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新生儿皮肤受损的护理措施十篇新生儿皮肤受损的护理措施十篇

新生儿皮肤受损的护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2:43

新生儿皮肤受损的护理措施篇1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防治护理对策。方法:选择120例新生儿皮肤损伤患者,首先对这些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实施对症治疗。在护理过程中,先对这些患者进行皮肤采样、细菌培养,如果发现感染,护士应当配合医生实施抗感染的治疗,仔细的观查这些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隔离患儿,对其衣服、用具进行消毒;破损皮肤用生理盐水清洗后再涂药膏,1~2次/d。结果:该组患儿通过1周左右的精心护理,120例都得到初步治愈,治愈率高达100%,患儿出院后,复发的有6例,复发率为5%,随后在医院进行为期2~3d治疗、护理后,这些患儿都治愈出院。结论:对于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防治护理,应当尽量保全新生儿皮肤完整性,这是护理过程中最需要考虑的,同时预防感染是最重要的。

   关键词:新生儿;皮肤损伤;防治护理;预防感染;有效隔离

   近些年来,新生儿皮肤损伤的事件呈现上升的趋势,一方面是新生儿生活环境的因素,另外一面在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防治护理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使得该病出现反复,难以治愈[1]。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0月120例新生儿皮肤损伤患儿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120例新生儿皮肤损伤患儿,男70例,女50例,年龄0~28d,平均8.5d。1.2 方法:首先对这些患儿进行病因分析,实施对症治疗。在护理过程中,先对这些患儿进行皮肤采样、细菌培养,如果发现感染,护士应当配合医生实施抗感染治疗,仔细观查这些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隔离患儿,对其衣服、用具进行消毒;破损皮肤用生理盐水清洗后再涂药膏,1~2次/d;对于患儿的坏死组织要彻底地清除干净,这样有利于露出新鲜的创面,有助于其肉芽组织的生长,再用软膏涂创伤的皮肤,要均匀的涂抹;对于尿布皮炎患儿应当常常的改变体位,暴露臀部并保持清洁干燥,同时对于破损的皮肤,应当合理的包扎,这样可以防止再受粪便或者尿液的污染[2]。2结果 该组患儿通过1周左右精心护理后,120例都得到初步治愈,治愈率高达100%,患儿出院后,复发的有6例,复发率为5%,随后在医院进行为期2~3d治疗、护理后,这些患儿都治愈出院。3讨论 新生儿皮肤损伤是新生儿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新生儿的皮肤比较薄嫩,抵抗力比较低,其角质层发育相对比较差,同时其皮下的血管比较丰富,造成其局部的防御机能比较差,就比较容易发生感染。尤其在我国乡镇,由于基础卫生条件设施,没有较好的治疗设备,同时这些医院的护理人员缺少专业的护理技能,在应对新生儿皮肤损伤时,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错过最佳诊断时机,耽误患儿恢复时间[3-4]。 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防治护理,笔者认为医院应当制定一套有效地预防方案,例如保持病房的干净卫生,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保持室温24~26℃,相对湿度55%~65%;对皮肤病患儿进行隔离消毒;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擦拭药物时,动作要轻柔,对于包扎处不要包扎过度,注意局部皮肤颜色;要对患儿进行定期的更换卧位;保持皮肤的干燥,保持衣服干燥等。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应当时时加强自身的护理专业技能,减少操作不当所造成的皮肤损伤等。在此基础上,只有采取全程、精心的护理措施,在患儿具体病情基础上,开展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可以让患儿能够感受到细致精心的护理;在对小儿皮肤损伤患儿行护理的同时,还要积极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向他们宣传护理基本知识,教会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采取预防措施,做好每一步护理工作,尽早让患儿痊愈出院。4参考文献[1]余美丽.药物渗漏致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防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2(10):143.[2]翟晔红.小儿大面积烧伤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及防治[J].吉林医学,2009,30(12):1077.[3]景玉芳,洪 薇.新生儿造口袋的改良及临床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9(1):22.[4]YoungJB,abrahamwt,albertnm,etal.Relationoflowhemoglobinandanemiatomorbidityandmortalityinpatientshospitalizedwithheartfailure(insightfromtheoptimiZe-HFregistry)[J].theamericanJournalofCardiology,2008,17(1):183.

新生儿皮肤受损的护理措施篇2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7)09(b)-0068-04

Clinicalstudyofdifferentskincareinterventionsforpreventionofscalpinjuryinducedbyvideoelectroencephalograminchildren

HUoGuangyan1ZHanGXiaoxue2ZHanYan1wanGYuping3ZHaoXuan1ZHUXiaoying1Liting1LiRui1

1.Departmentofpediatrics,XuanwuHospital,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53,China;2.nursingSchool,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69,China;3.Departmentofneurology,XuanwuHospital,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5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differentskincareinterventionsforpreventionofscalpinjuryinducedbyvideoelectroencephalogram(VeeG)inchildren.methodsFromJanuary2015toJune2016,250casesofchildrenprovidedwithVeeGinpediatricsDepartmentofXuanwuHospital,CapitalmedicalUniversitywereselected,andrandomlydividedintothemedicalcottonballgroup,3mhydrocolloiddressingsgroup,3msiliconeadhesivegroup,Comfeelhydrocolloiddressinggroupandcontrolgroup,eachgrouphad50cases.patientsweregivencorrespondingtreatmentsofmedicalcottonball,3mhydrocolloiddressings,3msiliconeadhesiveandComfeelhydrocolloiddressingforscalpprotectionduringVeeG,while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weregiventheconventionelectrodefixedmethodduringVeeG.theseverityofscalpinjurywascomparedamongthesegroups.Resultsther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inseverityofscalpinjuryamongthefivegroups(p<0.01);pairwisecomparisonresultsshowedthatthedifferencesinseverityofscalpinjurybetweenthemedicalcottonballgroup,3msiliconeadhesivegroupandthecontrolgrouphad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1orp<0.05).Conclusiontheapplicationofmedicalcottonballand3msiliconeadhesivecanreducetheseverityofscalpinjuryinducedbyVeeGinchildren,whichprovidesreferenceforclinicalpractice.

[Keywords]Videoelectroencephalogram;Scalpinjury;Skincare;Children

癫痫是以反复癫痫发作为临床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癫痫患病率仅次于脑卒中,近几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加,发病率有显著升高趋势[1]。儿童是癫痫的高发时期,尤其是学龄前期和婴幼儿期,频繁的发作对患儿的身体、心理及家庭都带来很大的伤害[2]。一直以来癫痫的诊断以病史为主,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脑电图逐渐成为儿童癫痫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的重要手段[3]。视频脑电图(video-VeeG)是在常规脑电图的基础上加上录像技术[4],是目前癫痫诊断和分型中最有价值的检测方法[5],也是小儿神经科用于癫痫诊断的关键方法。视频脑电监测实现了患儿脑电图变化和临床表现的同步分析,有助于?t生判断异常波形与患儿临床表现的关系[6]。儿童行视频脑电监测的步骤:用洗发水洗净头发及头皮,晾干后,医务人员用75%乙醇再次去除头皮及耳垂油脂,然后将盘状电极盛满导电膏,粘贴在头皮上,电极需紧贴头皮,一般头皮上需粘贴23根电极,双耳垂粘贴2个电极,电极粘贴后用防过敏、透气性好的纸质宽胶带固定各个盘状电极与皮肤粘贴处,最后用网帽罩住整个头皮上的电极。以上固定的目的是保证耦合剂能更好地传导信号,降低电阻,以提高视频脑电监测检查的准确性。但儿童时期皮肤薄嫩,抗损伤能力低,尤其是婴幼儿的皮肤结构发育尚未完善,表皮和真皮结构以及皮肤附属器与成人相比有显著差异,婴幼儿皮肤的角质层和表皮厚度显著低于成人,角质层厚度比成人薄30%,表皮厚度薄20%[7],易受压发生破损,视频脑电电极连接导线处易对患儿头皮造成损伤。目前国内外对于脑电所致的儿童头皮损伤研究较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使用国产视频脑电图仪(pn-net)32导eeG视频监测。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法,摘下脑电监测电极后,患儿的头部(以额头、骨突隆处较为突出)、双耳垂产生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如发红、破溃、糜烂甚至水泡。我院前期研究中发现在228例视频脑电患儿中头皮损伤发生率为39%[8]。头部皮肤损伤的产生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及家长的焦虑,甚至影响患儿继续行视频脑电监测。脑电监测设备产生的头皮损伤主要是由金属盘状电极与导线连接处直接压到头皮导致,当前国内外缺乏预防损伤的具体方法。本研究旨在探索适用于视频脑电的头皮保护措施,以减少视频脑电电极接头处对皮肤的压力性损伤,设计了多种护理干预措施,选择对行视频脑电监测患儿进行预防头皮损伤的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儿科行视频脑电监测的250例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棉球组、3m水胶体敷料组、3m硅胶胶布组、康惠尔水胶体敷料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将不同组患儿安置在不同病房防止相互沾染。纳入标准:诊断为癫痫行视频脑电监测;监护人同意参与本研究;视频脑电监测时长为12~28h;患儿头部皮肤完整。排除标准:中途要求退出研究的患儿;局部皮肤有感染;患有皮肤病(如皮疹等)影响损伤的判断。对入选患儿家长告知预防脑电监测引起头部皮肤损伤所用护理方法的目的、作用,取得患儿及家长的知情同意,家属都能充分理解并给予配合。本研究参与课题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五组癫痫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和脑电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所有患儿均使用国产视频脑电图仪(pn-net)32导eeG进行视频脑电监测,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法放置监测电极。患儿的视频脑电监测均由科室固定的3名护士及2名技师完成。3名干预护士均为科室经验丰富的护士,在干预开始前对护士进行统一培训。2名技师为长期在儿科病房进行视频脑电监测的技师,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由护士和技师配合完成视频脑电监测电极的安放及保护措施的实施,对不同组别患儿采取对应的皮肤保护措施。

1.2.1对照组医嘱通知进行视频脑电监测后,按照病房常规视频脑电监测的固定方法进行视频脑电监测的电极固定。由护士协助患儿进行头部清洁,通知技师安装视频脑电监电极,固定部位使用酒精涂擦脱脂,涂抹导电膏,安置电极,然后使用网套进行整体固定。护士协助保持患儿安静,在安装结束后告知患儿家属视频脑电相关注意事项[9]。

1.2.2棉球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护士协助技师在电极线接触压迫皮肤的部位放置棉球,棉球临床方便获取、价格低廉,能避免金属的盘状电极与导线连接处直接压到头皮。

1.2.33m液体敷料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护士协助技师在电极接触压迫皮肤的部位按照说明书的使用方法涂抹一层3m液体敷料。阳绪容等[10]研究显示,3m液体敷料能有效隔离电极片与皮肤的直接接触,使皮肤不受电极片的刺激,且监测数据有效。说明局部皮肤应用3m液体敷料不影响仪器的使用效果。

1.2.43m硅胶胶布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3m硅胶胶布撕成2cm×3cm大小贴于电极线下易受压部位,降低局部压力,避免金属的盘状电极与导线连接处直接压到头皮。3m硅胶胶布产品说明书中提到该款胶布有适合于婴幼儿、敏感脆弱肌肤预防/处理擦伤、皮肤皱裂、透气性好的特点。

1.2.5康惠尔水胶体敷料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视频脑电监测前将水胶体敷料剪成2cm×3cm的小块贴于电极线下易受压部位,避免金属的盘状电极与导线连接处直接压到头皮。本研究采用的水胶体敷料减压贴为半透明自黏性敷料,有很强的吸收液体能力,有助于维持皮肤表面适宜的湿度[11],不仅是一个屏障,同时可以保留和释放生物活性物质,缓解皮下淤血[12],且有一定的减压作用[13]。

1.3观察指标

研究结果数据的采集均由参与试验的3名护士完成,在患儿摘下视频脑电监测电极后及时进行评估,查看患儿头皮有无损伤以及损伤程度,使用自行设计的资料收集表进行记录。

1.4评价方法

皮肤受损程度采用目测判定法,分为4级:0级:正常,皮肤无发红;Ⅰ级:轻度肤红,肤色呈胭脂粉色;Ⅱ级:皮肤明显肤红,鲜红色;Ⅲ级:肉眼见皮肤水疱、破损[14]。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记录,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Kruskal-wallisH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五组患儿头皮损伤程度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显示,棉球组、3m硅胶胶布组患儿视频脑电后头皮损伤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3m液体敷料组、康惠尔水胶体敷料组患儿视频脑电后头皮损伤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棉球组和3m硅胶胶布组患儿头皮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视频脑电是小儿神经科用于癫痫诊断的关键方法。相关研究发现,常规脑电图检出痫样放电率为2.5%~7%,癫样放电不能发现则占40%以上[15]。动态视频脑电图可对患儿持续监测,监测记录时间长,能全面记录患儿各生理状态(清醒或睡眠)及刺激下脑电活动,因此对发作期、发作间期痫样放电捕捉更敏感[16],有助于医生判断异常波形与患者临床表现的关系[5],多由技师操作监测过程,但同时护理工作必不可少[17]。但是由于视频脑电时间较长,局部皮肤在电极的压力作用下缺血缺氧而发生改变[18-19],极易引起患儿头皮损伤,增加了患儿的不适感,为护理工作提出挑战。

新生儿皮肤受损的护理措施篇3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监护室护理风险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监护室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新生儿监护室护理风险的因素与护理对象的特殊性、科室的特殊性、护士人员配备不足、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护士责任心及护理风险意识不强、护理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有关。有效的防范措施为: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合理配置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提高业务素质、加强护理管理等。[结论]通过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监护室护理风险。

【关键词】:新生儿监护室;风险;防范;管理

1新生儿室护理风险

1.1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

1.1.1由于新生儿护理工作量很大,护士劳动强度较大,工作压力重,护理人员思想浮动,护士往往只限于被动完成基本治疗工作,加上护理人员大部分为年轻人,使得护理人员整体业务水平下降。

1.1.2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临床大量护理人员为中专学历,知识结构单一,加之缺乏可持续性的专科知识及技能培训,使之专科知识水平低,专科护理操作不熟练,不能适应新生儿监护室护理的高要求。

1.1.3护理管理不科学专科制度不健全,人力安排及护理流程不合理,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极少数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慎独精神、经验不足,都可增加护理风险。

1.2静脉输液引发的皮下渗漏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血管细小,血管壁较薄,容易破裂。当留置针在血管内与血管壁长时间接触,引发血管内膜受损而发生药液外渗到皮下;当针头固定不牢时,新生儿活动碰撞及抓扯到针头以至损伤到血管,或针头脱出血管外致使药液渗漏。

1.3皮肤完整性的受损

1.3.1留置针止水夹引发的皮肤损伤留置针的止水夹是方型的,给患儿在上肢或下肢使用留置针,当患儿活动肢体时,容易被止水夹刮伤皮肤。

1.3.2血氧探头引发的皮肤压伤在给患儿监测血氧饱和度的过程中,未及时更换放置血氧探头的部位,使局部皮肤受压时间过长,照成压伤;或为保证血氧探头与皮肤接触良好,放置血氧探头过紧,局部皮肤压力过大,照成压伤。

1.3.3红臀尿中含有尿素,尿素在尿布上由细菌分解产生氨。如果长时间不换尿布,就会刺激患儿柔嫩的皮肤,产生红臀;此外,患儿大便的刺激,粗糙尿布的刺激等等,均可引起红臀。

1.4护理对象的特殊性新生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病情不稳定、变化快、无自我保护能力及无语言功能等特点,细微的病情变化和需求都需要通过护士的密切观察来发现,如突然发生呼吸暂停、奶液反流窒息,发现不及时,很可能危及生命。加上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早产儿、感染、窒息的患儿逐渐增多,对治疗和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相对增加了护理风险。

1.5科室的特殊性新生儿监护室实行无陪护制度,护士在执行各种治疗、护理操作时,少了家属监督环节,加之新生儿不会说话,在查对时,又少了病人应答环节,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差错的机率。

1.6用药方面新生儿是尚未成熟的个体,对药物的处理具有特殊的反应[1],且用药剂量极为精确,要求临床护士计算、配制过程很细心,用量不够,达不到效果;用量稍大,很有可能发生毒性反应;再者,临床制药厂家普遍每支剂量按成人标准,没有专门针对新生儿的用药剂型,稍有不慎算错剂量,引发的后果不堪设想。

1.7消毒隔离

1.7.1胎儿在母体生活,在恒温的无菌环境中得到母体的保护。出生后其生活环境骤然发生变化,从无菌环境进入外界环境,无论空气中或周围物体上都存在大量微生物。新生儿免疫力低、抵抗力差、容易感染。如消毒隔离不严,势必增加感染的机会,甚至造成新生儿室内感染流行[1]。

1.7.2手及物污染:护理人员双手在护理过程中与患儿频繁直接接触,而且涉及进食、注射、沐浴以及二便护理和各种污染操作,如果洗手不彻底,即形成接触、污染、携带、传播的过程。

1.7.3护理人员不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或使用医疗器械;护理用具消毒不严格等也是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

1.8仪器设施的故障新生儿室各种医疗设备较多,如吸痰器、微量泵、暖箱、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蓝光箱等,使用出现故障或使用不当均可能对患儿造成损害。如暖箱温度设定,护士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应定期检测患儿体温,发现异常及时检查找出原因,及时处理。在使用吸痰器等设备时突发停电,应有防范措施。检查微量泵流速是否与设定相符等。

2防范措施

2.1保证合理编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足够而合理的人员配置,是降低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的基本保证。要解决临床护理人员紧缺的问题,在争取足够编制护理人员的基础上,还可寻求新的途径作为有力的补充,如另配备结算员、药房药品下送到科室、供应室实行物品下收下送到科室、总务科将病房请领的物品送到科室等,尽量减少护士走出病区频次,节省护理人力资源。

2.2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

2.2.1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在交接患儿时注意查看头部:如患儿头部有产瘤时,其消长情况;吸吮情况;全身皮肤色泽、受压部位皮肤情况、皮肤有无皮疹(特别是皱折处)、红臀;患儿有无输液渗漏情况、管道固定及通畅情况、保护皮肤完整的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特殊用药情况,如多巴胺等,尽量选择粗、直、易固定的血管,确保针头在血管里才实施药物的输注;科室内制订特殊用药指引,护士严格依照指引执行。

2.2.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如科室内规定患儿腕带实施手、脚各佩戴一条。患儿新入院时,接诊护士在与家属交接新生儿时应与家长当面核实患儿姓名、性别,无误后,由护士填写腕带信息并再次与家属核对无误后,将腕带系于患儿的手脚各一条,如果患儿由产科转入的,还需要核对产科的腕带,确保准确无误。不得先将患儿抱入病室,后补写腕带,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给新生儿治疗、护理、洗澡等离开床位再次回原有床位时,必须严格将手脚腕带与床头卡核对,以防抱错新生儿。出院时必须有2位护士进行查对,将出院证与床头卡、患儿腕带核对,最后与家长核对后方能将患儿抱出病房。如发生腕带脱落,必须有二人核实身份后再次佩戴;在给新生儿配药时,实施双人核对法,确保用药安全。

2.2.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每床配置快速消毒液一瓶,护士接触每一位患儿前后均用快速消毒液消毒双手,床单、毛巾被灭菌后才能使用,奶瓶、奶嘴及配奶用具统一集中供应室清洗、高压灭菌,使用中仪器每天用消毒液擦试,暖箱每周更换,水箱每天清洁并更换蒸馏水;物表每天消毒至少2次以上;护理人员治疗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侵入性操作时严格消毒皮肤,避免反复穿刺损伤组织。

2.2.4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严密巡视观察患儿,培养护士识别风险能力,对不安全隐患要及时解决。各管道上要有明确标识;每次喂奶后采取右侧卧位,发现呕吐及时清理,保持呼吸通畅。对病情较重、抵抗力低下的患儿尤应加强基础护理,在做眼、口腔、脐部及臀部护理时动作轻柔,保持患儿皮肤清沽。血氧探头内面垫一层薄薄的纱布,2小时更换部位,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而引起皮损;止水夹用小块棉垫包裹,或者改用直式留置针,避免刮伤皮肤;医疗设备应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维护保养,配备不间断电源,人人掌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沐浴后、更换尿片时给患儿肛周及会皮肤涂擦白凡士林,预防红臀发生,已经发生红臀的患儿,勤换尿布,应保持臀部干燥,局部涂擦湿润烧伤软膏。输液部位有皮下渗漏时,更换输液部位涂擦湿润烧伤软膏。

2.3加强护士慎独精神

新生儿监护室无家属陪护,没有家长监督,一切工作都需要护士们自觉、自律,新生儿均为特级护理,这就要求护士多巡视、勤观察,对早产儿、危重儿、特殊治疗的重点病人做到心中有数。

2.4主动更新管理观念,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管理者要将精力用于管理的创新和制度的执行上,不能陷于日常护理和琐碎事务中,找出管理的缺陷及改正的办法,对存在的护理不良事件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人力安排上,根据年资、专长等合理搭配,优势互补,弹性排班,以提高工作效率,调动护士积极性。

2.5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管理者要有计划、有目标地促进在岗护士的继续教育,加强专科知识和专科技能的规范化培训及考核,加强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及掌握,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2.6小结新生儿监护室护理工作具有工作繁琐、责任重,难度大,风险高等特点,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可行的防范措施,适时进行管理是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

新生儿皮肤受损的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风险管理

新生儿由于其消化系统等的发育尚不完善,其所产生的胆红素可以在体内蓄积而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并随着胆红素的不断蓄积,患儿可以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及身体器官的黄染。本病是新生儿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足月儿与早产儿均可发病,而早产儿的发病率更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大多预后良好,但是如果出现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其预后极差[1]。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改善患儿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蓝光照射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之一[2],但是由于新生儿容易哭闹等原因,在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皮肤受损意外事件的风险[3]。为了尽可能保护患儿的安全,提高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本科自2011年1月实施了风险管理。本组研究通过观察风险管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的影响,以探讨保护患儿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09年11月-2012年2月在本院接受蓝光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1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例,女84例,孕周37~40周,平均(38.19±1.21)周,日龄2~7d,平均(4.09±1.18)d,体质量2.46~3.97kg,平均(3.17±0.43)kg,蓝光照射治疗的时间24~48h,平均蓝光照射治疗时间为(29.54±6.93)h。按照收治时间的不同将以上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2例,为本院自2009年1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观察组78例,为本院自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两组性别组成、孕周、日龄、体质量及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研究方法本院自2011年1月开始对新生儿科的蓝光照射治疗采取风险管理评价措施,通过对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患儿可能产生的意外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出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较为多见的意外事件,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意外事件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并对风险管理效果进行评估。

1.3观察指标对比在采取蓝光照射治疗风险管理评价措施前后,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意外事件的概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儿在接受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发生意外事件的种类通过对本院新生儿科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的经验总结,其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主要有眼罩脱落,脸、胸前区及外踝的皮肤损伤,红臀及由于光疗箱的温度过高而引起患儿发热。

2.2两组治疗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率的对比对两组治疗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眼罩脱落及皮肤受损的发生率分别为0以及2.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8%及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相当,见表2。

3讨论

黄疸是一种临床症状,新生儿期约有60%的新生儿会出现黄疸,多数黄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但是少数新生儿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黄疸,黄疸的发生主要是血清中胆红素的升高所致,当新生儿发生严重的高胆红素时通过血脑屏障会引起脑神经损伤,引起听力障碍、智力发育异常等后遗症,因此早期治疗对于减少核黄疸损害具有重要意义。胆红素在血清中主要以ucb、结合胆红素(cb)、游离胆红素、delta胆红素4种形式存在,其中游离胆红素与delta胆红素浓度较低,血清中主要是以ucb为主[4-7]。高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很高,早期发现并进行有效的干预对促进患儿血中

红素的下降,控制病情,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改善患儿的预后有重要的作用。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方法中,蓝光照射治疗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性高,无创性的辅助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10]。然而,由于新生儿难以主动配合治疗,容易哭闹等原因,在进行蓝光治疗的过程中,也容易产生各种意外事件。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意外事件的发生,将会对蓝光治疗的临床疗效甚至患儿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本组研究通过对本院多年进行蓝光治疗的经验总结以及对相关文献研究的检索,总结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种类,并有针对性地实施了风险管理,以期有效降低治疗过程中的意外事件[11-13]。

在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意外事件种类有光疗箱内温度不恒定、患儿眼罩脱落、患儿皮肤损伤、剧烈哭闹、丢失水分、出现呕吐、感染以及睾丸损伤等。通过有效的风险护理措施,防止上述事件的发生[14]。

患儿在光疗箱中治疗,要注意维持其内有良好的通风,避免被过于猛烈的阳光照射,同时注意调节室内的温度,维持光疗箱的温度在30~32℃,湿度维持在60%左右[15-17],同时注意灯管亮度及其有效期,并注意除尘。

由于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会活动身体,容易造成眼罩的脱落,可能会导致其视网膜受到伤害。为了避免眼罩脱落,我科采用棉制的黑色不透光的眼罩,配合网状具有弹性的带子固定眼罩,有效避免了眼罩的脱落,避免患者眼睛在治疗过程中意外损伤[18]。疗箱中,可能会由于其双手的搔抓或者双脚与箱壁的摩擦而出现皮肤的损伤。针对这一情况,在治疗之前要用手套套住患儿双手,防止其抓伤皮肤。同时在箱子周围,患儿双脚可能摩擦到的位置用垫子围住,避免对患儿双脚造成损伤。此外,红臀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在新生儿大便后,要用温度适宜的水清洁患儿肛门,并用鞣酸软膏外涂以防止红臀发生[19]。

新生儿接受蓝光治疗需要脱去全身衣物,暴露身体皮肤。由于患儿离开了父母的怀抱,其往往会因为安全感的缺乏而出现剧烈哭闹。因此,患儿父母可以通过语言、身体接触等方法进行抚慰,以缓解其不安情绪,争取治疗的顺利进行。

患儿治疗过程中,其隐形失水增多,要注意适当增加水分摄入,可以在两次哺乳之间补充5%葡萄糖溶液20ml左右以补充水分,促进尿液排出。

由于新生儿的胃部较成年人更接近与水平位置,如果患者哭闹,容易出现呕吐,甚至可能因为呕吐物的误吸而造成窒息等严重的后果[6]。因此,在护理措施上,要注意给新生儿喂食时,速度宜缓且要适当抬高其上身,有助于减少呕吐的发生。

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的发育还不完善,在蓝光治疗过程中,如果护理措施不当,容易发生感染。因此,患儿所用的铺单等用物应该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并注意更换。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戴口罩以及手卫生。对新生儿脐部、口腔等容易发生感染的部位要注意规范护理,同时对光疗箱以及治疗室内进行正规消毒,减少感染发生的机会[7]。

蓝光的直接照射会损伤患儿的睾丸,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对其睾丸采取保护措施,可以采用新生儿纸尿裤遮盖患儿睾丸,这样既可以保护睾丸免受损伤,又可以尽量暴露皮肤,保证蓝光治疗效果。在本组研究中,对比了实施风险管理前后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蓝光治疗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但是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意外事故,通过风险管理,能够有效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郭志学,马晓勇,李鸿萱,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6):23-24,26.

[2]陈敬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方法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4):1765-1766.

[3]王盛枝.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7):662-663.

[4]刘映辉,李春凤,邹运芬,等.舒适护理在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2):78-79.

[5]高永宁,孙敏.浅析蓝光治疗导致新生儿臀红的护理[j].医药前沿,201

12,2(5):384.

[6]马红.风险管理方法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中的运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6):181-182.

[7]卢杰云,张新华.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干预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17):1552-1553.

[8]董晓红,王秀红.抚触对新生儿影响的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9):1379.

[9]moerschelsk,cianciarusollb,tracylr.apracticalapproachtoneonataljaundice[j].amfamphysician,2010,77(9):1255-1262.

[10]叶海燕,闫军.监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的临床意义[j].重庆医学,2009,38(24):3191-3192.

[11]吴惠晴.新生儿黄疸的药物治疗现状[j].儿科药学杂志,2012,18(3):56-58.

[12]毛英.新生儿黄疸的治疗现状与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5):723-726.

[13]刘丽娟,朴梅花,李松.血清游离胆红素的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9,224(1):11-14.

[14]姜敏,罗洁,邵芳,等.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9,24(1):18-21.

[15]李青霞.新生儿黄疸223例病因分析[j].安徽医学,2009,30(5):563-564.

[16]冯天行.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及中西医治疗[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3):400-402.

[17]余楠.血清非结合胆红素白蛋白比值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预测价值[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11(4):556-557.

新生儿皮肤受损的护理措施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4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男患儿19例,女患儿23例;年龄在4个月-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1.12)岁;42例患儿均符合SSSS的诊断标准,患儿的临床表现多以口、眼周为首发皮损部位,开始为大片鲜红色斑,并迅速波及颈、四肢、躯干,受损害最严重的多为皱褶部位。

1.2方法所有患儿均在针对性治疗的同时行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由于SSSS发病突然且会对患儿造成明显的刺痛,进而使腹患儿易哭闹、烦躁,因此,护理人员加强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干预措施。在给予患儿耐心、细心护理的同时,也要秉承“微笑”护理的原则,以亲切和蔼的方式,对患儿给予安慰、关怀等话语及体态动作,并通过温柔地手势与触摸减少患儿的恐惧感,再配合家属辅以玩游戏、讲故事、看动画等方法来分散患儿注意力,进而促进其治疗效果。

1.2.2皮肤护理为避免患儿皮肤与衣服摩擦加重损伤,在治疗期间,需给患儿穿宽松、穿脱简单方便的衣服,并常给患儿勤剪指甲,带柔软的手套进行防护。患儿皮肤处出现较大的水疱时,可用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吸疱液,并及时用无菌棉签等物吸净创面渗液。针对已经出现卷曲、坏死、剥脱的表皮时,需及时用无菌剪剪除,以避免患儿自己用手撕去。患儿经过治疗后,水疱结痂,痂皮脱落时,于皮损处每日涂抹红霉素软膏4-6次。针对双眼红肿、睁眼困难的患儿,应给予氧氟沙星与红霉素眼膏交替使用,并随时叮嘱与监督患儿不能以手用力揉搓眼睛。为避免口腔感染,护理人员还需注意对患儿口腔的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3次,并用棉签蘸双氧水擦拭口周,有效地清除血痂,减轻疼痛。

1.2.3给药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保证各种药物的有效输入,而抗生素的应用也需保证早期、足量的原则。另外,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可适当加用糖皮质激素以缩短病程。在用药期间,护理人员还需严格控制给药的速度、剂量、时间,并注意观察患儿在用药后有无应激性溃疡,若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医生。

1.2.4饮食护理大多数SSSS患儿由于疾病影响,食欲差,容易发生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因此,护理人员在给予患儿易消化、营养丰富、清淡的饮食之外,还需及时地以静脉补充液体,以促进患儿的消化与吸收。

1.2.5消毒护理患儿入院后,最好能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尽量保证病房的安静与人员的流动。定期对病房开窗通风,并将温度控制在24℃之间,湿度控制在55%之间。护理人员还需每日对病房内的地板、床头柜、输液架等物以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最好能将患儿所用的床单与被套每日更换,其玩具、奶瓶、衣服等,也需消毒后再给予使用。

1.2.6病情观察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实时、动态地监测患儿的生命体重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测量体温时动作一定要轻柔缓慢,于6-8h测体温(耳温)1次,若体温大于38.5℃时,则应遵医嘱适当地给予布洛芬口服液降温。

2结果

通过对4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进行积极的治疗及综合护理之后,所有患儿均在入院治疗第2-3d后体温逐渐下降,全身皮损处渗液明显减少;治疗第5-7d后全身皮损无渗液,创面干燥,无新发皮疹,无感染33例患儿皮损面基本干涸、结痂,9例患儿痂皮开始脱落。经过5-14d的治疗后,共有40例(95.24%)患儿痊愈,2例(4.76%)患儿好转出院,后期均无并发症发生,且辅助检查均属正常。3讨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剥脱毒素经血行散播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其至病菌多为第Ⅱ噬菌体组,且包括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SSS易患于新生儿与6岁以下儿童,SSSS患儿常有前驱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喉咙痛、皮肤明显触痛、易激惹等。病发时,红斑较常出现于头部,并在48内呈放射性蔓延[2]。

SSSS可通过科学、合理、适当的治疗,于1-2周之内消散,此病基本不留后遗症,针对局限性SSSS患儿,可口服耐β-内酰胺酶青霉素类药物进行治疗,针对全身性SSSS的患儿,可于静脉以上药物进行治疗。由于SSSS的起病较急且病情重,为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减少病死率,在治疗的同时做好护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SSSS常见的护理包括有心理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消毒护理、给药护理、病情观察等等,通过创面保护、消毒隔离等耐心细致的护理措施,可加强患儿体质,治疗并防治原发感染。

新生儿皮肤受损的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不同剂量;静脉滴注;多巴胺;新生儿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82-02

在新生儿科,对患儿的心肌炎、心力衰竭、休克等各种重症疾病,可以静脉滴注不同剂量的多巴胺进行治疗。但是,静注多巴胺因为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药物会给局部血管带来严重刺激,血管局部的反应就会比较大,出现了收缩、痉挛、静脉穿刺,局部还会出现皮肤苍白等情况,比较严重的还会出现缺氧、缺血性改变,导致患儿发生局部疼痛、局部缺血坏死、肢残等严重情况[1],从而产生医疗纠纷,影响到新生儿科的护理工作开展。本科对重症患儿儿静脉滴注不同剂量的多巴胺,并采用了系统管理措施,效果满意,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案例资料案例一: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新生儿26例,对他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多巴胺和酚妥拉明[2],药物用法用量如下:多巴胺剂量为3-5μg/(kg.min),酚妥拉明剂量为1.5-2.5μg/(kg.min),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点滴,保持匀速。对于明显心音低纯患儿,加用多巴酚丁胺8μg/(kg.min)加进10%葡萄糖溶液中持续点滴;对于心率加快患儿可以联合地高辛使用。对这26例患儿使用药物后,患儿的肺部音马上减少,心音增强,紫绀得到缓解,尿量增多,比传统使用洋地黄控制心衰效果更加显著。

案例二:治疗多种病因引发的休克新生儿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原发病为肺炎、败血症、中毒性菌痢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患儿的原发病给予积极治疗,并对其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和控制感染等,同时给予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剂量均从5μg/(min・kg)开始逐渐加量至10μg/(min・kg),休克纠正后抽血做血气分析。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以后16例患儿收缩压升高,肢体转暖,尿量增多,面唇色泽转红润,血气分析代酸明显改善,2例患儿通过救治无效死亡。

1.2管理方法

1.2.1对患儿身体情况进行评估通常来讲,使用多巴胺药物的患儿均是血液循环比较差的,在使用药物之前首先要对患儿的病史、循环状况加以了解并做好监测工作。评估的内容包括:患儿皮肤的颜色、温度、肢体活动情况、弹性、对触觉的反应程度、是否有肿胀等;局部静脉情况评估:护士在选择静脉时,要根据局部血管情况进行选择,要选择不弯曲、弹性好、比较大、无瘀斑、无破损的静脉;最后由护士监督药物渗漏情况。

1.2.2监控措施

1.2.2.1预见性监控预见性监控是在使用药物前采取的一种措施。一般使用渗溶液如5%葡萄糖或者生理盐水作为多巴胺的稀释液,避免外渗时由于使用高渗液让组织间液的渗透压升高,使局部肿胀更加严重。使用静脉滴注多巴胺药物的患儿都要双管输液,而且在选择血管时尽量不用下肢静脉,要尽量选择血流比较丰富的大血管。如有需要,也可以使用套管针,尽量减少穿刺局部血管的次数。在泵入药物之前,要先确定针头是在血管里面才能将管道接通。药物在同个位置连续泵入的时间要控制在两小时以内,而且要按照患儿局部血管情况进行调整,可以双管轮流使用,减少对局部血管的刺激,防止血管处在持续收缩状态[3]。完成泵药后,还要泵入没有刺激性的药物,例如生理盐水等,这样可以稀释多巴胺的血药浓度,避免血管与周围组织内持续受损。

1.2.2.2用药过程中的监控措施在静脉滴注多巴胺时,值班护士要密切观察注射部位的情况,观察的内容包括:患儿局部皮肤的颜色、患儿的体温,以及对局部触摸的反应情况。并把开始泵药的时间、局部皮肤等情况详细记录在新生儿护理单上。护士长和医嘱班的护士要定时查看患儿,详细查看患儿的具体情况,针对患儿情况加以指导和对症处理。尤其在交接班时,要详细交代清楚,避免出现差错。

1.2.2.3用药后的监控措施可以根据静脉滴注多巴胺血管的局部表现进行程度划分:Ⅰ度:局部皮肤不会出现肿胀,皮肤表面呈现白色,此处温度比其他地方皮肤低,皮肤表面苍白区界限明显,且范围在三平方厘米以内。处理措施:注射时间控制在一小时以内,可以使用酚妥拉明液对局部皮肤进行湿敷,采用另一条管道继续泵入药物;Ⅱ度:局部皮肤不会出现肿胀,皮肤表面颜色呈白色,此位置的温度比其他地方低,会有冷感,皮肤苍白区界限明显,而且范围在三平方厘米以上。处理措施:注射时间控制在两小时以内,马上换另一条静脉管道泵入药物,局部皮肤可以使用酚妥拉明液湿敷,并加上酚妥拉明液让纱布保持湿润四个小时;Ⅲ度:局部皮肤不肿胀,皮肤颜色呈白带紫红色,此处感觉比较冰凉,皮肤苍白区界限不明显。处理措施:马上换另一条管道泵入药物,并使用酚妥拉明液在无菌操作下局部封闭,并添加酚妥拉明液持续湿敷;Ⅳ度:局部皮肤有的肿,有的不肿,皮肤颜色为暗红色,形成大小不等的水疱,比其他部位的温度低,偏冷感觉,皮肤苍白区界限不明显。处理措施:马上换另一条管道泵入药物,在无菌状态下操作,将水疱内的渗液抽吸出来,并使用酚妥拉明液局部封闭,范围要比苍白区大。

新生儿皮肤受损的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新生儿科院内感染交叉感染

新生儿科患儿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生活不能自理,病房内仪器复杂,护理操作多,存在很多不确定的易感因素,再者,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缺陷,血脑屏障功能不健全,器官功能发育未完善,特别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是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综上所述,新生儿科病房由于以上的特点,防止院内感染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护理人员在防止院内感染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常见的类型和原因

(1)皮肤感染:新生儿皮肤ni粘膜薄,易于破损,加之室内空气不通风,易出汗,在颈后、腹股沟等处易破损,易发生新生儿脓疱疮;患儿大小便次数多,且皮肤薄嫩,易发生尿布疹、臀红。患儿家属知识缺乏是主要的原因。

(2)脐部感染:脐部是新生儿与外界接触的主要创面,由于尿布长期包裹极易导致大小便感染。

(3)口腔感染:鹅口疮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它是由白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它主要来自产妇阴道以及未严格消毒的奶瓶、奶嘴,如果口腔护理不当,极易引起鹅口疮。

(4)肺部感染:由于新生儿长期使用抗生素以及糖皮质激素导致免疫力低下,尤其早产儿,吸吮能力差,如喂养不当,极易引起呛咳误吸而导致肺部感染。

2、新生儿病房完善的制度是防止院内感染的重要保障

(1)医务人员是防止院内感染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工作人员应至少每半年检查一次,凡有呼吸道、肝脏、皮肤粘膜、胃肠道疾病或其他可传染的感染性疾病者,都不可在新生儿科病房工作。

(2)坚持陪人、探视者的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入室人员,定时探视、限制人员出入,入室要穿备好的隔离衣,换鞋,戴医用帽子和口罩,与患儿接触前要进行手卫生消毒,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3)坚持手消毒制度,医务人员要在进入新生儿病房前,应将双手致肘部清洗干净,并用速干手消毒液消毒一遍,接触下一个患儿前做好常规手消毒。

(4)坚持新生儿房分区制度,将感染与非感染的患儿分开,病情重与一般患儿分开,避免交叉感染。

(5)新生儿病房要坚持每日通风,冬季2次,夏季4次,每次通风时间15~20分,每日定时用消毒液消毒床头柜、输液泵、婴儿床以及其他台面,每日定时用紫外线消毒病房1小时,临时有需要再次消毒。

(6)提高新生儿免疫力:新生儿的免疫力与其营养状况、喂养种类有关,家长可以据此对患儿进行合理的营养搭配,进行母乳喂养,提高患儿的体质和免疫力,同时对患儿进行预防接种预防病菌感染,经常对新生儿进行按摩,促进其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促进身体成长,提高免疫力。

(7)新生儿暖箱做好清洁消毒;氧气湿化水使用灭菌水,并每天更换;呼吸机外置管路及附件应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新生儿使用的其他物品和器具采用正确的消毒方法;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固定使用。

3、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是防止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重要途径

(1)加强护士职业道德培训,培养护士的责任心和爱心,例如给于新生儿抚触,喂奶后给于排背,头偏向一侧。

(2)强化无菌观念,任何操作都要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完成,并做好标识。

(3)加强新生儿专科护理知识、护理技能的培训,如静脉留置针、留置胃管、光照疗法以及股静脉穿刺法等。

(4)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成熟,缺乏分泌型iga,不能阻止病原体在黏膜上黏附、聚集,故易发生呼吸道、皮肤、消化道感染,因此应做好患儿基础护理,增强抗病能力。做好口腔、脐部、皮肤及眼部护理:每日口腔护理2次;每天用碘伏消毒脐部;每天评估观察皮肤情况,皱褶处有无破损、脓点、红疹;每次排便后做好臀部护理,及时更换尿布,并根据情况给予护臀霜预防臀红;防止局部皮肤受压过久,每次输液前后评估穿刺部位的局部皮肤情况,防止液体外渗。

4、小结

医护人员应主动地、前瞻性地、客观地观察每例患儿的疾病情况,及时筛查出高危患儿,及早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做到早防范、早发现、早隔离;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的患儿,要按照国家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所用物品应优先选择一次性医疗用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严禁交叉使用。;采取全面正确的医疗护理措施,有效控制和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新生儿皮肤受损的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干预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重症可以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以未成熟儿发病率高。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调节功能差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易于散热,能量贮备少―产热不足,在新生儿受寒时刺激时,皮肤容易发生硬肿。其新生儿严重感染和缺氧、能量代谢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会造成循环障碍,而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甚至死亡。其临床表现为皮肤症状:冷、硬、肿、颜色改变(特点:暗红色、发硬、发凉

部位:皮下脂肪集聚的部位).以有效的临床治疗时基础,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硬肿症辅助效果也不容忽视,本研究注意总结我

院对于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监护病房收治的新生儿硬肿患儿88例,随机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各44,观察组:男24例,女20例,体重21004900g,其中伴有新生儿肺炎19例,脐炎者20例,败血症11例,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体重26004500g,其中伴有新生儿肺炎17例,脐炎者18例,败血症5例,两组患儿性别体重以及办法疾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观察组护理方法

1.2.1复温方法复温是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和低体温的重要措施。观察组采用快速复温法将轻度患儿送入预热至30℃的温箱中,每小时升高0.5℃-l℃箱温,不超过34℃,每6_12小时复温。将患儿放置调至中性温度的暖箱中配合加热输液、加温供氧等措施复温。重度患儿,先置于比其温度高1℃―2℃的温箱中,每小时升高0.5℃-l℃,不超过34℃,12―24小时恢复正常。也可用热水袋、热炕、或电热毯复温。

1.2.2预防感染由于新生儿适应外界环境能力薄弱,极易产生感染,因此,对硬肿症患儿要实施保护性隔离,注意保持室内温度在24℃左右,湿度控制在50%左右,空气定期通风,并为患儿提供安静的治疗环境,利于感染的预防,特别是要精心做好眼、口腔、皮肤的护理和对症处置。

1.2.3加强监测患定期检测血气、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等。

1.2.4吸氧患儿多有呼吸浅弱或不规则,哭声低弱,颜面青紫的表现,此时,应早期给氧气,以提高肺泡含氧量,减轻因代偿新增加的呼吸和循环负担,氧浓度以30%-40%为宜,采取间断吸定量吸氧,可根据病情1次/1-4h,每次30mmin,但不宜持续吸氧。

1.2.5给予营养支持保障为患儿提供充足的营养,轻症能吸允者可经口喂养,吸允无力者用滴管鼻饲或通过静脉营养输入,提倡母乳喂养,护理上可辅助将产妇母乳寄出后置于冰箱内,并掌握按需喂养的原则,避免一次性喂养过多,造成患儿的反流,呕吐,同时,在每次喂养前,将患儿胃抽空,以了解其胃排空的情况。

1.2.6健康教育向家长介绍预防知识,注意保暖,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而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同时汗腺发育不成熟,体温容易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常因寒冷而导致硬肿症发生,要指导家长做好简易的保暖方法,监测体温的变化,指导并教会家长每日为新生儿测量体温4-5次,维持腋温36-37℃。重视孕期保健,定期做检查;尽早母乳喂养,保证足够的热量,指导产妇学习育儿知识,消除高危因素,积极预防,减少发病率。

1.2.7观察生命体征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体温、脉搏、硬肿范围及程度,详细记录

尿量、奶量。尿量是估计患儿预后的重要指标,防止肾衰竭,观察有无出血征象,出血是引起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随时备好抢救器材和药物,如有病情突变,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有效地抢救。

3讨论

新生儿出现硬肿症,多是由于寒冷损伤、感染、早产所致,因此可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本病四季均发生,多发冬春寒冷季节,一般生后1周内发生,出生后3d内或早产新生儿多见,严重者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早期心音低钝、心率缓慢、微循环障碍。重者时休克,DiC、肺出血、机型肾衰等多脏器功能衰竭(moF),因此,对于此类患儿,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了主要的护理干预方法:如预防感染,吸氧,保暖、更换,防止性水肿和坠积性肺炎,加强皮肤护理,尽量减少肌肉注射,防止因皮肤破损引起的感染吸氧、喂养的护理以及定时做好孕期保健检查,通过科学对比值发现:观察组组患儿的有效率为97.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1.8%,因此,临床反馈信息表明: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意义十分显效,值得实践工作的额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黄菊敏,李小霞,吴晓云.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要点[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12).

新生儿皮肤受损的护理措施篇9

摘要目的:了解如何护理好新生儿败血症的患儿。方法:通过对4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观察,本文从6个方面阐述了护理新生儿败血症的方法。结果:45例新生儿败血症绝大多数达到了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护理是综合治疗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观察护理体会

新生儿败血症是目前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及死亡很率高。由于新生儿抵抗力弱,皮肤粘膜薄嫩易破损及脐部未愈合,是细菌容易入侵门户,可因产时、产前及产后感染而发病,因此如何做好护理和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1临床资料

2006至2008年我科收治的45例用液固双相培养瓶行需氧菌培养确诊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其中男:15例,女:30例。足月产:40例,早产儿:3例。过期儿:2例。

2败血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高烧或忽高忽低发烧,烦燥不安、食欲下降,脉搏增快、消瘦、贫血、脱水、酸中毒。严重者出现昏迷、抽风、黄疸、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表现。

皮肤与粘膜:常有红斑、痉点、痉斑等。

血培养:取血液进行细菌培养时可培养出致病菌。

3常见护理诊断

体温异常,低于或高于正常体温与感染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拒乳、吸吮无力,摄入量不足有关;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脐炎、脓疱疮有关;潜在并发症,化脓性脑膜炎与细菌通过血脑屏障有关。

4护理措施

4.1保护性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当体温过高时,可调节环境温度,打开包被等物理方法或多喂水来降低体温,新生儿不宜用药物、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刺激性强的降温方法。体温不升时,及时给予保暖措施;降温后,30min复测体温一次,并记录。

4.2保证营养供给

喂养时要细心,少量、多次给予哺乳,保证机体的需要。吸吮无力者,可鼻饲喂养或结合病情考虑静脉营养。

4.3保证抗生素有效进入体内

病原菌未明前,可选择氨苄青霉素抗感染治疗,病原菌明确后根据药敏选择用药。

4.4清除局部感染灶

如脐炎、鹅口疮、脓疱疮、皮肤破损等,促进皮肤病灶早日痊愈,防止感染继续蔓延扩散。

4.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加强巡视,每4h监测t、p、R、Bp的变化,如出现面色发灰、哭声低弱、尖叫、呕吐频繁等症状时,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并做好抢救准备。

4.6健康教育

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减轻家长的恐惧及焦虑,讲解与败血症发生有关的护理知识、抗生素治疗过程长的原因,取得家长合作。

5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

要注意围产期保健,积极防治孕妇感染,以防胎儿在宫内感染;在分娩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产房环境、抢救设备、复苏器械等要严格消毒;对早期破水、产程太长、宫内窒息的新生儿,出生后应进行预防性治疗;做新生儿护理工作,应特别注意保护好皮肤、粘膜、脐部免受感染或损伤,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在护理新生儿时,要细心观察吃、睡、动等方面有无异常表现,尽可能及早发现轻微的感染病灶,及时处理,以免感染扩散。

新生儿皮肤受损的护理措施篇10

新生儿皮下坏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链球菌等病原菌侵入新生儿皮下引起的感染,而且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新生儿皮肤角化层较薄,结缔组织和弹力纤维发育不成熟。②新生儿长期卧床,使背部、臀部的皮下血流减慢,发生局部营养障碍。③哭闹时四肢骚动,尿布摩擦、易引起表皮损伤,再加上尿、粪浸泡。④少数可由上呼吸道感染、脐部感染、局部注射引起。

临床表现

发病日龄常于出生后6~10天发病,偶见于生后第2天。

发病季节以冬季多见。

发生部位常发生于腰骶部、背部、臀部,也可见于会阴、枕、颈、肩或胸部等处。

局部症状病变皮肤开始呈广泛性充血肿胀,边界不清,稍硬,由于起病急而发展迅猛,皮下组织出现坏死、分离、液化,使红肿的中央呈暗红色,触之变软或有漂浮感。随后,范围可逐渐扩大,而表皮完整,晚期皮肤呈黑紫色,可坏死脱落。少数患儿在病变区出现小水疱及脓疱,偶见血性水疱。也有少数患儿仅有红肿而无漂浮感,或形成薄皮脓肿者。

全身症状主要为高热、哭闹不安、厌食、精神萎靡等感染性中毒症状,也可出现腹胀、呕吐、脱水等。

实验室检查大部分患儿的白细胞总数均升高。血培养多可获得阳性。诊断

当新生儿有发热、厌食时,应检查好发部位的皮肤有无红肿。如局部皮肤稍有红肿,则应引起怀疑,及早使用抗菌药,密切观察。

应与尿布疹、硬肿症鉴别。尿布疹局部不肿,硬肿症局部不红。

发红或硬及时到医院救治。

预防措施

做好产房和新生儿室的消毒隔离工作,及时进行新生儿护理宣传,嘱咐家长在每次换尿布时均应查看新生儿腰骶部、背部、臀部和会,如发现局部发红或硬及时到医院救治。

治疗

皮肤仅有轻微红肿,可用如意金黄散涂抹(天花粉、姜黄、橘皮、黄柏、大黄等),并配合应用抗生素,如红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或万古霉素。

皮肤出现暗红及有飘浮感时,应早期切开引流,先在暗红处中央做多个小切口,长1-1.5cm,距离1.5-2cm,边切边填塞凡士林纱布,以免出血过多。

引流切口应达坏死边界处,一般可引流出混浊或血性液体,若有脱落的坏死组织应一并取出。术后,每日应换药2~3次,每次用无菌盐水、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伤口,并观察病变有无蔓延,以便及时补充切开。保证引流畅通,防止皮肤坏死。

当有粪便污染时应及时换药。感染初步控制后,可配合理疗,促进肉芽生长。

一般愈合后不留严重瘢痕。皮肤坏死脱落后,皮肤缺损较大时,应点状植皮消灭创面,否则易造成瘢痕挛缩畸形。

中毒症状较重的患儿除切开引流及应用抗生素外,尚须注意热量及维生素的补充,并少量多次输血浆或全血。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发热时及时给予降温,通常解开衣服即可。效果不佳时应采用物理或药物降温,防止高热引起抽搐。保持室温22-24℃,湿度55%~65%。定时开窗对流,保持空气流通,开窗时要注意适当保暖,防止受凉,并注意室内消毒。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患儿必须有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应少量多次给奶,避免发生溢奶而引起吸人性肺炎或窒息。母乳喂养时,哺奶前要清洗手和。较重患儿,应及时补液或输血,每日输入血浆30-50ml,可很快改善全身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