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4:05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篇1

[关键词]二氧化碳能源强度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X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146-01

引言

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是全球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他直接导致了全球气候的变暖,严重影响着地球的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为了应对全球变暖的问题,我国在2009年的常务委员会中结合当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状况,给出了未来的排放指标。指标要求在2020年的时候总排放量要比2009年下降40%。这就要求各地政府要充分做好优化二氧化碳排放的工作,实现二氧化碳的排放目标。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在1952年到2011年间,制造企业的增长速度由原来的19%增加到40%上升了21个百分点。制造企业是我国最大的能源消耗企业,因此要想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就必须控制好我国制造业能源消耗量。根据2008年的ipcc的第5次评估报告显示,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是由于化工燃料的燃烧,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全国总排放量的90%多。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篇文章是用“转换份额分析”(Shift--shareanalysis)的模式对制造业二氧化碳的排放数据进行分解。

根据以上的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变化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7个。(1)技术进步因素。它主要是反映了制造业个行业的能源消耗变化对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基于制造业的产品工艺的不同。所以制造业应该努力提高自己产品的生产工艺,开发研究新的产品,让单位产品在能源消耗上发生变化,这样就能做到节能减排的效果。(2)行业结构的变化。它主要是反应制造业各个行业的产品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生产调整的影响。(3)能源结构效应。他主要是指制造业中由于生产使用的能源变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4)技术进步与行业结构相互影响的作用。是指由于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变动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5)技术与能源结构的效应。我国制造产业的的技术不断改进和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二氧化碳排放产生的影响。(6)行业结构与能源的相互效应。制造业行业结构的变动与能源变动的综合变动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7)技术进步,行业结构与能源结构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针对这三者的结合对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二、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变动总体效应分析

在1999到2009年这十年之间,技术的进步是影响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最大影响因素。接着是行业结构的变动,能源消耗的减少等因素。通过历年数据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各种因素影响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比值,其实技术的进步使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了24%左右,行业结构的变动让二氧化碳减少19%左右,能源消耗的减少使得二氧化的排放量减少了10%左右。由此可见技术的创新和生产工艺的改良对制造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影响最大。由于制造行业中一般都是以煤炭作为主要的能源,因而能源结构的{整对制造业二氧化碳的排放影响也是极为重要的。

三、行业数据分析

在制造业各个行业的数据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对制造业技术进步影响最大的是金属的冶炼及锻压行业,技术进步与改良让整个行业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30%多。紧着是非金属的矿物质制品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企业,由于技术的改良和创新让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了20%多。其原因是这些行业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工艺的水平发展比较快,使得能源的消耗大量减少。还有一些行业的技术进步比较缓慢。如通信设备,计算机,纺织业,皮毛加工制造业以及木材的加工制造业等等,这些产业的技术进步对能源的消耗影响不大。所以这些行业的技术进步对整个行业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影响较小。

在行业结构效应中,对制造业影响最大的是石油化工,炼焦,以及核燃料的加工。他们平均让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减少了42%。其次是化学原料及化工制品企业,他们的行业结构调整让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减少了33%。这些行业的结构调整使得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减少。但是制作行业中别的产业的行业调整对二氧化碳强度的排放影响甚微。甚至有些行业的调整没有让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减少却还在增加。比如黑色金属的冶炼及压延,交通运输设备的制造企业,医药制造企业,专用设备的制造企业等。由于这些行业的产出比重增加的速度大大超过了能源消耗的下降速度,所以对制造业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没有起到积极的影响。

结论

气候变暖是如今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缩短气候变暖的程度已经变得刻不容缓。我国制造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由于我国的各种原因导致很多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技术得不到改善。根据本文的研究发现经济的增长和能源的消耗对制造企业的影响最大。

为了贯彻落实我国节能减排的政策,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需要从二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切实做好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整个制造行业的减排效果。在减排的手段方面要促进制造业的技术改进,让企业在优化生产技术的同时节约能源的消耗,以实现减排的目的。具体产业的变动对二氧化碳的排放影响比较小,还存在着很大的改良空间。可以多促进绿色制造,新兴制造业,大力开发可持续能源与再生能源。

参考文献

[1]李晶.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变迁、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4.

[2]郭杰.中国碳减排政策分析与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篇2

高一、14班程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题记

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被高速的信息生活所代替,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古道被高速公路所代替,当“有约不来过夜闰,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油灯被白炽电灯所代替,当“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深院被高楼所代替……于是,手机代替了“日日思君不见君”的惆怅;电脑和电视代替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如烟花般炫灿的速食爱情代替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亘古。而当历史文化被现代文明所摒弃时,当高楼大厦,工厂公路充斥着整个世界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精神上的空虚,更是家园的破坏,于是低碳生活,保护环境便悄然在人群中兴起……

衣,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以减少2.5kg二氧化碳的排放,另外,棉质衣服比化纤衣服碳排放量少,多穿棉质衣服,也是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食,多吃素。生产1kg牛肉排放36.5kg二氧化碳,而果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仅为该数值的,另外本地的果蔬和水也比外地运输来的排放二氧化碳量小,此外低碳饮食还包括适量喝酒,如果一个人一年少喝0.5kg的酒,可减排二氧化碳1kg。

住,选择小户型,不过度装修,减少1kg装修用钢材,可减排二氧化碳0.9kg,少用0.1立方米装修用木材,可减排二氧化碳64.3kg。

用,节水、省电,以11瓦节能代替60瓦白炽灯,每天照明4个小时计算,一支节能灯一年可减排二氧化碳68.6kg,随手关灯减排二氧化碳4.7kg。如果每台空调在26度的基础上调高一度,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1kg,每少用一个塑料袋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0.1g,只要减少10%的一次性筷子,每年能减碳10.3万吨,少用电梯,合理使用电脑、电视、冰箱等电器,及时切断电源,纸张需两面用。

行,少开车,选小排放量车,每月少开一天,每车每年可减排放二氧化碳98kg,如果选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自行车,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会更少,此外排气量为1.3升的车,每年减排二氧化碳647kg。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篇3

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热

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2009年12月8日,世界气象组织提前公布的“2009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中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上升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中的岛国。

美国的一项研究指出,地球发热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隐患。第一,过敏加重。研究显示,随着二氧化碳水平和温度的逐渐升高,花期提前来临,让花粉生成量增加,使春季过敏加重。第二,物种变得越来越“袖珍”。随着全球气温上升,生物形体在变小,这从苏格兰羊身上已现端倪。第三,肾结石患者增加。由于气温升高、脱水现象增多,研究人员预测,到2050年,将新增泌尿系统结石患者220万人。第四,外来传染病暴发。水环境温度升高会使蚊子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登革热、疟疾和脑炎等时有暴发。第五,夏季肺部感染加重。温度升高,凉风减少会加剧臭氧污染,极易引发肺部感染。第六,藻类泛滥引发疾病。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市政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疾病。

低碳生活从细节开始

低碳是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对此,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说:“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首先,减碳主要落实在生产上,如大力开发水能、核电、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任官平强调,减碳是每个人的责任。对我们来说,生活方式描绘了每个人的“碳足迹”(编者注:产生、使用和消费这些东西共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低碳生活就是简约的生活方式。任官平还指出,衣、食、住、用、行等方面都可过低碳生活。

衣:少买不必要的衣服。一件普通的衣服从原料到成衣再到最终被遗弃,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以减少2.5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另外,棉质衣服比化纤衣服排碳量少,多穿棉质衣服也是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食:多吃素。生产1千克牛肉排放36.5千克二氧化碳,而果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仅为该数值的1/9。另外本地的果蔬比外地运输来的排放二氧化碳量小。此外,低碳饮食还包括少喝酒,如果1个人1年少喝0.5千克酒,可减排二氧化碳1千克。

住:选择小户型,不过度装修。减少1千克装修用钢材,可减排二氧化碳1.9千克;少用0.1立方米的木材,可减排二氧化碳64.3千克。

用:节电、节水。以11瓦节能灯代替60瓦白炽灯、每天照明4小时计算,1支节能灯1年可减排二氧化碳68.6千克;随手关灯可减排二氧化碳4.7千克。如果每台空调在26℃基础上调高1℃,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1千克。此外,少用1个塑料袋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0.1克;减少目前一次性筷子使用量的10%,每年就能减碳10.3万吨;少用电梯,合理使用电视、冰箱、电脑等电器,及时切断其电源。工作时,单面纸要重复利用,能减少电子化办公的纸张。

行:少开车,选小排量车。每月少开一天车,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98千克,如果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自行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会更少。采取及时更换空气滤清器、保持合适胎压、及时熄火等措施,每辆车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400千克。

不仅要低碳还要碳补偿

此前,为了减碳,中国一直在行动。2008年,“中国低碳发展项目”启动,低碳城市建设在我国正式起步,上海和保定两市成为首批试点城市。此外,日前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说,从1980年到2005年,中国通过植树造林等工作减少的碳排放超过50亿吨。

在民间,也有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加入到低碳生活的队伍中来了。不久前一项涉及1.5万人的网络低碳调查显示,73.08%的人有双面使用纸张的习惯,83.33%的人自备购物袋,79.49%的人能自觉地把空调温度调到26℃,83.34%的人愿意参加环保志愿者组织的环保活动。而且,不少人会记下自己的“碳足迹”,并由此督促自己减碳。有的人会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减碳小妙招,而且还经常参加“旧物交换”“绿色出行”等活动。此外,低碳房屋、低碳服饰、低碳汽车等也更多地融入到生活之中。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篇4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政府在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上对全世界作出郑重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50%.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我国的碳减排目标任重而道远.当前,全球都在积极推行“低碳经济”,各国都在努力实现“绿色生产”,力求减少碳排放量.我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节能减排的约束性目标,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降低16%,而二氧化碳排放要降低17%,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要求减少8%到10%,同时把该目标进一步分解到全国各地区,要求各地区务必坚持绿色、低碳的新型发展理念,把节能减排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消费模式,进而增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一直以来,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作为全球变暖背景下的一个新标识,是国内外众多学者密切关注的重点.由于我国存在严重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地区资源禀赋差异,中国各省市地区的碳排放也存在显著差异.要想制定出科学合理且有针对性的节能减排政策,就必须很好地把握中国各省市的碳排放情况,因此有必要对各省市碳排放量进行全面系统的测算.然而,截止目前,我国无论是国家层面的还是省级层面都没有直接公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官方统计数据,国内外学者的测算研究都是基于对能源消费量的测算.那么,我国各省份二氧化碳排放量到底有多少,哪些因素对二氧化碳的排放产生影响?这些相关影响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又是如何呢?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关系到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制定的科学与否,也关系到低碳战略实施成效的显著与否.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是我国经济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参照ipCC(2006)以及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3]和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2007)[4]的方法,运用相关方法对各省市地区的碳排放量数据进行估算,比较详细估算了我国30个省市(直辖市、自治区)1997—201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各地区碳排放量的测算

考虑到二氧化碳排放的来源比较广泛,除了化石能源燃烧外,在水泥、石灰、电石、钢铁等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物理和化学反应的发生,也会有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在所有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中,水泥大约占56.8%,石灰大约占33.7%,而电石、钢铁生产所占不足10%.为了进一步增强估算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本文不仅估算了化石能源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也估算了水泥生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另外,为精确起见,本文进一步将化石能源消费细分为煤炭消费、焦炭消费、石油消费、天然气消费,其中石油消费则更进一步细分为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四类.所有化石能源消费数据都来自于历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水泥生产数据来自于国泰安金融数据库.水泥生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具体计算公式如下:CC=Q×eFcement.(2)其中CC表示水泥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总量,Q表示水泥生产总量,而eFcement则是水泥生产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本文估算水泥生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时,仅仅计算了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没有包含水泥生产过程中燃烧化石燃料而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表1列出了各类排放源的Co2排放系数.经过一系列准确计算,可以得到我国30个省市地区1997—2011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估计值.由表2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值可以看出我国各省市地区碳排放量基本都呈现上升趋势,地区差异比较明显.为了更好的体现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地区差异性,将我国30个省(市、区)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其地理位置划分为三大区域,包括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具体来讲,东部地区包括北京、河北、天津、辽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这11个省(市);中部地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湖北、河南、湖南、安徽和江西这8个省份;西部地区则包括内蒙古、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重庆、青海、宁夏、新疆、甘肃、(由于缺乏数据较多,未估算其二氧化碳排放量)这12个省(市、区).表3显示我国三大区域的碳排放量.表3的数据反映了我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碳排放量情况.从总体上来看,1997—2011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从1997年的336565.69万吨增长至2011年的1066359.01万吨,增长幅度达到729793.32万吨,短短15年间排放量大约增长了2.17倍.由图1可以明显看出,在1997—2002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处于缓慢增长的阶段,这个阶段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增长为3.48%.这个阶段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缩减,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从2003年起,亚洲各国陆续走出金融危机的泥潭,我国经济发展加速,但由于我国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得我国这一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处于快速增长期,2003—2007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达到13.70%.之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有所下降,2008—2011年增速为9.37%.虽然增长率依旧不低,但是相比于2003—2007年还是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我国意识到能源环境的重要性,开始探寻低碳经济路径,为实现绿色生产付出努力.特别是在2008年10月29日我国公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白皮书,郑重声明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积极态度和相关行动,更是明晰了我国未来低碳发展路径.从表3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碳排放量情况可以明显看出,我国的碳排放区域差异性是比较显著的.总体来讲,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现由东到西依次递减的规律,东部地区碳排放量最多,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碳排放量最少.东部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在绝对量上大大超过中西两大区域.从图2可以看到,这三大区域二氧化碳排放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且其增长规律均与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一样,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1997—2002年三大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升有降,总体来说处于缓慢增长阶段;从2003—2007年,三大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整体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从2008—2011年,三大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处于增速下降阶段.图2是我国1997—2011年30个省市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值的降序排列图.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值位于全国二氧化碳排放均值的省市地区有:山东、河北、江西、江苏、河南、广东、辽宁、内蒙古、浙江、四川和湖北.排名靠前的前五个省份是山东、河北、江西、江苏和河南,分别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均值的8.71%、8.00%、7.68%、6.21%和5.95%.我国的主要二氧化碳排放大省均为传统工业,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二氧化碳排放量排名靠后的五个省份分别是天津、甘肃、宁夏、青海和海南,分别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均值的1.46%、1.44%、0.98%、0.40%和0.30%.图3是我国1997—2011年各省碳排放年均增长率的降序排列图.可以看到,二氧化碳排放年均增长率排名前五的省份是宁夏、内蒙古、海南、福建和山东,其中宁夏二氧化碳排放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5.36%.宁夏出现较高二氧化碳排放速度的原因与其快速的经济增长密切相关,1997年宁夏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10.92亿元,2011年为2102.21亿元,增幅达到1891.29,增长了8.97倍.第二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7年的41.6%增长到了2011年的50.2%,增长了8.6个百分点.快速的经济发展及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刺激了二氧化碳的高速排放.除了以上二氧化碳排放年均增长率排名靠前的省份外,青海、陕西、广西和新疆的年均增长率也均超过了10%,高于全国8.59%的平均增长水平.排名靠后的五个省份为辽宁、山西、黑龙江、上海和北京,其二氧化碳排放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47%、6.16%、5.41%、4.32%和1.95%,其中北京二氧化碳排放年均增长率以1.95%位居全国最低.

3我国各省区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关因素很多,比如地理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产权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对外开放程度、投资水平、制度环境、城市化水平、能源价格等[5-8].考虑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在考虑数据可得性基础上,本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产业结构、出口贸易、能源消费结构、城市化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本文选择的面板数据模型如下:yit=α+Zitβ+ηi+εit.(3)其中,yit是第i个省份第t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α是常数项,β是回归系数;ηi是个体效应,主要用来控制各省份自有的特殊性质,εit是外生解释变量,主要包含国内生产总值(用gdp表示)、能源消费结构、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及出口贸易等因素.其中,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量的比重度量(用energe表示),城市化水平以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度量(用city表示),出口贸易以出口额占GDp的比重度量(用export表示),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度量(用industry表示),同时对所有变量进行了取对数处理.结果显示,该面板回归模型拟合地较好,回归系数具有较高的显著性,其符号方向与现实情况较为符合.产业结构及国内生产总值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弹性系数较高,说明二氧化碳对产业结构及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比较敏感.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每增加1%,会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0.9744%,这说明第二产业与碳排放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第二产业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经济每增长1%,二氧化碳排放量则会增加0.5812%,这说明经济增长也是碳排放量增多的一个重要因素,二者呈现正相关关系.能源消费结构与出口贸易与碳排放量的弹性系数在1%水平上不显著.

4结论与政策建议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篇5

[关键词]旅游业;减排;政策框架;战略措施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0)06-0013-06

引 言

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已经从科学研究问题延伸成国际事务问题。从总量上,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发达国家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减排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面临着国际温室气体减排的巨大压力。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此背景下,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

为实现我国碳总量控制的目标,各行各业都要根据各自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及潜力,制定切实措施,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旅游业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是低耗能、低污染产业,在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和产业替代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设计一套完整的中国旅游业减排的政策框架,并提出具体的战略措施,有助于推动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我国降碳目标的实现。

一、旅游业对气候变化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潜在的关键性作用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明确指出,旅游业是资源消耗低的战略性产业。这里的“资源消耗低”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旅游业作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不仅是现代服务业的龙头,而且是传统产业的重要替代产业之一,是节能减排、建设“两型社会”、落实“调结构”和“促转变”战略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旅游业能源消耗低、污染少。我国能源消费的部门结构以工业为主,占全社会能源消耗的比例始终稳定在70%左右。统计年鉴中能源消耗统计项没有设置旅游业或服务业的能源消费。旅游交通和旅游住宿业是旅游业主要的能源消耗部门,两项能耗共占旅游业总能耗97%以上。对照统计年鉴中的统计项,即旅游业的能耗主要散落在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统计项中。而这两项能源消耗总比例仅为5.29%,显然这个总和是远大于旅游业能源消耗的,也就是说,旅游业能源消耗占总能源消耗比例很低。目前,我国工业企业仍是环境污染主要源头,约占总污染比重的70%;农业污染占到总污染的近1/3。相比工业和农业,包含旅游在内的服务业几乎无污染。因此,从旅游业自身的产业特征来看,旅游业是降低节能减排的优势产业,也是当前最适合于发展低碳经济的领域。

在低碳经济发展潮流兴起的背景下,旅游业应该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然而,由于受旅游业是低耗能、低污染产业惯性思维的影响,旅游业被认为和减排没太大关系,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中没有旅游主管部门。但事实上,旅游业也排放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据世界旅游组织最新研究显示,旅游业对全球温室气候排放负有5%的责任,除去飞行,贡献值为3%;2005年,来自旅游交通和住宿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分别为1192mt(10度吨)和284mt;2035年以前,来自旅游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以2.5%的年均速度增长,至2035年,旅游业、交通及住宿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分别达到2436mt和728mt。

为此,我们要深刻认识旅游业在气候变化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中的地位和作用,要认识到尽管旅游业是低耗能、低污染产业,但同时也排放了相当量的二氧化碳。有效减少旅游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有助于我国碳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旅游业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领域之一,对气候变化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潜在的关键性作用。

二、旅游业减排政策框架设计面临的问题

减排政策框架是要制定减排目标并设计减排措施,解决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对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及总量不明确、排放的途径不清晰、减排的目标不全面等。

(一)排放现状不清,总量不明

熟识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及总量,是设计减排政策内容最基本的条件。然而,由于气候变化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存在时间尺度上的不匹配,导致无论旅游学界、气候学界还是产业界对二者相互关系的关注都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和旅游业是两个非常复杂的开放系统,两者都存在很强的不确定性,相互作用机制复杂,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对二者的相互关系认识都不深刻。从全球来看,我国旅游总产值在GDp中的比例仅占4%强,历史文化、观光旅游占主导地位,受气候变化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国内对二者关系的关注和研究相当薄弱。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旅游业对气候变化的负反馈作用到底有多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到底是多少,至今仍是空白。总体来看,中国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不清,排放总量不明。

(二)排放途径不详,抓手不实

要弄清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及总量,就必须厘清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途径,这样才能找准有实效的工作抓手,制定有针对性的减排措施。旅游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度很高的产业,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如民航、公路等交通部门,餐饮、住宿、娱乐、通讯、零售业等,均与碳消耗联系在一起排放温室气体,有的甚至是高耗能产业。旅游的主体是旅游者,随着大众、散客旅游时代来临,旅游活动的方式更加多元、灵活,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更加多元。复杂的产业体系、多元的排放途径,使得弄清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途径、准确计算排放总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到目前为止,除美国、日本等少数发达国家外,其他国家在此领域的研究也十分薄弱。在排放途径不详尽的前提下,确立卓有实效的工作抓手其难度可想而知。

(三)减排目标不全,安排不周

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途径、现状及总量不明,就很难制定全面、具体的减排目标,只能是泛泛地提一些目标,或者仅就某几个行业领域提些具体指标。这样可能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仅有的、就某几个行业领域的减排安排,对旅游业减排潜力的影响及完成总目标的作用有多大?会不会出现真正需要大力减排的领域却没有实施相应的减排措施?以酒店和景区为例,往往高星级的酒店和景区因资金雄厚,理念先进,对技术的运用程度较深,其减排潜力及净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比那些星级低的酒店、景区要低得多。二是就某几个行业领域的减排安排,会不会在限制了某个行业发展的同时打击了其他行业,难免有不公正之嫌。并且旅游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链条上的每一个产业相互衔接,一旦某个行业的发展受到影响,会迅速波及整个产业。如果是这样,那么政策的安排就显得不够周全。

三、政策框架设计

按照公共政策学理论,完整的政策过程包括:政策问题提出、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各项环节能否正常运转直接决定了政策目标能否有效实现。而优良的政策设计则是一项政策的良好开端,甚至有人认为,制定出优良的政策就等于政策成功了一半。本文对于旅游业减排政策框架设计就是本着这一初衷进行的。需要强调的是,本文的政策框架设计只作为概念模型。

(一)总体目标

中国旅游业减排的总体目标就是根据自身现状,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切实制定相关措施,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国家实现碳控制总量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提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利用旅游业是窗口行业的优势,推动我国低碳教育,传播低碳理念,向世界有效展示我国在低碳行动方面的努力和成效。

(二)原则

1 差异性原则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大,区域资源特点、环境承载容量、经济水平、技术水平不同,对二氧化碳的净化与吸收能力不尽相同,各地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差距也是存在的。旅游业减排政策的出台不仅必须与当地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相适应,与产业、行业的现实相适应,而且政策的制定必须在实现减排目标的同时,达到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行业发展的目的,否则就是一种极为不经济的行为,所酿成的损失与浪费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因此,需要打破传统政策框架,设计更为科学和贴近区域和产业实际的减排政策,而且需要设定一条最能够适应当地及产业实情,能够最大限度利用当地特色资源、环境的发展路径,从而有利于旅游产业发展,推动经济进步。

2 综合协调原则

合理的减排政策,需要符合全面、协调的原则,既要强调以减排二氧化碳为核心,同时也需要全面、系统、综合地考虑人才、资源、环境、经济结构等要素,将减排的要求渗透到产业政策、财税政策、投资政策、人才政策、环境政策等各项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之中,促进减排政策系统化和诸要素的一体化。另外,减排政策要处理好旅游业和上下游产业的关系,门槛高了,会影响相关产业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旅游产业发展;门槛低了,则无法实现减排目标。

3 灵活性原则

为保障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旅游业减排政策的深度要适宜。因为减排的总体目标是一个中长期规划,尽管政策在出台之前经过了多方反复论证,但仍存在一些难以预知的因素,政策定得太死不利于根据不同阶段的重点进行适度调整。因此,在制定政策的源头,既要重点突出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核心的理念,同时要注意政策内容的灵活性、可行性、可持续性,并且执行力度和深度需切合实际。

(三)设计重点

中国旅游业减排政策框架设计的目的,就是要明确中国旅游业减排具体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结合我国的国情,考虑我国旅游业现状,在政策框架设计方面除常规的必须符合元政策的规范及法规体系的要求,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争取纳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框架体系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框架体系是指导全局的总原则,是各行各业制定减排政策框架的重要标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框架体系明确提出了实现减排目标的政策、资金、技术保障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旅游业减排政策纳入国家政策框架体系,才可以分享国家资源,更好地利用财税政策,运用部门协调机制、减排技术和专项资金等,解决旅游业一己之力难以突破的瓶颈,从而更好地实现减排目标。

2 制订中长期规划

明确旅游业在未来5年或5年以上的减排目标和主要任务,纳入国家旅游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总体目标和任务逐年、逐行业分解,逐年落实、评估,并对下一年工作安排进行相应调整与细化。

3 摸清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途径、现状及潜力

熟识自身的状况是政策内容设计的最基本的条件。因此,旅游业需要厘清二氧化碳排放途径,做好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真实数据的统计与整理,并且数据要及时更新,以供参考。基于排放数据,旅游业可在全国开展一次全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审查工作,对于确定是高排放的行业,准确做出评估,提出限期整改要求,严重的甚至可以采取查封措施。

4 分区域、分领域制定政策及实施力度

从全球看,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旅游交通、住宿业、相关旅游活动及旅游装备制造业。由于我国尚未系统地进行此类研究,因而无法准确判定旅游业排放量较大的行业或领域。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同区域,其资源特点、环境承载容量、经济水平、技术水平以及对污染物的净化与吸收能力不同;不同领域,产业组织水平不同,其排放途径、排放方式、对减排技术运用的深浅程度千差万别。因此,在政策设计时,要区别对待,分区域、分领域制定政策及实施力度。 5 引入调整机制

按照公共政策学者林德布洛姆的渐进主义观点,可以将决策(包括政策)看作前后衔接的不间断过程。同理性决策模式相比,渐进决策模式具有更强的现实性。

由于各种资源的局限,任何政策制定者制定出的政策都不可能是最优的,都需要不断调整,以使其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样,按照旅游业减排的政策框架设计出来的政策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进行不断调整与改进,因此,具备有效的评价与调整机制之于旅游业减排的政策框架有效性应该是一个必要的保障。

四、中国旅游业减排的战略措施

旅游业减排需要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旅游经营者及旅游者“四位一体”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要通过规划、法规、政策等的制定和实施,运用行政、管理手段及价格机制,为发展低碳旅游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和内在机制;旅游企业应从运营模式及技术创新等方面提高企业减排水平;旅游经营者应从管理角度提升效能,开发低碳旅游模式及低碳旅游线路;旅游者则以实际行动实践低碳旅游,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一)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政策推动和引导

发展低碳旅游,必须依靠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的推动。

1 统筹协调,创新推动

低碳旅游是个整体的经济,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统筹协调。

首先,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要制定一个完整的低碳旅游行动方案和行动计划,确定旅游业降碳和节能减排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目标,并对重点行业降碳和节能减排做出具体安排。

其次,要建立协调机制,明确各相关主体责任,对启动、实施、宣传教育及成果推广应用等具体行动做出计划。

最后,要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构建一个创新合作平台。建设低碳旅游国家工程实验室或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研究开发基地,重点研究建筑节能、酒店节水、新能源利用、低碳交通工具研发及控污减排等关键技术,为低碳旅游提供技术支撑;建立节能减排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和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与成果转化体系;建立合作平台,特别是国际合作平台,共享先进的技术和低碳管理模式。

2 规范引导,做好试点

低碳旅游需要政府和主管部门在政策、规范上予以引导和支持。

首先,政府要运用财税政策、经济杠杆和行政管理等手段,加大调控力度,激励企业发展低碳旅游,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引导作用。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在公共财政预算中要单独安排旅游业节能减排资金,对低碳旅游示范城市和绿色环保旅游企业试点要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引导社会投资和民间资本投入。充分发挥政府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将节能减排指标纳入考核体系。

其次,制定标准,规范发展。尽管低碳旅游已在旅游业的各个方面初见端倪,如自费北极低碳旅行团、绿色酒店、景区内的低碳交通,上海、保定等低碳概念城市等,但总体而言,仍处于小众化和非系统化状态,因此,亟待制定《低碳旅游标准》来引导并实现体系化。由国家旅游局牵头,组织国内外节能减排、气候变化、旅游等方面专家及旅游企业、民间绿色组织人士,研究、起草行业标准,择期试行,待成熟后申报国家标准。

最后,组织实施示范项目,做好试点推广工作。低碳旅游推广和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旅游客源市场、旅游目的地吸引物、旅游企业、旅游支撑和保障等多方面的内容,难度较大。可遴选重点景区、酒店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分别遴选旅游城市(如深圳)、旅游小镇(如乌镇)、旅游景区(如九寨沟)等,从不同层面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和模式进行推广。

3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政府和旅游行业部门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旅游企业、旅游者,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低碳旅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中国旅游协会向全国旅游行业发出低碳旅游倡议书,鼓励旅游企业形成低碳联盟,推广、交流节能减排技术,并从旅游经营环节开始推行低碳旅游方式及低碳旅游线路,共同营造良好的低碳旅游氛围,迎接碳总量控制时代的到来。

向旅游者低碳旅游手册。收集、整理国内外低碳旅游小窍门和实用方法,按旅游六要素分门别类地总结,形成便于旅游者携带和操作的低碳旅游手册。如“食”,调整饮食结构、自备环保餐具、优先使用当地食材;“住”,不使用一次性洗漱用品;“行”,共乘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游”,自带垃圾袋,将自己产生的垃圾带回家;“购”,不买带塑料袋包装的旅游商品,优先购买有当地特色的纪念品;“娱”,选择喝茶、读书、观赏等低碳活动或种下一棵低碳纪念树。开发、推广和普及基于互联网的低碳旅游节能减排计算软件,让旅游者在每次旅游结束后,计算低碳旅游与一般旅游模式相比所减少的碳排放,从而提高旅游者降碳、节能减排的意识和能力,发掘旅游者降碳、节能减排的潜力和积极性。

(二)旅游企业:运营模式及技术创新

1 提高运行效率

目前,中国旅游企业中类似电话沟通、手动记单等科技含量较低的业务仍普遍存在。旅游企业要转变管理和运营模式,采用信息化技术开发智能化管理,开发在线旅游、电子商务等,提高运行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 开发低碳旅游产品

旅游企业要大力设计、开发低碳旅游产品。如旅游“碳中和”产品,即旅游企业在出售旅游产品同时附加出售配套服务,要求游客付费用于环保、低碳项目建设;生态旅游、自行车、徒步旅游等产品;三大低碳旅游景区(云南香格里拉、东部大兴安岭、贡嘎山燕子沟)等低碳旅游线路产品。

3 技术创新

技术转让、技术创新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非常关键的措施。旅游企业要注重减排技术的创新,加快研制更高燃效的旅游交通工具,使用清洁能源,采用低碳或零碳能源新技术代替高碳化能源,以及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酒店业也积极采用节能新技术,降低能源消耗,争创绿色酒店,加强旅游企业减排技术改造等技术的创新。这些技术往往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需要通过转让机制和市场化运作实现转让。重要的是,旅游企业要积极主动地进行技术创新,带动旅游产业升级转型,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减缓气候变化影响。

(三)旅游经营者:开发低碳旅游模式

旅游经营者转变现有旅游模式,鼓励旅游者以共乘方式出游,旅游景区内禁止外来车辆、景区私家车、公务车及出租车的进入,景区内设置环保旅游观光车、电瓶车、畜力车、人力车等少污染或无污染的交通工具以保护生态环境;对凡响应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落实垃圾分类回收、不主动提供包装塑料袋的景区内的商家标示“低碳营业商店”;配置专职低碳导游;在景区设置“碳减量计数器”,计算游客所从事的活动与一般旅游模式相比所减少的二氧化碳等。旅游经营者可根据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种植相应数量的树木作为“碳补偿”。

(四)旅游者:低碳旅游实践

1 充分认识旅游者个体对减排的作用

研究表明,如果中国13亿人口积极参与节能减排36项日常生活行为,则年节能总量约为7700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约2亿吨,可见个人生活点滴中的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尽管目前没有详细计算旅游者二氧化碳减排潜力,但参照以上研究,减排空间也是巨大的。因此,旅游者要充分认识到个体在对减排方面的巨大作用,并积极主动采取低碳旅游方式。

2 积极主动实行低碳旅游

旅游者应扭转奢华浪费之风,在旅游过程中除积极采取节能减排36项日常生活行为外,还可以考虑一些其他的低碳旅游方式,在饮食上尽量选择以旅游目的地本地产的原材料为主;出行选择公共交通或使用清洁能源的汽车,如果开私家车,尽量降低空载率等。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篇6

关键词: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减排潜力;规模方向距离函数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5.03.15

中图分类号:F124.6;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5)03-0070-04

1引言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双重压力。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提高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键,同时国家总体目标的实现必然要从区域层面的减排行动着手,因此,测度我国各省市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并计算各省市提高二氧化碳排放效率的改进目标值对于了解我国各省市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科学制定减排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等展开了大量研究,从其评价指标角度来看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以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某一要素的比值的单要素评价指标对二氧化碳排放绩效进行评价,如谌伟等对上海市工业碳排放总量与碳生产率进行测算[1];Zhao等计算了我国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年增长率,并分析了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2];部分学者对我国各省市二氧化碳排放绩效进行了评价[3~6]。二是从全要素角度出发、运用生产理论对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行评价。Zhou等将二氧化碳排放绩效视为考虑了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技术效率,并对其进行测算[7]。此后许多学者从环境生产技术视角对碳排放效率进行了研究。如王群伟、进、wang等测度分析了我国各省市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8~10];孙作人等对我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行测算和分解[11];Zhou等构建了非径向DDF模型,并对电力生产行业的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行评价[12];王喜平等运用DDF对我国工业行业在二氧化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进行测算[13]。

单要素评价指标具有容易测算的优点,但无法反映二氧化碳的生产过程,忽略了能源结构、经济发展及要素替代作用对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影响[14]。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侧重从全要素角度评价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并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测度方法,其中由Chung等提出的方向距离函数(DDF)[15]在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6~19]。DDF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决策需要来自定义方向矢量而得到不同的效率值,因而能够实现在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产出反向同比例变化目标下的效率测度,但DDF存在以下缺点:一是在确定方向矢量时有任意性、主观性的缺点;二是没有考虑投入松弛和产出松弛的影响,使得测度的效率值存在偏差。Ramli等对DDF进行了扩展,建立了基于松弛变量的测度模型(SBm)的规模方向距离函数(SDDF)模型[20],弥补了DDF的上述缺陷。

因此,本文将在全要素和生产技术的框架下,探索性地将SDDF模型应用到二氧化碳排放效率的评价中,以期对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做出更精确的测算,同时测度欲达到效率最优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的改进目标值,为提高二氧化碳排放效率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

21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测度

在全要素和生产技术的框架下测度二氧化碳排放效率,首先应构建生产可能性集合。假设生产系统有n个决策单元(DmU),y∈Ri+和b∈RJ+分别代表第K个DmU的期望产出向量和非期望产出向量,x∈RK+为第n个DmU的投入向量。定义生产可能集合如下:

p(x)={(y,c):投入x可以产出(y,c)}(1)

根据Fre等的研究[21],p(x)满足以下条件:①p(x)为有界闭集,在p(x)中有限投入只能生产出有限的产出;②投入与期望产出具有强可处置性;③非期望产出伴随着期望产出;④非期望产出具有弱可处置性。

为达到期望产出增加的同时非期望产出减少的目标,Chung等通过引入方向矢量g=(gy′-gc),构建了方向距离函数[15]如下:

D(x,y,c;gy′-gc)=max{β:(y+gy′c-βgc)}∈p(x)(2)

现有研究中多以式(3)所示的线性规划求解D(x,y,c;gy′-gc)[10,22]。

D(x,y,c;gy′-gc)=maxβm

∑nn=1λnxkn≤xim;

∑nn=1λnyin≥yim+βmgy;

∑nn=1λnCjn=cjm-βmgc;

λn≥0;

k=1,2,…,K;i=1,2,…,i;

j=1,2,…J;n=1,2,…n(3)

这一求解过程未考虑松弛变量,会带来高估偏差。本文参考Fre和Ramli等的研究[20,23],建立如下模型:

maxβm=∑ii=1syi+∑jj=1scj

∑nn=1λnxkn≤xim;k=1,2,…,K

∑nn=1λnyin≥yim+syi;i=1,2,…,i

∑nn=1λncjn=cjm-scj;j=1,2,…,J

λn,syi,scj≥0;n=1,2,…,n(4)

其中,syi、scj分别为期望产出的扩展因子和非期望产出的伸缩因子。当βm=0时,说明第m个DmU效率达到最优;βm∈[0,1]越小,效率越低。βm实际为第m个DmU的非效率值,其效率值为:

am=1-βm(5)

22改进方向矢量和目标值测度

选择有效的方向矢量是应用DDF时的首要任务。本文应用SDDF方法的计算结果来确定各DmU趋近生产前沿面的方向矢量。

当∑ii=1syi+∑Jj=1scj>0时,即DmU不在生产前沿面上,DmU的第j个期望产出和第k个非期望产出的规模方向矢量如下:

gy=syi∑ii=1syi+∑Jj=1scj;gc=scj∑ii=1syi+∑Jj=1scj(6)

方向矢量是由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的松弛变量决定的。

当∑ii=1Syi+∑Jj=1scj=0时,即DmU在生产前沿面上,gy和gc为任意值。

根据SDDF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到非有效的DmU欲达到效率最优,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的目标变化量分别为:

∑nn=1λnyjn;∑nn=1λnckn(7)

3指标与数据

本文研究对象包括除和港澳台以外的中国30个省市,以劳动力、资本、能源为投入变量,GDp为期望产出,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劳动力投入、GDp数据源自《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能源的消耗量数据源自《2011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资本存量参考单豪杰的研究[24]进行估算,并将其折算为2010年不变价,四川和重庆的资本存量按两地1998年的GDp比例分配。二氧化碳排放量按ipCC指导目录所提供的参考方法和《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的能源消耗数据估算。2010年我国各省份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如图1所示。图12010年中国各省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4计算结果分析

41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分析

作为径向Dea模型的推广,DDF能够将非期望产出引入到模型之中,但效率测度时不具备单位不变性[25]。为解决此障碍,本文在求解之前应用成刚等提出的Dea数据标准化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26]。在DDF中,g=(y,c)表示欲达到最优,期望与非期望产出同时变化的比例。得到2010年中国各省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如图2所示。图22010年中国各省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

由图2可知,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差异化明显,沿海和东部省份的效率值明显优于西部地区。这说明二氧化碳排放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在传统DDF下的结果中,二氧化碳排放效率等于1的省份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上海、广东;青海、云南、吉林、新疆、宁夏的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值在05以下,二氧化碳减排潜力很大。宁夏的效率值最低,为0262,说明欲达到效率最优,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宁夏的GDp应增加262%,同时二氧化碳排放量应减少262%。

在考虑了松弛变量的SDDF计算结果中,处于生产前沿的省市为北京、上海、广东3个省市,少于DDF方法下处于生产前沿的省市。天津、海南、重庆的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值较高,均在09以上。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最低的省份为河北省,效率值为0201,宁夏的二氧化碳排放效率略优于河北省,效率值为0280。

整体来看,DDF下的全国各省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均值为0726,SDDF下的结果为0687,低于DDF的结果。主要原因是引入松弛变量的SDDF弥补了DDF高估效率值的偏差,这与预期结果相同。

42改进方向矢量与改进目标值

在利用SDDF计算各省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的基础上,本文计算了各省份欲达到效率最优,GDp和Co2的方向矢量、改进目标值和变化率。结果如表1所示。

表12010年中国各省市二氧化碳排放绩效

改进方向矢量、目标值及其变化率

总体来讲,我国各省市Co2排放量的削减量明显大于GDp的增加量,减少Co2排放量是我国大多数省市的当务之急。各省市间的期望与非期望产出的改进变化率呈现较大的差异,其中GDp变化率最大的省份为宁夏,其GDp增加6181%,才能实现效率最优;Co2排放量变化率最大的省份为内蒙古,变化率为8078%。

5结论

本文在全要素和生产技术框架下,使用SDDF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1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各个省市趋近生产前沿面的方向矢量,以及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欲达到最优各省市期望产出与非期望产出的目标值和变化率,以此测度减排潜力,得到以下结论:

(1)SDDF能弥补传统DDF测算二氧化碳排放效率的高估缺陷。SDDF与DDF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存在偏差,整体来看SDDF对各省市二氧化碳排放效率的测算结果低于DDF的计算结果,位于生产前沿面上的省份也不同。传统DDF方法评价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时未考虑松弛问题,存在计算结果高估效率水平的问题。SDDF是基于DDF的SBm方法,弥补了这一缺点,同时解决了传统DDF确定方向矢量具有任意性的问题,从而能够更真实、准确地测度二氧化碳排放效率。

(2)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区域差异明显,经济发达的沿海和东部地区的效率值大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在SDDF方法下,除北京、上海、广东三地均处于生产前沿面上外,其他省份均未达到效率最优。趋近于生产前沿面的省份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而东北三省、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以及河北省、山西省和山东省的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值低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的均值。

(3)不同地区的期望产出与非期望产出改进变化率差异较大,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各省市提高二氧化碳排放效率的首要任务。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不同,为提高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各省份期望产出与非期望产出的改进方向、改进目标值亦不同,在满足我国全局利益的情况下,应根据各省市实际情况和改进目标制定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提升政策。但整体而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削减变化率明显大于GDp的增加变化率,各省份应首先努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此外,未达到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最优的省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改进变化率很大,从短期看提高二氧化碳排放效率的工作艰巨,应将改进变化率作为制定相关政策的指导方向,逐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效率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谌伟,诸大建,白竹岚.上海市工业碳排放总量与碳生产率关系[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09:24-29.

[2]ZhaoX,maQ,YangR.FactorsinfluencingCo2emissionsinChinaspowerindustry:Cointegrationanalysis[J].energypolicy,2012,57:89-98.

[3]潘家华,张丽峰.我国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性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05:47-57.

[4]谌伟,诸大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低么?――基于福利视角的国际比较[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01:56-63.

[5]籍艳丽,郜元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1,07:37-44.

[6]李涛,傅强.中国省际碳排放效率研究[J].统计研究,2011,07:62-71.

[7]Zhoup,angBw,HanJY.totalFactorCarbonemissionperformance:amalmquistindexanalysis[J].energyeconomics,2010,32(1):194-201.

[8]王群伟,周鹏,周德群.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动态变化、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J].中国工业经济,2010,01:45-54.

[9]进,杜克锐.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05:1-11.

[10]wangQw,Zhoup,Shenn,etal.measuringCarbonDioxideemissionperformanceinChineseprovinces:aparametricapproach[J].RenewableandSustainableenergyReviews,2013,21:324-330.

[11]孙作人,周德群,周鹏.工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一种生产分解分析新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05:63-74+133.

[12]Zhoup,angBw,wangH.energyandCo2emissionperformanceinelectricityGeneration:anonradialDirectionalDistanceFunctionapproach[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2012,221(3):625-635.

[13]王喜平,姜晔.碳排放约束下我国工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软科学,2012(2):73-78.

[14]RamanathanR.ananalysisofenergyConsumptionandCarbonDioxideemissionsinCountriesofthemiddleeastandnorthafrica[J].energy,2005,30(15):2831-2842.

[15]ChungYH,FreR,GrosskopfS.productivityandUndesirableoutputs:aDirectionalDistanceFunctionapproach[J].Journ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1997,51(3):229-240.

[16]RiccardiR,oggioniG,toninelliR.efficiencyanalysisofworldCementindustryinpresenceofUndesirableoutput:applicationofDataenvelopmentanalysisandDirectionalDistanceFunction[J].energypolicy,2012,44:140-152.

[17]李静,陈武.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中国省区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3):381-386.

[18]wangQ,ZhangH,Zhangw.amalmquistCo2emissionperformanceindexBasedonametafrontierapproach[J].mathematicalandComputermodelling,2013,58(5):1068-1073.

[19]程云鹤,齐晓安,汪克亮,等.基于技术差距的中国省际全要素Co2排放效率研究[J].软科学,2012(12):64-68.

[20]Ramlina,munisamyS,arabiB.ScaleDirectionalDistanceFunctionanditsapplicationtothemeasurementofecoefficiencyinthemanufacturingSector[J].annalsofoperationsResearch,2013,211(1):381-398.

[21]FreR,GrosskopfS,pasurkaJrCa.environmentalproductionFunctionsandenvironmentalDirectionalDistanceFunctions[J].energy,2007,32(7):1055-1066.

[22]刘明磊,朱磊,范英.我国省级碳排放绩效评价及边际减排成本估计:基于非参数距离函数方法[J].中国软科学,2011,3:106-114.

[23]FreR,GrosskopfS.DirectionalDistanceFunctionsandSlacksbasedmeasuresofefficiency[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2010,200(1):320-322.

[24]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25(10):17-31.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篇7

近年,全球气候变幻无常、水土流失严重、温室效应明显、耕地沙化蔓延、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健康与生命。面临全球气候系统崩溃的危险,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不想当气候难民,就要当气候公民。作为一名普通的地球气候公民,只要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满足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就能产生巨大的节碳效果。为此我们希望你和你的家人、朋友能够参与进来,共同关心环保,降低碳排放。让我们一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共同做到:

衣:根据天气变化,选择适宜的衣服,尽量减少空调的使用频次。同时选择环保面料并减少洗涤,尽量选择手洗。

食:尽量购买本地食品,减少食物加工及流通过程,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用少油、少盐、少加工的烹饪方法,健康的不仅是自己,还有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住:住房面积不必一味求大,理智选择适合自己的户型。因为住房面积的减少可以降低水、电的用量,这在无形之中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用:洗菜水、洗澡水循环利用、房间照明选择节能灯、购物使用环保袋、纸张双面打英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尽量购买包装简单的产品等等,既减少生产中消耗的能量,也减少了垃圾。

行:提倡多步行、多骑自行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汽车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大户,有需要购买汽车的话,应尽量选择低油耗、更环保的汽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把“低碳生活”的概念传递给每一个家庭。

2.

什么是“低碳”呢?低碳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在原来的基础上尽量少排放温室气体(主要是指二氧化碳)。一切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行为方式都可以认为是低碳。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你知道吗?每个月添置一件新衣服,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约为76.8千克;一周吃一千克肉,一年大约产生67.2千克的二氧化碳,一天用电2度,一年产生的二氧化碳约为700千克……一举一动都会排放出温室气体。而要想抵消这些碳排放却非常难。

比如说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一年的碳排放约11.59吨。而要抵消1吨的二氧化碳,需要在中国西南山地种植9株冷杉,并让其保持生长期30年。如果用植树木来抵减的话,至少需要种植110棵树,才能在未来30年逐渐将这一家一年中的碳排放归零。

保护环境=保护自己。老师们,同学们,崇尚低碳生活吧!

比如: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内衣坚持手洗、洗澡用水及时关闭、减少粮食浪费、少喝一瓶饮料、少乘一次电梯、用布袋取代塑料袋、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饭盒、夏天空调开27度、冬天空调开18度、出门随手关灯、切断所有电器电源、选用节能电器、少开车、少打车、多坐公交车或地铁、选购小排量汽车、不用电脑时以待机代替屏幕保护、调低屏幕亮度、纸张双面打英复印,用手帕代替纸巾等等这些小小的举动都是在节能减排。

瑞士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汽车普及率极广。20多年前,瑞士政府就鼓励民众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以减少汽车尾气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如今,被誉为“绿色交通工具”的有轨电车已经成为瑞士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此外,瑞士还拥有9条总长3300公里的自行车道。平时即使遇上红灯或是短暂的堵车,驾驶者一般也会熄火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篇8

峡湾冬天无冰,北极熊则因天暖而无法冬眠,北方许多候鸟忘了南飞。过去这个季节,阿尔卑斯山冰雪皑皑,今年却是野花盛开。全球气候变暖正逐步影响着我们周围的一切,并终将影响人类自己。地球公民们,是否应该为减轻地球负担做点什么呢?一个环保新多词“低碳”走进我们的视线,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理论与选择模式,它向人类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问题――“低碳生活”到底什么样?

日常生活的“贡献”

居民日常生活成了碳排放主要来源。中国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锭明说,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迹,它指的是每个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他举例说:“如果你乘飞机旅行2000千米,那么你就排放了278千克的二氧化碳;如果你用了100千瓦/小时的电,那么你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

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贡献”颇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西姆・施泰纳认为,在二氧化碳减排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如今这种力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事实上,城市居民的一些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每天都在产生巨大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据测算,1999年一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生活用能已占到每年全国能源消费量的大约26%,二氧化碳排放的30%是由居民生活行为及满足这些行为的需求造成的。

城市白领一年排碳2000多吨

碳足迹就是一个人或团体的碳耗用量,碳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这个概念以形象的足迹为比喻,说明了我们每个人都在天空不断增多的温室气体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根据一家网站“碳排放计算器”计算,100平方米的住房、一辆轿车的三口之家,一年的碳排放近百吨。一个人开着车子在马路上转一圈就留下了一个碳足迹,它标示着碳耗用量。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电度数×0.785;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升数×0.785;按照一棵30年的冷杉吸收111千克二氧化碳来计算,这些需要种好几棵树来进行补偿。

如果你用了100千瓦/小时的电,那么你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为此,需要植1棵树;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为此,需要植3棵树……

据估计,每人每天通过呼吸大约排放1.1千克二氧化碳,电脑使用1年平均间接排放10.5千克二氧化碳,1台汽车发动机每燃烧1升燃料释放2.5千克二氧化碳。在中国,一个城市白领如果拥有4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开1.6升排量的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就会达到2611吨。

低碳生活就在你身边

有时候,从想法到实践,距离并不遥远。低碳生活就在一念之间,就在举手投足之间。能不能让这种环保而又时尚的生活方式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行为,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有所共识。

专家认为,当前很多城市居民生活方式依然很粗放,只顾自己方便舒适,不管日常生活所带来的生态成本。现在的家用电器几乎都有待机功能,也就产生了“待机能耗”。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家庭平均待机能耗相当于这些家庭每天都在使用着一盏15瓦~30瓦的长明灯,占城市家庭用电量的10%。仅彩色电视机一项,一年下来就浪费电力几百亿千瓦,相当于几个大型火电厂在白白发电。

更何况在住房、汽车等高碳排放领域的消费过程中,一些城市居民存有“你追我赶”式的攀比心理,还有追求大户型、大排量的“好大心理”。

低碳生活,听上去好像离普通人的生活很遥远,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

低碳生活就是提倡借助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把生活耗用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地球环境不再持续变暖。对普通市民来说,平时注意省电、省水、垃圾回收以及绿色出行,就是积极实践低碳生活。它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引领时尚的生活方式。比如中秋节的月饼,越是高级包装的月饼生产所需要的能耗越多,生产某些高档包装盒造成的碳排放甚至是生产这块月饼的3倍多。因此选择简单包装的商品,就是一种低碳生活方式。

如果去距离8千米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比乘汽车减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多用电子邮件、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也可以减少碳排放。在午餐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可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3。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低碳生活的意识和行动,大家改变世界的力量要比某一个减排工厂的能力大得多。

让低碳生活引领时尚

目前,国外兴起的低碳生活逐渐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从自身出发,在生活中可以注意一下细节,就可以减少碳足迹的排放量。简单来说,低碳生活就是减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引领时尚的生活方式。

在福州东街口一家传媒公司上班的叶小姐就在网上亮出了自家的低碳法宝。她发帖说,现在淘完米的水不再倒掉,而是拿来浇花,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这样的低碳生活,既能自己DiY,又能变废为宝,充满了创意的欢乐。”叶小姐说,只要在生活中稍微注意点,每个人都能为全球减碳贡献力量。

而一个网名为岩石的福州网友的低碳秘籍就是:“很多人不知道冬天吃西瓜是很不环保的行为,大棚种植会产生很多的温室气体。不买反季节水果,就是我的低碳生活。”网友“疯狂的唱歌”透露自己的低碳省电独门秘方:“夏天开空调,既耗电也不环保,我发现把风扇放在空调内机下方,利用风扇风力可提高制冷效果,省电省钱,经济环保。”

中国政府已经宣布,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清晰量化指标的提出,为世界各国政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地球只有一个,气候没有国界,人类污染了天空,大自然就要进行无情的报复。人类只有携手协力,共谋对策,才能共同受益。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相信它在未来必定会形成一股潮流。

低碳生活点滴

冰箱 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放得过多或过少都费电。

空调 将风扇放在空调内机下方,利用风扇风力提高制冷效果。

微波炉较干的食品加水后搅拌均匀,加热前用聚丙烯保鲜膜覆盖或者包好,或使用有盖的耐热的玻璃器皿加热。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篇9

关键词:倡导低碳生活

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享受着优质的生活的同时,城市的交通、建筑、照明、取暖也都在消耗着大量的能源,工业生产也大多集中在城市地区。据统计,城市能源消耗已经超过全球能源消耗的70%。城市是温室气体排放最集中的地方,城市的空气质量普遍较差,由此引起的健康疾病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地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等等环境恶化现象,导致全世界、全人类生态环境的形势变得越发严峻。因此,城市居民在倡导低碳生活方面应起到引领作用。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从点滴做起。有人说,在二氧化碳减排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如今这种力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对于目前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我们每个人生活中浪费的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看似相对微小,而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数量巨大的排放量。以下是笔者对“低碳生活”理念的一些理解。

低碳生活如约而至,正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提倡低碳生活应该从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少买一件衣服减少一些排放

以衣服的质地而论,棉、麻等天然织物不像化纤、涤纶那样由石油等原料人工合成,因此消耗的能源和产生的污染物要相对较少。在面料的选择上,大麻纤维制成的布料比棉布更环保。墨尔本大学的研究表明,大麻布料对生态的影响比棉布少50%。用竹纤维和亚麻做的布料也比棉布在生产过程中更节省水和农药。而且天然衣料穿着起来也更加舒适。研究发现,一件纯棉衣物在其生命周期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约为7千克,一件化纤衣物则高达47千克。远离化纤类的服装,衣服多选棉质、亚麻和丝绸,不仅环保、时尚,而且优雅、耐穿。除了选择天然衣物面料外,一衣多穿,提高衣物的利用率。因为服装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要消耗大量能源。每人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节约2.5千克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4千克。如果全国每年有2,500万人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节约6.25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6万吨。

民以食为天

减少肉食,多选素食,因为生产肉食消耗的能源要远远高于生产蔬菜消耗的能源,生产1千克牛肉排放36.5千克二氧化碳,而果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仅为该数值的1/9。并且,蔬菜在生长的过程中还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且释放氧气。在做饭过程中更应该注意水、电、气的充分利用。煮鸡蛋早关一分钟煤气,煮饭先淘米并浸泡,如果煮饭时,提前淘米并浸泡10分钟,然后再煮,可大大缩短米熟的时间,能节电10%。按每户每年计算,可节约用电4.5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千克。若全国按照中国家庭总户数3.48亿户来计算,每年可省电15.7亿度,减排二氧化碳150万吨,这个数字不可估量啊。

安居才能乐业

选择小户型,不过度装修,减少钢材、粘土砖使用量,推广应用保温、省地、隔热新型建筑材料,发展节能低碳型住房。在日常家居生活方面注意省电,家电的选择尽量选择节能产品,用完电器拔插头,省电又安全。用节能灯替换60瓦的灯泡,可以将产生的温室气体减少4倍;购买使用节水型淋浴头,不但每分钟会节省10公升的水,而且也将洗3分钟热水澡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削减到一半。看完电视、冲完手机要拔下电源。其实大多数家庭看完电视,只是用遥控器关机,其实它还在耗电。只有将电源拔下,它才彻底不耗电。这种将电源拔下的小动作,如果人人坚持,全国每年省电180亿度,相当于三座大亚湾核电站年发电量的总和。这些省电习惯和措施就意味着省钱,对于家庭和个人经济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低碳出行从我做起

如今在许多发达国家,很多人已经自觉地接受了支撑低碳经济的低碳生活方式,他们愿意放弃享受,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上下班时,如果路不是很长,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尽量不要开车或乘车。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如确需乘车出行,提倡每周少开一天车,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今天欧洲人越来越喜欢乘坐火车出行。一个主要原因是乘高速列车带来的人均碳排放只有飞机的1/10。将火车而不是汽车作为日常上下班的工具,仅仅8公里的路程,就可节省1.7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对于经常飞行的人士,不论你是成功人士还是普通游客,乘飞机是目前导致全球变暖主要的原因。短距离空中旅行与铁路相比较,每名旅客产生约3倍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而作为一个行业整体,则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3%。

绿色消费循环使用

低碳生活方式要求减少并逐渐消除“一次性消费”。2008 年6 月全国开始实施“限塑令”。“限塑令”明确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这一措施的实施大大减少了人们对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频率。同时,在低碳理念的引领下,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也有所减少。据中国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减少10 %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2 万吨标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篇10

我国能源与环境面临何种形势?

倪维斗指出,能源消费是造成雾霾天气的直接原因。大量燃煤供暖、汽车尾气及燃煤发电等加重了环境负担。当前,能源与环境形势严峻,我国已被逼到“墙角”,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已达70亿吨,为世界第一。中国正处于二氧化碳排放的上升期,面临国际上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出现时间和绝对值的要求,在已经大力强化节能以及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条件下,未来我国在碳减排上仍将处于被动状态。

倪维斗说,全世界环境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中国的问题更加严重,一个是气候变化,再加上二氧化碳排放已是世界第一,大概是70-80亿吨/年,美国现在60亿吨/年,远远超过美国;第二个问题是能源安全,一些燃料中国大量进口,差不多每年要进口2.5亿吨,消费量是4.5亿吨,自产不到2亿吨,进口的来源、进口的成本、进口的出路,将来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还有个问题是pm2.5的问题,以上这几个问题困扰着中国的发展。

倪维斗认为,从长远来看,化石能源仍然是世界上主要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到2050年差不多各占27%左右(能源消费总量),核电、水电、可再生能源各占7%,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煤的问题比较突出。中国这个时期,议论很多,尤其雾霾天气出来以后,人们认为煤是罪魁祸首,想把煤砍掉,但是中国看起来砍不掉,煤炭在相当时期仍然是我国的能源主力。在中国,如果不解决煤的清洁利用问题,那么所谓低碳发展都是不可能的。

倪维斗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是个尖锐问题,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40%-45%,到2050年,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1990年下降一半,只能排放104亿吨(1990年208亿吨)。中国将来二氧化碳的减排主要落在煤身上。倪维斗说:“从2010年到2050年,我国将要用掉1200亿吨煤,这1200亿吨煤怎么用就是个大问题。如果直接燃烧,将产生大量污染,这显然不行,大自然已经给我们教训了,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会变,因此,大幅度减排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主要靠煤的清洁低碳利用。”

怎样解决电煤的清洁化利用问题?

倪维斗认为,实现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有多种途径,分别是实施先进的煤炭发电技术和实施煤基多联产能源系统技术。前者旨在进一步提高能效,减少排放,后者则是通过系统过程集成,达到物质和能量多维度梯级利用。

倪维斗表示,现在我国的燃煤发电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倪维斗举例说,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每度电的平均煤耗在276克标准煤左右,这在世界属于领先水平。但是从目前的发电技术上来看,燃煤超超临界蒸汽发电技术不一定是煤高效利用的唯一重点方向,因为燃煤超超临界蒸汽发电在技术、经济、常规污染物的脱除、二氧化碳的减排上都具有一定先天性的缺陷。特别是二氧化碳在烟气中的收集成本很高,从烟气中收集二氧化碳比较难,要大量的喷淋,还要用化学物质分离,会导致电厂的发电效率降低11%-12%,同时单位成本提高,投资成本增加一倍;本身的发电成本也增加。这种技术的真正商业化大规模使用在目前还没有。

倪维斗说,第二条路径是iGCC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华能集团在天津有一台250mw的iGCC电站,现在已经基本运行,但是系统复杂,价格较贵,首套的造价差不多12000元/kw,而超临界也就4000元/kw。iGCC本身是很好的概念,在目前条件之下,在中国纯粹的发电的iGCC估计也不会有大发展,但是iGCC最大的优点就是将来较易把二氧化碳取出来,二氧化碳浓度较高,达到40%左右,压力比较大,体积比较小,容易取出。

倪维斗表示,多联产技术是中国二氧化碳减排的战略方向。多联产技术以煤气化技术为核心,通过化工合成与动力生产过程的集成耦合,实现煤炭物质和能量的梯级转化与利用。该技术具有捕捉二氧化碳的天性,是实现未来二氧化碳捕捉和埋存的有效途径,且经济效益和环保性能优异,对于我国乃至世界的煤炭清洁利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倪维斗认为,多联产是综合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重要方案,有助于缓解能源总量要求,尤其是可以应用大量的高硫煤;有助于缓解液体燃料短缺,可以大规模地生产甲醇、F-t合成油等替代燃料,缓解石油进口压力;彻底解决燃煤污染问题,同时用甲醇来制备二甲醚,二甲醚基本上是和LpG(液化石油气)同样性质的液体,可以大量供应小城镇的需要;满足未来减排Co2的需要,所以说,在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方面电化共轨(或能化共轨)有很大潜力,是重要方向。

倪维斗说,以上这三种煤高效清洁利用的技术途径各有千秋,要因时、因地而宜,但必须要有一个顶层设计、总体规划。

如何减少燃煤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

倪维斗提出了两种思路,一是要节约用能;二是将用能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捕捉起来。从目前来看,要降低碳排放,实际上是要在煤的应用上下功夫,因为能源消费主体是煤。要将那些散烧煤取缔或想办法替代,将来煤要集中使用,在集中使用过程中再想办法把二氧化碳减少。因此,碳减排的根本问题就是二氧化碳的捕捉问题。

“实施煤炭现代化战略刻不容缓,煤的高效清洁利用最终离不开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处理,我国的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战略应该按照我国国情实施。”倪维斗表示,我国实施CCUS战略目前已有很大的潜力,关键在于如何全面统筹安排、协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