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对经济的影响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3:03

低碳对经济的影响篇1

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低碳经济对于房地产经济的影响也是双方面的。下面,我们就从消极与积极两个方面分析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的影响:

(一)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的消极影响

第一,房地产的产业成本提高。虽然低碳经济是一种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但目前来看,还没有相对健全的技术支持低碳经济活动的落实,在房地产经济中应用低碳经济模式,会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生成成本。落实低碳经济,需要开发新的技术,而新技术的开发则必然需要资金的投入。低碳经济是新能源为主要能源,新能源的开发成本较高,将低碳经济模式应用到房地产行业中,必然会提高房地产经营成本。出于经济利益考虑,许多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在没有确定低碳经济的实际效益前,是不会加大投入的。而小型房地产开发商又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低碳经济的落实。第二,房价直线上升。房地产成本提高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房价的上升,利用低碳经济经济模式会使土地的应用形式发生改变。总有地产开发商将低碳经济模式视为销售的噱头,利用建筑施工低碳化与土地低碳化的观点提高房价,促使消费者购买。就目前来看,低碳建筑并不多,也只有极少部分高消费群体接受低碳建筑。更多的人认为低碳建筑就是一种价格高、质量好的建筑,房价就在这种观念的支持下直线上升。第三,阻碍房产经济繁荣。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持,要促进房地产行业更加繁荣,企业需要更多地利用木材与煤炭这些较为便宜能源,也只有这些能源可以满足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需求。但在低碳经济模式中,新能源才是房地产产业应当积极利用的能源,新能源价格高,必然会给房地产企业带来较大的负担,不利于房产经济的进步。

(二)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的积极影响

第一,促进节能减排观念的落实。节能减排是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方法。许多房地产开发者为了短期利益,不考虑国家与集体的利益,破坏地产周边环境。低碳经济模式是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相和谐的模式,与传统的经济模式有完全不同的观点。利用低碳经济模式实施房地产开发工作,需要保证周边环境得以保护,做好节能减排。第二,优化房地产产业结构。房地产结构不合理,会产生错误的消费指示作用。在房产开发商的不断炒作中,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过于急迫,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大多数消费者在看房子时,只考虑地理位置、山水或者价格,而不是先看房子的质量。低碳经济模式的落实,让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政策得以完善,也让新技术得以开发。长时期利用低碳经济模式,会让房屋成本逐渐下降,促进房价的下调,调节房地产的产业结构。第三,给房地产日后发展提供动力。在房地产经济一片繁荣的今天,房价不断提高,然而物极必反,持续走高的房价必定会成为房地产行业的危机。在低碳经济影响下,开发商用低碳物品与新能源实施建筑施工,将建筑物的安全与质量放在第一位,更多地考虑长远利益,能够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影响的应用对策

(一)加大对低碳经济的重视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房地产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社会竞争。房地产企业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应当更多地考虑住宅的低碳性与建筑的环保性,重视低碳意识的建立。在开发新房产时,应当将创新与环保作为第一要务。在房地产工作中积极利用新的施工工艺与能源,降低建筑施工对环境的破坏力度,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多利用铝合金材料与生态纳米技术,能够推动房地产的低碳发展。另外,房地产行业要多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房地产行业发展模式,从中吸取合理的经验,重视工业生产方法在房地产行业中的应用。重视低碳经济的落实,尝试达到零废弃物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才能让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的积极影响发挥出来。

(二)政府及时给予政策支持

房地产行业的低碳发展,不只有利于房地产经济本身,也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政府应当加强对低碳经济的重视,在政策上给予房地产行业以支持。为了推动低碳经济在房地产行业中的落实,政策应当建立对应的赏罚机制。对于积极应用低碳经济的房地产企业给予精神与物质上的奖励,而对于不主动实施低碳房产经营行为的企业,要给予打击。政府部门通过政策去调整房地产行业的结构,能够促进低碳经济在房地产经济中的落实。另外,政府要借助税收政策,给予低碳房地产企业以优惠。建立一个低碳经济基金,用这部分基金去奖励低碳发展的房地产企业,并用这部分基金帮助低碳发展的房地产企业去减免税收。让房地产企业在低碳发展过程中尝到甜头,有利于房地产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加强低碳标准建立与材料的推广

每一个城市都应当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一个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的标准。政府部门要重视低碳标准的建立,并监督其执行,加大检查的力度,做好相关机构的建立。对现有的高耗能的建筑进行改造,以此来提醒广大房地产开发商低碳经济的重要性,警示其积极利用低碳技术与材料实施房产建设工作。支持节能减排的地产企业,鼓励消费者积极购买低碳建筑,利用优惠政策让引导消费者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重视低碳建筑物的示范,让更多人正确理解低碳的意义。建立了完善的低碳标准后,要做好低碳材料的推广。只有利用低碳建筑材料,才能提高建筑的低碳性。低碳施工,绝不意味着减少建筑施工中用的钢量与降低建筑本身的坚固度。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房屋结构设计的优化,减少总体用钢量,但要以保证房屋建筑的坚固性为前提。在采购建筑材料时,要利用无污染、低耗能的材料。像木质材料就是很好的选择。如果木质材料货源紧缺,可以用竹子代替木头,提升建筑物整体的低碳性。

三、结语

低碳对经济的影响篇2

“低碳经济”的提出是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极大威胁的时候。伴随着全球人口不断的增长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大,在能源使用的同时所出现的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不单单是光化学烟雾、烟雾以及酸雨等危害,由于大气中的Co2浓度逐渐升高,从而导致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这属于是严重环境问题。

二、低碳经济对我国经济贸易结构的影响

(一)传统高碳工业产品出口发展受阻

能源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国作为世界的制造基地,承担有相当一部分的劳动力密集、低技术含量、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在国际产业分工的劳动制度中,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占相当大的比重,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成本。由于环境和能源的限制,传统的高碳产业在中国的发展遇到了困难。

(二)显示出了我国外贸交易市场不成熟

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我国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也将碳排放称为碳交易,指的是根据一方购买合同向对方支付使得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的一种排放权的行为。在2005年国际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对于发达国家的碳的排放量设定的严格的规定,并且设定了逐年必须达到的排放目标[4]。然而我国碳交易市场还处在萌芽阶段,交易上还存在非常不成熟和不完善的地方,这对低碳出口产生不利的影响。目前我国的排放权主要是关于水污染物以及So2的排放,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机制的CDm项目中,我国只对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权交易进行了参加,并且在国内并没有把Co2的排放权交易进行开展。

(三)高碳产业遭遇贸易摩擦增多,出口环境恶化

由于碳关税产生的扩散效应的影响,导致了我国高碳产业的出口贸易面临严峻的挑战。据官方统计自2009年6月26日《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在众议院表决通过的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美国就连续对我国高碳排放产品如:油井管、铜版纸、钢格栅板等9种产品发起了贸易救济的调查。另外发达国家对我国进行“碳关税”征收的易得性,也必将会导致“碳关税”征收数量、地区以及产品出现一系列的扩散效应,从而加大国际间贸易摩擦的激烈性。导致我国出口环境不断恶化,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5]。

三、低碳经济下我国经济贸易结构的调整措施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低碳发展产业,加强竞争力

为了能够对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进行最大化的实现,并且要把它看成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重要和最紧迫的战略任务。其任务就是进一步对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进行推进和调整,以能够实现对现代服务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力发展,同时还要进一步严格控制高排放以及高耗能产业的出口政策,对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品加大生产和开发,从而对整个产业机构的低碳化目标进行实现。使我国竞争力通过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所加强。同时还要对相关法规制度进行完善,以一些强制性手段来对节能减排进行控制,从而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进行有效的减少,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6]。另外还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以对低碳企业进行扶持,从而对企业的环保意识进行加强,促进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

(二)加强技术创新发展战略,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据相关研究报告,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上,技术创新已长期保持在38%以上,到2050年将达到50%左右,因此,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并且实行技术部门走出去原则,不断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不但和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相适应,同时还有利于中国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多种技术,如:碳汇、碳捕获技术、替代技术、回收技术、减排技术、能源技术和生态恢复技术等,这些技术均是世界先进的工业设备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值的“碳排放”,为中国率先进入低碳经济的关键。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低碳技术在发电、交通运输、建筑、冶金、化工以及石化等传统部门,其实,他们可以开发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关键能源技术,提高能源节能技术,最终可以基于许多低碳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例如:燃煤电厂捕获和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汽车行业发展电动汽车、生物能源汽车,这些无疑都是传统产业向低碳的发展模式。

(三)积极参与国际碳交易,启动国内碳交易市场,推动国内产业绿色升级

目前我国虽然属于是最具潜力的碳排放交易供给国,但是在国际碳交易中却没有话语权。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进行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形式就是CDm项目。这是依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根据CDm项目的规定,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以及政府机构由于受到Co2排放量的控制,那么就可以采用资金投入或者是技术转让的方式,实现和发展中国家节能减排项目的合作,并对这一项目所降低的Co2排放量进行获取,同时这也为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绿色升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我国一些企业应该在政府的引导之下对这种方式积极进行参与,这样不但可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够得到一个节能减排技术升级渠道,这就是以较低的成本进行了企业的绿色升级,并且还可以在国际竞争中以一些高附加值的清洁产品来进行参与。目前我国还属于是发展中国国家,其低碳技术和发达国家相比必定会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只有通过国际之间的合作,加大对一些先进技术的引进,并且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节能减排技术,以能够对我国节能减排的目标有效的实现。绿色产品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在市场中所占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为了能够实现我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顺应国际市场的要求,同时还要对国际标准的变化密切关注,加大力度对绿色产业进行发展,以确保我国能够尽早生产出和国际标准相符合的绿色产品[7]。

(四)督促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的同时大力进行技术创新

第一,可以督促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在节能减排上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在2010年2月19日闭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曾经一致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这一协议虽不具备法律约束效力,但是却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进行了确立。另外在协议中也并没有对各国的具体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进行确定,在资金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能够提供的也非常有限,但是在其减排行动上,到2020年,将提供每年1000亿美元的援助发放到发展中国家,这些措施对于发展中国家在更新低碳设备的资金缺口及采用低碳发展模式多带来的经济损失根本是解决不了的。

第二,建立起一整套低碳技术转让机制。低碳技术是抢占未来低碳经济的核心利器,所以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他们根本不愿意转让。因此,在国际上,在低碳技术的转让上,中国应呼吁一整套机制的建立,以能够迫使发达国家能够对发展中国家的减排目标实现上提高一定的帮助,以避免把“低碳观念”作为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

第三,大力发展低碳技术。目前美国在技术上的优势之一就是生物质能,欧洲的光伏制造业技术世界领先,因此中国想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就要加大和这些国家的合作,以能够对他们的先进技术进行借鉴,来促进我国在技术发展上的创新[8]。

(五)加强宣传力度,做好监督,营造环境

各级政府应利用各种方式宣传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利害关系,经常向社会通报减排进展、成效与不足,同时要组织媒体配合政府号令及时进行相关报道和揭露。开通低碳经济网络专线,搭建老百姓与政府勾通的桥梁,发挥人民群众“低碳经济”主人翁作用。应将区域环境评估纳入政府的政绩和绩效考核体系,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督查机制,为国际贸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低碳对经济的影响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宁夏自治区;出口贸易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活动中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温室效应显著,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存,阻碍了“地球村”的可持续发展,全球经济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型是大势所趋,宁夏自治区作为对外贸易发展空间较大的地区,“低碳化”发展势在必行。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宁夏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一)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抗风险能力仍然较弱

近年来,宁夏自治区发展外贸的条件逐步完善。在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扩大内陆开放、加快沿边开放”之后,宁夏获准设立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无论是凭借宁夏自身的区位优势,还是丝绸之路在此的历史积淀,宁夏都将成为国家“向西开放”战略决策的重要区域,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拓展战略空间的中转站。宁夏的对外贸易经过长期发展,2011—2014年宁夏出口贸易整体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出口贸易额从2011年的15.99亿美元增至2014年的43.02亿美元,年均增幅达39.08%。受竞争优势不强、外向经济脆弱、市场风险抵御能力较弱等因素影响,加之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2015年宁夏出口贸易受到较大冲击,出现大幅下降,全年进出口总额37.91亿美元,同比下降30.3%。其中,出口29.76亿美元,同比下降30.8%;进口8.14亿美元,同比下降28.1%。

(二)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份额较小

近年来,宁夏的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增速虽高于一般贸易,但所占比重依然较小。以2015年为例,一般贸易进出口额为28.7亿美元,同比下降25%。其中,出口25.1亿美元,同比下降24.3%;进口3.6亿美元,同比下降29.8%。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1.4亿美元,同比增长40%,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4.4%。其中,出口7588万美元,同比增长137.1%,占全区出口总额的2.9%;进口6347万美元,同比下降9.5%,为近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占全区进口总额的11.5%(见表2)。

(三)出口商品以资源高碳工业品为主,农业特色产业优势尚未充分发挥

宁夏自治区的外贸进出口产品结构由农副产品、轻纺产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冶金制品构成。出口的工矿产品中以资源为主的有硅铁和金属镁等,大多为加工制造业的中间产品,高附加值的高端技术类产品较少。2015年,宁夏监控的重点出口商品出口额为7.4亿美元,同比下降6.3%。其中,资源类产品持续走低,金属镁、碳化硅、增碳剂、活性炭出口额分别为484万美元、1608万美元、192万美元和4328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74.3%、47.1%、74.3%和23.3%。羊绒纱线、泰乐菌素、机床及铸件和轮胎等特色优势产品出口形势良好,出口额分别为9133万美元、8794万美元、7548万美元和1614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6%、18.9%、18.0%和667.7%。《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中提出,要集中推进枸杞、清真牛羊肉、牛奶、马铃薯、瓜菜五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优质粮食、淡水鱼、葡萄、红枣、优质牧草、农作物特种六大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苹果和中药材两个地方性特色产业,形成13个优势产业带。但近年来,出口商品仍以硅铁、金属镁、钽铌制品等资源性商品为主,《规划》中的特色产业并无体现,宁夏发展特色农业出口的潜力巨大。

(四)对传统和新兴市场出口均呈下降趋势,对少数市场出口保持稳步增长

随着宁夏自治区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商品远销亚洲、美洲和非洲多个地区。以2015年为例,宁夏对亚洲、欧洲和非洲等传统市场分别出口14.2亿美元、4.7亿美元和1.3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30.3%、10.4%和42.8%。尽管新兴市场不断拓展,但受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国际市场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宁夏对阿联酋、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等新兴市场出口同比分别下降73.4%、29.9%、19.9%、41.9%和7.0%,仅对韩国、越南、香港和澳门保持了增长,同比分别增长98.6%、20.6%、155.9%和21.5%。

二、低碳经济对宁夏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出口产品成本增加,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

宁夏自治区出口的产品主要以机电产品、资源类、纺织类等碳排放密集的工业品为主,与低碳经济大背景下国际贸易的新要求相去甚远。为了降低成本,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多数企业采用相对低廉的能源和材料,在出口中多是以量取胜,而“低碳”将会倒逼企业使用清洁能源、采用高新工艺、研发高新技术等,这必然会使成本大大提高,从而降低宁夏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二)开拓出口市场的难度增大

宁夏自治区出口市场相对集中,排在前几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阿联酋、沙特、埃及、德国和日本。可以看出,宁夏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水平较高,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拥有绝对优势。宁夏自治区作为出口贸易份额较少的省份,在对外贸易中被动地处于劣势,发达国家通过立法等手段推行苛刻的低碳规则,实行严格的贸易保护政策,必然会对宁夏自治区的出口贸易形成较大阻碍。

(三)低碳贸易壁垒将成为出口贸易新障碍

宁夏自治区的出口市场非常集中,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市场的过度依赖增加了自身对外贸易的风险性和不稳定性。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强调节能减排为由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将使宁夏自治区的出口贸易面临新的贸易壁垒。

三、宁夏发展“低碳”型出口贸易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

从宁夏自治区商品出口结构看,全区以制造业见长,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环保标准和附加值都很低。发展低碳经济,要积极有效地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改进和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必须利用高新技术和低碳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品,减少污染程度较高的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应综合运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严格控制高能耗、重污染的产业,推进能源节约,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促进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同时,还应加大力度开发新能源,减少“高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合理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替代能源,降低出口贸易成本,以应对低碳经济条件对全区出口贸易的影响。

(二)加快发展特色优势农业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大力发展优质粮食、枸杞、酿酒葡萄、乳制品、清真牛羊肉、马铃薯、水产品、瓜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重点在品牌、绿色和清真上做文章,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打造具有宁夏农业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

(三)积极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

低碳经济的转化、研发与新技术应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宁夏自治区出口贸易在巩固和扩大传统市场同时,更应关注并主动拓展独联体、东欧、拉丁美洲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开拓东盟等自由贸易区市场,推进市场多元化,从而降低发达国家低碳贸易壁垒带来的风险。

作者:陈岗单位:宁夏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游建雄.低碳经济对广东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n].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82-83.

低碳对经济的影响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国际贸易;影响

八国领导在G8峰会上经过反复的商定,最终确定了一个排放量控制的目标,到2050年为止,要减少全球5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低碳经济这种新环境的要求下,各个国家逐渐认识到了其重要性。作为国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低碳经济必将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一、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

(一)多哈回合谈判的影响

多哈回合谈判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下,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如今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需求条件、竞争条件及生产条件等都是低碳经济中的生产要素,所以,多哈回合谈判的顺利进行需要对低碳经济要求严格的执行,并对相关战略进行合理的调整,在全球变暖的现状下才能更好的去适应。此外,要想世界各国环境污得到真正的降低,就必须把谈判重点放在生产、使用环保产品等问题上。以此,各种低碳产品、服务都会在在低碳经济下得到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低碳产品在多哈回合谈判中触及到的各种规则和机制,对消除贸易壁垒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自由化贸易实现的重要基础。

(二)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谈判的影响

双边和区域贸易谈判会受到低碳经济的一定影响。农业及非农业方面在多哈回合谈判基础之上的谈判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为快速推动进程发展速度,许多wto成员国用区域性的双边贸易发展格局代替了贸易的自由化,把气候因素也涵盖其中。如欧盟和韩国在2010年签署了自贸协定,对国际气候框架进行了规划。wto贸易开展中发展目标难以实现,而去积极的寻求更为简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也就是在区域合作基础上达成共同目标,增强这些国家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这是低碳经济对区域经济方面的主要影响。

(三)国际自愿性贸易规则的影响

低碳经济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就是如何控制碳排放量,各个国家也都一直致力于研究这一重要课题,但现在无论哪个国家,单凭自己的科技条件独自完成这一目标是不可能的,这需要各个国家的精诚合作来实现。非官方机构是当前温室气体排放标准的主要制定者,其中wRi和wBCSD制定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最具有参考价值,世界上也普遍的将其制定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作为参考标准。很多主体因素包含在其探索及实施中,最主要的是三个因素:间接排放、直接排放及价值链上下游的排放。其中,供应商是企业生产全部过程中低碳问题上严格把守的最为重要的一环。

二、中国的应对策略

(一)完善私营标准与低碳规则的制定

虽然目前大部分国际上的低碳经济标准都由非官方机构制定,没有法律效力的保护,但由于全世界范围内都去重视与遵从这些标准,约束效果在其本质上也就存在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必须在国际贸易供应链管理中,对相关规则予以重视并可以科学合理的应用,才能有效的促进其发展,同时政府在对内制定相关标准时,要积极的鼓励私有企业参与其中,以保证低碳标准规则能顺利的推广开来。

(二)加强低碳技术创新

新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低碳技术。而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利用、开发新能源都会在以研发、应用和普及低碳技术为基础。目前,选择节能与能效提高技术最符合我国现在低碳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而氢能源、太阳能发电、核能等技术应是远期的关注目标。要把自主创新作为核心要求,对低碳技术研发加大投入,合理优化科技力量,最大程度的提高资源利用率,达到低碳减排的目的。对国际上先进技术成果也要通过国际合作进行充分的吸收,这样,我国的碳排放问题就会在技术外溢效应下得到改善。

(三)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规则制定

自环境服务被欧盟提议加入到环境产品谈判范围后,对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规则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种情况下,我国要积极的结合自身低碳发展的国情,寻找挖掘对我国有利的相关低碳发展条款。在贸易清单中列入竞争力强的环境产品及服务,同时要避免多功能产品出现在自由贸易行列中。低碳贸易规则在非农业与农业谈判方面的内容,是我国必须要加以重视的,相关的调整方案要以非关税壁垒实际情况为依据,以充分发挥我国产品的竞争优势。

(四)加强对低碳相关规则的发展趋势的关注

日益增多的双边和区域性贸易协定在环境现状的逼迫下,加入了能源、气候、等环境问题。这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相关规则不论从国家经济收益还是可持续发展方面去考虑,都必然会涉及到。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所以我国企业很注意和邻国的合作,通过一些区域性贸易协定的签订,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共同谋取发展。制定低碳经济相关规则后,还必须切实的落实工作。所以,面对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加强对低碳相关规则的发展趋势的关注,是我国在这种国际环境中站稳脚跟必须要重视的。

三、结语

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而积极的参与到国际贸易中,这是大势所趋。而我国如果想要在这种大背景下站稳脚跟,相应的对策是必须要制定的,低碳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也要积极的参与,加强对低碳相关规则的发展趋势的关注,如此以来,国际贸易中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才能提高。必须认真的对低碳经济理念下国际贸易规则进行学习研究,扬弃以往的传统思想,为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李丽.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财贸经济,2014.

[2]郭璟坤.论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

[3]王舒.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当代经济,2011.

[4]龙宁曲.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

低碳对经济的影响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企业理财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各种资源能源的消耗也不断扩大,经济发展的资源能源瓶颈早已显现。中国2009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2009年年底,中国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哥本哈根会议上宣布,到2020年中国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一45%,并将该目标作为一种约束性指标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由此,政府也制定并出台了关于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一、低碳经济和理财环境的概念及内容

低碳经济指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是指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通过创新和制定相应的制度框架、政策措施,以推动在经济活动中开发和运用节约能源技术、提高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促使经济向节能减排模式转型。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和高效率、高效益、高效能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以经济社会的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为目的。企业理财环境是指就是基于企业的资产、负债、支出、收入、现金流等各方面财务状况,依据一定的财务理论和假设方法,充分考虑企业各种财务目标后,对企业现金流、资产价值进行规划配置的环境因素,具体包括政策因素,金融环境因素方面。政策因素方面包括:政府节能减排政策和目标、低碳经济减排任务、向企业征收碳排放税、对绿色发展企业政策扶持等;金融环境因素有:部分银行开展的低碳证券、低碳金融服务,银行向减排企业优惠贷款;对低碳经济企业的战略投资等。

二、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

(一)政策方面的影响

2009年,我国提出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企业降低碳排放、转型升级的政策文件,一方面增加对低碳经济的政策支持,同时还在增加对低碳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在行业准入、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各方面给予扶持,以发展壮大低碳经济。另一方面,政府制定政策加快高能耗、高排放产业从市场中退出,如增加环境保护方面的税费、加大对超量排放的费用征收力度、提高用电、煤炭价格、下达节能减排任务等等。这写都对企业的理财环境造成了部分影响,一方面对低碳经济企业会改善它们的现金及财务状况,减免部分税费促使他们的利润率提高。另一方面,对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则使其理财环境恶化,一方面增加其环境保护、电力等资源方面的支出,另一方面促使他们安装新的减排设备,或更新现有的设备水平来达到环保和节能减排目标;具体体现就是设备费用、环保费用增加,现金流降低等等。

(二)金融环境方面的影响

银行、债券市场、证券交易所、战略投资者早已开始在投资时主动将资金投向低碳经济领域的企业,或者把资金投向发展节能减排技术的企业。在英美等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国家,金融机构甚至早已开发出绿色金融醒目等金融产品,如绿色保险、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等等。我国的部分金融机构也已经开始探索开发低碳金融服务。如部分银行向节能减排项目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大量资金,以辅助新的产业的发展,如风电、太阳能、核能、智能电网。还有部分银行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来管理和转移有关碳排放项目的风险或者成本。还有银行设立环保基金,或未企业提供节能减排方面的政策咨询,以此来将低碳经济与企业融资结合起来。与此同时,部分银行因为担心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持续发展状况给银行投资带来风险,在银行内部建立各行业相关的环境因素、政策因素资料库,分析各不同行业对环境的影响,面临的环境政策,评价筛选贷款企业客户,并有针对性的对客户提供风险评估服务和环境问题保险。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还包括低碳经济企业面向银行贷款时会享受政策支持等贷款优惠;企业的财物费用会降低;银行对这类企业的理财服务会更多更全,企业能更好更多地将富裕资金用于绿色理财,低碳理财。

三、对企业理财方面的建议

当前,在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节能减排的过程中,企业面临政策、金融等方面的低碳经济的影响,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理财策略,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在企业自身财务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低碳因素,使企业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来获取利润,这不光与当前的政策环境相适应,还能促使企业自身财务费用、能源费用的降低。在企业具体的理财过程中,在投资时,企业要先制定有带有针对性、方向性的投资规划,向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可持续经济投入更多资金,以研发跟低碳相关联的技术、开发低碳产品等;在筹集资金时,企业要争取更多低碳方面的政策、金融支持,并将支持还更多投入低碳经济相关领域;在企业营运时,要更多使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资源优化技术,满足企业营运过程的低碳发展要求。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在分析我国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多种适合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理财的若干措施,在投资、筹资、经营方面都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更好地理财。

参考文献:

[1]张亚涛.存款保险定价模型之探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3(11):35-38.

[2]陆爱勤.存款保险制度的国际经验和中国模式的思考[J].世界经济研究,2010(06):22-27.

[3]戴晓凤,尹伯成.论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的道德风险[J].世界经济,2001(11):45-48.

低碳对经济的影响篇6

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需要对所在的发展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并应用与发展环境相适应的理财模式。低碳经济具备能源效率高、能源消耗低、废物排放低的特点,能够为企业的理财环境带来重要影响,但是企业的反响却微乎其微。目前企业理财主要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丝毫没有对生态环境进行考虑,这样必定使企业的经营策略与低碳经济发展相违背。所以随着低碳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企业需要对低碳经济为理财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并促进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

一、概念

(一)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就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指导思想,通过经营生产创新、挖掘新能源等措施,尽量降低对高碳能源的使用量,以减少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使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得到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具有低耗能、低污染、高效能的特点,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核心就是能源技术与制度的有效创新,而促进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落实低碳经济的重要目的。因此,有效开展低碳经济是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企业理财环境

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理财环境不属于财务管理系统,但是却对财务管理系统有着强有力的制约作用。企业的理财环境通常由经济、政策、社会与金融四个环境组成,其中经济环境对企业的理财情况有着决定性作用。

二、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

(一)国家政策环境

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热潮的发展,各国政府都制定并落实多项促进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政策,例如:减排政策、贷款优惠、资金支持等。首先,在减少排放方面,西方相应国家制定了比较全面、明确、系统的减少排放的标准与目标,例如:欧盟国家规定要求相应行业在2020年对碳的排放量要比2005年少20%;其次,在明确碳税方面,美国第一个对没有达标产品实施征收碳关税,而国内在2012年对碳关税进行明确,每单位为十元;再次,在对碳进行交易的相关市场方面,各个国家对二氧化碳的价格进行制定,在超出所规定的额度后,需要额外的交付相应费用。而国家政府为了有效推动低碳经济的迅速、良好发展,都对资金以及相关资源进行了大量使用,例如:英、美、法三国都对企业的绿色工程有着明确的投资规定。此外,对公众以及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有效鼓励,使人们认识到低碳经济可以带来的益处,这是各国落实低碳经济的重要政策。

(二)金融环境

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全世界的产业发展以及金融资源变化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所以明知企业已经向着低碳经济逐步转变,以进行良好发展。目前我国政府以及金融领域提升了对绿色项目的开发与拓展力度,这就表明将来金融领域会将所拥有的资源向着低碳经济发展,而开展低碳经济的企业将会更加容易获取投资,反之就十分容易遭到淘汰,不能得到良好发展。例如: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能源公司被美国私募基金所收购,这就是因为买家十分坚持对所收购公司新建十一个燃煤发电厂的经营规划进行削减,同时增强对能源高效利用以及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资力度,以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

(三)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的改变主要就是人们相应观念的改变,特别是人们的消费观念,这是因为消费是低碳经济能够顺利发展的坚实基础。低碳消费可以对新时代的消费理念、价值与心态进行充分体现,所以在进行相应决策的过程中需要对低碳消费的标准进行充分考虑,并以其作为考量依据以及重要的影响因素,从而在实际购买过程中对低碳产品进行有效选择。在新时代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企业只有开发、生产、销售低碳节能的产品,才能够使自己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为市场消费提供更加优异的服务,从而为全国人民开展低碳消费建立良好基础,以有效推动低碳经济的顺利发展。

(四)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发生变化后会对企业的税收策略造成重要影响。征收碳税会提升出口企业的税务负担,使其产品的竞争力明显减小,所以企业在开展理财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对怎样争取更大的税收优惠进行有效考虑,但是会出现资源投入以及碳排放成本增多的状况。随着相关法律的制定与落实,企业能够应用的原材料会明显减少,而财务成本会提升,从而增强企业的理财难度。如果碳排放量超出标准,碳税以及罚款会显著增加企业的排放成本,并严重影响企业理财活动的顺利进行。然后企业会倾向于低碳经济的有效进行,可是企业对现有设施的升级以及对新设施的购买,都会对自身的现金流向造成相应影响。

三、理财对策

(一)构建绿色理财体系

低碳经济具备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特点,但是目前的经济模式通常都会出现高消耗、高污染以及低能效的状况,两者截然相反。所以低碳经济首先要求企业需要对相应的技术给予投资,还会要求企业对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革新,其特征就是所需投入的成本较高,但是不能马上就获得相应效益。所以目前大部分企业还是将环境保护视为社会的责任,同时并没有关注绿色投资能够为其自身未来发展所创造的效益。因此,大部分企业只是对环境保护问题持应对态度。但是低碳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生态环境与能源的保护利用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战略内容。企业只有在理财方面采用有效战略,才可以在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立于不败之地,并在此过程中获得更好的竞争优势。所以企业需要对低碳产品进行生产与销售,并将低碳社会的建设作为企业的发展任务,同时改变之前利益最大化的理财经营理念,对经济效益、社会利益以及生态环境效益进行有效联合,并以其作为开展绿色理财的重要目标。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文化以及制度为企业目标与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可靠保障。

(二)构建理财内容体系

企业理财的实际内容可以对其管理目标进行真实体现,而主要内容包括:筹资、投资、营运与利益分配方面的管理,以及财务策略、风险与活动有效管理。所以对企业理财目标进行建立时需要以其内容为中心,以真实的利益关系、落实绿色管理、开展绿色投资、执行绿色分配的策略为基础,为企业理财活动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可靠保障,从而使企业在营运过程中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相应要求。也就是第一,企业在发展与投资过程中,需要提升对低碳经济的重视力度,并进行相应的战略规划,然后制定对低碳投资策略进行有效评估的方法;第二,企业在进行筹资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争取政府资金、税收相关政策的有利支持,努力争取大量的投资资源;第三,企业在营运过程中,需要有效落实资源的综合运用、新能源的开发、节能减排等措施,从而使企业的营运能够达到低碳标准;第四,企业在利益分配过程中,可以以低碳经济所创造的效益情况为绿色投资方实施额外的利益分配,与此同时还可以为企业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构建理财评价系统

企业自身的理财评价作为对其理财活动以及理财目标进行有效检查的重要标准与措施,所具备的真实、有效性能够对企业财务目标的良好完成造成直接影响。通过相应调查显示,有的企业没有对节能环保措施进行有效落实,其根本原因就是企业不具备健全的评价系统以及惩罚、奖赏制度。所以国内企业可以向国外企业的成功做法进行相应借鉴。首先,可以开展有效的绿色财会核算,并以此为依据对企业低碳经济的投入、资产、负债以及效益进行评估;其次,编制绿色的财务年度报表,可以对企业在低碳经营过程中的投入?c效益进行有效说明;最后,对企业的低碳财务指标进行明确制定,从而对企业、部门以及工作人员所创造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进行有效评价,以更好地促进企业健康、绿色的发展,为企业理财创建更好的环境。

(四)健全理财制度

在开展低碳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企业理财会涉及到更多领域,工作内容会更加复杂,所以企业需要对目前的理财制度进行有效健全与创新,从而为低碳理财提供可靠保障。第一,企业需要构建集中的理财模式,这样不仅能够显著提升财务工作的效率以及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还能够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效果,从而确保企业在低碳经济中理财任务的顺利完成;第二,提升信息化程度,通过利用信息管理平台为低碳理财的真实、可靠性提供保障,以有效提升企业对资金的管控力度,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及时反馈,进而能够更好地对企业生产资源、阶段以及管理任务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低碳管理标准;第三,需要建设全面的低碳理财预算制度,对理财的相关指标进行重点关注,从而对低碳经济可能带来的投入、效益变动进行综合考虑,然后对投入费用的预算策划进行明确制定,并严格进行落实与控制,进而为资金的供给与合理应用提供确切保障;第四,构建相应的激励机制,以对工作人员以及企业利益进行有效统一,提升企业在理财活动中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力度。

低碳对经济的影响篇7

[关键词]天津低碳经济新能源产业服务产业现状影响

[中图分类号]F75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118-01

一、低碳经济的含义

低碳经济,就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和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使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达到最小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它是人类社会面对全球变暖压力下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理念。

二、天津外贸发展的现状

天津作为重要港口,对外贸易的增长成为天津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区域发展的标志之一,不断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天津港逐渐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集散地,通过国家战略安排和全面考虑,天津港将重点放在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等业务,以出口导向性为主,同时也配合进口贸易共同发展。同时,滨海新区作为京津冀、环渤海的经济龙头,正在掀起新一期的开发狂潮,各项经济指标全面提升,包括口岸进出口总值三年翻番、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引进外资成就突出、港口吞吐量不断跃上新台阶。这都要求提升滨海新区的发展速度,实现外贸出口总值较快增长,保持较强的外资吸引能力。

三、低碳经济对天津外贸发展的影响

(一)低碳经济对天津外贸发展的积极影响

1.促进跨越式发展和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在低碳经济这一前提下,天津不仅要致力于改善民众生活、改进生活品质,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和资源短缺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只能选择跨越式发展,来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实现,不断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模式发展。

2.有助于天津推进技术创新、突破技术难题。未来低碳技术将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标志。天津企业在新一轮的竞争中,通过激励低碳经济实践,加上长期的研发、积累和沉淀,来推进技术创新,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低碳经济对天津外贸发展的消极影响

天津市作为北方的老工业基地,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低耗能产业是必由之路。然而在对外贸易发展的过程中也有种种因素制约着天津的发展。

1.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框架和规划体系不完善。目前,天津发展低碳经济工作仍然是以行政手段为主,缺乏低碳发展的战略规划。主要是依靠各部门和企业来实现节能减排指标,环境执法效果一般、而且环保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2.产业结构不合理,尤其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尽管近年来,天津在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但是和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技术问题,目前天津低耗能产业比重相对其他产业来说较低,导致低耗能产业发展受到限制,而高耗能行业在经济发展中又占有重要位置,致使不利于扩大消费者需求和就业,最终影响到天津市低碳经济发展。

四、对外贸易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型的对策建议

(一)着力调整优化结构,推动外贸低碳化转型

在天津市低碳经济发展良好、贸易总量持续增长的趋势下,应以合理调整出口产业结构和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为突破口,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逐步向资源环境要素高效配置和使用的低碳发展模式转型。如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实施绿色贸易增长战略。积极开拓海外新兴市场,将产品创造出更多的附加值,获得更高的利润。鼓励部分外贸企业实行走出去的策略,扩大国外市场占有率,投资境外工业区建设,加入到合作发展之中。逐渐对外转移产业链的制造环节。

(二)深化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促使外贸低碳化转型

加快推进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在天津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应该将企业排污权有偿使用这一点考虑其中,能够制约一些企业随意排放污染物的行为,排污量少的企业可以通过交易的方式来将排污使用权转售给其他排污量大的企业,促使企业形成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对于企业有偿用水也应该制定相应的制度,实行水权交易制度改革。对于过度排放污水、垃圾的企业征收一定的罚款,从而不断完善生态环境。

天津要想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就要不断创新、研发,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得多倍的回报,落实到实际行动上。通过政府、企业,乃至个人的努力来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能源利用率的提高,使天津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不断扩大,成为低碳经济下的“领头羊”。

【参考文献】

[1]李克国.低碳经济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2]王国樑.低碳经济——中国用行动告诉哥本哈根[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3]雷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低碳对经济的影响篇8

关键词:财税制度;低碳经济;不利影响;途径

低碳经济是遵照可持续发展观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式,该模式不仅涉及到了循环经济的核心、原则,而且也明确强调了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致性,解决了我国资源不足但消耗量却大的问题,防止了我国资源在经济发展中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财政政策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不利影响

市场化机制对财政政策的激励与引导力度不够,管理与绩效需要进一步提高,政府现行的采购政策需要进一步健全。

二、税收政策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不利影响

(一)税收优惠方式过窄

综合而言,我国当前对发展低碳经济有较好作用的税收优惠方式只有减税、免税等优惠政策,不仅针对性不强,同时也未体现出灵活性,受益范围不大,在低碳经济方面缺乏必要的调控。

(二)税负偏轻

由于资源税中以差别定额税率为基础,导致资源税和市场价格背道而驰,将资源税在保障资源有效利用及减少污染方面的作用隐藏了起来;实际征收的关于摩托车的消费税税率只有百分之十,对消费者没有起到任何的影响作用。

(三)征税范围有待拓展

资源税征收过程中,不涉及水资源、森林等对生态环境有意义的非矿产资源,没有很好的保护这些稀有资源,并且还为掠夺性开采提供了帮助,对发展低碳经济极为不利。

三、对发展低碳经济有帮助的财政政策建议

(一)有利于节能的财政政策

首先,加大节能技术的投入力度;一方面,要为节能技术研发做好充足的政府预算。用每年增加的一部分财政收入支持节能发展,贯彻落实各项制度如环境税制度、碳税制度等,不仅要对能源消费提供提供强有力的调控及引导,而且还要积极寻求更多的有利于节能发展的来源渠道。另一方面,要设置专门的节能专项资金;对节能范畴中的所有财政资金进行优化整合,设置专项资金用于节能投入,寻求大量的能够保证节能投入的途径,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其次,优化调整节能财政补贴政策;选择适合各环节的财政补贴,使政策真正起到针对性作用。关于生产这一环节,在技术改革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补贴,并根据节能降耗企业的经营现状来考虑投资补贴的多少,从而提高企业改进技术的积极性,减少能源消耗。关于消费这一环节,要为节能灯等消费品提供相应的补贴。优化调整用户补贴政策,实现市场的规模化,从而将节能产品推广落实到实处。同时制定规范科学的补贴办法,以保证补贴资金真正到位。最后,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为用能企业、节能服务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以增加用能企业对节能的需求量。凡事已经落实节能项目的节能服务企业,都要给予一定的财政奖励,并倡导该企业通过完善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行节能项目。政府应鼓励和支持一些条件满足的节能服务中心向节能服务企业方向发展,从而促进节能技术的商业化经营。而关于达不到企业化经营目标的节能服务中心,应加大相应的预算经费支持,营造有利于该中心发展前行的环境。

(二)有利于清洁能源发展的财政政策

首先,有利于清洁煤发展的财政政策;采用各类财政政策措施如政府采购、税收优惠等,大力推广清洁煤技术。由核心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示范项目所需设备与技术的进口,不仅要为其提供进口关税、进口增值税优惠政策,还必须加大其融资投入力度。关于具有商业价值的清洁煤技术,应加大其财政贴息力度。其次,有利于太阳能发展的财政政策;对于光伏发电产业,应全面贯彻可再生能源基金及相关的优惠措施,重点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核心技术研发工作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持,发挥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功能,合理节约成本,推动技术与设备的有效运行。当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很好的应用,促进了太阳能开发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因此要将财政政策具有的杠杆作用全面发挥,通过市场化机制,以价格与补贴为中心,构建政府引导机制及市场推进模式。还要为光伏发电并网提供必要的财政补贴政策,加快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建设力度。

四、对发展低碳经济有帮助的税收政策

(一)加强资源税改革

我国当前运行的资源税因课税领域狭窄,满足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所以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首先是对计税依据进行优化调整,摒弃从量计征的方式,以从价计征为主,以此保证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资源有效开发,提高企业对资金利用的积极性,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其次,拓展征收领域,把各类不具备再生功能的资源及各类需要较长再生周期的资源均归列到征税领域。最后,在确立资源税税率时,应根据资源的种类以及税收征管现状进行,对当前有关于征税资源产品的税率予以科学调增。

(二)碳税方面

当前,我国应引进碳税,不仅要降低碳的排放量,避免空气污染,改善能源结构,发展低碳能源,促进产业的优化调整。而且还要加快低碳生活的发展进程,从而使低碳技术潜移默化中得到有效开发及利用。征收碳税会使得化石能源产品价格一定程度上提高,但价格的提高能保证资金的节约利用,加大了化石能源以外的产品消费率,进而避免了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针对我国国情,应将重心放在气候变化税及产品碳税上。首先,鼓励重工业减少碳的消耗,可吸收英国的成功经验,开征气候变化税,并与重工业能源使用者签订自愿协议,若其可从其他的投资渠道达到排放标准,那么就不要支付全税,以防止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提高工业的能效和发展水平,促进低碳行业快速前行。其次,在适当的机会开征产品碳税,强化厂商对技术的创新力度,避免二氧化碳大量排放,构建低碳能源系统。最初实施过程中,应以碳税的征税领域及其对象为中心,由碳税纳税者对排放二氧化碳的单位与个人予以限定;从理论的角度分析,碳税的征税对象是在二氧化碳的具体排放量基础上进行计税,不过由于技术实践操作难度大,所以最好以估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中心进行征税;碳税涵盖了生产与销售两个征税环节,虽然从消费环节征收能够很好的促使消费者降低能耗,但实践中,从生产环节征税更能够保障税收管理及源头控制。要想促进碳税征收的有效运行,就必须将碳税税收收入置于专项收入范畴中,将其作为政府低碳经济预算的资金来源,对于剩余的部分应作为低碳经济的投入资金。

(三)消费税方面

首先应扩大消费税的征收领域,将严重危害环境的原生性消费品及资源使用过高的消费品纳入征税范围。对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消耗量低的交通工具应不征税或少征税。其次应适当整改当前运行的消费品税率。

(四)健全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的目的是利用延长纳税期限、优惠税率、减免税等多养护的税收优惠方式来实现低碳的生产和消费要求。关于流转税方面,可对企业购进的具有低碳排放、污水处理等功能的治污设施,为减少资源消耗的设备,准许加计扣除增值税进项税额;对已经具备低碳要求的节能产业应适当降低征税;对负责宣传低碳技术、传播节能信息的机构不予征收营业税,并分担相应的技术研发风险,使低碳技术真正落实到位;对以低碳产品为生产中心或运用低碳技术的企业应提供必要的扶持,并适当的减免税。关于所得税方面,对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及资源循环利用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且实现了预期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应在计征企业所得税前加计扣除;企业可对核心的节能技术设备与低碳生产标准设备实施加速折旧。当前,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凡是资源消耗大、排放多、污染高的项目,政府都要征收重税,从而打消生产这些项目的企业积极性,处理因高碳发展所引起的资源消耗与环境问题。实践操作过程中,应构建规范合理的产品能耗要求,凡是在产品能耗要求以外的项目,不得抵扣其增值税进项税额;凡是资源消耗量大、排放多、污染高的项目,应加大其税率;对进出口关税政策予以优化整改,严禁能耗大的产品出口,征收高弹模式下的进口原料的进口关税。建立健全能源消耗核算制度,凡是能耗高于标准规定的,计征企业所得税过程中禁止税前列支。

五、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政府应发挥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而财税制度对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我国在税制改革过程中,应紧跟低碳经济的目标要求,在税制改革的同时加强低碳经济政策构建。不仅要注重税收优惠政策,还必须落实一定的惩罚税收政策,促使政府明确清晰的低碳发展方向,从而建立健全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

参考文献

[1]刘玲娅.低碳经济发展与税收创新[J].经济导刊,2015年07期.

[2]刘刚.低碳经济下我国财税政策的变革[J].财政经济评论,2015年02期.

[3]宋学红.改革财税体制促低碳经济发展[J].华章,2012年05期.

低碳对经济的影响篇9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剧和各国都在积极地发展体育事业,使体育的整个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竞争加剧就势必会造成对有限资源的浪费,与当下我们所倡导的低碳经济理念相悖。我们要力争做到在坚守低碳经济的基本原则下,发展体育市场。本文就低碳经济对国际体育市场开发的影响做以下论述。

一、低碳经济概述

所谓的低碳经济就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核心指引,人们经过创新生产技术和管理制度的创新以及相关转型产业和新资源能源的开发等等先进方法,力求做到减少使用有限资源的减少和浪费,进一步减少因为发展经济对环境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达到一种经济发展和环境有效保护的双赢经济发展模式。对于体育市场开发来说,低碳经济是指低消耗、低浪费、循环使用资源的绿色开发模式。特别是在国际间的体育市场开发过程中,表现的极为突出。而对于我国的体育市场开发来说,低碳经济具备多层次的影响,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有机会给我国的体育市场开发带来新的绿色营销壁垒,那些方法和措施将对我国的体育市场开发在国际上的地位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如果我国的体育营销能将低碳经济的理念贯穿到整个市场开发过程中来比如:国际上成熟的营销模式、相关环境保护政策、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标准和标识等。按照这些标准执行体育营销活动,可以为成功营销提供保障,还可为建立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时兼顾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提供必备条件。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国际体育市场开发的必然选择

首先、从整个国际环境来看,在国际上某些体育市场强国的压力下,我国就只有选择国内。我国目前的体育市场开发还处于一个相对大投入、高消耗、小区域、低成功率、竞争力弱的营销模式,而这种模式早已经不适应全球话经济的发展。以后的发展理念和目标肯定是从业者素质高、低消耗、高回报、高成功率、高质量、物质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可持续性体育市场开发模式。在环境转型的情况下,特别是营销模式从以往的高碳经济向着我低碳经济转换的过渡期这对我过的体育市场开发长期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大的挑战性。另外,体育市场在国际市场的开发成本大幅度的增加,也能促使我国的体育市场开发参与者有动力改变以往的高碳经济,努力节约能源,发展绿色体育市场。其次、我们对社会负责发展低碳经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们每个地球人的责任,与每个个人或者组织密不可分,如果要实现倡导的低碳生活,我们需要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彻底改变世界体育市场营销的模式和管理方法,这种改变也是作为地球公民应该尽的义务和责任。对于我国在世界体育市场的开发参与者来说,低碳经济从表面上来看是不利于参与者提高成功几率,给其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但是站在长远的角度来说,如果我们现在不重视环境保护,无视低碳经济在将来肯定是要付出严重代价的。所以,我们的社会责任并不是一定和体育市场开发的效益成反比,只要我们的参与在在国际体育市场的开发中勇于承担责任,坚持走地他经济之路,除了能在世界上给企业和国家争得荣誉和美好形象外,还能在时间诶范围内体现出组织的企业形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顺利和长期的发展保证,将科学发展的核心低碳经济落到实处,以最少的环境消耗和代价发展经济,建立环境和体育事业共同发展的节约营销模式,使其达到共赢。

三、在倡导低碳经济环境下采取相应措施,为成功营销提供保障

首先,从政府层面上来说,.政府领导者要把建设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的工作落实并使其得到普及,还需从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层面上将低碳经济运用法律保护,为低碳经济的顺利执行提供保证。正确引导参与者的改进方向和方法。所以,只有加强了环境保护与节约资源的立法保护,才能使环境保护和国际体育市场的开发充分结合,为和国际上的先进国家竞争提供有力武器。另外,政府要鼓励在国际体育开发参与者中发挥自主创新的主导作用,政府部门需要从高度上重视体育市场开发方式方法的研究和先进模式的建立,从长远出发,注重培养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将低碳经济更好的融入到国际体育市场的开发中来,并形成相关体系,整合相关落后产业,按照国际的行业标准,规划出经济合理的低碳经济发战略路线及目标。使我国的市场开发在国际体育市场中的竞争力大大提高,并达到领先水平。其次,体育市场开发主体层面。1.重视和加快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加强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近几年,我国的体育市场营销在长期发展中有不少矛盾逐渐表现出来,比如说:自我创新能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整个体育产业发展不尽合理、许多营销理念落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等等,这些都将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是与市场营销的关键制约因素,其中营销理念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思想创新和转变营销观念来实现基础的低碳经济在国际体育市场营销中的作用,发挥其积极影响力。2.学习和了解与环境保护的相关国际体育条例,重视高度重视绿色体育市场信息及其战略方式。当前,在国际上已经有关于保护环境的双边条例和公告大约190多个,其他国家也相继制定了自己的政策和制度。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充分掌握wto里关于分歧终端解决的协议文件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为我国在国际体育市场上的营销提供权利与义务的客观公正打好基础,必要是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增加自己在于强国的竞争中的胜利筹码。另外,还要尽量避免营销壁垒和国际间的摩擦,尽量减少由环境问题引起的纠纷,以及严格按照行业的行为规范要求自己,提高职业素质,维护好自己的国际形象提高服务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要注意国际体育市场的信息和战略要求,关注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战略战术,提高自身能力,树立国家形象,增加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3.坚持低碳经济“引进来”与“走出去”两者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长期来看,我国在国际上的体育市场营销更好的迎接和发展低碳经济就应该不断的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两者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发现“走出去”战略刚好就是我们在发展国际体育市场开发竞争里得到提高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式,“引进来”就是指通过和国际上先进的营销模式的交往中,不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修正我们已有的营销方式。一步一步,为打开国际体育市场的大门应对低碳经济创造有利条件。

低碳对经济的影响篇10

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产业结构优化、高级化的内涵是能源和各产业的绿色化、低碳化,即按绿色发展要求,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按生态循环与平衡原理,优化产业布局,按照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方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发展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由此可见,低碳经济需要绿色低碳产业作支撑。实现产业的低碳化、绿色化,是低碳经济发展中产业优化升级的题中之意。它主要包括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升级、提高能效、节能降耗、产品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两方面的内容。依据国务院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江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在“十二五期间要求下降16%,加上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江西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都将日益严峻,这些都给江西产业带来低碳转型的压力和要求。江西要实现低碳经济下的绿色发展,提高经济的发展效能,有效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依据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遵循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推广低碳技术,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实现产业的低碳调整和升级。有鉴于此,本文基于低碳经济模式,梳理影响江西产业低碳升级的因素,探讨相应的解决之道,对于推动江西产业低碳升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江西产业低碳升级的主要有利因素

(一)能源结构优化为产业低碳升级提供了能源条件“十一五”以来,基于“缺油少煤乏气”、能源消费总量超50%外部调入、传统能源供给结构不适应经济平稳快速发展需求的现实困境,江西近些年着力于优化能源结构,在风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主要举措有:充分利用环鄱阳湖等地区的风力资源,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改善了电源结构;依靠铀矿资源和铀产品大省优势,将新能源振兴和清洁能源发展规划的重点放在核电,使江西成为国家能源规划中东中部核电站建设带的组成部分和优先发展核电的内陆省份;重视产学研机制建设,成立全国首家生物质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技术促生产,建成日产60吨的生物柴油生产线,生产出我国第一桶车用生物柴油,实现了生物柴油和生物质能发电等项目的新突破。这些都为江西产业低碳升级提供了能源条件。

(二)创新能力增强为产业低碳升级提供了技术动力进入“十一五”以来,江西研发投入和技术中心数量一直保持着平稳增加态势,研发投入从2002年的10.7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7.15亿元。在10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中,有8家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和6家产学研合作示范培训基地。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有机硅、半导体照明材料、稀土、铜等有色和非金属材料以及太阳能多晶硅等先进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高新技术成果。“十一五”时期,共获部级科技进步奖23项,省级科学技术奖524项,分别比“十五”期间多11项和166项。其中,高强度船板开发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新钢在高强度船板市场上的占有率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成为世界一流造船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同时,伴随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加速推进。典型例子是晶能光电与南昌大学合作开展的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获得发明专利100多项,实现了LeD原始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总之,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实现的产业化成果,使得江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45.6%提高到现在的50%以上。创新能力增强为产业低碳升级提供了技术动力。

(三)生态经济成效显著为产业低碳升级奠定了生态基础依据“生态立省、绿色发展”、“建设绿色生态江西”、“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等重大发展战略,江西省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一方面,江西致力于直接减排,通过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落实,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大力改进生产工艺技术,减少主要污染物的排放,不断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十一五”时期,取得了万元GDp能耗下降20.04%、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5%的成绩。在中部六省中,江西单位GDp能耗指标比较低,排名第一,2011年万元GDp能耗下降至0.651吨标准煤。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碳汇林业,致力间接减排,全面推进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重点实施了天然阔叶林禁伐、生态公益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大力推进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60.05%提高到2010年的63.1%。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更重要的是,从2009年获批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至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推进加速,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7627亿元,占全省的58.9%。2012年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1932.38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14.9%,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生态经济区主体地位初步显现,为江西产业低碳调整奠定了生态基础。

(四)产业结构优化为产业低碳升级提供了产业基础江西产业发展在“二三一”的产业格局巩固和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低碳调整和升级的端倪,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具体表现为: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对工业乃至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日益显现。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9%,占GDp的比重达8.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首次超过1/4,达25.4%。2012年1-11月首次突破千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27.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3.6%。二是高耗能行业增速逐步趋缓,低碳产业群成为经济助推器。以2011年1-7月为例,江西绿色食品制造业、文化及创意制造产业、生物产业实现收入分别为605.0亿元、508.69亿元、275.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9%、60.4%、24.1%。江西实现了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产业的快速增长。三是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快速。“十一五”期间,江西省设施农业、生态养殖业、休闲农业等新兴农业得到快速发展,种养业发展向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优势产业集聚明显加快。四是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比重从2005年的53.5%上升到2010年的63.9%。

三、江西产业低碳升级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经济总量偏小、粗放型增长是制约产业低碳升级的根本原因

首先,江西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总量依然偏小,经济欠发达的现状仍未改变,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在全国仍处于中下游水平。以2010年的数据为例,江西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分别仅占全国的2.4%、3.2%、1.5%。其次,虽然江西在推动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和推行清洁生产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水泥、钢铁行业等高能耗、高污染、装备差的落后产能依然占到了总产能的30%左右,粗放型增长方式仍未根本转变。江西省低碳经济发展配套的污染治理、废物利用、清洁生产等低碳技术仍然处在较低水平。2004年,江西省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为45.69%,较1999年的全国水平低近8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为25.8%,与全国近60%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甚大。《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1》显示,江西国内生产总值(GDp)质量内涵与排序位列全国倒数第10位,表明江西经济发展距离理性高效、少用资源、少牺牲环境与综合降低自然成本、生产成本、社会成本和制度成本的“品质好的GDp”还有很大差距。因此,经济总量偏小、粗放型增长是制约产业低碳升级的根本因素。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是产业低碳升级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江西服务业发展虽有所加快,但受原有基础较为薄弱、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以及服务业外包较少等因素影响,增速滞后,服务业占全省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32.2%下降到2011年31.1%,下降了1.1个百分点,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8个百分点,低于中部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位居第25位,处于较落后水平。2012年虽然上升至34.5%,与2009年基本齐平(见表2),但产业结构总体偏重。同时,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够强。2011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28.3%。同时,耗能较低的现代服务业和生产业发展更为滞后,服务业内部构成仍然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信息、咨询、科技、金融、房地产等服务业发展不足。总之,耗能低的服务业发展滞后,能耗高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过大,将直接制约江西经济绿色发展和产业低碳升级。

(三)能源利用率偏低,产品能耗高,低碳化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一方面,江西无论整体技术水平还是低碳技术水平都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低于沿海发达省份。在这一现实背景下,江西企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缺乏关键核心技术,主要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与国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部分高耗能产品单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2009年为例,在统计监测的55种产品单耗中,有26种产品单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47%。其中,单位合成氨生产综合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2%,每吨纱(线)混合数综合能耗高13%,机制纸及纸板综合能耗高10%。另一方面,由于政策手段单一,江西尚未建立起系统的有效的低碳化激励约束机制,节能减排工作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制约,不能综合运用行政、税收、补贴、金融等手段解决外部性、垄断和市场失灵的问题。再加上政府投入机制不稳定,金融系统对低碳技术项目支持不够,“奖励少、惩罚多”,使得低碳技术的改造和应用成本较高,不少中小企业缺乏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动力。大型企业尤其是垄断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就能获得超额利润,能源环境成本的约束作用弱化,发展低碳经济的外部压力不足,导致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现象大量存在。

四、江西产业实现低碳升级的应有之策

低碳产业发展受到外部环境、发展阶段、能源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制约影响,基于江西产业低碳升级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江西产业实现低碳升级应将重点放在以下方面:

(一)加快产业低碳调整,构建低碳产业体系

基于江西经济总量偏小、粗放型增长的经济发展现实,江西必须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低碳化经济转型的战略重点。在建设以“六大发展区”和“工业基地”为核心的低碳工业产业群,在推进“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和“江西省十大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加快转型升级,努力构建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新型低碳产业体系。在推进产业低碳发展过程中,首先,应注重增加水、森林和绿地等资源,提高碳汇能力,形成生态农业。其次,需要进一步加快淘汰火力发电、钢铁、水泥等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的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有效降低GDp中的碳强度,控制重化工业的比重,从而控制对能源消费总量的过度需求。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行业,加快培植新能源、生物制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低碳工业。最后,充分利用投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引导资金投向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较大带动作用的项目,引导资金往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新能源等低碳、高效产业的转移,通过设备的更新换代实现生产手段的升级,并且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高碳”排放产业的引进和投资扩张。

(二)重视低碳技术创新和低碳技术激励

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产业低碳转型升级的核心和关键。目前,我国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储备滞后于发达国家,缺乏核心技术的前期积累,自主创新能力差,低碳技术水平不高制约产业低碳升级的步伐,而江西这一情况更甚。目前,江西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仅为1%左右,发明专利申请数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中部省份,科研投入和创新产出水平都处于较低层次。从企业创新能力看,江西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仅占到全国的1%左右,新产品实现销售收入居中部最后一位。当前,应强调两个举措:一是重视低碳技术创新。政府应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管理咨询等方面构建有效的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建立产学研联合机制,推动产、学、研联合科技攻关,搭建低碳技术创新平台。江西目前已经做了一些有效的安排和工作,例如,建立江西省低碳电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就是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二是加强低碳技术激励,鼓励企业开发低碳先进技术。政府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建立节能专项资金,对企业节能、低碳技术改造方面给予更有力的支持,鼓励节能技术、设备和工艺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同时,统筹技术研发和项目建设,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重点发展低碳建筑材料、低碳运输、绿色照明技术等经济适用的低碳技术。

(三)加快传统高碳产业的低碳化创新和改造

目前,江西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依然超过40%,传统高碳产业的低碳化升级改造与调整是当务之急。因此,必须依托现有低碳技术,加快传统高碳产业的低碳化创新和改造,把重点放在能源、钢铁、汽车、交通、冶金、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等传统高碳产业的低碳创新和改造上,注重引入碳捕获、碳中和等先进低碳技术,积极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政府部门应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传统高碳企业低碳化创新和改造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在技术、流程、制度等方面作出低碳创新行为,以更好地提高资源生产率及能源利用率。政府应通过技术标准、产业优先发展政策、产品和流程标准等多种手段,鼓励企业把生态环境意识贯穿于产品和生产工艺设计中,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低碳产品的比重,引导与规范低碳产品的开发与认证,淘汰落后的高碳产品、实现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进而推动产业升级。我国已经出台了低碳领域相关产品和技术的扶持政策,其中包括鼓励使用获得低碳认证的家用电冰箱、家用空气调节器、平板电视等六类产品,编制了“国家优先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并正在逐步建立低碳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将低碳认证产品列入政府采购清单,完善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逐步提高低碳产品采购比重。因此,落实政府“低碳”采购政策,由政府购买和使用符合低碳认证标准的产品和服务,利用政府消费的推动作用,为江西传统高碳产业的低碳化创新和改造助力。

(四)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碳汇林业

充分利用江西生态优势,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发展,并使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互促进,形成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在农业生产与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发展种植、养殖及绿色农产品加工制造业,加大绿色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力度,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现代化。优先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都市农业、休闲农业等特色农业,通过特色农业的聚集,形成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低碳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的减排和碳汇能力,强化第一产业的低碳特征。同时,利用江西林业大省的优势和潜力,大力发展碳汇林业。多渠道增加造林和森林经营的投入,争取公共财政支持,加大植树造林的投入,进一步探索建立长期、稳定的碳汇造林资金投入机制,确保森林资源数量增长、质量提高、碳汇增加。确保森林抚育经营和可持续管理,强化现有森林资源保护,提高森林生长率和蓄积量。开展好绿色屏障建设,加强林、草业生态体系建设,保护好鄱阳湖流域及主要支流森林资源,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原则,积极建设沿湖、沿河、沿路生态保护带。

(五)积极发展服务业

服务业是低耗能、低排放的行业,具备低碳特征,要从根本上实现江西产业的低碳化升级,需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一方面,必须注重生产业的发展。生产业以知识、技术等“软投入”为主,能源、资源消耗的“硬投入”少,对于降低工业交易成本和商务成本,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构建节约型产业模式和绿色增长方式具有重大作用。生产业是江西省服务业发展中的软肋,应充分利用江西的资源、区位和人力资源等优势,将发展重点放在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等方面,促进资源集聚、产业集群、服务集成等。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文化产业、科教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公共服务业等具有发展潜力、符合发展趋势的新兴服务产业。另一方面,提升传统服务业低碳化水平。在传统服务业领域,应当通过改进管理理念和模式,加强节能、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和产品应用,加强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快提升传统服务业低碳化发展水平,促进服务业全面向低碳化方向转变。

(六)用好用足国家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

当前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主要经济体都选择了低碳经济转型,纷纷把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制药等绿色低碳产业作为新一轮发展的重点,在投资、科技开发、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倾斜,形成了以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我国也推出一系列规划和政策,从多方面力促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我国《“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的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发展目标。由发改委等部门研究提出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具体方案《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即将出台。该方案拟通过市场化机制和激励性政策来实现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规划目标。国家拟将通过一揽子财税政策扶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推动工业、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城镇化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发展一系列低碳产业。此外,国家将进一步完善经济政策,研究扩大绿色产品消费的补贴政策,引导并促进绿色低碳消费。鉴于此,江西各级政府应用足用好国家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各项相关政策,加快制定与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相配套的政策,用政策来引导江西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助推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变,同时应配套出台鼓励低碳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法规,采取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引领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研究和实施低碳生产模式。除了上述应有对策外,通过积极培育低碳消费市场,改变公众的消费选择来引导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产品,也可以从消费需求层面推动江西产业的低碳发展。为此,江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公众对健康、节能、环保、低碳的消费认知,培育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方式,使低碳消费观念深入人心,引导市场对低碳产品的消费需求,倡导绿色消费,使公众自觉践行低碳消费,使有效需求与江西产业结构的低碳调整相契合,更好地促进江西产业的低碳发展。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