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行业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0:45

金融服务行业现状篇1

一、基本情况

(一)小微企业现状

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我们对涵盖了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加工制造、矿业开发、建筑、养殖、医疗等多个行业的22家小微企业进行了调查,其中将近70%的小微企业创立时间在5年以内,且大部分还停留在较低的管理水平。我县小微企业总体规模还偏小,产业分布还不均,有将近一半的小微企业月营业额在50万元以内,近80%的小微企业毛利率不足20%,盈利能力弱。

在融资需求方面,90%的小微企业表示有融资需求,但是比较重视自身的偿付能力,一般资金缺口较小,大部分企业资金短缺额度不超过50万,且65%作为流动资金使用,如购买原材料、偿还应付款项、发放工资等,建厂房、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占35%,从获取资金的能力上看,小微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很大。

(二)银行业对小微企业支持情况

1.近五年数据显示,银行业支持小微企业客户数量总体成增长趋势。2008年寻甸县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户数共有61户,2012年10月末增长到82户,2010年、2011年虽然出现了下降趋势,但五年来增长了34%。

2.银行业支持小微企业的信贷规模逐年加大。通过五年度数据的统计分析,寻甸县银行业支持小微企业的信贷规模逐年稳步增加。2008年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888万元,2012年10月末对小微企业贷款74,610万元,五年间翻了一番。

3.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近五年的平均每户贷款余额成增长趋势。2012年由于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客户增长幅度大于贷款总余额增长幅度,平均每户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略有下降。同时可以看出,银行类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比较集中在少数几家企业,90%的小微企业并没有从银行获得贷款。

二、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一)融资缺口小,周期短

推动县域经济逐步由“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过程中小微企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发展小微企业,必须要解决小微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小微企业的资金短缺额度相对较小、借贷周期较短,主要是由于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资金往往依靠自身造血。这种发展思路和当前融资大环境,决定了小微企业很难借助外部力量实现跨越式增长,因此目前小微企业的融资用途更多是以短期融资为主。调查结果显示,小微企业融资用途主要做流动资金用。缺少抵押物、缺少担保、成本高、速度慢,手续麻烦,是造成不少小微企业不愿意向银行贷款的主要原因。

(二)融资渠道不畅

目前,我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主要依靠自筹,即内源融资。2010年、2011年、2012年10月末止,我县商业银行及信用社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客户总数分别为70户、64户、82户,占全县小微企业的比例非常小。外源融资时,由于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的门槛太高,小微企业融资需求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等金融渠道难以获得满足的情况下,更倾向求助于民间金融市场。同时,我县尚无相应证券市场,尚无企业发行股票上市融资,在外源融资的直接融资方面,靠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来解决我县众多民营企业融资不足尚难以现实。

(三)融资成本偏高

企业的融资成本既包括融资费用和资金使用费等财务成本,即显性成本,也包括机会成本,即隐性成本。从银行融资来看,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10月末,我县农村信用社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客户占我县商业银行及信用社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客户总数比例分别为90%、87%、84%、73%、62%,而我县农村信用社今年贷款利率在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上上浮最高达68%,对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微企业的平均贷款年利率分别为7.71%、9.41%和10.09%,对小微企业的利率比对大型企业的利率高出30%。实体经济旺盛的资金需求与银行额度限制的矛盾更加突出,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上浮现象普遍存在,融资成本大幅上升。另一方面,据调查寻甸县民间借贷市场平均年利率水平大约在15%-25%之间。在资金紧缺时,小微企业被迫寻求民间借贷,进一步推升融资成本。不过,对微利经营的小微企业而言,尽管银行的借贷成本上升,相对民间借贷成本来说尚可承受,困难在于它们很难直接从银行获取贷款,即便通过审批,耗时耗力,面临机会成本丧失的风险。

随着寻甸县5家小额贷款公司和寻甸县邮政储蓄银行的相继成立,以及今年正在筹备中的寻甸县第一家村镇银行,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可能会有所缓解。

三、小微企业融资难制约因素

小微企业融资难存在多方面的制约因素金,金融机构层面主要表现为国有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存在偏见,信息不对称导致增加银行信息成本,缺少适应小微企业客户的信贷产品等。管理机构层面的因素主要有国家法律不完善,不能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有效保障,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等。小微企业存在自身规模小、缺乏抵押物、抗风险能力较差、经营能力不强、甚至信用缺失、违约率高等原因,这是造成银行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在此我们主要分析小微企业自身层面。

(一)创立时间短,管理水平低,经营规模小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有接近70%的企业创立时间在5年之内,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非常落后,没有使用财务软件,财务管理人员没有专业知识背景,有的小微企业甚至没有会计人员,大部分小微企业管理水平还处于较低端的状态。同时小微企业资产规模小,销售收入少,资金实力弱。在我县70%的小微企业年销售规模在200万元以下,60%的小微企业从业人员少于10人。加之,当前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增速放缓,原材料、人工成本不断上升的现状直接危及小微企业的生存。规模越小的小微企业,毛利率水平越低,这样其资金困难将更加突出。

(二)相应抵押物少,偿付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

我国各商业银行普遍实行抵押担保贷款制度,但是对于市场内的小微企业来说,由于固定资产少,土地、机器、设备、厂房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等传统抵押物缺乏,多数企业经营场所也是通过租赁而来,基本没有抵押物,担保难和抵押难是小微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时面临的主要难题。如果通过担保公司担保融资,担保公司必需提供反担保,无疑是提高了企业融资担保的门槛,有些时候企业为了得到贷款就要找10多个自然人给予保证,因此,很大程度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制约银行业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入。企业联保,实行债权债务共享共担,互助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既遵循市场规律,让银行弱化风险,又可以让企业获得新鲜血液,增加发展壮大的信心和勇气,但是我县企业普遍由于经营状况不稳定等原因,联保的条件不成熟,因而无法获得联保、信用等方式的融资。

(三)信息不对称,信用观念缺失,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突出

小微企业大部分由个人创建,其经营风格受企业主的影响明显,多数企业未建立现代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或有名无实,大量经营决策根据企业主的主观判断作出,缺乏足够的客观性。另外小微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多数企业存在业务收支都是实收实付,缺乏必要的第三方监督,报表数据反映信息不准确,而银行方面由于小微企业征信平台构建不完善,难以得到全面完整的信用信息,对小微企业信贷资金使用监督困难,影响了银行业对小微企业的资金投入,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

(四)数量相对大,分布行业广,目标市场小

寻甸县地处我国西南部高原边远地区,属于国家贫困县,全县大中型企业为数不多,小微企业数量相对较大,现有银行类金融机构难以服务数量巨大的小微企业。同时,因为小微企业是最面向市场跟消费者的企业,因此,除了第一产业中有部分的小微企业存在外,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有较多的小微企业分布。而在第二产业中,小微企业又比较集中在小型加工业中。在第三产业中,小微企业又集中在批发零售、餐饮业和社会服务行业,小微企业的分布范围十分宽广,不同行业,有不同情况,增加了金融对其服务的难度。最后,由于小微企业能力有限,决定了它们的生产、服务等主要在本地或附近的市场,尽管近年来出现了少数外向型企业,但也难以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

四、小微企业融资难解决对策

根据我县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我们要把当前宏观调控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机遇,练好内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为了更好地支持我县小微企业的发展提出以下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企业自身信用建设,健全企业财务制度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企业只有讲诚信,才能赢得市场,也才有可能筹集到更多的社会资本,扩大经营。小微企业必须要立足企业长远利益,积极恪守信用关系,树立信用观,不断加强诚信教育。小微企业要得到金融机构的信任支持就必须提供准确、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其变动情况。然而目前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不仅导致其融资困难,还直接威胁到小微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小微企业要加强财务会计制度建设,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合法性,完善会计控制制度,杜绝两本账、三本账等信息失真现象,增加财务透明度和可信度,以获取投资人和贷款人的了解,从多种渠道以较低的筹资成本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提高抗风险能力。同时要做好融资、投资等理财决策,确定合理的融资渠道与方式,分析每种融资类型所带来的成本和风险,树立全面的理财观念。只有这样,小微企业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融资信誉,为企业自身开辟融资渠道,实现持续发展。

(二)推进信息共享进程,建设小微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平台

小微企业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渠道和形式。信息化的过程可以让小微企业传统的封闭式的财务系统变成一个开放式的财务系统,企业内部的采购、销售、人力资源部门和财务部门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存货或劳务数据、员工借还款或各项收支等信息都可以实现部门之间的实时获取,财务部门可以自动生成各种账表,并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而且通过互联网技术,小微企业的一些利益相关者在经企业授权后,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获取企业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比如可以及时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等信息通过互联网反馈给金融机构,实现信息的实时畅通,解决小微企业内部信息表达不规范的问题,使信息披露公开化和透明化,减少外部投资者或贷款者的信息获取成本,争取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的合作关系,构筑互利合作的银企关系,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从而相应的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加快小微企业技术改进和结构调整,掌握企业核心技术

首先,支持小微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支持小微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设备,研制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产学研链条的资源整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引导和支持小微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其次,支持小微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按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支持小微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进行技术改造,掌握核心技术,合理定位企业,经营策略上必须要差异化定位,制定操作性强的目标。第三,推进小微企业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促进重点节能减排技术和高效节能环保产品、设备在小微企业的推广应用,鼓励小微企业间资源循环利用。第四,鼓励小微企业与大型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关系。鼓励大型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加强与小微企业的协作配套,积极向小微企业提供技术、人才、设备、资金支持,及时支付货款和服务费用。

(四)加快金融创新,发挥银行融资主渠道作用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小微企业资质不全、缺乏有效抵押物、短期融资需求大等特点突出。针对这些特点,可尝试充分开发小微企业的信用价值,作为一类高成长型人群或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以往过多强调了小微企业很多“硬条件”,却忽视了其软实力,无法有效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各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发挥好小微企业融资主渠道的作用,发展适应小微企业特点的融资业务,发展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价机制及相应贷款产品。对于那些符合产业政策,产品适销对路,有利于吸纳剩余劳动力的小微企业,银行更应予以支持,简化贷款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各金融机构应改变对小微企业单纯发放以财产为抵押的贷款经营方式,推出适宜小微企业短频急需求的信贷产品。可将企业主个人和企业资源充分整合,突破单一依赖抵押、质押的传统担保模式,围绕小微企业资金流、上下游、存货、物权、应收账款等环节做文章,通过加快金融创新,为小微企业客户量身打造金融产品,进一步提供包括财务顾问、税收筹划、管理咨询等在内的多元化非金融服务,致力于成为小微企业的合作伙伴,与企业共同发展,在为小微企业创造价值、帮助增值的服务过程中共享收益成果。

(五)立法规范民间借贷市场,降低小微企业民间借贷风险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困境需要民间金融渠道更多参与。要想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困境,根本途径是依靠国家政策扶持和传统金融机构改变服务理念。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民间借贷是非常有益的补充,民间借贷是一种“关系型”融资,信用的基础是人际关系和相互信任。民间的关系型融资在一定范围内规避了资金供求双方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较好地适应了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小、频、急”的特征,而这些正是商业银行做不到的。对于民间融资需要采取鼓励和支持态度,引导民间融资阳光化、规范化运作,从而形成多层次适应不同需求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首先应在法律上明确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制定有关民间借贷的市场准入、退出、住址机构、经营行为、风险防范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专项法律法规,保证民间借贷有合理的生存条件,有明确的法律准绳。其次,要对民间融资建立监管体系,降低民间借贷风险。由当地人民银行、银监会、统计局、行业协会等机构,最大限度获取民间融资活动的相关数据,如资金量、利率水平、交易对象等,通过各种渠道披露信息和进行风险提示。建立起有效的监测管理制度,并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形成政府、人民银行、银监、工商、公安等部门齐抓共管的民间借贷监管体系。

课题组组长:王瑞

金融服务行业现状篇2

中小企业各项业务的开展都是依靠于资金来完成的,因此,加强金融服务创新举措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依然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不仅融资渠道比较狭窄,而且资金运行非常的困难,所以,必须要创新金融服务,通过创新举措,拓宽融资渠道,实现中小企业的新的腾飞。本文首先讲述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然后提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市场机制,完善多层次发展的市场体系

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促进增收和扩大就业的作用,必须要完善市场建设,通过打造多层次发展的市场机制,促进金融服务的日臻完善,使得资金得到优化配置,这就需要政府不断的完善其服务水平,通过降低市场的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的程序,如今中小企业的落地,加强对市场的全局性把控,通过建立多层次的互通机制,促进资金金融的正常、快速流动。

为了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要完善融资体系和机制,通过让市场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使得中小企业能够获取更多的资金扶持,并且通过权权交易中心,为各类的中小企业提供股权、债券以及其他金融类的服务,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创新理念,完善金融服务

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要创新理念,结合企业的发展定位和需求,制定多方面的服务,无论是金融投资还是信贷的储蓄,都要以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为出发点,不断的增强创新服务意识,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为了实现金融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互促共赢,金融企业要创新服务理念,为顾客提供方便、准确、高效的金融服务。通过减少房贷手续、简化投融资环节,实现为中小企业提供无区域限制、无时间限制的服务;在保证金融服务合规合法的前体下,正确办理业务,从而提高服务的效率,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打造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构建新的金融生态环境

为了创新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应该搭建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搭建平台,及时的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得中小企业能够在线申请融资,可以实现帮助的更加方便、快捷,能?虬镏?中小企业及时的解决资金难题,快速的回笼货币资金,从而抓住商机,占领更大的市场。

尤其是商业银行,为了有效地抓住中小企业的需求,银行可以通过建设资金的支付管理体系,能够和中小企业的供应商和市场直接对接,这样就可以让银行更能够根据中小企业的发展,针对于资金需求的各个方面展开金融服务,从而使得中小企业和银行机构形成一个有效地联系链条,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该平台还能够为全国各地所有的中小企业提供在线融资以及其他的金融服务。

四、创新服务,打造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

部分中小企业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这就使得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比较差,融资成本比较大,这就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结合中小企业的切身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金融服务产品。

一是针对科技型的中小企业提供知产权质押融资,因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轻投资、高投入的特点,这就需要结合他们的发展现状,对其知识产权进行抵押贷款。

二是针对一些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比较低的现状,尤其以经营产品比较的单一,这就需要金融企业结合这种现状,建立数个企业集合贷款的融资模式。

总之,在创新科技金融服务产品的同时,也应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等科技金融服务中介机构和外部增信机构。

五、打造高素质的金融服务人才队伍

对于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工作的开展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因此,必须要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服务水平的金融队伍。

首先,提高金融服务队伍的创新意识。只有金融人才具备创新的素质,才能在业务办理以及业务推广中吸引中小企业的眼球,及时的扑捉市场动态,结合中小企业的需求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再次,加强培训,提高金融人才的业务水平。要通过不同的培训方式,总结发展创新的经验,有目标地对不同层次员工包括操作层、管理层、决策层的人才开展多种业务和技能培训来强化员工素质。

最后,金融服务队伍,实现人员联动管理。为了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需要加强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业务对接,不仅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同时也为其管理人员提供高端个人金融服务。通过整合,搭建起由团队经理、理财经理、大堂经理、客户经理组建的金融服务团队架构,从队伍建设编制方面保障人力资源。

金融服务行业现状篇3

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业务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p2p小额信贷、众筹融资、新型电子货币以及其他网络金融服务平台。

互联网诞生于美国,欧美国家的金融体系也比较完善、成熟。因此,其传统金融体系与互联网的融合较之世界其他国家,时间更早、程度更高。

1975年,美国开始佣金自由化,证券经纪业务竞争加剧,1990年代互联网技术大发展使高效、低成本的网络证券经纪服务竞争优势凸显,从而诞生了纯网络经纪商e―trade,嘉信理财也由折扣经纪商转型为网络经纪商。1999年美国颁布实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消除了银行、证券、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服务提供者之间经营业务范围的严格界限,对于互联网金融业态和产品创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00年以后,除了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化”以外,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网络借贷、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不断涌现,并获得大众的青睐。目前,“移动支付”成为全球互联网金融的宠儿,美国发展相对滞后,但是2010年以后,竞争也日趋白热化。

二、瑞安市支行的网络金融信息服务现状

(一)农行网络金融信息服务发展现状

网络金融信息服务在中国各家银行发展至今,其主要载体便是电子银行,各家银行通过各自的电子银行向客户们传递相关金融信息;通过电子银行这个平台,办理各种金融业务;通过电子银行,推销各自的金融产品。电子银行业务如今在银行业的竞争中已经上升到了战略层次。

因此,我们不得不说,发展网络银行对网络金融信息服务的发展至关重要(二)瑞安市支行网络银行发展现状

(1)网银交易规模。2013年瑞安市网银交易规模为1.79万亿元,增长率为23.1%。网银交易规模放缓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经过多年发展,瑞安市支行网银交易规模基数增大并且多元化的网络银行手段有所分流,导致网银交易规模增速有所下降;第二,2013年银行业整体业绩不佳,整体盈利下降,加之第三方支付等相关产业的侵蚀,导致网银的交易规模增幅放缓。不过尽管增速下降,但随着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及网络经济的走强,瑞安市支行网银交易规模仍保持平稳的增长态势。

(2)个人网易企业网银交易规模比较。2013年,瑞安市支行企业网银交易规模占比依然较大,为78.7%,个人网银交易规模占比为21.3%。个人网银交易规模占比比去年提升1.3%,预计未来仍会缓慢提升。个人网银交易规模扩大的原因在于:首先,个人网银交易规模的提升,得益于小微企业交易的分流,但是未来随着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正规化,这种分流不会持续太久;其次,随着更多银行业务转移到线上,网银安全性的提高以及网络经济对用户使用习惯的改变,未来个人网银用户的规模、使用频率和单笔交易资金规模都会逐步提高,导致个人网银交易规模占比稳步提高;最后,如果小微企业的网银业务需求被有效挖掘,那么企业网银占比可能回升,或者出现单独的小微网银交易规模。

三、网络金融信息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国的网络银行必须有足够强的安全措施,否则将会影响到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说,网络系统安全问题和网络金融立法的滞后与模糊是造成法律风险的原因之一。针对目前网络金融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尽快出台有关网上交易和网上银行的法律法规,降低银行的法律风险,规范网络金融参与者的行为。电子商务立法首先要解决电子交易的合法性、如怎样取用交易的电子证据,法律是否认可这样的证据,以及电子货币、电子银行的行为规范,跨国银行的法律问题。其次,对电子商务的安全保密也必须有法律保障,对计算机犯罪、计算机泄密、窃取商业和金融机密等也都要有相应的法律制裁,以逐步形成有法律许可、法律保障和法律约束的电子商务环境。再次,充分运用政策手段,鼓励网上银行按健康的发展方向开展业务。最后,提升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信用制度。

金融服务行业现状篇4

【关键词】农村金融;服务效果;提升;策略

当前,银行在创新金融产品、改进金融服务方面做出了娇人的成绩,在推动农村金融发展、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得到了较大同谋的提高,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持。但农村金融服务由于存在主体少、能力弱等客观因素,且部分偏远地区出现金融“盲区”等问题,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增长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对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以粗浅分析。

一、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1.理念落后

大部分的农村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较低,没有雄厚的理论基础和服务意识,将金融服务的范畴局限于办理存贷款业务,没有将企业、农民纳入服务体系的范围,在金融服务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思维,服务理念较为落后,仅仅将服务的目的设定为占据市场的优势地位,不断的扩大粗放型经济的发展。

2.体制束缚

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体制较为落后,对于未来的发展规划也处于局限状态,因此,金融机构不能不断的扩大业务规模,还要经常应付短时间内的效益考核,无论金融机构的现状如何都必须按照市场化来运作,一些不能适应这种运作模式的机构还必须依靠政策的支持。现在由于政府的政策与农村金融机构商业化的经营模式存在冲突,因此,影响了服务的积极主动性。

3.创新不足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对金融的需求也增加了,但是,现在大多数的金融机构还是主要以存贷款业务为主,其他金融服务较为缺乏,而相关的保险、理财咨询、投资等中间业务更没有得到拓展,这很大程度上没有帮助农民提升理财观念,同时农村金融机构由于设施普遍较为落后,计算机水平较低,金融服务已经无法满足现在人们的需求。

4.政策缺失

农村金融服务的提升并不是单靠机构的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必须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将财政、税收等进行统一的规划,为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出台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就农村金融发展现状来看,金融的风险防范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这加大了县镇级金融机构服务的协调难度。

二、农村金融服务效果提升的策略

1.强化正规金融机构功能

现状农村的金融机构具有多层次的业务部门,分管不同业务,要想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必须建立定位清晰、合作共进的服务体系,促进现代化农村的建设。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肩负促进农业结构优化,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的重任;而农村信用社作为促进我国“三农”建设的重要力量,要不断的创新现有的管理体制,不断的增加信用社的网点,促进信息化发展,提升服务质量。农业银行要不断的对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将金融服务进行多元化的发展,加大对促进农业发展的企业的支持。邮政储蓄银行则要转变原有的服务方向,要兼顾吸储和放贷的双重业务,增加资金的有效利用率。

2.完善农村金融体制

涉农银行是农村信贷服务的提供者,它的服务理念决定了农村信贷服务水平。涉农银行的服务理念是基于农村金融体制及信贷管理模式中而产生的,因而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信贷服务落后的局面,我们必须从优化农村金融体制及信贷管理模式入手,具体而言,第一是改变当前涉农金融机构的布局,创建更多适合“三农”发展的金融机构,让农村的信贷需求实现之地;第二是改变当前涉农金融市场产品的布局,从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增设多种贴近农村发展实际的金融产品,如水域滩涂使用权抵(质)押贷款等;第三是优化农村信贷管理模式,简化涉农金融机构中借、贷、还的手续,缩短借、贷、还的时间,减少涉农金融机构的信贷成本,提高涉农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效率。

3.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首先要完善现存诸多缺陷的信贷机制。要相对的提升信贷额度,为农业的生产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同时根据农村各户的实际情况延长困难户的贷款期限,让农业贷款服务与农业生产周期相联系,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其次是要注重区域特色发展,重视地方特色,开发特色产业,建立信贷产业链条,有效的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升,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最后是要开发多元产品,不断的进行信贷产品的改革,创新信贷模式,促进农业朝现代化产业发展。还可以注重民生,为农民提供房贷、助学贷款等,不断的提升农村的内需动力,促进消费。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首先,政府要成为银行和农村经营主体的合作媒介,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帮助经营主体解决贷款难的问题,为银行和经营主体建立合作的桥梁。其次是加大农业保险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的发挥政策性银行的功能,促进保险补助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对规模较大、产业较为发达的特色领域,政府可以不断的增加补贴,扩大支持范围。最后要有正确的政策导向,政府要知道金融机构加大对业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培训,对惠农、支农的优秀机构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金融服务机构正确定位,能更加积极主动的促进农业的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加快“三农”建设的脚步,农村金融机构要不断的创新,发挥自我职能,尽全力帮农,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金融管理部门则要根据当地农村的发展现状,制定相适宜的金融政策,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帮助建立健全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金融服务行业现状篇5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区域经济效应;金融服务业;产业集聚

[中图分类号]F72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1-0089-03

[作者简介]杨芳(197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2e042。金融服务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支撑和拉动作用。2012年,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效应明显增强,全省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3216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60%,由此产生了巨大的资金需求,促进了第三产业中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但与浙江省相比,黑龙江省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仍较缓慢,因此分析黑龙江省金融服务业的现状,研究相应对策,对于缩小与浙江省的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黑龙江省金融服务业集聚现状

(一)银行业集聚现状

截至2012年底,黑龙江省银行业规模不断壮大,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建设不断加快,机构总数6484个,从业人员113943人,金融机构资产总额明显增加,达235018亿元,同比增长222%;实现净利润2547亿元,同比增加416亿元。2012年5月汇丰银行入驻哈尔滨后,哈尔滨外资银行数量达到6家。此外村镇银行继续呈现快速扩张势头,2012年新增5家,金融服务体系已覆盖全省城乡。

(二)证券业集聚现状

2012年,黑龙江省证券业运行平稳,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不断完善,市场主体经营实力进一步提升,但整体盈利能力减弱。全省共计31家a股上市公司,同比增加1家,总市值15925亿元,同比增长146%。全省共计136家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同比增加5家;从业人员共计4739人,同比增加839人;230万户投资者开户,同比增加10万户。

(三)保险业集聚现状

2012年,黑龙江省保险业稳步增长,市场秩序持续向好,保险渗透率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涉农保险业务积极推进。省级以上保险公司机构39家,分支机构2455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442亿元,同比增长83%;保险深度25%,保险密度8976元。全省农业保险增长较快。2012年全省农业险实现保费收入222亿元,同比增长351%,高于上年同期178个百分点。

二、浙江省金融服务业集聚现状

(一)银行业集聚现状

截至2012年底,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12%,全年新设7家法人金融机构(见表2)。大型商业银行在浙江的分支机构改革创新工作有序推进,经营业绩稳步提高。邮储银行改革持续深化,启动改革36家二类支行,12家正式开业。农村商业银行开业8家,外资银行地域布局不断优化,澳新、华侨两家外资银行分别落户杭州和绍兴,外资银行总数达到33家。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财务公司获得批准成立。

(二)证券业集聚现状

截至2012年底,受国内资本市场影响,浙江省证券市场交易萎缩,期货经营机构业务发展总体平稳。全省有3家法人证券公司,385家证券营业部,4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证券经营机构全年累计交易额89万亿元,实现利润163亿元。期货经营机构交易额392万亿元,实现利润80亿元,同比增长224%。

(三)保险业集聚现状

截至2012年底,浙江省保险业体系日趋完善,全省共有112家各类保险机构,187万从业人员,新增3家保险市场主体。保险机构、中介机构、行业社团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更趋成熟。全省保险公司资产规模同比增长155%,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20%。财产险公司利润总额达到235亿元,居全国第三位。

三、黑龙江省金融服务业集聚与浙江省比较存在的差距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集聚度不高

金融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决定着经济的兴衰。黑龙江省受地理位置制约,金融服务业起步较晚,缺少金融集聚区,主要依靠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城市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营业部、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和保险机构在城市及周边较小范围内集聚,集聚程度不高。

而浙江省金融集聚区已具一定规模,已拥有杭州庆春路和延安路的金融服务业集聚区、钱江新城金融服务业集聚区、温州金融集聚区、台州市金融集聚区等。例如台州市金融集聚区目前已投资38亿元,117家企业入驻,从业人员近万人。预计2015年,台州市金融集聚区辖区内金融机构数量将达到155家,其中包括30家银行,65家保险机构,10家证券机构,其他金融机构50家。金融集聚区覆盖面广,有利于区域内的资源整合,加快资金、人才的集聚,促进就业、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有“乘数”效应。

(二)金融机构数量少,结构单一

从表1可以看到,黑龙江省金融机构中大型商业银行机构2162个,从业人员55817人,资产总额达93653亿元,而股份制商业银行机构只有91个,从业人员2953人,资产总额17422亿元,外资银行6个,资产总额为366亿元。

从表2可以看到,浙江省金融机构中大型商业银行机构达3866个,从业人员91029人,资产总额达346328亿元;而股份制商业银行机构有623个,从业人员27289人,资产总额185787亿元;外资银行33个,资产总额达3082亿元。

与浙江省相比,黑龙江省金融机构结构主要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相对较少,这就导致金融集聚中公司治理功能发挥不到位,内部管理效率低下,银行经营成本上升,难以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

四、缩小黑龙江省差距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金融机构集聚度

从表1可以看出,黑龙江省金融机构数量远低于浙江省,金融机构集聚规模落后,黑龙江省必须加速金融机构集聚,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为此应根据黑龙江省自身经济发展特色,结合农业大省的特点,增设金融机构网点,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金融机构入驻,提升金融机构集聚度,促进金融集聚区建设。

(二)加强创新型金融人才培养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金融混业经营与集团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金融创新产品及工具层出不穷,金融已融入到社会各个领域。高素质的金融从业人员,特别是创新型金融人才的缺乏,制约了黑龙江省金融业整体发展质量,对金融产业的集聚和金融服务产品质量的提高产生了严重阻碍。因此,要加大对创新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力度,为黑龙江省金融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人才支撑。

(三)加快金融中心建设

作为省会哈尔滨具有很强的地理优势,应积极推进哈尔滨市金融中心建设,优化金融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进一步加快金融集聚进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将有利于健全和完善黑龙江省金融体系,提高黑龙江省金融集聚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早日建成具有标志性的金融集聚区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董影黑龙江省金融服务业现状研究[J]北方经贸,2013(5)

金融服务行业现状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Doi]10.13939/ki.zgsc.2015.08.041

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了现代服务业中的一个亮点。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金融服务体系格局,即从根本上突破那种传统的金融观念束缚,推出更多新的金融产品与金融工具,采取现代化的电子化与网络化运作手段,让金融业务实现交叉化发展,并让金融服务功能走向多元化发展。然而,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状况并没有能够走向深入,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创新活动效果并不是很好,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商业银行受到了外资银行的巨大冲击,在传统信贷业务方面也失去了一定的优势。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推进自己的金融服务模式创新,从而让自己的服务理念、金融产品以及应用技术等方面都实现有效创新,进而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业中的核心竞争力。

1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相关界定

金融业是一种产业,它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从内容上来讲,就是指微观金融机构所提供的全部金融业务,从本质上来讲,它就是指微观金融机构客户至上的金融服务意识。对于金融系统的商业银行来说,要想赢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通过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来形成新的生产力,即实现金融服务创新。它的具体内容如下:商业银行的创新属于服务业创新活动,往往会带来金融业服务理念与金融产品等多方面的巨大变革,具有明显的行业特殊性。商业银行的服务模式创新必须是创造或模仿全新性质的新事物才可以被认为是创新,因此,它又具有新生性。此外,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创新更多的体现在服务理念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变革或改良。因此,我们可以把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界定为:为了适应新的经营环境,商业银行对各种金融要素进行重组与创造性变革,进而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起一个新的生产体系,更好的迎合社会及银行自身发展需求的一系列金融服务活动。

2我国商业银行创新现状及特点

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的创新环境基本表现为:“粘性”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行业竞争环境较为激烈,潜在的竞争对手以及替代者带来了一定的威胁。那么,我国商业银行在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的情况下,也在创新实践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与积极的探索,推出了很多金融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创新起步较晚,并且受到了我国经济体制与政策技术等方面的多重影响与约束,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创新活动具有这样几个方面的特征,即政府主导型的自上而下的创新,创新的形式以吸纳型为主,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的创新占有较大比重,风险管理型业务创新不足,创新重点基本停留在争夺市场份额上,缺乏系统性和战略性。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尽快实现自我的金融服务创新。应该来说,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趋利性质直接决定了它的金融创新必要性。我国也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成立了很多金融相关的服务机构,但是,我国四大国有银行仍然在金融业中占据了主体性的垄断地位。这就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来说,商业银行进行金融服务创新,是需要政府推进的,并由于市场失败而需要通过创新来克服一些市场进入的缺陷。此外,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创新还需要通过现代化的技术进行推进,并以获取更多的商业利润而进行创新,从而让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活动可以实现最大化的经营利益目标。

3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的具体架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进行金融服务创新,是其获得活力的重要源泉。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创新又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使其创新效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些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就是制度性因素,它主要就是指创新主体身份不明,制度不配套,权责不对称。其次就是服务理念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经历了一个经营服务理念的变化过程,即“服务就是奉献”的服务理念阶段,“以任务为中心”阶段,“以效益为中心”阶段,“以客户为中心”阶段。再次就是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方面,它是一种典型的直线职能组织形式,容易导致金融服务效率低下。最后,就是技术因素。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创新中还有就是技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那么,我们就应该从这些影响因素入手,架构起一个有效的金融服务创新模式。

3.1商业银行应该创新自己的金融服务理念

这是其进行金融服务创新的基础所在。所谓服务理念就是指企业进行服务活动时的指导思想与行为准则,它决定着企业的服务状况。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日益复杂的金融服务业环境的情形之下,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服务理念,创新自己的服务功能,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具体来说,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客户的要求而进行市场的重新定位,不断追求持续性的金融服务创新,以更好的适应国际国内金融业生存与发展环境。这就是说,商业银行应该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这是因为商业银行属于金融服务业,它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是维系与客户关系的基本纽带,它必须根据客户的基本需求来设定自己的市场定位,为客户提供令人满意的金融服务。同时,商业银行还应该从当前的经营环境出发,主动适应当前客户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让客户成为积极主动的金融活动参与者与辅助者。商业银行还应该从经营实践出发,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与经营手段,把客户利益放在首位。那么,我国商业银行可以从日本商业银行的特色服务中获取有益的启发,比如说,服务多配套、服务有标志、服务讲诚信、服务人情味、服务重需求,从而为客户提供一系列特色金融服务。此外,我国商业银行还需要树立现代商业银行服务理念,从而切实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

3.2商业银行应该创新自己的金融服务产品

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最为关键与核心的创新就是产品创新,它是打开市场与赢得客户的重要环节。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就应该创新金融产品的研究开发流程。尽管我们说,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流程或完美的模式,但是,我们认为,商业银行仍然可以通过开发出一个新产品的正规程序来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尽可能的减少这些金融服务产品的市场风险。如果商业银行的新金融产品研发能够实现一个系统化与结构化的过程,那么,它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的巨大成功。此外,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分层次、有重点的推进金融产品创新活动。其中,金融产品的创新内容层次往往具有鲜明的渐次推进的内容层次结构,即第一个层次是实现银行、证券、保险产品之间的交叉销售第二个层次是可以将银行、证券、保险创新产品与传统业务打包,销售给不同的客户,第三个层次是实现组合金融产品完全一体化的服务。那么,商业银行可以采取这样的创新策略来推进产品创新。具体来说,商业银行应该遵循一个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金融产品创新过程,加强基础产品创新,并作好第二、第三层次金融产品创新的知识、经验和人员准备,将资产证券化作为一个新产品创新重点,做好组合产品创新的战略准备和层次推进,并依托银行电子化建设,利用电子化平台加速金融创新步伐。

3.3商业银行应该创新自己的金融服务组织

这是商业银行进行金融服务创新的依托所在。它需要商业银行根据资源状况与经济金融发展需求,对外部与内部的组织机构进行创新,并为之而采取一系列经济行为与过程。事实上,组织架构是商业银行实施业务活动的运行载体,是其进行金融服务创新的重要依托物。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创新时间并不长,组织架构还不够成熟与完善,因此,我们可以从国外商业银行的相关组织架构中吸取有益的元素,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单一结构模式向集团化大型化模式转变与发展,从而让商业银行在新的组织架构下保持高效的运行效率,最终提高其经营利润与市场竞争力。比如说,美国花旗银行的组织结构形态充分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是根据客户需求与市场发展目标进行设置与确定的。那么,我国商业银行就应该在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运行模式,让组织架构与西方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保持类似或一致,并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与发展而及时调整自己的商业组织架构,尽可能的保证各个部门间的职责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高效。此外,我国商业银行还应该建立协调、高效的组织结构,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提供可靠依托。这就是说,商业银行应该实现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建立全功能型支行、网点支行和中小型储蓄网点并存的“直通式”扁平化管理模式,并缩短管理链条,减少管理层次,切实建立起一个市场反应灵敏、客户定位清晰、前后台协调、上下高效联动、能有效防范风险的组织结构体系。当然,这种组织架构的有效实施也需要进行技术创新,比如说,需要自动取款机、电话银行、智能卡、在线银行等,还需要尽快建立网络银行系统,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从而大大降低银行的经营成本,增加银行经营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何问陶,邓可斌.金融制度变迁中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研究[J].财贸研究,2004(3):48-53.

[2]黄朱文.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新特点[J].现代商业研究,2004(9):38-39.

[3]李桂琴.我国银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和国有商业银行应对策略研究[J].金融论坛,2005(4):9-13.

[4]严盖.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实践及加快创新步伐的建议[J].金融论坛,2004(5):51-55.

[5]韩莉.我国银行业金融服务外包研究[J].中国市场,2014(3).

金融服务行业现状篇7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金融服务

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在增加就业机会、活跃市场、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学术界在探寻国内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小微金融服务方面的学术成果层出不穷,无论是在研究小微企业的概念,或者是小微金融的定位,亦或是研究结论等都有着不同视角的阐释。

一、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概况

(一)小微企业及金融服务的定义

对于小微企业的概念,国内较早提出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于2011年联合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提出的,该规定认为小微企业作为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其内涵涵盖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彭凯(2011)提出又一种小微企业的定义,即主张产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产品或服务种类单一、总体市场占有率低、局部小范围有一定占有比例、组织架构很小的企业组织才可以被认定为名副其实的小微企业。对于如何界定小微企业,不仅是关系到企业自身在金融市场上的定位和发展,更会影响到国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倾斜度、执行效果和宏观经济整体运行的关键问题。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定义可缘起于刘兴赛(2010)用具体化、精确化的数据提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指一种有特定目标客户的贷款业务,这一概念的延伸发展可以说是与现阶段小微企业融资难和国内金融改革进入瓶颈期的现状同步的。目前,比较广泛的是小微金融服务不应仅涵盖贷款业务,同时也可以归纳为:面向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和发展需求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开展的以盈利或非盈利为目标的业务总称。一方面,不仅仅是资金需求,巴曙松(2010)就提出小微金融的发展对于小微企业而言也是企业制度管理和组织创新的一种途径;另一方面,不一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彭凯(2012)就在我国银行开展小微企业贷款的困难和对策的探究中提出建立专业性的政策性银行或金融机构来开展小微金融服务。

(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所面临的难题

与小微企业自身早期涌现时的快速发展、国家扶持政策相继出台的情况截然不同,进入发展期的小微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资金供给缺口,融资难已经成为阻隔其进入更高发展水平阶段的障碍物。另一方面,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逐渐紧缩的信贷政策和经济回落期的求稳心理使得大多数商业银行在发展小微金融业务的问题上十分谨慎。巴曙松(2012)提到中国的金融改革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集中表现在面向大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有了明显改进。但是商业银行在经济增速和小微企业盈利双回落的背景下普遍对小微金融服务持谨慎的态度,对于相关金融部门的激励则没有明显的反映。

除了融资难外,小微金融服务面临的问题也可以从其他几个参与主体即商业银行和政府的角度来探究。一方面,从商业银行角度,小微金融业务创新受到多方面的约束(尹群,2011)。小微金融业务也是其业务扩展和创新的试点,成熟度欠缺、员工培训和效益评估都需要投入,而风险的不可预测性却是客观存在的(李文新,2012)。

二、小微金融发展遭遇瓶颈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因素分析

导致小微金融发展进入瓶颈期的原因可以从信贷政策不足、金融体系发展不完善、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等角度阐述。就信贷政策而言,国家近几年逐渐紧缩的信贷政策使得执行政策的商业银行对开展小微金融业务的谨慎度不断上升(马乃云,2012)。从金融体系发展不完善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我国民间资本发展受到限制、企业的间接融资渠道不够多样化,长期依赖传统银行借贷的融资方式则是小微企业融资的成本和风险的重要诱因。另一方面,面向小微企业融资、针对小微金融特点的金融业务和产品与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陈游,2010)。

(二)内部因素分析

小微金融发展遇冰的困境可以从企业自身经营管理、资信状况、融资理念等层面来剖析原因。众所周知,小微企业具有规模小、发展不稳定和议价能力弱等特点,这些无疑是生产经营的绊脚石,而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银行对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依据。同时,这些明显的弱势还使得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呈现“短而急”的特点,这与商业银行常规的贷款审批程序时滞形成一种矛盾,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和风险(汪卫芳,2012)。巴曙松(2010)也在不断重申积极调整金融结构,培育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促使不同的金融机构在小微金融服务中找到其定位,使金融体系状况与小微企业需求相吻合。

三、国内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发展措施探究

(一)市场和政府主体作用的相机抉择

如果把融资难从根源上简化成一个资源配置失效的问题来看的话,那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调控作用显得尤为必要。郑九歌(2012)在进行积极的信贷政策研究时曾经列出三大政府信贷政策对小微企业不利的因素,分别是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提供小微金融服务的小银行存在歧视、贷款指标分配以及贷款风险权重和资本占用系数的规定没有顾及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需要。傅智能(2012)在进行湖北省小微企业金融现状的调查时明确指出政府通常关注大型企业的原因“一方面与国企‘政企不分家’的传统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通过狠抓和支持少数大型企业来提高经济增速,也是不少官员改善政绩的选择”,而市场化也是提高效率的有力法宝。刘志锋和金铁鹰(2012)认为当前小微企业的融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即存在着垄断的性质,是低效率的,张庆丰(2012)在小微企业融资内因分析和对策研究的论述中,就提到完善民间借贷司法体系,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对于为小微企业与融资平台之间构架一座桥梁是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银行内部改革创新方面

何虹(2012)认为开展小微金融业务既是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也有益于优化结构和培养客户群。在面向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进行清晰的市场调研、筛选客户对于为特殊小微企业量身订造的产品和服务设计是至关重要的,陈勇俊(2009)认为在大数定律为理论指导下的授信模式中,进行集群项目的批量式开发是探究新型授信模式的关键。除此之外,武汉大学银行管理研究所(2012)在调查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国内小额贷款明显有逐年缩小的趋势,而且对象也并不是小微企业。另一方面,我国现有金融体系下的银行大多仍恪守着传统的角色定位即吸纳存款、发放贷款、争取利润,而在现今国内民间资本发展出现萌芽、股票证券市场逐渐规范化的背景下,传统的定位只会限制商业银行在融资市场上作用的发挥和“企业-银行”双赢局面的难以形成。

(三)企业自身方面

在小微金融服务发展的过程中,企业自身改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微企业在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根据自身发展的改进是更新融资观念、完善经营管理和集群发展前景下的互助合作创新这三个方面。小微企业自身可以根据运营过程中不同类型资金的轻重缓急的程度来设计不同的融资对象,有区分度地进行融资,既节省成本又有比较好的成效(梁卓,2008)。同时,我国民间资本发展也受到了政府一定程度的关注和扶持,股票证券市场也初具规模,企业完全可以优化融资结构,发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以分散风险和降低成本。在以B2B网络融资模型的基础上创建的容纳民间借贷和第三方融资平台的p2B新型网络融资模式即从具体实践中验证了引入和构建多元化融资平台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孙明华,2012)。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将服务对象主要转向大中型企业除了宏观经济环境不容乐观之外,还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处于小微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法人结构不明朗等情况导致的资信状况不佳(刘争艳,2012)。

四、国内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研究前景展望

(一)现有研究的不足

在分析方法和理论支撑方面,国内学者在分析小微金融现状或进行其他定量分析时大多采用问卷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常规数理统计方法,而忽略了深层次的数学差值法和差异分析法在分析主体稳定性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在构建自己理论模型时,相应寻求的理论支撑大多集中在大数定律、行业供应链等于数学、金融紧密相关的理论,这也限制了研究小微金融服务的思路拓展。笔者认为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如交易费用、契约人行为等理论都可以作为学者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支撑。

在研究主体方面,随着国内金融改革的深入发展,不少国有银行的市场化试水取得显著成效,城市商业银行也涌现出不少成功的案例,学者大多关注大中型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的小微金融服务。加之,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的形象已经根深蒂固,虽然有少部分学者也逐渐将研究视角放置于农村金融的研究上,如佘传奇和张羽(2012)就从制度变迁带来的负面结果与企业快速发展的不均衡、现有农村金融体系导致农村资金供给与需求失衡和企业的缺陷抑制金融供给等角度来分析农村中小微企业地位与融资不平等。但是,学者很少关注农村小微企业的发展和融资问题。另一方面,不少学者如林毅夫(2011)仍持着大中型商业银行不可以发展小微金融和国内民间资本市场极度不完善的观点,这使得关于小微金融的研究一度陷入瓶颈。

(二)未来研究展望

基于现有研究的不足,笔者认为,以下可以作为未来深入研究的几点趋势。

1.继续关注城市商业银行在小微金融服务领域的进展的同时,村镇银行和专业化政策性银行关于小微金融服务的研究将会成为热点。不断发展的城镇化无疑会助推农村小微企业与经济的发展腾飞,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也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发展村镇银行在农村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的特色作用自然会成为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热点。另一方面,在对国内目前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服务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后,不难发现商业银行本质上仍属于“经济人”的范畴,经济利益仍是其追逐的主要方向,加上我国实行的是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专业化、面向小微企业的政策性银行的需求也摆在学者和决策者的面前。

2.在研究金融体制改革措施中,更加注重对民间资本等间接融资渠道的探究。目前小微金融融资难其实可以归纳为两种情况,即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间接融资渠道成本大,国内研究大多集中于探寻改善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现状,就难免陷入僵局、难以突破。而关注间接融资渠道,创新多元化的融资平台,积极发挥第三方融资渠道的作用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值得尝试的选择。而具体而言,如何制定合理的政策来扶持民间资本、处理好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渠道的关系、第三方融资平台如何提高水平符合发展标准等都是有待国内学者研究的问题。

3.电子银行业务的探究将在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中占据一席之地。与传统的人工服务相比,电子化的业务办理则有着精准、公开等优势,这对于小微金融业务数量杂、单笔人工成本高的特点来说是优化的选择。而国内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尚处在初建阶段,其在具体渠道和流程服务、风险管控方面仍需要探究,这也就为相应的研究提供了空间。同时笔者认为电子银行业务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契合度也是很高的。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将小微金融发展作为下一步金融改革的重点[J].西南金融,2012(06):4-6.

[2]陈敏菊,曹桂芝.企业主逃债事件背景下的中小企业融资缺口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12):101-109.

金融服务行业现状篇8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产品;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1.网络金融的内涵

网络金融是传统金融服务与现代互联网技术服务相融合的一种技术模式,或者被称为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在支付体系、海量数据分析处理、金融资源二次分配优化等方面与传统金融行业有着极大的区别,主要特点是交易流程方便快捷且不受地域限制。网络金融在国外一些地区又被称为“电子金融”,由金融电子化的研究建设成果与信息技术的充分融合而产生的一系列电子交易、账务往来、资金流动操作,从而形成了网络金融初步的生态体系。比如,国内当前十分火爆的p2p网络贷款、大数据金融、余额宝、众筹等概念,都属于网络金融生态中的一部分。如果对网络金融进行狭义以及广义上的区分,可以分为狭义上金融服务从线下转为线上的交易过程以及服务模式,广义上则可以认为所有实现数字化、虚拟化的金融交易过程都可以归属于网络金融概念内,同时,广义上的网络金融不仅仅是单一的网络金融服务,还包含周边的网络金融安全管理、金融风险监督管理等,将几大种类融合在一起,统称为网络金融生态体系。

而对于网络金融业的安全及监督管理问题,特别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于重视。国家层面对于网络金融行业的发展虽然持支持态度,这也就促使了我国网络金融的快速增长,但金融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对于安全性的管理十分重视。在传统金融行业内,安全和稳定高于一切。而这句话也应该在高速发展的网络金融方面引起从业者的思考与反思。

2.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现状

我国网络金融发展的现状可以简单用两句话来概括:“高速增长,持续创新”。大量的互联网公司结合原有的互联网思维来改造甚至是革新传统的金融服务以及金融产品,如果从主体政策、发展形势方面来去分析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现状,很难完整地对现状进行全面的了解,从现如今各主要网络产品的角度入手分析,将能够清晰地完成对发展现状的梳理,具体如下:

2.1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迅猛――支付宝

第三方支付作为我国网络金融发展的“启蒙”产品,在国内的存在时间已经长达十余年,第三方支付在互联网进入我国、发展普及的过程中就已经产生了。国内拥有大量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例如:财付通、京东支付、支付宝等。阿里巴巴集团依托子公司“淘宝”搭建了全国最大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并通过多年的发展树立了其在国内电商领域的no.1地位。消费者如果通过淘宝平台进行电子商务交易,就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进行快速的金额支付,这样的交易方式之所以能够被广泛采纳,是因为第三方支付产品,通过简化交易流程,快速完成电子商务支付过程。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体验,而早期的网络金融支付过程往往被各大国有控股银行的网上银行交易平台所把持。但最终不能够及时满足客户需要,优化交易流程而逐渐被第三方支付平台所打败。传统的国有控股银行虽然也开辟了网络金融支付方面的渠道,但在与民营互联网企业的竞争中逐渐败下阵来,因此,使得网络技术公司成为了现如今网络金融发展的排头兵。

2.2p2p网络贷款成为小微企业以及个人贷款的主要融资渠道――玖富网

p2p概念起源于网络点对点下载服务,但随着技术的发展,金融服务行业的进步。p2p又被人们赋予了全新的概念,即persontoperson。是利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为网络两端的放贷人与借款人之间搭建一个平等沟通的桥梁,而这样的贷款方式正可以利用网络高效的信息传播性,剔除传统金融服务行业的信息不对称性。p2p网贷的概念最早起源于国外,2008年传入我国,2010年以后逐渐成形,并有部分企业开始开拓p2p网贷市场,而p2p网贷真正火爆的时间节点正是2014年。大量的网络用户开始认可p2p网贷这种方便、投资收益高的产品,甚至部分净资产超过千万的高端客户将p2p网贷作为一种资产增值保值的渠道,p2p网贷公司也开始遍地开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公司有玖富网,玖富网创始人在公司建立之初就注重p2p网络贷款安全性的问题,通过技术手段来筛选贷款用户,建立完善的信用审核机制,最大程度降低坏账率。这使得其他公司还在疯狂扩张的阶段,玖富网就默默的完善自身产品,终于随着市场的发展,用户认知的提高,越来越重视p2p网贷产品的安全性,这也使得该公司一跃成为p2p行业首屈一指的公司。

2.3网络金融产品的全民化――京东众筹

5年前,众筹概念在国外开始流行。众筹的本质,就是通过大量的人出资很少量的钱,然后大量的小额资金汇聚在一起而形成数量可观的资金,利用资金去完成某件事。众筹由发起人、平台、用户三部分构成。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予了众筹模式高速发展的空间,发起人或者团队,利用网络平台创意以及产品设计方案,然后由用户决定是否要支持该项目,支持者需要支付一定的资金,而支付过程全部利用网络金融模式完成,其中最著名的即为京东众筹,京东是国内最大的数码3C类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仅次于阿里巴巴集团的第二大电商。京东结合技术产业前沿模式,优化原有众筹方式,在京东网上推出了自有的众筹平台,且对众筹产品进行严格的筛选,同时,初期发展以最擅长的数码产品众筹做起,凭借京东的品牌影响力以及专业的众筹服务模式,很快赢得了大量的用户。且众筹这种零散化的网络金融交易方式,让用户能够花费最少的钱得到最大的收益,因此,可以说众筹模式的火爆使得网络金融的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3.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趋势

我国网络金融发展迅猛,但各领域公司将注意力放在了开拓市场阶段,忽视了金融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且金融交易的虚拟化、数字化也可能给网络黑客、病毒等入侵带来可乘之机。

3.1网络金融交易安全性的完善

网络金融交易过程的方便快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进行使用,但使用量急剧扩张的同时,监督管理制度却没有相应的完善到位。现有的监管体系多用于传统金融行业的监管与服务对于快速发展的网络金融并不适用。因此,需要由政府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各互联网金融服务公司以及技术公司来制定符合网络金融交易方式的监管措施,让行政部门在监督执法的过程中有法可依,而不是盲目的借鉴案例经验。同时,在未来网络金融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交易的虚拟化、数字化势必进一步深入,因此,制度保障的同时,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也十分必要,例如:各网络金融服务公司,组建专业的金融技术服务团队,构建完备的金融数据加密技术、购买企业级的防火墙软件,同时,注重硬件服务器管理的稳定性。促进行业快速稳定向前发展,未来网络金融交易过程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将更加安全稳定。

3.2法制建设护航网络金融的快速发展

确保网络金融安全性的同时,仍然不能够忽视网络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网络金融的概念最先有西方发达国家提起,并建设开展的。我国通常是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而在国内形成一套符合国情的网络金融服务标准。虽然网络金融的用户量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不断增大。但我国的发展现状仍然以模仿为主,这样永远的模仿、复制难以走在世界技术的前列。因此,我国在模仿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经验的同时,也要大胆地进行自主创新,利用我国原创的技术来推动下一阶段的网络金融行业发展。而国家行政部门应该加快完善法律制度建设,为网络金融技术以及模式的创新提供保障,严厉打击网络金融公司难以触及的层面,例如:线下用户信息失真、个人征信信息造假等。不要让线下的金融服务陋习阻碍网络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3.3传统商业银行信用体系与网络金融产品的逐步融合

传统商业银行对于网络金融的发展仍然持有很大的敌视态度,认为网络金融的快速发展侵占了线下传统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因此,虽然网络金融行业的企业拿出了极大的诚意想要与传统商业银行进行合作。但传统商业银行的反应依然十分冷淡,这就给线上网络金融服务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瓶颈,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协调好传统金融服务机构与新兴的网络金融服务企业,为两方找到一个合作共赢的切合点,既让传统商业银行在网络时挥重要的金融服务作用,又使网络金融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深化,完成线上金融服务与线下传统商业银行的有机融合,为我国金融行业的整体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内网络金融发展形势整体良好,但在线上、线下信息交流以及服务融合方面仍然存在部分问题,需要各传统金融行业企业与新型互联网公司开诚布公地进行行业发展交流,寻求合作共赢的发展基础。促进金融行业进一步快速发展,跟随发展趋势,完成线下金融机构向线上网络金融信息服务的过渡与转变。

参考文献:

金融服务行业现状篇9

【关键词】物流金融;模式;发展现状;发展

一、物流金融的相关概述

(一)物流金融的概念

物流金融(LogisticsFinance)从广义上讲就是面向物流运营的全过程,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实施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组织和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货币资金的运动,从而提高资金运作效率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从狭义上讲就银行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中向客户提供的结算和融资服务。

(二)物流金融主要运作模式

1.代收货款业务

代收货款业务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企业提供传递实物的同时,帮助供方向买方收取现款,并从中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这样做不仅方便了客户,而且也大大改善了企业的现金流。(运作模式如图所示)

2.垫付贷款业务

发货人(供应商)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送货,第三方物流企业代提货人(借款企业)垫付扣除物流费用的部分或全部货款,第三方物流企业向提货人交货,根据发货人的委托同时向提货人收取发货人的应收账款,最后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发货人结清货款,在这一过程中物流企业可以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运作模式如图所示)

3.仓单质押业务

仓单质押业务是指融资方将其拥有完全所有权的货物存放在金融机构指的仓储中心,并以仓储方出具的仓单在金融机构进行质押,作为融资担保,金融机构依据质押仓单向融资方提供用经营与仓单货物同类型商品的专项贸易的短期融资业务。(运作模式如图所示)

二、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典型业务模式

(一)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

1.银行方面开展物流金融业务

以深圳发展银行为例,1999年开始涉足、探索、尝试货押和票据业务;2001年正式出台动产与货权质押授信业务管理办法;2004年推出了“贴现”;2005年“面向中小企业”、“面向贸易融资”实现战略转型;2006年开始整合全链条贸易融资产品和服务,在全国范围推出了“深发展供应链金融”品牌。

2.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

中国诚通集团(CCt)所属成员企业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CmSt)是国内最大的仓储企业,在中国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最早、规模最大。自1999年起,CmSt开始了仓单质押业务。凭借自身以及母公司中国诚通良好的市场品牌、规范的管理经验,尤其是遍布国内各主要城市的仓库网络的独有优势,通过10多年实践,已探索出了多种仓单质押融资监管业务模式。

3.物流企业与银行开展合作

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于2006年7月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了《物流金融战略框架协议》,在该协议中双方约定在物流监管与商品融资、物流结算、物流保理、物流担保和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共同研发新产品,联结双方的服务平台,延伸客户服务范围,为客户提供高效、低成本的增值服务。

(二)典型的几种物流金融业务模式

1.以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为例

诚通旗下的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早在1999年就开展了仓单质押业务,主要利用其遍布全国的仓储网络,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

目前,中储已与20家银行签署了总对总框架协议,合作开展金融物流业务,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渣打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奥地利中央银行等。

除了目前大多数物流公司和银行都在操作的动产监管业务外,中储还提出了金融物流业务创新模式,将原有提单模式、保兑仓模式、供应链模式等融入其中,并逐步开发新的业务模式。监管品种具有保质期长,质量检验标准通用,用途广泛,价格稳定,易保管,流动性较好,易变现等特点,对于中储而言,其物流金融业务已经相当成熟,而且这些业务都非常好顺应了社会对物流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尤其是从静态质押到动产质押业务的跨越,为我国物流企业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2.以宏兴建材企业为例

宏兴建材企业,主营建材业务,采购款占用了公司的大量资金,同时账面上有数额巨大的建材存货,存货占有资金的情况也非常严重,由于企业经营扩张,流动资金吃紧。

宏兴建材企业在无奈之下,邀请鼎兴物流咨询公司前来为公司诊断,鼎兴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引入万通物流公司作为质押物监管方,为宏兴建材打开了通往银行的快速融资通道。万通物流将该公司的建材存货作为质押物向招商银行取得融资,委托符合招商银行准入条件万通物流公司进行监管,招商银行根据融资金额和质押率为宏兴融资。同时,万通物流公司负责建材质押的全程监控,而监控的建材正是向招商银行贷款的质押物,这就解决了采购款资金问题。

三、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趋势

(一)从静态质押监管向动态质押监管发展

传统的静态质押监管是指这批货物质押后不再变动,一直到质押期结束才发货,客户的货物基本处于静止状态。由于很多企业都要不断的进行生产,不断采购原材料,不断出货和生产,客户的实际贸易和生产过程因为融资而被打断。因此,物流金融企业为了顺应企业的发展需求,实施动态质押监管。

(二)流通型客户向生产型客户发展

最初对物流金融服务有大量需求的客户主要是有足够固定资产以便获得银行贷款的流通型贸易商,随着物流金融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大为改观,一些中型或者中型以上的企业需要大量的生产型资金发展业务,所以也开始参与到享受物流金融的服务行列。

(三)从现货质押向买方信贷发展

这个发展的趋势实际上就是物流金融的实施者正在从三方物流发展到四方物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融通商、保兑商与物流相结合的形式,是贸易商、供应商、监管方、银行四方合作的业务模式。同时向更多参与者发展的趋势明显。

(四)从自有仓库向库外仓库发展

这一趋势是指在物流金融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物流金融企业为了更好的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于是将非核心业务操作流程外包给专业从事仓库监管的企业。一方面得到了良好的监管服务,另一方面使物流金融企业能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

参考文献:

[1]黄湘民,陈雪松.中国物流金融研究、实践现状及进展[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10):56.

[2]莫智力,邵丹萍.物流金融发展模式探析[J].物流科技,2008(8):13-16.

[3]马文姬,顾幼瑾.国内物流金融理论研究文献综述[J].物流科技,2008(1):23.

金融服务行业现状篇10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21-01

引言: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在金融制度、金融产品、金融工具、金融市场环境等方面所采取的创新活动,推动了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还在初级阶段,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研究对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的金融市场环境不完善、受金融体制的制约

金融上的创新必须要有正常的信用环境来做保证。而我国的信用度在很大程度上为负,因此,金融市场环境成为制约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社会大众对现有金融创新产品的认知度较低,使得商业银行难以进行业务创新,也助长了一些银行经营管理上的惰性。

(二)金融创新的制度缺失

我国改革开放逐步进行,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我国的银行业陆续进入改革的议程,原来由国家管理陆续变成市场化经营,因此,我国银行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很短暂,这就导致与其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政策、制度不够完善。原来的部分规章制度不适合现在的金融环境的要求,这就导致有些的管理措施缺乏相应的政策作为依据,限制了银行业的金融创新。

(三)我国的信用基础比较薄弱

我国现在商业银行的金融资源主要掌控在五家大型的商业银行手中,国家信用度很大程度上是由商业银行的信用度体现的,但商业银行的信用度并没有真正的提高。

(四)服务创新能力弱,服务方式、手段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

国内银行现有的金融创新主要有扩张原有金融业务、重新包装传统业务的,创新产品缺乏针对性、系统性以及高附加值等特点。因此,并没有解决原来服务方式单一等问题。

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的制约因素

首先是人才因素,无论对金融的原型创新能力还是对其他金融创新进行模,这都需要金融人才主观能动性。现在我国国有银行中从事基层金融工作的员工有很多在业务能力和金融知识上较为落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金融创新的要求。金融创新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创新思维、熟悉金融业务并且善于经营管理的人才,但高端金融人才目前在国内是比较少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金融创新。

第三个限制因素是技术因素。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影响着人们的金融生活。网络技术与银行业务的结合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为金融安全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但目前我国在金融创新实践中,有限的技术能力是创新过程中短板。我国现有的网络技术水平还不够高,银行网站建设、银行网络安全防范等问题限制了网络银行的发展速度。

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几点策略

(一)创新金融服务意识

金融创新的前提是商业银行从业人员金融服务意识的创新。银行员工的服务态度代表着银行的服务质量,保证文明热情的服务态度,对不同的顾客制定不同的服务方式,取得相应的信任;树立客户作为核心的服务理念,随时了解经济环境化变化时顾客的金融需求,改变由需求推动的被动型服务方式为主动的服务方式;树立与客户共创成功理念,探索潜在价值内容,帮助客户制定理财计划,解决资金问题等来寻求银行的有效利润,达到银行与客户共创成功的目标;树立服务先行的观念,拓展服务内容,及时调整金融服务渠道,拓宽金融服务范围;树立金融创新理念,拓宽金融服务空间。

(二)金融创新要着眼于需求,要加强产品的营销力度

金融创新是银行业获取经营效益的重点,是增强银行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每种金融产品的创新,都要与客户需求密切的联系,要寻求经营利润最大化。各个银行,无论做那种金融创新,都需要将市场及客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考虑,衡量好创新产品的利与弊,做好市场、客户与利润这篇大文章。对于处在介绍期的产品,应该加强广告营销投入,努力做到让客户群发现新产品的优势,寻求能够鼓励客户群、增加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方法,开发潜在的客户人群。

(三)金融产品创新方式应以原创型为主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中,原创型金融创新较少,导致现有的金融创新并没有达到理想的运营效果。在选择金融创新主要内容时,我国商业银行应该选择原创型金融创新为突破口。这是因为:第一是原创型金融创新已经成为现代国际金融创新的主潮流。第二点是在我国仍处在较为严格的金融管制中,原创型金融创新受到管制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更容易实现。

(四)提升金融技术支持、加强金融人才培养

将新技术应用的金融创新中去,加大新金融技术开发的投入,加快金融创新步伐,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提高银行运营利润,形成良性循环,加快商业银行的发展。与此同时,要加强培养符合现代金融管理要求的人才,形成自己的金融创新团队,加强现有员工的业务培训,提高全体员工创新意识和业务能力。

结论:决定商业银行运营好坏的主要因素是服务质量的不同。现在金融环境下,加快银行金融创新,提高银行服务水平,才能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有效的占领金融市场,实现商业银行的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沈阳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徐世杰,蒋波.商业银行创新管理: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J].国际金融,2012,01:43-45.

[2]蒋波.基于市场需求的商业银行创新机制研究[J].武汉金融,2011,04:68-70.

[3]赵健.商业银行创新产品发展状况探究[J].当代经济,2011,13:124-125.

[4]应海芬,林键.商业银行贸易融资风险管理[J].企业研究,2011,10.

[5]陈小宪.强化风险监管促进银行创新[J].银行家,2010,01: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