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9:13

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篇1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资源整合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企业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优势,并能取得最佳利益,成了现代企业所关注的焦点。这个焦点就是企业如何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含义

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能够长期产生竞争优势的竞争能力的集合,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企业要有较强的资源整合及应变能力;二是企业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三是企业要有较强的技术等竞争能力。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核心竞争力是以用户需求其出发点

核心竞争力以为用户提供具有更多、更好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为出发点,这是为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为取得长足发展的客观需要。

2.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独特的、不易被替代的高价值的竞争能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一无二的,没有被其它企业或竞争对手所拥有的竞争能力,也是一种能大大增强企业捕捉市场机会和避免环境威胁的竞争能力,能进一步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壮大中所形成的一种核心竞争能力,不易被其它所替代的。

3.核心竞争力是一种不能或很难能被模仿和学习的竞争能力

核心竞争力对一个企业而言,一旦形成,就不能或很难能被其它企业所模仿或学习,并且模仿和学习的成本会很高。主要是因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经历和条件,与社会文化、环境、价值观念、习俗传统密切相关。

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保障,是一个组织内部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组合,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获得长期的可持续的竞争能力的优势。企业必须要做多方面努力来实现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

1.通过增强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来提升核心竞争力

资源是相对有限的,企业如何把有限的资源运用组合好,发挥出最大效益,这是企业必须要解决的。资源整合是企业通过合理地配置资源,将企业的内外资源组合调整到最佳状态,以发挥出最大效能,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整体竞争实力,获得竞争优势的企业战略。第一,要进行内部资源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整合要围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调整和重组。通过整合,使企业原已体现出优势的资源更好的发挥作用,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和长处,使企业原来那些有劣势的资源能通过组合的方式与优势资源相互补充、扬长避短,进一步促进企业的能力的提高,以使在竞争中占有更多的优势。第二,要进行外部资源整合。企业外部的资源主要是指那些与企业相关的、并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帮助的一些实物形、货币形和无形的信息资源等。进行外部资源整合,企业要将内部的资源与外部资源要有机结合地进行整合,使企业资源组合更加合理。资源整合要围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通过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又会进一步促进资源整合程度的提高和加强。

2.通过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来提升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应变能力就是企业对市场机会的把握及进入市场或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调整企业经营战略以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是一种企业通过对市场环境的调查、分析与研判后通过对市场、企业自身和竞争对手的各种策略的调整来实现的。

现代企业经营的理念是以市场需求为中心,同时兼顾到企业与社会的利益,这就要求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等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市场的变化而改变、整合、重置企业现有的各种资源,把企业原有的各种参差不的齐、目标各异的行动力进行整合聚集成具有同一目标的各种能力,使得各种能力之间避免不必要的内耗,集中优势适时应对环境的变化,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应对市场的变化,准确及时地为市场需求提品或服务并能得到市场的满意,以现实企业的经营目标,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通过增强企业的决策、组织及管理能力来提升核心竞争力

管理就是决策。一个企业决策能力的强弱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决策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目标市场及核心产品和服务等。对现代企业的决策要有准确的市场洞察力、研究和分析力、判断抉择力,遵照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把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分析实施于决策过程之中。同时还要有决策制度和相关机制的保证,充分发挥每一位管理人员或全体员工的智慧,以增强企业的决策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组织及管理工作是很普通的,但其过程和结果却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着企业运营的成败,所以说在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过程中其组织及管理工作是决不能忽视的。随着现代企业智能化水平的提高,知识工人的出现,组织及管理也要发生转变:一方面,企业的组织及管理应更多地转向激励型,充分发挥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工作的效率和效益,以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另一方面,企业要根据自身资源的特点、员工的素质和职业技能及实际客观情况等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并能切实执行。不可盲目效仿国外企业或国内的其它成功企业。

4.通过改进或创新企业的技术来提升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技术水平决定企业的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等,它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及竞争的优势水平如何。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取得竞争优势,就要比其竞争对手先改进、先创新并能更好地运用各种技术完成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首先,企业技术的改进和创新都必须以市场对产品及其工艺或服务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提升企业核心实力为目标,并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和维持较长时间,不可相当然地盲目改进或创新;其次,技术的改进要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或销售成本,即可增加企业利润,也可让利于顾客,便于企业采用低成本竞争战略;第三,企业技术的改进或创新要围绕顾客的使用技术水平进行。顾客对那些能满足其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操作应用性技术的掌握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销量。企业技术的改进或创新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要便于顾客的使用,并能给顾客带方便,减少顾客的使用成本,这样就能极大的增强顾客的忠诚,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来提升核心竞争力

从现代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不论是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还是促销策略,都是为了企业在经营中能获取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的获得不光是要有好的产品和服务,更需要有特色的文化精神及内含,如“孔府家酒”、“孔府家宴”之所以能名扬四海,就是这个道理。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消费者不再是单纯的以“量的消费”为主,也不再是单纯的以“质的消费”为主,而是建立在产品质量为基础上的以“文化的消费”为主。例如,“金利来,男人的世界”,它使顾客感受到所购买的不仅仅是一条领带,最重要的能让男性消费者体会到成功男人的信心和标志。因此,现代企业要想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引导而得已提升。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首先,企业要广泛地吸取、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充分考虑目标市场的消费文化和客户的文化背景、知识背景、语言环境、民情习俗、宗教禁忌、审美情趣等。其次,要把文化价值观念融入到品牌发展的战略之中。善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结合,来宣扬品牌的内含价值。例如,江苏红豆集团的“红豆”品牌,深刻地融入了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千古绝唱“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想思”的文化精髓,给人们的感觉就体现出了一种思念、爱恋之情。再次,要加强绿色营销文化建设,在营销过程中,企业要树立绿色营销的观念,抛弃陈旧、保守的传统营销观念。把绿色文化融入到经营方略上,既要考虑消费者的需要、企业的利益、又要照顾到社会公共利益和对环境保护的影响,把绿色文化融入在经营行为上;把绿色文化融入到利益追求上,既要谋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又把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结合起来,重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达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因此,不断地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优势,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杨臧维:产业竞争中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J].商业时代,2006,(28)

[2]张华: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核心竞争力培育[J].商业时代,2006,(28)

[3]高广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信息化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6,(30)

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篇2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煤炭企业;提升

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越来越开放,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煤炭企业要想在竞争中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就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其具有不容易被效仿的特点,具有自己独特地特点,能够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我国的煤炭企业在核心竞争力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本文对如何提升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影响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1.1企业的创新机制

要想形成核心竞争力,煤炭企业需要有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客观环境,需要有有利于创新的一套机制,比如,知识管理机制、人才激励机制以及企业组织机制等等,这些机制之间要相互融合,他们的运作要相互协调。然而,在我国,煤炭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要求他们必须要摒弃过去一些传统的观念,走综合发展的路子,对于装备落后、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项目要予以舍弃,对于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项目,则应该给予重视,予以扶持,加快其发展。

1.2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便是技术研发能力,企业技术力量的强弱决定了其能力的大小。煤炭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其技术的更新与高科技行业相比相对缓慢,其工艺和设备的更新也相对缓慢。因此,企业应该明确自己的独有产品或者是自己都有的技术,同时,企业还要着力研究自己的独有优势,不断地增强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1.3企业员工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

首先,形决策者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企业决策者的素质,是企业决策者的战略思维,是企业决策者的创新意识以及决策能力,其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决策作用,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组织作用,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其次,企业一线工作人员的素质、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煤炭企业中,企业技术活动的主体是工程技术人员,现场安全管理的组织者是中层管理人员,一切生产活动的参与者则是一线工作人员。与技术密集型企业相比,煤炭企业的员工素质相对较低,其不能满足企业国际化竞争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提升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2.1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煤炭企业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煤炭企业所形成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的人才理念以及煤矿粗放经营方式仍然没有得到彻底地改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使得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但是,现在的时代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地加快,知识化不断地加快,信息化也不断地加快,在这样的大的环境下,企业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间的竞争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作为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本已经成为决定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已经成为企业竞胜的稀缺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众所周知,经济竞争说到底就是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竞争,所以,应该要重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加强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符合市场要求的企业人才教育,建立健全符合市场要求的培训机制,从而不断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2调整企业结构,使其向集团化、多元化、专业化发展

世界煤炭工业发展的趋势是煤炭企业向集团化发展,是煤炭企业向大型化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的煤炭企业的强大的竞争能力就是依靠规模经济而形成的。然而,我国大多数的煤炭企业的产量相对较低,不能够形成规模经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综合目前国际国内形势,煤炭企业应该要不断提高企业战略的管理能力,不断的提高企业规模的扩张能力,实施大集团的路子,这有这样,煤炭企业才能很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实施企业间的兼并重组,通过实施企业间的优化组合,组建大型煤炭集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得到增强,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全面的提升,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一定地增强。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一个途径是产业多元化,作为能源生产企业,煤炭企业具有区别于其他产业的特殊性,不管矿井的储量是多么地丰富,煤总有采完的时候,因为地质储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煤的开采,开采技术也是有限的。所以,煤炭企业应该要实施多元化的经营,只有这样,煤炭企业才能很好的避免单一经营格局所导致的最终的关闭结果。煤炭企业可以在经营煤炭的同时,增加在煤炭开采方面的投入,增加在深加工方面的投入,不断地开发新能源,不断地开发新型建材,不断地开发煤化工等等,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内部,则可以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从而使得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一定地提高,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过去煤炭企业的格局是“大而全、小而全”,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的包袱比较沉重,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比较低,从而使得其市场竞争力不强。这样则可以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进而使得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一定的增强。

2.3注重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利润,有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又一个途径,在实施技术创新时,企业应该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技术开发应用为手段。其目标是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不断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不断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应该要重视技术机会与市场机会之间的结合,并通过开发应用新技术带动整个企业上一个新的台阶或者是通过开发利用新技术带动整个行业上一个新的台阶。作为一次性能源,煤炭具有不可再生性,这就要求在开发煤炭资源的过程中,要依靠科技创新进行合理的开发,同时,企业还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推广应用先进的综合机械化掘进技术,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推广应用先进的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只有这样,煤炭企业才能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存琮.对煤炭企业经济责任制问题的探讨[J].煤炭经济研究,1982,(04).

[2]李培森.研讨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出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n].中国机电日报,2000.

[3]王红梅,薛小奇.基于模糊集理论的国有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0,(02).

[4]闫福来.提升煤炭企业竞争力,加速煤炭企业经济发展[J].今日科苑,2009,(22).

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篇3

 

关键词:道路;货运企业;核心竞争力

道路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充分发挥道路运输的基础性作用对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道路货运企业在经济发展和新时期的市场竞争中要想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不断地适应市场变化,选择恰当的企业发展战略和路径,积累、保持和运用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一 道路货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道路运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现时拥有的资源,过去的经验和这些经验的积累等有关,也与企业长期从事一个专业领域有关。核心能力通常被描述为“独一无二”、“与众不同”、“难以模仿”或竞争优势。但是真正构成这种核心能力的知识体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公司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公司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公司的管理和生产经营能力;公司创造品牌和运用品牌的能力。四个方面共同反映了企业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力。事实上,只有建立在基本队伍、技能、客户群、业务领域基础上的盈利能力或者至少是维持能力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无论有多少资金投入,没有稳定的员工队伍和客户群,没有突出的技能和基本的业务领域,一切包装和所谓的“雄心壮志”都只能是“海市蜃楼”而已。

如何培养道路货运企业的核心专长,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集中企业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在发展自己与他人上述诸多方面的差异中,就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而这些有可能构成今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事实上,在市场需求多样化的今天,企业进行差异化经营与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决不能总搞“大路货”,“大路货”的市场风险太大了。

第二,寻找自己的潜在能力,真正了解自己。这是发现和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寻找自己的潜在能力,分析这种能力与其他同行的差异性,并把它建立培养起来,这是建立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第三,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建立自己的比较优势,并构建支撑这种优势的潜在核心能力。所谓从竞争对手那儿寻找机会是指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发现它们的弱点,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而从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则是指通过对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分析,找到自己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特殊利益的方式与方法,而这本身就是在建立和发展核心竞争力。第四,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企业良好的土壤之中的,即这个企业在管理方面有特色,在生产方面很有经验,在市场经营方面也有良好的业绩等。

二 提升道路货运企业竞争力的措施

调整企业结构,优化企业资产。要改变道路货物运输业的发展落后于公路网建设的状况,改变货运企业管理水平落后于运输业装备水平的问题,企业必须选择崭新的模式来运营,集中资产并进行各种形式的资源优化整合。资源整合,可以包括车辆、线路的整合,也可以是资金的整合,甚至是垒方位.多层次的整合,这样可以盘活闲置资产,达到资产的最大利用率,大力优化道路运输市场车辆结构。

加强同业间的合作。各运输企业应认识到协同合作的重要性,与同业间实现“既竞争又合作”的共存关系。通过各运输企业的合作往往可以实现运输方式的互补,有利于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对中小运输企业来说可以扩大经营网点,赢取更多客户,对于大型运输企业来说,可以借鉴中小企业的运作,提高灵活性。各运输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可在深层次上实现社会资源与企业资源的融合与运用。

提供增值服务。提供对应的增值服务,并以增值服务来强化核心竞争力。如运输巨头,联邦快递集团不仅为其垒球客户及企业提供最安全的运输,还提供最全面的电子商务和商业服务。道路货物运输企业也要依托货物运输,向货物托收两端客户延伸,寻求更多的增值服务,不断扩展企业运输增值服务的功能,以运输服务为基础,向多能(代收货款、代购货物等)方向发展,从深度与广度扩充运输服务的内容,后者对企业而言往往有着更大的利润空间。

加强服务承诺,赢取货主信任。与货物商品不同,运输服务商品的质量是无形的,货主在使用运输服务的同时,即意味着货物已经托付给运输企业。在商品质量日益重要的今天,对运输服务的质量作出承诺已经成为国内外运输企业的成功标识。运输企业要赢得和留住客户就要敢于对自己的运输服务做出承诺,尤其要对送达时间和货损、货差的赔偿承诺。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承诺,承诺的兑现就是信用。不管客户货物量的多少,都要珍惜客户每一次的委托,做到一站式服务,赢得每一位客户的信赖。

提升企业形象,加强内部管理。对运输企业而言,通过品牌塑造,既向社会展现企业良好的形象,又向客户提供优质的运输服务。道路运输企业必须制定与其运输服务功能相对应的服务标准,并根据服务标准制定服务规范,向社会公开和承诺。同时要制定出落实这些服务质量标准的具体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制定出各业务岗位工作人员的服务规范,通过严格的业务流程和质量管理,确保服务质量,提升企业服务品质。

提高企业信息化。道路货物运输企业间的合作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适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企业之间的合作层次和效能,最终提升自身的市场地位和竞争能力。另外,开展增值服务也离不开完善的信息技术。

以人为本.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大发展,人才是关键。因此,道路货运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人才建设的力度: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人才是多层次的,不同的人才在企业组织的不同层次都能发挥作用,不论是高层管理者还是生产第一线的员工。只有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念,才能建立完整的人才体系和人力资源战略。

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机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只有加强岗位练兵和业务培训,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对于服务行业的员工培训,要注重“一专多能”,即岗位作业所需要的业务知识都要掌握,同时施以工作规范性的培训,从言行举止到服务内容都要严格要求,对于有潜质的人员要加强企业管理知识的培训,注重加强各种岗位职业的资格鉴定工作。企业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重点加强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经营者除了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外,还要熟悉市场经济和管理知识,从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发展,努力提高客运企业整体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执行能力。

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篇4

关键词:企业核心能力;微型企业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中小企业犹如雨后春笋一般逐渐发展起来。市场竞争加剧使得部分企业逐渐走向衰落,部分企业经过洗礼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对那些能够长期存活下去并取得一定成就的企业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企业成功的各种原因如卓越的领导及管理、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企业文化、高效率的团队以及创新精神等等,但是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企业始终具备独特的核心能力,这种能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稳定发展的基石。众所周知任何大型的企业都是从微型企业的阶段发展而来,因此加强微型企业核心能力的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及微型企业概述

(一)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核心能力又称核心竞争力,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theCoreCompe

tenceoftheCorporation”一文以来,首次提出“核心能力”的概念,为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指明了一条成功新路。文章的主要观点“企业核心能力是持续竞争优势之源”被广泛传播,由此中外企业家开始重视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提高和应用。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成为经济学界、管理学界以及企业界的重要研究领域。

核心能力就是那些能够为企业带来比较优势进而能形成竞争优势的能力或资源。尽管对核心能力的定义莫衷一是,作为核心能力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价值性。即核心能力可以为顾客提供“消费者剩余”的同时可以为企业带来利润。②难以模仿性。即企业的核心能力不应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或通过努力就能建立,否则企业很难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③独特性。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的差异性主要来源于独特的核心能力,这些独特性成为了竞争对手难以逾越的障碍。④难以替代性。即企业的核心能力不能被其他资源或能力所替代,尤其是以技术取得竞争优势的企业更应该警醒被新技术所取代。⑤可延展性。即企业的核心能力犹如企业的能力“源泉”,可以为最终消费者源源不断的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竞争优势只是相对而言,因为在特定的时间内,竞争对手会根据自身的资源、能力、信息等形成不同却又具有相同效果的核心能力,因此每个企业都应该认识到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并加强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与管理。

(二)微型企业。对于微型企业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并未给出统一的定义,日本(1973)将微型企业定义为工业、运输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批发业、零售业、服务业从业人员5人以下的企业;欧盟委员会(1996)认为是雇员人数1-9人的企业;萨瓦尔多(1996)认为是劳动者不超过10人、年销售额不超过60万科郎的生产单位;莫荣(2002)认为是7人及以下的注册企业和大量没有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脱离政府管理的非正规劳动组织;美国国家开发署(2003)认为是由贫困人口拥有与经营、员工人数不超过10人的公司。虽然人们对微型企业的定义并没有一致结论,但从各个国家、学者对微型企业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微型企业具有以下的特征:规模小固定资本少、经营设备及工具简单粗糙、融资渠道单一、脱离政府的管制而存在。因此我们把微型企业界定为企业雇员人数小于10人、产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产品(服务)种类单一、规模小的企业组织。

二、微型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投入较少。微型企业的发展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方面的投入较少。就人力方面而言,微型企业的从业人员一般为家庭成员,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专业技术人员较少,许多经营者往往凭借以往的经验和感觉进行管理企业,容易导致微型企业成长困难;就物力方面而言,微型企业的工具设备较为陈旧,部分微型企业以手工作坊的形式存在,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率;就财力方面而言,微型企业的资金来源为亲朋好友,然而筹集的资金远远不够企业发展所需,主要是因为微型企业没有建立信用评价系统,金融机构从事类似业务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限制了微型企业的发展;就信息方面的投入而言,由于微型企业业主搜集手段主要是依靠自行搜集,不仅成本高,而且因为信息分析人员的缺乏使得信息利用效率较低,从而错过了恰当的时机。

(二)运营能力欠缺。运营能力欠缺主要体现在微型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以及产品制造方面。微型企业普遍存在资产负债率高的现象,并且流动比率偏低,偿付能力不足使得微型企业存在较高的财务风险。一般而言,我国大多数的微型企业以个体或者家庭经济组织这种结构形式存在,没有相对正式的组织形式,因而对微型企业的管理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没有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而且微型企业的业主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专门的专业化培训,管理水平较低。此外,微型企业的雇员较少且流动性较大,严重影响了微型企业的经营绩效。在产品制造方面受到工具设备的限制,使得产品的质量状况与经济发展的要求标准有较大的差距,产品的档次低、质量差,影响了产品的销售。

(三)微型企业自身竞争力较弱。微型企业的自身竞争力较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缺乏关键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二是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微型企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含量较低,生命周期较短,因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较弱。缺乏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技术的创新、管理的创新等,从而使得微型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三、构建微型企业的核心能力

(一)促进微型企业的专业化、现代化以及与大企业的分工协作。主要是通过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文件来促进微型企业的发展。首先应该通过经济立法,促进微型企业的专业化与现代化,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来确保其有效的实施,从组织协调、研发投入、金融扶持、税收措施、设备更新等多方面对微型企业的专业化和现代化给予帮助与指导。比如通过限制微型企业的生产品种、生产数量、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技术、零件原材料的采购等方法来淘汰落后的企业和落后的产品,促进微型企业的专业化和现代化;鼓励微型企业参与政府扶持的研究与开发项目,弥补微型企业资金的不足,促进微型企业的技术创新;为具有发展潜力的微型企业提供资金补助,建立优惠贷款或为技术密集型微型企业减免税收;为微型企业的设备更新和现代化提供资金支持,比如特别折旧等。

其次,应该为微型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和管理技术服务。比如为微型企业提供免费的管理咨询和业务指导;提供人员培训,提高劳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帮助微型企业制定发展规划并对其提供行业未来发展预测信息;为微型企业提供财务会计、市场销售、薪酬体系、人才培养、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有助于微型企业的发展。

最后,建立分包机制和系列机制,促进微型企业与大型企业的分工协作。通过政府每年公布微型企业专业化的行业以及产品目录等,指导微型企业与大型企业进行分工协作,在微型企业专业化与现代化的基础上,鼓励大型企业带动微型企业的发展,提供外包机制,促进微型企业的发展。

(二)明确发展目标,开发核心产品,培育核心竞争力。明确发展目标,开发核心产品,培育核心竞争力主要是通过微型企业自身能力的提高来促进自身的发展。明确微型企业的发展目标,即在分析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从产品的属性、使用者、类别、质量、价格、心理认知、利益等多方面考虑自身较为恰当的市场定位,明确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利用现有的技术、资源等打造属企业自身的核心产品,此外企业应加强人才的培养,不断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为企业的创新、打造新技术和新技能优势奠定基础,关注行业的发展态势,逐渐培育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构建企业核心能力主要有并购、发掘企业自身核心能力和知识联盟,考虑到微型企业自身的状况,可以考虑发掘自身的核心技术或核心产品,并将其培养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在外部采取知识联盟的形式,通过学习和创造知识的形式与其他企业共同创建新的知识或者进行知识转移,从而获得新的核心竞争力。

(三)构建企业文化,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美国的迪尔和肯尼迪曾在《企业文化》一书中指出“杰出而成功的公司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家所认可的一种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具有特殊的功能,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从人的根本点出发解决企业原动力的问题,从企业理念、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等方面共同促进企业的全方面发展,企业的价值观念贯穿于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全过程,比如:在企业中营造创新氛围并激励员工进行创新,在团队合作中打造团结、和谐、向上的团队精神,在营销过程中注重讲诚信、重产品质量等。这些无形的企业理念逐渐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曹兴,许媛媛.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研究的比较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5)

[2]王景峰,王佳锐.我国微型企业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综述.[J].未来与发展,2011,9

[3]付朝渊.政策视角下微型企业可持续发展路经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3,1

[4]吴小立.企业核心能力理论起源及发展解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5

[5]蔡翔,宋瑞敏,蒋志兵.微型企业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J].当代财经,2005,12

[6]陈剑林.微型企业理论研究综述.[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6)

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篇5

关键词:指导;高职高专学生;个人;核心竞争力

关于“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当代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相互交叉的最新研究成果之一,它是在企业竞争战略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新概念、新理念、新思维。“核心竞争力”表达的是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蕴含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所独具的、支撑企业现在、过去和未来的竞争优势,并形成一个企业长期在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动权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概念提出来以后,因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而为社会各界广泛接受,相当多的企业用“核心竞争力”这个理论指导自己的发展战略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一个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人,人是增强和提升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的因素,因而有的学者借助“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提出了关于“个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有的学者指出,“个人核心竞争力”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支撑一个人的个体生存和发展的特殊力量;还有的学者从打造大学生个人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大学生个人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及特点,认为大学生的“个人核心竞争力”是由其学习力、思维力、意志力、凝聚力、适应力、沟通力、协调力和创造力等因素构成的,“个人核心竞争力”具有实践性、专长性、异质性、稳定性、独特性和发展性(动态性)等六大特点。另外,还有的学者认为,大学生的“个人核心竞争力”由其人格魅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素质和身心素质等基本要素构成。综合上述有关专家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所谓“个人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指一个人(大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竞争中不易被自己的竞争对手所效仿的、具有自己的竞争优势的、比较独特的知识和技能。打造大学生尤其是打造高职高专学生的“个人核心竞争力”,其目的就是要增强他们个人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的竞争优势,即让别人无法取代他,让他成为他所在的领域里的第一或优秀。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从事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教师,在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中,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培养学生去自觉提升自己的个人核心竞争力是为他们未来实现就业、择业和创业,并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势的基本前提和基础,也是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报效祖国和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而作为高职高专的学生与大学本科学生及研究生相比,其本身并不具备学历上的优势,那么,如何在实践中具体地指导和培养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自觉地提升自己的个人核心竞争力,即指导他们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呢?结合近几年来的高职高专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应该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首先,要积极地指导高职高专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定位,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名高职高专的大学生,首先必须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人生定位,即,自己未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它包含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谁,即,找准自己目前的人生定位;二是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未来想干什么,即,确立自己未来的职业理想;三是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未来能干什么,即,如何为自己实现未来的职业理想做好准备。在这里,我们指导学生清醒地认识自己是谁,就是指导学生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人生定位;我们指导学生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未来想干什么,就是切实地指导他们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准确地树立自己未来的职业理想;我们指导学生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未来能干什么,就是指导他们为实现自己未来的职业理想就要从现在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开始不断地去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即,不断地提升个人核心竞争力,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知识技能准备。

第二,要积极地指导高职高专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地积累、最大限度地增加自己的“知识内存”。所谓“知识内存”,就是指高职高专大学生在自己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要不断地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及知识存量,即要不断地增加自己应当掌握的知识、技能和信息的总量,并且要达到自己应具备的学历水平。指导和要求广大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要认真地学习和掌握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外,还要积极指导和要求他们尽可能地去学习和掌握一些必备的相关学科、背景学科、以及操作性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存量和知识总量。拥有比较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技能也是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提升自己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与人之间在知识和能力上的竞争和较量。如果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比别的人多,一个人拥有比较独特的技能,一个人的能力胜过他人一筹,这个人就能在未来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战胜他人,取得竞争的胜利。那么,如何指导高职高专学生在自己平时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去积极地增加自己的“知识内存”呢?一是积极地指导、激励、培养他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学习力和思维力;二是积极地指导、激励、培养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三是要积极地培养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努力学会自我控制,不断地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习惯。

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篇6

关键词: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品牌效应;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1-0134-03

近些年,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在迅速发展,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有力地带动了各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换言之,参加国际贸易活动就如同在控制一把双刃剑,掌握得好则收获颇丰,掌握得不好则会遍体鳞伤,因此,在面对这把双刃剑的时候,我国企业要做好准备,不断地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站稳脚跟,处于有利地位。

1 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现状

面对国际贸易的复杂形势,我国企业在进行不断的自我改革和自我发展,力求从各个方面提升企业自身实力,从而确保在国际贸易中的胜利。那么,针对我国近些年的国际贸易情况分析,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进出口贸易结构良好

前几年,我国在出口方面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占了我国对外出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在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的不断转变,对外贸易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贸易类型也有所改变,突破了我国传统出口中的一些局限。在我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过程中,我国通过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规模,使得一些原本不能出口的产品也实现了出口。针对进口来说,随着我国近些年内需的不断扩大和对外贸易交流的不断加深,我国企业加强了与外国企业之间的进口贸易,从而使得我国企业在进口和出口双面同时进行,在贸易方面取得了较为平衡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的进出口结构的优化。毋庸置疑,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企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进出口结构,对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来说无疑是一种动力。

1.2 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上的规模有所突破

改革开放可以说是我国走向世界的一个窗口,加入国际贸易组织则是我国企业向国际贸易发起的又一次挑战,那么,伴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甚至是在国际贸易中曾经引起过质疑,但这种质疑只是暂时的,我国企业面对国际贸易所带来的挑战,以乐观、自信的心态去面对,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中不断地总结经验,进行自我创新,改革对外贸易方式,最终使得我国在国际贸易上能够获得自己的立足之地。我国许多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都有所表现,2012年,我国在进行对外贸易五百强评选的过程中,新老企业齐上阵,这些企业在国际贸易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又一次名列前茅,这些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国际贸易中充当了领军的作用,为我国国际贸易做出了巨大贡献。再者,由于国际世贸组织的一些有利政策,比如说透明度不断提升、歧视性明显下降、贸易壁垒逐渐消除等,这些都是国际世贸组织为参与国提供的优势,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总之,伴随着国际贸易组织优势的不断体现和我国企业的不断努力,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规模有所扩大。

1.3 在国际贸易中,民营企业增速快

近些年,我国经济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在国际贸易中的参与作用不断增强。许多民营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了一定的优势,甚至是取得了一定的地位。民营企业作为我国企业组织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发展和进步备受瞩目,积极活跃的民营企业以其灵活性和开放性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民营企业也在进行革新,逐步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在2012年的国际贸易500强企业论坛中,刘匡元提出来要在中国对外贸易500强的排名外,单独增加一项排名,即中国民营企业进口500强排名,在此基础上取消中国民营进口额前100名的排名。这无疑体现了国家对于民营企业的重视程度,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一决定也从侧面反映了民营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民营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参与性越来越强。

2 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办法

伴随着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其所要面临的压力也在日益增大,国际竞争也日益激烈,因此,我国企业要不断地进行自我革新,从多方面着手,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稳固提升,突破现有状态。

2.1 加强观念创新,提升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无论是在我国市场上,还是在国际市场上,企业都充当着主体的地位,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面对国内外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企业要利用好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地进行观念的创新。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要体现创新理念,不局限于企业原有的发展状态,使企业能够在新挑战面前有信心,并能够及时抓住机遇。这种勇于挑战和敢于挑战的信念就来自于企业的经济实力,而企业的经济实力则来自于企业在稳步前进的过程中做到了不断创新。而国际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使得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的时候会遇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很多新鲜事物会充斥到我国企业发展中来,面对这些新事物,我国企业领导者要积极吸取优势,以一种创新的头脑去面对新事物,并吸取新事物中的优点,为我所用。因此,企业的不断创新不仅仅能够使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机遇,能够促进我国企业提升应对挑战的能力。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近两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位居我国对外贸易500强的首位,在500强的评选中当仁不让,那么试想,如果没有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时俱进的创新,该公司又怎会在不断更新的国际环境中取得优势、获取胜利。因此,企业不断地进行思想观念上的创新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2 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当今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离开了技术是万万不能的,许多企业的发展都在依靠技术来进行,科学技术的运用已经完全深入到了企业当中,甚至成为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过程中,要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新技术的创新,使新技术能够在原有技术的支持下获得更稳固的基础,取得更好的应用。同时,对于技术型人才来说,我国企业也要不断地吸取国内外专业的技术人才,对人才采取严进严出的模式,引进专业人才,对人才进行人性化培养,使之真正地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同样以中石化为例子,其优秀的作风成为了行业内的典范,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总结出了三个环节,即:资源、技术、市场,这三个环节作为中石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其中,技术位居其中,足以证明技术对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重要性,也体现了自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对技术的重视。伴随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不断发展,它们将技术的优势不断体现出来,成为了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之,技术创新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也将为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优势地位提供更多的机遇,促进我国企业在国际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优势地位。

2.3 通过品牌效应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核心竞争力

品牌作为一个行业中佼佼者的象征,不仅仅是一个荣誉、一种地位,更是一种象征,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树立品牌形象,能够有效地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任何一个品牌都具有一定的区分功能,即能够使本产品与其他同类产品分别开来对待,很多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根据品牌鉴别产品质量,许多品牌让消费者对其产生信任感,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对消费者的影响。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品牌效应仍然是不可忽视的,世界上比较知名的一些鞋类品牌,如Chane、Louis Vuitton、Dior、Versace、prada等,这些品牌首先从它们的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看,它们在国际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在价格上,也远远高于其他鞋类产品,在质量上,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保障,因此,在企业彰显品牌的过程中,需要将质量和诚信等多方面融入到品牌中,使企业品牌不仅仅是一个名称,还将是一种信任感。同样,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对于品牌效应十分重视,对品牌的保护力度也十分强大,它们从商标的管理为起点,将商标从注册、使用、保护等不同方面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足以看出来它们对品牌的重视。

2.4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自身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企业走向国际化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文化往往是最容易打动人、最容易赢得赞誉。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在引进先进国内外文化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的企业文化,从而在企业内部树立统一的价值观、营销理念、道德感念,使这种文化成为企业的主导文化。在企业文化相对稳定的同时,要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进行企业文化革新,使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进程同步。总而言之,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够一成不变,但又不能千变万化,需要结合企业实际进行调整。经过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文化建设总结,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文化建设总体上形成了诚信、合作、认真、创新、追求卓越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在企业进行国际贸易过的程中具有独特性,提升了其国际竞争力。

总之,在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时候,不仅仅要利用外在条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教训,更加要从实际出发,进行自身的改革和创新,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使得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有充足的能力面对挑战,从而取得国际贸易的胜利。

参考文献

[1] 吕劢.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J].中国市场,2010,(49).

[2] 张奇,高文斌.浅谈中国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的宏观战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9).

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篇7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增值服务;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50-02

一、研究意义

随着国内物流市场的发展趋向成熟,物流企业靠资产、设施、关系来立足和竞争的时代已经过去,企业必须树立新的标杆。对以靠服务制胜的物流企业来说,超越单一的物流服务,转向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以提升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已成为物流企业冲出重围的一条新思路。在行业利润不断摊薄的境况下,增值服务也就成为物流企业竟相追逐的一块新奶酪。

增值服务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内容和实现方式越来越获得客户的青睐。在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综合服务、套餐服务中,增值服务和it服务正迅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增值服务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与客户的战略联盟关系,关系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成功与否。

二、第三方物流制胜的关键

对于大多数物流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已成为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站稳脚跟,适应客户越来越高的服务需求。根据迈克尔.波顿的竞争优势理论,核心竞争力指“能够为企业创造持久的利益,并不同于竞争对手的独特优势”。核心竞争力可以是某种专利技术,可以是某种企业文化。在第三方物流行业中,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产品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只有把握住服务产品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冷静应对市场变化,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结合核心竞争力的含义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实际情况,可以推出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衡量标准在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否能提供既满足客户需求,又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独特服务产品。这个独特服务产品就是增值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正向着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且日益多样化、综合化;非基础服务产品的发展与创新,即增值服务的发展与创新,已经成为物流服务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物流管理主体型服务都是增值服务的体现,显而易见,增值服务将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对市场变化、争取客户支持的关键,将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发展。

三、第三方物流增值的途径

(一)力求提供精而专的增值服务,提倡创新

我国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传统企业转型而来,在资金、系统构架方面都难以在短时期内与外资企业抗衡。没有能力向大而全发展的物流企业,可以向精而专方向发展,致力于提供某一物流环节的物流服务,在此基础上开展有特色的增值服务,使之成为用户物流链中具有独特核心能力的一环,以自己的专业化、高效化、规模化或者其他独特服务能力,融入物流行业,培养核心竞争力。国内一些著名的物流企业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专业优势,力求在某一环节做精、做专。像中远物流在特种运输方面显示了明显的优势,而其家电、项目、展运、汽车四大物流产品的营销目标的提出,也可看作是其对自己的市场定位;招商局物流在危险品物流、石化物流、啤酒物流等方面也已经有很好的市场表现;中国物流则把自己在生产物流、采购物流方面的出击作为突破点等。

(二)加快促进信息技术与物流系统的结合

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信息系统太差,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从而降低了客户对物流企业的信任和满意度。国外成功的物流企业,其业务运作大都建立在一个高效、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之上。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在高效的业务运作的基础上,才能提供包括it服务在内的增值服务。利用信息系统,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加快对顾客定货的反应能力(利用快速反应系统QR),加快定单处理(利用计算机辅助定货Cao和连续补库程序CRp),缩短从定货到交货的时间,加之有效的配送,快速准确的交付货物,利用各种运输机械装备信息终端和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与企业intranet的结合,可以使顾客随时追踪货物的位置,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实践表明,在激励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第三方物流企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程度和效率,将直接关系到业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建立战略联盟

实现增值服务需要各物流环节资源的整体协作,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可能仅仅依靠自身资源就为客户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或为之实施。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整合企业内外资源,有效管理与合作伙伴的关系,有选择的整合各环节资源,为客户提出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具体运作手段可以是与那些在运输、信息、人才等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合作,将所属任务外包给这些物流企业,从而实现强强联合,达到双赢目的。我国物流企业已经开始在资源整合、建立战略联盟方面展开行动,例如中海物流在汽车物流领域已经开始与重汽、陕汽合作。

(四)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物流概念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引入中国是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虽有一些专家在对它进行研究,也有一些大专院校设置了某些物流相关课程,但物流知识,尤其是现代综合物流知识远未得到普及。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增值服务,需要懂得业务知识、拥有业务技能的各个层次的受过专业训练的从业人员,需要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咨询知识,以及国外先进物流理论和操作方法。

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增值功能

第三方物流的增值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物流环境也发生了如下变化:顾客的需求不断升级;市场竞争日趋加剧;现在国内外都在推行与需求不断升级相关的快速反应的供给体系、物流体系和销售体系;销售方式不断更新;供应链概念的引入。可见,以地域过度分散及作业环节相互脱离为特征的传统的物流服务,跟现代化物流连续化、系统化、有序化的作业过程相距甚远,已经不能满足新的环境的变化。

为了进一步挖掘第三利润源泉,延伸物流系统的作用范围,新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具有如下更多的增值功能:

(一)结算功能。物流中心的结算功能是物流中心对物流功能的一种延伸,不仅仅是物流费用的结算,在从事、配送的情况下,物流中心还要替货主向收货人结算货款等。

(二)需求预测功能。物流中心经常负责根据物流中心商品进货、出货信息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商品进出库量,进而预测市场对商品的需求。

(三)物流系统设计咨询功能。物流中心要充当货主的物流专家,因而必须为货主设计物流系统,代替货主选择和评价运输商、仓储商及其他物流服务供应商,这是一项增加价值、增加公共物流中心竞争力的服务。

(四)物流教育与培训功能。物流中心的运作需要货主的支持与理解,通过向货主提供物流培训服务,可以培养货主与物流中心经营管理者的认同感,可以提高货主的物流管理水平,可以将物流中心经营管理者的需求传达给货主,也便于确立物流作业标准。

(五)订单处理功能。物流中心是联系供需的桥梁,其上游是生产厂,即供方,其下游是下一级物流中心或用户,即需方,因此物流中心应具备处理用户订单的功能。

(六)共同配送功能。共同配送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形成规模效益,提高经济效益。

(七)物流信息系统。区域性物流中心应该具备对该地区的物流信息处理的功能。

另外,物流中心除提供信息、交易撮合、货运交割、资金结算等服务外,还将在有关部门(商检、税务、保险、银行、铁路、民航)配合下,开展下列领域的配套服务:

1、协助进行商品的仓储、检验和报关、征税;2、开设货物运输紧急救援系统;3、利用信贷技术,协助进行货物跟踪;4、通过仲裁系统,帮助交易双方处理纠纷;5、发挥计算机网络的技术优势,开通卫星网、internet网、eDi等先进通讯和处理手段,满足用户特定需求;6、全面提供现代化支持决策系统和服务,帮助交易人进行市场分析。

以上两类功能中,传统功能需要经验和实力,增值功能需要智慧和远见。功能是靠设计而来的,每个物流中心的功能集合都不会完全一样。在设计物流中心功能时要考虑其影响因素,要确定物流中心的核心功能和辅助功能。提供增值已经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徐天亮,马永光.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10).

\[3\]李严锋.国外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及经验借鉴\[J\].物资流通研究,2000,(11).

\[4\]美智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发展趋势\[J\].物流技术,2002,(4).

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篇8

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文,该文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概括地说,核心竞争力就是组织内部知识的汇总,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融合多种技术的知识的汇总,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一种隐藏在产品背后的能力,是指谁能比竞争对手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去发展企业自身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核心能力。

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大凡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都能牢牢掌握主动,使自己超越别人,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国际化发展的大公司、大集团。例如,Sony的小型化、Canon的光学与图像、可口可乐的神秘口味等等都是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不论用于专业经营,还是用于多元经营都能够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相对优势。目前国内的企业如海尔的真诚服务,形成了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并被公认为在同行业乃至全国最为优秀的企业。

一、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几个要素

中国加入wto之后,企业将面临无国界的市场,面临与世界上最优秀企业竞争的局面,如何“克敌制胜”,确保生存,并谋求发展,已是国内各行业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这当中,不断培植核心竞争力,被认为是其中关键。那么,中国企业应如何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国际竞争力,走向世界,从而成为世界经济竞争中的强者呢?

1、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利润定位、资源定位、技术定位、战略定位的整合。企业只有具备一个完善而科学的发展战略,并对企业发展随时组织实施、校正和管理,才能为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提供最基本的条件。现代的企业不同于传统的企业,传统企业的发展依赖于机遇性和投机性,现代企业的发展必须具备发展的计划性、前瞻性和科学性。

2、企业的R&D能力是获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和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样,企业也有其产生、发展、衰退、消亡的生命周期。但不同企业的生命周期却有很大差别,有的昙花一现,有的却经久不衰。世界知名的大企业之所以能在自己的行业中站住脚,很关键的一点便是他们不仅有核心产品,而且能保证其核心产品的更新换代,在这个过程中,研发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实践表明,研发既是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保证,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企业的技术只有始终走在科学的前沿,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

3、企业核心营销能力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体现在企业的营销能力方面,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价值必须通过市场配置才能体现。企业在竞争中将会面临客户议价能力、供货商议能力、替代品的威胁、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以及竞争对手的威胁。因此,企业必须拥有一批忠实的顾客,才能保证企业具备独特的营销竞争力,从而为企业巩固现有的市场份额,为企业开拓新的市场提供竞争优势,为新产品开拓市场提供客源保障,化解各种潜在的威胁。

4、企业规模扩张能力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在目前的无序市场竞争中,企业应具备一定的规模优势,只有具备这种规模优势,才能在企业跨国经营中具备竞争力。这种规模不是一种企业自身的生产规模,而是一种通过资本经营、品牌经营所能控制的一种生产规模、市场规模、资本规模,是现代意义上的规模。

5、企业文化凝聚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制订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优秀的文化能够突出企业的特色,形成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而且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有利于企业制定出与众不同的、克敌制胜的战略,从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激烈竞争中做到游刃有余。

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几个方面

但是,现实经济中往往存在一种现象:企业中很难找到常青树,其业绩排行榜也是风云变幻。这是因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即在不同时点上,其内涵与要求是不同的,企业的长期成功必须依托于不断更新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培育并不断更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成为了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1、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中国企业现在面临的一个现状是:中国的产业或行业中有太多的竞争者,竞争环境十分严峻。因为任何一项产品,它只要赢利,就会有很多竞争对手进入参与竞争,此时,就会形成一种生产能力过剩的局面,结果爆发价格战。入世后随着大批国外竞争对手的涌入,这种竞争将更为激烈。企业要想获取利润甚至超额利润,就必须依靠其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而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显然是提高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捷径。

在新的生产方式革命面前,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新的生存危机,同时也都具备新的发展机会,都必须重新规划自己的发展战略,而处在中心地位的战略是技术创新战略。只有按消费者需求持久地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长期具有核心竞争力优势。在这方面英特尔公司是创新战略成功的典范。

企业竞争战略的目的是提升核心竞争力,而战略的核心就是技术创新。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指出,企业面临现有企业之间、新进入企业、替代品、买方和卖方议价能力五种力量的竞争。作为防御者或进攻者可采取的策略中,成本最小化、产品差别化、建立新的学习曲线、产品和原料替代、开辟新需求等都和技术创新密切相关。没有技术创新,这些策略是无法实现的。

2、建立学习型组织是不断培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另一个尴尬的事实是:许多企业年年吸纳大批的人才精英,但经过历年的积淀所形成的雄厚的人才优势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力;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可谓精英荟萃,许多成员的智商多在120以上,但其企业团队行为所表现出的整体智商却是低层次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有专家认为,是企业组织的智障阻碍了组织的学习成长,使组织被一种“无知”的力量所吞没,影响团队的整体运行,使团队与个人相比反而显得更加无力。如果企业的每一个员工转变观念,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式,理清思路,营造一种创新学习的氛围,就能成为团队组织学习前进的强大推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学习型组织的产生就成为一个必然。

企业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中国企业要想与外国公司展开竞争,重要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学习型组织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我国企业目前还处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轨阶段,不少企业组织结构“大而全”、“小而全”,管理形式、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要改变这种管理现状,不断培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行“学习型组织”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3、诚信始终是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诚信,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现今社会发展了,可诚信还是得摆在第一位。

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在当前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中,都是有利于协调与客户合作关系的品质。要让企业确立诚信品质,一个诚实与信誉都不能令人满意的企业,其发展前景也不会太好,即便暂时有一个好的局面和势头,很快也会落下来。

诚信乃企业立身之本、兴业之道。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也是企业发展的不二法门。这些年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种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现象,从根本上说是社会信用失衡的结果。社会失去信用,将严重地影响投资与消费,制约生产力的发展;企业失去信用,将导致公众对企业及其产品产生信任危机,最终使企业丧失生存的空间。因此在任何时代和任何社会环境下,诚信始终是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改革开放大潮勃兴,市场经济大浪淘沙,当整个社会传统的信用体系受到冲击和破坏的时候,诚信成为了商品经济时代的“稀缺产品”,它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修养,不仅仅是一种包装,而且也是一种可以直接带来财富的无价之宝。一个有信誉的人,其感召力是强大的,产生出来的力量可以把不可能变成现实;一个获得社会广泛信誉的企业,其生命力是旺盛的,其产生出来的凝聚力可以战胜一切。

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篇9

行业报:因行业而生随行业而变

完整的核心竞争力应该包括相对独自占有的资源或技术、能激发创新和活力的机制、能力超群意志坚定的团队等几个组成部分。就报业而言,不同类型的报纸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是不同的。行业报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它有一个行业作为背景和依托。这个行业在成为这张报纸生存的土壤的同时,也赋予了这张行业报不同于其他报纸的优势,成为这张报纸所拥有的独特的资源,形成了这张行业报的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因素。而管理体制的变革,使得一大批行业报无论愿意不愿意都不得不告别传统的等、靠、要,重新建立一套争、抢、夺的灵活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机制。同时,熟悉行业的行业新闻人也成为创造行业报新辉煌的重要力量。简言之,资源、机制、人才构成了行业报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行业的背景仅仅是解决了一张行业报的“身份和户口”,这个背景可以成为这张行业报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能会成为这张报纸的羁绊和负担。另外,中国的报业市场正越来越走向开放,很多过去属于某一产业报独家拥有的资源正越来越被社会各类媒体所关注和争抢,虽然刚开始这些社会媒体与这个行业之间还有一定的隔膜,但是他们会依仗他们所拥有的人力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市场运作能力,很快就会在行业新闻中分得一杯羹,甚至会成为这个行业所不可忽视的媒介。这个形势应该引起行业报的重视。摆在行业报面前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尽快采取措施,把优势转化为胜势,把先天的条件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在服务、引导、参与上做好文章,把核心竞争力做强做实,以谋取行业报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做新闻”提升核心竞争力

报纸的基本或者说本色产品是“新闻”,行业报也不例外。因此,要打造和提升行业报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就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新闻产品”。

行业报为行业做新闻,就要以促进行业发展为根本目标,因为只有行业的发展,才有行业报的发展。由此观之,行业报不仅要做好促进行业发展的新闻,同时,要对不利于行业发展的新闻做疏导和修正。实践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形出现,某个行业因为事关国计民生,它的一举一动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对其一个动态、一个现象的报道,都有可能对这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促进性或灾难性影响。社会类报纸因为对产业了解不深,往往会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在某个事件或现象的处理上,难免会片面地一味只重其“新闻价值”,看重其“轰动效应”,而不会更多地去考虑这个新闻对行业的负面影响。但行业报必须考虑这一点,要勇于为行业代言,对一些现象和事件做出更为合理和全面的疏导。

这里举一个笔者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加以说明。2002年春天,北京市质检部门公布了对马连道茶叶一条街部分商家新茶产品的抽样结果,一些媒体在没有对茶叶全面质量进行了解和分析之前,就在“第一时间”报道了这个结果,夸大了茶叶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分量,一时间弄得消费者谈茶色变,往日购销两旺、人头攒动的马连道茶市里,车马冷落,门可罗雀,使“茶产业遭受了温柔的一刀”。笔者所在的《中华合作时报》是供销合作社主管主办的一张服务于农产品流通的行业报,面对茶产业遭受到的这样一次意外的打击,本报觉得应该当仁不让地站出来做一次全面和正确的报道,以澄清对茶叶质量的误解。于是,笔者通过对产业界权威人士的采访及对市场的全面调查分析,写出了述评《茶产业遭受温柔一刀》,客观公正地对茶叶中农残含量问题及消费误区做了实事求是的说明和解析,给在春寒中受挫的茶产业一次有力的声援,同时,也对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取向做了一次正确的梳理和引导。这次事件也使我更理解了产业报要为行业代言、为行业发展而作为的道理,并坚信了这是行业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做影响”提升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做好“新闻产品”是行业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首要任务,那么,发挥“立足行业、熟悉行业”的优势,在努力做好新闻产品的同时,围绕行业需求,广泛开展各种活动,多途径为行业发展造势,从而带动报纸发展,做大报纸的影响力,就是行业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又一重大举措。各种不同的行业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形态,每个行业都必然会被媒体关注。而相比综合性和社会性的媒体而言,对某一行业的报道,该行业自己的报纸无疑更有权威性。它拥有外界媒体所没有的行业资源优势及行业知识优势。行业报要积极把这种行业资源充分利用好,不仅为行业发展提供舆论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媒体的社会辐射功能,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如和行业有关部门联手,举办高层论坛、展示、展销会,建立行业发展需要的数据库等多种服务,也就是说不仅仅要办好纸质的“报纸”,还要引伸开去,发挥媒体所长,举办对行业发展有推动作用的各类“活动”,把思路从“版面中心观”转到“资源中心观”上来,在服务好行业的同时,带动报纸的发展,使活动和报纸版面双向互动,这样既满足了行业发展所需,又可以拓展报纸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行业报的从业人员要吃透行业,深入行业,又要能够跳出行业,从更大的层面上为行业发展提供服务。要从整个产业链条上做文章,使报纸成为行业链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从行业的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上参与,要重视做好“新闻产品”的二次甚至三次、四次开发利用,而不满足于新闻报道的成功。

我们利用主办的一报一刊――《中华合作时报・农资专刊》和《中国农资》杂志在农业生产资料流通行业中的影响力,从流通决定生产这个市场经济的规律入手,一头做好为农资流通部门的传统服务,一头向农资生产部门倾斜,在为行业提供及时准确的新闻资讯服务的同时,适时举办各种活动。比如,从2005年开始,我们已连续两年举办了“中国农资总裁圆桌论坛”,特别是在2006年10月,在举办“第二届中国农资总裁圆桌论坛”的同时,我们还举办了“2006年度中国农资行业十大创新人物”和“2006年度中国农资行业最具价值品牌”的评选活动,受到了业内外的关注和好评。从2005年起,我们还主办了“中国BB肥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为行业发展积聚智慧,提供启示。此外,我们还结合报纸为棉花及纺织行业的主要流通渠道服务这一特点,从2006年开始,主办“中国棉花产业总裁圆桌论坛”、“中国棉花品牌展示”等活动。在茶产业领域,我们联合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举办“全国百家茶艺馆评选暨茶馆经理人高层论坛”活动。在合作经济和农村经济层面上,我们把主办的《中国合作经济》杂志作为一个平台,一报一刊实行联动,每年举办一次“中国合作经济发展年会”。这一系列活动,不仅适应了行业所需,而且更进一步提升了报纸、杂志的社会影响力,使一报一刊成为行业的知音和参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也得到了提升和强化。

通过“做人才”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报业,最缺的是“职业新闻人’或者说“职业报人”。放眼今天的报业市场,真正有“身价”的报人恰恰就是那些在行业报或者专业报成长起来的具有“专家”、“学者”色彩的采编人员。如财经新闻人胡舒立、李佩钰,体育行业新闻人李响、董路、毕熙东等。行业报所要侧重培养的就应当是这样的具有专业特长的采编人员,在行业报中要引导采编人员做“专家”而不当“通才”。过去我们常说,“记者要成为通才”,要当“杂家”。这个要求从整体上说是符合新闻工作特点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如今产业结构有了很大的调整,媒体也日趋细分,基本上形成了各打一片天的格局。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媒体所要承担的就不仅是发挥舆论宣传的任务,相当程度上还要起到行业“思想库”和“智力库”的功能,这样,媒体的工作者就应当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所以,行业报要引导采编人员成为该行业某一环节上的“专家”,而尽量避免使他们成为对行业只知一二不懂三四的“通才”。

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篇10

[关键词]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3)05?0077?03

“核心竞争力”是美国经济学家普哈拉哈德和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中首次提出来的,是指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并被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可以持续产生独特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而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的借用,是指大学生能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最重要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院校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但是,传统的“农业院校就是培养农业人才”的思想在相当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1]。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农科、植保、动科等专业优势突出,社会影响力大,行业认同度高,相比之下,其他同样具备较强优势的学科,社会影响力偏弱,就业受影响。要提升农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首先应从学生的主观方面入手,调整学生们的就业心态,使他们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2]。张海滨在《关于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一文中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要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张互桂在《提升大学生就业力: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义》中阐明了制度政策、高校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对提升大学生核心就业力的重要性;张剑仲等也通过《农科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对农科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拟从分析农业院校大学生在就业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入手,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改进途径。

一、导致农业院校学生就业难的自身因素

1.学生对农业院校认识上的偏差,使自身就业的底气不足

社会传统观念对农业和农业院校存有不同程度的偏见,这使很多农科院校学生认为自己学校在教学设备、师资力量、教学质量、教学环境、人才培养方向和指导体系等方面与其他高校相比有很大差距,导致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做事懈怠,学习不积极努力,不重视就业。据调查显示,45.92%的农业院校学生认为自己和其他综合类高校学生在就业竞争力方面相比“没有优势”(见图1),31.63%的学生认为“学校名气小”是影响自身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就业过程中,农业院校学生对自身的能力和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具备的信心不够,在与其他名牌大学及综合类大学毕业生一同求职时底气不足,致使就业面临困境。

2.学生就业思想准备不足,就业观单一

就业思想准备是就业者对当前和未来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人才供需等问题的认识和预测,以及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统筹考虑,以便自己在就业时有充分的准备。调查显示,42.86%的学生认为“对就业信息不了解”是影响自身就业的重要因

素。很多农业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对就业关注很少,只关注自己所学的专业,也缺少“广泛学习,涉猎多种专业”的思想,临近毕业才去考虑自己的就业问题。这样,由于缺少必要的就业思想准备,导致自己在校期间的努力方向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就业困难。其次,就业观狭窄,择业观单一,就业思维模式固定。绝大多数农业院校毕业生希望留在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以及沿海发达城市,很少人选择城镇及农村。调查显示,毕业后想留在“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学生的比例高达67.35%,在“中小城市”工作的学生比例为28.57%,而很少有毕业生愿意去“城镇和农村”(3.61%)及“边远地区”(0.47%)。除此之外,47.96%的农业院校学生认为“对自身的定位不清晰”导致就业难。很多农业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时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能力和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对某些岗位的过分追求或一味追求专业对口,或不能胜任自己专业以外的工作,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3]。

3.就业能力不足

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就业难,41.28%的毕业生认为解决办法是“提高自己的技能”。这表明毕业生对自身的实践技能能否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缺乏信心。根据2011年对300名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信息来看,存在就业困难的学生中有75%认为就业难是由于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政策的分析等涉及将来就业的知识和应用缺乏了解,对就业市场的分析能力较弱[4]。调查进一步显示,48.98%的学生在就业中“缺乏主动性”,缺乏主动学习,主动提高自身就业能力的动力。农业院校的学生在这些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缺乏主动性,技能单一,实践能力不足导致很多学生在求职中失利。

4.素质低导致就业难

这不仅是农业院校学生就业的一大障碍,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普遍面临的难题。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而“育才以育德为先”,这个“德”字就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决定了他的就业状况和以后的发展。但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片面强调技术教育或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人文教育和人文关

怀,导致了许多大学生素质不高[5]。在“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能力素质因素”调查中,85.71%的学生认为“工作态度和环境适应能力”最重要,73.47%的学生选择了“心理素质”,71.43%学生认为“专业素质”居第三(见图2)。由此可见提高综合素质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而就目前的就业形势来讲,低素质成为大学生就业中的软肋。

二、大学生提升核心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1.农业院校学生要正确认识自我,增强就业信心

“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源于健康的心理。”农业院校的毕业生首先要克服心理上的种种障碍,走出自卑、自信心不足等心理误区[6]。农业院校的学生要通过学会比较、自身体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客观理性地认识自己,积极地悦纳自我,有效地进行自我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养成自尊、自信的心理品质,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7]。

2.树立多样的择业观,增强创业意识

由于受到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农业院校学生的就业需求普遍存在单项就业心理,就业观单一,就业眼观狭窄。农业院校学生要看到就业渠道的多样化,可以考虑继续深造,或支援偏远地区,服务“三农”,或走进基层地区和中小民营企业进行锻炼,这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应该增强自身的创业意识,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带动就业。农业院校学生要在学好专业知识、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具备发散思维,突破传统思维固定模式,关注创业,了解创业的相关内容,不断增强创业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向创业方向迈进,争取在毕业后从相关专业角度出发,在激烈的就业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以创业实现就业。

3.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自身特色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在此基础上对以后的职业定位有较好的认知。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为学生就业能力的拓展指明方向和提供途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让学生在对自己的天赋、自身能力、动机、目标需求、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个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随着对自身和就业需求越来越了解,学生就会越来越明确自己对未来职业的定位,然后再通过与现实自我进行比较和分析,寻找差距,最后确定奋斗目标。同时,学生在不断比较和奋斗中,形成自身的特色,具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优势,在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增加别人没有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机会。

4.加强社会实践,增强就业能力

大学生最终的归属场所是社会,社会实践是走向社会过程中获得社会技能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农业院校的学生要敢于、乐于并善于从基层做起,加强自身的锻炼,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比如农科专业的学生可以走进农村,用自己所学知识帮助农民解决农业上的问题。这样的实践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也帮助学生积累了经验,拓展了视野,有利于他们的就业。其次,要多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加拿大著名学者、幽默散文家斯蒂芬·利考克教授曾说,“对于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和环境。一切他真正学到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靠他自己智力的积极活动并不是作为被动的听讲者而学到的。”[8]农业院校学生可以通过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锻炼自我和完善自我,增强技能,提升创新能力,在求职就业的道路上增加亮点。

5.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社会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基本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心素质、人文素质和创新素质等几个方面。如今,企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越来越看重[9]。据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的很多企业正在走向成熟,在市场上逐渐占优势地位的企业在招聘时更多地关注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适应企业的长远发展。就职业素养方面,有89%的企业希望大学毕业生能提高自身的素养。农业院校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社会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与其他高校毕业生在就业竞争时占据更大的优势,就要不断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农业院校学生要在平时就注意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参加德育课培训、其他课程教学培训、实训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指导与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与企业的管理服务工作、党团组织建设和学生会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社会教育等多种活动,从课内外、校内外、组织和管理、环境和服务、指导和实践等不同方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能在激烈就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赵洪娥,王雪,王燕,高喜军.都市型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J].求实,2012(1).

[2]王蕴慧.改变认识误区提升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理论观察,2011(1).

[3]张海滨.关于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10).

[4]廖迎春.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内涵及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1(7).

[5]郭建平,郭亮.高等农业院校工科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以山西农业大学工学院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

[6]杨碧瑜.大学生“就业难”原因窥探及对应之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0(1).

[7]陈根.大学生就业力的现状分析与提升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