评”出这种不同的背景,解释为什么有些理论在西方有效但不适合于中国。二是“评”观点。西方经济学不是真理,有些观点也存在偏颇与缺陷,有些观点是经验推理的结果……对于这些观点,我们必须加以评说,以免学生在学习这些理论时产生思想混乱。三是“评”立场。西方经济学主流派思想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而我们的社会价值取向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因此,在必要的时候“评”出这种不同的立场,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理论在我国的运用价值及其可能局限。

(二)怎么“评”

一是引经据典“评”。这里所说的“经”与“典”,既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也包括西方经济学家的。通过对这些经济学家“经”与“典”的引用,往往使学生印象深刻,同时也起到了对比分析的作用,便于学生理解。

二是事实说话“评”。有些西方经济学的观点,很难通过简单的语言将其中的谬误描述出来,或者描述出来了也让学生无法理解,这时候有必要引用某些事实案例来加以说明。比如在某种理论支撑下,导致西方社会(或某个国家)出现了哪些问题,又有哪一种理论在西方表现良好,被引入中国后又导致了什么不利现象等等。如此“评”,往往事半功倍。

三是启发学生“评”。有时候,老师“评”远不如学生自己“评”有效果。这时候,有必要通过启发让学生自己根据生活实践找到西方经济学某些观点或理论存在的问题,这既能使学生有了“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也达到了“评”的目的。

(三)要达到什么效果

“评”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感性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有个理性的升华。使学生借鉴、吸收西方经济学知识时能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这在一些学校《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中是没有的。

四、“述”“评”结合下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的与时俱进

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中的“述”与“评”虽然含义与目的不一样,但不是分开进行的,而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只是其结合也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要求把主流意识形态有效地融进“述”的过程中,不要为“评”而“评”,“述”和“评”都要根据原意,不要歪曲原意,不用对西方经济学的批判式教学来替代“评”,如果“述”一观点就批判一次,介绍一章就批判一段,久而久之就会失去“评”的价值。

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中的“述”“评”结合关键在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立场,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营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为教学目的的课堂环境,从而推动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的与时俱进。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的与时俱进,就是要将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用符合实际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方法来开拓西方经济学运用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新境界。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能否与时俱进,从根本上说就是看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能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能否在借鉴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导中国的经济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毅.现代经济学教学的特殊性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3).

西方经济学特点篇10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金融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1-0092-02

西方经济学作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其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经管类其他专业课的学习。从目前一些高校教师和学生对西方经济学教学现状的反馈来看,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已是共识。本文拟依据自己多年的教学体验,针对西方经济学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就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路径及措施作一番具体的探讨。

一、西方经济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首先,教学管理制度机械、僵化。当前各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普遍追求模式化、齐一化、量化式管理模式。不论是对教学计划的制订、设计,教学过程的监督,还是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等等,广大教师都被排除在外,成为被动的行政命令的执行者。体现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上,即教师受学校制定的教学大纲和考试标准的限制,授课时只能照本宣科,满堂灌,考试时,由于教学覆盖面的要求,只能是面面俱到,缺乏特色。学生学习过程也只能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这种只注重完成教学和考核任务而不顾教学质量的应试型教学模式,是当前高校机械式管理模式的直接结果。

其次,教学方式陈旧、呆板,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西方经济学理论多是通过比较抽象的理论模型和数学推导来加以论证,加之受课时和教学考核要求“填鸭式”的灌的限制,导致许多教师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着重理论阐述,不能也没时间和精力联系实际和补充课外的信息。特别是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思想交流,从而使原本应该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课堂,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由于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即使把有关理论解释得再细致,公式推导得再熟练,也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听得满头雾水。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除了会死记硬背一些知识性的概念和纸上谈兵外,别无所长。

第三,理论脱离实际,教学缺乏针对性。

经济学理论是来自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的理论。当前西方经济学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其内容是以西方国家的具体经济体制和具体经济实例为依据的,研究的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书上讲述的例子大多是西方社会的经济现象,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许多经济现象不同于西方社会,也不能照搬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紧密结合,有的放矢地阐述经济学理论。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研究,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模式、新思想把握不透,不能紧密联系实际阐发经济学原理,导致理论与社会现实相脱节,教学缺乏针对性。以致学生学习了经济学的课程之后,谈起欧美等西方国家的经济体制运行方式头头是道,论起中国的经济运行机制,则茫然不知所措。

二、改进和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基本思路

首先,改革僵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实施管理创新。

当前,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以集权制、行政命令式和强制性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成为高校推进教学改革深化的重大阻碍,因此,突破旧的管理模式,实施管理创新,是改进和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首要选择。具体说来,就是要使教学管理者从传统的“大权独揽”转变为加强引导和服务,将教学管理权下放到院系,充分发挥一线的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管理积极性,促进教学管理的良性和高效运行。同时,应依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就西方经济学教学来看,应允许教师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在保持必要的统一性的前提下,注重教学的个性化要求,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次,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行多样化教学。

授课方式僵化,教学手段单一,是当前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主要弊端,也是学生反映强烈的问题。为此,必须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提高学生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认可度。具体的教改方式可以通过情景化教学、研讨式教学、多媒体运用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可以运用QQ群、博客和微信等网络工具,直接进行“网上答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网络来安排作业,学生可以用电子邮件回答教师的问题。运用这些信息手段,可以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第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授课水平。

改进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当前,从事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中青年教师,多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知识型人才,他们从校门到校门,理论功底扎实,但社会经验缺乏,不善于把理论问题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显示出完全的不适应性,照本宣科成了他们教书的主要方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他们运用中国经济实例阐述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能力。同时,要注重教师课堂语言的使用技巧训练,使其在教学过程中能熟练运用经济学的“生活语言”,营造趣味昂然的课堂氛围。要善于用生活的语言阐释经济学道理,并能熟练地将生活语言和经济语言进行比较和转换,使学生们从生活中品味经济学,这样可使抽象的经济学概念变得比较形象、直观,易于学生理解,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

首先,教学内容的改革。

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西方经济学从最基本的层面阐述在理想状态下的经济学理论,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形成考虑经济问题的思维模式。因此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应结合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特色教学,对课程的教学区分、侧重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应用于不同专业课,与专业课核心知识衔接起来。

国际贸易专业应主要注重宏观经济部分,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而言,在西方经济学理论教导方面,重点侧重宏观经济的知识教导和应用,着重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尤其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内外经济波动和国际间贸易的影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包括的理论内容、措施实施等。使学生在宏观经济政策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和把握,并能在现实经济中趋利避损。

财政学专业应着重向学生介绍微观经济学中的企业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及宏观经济学部分的宏观经济政策等等内容,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奠定基础。

金融学专业的教学内容的重心放在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及政策内容、通货膨胀理论及经济增长理论上。一方面为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掌握这些知识使学生能够独立地对经济形势的变化作出正确的判断,以适应将来复杂的经济社会。

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应着重讲授微观经济学中的均衡价格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和要素理论,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到足够的基础理论,并使二者有机地结合,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面对未来复杂的工作环境。

工商管理专业应重点讲授与管理经济学相关的内容,尤其是其中的需求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和战略理论、博弈论等,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知识更新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不同的工作。

其次,注重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论兴趣。

为了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被经济学的魅力吸引,应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代之以从学生学习的主体出发,确定教学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对一些重要章节采取讨论式教学。教师可列出讨论纲要发给学生,让学生广泛收集资料,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资料准备、观点交流,提出疑难问题最后共同探讨。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是,学校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提高其理论水平。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使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明显增强,思考问题的深度增加,语言表达更为流畅,达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教学效果。

第三,本着够用、管用、适用的原则,合理选用教材。

应建构与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教材体系。地方高校应根据本学校的专业培养特点,建设具有独自特色的教材体系。在教材选用上,摒弃以往追求权威教材、国家规划教材的虚荣心理,在培养人才上使学生的独特性与学校的培养方法相融合,重视培养结果的实用和应用能力,选择与现实接轨的教材。对此详细叙述就是:在不影响理论体系的基础上以即西方经济学理论为大前提,舍弃对经济理论晦涩难懂的部分,更加注重实用性,贴近生活和现实社会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对现代经济的敏感性,保证学生能在就业和日常竞争中存在优势。

总之,对于学生应该如何教、导,将所学知识良性应用在经济学研究中,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对此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黑板经济学”的教学模式,通过理论知识问题化,理论问题现实化,培养学生经济信息捕捉灵活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