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数学知识点归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2:14

职高数学知识点归纳篇1

关键词:探究;数学课堂;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0引言

数学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仍是这门课程最直接、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当前高职院校都非常注重专业课程和实训教学改革,对于数学等基础课的课堂教学改革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课堂教学大多仍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数学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控制着教学的进程,使教学与学的关系成了讲与听的关系,学生不能主动参与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个显着特点是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若只是教师单向输出和学生被动接受,那就谈不上对高职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脱离了社会需求,更没有体现数学学科在高职教育中的特殊价值。所以必需改革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营造课堂探究氛围引来活水,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1变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探究过程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究者、发现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更需要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更需要学生的主体参与,用弗赖登塔尔的话来说,就是“让他们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这是数学教学的第一原则”。高职数学教学强调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淡化理论,但对于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及法则的学习不容忽视,尤其对五年制高职学生来说,前三年的初等数学课程应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教师注重营造探究氛围,把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以探究性问题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如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提出过程,一些数学命题的推导分析和论证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总结过程等。教师要把这些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探究性活动。例如,在“数学归纳法”一课的教学中,因为数学归纳法是证明与正整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的一种证明方法,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难点,将数学归纳法的形成过程设计成以学生为主的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即①请你从学过的数学知识中找出一些与正整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并进行分析;②用逐一验证的方法能不能证明上述类型的问题;③正整数列(1、2、3、4、…、n、…)有哪些性质?(有始、有序、无限);④如何运用正整数列的性质解决证明问题?(采用“递推”的方法);⑤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相似于“递推”思想的实例呢?⑥分析“多米诺骨牌”游戏成功的条件;(a、第一张骨牌被推倒;b、如果第k张倒下,那么第k+1张骨牌一定被推倒);⑦类比多米诺骨牌游戏,请你归纳一种证明与正整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的方法;⑧论证你所归纳的证明方法的有效性与正确性;⑨完善证明方法,概括出数学归纳法。这样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发现、归纳活动,使学生亲自经历结论的发现过程,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实质,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构建,促进认知能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2变数学知识的归纳建构为探究课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和用得上的知识。在学习完一章或某一部分知识以后,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对本章、本部分的知识内容、系统结构进行归纳整理的探究活动,还可以开展对数学题目的解题通法与规律的整理探究,对数学结论延伸与拓展的发散探究等。例如:在高等数学《函数》一章的教学时,学生在中学已经对函数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掌握了研究函数性质的一般方法,所以在函数这一章只是对函数概念及性质做总结性的讨论,我在教学中,拟定如下探究活动的课题,①了解函数概念的发展过程;②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与图象对称性之间的关系的研究;③五种基本初等函数性质比较研究。提出这个课题对于学生来说虽有一定的难度,但很有研究价值。函数概念是全部数学概念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众多数学家从集合、代数、直至对应、集合的角度不断赋予函数概念以新的思想,从而推动了整个数学的发展。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函数概念的历史发展,看一看函数概念不断被精炼、深化、丰富的历史过程,能帮助学生领悟数学概念对数学发展、数学学习的巨大作用。学生通过相关信息的收集与积累,然后进行系统地分析,认真的归纳与整理,最后形成小论文。虽然学生理解与认识的水平有差别,但都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其研究的过程便于学生掌握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3变数学知识的应用为探究课例

以应用为目的是高职数学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应摒弃传统的数学只重视学生运算能力和运算技巧的培养的做法,教学内容应重视选取与专业相关的典型实例,加强对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力度。为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热情,教学中,教师把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典型材料,设计为探究性活动的课例,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数学与学生专业知识的联系,积累典型研究课例,使学生在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学习数学,切实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对于财经专业的学生,学习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就可以设计“商品销售利润最大““用料最省”“造价最低”等问题作为探究活动的课例。例如:某商品进价每个80元,零售价每个100元,为促进销售,拟采用买一件商品赠送顾客一件价值1元的小礼品的方法,结果在单位销售周期内销量增加10%,且实践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礼品价值为(n+1)元(n∈n)时比礼品价值为n元时销售增加10%,请你为商品设计礼品价值,以求最大利润。在学习概率知识时,就可选择“促销抽奖问题”、“中奖问题”等;通过对典型实例的探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抽象概念和理论的直观感受,促进理性认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以致用,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参考文献:

[1]余应龙.数学探究性学习导读[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职高数学知识点归纳篇2

一创新能力概述

1创新能力的内涵

“创新是一个以新思维、新发明、新描述为特征的概念化过程”。这个概念显然有些抽象,不过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创新”这个概念,一是创新能够创造出新的事物;二是创新是对现状的改变;三是创新是对事物的一种持续更新。创新是人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是人类特有的一项技能,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1]。创新能力则是指人类利用掌握的知识,在生产实践的不同领域中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所必须要具备的一种能力,任何形式的竞争,实际上都可以转化为人才的创新能力的竞争,从这一点上我们就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2基于数学课堂的创新能力的思考

坦白地讲,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不如高等院校学生,但笔者认为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绝对不低于高等院校的学生。高职学生同样拥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美好生活也充满向往。因此,高职数学教师必须要把握好这一关键时期,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引导,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近几年,我国教育实行扩招政策,每一年都有大批毕业生走进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职院校肩负着为我国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历史使命,而高职院校日常的教学工作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性,这也是高职毕业生的一大特色,是高等院校学生无法比拟的[2]。我们知道,技术上的创新将会带来巨大的生产力,现代企业也非常重视技术上的创新,以及拥有创新精神的员工,因此,我们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社会未来的发展均有着重大意义。

笔者认为高职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以学生的知识水平为基础,以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为依托,以满足企业实际需求为目的,以数学课堂为平台,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勇敢、果断的优秀品质,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职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加强思维训练

1类比思维的培养

增强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陌生问题的能力,类比思维模式主要是通过寻找两个或者两种事物的共同属性来推断出这些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属性[3]。类比思维能够开拓学生的思路,使他们使用现有知识去解决不熟悉的问题,而解决的过程中往往会带有一定的创造性。在教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类比思维的内容有很多,而且形式也很多样。比如我们可以对公式、定理加以类比,从而演绎出新的公式与定理,演绎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类比的过程。

2直觉思维的培养

直觉属于一种心理现象,主要是指人在没有经过系统、有条理的分析时,仅仅凭借对事物的初步感知,就对这一事物的某一方面进行判断与猜想[4]。通常直觉需要“灵光乍现”,需要“顿悟”。我们知道,直觉思维作为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过程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多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忽视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虽然掌握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却不一定具备数学思维,这显然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多联想、多回想,在解题时也可以让学生直接说出对这道题的想法与解决思路等等。数学科学发展的本身就是依靠归纳、类比与直觉思维方式而发展起来的,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几种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3归纳思维的培养

培养高职学生的归纳能力能够增强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掌握归纳思维方式之后,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各方面经验的能力;另一方面,这些经验又能够反作用学生本身,使学生看待问题更加透彻。归纳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要求学生能够从看似有联系或者没有联系的若干个事物中,寻找到他们的共同属性[5]。归纳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需要以归纳为基础。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就数学科目来讲,存在大量的内容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比如经常教导学生要归纳解题思路与解题技巧等等。除此之外,我们知道,教师在每一个章节之后,要为学生们对本章节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为了训练学生的归纳思维,教师可以让学生轮流对所学章节进行梳理,从而达到强化其归纳思维的能力。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运用“问题式”教学方法

所谓的“问题式”教学方法就是将“问题”作为开展数学教学课程的主题,数学教师需要精心的对“问题”进行设计,赋予“问题”丰富的内涵,然后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与解决,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并提高了相应的能力。数学教师在运用“问题式”教学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问题”必须要有内涵、可拓展,具备呈现知识的功能,这样才有探究的意义。(2)数学教师运用“问题式”教学模式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但这“散”必须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不能漫无边际。比如笔者在讲解“三价行列式”的相关内容时,运用了对角线法与第一行展开法对该题进行了解答,然后问学生:“我们除了用这两种方法,还能不能对其进行第二、第三行展开呢?”以这一问题来作为启发学生的方式。

2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是老师在讲台上对定理、定义、公式进行讲解,而学生对板书进行抄写与理解,学生在这种被动状态下是否能够真正的理解教学内容,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很难知晓了。所以,为了合理展开教学,同时变学生的被动服从为主动学习,我们必须要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索知识、拓展知识。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去积极的思考,对于好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教师必须要及时的给予一定的肯定与鼓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运用“直观式”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抽象科学,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才能够理解这些定理、定义与公式。即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再高,理论基础再扎实,对公式、定理的扮演过程再完美,学生也未必能够理解这些公式与定理。因此,数学教师在对这些比较抽象的知识进行讲解时,尽量要使用比较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接的接受这些知识,这样才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比如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比较愿意使用画图、猜想以及类比等“直观式”教学方法,使那些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更加直观,从而便于学生的理解。

(三)重视非智力因素

1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将学生对创新的兴趣激发出来,才能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因此,高职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创新的情景,并且还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创新的快乐,这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基本前提,失去这一前提,创新能力的培养便会陷入困境[6]。教师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必须要以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适时引入一些社会的流行与时尚元素,这样往往会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2培养品质

高职数学课程除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之外,还要重视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因为优秀品质同样会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还会影响学生为了达到创新目的而选择创新的方式。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会定期设计一些难题,让学生对这一难题进行长期的、反复性的思考。这种做法既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与持久力。最终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刻苦钻研的品质。要让学生们懂得,只有那些在逆境中生存下来的人,才能够获取最大的成功。

3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最好的师生关系莫过于“亦师亦友”,也就是说,学生与老师之间既互相尊重,又无所不谈。但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多数学生对教师存在一种惧怕的心理,这种认识是日积月累的,而且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消除的。试想在一个压抑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思维将会被严格的限制,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既无法发挥创新能力,数学教师也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为了学生未来的成长,教师有必要认清师生关系,并且寻找切实可以行的方法,来改善师生关系。在课下,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或者与学生一起进行一些体育活动,这些做法都有利于促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在良好师生关系的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将会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氛围,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综上所述,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广大高职教师必须要顺应时展的趋势,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各种思维方式展开训练,同时还要重视一些非智力因素,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虹.高职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12).

[2]谢国军.从教育教学管理看高职高专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衔接问题[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09).

[3]邹成.对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09).

[4]吴丽萍.对高职数学内容体系模块化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08).

职高数学知识点归纳篇3

摘要:本文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介绍函数单调性的教学设计理念。通过实例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实例来源于专业课程和实际生活,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数学思想;函数;单调性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7-0079-01

说教材分析:首先从教材内容上说,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三章《函数》第二节"函数的性质"第一课时。再从学科角度来说,函数单调性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常用工具,是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等其它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素材。

说教学目标:从学情上分析,我授课的对象是我校09级对口高考班学生,学生总体基础较好,两极分化较严重,中职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已经了解一些简单的初等函数图像和性质,他们学习积极性尚可,但探究问题能力、合作交流意识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从三维目标上说,我从形数两方面着手使学生理解单调性概念,掌握利用函数图象和定义判断单调性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单调性定义探究,从而渗透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观察、归纳、抽象能力,培养细心观察分析、严谨论证思维习惯;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从教学重难点上说,由形到数的翻译,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变,这是认知困难所在,重点是对函数单调性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进行单调性的判断,难点在于,如何归纳抽象单调性的概念。

说教学策略:

首先说教学方法。在老师的启发教授和学生的探究学习下借助于多媒体投影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来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最终利用课堂练习进行反馈得到我们最终的教学评价,从中职学生最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课题,为概念的学习创造了情境,拉近了数学和现实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合理地利用多媒体工具增大了本节课的容量和直观性,使学生在思考中认知概念,在探究中总结归纳,在实践中总结方法,整个教学设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实施诱、思、探、究的教学思想。

再次说学生学法。本节课学法主线是探索分析归纳反思升华最终提高,让学生在学习中尝试归纳总结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图形直观启迪思维并通过函数实例的建构,来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认知飞跃。

说教学过程:第一创设情境兴趣导入,第二探于索归纳形成概念,第三分析范例巩固提高,第四理论升华整体建构,第五归纳小结提高认识。如例,例1凸轮推杆作匀速运动的位移曲线,例2正弦交流电动势波形图。这两个实例都来源于我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都非常的熟悉。将学生的专业课内容与数学相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例:我国产某皮包一年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ppi图示:合肥市某一天的气温随着时间的变化图此图反映了0时至24时的气温t(℃)随时间t(h)变化的情况。在0点到4点,气温随着时间的推移是怎么变化?在4点到14点,气温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是怎么变化?通过这样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实例来源于专业课程和实际生活,由此引入课题,为概念的理性认识做好铺垫。

说教学过程:探索归纳形成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借助图像直观感知,探究规律理性认识,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像并回答当自变量值增大时,函数值是如何变化的?

运用了几何画板教学,通过几何画板的演示,让学生清楚的看出随着一点的移动其对应函数值的变化,通过这两个具体的例子,从学生熟悉函数的图像出发,引导学生直观感知函数单调性,完成对函数单调性的第一次认识,这里要强调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接下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组探究最终得出单调性的概念,增函数和减函数图像的具体特点是什么?本环节借助多媒体构建理论和实例的桥梁,使学生对单调性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高度,完成对概念的第二次认识。又通过四个小练习,判断四个函数的单调性,进而探究,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当k变化时函数的单调性有何变化?2.当b变化时函数的单调性有何变化?让学生自己对归纳情况进行小结就能得到一次函数单调性的基本特征。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例如在水中加入糖随着糖份的不断增加,汤水甜度的变化;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水的沸点的变化。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很枯燥的,数学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再如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遗忘曲线:从左往右看图像是呈上升还是下降的?你能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吗?你打算以后怎么样对待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归纳小结提高认识,回顾本节课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进行自主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什么方法?体会了什么思想?在哪些方面还有待加强?最后的作业布置,鉴于中职学生的基础薄弱能力差的特点设置分层作业,第一层读书部分,让学生阅读书本;第二书面教材中的拓展作业部分。分层作业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作业是学生对学习效果的反馈,分层作业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职高数学知识点归纳篇4

关键词:职业高中;数学教学;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20-01

我在职业中学从事数学教学已近30年,刚来学校教书感觉压力很大,有劲使不出。数学不好教,主要是学生学习习惯太差,数学底子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己的得失,就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本人谈谈自己一点粗浅的看法。

作为教师谁都知道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他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以教材为媒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与学的信息反馈,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拓展思维空间,开启心智,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学生的参与才能得以顺利进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究竟怎么做呢?

一、备课先备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要充分认识职中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结构、思维水平、兴趣爱好探究能力等。备课时要摸清学生的具体差异,根据不同的情况编写教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法,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教师在教学方面起领导者的作用。如何使主体和主导之间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在备课中是至关重要的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三、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要选择出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比如提出问题自学讨论质凝启发指导训练归纳总结的教学模式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说1、提出问题:就是教师要给学生编写出知识体系和提纲,分层提出符合专业特点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职欲。2自学:在自学时教师要给出自学提纲和自学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使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变为探究式的学习,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讨论: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遇到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小组讨论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他们既可以得到语言表达的锻炼机会,又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4质凝: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各小组建议性的参与讨论,并及时正确引导解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分类,对共性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启发性的引导,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5启发:对以上几个步骤中学生遗漏的问题,教师要启发引导让他们自己检查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切忌教师直接给出答案。6、指导:指导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指导,也可以用以纲代目的方式进行指导。7训练:学以致用,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可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练习的设计上要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8归纳总结:归纳是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归纳总结,由一系列个别的,特殊的推出一般的,普遍的原理,要强化学生的归纳总结意识。使学生养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选择适合职中学生所学专业的教学内容

职高数学知识点归纳篇5

【关键词】职业教育;数学能力;学习

1引言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能力是一切工作必备的基础能力,缺乏数学能力,将导致在社会竞争中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的丧失。职业教育作为直面社会技能的培养模式,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能力是值得每一个数学教师深思的问题,应当将数学能力的培养作为当代数学教育的核心,甚至作为整个职业教育的核心。

2高职学生数学能力结构特征

2.1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理解和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是高职学生数学能力结构的基础,尽管高职教育的特点导致高职数学不要求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但是为了保证学生对于专业技能课的学习及未来职业发展和继续教育的必需,必要的数学基础和应用数学的知识仍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可以说,理解和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数学知识是高职学生数学能力的基础,也是职业教育技能的基础。

2.2正确而熟练的解题能力

与其说高职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不如说它是一门重要的工具课。高职学生在将来的实际工作和学习中难免会碰上各种各样的计算问题,虽然很多人认为以现阶段发达的计算机能力,计算解题已然不需要熟练掌握,但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一些重要的数学公式和定理,不一定要求学生对其推导和证明过程有所了解,但一定要熟记这些法则、公式、性质和定量,理解和掌握它们的意义和用途。

2.3分析、综合、归纳和判断的能力

对于数学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在自己原有旧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积极逻辑思维活动和空间想象的过程,对新接收的各种新的信息材料进行系统地综合、归纳、分析和判断,从而得到新的认知、新的理解。当学生不如社会参加具体工作后,其本质就是在社会活动中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一些重要的决策问题,这就需要将在学校获得的专业知识结合上相当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复杂现象进行综合、归纳、分析和判断,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处理,这也是数学能力的最终应用。

3高职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3.1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

没有必要的基础,要发展学生的能力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前提条件。概念的教学是基础知识教学中的核心和起点,也是合理、正确及迅速运算的保证。但是在目前的高职学校教学中,有一些学生甚至教师都认为,高职数学教学仅仅是为了服务于专业课,不必过多强调数学基础的教学,只要学生能够死记硬背公式、法则即可,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其实,无论是在数学教学还是专业教学上都能发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在根本上决定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只有夯实的基础才能有稳固可发展的上层建筑。

3.2培养学生正确而又熟练的运算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数学能力的实质就是分析解决逻辑问题的能力,它是经过不断的练习培养形成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掌握方法是最重要的。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千万不能因为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就减少了对学生的运算和解题能力的训练。首先,经典而具有代表性的例题是教师必须精选给学生的,其次在讲解习题时,应当着重于对解题步骤的分析和对思路方法的剖析,善于举一反三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原则和步骤。练习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合理有计划的安排,这样才能在学生不厌倦的前提下达到培养锻炼数学能力的目的。

3.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可以说是数学能力的衍生,一般可以通过要求学生进行一定量的预习和复习来完成。但是单调枯燥的自己看看书并不能代表就是自学,学生没有目的看书是很难把握书籍内容的难点和重点的,这样只能浪费学生时间并造成厌学的不良后果。因此,教师应当通过适当的引导来帮助学生培养自学能力,例如布置预习和复习任务时应该把本单元的教学目的、要求、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以及复习时应解决的问题明确告诉学生,使学生先按要求去对书籍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和归纳,在具体课程上只需对学生预习过的部分进行提纲挈领的讲解即可达到教学目的,这样一方面减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压力,切实的提高了他们的数学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对自学能力有初步的认识,这哪怕在其将来的工作学习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4结语

总之,高职教育作为以技能教育为主的培养模式,可以减少数学知识的教学,但绝对不可放松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应当正确看到数学能力在学生其他课程学习和他将来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让职业教育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更加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蒋新华.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初探[J].中等职业教育.2007.2.

[2]覃光明.浅论高职学生数学能力结构及培养[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8(2).

职高数学知识点归纳篇6

一、课例的主体研究

我们面临的职高生其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痴迷于手机游戏,没有学习目标,数学基础弱。教学中如果忽视这些特点,单纯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讲解,他们便不感兴趣,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如何能够让学生学习化被动为主动,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是教学活动中的重点。

二、选课

在教材结构上,本节内容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前面学生用坐标法研究了直线和圆,而对椭圆概念与方程的研究是坐标法的深入,也适用于对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学习,更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对椭圆图形的分析,将曲线与方程对应起来,体现了函数与方程、数与形结合的重要思想。

在教学上主要采用探究性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以启发、引导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椭圆标准方程的获得过程,感受数学美的熏陶,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理性和严谨,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真正能够理解数学发生的本质。

三、教学设计

1、教学任务分析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我校高级物联网1501班,共48人,由于我校属于职业学校,生源相对不是很理想,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不高。在学习本节内容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初步了解了用坐标法求曲线的方程及其基本步骤,经历了动手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概括、建立模型的基本过程,这为进一步学习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奠定了基础。

教材分析:圆锥曲线是一个重要的几何模型,有许多几何性质,这些性质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圆锥曲线也是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素材。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对双曲线、抛物线方程的推导具有直接的类比作用,为学习双曲线、抛物线内容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

2、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①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椭圆的定义求其标准方程;能根据已知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②了解建立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能力目标:①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探索发现能力,及运算能力。

情感目标:①亲身经历椭圆标准方程的获得过程,感受数学美的熏陶;②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理性和严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椭圆的定义及椭圆的标准方程

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建立和推导。

3、教材教法和学法分析

教材的教法:为了使学生更主动地参加到课堂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故重点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按照“创设情境―启发诱导―团结协作―参与体验―及时总结--拓展延伸”的模式来组织教学。

教材的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推陈出新,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经历“类比--协作--参与―归纳--提高”的学习模式,把学生的潜意识状态的好奇心化为自觉求知的创新意识。又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增强了研究探索的综合素质。

教学的流程:认识椭圆画椭圆椭圆的定义推导椭圆方程椭圆知识的讲解椭圆知识的运用本课小结课后作业

4、教学情境设计

教师活动:1、认识椭圆:图片展示身边的椭圆并提出本节课就是研究椭圆的方程。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ppt

设计意图:①从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实际,激发学生探求实际问题的兴趣。②借助多媒体生动、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更形象地了解后面要学的内容。

教师活动:2、画椭圆:教师用课件动态演示椭圆的形成过程,同时指点归纳椭圆定义时可类比圆的定义,且注意定义中常量与变量的关系,即哪些量发生了变化,哪些量没有变?

学生活动:①拿出课前准备的硬纸板、细绳、铅笔,类比圆的画法,同桌一起合作画椭圆,再一起讨论归纳出椭圆的定义;②学生回答:两定点间的距离没变,绳子的长度没变,点在运动。

设计意图:①以活动为载体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②通过画椭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提供一个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

教师活动:3、归纳椭圆的定义:引导学生归纳定义时要注意:强调椭圆是个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变量(动点)与常量(绳长和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小关系);强调常数大于|F1F2|(也可通过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来理解,但要忽略动点在长轴两端点的情况)

定义:在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a(2a>o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记oF1F2|=2c.

问题:为什么要满足2a>2c呢?当2a=2c时,轨迹是什么?当2a

结论①当2a>|F1F2|时,轨迹是椭圆;

②当2a=|F1F2|时,轨迹是线段;

③当2a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并仔细观察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椭圆定义中的条件。

设计意图:①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概括出椭圆的定义,这样培养了学生抽象思维、归纳概括的能力。②让学生了解归纳概念的严密性;③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椭圆定义中含有的内在条件,突破了重点。

教师活动:4、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设问1:利用坐标法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设问2:本题中可以怎样建立直角坐标系

根据建系的一般原则是使点的坐标、几何量的表达式尽可能简单化,并使得到的方程具有“对称美”“简洁美”的特点,因此可以类比利用圆的对称性建系,我们也可以利用椭圆的对称性建系,得到如下两个方案: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例题,并做适当的笔记

设计意图:①为了让学生掌握椭圆方程的焦点位置及a,b,c三者间的关系而设计了例题;②让学生学会利用椭圆的标准方程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7、运用知识

练:平面内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8,一个动点到这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10,建立适当坐标系写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做这道练习题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熟悉利用定义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过程;②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运用知识。

教师活动:小结:1、一个定义:(椭圆的定义)

2、二类方程:(焦点分别在x轴、y轴的上的两个标准方程)

学生活动:学生听讲并做适当笔记

设计意图:①归纳小结有助于学生学习、记忆和应用;②巩固新知,形成知识网络。

教师活动:作业布置:必做题:课本36页第2、3题

设计意图:①巩固学生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落实教学目标;②巩固知识发现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研究性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实践的反思

职高数学知识点归纳篇7

一、探究教学的概况

探究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利用探究方法主动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来的一种教学方式,该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素养,还需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真正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进行探讨和交流,用自身丰富的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共同分享探索结果,从而实现机械制图教学的目的。

二、中职学校机械制图探究教学的改革策略

1.通过情境的创设提出,问题发散学生思维。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的教材中,囊括了大量制图插图,理论知识较少,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讲解较为复杂的零件图、剖视图以及装配图等时,需花费太多时间,且教师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过少,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制图能力。

中职机械制图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及目的创设情境,并以此为中心提出问题,发散学生思维能力。如,在对投影规律及三视图关系进行教学前,教师事先让学生准备纸、橡皮以及制图工具等,课堂中,先引导学生和自己一起做一个三面投影模型,然后让学生将橡皮放入成型的三面投影模型中,再引导学生绘制出三面视图,并根据所学的知识对三面投影体系规律求解出三视图。同时,教师设下疑问。例如,三个视图位置、方位以及投影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巩固三视图相关知识,发散学生思维,提升教学的质量。

2.构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树立学生自信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状态大多处于彷徨、灰心或无奈状态,机械制图课程较为复杂,且需理论结合实践操作。中职机械制图教师在进行探究教学时,应构建一个平等且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是由于良好的课堂环境以及探索氛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学习中去。

机械制图中如基本体、组合体以及零件图尺寸标注等均需要理论结合实际来完成教学。教师可以事先对学生进行分组,5~8人为一组,各组投票选取出一位学生担任组长,然后由老师下达任务,引导学生自制模型或收集各机械零部件的参数,最后由教师组织,小组之间进行组合体以及零件图尺寸的标注,最后再由教师进行讲评,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进而帮助学生巩固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形象。中职学校机械制图探究教学改革过程中,还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方式,如多媒体、flash等辅助教学,使机械制图教学的内容更为直观形象。多媒体能够图文并茂,立体形象地将机械制图的过程以图片、动画影像等形式呈现出来。

中职机械制图中剖视图的讲解主要是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帮助学生形成空间、平面再到空间的逻辑思维。多媒体辅助机械制图教学,直观生动地将阶梯全剖视图向学生呈现,学生能够对剖视图一目了然,并突破传统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教学的质量。

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加深知识整合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在快结束机械制图的教学时,还需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整合能力弱等情况,虽能理解知识,但对知识进行整合和归纳还比较弱。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如三视图投影关系就可归纳为:主左视图高齐平,主俯视图长正对,俯左视图宽相等。这样能够轻松、简单地将所学的知识记住,加深学生知识整合能力,从而能够正确画出三视图。

职高数学知识点归纳篇8

关键字:海事管理电子文件归档思考

随着近几年海事事业的跨跃发展,海事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电子信息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办公自动化、标准化、网络化渐趋完善。计算机管理广泛应用于海事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代替以往手工繁杂的办公行文、来往函件。文件从产生到处理结案几乎可以不使用纸和笔,许多日常工作可以直接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办结。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同时,每个文件形成部门为存储档案信息都投入大量的经历,保留旧的设备和多种应用软件,显然从人力和物力上都是一种浪费。因此,为适应海事现代化管理和信息社会的发展,做好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对电子实施档案化管理势在必行。

电子文件难以归档的原因

一是电子文件归档整理本身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工程,与纸质档案归档整理相比,差异很大。电子文件的形成、处理、收集、积累、整理、归档、保管和利用等各个环节,都有信息更改、丢失的可能性,因此使得归档整理变得复杂。

二是上级档案部门缺乏有效指导。笔者通过调查了解,交通部海事局各直属局单位大多档案部门本身对这项新工作也不熟悉,同时也没有实践经验可以学习借鉴,使得工作很难开展。

三是没有统一高效的电子档案归档整理管理系统。

四是档案人员更换频繁。

电子文件归档方式和模式的选择

纸质档案的载体较为稳定安全,而电子文件的载体稳定性差,它对保存场地的面积要求不高,而对环境的温湿度、防磁性等条件的要求很高,易损坏,因此归档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经实践检验,利用磁盘,脱机采集数据的介质移交方式容易造成数据丢失。如遇质量较差的磁盘,会影响文件的可读性。为防止数据丢失需制作多份备份盘存档,这不仅加大了工作量,也增加了存贮磁盘的数量,简便而安全的方式是采用网络移交归档,并利用光盘存贮。网络移交的模式有两种:

1、开通电子文件归档专递网线

随着各单位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的建立与发展,越来越多的重要文件被传输上网。这些文件经过各业务管理部门挑选,反映了职能活动的概貌,上网前又按着信息管理部门的统一要求进行了文件格式的转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和通用性,是归档的重点。对那些日常产生的其它未输送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网上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由专业档案部门对各个部门产生的电子文件信息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保管与存储。档案部门对归档的电子文件提出标准化格式要求,但不能是唯一性的,应认可几种通用性较强的软件,如:.DBF、.DoC、.tXt、.eXe等文件。

2、成立计算机与信息管理部门,由其负责归档,作为电子文件信息的汇集点

为适应办公自动化工作发展的需要,人们越来越注重信息工作的系统化和标准化水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也从以往的“分散各异”转向“集中统一”,打破了立卷单位人界限,更趋向基于某一方面或几方面职能活动的内容而建立系统。计算机与信息管理部门负责规划、统筹本单位信息管理工作,是开发集中统一型信息系统的牵头部门,成为电子文件信息的汇集点,又具有一定的技术设备及人才条件,由他们负责将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归档,无疑是最佳归档途径之一。

无论利用何种途径归档,必须由电子文件形成单位(职能部门)按统一格式编目整理后,传输给档案部门,不能由档案部门自行从网上下载,以保证电子文件形成部门对其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档案部门接收的电子文件一律应存入光盘,最好不用磁盘存贮。

建立并执行一套科学、合理、严密的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制度

1、依靠原纸质档案立卷工作骨干,实现相关部门职能的交融集成,建立电子文件归档制度

由于整理纸质档案大多采用手工操作的方法,这与电子文件处理手法相差甚远,需要新的知识和技术手段,现有的立卷队伍尚不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要通过组织业务学习和技术培训,尽快地使他们掌握信息管理自动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担负起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重任。

2、建立电子文件全过程管理制度

电子文件从形成到电子档案的开发利用,来源广泛,环节众多。因此,电子文件收集归档必须依靠制度约束。建立电子文件全过程管理制度,明确各方面的职责要求,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保证电子档案原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措施。

3、将电子文档管理工作纳入单位管理工作程序

纳入单位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及有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其目的是使制度变成归档人员的自觉行动。体现在部门档案的管理工作要做到“三纳入”、“四同步”:纳入工作规划和计划、纳入管理制度、纳入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在布置、检查、总结、验收各项工作的同时,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

“两套制”归档的必要性与适时简化合一的可能性

签署是文件生效的主要标志,在现在技术条件下,对一些具有凭证作用和法律效力的文件必须以纸介质形式备份保存。鉴于电子文件载体和信息技术的不稳定性,以及电子文件的易修改性,有必要将重要的电子文件制成硬拷贝存档,以确保数据的安全。目前,电子文件、纸质文件转化为档案一般采取“双轨制”,归档内容形成“两套制”,即纸介质与磁、光介质两种文件一起归档,形成内容相同的两套档案,以确保声像档案完整与安全。

档案人员知识结构的变革迫在眉睫

随着海事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问题逐渐引起重视,并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有所探讨或涉及。笔者认为,所谓档案人员知识结构的优化,主要应通过处理好如下一些关系体现出来。

1、应处理好纵向与横向、基础与提高的关系

人们常讲“一专多能”、“数专多能”,可以用“金字塔”模式做为参照。“金字塔”模式将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分为三大层次,最底层的为基础知识,中层为相关性知识,最上层为专业知识。按照这一模式,一个档案人员必须使自己的知识“金字塔”的塔基尽可能宽广、深厚、牢固;塔尖尽可能高耸、精深,这样构成的知识“金字塔”就既高大、又牢固,也就是达到了最优化,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

2、应处理好系统提高与发展特长的关系

在教育学上,日本专家曾提出“能才”与“异才”的区别,这对于档案人员知识结构的优化不无启示。按照现代信息科学的观点,任何一个系统功能的发挥与自身的变化发展,既与自身整体的结构与水平有关,也可能与内外部某一独特的、偶然的、甚至貌似微小的因素有重大联系。做为档案人员,平时既要注意系统的学习、提高,也要注意发展自己某一方面的特长、“绝活”,这样,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就能派上用场,弥补知识结构的不足。

3、应处理好集体智慧与个体智慧的关系

常言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这实际上道出了现代信息科学与管理学、人才学的一个重要原理:集体(系统、整体)的功能作用要大于个体(部分、要素)的作用。档案工作内部有着各种分工,因而各单位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应有所区别,有所侧重,而总体上,全体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应保证能圆满、高效、创造性地完成有关工作。

4、应处理好智能因素与非智能因素的关系

职高数学知识点归纳篇9

【关键词】课程标准;高等数学;教学设计

现代学徒制特有的思路指引之下,按照高职需求来培育最优人才。开发分类课程,把它们融汇在更广范畴的平日工作、专业授课之内。按照细分出来的专业特性、潜藏认知规律、持续进展的总体指引,设定了多层级的培育目的。高等数学架构内的平日教学设计,应整合多层级的根本规则,符合个性需求。建构完备的内容体系,细分授课层级,满足多样化态势下的个性进展。

一、现存授课弊病

(一)缺失必备信心

从现有状态看,高职院校接纳的生源没能提升原有的科目基础。学生缺失应有的数学科目信心,觉得初等数学并没能打下很稳固的根基,也很难学好更高层级的数学。这类信心缺失,带来科目测试之中的分数偏低。传统期末测试,仍采纳惯用的试卷模式,整体范畴内的分数偏低,不及格率升高。

(二)不愿投入精力

高职学生常常觉得:现有各类专业并不密切关联着未来时段的岗位锻炼,没能紧密衔接着后续就业。在校时段内,很难投入学习,没能留出足量的精力来接纳数学科目。常规授课之中,教师侧重去讲演偏疑难的科目习题,没能关联实际。这样学生觉得:数学科目太过抽象,同时并没有过多用处,为此产生厌倦。

(三)单调解析演示

伴随院校扩招,高职原有的师生数目递增。这种情形下,常会采纳惯用的大班授课。平日数学教学,太过注重完备的特性、科目的体系性,采纳满堂灌这一单调解析思路。同学被动去接纳,缺失必备反馈。师生没能互动,教师并不明了同学潜藏着的学习困惑。这种课堂死板,缺失趣味特性,同学没能自主去摸索及探究。

二、教学设计的新颖路径

若要摆脱平日内的授课困境,激发潜藏动力,就应变更偏旧的认知模式,采纳新颖路径下的授课设计。应侧重来设定某一疑问,采纳问题情境。在这种根基上,建构完备的探析模型,让同学经由自主探析来寻找出最适宜的解答。经由这一流程,同学就体悟出了深层级的知识关联,培育整体认知。对于细分出来的疑难点,应广泛关联起特有的科目常识,获取更好理解。彼此协作来化解某一疑难,在这一进程之中增添信心,获取成功体验。

高等数学附带着的课上实例、课后演练习题,都可被变更成平日之中的真实问题。与此同时,拟定的这类练习也紧密关联着更广范畴的其他科目,例如物理学、经济学等。在常规解析之中,可以融汇带有真实特性的疑难解答。这种新颖路径更贴近常常见到的平日实际,引发同学兴趣。同时,同学也明辨了数学这一科目的真正用途,增添运用认识。

三、设计新式授课

(一)密切衔接生活

现有院校之中,偏多教师惯于注重平日的科研,忽略常规教学。基础架构内的高等数学应被归类为根本科目,数学密切关联着细节生活,唯有发觉这一联系,才能添加授课范畴内的更多乐趣。同学觉得这一科目单调,是由于采纳单一架构下的授课程式,为了应对测试。应试压力之下,师生只考量了怎么去提升原有的分数:教师着力去传授多重的解题方式,协助同学来寻找出解析的捷径。这类程式确能提升分值,却压抑住了应有的创新思路。

数学科目以内的各个知识点,都不可脱离常见生活。唯有衔接生活,才能发觉深层级的数学乐趣,指引同学探究。应摆脱枯燥及单调的常见授课,尝试去摸索新颖的思路。例如:课余时段内,可让同学经由网络搜索来查验关联的视频及图像,带到课上予以分享;在平日细节之中发觉数学问题,并关联起学到的根本机理。摆脱应试重压,才能创设愉悦及轻松的总氛围。

(二)重设教材体系

高等数学平日授课依托的教材,历经多年并没能被彻底变动。变更偏旧的认知体系,培育更高层级的综合素养,应着力来提升总体架构内的科目认识。筛选出来的新颖教材内涵,应当添加最适宜的构架及细化安排。继承原有优势,同时延展这一编排线索。对于潜藏着的真空区域妥善予以修补,增添新的认知。对于衔接着的数学常识,应能着力强调,以便巩固基础。

(三)凸显分层差异

重设惯用的授课程式,应考量潜藏着的趣味差异、科目进展差异;在这种根基之上,才能拟定分层级的新颖授课,满足各类同学。受到扩招影响,高职接纳的学生凸显了偏大的水准差异;与此同时,学生常常会单纯去跟随教师来辨识某一难题,缺失自主探究。为此,唯有注重深层级的个性差别,注重因材施教,才能发觉新颖的、最适宜的分层途径,发挥凸显特长。

四、筛选设计实例

(一)衔接各类知识

高等数学探究惯于采纳极限这一思路。但现有教材内,并没能明晰这一特有的定义,仅仅描画概念。对于此,在后续授课之中,应能凸显探析的总思路,缩减理论要求。例如:电路经由的电流运算、电压运算都关联着高等数学的根本机理。顺应这一思路,可以紧密关联起两种科目。

离散变量整合了序列的内涵、无穷小量内涵、序列特有的极限、关联的夹逼定理、序列收敛特性、极限对比及阶的内涵。通过这类解析,再去接纳连续变量特有的极限难题。这种新颖思路,把无穷小范畴内的解析设定成微积分依托的根本思路,理顺探究思维。

(二)培育探析思路

在解析极值运用这一疑难时,常常遇有这类难题:某电路初始的a电阻12Ω、B电阻8Ω。在这时,若变更了并联路径下的电阻,把它变更为11Ω,那么初始的电流会凸显怎样的随之变更规律?

这类疑难带有抽象的特性,并不便于思索。为此,可把原有的疑难细分成多重的步骤来解析。可让同学运用简单材料来亲手衔接电路,亲自动手尝试。经过自主探究,就会摸索电阻及电流变更的规律,从而化解难题。这类探析不可脱离亲自操作。

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被归类为高教体系范畴内的重点部分。伴随教育进展,高职教育特有的领域正被快速拓展。高等数学面对着的授课变革,应凸显初始的设计变更,搭建优良平台。师生彼此协助,提升原有的科目素质。教学设计之中,应考量不同层级的现有水准,注重激发兴趣。变更偏旧的灌输模式,让同学自主摸索并参与,增添数学认知之中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李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进展[J].大学数学,2007(04):20-26.

[2]闵兰,陈晓敏.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139-141.

[3]崔允t.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J].教育研究,2009(01):74-79+110.

职高数学知识点归纳篇10

内容摘要: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中,教学内容就是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来的适合教学的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报关操作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国际货运方向的一门核心技能课,在此课程中,我尝试了这一理念的实际应用,并且探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工作过程报关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已占据半壁江山,办学规模和在校人数都同本科院校不相上下,高职毕业学生毋庸置疑地已经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简而言之,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尤其是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鉴于以上培养目标,作为高职教育的一名普通教师,必须以自己所讲授的课程出发,探索并建立基于工作工程的课程实践教学。

一、分析报关工作过程构建课程知识体系

报关主要是指进出口货物收货人或他们的人向海关办理货物进出境手续及相关海关事务的过程,是国际货运业务中的核心环节。国际货运业务中的客服员、操作员、业务员等岗位工作基本围绕报关员进行,为货物通关做一系列前期准备。

(一)报关业务基本工作程序。在此,我们必须透彻地分析报关员的具体工作任务,并将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报关业务基本工作程序用图1表示:

1.程序一:申报。申报是指进出口的收发货人或其人,在规定的期限、地点,采用电子数据报关单和纸质报关单形式,向海关报告实际进出口货物的情况,并接受海关审核的行为。

申报步骤可简单用图2表示:

2.程序二:配合查验。海关查验是指海关根据海关法确定进出境货物的性质、价格、数量、原产地、货物状况等是否与报关单上已申报的内容相符,对货物进行实际检查的行政执法行为。配合查验的一般步骤如图3所示:

3.程序三:缴纳税费。进出口收发货人或其人将报关单及随附单证提交给货物进出境地指定海关,海关对报关单进行审核,对需要查验的货物先有海关查验,然后核对计算机计算的税费,开具税款缴款书和票据。缴纳税费的一般步骤如图4所示:

4.程序四:提取或装运货物。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及其人在依法办理了进出口货物的申报、陪同查验和缴纳税费等手续,获得海关放行后,就可以向海关领取签盖海关“放行章”的进口货物提货凭证或出口装货凭证,凭以到货物进出境地办理提取进口货物或装运货物的手续。

(二)构建课程主要知识体系

1.根据工作流程构建主要技能点。通过北京国际货代公司的充分调研以及与企业专家的研讨,最终选择流程一和流程三作为报关主要工作环节,经过对这两个主要环节的深度剖析,提炼出以下四个主要技能点:

(1)进出境货物的通关程序的解读能力。在海关监管中,进出境货物种类繁多,在课程中将选取一般进出口货物、海关保税加工货物和海关保税物流作为课程学习重点。

(2)填制进出口报关单技能。填制进出口报关单是报关员的核心技能,在实践工作中要求准确率和熟练度,以提高工作效率,此技能点作为课程学习重点。

(3)确定进出口商品编码。进出口商品编码作为确定进出口税率的主要依据,编码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缴纳关税的多少,因此将查询编码作为课程学习重点。

(4)计算进出口关税技能。进出口关税计算依据繁杂,要求报关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来进行货物完税价格的确定和关税额的确定,因此将核算关税作为课程学习重点。

2.与报关员资格考试相契合确定主要知识点。一年一度的报关员资格考试反映了海关及有关部门对报关业务的最新规定,并突出了从事报关工作必备的、应知应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报关相关知识、海关监管货物及其报关程序、进出口商品归类、进出口税费、进出口报关单填制以及报关相关的法律制度六大部分。

3.将技能点转化为知识点。在报关操作实务的课程设计上,应突出报关员的必备和主要业务技能,在综合考虑教学课时有限、学生的自学能力、各部分内容在报关业务中的重要性以及教学性价比四大因素后,最终将此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设计如下:(1)进出境货物的通关程序;(2)进出口报关单的填制;(3)进出口商品归类;(4)进出口税费。

二、根据知识点建立相配套的教学模式

确定课程主要知识点后,当务之急就是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取得最佳学习效果。众所周知,高职学生厌学比例高,缺乏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在高职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固然重要,确定合适的教学模式则更为重要。

(一)进出境货物通关程序的教学模式。本部分内容呈现出以下特点:内容复杂而繁琐,知识点极易混淆,专有名词多且难理解,重点难点多。结合以上特点,建立了以下的教学模式:

1.层次式教学。鉴于本部分内容多而繁,采用大框架式,每个框架下再使用层次式教学,将主要知识点汇总为一个树状结构图,第一层为总知识点,第二层为分知识点,依此类推,随着层次逐渐深入,知识点也逐渐细化。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总体上把握框架、理清脉络、理顺思路,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主要知识点。

2.明确重点难点。任何知识点的讲解都需要明确重点难点,在讲解任何内容之前,都应该明确告诉学生。在此内容的讲解上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将反复强调讲解重点难点内容,供学生理解,只有深入理解了重点难点内容才能将知识扩展,将所有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才能记忆深刻,从而将知识活学活用。

3.提出问题促进学生自学。本部分内容较多,但教学课时有限,除重点难点以外的内容,就必须要求学生课后自学,为了加强自学效果,教师必须为每部分的自学内容设计难度适中的作业,作业的形式也应多样化,鼓励学生创新,并且需要安排专门的时间检验学生的作业完成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进出口报关单填制的教学模式。进出口货物报关单是指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或其人,按照海关规定的格式对进出口货物的实际情况作出的书面申明,以此要求海关对其货物按适用的海关制度办理报关手续的法律文书。

正确填制进出口货物报关单是报关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海关考核报关员的主要标准,因此,必须详细讲解每一个栏目的填写要求。

1.熟记单证中常用英文词汇

与报关相关的中英文进出口单证的基本内容及其运用是填制报关单的业务知识基础,进出口业务涉及的单证,可分为三大类:第一是金融单证,例如:信用证、汇票。第二是商业单证,例如:发票、装箱单、运输单据、保险单等。第三是受国家对外贸易管制所需提供的单证,例如:许可证、原产地证明等。

2.随讲随练模式。进出口报关单的填制是报关员的必备技能之一,可操作性极强,课堂上详细讲解栏目的填制要求后,学生即刻拿出单据进行训练,巩固所学到的知识,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有直观性的认识,而且,对于重要栏目,还需要加强训练,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总结填制技巧。对报关单有了基本认识后,还需要掌握各个栏目之间的填制技巧,只有这样填制水平才能更上一层楼。

(1)掌握报关单的分单、分栏、分行填报,这是一种宏观的规范。掌握了它的规范要求就掌握了大的方向,就不会犯大的错误。

(2)掌握主要栏目之间的逻辑关系,进出口报关单众多相关的栏目之间存在着极强逻辑对应关系,掌握这些逻辑关系是快速填写报关单的重要保证。

(3)牢记主要栏目的填制代码,代码是报关单填制中的重要构成部分,近几年的资格考试考代码的比重逐渐加大,熟记代码有助于快速填写报关单,学生一定要常看这些代码表,看得次数多了就容易记住了。

(三)进出口商品归类的教学模式。进出口商品归类是报关员所具备的独特知识点,是学生以前很少接触的一类知识点,是操作性极强的一类知识点,因此,为了提高学习效果,也应创建相适合的教学模式。

1.运用编码工具书创建课堂学习情景。在实践工作中,报关员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工具书,在教学中采用与工作用书功能相同但内容较为简化的《进出口商品编码》一书。教学中,由教师指定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工具书查找并确定进出口商品的8位税号。

2.掌握正确归类方法。商品归类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在实际工作和资格考试中,商品归类都是一个难点,考试中得分率总体偏低。因此,要正确归类的前提是系统地了解《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并且综合运用归类总规则,同时,掌握归类的操作程序,也就是掌握了归类的正确方法。

3.强化训练提高水平。归类思路与应试技巧都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才能变成自身的财富,因此,除了掌握正确的归类方法以及操作程序外,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逐渐熟悉大量的类注和章注,从而提高查找编码速度和准确性,达到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如的水平。

(四)进出口税费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