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技术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0:08

水产养殖技术方法篇1

关键词:北方;北方淡水水产养殖;技术应对

中图分类号:S965.1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533079

我国北方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进行淡水水产养殖业,但是,由于各种问题的不断产生,致使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一直是裹足不前。因此,相关的研究者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对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尤其是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也越来越重视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本文就对此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1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1.1h境污染严重

北方现阶段的淡水水产养殖主要实施高换水率、高投饵率、以及高密度等模式进行养殖,虽然可以提升养殖的效率与产品的质量,但给周围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污染,尤其是养殖地附近的水体,恐怕已经无法恢复以前的状态。与此同时,随着养殖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1]。

1.2爆发性疾病

在北方的淡水水产养殖中的繁殖季节,会出现很多爆发性疾病,已经严重阻碍到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北方的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中,爆发性疾病的危害极其严重。爆发性疾病具有治疗困难、类型广泛、以及时间短等特点,因此,这种爆发性疾病一旦出现,立即迅速传播,会导致淡水鱼大面积的死亡。

1.3养殖技术落后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北方淡水水产养殖的技术比较落后,由于大部分的养殖人员的专业能力较低,对于先进的养殖技术的要领也掌握不住,因此,无法在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中融入先进的养殖技术,致使养殖业的产量低、发展也不稳定[2]。

1.4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中,一直都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造成很多严重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如下:养殖人员的技术得不到提升;养殖人员缺少工作积极性以及科学的管理理念;养殖户与养殖人员技术脱节;养殖户得不到先进的养殖理念与养殖技术;养殖户的环保意识无法与时俱进等。这些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2北方淡水水产养殖的技术应对措施

2.1加强绿色渔业的发展

面对北方淡水水产养殖的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养殖户应加强绿色渔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对养殖户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养殖户的无公害意识;相关部门应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不断开发新的鱼类养殖品种,并严禁使用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进行养殖;加强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共同进行绿色渔业的发展[3]。

2.2主动学习新技术

对于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中的爆发性疾病,相关部门必须定期组织养殖户进行新技术的学习,并有效掌握与判别各种鱼类的病症特点,并进行追踪记录,可以及时发现鱼类爆发性疾病的规律与原因,沉着应对,可以提前进行保护或预防。与此同时,养殖户还要不断对养殖饲料的选择方面进行深入的学习,以此减少鱼类爆发性疾病的发生。

2.3提高养殖技术水平

对于现阶段的淡水水产养殖户而言,必须提高自身的养殖技术与科学管理理念,可以定期参加一些相关的技术培训或者技术探讨等活动,进而参观一些优秀的养殖产业并学习经验。与此同时,养殖户还要了解当下消费者的特点以及市场行情,在科学技术的指导下,提高渔业的产量,进而增加经济效益[4]。

2.4完善管理机制

对于北方现阶段的淡水水产养殖的发展而言,应在短时间内快速完善水产养殖业的管理制度,确保养殖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可以得到提高。与此同时,还要在各大淡水水产养殖户中加大管理机制的宣传,确保养殖户可以在法律法规的保护下积极地进行淡水水产养殖业,进而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以此促进渔业的健康发展。

3结论

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业若想长期稳定发展,就必须引进新的主动学习新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高现有的养殖技术,以及从本质上完善淡水水产养殖的管理机制,进而可以有效的把握好市场的发展方向,并加强绿色渔业的快发展,才能促进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以此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盖春雨.淡水养殖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与应对措施初探[J].新西部(理论版),2016(03):23,25.

[2]韩坤煌.我国水产种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福建水产,2015(09):495-501.

水产养殖技术方法篇2

水产养殖技术是决定养殖获得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能否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与科学的养殖技术和把握市场的能力有较大关系,水产养殖技术是科学养殖技术的一种,包括很多具体的生产技术,比如水产生物遗传育种技术、水产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水产生物诱导与催产技术、水产生物饵料培养技术、微藻饵料培养技术、工厂化养殖工程与设施技术、养殖水处理技术、海上水产品繁殖与捕捞技术等,是各种技术的统称。而水产养殖成本指的是养殖户在一定时期生产经营水产品的一系列过程的费用支出,间接反映了渔业生产经营的质量和效益以及竞争力,是一项综合性指标。水产养殖技术的高低间接决定了生产成本的高低,水产养殖控制成本的能力决定了整体养殖的竞争优势,又反过来影响水产养殖技术,加强成本管理,科学利用成本,降低生产成本需要从养殖技术层面来研究,是广大养殖户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必须提高水产养殖,提高养殖的产量和质量,科学的利用成本,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二、提高水产养殖技术,降低水产养殖成本的措施

1.多方面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多方面运用水产养殖技术是提高养殖水平,降低养殖成本的有效方法,正确运用和理解水产养殖技术的应用范围,不仅仅只用于养殖的具体过程,还应该拓展到决策制定、销售、宣传等管理过程中,养殖企业可以从水产养殖技术的专业角度分析研究养殖的方案,便于做出科学的决策和部署,在后期的销售过程中,水产养殖技术能够提高水产品运输途中的存活率,最大限度的延长保鲜期,提高商业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在宣传过程中,不要局限于宣传的载体,从专业的角度将产品展示于众人眼前,让人们更信服,有利于建立厂家与消费者的信赖感。因此,多方面的运用水产养殖技术能够提高产品的收益,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整体实力。

2.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实现水产养殖技术的自主更新只有不断的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水产养殖技术,使其与社会的发展同步才能保持养殖户的整体竞争力,同时先进的养殖手段能够节省许多生产成本。水产养殖技术的自动更新需要水产科学技术的创新,通过生产实践不断研究摸索新的养殖方法,提高养殖的效率。养殖户应该适当的增加技术研发的投入,包括科学技术人才、资金、设备的投入,保障水产养殖技术的自主更新,建立独特的养殖技术体系,申请养殖技术专利,保持领先地位,国内不少水产养殖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科技研发队伍,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保持企业的实力和技术的先进性。虽然短期的成本会很高,但是从长远的角度分析,带来的经济利润是巨大的。

3.加强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员工的水产养殖技术水平水产养殖技术的高低取决于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高低、知识储备的多少、理解创新能力的强弱、实际运用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整个养殖企业的生存发展,决定着养殖企业在整个水产品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从辽宁地区的水产养殖企业可以看出,整个工作人员经历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只占25%,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只占4.3%,接受过中等以上职业教育的只占0.36%,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或者培训的比例超过70%,因此,加强员工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掌握水平是提高水产养殖技术的必要措施,也是降低生产成本的主要手段。

4.加强企业间合作,促进水产养殖技术的共享水产养殖企业往往通过借鉴学习外部的较为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在结合自身生产实际情况,消化吸收,并进行改进和重组,实现提升自身养殖技术水平的目的。对于广大中小型水产养殖企业来说,“合则两利”的原则必须坚持,通过企业间的合作交流,实现技术的互通,将优势技术互补,达到提升自身水产养殖技术水平、优化配置资源、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目的。

水产养殖技术方法篇3

1.1积极参加培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积极参加省农业厅组织的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基层水产指导员共参加二期水产知识培训,一期在江西农业大学组织的基层农技人员重点培训班,学习健康养殖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一期在江西科技生物学院学习现代养鱼新知识、新技术。培训让农技员提高了自身的技术水平,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科技示范户,构建“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各村水产养殖户”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通道,提高了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和健康养殖能力。

1.2因地制宜,指导水产健康养殖结合当地实际,选择文化水平较高、接受能力较强的11户水产养殖户作为科技示范户。根据各养殖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管理措施,定期安排各种有针对性的科技培训来提高养殖户的科技素质。2014年,对科技示范户在新技术推广、防病治病、健康养殖进行了6次培训,并按要求每月入户指导2次以上,就鱼池消毒、鱼种放养、鱼病防治等方面进行现场指导。同时要求科技示范户辐射当地水产养殖户,通过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的办法,使得养殖户个个都能学技术、懂技术、用技术,有效地给全镇水产养殖提供技术指导。

2推进健康养殖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2.1引导养殖户购买优质鱼苗优质鱼种是养殖高产的保证。选择优质鱼种一看种苗生产许可证,二看养殖鱼类的遗传优势、健康状况、规格大小以及外观特征等,三看管理技术、设施及规模大小。在购买鱼种前,要了解鱼种的生产情况,要求生产单位对鱼苗进行拉网锻炼,保证鱼苗下塘的成活率。

2.2采用免疫技术浒湾镇大多以养殖草鱼为主,但草鱼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四病”(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出血病)和细菌性败血症制约着草鱼养殖的发展,其中病毒性草鱼出血病,死亡率可以达到90%以上,一般药物很难控制。采用草鱼免疫注射技术,可有效预防草鱼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几种草鱼主要病害。草鱼疫苗具有用量少、效价高、保护力强、免疫产生期快、使用安全方便等特点,近年来在全镇已得到逐步推广。

2.3要求养殖户购买营养全面优质饲料购买正规厂家饲料,是保证鱼类生长的重要条件。饵料的日投喂量一般为全塘鱼种体重的4%~10%,投喂时要根据天气、水温、鱼种的活动情况以及吃食情况适当调整。最佳投饲量应约为鱼饱食量的90%。这样鱼类生长需求与饲料系数处于平衡,建议采用自动投喂机,要求鱼类在10~15min以内吃完所规定的投喂饲料。

2.4改变传统养殖观念改传统养殖为生态健康养殖,采取人为的养殖措施,营造符合养殖对象的生理和生态要求的平衡生态环境。

2.5建立生态养殖工程组织建立池塘养殖工程,如植物浮床、生态坡、生态沟、生态塘等,栽培水生植物,依靠低等藻类从根本上脱氮、脱磷;使用增氧机、涌浪机、耕水机等,保证池中溶氧在5mg/ml以上,建立水质预判管理系统,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

2.6使用微生态产品建议使用微生态产品,如芽孢杆菌、em菌、光合细菌等。使用微生态产品,一方面改善养殖池塘的水环境,在根本上解决了池塘养殖养水难的问题,还使得亩产量增产30%以上并实现了无公害养殖的愿望;另一方面能迅速消除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有机酸等有害物质,改善水体质量,平衡酸碱度达到综合防治效果。

2.7指导健康用药原则严格执行《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切记随意加大药物用量,少用或不用抗生素类药,杜绝使用禁用药品。在养殖上以预防为主,改良水质,消灭病原,做到科学用药和科学管理,养殖出健康的、安全的绿色水产品。

2.8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示范推广养殖户看得懂、会使用的水产品安全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普及科学养鱼知识和安全生产技术。定期组织养殖户进行培训,让养殖户了解国家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渔业用药,引导养殖户合理选购鱼药、安全使用鱼药。

水产养殖技术方法篇4

关键词:物联网;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应用

0引言

作为世界上增速最快的食品生产行业[1],水产业在乘着世界经济快车飞速发展,不断扩大自身规模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无视环境容量,盲目扩大养殖密度,扩充养殖面积,增排养殖废水等行为造成了养殖业水质环境的不断下降,而养殖品种的单一化和抗生药物的持续使用,更是严重破坏了渔业水域的原有生态循环。如何在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新要求的同时,推动我国水产业由原本粗犷的养殖方式向精准化、集约化的现代养殖方式转化[2],实现水产养殖业的产业升级,已经成为该产业的热点话题。而物联网作为具有高渗透性和强带动作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是对水产养殖业的升级转型具有推动作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1物联网技术概述

作为集合了识别感知、分析传递、测绘控制等技术完成智能化活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在2005年由国际电信联盟主办的突尼斯信息峰会上被正式提出,于2009年被确立为我国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并开始迅猛发展。物联网,即物物相连的网络,基于互联网的通信基础,通过对具有对物体进行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及全球定位等功能的感应装置的控制,使得任意所连物体间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间隔,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以达到“物联”的目的。

目前,物联网技术在公共安全、物流运输、环境治理等方面已有较为成熟的运用,亦有学者开始将物流网技术应用于农业的种植、产品加工等方面,逐步推动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响应时代的要求,利用物联网技术互连、互通、智能、集约的技术优势,结合水产养殖业的行业特点,实现养殖产出高效、优质的同时,实现水产养殖业的行业转型,对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物联网技术在水产业的应用

2009年后我国陆续建立了若干物联网水产养殖基地,基地工作人员通过运用各类无线传感设备,对投料、增氧等环节进行自动调节和控制,并根据水质情况进行相关预报预警。

在养殖水域环境的管理和监控上,基于物联网技术搭建的水产养殖监控设备,通过置于养殖水域中的传感设备对养殖水域的溶氧量、pH值、水压、温度、盐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采集,通过ZigBee[3]等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发送到汇聚节点,再利用GpRS发送到远程服务器,实现用户对水质环境信息的实时了解和调控。

在养殖区域的管理上,一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养殖区域内包括气温、湿度、风力大小及方向等信息的采集分析,为日后相关气象灾害应对工作的展开提供数据积累;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物联网水产设备中视频设备的监控作用,将其放置于养殖区域重要的安全生产点,有利于水产养殖的防逃、防骗,为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在养殖产品生长情况的监控上,物联网水产养殖技术能对养殖物种的生长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养殖要求及物种生长情况投放食疗、清理垃圾、调节防病药物用量,基于数据的数字化管理方式可以实现对养殖物种的生长调控、病虫害预防和及时治疗。

在养殖产品的存储、加工和运输上,物联网水产技术会对养殖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一系列活动进行全程监控追踪,并通过射频技术对该过程中参数进行检测查询,以保证产出食品质量上的安全性。如目前国内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4],就是通过对移动通信技术对食品加工过程中植入的电子标签进行实时查询,防止不法商人的非法盈利。

3物联网技术在水产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行业标准尚未统一

目前,物联网水产养殖设备的技术标准尚未出台统一明确的规定,相关技术设备的研发工作仍处于实验状态,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在作为行业基石的设备技术标准得不到统一的现实环境下,参与研发的各研发机构基于各自平台所开发出来的物联网设备,在标准的统一和部门间的协作上,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2.资金和设备维护问题

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于近年才逐渐兴起,与国外发达国家仍存在巨大的技术差距和资金差距。以水产养殖水质监测所用的传感器或装置为例,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使用的卫星通信环境监测系统[5],技术精良,但价格较为昂贵;而我国现有的水质监测设备往往是单路的、有线采集方式[6],在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现代化农业物联网系统要求下,存在设备冗余、资源浪费、维护成本高,且设备布线相对复杂等问题。

3.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是所有互联网相关行业所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7]。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何安全存储用户信息数据,保护其免于外界不法入侵的盗取、篡改和删除,亦是物联网水产技术所面临的棘手问题。

4结语

水产养殖技术方法篇5

2015年,全县水产品总量40.62万吨,渔业总产值52.2亿元,占大农业产值的52%,为漳浦县大农业“五业”之首。已经形成了六鳌紫菜、沙西青蟹、旧镇海鳗、佛昙对虾、霞美牡蛎五大特色产业带。以“海鳗―黄鳍鲷―泥蚶”立体生态养殖体系的旧镇、竹屿一带,“全国最大的苗种集散基地”的佛昙、前亭苗种繁育基地,“全国最大的牡蛎集散地”霞美,“河豚鱼之乡”佛昙镇东坂村,“陆上养鲍鱼”工厂化养殖的六鳌、深土,特色多品种石斑鱼养殖的佛昙、赤湖镇的高产高效的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养殖……水产养殖业成为漳浦县繁荣经济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

主要做法和成效

1.依照《农业技术推广法》,不断健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目前,漳浦县水产技术体系拥有在职人员14人,其中副高级高工3人,中级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4人,研究生5人。通过改革,人才资源得到了整合优化,管理体制趋于合理,农业推广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为适应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新要求,使水产技术推广工作更快更好地服务“三农”,近年来,漳浦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进行了新的探索。

为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产前―产中―产后”防控体系建设,从渔民养殖户中考核聘用了110名渔民技术员,承担全县水产养殖技术指导、水生动物病害防治、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宣贯等多项任务,形成较为完善的县、镇、村三级技术推广体系。

2.依照《农业技术推广法》,不断推进渔业科技创新。近年来,漳浦县水产技术科技工作者围绕渔业生产中重大技术难题开展科技攻关,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亮点纷呈。几年来,推广与引进刺参池塘养殖新技术、石斑鱼种业体系建设、池塘立体生态养殖、微孔增氧高效养殖示范、西氏鲍与皱纹盘鲍杂交育苗等“五新”项目,引导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向规范化、标准化转变,向科学生态养殖模式转变,有效地促进了对虾、青蟹、花蛤、牡蛎、缢蛏、泥蚶、紫菜、海带、工厂化养鲍、海水网箱等十大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成为渔业经济的新增长点。渔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为渔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3.依照《农业技术推广法》,开展水产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利用“110联动”、“安全生产活动周”、“放心渔资下渔村”等活动,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宣传指导,发放《禁用渔药》、《水产养殖法律法规条例》、《河豚鱼图鉴》等通俗易懂手册共计5000多份。借助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福建农林大学鲍鱼产业调研等活动平台,让高校与一线生产对接,由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央视七套《科技苑》栏目组在旧镇白沙村全程跟踪拍摄《恰似羊群放进狼》,记录“海鳗―黄鳍鲷―对虾―泥蚶”立体生态混养模式;山东寿光“蔬菜中国”专题拍摄报道佛昙镇石斑鱼工厂化养殖和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养殖。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传播渔业科技,传递致富信息,使渔业科技培训在广度上不断拓展,在深度上不断深化。

在抓好技术培训的同时,通过抓点示范,辐射带动的方法,全心全意为渔业服务,为渔民服务。漳浦从2008年开始,积极向上级部门机构争取资金项目,实施现代渔业标准化池塘改造建设,以点带面,辐射推广,带动全县养殖池塘改造,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八年来累计改造池塘面积达2万多亩,辐射带动改造面积3万亩。如今,佛昙镇的虾池租金普遍在5000-6000元/亩,好的甚至在每亩万元以上。水产养殖经济效益可观。

近几年,水产技术服务工作出现新的变化,企业和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致富带头人参与水产技术推广服务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如漳浦县南坤海鳗专业合作社发展带动当地白沙村海鳗产业,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运作模式,组织带领旧镇白沙村―竹屿盐场一带开展鱼、虾、贝立体生态养殖,技术培训到户,指导服务到塘头,不断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和防控病害能力,不仅实现了合作社与养殖户“双赢”,而且也带动全县海鳗生产大发展,将海鳗打造成一特色品牌。目前,漳浦县已拥有4个地理标志商标,8个健康养殖示范场,养殖规模2.5万亩,成为当地海水养殖榜样。

存在的问题

在贯彻《农业技术推广法》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1.水产技术推广干部行政化倾向严重。基层水产技术推广队伍的管理权归属乡镇,部分乡镇安排水技干部包村包片,从事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拆迁征地等各项中心工作,致使基层水技推广人员处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推广和服务工作。条块不顺,上级业务部门布置工作,“开会不到、任务不要、材料不报”的现象,在一些乡镇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2.基层水技人员知识老化、后继无人现象严重。管理权归属乡镇,基层水技推广干部知识更新和深造交流的机会减少,专业知识水平下降,知识老化现象严重,受编制和待遇制约,新的水产技术人员无法补充,很难适应现代渔业发展的要求。

3.水产技术服务功能退化。由于基层水技服务硬件设施落后,软件滞后,造成水技推广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目前乡镇大多数基层水产技术推广员专业不对口,并且基层水产技术推广站普遍存在服务设备不足的问题,有的还属于“三无站”,即“办公无场所、工作无经费、推广无设备”。服务内容过于单调,推广的新技术少,传统技术偏多,难以满足群众需要。

4.技术推广队伍不齐。养殖户们偏重经验,不信科学方法,没有技术指导,只是从老一辈那里口耳相传,自以为自己是“土专家”。可是,在面对病害时常常束手无策。而在之前的选聘渔民技术员时,整支队伍总体素质不高,选聘方式多流于形式,未能完全很好体现技术推广的功能作用。

今后工作打算

围绕将《农业技术推广法》深入贯彻落实的总目标,水产技术推广站坚决把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的重点放在水产养殖先进实用技术、优良品种引进和推广上,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依法强化水产技术推广队伍建设。首先,加强与乡镇领导协调,积极争取编制,放宽专业水技人员招聘条件,吸引专业技术人才。让基层水产技术推广干部回归到本职岗位,更好地服务于渔业、服务于养殖户。其次,加强村级推广队伍建设。实行全员聘用制,提高待遇,通过考试考核、择优录用方法,实行末位淘汰制,将部分不胜任技术推广工作人员分流出去,优化了队伍,理顺了关系,为进一步做好水技推广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坚实基础。既能充分发挥渔民技术员在养殖户中的示范引导、辐射带动作用,又能有效地解决村一级水技推广网络和水生动物防疫网络断层问题。再次,建立多样化的水技推广形式。鼓励推广机构、科研院所、渔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从事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加快渔业技术中介、咨询、信息服务机构的建设步伐。允许技术人员参与技术服务、转让、承包的效益分配。

2.依法提高水技推广干部和养殖户素质。一方面,做好水技推广干部的再学习再教育工作。组织水技推广干部定期培训、外出参观学习,拓展知识面,提高专业队伍素质。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渔民教育和培训,把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渔民,作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一项根本性、基础性措施来抓。实行产学联动,利用高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以科技入户活动为依托,鼓励养殖大户与高校进行合作交流,发挥养殖示范户的带动与辐射作用,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用先进的渔业生产技术指导养殖生产发展,实施技术与生产的产业联动,提高养殖业者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改变以往水产养殖粗放型发展模式,向集约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运用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科学养殖水平,例如曝气方式进行水处理,让池塘内水的含氧量提高,利用池塘内的好氧菌群氧化其中的CoD类污染物;多培育藻类和芽孢杆菌,实行生态健康养殖,而不是一味地投放药物,杜绝药物滥用现象的发生。

水产养殖技术方法篇6

关键词: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S964;F32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水产养殖业仅年来的发展速度一直很快,但传统水产养殖业限于对环境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对水质的破坏。传统水产养殖中不注重对环境可循环利用的理念,在养殖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水产养殖动物排泄物不合理处理,导致一些有害细菌的繁殖,从而对水体产生破坏,同时也对水产动物本身健康状况构成了危害,最终采用药物作用来改善状况,这些都使得水产动物本身的安全问题。而水产生态养殖技术正是为了解决上述的种种问题,它是一种更加合理,更为环保,更加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方法。

1水产养殖的技术特点

1.1水产苗种选择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第一步就是选择动物苗种,苗种的好坏对生态养殖的质量以及产量都有影响,因此,选择好的动物种类是好的生态养殖的第一步。关于如何选择好的苗种,一般尽量避免近亲繁殖的苗种,选择苗种选择比较健壮、健康的苗种,避免选择无病的苗种,除了选择好的健康的苗种外,还有就是选择的苗种要具有好的经济价值,来保证水产生态养殖的经济效益。1.2生态养殖中水质中的平衡控制水产养殖中的苗种的生活环境主要依赖水环境的好坏,水产中的水环境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因此,在水产养殖中水质的好坏的控制,对整个水产养殖都起着关键的因素。1.3选择好的饲料进行喂养饲料的投放在生态养殖中占一个基础的地位,饲料的好坏对于苗种的健康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差的饲料对水质具有坏的影响,会对水质产生危害,从这一方面来在选择饲料方面一定要首先选择好的饲料,对苗种进行喂养。在选择质量好的饲料前提还要注意合理的投喂方式,投喂方式要合理,不能过量也不能喂养不足,喂养的饲料过少或过量都会对苗种的发育有影响,因此投喂饲料的量需合理。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投喂时间,保证苗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生长。1.4药物的使用水产养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病害现象,出现病害现象要注意及时用药,并要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使用的药物要是国家规定的药物,不能使用违禁的药物,这些违禁的药物对苗种本身具有危害,同时对水质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选用合适的药物之后,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用量的合理的把握。

2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应用分析

2.1构造好的生态系统水产生态养殖相比于原始的系统,就是要构成一个好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把水产养殖的水体当成一个生态系统,把水产系统中的水生动物当做生态系统中的主体。这个生态系统是要注意维护好,水产生态系统要注意建立合理的循环系统,注意里面的废物利用,注意其建立中合理的生态链结构。在水产系统中通过载重合理的绿色植物,产生氧气,共水产动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反过来供水产体系中的绿色植物吸收,还有生态体系中的微生物对里面的水生动物的排泄物等进行分解,又可供绿色植物吸收。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就是构成这样一个小的生态系统,通过能量的循坏转化,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这是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征。2.2对水产生态养殖体系进行控制水产体系必须进行温度、氧气浓度等条件控制。水生动物具有自身合适的温度生长范围,在其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可以使得水生动物生长速度处于快的生长状态。氧气的控制,氧气的浓度既不能太浓,也不能含量过上,可通过使用一些增氧设备,对水产体系中进行氧气的控制。水生体系中由于各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白天由于进行光合作用,一般不会出现缺氧现象,夜晚,由于光合作用的下降,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也会消耗一部分的氧气,因此,要注意在夜晚的时候防止出现缺氧现象,合理的使用增氧装置。2.3水产生态养殖系统中环境的控制水产生产养殖系统本身是一个封闭的小型生态系统,在整个生态系统的进行中,会出现一些污染物的出现,对水体会产生一些危害,因此要注意其中对生物系统中的污染物等的控制。对水产养殖体系稳定性的控制就是要保证生态系统的各项生态生物之间的稳定。水产养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微生物含量超标,导致水产生态体系中的各项生物之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因此,要注意这方面的控制,保证其中的各项指标的稳定。关于如何做到这方面的控制,主要可以从这两方面控制:1.对水体中微生物的控制,可用一些除这些微生物的药;2.通过对苗种的用药,使苗种本身形式一定的自身免疫系统,从而来抵抗病害。2.4对水产生态养殖系统进行标准化控制对水产养殖采用科学的方法,制定一些合理化规定,建立养殖标准。从最开始苗种的选择、用药的选择、条件的控制、系统中氧气温度的标准控制,形成一套合理的体系,让整个生态系统的控制更加合理有效。

3结语

水产生态养殖技术是非常具有前景的一门养殖技术,同时也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一门技术。水产生态养殖既能满足现在对环境更加严格的要求,同时也是更加健康的养殖方式,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对社会也具有好的影响。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大力推广推进水产养殖行业具有很好的效果,对环境也能起到好的方面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光彬.探析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3).

[2]李文凯,陈利国.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J].科学时代,2015,(2):70-70.

水产养殖技术方法篇7

关键词:渔业养殖者 合法权益 保护对策

《渔业法》第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养殖生产的技术指导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为了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提高养殖效益和水产品质量,规范养殖行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执法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强化执法效率,创造和维护良好的渔业养殖秩序,依法打击侵害养殖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努力增强养殖者的法律观念和维权能力,积极鼓励养殖者充分利用现有水域滩涂资源发展水产养殖业。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发展思路,用科学发展观实现依法兴渔、科技兴渔、以渔富民的目标,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在当前新形势下,保护内陆水域养殖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养殖渔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增强养殖者的法制观念,依法规范养殖行为

为了促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减轻养殖者的负担,增加渔民的收入,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养殖者法律法规的培训和指导,开展送法入户活动,让养殖者懂法、守法和依法养殖,强化养殖者的渔业安全生产意识;让养殖者明白国家鼓励发展养殖业的方针、政策和对水产养殖水域滩涂实行养殖证制度的重要性。只有持证养殖,合法权益才受法律保护。养殖权是养殖者依据法律规定在一定水域滩涂从事水生动植物养殖的权利,为了保护水域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养殖者在取得租赁、承包、使用养殖水体的养殖权时,应当签定承包合同或养殖协议,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必要时可聘请律师代为办理并进行公证,依法完善养殖措施,以有效规避养殖纠纷,减少麻烦,放手大胆地从事养殖生产。只有不断提高养殖者的法律意识,使其熟知国家发展养殖渔业的政策,养殖者的合法权益才不会受到侵害。

二、增强依法行政的责任心,努力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渔业养殖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产业的发展,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行使法律赋予自身的权力。坚持依法行政,执法为民;坚持勤政清廉、亲民安民富民;做养殖者维权的使者,不辜负渔民的期望。对国家确定的重点养殖水域要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利用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宣传大力发展养殖渔业的重要性,提高人们自觉尊重他人养殖权的法律观念,对干扰养殖渔业生产秩序,偷捕、抢夺他人养殖水产品,破坏他人养殖水体、养殖设施造成他人损失的,要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决不姑息迁就,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对养殖水体造成的污染事故,要及时采取行政措施、法律措施、经济措施,并按照《渔业污染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调查取证,核算损失,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依法为养殖者挽回损失。努力维护良好的养殖环境和渔业生产秩序,真正体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积极为养殖渔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增强养殖者的技术水平,转变养殖效益的增长方式

渔民的养殖效益提高了,才有推动养殖渔业快速发展的源动力,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对养殖大户要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抓点促面,带动整体,发挥部门优势,把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送到渔民手中,强化高效渔业基地建设。抓住3个转变不放松:即从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无标生产向标准化生产转变;从分散单一型向规模集约型转变。让养殖渔民从中受益,坚持以养为主,推广生态养殖,指导养殖者科学防治鱼病,禁止滥用药物,影响水产品质量,以渔养水,以水养渔,优化养殖结构,发展特色渔业、高效渔业、品牌渔业,改变渔民传统的养殖模式,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庭院渔业和日光温室渔业,全方位、多渠道转变养殖效益的增长方式。

水产养殖技术方法篇8

这就是雷霁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人生经历,也是他心甘情愿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埋头耕耘、无怨无悔。无论风雨泥泞,他总是跟随心中的梦想,开拓创新思维,一步不离地坚守科研阵地,谋划和实践海水鱼类养殖产业的发展,以博大的胸怀、渊博的智慧和超人的毅力引领着海水鱼类养殖产业走向美好明天……

50多年来,雷霁霖一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亲临生产一线不懈实践的信条,在科研路上获得累累硕果。他系统研究了22种海水鱼类的养殖理论与技术,其中8种已经实现产业化;率先从英国引进冷水性良种――大菱鲆,突破了育苗关键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创建符合国情的“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掀起了中国海水养殖业的第四次产业化浪潮,为国家和三农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雷霁霖院士因此被誉为“中国大菱鲆之父”。

(一)丰富养殖理论引导新的发展方向

海峡科技与产业:作为一位致力于海水鱼类养殖的专家,请您回顾一下中国大陆海水养殖发展历程。

雷霁霖:中国大陆的海水鱼类养殖发展历史较短,建国初期处于港养(南方称“鱼”)的原始状态,科研工作几乎一片空白。

上世纪50年代中以来,我和新中国第一代海水养殖的“拓荒者”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不畏艰苦、不辱使命,携带简易工具,远离城市和温暖的家,奔赴沿海渔村开展科学实践活动。

我和同事们很早就有改变中国大陆海水养殖落后面貌的想法,认为北方冬季漫长,不能走其他产业发展的老路,很早就大胆地提出了“海水养殖要走工厂化的道路”。上世纪50年代末,我们首先在山东日照市模拟自然生态环境,设计建造了一座大型梭鱼潮汐环流产卵池和一座当时堪称亚洲一流的实验基地,率先在中国大陆获得了梭鱼人工繁殖零的突破。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相继建成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胶南基地和中日合作小麦岛实验基地等一批设备水平越来越先进的试验基地,还帮助北戴河建成了渤海水产增殖中心试验站,一路领先完成了海水鱼类工厂化育苗工艺和养殖生产体系的构建。以此为依托,相继完成了20多种鱼类的工厂化苗种生产技术研究、率先打开了国外海水养殖鱼类良种的引进渠道、开启了与多个国家(中日、中英、中挪、中法)合作研究的大门,快速提升了中国大陆海水鱼类养殖研究技术水平,促进了生产模式和系统装备的多次提升。

海峡科技与产业:这个阶段,您和同事们一起有很多创新的思路和卓有成效的探索,请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雷霁霖: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我们在科研探索的道路上,眼光变得越来越开阔。为了彻底改变中国大陆海水养殖面貌,首先想到的是要改变养殖品种。我们经历10多年的艰苦努力,成功将欧洲冷水性养殖良种――大菱鲆(又称“多宝鱼”)引进中国大陆,并将其培育成为中国大陆北方工厂化养殖的主要对象。

当大菱鲆育苗与养殖获得巨大成功时,许多热心朋友建议我赶快申报专利,但我考虑到北方鱼类养殖较其它养殖产业的发展已经落后多年,当前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尽快将其转化为生产力,而不是申报专利的问题。为此,我们没有急于申报专利,而是将研究成果立即公开,并帮助企业扩大生产。与此同时,在养成方面,由我们首创的“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不仅为中国大陆北方创造了大菱鲆规模化养殖的奇迹,同时在加快产业转型提升的新策略鼓舞下,以此为基础,设定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优质高效”的发展目标和“南北接力”的养殖格局。现在,北南沿海海水鱼类养殖大产业架构的样板,正有力地助推着中国大陆的海水鱼类向更高层次的工业化养殖目标推进。

(二)发展工业化养殖正逢良时

海峡科技与产业:您已年近八旬了,但仍在为鲆鲽类工业化养殖发展奔走呼号。您曾经说:“我有一个预感,当前和未来世界第4次工业革命,应该是生物工业革命,鲆鲽类的工业化养殖正逢良时”;“我还有一个梦想,就是盼望海水鱼类工业化养殖能在中国大陆早日实现”。关于海水鱼类的工业化养殖,请问具体的内涵和实施方法是什么?

雷霁霖:工业化养殖就是以品种为单元,集工程化、工厂化、设施化、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标准化、数字化和信息化于一体的新型生产模式。它是由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与社会人文学科共同构建形成的一种现代化高端养殖模式。简而言之,工业化养殖就是一种高度可控的、适度集约化的、绿色环保的、质量安全和人工生态型的养鱼工程模式。

它的核心技术是“四化养殖”即装备工程化、技术精准化、生产集约化和管理智能化;其技术体系包括种子工程、营养饲料工程、疾病防控工程、循环系统工程、加工与质量安全工程、物流与营销工程等六大板块的工程建设。

海峡科技与产业:那么,您所探索的这条工业化道路具体的思路是什么?

雷霁霖:工业化养殖的总体思路旨在推动产业向高端方向持续发展,所以不仅要求引进新技术,同时要求生产者必须将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人文社会,以及“福利养殖”等学科理念深深融入到产业运行之中,通过软、硬件基本条件的密切结合,取得更多、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工业化养殖对资源消耗、工程构造与人文社会需求均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更深层次的衡量标准,其目标应以工业化理念为指导,借助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撑,把鲆鲽类养殖作为优势品种高端产业的典型样板,在主产区进行示范推广。最后,在中国大陆沿海完成海基(生态型)和陆基(集约型)两大系列工业化养殖大产区的构筑。

此后,继续紧密依靠科技创新,不断研发和引进高新技术,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和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即可在广袤的沿岸带、浅海区和深水区构筑起一大批符合国情的、具有高科技内涵的海水鱼类工业化养殖产业群和产业带。

(三)养殖工程化与产业化的中心任务

海峡科技与产业:接下来,请您介绍一下实施工程化和产业化需要做哪些事、具备哪些条件?

雷霁霖:当前,对于海基主产业最紧迫的任务是解决养殖网箱在高海况条件下配套装备的抗性与稳定性问题,以及防灾减灾远程智能化管理的技术问题;陆基主产业则要求实现全封闭式工厂化养殖系统的国产化,配套装备的模块化,建立国产化系统装备的研发与生产基地以及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对于水质净化方法和循环水过滤装置,我认为要有新的解决思路,应该探索除生物过滤膜以外的、全新理念的水处理方法和新的系统模式;在线监测和智能化管理、环境和养殖产品质量监测、地理标识与追溯体制的建立,以及深加工产品的品牌建设等方而,也应与全循环系统一起联合立项研究,尤其应将有可视系统的物联网引入产业链全线运行;生物与生物技术方面,包括新品种选育、高效专用配合饲料、疫苗的研制与应用、流行病调查与防控,以及养殖鱼类在系统中的生理、生态、行为学特征、福利状况、能源物质的分配与代谢、养殖密度与生长潜力等基础学科,今后都期望得到强有力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此外,为了推进海水鱼类工业化养殖,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或法规,如推进节能减排全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的奖励政策,岸带、深水区的开发利用政策,物种与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发展深水网箱、放流增殖和海洋牧场建设等鼓励政策,还期望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与海基、陆基养殖模式升级有关的基础性研究,如开展防灾减灾高新技术、远程控制系统、机器人作业等高端技术的研发政策,以及开辟水产养殖保险业务等政策。与此同时,还应当鼓励地方龙头企业成立区域性渔业协会或工厂化养鱼专业合作社等民间合作组织,以提高业界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其在行业中的协调与自律自管作用。

海峡科技与产业:与传统的产业相比,现代化或者说工业化的产业模式有哪些特点?

雷霁霖:上述不同模式的养殖产业,都是依托现代工业基础而建立起来的集约化养殖模式,都具有养殖装备先进、养殖环境可控、单位水体养殖密度高、产量高、养殖全过程可以采用机械化或自动化操作等特点。生产管理、产品收获、安全检测等容易控制,产品可以做到均衡上市,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良好。

所以,工业化养殖被国际上公认为是现代化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方向。尤其对全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陆基工厂化养殖模式来说,更以工业化理念为指导,将育苗、养殖、加工、营销等系列生产工艺通盘纳入工业化管理流程之中,所以被统称为一项典型的海水养殖工业。

中国大陆海水养殖已经进入新一轮发展时期。对于饱受空间、模式、品种、饲料和病害等多重压力制约的水产养殖,整体技术急需转型提升至工业化水平,这已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鲆鲽类工厂化养殖作为中国北方沿海鱼类高端养殖产业开发的先锋,走过21年风雨历程的事实充分说明,它是一个极富品种特色、产业活力和开发潜力的养殖方式,首先由它探索并走出了一条高起点、跨跃式发展的道路,使之迅速成长为深受国内外关注的新兴产业。

海峡科技与产业:结合您在鲆鲽类养殖上的实践和探索,您认为未来,中国大陆在该领域的发展上有什么特点?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雷霁霖:现在,鲆鲽类养殖进行自我优化提升的同时,也在为多种鱼类以及其他海水养殖品种走工业化发展道路提供借鉴。近10多年来,中国大陆海水养殖界在鲆鲽类养殖样板的影响下,已从观念到行动上发生了巨变。近年在中国北方沿海的主产区,每年都有许多国产化、高水平的循环水养鱼工厂拔地而起,展现出的系列成果充分说明,工业化养殖完全符合中国海水鱼类养殖的发展潮流,是引导其他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板工程,预测“十二五”期末,沿海的鱼类工业化养殖将会出现一个繁荣兴旺景象。

我认为,未来产学研各界为了担当起新的历史重任,今后将会从理念上认识到科技进步与发展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强大推动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时代已经来临,并正在催生中国海洋产业技术革命的到来。大量实例说明,高新技术只有融入产业才能发挥其变革资源配置的巨大作用,也只有在实现产业化过程中才能实现其自身价值。所以,当前应当把改造传统产业作为发展高新养殖技术的起点,要全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高技术人才队伍,组成众多高智能团队,一起向预定目标冲刺,才有可能完成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构建。

为了加快工业化养殖业的发展步伐,热切企盼业内外人士共同参与,尤其希望得到龙头企业家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深信政、产、学、研各界今后必将树立起低碳环保、质量安全第一的信念,抓住产业转型良机,共同锤炼中国大陆海水鱼类高端、高质和高效的工业化养殖样板,为中国大陆的现代渔业建设作出新贡献。

(四)雷院士心中的未了情

海峡科技与产业:对于鱼类养殖,您肯定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感情,对于未来,您有哪些想法?

雷霁霖:鱼类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它富含高蛋白、低脂肪,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护心、健脑、防癌功能,是千百年来人类最喜爱的美食之一,并一直在为全人类的健康建立功勋。今天,国家需要发展海水鱼类养殖为民造福,我就决心要为海水鱼类养殖研究奉献终生,这就是我的理想和承诺。

数十年来,为了实现海水鱼类工业化养殖的梦想,我宁可不计个人得失,放下安逸生活,但从未改变过研究鱼类的初衷。可以说,在我心中永远流淌着的是一条很长很长的爱河,那里有许多讲不完的鱼类故事、做不完的鱼类事业和写不完的鱼类文章……。从思路到行动所有这一切,都源于“鱼”,我的“苦”与“乐”也与“鱼”密切相关。总之,人生苦乐是常事,事业未了情难了!

我一直闲不下来,因为新一轮水产养殖事业才刚刚开始,所以在这个时侯很难说出“安心颐养天年”这句话,心中觉得最困难的时候都挺过来了,现在正处于产业转型提升的关键时刻,对产业技术体系的发展来说,摆在产学研同仁面前的工作,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所以一定要把握和利用好当前时机,同时要不断更新思路和实施方法,才能有效推进养殖产业顺利达到工业化的发展阶段。

水产养殖技术方法篇9

文/马沙1孙慧慧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水

产养殖技术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备

受关注,也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者

的收入,但是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

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的一些弊端亟

待解决。本文先简要说明了现代的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存在的弊端,然

后根据这些弊端提出对应的对策,

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水产养殖技术是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重要

措施,其推广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占据着不可

或缺的地位,它是水产养殖事业的重要组成

部分。只有水产养殖者充分掌握养殖技术才

能提高水产养殖效率、增大利润。

然而在现代、科学的水产养殖技术推广

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弊端,这些弊端需要我

们相关部门和水产养殖者共同的努力,提出

相应对策才能得以解决。

1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存在的弊端

当今社会的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虽然已经

做了许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

养殖者增加了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

也有一些弊端需要解决。

1.1水产养殖者科技知识匮乏

由于很多水产养殖者的文化水平不高,

他们缺少水产养殖专业的知识,也缺乏获取

科技知识的意识,所以他们仅仅依靠养殖经

验和习惯,没有科学合理的技术做支撑,工

作效率低,而且污染和浪费严重。一旦水产

品出现发病甚至死亡的现象,也只是怨天尤

人,不查找造成水产品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

和自身原因,极大的影响了水产养殖者的收

入。水产养殖者的科技知识匮乏是阻碍水产

养殖技术推广的根本。

1.2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者素质偏低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者素质偏低直接影响

推广效果。如今大多数的水产养殖技术推广

者都不是专业人员,其年纪都较大,知识结

构体系也比较老旧。他们并不能很好的把握

先进、科学的新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起来的

效果不言而喻。另外,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不足,缺乏创新能力,使得水产养殖技

术推广工作水平不高。

1.3水产养殖者营销经验不足

水产品的销售问题也是水产养殖者最关

心的问题,水产养殖者营销经验不足也是阻

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一个弊端。

水产养殖者养殖水产品就是为了销售出

去赚钱,改变家庭的生活条件。但是大多数

的养殖者都缺少营销经验,仍然采用原始的

销售手段,并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眼球。

销售渠道过于单一,水产品的销量并没有提

高,影响了养殖者的收入,这就直接影响了

新养殖技术的引进。

2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弊端解决对策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弊端直接影

响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笔者根据对一些文

献的阅读和深入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对

策,希望能为水产养殖行业提供参考。

2.1加大水产养殖技术知识培训力度

由于水产养殖者对于养殖技术的了解很

少这一现象制约了养殖技术的推广,所以当

务之急应加大对水产养殖技术知识的培训力

度。各级政府机构和部门也应提高对水产养

殖技术推广工作的支持,把发展水产养殖业

作为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培训方面,第一,由于现有的水产养

殖技术推广者的素质普遍偏低,为加强他们

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应采取“派出去”

的方式。同时也应采取“请回来”的方式,

积极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水产养殖技术推

广人才,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技术推广团队,

做好技术推广工作;第二,在政府和相关部

门的扶持下,每年都应如期举行水产养殖技

术的讲座和培训,免费赠送给水产养殖者一

些实用的水产养殖技术资料;第三,要加强

和学校以及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和交流,积

极与国内知名的养殖企业保持沟通,学习养

殖技术。一旦水产品出现病害,共同商讨处

理方法,确保水产养殖者在出现问题的最短

时间里得以解决。

2.2大力推广水产养殖新技术

大力推广水产养殖新技术、新品种、因

地制宜能够大大促进水产养殖业内部的结构

调整,确保养殖者增收致富。

首先,在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过程中,

我们应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新的水

产养殖技术,如毕节市利用丰富的冷水资源

养殖鲟鱼、鲑鳟鱼等名优鱼类和冷流水养殖

技术;其次,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鱼类资源

和现有的研究成果,加快水产养殖技术推广

的速度,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水产养殖业之

路;再次,应加大推广养殖力度,逐步形成

苗种繁育、饲料渔药销售和养殖技术为一体

的水产养殖技术配套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加

工、休闲观光渔业的发展,使水产养殖者真

正实现增收的目的。

2.3加强水产养殖者的营销战略

为使周围水产养殖者能够提高水产品的

市场竞争力,,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做好

水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加强水产养殖者的营

销战略、做好营销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作为水产养殖者来说,不仅要了

解周边城市水产品的市场行情,还需密切关

注一些大中城市的市场行情,抓住机遇迅速

抢占水产品批发市场,使得市场份额大幅度

提高。

其次,要提高水产品的质量,提倡健

康水产养殖。对于鱼、虾等产品要处理好药

物残留问题,贝壳类要处理好体内的有害物

质等,满足消费者对于质量的要求。只有质

量安全提高了,才能培养起水产品的客户群

体,扩大销售量,打出属于自己品牌的知名

度。另外,产品包装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

节,设计好产品包装也有利于吸引消费者的

眼球,促进他们的消费。

最后,也要积极地利用网络的效果,做

好产品的宣传。开展网上销售,充分展现水

产品的营养、质量和保健的功效,提高消费

者的认知,销售成本也有所下降。并且每年

举行几次水产品促销活动,刺激消费者的消

费。

结束语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飞速发展,水产养

殖行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高。笔者通过上

面的分析和阐述充分说明,虽然水产养殖技

术已取得进步,但在推广过程中仍不理想。

我们应通过加大水产养殖知识的培训力度,

大力推广水产养殖新技术,发挥科技示范园

的示范作用,并推行健康的水产养殖来解决

技术推广存在的弊端。笔者相信在政府的扶

持和相关专家的指导下,水产养殖行业一定

能增产增收,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詹会祥.毕节市水产技术推广的现状、问题及对

策[J].乌蒙论坛,2013,(4):38-40.

[2]郝彦周,任中纪,景广振.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现

存问题及对策[J].水产养殖,2011,(2):30-31.

[3]王毅.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现存问题及对策[J].

农民致富之友,2013,(7):141.

作者单位

1马沙平度市水利水产局渔政渔业技术推广站山

东青岛266700

水产养殖技术方法篇10

[关键词]循环水养殖生物过滤器温室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7-0159-01

近年来,水产养殖技术日益发展成熟,伴随着水产野生资源的萎缩,工厂化养殖正得到迅速发展。但随之发生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养殖成本上升、水产品抗生素残留严重超标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部分地区由于对地下水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导致水资源枯竭,进而导致整个养殖产业面临无法可持续发展的困难局面。

目前,水产养殖业内提出了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其是环境生态学、微生物学、养殖水化学、物理学、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综合运用,通过过滤、杀菌、活性炭吸附、生物降解、提高溶氧等方法来调控水质,从而提高水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

在国外如欧美等发达国家,循环水养殖系统(RaS)相关研究已较为成熟,并已经形成与之相关的设计、建设、操作等的一整套技术理论体系,其主要原理是水体循环利用,要求日均水利用率不低于95%。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具有节水、节地、集约化和排放可控的特点,符合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要求,是现代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以下介绍几项实用技术

1.固体悬浮颗粒物的去除

固体悬浮颗粒物的去除对于减少污染物质、降低生物过滤器等水处理单位的进水污染负荷非常重要。研究表明:日常生产中需要在投饵后一小时水产动物达到排便高峰期时对鱼池内悬浮颗粒物进行集污排放。固液分离器是去除颗粒物的主要设备,悬浮颗粒物去除率达到60%以上。

2.生物过滤器技术

水中氨氮由鱼体排泄、食物残饵等原因产生,渔业水质标准要求水中氨氮不高于1ppm。用生物过滤器来去除氨氮,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将氨氮转化为无毒的硝态氮,同时起到分解有机物的作用。

近年来,欧美等地先进国家做了很多关于生物过滤器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初步定量技术指标和经验设计参数。根据以上了解,生物过滤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几下几个方面:

2.1氨氮浓度。生物过滤器一般适宜在低浓度氨氮条件下运行,并有试验中总结出的氨氮去除率公式为R=0.27C-0.08g/(m2*d)

C=氨氮浓度。

2.2溶氧浓度。要求溶解氧浓度较高,一般在氨氮浓度的3倍以上。

2.3有机物含量。养殖水体中有机物含量较高,过多的有机物会引发有机物消化菌的繁殖,并与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生长争夺生长空间、溶解氧及营养物质。有研究表明,当生化需氧量(CoD)与氨氮之比超过2.7时,氨氮去除率将下降70%左右。

2.4pH与碱度

pH最优范围在7-9间,碱度一般维持在200g/m3,若pH过低,生物过滤器工作效率会大大降低,过高会导致非离子氨的比例加大,养殖动物受到中毒危害的可能性也越大。

2.5水温试验表明,水温在20-27度时,生物过滤器的氨氮去除率较为平稳。

2.6水体的对流混合作用

有试验表明,适当增大水体的对流混合将有效地提高氨氮去除效率。

3.温室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中利用温室恒温养殖能够显著缩短饲养周期,温室分为室内温室养殖与室外温室养殖两种模式。

室内温室面积小,一般多用于育苗与暂养。室外温室面积较大,以成品养殖为主,加温原理是利用太阳能与加温相结合。

室内温室选用保温性能好的简易房,砌空心墙,内填保温材料,顶以双层农膜覆盖,正面开门。门内心填充泡沫板,门上开一个15cm2孔,嵌双层玻璃,以便于观察。门顶上安装换气扇,在一边墙角处安装水管,用于排放废水。

室外温室应选址在避风向阳、空气流动、水源清洁方便的地方,建东西走向的双坡式日光温室。北面应建厚60cm、高2m的空心墙,内填保温物,两头山墙也建成空心墙,填满保温物,东山墙开门,并安装换气扇。用木料、竹竿做成支架,上扣双层农膜,用铁丝固定,晴天时上午9点到下午5点掀开,以保证空气新鲜及充分利用太阳能加热消毒。建造水池前,用薄膜铺在地上,以水泥石子做底,可在温室两边安放养殖架进行多层立体养殖,中间留作走道,温室内备有蓄水池以调节水温。

温室建好后应进行消毒与脱碱处理,可在温室内安放自动恒温蜂窝煤炉,并将煤气通过烟囱排出温室,烟囱高于温室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