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网络环境的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0:55

净化网络环境的措施篇1

关键词:网络环境;净化;策略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拓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上网看新闻、学习、聊天、交友、购物、找工作、玩游戏等,网络社区日渐繁华。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如今人类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和生存模式。

然而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还带来大量的负面影响,各种虚假信息、不负责任信息、无聊信息、垃圾信息的传播。甚至、色情、暴力、恐怖、灵异、迷信、反动等丑恶现象在网络上也成了最常见的,这些黄色文化、黑色文化等的泛滥,污染、毒化了网络的文化环境。因此,加强网络的监管体制,规范网络行为的网络净化策略与具体措施应当尽快的实施起来。针对现实中的具体情况,本人认为可以从一下四个方面来净化网络环境。

一、是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监管

网络文化环境的净化首先需要政府严加监管。但正如清华大学网络行为研究所副所长李旭所指出的,到目前为止,对于互联网基础管理问题,虽然有政策性文件,明确的法律法规还很缺乏。如对于不良信息、黄色信息、低俗信息、垃圾信息等的标准和鉴定,虽然在“中国互联网违法信息和举报信息中心”中对违法信息和信息列出了具体的条款,但尚不完善,而对不良信息、色情信息该中心只是笼而统之地给以说明,这就使很多网站有机会钻法律法规的空子,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打“球”,有恃无恐地继续传播低俗内容。立法不完善,相应的处罚条例自然缺失,所以现在对不法网站的打击手段主要是以关闭和罚款为主,但很多网站对此并不在乎,罚完再犯、关后再开的情况屡有发生。因此必须加快完善立法,构建法制化的网络社区文化管理机制。在每一个环节筑牢堤防,减少模糊地带,杜绝“球”,彻底清除低俗内容的存在空间。并严格执法,依法加大惩处力度,坚决杜绝网络社区色情信息、低俗信息、暴力视频等死灰复燃。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还要整合国家管理力量,部门协同监管网络。

二、加强网络行业自律,杜绝不良信息传播

行业自律一方面要求行业内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是制定和认真执行行业内的行规行约。网络应有自律性行业组织和自律性行业规范。网络运营者和管理者有责任尽快着手制定有效的网络自律条款,规定一些含有声明、承诺、保证等内容的自律规则和自律规范,并依据条款严厉制裁违规行为。网络的开放不是无限的,应有效运用因达成共识而制定的管理规范和行为准则严格地驱逐“违法者”。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加强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的倡导下,各网络社区正在共同参与网络文明建设,以切实有力的行动实现网络文化环境的净化。早在2002年,搜狐等公司就发起签署了《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对我国互联网行业自律的目的、原则、互联网信息服务、运行服务等领域的自律事项做出了规定。这些举措显现了我国网络社区全面参与净化网络文化环境的努力。没有自律性的管理措施,就没有网络的健康发展。只有普遍建立网络的自律规范和网民守法意识,网络文化环境才能得到有力净化。

三、提高网民素质,全民动员净化网络社区文化环境

在网络社会中,由于个人身份是虚拟的,具有充分的自由,缺少约束,一些网络成员极易利用网络身份进行违法犯罪和失德、失范行为,这就要求在网络的网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自己的网络行为负责,把自我约束、自我负责作为基本的网络道德准则,贯彻于日常的网络生活当中。提高网民素质,其核心是提高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网民大众只有自觉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把自己的网络行为与社会义务结合起来,认识到道德体现自身需要,认识到他人利益、公共利益和自身利益具有根本一致性。理性地从事网络活动,积极主动维护网络秩序,坚决制止不道德行为,充分发挥道德内在的力量,在社区活动实践中自觉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网络社会才可能具有良好的文化环境并健康快速发展。

四、加强技术监控,用先进技术管理网络环境

净化网络环境的措施篇2

一、成立“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做好“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领导工作,学校首先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校长夏培衍任组长,由党支部书记李向勇任副组长,陶代云、谭选明、寇明宏、匡云,李贵萍为主要成员。

二、制定“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活动方案

为了使本次活动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我们首先制定了本次的活动方案,此方案为六个部分:一是领导小组名单;二是活动的指导思想;三是活动时间;四是活动对象和组织;五是活动内容;六是广泛宣传,做好总结,总结提高。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协作完成此项工作。

三、确立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xx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根本,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目标,加大对红色经典文艺作品的推介力度,扎实进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积极投身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全力配合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四、活动的主要内容

1、深入开展学校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根本、结合“三生教育”,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之中。以文明礼仪教育为突破口,确保“有计划、有师资、有教材、有课时”,深入推进养成教育的开展。结合庆祝建国60周年,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开展以“迎国(!)庆,育民族精神;讲文明,承传统美德”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注重加强师德修养,继续抓好师德建设。

校团委还启动了关于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首期培养工程,在学校阶梯教室召集学生会所有成员、各班班委、所有团干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精神。

2、开展校园网络专项整治活动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互联网络带给我们巨大的影响,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有其消极的、负面的。但是,互联网络毕竟代表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我们没有理由因噎废食,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青少年健康地成长,以使青少年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于是引导青少年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及正确运用是首要的,尤其是加强青少年对网络的安全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以上现状,我校利用信息课的时间面向全校开展一项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引导我校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运用网络,使用健康网络、安全网络,学会在网络中获取正面成果,并保护自己,提倡网络文明,教育学生不能沉溺网络游戏和不道德网络聊天。

其次,学校信息工作者还在学校的计算机上安装了绿色过滤软件,及时封堵网上有害信息。以此把学校的微机室建设成标准化“绿色网络教室”,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纯净健康的上网环境。

第三,学校还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站,在网站上开辟了学生天地,专门由学生会信息部的负责管理。

3、加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管理

我校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等公共设施,广泛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4、加大对红色经典文艺作品的推介力度

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倡导学生拥有一个借书证,阅读一本优秀图书。读好书,走好路,做好人。引导孩子做有道德的人

积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好庆祝建国60周年系列活动,大力红色经典文艺作品,就此学校举办了读《珍爱长歌》、《我的祖国》的读书征文活动,使广大未成年人更多的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5、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

组织专项行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创建和谐校园。组织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检查,经检查发现在我校周围200米以内未开办网吧和设立点,在学校周围600米以内未设立专营场所。为进一步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我校建立了净化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巡查校园周边环境制度。

6、广泛宣传

学校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以及黑板报宣传栏对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意义、方法、措施、效果进行深入、广泛宣传,具体形式如下:学校安排各班出了一期以“三生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每天下午在阶梯教室播放电视,大力宣传红色经典影视;每周二、四学校广播宣传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内容;每月的三中学报第一版主要宣传思想教育。

净化网络环境的措施篇3

网络时代,互联网极大改变了人们生活及思维方式,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提供了新的契机,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也要“接地气”,与网络相结合,体现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色,将互联网的作用发挥出来,使网络得以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利用网络平台来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思维,才能真正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提高个体的思想政治觉悟与水平!

1搭建网络平台、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网络时代,各种新媒体的出现,便捷了人们的生活,也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使思想政治教育得以依托于新的平台,实现教育广度、深度的不断提升,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是意义显著。互联网网站,以其丰富全面的内容、新颖有趣的界面、别具一格的形式、独到深刻的?^点与见解,与时代潮流紧紧贴合,深受青年人的喜爱,也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实践中不乏颇有知名度的“红色网站”,其能够吸引关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关键也在于形式的独特与内容的生活化。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时下新闻的热点、公众关注的焦点在网站中展示出来,以多媒体化的形式,合理的排版与布置,给网民以赏心悦目的印象,亲切的感受,从而引发公众的情感层面的共鸣,最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1]。

2提升网络素养、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落实

网络背景下,每个个体的网络素养高低,也会直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产生影响。网络的渗透性,可以在潜移默化之间对网民形成影响,而利用网络来提高公众的网络素养,更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网络时代,各种不良信息肆虐,也给新时期的青年人带来了诸如道德观念淡薄、网络成瘾、人际交往困难等诸多问题。尤其是不少青年人,利用网络匿名的特点,肆意发泄不满情绪,甚至传播网络谣言,思想道德素质滑坡严重,对个体成长,对网络环境的优化、对社会发展都产生了不利影响。网络固然有其缺陷,但克服其缺陷与不足,提高公众的网络素养,提高其抵御网络风险的能力,使公众可以合理利用网络,才能提高公众对网络的辨别能力、认识能力以及免疫能力,使自身保持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要提高公众的网络素养,媒体的引导教育作用不可或缺。新媒体时代,公众已经习惯了通过网络来获取各种资讯,了解意见领袖对热点事件的观点和看法。一方面,新闻媒介,尤其是网络媒体,尤其是要以正面的积极的价值观念来引导公众。对于各种负面的信息,网络媒体应自觉屏蔽,对于积极的正面的信息,网络媒体应加强宣传,从而使公众整体的政治观念、道德意识、爱国情感等都得以提升升华。另一方面,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发挥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尤其是要注重培养党的意见领袖力量。意见领袖应该做到克制、理性,应该尽量从正面的角度来引导公众,宣传主流的思想价值观念,避免成为公众不良情绪的背后推手,尤其要避免过度渲染非理性的情绪。培养党的意见领袖,提高其政治敏感度,提高其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使其得以用简短、有力量的文字来感染公众,引导群众情绪合理地表达。

3净化网络环境、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网络环境下,新媒体的发展固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思路,注入了新活力,但同时因网络环境整体不佳,网民素质良莠不齐,网络信息中掺杂着各种错误落后的思想观念,也对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挑战。积极应对这一挑战,避免公民思想受到干扰与影响,也要采取积极措施来净化网络环境,营造良好的、积极的、正面的、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展开奠定环境基础与思想基础。要净化网络环境,需要完善立法,尤其是要加强网络立法,对各类主体的权利义务作出明确规定。要加强执法,严惩利用网络散播网络谣言,宣传不良思想价值观念的违法行为[2]。要妥善运用技术措施,对网络中的信息进行筛选,杜绝网络不良信息的流传,以至于对公众思想产生错误引导。要规范新媒体的行为,鼓励新媒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避免滥用新闻话语权,对公众形成错误的暗示与不良的引导。只有不断净化网络环境,才能使公众得以在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中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才能将网络对公众思想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得到优化。

净化网络环境的措施篇4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__市《平安互联网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根据市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订方案如下:

认真贯彻落实__市《平安互联网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根据市级“平安__”建设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平安互联网管理工作责任,净化全镇互联网治安环境,努力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经济健康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信息网络环境。

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切实解决我镇信息网络安全存在问题,增强我镇信息网络安全意识,全面落实安全组织、安全制度、安全保护措施、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等工作,建立和完善安全防范机制,建立和建强网络监管员、信息员、评论员你“三支队伍”,确保重要岗位人员信息安全和保密协议签订率100%,确保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物理隔离率100%,畅通报告渠道,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稳定”的网络环境,确保全镇信息网络安全。

成立“平安互联网”创建活动领导小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葛同华同志任组长,镇副镇长、组织委员陈富钧同志任副组长,镇机关办事员张丽华同志任网络监管员,檀孙村总支部副书记成丰凡同志任信息员,洋汊村总支部副书记颜良秀任评论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负责安排阶段性各项工作任务,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组织开展创建活动,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对创建工作及时进行指导、协调和督查。

“平安互联网”创建活动,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阶段(7月1日-7月10日)。根据市“平安__”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实施方案,全面加强我镇互联网安全管理,净化我镇互联网治安环境。

第二阶段:推进部署阶段(7月11日-9月30日)。组织召开平安互联网创建动员部署会议,按照实际创建活动标准,开展自查工作,深入推进落实创建工作部署,建立和建强网络监管员、信息员、平罗原“三支队伍”。按照考评标准开展自查自纠,认真总结汇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10月1日-12月31日)。总结经验,探索建立创建活动长效机制。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安排专人负责,认真规划、精心部署、扎实推进,做到思想到位、职责到位、措施到位和工作到位,把“平安互联网”创建活动的成果作为年终精神文明考核的重要内容。

净化网络环境的措施篇5

根据区委宣传部印发的《关于开展“扫黄打非·新风”集中行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经研究,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对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二、工作目标

“扫黄打非·新风”集中行动坚持以互联网为主战场,以深入推进“净网2020”“护苗2020”“秋风2020”专项行动为抓手,对网络淫秽色情信息、非法有害少儿出版物及信息、新闻敲诈和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侵权盗版行为等四类问题进行“大排查”“大扫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净网2020”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信息。会同区委网信办、区公安分局等管理部门,重点整治网络直播平台通过色情低俗内容诱导打赏乱象;严肃查处各类传播淫秽色情低俗信息渠道,重点关注网络短视频、网络文学、网络游戏、微博以及社交群组、暗网等;严厉打击传播淫秽色情低俗信息利益链条,对人员链、技术链、资金链实施全链条打击。

(二)推进“护苗2020”专项行动,着力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一是联合相关部门专项整治中小学校园周边文化环境,依法查缴含有有害内容的儿童绘本、卡通漫画及文具、玩具等文化用品;二是坚决查处涉未成年人非法有害网络应用程序及信息。重点整治传播非法有害信息的学习类app,扭曲未成年人价值观的网络小说、漫画,规范清理涉未成年人信息的映前广告、弹窗;三是广泛开展“护苗”正面教育引导工作。开展以“护助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抵制有害出版物的信息”为主题的“护苗”宣传教育活动,融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等工作中。四是要结合“绿书签2020”系列宣传教育,将“护苗”作为“扫黄打非”进基层的重点工作任务,加大对农村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

(三)推进“护苗2020”专项行动,着力维护新闻出版传播秩序。配合上级有关部门着重查处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和侵权盗版问题,着力维护新闻出版传播秩序。重点是严厉打击假借新闻机构、假冒新闻记者从事新闻采访,真假媒体、真假记者相互勾结敲诈勒索,自媒体从事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等不法活动;坚决打击重大题材、畅销书、教材教辅等图书、电子书及影视、音乐作品等侵权盗版活动,查处培训机构非法出版、盗版教材教辅行为。

四、任务分工

为落实“扫黄打非·新风”工作任务,根据镇“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进行如下分工:

宣传部门负责组织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报道、舆论引导和监督,充分利用现有宣传阵地做好宣传工作。

派出所负责监督互联网服务单位依法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措施,依法查处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违法违规互联网单位,严厉打击制售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出版物的违法犯罪活动。

文化服务中心负责组织文化市场清查,清理淫秽色情信息和出版物,清查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组织有关企业开展自查自纠,依法查处制售传播淫秽信息、出版物和含有宣扬淫秽色情内容的网络游戏及在推广宣传网络游戏过程中含有宣扬淫秽色情内容的行为。

学区负责各中小学在校园内开展打击淫秽色情信息、出版物的警示宣传活动,抓好校园网的清查,教育引导青少年自觉抵制淫秽色情信息、出版物。

其他“扫黄打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工作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或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打击制售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出版物工作。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安排部署(6月1日——6月7日)。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细化措施,召开安排部署会议,做好协调部署工作。

第二阶段:推进落实(6月8日——10月31日)。按照任务分工,深入开展“净网2020”“护苗2020”“秋风2020”专项行动,对网络淫秽色情信息、非法有害少儿出版物及信息、新闻敲诈和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侵权盗版行为等四类问题进行“大排查”“大扫除”并限期整改。

第三阶段:总结上报(11月1日——11月6日)。由镇文化服务中心负责梳理总结,向区委宣传部上报“扫黄打非·新风”集中行动开展情况。

六、措施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将“扫黄打非·新风”集中行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措施,切实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

净化网络环境的措施篇6

网络推手的泛滥引发人们对网络监管的关注与重视。呼吁立法之声此起彼伏,净化网络环境也被提上日程。然而,人们在大声疾呼之时也有隐忧,担心矫枉过正会破坏网络言论自由,毕竟网络赋予很多在大众媒介上失语的人们以话语权。因此,如何在多种价值诉求之间取得平衡,怎样的网络监管才是适度的,以及我们需要怎样的网络环境,成为净化网络环境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不妨把问题倒置。言论自由是宪法赋予每一个公民的神圣权利,任何人都不愿意失去。但是世界上不存在没有限制和毫无责任的自由,自由是有条件的自由。不违背法律法规,不破坏社会主义制度,不损害国家利益,不伤及社会和他人,不扰乱社会秩序,不突破真实性底线,这些应该是能够达成共识的。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自由、平等、真实的网络环境。炒作、谣言、信息暴力与自由、平等、真实显然无法融为一体,因此剔除网络谣言,终止网络信息暴力,保证网络环境的有序发展,就成为网络监管的重中之重。

网络推手之所以如此嚣张,主要是因为有虚拟性这个保护伞。虚拟的网络时时刻刻与现实世界发生互动,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实世界。因此,网络也需要透明度,网络实名制虽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却可以有效的减少网络推手的幕后活动。

网络也是一面镜子,虚拟世界的种种混乱与罪恶折射出现实世界的种种缺失。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监管措施缺失或形同虚设,网民素质亟待提高,都为网络推手影响舆论提供了可能。健全法制和有效监管,辅以网民的理性鉴别和高度责任感,或使网络推手因缺少可乘之机而有所收敛。

自媒体时代逐渐摒弃了报纸的严肃性与逻辑性,电视的权威性和现场型,更加倾向于碎片化的信息。微博对信息字数的限制,使信息传播丧失了传统媒介时代的完整性和严谨性,信息中的某些部分被有意或无意的放大,而有些部分则依据选择性心理或某种传播意图被忽略。社会转型时期的人心浮躁,大众的跟风特性和猎奇心理也为网络谣言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条件。因此,净化网络环境需要自媒体与大众媒体的良性互动。纵然谣言传播速度极快,但倘若专业化的大众媒介能够保持理性,及时发现并纠正虚假信息,而不是推波助澜,网络推手的目的也无法顺利达成。

网络推手毕竟只是少数,没有众多网络用户的“鼎力相助”,他们也无法形成气候。因此,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培育理性网民,提高网络用户的鉴别力和判断力,提倡理性阅读,理性评论,理性转载。这些力量看似微小,但正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微力量可以汇集成大效果,提高网民素质的作用不可小觑。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和媒介环境的变化,网络推手等不法行为或许会衍生出新的变体。因此网络环境的净化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是一个单纯的法制或技术问题,这必定是一场持久战。

净化网络环境的措施篇7

同志们:

这次全县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及网吧专项整治工作会议,是经县委、县政府认真研究后,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及网吧专项整治工作。刚才,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xx同志通报了全县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进展情况;县文体局、公安局、工商局等部门负责人及2位网吧业主重点围绕净化网吧环境作了很好的发言,请在会后认真抓好工作落实。下面,我就全县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及网吧专项整治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上半年,国家、省、市先后召开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就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作了重要批示,指出“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实现亿万家庭最大希望和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希望工程,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若干意见》;省、市主要领导也相继就净化全省社会文化环境专门作了重要批示;7月份,县委办、县政府办按照省、市相关要求,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实施意见》,对具体工作做了安排部署。我县各级各部门及广大干部职工要认真领会各级下发的相关文件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省、市的安排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工作自觉性和紧迫感。

一是各级各部门要以对国家事业认真负责的精神,从事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重大意义。近年来,国家、省、市就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多次组织开展专项社会文化环境整治行动。今年中办6号文件和全国、全省、全市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会议,进一步把净化网吧等市场文化环境作为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摆上突出重要的位置,顺应了时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文化惠民的执政理念。全县各级党政组织一定要充分认识抓好这项基础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担负起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历史责任。

二是各级各部门要以对人民群众负责的精神,从事关实现亿万家庭最大希望和切身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现实意义。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是每个家庭的最大心愿,特别在多数未成年人是独生子女的条件下,孩子更是承载了家庭的美好希望,孩子问题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网络文化和网络生活对广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的影响日益加深,广大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面临严峻挑战。虽然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正在不断得到净化,但网络不良信息传播形势依然严峻,网吧监管难度依然很大,文化产品低俗化问题依然较重,群众对此反映非常强烈,已经成为很多家庭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我们一定要本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把这项民心工程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三是各级各部门要以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从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充分认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战略意义。“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重视和关心未成年人成长,不仅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和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到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未成年人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旺盛,一方面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快,另一方面又缺乏一定的鉴别和抵制能力,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迫切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给予特别的关注、关爱和帮助,需要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我们必须切实把这项事关长远的希望工程抓紧、抓实、抓好。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按照省、市相关要求,由县文明办牵头,从7月份启动了为期5个月的全县社会文化环境专项整治工作,目前已进入第二个阶段,也就是集中整治阶段。结合省、市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会议精神,我县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要集中力量抓好“净网”、“净吧”、“净频”、“净边”等四大专项整治行动,重点解决网吧超时营业、未成年人进网吧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一,开展“净网行动”,着力营造良好的网上环境。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上网已成为青少年一种时尚。大多数青少年都有上网经历,网络对青少年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影响正在逐渐扩大。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网络色情、恐怖暴力、低俗庸俗等不良信息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价值观念产生严重影响;由于痴迷网络游戏,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人格养成。在这次“净网行动”中,要突出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要切实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公安、工商、文化、电信部门要对县域范围的所有网站进行全面清查,坚决曝光自查不力的、严厉打击顶风作案的、从重查处屡教不改的,形成强大的震慑力。要对问题网站进行彻底查处,以推进网络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把整治论坛、视频、搜索引擎、博客和手机网站、视频网站、聊天室、视频下载服务等作为清理整治的重点,最大限度地挤压色情和低俗内容的传播空间。要全面清查手机、固定电话为网站提供的代收费服务,进一步规范网站广告经营行为,抓住关键环节、斩断利益链条,从根本上铲除色情和低俗网站生存的土壤。

二是切实强化日常监管。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互联网信息内容实施有效监督管理。同时要加强协调配合,克服纵向管理较好,横向协调不足,合力不够、效果不佳的问题。对管理空白领域要明确管理办法,硬化措施、增强刚性,为互联网管理提供完备的制度保障。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依法开展有效的经常性监管,切实把制度的作用发挥出来、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三是切实把好前置审批关。电信部门要着力完善网站登记备案数据库、域名数据库和ip地址数据库,认真抓好注册登记备案、年检、例行巡检等各项基础性工作,对注册人、ip地址、域名、托管地等实施有效管理,从源头上防止不符合要求的网站进入。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网络实名制,年内全面落实县内各网站实名登记制度。对没有通过资质审查就擅自运营的网站,对那些没有取得相关许可证网站违规提供接入服务的网络运营商,要坚决予以查处。

第二,开展“净吧行动”,着力营造良好的上网环境。目前,渊泉镇、柳园镇、三道沟镇、南岔镇、河东乡等5个乡镇共有网吧16家、终端机860余台,每天在网吧上网的人数超过1000人次,按说有一定数量是未成年人。网吧对未成年人的吸引主要是能够自由玩游戏和聊天。在这次“净吧行动”中,要以整治网吧超时经营、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和上网登记簿规范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强对网吧的管理。

一是严控总量,提升服务水平和行业形象。县文化部门要按照“严控总量、调整存量、优化结构”的要求,从严实施网吧准入制度。按照市上要求,今明两年不得批准经营新网吧,只能在因经营等原因关闭的额度内批准。要将网吧作为特殊性公众聚集场所,列为重点监管高危行业之一,对其治安、消防、安全方面严格标准、从严监管。要切实加强对网吧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教育,加强行业自律。要进一步推动网吧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提升服务水平和行业形象。

二是严肃执法,严禁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公安、文化、工商等主要责任部门要管罚并重,认真执行网吧现场检查记录制度、网吧日常检查频率最低标准制度和网吧违法经营案件处理公示制度,对重点部位、重点场所进行重点盯防,严厉查处接纳未成年人、超时营业、未实名登记等违法违规行为。对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坚决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要按照国务院颁布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中关于“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每日营业时间限于8时至24时”的规定,电信部门原则上要在零点至8点关闭网吧信号,严禁以任何理由和借口私拉乱接,一经发现严肃处理。文化部门要加强对网吧的社会监

督,发动群众特别是聘请“五老”人员成立网吧监督队伍,实施有效监督;动员以学生为主的广大群众积极举报违规网吧,变被动查处为主动发现,让违规违法网吧付出应有的代价;注重发挥技术手段作用,逐步建立对网吧实施摄像头监控系统。

第三,开展“净频行动”,着力营造良好的视听环境。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视听环境,是各级各部门和各类传媒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次“净频行动”中,要以节目审查、播发为重点环节,以整治不宜未成年人观看的影视节目和不良广告为工作重点,使我县的荧屏声频得到进一步净化。

一是进一步加强广播影视播放节目的管理。县广电部门要严把选题关、制作关、审查关,落实好各类广播电视节目的制播编审制度和重播重审制度,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切实保证节目的政治质量、艺术质量和技术质量。对涉及凶杀、暴力、恐怖、黑帮、、吸毒、等内容的电视剧,禁止在23:00之前播出。要进一步健全收听收看评议制度,以节目的导向格调作为重点,加强监督评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文化、公安、交通部门要加强对长途客车内播放影视节目的管理,严禁播放色情、低俗、媚俗节目,一经发现,严肃查处。

二是认真清理不良视听广告。广电部门要把清理整顿不良视听广告作为重点内容之一,严禁播出违法违规的性病治疗广告、性药品广告和不适合未成年人的成人语言广告。宣传、工商、广电等部门要制定明确具体的广告审查细则,共同做好虚假不良广告的清理整顿工作。

三是严格外国动漫影视节目的审查。鉴于外国动漫影视节目良莠不齐,广电部门要全面审查动漫作品的内容,对有暴力、色情、凶杀等内容的动画片,要坚决封杀,严禁播放;对于经过审批但格调不高的老动漫片的重播,要从严控制。

第四、开展“净边行动”,着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校园周边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可低估。受利益驱动,一些不法经营者见利忘义,采取流动经营、打球等方式,向学生兜售不良文化产品,引诱未成年人从事各种不良文化活动,干扰了正常学习秩序,败坏了校园风气。这次“净边行动”要以校园周边娱乐经营场所为重点区域,以整治不良出版物、维护校园周边良好秩序为工作重点,集中进行综合整治。

一是坚决取缔中小学周边的娱乐场所。公安、文化、工商、教育等部门要切实落实有关规定,依法取缔在中小学校周围200米内开办的电子游艺室、歌舞厅、网吧、点,禁止并清查中小学校周围600米以内设立的专营场所、小报小刊摊点和音像制品出租店,清理整治容易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的成人用品商店,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对不在校园周边的娱乐场所,也要加强监管,严禁容留中小学生娱乐消费,一旦发现要严管重罚,情节严重的吊销其营业证照。

二是严厉打击校园周边的游商走贩和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查校园周边的不良出版物,查缴色情“口袋书”和音像制品、有害卡通画册、不良玩具、非法小广告等。要坚决取缔经营不良文化产品的无证照摊点,根据游商走贩的活动规律,研究制定校园周边出版物巡查制度。要加强对印刷复制业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委印、承印不良出版物行动,防止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出版物流入市场。

三是加强对中小学生校外安全的监管。对中小学校及周边交通、治安、消防、食品卫生等方面存在问题,要全面排查、消除隐患。对违规经营、无证经营、占道经营,特别是上、下学期间和课间设的马路摊点要坚决取缔。公安机关要按规定在校园周边治安复杂地段加强治安巡逻,防止各类侵害中小学生治安事件的发生;同时,要大力整治一些中小学校周边交通秩序混乱的问题,完善交通设施和标识,依法查处超速行驶、不按规定让行等行为。教育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认真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城市文体设施和社区文化活动室要确保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农村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在课余时间也要对学生开放,努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多办好事、多办实事。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把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牵扯领域广,涉及部门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阵地意识,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加大力度,切实把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各项任务

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是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县上成立了由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任组长、副组长,县文明办、文体局等相关部门和单位为成员的全县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协调小组。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切实发挥好综合组织协调作用。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措施,制定整治方案,明确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和完成时限,主动负责地做好各自工作。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切实把本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要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县委办、政府办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实施意见》,切实履行职责,保障保量完成各阶段的工作任务。部门之间既要紧密配合,相互协调,又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牵头的工作,要认真谋划,做好预案,积极行动,力求实效;对配合的工作,也要主动参与,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要坚持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在重大问题上主动沟通、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在专项行动上统一部署、步调一致,打总体战,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坚决堵绝推诿扯皮、推卸责任、应付塞责、流于形式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三要立足长效、建立制度。要建立和坚持净化工作的四项制度:一是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县上统一安排,目前我县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已进入集中整治阶段,各部门要深入排查整治,把情况掌握准,把问题分析透,把困难估计足,抓住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县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小组结合工作开展情况,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听取各责任单位工作进展和任务落实情况,及时分析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是情况反馈制度。各相关部门要确定人员,在每月月底前将当月工作情况、每个阶段工作小结报县文明办,11月底将整个工作总结上报县文明委。三是督查制度。以县上下发的《实施意见》和协调小组布置的工作任务为依据,县专项整治协调小组将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督促检查,达到及时掌握进度,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分析指导,及时查漏补缺,及时总结经验,对整治工作责任落实不力、延缓拖拉的将进行通报批评。四是监督投诉制度。文明办、文体、工商、广电等各有关部门都要开通设置投诉电话,及时受理群众的反映和监督。

净化网络环境的措施篇8

   【论文摘要】对于网络文化的种种负面影响,既需要对网络文化本身有理性的认知,也需要建构网络文化的批判意识。网络及其文化对主流文化、传统文化的颠覆、解构,往往伴随着是非观念的混淆。不强化网络文化批判意识,便难以降解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当下,国人中的网民以青少年和大学生为主要群体,而大学英语教学又与网络比其他学科关系更为密切。因此,探讨网络文化批判意识的建构,对如何通过网络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既有现实意义,也有理论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催生的网络及其网络文化,一方面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获得信息快捷、迅速的方式或渠道,丰富了人类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网络、网络文化的种种负面效应也令人忧虑。时下,人们对因网络而生成的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可谓“爱恨交并”:既有须臾离不开网络之感觉,因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似乎对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及其由此衍生的社会问题(也包括道德伦理、法律等问题)找不到根治的良策良方,而对之口诛笔伐。显然,因噎废食式的治理是行不通的;放任自流,更不是人们所愿意看到的。问题的症结还不止于进退两难的选择,当人们已经非常理性地认识到了网络文化的种种负面影响,由网络、网络文化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早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时,人们却在许多情况下无可奈何,甚至无计可施。可以说,自从网络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这种“爱恨交并”的心态便一直延续至今。一个人们熟知的现象是,网络、网络文化本身是虚拟的、无边界的、开放的、(近乎绝对)自由的,各种现实生活中的壁垒、“区隔”均被抛弃一边,“无规则化”是造成了人们的网络行为、网络文化负面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可从学术研究的视角予以学理剖析,也可从制度、管理、管束等操作性较强的层面进行实证研究。所以至此,关键在于网络是虚拟的,参与网络、创造了网络文化的主体不是虚拟的—人不可能是虚拟。因此,对于网络文化的研究,我们既应考究网络文化的特殊属性,也应建构一种批判意识,尽最大可能消解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我们主张通过建构文化批判意识来消解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主要基于如下理由:

    第一,文化批判意识的建构,既帮助人们提高抵御不良文化乃至腐朽、反动文化的侵蚀,也能起到制度规范,乃至法律所起不到的作用。早已有学者对网络、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进行过研究,主张通过制度层面的建章立制、网民和网络经营者的道德自律、技术上“加固防火墙”等,进行多方位防范、监控。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无边界性等特点,常常让各种管束机制、手段苍白无力。需要深人探讨的是,这些针对性、指向性清晰的措施办法,往往最后还要指向人本身,各种消解、消除网络文化负面影响的措施、办法等一定应围绕人—网络文化的主体展开,即网络文化的参与者、经营者具备什么样的文化鉴赏力,具备什么水准的文化素养和道德自我约束力才是决定性的。也许没有充足的理由说明网络文化批判意识的建构能够彻底消除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但网络文化批判意识的养成,对于广大网民、网络经营者来说,应视为必备素质之一。事实已经证明,只有具备了文化批判意识,才能逐步实现网络的“清洁”、“绿色”的目标。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网络文化批判意识绝非意味着对网络文化的全盘否定,既指对网络及其所传播有害文化的批评、伐挞,也主要强调一种文化鉴别意识的养成,是建立在文化鉴别、分析基础之上的文化选择。在此,尤其应强调道德伦理的约束作用。比如,网络可以让网民最大限度地追求现实世界不可能存在的“自由”,可以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欲望。道德伦理、精神价值的约束的缺失,或人为摒弃为网络文化负面因素的扩张、传播创造了条件。因此,应当反复强调的是,在网络这个虚拟、自由的空间之内,更需要网络参与者、网络文化的经营者具备相应的道德伦理的自我约束。

    第二,通过网络文化批判意识的建构,弘扬优秀文化,从更深层次认知优秀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网络、网络文化是后工业化社会的产物,“网络文化是一种伴随计算机网络技术产生的新型文化形态,自形成之日起就被打上了后现代主义的烙印。由于网络是一个自由的、无边界的虚拟世界,后现代的“去中心”在网络空间内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这里,传统文化、主流文化、高雅文化被网民边缘化,遭遇解构;网络世界里精英、崇高等意识、概念被人蔑视,传统道德的约束力大打折扣,取而代之的是,网民自己那种近乎随心所欲的文化及其行为。网络及其文化的各种负面效应差不多都与对传统文化、主流文化消解有直接关系。网络中许多看似荒诞不经的内容,不仅是对主流文化、传统文化的颠覆,更是对真正意义上的是非曲直的混淆。因此,有学者不无忧虑地指出:“‘颠覆传统’成为网上一种值得警惕的倾向。面对林林总总的负面效应,以及人们对网络文化负面效应的批判,实际上揭示了重构,尤其在网络世界重构优秀传统和道德的重要性。学术界早已有人倡导通过网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秀道德。但我们认为,假如离开了文化批判意识的建构,网络及其文化依然会我行我素。批判意识尤其文化批判意识的建构可以从不同层面予以解读,但着眼点应放置在是非观和价值观。当下中国的网民以青少年居多,以大学生居多。青少年网民许多时候在网上“恶搞”,热衷“黑客”行为,主要原因在于是非价值判断观念模糊,自我道德约束较差。因此,倡导网络文化批判意识的终极目的是增强青少年网民对消极文化的“抵抗力”。“当我们反思网络文化的功能取向时,需要正视价值非意识形态化的负面性,不得把网络文化的平民视角等同于对网络价值理性的颠覆,而需要坚挺健全的人文精神,以便为平庸和媚俗的消费意识形态表达补铁补钙。”

    第三,网络文化批判意识的建构,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更需要净化网络生态环境。换句话说,在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网民中倡导建构文化批判意识,目的也是为了净化网络生态环境,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网络生态环境令人忧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网民批判意识的淡漠。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生态环境的净化、优化最终取决于网民文化批判意识的养成。网络生态环境不同于其他生态环境,这里的生态主要是人文生态环境。网络空间内的自由化,不仅挑战、颠覆了主流文化,也造成了广大青少年网民人文精神的缺失,进而使网络生态环境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进步。为了净化网络生态环境,一些地区专门设置了“网络警察”,一些地区还推出了“虚拟警察”、“报警岗亭”等,目的是减少网络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也是强化文化安全意识的具体体现。这些措施对净化、优化网络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必须看到,这些措施属于外在的,或者通过外在的约束力制约网民的行为,真正净化、优化网络环境还必须依赖网民自身素质,尤其是文化批判水平和辨别是非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人们曾经强调过的观点:网络是虚拟的,而人永远不是虚拟的。网络生态环境的净化只能依靠网民自身的道德规约,自我约束能力的提升来达到目的。

   统计数据显示,大学生网民已经成为今天网民的主体,“据教育部调查,42. 5%的大学生拥有了自己的博客。”对大学生网民的关注,既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高等院校各个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生网民人数的增多,原因、动机多种多样:游戏、聊天、信息搜集、交友、资料查阅、了解时事新闻、域外文化等等。此外,网络早已与高等院校教学活动联系在一起,并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在高等院校各个学科专业中,与网络关系最为紧密的当属英语专业。笔者专门讨论网络文化批判意识的建构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是由于大学英语教学与网络的关系比其他专业学科更紧密。今天,无论是什么规模和档次的大学,如果英语教学不使用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不使用“海”一样的网络信息资源,恐怕亦为“凤毛麟角”另一方面,英语教学因学科属性往往直接接触西方文化,网络信息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重要的资源获得渠道(如文字、图表、视频等等)。许多学校为了提升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教师与学生在网上聊天、对话等生动活泼的课外乃至课内教学活动。许多情况下,这些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益于英语教学。由于英语是互联网工作语言,国际互联网的信息90%为英语信息,英语的教与学和网络的关系自然显得比其他学科更紧密,对英语教学有更多的帮助,并促进了大学英语教与学的多样化。有学者专门探讨了网络与英语教学实践中语言交际之间的关系。除了语言交际之外,网络在许多方面都对大学英语的教与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我们同样无法回避的是,鱼龙混杂的网络与大学英语教学结缘时,其积极效应常常被消极因素所遮蔽。因此,与网络结缘的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注人网络文化批判意识的建构。

    网络作为新兴媒体—人们称之为“第四媒体”,本身应凸显一种教育、教化的价值意义。今天的网络娱乐、商业、信息船体与传导等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同时,对受众、对网民的教育、教化作用非常有限。大学生中间沉迷网络,荒废学业、违纪违规等事例屡屡发生,更有极个别学生因网络走上犯罪道路。大学生和部分青少年深陷网络,难以自拔,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深人追问这些问题的成因,人们会发现因此,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建构网络文化批判意识,首先即是帮助大学生建构文化辨别意识,远离那些不健康的、黄赌毒等腐朽文化。而这种文化的甄别、判断能力的培养,亦即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有人在讨论网络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时,认为网络的负面影响是长期沉腼在网络这一虚拟世界中,导致了交际能力的下降;也有人探讨网络之于大学英语教学关系时,认为大学生的网络“依赖症”直接影响到了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等等。我们认为,这些观点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并非关键所在,真正令人忧虑的是文化价值观念、社会政治价值观念直接受到了冲击。有学者在讨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时,侧重论及“政治价值观念”受到影响,认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价值观正处于成型时期,长期接触网络文化,很容易受到网上此类内容所隐含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对西方价值观念逐步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并最终走向认同和依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这种倾向必然会使其丧失凝聚力,动摇其存在的基础。当然,西方敌对势力的政治理念、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并非都是赤裸裸地呈现在青少年网民面前,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包装”、甚至“伪装”、“美化”之后,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传达给网民,使网民。比如,生活方式、宗教观念等。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少年网民如果文化判断能力、是非辨别能力不高,便有可能上当受骗。一些大学生将网络上的西方文化糟粕视为精华,以及对西方政治制度、生活方式的盲目推崇、追随,即是西方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实践告诉我们:“利用互联网来‘西化’我国的青少年一代是目前西方国家最方便、最的手段之一。抵制类似属于文化渗透的种种负面影响,一方面需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建构网络文化批判意识,使大学生在思想上筑起“防火墙”,抵制西方消极文化的侵蚀可谓最佳途径。

净化网络环境的措施篇9

二、集中行动步骤

在全县开展集中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三、主要工作任务

1、严厉打击政治性非法出版物。要毫不放松地把封堵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作为重中之重工作来抓,作为政治任务、政治纪律来对待,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懈怠,绝不能让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在柏塘印刷、在柏塘发行、在柏塘市场上出现。

2、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传播有害信息。要坚决关闭取缔或屏蔽散布政治谣言、渲染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的网页、网站。要按照中央外宣办等7部委联合开展的政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的要求,集中清理整治网上低俗内容,规范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同时,加大网吧管理力度,特别是采取有力措施防止淫秽色情等违法有害信息在网吧传播,坚决取缔“黑网吧”。

3、严厉打击非法印刷活动。要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取缔无证照地下印刷窝点,对专用作案工具和印刷生产设备依法没收,铲除其死灰复燃的土壤。

4、严厉打击非法批销窝点。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深挖隐患的地下非法批销窝点。严厉打击和清理不法书商、书贩,清楚其储存、发行、运输的网络,打掉非法发行团伙,彻底清除非法出版活动的条件。

5、严厉打击

侵权盗版出版物。要组织力量,全面清理并取缔销售盗版书刊、音像和计算机软件的无证照经营者及游商、地摊。要加强对集贸市场及各类展销活动的管理,坚决清除销售侵权盗版制品的商户。要进一步规范教材辅读物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印刷、销售盗版教材教辅读物行为,尤其是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定期组织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检查。教育部门要严把关口,管住管好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职工,对组织购买盗版教材教辅读物的学校和个人,要依法严厉打击盗版盗印、发行企业的日常监管,严厉打击盗版盗印和销售盗版出版物的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印刷发行秩序,出警印刷发行业健康发展。

 

6、严厉打击非法报刊。要及时查处取缔各种形式的非法报刊。特别是非法夹带、邮寄入境的境外反动报刊,以及在境外注册刊号在境内出版的非法报刊和一号多刊等形式出版的非法报刊。坚决取缔擅自设立的非法报刊记者站、编辑部等办事机构。特别是对繁华街区、旅游景点、车站等报刊零售市场,以及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报刊投放点,要进行认真清查,维护报刊市场良好的秩序。四、工作要求

(一)抓住重点,重拳整治

要按照中央和省、市的部署,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政治。一是严密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坚决防止境外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流入境内并进行非法印制、刻录、销售。新闻出版、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市场查缴力度,加大对地下非法印制窝点的扫除力度;海关、铁路、交通、邮政等部门,要加强对入境、承运物品和有机物品的检查力度,严把入口和流通关;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要加大对制售政治性非法出版物的刑事打击力度,做到严密监控、立体防范、露头就打,并追根溯源、严查彻底,使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在博罗既没有生存的空间,又没有流动的渠道。二是加强互联网监管,及时屏蔽和删除利用信息网络传播的各类***违法有害信息,坚决防止严重危害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的非法出版物和有害信息滞留网上。要按照中央外宣办等7部委联合开展的政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的要求,集中清理整治网上低俗内容,规范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三是大力扫除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等非法出版物,坚决防止损害问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淫秽色情等文化来及泛滥的重大事情发生,四是坚决查缴给类侵权盗版出版物。五是严肃查处取缔各种形式的非法报刊,特别是非法夹带、邮寄入境的境外反动报刊,以及在境外注册刊号在境内出版的非法报刊和一号多刊等形式出版的非法报刊。六是严厉打击各类文化经营场所违法违规行为。

(二)落实责任,完善机制

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权社会共同配合,各级各部门要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形成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按“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各职、各负各责,逐步完善与健全县“扫黄法非的”领导机构和严打机制。网管、通管、公安等部门要加强协同作战,采取严打高压态势,深入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查处取缔“黑网吧”的工作力度,做到发现一户清除一户。文化部门要组织开展查处网吧违法经营行为专项行动,着力整治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行为,坚决打击利用网吧制作下载、复制、、传播淫秽色情等违法有害信息的行为。广电部门要加强对广播影视节目的审查把关,重点整治医疗专题类、有奖竞猜类、情感故事类、选秀类、暴力类、涉性类等节目,着力净化荧屏声频。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要重点清理小报小刊摊点和音像制品店,严查淫秽色情口袋书和音像制品、有害卡通画册、非法小广告等不良出版物。教育部门要会同文化、公安、工商、民政等部门,认真落实有关规定,清理经营性网吧、站,清理整治成人用品店和洗浴按摩场所,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三)抓好宣传,营造氛围

要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和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利用墙报、横幅、标语、展览等手段,大力宣传非法出版物发行活动的社会危害性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的重要性,让广大人民群众不仅理解、接纳和拥护“扫黄打非”工作,而其以实际行动主动关注、支持和参与“扫黄打非”工作。各级新闻媒体要加大对“扫黄打非”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反映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积极宣传社会先进典型,总结宣传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曝光一批典型违法犯罪案列,为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舆

论氛围。

 

净化网络环境的措施篇10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文化环境分析对策

高校校园文化是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具有校园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校园网络文化是传统校园文化在互联网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显示出校园网络文化的特殊规律和特征。第一,虚拟性。互联网上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是外在的、多样的,构筑的是一个虚拟社区。第二,开放性。互联网上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文化信息应有尽有,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开放空间。第三,高时效性、资源共享性。各种信息在互联网上可以即时,是一个丰富的信息资源库。

一、网络环境给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带来的变化和挑战

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与传统校园文化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高校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具有校园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在网络环境下,随之产生的校园网络文化体现和反映的是校园文化氛围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它是传统校园文化在网络环境中体现的新形式。

1.网络环境使高校校园文化的社会性日益加强。伴随互联网的普及和校内外文化交流的增多,校园文化的社会属性日益增强,社会文化影响校园文化的速度、广度、深度空前加大。校园网上、门户网站和热门论坛的许多文章,有“转贴”自网站和论坛的,有根据其他媒体发帖的,一般来说,转发文章的时事性、针对性或可读性都较强,对校园文化的影响较大,特别是社会热点问题、流行时尚等更容易波及校园。

2.网络环境使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交流明显增多。在网络化时代,校外网民可以利用互联网方便地登录校园网,除了关注新闻动态,查询招生、专业设置等校园信息之外,还能进行网上聊天、论坛灌水之类的网上活动。校内师生可以借助校内服务器等手段方便地登录校外的国内网站或国(境)外站点,从事信息查找、资料下载、网上社交等网络活动[1]。

3.网络环境使高校校园文化受到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网络环境对校园文化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虚假信息、暴力信息、色情信息、污言秽语和反动思想等对校园文化的污染,对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学习和生活的侵蚀,对大学生德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干扰与破坏。

4.网络环境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虚拟化。网络是对现实生活的虚拟,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校园文化是对传统校园文化的虚拟。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学校的建设发展及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其次是师生的一些建议和设想,因各个高校自身情况的差异,对于这些内容的侧重随之有所不同。

5.网络环境使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播突破空间、时间的限制。传统校园文化主要通过社团活动、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常规传播,其对象以校内师生为主。由于互联网的介入,这些内容可以生动地再现于网络媒体,高校师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随时随地地自由选择观看,扩大了校园文化的影响力。

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高校校园主流文化正面临着网络文化的威胁与挑战。大学生作为感觉敏锐的特殊群体,多元的文化趋势、多维的价值视角,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学生德育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

1.心理危机和人格障碍问题。网络媒体超越了时空界限,由于其具有开放性、匿名性、虚拟性和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形成了一个开放虚拟的公共空间。大学生在张扬个性、展现自我时,规范性、真实性难以得到保证,进而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极少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虚拟空间,容易产生厌倦生活、逃避现实、紧张孤僻、丧失自我等问题,甚至会出现心理危机和人格障碍[2]。

2.网络成瘾和精神障碍问题。网络成瘾障碍是由于网络使用主体的思想、心理素质和自制力的差异及对网络的过分沉迷和依赖造成的,其典型症状是:整天沉溺于网络、迷恋于网络中的虚拟空间,甚至不喝不睡、通宵达旦,导致生物钟紊乱、注意力不集中、体能下降、思维模糊、情绪低落、头昏眼花、疲乏无力等不良生理和心理反应,严重者甚至出现体能衰竭或精神异常[3]。

3.西方意识形态的负面渗透。一直以来,西方不同文化势力都在利用没有国界的互联网争夺其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受众。互联网技术最先诞生和应用于西方发达国家,少数国家凭借拥有的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利用互联网新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武器,试图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推向全世界,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很大压力。

4.价值观受到不良信息冲击。网络新媒体因其开放性、共享性和交互性等特点,各类信息突破传统主流媒体的筛选壁垒,海量信息自由传播,管理监督工作难度加大。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稳定形成,缺乏理性的辨别思考能力,当对信息的被动接受多于主动辨别思考时,可能会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外来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导致一些问题的产生。

5.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下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兴起,正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一些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在新媒体面前收效甚微。随着高校学分制的实施,学制弹性化、选课自主化、学生住宿社会化,加之学生宿舍宽带网的接入,智能手机等移动网络媒体在大学生中迅速普及,大学班级已经成为一个相对松散的组织,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控时间和空间进一步缩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效果和影响力有所下降。

三、净化高校网络文化环境的措施与对策

1.完善校园网络系统,抢占网络教育先机。高校要实现网络文化的崇优、崇德,给师生以正确的指引,就必须完善网络体系,抢占网络教育先机,让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进驻校园网络,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校园网络阵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倡导学生遵守伦理道德,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高度。

(1)加强网络系统建设,丰富学生的用网选择。建立比较完善的Ftp站点,装载最新的软件以供下载、学习,将学校的宣传板制作成网页,定期推荐网址,引导帮助学生正确上网。同时相应增加专业信息资源,在校园网上设置有思想性、理论性、教育性的内容,达到使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坚定信念、端正思想、陶冶情操的效果[4]。

(2)加强网络信息管理,为大学生输送正确信息。在爆炸式的网络信息中,要精确地剔除不实的、有害的信息,在信息传送沿途把好后期的影响关。另外,对于彰显时代特色、符合道德伦理的信息,要想方设法全面而客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稳定大学生的内心信念、提高网络文化环境的正面影响力,驯化学生自制力的形成,以便大学生走出校园后,面对各种信息冲突时能自觉而成熟地识别和选择正确的内容。

(3)丰富网络内容建设,提升网络的服务功能。在信息化过程中,不断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网络化,尊重学生采信的自主选择,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就信息的评价与选择进行对等沟通,避免自上而下地强制灌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要积极主动地将学习、生活、工作、心理咨询、就业服务等各项内容纳入网络服务体系,更方便师生使用校园网络,提高师生对校园网络的认可度。

2.加强网络队伍建设,保证网络有效引导。网络系统是客观存在的,其所携带内容的好、坏,归根到底取决于人的思想用意。当人们无法阻止信息来源的散布时,最好办法就是正确地面对它,并从健康角度引导它。因此,高校在加强网络系统建设的同时,必须着力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网络队伍,从正确、道德、有意义的角度保障文化信息环境的安全。

(1)打造一支高素质、优结构、强能力的网络工作队伍。首先,网络工作人员要加强网络知识学习,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和网络沟通技巧,普及网络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提高网络教育的驾驭能力。其次,要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条件下的校园文化现状、社会动态进行及时传达,提高网络工作人员的应对能力和管理决策能力。最后,要加强经验交流,对如何正确搜集和信息进行探讨,对如何成为大学生信赖的网络心灵引导者进行探讨,提升队伍群体的预见性和处理能力。

(2)保证网络工作队伍本身的纯洁性。网络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熟悉网络技术知识和文化特点规律,同时还必须有正确的个人价值观,懂得校园文化环境里面该有什么、不该有什么,什么需要坚持、什么需要抵制。

(3)充分发挥网络工作者的带头作用和指导作用。要为人师表,用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主动通过QQ群、微信、飞信、微博等多种途径关注网上动态,用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解答生活、学习中的困惑与疑问,增强学生解读网络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辩证方法思考分析问题,明辨是非,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摄入,营建绿色网络校园。

3.采取得力措施,提高网络德育实效。有了完善的网络系统、强大的网络队伍,校园网络的洁净就有了初步保障,而要想更好地服务于校园整体文化建设,形成符合时代潮流、满足师生需求的重要手段,就必须采取得力措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1)充分运用信息科技手段,建设寓教于乐的校园网络。配备高标准的硬件设施,合理设计和运用校园文化内容;重视校园德育素材库的建立,为学生打造德育学习平台;增强网络教学过程中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校园网络访问频率。

(2)建立“红色”网站,积极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优秀革命传统、共产主义信念教育等内容输入校园网络,充分借助网络交互手段,打造一个亲近、能沟通、有方向的网络系统,春风化雨般地感化每颗学生的内心。

(3)丰富形式和内容,建立网络德育新体系。转变灌输、说教的教育方式,实现教材入网、思想引导入网,通过网络开展讨论、进行启发,同时在原有德育基础内容的传递过程中,着力推进价值观教育和意志力训练,从点滴中提高学生内心的领悟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另外,辅地借助网络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升大学生懂法、守法的自觉性,构筑思想防火墙。

(4)实现技术上的严格管理。重点开发有利于校园网安全稳定的软件,同时设置网络防火墙和过滤器,对各种有害信息及时地进行甄别和拦截,防止不良信息入侵校园,营造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4.加大整治力度,抵制网络负面影响。庞杂的网络传媒中不可避免地隐藏着一些负面内容,干扰大学生的思想取向和行为选择。针对这些负面影响,除了从高校校园内部进行正确疏导和抵制外,还必需相关部门的配合,从源头上对不良现象进行整治和打击,从根本上遇到网络犯罪的泛滥。

(1)联合相关部门对网络进行监管,从源头上对与社会文明、社会道德、社会发展相抵触、相干扰的负面信息进行技术处理,如查处不规范经营的黑网吧、开展网络扫黄行动、设置滤镜系统过滤垃圾信息、反动文化和暴力游戏等。

(2)从行政和法律手段出发,在政策和法规上对国内网站进行有条件地约束和引导,严禁虚假信息和反动信息,对随意散布违法行为和不道德行为的网站进行严厉处罚。运用高科技手段,清除从境外传入中国的垃圾信息、黄色信息及反动信息等,研究新方法、新途径将国外的腐朽思想、享乐主义思想扼杀在摇篮里,避免境外网站中不良信息侵入。

(3)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行为。加强对校园网、局域网等网络系统的管理;落实公共网络场所实名上网登记制度;对涉及国家政治、军事、民族、宗教、外交等容易引发社会争议的重点范围要及时彻查;对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要尽快处理;对散布不良信息和违规内容的用户要予以严重警告,情节严重者要追究其法律责任;针对敏感时期的特殊情况,要加强监控并安装滤镜系统,抵御境外敌对势力的反动攻击,及时堵截反动电子书刊、邮件。

(4)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宣传和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自律、文明上网,远离网络色情、和暴力游戏,加强学生应用网络管理,建全信息反馈渠道。优化网络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内外结合、标本兼治、引导与惩罚并行、管理与教育并重,才能真正净化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敬菊华.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的新变化[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6(5):781-782.

[2]张存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1(2):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