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拍摄过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0:02

电影拍摄过程篇1

2012年1月25日,被称为“希腊的政治电影诗人”的西奥·安哲罗普洛斯,在为人生中的第14部电影《另一片海洋》取景时,被一辆突然驶来的摩托车撞倒。76岁的安哲罗普洛斯,在这场猝然的车祸中因脑部大量出血而不幸去世。在生前,这位老人曾坚定的相信“如果有幸能选择自己的死亡,我一定是死在电影拍摄的过程中”。

在安哲逝世三天后,希腊电影人和影迷自发为安哲罗普洛斯举行了肃穆的葬礼。曾在安哲执导的电影《永恒的一日》中出演主要角色的女演员海伦娜宣读了葬礼致辞,她称安哲是“一位穿梭于历史和哲思之中的诗人”。在葬礼后的哀悼活动中,一位安哲的影迷对媒体如此说道:“他(安哲)的去世让带有艺术气息的导演和电影越来越像是稀有动物,他的离去对于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是一个重大的损失,因为没有人能够再用艺术去对抗权力,他是一名用忧郁镜头来吹开权力黑雾的勇士,他永远是。”

这样的评价谓对于安哲罗普洛斯来说毫不夸张。他一生中执导的13部电影长片,每部都深刻的带有诗人和哲思者的烙印——它们都充满了静谧而沉缓的长镜头,这些长镜头中,到处都是安哲纪录的宁远意象。它们是静静流淌的湖水,是随风晃动的树叶,在这些景色中,希腊政坛上上演的那些历史事件被这些意象制造的诗意雾气所笼罩,安哲用这样盎然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于政治及其所代表的“人类的宿命”的愁郁。正如安哲罗普洛斯本人所说的那样,“拍摄政治其实就是拍摄历史,而历史映照了人类的宿命。人类的宿命是悲观的,它是充满诗性的,它是我永恒的创作主题”。

在安哲去世后的第三天,希腊民众为其举办了盛大的葬礼。葬礼现场公布了安哲遭遇车祸的细节,事发地点位于希腊的一个港口比雷埃夫斯。当时安哲正在此地越马路去往《另一片海》的片场,肇事者是—位刚下班的执勤警官,他骑着摩托车擅例了安哲,导致安哲头部遭受重创。

在葬礼上,安哲的亲人和生前的诸多好友一起送别了这位“总是在为未知的明天而焦虑。的导演。现场前来吊唁的安哲影迷多达万人,大家聚在安哲希腊雅典的住所前,为这位希腊导演守灵。“希腊的晨光”,一位安哲的影迷在守灵队伍中打出了这样的横幅,来纪念和怀念安哲。

电影拍摄过程篇2

数字化值得是将模拟信号通过一定的算法转化成数字信号来传递或保存。数字指的是能够被计算机识别的二进制数字。进行数字化转化后的信息可以被计算机识别。采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比普通方法进行工作有天然的优势。但是前提是将模拟信息转化成数字信息。数字化不只能把电影中的模拟视听信号转换,还能转化很多模拟信息。当今的很多领域都处于在数字信息与模拟信息并存的过渡时期,完成信息数字化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时期。

将电影进行数字化主要是把记录在胶片上的图像转换成数字信息,以便计算机进行处理。数字化的影像声音信息通过计算机完成电影的制作,完成的作品以胶片拷贝或数字光盘等形式存储或放映。电影制作数字化是电影数字化的主要工作,通过信息技术完成电影文本创作、采集拍摄于后期处理等电影工艺过程。比如,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可以把预想的场景故事情节虚拟出来,创作者就可以提前对电影内容进行排演,找到最优的方案。计算机技术还能在拍摄中提供一些辅助的技巧,完成普通拍摄完成不了的任务。影像和声音的后期制作中,计算机能够运用虚拟素材和实拍内容合成,并且影片的剪辑工作也可在数字计算机上进行。

二、数字化电影制片技术

数字化电影制片就是通过数字技术进行电影艺术创作及制作,数字化电影发展到今天已经日臻成熟。从20世纪80年代起数字化电影就被人们所采用,今天几乎所有的影片制作过程都有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参与。数字技术是电影技术中普及到成熟最迅速的一项技术,短短的十几年时间数字技术已经深入到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和领域。目前的电影制作中,数字技术的应用从电影的准备工作到节目制作完成贯穿整个电影制作过程始终。下面我们从电影制作的整个工艺流程来加以阐述。

影片拍摄的前期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一个繁琐细致的过程,准备工作的充足与否是一个电影拍摄能否顺利进行的最强有效地保证。数字技术被引入到电影当中,为影片的拍摄提供了宽泛的技术力量。从影片剧本创作开始,拍摄、制作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数字计算机的辅助作用。创作者利用计算机来完成剧本的文字创作,制片人员对拍摄的影片用计算机软件剪辑处理,相关的软件可以让影片的效果逼真,丰富直至完美无瑕。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整部影片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核算,列出制作的时间进度表,供所有工作人员参考。形象化预审准备工作是影片拍摄的前属环节,也是前期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在整个电影的制作过程中,预审工作的有效进行为影片的质量提供了最直观的,最有效的保证,让所有工作者最大限度减少未知情况的发生,保证影片的拍摄的顺林进行。

在影片制作中,前期完成就是真枪实弹的现场拍摄过程了,影片制作为后期的剪辑提供了最原本的电影色彩和素材。数字化技术在这个拍摄过程中主要肩负了两个任务:第一对影片的控制和处理。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主要是以对影片拍摄的控制为主。具体而言就是对影片画面的效果掌控。例如对灯光的而控制以达到理想的拍摄效果,对摄像机的控制来捕获最完美的画面。所有这些都要按照导演的要求和程序来完成,做好每一个场景中的画面角色数据采集。所有数字化技术控制在拍摄中集中体现在摄像机的操作和拍摄,用带有电脑显示的拍摄控制画面来完成影片的整个制作过程。在现代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很多摄影机也都是利用计算机数字化控制来实现的,这样不但提升了拍摄效率,也降低了拍摄的难度和危险性。对整部影片拍摄的精密度都有很大的提升。

美国著名影片《真实的谎言》在拍摄过程中就有这样一组镜头,要利用原子弹炸毁迈阿密市的恐怖分子阿齐兹绑架了特工的女儿,由著名演员施瓦辛格来扮演的特工负责营救任务,驾驶一架鹅式战斗机,为了使拍摄的画面效果更逼真,给观众更大的冲击力,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利用了一个47英尺长的战斗机的实体模型来完成整个画面的拍摄,然后将其放在迈阿密市中心一座摩天大楼上重现拍摄现场的原型。为了让拍摄的效果更为逼真,所有动作控制部分均由大师布鲁诺利用数字化液压控制系统指挥并完成,所有高难动作被精准的模拟显现出来。为了配合拍摄,在室外的楼顶之上还安装了一部巨大的建筑升降机,上面安装有一部可以遥控的数字摄像机。拍摄过程中,所有步骤均按照事先的预定有条不紊进行,很多动作都是重复显现,所以在拍摄中演员从高空处的飞机里向下俯瞰镜头,不过在个别拍摄角度可以看到屋顶的液压传动系统,让画面穿帮。在拍摄中为了体现出电影的真实特效,导演将个别场景的拍摄转移到洛杉矶机场的一个由飞机库改装的室内摄影棚内进行,以一块巨大绿色幕布为背景,在后期制作中利用各种先进的抠像手段,有效提取了各个特效的场景和动作。可以说,在整部影片的拍摄和制作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功不可没,与前期影片的拍摄配合得天衣无缝。经过特效处理的画面效果逼真,而且场景中的人、战斗机、天空合为一体,让人感觉到了飞机的翱翔感觉。在近几年的电影特效电影拍摄中,可谓独树一帜。还有就是在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所有的恐龙特效也都是利用现代化的数字技术手段实现,《星球大战》也已如此。计算机控制特效让大量的场景画面展现在观众面前,给人很大的视觉冲击。可以说数字技术在影片制作中的应用具有跨时代意义。

其实对于一部影片而言,最大的数字化技术主要应用在后期的剪辑和制作当中,数字非线性的编辑让图像的处理就和在电脑上处理文字一样的方便快捷。所以很多导演和剪辑师也开始注重后期电影制作的标准。数字电影技术改变了原有的电影创作模式,颠覆了一个影视拍摄新时代。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的应用是一场科技革命,不但为影视作品带来了全新的制作拍摄手段,也为电影拍摄观念本身产生强烈的冲击。一方面,对电影本质的再认识,电影这种原本简单的记录媒体正在数字技术革新中改头换面,发生从技术到影像的转变,另一方面,数字影视技术把一些科幻的、人们渴望的画面彻底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达到了一种全新的超乎真实的完美境界。

三、数字技术对电影艺术的影响

电影艺术是视觉艺术的一种延伸,在这样的艺术世界中,图像是其最为主管最为根本的艺术表达元素。电影从诞生之日开始,摄影机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主要的影像捕获工具。通常情况下,一部电影的制作通过摄像机和录音机共同工作进行,对真实的人和事物场景进行记录。这种原始的拍摄可以给人最为真实的逼真效果,同时也给电影赋予了最为重要的纪实属性。在电影发展的很长一个时期里,即使是那些高科技的奇妙科幻拍摄也都是通过简单地特效模型来实现完成,还谈不上脱胎换骨的变化,都是一些简单的变形或者移动。但是数字电影技术产生以后,这种拍摄就彻底变化了,例如影片《恐龙》《最终幻想》中,我们看到的很多画面场景都不是由摄像机完成的,而是利用二进制数据为计算单元来生成图像,所以说这些影片的制作是一种全新的拍摄模式。

数字化技术的革新大部分都体现在了电影的后期制作上,进入了这个电影后期的各个领域。不但提升了原有制作效率和灵活性,图像画面的清晰程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所有的电影正在朝着主流摄制的方向不断发展,影片也逐步开始摆脱胶片的老式制作模式。另外计算机化的摄像技术应用,让摄像过程很多时候都领先于我们的视觉,可以寻求到很多拍摄者无法到达拍摄的角度。还记得当年,电视的出现对电影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是随着数字影视时代的到来,传统电影技术正在被代替和改善,相信更多人会重新回归到影片剧场。好莱坞就曾经为了吸引观众而在技术上层层创新,诸如立体电影、全景电影等一系列模式,但是都收效甚微,电影行业的整体低迷也让很多从业人员开始思索,选择改行,但是随着数字化影片技术时代的到来,整个电影行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数字影视的迅速发展为电影注入了最为宝贵的一剂强心针。让电影大屏重归人们的生活世界里,同时为我们展现了更多叹为观止的世界奇观。《侏罗纪公园》打破了《星球大战》保持十几年的历史票房最高纪录,《泰坦尼克号》又打破了《侏罗纪公园》的票房纪录。所有这些票房的不断刷新正是电影事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据相关资料和数据统计,美国20世纪90年代电影票房的总数突破了2亿大关,这个惊人数字收入背后可以说是数字电影技术成功的最大实例。当然,数字电影技术并不是整个电影行业兴起的全部原因所在,但是现代化新技术的应用确实为整个电影行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电影曾经是人类艺术殿堂上一颗最耀眼的明珠,引得无数人对它顶礼膜拜,“神圣”的电影艺术有着一道高的门槛。对电视也是一样,长期以来由于它高昂的制作成本和贵重的专业设备一直使业外人与之无缘。而数字技术改变了这一切。电影电视不再是一种垄断性的行业,大众视频消费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传统影像业正面临挑战。数字化摄像机的普及和廉价带来了影视制作的个人化。它的意义在于使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来与社会交流,而这个过程会很便捷。随着数字影像作品的增多,作品交流欲望的增强,一种新的影视传播方式会孕育而生。

电影拍摄过程篇3

关键词:运动摄像;戏曲;电视剧;视野扩充

在现代影视作品中都会采用运动摄像的方式进行拍摄,这样能够提升影视画面的真实感,是一种全新的艺术造型特性。运动摄像拍摄能够在运动过程中对动作进行拍摄。保证运动过程中的空间与时间完整连续,能够增加立体空间感。运动摄像拍摄保证画面外部运动,将会突破固定画面视野范畴。同时根据画面变换的特点,由角度、构图等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这样就会使拍摄的画面更加的丰富立体。在戏曲电视剧中应用运动摄像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

1运动摄像画面原则

运动摄像画面要保证平、准、稳、匀。这既是运动摄像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摄像人员的基本功。摄像人员要将机器端平,这样才能够保证拍摄出来的画面稳定清晰,并且呈现的是地平线全景画面。保证地平线与画面成为垂直就要采用专业摄影设备。将三脚架放置在水平装置中,保证设备中的水银柱能够在摄影的中心位置。当摄像机出现倾斜的情况,拍摄到的画面呈现的景物就会倾斜,观众会产生不适感。同时在运动摄像过程中要精确构图,保证在移动的过程中拍摄对象能够时刻处于视觉的中心位置。并且在摇摄时落幅要准确,不能够摇摆不定,摇来摇去将会影响画面的美感。要时刻注意画面的质量,摇摄要跟得准。画面的稳定性是画面质量的关键。在运动摄像过程中,起幅、运动、落幅都要保证画面的稳定。画面不能够在摄像中出现晃动。画面描述事物能够给人直观的视觉感受。人们视觉感知是对周边环境发生变化的一种本能反应。观众在观察运动事物的时候,图像中的景象相对稳定。这就像是你在乘船观看景象的时候,船出现了不停的左右摆动。但是无论船如何晃动,景物都是稳定不动的。只有景物也出现了强烈的振动才会将这种稳定状况打破。景物稳定状态对观众心理会产生较为刺激的作用。观众在观察画面的时候,稳定的画面能够充分地满足观众的视觉心理要求,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画面的稳定感,通常要使用其他辅工具进行摄像。提升画面的稳定性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如果有条件,尽量使用三角架(摇摄)及运动工具,以保持画面的稳定。在手持肩扛拍摄时,应尽量用身体和手臂的弹力减少震动。2)在移摄和跟摄时,要走直线、迈小步、膝弯曲、腰放松。3)在运动中画面的稳定性和使用的光学镜头的焦距有关系。广角(短焦)镜头视角广,拍摄的范围大,画面稳定性好。利用广角镜头拍摄,摄像机稍有晃动,无防大局;长焦距镜头视角窄,取景范围小,摄像机稍有晃动,画面颤动十分显著,如同用望远镜看远处景物一样。因此,选择用广角段镜头拍摄是取得画面稳定性的重要条件。

2戏曲电视剧中的运动摄像技术

画面内外运动是电视剧画面的主要形式,通过对摄像机位的移动利用镜头光轴焦距等对景物进行拍摄。运动摄像能够突破原有空间框架束缚,在运动拍摄过程中利用视角等不断的变化,将更多的景物进行表现。人们视野范围的扩大,将会感受到更多的动感画面,建立立体空间感。这种形式的变化能够进一步提升审美效果,视觉逼真感将会产生更多的有效信息。使事物之间能够建立内在的联系,将事物发展的真实情况进行充分说明。

2.1推镜头

利用光轴进行移动式拍摄,同时根据焦距镜头改变情况进行拍摄,保证短焦逐渐发展到长焦距。为了能够突出景物主体对景物细节问题进行重点阐述,主要采用推镜头。人群中为了能够突出重点人物,可以利用人物某一个局部特点推向表现。在镜头画面中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地突出景物与画面之间的关系,需要对画面整体进行局部调整,将镜头重点向目标推动。为了能够进一步表现舞台演员,通常采用现场全景方式逐渐推进舞台演员。当需要拍摄的演员不能够近距离拍摄的时候,或者受到空间障碍阻碍了拍摄主体人物,这时候就可以利用变焦距采用推镜头的方式进行拍摄。但是这种拍摄方式主要用于偷拍等违法活动中。推镜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运动景物的动感,调动推镜头速度充分调节节奏。同时与运动物体产生反方向力能够强化动感,但是当运动方向一致的时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动感。在进行推镜头的时候要制定目的,保证推向目标的正确性。这样能够满足观众的求知欲。同时要保证推进速度的均匀性,这样呈现的画面与人们的情绪节奏都能够产生一致性。在推镜头的过程中还要保证画面的稳定性,推进的目标与画面摄像位置是一种相对固定的关系,因此对画面构图等都要特别的讲究,这样能够避免画面产生虚幻。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及时调整焦距,如果时间允许,调整好焦距时就可以开拍。

2.2拉镜头

拉镜头的应用主要是对主体环境变化进行的系统性表现反应,是对主体环境的一种表述。例如当主人公在会场的时候,采用拉镜头表明在会场开会。将事物局部向整体过渡可以采用拉镜头。拉镜头的使用能够充分调动观众对事物的想象,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拉镜头是点到面的一种表现,连续性的开展能够保证事物全貌的充分展现。在拉的过程中周围环境会不断发生变化,同时全新的景物会在摄像画面中展现。这也是构图变化产生新的含义的重点。将孩子与鲜艳的花朵进行说明也是一种象征关系。在污染的河水中产生死亡的生物,也可以表现一种因果关系。拉镜头的使用可以是给人一种结束的感觉,可以用于节目或者某个情节完成时。在摄像画面中对背景空间的不确定也是采用特写的重要方式,拉镜头能够在全景与局部场景间进行转换。这样将会是拉镜头功能发展的重点应用。拉镜头的速度等方面都要进行全面的控制,这样在运动构图中将会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拉镜头技术的应用也是新视觉元素突出的重点方式,这样能够有效防止与主题没有联系的画面的融入。同时也是保证人们审美情趣不受到其他因素破坏的关键。

2.3摇镜头

利用摄像机对事物进行摇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够出现停顿状态。这种摄像方式主要应用在静态事物描写中。或者是对速度较快的事物进行快速横摇,但是要保证摇摄速度与物体之间的速度保持一致。在连续摇摄的过程中要根据事物的变化进行运动变化的改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停顿,这时候要密切关注节奏出现的变化。倾斜摇摄是在违背正常视觉情况下,利用拍摄器材产生倾斜效果。这种拍摄方式产生的效果最为吸引人。在戏曲电视剧拍摄过程中都会应用到摇镜头。这种拍摄方式应用空间较大,主要是对全景或者远景进行摇摄。并且通过摇摄向观众展示全景的完整性。人们对景观的关注主要是通过摇摄的方式实现的。对运动的物体进行拍摄,通过摇镜头将不同程度的动态变化以及运动轨迹等进行阐释。摇摄主要是对多组画面进行的效果积累,这样能够使观众的印象更加的深刻。当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听课程度进行表现的时候,全景班级学生听课不如采用摇摄方式对一部分学生听课程度表现较好,较为认真。例如在表现楼层高的时候,可以通过小景进行上摇处理,这样就会使观众对楼层的高度加深了印象。通过摇摄方式还能够表现场景的转换。这种专场方式主要是将画面主体运动方向进行同步说明。但是同期声等都会摇向其他场景。这样观众的注意力就会彻底的出现转变。这种方式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应用较为广泛。摇镜头技术的采用要明确建立目的,保证摇摄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观众在摇摄过程中能够通过不同画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状态。没有目的性的摇摄画面没有新意,同时这种画面也不会满足观众的心理需要。在心理上产生失望的感情。在摇摄过程中要保证速度的均匀性,这样观众不会产生疲惫感,便于观众进行理解。在进行摇摄的时候要保证速度的正常性。应重视摇摄过程的完整与和谐,落幅画面的构图与定位。落幅画面是摇镜头的重点,如果是肩扛拍摄,应先朝向落幅位置进行画面构图与定位,再转向起幅位置开始摇,角度较大时还应注意双脚的朝向,以避免摇到最后由于身体不协调而引起画面颤动。注意摇摄的方向。例如,从正拿铁锹扔土的某领导人摇向某工程的奠基石碑,表明某领导人正在为该工程奠基;反之,则表明为某工程奠基的是该领导人。两个镜头虽然摇摄画面相同,但因摇摄方向不同,导致画面语言表达的着重点也不同。

2.4移镜头

移镜头拍摄分为纵移拍摄、跟移拍摄、摇移拍摄等多种拍摄方式。纵移拍摄其所利用的是运动器械使摄像机的前后、左右移动的方式对标的物进行拍摄;跟移拍摄则是运用运动器械对所要拍摄的目标物进行跟进移动,让摄像机和目标物一起进行移动,从而拍摄出所需要的画面;跟移和横移、纵移都有所不同,其最重要的是对被拍摄目标进行跟进,纵移和横移都可以拍摄出来动态的或者静态的画面,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取舍,但是跟移则始终有一个运动的主体,这个主体成为画面中一直恒动的对象。摇移拍摄是让摄像机与被摄物体进行一起运动,其能够让摄像机的镜头进行光轴的变动。此种拍摄方式运用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拍摄到全景或者物体全貌,可以带给观众更加开阔的视野,让观众从更加多的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对某一空间或者物体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边走边看,这样所观察到的景象往往是移动的,同时观察事物的角度也在不断变化,这样所看到的事物也是在不断变化的。移摄就相当于是一个边走边看的人,将所拍摄的景象运用动感的镜头进行展现,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真实感和生动感,也正因为移摄的这个特点,让移摄拍摄出来的画面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比如,我们经常会看到影片中有赛车追逐的场景,或者在拍摄赛车比赛的过程中,观众对于此种拍摄技巧的感受比较明显;如果影片中有警察抓小偷的镜头,同样是使用此种摄影技巧进行的拍摄,这时候的拍摄则可以运用固定机位代表旁观者,运用跟拍表明其场面的激励情景,运用此种拍摄方式所带给观众的感受是其他拍摄技巧所不能比拟的。移摄还能够拍摄出来气势恢宏的场面,将多层次、大场景、大纵深的复杂场景进行淋漓尽致地展现,让壮观的场面直扑观众眼前,带给观众如临其境的真实感受。比如在进行三峡拍摄、长城拍摄的时候,都运用航拍技术表现壮观的场面。移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强化观众的认识,让观众对于画面的感觉印象深刻。在此点作用上,其与摇摄的效果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是移摄的拍摄方式是摇摄机不动,仅仅移动摄视点。其方法应当是在进行过程中运用右眼看着寻像器的间隙,左眼不时睁开,用左眼的余光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从而对脚步进行调整。移摄最好能够使用广角来进行拍摄,这样拍摄出来的画面更加稳定,画面感较好,能够带给观众较好的观赏效果。

3戏曲电视剧中运动摄像的运用

在戏曲电视剧中进行运动摄像的运用,可以让画面更加具有感染力,而戏曲电视剧画面的感染力可以通过移动镜头进行表现。戏曲电视剧在拍摄过程中将摄像机搭载到移动设备上,这样就能够在拍摄期间通过改变摄像机拍摄景物距离将内容进行说明,使人感受在现实生活中一样。景物运动形态发生的改变通过人眼进行传递,在移动中确认景物变化。位置转移构成景物变换,有利于对景物进行详细描述,景物在动态变化中表现更加明显。同时也为演员连贯性表达提供必要条件。黄梅戏电视剧《啼笑因缘》,讲述旅居北京的青年樊家树与沈凤喜、何丽娜以及关秀姑三位女子的爱情纠葛,在此戏曲电视剧中运用运动摄像进行拍摄,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将电视剧的内容进行展现,另一方面也能够让画面感更加真实,观众收看的时候能获得感同身受的感觉。比如,黄梅戏电视剧《啼笑因缘》中樊家树唱段中,所使用的镜头就是移动镜头。其主要通过对远景进行拍摄,而后逐渐拉近,从而对主人公进行特写拍摄。其所运用的拍摄技巧正是推拉镜头的拍摄手法。对远处镜头进行拍摄,其重点拍摄的是剧本事件发生的背景,其通过无声的语言给观众一个“交代”,让观众对其事件发生的情况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非常明晰的概念。而后由远及近,进行拉镜头拍摄技巧的运用,让主人公的形象跃然纸上,非常清楚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展现了樊家树主人公的清晰形象。同时,因为黄梅戏花腔具有豪迈刚烈之情,又带有悲戚愁苦之意,其节奏韵律与移动镜头的拍摄相得益彰,给观众带来跌宕起伏的感觉,非常形象地展现了主人公樊家树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韵,以及现代青年积极向上、扶贫济困的侠义精神。《珍珠塔》是非常著名的越剧,其演唱风格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将其拍成电视剧可以说是人心所向。其所讲述的是官宦之后方卿家道中落,去姑母家借贷,但是却遭受姑母奚落,表姐陈翠娥知道后,将家传珍珠塔相赠。方卿后中状元与陈翠娥完婚,姑母悔不当初的故事。在本电视剧中所应用的镜头为圆形移动镜头,其主要是为了满足多主人公的需要。此拍摄技巧能够让两人或者多人能够同时出现在镜头中,让两人的生活轨迹能够进行充分的表现。同时,此拍摄技巧的应用是为了让拍摄通过人物的外在而反应人物的内心,对人物的内心进行最好的诠释和表达。移动镜头的拍摄让观众与电视剧中的人物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似乎能够走入到人物生活的范围中,与人物一同欢笑、一同哭泣,让观众更加喜欢观看影片,让观众能够与影片一同获得情感上的提升和升华。运动摄像中跟拍镜头的应用能够保证画面的丰富。在拍摄过程中利用摄像物体运动的轨道进行拍摄。跟拍镜头需要在高科技引导下才能够实现,传统拍摄形式不能够进行必要的跟拍。采用跟拍镜头能够改善观赏方式,提升对美学的认识。摄像机跟拍将会使观众的感受带到画面中,产生融合美感。并且这种感觉将会使观众产生幻觉,忘却自己,直接参与到戏曲电视剧中。黄梅戏电视剧《女驸马》讲述的是冯素贞与李兆廷自幼相爱,婚后由于家境败落,继母逼退婚。素贞被迫进京应试,中状元,被招驸马,洞房之夜将实情告知公主,帝赦免之罪,冯李终成眷属。此电视剧便是运用运动摄像中的跟拍镜头,其主要是根据主人公的需要,在歌声的引领下进行不同镜头的转换,进行不同景色的更迭,从而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主人公对情郎的深深思念,让观众感受到影片人物的内心,一方面将故事娓娓道来,满足观众对电视剧剧情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让观众从最大程度上获得画面的欣赏感受,从最根本上满足观众对画面的需要。《女驸马》中移摄技巧的运用充分表明拍摄的技巧一方面要根据剧情的需要进行选择,另一方面要从观众的角度对整个剧情进行把控,从观众的角度对电视剧作品进行摄影技巧的审核,从而让观众欣赏到最好的、最高品质的画面,让观众能够从戏曲电视剧的拍摄中获得最大的精神愉悦。摇摄镜头的运动能够提升画面品质感和拓展画面表现能力。将摄像设备固定在位置上,通过原地转动,能够获取周边全景。或者是对拍摄对象进行移动式摇摄。这种拍摄方式主要是不改变观众原有位置,通过转动眼睛等部位对事物进行的观察拍摄方式。这种根据人物物体运动转换拍摄的方式将会随着环境空间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形态。摇摄镜头能够为观众提供主观感受,对故事进行完整的抒情,在同一个空间中对活动进行全面的表现。绍剧《三打白骨精》中运用摇摄镜头表现唐僧面对孙悟空打死一家三口时的矛盾心理,这种复杂心态通过摇摄镜头全面地向观众进行展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想必连小孩子都耳熟能详,因此,笔者在此处不再进行该剧内容的赘述。此剧特点在于其具有非常明显的浙东地区特点,唱腔上时而高亢激昂,时而旋律低沉,在唱的声音上则可以彰显清秀之气或者刚劲之风,加上其对白都是一些非常通俗易懂的唱词,因此让观众感受到非常浓郁的生活气息。其镜头的拍摄既表现了唐僧在对徒儿疼爱的情感下对孙悟空所表现出来的复杂感情,其既责怪孙悟空鲁莽,又为孙悟空感到可惜;欲赶走徒儿,又对徒儿有着深深的不舍。因此,在进行此处镜头拍摄的时候,主要根据唱词拍唐僧的脸部表情,也就是近景镜头的拍摄,这样可以通过唱词和特写拍摄充分表现出唐僧的复杂感情。同时该剧在进行拍摄的时候还发挥了拍摄镜头运动的特点,由天上摇摄到地下,镜头一气呵成。将唐僧对孙悟空那种复杂心态进行了空间的立体阐释。多个剧种电视剧在拍摄过程中都对运动摄像的方式进行了运用,也正因为拍摄方式不同,以及多种拍摄方式的运用让戏曲电视剧的拍摄效果获得了人们的好评,受到了人们的认可。运动摄像是对摄像方式创造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影视艺术独特的表现手法,已经成为戏曲电视剧创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式。无论戏曲电视剧还是影视美学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对拍摄方式不断创新,运动摄像能够更好地对内容进行叙事,将主体思想向观众进行说明。体现的视觉风格是影视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因此,摄影工作者应该对这种运动摄像方式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够使戏曲电视剧质量进一步提高。

4结束语

运动摄像技术是影视作品拍摄的关键性技术,能够提升影视作品的质量,吸引更多的观众观看影视作品。戏曲电视剧是电视剧中一种较为独特的种类。利用运动摄像技术进行戏曲电视剧拍摄,将会提升戏曲电视剧的关注度。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戏曲电视剧。本文对运动摄像技术进行简要分析,同时对运动摄像在戏曲电视剧中的应用进行说明,列举相关例子进行表示。运动摄像与戏曲电视剧的结合是影视作品发展创新的重要表现。

作者:姚昶单位:山西省戏剧研究所

参考文献:

[1]王涵.浅谈运动摄像在戏曲电视剧中的运用[J].当代电视,2011(7):63-64.

[2]才慧刚.运动摄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影视技术,2014(4):41-42.

[3]邵大浪.运动摄像及其拍摄要领[J].照相机,2012(10):76-77.

[4]刘远海.运动摄像技术[J].西部广播电视,2012(5):34-36.

[5]任树春.运动摄像艺术表现力的体现[J].河北水利,2012(8):35.

[6]杨桦.论戏曲电视剧的艺术形态学特征——兼与舞台戏曲之比较[J].戏曲艺术,2004(1):97-104.

电影拍摄过程篇4

纪录的力量

莫观林有幸工作在中国最优秀的纪录片生产基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亲眼目睹当下诸多优秀的纪录片的诞生,比如:《故宫》、《》、《敦煌》、《中国三峡》、《黄河》、《长安街》、《时间之光》、《28届奥运会官方电影》等,他还参加了6集《黄河》(入选上海世博会时间舱世界精品纪录片库,中国有30部,中央有4部入选)、10集《见证海南》等纪录片的拍摄和制作。在摄影师莫观林看来,纪录片的要义是“真实就是力量”。纪录片需要做到真实、好看、还要有内涵。

纵观全球纪录片现状,这类作品在西方国家已经有一个成熟的市场,不仅有来自于政府、社会和民间的基金和基金会资助拍摄,同时制作和播出是完全分离的,电视台只是一个播出机构和渠道。此外国外有庞大的纪录片独立制片人制作人的群体,发行渠道也特别多,整个交流平台是非常丰富的。然而,目前中国纪录片还处于曲高和寡的状态中,当年“新闻简报”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天,并且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不过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中国纪录片的成长形式更是前所未有的。越来越多专业的影像器材被应用到纪录片的拍摄与记录当中,甚至还包括单反相机。这次《见证wto》摄制团队使用佳能XF305和XF105记录该片的拍摄过程,可谓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

玲珑耐用 苦乐同行

《见证wto》是纪念中国入世十周年的大型史诗式纪录片,三个摄制组拍摄转场十几个国家、上百个城市。拍摄旅程异常辛苦、艰难。对于这样一部史诗般的制作来讲,沿途拍摄中遇到的各种摄制环节同样是需要忠实记录的内容。摄制组在用大型摄影机拍摄正片的时候,佳能XF系列专业DV记录了团队的工作过程。一路长途跋涉,XF305和XF105陪伴摄制组摄了制作过程中的珍贵花絮。

佳能XF系列摄像机的特点是小巧轻便、易于操作。莫观林曾经蹲在地上手持佳能XF305从低视角拍摄路上匆忙的行人,多角度旋转的监视器使得摄影师监看画面时非常灵活,而且使用XF305既可以轻松拍到需要的角度,也不会影响到路人的来往;在车上拍摄时,也能够方便的通过车窗、甚至天窗拍摄窗外的画面,这对于大型拍摄器材来讲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与此同时,小巧的机身和可靠的性能在摄制组辗转拍摄的过程中,最大程度上为团队成员减小负担。《见证wto》共有三个摄制组,莫观林参与了第一组的主要拍摄,走过的地方包括非洲多个地区以及国内多个城市。XF305和XF105大部分时间是跟随此组出去采访记录,在非洲采访了许多具有非洲特色的城市、乡间,和非洲大草原的画面,以及一些重要采访和会议。本片中在记录大场面的室内活动时,既要拍摄会场的整体全影,又要及时的进行快速大变焦操作,推近镜头拍摄到重要领导、嘉宾的特写,以及异域风情的表演等画面。大变焦比的镜头能够快速对焦、清晰捕捉细节,像这种室内场景的镜头都可以轻松应对。

稳定操控 精彩画质

对一部纪录片的摄影师而言,既要能即时抓住和记录场景与细节,又要能保证画面具有美感,这是摄影师最难达到的、却也是摄影师这个行业最有魅力的地方。而精良的影像器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摄影师攻克一个又一个拍摄过程中的难关。实际上纪录片对拍摄器材的要求很高,比如在稳定性、画质、低照度及便携性等方面都有严格标准。佳能XF系列专业摄像机的优异性能在记录《见证wto》的拍摄过程中得以出色体现。根据莫观林的拍摄体验,我们将逐一解析为何佳能XF305和XF105能够在一部大制作中,成功完成各项艰巨的任务。

稳症的整体性能

在《见证wto》这种大部头的制作过程中,影像器材的稳定性是制作团队非常看重的事情,可靠的器材稳定性才能够保证摄影师不必花费精力和时间去应付器材出现的各种状况。在长时间、海量的素材拍摄工作中,更需要影像设备稳定可靠,XF专业摄像机不仅性能稳定,而且画质优秀,结实耐用。片中有很多重要人物采访和大型会议,记录过程中不允许出丝毫差错,XF专业DV所表现出的稳定性能为拍摄带来了可靠保障。

光学素质优异的镜头

佳能长期以来在高端广播级镜头以及照相机镜头研发制造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技术,这使得制造高质量的小型专业摄像镜头成为了可能。拿这次莫观杯使用的XF305来说,它采用了佳能专门为3片1/3型FULLHDCmoS影像感应器设计的82mm口径HDL镜头,覆盖了29.3mm~527.4mm的丰富焦段(35mm等效焦距),并具有18倍光学变焦能力。在《见证wto》的拍摄中,XF305的广播级镜头赋予了画面所需要的气势、色调与画质,如拍摄大海的时候,使用镜头的广角端摇动拍摄的画面具有冲击力与美感。同时,镜头中的nD滤镜采用了高质量的材质,如在非洲大草原等的户外强光环境下,nD滤镜就充分发挥了其作用,不仅能使DV在强烈的光线环境中拍出色彩丰富的画面,同样也起到了保护机器本身的作用,防止其在强光环境下受损。

可靠的影像稳定系统

在处理动态镜头以及进行手持拍摄时,佳能XF305和XF105可靠的防抖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两部器材的影像稳定系统、动态防抖模式、强力防抖模式,都为拍出稳定的画面提供了强大的保证。无论是在手持还是使用镜头长焦拍摄的时候,画面都很稳定、清晰。配合面部对焦功能,在多次采访拍摄的经济会议、论坛时,能识别多个面部,实现快速对焦。在非洲的拍摄中,有很多跟随拍摄中的重要人物、人群攒动的现场镜头,以及一些在车中的运动镜头,使用摄像机手持拍摄就能获得良好稳定的画面效果。

专业监视器

除了优秀的光、电机构,佳能XF305和XF105专业的监视器在人机交互方面做的非常成功,可以说能够让有经验的摄影师如虎添翼一般的进行拍摄和记录工作。在随队拍摄中,有很多场景田于环境光比较特殊或快速变换,对摄影器材自动测光、测距、白平衡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同时也会对摄影师监看画面产生一定影响。而莫观林使用的XF305搭载了大量广播级摄像机才具备的专业功能,包括对焦辅助边缘监视器以及28项自定义功能选项,这些功能让摄影师得心应手地完成艺术创作。此外,在监视器上还设有多种示波器,详细地显示整体画面的亮度分布,让摄影师在光线复杂的环境中能够客观地对光线以及色彩做出判断,从而准确地调整摄像机参数;矢量示波器能够让摄影师实时对当前画面的色调以及饱和度进行分析,并以此调整白平衡。这种功能在人造光多变的会议现场是非常有用的;而边缘检测示波器能够以波形实时反应整体画面的边缘锐度,并用红色波形显示画面中心的三个检测区域的对焦情况,让使用者对画面的焦点以及景深一目了然。正是凭借着佳能影像器材这些专业功能,莫观林在各种会议场合记录时,更为轻松、精准的还原了画面的真实性,保证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广播级影像品质

记录类的影像资料首先就要求画面的真实性,除了现场真实以外,影像器材对画面的还原精准度也非常重要。细致入微的画面质感才能够带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才更具有文献参考与记录意义。除了优秀的镜头光学素质、影像稳定器以及先进的影像处理器,佳能首次将4:2:2mpeG-250mbps记录格式应用于业务级摄像机,此格式不但能实现广播级画面品质,也便于素材后期编辑及影像制作。可广泛应用于新闻报导和电视节目制作等领域。XF305配备了最高50mbps码流,也为高质量的画面提供了保证,能够更好的表现细腻的色彩,同时画面的些细节上能更清晰地体现出来。广播级的影像品质带给随对摄影师以不同反响的拍摄体验,更为拍摄团队的后期工作减轻负担。

正是佳能XF305和XF105拥有以上专业可靠的技术素质,才使得摄制组在漫长的拍摄旅途中,用这两部摄像机记录了那些具有真实现场感的完美画面。

方便可靠的无带化存储

像这种级别的记录任务,大容量储存介质、无缝连续记录是必不可少的。XF305和XF105以CF存储卡为数据储存介质,转接视频信号方便,深受摄影师及后期编辑喜爱。尤其是采用双CF卡槽的设计,可同时插入两张CF卡,使用时不仅轻松方便,而且稳定可靠,为高效率、高性价比无带化视频制作提供了充分的支持。双卡槽首先满足了存储更多拍摄内容的需要,减少了在拍摄过程中转移拍摄内容存储的麻烦;双卡槽设计还具有复制功能,通过本机即可将张卡上的文件复制到另一张卡上,在现场实现素材备份,保护了重要事件视频素材的安全;此外,自动切换功能在记录《见证wto》的拍摄过程中显得尤为实用,该功能能实现不间断地连续拍摄,双卡配合记录影像,当一张卡上的空间用完后,摄像机会自动切换到另一个卡上继续记录画面,也可以在拍摄过程中通过按键进行手动卡槽切换。尤其在采访的时,被采访人聊得正酣,而存储卡即将存满,若此时打断被采访人换卡,这样会大大破坏了原来的采访气氛和环境。而双卡槽设计,两张CF卡无缝记录就能够避免出现这种令人尴尬的场面。对于一些转瞬即逝的突发事件,摄影师也不会因为储存设备存满错过拍摄而抱憾。

莫观林所在的摄制组准备有20张记录卡,容量为32GB和64GB的。通常情况下,每天工作之前,会查看前天的拍摄内容是否储存完好,之后再检查和准备所需的机器上设备,确认一切oK后,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当一天的工作完成后,会把当天拍摄的内容从记录上转移储存,清空存储卡。无论是前期拍摄还是素材整理,佳能XF305和XF105让记录拍摄工作变得简单、贴心。

纪录片:eoS绽放的新舞台

电影拍摄过程篇5

吕朝一:《孔子》的制片主任是我要好的朋友,因为我曾经给电影《无极》拍纪录片,所以需要给电影纪录片物色人选的时候他第一个想到了我。于是我很顺利地进组担任起纪录片拍摄的工作。纪录片组的成员有两个人,除了我以外,还有一个摄影师。而我既做摄影师又做纪录片的导演,在现场基本上是两台摄像机同时开工。

数码影像时代:进组后,整体拍摄情况如何?

吕朝一:2008年十月,《孔子》剧组开始进入筹备阶段,我的纪录片组也正式进驻。筹备期的时候拍摄素材并不多,看景和开会的时候会拍摄一些,更多时间是跟剧组的工作成员一起了解影片的拍摄情况,从而制定纪录片的拍摄方案及要表现的重点。因为曾经拍摄过电影纪录片跟过电影摄制组,所以我对电影拍摄的整个流程非常熟悉,也很了解导演和摄影师他们的工作方式,可以很快进入状态。说实话我也没有更多地考虑拍摄的思路,电影纪录片里,你不能预见那些明星下一秒会干什么。主要的手法就是捕捉一些导演、演员和工作人员们发生的有趣的瞬间,回来以后加之一些电影的拍摄素材。我拍了450盘磁带的素材,已经不需要思路了,想怎么搞就怎么搞了。

数码影像时代:与《无极》的纪录片相比,这一次的拍摄有何不同?

吕朝一:拍《无极》的纪录片的时候我刚从学校毕业,对电影的拍摄流程还不熟悉。而拍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我已经当了多年的摄影师,对电影的拍摄流程已经很熟悉_了,也会知道哪些环节会是纪录片的拍摄重点。拍《孔子_》纪录片的时候,我会知道剧组什么时候开始搭景,什么时候开始做服装,在电影开拍的前一个半月,美术部门就会开始紧锣密鼓地工作了,这些都是在《无极》里学到的。在现场,我可能会更加熟悉peter老师的工作方式,他多长时间拍一个镜头我会很清楚,也不再会去给人家捣乱了。在适时的时候,我会告诉另一个纪录片摄影师他可以拍摄素材了,有了前面拍电影纪录片的经验,我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可以把镜头顶上去,当大家比较忙活的时候就要稍微撤后一点,或者缓一缓。电影纪录片的主体还是电影的制作而不是纪录片的拍摄,有时候你可能觉得这个时刻上前能捕捉到一个很好的表情,但是前提是不能耽误人家几千万的投资去捣乱。

数码影像时代:这次拍摄后有哪些感受?

吕朝一:拍摄电影纪录片就像是读电影学院的过程,做为一名职业摄影师,我很愿意跟鲍德熹一起工作。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这些大师是怎样工作的,看鲍德熹怎样打光,怎样协调演员走位,这都是我拍摄电影纪录片的重要收获。非常庆幸的是我有这样的机会,不是我这个年纪的摄影师都能有这样的经历。拍完这个片子我还会做我的摄影师,但是以后有机会我还是会和这样的大师一起合作,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它使我学到很多在电影学院上学时候没有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电影《孔子》纪录片的拍摄使我看到一个最完整的电影制作流程,这也是我想通过的这部片带给业内人士和观众的,就是一部“大片”或者说一部专业的电影应该是怎么做的。目前,国内很多影视从业者的技术相对国外还不够专业,观念也不够专业。所以,我很想把这部纪录片做成一个电影说明书,告诉观众影视工作者应该怎样拍电影,大家应该本着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来拍电影。当然我也是挂一漏万的在说一个电影的制作,投资公司为了片子有一些新闻点,也会要求在片子里有一些明星的趣闻。但是我个人更愿意把它做成一部说明书,告诉同业人员拍电影的时候你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我不愿意保这个密,我愿意告诉大家,大师们是怎样工作的。

我们在做电影的时候,不要认为观众是傻的。观众是没有你(影视工作者)对于电影的认识那么深刻,但是观众的审美是需要影视工作者去培养的。影视工作者不能用俯视的角度去看待观众,而应该给观众他们想看的而又高于他们想看的东西,这才叫好的电影。就像美国的电影人,他们不会去刻意迎合观众,而是给观众比他们想看的更好的那一点,不断地把观众的审美培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电影产业和体系。而国内的商业公司、制片方如果拍这个纪录片会对导演说,你给观众一个好的,好比发哥搞怪的镜头,观众们爱看。但我想,观众也有很多格调很高的,他是不爱看周润发‘耍鬼’的。再说购买我这样一个长篇纪录片的人应该会一个专业人士,他更希望从我给他的只言片语里去看到这部电影的每一个画面是怎样拍摄的。

数码影像时代:据了解,《孔子》是2009年国内影片中制作费用第一大的影片,能不能给我们讲述一些影片中的大制作?

吕朝一:这部影片里面有很多战争场面,需要很多千军万马的画面。我在采访鲍德熹的时候,他也提到,一个国家的服装做200套已经算是不少了。但是国与国之间打仗的时候,200个人站在16或者20毫米的电影镜头前就像沙粒一样。所以要把实拍的人物和假的CG人物结合在一起,才能让观众既感受到古代战争中千军万马的气势又不会看出破绽。真人实拍的人数不能太少,这样的话就需要一个足够大的绿屏。像我们平时在影棚里拍广告,在室内用绿屏肯定达不到电影里需要的场景效果。要体现出作战时的千军万马,至少部队的第一排士兵都是真人拍摄,后面的逐渐虚化。所以就要求绿屏一定要大,而且需要阳光下的效果,如果在棚内的话是需要很多灯才能打得亮的,再说那么大的棚也比较难找到。所以鲍德熹选择在室外搭绿屏,这样才能拍出那样的光效、那样的景别和那样的气势。一开始,摄制组在北京怀柔的鹅和鸭农场里摆了绿墙,可绿墙刚摆好五分钟就被一股突如其来的大风给吹倒了。后来考虑到天气因素和绿墙的稳固性,制片组想到用40个集装箱来搭建这个室外的绿墙。横着十个,高四个,于是一个宽120米、高40米的集装箱绿墙就这样搭建完成了。我当时拍了-一个延时的画面,架设了一个固定机位在两天里连续拍摄工人搭建绿屏的过程。到目前为止,这样大的绿屏在全世界的电影拍摄中只使用过两次,第一次是拍摄《泰坦尼克号》,第二次就是《孔子》。而且搭建绿屏的幕布也都是从美国进口过来的好布。在我剪辑好的第八集电视台播放的特辑――《春秋战火》中,就讲述了鲍德熹做为特技导演,带领他的团队在15天的时间里拍摄绿屏的戏份的过程。这十集花絮特辑会在电影频道及《孔子》的官方网站上播放。因为是上映前的预热特辑,也不方便太露戏,所以我剪的时候还是收了一点。更多的幕后制作情况还是会在后面的纪录片里有更多体现。

除了超大的绿屏,《孔子》的场景之多也成为这部大片的亮点之一。整部戏大概有六十多个场景。孔子周游列国,在每个国家都有家和学社,所以剧组搭建了很多不同的场景。

数码影像时代:都说电影纪录片导演可以比别人更近距离接触到电影作品,我想您也有此同感。所以能不能给我们讲一些幕后故事和花絮?

吕朝一:我在组里度过的那段时间很开心,组里也非常严格的控制时间,使

大家的作息都比较有规律。就说周润发,他是一个很专业的演员。他签的合同也很专业,比如说第二天八点钟开拍,那么他早到五分钟会在外面等着,一定是等到了时间再进来。鲍德熹跟周润发合作过多次,他很了解也很爱护这样的演员。因为分镜头脚本都是由鲍德熹来出,所以每天几点收工都会比较准时。不像有些国内电影,开工没点,收工没点,大家很机动。这部戏完全是一个产业化、规模化的制作方式。这完全来自于鲍德熹的这种美国式制片的控制。如果要拍夜戏,我们会倒时间,头天只开半天工或者干脆不开工,总之要保证演员和工作人员的休息。我们的生活基本没受罪。大家每天都精神饱满、开开心心。拍《无极》电影纪录片的时候就比较苦,每天工作14个小时甚至更多,以至于拍完《无极》的纪录片我吃了一年中药。

还有一些趣事比如发哥请吃羊肉串。每到周三、周五发哥会请大家吃羊肉串,搞几千只肉串来烤一烤。天热的时候还会给大家发冰棍。奚伸文老师设计的衣服都特别厚,他是一个很能“花钱”的服装设计师(笑)。他希望找到战国时期那种年代的厚重感,士兵的服装也没有偷工减料,全都是真材实料做出来的。七、八月份的天气,我在拍摄搭建绿屏的延时镜头的时候,站在室外一天都晒肿了,穿着背心的地方里面都黑了。我穿的还是很好的户外服装,更别提那些穿着道具服装的“士兵”了。我们的现场制片组在土里挖洞把水放进去降温,然后每过一段时间还强迫剧组的人喝藿香正气水,即便这样还有一些人中暑晕倒。

数码影像时代:与这些知名的演职人员合作有什么感受?

吕朝一:在片场时,每次收工以后我去鲍德熹工作室的时候,他已经是60岁的人了,总是看见他在电脑前写下个月的镜头以及通告单怎么安排。国内的Dp(摄影指导)是不会做这些事情的,而鲍德熹会亲力亲为地去设计分镜头脚本以及安排拍摄通告。有一次我就问他,我说:“你现在已经是获过奥斯卡奖的大师级摄影师了,为什么还要去坚持做这些琐碎的事呢?”他告诉我说:“人要不断学习,否则早晚有一天你要被社会、被行业淘汰。”所以,好好学习不但是我现在应该做的,而是所有圈内人士都应该去做的。因为我们这个行业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艺术门类,《阿凡达》来了,中国电影的制作水平和其相比差出50年了吧,所以要不断努力学习。这一点上,鲍德熹的勤奋感染了我。这次《孔子》在国内做特技的时候,鲍德熹盯每一个合成镜头的每一个步骤。我跟他一起吃饭的时候。他就跟我说,没有人比你更关心你所拍的东西,所以你就要去盯每一个镜头。我想,这与他长期和国外的优秀团队一起合作有关。在一些电影产业发达的国家,一个团队里每个部门接到一个为“1”的任务,都会想办法做到更好,做到“1.5”,这样加起来整个影片就会增色不少。而在国内,我们的一些影视团队,对待一个为“1”的任务,可能就想做的“06”及格的状态,那么这样加起来分数会更少。参与《无极》和《孔子》纪录片的拍摄,我和鲍德熹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学到很多。到三十多岁,才有自己的观念,光应该怎么去打。这就像学相声“熏、过、溜”的过程一样:熏就是熏陶。下,过就是教给你两句,溜就是自己去实践,完全是一个手艺人应该经历的过程。孔子是一个很难拍的题材,剧本写出来大家都会觉得平淡。怎么能把它拍的好看呢?鲍德熹就会去想,加一些打戏进来,但是又不能把孔子“卖”进去。所以还要让他有人文的关怀,要迫不得已,还要有一些情愫的体现。这都要靠导演、摄影师和演员去实现。才能组装起一个完整的孔子。这就不得不提到周润发,他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演员。之前他会把一个镜头想出好几种表演的方式来做,他从来不会在现场拿着台词本来背词,除非要跟导演商量某句台词。四、五页的大段文言文台词拍几遍就说几遍都不会错。我帮他去拍古琴老师的手势,周润发回去照着练,第二天来拍不会出错,完全能对上音乐。周迅是一个很有灵性的演员,一分钟以前还在嘻嘻哈哈,和工作人员拍照片,一分钟以后开拍立刻入戏。眼神和气口就像被剧中人物“附体”一样。还有任泉、陈建斌等以及群配演员都非常努力和敬业。

数码影像时代:这次拍摄有没有去到孔子的家乡取景?

吕朝一:没有去取景,但是导演有去曲阜拜过孔庙。而且我们每天开拍前都会拜一拜,可能之前跟港组比较多,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在港台那边拜神拜佛是因为他们认为剧组是一个很闹的团体,拍打戏或者战争场面,俗话说,三尺之内有神明,所以怕会扰到人家,会拜一拜。后来我发现,在每天工作之前拈香拜四方的时候,其实有一部分是在拜自己。你纵然已经扰了诸神,就应该好好工作,对得起这一份付出。可能是我有些小迷信,虽然并不吃斋念佛,但是做一些重要事情或者不顺利的时候会去拜佛,既然你已经鞠下了这一躬,你就要对得起这一拜。人有的时候下跪拜佛其实就是在拜自己。

数码影像时代:目前《孔子》已经上映,纪录片方面制作情况如何?

吕朝一:前面说到,现在有海量的素材,已经剪出了一个八期的素材配合孔子的上映在电视台播出,用的是苹果的FinalCut系列后期设备。整个的纪录片大概会在一个月后剪辑完成,会比电影上映时间稍晚发行。

数码影像时代:谈谈这次拍摄的前期设备?

吕朝一:我非常感谢“DVCC创作基金“和佳能公司提供给我这次拍摄所用的设备。这次我使用的是佳能XLH1S/a1S这两款设备,我感觉它们是非常好的机器。我本身是一个很爱调菜单的摄影师,所以这两款设备在对影像的控制方面有非常多的参数可供调整。我也根据这些功能调整了很多画面,而且很多功能是一些大摄像机都没有的,像很多人都不敢动的色彩矩阵。在国外,摄影师调整色彩矩阵比较多。在调整色彩矩阵的时候,色相会跟着变化,比如你调整了绿色,那么红色肯定也跟着跑。而佳能的这款设备当你调整了色彩矩阵以后还有一个功能可以把色相调整回来,这就方便了摄影师对画面色彩进行更好的调整和更多的尝试。你们看我剪辑的《孔子》特辑里面,在阴天的时候人脸的肤色仍然很好,就是我把人脸的饱和度调整过来,同时在视波仪的帮助下把色环还回去。其他性能也非常好,操作的手感、功能键的排布都非常舒适。如果把镜头配的再好一点的话,我认为这两款设备更适合拍剧情片。

数码影像时代有人说,给“大片”拍纪录片可以借势帮助自己扬名,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吕朝一:我不想“借势”。我拍这部纪录片只是想学习更多的东西。我觉得中国电影界需要科学的流程,并不一定这部影片的流程就是科学的,但是我想记录下这些好的流程给大家。我只是想做一部好的纪录片,介绍一部电影是怎样拍成的,而不是给某个-人树碑立传。纵然我很崇拜和尊敬鲍德熹老师,我也不会想给鲍德熹树碑立传。我也不会去电视台借此出镜,公司曾建议我:你拍纪录片的时候要不要采取主动式的,自己也会出镜?我是不会这样做的。我只想做好我的摄影师。

电影拍摄过程篇6

摘要:电视新闻摄像记者摄像水平的高低和拍摄画面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的成功与失败,摄像是在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的关键,节目的好坏,摄像的技术和艺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普通老百姓的眼里,摄像记者可能就是单纯的体力劳动,没有太多的技巧可言,事实并不如此,它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电视新闻摄像记者在拍摄过程中必须遵循电视新闻在时间、空间、对象三位一体的拍摄原则,摄像记者要具有一定高度的审美标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捕捉到被摄对象最富有本质特征的情节、细节以及最精彩生动的画面,充分体现画面语言的魅力。

关键词:电视新闻;摄像;摄像技术;技巧

电视新闻通过图像与图像连续衔接表达内容,电视新闻通过摄像记者拍摄的画面来反映新闻内容、说明新闻事实,既然图像在电视新闻中如此重要,那么对于一个合格的电视新闻摄像工作者来说,就应该懂得如何应用光线、影调、线条、形状等形式元素为节目主题内容服务,让观众能在短时间内看到电视屏幕上最能解释新闻消息的画面,要想拍摄出高质量、高水准、能够令观众满意的画面,摄像记者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

1、电视新闻画面的构成

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是一门技术,拍摄是电视节目制作的第一个步骤,构图能力是电视新闻摄像人员画面造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新闻画面就是由一组不同内容、不同景别、不同角度和不同长度的镜头组成,摄像记者要根据具体情况在诸多元素中找出头绪、理清思路、分清主次,利用多角度、多景拍摄,将生动的、具体的、典型的画面形象的展现给观众,在采访拍摄过程中充分利用“无剪辑意识”,因为在拍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比如说下雨天或者下雪天,或者说临时突发事件使新闻现场异常混乱等等,直接影响拍摄,例如:2013年6月3日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发生火灾,当时现场并不能做任何的拍摄前的安排,任何事都是突发的,作为电视新闻摄像记者,只能在纷乱的现场,利用本身所具有的新闻敏感度和机灵的反应能力,去快速的捕捉到典型的画面记录下这一新闻事实,让人们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新闻事件的整个场景,完整地记录自然状态下的客观存在。电视新闻拍摄更注重的是新闻性,多数现场新闻是一次性的,不可能重来,客观世界流程一去不复返的运动规律,决定了电视新闻类节目在记录表现上的一次性,同时也限制了电视新闻摄像不能采用影视剧那种导演摆布、演员扮演、组织重演的拍摄手法。为了保证新闻的快速播出,电视新闻摄像工作者要有应付各种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电视新闻摄像在电视新闻制作与传播的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从电视艺术的角度看,都是将某个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所以画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好的电视新闻效果离不开电视新闻摄像工作者对于稳、移、构图等几个要素的把握和处理,摄像记者在现场拍摄时应保持头脑清醒,遇事果断,干净利落,通过内容的不断变化移动画面,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弥补定点拍摄的不足。比如在拍摄会议新闻的时候,“稳”对于新闻画面来说就比较重要,无论采用何种拍摄方式,持稳摄像机不使画面产生上下左右的晃动,这是摄像师最起码的技能要求。任何镜头都要以稳定画面开始,在推进的过程当中始终注意保持主体在结构中保持中心位置,把对象在画面结构取景范围内进行艺术真实、合情合理的安排和组织,结构简单明了。

2、电视新闻摄像技术与技巧探究

电视新闻摄像既需要有敏锐的新闻意识,又需要有能动的摄像素养。作为电视新闻摄像记者更多的时候拍摄的都是现场新闻,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不加以任何的干预,而是进行有选择的记录,进行抓拍,这对电视新闻摄像记者的要求就更高了,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而且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新闻现场的信息是瞬息万变的,电视新闻摄像记者要有敏锐的眼力和熟练的摄像技术,还要有果断灵活的判断能力、随机应变的反应能力和创作能力,有的时候新闻现场比较复杂,有很多警卫,也有很多媒体记者,警卫要维持现场的秩序,要保证领导的安全,不允许随便进出现场,而各个媒体记者又都争着抢着要拍到自己想拍到的东西,而且都还想抢到最佳拍摄的位置和角度,这给咱们的电视新闻摄像记者就带来了更大的困难,记者既要一览无遗,又要有一种“我在场,我就要一定竭尽全力,千方百计地挑到、等到、抢到最能反映所拍内容和主题思想的最佳画面”的想法,迅速看清全貌,既要和警卫打好招呼,又要看准时机,抓住典型,又要能明察秋毫,在最短的时间内挑选出最佳的拍摄角度和拍摄方向,拍摄到最有新闻价值和表现力的画面,这种画面具有视觉的冲击力和魅力,是其他文字语言无法取代的。

电视新闻摄像工作者在拍摄过程中要有“无剪辑意识”,这是一种高效的拍摄方法,摄像的每一个镜头画面的转换都是一次剪辑,它要求摄像记者在拍摄过程当中充当多个角色并完成多个任务,这对摄像记者的要求就很高。首先,要求摄像记者必须熟悉摄像机的操作,使拍摄画面构图合理,色彩饱满,光线适宜。其次,摄像工作人员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去拍摄,带着编辑的意识去拍摄,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拍摄效果也更好,体现尽可能多的内涵,表现尽可能丰富的内容,为后期制作节省时间和精力,对新闻事件要有预见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尽量避免因盲目拍摄而造成大量废镜头或无用的素材,提高节目制作的效率。这种“无剪辑拍摄”意识应该在长期的实践中有意识的锻炼,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电视新闻摄像技巧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这里面有着很大很深的学问,在长期的理论梳理和实践探索中,电视新闻摄像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些既有规律性又具形象性的应用要素,电视新闻摄像记者应该灵活掌握摄像技术与技巧,灵活运用,通过在实践当中不断的吸取经验,不断的总结,不断学习,逐渐摸索,有助于提高新闻摄像的技艺水平,摄像记者是社会的眼睛,历史的证人,我们有责任记录下历史的瞬间,我们要把对工作的热情化为科学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最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摄像记者,提高电视新闻报道的效率和质量,给广大观众呈现出优美的画面。(作者单位:松原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郭艳民《电视新闻摄影理论及应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

[2]胡立德.新闻摄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401-411.

电影拍摄过程篇7

对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的影响

以社会项目承包形式进行DV电影拍摄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

故事意识的培养。柏拉图说过,“谁说故事,谁就控制社会”。今天的新闻传播早就形成了故事化讲述的行业潮流,一个新阐学学生,不懂得把握故事,不懂得叙事,不懂得如何去讲好一个新闻故事,就难以胜任未来的职业,因此,叙事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电影故事片就是讲纯粹的故事,电影拍摄的中心工作就是叙事,通过拍摄DV电影,可以让学生明白叙事的三个基本构件:人、人物活动的环境、事件;可以让学生形成对故事戏剧性元素如冲突、悬念和节奏等的深刻认识,能够在新闻叙事中自觉运用这些元素,自觉借鉴电影叙事的方法方式。通过拍摄DV电影,学生不仅知道要讲“好故事”,更懂得“讲好”故事。

画面意识的培养。所谓画面意识就是对画面构成、画面审美具有正确的认识能力,对利用画面进行故事的叙述和主题的表达具有熟练的运用能力。电影叙事就是画面叙事,没有良好的画面意识,就无法进行电影叙事,通过DV电影创作,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画面意识。电视艺术是一种视听综合艺术,画面语言是电视语言最重要的语言,没有良好的画面语言能力就不可能进行电视节目创作,而画面语言能力的培养就得依靠画面意识的培养。DV电影创作能够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画面意识:用画面塑造人物形象的意识、用画面表达叙事细节的意识、用画面形成叙事节奏的意识、用画面形成悬念效果的意识。这些画面意识的培养对学生新闻画面拍摄能力的培养起到非常提升作用,因为在诸多情况下,电影的画面和电视新闻的画面具有叙事达意的共通性。

协作意识的培养。现代技术条件尤其是直播环境中新闻报道几乎需要依靠编导、摄像、灯光、导播、音视频技术等多工种协同配合,前方采访报道和后方策划调度高度合作才能完成,可以说,没有多部门多工种的协作,就不可能有现在的电视新闻报道,因此,当下协作精神在电视新闻领域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DV电影拍摄为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渠道。一个摄制队伍以导演为中心,由编剧、摄像、演员、录音、剪辑、化妆造型、制片等多工种组成,少有五六人,多达十数人,在没有经济利益制约和严格人事纪律约束的情况下,在经费预算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如何协调一致完成一部影片的拍摄,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协作精神的考验和锻炼,通过不断的磨合,通过一部影片的炼造,学生一定能够从中认识到协作精种的重要性,掌握好团队协作的技巧技能。

时效意识的培养。现代电视业已经进入了直播时代。随着地方电视装备的升级换代,省级台和市州合也将引入新闻直播观念,新闻的时效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新闻的时效性几乎成为新闻竞争的最重要方面之一,因此,对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时效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DV电影拍摄是培养时效意识的重要途径,在经费预算相当紧张的情况下,节约摄制时间是节约成本的最有效手段,因此剧组成员会千方百计去考虑如何节约时间成本,在拍摄过程中就会培养良好的时间意识,这种意识转化为电视的时间观念,就是时效意识。因此,DV电影拍摄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时效意识。

教师如何有效引导DV电影拍摄形成最佳迁移效果

任何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没有有效引导和严格的质量监管,也难以达到教学实践效果。利用DV电影拍摄培养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需要老师严格按照项目式教学的要求,依照社会制作的严格合同形式,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引导和监控,以便形成最佳的迁移效果。

剧本控制。剧本控制是保障DV电影拍摄活动有效形成最佳迁移效果的第一个环节。剧本必须具有很强叙事张力,包含足够冲突、悬念和节奏变化;最好以当代现实题材故事为主,以便节约服装、场地和道具成本;最好避免校园题材,以免学生利用学校设施便利,无法进行有效的成本预算和核算训练;剧本必须具有足够的故事长度,影片长度最好在90分钟以上,拍摄长度决定拍摄难度、训练强度和效果,如果太短,不能对学生起到足够的训练效果。

成本控制。教师手中的专业实践经费有限,根据故事的长度、拍摄难度、演员规模以及场地道具等要求,从而严格核算出基本的拍摄成本,以合同形式规定学生必须在约定的成本范围内拍摄好电影,这样,学生摄制组就会千方百计通过核算生活成本、交通成本、道具成本、时间成本等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节约时间成本,因为时间成本的节约能够影响其他所有成本因素。这样,在一段时间的拍摄过程中,时效意识就会培养起来。

过程监控。学生拍摄DV电影没有社会商业制作那么严格的行业约束,因此摄制组的结构是松散的,学生组织的演职员队伍大多是学生,如果拍摄缺乏有效的过程监控,作为摄制组核心成员的导演和制片人恐怕会经常碰到一些技术难题、人员矛盾和艺术创作纷争难以解决,不但无法形成良好的协作氛围齐力完成影片拍摄,甚至还会引发学生间的各种纠纷。过程监控分为前期教导、中期监督指导和后期把关上,在拍摄之前要对成员进行专业素质教育,提出实践纪律要求和分工要求,指定好责任分工的范围,确定汇报制度;中期监督指导主要是教师应不定期深入拍摄现场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关心,为剧组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及时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DV电影拍摄尤其是外景地拍摄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艰苦的工作条件和不可预期的矛盾磨合都会考验每一个参与拍摄的学生,老师及时的监督指导会给学生以心灵的慰藉,带给他们精神的力量。

作品评析和经验交流。作品评析和经验交流是综合项目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二者之长,在全体学生中强化电视新闻专业素养的重要步骤。通过项目式教学参与拍摄DV电影的学生是有限的,让全体学生分享这些学生的成功、鉴戒他们的教训,作品评析和经验变流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作品评析可以通过拉片的方式进行,对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情节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大大强化学生的画面叙事能力和画面表意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对本人和同学的作品具有较大的学习兴致。通过摄制组成员自我经验总结和交流,分析他们在摄制过程中碰到的困难、难题、矛盾等,总结他们对故事意识、时间意识、成本意识、团队精神的认识,可以在全体同学中培养良好的协作精神和时效意识,培养良好的团队氛围,

确立奖赏机制。根据专业建设和专业氛围营造的需要,可以通过开展一些专业活动比如影像艺术节、DV电影展播等,形成一个良好的奖赏机制,为一定时期内DV电影等节目摄制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举行表彰活动,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本专业的影像文化体系和专业文化载台,让DV电影拍摄成为学生々业学习的自觉选择。成为学生学习交流的方式,这种奖赏机制有利于深化全专业的不同年级学生对故事意识、画面意识、协作精神、时效意识的认识。这种活动的开展,对增强专业凝聚力和专业自豪感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DV电影拍摄对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具有独特的意义,要充分发挥这种作用,老师需要严格把握两点:一是严格执行项目式教学的规则,二是认真做好DV电影的案例分析。

新闻教育的指向是实践,只有在实践教学中坚持“学”“术”并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适应社会新闻事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DV电影拍摄的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研究项目(DV电影)开展中存在的理论问题、应用技巧问题以及社会通识问题,在多样化问题的综合体察和认识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可以说,DV电影拍摄不仅仅是校园影像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更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文为怀化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项目+案例”教学方法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电影拍摄过程篇8

《票》(theticket)已经在9月9日在洛杉矶短片节上公映,讲述的是一个非常迷人和唯美的爱情故事。该片摄影师肖恩·赫伯特(ShaneHurlbut)也是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会员,他和妻子共同创办了赫伯特可视教程网站(http:///),分享包括《票》在内的他利用数字摄影机和单反所参与拍摄创作的一系列影片的经验。可以说佳能开启的单反拍摄视频的革命,极大地影响到肖恩·赫伯特的美学理念和电影摄制的创作。

操控的灵活性

在影片开始部分医院的场景中,得益于佳能eoS-1DC小巧的机身,摄制组可以用相当低的角度来拍摄男主人公坐在地上的画面。如果运用大型的拍摄器材,那只能让男主人公坐在箱子上面,摄影师才能进行“低角度”拍摄。

配合使用RevolutionRig稳定器,在男主角回到医院的场景时,摄制组将佳能eoS-1DC旋转到90度,让画面感觉男主角的头是躺在地上的。掌机员ChrismcGuire通过使用稳定器,可以来回走动拍摄男女主人公,这也是使用传统大型电影摄影机很难轻易实现的。

佳能eoS-1DC的小巧设计不仅仅让静态镜头可以以多视角的方式呈现,在动态镜头中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在服装店的场景中,操机员将把手装佳能eoS-1DC上,沿人工搭建的斜坡上冲下来拍摄男女主人公飞奔出店的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

创作的高效性

通常来讲,夜景车戏对摄影器材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在拍摄出租车的那场戏中,导演po、首席掌机mikeSvitak和肖恩·赫伯特都进入车内并行驶在洛杉矶的大街上。肖恩掀开出租车的后门,使用KesslerCineSlider滑轨把佳能eoS-1DC尽量架高伸出车外,同时利用SmallHDDp-4监视器进行监看。镜头则选用佳能新型24mmt1.3电影镜头。通过佳能eoS-1DC的36×24mm、约1810万像素的CmoS感光元器件,大大降低了在拍摄夜景车内戏时的布光需求,仅仅利用街上的灯光,另外加上罗斯科灯面板(RoscoLightpanel),照亮女主角的手和下巴,并给在后座上男主角一些侧光照明,使用1250或者2000的iSo值,成功地营造出车辆行驶中运动的光晕效果。因为选用佳能eoS-1DC,大大节省了拍摄团队的器材成本,免去了过去拍摄这类镜头必备的摄影车、拍摄轨道甚至是发电机。

肖恩·赫伯特也非常感激BanditoBrothers电影制作公司的后期小组,他们将佳能eoS5DmarkⅡ和eoS-1DC在不同iSo下的画面效果进行了比较,这促使肖恩在影片在《勇者行动》(actofValor)拍摄使用后得出结论:在同样的夜晚照射灯光情况下,eoS5DmarkⅡ上1600的iSo值显示出的噪点与1DC在5000iSo值显示的噪点效果是一样的。最终赫伯特选用eoS-1DC拍摄低照度或夜景戏份比例较大的《票》片,实现了预期的效果。

表达的自由性

在距离地面17余米高、毗邻太平洋的摩天轮上拍摄的镜头中,摄制组仅仅用3盏灯和4个放大器就达到对男女主角的灯光要求。肖恩使用新型的KinoFloCeleb200LeDlight作为男女主人公的主光和随后的背光,加上一个随摩天轮旋转和闪烁的手工圣诞灯作为背景光源。现场天气寒冷,女主角emma冻得流出眼泪,而这恰恰吻合了剧情情绪的需要。佳能eoS-1DC以其令人惊异的优秀表现力,在高空狭窄且低照度的环境下,细致入微的捕捉到了演员的情感,这是以往器材无法比拟的。

实际上在这组高难度的镜头拍摄之前,摄制组也曾进行过佳能eoS-1DC的蓝屏效果测试,无论在蓝屏上还是绿屏上合成是非常清晰干净的,女主角的发丝细节也非常清晰。但是最终根据剧情的需要和难以模拟的画面真实感,摄制组决定采用实拍。eoS-1DC不负众望的完成了拍摄任务。

电影拍摄过程篇9

关键词:电力劳动者摄影技巧

一、这篇文章是为什么而写

手中有相机的人,可以捕捉蝇头蜗角的细致之美,可以描绘大千世界的壮丽之美。但作为一个电力人,更应该展现层层叠叠的高空缆线中的电力劳动者之美。这篇文章就是以自身浅薄的电力施工摄影经验,与读者探讨。

二、电力施工摄影的定义

电力施工的定义大致是与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有关的工程。摄影是通过手中的相机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而电力施工摄影即是把电力劳动者的“美”用相机来定格和展现出来。

三、电力施工摄影的技巧

1、巧换镜头

标准镜头,是绝大多数刚接触摄影的人使用的第一种镜头,但是在拍摄大场景或是室内场景时你会发现,标头的容纳空间严重制约了你获取全景图像的能力。因此广角镜头往往是大场景和室内场景摄影的第一选择,标头、鱼眼等则是高空摄影等特殊场景中专用的利器。

2、如何增强照片表现力

如何消除过多的细节,而不破坏想传达的讯息和情感,是摄影师的必修课。达到这个目标的捷径则是占领“制高点”,这个“制高点”有时是站在会议室后半部的一张椅子上,有时是电力工程车的车顶,一切视环境而定。当想突出场景中的某个信息时,你可以站的更近一点以减少照片中包含的信息,但不要太靠近,以免丢失广阔背景带来的视觉冲击力。

3、如何利用好光线

多数摄影师总想利用太阳强烈的光线拍摄出明亮的照片。但在这种情况下,极端的亮度可能造成照片上半部曝光过度和在下半部曝光不足。为了防止这种情况,你既可以在镜头上加装滤镜,也可以考虑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拍摄。特别是在室外施工的拍摄中你会发现,很多壮丽的大场景施工照片是在日落日出等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拍摄的,因为摄像师可以利用天空和云层的不同颜色和明亮度来营造特别的氛围。后期制作中的修正也是填补照片先天不足的好手段,毕竟有些镜头稍纵即逝,而摄影师并不是总能将好的镜头拍得很完美。

4、夜间摄影技巧

夜间摄影是一个“技术活”,需要对丰富的摄影经验和额外设备的辅助。闪光灯是必需品,三脚架也是夜间摄影的好帮手。在摄影手法中,超长时间曝光虽不常用,但在夜间却会带给你意外的“惊喜”。另外避开灯光直射相机和使用包围曝光得到不同的图像是非常实用的技巧。

5、雪地摄影技巧

雪地摄影对摄影师曝光技术的要求很高,由于冰雪的反光率较高,而单反相机在测光设计上都是以18%的反射率为基准的,因此拍冰雪按正常测光往往难以达到期望的效果。因此雪地摄影必须果断抛弃自动模式,通过增加曝光度,将光圈设f11左右、快门设1/60左右。雪地摄影师对相机的保护也很重要,在低温中,相机的机械系统往往因油的凝固而出现曝光速度过慢,导致拍摄失控。电池在低温下,电力消耗也会变快,导致很快无法拍摄。当相机不进行拍照时将其放在怀中,同时使用较耐低温的锂电池是比较有效的解决办法。当在室外较长时间,相机温度很低时,一旦进入温暖房间不要打开镜头盖,以免出现凝露。

四、电力施工摄影中必须规避的情况

1、缺乏新意

每一张成功的照片都有新意:整个画面围绕的关键元素。新意可能是第一眼就吸引你注意的东西。你需要利用它来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2、相片覆盖场景过大和过小

有些新入门的摄影师拍照时总喜欢让施工车辆或工人填满整个画面,这会给照片后期裁剪增加很大麻烦,同时也会令到作品显得拘谨、呆板。而摄影主体如果太小,则难以表达出摄影师的意图,不过幸好这点可以通过后期裁剪补助。

3、照片倾斜

当近距离拍摄照片或拍摄高大场景时,摄影师为了将场景拍全,便在取景时采取了让画面倾斜的方法。这个“绝招”实在是得不偿失。倾斜拍摄势必造成地平线倾斜,画面失衡,会让读者视觉感受降低。

4、背后场景破坏画面

在拍摄人像时,必须尽量避免因背景选择不当,产生了烟囱长在肩膀上、脑袋上冒出大树杈等现象,减少对了人物原来形象的破坏。

5、景全人不全

当施工者与高大的背景在一起时,顾景不顾人,一味将镜头抬高或拉大,结果是拍全了,可人物在画面上常常只剩下个小点,失去了表现力。

6、施工者各顾东西,没有整体性

在拍摄众人合影照时,人物的位置如果没安排好,不能形成一个向核心靠拢的趋势,就会造成画面形势的分裂,照片内部分任务与作品所欲表现的主题不相符。

电影拍摄过程篇10

>>高清也能电影小高清也能拍电影一只巴掌也能拍响人生一只巴掌也能拍响DVD也能高清高清也能如此简单DC真的能举手就拍?(二)有一个照相馆:不拍今生,只拍前世李玉我只拍内心电影用普通DC也能抓住早春短暂的花期高清不笨重,掌上也能飙高清也能轻舞飞扬加持ntFS,闪盘也能拷高清小DC拍大片手机,也能拍全景狗头也能拍微距上亿像素?你也能拍!学会这些,你也能拍惊悚片广告摄影 你也能拍小DC也能拍“秀场”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cmttop,播放3981764次)颇为经典。

用手机拍视频真的只能算娱乐,怎么也要上升到720p甚至1080p的水平才有资格称之为“拍电影”。但是今天说的并不是摄像机,为何抛弃摄像机?两千元左右能拍1920×1080高清短片的卡片机不在少数,如果说它们的画质不能和五六千元甚至万余元的高清数码摄像机相比,那么同价位的单反画质完全超越摄像机,况且花一样的钱还能具备极强悍拍摄照片的能力。正因为低端摄像机难高清,才给了我们更多的玩法。

目前,可以看到很多朋友拍摄出不少的优秀作品,包括摄影相关专业的学生和专业电影人。好莱坞已经正式采用佳能的5Dmark2为拍摄职业篮球赛的指定“摄像机”了,单反的图像曲线平滑,更类似于胶片的画质。只要你有一部支持高清短片拍摄的数码相机,无论是卡片机还是单反,都可以玩。

虽然卡片机能拍高清短片,但个人推荐单反更加适合,不仅是决定画质的CmoS尺寸大,可更换镜头在拍摄时也能花样更丰富。

玩乐小电影并不高端

用相机拍电影的职业人都有数枚镜头应对不同拍摄环境,对于以玩为目的的朋友来说,使用18-55mm套机镜头即可。有预算再购入50mm定焦头拍人像不错,最便宜的f/1.8ii仅需700元。

下面18-55mm镜头可以通吃,但是近景和特写用50mm定焦头效果更佳。

特写,放大人物的面部,人体或物体的一个局部(突出局部)。

近景,能看清人物表情(取人物的上半身或其他部分)。

中景,符合一般的人物视野,它的场景看起来不远不近(人物膝盖以上)。

远景,主要强调场面的深远。

全景,显示人物相对的动作状态(人物的全身都可见)。

镜头的运用很重要,《大师镜头》这本书讲的都是经典电影中镜头的运用,可以看看。此外/5zsljo集合了老外拍摄的广告和电影,画质和手法都值得参考。推荐看athreeactplay、Voyage、Reverie。

拍摄过程中变焦怎么办?

卡片机具备拍摄短片同时还能变焦的机型不多,所以拍摄时多采用分镜头的方法,拍一段暂停改变距离继续拍。而单反则不同,以550D来说,在拍摄视频时,aF自动对焦虽然速度不快,拍摄移动的画面在跟焦的同时需要半按快门辅助对焦。当然,多多练习后可以拨动到mF档,使用镜头的手动对焦更方便。至于跟焦器,可以模拟专业摄像机一般的操作,但普遍很贵,新手练习不必考虑。

莫把后期当儿戏

相机导出的视频文件格式多是moV,由于存储卡是Fat32的缘故,单个文件最大4GB。

拍出来的片子后期处理极为重要,强烈推荐非线编专业电影后期软件视频教学(/38s9qt5),包含大量专业剪辑、制作等教程。

火速链接

哪个视频编辑软件最好用?2010年10期《自拍自编,谁是百姓家的“好导演”?》告诉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