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的要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8:13

城市设计的要素篇1

【关键词】城市建筑;城市色彩;历史沿革;功能区划;规划设计

前言

城市色彩是城市的名片和城市的形象,是代表城市历史、人文、经济等信息的重要标识。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是对城市综合和整体的一种表述和展现,特别是近些年我国许多城市对此加强了研究工作的力度。如今城市正在经历高速发展和迅速扩容的阶段,这使得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工作距离城市发展有比较大的差距,集中表现为城市色彩没能形成自身的特色,缺少城市的个性,盲目模仿、迷信时尚,忽视了城市人文的继承性,而且造成了视觉上的严重污染,还影响了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因此,需要对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工作加强进一步的研究,寻求符合我国城市历史、现状和发展的城市色彩规划规律,通过色彩规划和设计完成加速城市规划工作整体提升的任务。城市色彩规划设计者要明晰城市色彩的定义和概念,对影响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自然、人文、历史和功能等因素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找到适合我国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措施,用高品质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促进城市规划工作进一步的深入,共同实现城市和谐、自然、稳定、有序地发展。

1城市色彩的概念

城市是人类集中的固定居住地,是经济、文化、历史等各种因素高度集中的场所,特别对于我国来说,城市化是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方向,我们应该有必要加强对城市各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利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综合性进步。

城市色彩,在城市规划行业是指公共空间中各种建筑、设备、设施外部颜色的综合,城市色彩可以划分为很多种类,以色彩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人工色和自然色;根据色彩的持久度可以分为永久色和临时色;根据色彩的位置变动可以分为固定色和流动色;根据色彩的效果可以分为单体原色和视觉效果色等。合理的城市色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种系统性完整的存在,城市色彩应该具有主色系统、固定色彩和自然色作为其主要部分,同时也应该具有辅助色系、流动色彩和人文色作为补充和完善。城市色彩会由于城市历史、人文和经济等因素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有专家称:城市色彩也是城市的名片,这句话是有一定根据和符合实际的。

2影响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因素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美术创意、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相关知识和经验,同时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也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各子系统相互协调共同影响城市色彩整体的效果和观感,根据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工作实际,主要影响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因素有如下几种:

2.1自然因素对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影响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应该利用自然界存在的岩石、树木、草地和河流等自然的岩石,体现对自然的崇敬和尊重,将原生色大范围地表现在城市的每个区域内,又将城市中自然美集中地展现出来。

2.2人文因素对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影响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中应该考虑人文因素的影响,利用建筑、街道、人工物、车辆甚至行人达到丰富城市色彩的效果,城市色彩规划设计要集中反映城市人文发展的特征,讲求色彩和色调对城市人文的体现。

2.3历史沿革对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影响

城市是历史积淀而成的,城市色彩既是城市现实的表现,又是城市历史的诉说,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应该尊重城市历史沿革的影响,尽量保持城市历史的传统色调,以显示其历史文化的真实性。

2.功能区划对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影响

功能区划是城市特点和区域功能的一种划分方法,不同的功能区划对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工作有着不同的影响。一座城市的商业区域、文化区域、旅游景点、生活聚集区和工矿企业区的城市规划设计的色彩自然应该有很大的差别,即便是同样类型的功能区域,由于其他方面的差异,其色彩原则也应有区别。对于像香港这样的商业大都市来讲,城市色彩服从于商业目的,即便色彩有些混乱,人们也能容忍。从城市区域划分来说,市行政中心或广场的色彩,一般应凝重一些;商业区的色彩,可以活跃一些;居住区的色彩,应素雅一些;旅游区的色彩,则要强调和谐悦目。这些原则是城市色彩规划的通则,譬如用适当色彩手段将居民小区与商业街区区分开来:居住区不应出现广告便是实施城区功能色彩区分的重要手段。与此同理,城市单体建筑的色彩也要服从其功能。像立交桥等大型基础设施,其混凝土本色既显出力量感,又接近自然色,没有必要弄巧成拙地进行粉刷。像高层的办公写字楼,则不宜用轻浮的色彩,而街头电话亭、候车亭等临时性公共设施,则可以采用相对明快的色彩。只要我们能制定包括建筑色相、明度、饱和度在内的分区色彩控制标准并严格执行,便能逐步解决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中功能区划色彩混乱的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是当前城市规划中一项较为新颖的重点工作,特别在大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经济发展前沿城市城市色彩规划设计获得了巨大的关注。由于现代化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工作在我国兴起较晚,特别是城市发展速度和扩容速度过快等原因,导致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不能适应实际需要,出现了千城一色、色彩污染等现象,使城市丧失了个性,造成了规划工作的失误。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此本文只做了影响因素的研讨,当然还有很多方面没有涉及,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工作同仁应该在明确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意义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更换角度、开拓思路,通过结合自身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实际找到有效提升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措施和办法,实现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柳钦.城市色彩及其规划设计[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城市设计的要素篇2

关键字:城市设计导则控制要素实证研究

abstract:first,urbandesignguidelinethatinvolvedinthedesignofthegeneralprincipleanddesignpartofthemaincontrolcontent;Second,incombinationwithanareaoftheurbandesignguidelineactualcase,analyzestheregiononthemaincontrolfactorsofthespecificprovisions.withthemethodofthetheorywiththepractice,thepaperinurbandesignguidelineonhowtocontrolandguidetherelevantfactors,theguideurbanconstruction,urbandesignguidelinefortheplayofcertainpositivemeaning.

Keyword:urbandesignspecificationcontrolelementsempirical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城市设计导则控制要素的分类

2城市设计导则的主要控制内容

2.1设计总则的控制内容

2.1.1整体风格控制要素

在充分理解街区特色、历史文脉、自然资源的基础之上,根据用地的主要性质,提出塑造地区风貌特色的整体要求。当单元内同时存在两类或三类用地功能时,以占地较大的用地类型为准,同时应指出各类型用地的位置和面积。

2.1.2空间意向控制要素

描述单元的整体空间形态和城市意象,对重要特色区域、地标节点、视线通廊等主要意象元素提出控制要求。包括描述不同区域空间形态的基本特征,主要地标节点或制高点的位置,视线廊道或景观轴线的方位、走向、对景等控制要素。

2.3街道控制要素

根据城市的交通组织、街道界面性质以及城市道路的不同使用功能,将街道分为交通型道路、景观型道路、商业型道路及生活型道路。针对不同类型的道路分别提出总体控制的要求。

2.4开放空间控制要素

结合开放空间系统的整体组织和布局规划,对开放空间的绿地(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及广场(交通广场和游憩集会广场)进行控制引导。对公共绿地及街头绿地进行重点控制。

2.5建筑控制要素

提出建筑群体组合的整体布局、高度、体量、风格、外檐材料及色彩的控制与引导的建议。包括描述建筑高度分布的整体趋势、布局形式、天际线景观及地标建筑的位置;说明不同高度分区的位置及主要建筑类型;控制高层建筑高宽比;提出建筑风格的总体要求;根据不同的风格分区及建筑类型确定建筑外檐材料与建筑色彩。

2.2设计分则的控制内容

2.2.1街道控制要素

根据设计总则划定的道路类型,对城市道路的建筑退线、建筑贴线率、建筑主立面及入口门厅及机动车出入口位置提出控制与引导要求;对道路交通设施与建筑群体、公共空间关系提出引导性安排。

2.2.2开放空间控制要素

主要包括绿地和广场。确定各类城市绿地和广场的类型,包括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广场的分类、等级和主要功能,并提出规划控制要求。

2.2.3建筑控制要素

包括建筑体量、建筑高度、建筑风格、建筑外檐材料及建筑色彩。建筑体量控制指对地块内部建筑的三维体量提出控制和引导;建筑高度控制指对高度限制、高度分布、地标建筑位置及天际线线趋势提出控制要求;并对建筑类型和风格意象提出引导要求。

3某地区城市设计导则控制要素的实证分析

3.1设计总则控制要素的实证分析

3.1.1整体风格控制

规划区内建筑应注重整体空间形态。地标建筑簇群化、建筑层次丰富、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层层深化,形成一个系统有序的整体风格。在对现状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切合本片区实际的规划内容,运用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理论和方法,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景观风貌规划经验,在规划的内容、深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体现出地区的特色与个性。规划片区主要体现现代人文景观风貌和滨水景观风貌特色。整个风格设计围绕展现现代化生活、工作等文化主题为主基调,以南部片区围绕河流水系打造滨水空间来展开。规划最后形成两条主要轴线,一条为南北向的现代风貌轴,一条为沿河滨水风貌轴。现代风貌轴建筑立面应采用简约、欧式的现代风格,增强可识别性;滨水风貌轴安排休闲、娱乐为主,采取亲水的设计手法,更多的强调一种自然的和谐美。

3.1.2空间意向控制

该区作为商务中心和多片居住组团区域。商务中心区域的标志性建筑作为天际线控制的最高点,是该区域最突出的地方。区域中央南北向的开放空间是最为重要的景观轴线。在规划末期,要保证形成滨河及中央景观轴两条重要的开放空间,实现周边的视线不受遮挡。

3.1.3街道类型控制

该区街道分为交通型道路、景观型道路、商业型道路、生活型道路四种街道类型进行引导控制。

1)交通型道路:该路以快速交通为主,建议减少人行道宽度,并应采取人车分流措施。新建建筑不得占压红线、绿线,并进行退让。退让绿线距离不得小于5米。居住建筑商业裙房部分贴线率应不小于40%,商业地块建筑贴线率应不小于50%。建筑主立面及入口门厅禁止面向交通型道路设置,机动车出入口不应面向国道设置。

2)景观型道路:滨河路。该路以慢速交通为主,尽可能为行人提供驻足观景场所。新建建筑不得占压红线、绿线,并进行退让。退让绿线距离不得小于5米。居住建筑商业裙房部分贴线率应不小于50%,商业地块建筑贴线率应不小于70%。建筑主立面及入口门厅宜面向滨河路设置,机动车出入口不应面向滨河路设置。

3)商业型道路:禁止沿路停车,将两边建筑红线退缩的铺地与人行道相结合、一并设计与施工,从而增加人行道宽度,保证人行道连贯性。增设休憩设施,在满足车行功能的同时提升空间环境品质。道路两侧地块沿街建筑控制线长度不超过150米的地块建筑贴线率应不小于90%。保持商业街连续的街道界面。

4)生活型道路:新建建筑不得占压红线、绿线,并进行退让。退让道路红线距离8-10米,退让绿线距离5米。居住建筑商业裙房部分贴线率应不小于50%。

3.1.4开放空间控制

该区开放空间包括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与广场用地三种开放空间类型。

1)公共绿地:主要体现于中心区的综合公园,以及沿河形成一条带状公园,通过各个居住组团的社区公园进行串联,结合商业中心区的专属绿地实施3处街头绿地的铺设。

2)规划区内设置公共绿地:绿化率高于30%。沿主干路两侧控制15米宽的防护绿带,次干路两侧控制5-10米宽的防护绿带。此外,规划范围内需对沿岸控制25米宽的防护绿带。

3)广场用地:火车站前广场为主要广场用地,并于商务中心设置一处游憩集会广场。

3.1.5建筑控制

1)建筑高度控制:沿水系建筑高度控制在50-70米,高度约18层,站前广场综合区北部高层建筑高度控制在100-150米,南部高层高度控制在60-100米,控制在30层以内,最终形成由河向北的逐渐增高的连续界面,展现规划区的都市面貌和时代气息。沿内部步行系统两侧的建筑高度不宜过高,控制在20米以内,控制在6层,符合空间要求。2)建筑主要色彩的控制:高层办公以暖白色,浅黄色,蓝色为主色调,裙房建筑以浅灰色、米白色、浅黄色为主色调,以鲜黄色、橘红色等鲜亮颜色点缀,展现站前办公区的时代感及活力氛围。居住建筑以暖黄色为主色调,辅以灰色、褐色,部分小区临商业区可以亮灰色为主色调,以自然过渡。混合区建筑色彩应有所区别,商业部分与居住部分应有明确的界线。

3)建筑风格:商业、办公采取现代化风格,采用上下统一的处理手法,以平屋顶为主,鼓励增加屋顶绿化,丰富城市第五立面景观,建筑整体风格统一协调,突出屋顶的装饰,强调与周边一致,同时营造满足其标志性地位的特色建筑及环境。高层居住建筑顶部采用适度收分的处理手法,多层居住建筑以坡屋顶为主,建设屋顶阁楼。

4)建筑材料:商业建筑高层主体建议以涂料为主,展现商业街舒适放松的购物氛围。建筑高度在24-50米,玻璃幕墙在外立面所占比例不宜大于50%,建筑高度在50米以上,玻璃幕墙在外立面所占比例不宜大于60%,提倡使用多种形式的玻璃,在视觉上形成一种新鲜感和立体感,但立面图案不应特别突出。低层裙房可使用浅色石材或者砖块,街墙立面上部外墙应协调与周围建筑的关系,对建筑整体起补充作用。不宜使用大面积反光材料。高层居住建筑主体可使用涂料为主,多层建筑则可使用涂料与饰面砖为外檐材料。应选用可循环、可回用和可再生的建材,选用蕴能低、高性能、高耐久性和本地建材,并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

3.2设计分则控制要素的实证分析

3.2.1街道要素细化

以该区域某用地性质为商业的地块为例,规定该地块周围主要街道后退绿线距离为10米、建筑贴现率为90%。同时规定建筑主立面及入口门厅位置设置在该商业地块的主要道路旁,机动车出入口位置位于地块的支路一侧。

3.2.2开放空间要素细化

以该区域某用地性质为公共绿地及防护绿地的两个地块为例。规定公园绿地的绿化配置以观赏性植物为主,应有自然形态的步行道路与小型景观广场,绿化占地比例不得小于50%;规定道路防护绿地的绿化占地比例不得小于80%,沿道路种植当地特色行道树,同时绿化带内种植观赏树木并设计图案花带。

3.2.3建筑要素细化

以该区域某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的地块为例。规定该居住地块内新建小高层建筑宜作塔楼后退处理,建筑顶部应适当收分,采用坡屋顶,高宽比不小于2.0:1,宽厚比不大于2.0:1;建筑高度在24米至60米之间;建筑风格为现代风格;建筑外檐材料以涂料为主;色彩以暖黄色调、亮灰色调为主导,不宜采用大面积纯色和深色。

4、结语

城市设计导则通过对城市中相关控制要素的理性规定,来指导对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对城市整体空间品质、环境品质的提升,实现对城市开发更加合理的控制与引导。

参考文献:

[1]孔德志.小城镇中心区城市设计理论方法及控制导则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

[2]高强.城市设计导则对空间形态的控制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3]李洁.控制与引导建筑形态的城市设计方法初探[D].天津:天津大学,2008.

城市设计的要素篇3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设计,重要因素,相关因素

 

0引言

道路是城市交通的基础,是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人流、物流的运输载体,也是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及舒适宜人的生态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为实现上述目标,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首先提速。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是交通工程、道路工程、市政工程和景观绿化设计的综合,而不是简单的道路几何设计,我国以往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在理清功能、分期实施、机非分流及保护城市特色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很难保障城市交通与城市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新时期下城市道路设计的若干重要因素进行简单的探讨。

1城市道路设计的特点

1.1系统性

城市道路工程的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包括规划、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城市道路项目的前期从规划到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规划、业主、设计部门的共同参与;后期从设计招标到竣工验收,需要业主、设计、施工、监理、质检等部门的共同参与,确保项目实施顺利。。

1.2复杂性

城市道路设计工作涉及专业多,各专业不是独立的,是相互关联的,在项目负责的统一协调下完成从方案到施工图的设计工作。城市道路设计涉及到的专业包括道路、交通、桥隧、测量钻探、排水、管线、照明信号、绿化等,各专业分工不同,在不同设计阶段的侧重点有区别,如道路专业表达的是路线走向、平纵横路基处理等内容,而交通专业重在表达标志标线、信号控制等内容。

1.3设计人员的主观性

城市道路项目从方案到实施阶段的过程中,设计工作总是最前面的一个环节,其它部门的工作也是围绕着设计方案进行,各个部门对设计方案提出意见,最终的方案由设计人员确定,设计人员通过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完成设计图纸,主观性体现了设计人员在项目中的作用与职责,成功的设计使得各部门的工作可以高效有序地进行,使工程顺利展开。

2城市道路设计的相关因素分析

2.1满足、适应交通运输发展的要求

为保证高效能的组织社会生产、搞活流通、方便生活的交通需要,首先要求城镇各主要用地分区之间有关各类车辆安全、便捷、通畅行驶的道路网,以保证客货运输的通畅和运营经济、节省时间。

由于城市居民的出行和货物运输在时空上的错综复杂,加上城乡联系、流动人口的日益增多,往往使城市道路易于出现高峰期的拥挤现象。为了缓解这类矛盾,就要求各种道路在功能和性质上有所侧重,断面组合、红线宽度应各有区别,以适应交通规划所提出的流量、流向、性质的预测,做到人车分离、不同速度的车辆分流,以提高整个道路系统的通行能力。例如:结合对外交通枢纽合理布局,将不为本市服务的过境交通规划至城市边缘区,或设置在外环路通过,以避免这类交通穿越市中心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在市中心地区商业文体服务设施集中的路段,注意通过交通或路网规划调整为定时禁止货运车辆穿越的商业街或步行街。

2.2城市道路的美学特色设计

城市道路人性化,不能简单理解为无障碍交通设计,因为那只是为一部分人的考虑,是人性化设计的内容之一。人性化应该为多数人考虑,让无论是开车的人,还是行走的人不但感到方便和安全,更重要的是感到我们所忽略的“舒适性”。。目前,我们大多数的城市道路只是简单地实现其交通疏导的功能,并未考虑“舒适性”问题,让开车的人心情舒畅,让行人有行走的快乐。大部分时间,我们感受到的是道路上的灰尘、噪音,单调的颜色以及机械、呆板的道路景观。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融入“人性化”理念,就是使其除了保证正常功能外,还要让我们感受视觉美感和使用快感,这就是要考虑道路美学特色设计。

2.3交叉口的设计处理

在设计环形交叉口时,需要在交叉口中心设定一个中心岛,通过环道来组织渠化交通。对于驶入交叉口的车辆,必须绕岛作逆时针状的单向行驶,一直到所要去的路口才会离岛驶出。。进、出环的车辆会在环岛行驶过程中处于紊流交织的运行状态。为了避免车辆在环岛交织段出现停车或等让的现象,该中心岛的半径必须符合最小交织段长度的要求。因此针对交织段的科学处理,将是环形交叉口设计的关键并会直接影响到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对于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缩小或拆除环岛,将原来的环岛交通组织方式转变为常规的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方式。这也是当前的环形交叉口改造处理中最为常见的方式。在环岛拆除以后,能有效地增加交叉口渠化的车道数,从而将原交叉口转变为普通的由信号灯控制的平面交叉口。

(2)保持交通组织规则不变,但在环形交叉口处增加信号灯管制。但该方法只是通过简单地增加交叉口的信号灯管制来改善行车秩序,由于机动车辆仍旧需要在环岛处做绕岛行驶,对于左转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其通行能力的提升依旧很有限。

(3)采用二次停车多相位控制策略,增加信号灯数量且调整环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方式。该方法是近年来交通工程领域中被广泛认可的创新性设计理论方法。它通过对环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和控制,允许进入环岛内的左转车等待二次信号通过,从而有效地避开了与直行的交织冲突,有利于实现环岛内各向车辆有序、协调的运行。

3结语

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设计理念及规范已渐渐的不适应这个时代,我们的设计工作者也应有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对现有的城市道路设计的若干相关因素应该做更多的思考和研究。总之,为了满足新时期城市道路交通的要求,要综合多方面进行考虑。只有这样,我们的城市道路设计才更为科学合理,才能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参考文献:

[1]周荣沾.城市道路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马青,吕正华,赵明.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设施规划研究[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

[3]杨晓光,等.大型环交交通改善设计与控制方法研究[C].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成立20周年纪念论文集,1999.

城市设计的要素篇4

关键词:儿童;城市居住区;游戏场地;设计要素

任何一种户外空间的场地设计中都包着含大同小异的景观设计要素,如植物、地形等,其在不同的场地类型中所呈现的形式以及发挥的功能有所差异。本文中将针对城市居住区儿童游戏场地这一限定的背景下,分析其主要包含的景观设计要素,并针对其在场地中起到的多种功能进行详细分析,对儿童游戏场地的设计策略作一个大致的总结和概括。

1植物

植物在儿童进行户外游戏活动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广义上,人们的认知中自然的代表就是植物,然而很多游戏空间却往往忽略这一重要造景要素,使得缺乏儿童想要亲近的欲望。本文将从植物在儿童游戏空间的几个不同功能进行分析。

1.1空间塑造

植物可以塑造出不同的空间类型,进而引导儿童各种类型的游戏行为。例如,在较为敞开的空间中,本身其具有开放平坦外放的特征,使儿童在其中进行追逐奔跑等类型的游戏;而一些较为幽闭的环境空间则会促使儿童产生探索欲望,想要进行探险类型的游戏。

1.2教育功能

植物除了一些常识中庇荫、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的功能外,同时提供给了儿童亲近大自然的机会,让儿童在自然环境中感知四季的变化。儿童可以通过多重感知器官近距离接触自然,他们可以闻植物的味道,触摸它,观察到其颜色和形状特征,当儿童将这些感知到的信息综合起来时,他们就获得了对这种植物较为全面的认知。

1.3与自然互动

儿童对一个事物的注意力往往不会太久,而自然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因此儿童对于自然的兴趣度会较为持久。有医学研究表明与自然的亲近是治疗儿童自闭症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植物时要避免有刺、有毒以及有刺激性的植物,在配置植物时应考虑到植物的层次错落以及四季的变化,以增加儿童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感受。

2水景

水景在儿童游戏空间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常见的,因为水的一般特性是不变的,差异性是由于服务对象的变化导致的。比如儿童对水的安全性要求高于成人,对于水的审美与成年人有异等。

2.1趣味性

每个人生来都有亲水性,儿童作为人最原始的状态,亲自然本性表现得更为明显,由于儿童的这种特性再加上水本身又具有可见、可听、可闻、可触的多重特性,因此水景在儿童游戏空间中是十分必要的元素。无论是一点点状水景,如旱喷,或是一些带状浅溪或是片状景观水,都能让孩子们沉醉其中,玩得不亦乐乎。

2.2柔化空间

水与硬质铺装相结合可以起到柔化空间的作用,水的流动性使它的形状更加的随意。而水的倒影功能可以使空间中产生虚实结合的效果,丰富空间层次,使空间更加灵动。一些设计巧妙的水景小品,可以充当空间中的视觉焦点。

3地形

一般来说,我们将地形主要分为平地、坡地以及凹地三种。平地是指坡度不在人可识别范围内的地面,也就是水平面。儿童一般在这种场地上进行休息和交流活动。而坡地形式上的起伏使得这种地形具有动态感和运动感。处于坡地上的景观要素,往往是空间中的视觉焦点,可以引起儿童的注意。凹地形是坡地相反形式的呈现,其形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坡地之间形成的凹处,另一种是当土壤被挖后形成的低洼处。这种地形具有封闭性和内向性的特点,容易使置身其中的儿童形成一种安全的心理感受。

3.1利用地形控制游览节奏

利用不同的地形可以对儿童的行进方向和速度进行控制。例如,当我们想减缓儿童的游览速度时,可以通过改变地形的高差,合理安排游览过程中的高潮。这样儿童身心能得到较大的满足,并且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3.2利用地形引导视线

不同的地形对儿童的视线有不同导向性。宽敞的平地上一个简单的形式变化、坡地的高点以及凹地的低洼处,很轻易吸引到儿童的视线和注意力,是景观空间中非常合适的展示型区域。

4铺装

在儿童游戏空间中,除了自然原生态的森林中对于铺装的应用较少,在其他的活动空间铺装都占有很大的比例。一般,我们将其功能分为以下四大类。

4.1承载交通

铺装的首要功能就是承载交通,也就是供人行以及车行。一般情况下儿童活动空间都是禁止机动车进入的,所以除了人行道路之外还要考虑到儿童车,因此要单独制定游览线路。

4.2导向作用

由于儿童的年龄较小,空间辨别能力以及方向感还未完全建立,所以我们可以在铺装上面给予一些引导,通过不同的材质变化来吸引其往不同的方向行进,帮助孩子形成方向感和空间感。

4.3组织空间

在衔接不同的游戏空间时我们往往会采取地形高差的变化来连接,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改变铺装的形式、材质或铺装的色彩。这样可以更直观的让孩子看出空间的不同,用这种方式打造的空间由于变化多端,所以更加具有趣味性,孩子们会更喜欢。

4.4警示功能

在一些不适合小朋友玩耍的有危险性的区域,可以用比较醒目跳跃的色彩来提醒孩子注意,铺装的颜色突然醒目可以起到提醒的作用。因为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一些年龄稍大的儿童的活动区域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来说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我们要在其周围对儿童进行明显的提醒。

儿童游戏空间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其中所包含的景观要素种类繁多。本文只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主要元素进行了功能分析,以期对儿童游戏空间中的设计要素有大致系统的了解之后,更为深入地进行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刘丹.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对早教机构中亲子游戏的启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2).

城市设计的要素篇5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要素;建筑节能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城市规划设计的要素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互为补充并有机结合的整体,其共同的目的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城市规划设计要素的概述

1.1城市规划设计的概念及任务

城市规划设计(Urbanplanning)是研究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布局以及综合安排城市中的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根据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的政策、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各个城市所在地的自然条件等来布置城市的体系;确定城市性质、城市的规模;统一进行规划、合理的利用城市中的土地。此外还要综合部署城市的经济、文化以及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以保证城市有秩序和协调地发展,使城市建设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

1.2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规划设计要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方针,采用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尽量少占农田。同时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中各项建设用地,形成合理的功能与布局结构。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以及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做到主次分明,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要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协调,这是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基本原则。此外,安全原则也是城市规划设计中重要的指标体系。要在编制城市规划设计时考虑到防火、防爆、抗震、防洪等要求,特别注意高层建筑的防火防风等问题。

1.3城市规划设计要素的分类

城市中一切看到的东西,都是要素,例如建筑物、道路、植物、照明设备、广告等等。国内学者把城市设计的要素分为城市空间体系、城市天际线及制高点、城市边缘与入口、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视线走廊以及水系和绿化措施。笔者认为,把城市的规划和设计要素可以划分为土地使用体系、城市交通体系、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和城市景观体系几个方面。

2城市规划设计要素的分析

2.1城市土地的使用要素的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主要侧重于对土地使用的复合性、整体性以及立体化的研究。土地的使用要综合研究不同区块之间的整体关系,结合城市的公共空间、历史保护、城市景观等方面的整体要求,来促进城市土地使用的高效率。结合城市三维立体形态以及城市空间的环境发展的要求,对城市土地的使用提出相应的要求,包括土地开发的强度、建筑的密度以及建筑的布局等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把抽象的土地使用指标同城市空间的环境建设联系起来。

2.2城市公共空间要素的分析

城市的公共空间由要素由城市的街道、城市的广场、城市的公园、建筑内部以及地下公共空间等空间的单元所构成。城市空间的一体化是现代城市设计的研究重点,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体化要建立在城市的公共空间系统构成的认识基础之上,强调对城市公共空间所构成的单元的系统化研究和城市公共空间内部城市构成要素的综合处理等,以促成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性与城市公共空间使用的高效率性,进而发挥公共空间体系的总体效益。

2.3城市交通要素的分析

城市交通体系是城市运作的“命脉”,交通体系直接影响着城市的运作的机能。城市交通的可以引起城市公共空间性质的转变,城市交通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交通流线以及交通节点。从城市的交通网络内部运行的元素来看,主要包括交通工具和人两个部分。城市设计中交通体系研究的重点包括城市交通方式内部的体系化研究,例如公交车的布线与站点的设置,城市轨道中的交通布线、自行车线路的布置、步行流线以及人流集散的体系化等多个方面。

2.4城市景观要素的分析

一个城市的景观体系研究主要是指城市的视觉景观的品质以及总体的构成。城市景观体系的构成包括城市中的实质景观要素,例如城市自然景观要素,包括城市总体的地形地貌、城市的水体、城市的绿化情况等;城市人工景观要素,包括建筑的形式与建筑的体量,城市环境的设施等。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还包括“活动景观”要素,例如各种城市的公共活动而形成的城市活动的景象,商业活动、休闲活动、节庆活动以及观光活动等。

2.5绿色容积率

把植物和城市建筑相结合有许多的优点,例如:植物的绿荫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地减少城市建筑的降温负荷,有助于降低城市建筑的热岛效应。植物对城市的水文也有一定的益处。它们能够直接承接降雨,生长的土壤也有助于减少地表径流,余下的雨水可以被收集以供我们在城市建筑中使用。建筑物内部的小型植物也可以有效地净化室内空气。绿色容积率可以作为一个城市工具应用于城市的总体规划中,也可以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工具被应用到单体建筑中。

3城市规划设计要素中的节能思想

现代的建筑设计中,要在消耗掉最少能源的条件下,获得舒适的生活环境。舒适指的是建筑内部的环境质量,经济指的是建筑的建造和运行成本,节能是指对能源减少消耗。在建筑的节能设计中,建筑密封性是基本的条件。密封性如果不好,保温层内的空气会变冷和变湿,保温的效果就没有了。在进行封闭的前提下,对外墙进行的保热是提高护系统的性能重点。建筑的能源消耗中,许多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消耗。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可以再生的能源,节省常规的能源,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3.1城市规划设计的方法

在过去,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基本上采取先论证城市的发展性质,同时估算城市的人口规模;再确定城市土地的使用方式。经过了多年的实践,人们认识到这些规划和方法无法适应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现提出城市的规划“持续规划”的思想,主要着眼于近期的发展与建设,同时对远景目标不断地加以修正、补充和逐渐的调整。

3.2城市规划设计要素中的节能思想的提出

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能源的供应日趋紧张。建筑行业作为耗能大户,其节能的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节能的思想体现在城市的规划中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尤其在城市空间的规划中提倡紧凑型的城市布局。此外,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也是不错的理念。对单体建筑的能源优化设计也要采用节能建筑所倡导新型的能源概念。

3.3科学有效利用各种环保和可再生资源

现代建筑要以最少的投入来换取最大的产出,在消耗最少能源的前提下提供高舒适度的生活环境。要从根本上改变能源消耗的被动状态,积极开发新型的可再生能源。例如对太阳能的开放与利用,在建筑设计中如果能将太阳能充分加以利用就可以节省大量的常规能源,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结

总之,良好的城市规划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条件,也是提高城市素质和城市文明的重要因素。设计者要根据城市发展的模式和城市的具体情况来研究其发展的规模和发展的方向,来确定适合城市远景发展的规划以及设计,并指导城市的建设逐步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姜桂萍.小议城市规划设计要素[J].民营科技,2012(01).

[2]李长焕.城市规划设计要素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4).

城市设计的要素篇6

关键词传统元素;城市景观;遵循原则;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0-0223-01

传统元素是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界长期交往中日积月累所形成和沉淀下来的各种物质和精神的总和。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一直是密不可分的,传统元素正是通过应用于城市景观设计中被留传下来。本文以泉城济南为例,阐述了山东传统元素应用于城市景观设计中需遵循的原则、传统元素应用于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应用策略及重要意义。

1传统元素应用于城市景观设计中需遵循的原则

1.1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活环境一直是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能够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巧妙地融入传统元素、体现传统文化,建造人性化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城市居住环境,体现城市传统文化价值及传统特色,一直是众多设计师所追求的,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人性化的设计已成为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

1.2尊重历史

在城市景观中运用传统元素,一定要尊重历史。传统元素可以直观地体现城市特色、历史渊源、地域风情,而将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元素融入城市景观设计中,是形与意的结合,符合了人们期望传统文化得以发扬传承的社会价值观。

1.3注重协调性美感

人们的审美,通常受整体第一印象影响,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把握好整体感觉,和谐的整体美感是最佳的状态。传统元素运用于城市景观设计,要与城市的风土人情完美结合,力求做到统一与自然。

2山东传统元素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用的体现

以山东济南为例,阐述山东传统元素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体现。济南,是中华民族龙山文化的发祥地,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传统元素已经融入到济南城市景观的设计理念中。

2.1传统元素在芙蓉街设计中的体现

最能体现济南文化古韵城市景观的,芙蓉街当之无愧,在这里,传统元素淋漓尽致地应用到了城市景观的设计之中。

芙蓉街是一条古商业街,形成于明末清初时期,因芙蓉泉而得名,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状况。芙蓉是指济南的市话荷花,所以,芙蓉街的四泉、一街一巷都是用“芙蓉”命名,泉水与荷花的造型元素,在芙蓉街的设计中被大量运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于芙蓉街的街道景观、街区建筑中,历经沧海桑田保留至今,彰显出芙蓉街的独特魅力。清代诗人董云曾作诗《芙蓉泉寓居》描述芙蓉街的美景。随着历史的变迁,芙蓉街沿街小楼的精美雕刻,向世人们描述着老街当年的繁荣昌盛,建筑屋顶稳重协调,直线曲线的巧妙搭配形成了微微翘起的飞檐格局,大大增添了建筑设计的生机感和美感。传统的图案与色彩搭配,红木门窗上的精美的雕刻与镂空结构,使得传统元素充分融入到城市景观的设计中,建筑古韵风格充分显现在世人眼前。

2.2山东奥体中心的“东河西柳”设计理念

“东河西柳”可以形象的描绘山东奥体中心的整体形象。位于西侧的体育场可容纳6万人之众,呈“柳叶”造型;网球中心、体育馆及游泳中心位于东侧,呈“荷花”造型。奥体中心“东河西柳”的恢弘设计,将市树和市花的视觉元素利用的淋漓尽致。

2.3传统元素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范围

传统元素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风景名胜、历史明园、雕塑园、遗址公园等。另外,城市街道的建筑设计,也注重将传统元素融入其中,如仿古商业街、历史古街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不自觉地受到这些传统文化的熏陶。

3传统元素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通过形象生动的立体或者平面图案,把传统元素融入城市景观造型中,运用真实的景物或者人物形象把历史典故或者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事件,用形象的画面表现出来,以期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传统元素应用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突出构成手法,主要的构成手法有如下四种:

3.1直接利用形体

直接利用形体是指引用传统元素的局部特征或形态特征,能够让人在看到局部的时候很容易联想到整体,像山东济南的泉城广场的泉标设计,整个泉标立体感非常突出,整体造型流畅别致,天蓝色为其主色调,中间镶嵌明珠,构成隶属的“泉”字;冲入云霄的三个尖,如同三个巨大的花朵,象征着济南的三股泉水;眼睛造型的明珠,比喻泉水如珍珠。整个造型充分利用了济南的特色传统元素,让人看到泉标即可以联想到喷泉,以这种由点到面的设计方法营造环境,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城市特色。

济南泉城广场的文化长廊设有齐鲁大地上的历史名人铜像,有:大舜、管仲、孔丘、孙武、墨翟、孟轲、诸葛亮等。充分体现了直接利用形体这一手法,将传统元素融入城市景观设计中这一理念。

3.2简化和抽象形体

一些民间艺术如龙灯、狮子舞等,其艺术形体比现实生活中要夸张的多,却一直能够得到延续和传承。城市景观设计中应用传统元素也可以遵循这种规律。

3.3将形体重新组合

利用各地、各民族不同的传统元素,整合起来表现某个形态特征,如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传统建筑的不同元素整合在一起,彰显整座城市和谐的文化风貌。

3.4应用其他文化元素

在恰当的场合将历史传说、神话故事、历史典故等进行物化,应用于城市景观的设计中,如济南的芙蓉街清朝铜人,李清照故居等。

4总结

传统元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对外能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将传统元素应用于城市景观的设计中,能够更好地发扬民族文化。本文阐述了传统元素在城市景观中应用中需遵循的原则,并以山东济南的芙蓉街为例,概述了传统元素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希望对中国传统元素的发扬与传承带来一定促进作用。

基金项目

2012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项目《齐鲁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艺术中的创新应用研究》,立项号:2012362。

参考文献

[1]李红梅.传统造型元素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J].济南大学学报,2013(02).

[2]邹鹃妃.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造型元素的应用原则[J].东京文学,2011(03).

[3]李砚祖.环境艺术设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城市设计的要素篇7

关键词:城市住宅色彩设计建筑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090-02

人类视觉的主导要素就是色彩,色彩影响着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人类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主要手段就是在城市住宅中合理运用色彩学,而且,色彩学目前已经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色彩学在城市住宅设计中作为一种积极的因素,能够突破城市建筑在空间、资金、材料、形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为实际解决问题。这也是色彩设计在城市住宅建筑中引起重视的主要原因。

一、城市住宅建筑色彩的定义

色彩通俗的定义就是人类眼睛、大脑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后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1]因此,从色彩的定义上我们可以看出,人类的眼睛对光的感知反映到大脑中形成了色彩。我们通常看到的色彩不仅仅是光的物理反应的结果,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周围的环境等。因此,色彩并不是一种物理现象可以恒定不变。

色彩学在实际应用当中,最多的是应用于城市住宅建筑。整个城市的建筑环境及城市内的建筑物都跟色彩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作为有着造型艺术之称的建筑学,它的艺术灵魂就是建筑形象。而建筑的外形、建筑的色彩及建筑的质量又是建筑形象的组成部分。建筑色彩学,就是建筑的技术与美学的有效结合及在建筑领域的运用,建筑色彩学使得建筑的色彩更加科学和和谐,也使得建筑更加美观。但在城市的实际建设中,城市住宅在色彩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盲目追求商业利益,在城市建筑上安放广告,这样在整体上显得比较突兀,产生不和谐。另外,由于设计师色彩设计的水平有限,因此很多色彩的设计与建筑住宅不协调,影响整体住宅建筑设计的美感。还有的为了凸显个性化,抛弃了建筑色彩设计原则,导致城市住宅建筑物色彩混乱,影响建筑美感。[2]

二、影响城市住宅建筑色彩设计的主要因素

(一)影响城市住宅色彩设计的功能因素

在城市住宅建筑的设计中,对其功能及用途方面有着影响作用的因素之一就是色彩。建筑色彩的设计及应用,应该结合整个建筑的属性及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的使用功能不同,建筑的色彩设计也应该相应的不同,这就是建筑色彩学最本质的追求。城市住宅建筑最根本的功能就是给人们提供一个可以居住的场所,因此,在城市住宅建筑中色彩的色系主要就是围绕这个主要功能采用的,也就是说,城市住宅建筑中色彩的设计是为了满足然们居住的需求而进行的。这就要求在城市住宅建筑色彩设计中,要结合人们对住宅的心理需求,尽量多运用一些低明度的暖色调的色彩体系,使人们通过住宅色彩想到家庭带给自己的温暖。

(二)影响城市住宅色彩设计的气候因素

我国地域比较广阔,从最北端到最南端有着5个气候带的跨越,因此复杂多变的气候导致我国城市住宅建筑色彩设计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气候中的温度、湿度及日照还有雨雪雾等都是影响城市住宅建筑色彩设计的因素。城市住宅建筑色彩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受以上气候因素的影响。比如,在我国的南方由于气候比较炎热,因此,在城市住宅建筑中色彩的设计主要采用一些冷色调,这样能够有效缓解南方炎热的气候特点给人们带来的不适感受,与地域性的气候相适应;而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气候比较寒冷也比较干燥,因此,为了缓解这种感受,在城市住宅建筑色彩设计上一般采用的是暖色调。

(三)影响城市住宅色彩设计的地域及民族因素

近些年,我国城市住宅建筑面貌上存在很大的趋同性。主要原因就是在城市住宅建筑色彩设计中没有考虑到地域的因素,地域的特点及历史文化和民族特性等各方面都是影响城市住宅色彩设计的因素。但是,在现实的城市住宅建筑色彩设计中,城市的地域性特点及历史文化等往往都没有引起重视,甚至都被忽略。城市住宅建筑的色彩设计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独特的地域性及历史性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不同影响,力争在色彩的丰富程度上进行突破。只有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城市住宅建筑色彩设计才能有助于塑造住宅的整体形象,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增添城市魅力贡献力量。[2]

三、城市住宅建筑在色彩设计时的原则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除了要求保持内部色彩的统一外,还要注意与城市的自然环境及城市人文环境相协调,因此,在城市住宅建筑的设计中,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

(一)对地区自然环境充分尊重的原则

一个城市住宅建筑的色彩实际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城市的气温、年降水量及湿度等气候因素,因此,在进行城市住宅建筑色彩设计的时候要坚持地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另外,还要对城市水系及城市植被的情况进行综合的考察。

(二)对地域文化充分体现的原则

我国国土面积大,因此,地域广阔,地域文化丰富。地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自然条件及地理环境和民族风俗等多方面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色彩模式。因此,在进行城市住宅建筑设计的时候要充分体现地方建筑的色彩特点,借以体现地域独特的文化特点,保持建筑群体与城市环境的相互融合。

四、城市住宅建筑色彩设计方法

城市住宅建筑在色彩设计的时候主要考虑构图及选色这两个部分,采用绘图及制作模型的方式表现。城市住宅建筑色彩设计的方法和设计步骤如下:

(一)调查分析法

调查分析法主要是针对城市住宅建筑周边环境的色彩,还有就是一些实物的色彩和目前周边存在的建筑物的色彩m行收集。在对各种影响因素充分分析后,确定该地区的城市住宅建筑物的色调是使用暖色还是冷色调等,从而提出城市住宅建筑色彩设计最基本的设计思路。

(二)对色标进行选取法

通过调查分析周边环境与建筑物的实际情况,最终在色标上进行选取。在城市住宅建筑色彩的选取上最常用的色彩搭配的方法就是同一调和、类似调和等。

(三)进行三维模拟

根据最初的设计思路及调查分析时收集到的实际图样,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三维处理,以模拟出实景进行动态的分析。采取这一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城市住宅建筑色彩设计更有立体感和直观性,便于发现在色彩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时进行修改和后期完善。

(四)色彩组织法

通过进行现场的测试及分析,确定城市住宅建筑色彩设计的色彩种类。一般情况下,色彩的设计不超过3种,并根据实际情况定出基本的色调,用来制作出蒙赛尔色标及色度图,进行初步的色彩设计,并根据色彩的确定绘制出相应的设计图。

(五)正式设计

根据以上四步设计出不同的方案,并开始着手制作平面的色样,在住宅基地现场进行投放,并在自然光下进行拍摄,对有必要修改的部分进行适度的修改,确定出最终的设计方案。[3]

五、城市住宅建筑色彩的作用

(一)城市住宅建筑色彩的造型作用

色彩在城市住宅建筑中最重要的表F方式就是通过视觉的不同构建,在视觉冲击上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第一印象。一般的表达方式就是通过色彩的应用表现出建筑物进退感、生动感及立体感。另外,通过色彩明暗的运用,能够清晰地表现出建筑造型的立体感觉。

(二)城市住宅建筑色彩的区别及标志的作用

研究发现,色彩是外界事物引起人视觉反应的第一要素。也就是说,色彩与其他因素相比,更能够在外观上让人感知,更具有识别性的特点。色彩具有的诱目性及识别性是其他元素所不具备的,也是色彩的重要特征。而决定诱目性和识别性大小的关键因素就是建筑色彩与建筑背景色彩之间的关系。比如,一般情况下,黄色相比红色更具有诱目性,而在白色的背景下,黄色的诱目性又不如白色的强。因此,在现代城市住宅建筑的色彩设计中,能否巧妙地将色彩的诱目性有效运用是能否达到建筑物识别的关键因素,这种关键性主要体现在大规模的城市住宅建筑群。

(三)城市住宅建筑色彩的情感作用

光及色彩构成的物理相关现象是影响到人情感的关键因素。相关研究表明,不同的色系能够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心理感受。如红色能够给人温热和愉悦的感觉,但是紫色、黑色等却给人寒冷的感觉。因此,在城市住宅建筑中的色彩设计要充分分析周边居住人群的心理,结合人们的心理和情绪进行色彩的设计。这就需要通过对不同色彩加以组合和运用,给人们营造出一种明快而且安静优雅的居住氛围。[4]

六、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住宅建筑色彩的设计优劣对整个城市的色彩美观度及城市风貌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城市住宅色彩设计中,要根据色彩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将城市的相关地域特色及城市历史文化、城市民族特性紧密结合起来,运用多种色彩的设计方法,确保能够设计出符合当地城市特点的建筑色彩。

参考文献:

[1]黄清发.城市住宅建筑的色彩设计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21):96-97.

[2]孙仁范.刘跃伟等.带地下室或裙房高层建筑抗浮锚杆整体计算方法[J].建筑结构,2014(506):27-30.

城市设计的要素篇8

【关键词】城市设计;方法;体系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近年来,城市设计求大、求气魄、追求几何图形化,出现大量的尺度惊人的大广场、宽马路,醉心于营造供人空中欣赏的景观,却忽略了为人使用;在城市结构网络方面单纯追求西方几十年前的机动车化,缺乏人性化的城市环境;同时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到处追求时尚的“标志性”建筑,缺乏特色,造成千城一面的城市景观。

2城市形态的发展趋势

20世纪中期以来,城市形态的发展趋势有3个重要方向:城市空间立体化(尤其是重视地下空间)、空间系统有机化和交通枢纽集约化。

在近几十年,交通方式的变化为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从机动车时代转向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的时代,给城市形态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公交优先必然使大量出现的交通枢纽成为具有催化作用的城市元素。枢纽地区的体系化发展也促进地区的集约化与有机化,使城市人流密集的区域实现为多元交通支持的步行地带。交通枢纽体系化与考尔索普(Calthorpe)提出的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目标一致,都是提倡在步行距离以内进行综合的公共空间及相关的建设开发。它不仅适合社区,也适合城市。交通枢纽与toD的发展为城市形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会影响城市设计方法的变化。

3现代城市设计方法体系

城市设计的目标体现在宜人、有特色、有活力和公正四个方面,宜人环境的内容十分丰富,包含:环境优美、活动有序、宜居、安全、卫生等。为了简化分析,仅以环境优美和运动有序两项参与论证,则现代城设计目标最终要形成一个美观(artistic)、运动有序(orderly)、同时保持社会公正(fair)的城市环境。方法作为寻求目标的途径,城市设计方法体系应建立在寻求城市设计目标的过程中。

3.1环境美观

塑造一个富有美感的空间形态是每个城市设计最基本的目标,美观能使人愉悦,也是现代社会推进旅游、吸引投资等发展经济的需要。城市美建立在建筑、自然环境和硬质景观等城市要素之间,在尺度、走向、色彩、肌理、虚实等关系上,获得和谐的效果。好的效果是人们良好使用、乐于使用该空间的一个起点。要达成美观的环境,要求城市设计者进行空间形态美学研究和空间要素整合配置的探讨,为此运用空间组织和要素整合等城市设计方法是不可缺少的。

3.2运动有序

美观是城市空间令使用者愉悦和满足的基本外在要求,而城市空间内部各种运动的有序组织,才是基本的内在要求。每个城市空间都具备多种使用功能,这些功能的联系和运行,要求不同的方式。由于多项运动在同一场所的交织,必然带来相互的交流和干扰,例如人车混行的矛盾、商业活动与后勤活动的矛盾等,都要成为城市设计处理的问题。城市设计者因此需要理清空间中各种运行方式和轨迹,在立体化的城市区域,不仅要对同一平面,而且要对不同标高平面上各种运动进行有序组织和相互转换。这里涉及到影响运动方式的要素整合,也关系到引起不同标高运动的城市基面组织。

3.3公正和谐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发展应适应和谐的社会发展观,需要理性和公平的公共政策与法规支持。在当前城市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资源、大众、财富和权力的不平衡状态,实为一种“权贵”城市病。《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宣告人类有在一种能够过着尊严和福利的生活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证和改善这一代和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城市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在政府、开发商、业主、使用者等多方人群中保持强势和弱势群体的平等权利,广泛运用公众参与的方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如何使公众参与方法更有效,引导从被动到主动、扩大参与面和健全设计审议制度等都是城市设计方法研究的重要方面。

4现代城市设计方法

4.1现代城市设计方法

通过研究城市设计目标确立城市设计方法,经归纳,包括:设计目标策划法、城市空间分析法、城市要素整合法和城市基面组织法等。这些方法构成城市设计基本的方法体系,各种方法具有不同的产生背景,体现了不同的目标和价值趋向,同时也是进一步解决具体问题的途径。

4.1.1设计目标策划法

绝大部分城市设计项目的意义之一,就是为基地寻找一个最有利的开发方向,所以目标的策划几乎运用于每个城市设计的早期。一个城市设计要寻求的特色环境目标,往往通过目标策划来实现。设计者通过对基地各种环境资源的分析,运用逻辑分析和创造思维,寻求与城市总体发展方向一致的目标。例如美国巴尔的摩内港的城市设计,原本只是对一个工业港口的生活化改造,设计者通过对基地滨水资源的分析,做出了大胆策划,将改造目标定为一个旅游区。在这个目标下开展的建设,大量兴建和改建滨水建筑、开放岸线、美化环境、安置商业、促进休闲,使面临衰败的老城,从经济上和形象上收益良多。上海新天地城市设计也是目标策划的佳作。

4.1.2城市空间组织法

城市设计的成功与否与城市空间形态有着直观的因果关系,城市空间的组织也就成为最早、最容易被设计者理解和采纳的方法,也是达成美观环境和特色环境目标的重要方法。空间分析是空间组织的基础,在城市设计实践中已被大量运用。例如,从美学出发、在建筑师中流行的视觉秩序分析(Visualorder),在传统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中就得到了广泛采用。图底分析(FigureandGround)是另一种空间分析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传统街区的改造,由于这些街区建筑高度的相对均匀,而把三维空间简化为二维图形来研究空间的开放性。美国学者罗杰运用此法分析了华盛顿、波士顿、哥德堡的城市空间,均获成功。另外还有关联耦合、视廊组织等空间组织法。

4.1.3城市要素整合法

要素整合,类似于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是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也是城市设计师的看家本领。城市要素包括:建筑、市政工程物(如桥梁、道路、天桥、堤坝和风井等)、城市雕塑、绿化林木、自然山体等实体要素,也包括街道、广场、绿地、水域等空间要素,这些都是城市设计中被整合的内容。城市要素整合还包括:地下与地上空间、自然与人工空间、历史与新建环境、建筑与公共空间,以及区域与区域之间等的整合。上海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除了地上与地下、新与旧整合,还包括了园林与建筑的整合。城市设计的要素整合,相对于城市规划,更重视三维形态的整合,整合过程强调要素的开放、渗透与结合方式。

4.1.4城市基面组织法

当面临立体步行系统、地下空间发展区域、城市综合体或山地城市时,这些地区在不同标高集聚各种城市要素的公共活动面,称为城市基面。随着城市立体化发展的趋势,城市立体多基面的现象会不断出现,这些多基面的组织方法将成为城市设计的方法之一。香港中环空中步行系统城市设计将大量的天桥、自动步道、向城市开放的二层建筑空间,以及空中广场、绿地等联成一体,支持人们观光、购物、休闲、商务等多种活动,建构一个不断变换高度的城市空中活动基面。Som设计的伦敦金丝雀码头(图6),通过3个不同标高的基面组织,创造了佳好的金融办公环境。多基面组织涉及城市立体化的动力基础、高度的设定、城市要素组合的内容,以及地形塑造的特征等方面。

4.2城市设计方法与设计过程

城市设计包含设计与管理2个阶段的过程,不同过程运用不同的方法:

设计过程运用:设计目标策划法、城市空间组织法、城市要素整合法、城市基面组织法、行为环境互动法和公众参与法等。

管理过程运用:导则编制法、动态调整法、设计审议法和公众参与法等。

设计过程运用的方法是创作的基本方法,也是城市设计师技能所在。至于管理过程的方法大多涉及工作方法,与城市规划的管理方法基本一致,不在本文的专门研究范围。

4.3现代城市设计方法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法的比较

现代城市设计是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分离出来的一门学科,它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样,表现在设计方法方面。它们之间既有相似的继承性,又有明显的差异。表1比较了三者在设计方法上的异同,从而更好地了解现代城市设计方法在三者方法体系中的脉络和特质。

参考文献

1时匡,[美]加里·赫克,林中杰.全球化时代的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

城市设计的要素篇9

关键词: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整体协调性要素;地域文化要素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7-0159-02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年来政府逐年加大对公共设施修建的投资,在城市中修建了大量的公共设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城市公共设施是指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公共性、服务性设施。公共设施具体是由以下三个方面内容构成:其一,交通系统:城市示意图、路牌、街灯、交通信号、道路护栏、公交车站、停车场等;其二,商业系统:电话亭、邮筒、书报亭、售货亭等;其三,休闲系统:厕所、休憩座凳、垃圾箱、花坛、阅报栏、街头钟、健身设施、游乐设施、公共艺术等[1]。

公共设施犹如城市的家具,是城市细节的体现,公共设施设计不当便会影响整个城市空间的整体效果,而公共设施的色彩设计作为公共设施设计的重点,影响到整个城市空间的视觉形象,同时公共设施色彩对公共设施功能性的完善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公共设施色彩设计中强调的是内容传达性、视觉舒适性、整体协调性等方面,色彩设计应通过对色彩的创新设计和灵活应用来满足对公共设施的要求。目前中国色彩设计并不规范,在很多城市都存在着色彩污染的现象,大部分是因为过分追求自身色彩的标新立异造成整个城市色彩环境的混乱。一个优秀的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必然是在色彩关系的组织中良好地贯彻、体现了色彩设计的要素。

具体阐述,可分为如下三个要素:

一、整体性协调要素

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空间组成的一部分,在色彩设计中要遵循整体城市空间的整体色彩设计规划。通常在城市色彩规划中背景色为自然环境色彩及人工环境色彩,自然环境色彩多指天空的颜色,是城市色彩的背景色;作为背景色的人工环境色彩指主要建筑色彩,道路色彩及大面积的绿化色彩等。城市公共设施在城市中的数量及位置按照人们对公共设施的需求进行排列,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如果色彩与整体不相匹配,或是杂乱无章,势必会造成色彩污染。所以在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中,其作为城市色彩的辅助色,色彩要强调有序复杂性,并非指单一、统一和单调,而是在相对统一整体的色调背景下,赋予公共设施色彩新的内涵,既起到点缀城市的作用,又要与整体城市背景色相协调。如果城市背景色颜色丰富,城市公共设施颜色在设计中就要简单、含蓄,多以低明度、低彩度的色彩为主;反之,色彩运用中可以丰富、艳丽。如图1所示,为彩色座椅,背景色为蓝天绿地,背景色彩简单,在设计座椅是选用了高明度、高彩度的橙色、红色、黄色等色彩,与周围背景色搭配和谐,并在此空间内起到了点缀作用。

图1公共座椅

二、地域文化要素

在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中,地域文化是不容忽视的一个要素。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大国,城市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间,是经历了成百上千年的沉淀积累形成的,每一座城市都有代表自己特色的地域文化,每一个地区都有与其民族性文化密切相关的独特的色彩图谱。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时,更要考虑到对城市历史文化的尊重,包括逐渐形成的传统用色习惯,其他还有社会风尚、传统习俗、、文化艺术等因素[2]。在城市发展的过程当中运用适宜的色彩设计将文化传承,也就是保护一个城市自己的精神家园,防止造成“历史文化的记忆断层”现象。一种颜色,对一个城市来说是一种情感,代表着祖祖辈辈的思想的延续,所以一个城市的色彩设计不仅具有一般的美学意义,而且更多的是拥有深刻的思想含义。城市色彩设计要以城市的文脉色彩为依据,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更要以此为依据,并且在继承中进行创新。

三、人的心理感受要素

人们在观察不同的色彩时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由于人的生理构造和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存在许多共同点,对色彩的心理感受和联想就表现出许多的共性,例如颜色的冷暖感、轻重感、软硬感、距离感、涨缩感、愉快忧郁感、兴奋沉静感、疲劳感等。“色调”是从色彩对人产生本能的心理感受来进行定义的,是色彩的一个重要属性。色调在冷暖方面分为暖色调、冷色调和中性色调。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调,象征着太阳、火焰。绿色、蓝色、黑色为冷色调,象征着森林、大海、蓝天。黑白灰为中性色调,象征着白天、黑夜。冷色调的亮度越高,其整体感觉越偏暖,暖色调的亮度越高,其整体感觉越偏冷。

色彩与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两面性,应用的得当适宜,对人的心理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使用不当也对人的心理产生消极作用,近年来常提到的色彩污染就是在城市中色彩使用不当造成的。例如红色,使用时常让人联想到太阳,从而感到崇敬、伟大。红色应用适宜会使人感到温暖,但是红色应用不当,观察时间长或是天气环境闷热时,又会让人感到烦躁,很容易造成视觉疲劳,严重的时候还会给人造成难以忍受的精神折磨,又容易引起兴奋、激动、紧张,这样的红色又被看成危险、灾难、恐怖的象征色,因此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时,红色使用要谨慎,尽量避免大面积使用,可将红色应用为点缀色应用于局部。而白色和黑色这两种色彩在城市公共设施色彩应用中也比较普遍,白色给人感觉明亮而纯洁,利用白色可以营造出一种朴素、高雅、真诚的环境氛围,像路灯、垃圾箱等公共设施会采用白色作为基色调进行设计(如图2所示)。黑色则给人感觉沉稳而庄重,但如果大面积使用黑色时,则会使人产生压抑、抑郁、伤感、恐怖等消极的心理感受。

图2白色路灯

结语

本文提出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三个要素:整体协调性要素、地域文化要素和人的心理要素,并从这三个要素展开阐述,简要分析其对城市公共设计色彩设计的要求。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的要素篇10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地域性;设计

引言

在时展需求及宏观政策背景影响下,城市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机遇,而城市特有的地域特征则面临着挑战,未来城市在满足时展需求的同时强化其地域特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时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城市地域特征的保留,也关系到未来城市的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

地域性城市形象是城市健康、全面发展的标志。地域性文化是一个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文化底蕴,现代城市中的传统民居与文物古迹就是最好的地域文化的见证,因此在现代城市“千城一面”的现状中充分制定符合城市传统的规划设计方案才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现。地域性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起到文脉延续的作用,是在满足现代城市基础发展的需求上,注重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区域性特征,从地域文化出发设计城市与人的空间关系,充分满足人的适居要求,通过对现代城市设计中所忽略的生态规律的关切,力图创造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1城市规划设计应考虑的地域性影响因素

1.1自然因素

人类的生存、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从一开始就受到了自然的制约,自然环境对城市的这种支撑与限制作用决定了地域特征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尽管城市作为自然中的人造环境,本身具有与自然相对立的性质,但是这种矛盾使人们更加向往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到我国的“山水城市”理念无不体现出人们对这一城市理想的追求。

1.2建筑技术因素

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建筑材料、建筑手段及技术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这是造就一个城市建筑形式和风格的基本点,如我国江南的水乡和陕北的窑洞。

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划设计应满足当地总体的发展状况,要以当地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需求为基础,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不能盲目的追求高尚、品位。也不得随意地模仿。

地方建筑材料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建筑材料与建构技术的选择和形成,通常与其地理地貌、生产技术等因素息息相关,为节约建造成本,建筑材料应就地取材,长期以来便会使建筑打上浓重的地区烙印,形成独特的地域建筑特色。

1.3地域文化环境

城市是由人创造的文化景观,“不同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其创造的文化景观也各有明显的特征。”而地域性城市设计的深层含义是要使城市体现出本区域历史所遗留的种种文化痕迹,要在设计中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民俗的风格,使城市具有非常明显的可识别性。

1.4政策因素

任何城市的地域特征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力的作用及人为的作用产生动态的变化,在人为的作用中政治因素成为影响地域特征的主要因素。城市从产生到发展,每一过程无不与政策有关,从行政区划、投资区位、城建政策、经济政策到意识背景、权力干预等无不带有政策色彩。在这些政策因素中,有些是促进地域特征继续发展的、有些则是令其逐渐消失的。

2地域性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2.1地域性城市空间设计方法

城市布局结构地域性城市的布局结构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因素。首先,城市布局应充分考虑利用地形地貌,提高土地利用率,创造动人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大地景观。其次,城市布局也要结合当地自然气候,不同的地区依照其气候特点,日照间距要求不同,建筑物环境设计也有所不同,如我国南方地区冬暖夏热,遮阳和通风很重要,受主导风向影响较大,建筑布局要灵活多变,而在我国北方地区,南北向的房子要利于争取日照,夏天炎热,南北向的房子又要便于通风,所以人们对于住宅南北朝向十分苛求,统一的朝向使它们有了统一的肌理和均质性。再次,城市布局还要充分考虑当地历史文化环境因素及当地的民俗习惯和民族风俗。

城市道路系统城市道路系统不仅要解决城市的人流、车流问题,同时也是创造城市景观的主线。地域性城市道路系统既要合理利用地形,又要延续城市的肌理。对比南方与北方的城镇布局,南方城市多曲折变化,北方城市多严整规则;受地形条件所限制,山地城市道路多依山就势,而平原城市则大多中规中矩,其道路系统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城市空间形态城市规划设计还应深入研究和把握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创造出适应当今城市化进程,且又符合地方文脉与个性特征的地域性城市。作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休闲、交流活动场所的城市空间,不仅要适应地区的自然环境,还应密切联系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民俗民风、历史文化传统。

2.2地域性城市建筑设计方法

城市建筑的设计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建筑空间一般比较宽敞,且注重追求品位;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建筑空间设计比较紧凑,大多更倾向于经济适用。此外,建筑空间还受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民情等地域性文化的影响。

建筑色彩是建筑最直观的表达方式,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现代地域性城市要充分吸取传统的地域色彩,并结合现代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有所创新。

2.3地域性城市景观设计方法

城市景观设计首先应遵从城市的整体设计理念,应该在城市规划布局与建筑单体设计构筑的地域性整体大框架范围内,在空间组织、细部处理等微观角度遵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生活风俗和审美心理,以达到一种以人为本、亲切、舒适的外环境。设计中应结合功能要求,通过绿化、水体、硬质铺地等有机组合,以及地形地貌、地坪高差和地面铺装材料纹理变化等方法,形成空间围合,分出不同层次,创造出良好的景观空间。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域性城市设计将会成为我国城市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城市规划设计人员一定要掌握城市设计的地域特色,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结合当地的自然与文化特点,充分尊重地区的内在特性,对地域特征进行发掘、保护、提炼和继承,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高城市品位。

参考文献:

[1]郭晋平,薛达,张芸香,刘明国.体现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以临汾市为例[J].城市生态规划,2005,29(01):68一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