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当前畜牧业的发展趋势十篇当前畜牧业的发展趋势十篇

当前畜牧业的发展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1:20

当前畜牧业的发展趋势篇1

【关健词】畜牧业;养殖户;饲料资源;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297-01

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经济和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为了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肥料,保证轻工业获得充足的原料来源,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肉类等的需要,增加国民经济和个人的收入,发达国家的畜牧业生产比重在50%以上,比如美国占50.%,英国占59.8%,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如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占农业比重在70%以上。我国畜牧业产值只占农业产值的35%左右,发达国家人均摄入肉、蛋奶的量是我国人均的2-3倍,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随着我们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把粮食及其农副产品转化增值,增加出口,换取外汇,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资金,支援社会主义工业货和农业技术改革,同时也为加工业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

一、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代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5%,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生、重大动物疫病形势1.严峻等问题。

1.畜牧业的资金投入依旧不足,畜产品良种类繁育的基础设施总体薄弱,而且对国外的优良品种的依赖性依旧很高。

2.疫病问题日益突出重大动物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疫病风险大,对人们消费畜产品的信心影响较大,进而严重制约畜牧业的发展。而整个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畜牧业生产方式仍然落后目前国内散养农户比重较大,饲养水平低,没有预防意识。从近来发生的动物疫病看,大多发生在小规模的散养户,而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发病机率较低。

4.我国畜产品流通的“绿色通道”还没有完全建立

二、针对畜牧业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1.应该从国家的政策抓起,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让畜牧业在农业发展道路上发挥巨大的作用,推广培育优良品种,加大对畜牧业的资金投入,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方式、管理理念以及产品质量。

2.应该大力的推进升级我国的动物疾病的防治体系建设,避免流行性的动物疾病对我国畜牧业造成打击。

3.推广畜牧业养殖方式的转变,以适度养殖的理念为主,加快畜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的建设步伐,有效地利用高科技畜牧养殖手段,使畜产品的质量及产量更加完善。

4.努力建设及完善我国畜产品的“绿色通道”,扩大出口,使畜牧业的经济效益更进一步,激发农民对养殖畜产品的热情,带动我国畜牧业的整体发展。

当前畜牧业发展趋势保持着明显而稳定的增长趋势,畜产品的市场价格也稳步的回升,所以近年来我国从事畜牧业的农民饲养畜产品的经济效益有着显著地提高,全国人民的人均收入也有所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的显著增长更加促进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国家推出的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不仅仅促进了粮食产业的发展,也达到了粮食产业和畜牧业共同发展的双重效应。农业发展的粮食产量的增加,农民收益的显著提高,给我国的从事畜牧业的农民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而畜产品的市场价格的稳步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农业和畜牧业的经济效益,也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对于农产品和畜牧产品生产的热情,促进我国农业和畜牧业的整体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畜牧业的生产方式也在进行着不断的转变,整体趋近于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专业化,标准化。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畜牧业整体更趋近于高效益的现代化生产模式,也确保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一些致力于畜牧业生产的企业进一步带动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这些企业在开拓畜产品市场和推进标准化养殖方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解决了畜产品销售途径的问题,使中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更加具有竞争力,极大的促进了畜产品的流通和畜牧业的持续良好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安雅市当前畜牧生产运行情况分析及预测[J].

[2]刘瑞.2010年畜牧业产量总汇[J].中国畜牧业信息网,2011(3).

当前畜牧业的发展趋势篇2

[关键词]现代畜牧业;综述

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畜牧业不断进行自身的改革。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已由传统的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现代畜牧业主要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自己,应运先进的管理技术管理畜牧业,最终实现区域特色、养殖规模化以产业化经营的模式。为了促进现代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强对现在畜牧业发展的研究,寻求科学、有效的方法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1现代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促进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产品需求量逐年增加,使得畜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够及时处理,将会直接影响到畜牧行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现代畜牧业发展主要是存在以下问题;

1.1当前畜牧养殖方式以及品种需改进

当前,虽然我国畜牧行业发展迅速,但是在我国许多地方的畜牧养殖仍旧采用的是传统的养殖模式,主要是以农户为主体的饲养模式存在,个体农户畜牧养殖存在一些不足,其规模相对较小,抵抗外界风险的能力低,同时,个体农户在进行饲养与管理中相对比较随意,缺乏科学的管理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缺乏必要的动物防疫措施,不利于动物疫情的防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畜牧养殖风险。畜牧的品种趋于老化,没有能够加大资金投入,引入优良的畜牧品种,个体农户养殖技术落后,畜群结构不合理,以上各种因素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急需要对其进行改革。

1.2畜牧产业结构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肉牛、肉羊以及奶牛等饲草类畜牧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其规模化发展相对比较缓慢,而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都会生产出大量的农作物秸秆,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使得我国畜牧业出现种养结合不够密切,整个饲养循环不够畅通。当前,畜牧行业缺乏大型的畜牧加工企业,大型畜牧企业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保证畜牧产业上下通道畅通,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但是,在目前的情况是畜牧产业链短,缺乏相应的深加工配套措施,产业上下通道不通,饲养、生产以及销售衔接不紧密,畜牧产业结构不合理。

1.3国内畜牧产品价格波动大

畜牧养殖的经济效益与畜牧产品价格密切相关,由于改革开放,我国畜牧产品的市场受到外国价格的强力冲击,比如,我国国内畜牧产品生产成本高,而外国畜牧产品由于技术、管理等方面比较先进,其畜牧产品的价格低,这样一来必然会造成进口量增加,国内畜牧产品受到冲击,为了将产品没出去,只有不断的降低价格,最终损失的是养殖户的利益。国外的优质低价畜牧产品对国内产品产生严重冲击,使得国内畜牧产品价格不稳定,价格波动大不利于畜牧养殖户把控市场。

1.4畜牧产业化程度低

由于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畜牧产品仍旧存在一些不足,其中主要包括传统的饲养模式仍旧占据主导地位,更多的是农户个体饲养为主,同时畜牧产品多样、产量小。价格低以及品质差等不足,阻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由于我国当前畜牧业还未形成产业化,尚未形成自己的品牌无法吸引客户,难以获得市场的认可,极易受到外国畜牧产品的冲击。

2优化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

为了促进畜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需要结合实际国情,要能够做到因地制宜的发展本地畜牧业,响应国家科学发展观,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畜牧行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完善畜牧产业结构,只注重动物防疫工作,全面提升畜牧产业化,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措施如下:

2.1加快规模化养殖

畜牧业若要想快速发展,就要将畜牧规模化养殖作为重点进行发展,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政策,利用国家提供的优惠政策,推动其规模化发展,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对中小规模的养殖户进行养殖场改造,不断完善场房建设,最终达到产业升级,合理划分生产区、生产区以及隔离区,完善基础设施,合理布局。

2.2优化畜牧产品深加工

当前,我国畜牧产品的发展的缓慢,仍旧沿用传统的饲养模式,产品加工落后,优化畜牧产品深加工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畜牧产品的竞争力,可以抢占更加的市场份额。加快畜牧产品的经营策略,实现产品的升级,积极推广产业的品牌,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畜牧产品附加值,丰富产品的种类,最终实现产品的多样化,提高畜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2.3注重动物防疫,提高畜牧业抗疫病能力

国家要不断加大对基层动物防疫的资金投入,推荐基层畜牧防疫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防疫人员的待遇,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坚持同进同出等养殖策略,实行自繁自养,尽可能减少从外地引入种苗,减少外源性疾病感染,加强基础免疫,提前做好免疫工作,减少疾病的发生。

3结语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畜牧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畜牧业的发展必将呈现出规模化、产业化的趋势。对于当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发进行解决,促进畜牧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毕成文.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甘肃畜牧兽医,2016,(23):9-10.

[2]张锁良,宋宇轩.我国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对策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J].家畜生态学报,2014,(11):6-10,17.

[3]张焕忠.现代畜牧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9):9.

当前畜牧业的发展趋势篇3

【关键词】气象信息;利用;畜牧业;自然灾害;防灾减灾

新疆是畜牧业大区,辽阔的天然草原,悠久的牧业生产历史,丰富的地方品种遗传资源优势,使新疆畜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新疆又是一个各类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自治区,是我国草原放牧业的气象灾害主要发生区。全区有60多个牧业易灾县(市),占总数的68%。近年来,随着养殖业发展基数越来越高,资源环节的约束不断增加,使草原生态保护、动物疫病防控、牧业防灾减灾和畜牧业生产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在管理指导畜牧业生产实践中,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意识,重视研究利用气象信息,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对抵御各类畜牧业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气象信息在畜牧业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畜牧业的发展与气象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新疆畜牧业主要生产经营方式来看,草食家畜养殖的生产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取决于天气,受气候影响的制约因素很大。气候环境是草食家畜生产的重要外界条件,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及变化特点决定着该区域牧草植被生长与恢复以及载畜量的变化,进而影响牲畜品种和产品质量水平。动物疫病的流行也往往与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有关。同时,气候条件也是引发草原火灾、蝗虫鼠害等灾害的条件。

新疆地域辽阔,自然地理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广大农牧区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持续严寒,冬春季严寒多风雪,对长期处于靠天养畜状况的牧区草原畜牧业造成的影响较大,是草原畜牧业气象灾害的主要发生区。新疆畜牧业自然灾害主要是雪灾、干旱、低温、火灾、虫鼠害、毒害草等,这些是引起草原生态破坏、畜群掉膘、感染疫病遭受损失的重要原因。特别以冬、春季节寒潮风雪灾害对畜牧业生产危害最为严重。据历史资料记录,截至上世纪90年代,新疆牧业生产先后遭到8次较大的自然灾害,分别是1954年、1960年、1963年、1966年、1969年、1974年、1977年和1985年,均造成上百万头牲畜死亡。其中仅1966年的风雪灾害就使全疆牲畜死亡363.32万头,占当年年初牲畜存栏数的13.5%。1966年,新疆阿勒泰地区雪灾损失牲畜近8o万头(只),占当年牲畜存栏的40%,畜牧业生产几年都难以恢复。

长期以来,受自然环境、生产基础和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等因素制约,新疆牧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比较滞后,抵御中强度持续性灾害能力极其薄弱,其突出表现在为应对牧业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机制不完善;牧业灾害监测预警评估体系不健全;草原牧区防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因此,在畜牧业生产管理实践中,研究气象条件与畜牧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包括研究气象条件对畜禽生育、引种、疾病防治、放牧和舍饲、牧草生长以及畜禽产品的品质和草原火险虫鼠害发生等的影响,是农业气象研究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构筑畜牧业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体系建设和制订畜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2自然灾害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

2.1雪灾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

雪灾是新疆畜牧业冬春季最主要、影响最广、破坏力最大的气象灾害。特别是冬春季节,如果出现频繁的降雪天气过程,加之雪后强降温,其危害极其严重。一是由于积雪掩埋草场,家畜无法采食,得不到草料补充,造成膘情下降,抵抗能力降低。其次,如果降雪多、积雪深、时间长,会给冬春季转场带来困难,影响保胎保膘,造成母畜流产,老弱病残畜伤亡,畜牧业生产基础遭到破坏。三是大雪常常封路、封山,给交通运输、邮政通讯,抗灾救助造成影响。如2009年入冬以后,受多重灾害持续叠加影响,新疆北疆区域牧业普遍受灾,牲畜放牧困难,草料消耗迅速,道路多数中断,瘦弱畜急剧增加,重点地区牲畜死亡迅速增加,棚圈大量倒塌,严重威胁到牧民正常生产生活。全区共有9个地州31个县(市)52万牧业人口受灾,占全区牧业人口的45%,占当地牧业人口的75%,受灾草场面积达8000000hm2,占灾区冬草场总面积的92.3%,受灾牲畜661万头(只),占当地牧区牲畜总头数的70%以上。据统计,2009年,全区因灾死伤牲畜10.1万余头(只),牧业直接经济损失12400余万元。由此可见,雪灾具有灾害影响面广、灾情发展迅速的特点。

2.2干旱气候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

一是影响牧草返青、牧草产量及牧草品质。干旱时,天然牧草的正常返青时间普遍推迟,导致青草期缩短。严重干旱发生时,牧草生长受到限制,从而影响牧草品质及产量。二是影响畜产品质量,严重时会危及家畜的生存。干旱缺水破坏了自然界本身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家畜的能量转化受到抑制,危及逐水草而居的自然放牧群众和家畜的生存,具体表现为干旱年份的畜产品产量和质量远不如常年。三是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进程。出现连年干旱不仅会加剧草场退化和草原沙漠化进程,还会对人工草场建设和天然草场的改良不利,从而影响草场载畜量、牧草产量和牧草品质。

2.3气候条件对草原虫鼠害灾害发生的影响

草原虫鼠害灾害的大面积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适宜其生长发育繁殖的气象气候条件。草原上害鼠的发生使植被结构发生变化,覆盖度降低,牧草产量与质量下降,载畜量减少,造成沙土流失。新疆每年因鼠害危害发生面积在4666667hm2左右。新疆草原上以蝗虫为主的草原害虫具有种类多、分布广、繁殖快、数量大等特点,每年虫害危害发生面积在2000000hm2左右。虫害发生除直接造成牧草损失外,有些害虫还是传播牧草病害的媒介。2012年,由于受异常气候和草地生态恶化等因素影响,新疆蝗虫鼠害呈中度偏重发生,涉及60多个县(市),其中,蝗虫害危害面积2064667hm2,严重危害961333hm2万亩;草原鼠害危害面积5167333hm2,严重危害2345333hm2,发生面积涉及70%的县(市)。

2.4气候条件对草原火灾发生的影响

由于特殊的区域位置和林草相依的生物性特点,新疆是发生草原火灾比较严重的区域,在天然草原中易发区占1/3。草原火灾不仅使草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而且给草地资源、畜牧业生产以及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可预料的损失。

2.5气候条件对草原毒害草发生的影响

气象因素条件与生产方式是造成毒害草大面积发生的主要原因。2012年,新疆草原毒害草发生面积6710000hm2,严重危害1997333hm2。其中,牧草病害发生110667hm2,严重危害50000hm2,直接经济损失达87.7万元。

3利用气象信息服务畜牧业生产

199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条例》颁布施行以来,自治区畜牧厅把实施《条例》作为开展畜牧业抗灾保畜、保障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与建设新疆草原生态、促进畜牧业发展、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内容来抓。同时,我们按照自治区《新疆气象灾害应急联络员会议制度》要求,积极与自治区气象部门加强联系,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在指导畜牧业抗灾救灾、开展草原火险、蝗虫鼠害气候条件趋势的预测分析和部署牧业生产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使气象科技在促进我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1加强协作,信息沟通

多年来,自治区畜牧厅十分注重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与信息沟通,加强与自治区各级气象部门的气象信息监测预警合作工作。如在草原防火方面,早在1997年就与自治区气候中心签订了《遥感技术专项服务合同书》,2006年与自治区气象台签订了《草原火险气象条件等级预报项目》合作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是自治区气象台每年3月1日~10月31日期间,制作草原火险气象条件等级逐日预报,并进行实时服务。自治区气候中心每年3月1日~10月31日期间接受处理地球观测卫星资料,对全疆及邻近地区草原火情进行遥感监测,提供出现火点的经纬度及火情遥感专题图,提供每年春秋两季的草原火情趋势预测及年度总结等,在对全区草原火险气候条件、天气等级趋势预测分析及动态分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2利用气象信息,合理安排生产

我们充分利用自治区气象部门《气象早报》、《十天天气预报》、《新疆草原火险天气等级预报》等信息资料,为各地开展畜牧业生产计划安排,分析气象条件与畜禽疾病防控流行、气象条件与牧草生长变化、气象条件与加强饲养管理要求等方面,定期进行影响畜牧业生产的天气变化趋势分析和预警工作,增强抵御气候灾害风险的能力。

3.3加强气象预报工作,指导畜牧业防灾救灾工作

要求各地畜牧兽医部门主动加强与当地气象部门的信息互通与业务合作。一是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对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及时预警信息,并提出应对措施,利用广播等媒介,确保信息能够及时通知到农牧户。二是加强对牧区牧民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干部群众克服麻痹侥幸心理,充分认识气象信息在防灾救灾和指导安排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强化管理措施,搞好防灾救灾物资贮备。三是要求各地制定抗灾保畜预案工作。同时,还要严格监督检查制度,把各项防灾措施落到实处,确保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

3.4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加强畜牧业防灾体系建设

3.4.1加强对畜牧业防灾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

要求各级畜牧部门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关口前移、“防”字当头,千方百计做好畜牧业防灾减灾工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趋势,切实加强领导,注重与气象部门协作配合;加大工作力度,一旦出现牧业灾情,及时有序地启动抗灾保畜预案;要着力做好可能出现的倒春寒、强风雪、强降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应对防范,提前做好可能出现的动物疫病、火灾以及可能出现的草原蝗虫鼠害的防范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畜牧业防灾减灾各环节的工作。

3.4.2加快新疆牧业防灾基础设施建设

多年来,在各级地方党政的领导下,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区初步建立了全区灾害预报传输系统,牧区灾害管理工作逐渐加强。但是,由于新疆自然地理条件恶劣,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全疆共有60多个牧业易灾县,占县市总数的68%。为加强新疆牧业防灾基础设施建设,自治区畜牧厅编制了《新疆牧业易灾县防灾体系建设规划》,通过在自然灾害易灾区域新建草料储备库、牲畜棚圈、饮水点及牧业救助站等防灾设施,不断提高牧业防灾减灾能力。

3.4.3切实落实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恶劣的天气灾害大都会引起多种动物疫病的发生,因此,灾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各地要做好疫苗、消毒药品等防疫物资的调运、储备、发放工作,全力消除免疫死角,提高畜群免疫保护力,降低发病风险。同时,强化疫情监测预警预报,严防疫情跨区域传播扩散,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3.4.4扎实开展气象监测预报

利用气象信息,加强草原监测与生物灾害防治工作,开展牧草高峰期生产能力监测、冬季放牧场牧草储量监测,退牧还草工程效益监测等草原资源与生态动态监测工作。同时,及时天然草原牧草长势、蝗虫鼠害发生情况预报,为草畜平衡、合理安排牧草储备及牲畜出栏提供决策技术支撑。另外,通过完善应急预案,采取应急防治与生物防治并举的手段,及时指导灾后抗灾自救工作,进一步明确畜牧业防灾体系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提高全区畜牧业防灾减灾体系能力建设。

4建议

4.1提高畜牧业自然灾害预警预测能力建设

4.1.1加快牧业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工程的建设进度

通过建立完善寒潮风雪灾害监测预警、洪水灾害预警、干旱灾害监测预警、草地利用与生产力监测预警、火灾监测预警、虫鼠害监测预警和灾后评估等六大体系建设,使新疆畜牧业灾害预警监测能力得到提高,有效防控灾害的发生。

4.1.2完善自然灾害预警预测体系机制

一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自治区、地州、县(市)草原自然灾害预警监测与控制三级体系建设。通过加大预警监测设备更新力度、改善工作条件、拓宽监测手段和提高科技含量等措施,提高畜牧业自然灾害预警预测能力建设。二是加强预警监测体系队伍建设。通过多渠道、多层次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各级测报和防治技术人员队伍业务素质和整体水平,真正建成一个预测预报准确、信息渠道畅通、覆盖面广的牧业自然灾害预警监测体系。

4.1.3加强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

研究分析新疆草原自然灾害,生物灾害发生的中长期灾害变化规律,建立新疆生物灾害的防治管理指挥系统,探索利用“3S”等新技术,提高草原生物灾害的预警监测水平,提高灾情短期、中长期预测预报准确率。做好草原火灾的预测预报工作,研究利用气象信息资料,通过对各区域气候要素的长期变化过程分析,研究新疆草原火险发生的气候背景特征,确定新疆区域的草原火险重点防火期以及重点防火区,从而达到对草原火险气候条件趋势的预报预测。掌握草原防火工作的主动权,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增强草原防火和减灾能力。

4.2加强气象条件与畜牧业发展关系的研究

自然灾害是新疆草原畜牧业长期以来发展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牧草、饲料作物的分布、生长状况、产量高低和质量优劣以及放牧舍饲方式等,都与气象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草食家畜疫病的发生与天气、气候备件有关;气候条件也是引发草原虫鼠害,草原火灾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很长一段时期,新疆畜牧生产水平还不能完全实现机械化、集约化、现代化管理的现实条件下,对依靠天然草场粗放经营为主的草原牧业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依然很大。因此,要加强气象与畜牧业发展的研究,充分认识和掌握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发展规律,趋利避害,把畜牧业与气象关系的分析研究列入重要议程,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加强科学指导,因地制宜地探索畜牧业生产的新途径,把气象灾害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当前畜牧业的发展趋势篇4

这次全省畜牧系统办公室主任暨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是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胜利召开,我省畜牧业灾后恢复重建顺利开局,现代畜牧业建设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的主题是围绕我省现代畜牧业建设和畜牧业灾后恢复重建的总体目标,按照“两个加快”的具体要求,科学谋划本职工作,努力开创全省畜牧系统办公室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全省畜牧系统办公室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不断增强履职能力,在为宏观决策、产业发展、法制建设、应急管理、政务督办等各个领域的服务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实现了“建服务窗口,创一流处室”的奋斗目标。特别是面对年初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在少有的遭遇和处境、少有的困难和考验、少有的压力和责任、少有的关注和关切、少有的坚强和奋起的特殊形势下,大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闻灾而动、连续作战、负重前行、开拓奋进,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为夺取畜牧业抗灾斗争的全面胜利付出了艰苦努力,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此,我代表省局党组,向全省畜牧系统办公室的干部职工,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明确形势任务,切实增强做好办公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前,我省畜牧业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对省情的再审势、再研判,我们认为,发展现代畜牧业、建设现代畜牧经济强省,既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也具备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围绕中心大局,认清形势任务,把握总体目标,提升服务水平,是对办公室工作的新要求,更是从事办公室工作同志们的历史使命。

(一)现代畜牧业建设已进入攻坚克难期,我们面临着继续提质扩面的艰巨任务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是省委省政府在科学判断我省畜牧业发展形势,全面把握当今世界畜牧业发展趋势,深刻分析我省畜牧业发展现状和战略任务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自去年在眉山、资阳、遂宁启动现代畜牧业试点以来,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前三季度,三市肉、蛋、奶产量增幅分别达到的9.17%、9.77%和20.75%,高于全省平均2.22、3.96和14.07个百分点。全省按照标准化养殖为基础、适度规模为主导、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建立的规模养殖场(小区)呈现快速发展势头,良种面和养殖效益不断提高。总体上看,我省现代畜牧业建设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已进入提质扩面的发展阶段。

(二)畜牧业灾后恢复重建已进入加速推进期,我们面临着有效整合各方的复杂任务

今年以来,我省畜牧业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25.27亿元。全省畜牧系统迅速行动、全力以赴、科学高效地开展抗灾救灾,夺取了抗灾救灾的重大阶段性胜利,灾区畜牧业生产能力得到迅速恢复。目前,全省灾区已修复圈舍1746万平方米,占损毁总量的60.6%;补栏9172.1万(头、只),其中生猪补栏587.4万头;6个重灾市(州)种畜禽场和商品畜禽场恢复正常生产能力70%以上。中央、省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加大了对畜牧业灾后恢复重建的投入。按照省委省政府“两个加快”的目标要求,当前我们面临的任务就是如何有效地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充分发挥项目和资金的推动作用,协助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推广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通过项目实施推动畜牧业生产恢复和发展。

(三)畜牧产业已进入结构升级期,我们面临着提升畜牧业整体素质的紧迫任务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演变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国内畜牧业产业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四川、河南、山东等传统畜牧业大省都在进行一场规模和力度前所未有的产业结构调整,从低端分散养殖向高端标准化生产升级已成为一个大的趋势。体现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就是对高质量畜种、高素质劳动力、高技术服务的需求大幅增长,对纯体力型劳动力的需求逐步萎缩。目前,我省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不断涌现,散养农户不断减少,就是对这一趋势的最好例证。因此,在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步伐,促进畜牧业结构优化,提升我省畜牧业整体素质将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

(四)畜产品质量安全已进入社会关注期,我们面临着应对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的重大任务

近一段时期以来,国内连续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社会各方面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不断增加,互联网等媒体上传播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比较集中,直接影响到我省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和政府部门的社会公信力。加强畜产品安全监管,提高畜产品信息透明度,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已成为全省畜牧系统特别是办公室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看到挑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面临的大好机遇。首先,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畜牧业,支持规模化饲养,加强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中共四川省委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决定》确立了到2012年“现代畜牧业发展上台阶,新增1000万头出栏生猪生产能力,建成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初步建成畜牧经济强省”的畜牧业发展总体目标。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畜牧业发展的新要求和新部署,进一步把握了加强畜牧业生产能力建设和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新举措和着力点,进一步坚定了建设现代畜牧经济强省的信心和决心。其次,全社会更加关注畜牧业发展,形成了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社会各界对畜牧业的贡献更加认同,对畜牧业的困难更加理解,正在逐渐形成关心畜牧业、支持畜牧业的共同认识和实际行动,为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建设现代畜牧经济强省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第三,财政投入更加支持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各级财政逐年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投入力度,夯实了畜牧业发展基础。

二、突出工作重点,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在全省畜牧系统奋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加快建设畜牧经济强省的新形势下,办公室作为领导的“左右手”、参谋部,职能重要、责任重大。必须进一步转变工作理念,抓住工作重点,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一)加强畜牧业灾后生产恢复和发展服务工作

要按照“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紧扣抗震救灾和加快畜牧经济发展主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针对畜牧业承接产业转移、体制机制创新等明年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和畜牧业灾后恢复生产中好的经验、做法,加强调查研究和信息收集上报,为畜牧业灾后恢复生产提供优质高效的参谋服务。

(二)加强督查督办工作

强化督查督办,关键是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有效的督察机制。一方面要抓好目标管理。要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科学的、量化的、操作性强的目标考核体系。明确目标考核的具体内容,设计既科学合理又简便易行的评估指标体系,建立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绩效评估标准。要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把目标考核结果与行政问责以及项目安排、奖励惩戒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导向和激励约束作用,切实解决“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进一步树立和落实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正确业绩观。另一方面要抓好督办工作。要认真研究督查工作规律,建立健全督查领导体制,创新督查工作运行机制,完善集决策督查、专项查办、结果运用和督查调研于一体的督查工作体系。要高度重视事关现代畜牧业发展全局重大决策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民生政策的落实,跟踪发展现代畜牧业重大举措执行情况,切实解决谁去落实、怎么落实、何时落实以及落实成效问题,进一步形成狠抓落实的良好风气。

(三)加强政策法规培训宣传

一是坚决做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的宣传贯彻工作,精心组织,合理安排,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的热潮,把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战略部署转化为全省畜牧系统的统一认识和自觉行动。二是认真组织学来国家出台的扶持生猪奶牛发展的系列政策、宣传贯彻《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川府发[2008]15号),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三是深入学习宣传《畜牧法》、《草原法》、《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畜牧兽医相关条例,学习培训《公务员法》及其处分条例,推进畜牧系统“五·五”普法工作,提高畜牧系统干部职工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增强畜牧业生产经营者和饲料兽药生产经营者的法治观念、法律素养和守法自觉性,营造有利于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法制环境。同时,地震灾区要重点学习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制定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依法推进灾后畜牧业生产恢复和发展。四是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省政府要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评议考核内容和标准,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四)加强信息调研工作

各级办公室要按照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确定的建设畜牧经济强省目标,在做好常规信息报送工作的同时,深入一线调查研究,针对现代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良种化、产业化、社会化等标志性特点,结合畜牧业承接产业转移,加强相关数据的搜集和分析,认真学结发展经验,及时总结上报好的做法经验、运行机制和生产模式,实现发展理念的升华,做到自觉围绕中心、有效服务大局,推动畜牧经济的繁荣

三、加强自身建设,打造高素质办公室和信息工作队伍

(一)加强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的重点是要抓好思想和作风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积极组织办公室人员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大政方针政策,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相关行政政策法规和党委、政府决策精神,提高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定期组织办公室人员开展更新业务和科学文化知识培训教育,丰富学习内容,优化人员知识结构,以提高办公室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要建立健全适应办公室工作要求的人才标准和选任机制,充分激发办公室人员的创造热情和工作活力,为推动我省畜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

(二)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要坚持与时俱进。要按照全省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电视电话会议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办公室政务、事务管理制度,将办公室建设和管理目标化、具体化,确保办公室工作有章可循,并认真抓好各项制度和管理措施的贯彻落实,以提高机关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同时,要建立以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三项制度为重点的行政效能制度体系,进一步制定和细化工作实施方案,加大执行力度,把三项制度作为检验办公室服务领导、服务部门、服务基层成效的标尺,以此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机关凝聚力、执行力和公信力。

(三)加强部门协同

办公室工作涉及畜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涉及系统内的多个门类,是一个系统工程。办公室工作决不是办公室的“独角戏”,而应成为各部门、各单位共同参与的“合奏曲”。各部门、单位要积极参与办公室规划实施的协调工作,搞好对全局中心工作的保障服务。要加强与办公室的信息沟通和业务协作,集中整合有限资源,共同建设多部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办公室服务体系,提升我省畜牧系统的整体能力。

在畜牧信息化建设上,希望各级畜牧部门抓好“三个建设”。一是抓好信息“硬件”建设,不断提高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抓好信息“软件”建设,即抓好信息队伍建设,适时开展信息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文字图片的质量,做到文章有深度、分析有力度、图片有技巧,保障网络畅通和刊物印刷质量。三是抓好信息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级畜牧信息工作责任制、信息审查和信息报送制度。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信息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同志们,办公室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奋发有为的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努力开创畜牧系统办公室工作新局面,为建设现代畜牧经济强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当前畜牧业的发展趋势篇5

一、基本情况

德江位于黔渝湘鄂4省市边区结合部乌江中下游武陵山、大娄山交汇处,重庆、贵阳、铜仁三市几何“三角形”中心点,辖19个乡镇街道345个行政村2072平方公里53.2万人口,素有中国“傩戏之乡、天麻之乡、革命老区”美誉和“黔东北门户”之称。2010年9月,省委明确把德江培育成贵州东北部区域通枢纽城市,根据国家和省规划,十二五期,将有杭州―瑞丽、沿河―榕江、务川―习水三条高速和昭通―黔江、都匀―黔江、贵阳―郑州、重庆―广州、遵义―吉首五条铁路及800万吨级共和乌江航运港、德江支线飞机场交汇德江,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畜牧部门审时度势,大胆决策: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农业工作会议文件精神,按照“发展保护、监管创新”八字要领,围绕“品种改良、生态养殖”发展思路,抓好政策、措施、服务到位和产业区域优势提升、规模养殖程度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产业经营水平提升“三到位、四提升”上台阶工作,实现德江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高效做好国家生猪肉奶牛养良种补贴工作,落实专项资金200余万元,全县良种普及率达96%、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参保率达100%;采取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平时补免相结合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确保口蹄疫、猪兰耳病、猪瘟等强制免疫应免疫畜禽密度达100%;全年抽检兽药78批次、饲料和添加剂62批次,没收销毁假冒伪劣兽药饲料价值42万余元;尤其黄牛等改良率达95%以上、生猪三元杂交达98%以上,全县无动物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二、存在问题

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当前县、乡镇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畜牧技术推广机构,一般都负责多重职能,使得发挥关键作用的畜牧技术推广力量受到削弱。因此,建立完善的市、县、乡、村四级科技推广网络机构势在必行。专业技术人员知识得不到更新。因为经费紧张、技术人员走不出去、深造机会少,甚至订阅专业资料的经费都没有。所以获取新技术、新知识、新信息较困难,使得实际业务水平难以提高,严重影响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和能动性。知识老化成为严重影响推广效果的因素之一。

推广人员素质不够高。多数基层畜牧推广站非专业人员比例过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业务素质偏低。

经费短缺基础太薄弱。大部分基层畜牧站人员工资没有保障,工作经费严重缺乏,缺乏专项推广经费及必要的交通工具,基础设施薄弱,设备简陋,因此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很难发挥应有的技术支撑作用。

服务方式跟不上形势。宣传、培训、咨询、指导等,目前的主要推广方式是属空洞的说教,实践证明效果不是很好,尤其面对千家万户分散饲养条件下的技术推广则更加困难,在畜牧业加速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的过程中,跟不上发展形势,服务对象在减少,阵地在丢失。

三、解决对策

新形势下,畜牧科技人员要站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的高度去考虑工作,调整工作思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工作上紧跟时代步伐,才能应对各种挑战。

技术推广,争取突破。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及畜牧科技人员要紧紧围绕畜牧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跟踪畜牧科技发展新动向,深入研究技术推广的有效途径,筛选出能增产、增效、生态、安全的适用技术,进行推广,以提高养殖小区、养殖大户、科技示范户等的技术接受能力为抓手,辐射带动千家万户。

创新工作,拓宽思路。畜牧技术推广工作应顺应畜牧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将工作重点转向推广高产、优质的主导品种,推广生态、健康饲养方式,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突出示范带动作用,加快科技入户、科技到场步伐,努力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畜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在政府和行政部门的宏观决策方面发挥好助手作用。科技人员应经常深入基层第一线开展技术服务,了解畜牧产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养殖户最关心、最难办的事情,可为政府提出产业发展规划、发展模式、推广重点、扶持政策等方面的建议。畜牧科技人员要真正成为广大养殖户的代言人,以积极的姿态,在新时期做出新贡献。

政府保障,当好参谋。畜牧科技人员应及时向畜禽饲养户提供畜产品市场行情,帮助饲养户分析各畜种发展趋势,真正让他们通过养殖创收,提高经济效益。

改良品种,保护资源。继续做好本地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品种改良。在保护本地畜禽遗传资源的基础上,改良畜禽品种,提高畜产品质量,是当前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当前畜牧业的发展趋势篇6

1、畜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世界上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而我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5左右,铜梁县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23。因此,要赶上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发展畜牧业已成为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发展前景广阔。

2、畜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转换力强等优势。一是周期短、见效快,适合工厂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还可带动种植业、饲料、食品、轻纺、皮革、医药、化工等的发展,拉长产业链条,而且还能推动小城镇建设、交通等其它产业的发展。二是可以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之形成生态、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3、畜牧业发展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从国内市场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善,传统的以粮食为主食,以肉、蛋、奶等为副食的,!传统饮食结构正在被打破,粮食的份额逐步缩小,肉、蛋、奶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品,需求量也将越来越大。我国现在肉类消费人平均占有量为45公斤左右,人均消费量438元,与人均粮食消费支出等量。预测,21世纪前10年,年人均肉类消费仍可保持年均3~5的速度增长,在20__年人均占有量将达70~80公斤。目前,我国奶制品占世界平均的十五分之一,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发展空间。从国外市场看,许多国家以肉、蛋、奶作为主食,把畜产品特别是草食牲畜产品称为“绿色食品”需要量很大。据资料介绍,我国草食性畜产品主要出口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但出口量只能满足其需求量的30左右,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有专家预测,中国入世后,种植业将受到很大冲击,但畜牧业及畜牧产品加工很可能是中国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中的一个长盛不衰的优势产业。

4、畜牧业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转变为阶段性过剩,有更多的粮食可用于发展畜牧业,大规模地实现转化增值。另一方面,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退耕还草,又促进农区畜牧业特别是草畜牲畜发展提供了机遇。再有,近年来国家对畜牧业发展更加重视,中央和市农村工作会都把发展畜牧业放在了重要位置,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点之一,要求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目前,中央有关方面正在制定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决定,必将更加有益于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5、我市有发展畜牧业的自然条件。我市地域广阔,气候、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粮食、青饲料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比北方更有优势。同时还具有大城市、大农村并存的广阔消费空间,重庆大都市辐射范围广,集散效应强,利于扩展外销等优势。而且我市发展畜牧业还具有坚实物质技术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家家户户有养殖,如果加以引导,会起到牵一发动全部的效应。

二、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思考。1、理清思路,明确发展方向。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发展优质、天然、无公害的绿色畜牧产品为目标,把畜牧业发展为真正能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希望产业。

2、大力引导,转变观念。各级干部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市场意识、现代农业意识,花大力气引导农民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把种植与畜牧业彼此孤立,把畜牧业当家庭副业的传统观念,树立农牧结合,农牧联动的新思想,逐步过渡到畜牧业专业化上来,增强市场农业意识,使政府的决策转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真正把畜牧业当作一个大产业来发展。

3、培植龙头,推进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畜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但由于目前畜牧业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低,农民的小生产意识还不适应大市场趋势。传统的千家万户单打独斗的粗放经营方式,不能给农民带来致富。要实现产业化经营,推动畜牧业大发展,必须要有龙头的带动。实践证明,没有龙头的牵引,是不能带来产业化的。过去铜梁发展兔业,是散养的模式,虽是“繁星满天”就是没有“航空母舰”。后来政府以重庆铜梁群益兔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大力扶持,引导走“公司农户”的路子,在短短两年间,不仅带动了农民养兔致富,促进了铜梁兔业发展,而且公司规模迅速壮大,建成了西南最大的种兔场,种兔不仅在本县、本市畅销,还销往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陕西等地,供不应求,肉兔远销吉尔吉斯等国外市场。1999年公司产值达400多万元。这就是龙头效应。因此,发展畜牧业应把工作重点放在找准业主、扶持专业户和龙头企业上,着力扶持一批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工厂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能起到龙头作用的养殖基地、畜产品加工企业、饲料加工企业、营销公司。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技术创新、资金融通、资产整合的功能。让“月亮”带着“星星”走,牵动千家万户农民闯市场、创品牌,实现分散的农户与大市场、大流通的对接,逐步向产、加、销一条龙的方向发展,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

当前畜牧业的发展趋势篇7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在畜牧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乡村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在地方上,许多兽医工作没有统一机构管理,主要以家庭经营为主,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兽医人员。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偏大,乡村的兽医主要以60岁以上的老兽医为主,年龄结构趋于老化。

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很难以专业的知识应对新型的疾病。地方防疫机构工作条件艰苦,工作环境工资待遇不如其他专业好,一些学历较高的兽医技术人员不愿意到偏远的地区工作,导致地方上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都不合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乡村基础设施较差,仪器设备的使用不够规范,导致动物之间出现交叉感染现象严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预防防治工作,缺乏应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城市医疗管理机构忽视了对乡村地区的医疗卫生管理,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致使大量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没有解决,使动物防疫的基础受到动摇。

2畜牧兽医的发展趋势

有预测显示,畜牧兽医这一专业将成为中国最有发展前景的9大专业之一,这个曾经的“冷门专业”突然华丽转身,其背后也必然存在很多的社会原因。国家对畜牧业十分重视。畜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且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饮食大体已经完成了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但是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专业人才,即畜牧兽医,而在这方面,我国的人才资源还是很短缺的。在当前环境下,家禽动物的疾病千变万化,面对突然的家禽病毒,需要专业的畜牧人员掌握专业的畜牧兽医知识,这一点很重要也很急迫,当前我国在畜牧方面的疾病解决主要还在预防阶段,还没有专业有效的措施去解决这些畜牧疾病,以扎实的专业技术去应对解决多变的疾病困扰。就业前景好。学习精懂畜牧兽医方面的知识技术,就业选择性很大,不但可以到各种外资兽药、或者各饲料企业去当工作,还可以到规模养殖厂做技术厂长或是技术专家,除此之外,还可以自己办养殖业,可以自办兽药、饲料门市部、兽医门诊等,自己当老板。总之,在畜牧业发展前景好的现代社会,学好畜牧兽医不用愁就业问题,冷门不冷,就业为本。

3结语

当前畜牧业的发展趋势篇8

[关键词]畜牧产业;养殖技术;绿色畜牧养殖

当前我国环境问题严峻,因此畜牧业在养殖过程中也一直倡导绿色养殖,绿色生产。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其中绿色食品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饮食观念和消费理念。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购买食品时更趋向于安全化,营养化,高质量化。因此,为了达到人们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理念,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是必然趋势。

1发展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原因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绿色食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多,这也加速了绿色养殖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发展绿色畜牧业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畜牧养殖业主的经济收入。现在绿色产品巨大的需求量,为绿色畜牧的发展提供了可观的市场,所以我国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势在必行,发展绿色畜牧也是改变我国养殖现状的重要一环。但养殖业存在一味追效益却忽视食品安全的现象,很多养殖场大量使用激素等,众所周知,激素摄入过多对人体造成损伤。因此,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是保证人们健康的关键步骤。

2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内容

发展绿色畜牧养殖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减少养殖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提供质量安全的畜产品。如果想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大力推行绿色畜牧养殖技术。谈及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很多人可能觉得非常陌生,由于相关技术的普及不是非常有效,相关类技术人员还是很缺乏的。绿色养殖技术包括很多方面,主要由以下几点:选择养殖场所、管理饲料的药物的使用、疫病的预防与治疗、病死牲畜的处理技术以及各类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如果要将一个饲养场规范化管理,全面实现绿色养殖,就要从场地的选址开始,考虑水质、空气是否适合牲畜生存;同时需要考虑养殖技术人员是否掌握正规全面的药物管理和使用常识,是否了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饲料和兽药的使用规定;养殖场卫生管理和疫病防治是否合理等各类问题。

3推广绿色畜牧技术的措施

3.1做好市场调研工作

目前,市场对于绿色食品需求量很大,但这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养殖业对于具体什么样、什么量并不能很好把握。那么针对这一问题,市场调研工作必不可少。首先应该根据各地不同情况作出计划,对人们的食品需求以及偏好作出统计,可以运用随机抽样等方式进行调查。随后,在市场调研的前提下,宣传工作必不可少,可以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发放传单以及广告宣传等多种媒体手段进行宣传,将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重要性普及到养殖户,也让大众了解绿色养殖的价值。思想工作是实践工作的基础,只有思想工作做通,农民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才能减小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阻力。

3.2规范管理畜牧养殖

传统的养殖业以散户为主,十分不规范,也没有办法做到养殖一体化,养殖业秩序十分混乱,根本无法保证食品安全。那么,为了达到绿色养殖的目标,必须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养殖业。传统养殖有时会凭借经验来进行养殖,对于疫病的防治以及药物的使用完全是凭借经验处理,但是经验并不是万能钥匙,仅凭经验有时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导致牲畜的大范围死亡。所以,推广绿色养殖,必须推广正确规范的养殖方式,树立绿色养殖观念。通过这种方式,全面提高畜牧养殖质量,实现绿色生产、绿色养殖。

3.3正确使用饲料和药物

正如“民以食为天,牲畜使用了健康的饲料,才能产出绿色的食品。很多养殖户不懂得饲料的使用量以及配制方法,只是凭主观判断,有时很难达到牲畜所需营养值,导致食品质量下降。同时,目前对兽药的使用不合理现象也十分频繁,滥用兽药使得牲畜健康得不到保证,饲料和兽药方面的监督检测机制仍然不健全,无法保障畜禽产品的安全。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建立专门的绿色饲料原料基地,养殖户直接从统一规范的饲料基地进行合作购买,保证饲料来源绿色化,确保饲料原料的安全。同时加强对兽药使用的监督,大力整顿兽药市场秩序,推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发展。

3.4做好疫病防治工作

在畜牧业中,疫病的防治是很关键的一环。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监督机制和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做好疫病的预防和治疗,杜绝病害畜禽产品上市。同时,养殖方应该聘用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疫病的预防和治疗,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疫病防治。

4绿色畜牧技术的发展前景与结论

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发展,需要立足当下,以市场需求为主,立足长远目标,推动食品安全。人们对于绿色食品的需求量增大,这是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发展的契机,因此我国应该把握好这一趋势,大力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促进绿色食品的发展,在保证环境卫生的基础上保证食品安全,以迎合未来绿色养殖的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

[1]韦励平,蒋碧桂,陈进喜.畜禽绿色养殖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6).

[2]张汝斌,毛旭,王明志等.绿色养殖是未来发展方向[J].吉林畜牧兽医.2011(02).

当前畜牧业的发展趋势篇9

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实现“三赢”

当代贵州:多年来,贵州省积极寻求和培育符合贵州实际、既能治山又可治贫、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特色扶贫产业,以期大范围带动贫困农民脱贫致富。9月14日,第十一届(2014)中国羊业发展大会在贵州召开,对扶贫工作有哪些促进?

叶韬:中国羊业发展大会是国内规格最高的全国性肉羊行业盛会,这是第一次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召开、第一次在贵州这样的非传统肉羊产区召开的羊业大会,体现了国家草地畜牧业“北牧南移”战略,也体现了肉羊产业从传统牧区向新兴农区转移的发展趋势,意义十分重大。

2010年,国务院扶贫办在我省召开了石漠化地区种草养畜产业化扶贫试点工作会议,尤其这次羊业发展大会的召开,都是对贵州省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成效的肯定。实践证明:以羊为主的草地畜牧业适合南方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特点,较好地解决产业扶贫与生态建设之间的矛盾,使当地群众从“环境脆弱―生活贫困―掠夺资源―环境恶化―贫困加剧”的陷阱中走了出来,走出了一条石漠化地区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的成功路子,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今后,我们将继续大力实施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不断提高肉羊产业发展水平,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省存栏羊1000万只的目标,推动我省肉羊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更好更快地发展。

当代贵州:贵州是国家规划的四大肉羊产业优势区重点省份之一,水热资源和草地资源丰富,人工种草和秸秆利用潜力大,特别是生态环境优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十分突出,潜力巨大。近年来,贵州发展草地畜牧业取得了哪些成效?

叶韬:2007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整合资源,扶贫部门不断加大草地畜牧业发展力度,成为我省十大扶贫产业中起步最早、覆盖面最广、资金投入最大、贫困户参与最多的新兴支柱产业,目前已覆盖50多个县,统一了发展思路,集聚了市场要素,拉动了社会投资,拓宽了增收渠道,探索了成功的模式机制,奠定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赢”,呈现出“发展加速、后劲增强、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

经济效益方面:项目区累计投放畜禽240万个羊单位;出栏300多万个羊单位,实现销售收入30多亿元;存栏300多万个羊单位,价值约30亿元;已建成的养殖场、草地等固定资产价值约20亿元。生态效益方面:项目区累计种植牧草及改良草山草坡280万亩,草地载畜量和养畜量保持合理平衡,植被四季常青,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遏制了石漠化恶化趋势。扶贫效益方面:项目覆盖了近600个乡镇、1800个村,解决了10万户农民的就地就近转产就业问题,项目区农民仅种草养畜一项年人均收入就超过4000元。社会效益方面:项目区建成500多个草地畜牧业示范基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拓宽了就业创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素质,探索出了一条石漠化地区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的成功路子。

扶贫转型升级

当代贵州:2007至2011年,省政府每年都召开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工作会议,将草地畜牧业作为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来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实施和产业发展。

叶韬:2007至2013年,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2.4亿元开展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多年来,扶贫部门投入草地畜牧业的资金,都是十大扶贫产业中最多的,对单个县、单个项目、补助标准等方面都是最高的,走在产业化扶贫的前列。

财政扶贫资金集中用于购买发放基础畜禽,适当补助建圈、种草和良种场建设,项目户单户补助达到2万元,基本解决了贫困户的发展需要。组建了全省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专家服务团,健全“核心专家组专业技术组综合技术小分队基层技术服务队伍”服务体系,分层次研究解决技术难题,分类巡回指导服务,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组织编写出版了一批草地畜牧业技术培训资料,建立“雨露计划―草地畜牧业扶贫实训基地”,有针对性地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项目农户,培养了一批乡土技术人才。

同时,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积极健全良种繁育、饲草供应、疫病防治、产品加工、商品销售体系,引进培育了一批专业化龙头企业和养殖合作社,产业发展要素加快聚集,体系不断完善。特别是加强种畜体系建设,省扶贫办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扶持种羊场建设发展。目前,晴隆县成为中国数量最多、品质较好的杜泊羊和波尔山羊养殖大县,现正与全国知名养羊专家、甘肃农业大学教授赵有璋带领的团队合作,培育现代肉羊“晴隆羊”新品种。

当代贵州:怎样通过工作思路的调整、机制体制的创新,将草地畜牧业实现转型升级?

叶韬:首先,抓好典型示范。晴隆、普安等一批县,良种化步伐加快,发展速度加快,产业规模和水平提高。各项目县重点建设了一批示范区、示范点,扶持培育一批示范户,典型引路,示范带动,规模发展。尤其,加强对外开放,强化项目管理。改变过去项目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实行“竞争晋档、分档扶持”机制,开创了“动态管理、创先争优”的生动局面。

其次,创新扶贫机制。在确保项目成功、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采取分散养殖、联户养殖、养殖合作社、公司+农户等方式,直接补助、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相结合,以扶贫资金到村到户为政策底限,积极探索创新扶贫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公司+基地+贫困农户”、“合作社+示范户+贫困农户”、“示范户+贫困农户”等有效模式,扶持带动贫困农户,让贫困农户分享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的成果,一批项目区、龙头企业、合作社、示范户有效发挥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再者,推动转型升级。项目实施重点推动工作重点、区域布局、组织模式、资金使用、项目管理“五个改进”,产业发展重点推动养殖主体、养殖品种、养殖模式、养殖技术、养殖规模“五个转型”。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大户等规模化养殖加快发展,个体大、增重快、繁殖率高的优质山羊、绵羊品种大幅增加,半舍饲、全舍饲的模式逐渐推广,分群饲养、分段育肥、秸秆饲料等技术加快普及,专业化企业、养殖合作社、联户养殖快速增加,专业化、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

“11655”促进草地畜牧业发展

当代贵州:草地畜牧业发展潜力大、后劲足。今年,这项专项扶贫资金进展如何?

叶韬:今年,省扶贫办安排专项扶贫资金2.61亿元发展草地畜牧业,计划覆盖农户1.3万户,投放畜禽26万个羊单位,人工种草8.37万亩,建圈53.13万平方米。上半年,项目完成覆盖农户1.08万户,占计划的83%;购畜禽8.51万个羊单位,占计划的33%;人工种草4.94万亩,占计划的59%;建圈27.16万平方米,占计划的51%。

当代贵州:在强化“精准扶贫”的扶贫新格局下,将产业化扶贫与精准扶贫有效结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和难题。如何突出重点抓好草地畜牧产业化扶贫?

当前畜牧业的发展趋势篇10

江苏有13个省辖市,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经济区域。苏南一般包括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5市,苏中主要指扬州、泰州、南通3市,苏北有淮安、盐城、宿迁、连云港、徐州5市。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苏南、苏中、苏北呈明显递减格局。3个区域畜牧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也呈现不同的分布状况,由表2可见,2010年江苏省畜牧专业合作社共8019个,其中,苏北地区6129个,占76.4%;苏中1111个,占13.9%;苏南779个,占9.7%。经营品种江苏省畜牧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猪、禽、牛(包括肉牛和奶牛)、羊、兔和鸽等品种类型(见表2),其中,养禽专业合作社最多,共4287个,占总数的53.5%;其次是养猪专业合作社,占总量的30.9%。经营规模从表3可以看出,2010年江苏省畜牧专业合作社出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有367个,占总数的4.6%;100万~500万元的1680个,占21%;100万以下的5972,占总数的74.4%。有少数出资额千万以上的畜牧专业合作社,其中多数分布在苏南地区。

服务内容江苏省畜牧专业合作社组织指导社员及周边广大养殖户的生产经营,为社员提前、产中、产后服务,服务的主要内容一般用“五统一”来概括:统一畜禽种苗的供应、统一饲料配送、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防疫注册、统一产品购销。发展环境江苏省各级政府较为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建立健全合作社组织指导部门,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发展环境。各级政府部门先后制定了相关扶持政策,明确财政、税收、信贷、工商登记等扶持措施以及项目援助、典型宣传、示范引导等激励手段,营造了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江苏省还通过完善立法,在已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基础上,于2009年11月23日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进一步支持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发展速度加快显著江苏畜牧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形成了社会多种力量、各路精英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以平均每年70%的增长速度,把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有效组织起来,逐步实现养殖业从家庭小规模分散养殖向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转变,在带动养殖户的数量、服务养殖户的能力、提高养殖户的收入上起到明显作用。2007年底,江苏省畜牧专业合作社总数还不到2000个,成员不到5万人(户);截至2011年6月,已发展到9302个,成员总数约80万人(户),入社养殖户收入普遍得到增长。地区发展各具特色由于苏南、苏中、苏北存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各地区以当地的产业优势为依托,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区发展特征。

苏南属于经济发达地区,私营企业蓬勃发展,在畜牧专业合作社的创办形式上以能人、大户或龙头企业牵头居多,出资额一般较大。而苏北大多数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各项经济指标均在全省平均值以下,近几年农民人均年收入还不及苏南的1/3,被认为是江苏的贫困地区,因而该地区的畜牧专业合作社多以乡镇基层组织、兽医站等服务部门领办为主,有不少合作社被政府作为扶贫项目来建设;苏中则介于两者之间,能人、大户牵头、龙头企业牵头、政府服务部门领办的形式基本同等程度存在。从表4可以看出,江苏畜牧专业合作社的数量从苏南到苏北呈递增现象,但由于经济发展因素,合作社带动农户的能力由北到南逐渐增强。服务领域得到拓展从服务的内容来看,畜牧专业合作社“五统一”的服务内容较之早期主要体现在生产环节的技术合作来看,贯穿了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更具全面化和系统性。从服务的范围来看,有部分畜牧专业合作社已从为本村本乡养殖户服务为主转向跨乡镇、跨县域、跨市域甚至跨省域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