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畜牧业主要特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9:47

现代畜牧业主要特征篇1

关键词 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安徽萧县

近年来,萧县紧紧围绕畜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农业的重点来抓,实现了畜产品质量的显著提高和畜牧业的快速增长,增强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现阶段萧县的畜牧业发展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关键时期。面对疫病防治、畜产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重重压力,如何找准畜牧业发展方向,合理定位,并找出正确的对策措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1深刻认识现代畜牧业的内涵与特征

1.1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性

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的发达程度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性将得到充分体现。

1.2现代畜牧业的内涵和特征

农业部早在2004年就把现代畜牧业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高产、优质、高效、安全;二是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可控制性强;三是技术密集、工业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四是饲养、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商品化程度高,产品竞争力强。对我县现代畜牧业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3建设现代畜牧业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从我县情况看,在现代畜牧业建设进程中需要把握如下几点:一是坚持数量和质量统一,饲养量增加的同时注重畜产品质量提高;二是注重畜牧业的特殊性,遵循畜牧业特有的规律,科学指导实际工作;三是拓展畜牧业功能,进一步挖掘经济、文化、生态功能,要以畜牧业为中心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造福人类。

2萧县畜牧业的现状与特点

2.1现状

萧县地处淮北平原北部,总面积1885km2,总人口131万,其中农业人口121万,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是典型的农业大县。2006年底,全县畜牧业总产值15.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2%。

全县现有省级畜牧龙头企业1家,市级畜牧龙头企业2家,规模养殖场(户)1850个,各类养殖协会100多个。

2.2特点

一是区域化布局较为明显。东南山区养羊量占全县饲养总量40%;中西部乡镇猪和禽类养殖较为集中,占总量的55%;西部乡镇由于受青龙集皮毛市场的影响,毛用、皮用或皮肉兼用的兔子等毛皮动物养殖较为集中,占全县饲养总量的50%。二是畜禽良种优势明显。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进入高潮,良种普及率85%以上,畜牧科技贡献率45%以上。三是规模化经营已起步。千家万户的零散养殖向规模化发展,以各类养殖协会为龙头集团化发展,养殖航母正在壮大,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日益加强。四是饲料兽药等畜牧业相关产业发达。全县现有饲料生产厂家5个,年生产销售饲料7万吨,产值近亿元;全县有兽药经营户200多家,年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五是环保意识正在加强。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畜牧公害备受关注,通过沼气项目的实施,全县2000余个养殖场建起沼气池,畜牧业废弃物处理更加科学。

3存在问题

一是养殖的规模和集约化水平有待提高,畜禽散养仍占相当比例,技术条件差、防疫意识薄弱。二是组织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养殖协会多为松散型,凝聚力不强、运作不规范、服务水平欠佳。三是企业龙头不强,上规模、上档次的少。四是产业链条短,加工增值能力差。五是土地和资金瓶颈制约明显。六是生态环境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七是动物防疫基础薄弱,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较多,畅销机制建设有待加强。

4发展目标

4.1指导思想

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发展为主线,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确保畜产品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快现代畜牧业支撑保护体系建设,深化结构调整,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走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努力实现萧县畜牧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4.2目标

到2010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45%以上;人均畜牧业收入1500元以上;畜牧业良种覆盖率90%以上;动物及产品优质率80%以上;培育3~5个产业关联大、技术装备水品高、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创立名牌5~8个;建成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向现代畜牧业的跨越。

5对策和措施

5.1加强对畜牧业的领导

畜牧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县乡政府要站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高度,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对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领导,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

5.2落实扶持畜牧业的政策

严格按照“十一五”规划,尽快制定和落实关于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积极鼓励相关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办畜牧业。积极调整用地规划,预留养殖用地,全面贯彻落实《畜牧法》的相关规定。强化环保型畜牧业发展,通过扶持养殖小区建设,配套环保设施,积极推广“猪(禽)―沼―粮”的生产模式,使畜牧业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加快畜牧业主体培育,通过对龙头企业和养殖协会的规范化管理,推进畜牧业向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积极引导绿色无公害认证,争创名牌。

5.3加大畜牧业投入

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部资金投入萧县畜牧业及加工业。加大县乡财政投入,重点做好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强化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和疫病、药残检测设施建设,提高畜产品安全水平。

5.4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

目前,萧县畜牧业散养比重大,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空间大,要加快养殖小区和无公害化畜禽生产基地建设,是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理想选择。在养殖小区和基地建设的同时,配套动物防疫力量和废弃物处理设施,实现良好的综合效益。

5.5组织标准化生产

加快对畜牧业标准的宣传,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展经常化的检查督促,促使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自觉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确保畜产品安全。

5.6实施畜产品安全监管

各类畜牧业生产者都要建立和完善养殖档案记录,严格标示使用和管理,积极推行质量可追溯制度。加强畜牧业投入品的质量管理,杜绝危禁品的投入和使用,强化质量检测。积极引导生产者崇尚无害化和绿色生产。

5.7加强动物防疫

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综合防治和完善应急机制两手抓,健全各县防疫制度,强化检疫监督,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保障畜牧业安全。

5.8加快科技推广,强化产业全程服务

现代畜牧业主要特征篇2

现代畜牧业是作为一个新型产业而提出的,是自然科学范畴,它包括怎么饲养动物与市场学、经济学、生物学、植物学等多门学科,相互间有紧密的关联,它是以现念和管理,以规模化、生产经营和工业加工带动的畜牧产业化,它以种植业为基础,以加工业为载体,以经济为中心,具体表现在畜产品的工化业。超市—物流—食品加工—屠宰—农户—饲料—兽药—研究为一体的庞大的产业链条。

畜牧业是特定的、传统的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目前,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70——80%,荷兰丹麦在80%以上,欧、美、日、韩都超过了60%,而我国仅占33%,没有高比重的畜牧业就谈不上有现代化的农业。世界各国根据各自资源条件,在生态畜牧业的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但综观世界各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以集约化发展为特征的农牧结约型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美国和加拿大为典型代表;二是以草畜平衡为特征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典型代表;三是以农户小规模饲养为特征的生态畜牧业,这种模式以日本和中国为典型代表;四是以开发绿色无污染天然畜产品为特征的自然畜牧业,这种模式以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为典型代表。

新疆发展畜牧业潜力巨大。从国内外看,畜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畜牧业要有自然、地理、人文条件。新疆有7亿亩草原,4.5亿亩优良草场,人均土地3.11亩,地理环境相对独立,三山夹两盆地,自然防护区,建立无规定疫病创造了良好条件,从畜产品生产指标看,我国肉类人均占有量为52公斤,世界人均占有量为42公斤,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丹麦、加拿大、美国分别是468、399、137、100,我国禽蛋人均占有量为19公斤,世界人均占有量为10.2公斤,我国牛奶人均占有量为27.5公斤,世界人均牛奶占有量为100.6公斤,最高的新西兰高达3450公斤,荷兰约600公斤,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肉类生产的结构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由此可见,发展畜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一、__畜牧业发展现状

我市畜牧业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20__年全市年末牲畜存栏达到63.15万头(只),出栏各类牲畜40.2万头只,出栏率达到63%,商品率85%肉类总产量2.16万吨,产绵羊毛1355吨,牛奶产量1.66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83亿元,牧民人均收入达到5350元,人均增收248元。

在看到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我市畜牧业依然存在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较低(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的20%左右,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占20%),农民与牧民收入水平差距不断拉大,以水利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牧区生产结构单一,农牧结合不紧密,良种化繁育体系不健全,动物防疫体系不完善,饲草料地建设规模不足,畜牧业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畜牧业提融资源道不畅等突出问题,制约着我市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0__年8月2日,自治区畜牧厅召开了第三次畜牧业工作会议提出:把农区畜牧业作为重要产业,提到与粮食、棉花、林果业同等重要的位置,以畜牧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改造和提升传统畜牧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20__年1月12日,__市召开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推广高新节水、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陈地建设”农村四项重要工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工作,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突破口,不断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全面振兴我市农村经济。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改造传统畜牧业,紧紧围绕农村农牧民增收,树立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中心种植业,围绕畜牧业来发展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优化畜牧业结构,突出两大(奶类、肉类)一强,(优质肉羊)发展战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突出地域特色,加快对畜禽结构和区域布局的调整。

二、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布局

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着重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两个转变”的原则,一以完善饲草饲料地为重点,实现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向农区畜牧业转变;二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重点,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草原畜牧业以配套饲草料地为突破口,实现传统畜牧业向农区畜牧业转变,加快饲草饲料地建设力度,落实牲畜饲草饲料需求,加大牧民定居力度,提高入住率,以饲草料地建设为依托,加大草原保护力度,变四季放牧到两季放牧,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

到2013年出栏优质肉羊达到40万只,肉牛2万头(羊肉25元/公斤)年创产值2.4亿元。

以发展现代农区畜牧业为重点,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布局、奶业片区到2013年全市优质高产奶牛存栏达到2万头,日产鲜奶240吨,(按每公斤2元计算,每月产值为1440万元,十个月产奶期)年创产值1.44亿元,企业加工鲜奶每公斤增值4元,企业年创产值2.88亿元,农户与企业共创产值4.22亿元。

生猪养殖,生猪养殖情况到2013年优质生猪出栏达50万头(每公斤15元计算100公斤的猪出肉60公斤,每头猪为900元)创产值4.5亿元。

牛、羊育肥到2013年牛羊育肥出栏20万头,(2万头牛、18万只羊每公斤25元计算),年创产值1.5亿元。

家禽养殖业,到2013年家禽达到1000万羽,蛋鸡存栏达到50万羽,年产鲜蛋8000吨,(禽肉15元/公斤,鸡蛋每公斤3.5元计算,禽肉创产值1.5亿元,禽蛋创产值0.28亿元,养禽业总产值为1.78亿元,畜牧业累计总产值达到4.575亿元)。

三、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措施

1、标准化规模化

以发展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专业村队为重点,加快推进养殖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变,实行统一良种、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饲养管理和统一市场销售结合,我市畜牧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养殖,重点抓好哈图布呼镇、百泉镇、四棵树镇、吉尔格勒特乡、甘河子镇和八十四户乡两个1000头牛八个500头高产奶牛养殖小区(场)和四个奶牛专业村队建设,甘家湖牧场铁架子、古尔图牧场车达、赛力克提牧场查干奥娃,巴音沟牧场、塔布勒合特、西大沟镇和吉尔格勒特乡七个肉羊集约养殖小区建设,八十四户乡、夹河子乡及周围乡镇五个牛羊育肥区建设,西大沟镇、百泉镇、甘河子镇等十个生猪养殖基地(场)规模化建设,到2013年规模化养殖户占养殖总户的比例达到40%,牲畜养殖数量占养殖总量的比例达到60%以上,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引导养殖户采取统一标准集中饲养,在土地、资金、技术、服务、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积极完善养殖小区、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规模化养殖发展。

2、种植业结构调整

把草料基地建设作为饲草料业发展的重点,提高饲草料有效供给和储备能力,要围绕畜牧业发展调优种植业,次易棉区要坚决退出棉花种植,大力推进种养结合,积极发展草国轮作、复播、间作套种,扩大青贮玉米,饲料玉米和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的种植面积。推广优质高产牧草种植技术加快建设高标准的饲草料生产基地,牧区围绕牧民定居建设,依托水利工程开发建设10万亩人工草地,农区玉米种植面积要达到20万亩,苜蓿推广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推动饲草料种植业快速发展。

3、状大畜牧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外向型畜牧业。

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企业集团进驻__,组建大型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现代化屠宰、肉类精深加工、皮革制品、乳制品的产业集团,发展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畜产品加工和贸易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商一体化,有影响力、有牵引力的产业群体,把我市建成为牛奶、优质牛羊肉、猪禽出口加工基地,企业实行畜产品高起点、高标准开发,扶持企业树品牌、创名牌、开拓区外市场和国际市场,提高产品占有率,力争用3—5年时间创建出2—3个自治区级知名品牌,1—2个国有牧场绿色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引导企业建设好畜产品生产基地,稳定的原料供给,积极推行企业集中开发,农户分散承担经营的模式和企业与农户以资产、资源入股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模式,现顺企农关系,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有效连接企业和农户,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围绕产品营销,扶持组建直接面对向市场,这行独立的畜牧专业合作社,创立自有品牌,提高专业合作组织的竞争力。

4、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的财政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完善畜牧业发展扶持措施。

加大对畜牧业的财政支持,不断增加财政投入,从20__年起,每年安排畜牧业发展资金800万元,并逐年增加,各乡场镇每年安排畜牧业发展资金10—20万元,用于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养殖小区建设品种改良,村级防疫员补助及畜牧业抗灾防灾等,科技三项费、抗震安居、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沼气、水利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资金,要向畜牧业倾斜。

加大对畜牧业的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吸引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畜牧业建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牧业信贷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提融资渠道,农村信用联社要进一步加大农牧民小额养殖贷款力度,延长贷款期限,生猪养殖贷款为1—3年,牛羊育肥贷款为2-3年,奶牛养殖贷款为5—8年,采取农户联保,财产低押、按揭贷款、保险公司保险担保等形式,对农牧民信用户开通信贷绿色通道,支持农牧民发展畜禽养殖,市农业发展银行要对畜牧产化业龙头企业及生产基础建设要给予重点支持,形成由银行贷款、保险公司保险担保,政府赔息、企业帮扶、农户发展的五位联动的信贷新模式,保险公司要根据国家政策不断拓展畜牧业政策性保险实施范围,提高畜牧业保险覆盖面,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大牧民豁居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从畜牧业发展资金中拿出250万用于牧民定居住户、暖圈、草料地建设补助,对牧民划拔的定居饲草料地,又没有一帮一帮扶的市财政在前三年每亩补贴100元土地改良费。

鼓励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由各乡场镇政府解决小区用地及水、电、路等公益设施,市财政每年从畜牧业发展资金中拿出200万元对养殖小区中存栏30头奶牛,年出栏400只肉羊或400头生猪,5000只家禽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新建标准化圈舍(300平米以上给予每栋补助1—2万元)。

继续加大奶价补贴政策,20__年起将吉尔格勒特乡、八十四户乡纳入到补贴范围。

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市财政每人每年补助20__元,用于缴纳村级防疫员养老统筹。

加大牧业抗灾防灾力度,市财政拿出100万坡建立抗灾基金,用于畜牧业牲畜越冬、抗旱、草原虫鼠害、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现代畜牧业主要特征篇3

1畜牧产品生产经营的特征

1.1生长周期长

与一般工业产品相比,畜牧产品具有生产周期长的特性。一般而言,畜牧产品的生产周期都在半年到一年之间。某些畜牧产品甚至会达到四五年的生长周期,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畜牧产品不能紧跟市场变化的步伐,随市场行情的变动及时的调整。因此,畜牧产品在营销方面需要更为灵活的手段和方法,在更为广阔的市场中寻求机会。

1.2生产的季节性强

畜牧产品由于产品的生物特性,生产的季节性强。畜牧产品由于自身的生物特性,生长、生产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虽然现代技术使得畜牧产品随时都有供应,但在总体上经常是集中上市,造成一定时间段内的供需不平衡,各地之间的价格差异巨大。生产的季节性,需要在营销手段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寻求更多的市场机会,保护牧民的经济利益。

1.3生产的地域性

我国幅员辽阔,但并非所有地区都适合畜牧养殖,畜牧产品的生产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畜牧产品生产的地域性特征往往是产品滞销和脱销的根源,为解决生产的地域性特征问题,需要在营销方面采用更为灵活的手段,在更广阔的市场上寻找机会。

2畜牧产品开展网络营销的意义

畜牧产品网络营销是指在畜牧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广泛地寻找潜在顾客,采取目标顾客提前锁定、订单式生产、专业化配送、现代化结算等方式,打破地区间生产和消费的不均衡,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发家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开展畜牧产品的网络营销活动,具有一系列的重要意义。

2.1节省购销成本

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无需建立实体店面和聘请过多的营业人员,就可以实现全球24h无间断的“面对面”服务。畜牧产品购销双方无需直接见面就能够实现交易,节省了店面租金、人员工资,减少了营销活动的中间环节,减少了购销活动的时间,使得营销成本大大降低,也使得购销双方的成本都大幅度降低。

2.2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畜牧产品具有季节性、地域性强的特征。传统营销模式下,信息沟通不畅,很多时候在生产地积压难销,一文不值,而需求地供不应求,有价难买。开展畜牧产品网络营销,可以打破信息地域限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和寻找相关信息,解决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现农民增产增收[1]。

2.3有利于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畜牧产品网络营销可以充分实现消费者“货比三家”的愿望,从而寻找自己真正需要的商品;而生产者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宣传,确立市场定位,吸引消费者。畜牧产品开展网络营销活动,可以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实现由“生产什么,‘需要’什么”到“需要什么,生产什么”的转变。对于消费者普遍需求的部分,可以采用规模化大生产的方式进行满足,追求生产的规模效益;而对于少数消费者的个性需求,采用订单式生产来满足,追求生产的精益效益。

3畜牧产品开展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3.1网络营销观念薄弱、利用率低

网上购物行为在大城市已经深入人心,并逐渐成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种习惯。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利用互联网实现产品销售和购物活动还处于初级阶段。现在农村大部分是留守的老人、妇女,他们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慢,对于网络营销的认识不足,很多人对网络营销还心存疑虑,不太相信网络买卖活动,在农村地区开展网络营销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此外,在农村即便是已经接受网络营销观念的人,大多数对于如何使用网络、产品供求信息、进行相应的交易活动还不能够熟练地操作,对相应的交易规则和方法还不能掌握,网络营销的实际利用率比较低。

3.2网络营销平台建设不完善

网络营销活动的开展,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营销平台。当前形势下,互联网平台的建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其对家庭主妇这一畜牧产品主要需求者的吸引力似乎并不是太大,他们更习惯于在电视等传统媒体平台上进行娱乐和寻求信息。加之,网络平台的多样化,并没有统一的一家媒体建立具有广泛知名度的农产品交易平台,众多使用者对其真实性、有效性具有一定程度的怀疑[2]。更有甚者,根本不知道该去哪里寻找和农产品信息。畜牧产品开展网络营销活动,亟需建立一个统一的交易平台系统,并进行广泛宣传使之深入人心。

3.3网络营销策略使用不当

囿于开展畜牧产品网络营销人员的自身特点,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问题。在开展网络营销活动过程中,只是简单地把产品信息堆砌到一起,很难根据目标顾客的地理位置、兴趣、爱好等因素,制订精准化的营销策略,不能起到吸引目标顾客注意力、实现最终购买的目的[3]。

3.4网络营销支持力度不足

目前,开产畜牧产品网络营销活动的大都是农民的自发行为,有政府组织的极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畜牧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虽然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也在大力呼吁畜牧产品网络营销、召开畜牧产品网络营销推介会、制定网络营销的各种政策和措施,但这些更多的是在口头上,真正落到实处、给农民带来具有实际操作性帮助的措施并不多,并没有真正起到推动网络营销发展的作用。

4畜牧产品开展网络营销的“五力”策略分析

畜牧产品开展网络营销活动,应该结合自身产品实际特征,全面推进畜牧产品网络营销的“五力”策略,才能够实现其网络营销活动的更大成功,见图1。

4.1深入贯彻畜牧产品

网络营销理念开展畜牧产品网络营销活动,必须使广大农民对网络营销有一个深入的理解。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手机信息、农村墙体宣传等各种媒体形式,在广大农村地区进行网络营销的宣传教育,使农民充分认识到开展网络营销活动的意义及作用,并将畜牧产品网络营销观念根植人心,开拓畜牧产品营销的新途径,对畜牧产品网络营销起到“推力”[4]。在城市地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畜牧产品网络购买宣传,让更多的人利用网络实现畜牧产品的消费,对畜牧产品网络营销产生“拉力”,见图2。

4.2推动网络营销平台建设

畜牧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离不开网络营销平台的建设,完善、便捷、安全的网络营销平台是促进网络营销顺利发展的必要保证。针对畜牧产品营销的特点,开展网络营销可以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畜牧产品app营销模式。畜牧产品经营者应该着力打造自营app客户端,通过实时录像的形式推广农产品,增强畜牧产品营销信息的直观性,并鼓励用户进行微信、微博朋友圈的分享,提升畜牧产品信息传播的能力和速度[5]。此外,在具体推广过程中,还应注意与传统的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相融合,即在具体广告营销活动中,通过扫描二维码的形式,与顾客进行充分的互动和交流,促使顾客完成畜牧产品的选购活动。

4.3积极探索畜牧业新型营销渠道的建设

破解畜牧业营销困境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打破传统的营销渠道,建立畜牧产品营销的短结构、内部合作及一体化的渠道结构模式,以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变化[6],见图3~5。

4.4开展网络营销活动培训

目前,畜牧产品网络营销最大的问题就是广大农产品经营者不会使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相应的活动,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广大畜牧产品经营者进行培训,普及网络营销的相关知识,使之掌握进行网络营销活动的必备技能。对畜牧产品经营者进行网络营销技能的培训可以采取“培训班进田间地头儿”的模式进行,方便农民掌握相关知识;也可以在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农业互助组模式,组织部分农民进行专项学习,培养畜牧产品营销人才,专门负责本区域的畜牧产品网络营销活动。

4.5加强网络营销政策支持

畜牧产品网络营销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民开展网络营销活动的指导和帮助,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开展网络营销活动提供帮助。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有关农副产开展网络营销活动的支持和帮扶政策,切实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

5结论

以互联网+为基础,开展畜牧产品网络营销活动,构筑畜牧产品网络营销“五力”策略,可为农民破解畜牧产品生产季节、地域、信息的局限性,实现增收致富的梦想带来了新的契机。现代农民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营销的优势,打破生产与消费信息的不对称,实现畜牧产品的价值增值。

参考文献:

[1]王骏俊,陆平,戴银.网络信息化手段在畜牧业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业,2016(2):58.

[2]王海玉.面向社会化媒体的畜牧企业品牌营销策略探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02下):219-221.

[3]王亚辉.畜牧业如何插上互联网的翅膀[J].业,2015,10(12):8.

[4]吾热亚提•马合木提.畜牧企业的营销策略和促销管理模式[J].赤子(上中旬),2015(21):219.

[5]金峰.畜牧兽医企业文化营销实施策略[J].中国畜牧业,2013(12):92-94.

现代畜牧业主要特征篇4

关键词:畜牧业;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6.3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4.006

analysisand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fortheDevelopmentofanimalHusbandryintianjin

CHenpeng,ZHanGLei,ZHanGming-liang

(tianjininstituteofRuraleconomyandagriculturalRegionalplanning,tianjin300192,China)

abstract:tosolvetheproblemsofthecurrentsituationofthedevelopmentofanimalindustry,somesuggestionsweregivenwithdataintianjin.thewaywaspromote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progressactively,animalhusbandryindustrialization,epidemicdiseasecontrolandsetupsafetysystemofanimalproducts,foundhighendbrandandbuiltrecyclingeconomyofanimalhusbandry.

Keywords:animalhusbandry;presentsituation;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

现代畜牧业是利用先进的畜牧兽医科技、现代的工业装备和科学的经营理念,建立管理科学,基础设施完善,营销体系健全,以优质、高效、安全、生态方式生产畜禽产品的产业。产业体系以布局区域化、品种良种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商品市场化和服务社会化等为主要特征。发展现代畜牧业,满足消费市场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1]。天津市近年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是天津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化、农业转型升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产业的发展,畜牧业产业结构与区域布局、标准化与高端特色畜牧业发展、科技创新体系等方面仍不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随着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和滨海新区的全面开发开放,如何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畜牧业,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将是未来天津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议题。

1天津畜牧业发展现状

畜禽生产主要包括大牲畜、猪、羊、家禽、兔等养殖,2003年以来天津畜禽生产规模呈小幅下降趋势。“十一五”期间,全市建成了100个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新建、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31个,规模化养殖水平:生猪达到85%,肉鸡达到95%,奶牛达到95%,蛋鸡达到90%;养殖场硬件水平明显提升,新技术、新工艺得以集成和应用,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养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整体效益年均提高10%以上。截至2011年,全市畜禽养殖基地达98个,奶牛存栏1000头以上的养殖基地达到46个,占比达30%;全市生猪出栏377万头,奶牛存栏15.7万头,蛋鸡存栏1307.5万只,肉鸡出栏8655万只,肉牛出栏19万头,肉羊出栏66万只。全市肉类产量42.9万t,禽蛋产量19.3万t,牛奶产量69万t,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肉蛋奶人均占有量分别达到31.7,14.2,

50.9kg(按常住人口1355万人计算);全市畜牧业产值98.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8.2%,比2010年增长2%;全市畜禽生产总体保持平稳发展的势头。全市近年畜禽生产情况详见表1[2]。

2天津畜牧业发展存在问题

2.1受土地政策制约,畜牧业发展空间有限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20号文件)规定:“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应坚持鼓励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禁止占用基本农田”。但实际属于非基本农田的农业用地资源非常紧张,可供畜牧业发展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成为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加之畜牧业疫病防控压力较大,各区县发展畜牧养殖业的积极性不高,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的难度很大。

2.2畜禽良种产业发展不足

由于投入不足,天津市畜禽良种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产值相对较低,在全国市场上有较大影响的大型种畜禽龙头企业还不多,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相比,无论从种畜禽场的数量、档次、单体规模,还是总体规模上都有较大差距。从全市种畜禽发展的情况看,种猪产业发展较快,肉羊、奶牛的良种产业起步较晚,种禽产业虽起步较早,但近年来发展较为缓慢,各畜种间发展不平衡,缺乏成为畜禽良种重点供给基地的基础[2]。

2.3缺乏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

大部分畜牧龙头企业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辐射面窄,科技含量偏低,带动能力不强,缺乏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天津市目前仅有肉鸡和奶牛产业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生猪产业化水平仍然较低,大部分屠宰厂生产的是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利润有限,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基础薄弱。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已建立的各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少,规模小,稳定性差,带动能力不强,特别是由农民自发组织的较少。

2.4养殖污染成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养殖场户粪污处理意识薄弱,设施设备滞后,养殖污染已经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不可回避、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3]。同时,部分饲料产品大剂量使用高铜、高锌及其他矿物质添加剂,造成排泄物中重金属含量超高,污染土壤环境。养殖污染治理投入大,虽然能够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但对养殖场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养殖场户主动投入治污积极性不高。低碳经济模式的提出和快速推广,给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4]。

2.5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严峻

国内动物疫情形势复杂多变,动物疫病源分布较广。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病毒变异加快,加之新的疫病逐渐增多,流行规律不清,防控难度加大。天津地处物流人流密集的交通要道,活畜禽及畜产品流通频繁,极易受到外来疫病的影响,疫病防控形势严峻。部分基层兽医站人员经费不能保障,影响了动物防控工作的开展。部分企业和养殖户缺乏社会责任,非法添加违禁药物及超剂量使用添加剂、制售假冒伪劣饲料等行为仍有发生;畜产品优质不优价,优质安全畜产品发展的市场内动力不足。

3加快天津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加快科技进步,增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后劲

从市场竞争看,畜牧技术和投入滞后于产业发展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从结构调整看,科技进步是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手段和中心环节,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最根本是依靠科技进步。一要加快科技创新能力[5]。过去的那种畜牧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目前发展和市场需求,必须增强畜牧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产业发展上求突破。二要加快科研力度,力争在畜禽良种培育、健康养殖、安全优质新型饲料研发[6]、养殖场环境污染治理和动物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要加快畜牧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促进单项技术推广向综合配套技术推广转变。四要进一步加快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加强畜牧科技知识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农民接受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7]。

3.2要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实现农村社会小康目标的主要途径。畜牧业作为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畜牧业作为为人类提供物质生活资料的一项产业,不能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上,需要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实行产业化经营。首先要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格局,政府要制定扶持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帮助龙头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财政贴息、银行贷款、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优惠,协助企业完成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工作,提高畜产品的附加值。龙头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努力开拓市场,树立品牌,将企业做大做强。引导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建立稳定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营机制,发展“订单畜牧业”。其次要引导农民在养殖方式上尽快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农民发展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生产出优质的畜产品,有利于向外拓展市场。在养殖小区成立养殖协会或专业合作社,通过协会或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团结起来,形成完善的产业化利益连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与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连结机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使农民参与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益分配,提高养殖效益[8-9]。

3.3搞好疫病防控与畜禽产品安全体系建设

疫病防控与畜产品安全是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疫病防控方面,要强化动物疫病监测预警、疫病防控、兽药质量监管等职能,全面改善各级兽医主管和技术部门的硬件设施和工作条件,加强对技术的支持和物资的保障;同时要加大基层兽医人员各项技能的的培训力度,构建高效运转、保障有力的动物防疫体系。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覆盖范围广、运转高效的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加强质量监管,建立从畜群、饲料兽药到畜产品质量各环节的安全检测体系;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活动,倡导和发展无公害、绿色畜产品生产,监督和引导现代畜牧业的健康发展[10]。

3.4发展高端品牌和特色畜牧业,提高行业竞争力

高端品牌和特色现代畜牧业是指具有独特的资源条件、明显的区域特征、高端的产品品质、良好的品牌效应、自主的知识产权、特定的消费市场和良好比较效益的畜牧产业,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天津要突出特色区域、特色产品,加大外引内联力度,因地制宜发展优质高端特色畜牧业。要重点发展主要包括宁河北部、宝坻东北部、蓟县南部、静海南部以及大港西部等30个重点乡镇的生猪产业带;主要包括武清中北部、北辰、宝坻中北部以及静海等22个乡镇,以及农垦的大钟庄农场、里自古农场、黄庄农场、北大港农场和潘庄农场的奶牛产业带;主要包括武清南部、静海南部、宁河北部、西青以及大港等29个重点乡镇的肉鸡产业带。大力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饲料、兽药生产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商标,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加大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力度,进行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认证,继续做大做强“海河”乳制品、“天河”种猪、“宝迪”种猪、“奥群”种羊、“大成”禽产品等知名畜禽产品品牌,开展系列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活动,鼓励到周边地区开设特色高端产品营销网点,提高品牌知名度。

3.5积极创建畜牧业循环经济新模式

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由于其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等特点,使得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在具体运用中面临着技术操作不规范、资金短缺等问题。因此,完善生态畜牧业经营模式,将环境保护和畜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大力发展以秸秆养畜、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推动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加大对散养农户养殖设施的改造以及饲养小区和大型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力度,大力扶持和规范养殖小区发展,妥善处理畜禽粪便和污水,积极发展沼气,净化养殖环境。通过种养业的互补优势,依托畜牧和饲料业等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种养有机结合,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在国内率先实现具有无害化、生态化和循环化特征的特色畜牧业发展方式[11-13]。

参考文献:

[1]潘春玲,吕杰.畜牧产业新模式的建立与政府管理[J].农业经济,2006(10):38-39.

[2]臧胜兵,成荣,姜加华.高效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模式[J].江苏农村经济,2006(12):34-35.

[3]张玉海.京津冀畜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2,41(4):154-156.

[4]吴道义,顾明.毕节地区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9(11):155-157.

[5]付蓉.对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J].河南农业科学,2008(12):137-138.

[6]卢成达,郭志利,张丽娜.粮饲兼用型玉米研究及生产对发展山西畜牧业的意义[J].山西农业科学,2009(2):72-74.

[7]韩艳东,张玉屏,张成材.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几种模式[J].中国畜禽种业,2007(04):48.

[8]区锦联.公司+农户模式中畜牧业农户的利益损失——基于社会结构理论的视角[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11.

[9]孙建萍.公司+基地+农户的五种做法[J].中国牧业通讯,2007(12):76.

[10]马强,任巧玲,刘付玫,等.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建议[J].河南农业科学,2008(12):134-136.

[11]柯福艳,张社梅,毛小报.发展生态循环型现代畜牧业战略转变路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畜牧杂志,2010(20):23-26.

现代畜牧业主要特征篇5

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包括青海省、自治区、四川西部甘肃西南部和新疆南部边缘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不足全国的1%。这里是中国藏族聚居的地区。青藏高原海拔大多在4000米以上,是中国也是世界面积最大地势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湖区,分布大小湖泊一千多个。

由于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高”和“寒”成为本地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气温低也成为制约本区农牧业的主导因素,本区的农牧业为一种特殊的高寒农牧业,农业、种植业所占比例极小,畜牧业是该地区农牧业的主体,藏牦牛与藏山羊藏绵羊又是青藏高原畜牧业的支柱。青藏地区是我国的高寒牧区,畜牧业在青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藏族人民的生产与生活资料与畜牧业息息相关,如穿戴的是皮衣皮帽,吃的是牛羊肉,喝的是酥油茶,几乎占总人口86%的农村人口都经营牧业。

历史上,青藏地区一直是靠天养畜,粗放经营,自给自足,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人口进入青藏高原地区的越来越多,商品经济刺激愈益明显,对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迅速提高,进而严重影响了牧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草场负担随之加剧。千百年来,青藏地区一直是中国的高原水草和谐之所,然而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青藏地区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面临荒漠化危害。针对青藏高原草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以草业界面系统理论分析影响该区草地资原可持续利用的原因,并提出实现青藏高原草地畜牧业现代化和生态保护的治本之策是全面加大草地畜牧业的建设力度,借鉴草地畜牧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实现草业产业化、社区现代化、家畜饲养科学化。

青藏高原区域经济以草地畜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农牧民生活水平较低,对草地畜牧业的依赖程度较高,多年以来形成了“人口增长——牲畜数量增加——草地过载——草地退化——生态失衡”的恶性循环。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牧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围绕草地作为生产资料提高生活水平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了青藏高原局部生态环境的恶化:土地的沙漠化、天然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壤次生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愈加明显。这不仅破坏了原有的生态格局,也阻碍了青藏高原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终年气温都较低,解放前高原上还有大片的沼泽地,许多地方人迹罕至,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人们发展生产的同时,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现在的高原上沼泽地大幅度缩小,高原湖泊面积日益萎缩,甚至许多中小湖泊已面临干涸。随着人口的进一步增加,畜牧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因本地区高寒,草场大部分属于高山,河漫滩草甸,加上夏季短促凉爽,草低而矮,牲畜由于本能所需,啃食低矮稀疏的牧草,许多地方的牧草被连根拔起。使得明年春来无草再发,长时间如此反复,本来就很脆弱的高原生态更加不堪一击。

由于牧民们长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牛羊满山满坡是兴旺富裕的象征,争相希望拥有更多的牛羊,只看到眼前利益,对于草原生态来说,无异于杀鸡取卵。农民种地国家还要求“但留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牧民们更应留一片青山,留与后人牧。

现代畜牧业主要特征篇6

湖北省要成为农业强省,这是胡总书记对湖北的嘱咐和重托。建设农业强省,畜牧业必须先行,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如何挑起这副重担,率先实现畜牧强省的目标,湖北畜牧人在大干快干的同时,更要细思深思,准确把握畜牧强省的内涵和实质,科学定位建设目标,理性分析发展现状,扬长避短,找准突破口,力争早日完成这一历史使命。

1对畜牧业强省的内涵和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畜牧业强省”五个字,包涵三层意思:一是畜牧业,二是强,三是省。

畜牧业:是一种产业的形态,有三个方面的涵义。首先,畜牧业是农业的一部分,相对于种植业和水产业,畜牧业有自己的特征和发展规律。近几年,湖北省畜牧业在规模化、标准化上发展较快,就充分体现了畜牧业的自身特性;其次,在全国畜牧系统,相对于其他区域,有不同的比较优势、比较特色和比较劣势;三是在畜牧业内部,必须力求各子产业基于优势、特色和结构上的一种相对、合理的均衡发展。

强:是一种强度状态,既有量的状态,也有质的状态,是在充足的量的基础上体现的质的状态,是量和质的高度统一和融合。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有几个比较优势。与自身比较,是由相对较弱向强的一种嬗变;与其他产业比较,是畜牧业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充分发挥优势,比较效益更高的一种能力;与其他区域比较,是突出优势、克服劣势,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的一种表现。

省:是一种区域状态。从全国范围来看,与其他省市比较,基于不同的地域、气候、环境、产业基础,产业发展由相对较弱向相对较强乃至在全国领先的地位转变;从全省内部来看,是各市、州、县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总体推进,相对平衡的一种发展状态。

畜牧业强省的特征,外在表现为六个强。一是保障供给能力强。主要畜禽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人均占有量排名靠前,保障市场供给能力强。二是资源利用能力强。畜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在立足资源禀赋的基础上,畜禽产品产量与土地、水、环境、气候、饲料等资源基本匹配,产业结构基本均衡,既有突出的优势,又具备鲜明的特色。三是市场竞争能力强。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在全国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四是为农民增收贡献能力强。充分发挥畜禽产品增量发展的优势和能力,养殖效益不断提高,为农民新增收入的贡献能力越来越高。五是支撑保障能力强。在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政策资金项目投入,以及金融、信息、物流等生产业方面都有较强的支撑能力。六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畜产品市场价格监测体系完善,规避、调控市场风险机制完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机制健全,重大动物疫病平稳可控;畜牧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特征是外在的表现,畜牧业强省的内涵则反映畜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总体趋势,决定了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包括五个方面:

(1)从发展理念上看,畜牧业强省是以第一产业为载体,但是超越第一产业,充分融合现入品工业、现代加工业、现代物流业以及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是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现代畜牧业。

(2)从发展方式上看,正逐步从传统的家庭经营式、分散的养殖方式过渡到目前的基本实现规模化、逐步推进标准化,再发展到在规模化基础上实现标准化的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最终形成具有湖北特色的标准化生产体系。

(3)从发展形式上看,畜牧业生产从边缘化、副业化转变到专业化、组织化上来。专业养殖户依靠畜牧业获得的收入应超过总收入的60%以上;养殖户从分散、独立的养殖主体向以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的组织化形式转变,市场主体抗风险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提高,80%的养殖户都实现组织化。

(4)从发展动力上看,实现资本、科技的双轮驱动。资本是产业发展的前提,科技是产业发展的脊椎。科技动力方面,从传统经验式的养殖转变为科技对产业的全面武装,科技贡献率提高到70%以上;资本动力方面,养殖户从自我积累、简单投入向产业积累资本、工商资本投入齐头并进转变。为此,我们要仔细算一笔帐,即实现湖北省既定的5000万头猪、10亿只鸡的发展目标,80%以上按照设施农业、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方式,需要多少资本存量?目前已经在畜牧业上的资本投入是多少?中间差多少?算好这笔帐,向社会交待这笔帐,对今后吸引外来资本、社会资本的投入,意义非常重大。

(5)从发展目标上看,从以满足市场有效供给为主的生产性指标体系,向既重数量保供给,又重质量、重效益、重为农民增收能力提高的综合性指标转变,实现以建设高效农业为核心内涵的畜牧业强省。

2湖北省建设畜牧强省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2.1优势方面

(1)与全国同行业比。①资源条件好。湖北畜牧业生产资料和畜禽品种资源丰富,发展条件得天独厚;畜牧科技力量雄厚,技术推广机构健全、体系完善,智力支撑系统完整。②生产水平高。相对于全国来说,湖北省的生猪和蛋鸡产业生产水平较高。③养殖标准高。湖北规模化养殖位于全国前列,标准化养殖在全国领先,特别是以生猪“150”等为代表的家庭式标准化养殖模式在全国一枝独秀。④发展环境好。对资本的吸引力逐渐增强,正在形成资本竞相投入的洼地。⑤产业化势头猛。湖北省产业化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但近年来以襄大、同星、神丹等企业为代表,产业化发展势头迅猛,后劲十足。

(2)与本省其他行业比。①增量发展的资源相对丰富,发展的空间较大。②相对于其他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相对较高。③队伍建设相对较好,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行政管理、综合执法、技术服务三支队伍,应急反应能力相对较强。

2.2劣势方面

(1)与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①总量上争先进位的压力大,在全国排名前五名的目前只有生猪出栏一项。②产业结构不优,特别是肉鸡产业,与山东、河南相比差距较大。③产业化龙头企业不强。本省龙头企业的竞争能力、市场影响力、产品的美誉度与外省龙头企业相比差距很大。④种畜禽的远虑和近忧,这个劣势也是全国普遍存在的。⑤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数量不够,且不够规范。⑥产业发展省级投入不够,与部分好的省份相比差距较大。

(2)与省内其他行业相比。①在总量上缺乏在全国领先的大宗农产品,没有叫得响的品牌。种植业上有油菜子、水产业上有淡水鱼,均在全国排名第一,而湖北省畜牧业除了生猪排名全国第五,禽蛋加工和品牌全国第一,其他方面没有叫得响的品牌,与畜牧强省的要求相距甚远。②与粮食、茶叶等产业相比,畜牧产业化起步较晚,龙头企业较少。③畜牧业受市场和疫病的影响,产业发展的波动性相对较大。

3对建设畜牧业强省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认识

3.1从畜牧业发展产业链各个环节来看,要“抓两头、促中间”

湖北省畜牧业产业链中间相对较强,两头相对较弱。“中间”指的是生产环节;“两头”中前面的“头”是投入品工业,后面的“头”是食品加工业。在中间的生产环节,湖北省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运作模式,只需要按照既定方案加大措施推进发展。但是,投入品和食品加工业这“两头”是湖北省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兽药工业、饲料工业,在全国排位偏后,还不能满足本省需求。湖北省在兽药方面大约有60个亿的市场份额,而本省产值尚不足20个亿。“两头”发展滞后,反过来制约生产环节的发展。因此,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看,必须下大力气“抓两头”,通过“抓两头”,“带中间、促中间”。

3.2从产业内部各个品种的发展态势和发展潜力看,要充分发挥优势品种的市场价值,重点挖掘特色品种的潜在价值

建设畜牧强省,不可能全面开花,要有所强,有所不强;有所大,有所不大;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突出生猪、禽蛋、肉鸡三大优势产业和水禽、草食畜牧业、蜂业三大特色产业,集中优势兵力,以此为突破点,推进畜牧强省建设。

生猪产业:生猪产业强省是畜牧业强省的基础和支柱,这是由湖北的特点和发展现状所决定的。要坚定不移地打造“千亿元的生猪产业工程”,形成5000万头的生猪生产能力。建设生猪产业强省,种源建设是基础。要不断巩固湖北省现有的种猪生产优势,进一步做好地方品种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建设生猪产业强省,标准化生产是重点。万头猪场、中等规模猪场,包括农户散养,都要实行标准化。“十二五”期间,全省要力争建成1000个万头猪场,形成1500万~1800万头的生产能力;建成标准化“150”猪舍5万栋,形成1500万~2000万头的生产能力;加快对中等规模养猪场的标准化改造,形成1000万头的生产能力;不断探索建立农户散养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形成农户散养1000万头的生产能力。建设生猪产业强省,屠宰加工是突破重点。要着力抓好肉制品加工业以及相应的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品牌建设、品牌培育等问题,唱响湖北思乐“恩施土猪肉”品牌,推动宜城襄大生猪加工全产业链条建设,下大力气予以扶持、壮大本土企业。

禽蛋产业:湖北省禽蛋产业在全国优势明显,在养殖总量,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加工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国际市场占有率、品牌建设、行业标准等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拥有8个全国第一称号。禽蛋产业最有条件成为湖北省畜牧业强省建设的突破口,要率先提出建设禽蛋强省。“十二五”期间,要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再造一个百万吨蛋品大省。近几年,湖北省围绕做大做强禽蛋产业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包括成立禽蛋产业协会,在香港召开蛋品展销会,还要举办湖北蛋品文化节等。全方位为禽蛋强省建设造势、做铺垫。禽蛋产业现在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已经形成,关键是要抓好、抓落实。要切实把神丹、灵星、神地、宇祥等一批企业扶持好。

肉鸡产业:坚定不移地实行“肉鸡倍增计划”,使之成为畜牧业强省建设的重要增长点。与其他省份相比,湖北省肉鸡产业发展潜力最大。山东等肉鸡传统养殖大省因为前期养殖标准较低,密度过大,疫病防控压力大,造成养殖成本高,销价低,已很难拓宽发展空间。而湖北省从一开始就注重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好、市场售价高,最具发展潜力。实现肉鸡“倍增计划”,要突出快大鸡、黄羽鸡、林下生态鸡三个重点品种,抓好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养殖基地三个重点环节,围绕同星、襄大、雨润、温氏等龙头企业,做好服务,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产业链条。

以上三个优势产业是我们发展的重中之重,要优先保证其做大做强,同时还要抓好三大特色产业的发展。

水禽产业:实施“倍增计划”,特别是肉鸭产业要加快发展。目前湖北省肉鸭产业有加工能力,有知名品牌,有优良产品,有市场容量,还有市场潜力,缺的是养殖能力和科技水平(如夏季高温季节如何养好鸭的问题)。目前,新希望集团已经探索出了肉鸭标准化养殖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夏季养鸭的问题。该集团计划在湖北按照投资1000万元建100万只肉鸭生产基地的模式,共投入3亿元,建3000万只鸭的养殖基地。我们将全力支持,搞好服务,并借机参与进去,推进湖北肉鸭产业的大发展。

草食畜牧业:实行“精品肉牛肉羊计划”和“百万吨优质奶计划”。湖北省草食畜牧业优势在于地方特色品种开发利用比较好,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比较好,重点地区领导重视程度比较高。我们要根据现有的政策支持能力,将这些产业做出特色,抓好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在产品精深加工上做文章。在奶牛发展上,按照100万t奶的发展目标,做好两个满足,即满足本地的消费、满足加工产能。

蜂业:蜂业虽是一个小产业,产值不到10个亿,但在湖北是特色产业,在全国是优势产业。蜂业在湖北省有养殖传统,有加工能力,有知名品牌,有市场影响,有出口优势,薄弱环节是标准化养殖。发展养蜂业,重点要建立标准化养殖基地,要认真总结蜂业标准化养殖模式,在全省大力推广,率先在全国建成蜂业强省。

3.3从差异化发展策略来看,要以点带面,以局部促全局

建设畜牧强省不可能各个地方齐头并进,要根据各地自身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政策环境、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等,有先有后,各个击破,通过发展重点地区带动全省。要以“湖北省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暨畜牧业强市(县、区)创建”活动为载体,通盘谋划,将基础比较好的地方纳入规划,厅(局)、市(县、区)共建。省局先制定创建活动方案,市(县、区)按程序申报,经省厅(局)筛选批准后,省市共建。示范区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有具体的创建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经验收合格后,力争省政府授牌表彰。

3.4从生产要素的配置能力和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来看,要加大产业发展的“一大拉力”,提升“五大推力”,克服“四大阻力”

“一大拉力”就是畜牧业对各种生产要素的吸引力。高效畜牧业模式的总结和推广就是一种拉力,其本质就是用这种模式,畜牧业持续盈利能力强,经济效益好。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尽快将原有的标准化模式转换成高效模式。“五大推力”就是科技、资本、物流、信息、人才。科技方面,2012年中央1号文件就是谈农业的科技问题,我们现在有很多问题要研究。要着力研究如何提高良种供应能力、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提高产品研发能力。资本方面,已经阐述的较多,有了资本产业才能发展,我们要通过各种手段,将产业资本、外来资本、引进资本、工商资本、社会资本等向产业聚集。物流方面,现代物流业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力,要在武汉市建立一个大型的畜禽物流中心,加强冷链、运输、交易等体系建设。信息方面,现在我们的硬件装备已经初步建立,比如疫病远程诊断系统、市场监测预警系统等等,关键是要利用好,提高覆盖范围,充分发挥作用。人才方面,既要有推广人才,还有着力培育高端人才。省畜牧兽医局既是行政管理部门又是专业技术部门,没有成果,没有人才是不行的。今后,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下大力气,既要注重培养管理型干部,又要注重培养专家型干部,培养学科带头人。要建立奖励、激励机制,鼓励干部多钻研业务,多出成果。“四大阻力”,即疫病风险带来的阻力,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的阻力,环境污染带来的阻力,市场波动带来的阻力,这几个因素对产业发展起制约作用,稍做不好就会影响产业的发展。

现代畜牧业主要特征篇7

根据州人大常委会20*年度工作评议的日程安排,评议州畜牧局工作调查组在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国亮的带领下,于12月9日至12月18日,对州畜牧兽医局近两年来的工作,开展了评议调查。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动物疫病防控、畜禽产品质量监管、服务体系及自身建设等内容,采取一听(听汇报)、二看(看现场)、三座谈(与干部职工、州人大代表等座谈)、四征求(征求州分管领导、纪检部门意见)的调查方法,对州畜牧兽医局的工作进行了评议调查。一是召开了州畜牧兽医局中层以上干部、离退休干部代表、二级单位负责人、县市畜牧兽医局长会议进行评议动员和测评;听取了州畜牧兽医局局长*关于近两年来全州畜牧兽医工作的情况报告,并分别与参会人员进行个别座谈。二是在州直分别召开了与畜牧兽医工作相关部门、服务对象代表及恩施、宣恩两县市在州直工作的州人大代表座谈会议,进行座谈和测评,并走访和征求了州委、州政府分管领导和州纪检部门对州畜牧兽医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到恩施和宣恩两县市分别召开了州人大代表和分管领导会议,对州畜牧兽医局、财政局、卫生局、环保局工作进行了评议和测评。同时,又分别到两县市的畜牧、财政、卫生、环保局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对州直对口局进行评议和测评。四是参观了恩施市华硒生态农副产品工业园和凤凰山种猪场的生产和建设情况。并于12月22日,听取了其他三个评议调查组对建始、*、*、*、*、*等6县市畜牧工作评议调查的情况介绍。现将对州畜牧兽医局工作评议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两年来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州畜牧兽局是州政府承担全州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工作的职能局,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畜牧兽医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负责动物防疫、检疫、兽医、兽药、饲料、畜产品质量等监管,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及体系建设、生产发展等。

20*年以来,全州畜牧业在遭受了生猪蓝耳病的入侵、特大冰雪灾害和生猪价格波动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全州畜牧业生产仍然获得了快速发展,20*年全州畜牧总产值46.4亿元,同比增长24.7%,占农业总产值的37%;预计20*年可望实现牧业总产值57.84亿元,比上年增长25%;猪、牛、羊、禽出栏(笼)分别达445万头、6.9万头、45.2万只、1117万羽,同比分别增长17%、38%、22.8%、70.5%;肉类总产量42.7万吨,同比增长26.9%。两年来,州畜牧兽医局在依法履职,推动畜牧产业发展方面,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狠抓科技兴牧,壮大畜牧产业。为了提高养殖效益,促进生产发展,州畜牧兽医局在全州结合实施相关项目,落实惠牧政策,从改造栏圈、改良品种、扩大规模、科学喂养等方面,引导实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20*年以来,他们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准备的基础上,建议州政府先后召开了四个专题现场会议。一是在*召开了生猪养殖大户发展现场会议;二是在恩施召开了标准化、规模养殖新模式推广和建设市场主体现场会;三是在*召开了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和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四是在*召开了标准化模式养殖现场会,推介该市建设万头养猪场和畜禽规模养殖的经验,研究和部署了相关工作。在标准化养殖方面,重点是结合本州实际,狠抓了小户连片型、小区连户型、大场大户带动型三种养殖小区规模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州已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150”模式大户552户,山羊“1235”模式大户417户,林下养鸡模式大户1800户、“猪沼x”模式大户64011户、家庭牧场3019户。在规模养殖上,重点抓了生产大县、大乡、大村、大户的发展,预计今年出栏生猪60万头以上的县市可达4个,5-10万头的乡镇20个、5000-10000头的村500个、50-5000头的大户10000个。在栏圈改造方面,重点抓了现代化养猪场的建设,达到圈内温度可控、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全进全出。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拉动,全州已建成标准化的万头养猪场8个,千头以上的122个,500头以上的499户。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方面,淘汰了劣质种猪1900头;狠抓了优化的多元杂交组合的推广;加强了“三群一站”的建设。

(二)狠抓“龙头”培植,发挥辐射作用。为了发展壮大畜牧业生产和加工龙头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州及各县市畜牧部门,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畜牧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落户我州办厂(场);二是帮助龙头企业协调解决实际困难;三是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四是在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等,有力地促进了畜牧生产加工企业的发展。如恩施市建成了九洲牧业公司、好又多华硒生态园、凤凰山种畜场、大旺牧业公司、翔盛牧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市多仁多公司年屠宰200万只家禽的自动化生产线已投入生产,土家牧业公司3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厂已正式动工兴建。同时,各类市场流通主体逐步兴起,全州涌现牧业专业合作社80个。恩施市盛家坝乡桅杆堡牛交易市场,以翔盛牧业公司为依托,大力建设山地黄牛养殖基地,初步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的经营形式,促进了养牛业的发展。

(三)狠抓疫病防控,确保产业安全。抓好动物重大疫病的防治不仅关系到全州畜牧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也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安全。两年来,州畜牧兽医部门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高度重视,始终作为整个畜牧兽医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一是积极给政府当参谋,强化各级政府动物防疫的措施和目标责任。二是对春秋两季防疫工作做到早部署、早安排、早行动。三是加大对各项防控措施落实的跟踪督办和检查。四是对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全力果断处置。如去年的生猪蓝耳病发生后,果断采取措施,各地严格按照处置规范进行防控,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疫情得以控制和扑灭,并受到省里的好评。由于20*年的动物防疫工作动手早、抓得实,实现了上半年零疫情、全年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防控目标。

(四)狠抓依法监管,切实履行职责。在贯彻实施畜牧兽医法律法规方面,首先是加大了学习宣传贯彻力度。重点抓了畜牧法、草原法、动物防疫法、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的学习贯彻。两年来,先后两次举办了有400多人参加的培训班,对乡镇技术人员和防检员普遍轮训了一次。第二,依法加大了畜产品安全监管力度。一是狠抓了兽药饲料和畜禽产品抽样检查。20*年累计抽检兽药40批次,畜禽产品60余批次,合格率为95%;累计查处不合格蛋白饲料原料1.318吨、牛用浓缩饲料0.2吨、其他饲料16.38吨,涉案金额7.89万元;查处假劣注射液42963支、假劣兽药(粉剂、消毒液)5692公斤,涉案金额8.26万元;取缔无兽药经营许可证经营企业1个。从抽查的畜产品结果看,我州畜产品中未发现药物残留超标和三聚氰胺等违禁药物。三是加快了无公害畜禽产品一体化认定认证工作。全州新增畜禽产地产品一体化认定认证16个。第三,加大了与相关部门联合执法的力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到目前为止,全州虽然已有12家肉类加工企业和21家饲料生产企业,年可屠宰加工生猪250万头和生产饲料6万吨。但多数规模不大、设备老化、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如肉类加工企业,大都只是简单的屠宰和分割,未形成知名品牌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形式,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二)牧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草食畜牧业生产是我州的一大优势,虽然畜牧部门过去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但其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生猪的发展,草场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动物防疫所需的设施设备及经费不能保证工作的需要。一是州、县、乡三级均缺乏应急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的基础设施和装备,尤其村级冷链设施断档;二是防疫收费从2009年起停收后,防疫注射经费急需落实;三是防疫应激死亡赔偿太低(50斤赔40元),给防疫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四是应急疫苗储备经费不落实。

(四)畜牧兽医服务体系不完善。一是全系统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年龄老化,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近十年州县市局未进一个新人,乡镇兽医人员50岁以上的占60%,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0%;二是基层集体兽医人员待遇不落实,生活无保障,多数地方集体兽医养老保险未解决,不仅严重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也是我州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五)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缺乏手段。目前州及县市均没有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场所和仪器设备,凡抽检均要送省里检测。

三、测评情况及总体评价

(一)测评情况。参加对州畜牧局工作测评的总人数为332人,满意票为3*票,占总测评人数的92.77%,基本满意23票,占6.89%,不满意3票,占0.8%。其中参评的州人大代表2*人,满意票188票,占90.4%,基本满意17票,占8.2%,不满意3票,占1.4%。

(二)总体评价。从评议调查总的情况看,两年来,州畜牧兽医局,紧紧围绕全州畜牧业的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一是围绕产业兴州战略,突破性地发展畜牧产业。特别是在争取和落实中央、省、州有关兴牧惠农政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加大了产业发展的措施和工作力度,创造了全州畜牧业发展“七超历史”的大好形势。二是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积极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是注重自身建设。现任领导班子是一个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求真务实、民主和谐、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好班子。他们按照州委“两提高、两满意”的要求,坚持从教育入手,按制度办事,讲政治、顾大局,讲团结、守纪律,机关及系统形成了心齐、风正、干劲足的良好氛围。四是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均能做到按时办理和回复,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

四、几点建议

(一)继续加大畜牧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要做到有规划、有措施。要在解决饲草冬储上下功夫,在全州大力推广恩施市“1235”养羊模式和“12352”养牛模式。

(二)进一步培育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要在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效益上做文章;在形成产业链,即公司+基地+农户经营形式上下功夫。特别是畜产品加工企业,要在提高工艺水平、增加附加值、提高综合效益上下力气。

(三)进一步做好动物防疫工作。一是要进一步把春秋两季普注和每月补针的防疫措施落到实处;二是要争取投入,改善防疫工作的条件和手段;三是要研究解决生猪防疫应激死亡赔偿过低而影响防疫不到位的问题;四是防疫收费取消后,要向政府争取尽快解决防疫所需经费,以利“春防”工作顺利进行。

(四)严格执法,加大畜禽农产品安全监管力度。重点要加大动物屠宰检疫、兽药、饲料市场监管和畜禽产品市场监管的力度。

(五)加强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要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增强畜牧兽医人员的综合素质,特别要加大对基层兽医人员技能的培训,改变目前多数兽医只会医猪的现象。二是逐步解决畜牧兽医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三是积极妥善解决集体兽医养老保险的问题。

现代畜牧业主要特征篇8

一、吉林畜牧产业具有比较优势

英国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任何国家不管生产力水平高低,都会有相对优势产业。集中力量生产、输出相对优势产品,输入相对劣势产品,会增加世界财富数量,提高整体福利水平。这一理论也适用于区域经济发展。吉林省的畜牧产业具有比较优势,有做大做强的基础。集中表现在:首先,吉林省畜牧业生产已具一定规模,为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截至2004年。人均肉、蛋占有量分别居全国第1位和第5位,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2%以上,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畜牧产业增加值和吉林省生产总值之间有长期稳定相关关系。对整体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涌现出了一批知名企业,如以德大公司为核心的无疫病禽肉加工区,以皓月公司为核心的优质牛肉加工区,以华正、吉港公司为重点的生猪屠宰加工区,对区域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并成为参与国际竞争和推动工业快速发展的强势产业。其次,拥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吉林优质的黑土地、广阔的森林、尤其是丰富的草地资源是发展畜牧业的生态基地。草原生物本身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人们进行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牧草用以养畜,畜产品为人类所用,满足衣食需求,还可形成产业,繁荣一个地区。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到当代,人们追求生活质量,追求食品安全,崇仰天然绿色,为草原畜产品产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吉林省是中国牧区之一,现有草地面积584.2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1.2%,主要集中于西部和东部地区。西部松嫩草原是科尔沁草原的一部分,水源丰富,以盛产羊草而驰名中外,属平原草甸草场类,是商品牛、细毛羊主要产地之一。此外,吉林省粮食饲料资源丰富。近些年全省粮食产量已基本稳定在500亿斤的阶段性水平,可用作饲料的粮食资源充裕,且每年仅玉米就可以产秸秆2000多万吨。第三,畜产品价格普遍低于国际市场,幅度在30%间,“人世”后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而且,受疯牛病、口蹄疫和禽流感的影响。欧洲一些畜产品生产大国的养牛业、生猪业及禽类遭受致命打击,生产量和出口量锐减,短期内难以消除影响。世界畜产品贸易格局将发生重大转移,为吉林省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第四,吉林的生态省建设不仅具有一定成就,也在全国范围内有了很大的知名度。为发展绿色畜牧产品销售拓宽了渠道。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吉林的畜牧产业已经拥有了比较雄厚的基础,相对机会成本较低,具备形成规模经济收益的优越条件,有进一步上升的巨大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它具备发展产业集群的集中性、地域性、关联性三个主要特征。因此,应引入区域产业集群理念,形成区域畜牧企业网络并与相关联产业链接与支撑它的组织体系肉、乳、特色产品养殖加工业,从市场类型看,类似于垄断竞争市场。具有准入门槛低、产品有差异又有替代、生产者较多,对价格有一定控制力等特点。这些特点,注定了集团内部竞争是异常激烈的。诚然,竞争会给消费者留有更多的剩余、享受更多的福利,但是,区域内价格的恶性竞争、广告的巨额花费,却使社会资源大量浪费,不利于形成区域规模经济。因此,建立以大型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形成近似于寡头垄断的集团结构,能够避免恶性竞争。减少资源浪费,不仅树立了绿色生态大区形象、提高区域整体竞争能力,还有利于知识的外溢和技术的应用,提高核心竞争力。耦合,使畜牧业成为具有创新功能、产生竞争合力的区域创新集群,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持续增长。

二、绿色畜牧产业集群框架

我国现有的企业集群,大多是中小企业自动连接形成的企业网络,如江浙地区、珠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集群。发挥比较优势,实施具有区域特色的畜牧产业大集群战略――围绕畜牧养殖业,培育绿色肉、乳、特色加工企业集群链,拉动畜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将是吉林省区域可持续增长的合理路径。之所以发展以大型企业为龙头的大集群模式,是因为。畜牧业的

体现要素合理配置、突出产业间关联的吉林省生态绿色畜牧产业集群,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有鲜明层次的生物有机体。它是以绿色无污染的生态农业基地为背景:以畜牧养殖业为轴心;以肉、乳、特色产品加工业链接众多相关商业服务业的三条产业群为动力,充满生机的大产业集群体。三条产业集群链形成了对农业、养殖业发展的巨大驱动力。表现在:第一条是以大企业为龙头的绿色肉品加工集群,带动畜牧养殖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以皓月、榆树汉德等企业为“龙头”,建立的肉牛精深加工产业群;以德莱鹅业公司为依托,建立的鹅鸭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以华正、吉港为龙头的生猪屠宰、加工产业集群。在深入实施“粮变肉”工程中,通过肉品加工集群带动畜牧业、粮食生产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如,肉牛基地重点建设在中西部农区,启动精品肉牛工程:生猪养殖业集中在公主岭、农安、榆树、九台等地;肉鸡、蛋鸡产业,建在德惠等肉鸡生产大县(市);鹅鸭产业将重点打造西部、中部、山区、半山区产业带。第二条是以金财、广泽乳业等乳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形成的乳业集群,带动乳牛养殖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敦化等13个县(市)的长白山绿色奶源带、榆树等12个县(市)的松辽平原奶源带具有相当大产奶潜力。两大绿色奶源带发展的良好绩效会在全省起到示范效应,带动其它小区标准化奶牛饲养业的大发展。第三个产业链是特色产业加工集群。吉林省的貂皮、鹿茸、林蛙是全国知名特色产品,通过政策引导发展成具有网络关联的加工产业集群同样也会带动养殖业的发展。构建皮草基地、优质肉用鹿生产基地、长白山优质林蛙产品生产基地,不仅解决就业问题,同时特色产品的高附加值会使农民快速走上富裕之路。尤其是近年来貂皮价格上升已经发出了短缺信号。从要素角度看,绿色生态畜牧产业集群之间存在着供求链:生态农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畜牧养殖业为三大集群提供原料。三大产业集群为

畜牧养殖业提供核心市场:三大产业又为外层的商业服务业提品,商业服务业为其联结消费者架起了桥梁:这种大集群把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吉林绿色生态基地上空形成产业集聚,是具有区域持久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这种大畜牧集群不仅节约交易费用,还对全省经济增长起到了拉动作用,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力增长极和扩散极。

三、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实现畜牧产业集群持久增长

要实现绿色畜牧产业集群良性互动、持久增长,政府的引导作用不可或缺。在循环经济框架下,一要突出“大”字――以大企业为龙头、以大生态基地为依托:二要体现“绿”字――以无污染的绿色饲料基地为基础,不断培育绿色畜牧品牌;三要强调“久”字――产业集群具有持久运行能力和对区域经济的持久带动能力。

第一,突出“大”字,做大做强畜牧集群,树立“大”生态区形象。与南方中小企业自发形成的网络经营集群模式不同,首先,吉林省的畜牧产业集群是以大型企业为龙头牵动中小企业的方式运作的,必须通过政府进行微观协调。从短期来看,这种集群会给处于经济上升期的大型企业增加额外成本,形成负外部性,市场无法自发实现资源重组。因此,为了鼓励大型企业担当这一重任。区域政府要采取积极的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发挥引导、指挥、监督作用。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消除大企业短期外部性、营造外部经济环境,使其平均成本曲线整体向下平移,增加利润空间,心甘情愿地为中小企业牵头;另一方面,区域政府要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并入集群轨道,避免单打独斗,恶性竞争;其次,区域政府应加强对基地的养护,再塑天然无污染生态农业大省形象。草原是畜牧产业集群生存之母,是畜牧产业集群的绿色背景和发展根基。然而,草原、森林等具有非排它性和非竞用性特征,属于公共物品。公共物品使得市场调节出现失灵状态。为了避免再度出现“公地的悲哀”,政府必须担负起养护土地、草原、森林等基地建设的重任。采取退耕还林、退沙为草,制定防止过度放牧、过度使用措施,严格实行草、土、林、畜的平衡运作制度,保护基本资源,全面推行休牧、禁牧和轮牧,保证自然生态的和谐。同时,还要与集群形成良性互动生态链。如草原与畜牧养殖业的相互给予,草原、土地提供牲畜食物,牲畜粪便成为草原、土地的天然有机肥料,保证资源的再生性。

第二,体现“绿”字,强化天然绿色生态省的绿色产品地位。消费者是产品市场的主体,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他们的货币选票会主宰企业兴衰。由于环境污染、产品污染等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巨大威胁,使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产品时,更加偏好无污染的绿色产品。这种偏好,既为畜牧产业发展增加了约束,也为发展绿色特色产品提供了巨大的上升空间。以天然无污染的绿色生态基地为根基,发展绿色畜牧养殖业,为产品加工提供了绿色原料,加工企业在加工过程中注重使用绿色技术、减少加工过程中的再污染,是增加绿色品牌、树立生态绿色大区形象不可或缺的步骤,当然,也是争取更多货币选票的途径。然而,绿色理念的培育,绿色经营战略的实施,以及绿色品牌的打造,都离不开政府配套措施的引导。如绿色品种、绿色屠宰加工过程,都存在着相对成本较高,短期见效慢的问题。投资贴、贷款优惠等扶持措施,会帮助企业克服短期困难,通过规模经济,获得长久效益。

现代畜牧业主要特征篇9

关键词:沁水县;畜牧业;发展措施

沁水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的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脉之间,具有悠久的畜牧业发展历史和适宜的农牧业发展条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畜牧业认识的逐步提高和各级政府对畜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据统计:沁水县到2016年底,全县畜禽存栏分别达到:猪61384头,鸡1546566只,牛3005头,羊287084只,兔20107只,蜂43596箱,畜禽出栏分别达到猪80501头,鸡6860426只,牛2026头,羊214372只,兔41095只,肉类总产量达到18857t,禽蛋产量达到5501t,蜂蜜产量达到1092t。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10719.6万元,占到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1.6%。纵向比较,近年来沁水畜牧业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横向比较,沁水畜牧业仍处于落后地位,离现代农业对畜牧业产值必须占到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畜牧业在沁水国民经济和大农业中还处于弱势地位,沁水畜牧业要真正实现现代化、科技化、专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主席就指出“没有畜牧业的经济,是一种不完全的国民经济”。畜牧业在的发展水平和在大农业中的经济比例,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农业实现化,关键在于畜牧业实现现代化。因此,我们必须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需求出发,重新认识沁水发展畜牧生产的战略意义。

1沁水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可行性

1.1资源条件

沁水县是山西省畜牧资源大省,全县21万人口,拥有耕地45万亩,森林资源198万亩,天然草地174万亩,天然草地面积全省第一,年可产粮食1.2亿公斤,农作物秸秆3.6亿公斤,天然牧草10.6亿公斤,饲草饲料资源非常丰富,加之沁水地处边远山区,地广人稀,无论发展大型集约化养殖,还是发展千家万户农户养殖,都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条件。

1.2市场条件

“畜牧业是一个不朽的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多。沁水地处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脉之间,境内环境优美,远离工业污染,是中国绿色生态示范县、中国蜜蜂之乡,生产的畜产品(蜂产品)纯天然、无污染,深受顾客青睐。特别是沁水的黑山羊和沁水的蜂蜜,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在国际国内更有竞争力。1.3政策条件畜牧业历来是党和国家大力扶持发展的优势产业,特别是近年来,沁水县县委政府更是将畜牧业生产作为沁水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和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为沁水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证。

2沁水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2.1有利于沁水国民经济稳定和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畜牧业是大农业的主体产业,畜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大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无工不富,无农不稳,近年来生猪供需与生猪价格对社会物价及国民经济的影响,充分证明了畜牧业在大农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特别是肉、蛋、奶等畜产品作为人类食品和菜篮子的最重要的组成,其发展意义更为重大。沁水地处山区,土地瘠薄,无灌溉条件,发展种植业先天条件不足。但有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发展畜牧业条件得天独厚,因此,沁水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尤为重要。

2.2有利于沁水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在当前农业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以玉米为主的主要粮食作物供过于求、价格的大幅下滑、农民种植效益大福降低的背景下,沁水县可以在充分利用天然草地资源的基础上,改种粮为种草,以种促养,以养促种,种养结合,互相促进,通过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发展三元农业经济,实现沁水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2.3有利于沁水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

一是可以有效地促进粮食转化,减缓粮食阶段性过剩压力和提高粮食作物种植效益。二是通过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农副产品资源、树枝树叶等林产品资源发展畜牧业生产,实现了对农业资源的多次利用,形成多层次利用农业资源的高效格局。三是通过利用荒芜耕地、边远耕作不便耕地、低质低产耕地开展人工种草发展畜牧业,做到了宜农则农,宜牧则牧,进一步挖掘土地资源潜力。

2.4有利于沁水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畜牧业投资小,见效快,非常适宜贫困农民发展和经营。沁水县地广人稀,草地资源丰富,尤其是随着近年来移民搬迁政策的逐步深入,沁水有大量的山庄和土地荒芜,为沁水农民发展家庭小牧场和小规模养殖提供了非常有力的土地资源、场地资源、饲草饲料地资源。

2.5有利于沁水生态环境保护

一方面,大力发展种草养畜为主的畜牧业生产,绿化了荒山,防止了水土流失,保护了生态环境。另一方面,畜牧业生产为农业种植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肥料,即延缓了长期使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地质量逐年下降的趋势,又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达到了水土保持和增产、增质、增效多重目的。

3沁水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的主要措施

3.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

抓住难得机遇,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以建设现代畜牧强县为目标,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重点,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机制支撑,建立以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

3.2结合沁水县草地资源丰富

市场对牛羊等草食畜牧业产品需求旺盛的特点,依托沁水“中国蜜蜂之乡”、“太岳黑山羊农产品地理标志”、“沁水蜂蜜农产品地理标志”等品牌优势,在适当发展猪、鸡等食粮型畜牧业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抓好以牛、羊、蜂为重点的草牧业发展。

3.3大力培植龙头企业

积极推进沁水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依靠科技支撑,全面提升沁水畜牧业服务水平,大力推进适度规模化饲养,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以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创建等工作为重点,全力推进沁水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3.4进一步健全畜牧业发展政策和激励机制

现代畜牧业主要特征篇10

他解释说,人们忽略了另一个更大的威胁,即他和他的同事杰夫・安航提出的,畜牧业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源。

2008年,罗伯特因对环境问题的突出贡献,获得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授予的一级柯立芝勋章。

2009年,罗伯特和杰夫・安航在《世界观察》杂志发表文章指出,全球畜牧业及其副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占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51%,远远超过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估算的18%。

因此,当务之急是解决畜牧业的高排放问题。罗伯特主张,人类应当尽快用其他食品替代1/4的畜牧产品(如牛、猪和鸡),这样不但可以降低排放,而且可以节约世界40%的粮食产量,为至少30亿人口提供充足的热量和营养。他同时建议,对该排放的畜牧产品征收碳税,以此减少这类产品的消费。

在畜牧业排放问题上,罗伯特特别强调,“中国现在有80%的大豆需要进口,占世界大豆产量的60%,而这些大豆主要用于牲畜饲料。这些进口的大豆大部分都来源于亚马逊和其它森林地区,这些林地已特意被砍伐用来种植农作物”。

畜牧业的气候代价

记者:为什么说牲畜产品排放,占据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一半以上?

罗伯特:我们做了测算,2009年交通运输所耗燃料大约排放了60亿吨的二氧化碳。相比之下,2009年,饲养牲畜的呼吸排放了大约100亿吨的二氧化碳。你知道,从1960年开始,牲畜数量已翻了六番,在2010年已接近600亿头,全球已有四分之一的土地用于放牧,三分之一的可耕地被用于生产饲料,五分之一的亚马逊雨林为此被毁。

记者:你们的观点发表之后,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

罗伯特:据我了解,它被发表在中国政府的官方气候变化网站上。Fao邀请我们去罗马和柏林演讲。清洁能源maui公司的CeoChrismentzel认为,我们的分析使他确信,降低1%的肉类生产与在太阳能发展上投资3万亿美元,具有相同的气候效益。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预测,在2030年前,全球肉类消费最多可以降低19.2%。

碳税优于碳交易

记者:你提出用替代品替代1/4的现在消费的畜牧产品。请问,这一替代过程如何实现?

罗伯特:中国的传统饮食或许是世界上最好的,早已烹制像面筋做的“鸡”,大豆做的“牛肉”,用果仁奶和椰子冰淇淋来替代肉奶产品。如果世界都仿效中国的传统饮食,不但气候问题短期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可得以解决,而且即使养活到2050年预计的100亿世界人口,也很可能没什么问题。

记者:你曾经提议对畜牧产品征收碳税,这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吗。

罗伯特:和其他手段如碳交易相比,我认为,碳税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碳交易的成本很高,而且容易产生寻租现象。

记者:有观点认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多边谈判,效率低下、进程缓慢,我们应该采取更灵活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对此,你怎么评论?

罗伯特:2010年12月,在坎昆达成一个新的国际公约协议的努力失败了。此前,类似的峰会在哥本哈根也失败了。尽管如此,我认为多边谈判仍然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