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的核心素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4:15

音乐课堂的核心素养篇1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教育;音乐教学

一、何谓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具体而言是学生满足知识社会和信息时代的需求,适应难以预测情境和解决复杂问题的道德素养和能力。[1]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重视对学生音乐理解力、音乐鉴赏力、学习态度、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等方面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两者结合起来,才构成了音乐的核心素养,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课堂的核心素养篇2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随着国家提出人才全能发展战略思想导向,教育部门在发展目标的设定上呈现出显著的创新性。逐渐开始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素质一体化建设,从而更好地满足今后社会大环境深入发展背景下的人才储备基础要求。而核心素养则是支撑这一改革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支柱,音乐教师在小学阶段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以核心素养为思想基准,对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更新,从而保证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音乐课堂核心素养内涵分析

核心素养是一种重要的指导思想,在小学阶段的音乐学科中,所囊括的思想要素具体体现在以下若干个方面,即文化底蕴、联想思维、审美思维、实践能力、情感体验、综合素养。可以说,涉及到的能力培养范围比较广泛,从学生的思维到能力,再到素质的建设,是支撑音乐学科素质改革的核心思想。在音乐课程教学活动深入开展的过程中,该思想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不仅能够完善现有的音乐课程体系,使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以及育人价值更加丰富。同时,也能够改善现有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动力以及深入探索的强烈热忱,对于保障学生的高效率学习,具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因此,在音乐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贯彻核心素养,打造与众不同的音乐课堂。

二、小学音乐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分析

(一)优化课程导入,丰富文化底蕴

音乐虽然是一门艺术学科,但是同样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素,也是支撑其艺术思维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核心素养的教学导向下,教师需要立足于这一目标进行教学革新重点考虑,对课程导入环节进行优化。将与音乐作品相关的,譬如词曲作者的简介,亦或者是音乐创作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歌曲所要诠释的文化内涵等,通过资源之间的系统衔接与整合,有效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导入环节便能够对课程需要掌握的内容,以及具体的学习目标进行有效的明晰,从而支撑其按照特定的方向,以及有效的思路引导,去学习课程知识。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古诗新唱《梅花》”时,可以向学生渗透相关的文化素材,例如分别介绍作者王安石,以及时代背景,让学生对诗词内涵加深理解,增强情感感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古诗新唱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效能。

(二)构建音乐情境,培养联想思维

在核心素养的教学导向下,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让学生经过联想处理之后,对音乐课程中所蕴含的深层次内涵与本质特征加深理解,方便学生更加快速的掌握基础知识点,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意识。因此,教师需要做的是要合理规范课堂情境,为学生自主想象和深层次的联想提供一定的环境辅助支撑,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程内涵,提高课堂学习效能性。比如说,教师在讲解《花木兰》欣赏课程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花木兰当时生活的时代背景,同时也可以直观展示相关的动画片视频资源。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下对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意境进行审美和赏析,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为全面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深度而提供助力。

(三)组织合作鉴赏,培养审美思维

在音乐课上,教师要在核心素养的支撑下,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而鉴赏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对此,教师要加强思想重视,站在学生主观层面满足音乐课程领域的具体学习需求,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对以往灌输性的鉴赏教学方法进行更新,让学生以自主的、合作的方式对作品中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色进行合理化的探索,从而加深学生对整个音乐作品的理解,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优秀的团队配合品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在今后社会发展领域的环境适应性。比如教师在讲解《长江之歌》欣赏教学时,则可以合理组织分组鉴赏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在组内分别对歌曲的节奏、艺术内涵,以及在演唱中所诠释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有效启发学生的鉴赏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组织演唱训练,提高实践能力

在音乐课上,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学以致用的技巧,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音乐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phoneticForum音教论坛即时性。因此,教师要积极组织演唱训练活动,为学生提在多元化的艺术环境熏陶下,感受音乐的魅力,形成良好供丰富的实践空间。在训练的过程中重视演唱方法、技巧的传授,全面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比如教师可以设定一定的音乐游戏,组织击鼓传花,或者接歌词活动,让学生在趣味的活动中,体会到音乐学习的快乐,促使学生正确掌握音乐演唱技能,提高演唱水平。

(五)拓展课外活动,增强情感体验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领域,教师需要积极顺应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改革趋势,拓展教学范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观。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全面地考虑和关注学生在音乐课程领域所表现的具体兴趣。之后以此为重要的行动参考,组织多元化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较强的兴趣和动力支撑下,积极参与到音乐课程活动当中。比如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学校的艺术资源或者平台,组织丰富的音乐表演活动,例如在儿童节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演出,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组织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融入一定的情感教育,比如组织学生为敬老院老人进行文艺表演,这样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音乐技能,同时也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在孝敬老人方面的品德认知,进一步规范学生的道德素养,从而将素质教育真正地落到实处。

(六)融合其他元素,提高综合素养

在音乐教学工作具体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在音乐歌唱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其他的艺术元素,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艺术技能体系更加全面、系统,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所呈现的热情和动力更加丰富。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歌唱与表演、舞蹈、乐器相融合,让学生经过综合性的训练和演出,加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整体修养。让学生在综合训练的过程中,发掘自身的爱好和特长,从而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也可以专门成立兴趣社团,以此为载体开发学生的不同潜能。

三、结论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理念,在支撑小学音乐教学系统革新方面,所呈现的作用十分显著,是一项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思想。因此,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支撑,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创新。在音乐课上,教师要优化课程导入环节,构建情境,组织合作鉴赏、演唱训练、课外活动,融入其他元素、让学生无论从思想、能力还是在音乐领域的整体素质方面,都获得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发友.基于小学音乐课堂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J].黄河之声,2019(11):92.

音乐课堂的核心素养篇3

一、对音乐“品质课堂”建设三要素的思考

音乐“品质课堂”建设的三要素是目标、教学模式与评价要点。对这三个方面的思考是:

1.音乐“品质课堂”课程目标。新课程实施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对于音乐学科而言,就是要求在教学中,要真正贯彻“以审美为核心”的要求。

2.音乐“品质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八种:一是参与、体验模式。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感受音乐。这中模式,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二是情境、陶冶模式。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模仿、练习模式。音乐学习有着很强的机能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丰富的操作行为。常用于歌唱教学、器乐教学,这种模式,学生执行活动量大,主体作用突出,教师只起示范者,指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四是传授、接受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教师活动量大,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能在单位时间内能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但是,同时要注意增加学生的活动量,尤其是积极思维活动,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五是启发、诱导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真正理解,使间接知识内化,培养学生的智力和探索问题的兴趣。六是讨论、探究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师生活动量大体相等,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教学的控制作用应当加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执行功能增强,但是如果课堂教学设计不佳会形成失控,易流于形式,使学生获得的知识量减少。七是引导――发现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师生处于协作关系,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能开展积极能动的活动,学会如何学习,有利于学生探索能力和求异思维的培养。八是自学――指导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导”为主线,以自学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实现从“讲”为主,向“导”为主过渡,这一模式有利于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有利于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落实。

3.音乐“品质课堂”评价要点。一是专业性。教师音乐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丰实(声乐演唱、乐器演奏、基本乐理、作品分析、合唱指挥等),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二是全面性。教师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音乐学习的层次、需要和特点;促进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三是趣乐性。教师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教学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对音乐“品质课堂”建设实践的思考

1.音乐“品质课堂”建设实践要以人文、科学、民主的课堂氛围作为支撑。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人文主义认为: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人文就是要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性。所以,教育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也应当是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性的实践活动。尤其教育教学活动还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有交流有互动的实践行为,人文就更应该成为其核心的价值内涵。

2.音乐“品质课堂”建设实践要用书香、爱心、理性的课堂浸染搭建。课堂教学实践需要教育的内涵提升,内涵提升的根本在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应该努力地提高自已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成为一个能够引领学生学习的、拥有乐观心态的榜样。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话虽然很朴实,却蕴涵哲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用科学的思想去教育学生,用正直的行为去感化学生,用良好的习惯去影响学生,力争用我们的爱心和理性去塑造学生的品格。

3.音乐“品质课堂”建设实践要让公平、个性、卓越成为课堂特质。曾经看过一本萧斌臣老师的首部国内个性化教育全景报告《寻找失落的钥匙》。其核心内容是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这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的人才培养时必须做到三个坚持中的坚持全面发展同出一辙。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先生作序特别推荐:“当今教育的弊端就是应试教育,就是千人一面的教育,就是缺乏个性的教育。最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最公平的教育,就是出人才的教育”。所以我认为公平、个性、卓越的课堂特质是开启品质课堂的钥匙。

三、音乐“品质课堂”建设的建议

1.以“情”引领。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良好的价值取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音乐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音乐教育的特质就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其教育效应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

2.以“听”为媒,重视对学习过程的体验。音乐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它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使它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而听,正是音乐艺术中最基本的特征。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是音乐教学的中心环节。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唱歌、演奏、欣赏、创作、表现等一切音乐实践活动都应围绕“以听为中心”进行。

音乐课堂的核心素养篇4

音乐课是小学课堂上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不仅是为了增强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鉴赏能力,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可以增进人格发展,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古今中外的很多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等不乏在音乐上也颇有造诣的。音乐核心素养既包括音乐知识,又包括实际的表演能力。

1、音乐素养教育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的首要功能就是带给人们审美的享受。然而,对音乐的欣赏品味,多数都不是自然拥有的,而是受到了后天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如今,市场上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比比皆是,其中有很多包含着低俗、媚俗的内容,歌词、歌名都含有色情、暴力等危害性的内容,很容易以流行文化的形式被小学生所接受。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提升音乐核心素养的教育,进行优质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自觉远离这些低俗文化。

2、音乐素养教育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创造能力。艺术需要人们运用想象力、创造力来理解,欣赏艺术是一个运用知识、经验、情感的发散性过程。音乐是具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艺术形式,人们在听音乐的时候往往会进行联想,思维跟随音乐中表达的意象来回跳跃,有助于激发人的创造能力。创新思维的产生,大多都是在瞬间得到的灵感,但是灵感的产生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注重平时积累的结果。欣赏音乐作品,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启发他们进行发散性的思考并增强音乐艺术的积累。

3、音乐素养教育可以提升小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音乐教育应当既包括音乐欣赏,也包括音乐表演。表演是一个需要沟通、实践和合作的过程,演奏者既要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又要学会让观众理解自己所表达的内容,因此需要运用到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能力。一些小學的音乐教育已经包含了可以提升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内容,例如合唱比赛、乐团训练等,学生通过集体训练和竞赛,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实现沟通和合作。

二、现行的教育体系中阻碍培养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因素

很多年来,我国实行的教育体系都以主要升学科目为核心,音乐、美术这些副科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例如,一些老师对教学安排和课标要求不在意,没能达到教学要求,学生对音乐课不重视,上课的时候得过且过,家长则只重视期末成绩,对音乐课漠不关心。教育体系的失衡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具体有如下几个表现。

1、缺乏对培养音乐能力的重视。大部分的小学音乐课教育模式,都是以听和唱为主,不重视对器乐演奏和乐理知识的教授。大多数是老师唱一句,学生就跟着唱一句。由于现行教育体系重视文化课而忽略音乐课,很多学校并没有为学生和老师提供足够的音乐设施来进行课程的学习。一个音乐老师可能教授整个年级,甚至是多个年级的课程,一节课有50多个学生,教室里只有一架钢琴,这些因素都使得课程的安排只能以听为主。而家长和学生则把精力都放在考试科目上,没有认识到培养音乐能力对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2、缺乏对音乐综合素养的测评。一直以来,教育界和家长对学校教育质量好坏的评价,主要是依靠学生的考试成绩。文化课的成绩评定,都有规范的考试流程和试题,而对音乐素养的测评没有规范的体系,很多都是由老师自行决定考察内容、决定成绩。学生在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得不到应有的反馈,也就不会重视音乐课的成绩。因此,缺乏一个合理、完善的测评音乐素养的方法,就成为让小学生轻视音乐课,阻碍其音乐素养教育提升的原因之一。

三、围绕音乐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程安排

1、情境教学,注重塑造优质的上课氛围。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受到老师和上课气氛的影响。音乐是一种包含着丰富意象的艺术形式,不同的乐曲有着不同的音乐表达,描绘的情境也各不相同。音乐课的设置,应该要能恰当地表现出音乐中的情境,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乐曲表达的感情。例如,将演奏、演唱、舞蹈等与音乐相关的内容一同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或者介绍作者创作时的背景,提升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等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提升认知和审美能力。

2、器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音乐素养考察的是综合能力,不只包括一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演唱、演奏的实践能力培养。将器乐教学引入小学课堂,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演奏的过程,聆听不同乐器的声音,陶冶情操、提升创造力。很多孩子都对乐器感兴趣,却缺乏亲身实践的机会,也有些孩子在唱歌方面没兴趣,却唯独喜欢乐器表演。将乐器演奏增加到小学音乐课中,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发掘出他们在不同方面的特长。

3、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多媒体运用在教学当中,早就是屡见不鲜的事情,但是大部分的音乐课只停留在用设备来放音乐的阶段。多媒体技术可以用多种形式来呈现音乐,还可以用来游戏,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玩中学习。例如,对于较为枯燥的乐理知识,老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录像带来教学,而对于五线谱的辨识,老师可以利用一些教学软件,甚至是鼓励学生利用简单的编曲软件进行创作,激发他们的创造才能。

音乐课堂的核心素养篇5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素质教育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时代,更是创新人才的时代。教育的核心是获取应用知识尤其是创新知识的能力,发展以培养获取、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为此中学音乐教学应树立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思想,发挥中学音乐在推行素质教育中培养创新人才的作用。

一、中学音乐教学中创新的特征

创新教育是指学校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并主张因材施教提倡发展个性的教育方法,主要特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应对新形势对高科技经济时代的挑战,应着重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素质高、能力强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各类人才。因此在中学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培养创新人才的这一核心环节,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挖掘学生的潜能,依据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大胆改革,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参与中学音乐倡导重在参与的精神,参与是中学音乐教学创新的落脚点。中学音乐教学以集体练习为基本方式,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与提高,大都通过参与练习来实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充分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参与练习,参与交流,推进教学进程,保持课堂旺盛的生命力。

(二)自主中学音乐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原则,而学生自主是创新教学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确认,教师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培养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他们探索的欲望及其成功的内在喜悦感,促进他们自主学习。

(三)合作创新教学的基木特点之一就是合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努力创造合作式学习环境,为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与交往能力的发展搭建舞台。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二、中学音乐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

(一)中学音乐教学的思想创新中学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掌握一些终身受益的艺术素养和陶冶情操的方法。

(二)中学音乐教学内容的创新中学音乐教材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在以素质教育为主的现代音乐教育中,就要改变传统的教材内容,构建适合现代音乐教育思想的教材体系,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学生喜受的、难度小的题材为教材内容,以变革传统中学音乐课的枯燥和单调。教学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前提,而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是教材内容的创新。

(三)中学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学会学习是教育终身化的要求,其本质是一种创造性学习。为了推动社会发展和自我完善,音乐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重新审视中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探索适合现代化培育新型人才的教学方法,摒弃“填鸭式”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打开桎梏音乐教师发挥、修正、发展、创造的枷锁。同时,从多年的目标、计划、结果的统一标准等一系列教学详尽指令为目的的教学方式中解脱出来。音乐作为特殊的艺术学科,只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体验,不同的争鸣,不同的创造,才能推陈出新得以发展。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共同活动,应改变过去教师占主体地位的上课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新课程标准的诞生给中小学音乐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营造“民主、融洽、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其想象力+增强学生创造意识等新的教学理念已成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学习、研究、创造的目标。因此,教师可以讲清课堂的目的要求,学生可在课下自编、自导教学内容,在课内的自由练习时间,可以自定规则,组织小型多样的比赛,以此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热情。课外以多种形式参加学习活动,不但对音乐课起到了延伸作用,而且使学生在课内学到的音乐知识、技能得到了消化。课外活动,主题鲜明,形式灵活,有广泛的参与性。这些音乐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创造能力,又发展了全面素质。音乐教师创造性地挖掘课程中的创造因素+创造性地教学+就会培育出创新人才。

(四)考核的创新

音乐课堂的核心素养篇6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

3—6岁是启发学前幼儿艺术潜能的最佳时期,若能对其实施科学的音乐教育,则将为幼儿未来的艺术能力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而音乐教学在学前教育中显得格外重要。①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我国高校学前教学专业学生的音乐教育能力,满足幼儿园教学实际需求,积极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全面构建学生音乐教育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我们一方面需要不断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应该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进而有效提高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音乐教育教学的基本素质。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教学法课程未引起高度重视

目前,在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均未对教学法课程引起高度重视的现象。从学校角度来说,基本上只注重学前教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教学法课程的建设,原因就在于其认为教学法课程较为简单,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因而降低了其教学的效果;教学法课程任课教师则很少去幼儿园进行实地考察,其教学内容与幼儿园的实际需要有很大的差异,这也是导致目前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无法满足幼儿园教学实际需要的重要原因;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在思想上未引起高度重视,缺乏学习的动力,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如教前备课、教学活动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②

(二)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性

在我国很多高校的学前教育教学中,学前音乐教育教学课程普遍存在课程设置不太合理的现象,使毕业生在某些方面无法达到幼儿园学前教育所需要的基本素质要求。以音乐教育教学课程而言,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通过听课和评课、观摩、试教等实践活动来将所学理论与实际教学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将教育理论逐渐转化为教育行为。③

(三)教学评价方式较为单一

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素质考评中,所采取的评价方式与其他教育理论课程没有太大的区别,基本上都是以技能课和理论课的阶段成绩与期末成绩按比例计算。不管是阶段成绩还是期末成绩,几乎都是以随堂、书面的形式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不仅不能够全面检测出学生对音乐教育教学课程的真实掌握程度,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二、构建合理的学前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一)明确培养目标,重视音乐课堂教学

首先,作为高校管理层,要明白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同时鼓励教师对现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堂教学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尤其是课程安排、师资选派甚至是科研经费方面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其次,对于音乐教育教学课程任课教师不仅需要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修养,还应该增加到基层幼儿园实践,这样才能让任课教师充分了解和熟悉幼儿心理特点、幼儿音乐教学特点,及时掌握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实际需求,进而在学前音乐教育教学课程中,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与此同时,还需要多开展一系列的各种比赛活动,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对音乐教育教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学生基本的音乐素质。④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中,教学模式大多以集体课为主。笔者认为,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以及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教师应以集体课为主、小组课为辅、个别课攻坚的综合立体式教学模式,有效提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三)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所开展的音乐教育教学课程,目的是为了有效充实幼儿教师音乐的理论以及锻炼其音乐教学实践的能力,对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考核而言,不仅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还需要加强对实践能力方面的考核。

建立健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评价体系,需要在原来理论知识考核基础上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评。在阶段考核和期末考核中加入音乐教学技能考核,学生只有通过模拟教学或幼儿园试教活动,经过由任课教师和几名学生代表组成的考评小组的考核,认定该学生达到组织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基本教学技能要求后,方可通过该科目的考试。这样可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更好地胜任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奠定坚实基础。⑤

结语

学前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各项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启发学生的艺术潜能,进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音乐技能以及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因而各个高校在加大支持力度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地实施多样性音乐课堂教学模式,进而让课堂教学更具灵活性与实践性。

(注:本文为杭州师范大学2011-2012年度人文社科振兴计划项目“浙江省师范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素质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研究”,项目编号:Rw010;“杭州师范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支持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HnUeYt2011-01-002;杭州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创一流工程”专项经费课题“基于学生发展为本的学前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重构”课题成果之一)

注释:

①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②党爱娣.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法课程教学的反思与改革——以《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为例[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44.

③吴扬廷.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探索——以长江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体方向)为例[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54-55.

④王懿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音乐课堂的核心素养篇7

关键词:兴趣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审美

一、创设教学情境,灵活运用综合知识

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积极思考,全神贯注,还能使人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游戏、表演等活动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喜欢多种形式的游戏,老师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课程是活动,是经验,老师是‘主持人’”的课程改革新思想,进行大胆的创新和设计,比如在教唱歌曲《愉快的梦》时,我先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各抒己见,让学生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建立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然后出示画面,同时辅以有感情的朗诵,充满神秘色彩的意境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人人参与,都有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现能力。

二、综合学科知识,拓宽音乐视野

新课标淡化了单纯的学科教学,突出了音乐审美育人的功能,认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表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这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科综合知识,开拓创新精神,而且更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非艺术学科的多种文化蕴涵在音乐鉴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之中。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还应重视语文、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知识及人文内涵,进行音乐材料与音乐主线有机的结合。

歌曲中的歌词与旋律就是水融的关系。这些作品都体现了“词好曲美”的共同特征。从文学角度入手,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加深对作品音乐情感的体会;从语文切入,让学生类比语文和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感知表现要素对作品形象的刻画塑造、情绪情感的表达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道德文化修养,塑造优秀的格性品质。

器乐作品中则更多地涉及到历史、地理等人文知识。这些相关的历史、地理知识的积累将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所要表现的深刻的情感内涵,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然后,再从音乐作曲的技法、表现要素的运用等专业角度加以讲解分析,从而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与感受。通过综合的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到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情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

三、合理运用综合,体现音乐本质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具体到一个单元或一个课时里,可以有一两个主要内容,或者两个内容互相结合,或者与其他内容相配合,形成以某些内容为主的综合课。”可见学科综合的重要性,但是,在学科综合的过程中如果把握不好“度”,很容易走向极端,这样也就出现了很多盲目综合的现象。

很多老师为了综合而综合,只要跟本节课内容有一点点相关联的材料,统统都把它放到课堂上来,一味追求课堂形式的新奇多样,而忽略了音乐本质。例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一堂课花十几分钟讲故事,介绍跟歌曲有关的人文知识,而遗忘了歌唱最重要的是唱,是学生对音乐最直接的感受和体验;为了体现生动性,又穿新疆的衣衫又品尝葡萄,从地理位置讲到气候特征,再到瓜果种类,而忽视了新疆音乐风格中典型的节奏类型。这样,一堂课下来,却出现了事与愿违、本末倒置的尴尬局面。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新课标最重要的理念,也是由音乐在各学科中的位置和特征所决定的基本教学原则。因此,课堂中应该贯穿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思想,在强调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具体的做法应该是合理地运用综合,属于识记性的知识点无需花过多的时间整合,可以引导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完成资料的收集、整理、交流,不要占用课堂太多的时间。课堂中的学科综合则是为了创设相应的课堂情景,或埋设铺垫或补充说明,可以点到即止,能达到辅助教学目的就行。课堂中不抛弃、不背离音乐的本质,注重培养学生对音响内在表现力的感知和理解,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2]朱则平廖应文主编《音乐课程标准解读》.长沙文艺出版社。

[3]高慎英刘良华著《有效教学论--新课程的视野》。

[4]尹爱青《当代音乐教育体系与教学法》.东北大学出版社。

[5]吴跃跃《音乐教育协同理论与素质培养》.湖南教育出版社。

音乐课堂的核心素养篇8

关键词:小学音乐;开放性教学;课程改革

目前,在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需要,新形势下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实施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小学音乐新课标提出,学生的兴趣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动力,教师应该努力让音乐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爱上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小学音乐的开放性教学符合当今小学音乐课程的课程标准,使课堂成为学习乐园,学生学习入情入境。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引领学生进入音乐殿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美好情操和健全人格。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开放性教学的意义

1.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其主动发展、全面发展,既是创新教育又是综合素质教育,努力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其中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坚持创新,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音乐是人类灵魂的导师,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实施开放性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通过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动脑能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2.满足新课改的需要

音乐学科是非统考科目,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常常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将其从学科教育中割裂出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强调“以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等教育理念。小学音乐教育逐渐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开放性教学,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提高自身的音乐水平,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获得综合性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开放性教学的有效途径

1.建立开放型的师生关系

小学音乐教学实施开放性教学的前提是建立开放的师生关系。开放性教学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并与教师充分互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一点。因此,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音乐教师自然大方、和蔼可亲,学生的心态才能开放。师生之间有了融洽的关系,学生才能大胆地与教师进行互动,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大胆创新,在轻松、愉快的课堂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创新能力。

2.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欣赏或多媒体等不同形式创设情境和氛围,为学生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师正确的指点、启发、描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充分感受,逐渐进入情境。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用心领会作品中的真谛。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掌握了相关音乐作品的背景、知识技巧等。

3.培B学生的音乐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动力,学生对音乐有了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接触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学生年龄小,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模仿。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些心理个性,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游戏与活动,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的兴趣,把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融入游戏活动中。通过游戏活动引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实施开放性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音乐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在素质教育体制改革中,开放性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不仅能体验音乐,还能够实现师生互动,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领悟音乐真谛。因此,教师应该以实现教育教学为目标,全面实施开放性的音乐教学,培养全面发展、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乾宇.小学音乐开发式教学的探索研究[J].大众文艺,2013(1).

音乐课堂的核心素养篇9

【关键词】生命课堂英语核心素养综合技能

本文通过一堂综合技能公开课,分析教师如何贯穿生命课堂的几个做法,并逐渐提高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而后教师通过反思和思考,认识到构建生命课堂,并在生命课堂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牛津初中英语(牛津译林版)九年级上册Unit5integratedskills(综合技能)版块中的differentkindsofmusic,介绍有关艺术节音乐演出,几种音乐的特征特点来源,以及有关音乐的一些趣事。听力a1部分主要谈论了艺术节上音乐会的安排和内容,包括主要音乐会的种类,时间地点的安排,通过这部分练习使学生艺术节安排,总体对艺术节的音乐会有所了解。a2部分是本课的重点,涉及了与几种音乐的特征、创作来源等一些趣事,使学生明确地对音乐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和感悟,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得到进一步的了解。a3部分综合前两部分的信息,要求学生运动所得信息来完成有关音乐会的日记。最后Speakup部分通过朋友之间邀请参加音乐会的活动,来学习如何邀请的用语。

二、教学目标

1.Knowledgeaims:newwordsandphrases:concert,countrymusic,cowboy,guitar,lasting,value;localcolour,makeupmusic,inthetraditionalstyle.

2.abilityaims:(1)Studentsknowdifferentkindsofmusicandrespondtoinformationobtainedtomastertheskillsoflisteningandreading.

3.emotionalaims:Ssknowthatenjoymusic,lovelife.

Learningimportanceanddifficulty

1.toUnderstandtheintroductionaboutamusicshow

2.todevelopthestudentsabilitiesoflistening,speaking,readingandwriting.

三、教学过程

Step1:warming-up(beforeclass)

i’lldividethewholeclassintothreeGroups.eachgrou-prepresentsamusicalnote.thisisGroupDo,thisisGroupRe,andtherestisGroupmi.whenipointatthefirstGroup,youshouldsaytogether“Do”.Let’sseewhichisthebest.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跃气氛。同时分组成Do,Re,mi使得班级充满音乐元素。

Step2:lead-in

therewillbemanyartshowsinShanghaiinternationalartfestivalChangzhoubranch.

wouldyouliketogototheconcerttonight?

[设计意图]通过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以及常州分会场有许多艺术表演,邀请同学参加音乐会,引出本课主线――enjoytheconcert,继而引出本课speakup板块。

Step3:Speakup

①Listenandanswerquestions

②pairwork(talkaboutthepostersofconcerts)

[设计意图]为学生设置生动的情境,改变机械性的模仿性,操练学生就海报谈论,通过合作,学习和使用英语,鼓励学生创造性使用语言。

Step4:pre―listening(听前活动)

enjoydifferentkindsofmusicandtellandlearnthetheircharacteristics.

Countrymusicrockmusicfolkjazzclassicalmusic

继续为学生设置情境,对学生说我们已经在剧院听音乐,听到了不同的音乐形式,请同学说说分别听到哪些音乐,继而学习这些音乐的特征以及由此相关的短语,这些学习所得都为a2的听力扫清障碍。

Step5:while―listening(1)(finisha2)

1.Givinglisteningtips(1)

2.Listentoa2onpage73andtrytomatchthemusicwithitscharacteristics.

3.Listen,matchandcheck

while-listening(2):globallistening(泛听)

Listenwithbooksclosedandfindasmuchasinformationasyoucan.

while-listening(3)

Listenandcompletetheposter.(finisha1)

在@几次的听力过程中,我整合教材先处理本课重点a2,再者是不是特别难的a1。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力,提升学习效率。在活动中,我始终贯彻在听前进行了有效的策略技巧的指导,每次听力都是带着任务听。听力任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类型多样,有连线,填空,回答问题。

Step6:post-listening

task1:oralpractice(pairwork)

task2:translatethephrasesintoenglish.

task3:Saysomethingaboutthemusicshow:

task4:HelpDanielcompletehisdiarywiththeinformationofthemusicshow.

听后活动丰富多彩精彩丰呈。在这一大的环节中,我运用了任务型教学法,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及难,由口头到笔头的原则。任务一,谈论各自最爱的音乐类型及理由,通过前几个环节的输入和积累,到这个时候输出来谈论各自的喜好,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生成了,在说的过程中我通过问其他同学他们所谈内容来培养学生仔细倾听的习惯。

活动二:翻译有关各种音乐的特征来巩固所学,为任务三的输出埋下伏笔打好基石。

任务三:通过给予学生关键词关键信息,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各种音乐的特征。任务三虽有难度,但由于任务一和二铺垫,已经为任务三扫除了障碍,所以这一任务对大部分同学来说,在借助教师关键信息的提示下都能顺利完成。

任务四:是完成有关本次音乐会的日记,运用前面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从口头说再转化为笔头训练。

Step7:Discussingroupsoffourandenjoythefamoussaying:ifyouarefeelingangry,stressed,feelingsad,painful,frightenedwhatkindofmusicwillyoulisten?

从文本到生活,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谈论走下座位,谈论自己喜欢的音乐,交流遇到境况时用哪种音乐来梳理心情,走出困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习语言是为了运用,也是内化语言知识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充分调动旧知,也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阅读名言警句来提升音乐的魅力,继而使学生认识到音乐的重要性。也达到教育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

Step8:1.Recitethekeyphrasesandexpressionsinthelesson.

2.Finishtheexercisesonthepaper.

3.previewStudyskillsandtask.

[设计意图]家庭作业是课堂的延伸,作业1、2让学生在课后通过读写巩固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作业3旨在让学生积极的为下一节课的阅读做好预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和预习的学习习惯。

构建生命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几点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服务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使个人获得发展,让每个人成为最优秀的自我,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培养出可持续性发展的学生。改革传统课堂教学实践方式,探究有效的贯彻办法,形成有效的操作机制,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

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归根结底扎根于教师日常的、扎实的教学研究,来自于教师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不断开展自身的教学创造,本课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内容的设置以及教学过程在教学结果和师生角色关系课堂教学的展开以及课堂教学所达到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实践,使课堂从原来的知识本位、漠视人的体验、忽略生命需求,看重生命以外的东西的课堂到与学生一起心怀美好的憧憬,品尝成功的喜悦,体验生命成长的生命课堂,引领教师对教学的过程与细节进行研究与创新,必然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教学革新的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有利于创新教研方式,提高教学研究的水平和实效。

基于生命课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重视的不是结果,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关注学习的全过程。通过课堂观察、过程性评价,对教学过程各环节、各要素进行观察分析,必然要求改进教学研究的方式方法,使教研活动基于教学实践、关注教学过程而富有实效。

四、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

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推进减负增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等,关键在于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作业练习等各项教学活动都能成为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基于生命课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研究,引领教师着力优化教学过程,必然能提高教学效率,必然能更好地发挥各教学活动的价值。

音乐课堂的核心素养篇10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改革;课程设置

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后,从呼吁重视音乐教育的困难时期,到以唱歌为中心的初创时期,再到介绍、模仿外国音乐教学经验的发展时期,直至今日的“音乐教育应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至新世纪新的音乐教育观(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核心,在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等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会与人合作与共处,在音乐教育过程中享受成功。)的确立,这一系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也看到了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光辉前景。高师音乐教育担负着为中、小学培养合格教师的重任。

一、音乐类高师教育的现状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建设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已经成为师范教育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一环,作为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教师的师范教育,面临着诸多待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尤其是艺术类专业的改革仍相对滞后,因此音乐类高师课程的改革就显得更为迫切。音乐类高师教育的基本模式曾经进行了多次课程改革,但总体框架并未改变。音乐类高师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过于强调音乐学科专业教育,课程之间缺乏横向联系、渗透和整合;重技能,轻理论;重专业小课,轻专业大课;重音乐专业学术水平,轻教育学科理论和教育实践以及综合人文素质的养成。师范教学在方式方法上,普遍存在着口传心授、机械训练、灌输式和一言堂等现象,使学生到了学校工作岗位后才发现对工作不适应的状况。

二、音乐类高师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类课程设置过少

在现行的课程设置中专业必修课的学科类课程中音乐技能类课程过多,音乐实践类课程不足,实际教学还是没有完全脱离音乐学院培养专业表演人才的模式。学生以主修专业课学好为最终目标,以至于有部分学生尤其是专业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毕业后不安于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或不胜任中小学教育的多样性,它严重阻碍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新课标》要求:“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要达到上述要求,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多的是要学会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考。而担当这种“音乐课堂组织和引导力”培训的“音乐学科教学论”课程由于课时安排很少,教师为赶教学进度,不得不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而忽视了如何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实施音乐课堂教学的“试讲”和“评讲”的实践演练,也忽视了对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案例的分析与讨论研究。因而就难怪学生在课堂教学实习时会出现:教案设计缺乏灵活性、设问空洞且难以回答、答案缺乏多元性思考,并且在实际操作时流于对教案的背诵无法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启发性的解释等等现象。

(2)专业课程与理论课程设置比例失衡

过去,我国乃至世界各国认为教师是一种职业,音乐类高师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定向教育,培养的重点是让受教育者掌握科学专业知识,而不是通过培养使学生成为专门的音乐教师。在这种大的教育背景下,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甚至老师都普遍强调专业技能,忽视教育课程在培养音乐教师中的重要性。

三、对问题解决的思考

(1)增加教育课程的教学课时并与实践相结合

增加教育课程的教学时数,保证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以利于学生在以后的音乐专业教学中能运用各类教育学科课程知识。我认为除了传统的理论课、外语课、体育课等外,还要扩大选修课程的范围,建立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相关课程(如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等),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依据中小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四个教学领域,高师音乐教育应当增加如音乐审美类、音乐表现类、音乐创造类、音乐与相关文化类、音乐教育类等五大类课程。将音乐表演、音乐技术、音乐学内容结合起来,构建以培养学生音乐文化素养和音乐教育素质为宗旨的综合化学科专业结构和育人环境,从而拓宽学生的理论思维,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而且有利于形成高师学生合理的音乐学科专业知识未来所需要的不仅是实践型教师,更是研究型教师。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因此,高师院校应增设教育科研基础理论课程并通过优化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加强教学理论及论文写作指导等途径来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通过构建理论平台、引导实践研究、创设学术氛围、完善管理机制等方面来培养音乐专业师范生的初步科研能力。

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毕业后的基础教育工作,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结构应该改革和优化。首先应强化核心课程,突出主干课程;其次应引入并增加选修课程范围,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促进多种能力发展;另外应增设教育科研基础理论课程,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还应组织相关艺术活动,锻炼专业实践能力。在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中,教育学科课程应属于专业性课程,它是把“学术形态”的音乐知识转换为“教育形态”的知识,再把“教育形态”的音乐知识转换为学生的专业知识并发展其能力的重要平台。

(2)增加实用性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是教学培养方案,教学培养方案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必须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基本要求。根据这一要求,音乐课程体系的构建应采取平台加模块的模式,即分为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三个平台,具体课程体系分为以下模块:1、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从音乐学本科教学计划来看,专业必修课,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声乐、器乐、和声、民族民间音乐概论、音乐名著欣赏、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合唱与指挥、歌曲写作、舞蹈、艺术概论、大学文学、曲式与作品分析等科目。专业选修课包括钢琴、声乐、器乐等科目。这部分知识是音乐专业学生知识基础的拓宽加厚,是知识核能力结构的最底层部分。2、思想政治理论模块。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刚要、形势政策等课程。国家制定的音乐学本科教学计划公安排263学时,占15个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贯彻“少而精,要管用”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个人实际相结合、理论与改革开放相结合的要求,坚持对音乐专业学生进行政治信仰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遵纪守法等教育。3、人文知识课程模块。这类课程设置在通识课程中的选修课中,包括大学文学文学、文学作品赏析、历史知识、政治法律等,占6个学分。这些课程主要介绍人文知识中最精华的部分。因为人文知识和音乐艺术息息相关,特别是文学更是和声乐艺术密不可分,声乐艺术就是文学艺术与音乐艺术的结合体。4、教育课程模块。这类课程的必修课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声乐教学方法、钢琴教学法、音乐教学法等课程,占12学分。

目前我国高师音乐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一直沿袭着西方19世纪末的音乐教育课程模式,音乐教育从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写作到音乐的表演、审美观等都几乎是西化了的音乐教育体系。由于内容和体系陈旧,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运用,如传统和声的学习比较枯燥且实际应用的效果不好,而受后现代“新实用主义”的影响,学生对没有应用价值的东西兴趣淡然。根据这个普遍规律,笔者主张开发实用性课程,把传统“和声”课改为“实用和声”或“钢琴和声”等,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宗旨。如华东师范大学开设了精品课程《音乐创编基础》,该课程注重实际运用与理论讲解相结合,注重各门学科的互相联系和相互渗透,将和声学、曲式学、音乐欣赏、作曲、钢琴伴奏等传统教材中的精华与实用的理论综合地编入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最大特点是突破了原有的以单科性为主的课程框架,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特点的新型课程。这样就要求音乐教师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为此,高师音乐课程应优化核心课程,建立少而精、容纳量大、实用性强的主干课。扩大选修课程范围,确立扩展课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艺术和社会实践,形成隐性课程。三种课程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新的具有现代音乐师范教育特征的课程体系。依据中小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四个教学领域,高师音乐教育应当由于只相适应的课程,即音乐审美类课程、音乐表现类课程、音乐创造类课程、音乐与相关文化类课程、音乐教育类课程五大类课程。高师所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是开放性的具有多项技能的人才,因此其所学理论不仅要注重本学科专业的音乐知识,还应介绍课本以外的中小学音乐课程内容。例如,声乐教学除了训练声音技能、技巧外,课增设儿童、少年歌唱技能、技巧课程,合唱教学课增设童声合唱教学,音乐欣赏教学可增设儿童音乐剧欣赏,在钢琴课上可以把即兴伴奏与钢琴演奏融为一体,提高对学生的要求。

(3)优化考试考核方式

当前,我国音乐类高师的教学改革,正纵深发展,其核心关键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伟大转变。作为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也是尤其重要的。在教学考核方面,高师音乐教育中考核方法和考核内容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考核方法上,由于历史条件、传统观念等原因,学分制这种较为成熟的教学管理制度目前尚没有被我国广大高师院系所使用。而学分制因其学时的灵活性、学习内容的可选择性等优势,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学习和个性自由,国外高校已经广泛采用。音乐类高师课程教学考核也应遵守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例如“模拟课堂”,把同学分成若干组轮流扮作学生,在此课堂中要融入歌曲的即兴伴奏,以及教唱等环节。将平时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与理论知识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考核。从而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四、结语

音乐师范系未来的音乐教师还要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并根据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在已有的教学法上,及时把握音乐教育法的最新动态,对其教育模式进行一系列改革,并定期深入中小学校进行教学实习锻炼,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出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合格师资。

参考文献:

[1]管建华[J]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2]教育部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3]马达,高师音乐教育五十年之回顾与思考[m]1999年04期.

[4]郑建林.[J]沈阳,辽宁教育与研究,2006(4).

[5]郑建林.[J]沈阳,2005年11月1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