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十篇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十篇

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8:13

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篇1

【关键词】生活垃圾;分类;环境污染

中图分类号:X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4-110-01

一、荆州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荆州市生活垃圾从源头一收集一清运一处置的各个环节均为混合状态,在垃圾的收集及处理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由于垃圾不分类,无法大量回收其中的可回收物一资源,减少了直接的经济收益,造成所有或大部分垃圾在其处理流程中全过程运行,加大了垃圾处理系统的处理负荷,增加了生产成本。

2.大量可回收物难回收,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生活垃圾自源头到收集运输均为混合状态,造成了最后处置过程难以有效分离。若要进行彻底分离,则其运行成本增高,难以被可回收物的直接经济价值所抵消,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是不划算的。

3.混合垃圾的处置量大,而回收量小,填埋和堆放用地数量巨大。填埋场地满溢后,必须去寻求新的填埋场地,从而造成了一些垃圾的临时堆放和非法堆放。垃圾堆场已经对城市生态环境及城市景观构成了威胁。

4.城市垃圾的收集及清运环节卫生状况较差,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数量庞大的垃圾收集点的气味、渗滤液对环境的危害更大。散落垃圾的污染对周边居住环境及城市景观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5.在对垃圾处理的措辞思想上重处置轻源头,从而增加了垃圾的处理量、处理难度及处理费用,也损失了大量的资源和直接收益,致使社会加大了对生物资源及能源的掠取,导致了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6.可回收资源的巨大浪费将直接产生对生态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多使用垃圾可再生资源,可以减少生活垃圾的总量,节省大量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排放,直接造福于保护生态和保护环境的事业。

7.混合垃圾对环境的长期污染目趋严重。混合垃圾中含有各种有毒有害的物质和病原微生物,对土壤、水源、大气的污染较重,对区域生态环境将产生破坏性影响。

8.垃圾处置设施较为简陋,垃圾处理的无害化率较低。目前镜子荆州市的生活垃圾基本上采用的是混合收集、简易填埋的方式,垃圾处理的无害化程度非常低。

综上,荆州市的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基本为众混合方式进行的,只是在收集点、废物箱和填埋场被拾荒者做了一些分拣,回收了一些可回收物,对垃圾有所减量。但这种行为同时也给收集点和废物箱制造了一些二次污染;回收行为的经济效益朱被生活垃圾处理单位所获得;有毒有害物品包括相当的医疗垃圾的混入,可造成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城市环境污染文题和处置场永久性生态污染问题;没有减量的生活垃圾也造成了垃圾运输和处置费用的增加。另一方面,垃圾的混合收集不符合卫生填埋技术标准,浪费了填埋场的有效容积,并且不符合资源化原则。因此,分类收集己经成为荆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的客观要求,将是生活垃圾处理的一种趋势。

二、荆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一)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相关法律法规定赋予城市政府的管理责任。分类收集是实现“三化”的最有效途径。世界发达国家把垃圾中可以再利用的部分看做是一种资源,通过分类收集,实现生活垃圾再利用的比例已高达45%以止,有些国家甚至达到60%。根据研究,如果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垃圾量可望减少40~50%。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就意味着减少了从资源开采、生产加工、消费使用、最终处置各环节能源、人力、物资等资源的消耗。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来看,减少垃圾的产生量就意味着节省相当一部分收集、运输和处理的费用,以及包括土地在内的多种资源。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防止可回收利用物进入废物收集、运输、处理的物质流中,提高生活垃圾中有用物的利用率,应该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处于最优先的地位,将会逐步成为一种贯穿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自觉行动。

(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可行性

城市生活垃圾的组分和特性是实施分类收集的基础和前提。在采取分类收集前,必须了解生活垃圾各组成成分特性,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整个垃圾分类收集系统的分类原则和方案。可以说,垃圾分类收集管理系统研究的各部分均离不开分析垃圾组分和特性,具体表现如下:(1)分类处理系统的建立必须以垃圾组分达到各类处理方法的要求为前提。比如:垃圾焚烧处理厂将垃圾焚烧发电,其先决条件是生活垃圾中的含水量、湿度和低位发热值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若城市生活垃圾特性达不到焚烧的要求,就须在生活垃圾收集中实施按可燃与不可燃垃圾分类收集。堆肥则对垃圾中的水分、C/n比值、pH值和透气性等有严格要求,如C/n一般为35~40,水分为50~60%,否则堆肥产品质量将达不到国家标准值,从而影响堆肥产品的销售。(2)分类收集系统中的资源分类回收体系,必须根据垃圾中可回收物的种类和数量,建立相应的资源销售渠道和收购点。(3)分类运输车的设计也要与垃圾的组分紧密相关。分类运输车如何实现密闭化、无害化和分类化,都需要分析垃圾的主要组分。(4)分类收集的分类原则和标准必须根据垃圾中的主要组分和不同的处理方法来确立。

由上所知,城市生活垃圾特性的研究和分析在分类收集处理系统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小结

荆州市生活垃圾主要来源于家庭生活和各种商业活动,成分比较复杂,生活垃圾中可以回收利用的资源很多;在荆州市可以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分类,收集不仅可以减少垃圾运输处理成本,还可以创造经济效益,减少垃圾量,节约填埋土地资源,减小对环境的污染;垃圾灰分较低,含水率较高,热值较高,垃圾热值满足垃圾焚烧对热值的要求,可以进行垃圾焚烧发电。

参考文献:

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篇2

【关键词】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资源化

我国是世界上垃圾处理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有资料显示我国600多座主要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接近2亿吨,人均年产垃圾500公斤,并且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许多城市已经陷入“垃圾围城”的尴尬境地。而在城市生活垃圾中,居民生活垃圾占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的60~70%。但目前居民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机制效率并不高,大量可回收物品混同于普通垃圾流入垃圾处理厂进行焚烧或填埋等方式的处理,这不仅增加了垃圾处理的时间和成本,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一、对城市居民生活垃圾的界定

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是指包含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产生的垃圾,具体细分为厨余垃圾:指一般家庭餐前餐后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如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可回收垃圾:可以再生循环利用的垃圾,包括废纸、玻璃、塑料、金属、布料等;有害垃圾:需特殊处理的垃圾,如废旧电池;其他垃圾:一些难以回收的垃圾,如厕纸。

二、建立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回收机制意义重大

随着城市中心的不断开发利用,出于综合的考虑,垃圾处理厂一般建设在离市中心很远的地方,这样增加了垃圾处理的成本。并且随着近期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城市人口即将迎来下一个高峰,城市居民垃圾的产生量也将大幅度增加,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置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对大气、地下水、土壤和植被等也造成污染,危害了人们的健康,解决好城市生活垃圾的意义重大。同时,城市生活垃圾也被认为是最具有开发潜力并将不断增长的一种资源,因此研究城市生活垃圾回收机制的现状,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回收率,将“垃圾围城”变成“资源围城”是现代城市发展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回收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居民对垃圾分类观念迷糊不清

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也越来越复杂,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概念并没有特别清楚的认识,多数只知道垃圾桶上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并且无法正确将一些不常见垃圾进行分类,因此在扔垃圾时也没有严格按照垃圾桶上的指示。当然这些分类远远是不够的,会给后续回收环节带来不便。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本身学术界对垃圾分类的研究就很不成熟,对于垃圾分类的研究必须全面分析垃圾的物理、化学等性质以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分类过多可能造成垃圾回收设备和程序变得尤为复杂,占用太多时间和资源,分类过于简单又可能给后续处理带来很大的麻烦。另外,居民自身对分类知识的不全面也是原因之一。很多居民忙于追赶城市化的快节奏生活,并没有用心对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

(二)缺少回收动力,分类投放效果不佳

从政府的角度看,目前仅制定了一些规定仅对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但并没有出台一套完整的针对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监督居民的行为,导致垃圾投放行为并不具有强制约束力。从个人的角度看:环保意识尚未真正植入人心,在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相冲突时居民多会倾向于前者。想要将回收机制落实到实处,必须打好群众基础,使居民深刻意识到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性。

(三)垃圾回收行业未能真正市场化、产业化

目前,我国的垃圾回收处理产业依旧是以政府补助为主的公益性事业,这样的运营模式并不能长久,并且运行机制效率不高。没有有序的市场竞争和完整的产业链条支撑,也造成管理上的障碍,比如很多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拾荒者,他们经常在垃圾箱中翻找有价值的垃圾,将整理好的垃圾又再次弄乱。

四、解决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回收机制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学术界加强对垃圾分类的理论研究

高校和一些科研中心应加强垃圾分类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研究,注重基础层面的调研。生活垃圾的成分十分复杂,并且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城市、不同季节也会有所不同。在研究垃圾分类的理论和技术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变化,使理论和技术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适应更大范围的使用。

(二)扩大对居民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力度

政府要加强宣传工作,通过网络、广播、报刊和电视等媒体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环保宣传和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工作,比如:通过央视或地方电视台增加关于垃圾分类回收的公益广告。各级学校加强对环保和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提前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开展一些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校园活动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大奖惩和监督力度

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包含对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全部过程的约束,涉及对回收主体、回收客体和回收内容的全部要素的政策规范,才能使城市生活垃圾回收机制具有让人信服约束力。同时,可以借助舆论的力量进行执法监督,惩恶扬善,奖惩分明。

(四)以小区为单位建立“社区回收便利店”

要想将拾荒者真正纳入到整个环保行业,形成产业链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首先需要取消个体流动商贩的形式,按地区对他们进行身份识别统一编号分发废品回收专用证,再以小区为单位设立社区回收便利店;将分类好的生活垃圾变卖给便利店赚取积分,积分可用来兑取便利店的日常用品或者指定商家购物折扣,这样也能带动商家的消费人群提高商誉。最后由有指定回收证的人来提取便利店中分类好的垃圾卖给垃圾中转站,这样也扩大了环保行业的岗位需求,让拾荒者不再过“游击”生活,政府也需制定一些特殊政策给他们的家庭带去关怀。另外,垃圾回收产业运营不能光靠政府补贴,需转变成有竞争能力的企业性质,通过投标或者招标的形式将民间基金聚集起来。

如果地球上连一滴干净的水,一口干净的空气都没有,那还要赚那么多钱,拼命城市化有何用?为了更好地保护气土水要管理好生活垃圾,有效回收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是实现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最有效的方法。只要人人都切实做到垃圾分类回收,共建一个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型社会,城市将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李艳,安云云.城市垃圾回收系统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07:150-151.

[2]谢和成.城市垃圾回收利用的必要性及对策[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5.04:42-44.

[3]张玲玲.垃圾分类回收行为研究现状探讨[J].硅谷,2015.02:233-240.

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篇3

【关键词】垃圾;分类排放;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城市化进程也得到快速惊人的发展。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容,城市人口的飞速增长,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逐渐成为了各个城市所面临的首当其冲要认真妥善解决的问题。党中央与各级政府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城市垃圾处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经过了多年的不懈地努力与奋斗,各个大中城市已经相继地实施了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各个城市的环境与卫生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观。但是在取得了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我们的城市环境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对比差距我们才会不断改进、不断进取,力争做到尽善尽美。

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现存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多,城市生活垃圾的排出总量也在急剧的攀升,如何才能妥善地处理好数量如此庞大的生活垃圾,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的难题之一。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出台了各种各样的应对措施,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处理生活垃圾的首选方法。而能否成功地实施这一方法的关键是制造城市垃圾的主体城市居民的合作,也就是说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尽量地减少生活垃圾的生成与分类排放生活垃圾的良好习惯,只有城市居民的通力合作,城市的环卫部门才能顺利地实行垃圾分类收集,才能对垃圾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我国政府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早在2002年国家建设部就曾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和桂林等八个城市进行了垃圾分类排放及收集的试点,可惜大多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推广。就算实行得很好的地方,与发达国家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排放与收集情况相比,差距明显还是很大的。本人认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排放及收集无法顺利实行,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传统的生活方式与习惯阻碍了生活垃圾的分类排放。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大量的农村人口不断地涌入城市,他们的加入不仅给城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将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带到了城市。长期生活在农村那种粗放式生活环境中,使他们养成了随时、随处、随意排放生活垃圾的习惯,对城市里生活垃圾的定时、定点排放意识淡薄,这些都从根本上阻碍了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实行与普及。与此相同城市居民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类似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采用传统的垃圾集中排放、收集、处理的方法,已经形成了排放生活垃圾习惯的城市居民要马上改变垃圾排放方式,他们从心里也会有一定的排斥,适应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过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实行与普及。

2.落后的环保意识与垃圾非资源认识阻碍了生活垃圾的分类排放。在我国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他们的环保意识都相对的比较薄弱,他们对于环境污染的认识还只局限于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大气、水源等的污染,很多居民都天真地认为环境污染与自己无关,那是应该政府和企业考虑的事情。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保护环境、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是与我们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他们完全忽略了我们每一位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实际上是与整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只有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位个体的环保意识提高了,那么整座城市的环境卫生才能有一个质的飞跃。特别是对我们自己制造的生活垃圾的分类排放的必要性的认识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这也是阻碍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我国大部分居民对于垃圾资源化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他们的认识还只停留在那些可以直接换钱的资源垃圾上,比如:报纸、纸盒、易拉罐等,除此之外都被他们当作毫无价值的垃圾一起扔掉了。实际上被扔掉的垃圾里还有许多是可以再循环利用的资源,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把垃圾称作是“放错了地方的黄金”,他们对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率已经达到80%,而我国还只有20%。这里除了有一些是被居民自己、收破烂儿的人以及拾荒者从中截留了之外,大部分是由于居民在排放垃圾时不实行垃圾分类而是混淆在一起的缘故,致使统一收集、统一处理的环卫工作者很难进行分类处理。因此导致了我国垃圾资源循环利用率持续低迷。

3.法律、法规的欠缺与宣传力度的不足阻碍了生活垃圾的分类排放。我国虽然早在2002年的时候就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试行了生活垃圾分类排放与收集,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很多地方都半途而废或不了了之了。因此单靠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以及人们自觉的行为是无法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只有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和法规,才能真正地约束人们的行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分类排放。另外,就是人们对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意义认识不足,这也直接导致了实施垃圾分类排放的计划的流产。我认为这主要是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至今为止我们很少能在电视、报纸以及网络等媒体上看到有关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必要性的宣传,才使人们无法认识到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意义与重要性。既然人们缺乏对这方面的了解与认识,那么就会觉得垃圾分类排放没有必要。如果要强行实施,反而会招致人们的反感,甚至是抵制与排斥。

4.垃圾分类方法的模糊与泛泛化阻碍了生活垃圾的分类排放。至今为止我国试点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大体上是: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以及有害有毒垃圾。单从字面上理解,有毒有害垃圾还较容易理解与区分,但是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的概念本身就比较模糊,令人难以理解。另外每一项所包含的内容也不是很全面,不能与时俱进随着垃圾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有时令居民感到很困惑无所适从。再者就是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册制作的比较粗糙,实用性差。我们知道一般家庭生活垃圾排放的主体主要是中老年人,他们对一些内容复杂、长篇累赘的东西本身就有抵触,因此他们对那些宣传册根本就没有兴趣和耐心去阅读了解,这就极大地降低了垃圾分类排放的实效性。

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的不断丰富,使本来就已经超负荷运转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更是雪上加霜。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大约要产生多达1.7亿吨的垃圾,每年的垃圾处理费用高达数十亿元,而通过城市环卫部门清运处理的垃圾却只有1.4亿吨,也就是说每年至少有0.3亿吨的垃圾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清运处理而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这些垃圾的存在极大地损害城市的形象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因此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地方各级政府,近几年来加大力度整顿城市环境卫生,加大投入完善城市垃圾处理系统。虽然城市环境卫生有了很大的改观,城市垃圾处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城市的垃圾清运及处理工作的形势仍然很严峻,发展不容乐观。那么如何才能行之有效的解决城市垃圾清运及其处理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哪?本人认为最理想的方法就是实行垃圾分类排放、分类收集。只有这样才能让环卫工人从如今繁重的垃圾分拣处理工作中解放出来;才能使生活垃圾的制造主体-城市居民自觉地参与到垃圾处理工作中,使垃圾从源头上彻底地减少排放量。

1.从教育宣传入手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意识。千秋大计,教育为本。一个事业乃至一个国家的兴盛发达,都应该是始于教育。我想环保事业也不例外,要想使垃圾分类排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进行,教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1)应立足于长远,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它所能带来的环保功效是不可估量的,也是环保教育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这一点已经被环保先进国家的德国和日本所证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德国和日本,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垃圾围城、环境污染的惨重代价,为了唤醒国民的环保意识,他们也是率先在中小学校实施了环保教育,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当初那些接受过环保教育的青少年,长大以后就成了推动环保立法和环保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力军。因此首先应该尽快在我国的中小学校设立环境教育的课程,使孩子们从小就接受垃圾分类教育,掌握垃圾分类知识,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和理念。真正地意识到人类与环境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用实际行动真正地参与到垃圾分类排放创立美丽家园的环保运动中,并通过他们的行动带动周围人乃至全社会人共同参与到节能环保的垃圾分类运动中。(2)要面对现实,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力度,树立城市居民的垃圾分类排放意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重点宣传教育。第一,从宣传普及垃圾分类排放的意义与相关知识入手,对居民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与传授,是唤醒和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排放意识的最佳途径。由各地方政府定期组织相关的专家与学者深入到各个街道与社区,做有关垃圾分类与环保方面的科普讲座,使居民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垃圾分类排放的意义与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加入到垃圾分类排放的行列。第二,从宣传材料的制作工艺与形式上入手,使居民自觉地索取、自觉地阅读、自觉地执行。针对居民对宣传册等一些文字类的宣传材料有抵触的现象,环卫部门、街道以及社区应该仔细研究、集思广益,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简单易懂、方便实用的挂历啦、环保购物袋啦等容易让居民接受的形式进行宣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从创新宣传形式与方法入手,真正地达到宣传的目的与作用。环卫部门应该与街道、社区联合,以居民群众喜闻乐见形式,例如:文艺演出、板报以及传单等对居民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以达到加深居民对垃圾分类排放的理解与认识。另外环卫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应该不定期的在各个社区及居民小区进行垃圾分类的现场示范或不定期的进入居民家中进行实际指导。这样才能实现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排放从感官认识到实践行动的真正飞跃。

2.从法律、法规入手强化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意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垃圾分类排放工作的开展同样也离不开国家法律、法规的强有力的支撑。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垃圾分类排放的顺利实行似乎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实施了垃圾分类排放、收集和处理了。他们的成功一个是源于国民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很重要的原因是先后出台了很多法律、法规来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下转第81页)

(上接第26页)例如日本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实施垃圾分类排放以后,就先后颁布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废弃物处理法》、《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容器包装再生利用法》、《家电再生利用法》、《食品再生利用法》、《建设再生利用法》、《汽车再生利用法》、《绿色购入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不仅规范了人们分类排放生活垃圾的行为,还无形中的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我国政府以及相关的职能部门也已经开始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广州市政府于2011年4月率先颁布实施了《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真正地从法律、法规的层面上开始规范人们分类排放生活垃圾的行为。希望全国其它的各地方政府也能够尽快地颁布实施相应的法律、法规,使我国能够尽快地步入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先进行列。

3.从荣辱观、奖惩措施入手激发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排放的意识与热情。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罚款、处罚只是起到一种警示和震慑作用,并非其最终目标;其真正的目的是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能够遵守垃圾分类排放的规定。要想真正地激发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排放的意识与热情,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应该以街道或社区为主导,对本辖区的居民小区以及居民的垃圾分类排放情况进行实时地检查与监控,定期地进行评优活动,实行“流动红旗”制,哪个小区实行的好、哪户居民实行的好就将“流动红旗”挂到哪,并且在辖区的醒目位置将每次的评选结果公示于众;还要组织居民到先进小区进行参观学习,从而激发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排放的意识。(2)应该以各小区或居民点为单位,对每户居民排放垃圾的情况进行指导与监督,指导他们如何将垃圾分类排放,监督他们是否分类排放垃圾。对遵守垃圾分类排放的居民要相应地进行物质奖励,例如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等;对一些不遵守垃圾分类排放的居民进行规劝、告诫或批评。以此激发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排放的热情。(3)创建节能环保型城市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城市化进程,还是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都取得了成倍的增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垃圾处理能力滞后的问题也逐渐地凸现出来,在全国的各大中城市相继地出现了“垃圾围城”的困境。为了解决这些影响城市形象、阻碍城市发展的垃圾处理问题,各级政府以及相关的职能部门相继制定和出台了很多政策和措施,暂时缓解了困扰城市持续发展的垃圾问题。要想彻底地解决垃圾处理问题,就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垃圾分类排放、收集和处理。我国政府已经制定出到201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50%的设区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实行垃圾分类排放,只有提高居民的节能环保意识,改变居民的排放垃圾的习惯,从源头上实现垃圾分类排放,才能顺利地实现城市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确保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焦必方.环保经济增长21世纪中国的必然选择[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6):35

[2]贾菲菲,李多松.浅议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及综合处理[J].专业文库.2010

[3]潘希迁.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9(6)

[4]陈曦.日本垃圾处理的启示[J].环球中国.2010(5)

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篇4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改革

中图分类号:R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城市环境管理中的生活垃圾指城市居住的人口在开展日常生活时,产生的固体废物与法律法规规定视为垃圾的固体废物。我国垃圾基础设施的建设、处理、运行及监督是由城市的环卫部门管理,垃圾收集及处理的环境管理则由环卫部门及下属垃圾收集处理单位具体管理,收集处理费由政府管理。

一、城市环境管理中的生活垃圾构成及污染现状分析

我国城市环境管理中的垃圾清运量及产量的不断增加,生活垃圾构成也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有机物和可燃物明显增多,垃圾的可利用及可回收价值增大。我国城市环境管理中生活垃圾的处理场数量及相应的规模无法满足城市垃圾处理增长的速度,一些垃圾露天集中堆放,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污染事故日趋严重,表现如下:一是对大气造成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及其他固体形式的废物在经过相应的运输和处理时,若缺乏必要的防护手段及净化措施,则会产生细末及粉尘四处扬散;堆放或者填埋的生活垃圾则渗入土壤挥发出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大气;二是对水体造成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如果直接排放到河流或是湖泊等活的水体,或露天堆放的垃圾经过雨水冲刷后渗入水体中,都会造成水体溶解进有害成分,污染水质及水中生物;三是对土壤造成污染。生活垃圾滤出液中的有害物质在渗入到土壤中时,会改变土壤结构及相应土质,对土壤微生物活动造成影响,妨碍植物生长。有害成分经土壤吸附后在土壤不断积累,污染土地甚至不能耕种;四是对人体造成污染。人以大气、水和土壤为基础生活,这些环境中造成的污染直接摄入人体,使人发病。

二、城市环境管理中的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

为了完成我国城市环境管理中的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规模化及调度资源化的发展目标,我国针对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进行了多种尝试。目前在我国发展成熟且比较常用的城市环境管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焚烧法、堆肥法及填埋法三种。

表1:焚烧法、堆肥法及填埋法的优缺点比较

三、城市环境管理中的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一直很重视城市生活垃圾的污染及处理工作,并且相继颁布了部分政策法规用于防治垃圾污染和处理问题的严重化,并取得了突出的效果。但是因为治理时间短,所以生活垃圾处理还有不少问题没有解决,主要表现如下:

1、管理制度不畅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是由建设部牵头,不同城市的城建环卫部门直接管理垃圾的收集、清运及处理等工作,但垃圾处理活动的管理和监督也是由这些机构负责,造成政企不分,体制不顺,管理制度无法有效执行。部分城市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无法正确落实,即束缚了垃圾处理管理的发展,又影响了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的正常运行。

2、尚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城市生活垃圾越来越多,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就要求政府必须加大生活垃圾处理的资金投入,以确保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得以顺利完成。而传统的生活垃圾治理的公益化带给各级政府财政极大的压力,为确保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可以健康发展,针对垃圾处理开始收费的相关政策在2002年出台,但却一直没有科学合理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出台,造成公众和企业大部分未能意识到垃圾处理问题的严重性,使得收费如同虚设。

3、生活垃圾不分类收集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城市生活垃圾还是选取了不分类收集的方式,有机垃圾和其他垃圾混合收集,导致垃圾的含水率过高、发热量过低。这种不分类的垃圾如果填埋处理,则会加大渗滤液的用量,造成二次污染;如果焚烧处理,则必须添入助燃剂方可满足处理要求,导致运行成本大幅度。另外,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塑料、橡胶等若焚烧处理,还会释放有毒、有害气体污染大气。

4、公众环境意识低

目前,我国已出台的《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针对防治生活垃圾污染给予明确的规定。但因为未能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所以执行比较困难。要想处理好生活垃圾,必须从公众的整体考虑来提升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目前我国公众环境意识极低,乱扔垃圾,人为破坏环卫基础设施的行为屡有发生,无法提升公众的环境意识也加大了垃圾处理环境管理工作的难度。

四、提升我国城市环境管理中生活垃圾处理水平的有效对策

1、改革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加快垃圾处理的产业化发展

根据我国环境管理和生活垃圾处理必须产业化、市场化及制化发展的要求,我国必须尽快针对环境卫生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提升城市环卫主管部门的管理权限,出台可操作性强、规定明确细致的环境管理和生活垃圾处理改革方案,落实政府职能,使得政企分开,确保社会公众与城市环境的双重效益。开放生活垃圾处理的建设和营市场,建立并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健全垃圾处理竞争机制。

2、建立并健全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根据谁污染谁负费的原则,全面开始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在目前环卫体制改革没有完成的条件下,各地可选取供水、污水及垃圾处理费统一征收,或水电及燃气费等联合征收,来增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用的收缴效率,减少收费成本。并逐步提高垃圾处理的收费标准,以增加生活垃圾处理企业的利润空间,并起到提升公众环保意识的作用。

3、实行垃圾分类收集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提高回收率,便于垃圾的最终处理]。我国可参照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收集及处理的成功经验,先行在经济发达城市试点后再行推广,逐步实现垃圾分类收集的统一化。要做到,一是提倡居民分类收集;二是公众场合设有垃圾分类收集器,便于不同垃圾分类收集;三是制定垃圾分类处理的废品回收及奖罚制度,确保垃圾分类收集的健康发展。

4、提高公众环境卫生意识

公众环境卫生意识的提升是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的关键因素,要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引导公众树立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提倡节能、节水、绿色及环保的生活及消费方式。

结束语

我国城市环境管理中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即是环境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我国各级政府必须重视垃圾处理的法制化、规模化及产业化建设,针对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促进我国早日实现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和环境管理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姜华、吴波.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趋势及对策建议[J].电力环境保护.2008(01)

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篇5

关键词:低碳;环保意识;分类回收

基金项目: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泰山科技学院)创新工作基金项目:《泰山科技学院生活垃圾回收与利用》(项目编号:cxx11074)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2月28日

垃圾资源分类回收与利用,在减少污染、节约能源、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均能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人们若能正确的将垃圾分类投放、回收、加工再利用,地球上有限的自然资源就能够得到有效的节约,自然环境得到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会更加美好。

一、校园垃圾的定义及分类

(一)校园垃圾的定义。校园垃圾是指在校园日常生活和学习以及为校园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因此,校园中所有单位和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以及为生活服务的生活垃圾、商品垃圾、清扫校园和公共场所的垃圾,还有各类固体废弃物等都属于校园垃圾范围。

(二)校园垃圾的分类。现今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校园垃圾的成分也日渐复杂,合理的确定分类依据对后续的垃圾处理极为重要,它可以最大幅度地降低处理过程中以及处理后的能耗,有效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根据国家标准,校园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三大类。通过对校园垃圾的调查,可将垃圾的来源分为:教学楼垃圾、宿舍楼垃圾、教师办公楼垃圾、餐厅垃圾、校园道路及景观区垃圾。

教学楼垃圾主要包括可回收利用的书纸、不可回收利用的卫生纸、盛食物用的塑料袋与塑料杯等。宿舍楼垃圾种类多、数量大,主要有可回收的纸、金属、塑料等,例如各种塑料袋、塑料瓶、泡沫塑料、一次性塑料餐具、硬塑料等。此外,还有一些有毒有害的垃圾,例如废旧电池与废弃的温度计等。教师办公楼垃圾较少,主要是可回收利用的纸类,如文字用纸、包装用纸和其他纸类制品等。餐厅垃圾主要是食物残渣与丢弃的变质蔬菜。此外,就是学生就餐后遗留的白色塑料袋。道路垃圾及景观区垃圾主要是树木的残枝败叶和学生所丢垃圾等。

二、校园内存在的环境问题

在校园中,同学们打扫卫生时,对于不同来源的垃圾缺少分类回收再利用的意识,而是把它们一并倒入垃圾箱内,由垃圾运输车每隔一段时间运往垃圾处理厂。对于可回收垃圾,也只有很少一部分被拾荒者利用,造成了垃圾资源的严重浪费。没有遵循国家大力倡导的“将垃圾变废为宝,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原则。

三、校园垃圾不合理处理存在的危害及可行性建议

(一)校园垃圾不合理处理存在的危害。夏季,随着温度的升高,堆放的垃圾会产生刺鼻气味并招引苍蝇,对同学们的健康构成威胁。其中,危害最大的为废弃电池,一粒小小的纽扣电池可污染600立方米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并造成永久性公害。无休止的浪费资源,将会给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二)校园生活垃圾回收与利用的可行性建议。校园中的垃圾大部分是可回收利用的资源。校园垃圾实现分类回收、综合利用的潜力较大。美国环境学家内贝尔研究认为,生活垃圾90%都是可以回收的,这些潜在的原料资源可重新在资源循环中发挥作用。对校园垃圾进行减量化是今后固体废物管理的重要目标。分类回收可大幅减少垃圾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可从以下方面使垃圾资源减量化。

各大型会议(如导师会议、校务会议、师生座谈会等)及校园活动(如庆祝节日的活动、各社团活动)广为宣传垃圾分类政策;张贴宣传单,且增设垃圾分类回收点,并由学生会督促实行;寝室楼应优先着重解决,每层楼均应设立具有分类回收作用的垃圾筒,加强标识区分;公寓清洁人员统一按时清理垃圾,在垃圾多的时候应及时清理;可回收垃圾应妥善保管,避免再次造成污染。社团举行大型活动(如晚会等)应自备垃圾袋并负责将垃圾清理完毕;服务性、志愿性社团社员课后时间在各教学楼、图书馆走廊协助指导同学进行垃圾分类;校园内的垃圾桶,应该合理摆放,覆盖整个校园;要按时维护、及时维修损坏的垃圾桶;学校应增加对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的资金投入,合理协调学院及后勤部门的职能,制定垃圾分类的标准和管理办法;学校要制定有关垃圾分类回收的规定,成立垃圾分类回收评估小组,对各单位(包括学院、社团等)的垃圾分类回收工作进行评估,制定对各单位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的支持和扶持政策,并增加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以增加该领域的吸引力,迅速扩大垃圾分类回收的覆盖面。通过制定垃圾分类回收标准,统一分类回收容器的颜色和标识,加强垃圾分类回收设施的建设。加强对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的管理和监督,设立专门的投诉电话;加大学校媒体对垃圾分类回收的宣传力度,成立垃圾分类回收宣传队伍。印制“垃圾分类知识手册”、宣传资料、招贴画,发到各学院、各社团,方便学生切实实行垃圾分类。对垃圾分类做得好的社团及个人进行奖励,通过《校报》、校内广播等多种有效媒体途径给予报道,推广宣传。为了做好垃圾分类回收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建立监管机制,发挥社团志愿者大队的监督作用,对不能做到将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的社团,应给予耐心的教育,使其提高环保意识。对拒不实行垃圾分类的社团,经多次教育拒不执行者,应给予适当处罚。

四、校园调查结果分析及解决办法

(一)校园调查结果分析。在以泰山科技学院师生为调查对象的调查中,有90%的师生对学院内开展垃圾分类与回收工作持支持肯定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开展生活垃圾回收与利用工作的必要性。在涉及到同学们对垃圾可否回收利用的理解程度时,有78%的人理解一部分,对此方面很了解的仅16%,从此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宣传垃圾分类回收知识的迫切与必要性。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占到84%)并无垃圾分类回收的习惯。对“学院现有垃圾箱所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为:垃圾箱数量少,无分类回收设施,垃圾箱容量小等。对此有68%的人认为增加垃圾箱数量与增添分类回收功能非常有必要。在谈到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时,涉及到多方面的原因,学校的宣传力度也列入其中,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加强宣传力度对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解决办法。首先,校园内增设多功能垃圾箱,方便同学们投放垃圾的同时,对保洁员的工作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其次,建议餐厅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做好此项工作,不仅给餐厅带来一定经济效益,也产生了环保效益;第三,对于有害垃圾(主要为废弃电池与废弃温度计),我们可以采取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回收的方式将有害垃圾回收集中处理。

即使学校拥有再好的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设施,没有同学们的自觉参与也无济于事,因此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势在必行。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在校内,可以将校园垃圾回收与利用的号召以条幅的形式展现,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学校环保中来;在产生垃圾较多的地方,我们可以以友情提示的方式提醒同学们进行垃圾的分类回收;在校内组织一些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的公益活动,激发同学们的环保热情。我们要以一个人的行为影响十个人的思想,以十个人的行为影响更多人的思想。这样就会在校园内形成一种共同环保的氛围,使同学们将“节约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学校环保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协助学校推动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垃圾分类回收各单位(学院、社团等)应及时、不定期交流信息,不断探索切实可行且易于运作的垃圾分类回收新途径。要深入宿舍进行宣传教育,动员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中来。通过组织“大学生绿色演讲比赛”等活动,向学生宣传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源头分类方面,学生应自觉在寝室和教学楼内将垃圾分类。

五、校园生活垃圾回收与利用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效益。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孕育了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分类回收与合理利用垃圾不仅节约了有效资源,而且美化了环境,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更重要的是,可以造福与子孙后代。

校园垃圾资源分类回收与利用意义重大。我们要大力提倡校园垃圾分类,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周围一片的方式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大力发展校园垃圾分类,不仅是为了解决垃圾公害,更是因为它具有了超越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本身的意义,不断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号召公民积极参与。通过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公民容易理解自己与环保的关系:每个人既是垃圾公害的制造者,也是垃圾公害的受害者。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行为,也是一种公民行为、个人行为,要保存民族的生存根基,必须从每个人做起。以“垃圾回收,保护地球,举手之劳,参与环保”为口号,强调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对于挽救耕地、减少污染、节约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

(二)生态效益。大量垃圾一方面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水、空气,影响环境卫生;另一方面又含有多种有用物质,是一种宝贵资源。如果将垃圾资源分类回收,将是一笔可观的财富。开展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活动有利于提高全校师生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良好卫生习惯,有利于使校园环境大为改观。另外,学校通过进行相应的健康消费教育,可使学生减少购买零食和校外私人商贩食物,通过消费细节的改变,倡导低碳绿色环保消费模式。同时,可使校工清理的垃圾量大为减少,清理卫生的效率大为提高。开展垃圾分类,通过学生辐射家庭和社会,将逐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改变以往一些不良的生产生活习惯,对我们的生活环境的改善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经济效益。校园垃圾资源分类回收系统建成后,其经济效益将逐步体现出来。一方面通过学生辐射家庭和社会,将逐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改变以往不良的生产、生活习惯,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垃圾资源分类回收合理化,可以使资源循环再生,资源再生不仅意味着保护生态环境,而且意味着发展经济。与此同时,减少了进入外界的固体污染物,对保护生态环境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垃圾资源分类回收后,有价值和容易降解的垃圾将被回收,防止垃圾的二次污染。垃圾分类回收合理化能够减少垃圾产生量,增加经济效益,减少土地占有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环境给予人类自上而下的物质需求,并使人类智力、道德、社会和精神等方面得以发展。今天要更加谨慎地考虑人类行为对环境产生的后果,由于无知或不关心,有可能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造成巨大的甚至无法挽回的损害。世界在不断的发展当中,人口数量与日俱增。无论是常规能源还是非常规能源,消耗量都很大。中国是资源大国,同时又是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微乎其微,人均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巨大。然而,我们普遍忽略了一个问题:垃圾是一种潜在的资源,是世界上唯一增长的资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产生的垃圾逐渐增多,如何科学处理日益增多的垃圾,已成为各个国家研究的重点课题。

我们大力发展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不仅是为了解决垃圾公害,更是因为它具有了超越事情本身重大的意义,这就是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周围一片,不断提高公民意识,号召公民积极参与。当变废为宝、物尽其用的低碳经济真正发展起来,低碳环保才能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志华.你低碳了吗:你的一小步就是人类的一大步[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李惠敏.地球是烫的――低碳是人类的必然选择[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篇6

关键词:家用垃圾桶多适性垃圾分类

中图分类号:tS95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7-112-02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每年以5%~10%的速度增长,这对城市发展和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于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的第一步是要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和回收再利用。目前,我国家用垃圾桶样式和解构单一,不能较好的发挥分类和回收的功能。因此,设计集多功能于一身的环保垃圾桶对于垃圾分类回收具有重要作用。

本产品是一种多适性分类垃圾桶设计,对传统家用垃圾桶进行了设计改良,在传统垃圾桶基础上实施了多开口的设计,使开口可依据袋口大小进行套挂,并且将桶口区域划分为两个或多个套装区块,可实现垃圾分类处理,使垃圾桶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该产品造型简洁大方不乏趣味感,是在传统垃圾桶基础上进行了分割与简,变形处理,生产技术成熟,因此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图1顶视图

图2前视图

1家用垃圾桶的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适应性差

家用垃圾桶常用规格为开口直径24cm、26cm、28cm,高度也不超过30cm。专用垃圾袋专用于特定型号的垃圾桶,成为收集垃圾的一项必要开支。这不仅为老百姓带来了生活上的经济压力,也增加了塑料制品的使用,导致白色垃圾泛滥,严重危害环境健康。如果能将生活中废弃的的购物袋盛装垃圾,不仅使废物得到再利用,而且可以减少对专用垃圾袋的依赖,减少不必要的经济开支,同时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但是生活中的废弃购物袋种类多样,规格繁多,想要使固定规格的垃圾桶适应多种垃圾袋的套装,就必须使垃圾桶具有较强的多重适应性。因此,垃圾桶的规格固定、适应性差就成为废弃购物袋再利用的突出问题和巨大障碍。过大的购物袋使用效率不高,受到垃圾桶口径与内部空间限制,大袋子得不到充分利用;过深的袋子由于受到桶高限制也得不到充分利用;型号较小的袋子由于无法套装在垃圾桶上而无法使用,开口较大袋身较浅的袋子由于挂不牢容易滑脱同样无法正常使用,即可惜又难以从垃圾中分离出来成为环境危害物。

综上所述,与垃圾桶相匹配的废弃购物袋相对较少,所以增强垃圾桶的适应性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

1.2不具备分类功能

通常家庭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其中可回收垃圾一般有金属、玻璃、塑料、纸张、木制品等,不可回收垃圾主要有瓜皮、果壳、剩菜等有机无害物和废旧电池等有毒物品。但是在我国,垃圾分类的观念提出比较晚,重视程度不高。通常只有室外的公共垃圾桶做到了分类设计,而室内空间相对较小,不适于放置体积过大的分类垃圾桶。现在家用垃圾仍处于单筒设计状态,不具备分类功能,无法将垃圾分类处理,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1.3挂接不牢

当垃圾袋比较浅时,挂在垃圾桶上容易脱落,无法正常使用。虽然有部分垃圾桶有套圈设计,能够解决此类问题。但是,当遇到垃圾袋过薄或过厚的情况时,套圈会出现卡不牢或卡不上的状况,以致垃圾袋无法使用。另外,带套圈垃圾桶设计属于分体式设计,成本偏高,套环也容易被污染。

1.4成本低廉

家用垃圾桶一般成本低廉,人们通常不会在此物品上花销太大,导致设计简单,功能单一。

2家用多适性分类垃圾桶设计

2.1功能分析

该产品设计是在传统垃圾桶基础上实施了多开口的设计,使开口可依据袋口大小进行套挂。被分割的桶口因其向外张开具有撑架功能,分割的挂齿单元具有一定韧性,可将袋口紧紧套挂。受手撑袋子启发,模拟手撑状态与手撑袋口原理类似。

另外,垃圾分类处理是本产品的另一重要功能。将桶口区域划分为两个或多个套装区块,可实现垃圾分类处理,如图3。依据袋子的大小及用户需求,也可以将桶口区域按其它式分割。

图3垃圾分类图

2.2形态分析

多适应型分类垃圾桶设计增加了齿状构造,钩挂垃圾袋。可依据袋口大小选择钩挂齿口。这种外翻的锯齿形挂接构造上大下小,在套挂时其钩状构造能够很好的把牢购物袋。套挂时斜拉购物袋代口,在盛放垃圾时,垃圾的重量所产生的拉力能够使购物袋口均匀收缩,不容易滑脱。齿口设计多样,可以是花瓣形态、锯齿形态、牙齿形态等只要具备挂接功能即可,设计可在保证挂接功能的情况下兼顾美观性、趣味性。色彩也可做的更加美观丰富。桶口构造可以应用于不同形态的桶身设计,例如,桶身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半圆形、方形、六边形等。

2.3成本低廉

该产品造型简洁大方不乏趣味感,是在传统垃圾桶基础上进行了分割与简单变形处理,生产技术成熟,因此成本低廉。

3前景展望

现代社会是一个提倡绿色环保节能的社会,要求设计者所设计的产品利与保护生态环境,不产生环境污染或使污染最小化,同时,有利于节约资源和能源,且这一特点应贯穿于产品设计生命全周期。

家用多适应型分类垃圾桶与传统垃圾桶相比在垃圾分类、垃圾袋套装及套装方式上进行了改良。实现了对不同型号垃圾袋的适应性,以及对垃圾分类处理的现实需求,并且不增加生产成本和制作难度。家用多适应型分类垃圾桶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垃圾分类处理的良好习惯,同时也在废物利用过程中节约生活成本。因此,该产品良好的适应性和使用效果使其在市场中极易推广。

参考文献:

[1]谢家平.绿色设计评价与优化[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

[2]王守平,张瑞峰,高巍.绿色设计[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

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篇7

万庆良亲自上阵动员?陈建华愿当“垃圾市长”

为了推动广州市垃圾分类处理,市委书记万庆良时常亲自上阵动员。2011年,万庆良作为广州市市长期间,就曾多次为解决“垃圾围城”在公众场合向全市人民发出号召。2012年6月2日,万庆良出席“垃圾分类齐参与、幸福广州共分享”为主题的世界环境日大型宣传活动,为宣传垃圾分类助阵;7月10日,在全市垃圾分类动员大会上,万庆良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5点要求,号召市民打一场垃圾处理的“人民战争”。

作为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在推进垃圾分类处理上更是身先士卒,8月4日广州城市废弃物处理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成立大会上,陈建华掷地有声的一句“愿当‘垃圾市长’”即是诙谐的自我调侃,但同样也表现了市长及广州市政府对垃圾分类的坚定决心。

从2000年被建设部列入全国首批8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开始,十余年广州开展垃圾分类处理步履艰难,但是作为城市的管理者,广州市委、市政府从未降低对创建城市美好环境而不懈努力的要求,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创建幸福广州?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虽然经过10余年努力,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水平不断提升,但由于政策实施手段不足,垃圾处理产业体系不完善,宣传实践资金投入不足,监督管理措施跟不上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进程。

2011年,广州中心城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1.8万吨,仅一成可用于燃烧发电;厨余垃圾超过四成;其次是可回收的纸类、塑料、玻璃和金属,数量约占25%;剩下的竹木、布类等可燃物质占14%,渣石泥土等无机物为19%。

从2011年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情况看,每天可处理生活垃圾1.38万吨,以填埋的方式处理的将近80%;再生资源回收率约占14.8%;焚烧发电部分接近6%;而生化处理仅为0.7%左右,每天约有4000吨垃圾无法清运处理。按3%至5%的增长速度计算,到2015年,广州每天将产生2.27万吨垃圾。

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是,这些年广州市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上也还是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一是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二是市民垃圾分类的意识不断增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逐步深入人心,受到社会普遍关注。三是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四是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成效初显。2012年上半年广州市生活垃圾填埋焚烧处理量较上年同期日减少765吨,可回收物收集总量同比每日增加近3.3万吨,增长率达到20%。

出台政策意见规范垃圾分类处理

为了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广州市委市政府在2012年7月10日出台《关于推进全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意见》,对垃圾源头减量、垃圾分类投放普及、分类收运规范、回收利用等各方面环节做出明确规定和指引。同时了《关于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推进建筑废弃物处置利用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社会动员方案》等4大方案,作为《实施意见》的配套。4大方案从垃圾分类工作、处理设施建设、建筑废弃物和社会动员4个方面,都作出详细具体的要求。广州市也即将出台相关评价奖励办法,对在垃圾分类处理上表现优秀的集体与个人给予奖赏。

垃圾分类“广州范本”三种模式

垃圾处理,看似琐碎,实则事关广州城市发展的重大命题。因此,寻求其解决之道,必须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有“底层考量”;既要以循环经济助推科学发展的高度,开放胸怀借鉴他山之石,又要在行动上因地制宜,摸索出一套契合广州市情的办法。面对这种倒逼,广州市政府有关部门不断探索垃圾分类的可行模式;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一些小区积极探索,通过学习垃圾分类先行者的经验,特别是借鉴“台北模式”,逐步形成三种主要的垃圾分类模式。

借“他山之石”攻“垃圾围城”

在垃圾分类处理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地区有着很丰富的经验值得借鉴。尤其是韩国、新加坡等亚洲的国家和台湾、澳门等地区因文化相近,其垃圾处理的经验对中国内地城市更具参考价值。这些国家和地区取得成功有着同样的“先决条件”:民众支持、合理选址和做好分类。“广州范本”就是以台北经验为基础建立的。

开展垃圾分类需要听到的声音

针对广州市政府高调推广垃圾分类处理等活动,《南方周末》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政府须避免“猴”性》为题在肯定广州市政府勇于担当的同时,提醒城市建设的管理者所有这些工作,都必须有长期性,能坚持下来。而不是一两个主要领导出来动员一下,简单“发动一下群众”就算完。

未来三年广州市将新建六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对此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质疑,“不知道6个垃圾焚化厂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分类后垃圾量肯定会减少,是否还需要这么多垃圾焚烧厂,形成垃圾焚烧厂围城。”

针对陈建华甘当“垃圾市长”表达推进垃圾分类的决心,《新快报》指出广州推行垃圾分类单凭市长一个人的诚意和决心是不够的,如果职能部门——城管委在贯彻执行时打折扣的话,垃圾分类推行的难度可想而知。

总之,垃圾分类是长期的工作,仅靠市长的决心以及政府的作为不行,光有公众的热情不够,单由企业处理也不能完成,而必须是三者分工合作,只有形成源头上由公众参与分类,回收市场上企业完成回收利用,清运和最终处理靠政府做好配套措施的垃圾处理链才能把垃圾分类事业越做越好。幸福广州才能越来越近。

万庆良、陈建华经典语录

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

对于整个城市来说,如果没有全体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减量处理只能是空中楼阁。

坚定不移推行垃圾分类,努力把广州打造成为垃圾处理的城市典范,坚决打赢垃圾处理的“人民战争”。

——7月10日在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部署动员大会上发出号召

广州市市长陈建华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6月5日在《致全体市民的一封公开信》中强调

垃圾完全可以变废为宝。垃圾中的99%能回收利用,只有1%有毒害的部分需要单独分开处理。

——7月8日在调研广州市“按袋计量”的试点工作时指出

垃圾分类,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能当旁观者!

——7月10日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部署动员大会上对市民发出号召

如果我能够把广州垃圾分类工作做好,我愿意当“垃圾市长”。

——8月4日在广州城市废弃物处理公众咨

询监督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说

每周一图

7月25日,广东省企业联合会、广东省企业家协会在会上了2012度广东省企业500强、广东省制造业企业百强、广东省服务业企业百强排序,广东电网、平安保险、华为三家营业收入过“千亿”企业位居500强企业三甲。广州汽车工业集团、美的、格力列制造业百强前三位,平安保险、中石化广东公司、华润万家列服务业百强前三位。2011年,全省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68家,超过500亿的企业为20家,1000亿以上的企业为6家。在500强企业中,90%以上的企业营业额比上年增长,有19家企业增长幅度超过了一倍。在由《财富》的中国500强中的前100强中,广东企业就占了10家,在全国各省市中名列第一。

每周一数

7月18日,国家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2012年第33号。公告显示,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审计署对1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011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重点审计了包括各省会城市、直辖市中心城区在内的66个市县。结果表明,2011年,18个省区市由国家下达的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为654.64万套(户),当年上报完成705.71万套(户);筹集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2811.6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983.61亿元),支出2210.56亿元,年末结存988.44亿元(含上年结转387.38亿元)。重点审计的66个市县,2011年上级政府下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161.16万套(户),筹集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675.3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32.84亿元),支出562.47亿元,年末结存298.29亿元(含上年结转185.37亿元)。截至2011年底,18个省区市累计保障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1227.63万户,比2009年增长1.12倍。但部分省区市被查出保障房用地被挪用开发商品房、盖酒店、盖办公楼等问题,另有22个单位将29.55亿元工程资金用于非保障性住房建设、公司注册资本验资和市政工程建设等。

【链??接】

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篇8

关键词:生活垃圾;生活小区;环境污染;资源浪费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069-02

一、引言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一般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推进,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速,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市的生活垃圾也随之增多。生活垃圾如果处理不当不仅污染土壤、水质、大气,还侵占大量的土地,影响人类生活,给城市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越来越被关注。

如何处理生活垃圾,既可以减少生活垃圾对城市的污染,又可以对资源进行二次深入开发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四川省南充市为例,针对此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选取了南充市6个有代表性的典型小区中的400户居民,通过问卷调查、走访、访谈、跟踪调查等方式了解了社区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现状、困难、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动力及小区对生活垃圾的管理等方面的情况,以明确南充市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并寻求可行的解决措施。

二、调查结果

(一)小区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认识

调查表明大部分居民比较赞同垃圾的分类回收,如大约80%的居民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垃圾分类;较多的居民对垃圾分类处理的益处认识比较到位,有接近62.0%的居民认为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根据样卷发现,在垃圾分类处理的实施过程中,居民的认识还存在一些问题,依然存在约19.5%的居民不清楚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大约21.6%的居民认为垃圾分类比较烦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活垃圾的处理效果。除此之外,外部条件的限制也影响了垃圾的分类处理,大约27.8%的居民因没有足够的容器,不能做到垃圾的分类处理。

在生活垃圾的回收处理上,57.9%的居民认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这两种分类方式可以接受,11.6%的居民认为食物垃圾和非食物垃圾这两种方式可以接受,能够接受更详细的垃圾分类方式的居民所占比例很少,如将垃圾分为食物垃圾、非食物垃圾、有毒有害垃圾的居民仅有7.4%的比例,以上数据说明居民对生活垃圾处理的认识不够,需要对其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调查显示,部分居民认为小区垃圾分类处理和小区的管理存在一定关系,74.0%的居民认为如果政府采取奖励或惩罚的方式督促此项活动,小区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效果会更好;如果政府对小区生活垃圾处理采取收费和罚款等方式给予奖惩,36.2%的居民认为按照每户收费比较合理,54.2%的人认为如果居民做到将垃圾分类处理,可以适当降低收费标准或不收费。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小区居民在对生活垃圾处理的认识层面存在很大问题。

(二)居民生活垃圾家庭分类搜集处理行为

调查表明小区生活垃圾的家庭分类处理现状不佳,仅有26.3%的居民在家里丢放垃圾时经常做到分类处理,有高达33.7%的居民从未进行过垃圾分类处理。有些居民虽然进行垃圾分类处理,但分类不够精细,尤其是有毒有害物品处理效果,在调查的居民中仅有29.3%的比例能够做到将塑料、纸或纸壳、厨余垃圾等进行单独存放,能够将电池、药品等污染较大的废弃物品做特殊处理的比例非常低,仅有15.2%,还有一些居民考虑过对这些物品进行单独处理,但小区没有便利的条件。

小区生活垃圾处理效果与小区居民生活垃圾丢放行为存在很大关系,调查显示,有高达31.9%的居民从未进行过生活垃圾的分类丢放,说明小区居民对生活垃圾的分类认识不到位。48.2%的居民有对生活垃圾进行详细分类处理的意愿,但因为小区中的垃圾箱种类不够用,没有办法对生活垃圾进一步分类处理,说明需要物业或管理层面的部门对此项活动提供支持和保障。

废弃物品的回收也强化了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效果,调查显示有45.8%的居民愿意出售纸壳(废纸)、塑料、金属、废弃衣物等生活垃圾,说明在垃圾的回收和分类处理上,有偿回收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比例相对较低,说明居民在这方面的认识需要加强。

(三)小区管理和宣传活动

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效果与小区的管理和宣传存在很大关系,调查显示大部分小区没制定生活垃圾管理等相关条例,仅有33.7%的小区能经常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益处的宣传活动,但没有采取强制措施,说明小区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管理和宣传不到位。在小区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上社会公益等宣传较少,如在调查小区中有74.4%的小区从没有社会相关组织进行垃圾分类处理方式与益处的社会公益宣传活动。

(四)小区生活垃圾回收处理

小区生活垃圾的回收及垃圾站处理垃圾的方式是生活垃圾处理效果的有力保障,所以生活垃圾的处理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生活垃圾都得不到最终的有效处理。调查显示,回收站能做到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的比例仅占35.8%,对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处理的比例是17.8%,利用沼气池发酵的比例是20%,还有一些厨余垃圾被随意堆放。对纸壳和废弃塑料的回收处理也不理想,虽然二者二次加工的回收效率已分别达到73.6%和62.5%,但仍有部分纸壳或塑料被随意堆放,使资源达到一定程度的浪费及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调查显示,有58.0%的药品、电池等有毒或污染较大的垃圾与其他的垃圾混合回收,仅有25.4%的此类垃圾做单独回收进行特殊处理,还有16.6%的此类垃圾被随意堆放。

三、小区垃圾处理及回收存在的问题

(一)小区生活垃圾丢弃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四川南充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从垃圾的丢弃处理上看,一小部分居民因为文化程度比较低,不知道哪类垃圾可以回收利用,垃圾的回收利用有什么好处,甚至有些居民不能辨认垃圾箱上的“回收”与“不回收”的简单文字,说明垃圾箱的外观设计需要进一步改进,同时社区对垃圾回收利用的益处宣传不够。其次,有些居民因垃圾分类搜集需要一定时间,所以不愿意进行分类处理;还有一部分居民只是简单地做了垃圾的分类处理,如厨余垃圾为一类,其他的所有垃圾为另外一类,没有将电池、针管、药品等有毒物品做单独处理;还有部分居民只是将纸壳、塑料袋、塑料瓶、废旧衣物等可以出售的垃圾进行单独分类,而其他的所有垃圾为另外一类并进行统一丢弃。能够做到将药品、电池等有毒物品进行单独处理的居民非常少。我们知道电池、药品等有毒物品对环境污染是非常大的,仅一节干电池污染的水量就足够一个人一辈子的用水量,如果每个人都将电池随意丢弃,那么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是非常大的。第三,还有部分居民有对垃圾进行详细分类处理的意愿,但是没有足够的容器,或者小区的垃圾回收箱设置很简单,仅有回收和不可回收两大类,即使做了详细的分类但在丢弃时还是与其他垃圾混合丢弃。

(二)小区生活垃圾回收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社区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不够重视,即使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部分,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垃圾清洁人员在收集处理垃圾时还是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混合收集。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小区居民分类丢弃垃圾的积极性。其次,由于政府对小区的生活垃圾处理缺少必要的监管措施,大部分小区对生活垃圾的丢弃和回收都是处于一种放任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垃圾的分类处理。

四、小区生活垃圾处理对策

目前,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存在很多问题,无论是居民、社区还是垃圾回收站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责任。首先,社区要保证小区内有足够的垃圾回收容器,小区至少要有可回收、不可回收以及电池和药品有毒物品回收三类回收容器。第二,社区要加强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的宣传与监管工作,对小区居民要经常宣传垃圾回收处理对资源的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益处,对不按要求进行分类处理的居民要采取不收取其生活垃圾或惩罚等方式进行督促。小区要有垃圾引导员,并对垃圾清运工进行监督,对其不按要求回收垃圾的行为进行惩罚。第三,社区要适当地改变垃圾箱的外观设计,适当增加简易图案,以增强其可辨认的直观性,使得文化程度较低的居民降低垃圾分类箱的识别,并加强其对垃圾分类处理益处的认知。第四,政府要加强垃圾分类处理的管理工作,要制定严格的垃圾分类处理奖惩的法律法规,或设置多种方案以达到生活垃圾最大程度的回收利用,如增加清洁工的工资、加强垃圾回收站的管理、在回收站附件建设生活垃圾二次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监督小区对居民处理生活垃圾的管理,可采取奖惩结合或居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的方式,如果居民不按规定处理生活垃圾则增加其垃圾回收管理费,用作垃圾二次分类的工作人员的奖励,如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则免去其生活垃圾管理费,对那些长期坚持垃圾分离处理的居民要进行适当的资金奖励,以扩大影响和垃圾回收的效益。第五,政府也可采取加大生活垃圾处理费用投入的方式,对生活垃圾有偿回收,即按不同生活垃圾种类进行有偿回收,以强化生活垃圾处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篇9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垃圾分类;法律;台湾地区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急剧攀升,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活垃圾已成为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垃圾围城”问题备受关注。我国试图通过对垃圾进行合理分类、收集、处理,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但由于我国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方面的法律缺乏必要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且实际管理混乱,迄今为止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收效甚微。

第一章台湾地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管理与实践

一、台湾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管理状况。台湾地区人多地少,随着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飞速发展,垃圾污染处理也曾是其一直深受困扰的问题。

台湾地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在实现垃圾的“减量化”与“资源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这种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从无到有从、从单一管理手段到多种政策综合运用,台湾花费了近三十年时间才最终实现。[1]台湾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之所以取得成效,与其立法以及城市管理当局建立的保障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目标实现种种机制密不可分。

二、台湾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有效推行之成因

1.法律明确,规定合理可行。台湾是世界上少数以立法推动环境保护的地区,颁布了覆盖环境保护各个领域、门类齐全、功能完备、措施有力的环境政策法律法规,如《环境损害责任法》、《环境教育法》等。2006年,台湾颁布《废弃物清理法》,全文共分六章,比较详细地规定了废弃物清理的管理、奖罚规则,使台湾垃圾分类有法可依。[2]

2.制度创新,采激励惩罚机制。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台湾全面实施垃圾强制分类,垃圾处置以源头减量、资源回收为先,大力推进和实施“垃圾不落地”、“垃圾费随袋征收”及“资源回收计划”等措施,变被动的“垃圾处理”为主动的“垃圾管理”,通过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实行全民动员,鼓励市民主动进行垃圾减量与资源分类回收。政府规定,民众于垃圾投放前,应按照一般垃圾、资源类可回收垃圾的分类标准对垃圾进行分类,由资源垃圾回收车于指定时间免费清运;其他一般垃圾必须使用专用付费垃圾袋装袋后投放,不然清洁队可拒收,如果发现没有按规定分类将遭到罚款。这些政策的实施,形成了“多扔垃圾多出钱”的垃圾收费机制。这种奖惩并行的机制实现了法律和经济的紧密相连,无疑是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法律实现方面开创了良好的范例。

3.宣传教育,公众与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台湾地区在垃圾管理方面的探索实践走过了由试点到强制执行、由粗到细,逐步培养市民垃圾分类观念的历程。民间环保组织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据有关资料表明,截至2009年,台湾经批准设立的环保财团法人约150个、环保nGo约300个。[3]这些社会团体对推动环保、监督环境执法、强化企业环境责任、环境宣传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众的参与也是垃圾分类顺利运行的重要因素。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才得以养成。以台北市为例,台北市政府专门制作了各种宣传资料向市民解释垃圾分类回收的具体办法,让市民详细了解垃圾分类收集的意义,明确具体的分类标准和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除了短期的密集宣传活动之外,还在学校中开设资源回收再利用课程,让生活垃圾分类成为每个人各生活习惯。

第二章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的经验借鉴

台北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的成功经验证明,我国面临的生活垃圾困境并非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结果。从源头上进行垃圾分类收集,是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解决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困境的一个关键环节和前提。

1.完善相关立法,制定实施细则和配套法规。在立法层面,要参照国内外在垃圾分类收集工作中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实施细则和各种配套法规,完善立法体系。在不断修订完善现行法律的基础上,应加紧制定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有关的管理条例,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管理条例》等等。

此外,应在我国的城市垃圾分类政策中详细规定明确的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准。我国的垃圾分类政策中的垃圾分类标准,其最大缺陷之一就是分类标准不为居民们所理解。多数居民在判断一种垃圾属于何种类别时,依照的往往是自己的生活经验,而非政策制定者确立的分类标准。制定规范与遵守规范的人对垃圾分类的理解有偏差,运作起来就必然产生混乱,也就偏离了分类的初衷。立法者有必要根据各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消费结构的不同,列举不同类别的垃圾,确立不同城市执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标准,使规则更明晰,并通过宣传使其为居民们所了解和熟悉。使原则性的法律法规,变为可操作的具体规范。

2.建立归责制度,加强监管职能。立法应对个人、企业、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中应负的法律责任和应尽的法律义务进行明确规定,同时还应针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拒不执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规定所应承担的责任做出明确规定。

其一,明确生产者的法律责任。为了充分体现“谁产生、谁依法负责”的原则,应该将生产者责任制度通过立法确定在垃圾分类处理的法律法规中,将生产者的责任扩展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规定定生产者(包括销售者)产品的回收、循环和最终处置责任,能够从源头上促进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

其二,明确居民的法律义务。[4]居民生活垃圾占城市生活垃圾相当大的比例。我国对垃圾分类的知识宣传力度和配套设施建设一直不到位,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意识比较淡薄、积极性不高,垃圾分类回收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应当通过立法确定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义务。

其三,明确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能。[5]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于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应视程度的不同将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经济上的制裁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3.推行环境经济管理手段。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管理,应由命令和控制向利用经济方式加以规制转变。由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一直作为公益事业,完全由国家买单,已成为政府的沉重负担。我国可以尝试借鉴台湾地区“垃圾费随袋征收”的措施,[6]将垃圾分类收集和垃圾费征收相结合,以法规建立利益关联,形成“多扔垃圾多出钱”的垃圾收费机制,以此激励和引导市民主动进行垃圾分类。

同时,我国可以利用经济杠杆推动垃圾分类收集向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所以必须提高经济激励,对那些目前来看没有多大经济回报的垃圾提供分类补贴,促进这部分垃圾的分类。(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卞雯雯,王婷,丁燕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制度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以日本、台湾地区为借鉴对象[J].改革与开放,2012,(14).

[2]张忠诚,,谢红等.借鉴台湾环保经验推进“两型”社会建设[J].政策,2013,(11).

[3]范瑞迪.论我国环境法公众参与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14).

[4]李洁,徐丽艳,谢毓焕.循环经济视野下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法律研究[J].中国环保产业,2013,(7).

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篇10

近日,广州市召开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再动员大会。会上,广州市市长陈建华直言,广州现在垃圾分类工作的精细化程度还不够,大部分社区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和设备配置还没有完全到位,许多家庭还没有完全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和要求。同时,餐厨垃圾处理设施进步缓慢,但现在由于没有大规模处理设施,离餐厨源头减量和资源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陈建华希望用三至五年时间,推动广州垃圾分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我国城市的垃圾分类工作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2000年原国家建设部更加明确地确定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杭州、厦门、桂林八个城市作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这些城市的减量化实践亦步步推行,并不断强化垃圾分类减量的推进力度。但是十多年之后,分类减量效果并不如人意。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和自然之友的《2011北京市垃圾真实履历报告》显示,“仅有4.4%的社区做到了居民按标准分类投放。而有41.1%的社区,居民投放垃圾的情况并未发生改变。有50%的社区,尽管已有部分居民进行了分类投放,但另一部分居民仍然混合投放。”

上海在2007年确立了“大分流、小分类”模式,即装修垃圾、单位餐厨垃圾、大件垃圾和绿化枯枝落叶专项分流处理,日常生活垃圾按照场所不同,分别采取不同分类方式。然而,十多年过去了,垃圾分类试点仍在“推进中”,如2012年上海垃圾分类减量的工作目标主要是“试点拓展”,即在巩固2011年1080个试点居住区成效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向学校、机关、集贸市场、企事业单位、公园等1050个各类场所推进。

从全国范围来看,垃圾分类的试点城市如今遍地“开花”,但几乎都还处在探索阶段,会不会“结果”,何时“结果”,均是未知数。坦率地讲,迄今没有一个城市称得上已经具备行之有效的垃圾分类减量的体系。

原因主要在于当前我国垃圾分类减量的经济激励不够明晰,还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政府尽管出台了奖罚分明的强制性分类制度,但如何实施还面临着管理对象众多、分散、监管成本高的难题。已有的对居民个人的经济激励局限于分类行为的奖励,还缺乏与垃圾分类质量与数量的挂钩。同时,政府给予餐厨垃圾、碎玻璃、旧织物等废物的回收再利用企业的补贴制度,存在部分失灵。

城市垃圾,谁能率先“突围”?当务之急是找到垃圾分类减量的最优化路径。

首先,衡量各环节减量的激励作用,对分类垃圾、混合垃圾等实施不同的财政拨款方式。具体到某个城市而言,激励的源头来源于市对区的激励,通过该发散性网络层层传递到各垃圾产生源头,从而实现垃圾的减量化目标。

其次,构建居民和企业的生活垃圾阶梯垃圾收费制度。如,以小区、企业为单位建立垃圾分类质量的梯度价格制度,调动垃圾产生者的分类减量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