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综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2:06

老年护理综述篇1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慢性病;老年人;综述;

abstract: Clinicalnursingpathof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hasbeenwidelyusedintheclinicalnursingofallchronicdiseases.Undertheguidanc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altheoryandusingholisticnursingconcept,nursingstaffcanintegrateuniquenursingtechnique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withmodernnursingtechniquesofwesternmedicineandtakedialecticalcareofpatientswithpatients-orientedconcept.thepracticehasachievedremarkableeffects.thearticlereviewedthestatusofclinicalnursingpathof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inchronicdiseasesamongelderlypatientsandinfluencingfactors,aimingatprovidingbettermethodsforthemanagementofchronicdiseasesamongtheelderly.

Keyword: integr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Chronicdisease;theelderly;Review;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是指病程超过3个月的非传染性疾病。有数据显示80%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1],且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2]。慢性病老年人大多病情平稳,需要的是用药依从性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坚持[3]。有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其中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将优化的中医单病种护理方案进一步规范化,使护理步骤更为清晰、明确,加强对于临床护理行为的指导与监督,同时突出中医特色[5],对老年人较规范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应用效果较好[6]。

1、老年慢性病患者特点

1.1、生理特点

世界卫生组织将慢性病定义为病情持续时间长、发病缓慢的疾病[7]。中医认为慢性病具有病程时间长、病情反复、正虚邪恋、气机不畅等特点[8]。在老年人漫长的病程中,正邪相争会耗伤正气,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脏腑亏虚之证。虚则气血、水液运行不畅,继而可能会出现气郁、湿郁、痰郁等症状,故慢性病基本病理特征表现为虚和郁[9,10]。且老年人生理健康状况较差,需要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更注重细节,稍有不慎则易出现病情加剧,增加治疗难度以及减缓康复进程[11]。

1.2、心理特点

由于老年人心理脆弱,且慢性病病程缠绵、经济负担较重,再有在慢性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需要忌口、控制饮食,生活质量下降,这都会导致老年患者产生郁闷、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损及脾肾。且在漫长的病程中,当病情加重时,患者往往会产生厌世感伤,甚至会拒绝接受治疗,形成恶性循环,即所谓“七情不快,始而伤气,继而及血,郁久成病”[9]。老年人自我照护能力有限,在疾病过程中通常需要家人子女给予更多额外的照顾,这可能会令老年患者对其自身照护能力缺乏自信、主观能动性降低,从而过度依赖他人,形成退行性行为,影响疾病的康复。

 

老年慢性病管理中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的运用综述

 

2、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

临床护理路径是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设定的护理图式或日程计划表,以时间为横轴,以各种护理手段为纵轴,对何时该做哪项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进行详细说明与记录,在患者因病情变化影响预后时,护理人员需采取必要干预措施,并在临床护理路径表上做好记录与标注的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12]。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结合中医“治未病”、整体观等预防保健方面的知识,使护理计划更具指向性,依照证候的差异性分别给予更具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不仅将传统护理模式由被动转为主动,还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自觉性和工作效率,实现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准确性和高效性,符合我国当前医疗形势以及“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患者为最大获益者,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我国慢性病高死亡率的严峻形势[13,14,15]。临床应用中其内容一般包括四步:成立专业小组;制定路径、形成最佳护理方案;实施;监测、评价以及改进。

3、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3.1、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16年有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84%,其中慢性病预防素养最低,仅为4.66%[16]。而且部分病程长的老年慢性病患者会依据自身“经验”任意加减药量,依从性差。由于老年患者的受教育水平以及认知水平较低,一般短时间的健康教育很难让其彻底认识到依从性差对自身健康的危害。而现有研究证明,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中系统化的健康宣教、康复流程讲解、服药注意事项及膳食指导等有序的护理过程,不同于在常规护理中将所有知识和注意事项在短时间内一齐授于患者,耐心、细致、有序的讲解有助于减少老年患者对疾病的恐惧、焦虑心理,加强了患者自我管控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17]。

3.2、对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影响

wHo统计发现,在中国医疗费用预计中,慢性病的防治费用将占据80%,其带来的社会负担及经济负担远远超过传染病和其他伤害[18]。而且我国正处在老龄化高速发展阶段,长期带病生存的老年慢性病患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经济压力更是不言而喻。研究发现,在临床工作中按照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有条不紊地实施各项操作,保证各项治疗和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和及时性,能够有效降低医疗护理活动中的随机性、盲从性,从而能够防止不必要的消耗[19]。可有效地提高消渴目病[20]、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1]、脑卒中[22]等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进而降低住院时间及费用,还可提高医院住院床位的周转率[23],较好地体现了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总体目标相符合[24]。

3.3、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老年患者自护能力较差,病情易发生变化,而紧凑、有序的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使护理人员能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5]。例如,研究发现帕金森患者常并发抑郁、便秘、睡眠障碍、损伤等并发症,运用临床护理路径,把健康教育知识贯穿于整个过程,连续反复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学会主动预防并发症,从而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6]。还有研究表明,中西医护理对策在心血管病患的压疮预防中起到了很好的护理预防效果,在降低压疮发生率和提高病患护理满意度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7]。

3.4、对知识掌握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对老年人患病率较高的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等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组的知识掌握率及总满意率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5,28,29]。再者,就慢性病的健康教育而言,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可使中医辨证施护与西医护理程序相结合,使健康教育的方法更为科学,使患者及家属知道在治疗的过程中需做哪些检查与治疗,了解如何正确调节膳食结构以及如何进行情志疏导,提高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避免了科室因年轻护理人员多、业务水平低、经验不足所造成的低效性宣教[30]。从而达到在向患者科普疾病知识的同时,还可增强患者对护士的理解和信任,提高其护理满意度的效果,利于老年患者在出院后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3.5、对护理人员的影响

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其内容包含参考标准和结果判断指标,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护士个人能力的不同造成的护理缺陷[25]。路径中注明每天应该实施的内容和患者需达到的目标[19],确保了各项护理工作按计划分次少量进行[31]。而且每完成一项内容,都需在路径表单上打勾确认记录,成功避免了因交班等情况带来的漏项缺项,也避免了非必要项目的实施[19]。这可增加护士职业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节约人力资源,符合当前我国护士短缺的现状。护士在该路径中扮演着制定者、实施者、评价者等多种角色,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督促护士不断学习中医护理技术和知识,利于护士的个人成长。再有,对管理者而言,护士长需要依据路径表的内容督促、检查每天的护理实施情况,且需对路径进行评价和改进,利于提高护理领导管理质量。

4、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临床应用的影响因素

4.1、社会认同不足

根据对我国14个省份进行的调查,在认知度上,63.18%的慢性病患者确诊后愿意选择在中医医院进行治疗,对中医相对较为认可;在疾病不同阶段,31.62%的患者在疾病加重时选择应用中医药来治疗,35.24%的患者在确诊后立即应用中医进行治疗[20]。总体上,大部分患者对于应用中医防控慢性病较为认可,但整体满意度较低[14]。患者不仅会对中医护理技术本身的疗效存在疑虑,还会对护士执行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是否可靠存在质疑,这可能是因为临床上较少选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应用率较低造成的。因此,需要通过对全社会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让大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认同中医中药,消除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不信任感[32]。

4.2、临床护士中医知识水平有限

有研究显示,护理人员中医底蕴欠缺成为制约中医护理服务水平的瓶颈[33],护士对常见证候要点、特色技术的培训需求仍较高[32]。追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目前临床上的护士大都是西医院校毕业,中医院校的护士所占比例仍旧较小。即使是中医院校毕业的护士,培养过程也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内容西化等现象,导致毕业生的中医理论基础薄弱,临证能力缺乏,整体知识构架未能显现中医特色,中医思维方式难以建立等诸多问题[32]。中医和西医不同,中医的理论知识在中医的传播和使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即使在医院中会接受短期培训,但这对中医来说还远远不够,因此,需要高校和医院共同努力,培养一批理论扎实、技术娴熟的临床护理人才[31],促进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的发展。

4.3、中医饮食调护未能落实到位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许多食物具有治病、补体的作用,若饮食调护得当,可以提高药物疗效,缩短疗程,反之可以加重病情[34]。再者,诸如糖尿病、高血压、哮喘等老年人,都需要注意饮食禁忌以及提供结构合理的饮食。然而大部分医院的营养食堂目前尚不能提供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调护仅局限于健康指导层面,无法真正实施。护士虽对患者进行了相应的饮食调护指导,但患者能否按健康指导内容进行日常的膳食,其依从性是护士无法控制的,所以饮食调护也只能仅限于健康指导这一层面。

4.4、医护协作的一致性有待提高

虽然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强调的是护理工作,但检查类、医嘱类等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样离不开医疗小组、医技部门等相关专业的支持。在制定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前,首先需要研究医生版的中医临床路径,同时还要对诊疗、检查、用药等医嘱类项目进行筛选和规范,并把初步拟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版和患者版)交由医生评阅,避免由于医护之间的工作不够统一、不能很好的配合而使得患者误会,从而出现很多不必要的困扰[19]。而有研究显示,93.8%的护士认为医生很少开出中医护理技术的医嘱是影响中医护理技术开展最主要的原因[35],但护士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必须遵照医嘱[34]。因此提高临床医生对中医护理技术的重视,提高医护协作的一致性才更有利于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临床上的开展。

5、小结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7—2025)》强调应加强现代医学与中国传统医学之间的交流,同时以医养结合、中医养生保健为措施降低老年群体慢性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实现将中医药理论技术应用到我国的基本疾病控制体系中[16]。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正是融入了简便、易行、价廉、有效[36]的中医情志护理、饮食调护、耳穴压豆等多种传统特色疗法,中西并重,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辨证施护[37]。不仅规范了临床护理流程,保证整个护理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14],还可通过同病异护、异病同护,达到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依从性、减少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等目的,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该护理路径还在初步发展阶段[38],仍存在着专业护理人员缺乏、医护协调不一致等诸多问题。这需要学校、医院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从而构建适合我国的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以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蒋梦雅.亚太地区老年人慢性病基本药物价格和可及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7.

[2]何爱萍,黄玉蓉.“治未病”理论与慢性病的中医护理[J].中医药导报,2012,18(3):99-100.

[3]于红.应用知信行模式在养老院合并慢性病老人中开展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9):291-292.

[4]康艳.临床路径在aeCopD患者护理的应用[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6):1163-1164.

[5]傅贤芳,李丽,曹雪.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在aeCopD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9):1769-1772.

[6]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59.

[7]杜娟.“以病人为中心”作为慢性病防治的理念与重要策略[a]//大连医科大学、医学与哲学杂志社.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暨《医学与哲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论文汇编[C].大连医科大学、医学与哲学杂志社: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医学与哲学杂志社,2016:4.

[8]邱银莲.慢性病的中医护理体会[J].湖南中医杂志,1999,15(1):55,62.

[9]潘晓,黄惠桥.中医护理在慢性病中的应用现状[J].海南医学,2018,29(18):2595-2597.

[10]唐付才.中医内科慢性病证治特点初探[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2):159-160.

[11]云华.浅谈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中医护理及心理特点[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0):167.

[12]Diabetespathwayslasheslengthofstayby26%[J].HospCasemanag,1999,7(1):8-13.

[13]李玉萍.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椎管狭窄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8):2387-2388.

[14]李和伟,王启帆,付宇.中医防控慢性病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8,25(10):1-3.

[15]胡其秀,马常兰.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11):156-158.

[16]庄一强.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建立以人为本的一体化医疗[a]//大连医科大学、医学与哲学杂志社。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暨《医学与哲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论文汇编[C].大连医科大学、医学与哲学杂志社: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医学与哲学杂志社,2016:4.

[17]王雅慧,李桂香,李佩佩,等.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康复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11):1159-1161.

[18]单大圣.中国慢性病防治形势及管理体制改革建议[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3):273-277.

[19]席凡捷.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

[20]蔡秋杰,张娟,党海霞,等.中医药防治慢性病服务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2):4-7.

[21]梅花,张雅丽.中医医院临床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认知与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15,29(2):231-232.

[22]张勇勤.论新形势下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策略[J].护理研究,2013,27(7a):2012-2013.

[23]朱岁松,董超雄,金洪长,等.减少一天住院日对医院经营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病案,2015(2):78.

[24]李莉莉.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西部中医药,2016,29(1):125-128.

[25]杜娟.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5,8(S1):199.

[26]邓红星,邓红春,邓月义.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帕金森病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14):1768-1769.

[27]韩莉.初探中西医护理对策在预防心血管患者压疮中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1):146.

[28]程艳,潘园,梅海云.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0):30-33.

[29]丁劲,李向丽,宋宗惠,等.临床护理路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8):144.

[30]武红,杜婧.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评价[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7):131-133.

[31]蒋菊芳,费静霞,姚敏红,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10):970-973.

[32]周霄云,崔屹,张雅丽.护士实施中医护理技术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30(9):37-40.

[33]柏亚妹,宋玉磊,王秋琴,等.住院病人对中医护理认知及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13,27(35):3996-3999.

[3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76-204.

[35]张广清,林美珍,邓丽丽,等.广东省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2):81-83.

[36]杨平,莫惠彬,林晓华.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8):172-173.

老年护理综述篇2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17)01(b)-0169-02

老年糖尿病是老年人群体里慢性代谢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大多为2型糖尿病。患者除常见的疾病症状之外,还容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此种症状对于老年患者来说不易察觉,直至患者血糖下降到出现脑皮质反应后,才出现昏迷等精神神经症状[1]。该文为了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影响效果,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7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供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该院于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7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70例患者均符合老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平均(62.45±1.38)岁;病程平均(5.33±2.17)年;合并心力衰竭3例,高血压18例,糖尿病肾病11例,肝硬化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平均(63.04±1.25)岁;病程平均(5.10±2.58)年;上述疾病例数分别是4例,17、9、5例。2组患者上述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进行常规护理干预[2](患者入院后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做好日常的交流沟通工作,病房要保证干净整洁、多通风,定期进行检查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之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3]。内容主要包括:(1)密切观察血糖变化。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两类:①神经低血糖的症状(情绪易激动,注意力不够集中,昏迷,癫痫发作等)。②肾上腺素能症状(面容苍白,出汗,心跳过速,身体发颤等)。两类患者的异常症状不易察觉,因此医护人员要在患者入睡前对其血糖进行检测,若血糖值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和护理后的满意度[4]情况。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3.9mmol/L表示低血糖发生。轻度低血糖:3.3mmol/L

1.4统计方法

该研究收集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5]进行处理分析,用[n(%)]表示低血糖发生率和满意度行χ2检验,p

2结果

2.1比较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

观察组老年糖尿病患者轻度低血糖发生率为11.43%、中度低血糖发生率为2.86%、重度低血糖发生率为2.86%,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2.2比较2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满意度为97.14%,比对照组优越(p

3讨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比起其他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夜间低血糖现象,其原因主要有老年糖尿病患者身体各器官功能下降;知觉降低;胰岛素的清除能力下降;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不足,对于血糖,不能有效进行调节,容易诱发严重的低血糖反应[6]等。因此,制定应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发生低血糖的综合护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该研究中对照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包括讲解注意事项,做好沟通工作,病房要合格,定期检查等。护理方法较为普通,无特别性,针对性也不够,方法有待改善[7]。观察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优势主要有:密切观察血糖变化:紧密的巡视和检查有助于医护人员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心理护理:解了患者焦虑不安的心情,助其树立了信心,提高了对医护人员的配合力度。健康教育:加深了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清楚全力配合医护人员的重要性。药物护理:加大了护理的强度,也使患者和其家属对于护理的方法了解得更加清晰,有助于护理的顺利开展[8]。观察组老年糖尿病患者轻度、中度、重度低血糖发生率分别是11.43%、2.86%、2.86%,护理后满意度为97.14%,护理效果比对照组优秀(p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能降低其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适宜在护理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赵爱学.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22(15):157-158.

[2]彭静.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和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5,20(9):1291-1292.

[3]董永红.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护理疗效评价[J].中外健康研究,2015,11(21):163.

[4]马丛丛.综合护理干预在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5,24(9):1002-1004.

[5]梁建晖.老年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急救处理及护理措施[J].中国中医药,2015,34(6):162.

[6]王秀凤.综合护理干预联合中医辨证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疗效评价[J].环球中医药,2015,8(21):151.

[7]程秀.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夜g低血糖的临床效果[J].特别健康,2015,15(9):225.

老年护理综述篇3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衰;睡眠障碍;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412-02

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比例显著增加,心衰是老年患者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睡眠障碍是慢性心衰最为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为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现对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100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睡眠障碍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4.50±2.50)岁,病程时间4个月―2.50年,平均病程时间(1.00±0.50)年,患者均排除重症糖尿病、脑卒中、顽固性失眠、精神障碍、脑瘫患者。

1.2护理干预

100例慢性心衰患者主要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1)疾病护理,针对患者的情况给予常规的纠正和缓解心衰治疗,主要是强心、利尿治疗,护理措施主要是给予吸氧,夜间尽量避免使用利尿药物,或是提早使用,减少夜间频繁上厕所,影响睡眠。(2)心理护理干预:同患者和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患者和家属的情况给予心理干预,主动讲解心衰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情况,增加患者和家属对于心衰疾病的了解,减轻心理负担,改善心理和情绪,放松心态,缓解心理压力。(3)环境因素:对于老年心衰患者给予单独的病房或是尽量避免同重症患者在同一病室,降低或是减少相互见的影响,减少环境因素导致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

2结果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是:心理原因、心衰原因、环境原因详见表1;对患者均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其中护理满意度为95(95.00%),60(60.00%)例患者已经完全恢复正常睡眠,16例(16.00%)患者还有早醒的情况发生,10例(10.00%)患者入睡困难,14例(14.00%)患者的睡眠障碍无明显变化。

3讨论

近些年来老年心衰患者的发生比例显著增加,因慢性心衰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是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咳痰等,均不利于患者夜间的睡眠,同样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由于环境变化,患者暂时不适应导致睡眠障碍,心理因素对于患者的影响也较为严重主要是患者担心治疗效果、疾病的恢复情况,部分患者不能获得家属的支持和理解,导致心理负担加重,长时间思想负担增加,导致睡眠障碍。有些患者习惯于晚睡,或是白天过度睡眠导致患者夜间难以正常进入睡眠状态[1]。

赵智慧等报道,心衰患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较常见,而频繁的呼吸暂停必然引发睡眠质量下降,表现为唤醒和浅睡眠增加,轻度心衰唤醒和i~Ⅱ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85%,而重度心衰增加到95%,唤醒和浅睡眠的增加一方面引起白天疲乏和嗜睡,纽约心功能分级增高[2]。针对与上述情况我院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是从心理、生理和环境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护理管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加思想和心理沟通,提高家属的理解和支持,积极治疗心衰,纠正和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夜间症状加重,尽量给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减少环境影响,避免噪音和室友影响,尽量使用噪音较低的监护措施[3],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导致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是疾病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改善睡眠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睡眠障碍[4]。

参考文献

[1]郑晓风.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07):1378-1379.

[2]CalderonpdosS,tabaquimmdeL,oliveiraLC,eta1.effectivenessof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andamitriptylineinpatientswithchronictempommandibulardisorders:apilotstudy[J].BrazDent,2011,22(5):415-421.

老年护理综述篇4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实习的护生50名为对照组,应用传统带教模式进行带教,年龄18~22岁,平均(19.2±3.1)岁。另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实习的护生50名为观察组,应用目标管理法进行带教,年龄18~23岁,平均(19.5±2.2)岁。两组入选护生的年龄、文化程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进行带教,护生进入产科后,带教老师向其介绍病区环境、物品放置、规章制度、注意事项、各班职责、工作流程、实习教学内容。观察组在上述带教的基础上应用目标管理法进行带教。统一培训:对产科的带教老师对目标管理法的内容进行培训。制定具体的目标:结合产科的的总体教学目标、实习生的大纲要求及实习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理论目标、操作技能目标、服务目标等内容。其中理论目标指掌握产科的基本护理理论、护理常规、熟悉专科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目标包括会阴冲洗、按摩、产后子宫恢复、恶露的观察等常规护理、母乳喂养指导。对在产科行手术的患者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胎儿宫内监测、产程观察、新生儿护理等。掌握剖宫产、高危产妇的护理及各产程中的观察重点。产妇的急危重症多,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有些患者入院时病情就很紧急。例如胎盘早剥、先兆子宫破裂、急性DiC、子痫、新生儿窒息等,一旦发病,需要立刻进行抢救处理。因此,教会学生如何观察病情,如何正确使用各种急救仪器,如何正确掌握急救药品的使用方法及如何对危重患者进行妥善护理尤为重要。设立每个实习月分别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分别适合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的教学目标。服务目标包括组织纪律、工作态度、责任心、职业道德、医德医风、服务意识等。根据目标拟定带教方案:带教老师根据《实习生管理手册》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护理实习生掌握程度的要求,并制定出一份进度表格发给每位护理实习生,掌握实习生实习的掌握进度,使实习的目标具有可行性和可预测性。带教老师的选择:根据目标选择有丰富临床经验和高学历、责任心强的护师,且对带教老师也要进行全面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担任临床带教工作。

1.3评价指标

采用试卷的形式考核护生的理论知识达标情况,满分100分,最低0分,60分为及格;操作技能目标考核采用多名带教教师进行抽签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每个细节的评分均提前进行指定,然后进行综合评分,满分100分,最低0分,60分为及格。服务目标方面设计调查问卷表,从组织纪律、工作态度、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医德医风、服务意识方面进行评价。上述评价结果汇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分为良好、一般及较差。良好:上述三项目标达标均在80分以上;一般:上述三项目标达标均在60~80分间;较差:上述三项目标达标均在60分以下。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各项目标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理论目标、操作技能目标、服务目标各项评分分别为(88.12±6.45)分、(85.42±7.32)分、(83.72±8.4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综合评价效果比较

对两组护生的理论目标、操作技能目标、服务目标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综合评价良好率达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0%,而观察组患者综合评价较差率仅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实习实现了临床实践与理论相接轨的过程,也是护理学生从课堂学习转化到临床实践的阶段。护生临床带教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大纲规定的教学范围内,由带教老师指导学生完成的一项复杂的教学任务。有效的带教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为日后护理带教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对照组的主要教学方式为灌输式教学,多由带教教师根据已设定的教学计划进行讲授,或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查房,护生处于被动地位。本研究观察组由带教老师从临床实习项目的背景、目的、方法、预期目标等方面进行讲解,为达到预期目标,围绕预期目标因材施教,采用护生喜欢的教学模式,如床边教学、模拟教学、兴趣教学等,使护生产生兴趣,在整个带教过程中鼓励多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该种教学方式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注重护生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正确运用。对于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教师及时进行指导纠正,最大限度帮助护生避免今后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失误。同时运用目标管理法,可以让实习护生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工作方向。在护理学生进科后,带教老师需要制定一个完整的学习计划,如产科中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常规护理、护理操作技能操作等。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及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带教老师与护理学生都有学习的方向感。通过制定目标,也使护生能掌握标准化、系统化及规范化的护理流程,实现产科护理管理正规化;同时目标管理法也大大提高了实习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带教效率,消除被动性。带教老师通过目标管理法每周有计划有目标地带领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强化技能训练,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短期内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观察组患者的理论目标、操作技能目标、服务目标各项评分分别为(88.12±6.45)分、(85.42±7.32)分、(83.72±8.4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目标管理法可以使护生明确护理服务目标,取得较好的带教效果,从而使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钟小洁将120名实习护生分为两组,每组60名,对照组按常规实纲给予带教指导,实验组根据实纲制定明确的完成目标,采用目标管理法进行护理带教。两组实习时间4周,结果证实,观察组实习护生理论知识考核优秀或良好率达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实习护生操作技能考核情况优秀或良好率达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实习护生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达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显著(p<0.05),提示应用目标管理法可提高实习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王蓉将2007~2009年在妇产科实习的45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将2010~2012年43名实习护生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传统带教法带教,观察组按目标管理教学法带教,实习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成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考评成绩及对带教老师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将目标管理运用于妇产科护生的临床带教,有利于护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完成实习任务,提高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徐全能将96例实习护士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根据实纲制定明确的完成目标,应用目标管理法进行护理带教,对照组按常规实纲给予带教指导,结果显示,观察组实习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健康教育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在产科护理带教中,应用目标管理法可提高实习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及护理质量,也提高了带教老师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李素琴等将产科实习的40名护理学生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其中参照组护生依据实纲中的内容进行常规的带教模式,而研究组护生在此基础上实施目标管理进行带教工作,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学生的考核成绩(95%)、健康教育掌握情况(95%)及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90%)分别优于参照组,进一步证实在产科的护理带教中,实施目标管理调动了护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研究对两组护生的理论目标、操作技能目标、服务目标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的综合评价良好率达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0%,观察组护生综合评价较差率仅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凌娅娅报道的结果一致。

4结语

老年护理综述篇5

关键词: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围手术期护理;临床疗效与影响

近年来,随着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发生改变,胆囊炎及各类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人数较往年显著增加。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作为消化系统突发疾病对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胆囊颈管结石阻塞使胆汁钳顿并滞留于胆囊内最终造成胆囊发生感染的急性炎症反应[1]。既往临床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疗效较为显著。但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各组织器官功能衰竭且自身抵抗力较弱因此其术后发生感染及各类并发症概率较高,对老年人术后康复及预后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完善综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提高手术治疗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促进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为研究对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实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与影响,特选取100例本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试验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消化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10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对胆囊炎疾病诊断标准并行相关检查进行确诊。10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上腹部疼痛、体温升高等临床症状。常规检查示患者白细胞升高且超声显示胆囊壁增厚并存在胆囊内光团及后方声影。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损伤患者;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排除腹腔感染及上腹部有手术史患者;排除妊娠、哺乳期患者。按照随机的分组原则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均为62例。护理组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42~74岁,平均(62.5±6.4)岁;常规组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43-75岁,平均(63.4±7.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规组患者实行日常护理。包括手术前简单讲解疾病知识及治疗方式;术后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及进行引流管护理等。护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综合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①术前应尽早建立静脉通路并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及时输液以改善其水液及电解质平衡;需要时可为其供氧以增强机体组织氧浓度。术前2h可适当引用温水促进胃排空;预留导尿管及胃管后进行备皮以降低感染发生概率。嘱咐患者家属协助患者完善各项术前检查。②为患者及家属讲述胆囊炎的相关知识,使其全面正确的认识疾病并意识到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其缓解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以减少手术中应激反应。告知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优越性及安全性并告知其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后需注意的各类事项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③手术后6h即可鼓励患者下床排尿,术后12h可进行适当活动。为患者讲述早起康复训练的优势并告知其活动时容易发生的各类情况以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量。可在术后12~24h进食清淡易消化类流质食物,尽量减少摄入高糖、高脂肪食物。④应与家属共同协作帮助患者进行翻身及踝关节屈伸活动,促进血液回流及肠蠕动避免发生深静脉血栓或由于肠蠕动过慢导致排便困难而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⑤术后应妥善处理引流管并密切观察引流液颜色、剂量及质等并进行记录;护理过程中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并可进行手动排液以促进引流管通畅避免发生感染。⑥手术麻醉清醒后需保持患者低半卧位并帮助其叩背及翻身以促进痰液排出。痰液不易排除者可给予其雾化吸入并鼓励其咳嗽将痰液排出[2]。

1.3疗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各项并发症发生人数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护理满意度人数对比护理组实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其对护理非常满意及满意人数显著多于常规组且一般及不满意人数显著少于常规组(p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护理组患者实行完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其各类并发症发生人数均显著少于常规护理组(p

3讨论

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对痛觉感应及应激反应较迟钝一般就诊较迟,病情发展变化快[3,4]。由于老年患者自身身体素质较差且各项组织器官衰竭因此较普通患者更易造成胆囊穿孔,坏疽等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其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另外,患者治疗后易出现肺、肝、肾功能衰竭继发多脏器衰竭综合征导致其死亡率较高[5]。因此,对其进行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提高疾病治疗效率,改善疾病预后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术前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可帮助其更加全面,科学的认识疾病;告知其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与优越性能够帮助其树立积极治疗的信心,同时提高治疗依从性。与其增加交流与沟通,了解其内心深处的想法与焦虑,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缓解并消除不良情绪,最大程度的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能够从根本上帮助缓解患者减轻心理负担,调节自身状态更好的配合治疗。手术前协助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并对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做好各项术前准备能够促进手术顺利完成,降低手术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概率,把握治疗时机以提高疾病治疗效率并降低感染发生率。术后完善患者监护及护理工作,能够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并帮助其尽早进行功能恢复训练,预防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概率,有效改善其术后恢复情况,使患者在轻松、理想的状态中逐渐恢复以提高其术后生活质量。本次试验结果显示,实行完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患者其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人数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

综上所述,对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实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提高治疗依从性。在完善综合的护理干预下最大程度的将并发症发生率降到最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并改善其术后预后情况,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效率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沈瑾,张逖,李梁,等.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附60例报告)[J].山东医药,2011,34(02):60-61.

[2]白明东,徐海,王建.以东京指南为策略的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时机和治疗[J].江苏医药,2012,19(3):2332-2333.

[3]杨林.激素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高龄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0(03):13.

老年护理综述篇6

[中图分类号]R4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5)14-0116-04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applicationeffectofmanagementbyobjectivesinteachingofobstetricsnursing.methodsFromSeptember2012toSeptember2013,50nursingstudentspracticeinourhospitalobstetricswerechosen,theapplicationoftraditionalteachingmodeofteachingweresetupasthecontrolgroup,theother50nursingstudentsfromSeptember2013toSeptember2014practicedinourhospitalobstetricswithapplicationoftargetmanagementmethodforteachingweresetupastheobservationgroup,thetheoryoftarget,operationskillobjectives,serviceobjectivesofeachitemscoreandcomprehensiveeffectevaluationwerecompared.Resultsthetheoryofobservationtarget,groupsofpatientswithoperationskillobjectives,servicetargetscoreswere(88.12±6.45),(85.42±7.32),(83.72±8.45),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incontrolgroup,with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s(p

[Keywords]obstetrics;nursingteaching;managementbyobjectives;theoryofknowledge;Skills;Servicelevel

临床实习作为护理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不仅为护生提供专业知识结合实践操作的机会,同时培养护生将其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护理专业学生进入产科实习,由于产科复杂操作多、护理强度大,对护士的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及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所以对产科实习护生进行系统、规范的带教,包括护理程序、护理操作、心理辅导及各项护理规章制度等方面的指导,对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确保临床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如何提高带教效果、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产科护生是我院产科护理带教人员一直探索的问题之一[3]。临床护理带教的传统模式主要以带教护理人员讲解、示范为主,忽略了护生自身的特性,不能充分调动护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4]。目标管理法是近年来各个科室广泛应用的一种重要的护理教学组织形式,本研究旨在探讨目标管理法在产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并与传统带教模式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实习的护生50名为对照组,应用传统带教模式进行带教,年龄18~22岁,平均(19.2±3.1)岁。另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实习的护生50名为观察组,应用目标管理法进行带教,年龄18~23岁,平均(19.5±2.2)岁。两组入选护生的年龄、文化程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进行带教,护生进入产科后,带教老师向其介绍病区环境、物品放置、规章制度、注意事项、各班职责、工作流程、实习教学内容。

观察组在上述带教的基础上应用目标管理法进行带教。①统一培训:对产科的带教老师对目标管理法的内容进行培训。②制定具体的目标:结合产科的的总体教学目标、实习生的大纲要求及实习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理论目标、操作技能目标、服务目标等内容。其中理论目标指掌握产科的基本护理理论、护理常规、熟悉专科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目标包括会阴冲洗、乳房按摩、产后子宫恢复、恶露的观察等常规护理、母乳喂养指导[5]。对在产科行手术的患者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胎儿宫内监测、产程观察、新生儿护理等。掌握剖宫产、高危产妇的护理及各产程中的观察重点。产妇的急危重症多,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有些患者入院时病情就很紧急。例如胎盘早剥、先兆子宫破裂、急性DiC、子痫、新生儿窒息等,一旦发病,需要立刻进行抢救处理。因此,教会学生如何观察病情,如何正确使用各种急救仪器,如何正确掌握急救药品的使用方法及如何对危重患者进行妥善护理尤为重要[6]。设立每个实习月分别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分别适合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的教学目标。服务目标包括组织纪律、工作态度、责任心、职业道德、医德医风、服务意识等。③根据目标拟定带教方案:带教老师根据《实习生管理手册》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护理实习生掌握程度的要求,并制定出一份进度表格发给每位护理实习生,掌握实习生实习的掌握进度,使实习的目标具有可行性和可预测性[7]。④带教老师的选择:根据目标选择有丰富临床经验和高学历、责任心强的护师,且对带教老师也要进行全面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担任临床带教工作。

1.3评价指标

采用试卷的形式考核护生的理论知识达标情况,满分100分,最低0分,60分为及格;操作技能目标考核采用多名带教教师进行抽签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每个细节的评分均提前进行指定,然后进行综合评分,满分100分,最低0分,60分为及格。服务目标方面设计调查问卷表,从组织纪律、工作态度、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医德医风、服务意识方面进行评价。上述评价结果汇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分为良好、一般及较差。良好:上述三项目标达标均在80分以上;一般:上述三项目标达标均在60~80分间;较差:上述三项目标达标均在60分以下[8,9]。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各项目标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理论目标、操作技能目标、服务目标各项评分分别为(88.12±6.45)分、(85.42±7.32)分、(83.72±8.4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综合评价效果比较

对两组护生的理论目标、操作技能目标、服务目标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综合评价良好率达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0%,而观察组患者综合评价较差率仅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护理实习实现了临床实践与理论相接轨的过程,也是护理学生从课堂学习转化到临床实践的阶段[10]。护生临床带教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大纲规定的教学范围内,由带教老师指导学生完成的一项复杂的教学任务。

有效的带教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为日后护理带教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11]。本研究对照组的主要教学方式为灌输式教学,多由带教教师根据已设定的教学计划进行讲授,或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查房,护生处于被动地位。本研究观察组由带教老师从临床实习项目的背景、目的、方法、预期目标等方面进行讲解,为达到预期目标,围绕预期目标因材施教,采用护生喜欢的教学模式,如床边教学、模拟教学、兴趣教学等,使护生产生兴趣,在整个带教过程中鼓励多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该种教学方式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注重护生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正确运用。对于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教师及时进行指导纠正,最大限度帮助护生避免今后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失误[12-13]。同时运用目标管理法,可以让实习护生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工作方向。在护理学生进科后,带教老师需要制定一个完整的学习计划,如产科中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常规护理、护理操作技能操作等。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及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带教老师与护理学生都有学习的方向感[5,14]。通过制定目标,也使护生能掌握标准化、系统化及规范化的护理流程,实现产科护理管理正规化;同时目标管理法也大大提高了实习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带教效率,消除被动性。带教老师通过目标管理法每周有计划有目标地带领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强化技能训练,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短期内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

老年护理综述篇7

1文献的概念及其分类

文献是通过载体记录的知识,载体是文字语言附着物,是物质形态。从古至今,载体有竹简、纸张、磁带、磁盘、光盘等。科技文献是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科学知识和思想的一切著作的总称。其分类包括:①一次文献即原始文献。②二次文献。在一次文献基础上加工而成,常称为“检索工具”,如目录、索引、摘要等。③三次文献。通过检索工具(二次文献)收集原始资料(一次文献),加工整理成的综合性文献资料,如综述、述评、年评、指南等。④零次文献。

未成文的口头传递的信息,或手稿之类的资料,即还没有传播载体。

从上可以看出,综述既不同于原始论文,不属一次文献,也不是论文的摘要、索引或书目,不属二次文献,而是一次文献高度浓缩的产物,是把多篇相关文献综合加工而写成的三次文献。因此,综述包容的信息量大、反映学术动态快,是获取信息、促进科研、指导实际工作的有效途径。

2文献综述的特点

综述包括现状综述——成就性综述、回顾性综述——动态性综述和专题争鸣性综述三种。其特点如下:①资料来源是拿别人的文章做自己的文章。②研究对象是文献资料,不是人或动物。③内容涉及面广,信息浓缩、精炼。④叙述性的表现手法,以事实为基础,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评论。⑤引文多,有很强的参考性。

3撰写文献综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信息时代的特点如文献数量多、增长快,内容分散,重复交叉,语种增加,知识老化加速,质量下降,时滞严重等,呼唤着护理综述文章的出现,使其显得非常必要。此外,综述是知识再创造的研究(科研分为创造知识、修改知识、综合利用知识),写作综述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是促进护理学科发展、成熟,促进人才成长的重要环节。再则,综述提供回溯检索文献线索等,以上说明文献综述的撰写显得非常重要。

4写作步骤

4.1选题

①选取护理工作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②选取位于学科前沿,有一定超前性,能反映新成果、新技术、新动向或矛盾焦点的问题。③选取自己熟悉或有一定研究基础的题目。④选题要大小适度。⑤希望在杂志发表的综述,应注意期刊的要求。总之,选题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掌握四个相符:与个人主观条件相符、与自身客观条件相符、与护理进展现实相符、与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相符。

4.2收集文献资料

4.2.1对文献数量和质量的要求:①数量要求。>40篇,有人提出初始收集资料最好>100篇。②质量要求。年代分析,文献发表的年代越近越好,近3年最好,至多不超过5年;专业分析,资料来自本专业学术期刊、核心期刊的论著性文章;国别分析,资料来自本课题研究的先进国家、权威机构、有威望的专家;主题分析,引用资料的主题与自己的选题相同或相近。

4.2.2收集方法:①顺查法。顺年查找,由远及近。②逆查法。由近及远,从当前开始,倒查近3年或5年的文献。③追溯法。又称篇后文献检索法,是利用已发表综述后的参考文献进行追溯查找的方法。

4.2.3检索工具:有目录、索引、文摘等类型。①中文工具。《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中国医学文摘》和《国外医学》等。②英文工具。美国《医学索引》(im)、荷兰《医学文摘》(em)、美国《生物学文摘》(Ba)、美国《化学文摘》(Ca)等。③联机与光盘。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联机数据库(meDLine)等。④网上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中医药信息检索系统网上数据库等。

4.2.4检索途径:①题名途径(主要按书名、刊名检索)。②著者途径(按作者姓名检索)。③分类途径(按文献所属学科类查)。中国图书分类法规定,“R”是医药卫生,如R4为临床医学,R47为护理学,R248为中医护理学,R5为内科学等。④主题途径(按规范化术语即主题词查)。

4.3整理加工文献

①阅读(浏览、粗读、精读;应确定优先阅读的文献)。②整理、分类、筛选。③综合组织(可按主论点、分论点组织论证材料,确定论证方法,安排层次结构)。④拟定提纲,完成全文。

老年护理综述篇8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9-136-01

急性心肌梗塞[1]多是由于冠状动脉急剧闭塞而导致血流中断,以致心肌细胞因缺血出现急性坏死现象。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表明[2]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老年人本身就存在着诸多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再加上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护理难度较大,因此我们选取3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综合性护理,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2]的60例患者,同时对因语言障碍和智能障碍而无法交流沟通者予以剔除,并且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60例患者中男49例、女11例,年龄65岁-79岁、平均年龄(68.45±3.23)岁,60例老年患者所存在其他疾病分类:高血压28例、2型糖尿病者1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例、慢性支气管炎者36例、脑梗死6例、脑出血病3例、冠心病21例(注:同一患者可以存在一种或多种伴随疾病)。

1.2研究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综合护理组和一般护理组、每组30例;其中综合性护理组男24例、女6例,平均年龄(69.25±3.12)岁,一般护理组男25例、女5例,平均年龄(67.65±3.34)岁,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伴随疾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另外对两组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观察,并且参考目前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要求,制作《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综合护理方案观察表》,并由专人对表中内容(如患者姓名、年龄、病程、伴随疾病、护理方案及效果等)进行详细登记、且在治疗结束后对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1.3综合性护理方法

在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案的同时,对一般护理组患者进行吸氧护理、护理和饮食护理等,而综合性护理组则在上述护理方案基础上加用个性化心理护理、溶栓护理、疼痛护理、肺部护理、皮肤褥疮护理、二便护理等综合性护理方案。

2护理效果评估标准

总体护理效果评估标准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分为四级: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其计算方法按照尼莫地平法计算,即[(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而对于诸如皮肤护理、二便和肺部等护理标准参考《护理学基础》[3]。

3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效果评价则采用秩和检验。

4结果

4.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评估见表1。

5分析

通过本次对老年人的护理观察与分析后,我们得出以下结论:①综合性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好于一般护理组的疗效;②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对防治诸如老年肺部感染、皮肤感染、尿路感染和排便困难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优势(p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3-296.

老年护理综述篇9

关键词:老年痴呆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特点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232-01

老年痴呆是一种获得性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与疾病谱的改变,以及种种不良生活习惯,使老年痴呆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老年痴呆的病死率居老年人病死原因的第4位[2],但目前国内外仍缺乏治疗老年痴呆的特异方法与手段。通过对老年痴呆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干预能改善老年人的记忆力,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痴呆发病率。现就老年痴呆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及相应的干预措施综述如下。

1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特点

1.1记忆障碍

记忆力障碍是老年痴呆患者早期突出的症状,以记住新知识能力受损和回忆远期知识困难为特点。患者早期主要累及短程记忆、记忆保存(3min内不能记住3个无关单词)和学习新知识困难[3]。表现为:丢三落四,说完就忘,同一问题反复提问,语言啰嗦,刚放置的东西就忘掉所放的位置,做菜时已放过盐过一会又放一次等。随着病情发展,远近期记忆均受累,可表现为记不住自己的生日,有的患者甚至连自己的姓名、年龄等都不能正确回答。

1.2智能障碍

智力活动全面减退,大脑的功能全面减退,很容易迷路,计算、理解等能力受损,甚至不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可出现判断力差、注意力分散和意志不集中等表现。正常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病情严重时可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1.3思维言语障碍

进行性思维迟钝、缓慢、贫乏,不能进行逻辑思维,说话时常自相矛盾,让人无法理解其想表达的意思。疾病早期主要表现唠里唠叨,词不达意,想说的话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错语症,交谈能力减退,阅读理解受损,但朗读能力可相对保留,最后可表现为完全失语[4]。

1.4情感障碍

伴有幻觉或妄想,以幻视、幻听和被窃妄想最为多见,情绪改变亦较常见,如焦虑、抑郁、易激惹、欣快、情感失控等[5]。

1.5定向力障碍

对时间、空间、地点、人物定向障碍。不能准确地判断物品的位置,不知道今天是何年何月何日,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不知道哪个床是自己的,出了家门就找不到家等。时间定向力也很差,有的患者不知道现在是上午还是下午,是白天还是黑夜[6]。

2干预措施

2.1认知功能训练

认知功能训练有助于改善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认知障碍及预防和减少进一步的记忆减退,有助于增强其生活自理能力[7]。认知功能训练要循序渐进、反复强化、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作用,起到预防和减少记忆减退的作用。

2.1.1记忆训练

训练患者瞬时记忆能力,即告知患者一些内容后立即让患者复述,直至不能复述为止。训练患者长时记忆能力,即让患者回忆过去的某项内容,如患者能够成功回忆,则回忆更久之前的内容,加大训练难度;不能成功回忆,则回忆相对近期的内容,降低训练难度,反复训练,直到能够识记。还可通过梳理人际关系的来龙去脉,表述各种事物的关系与特点,加强对人事物的理解记忆,使记忆力增强。对于实在是记忆困难的患者,建议患者将一些重要的事物记在一个固定的本子上帮助记忆,避免遗忘。

2.1.2智能训练

寻找一些有利于智力的玩具,如拼图、积木等,让患者玩。充分利用残存智力,协助患者进行数字排序训练、物品分类训练、计算能力训练等,训练患者的综合分析、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科学用脑,鼓励患者多多进行脑力活动,但用脑不可过度,以免加重智能障碍,过犹不及。

2.1.3思维言语训练

可以向患者讲述一些事情,讲完后提些问题让患者回答,或让患者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感受。也可以向病人提问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病人自主思考并主动与人交谈,鼓励患者多动脑、多思考、多与人交流。

2.1.4情感训练

对情感障碍的患者多给予信息及语言刺激训练,对患者关心、体贴,多与其交谈沟通,寻找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对思维活跃及紊乱的患者,改变话题,分散注意力,转移思路,保持情绪平稳,使思维恢复到正常状态;对有妄想的患者,护士与患者交谈时,注意谈话技巧,不可贸然触及患者的妄想内容;对幻听、幻视的患者,要稳定情绪,分散注意力,尽快将其引导到正常的情境中来[8]。

2.1.5定向力训练

对时间、空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进行训练,诱导患者形成正确的定向力,减轻定向力障碍。可经常向患者提问现在所处的时间、地点等,如患者回答不上来,可给予适当的提示,以减轻因定向力障碍而引起的焦虑。

2.2其他方面

痴呆患者生活要有规律且合理,禁烟禁酒,按时作息,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还要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另外,在饮食方面要保证患者有足够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食物应易于消化,以素净清淡为主,少食动物脂肪,限制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摄入,糖和盐均不宜摄入过多。与此同时,患者应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但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做些与自己身体状况和年龄相适应的体育锻炼,还可多进行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护理人员与亲属须监督患者的服药情况,指导患者按时吃药,细心观察有无不良反应,要关心爱护患者,减轻患者因患病而产生的心理负担,减少患者的压力与刺激。在照护痴呆患者的过程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防止意外伤害,因此必须做好各项安全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辛胜利,周卡,尹学,等.群居老人痴呆症状调查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2000,7(2):42-43.

[2]黄展丽.老年痴呆病人的护理[J].家庭护士,2008,6(3a):612.

[3]沈渔.精神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1-242.

[4]范妮,何红波,肖计划,等.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9):590-592.

[5]杨莘,王玲.老年性痴呆患者情感障碍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25-27.

老年护理综述篇10

【关键词】冠心病;便秘;护理;老年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6.172

老年冠心病患者常常合并有便秘,合并便秘患者可因为用力排便而导致腹内压力和心内压力升高,引起患者心率加快,导致心脏负担增加,诱发心绞痛,甚至诱发心肌梗死。所以改善患者便秘症状,有助于减少冠心病的诱发因素[1-3]。本文选择本院100例冠心病老年患者,观察护理干预对此类患者便秘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100例冠心病老年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中无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排除不能参与医护操作及顺利完成实验患者。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8.4岁;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9.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让患者了解病房情况及主管医护人员、对其进行简单健康宣教、观察病情、出院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患者便秘情况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心理护理。多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消除患者焦虑紧张等情绪,避免情绪对患者带来不良影响,有利于促进改善护患关系,使患者积极参与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②饮食护理干预。让患者了解饮食对便秘形成的影响,叮嘱患者多食用利于排便的食物、餐前适当饮水、适当食用粗纤维食物,利于刺激排便反射。叮嘱患者避免食用高脂、高盐食物,应多摄入蔬菜等。③排便姿势和排便习惯护理干预。让患者有充裕时间排便,排便姿势采取蹲位排便,排便时避免看报纸等。④叮嘱患者适当运动。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可让患者散步等,指导患者对盆底肌肉进行锻炼等,促进排便,减少便秘形成。⑤指导患者定时排便。让患者形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而便秘严重患者可给予缓泻剂或开塞露等处理。

1.3观察指标采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的便秘症状和疗效评估问卷对患者的便秘情况进行评分,问卷包括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有下坠不尽及胀感觉、排便频率情况、腹胀情况。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上述项目评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便秘情况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排便困难评分为(0.83±0.09)分、粪便性状评分为(0.89±0.1)分、排便时间评分为(1.01±0.24)分、下坠不尽及胀感评分为(1.39±0.11)分、排便频率评分为(0.61±0.07)分、腹胀评分为(1.35±0.05)分;对照组患者排便困难评分为(1.63±0.21)分、粪便性状评分为(1.27±0.19)分、排便时间评分为(1.55±0.09)分、下坠不尽胀感评分为(1.96±0.21)分、排便频率评分为(1.57±0.31)分、腹胀评分为(1.78±0.14)分,观察组患者便秘评定项目评分分别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冠心病老年患者容易合并功能性便秘,而便秘容易导致患者的腹内压力和心内压力升高,心率加快,容易增加心脏负担而诱导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发生[4]。对于冠心病合并便秘老年患者来说,要对此类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特别是针对此类患者合并的便秘进行护理干预。在护理过程中要针对患者便秘产生的原因进行护理,首先改善缓解患者心理情绪,让患者心理放松;再者对患者饮食干预,因为饮食对便秘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在护理干预中,要对患者排便姿势进行指导,同时为患者运动制定计划[5-7]。本文中,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便秘评定项目评分分别低于对照组评分。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冠心病合并便秘的老年患者有着积极有效的护理效果,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平,张璐.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中国美容医学,2012,12(1):50-51.

[2]刘熔雪,梁婷,江小燕,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医药导报,2010,7(2):16-18.

[3]肖娴,杜世正.冠心病病人二级预防用药低依从性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护理研究,2010,21(3):1883-1885.

[4]林海英.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当代医学,2010,33(4):130-131.

[5]闻荣,黄小明,蒋其武,等.社区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22(2):162-163.

[6]程晓蓉,邓香君.综合护理管理对老年冠心病及高危因素的预防价值.中国医药导报,2012,9(21):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