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的重点任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5:08

教育科研的重点任务篇1

关键词:任职教育学科建设牵引作用

为了贯彻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适应部队建设需求,实现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的转型发展,构建本学科专业领域特色鲜明的任职教育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加强教员和教材建设,推进院校教学与部队训练的衔接,推动特色任职教育建设快速发展,本文对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进行了几点思考。

一、认清任职教育中加强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学科建设是任职教育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学科专业是高等院校建设发展的龙头,其建设水平是衡量院校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但并不仅仅意味着研究生等高层次的培养。作为军队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任职教育具有岗位指向性强、教学内容更新快等特点,更加需要军事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等前沿性学科理论和实践知识,更加需要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作有力支撑。没有高水平的学科专业,任职教育就会停留在低层次重复的技能训练上,势必影响到任职教育院校的长远发展,影响到服务部队使命任务的有效履行。通过任职教育转型和“2110”工程,教员队伍、教学内容、教学保障条件、教学组织实施和为部队服务等这些学科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任职教育学科专业平台,是搞好任职教育、提高教学实力、增强发展潜力的客观要求。

2.加强学科建设是适应海军潜射武器装备发展的迫切要求。按照海军整体战略转型要求,海军将走向深蓝,必将对教学、科研和为部队服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必须深度介入和跟踪新装备研制工作,为上级机关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咨询服务;必须密切跟踪装备的发展动态,超前筹划和开展教学能力建设,具备承担新装备的接装培训和改装培训能力;必须准确把握新装备保障需求,能够为部队装备保障建设提供训练手段和保障设备;必须密切跟踪国装备的先进设计理念、技术和方式,为我所用;必须深入研究国外装备的保障问题,引领部队保障模式的改革。只有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形成具有特色的装备保障能力,才能适应装备快速发展,为部队的长远建设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加强任职教育学科专业建设的几点措施

1.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要瞄准海军发展战略和未来作战需要,紧扣装备建设、装备保障和专业建设的发展需求,打破现有学科之间的壁垒,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催生优势学科的发展点、新兴学科的生长点和重大创新的突破点,凝练形成新的特色学科。

2.适时优化专业设置。优化专业设置是适应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打造任职教育专业特色的重要渠道。专业要着眼装备建设和保障发展需要,紧扣部队岗位发展变化,确保专业建设与部队岗位变化同步;要突破“传统规划任务”的束缚,积极开办现职干部培(轮)训班。

3.培养学科人才梯队。要确立各学科专业带头人及其研究方向,明确学科专业带头人的职责权利,完善学科专业带头人遴选、培养和绩效考核机制,为学科专业带头人快速成长创造良好环境。要打破教研室壁垒,以学科方向或研究任务为牵引,组建学科带头人为首的学术队伍。各学科专业团队要在充分鼓励个性与特长发展的基础上,注重优势互补、多元综合、梯次合理、协调发展。

4.创新学术科研工作机制。要紧贴装备建设和保障实际,积极开展装备技术与保障应用研究,多出为部队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的科研学术成果。制定学科专业理论与应用研究计划,加大研究创新力度;适时组织开展装备保障领域的学术研讨交流活动,提高学科专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和使用效益,为任职教育学科专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5.加强各教研室建设水平。整合教学科研条件和人才信息资源,加强教研室建设,拓展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和为部队服务领域,努力形成覆盖装备保障各领域、具有支持与引领功能的学科专业研究组织体系。要实行研究型实验室学科带头人负责制,逐步实现每个学科专业带头人拥有相应研究型实验室,使学科带头人培养与实验室建设紧密结合、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6.探索应用型研究生教育模式。要在现有硕(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研究生培养方向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生长干部任职教育、现职干部任职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相互衔接、相互认证,努力开办潜射武器装备保障工程硕士和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以此牵引学科专业发展,推动教员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7.定期组织开展学科专业评价。学科专业评价是对学科专业建设状况的全面诊断,是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学科专业评价机制,研究制定评价标准、评价模式及组织程序,定期组织开展学科专业评价。学科专业要以评价为契机,审视诊断本学科的建设状况,查找影响和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整改建设;适时组织开展学科专业自评,逐步走开自主评价、开放评价的路子。

三、总结

学科建设是院校发展的龙头,是任职教育建设和发展的支撑。我们应着眼海军新的战略发展机遇,以建立重点学科为契机,有效地推动任职教育教学实践的快速、深入地发展,使学科建设成果在任职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重大作用,实现学科发展迅速,质量建设显著提高;任职教育实践深入开展,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与部队训练接轨,服务部队能力显著增强三大目标。

参考文献:

教育科研的重点任务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改革学校管理体制、提高课堂效益为突破口,全面推动我县基础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改革目标和任务

通过3-5年的实践和努力,全县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并步入良性发展阶段,课堂教育教学发生明显变化,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理念发生转变,教学和学习状况发生变化,学校工作效益和教学明显提高。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缓解教育发展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改变我县教育落后局面,形成我县教育改革和发展模式。

三、改革内容

本次改革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教育主管部门

要变单一的行政管理为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相结合。要将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下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上,把政府的宏观政策具体地落实在学校的管理上。深入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增强对学校的服务意识。让每一个职能部门对口承担一个乡(镇)或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监督、指导和服务工作,将干部的考核与学校的工作绩效挂钩。要让教科研部门和学校参与职能部门的宏观管理。在教育主管部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推行管理措施的时候,邀请教科研部门和学校的有关领导或专家参与,或建立一支常态的业务专家队伍为职能部门的宏观管理出谋划策。

(二)教研部门

要建立以教科研部门为核心的业务管理机制。要加强教科研部门建设。以在职教研员和兼职教研员相结合的形式,分小学、初中和高中,建立一支能够指导学校教育教学的学科专家队伍。要以教科研部门统领学校教育教学。各乡(镇)中心校和县直学校教科研部门要成立不同学段的学科专家组,指导、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研究和教师培训,评估学校的教育教学;在统一部署、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又为不同学校提供个性发展空间,达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教研员要认真做好“送教下乡”、挂钩乡(镇)或学校等工作,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指导,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学校的改革

一是校长及其他教学管理人员承担教学和教研任务,以及将班级考核、学科考核与学校领导的考核相结合,充分发挥学校管理的效能,校长对学科和班级工作进行统筹。要每周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进行一到两次督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要建立常态的学科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以学科为单位,统一进行学校的学科教学及科研的管理,将责任落实到学科,以班级管理来协调年级各学科的教学和学习的分配。突出管理重专业性的特点,将重点放在提高学科课堂教学质量上,使得教学与教研相互促进,能够将集体的力量体现在学科教学与教研上,有效地避免师生重复机械劳动的过重负担,增强校长、学科长对教学的监督,使得那种各行其是的课堂教学无生存之地,不同班级的教学出现一个整体发展的态势。

三是要每门学科任命一名学科长,学科长组织各学科科任教师制定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然后各学科长一起根据学科教学任务来核定各学科的权重,合理调配各科的教学量和学习量。年级组长和班主任根据各科的教学量和学习量进行班级管理。形成一个学科联动的教学管理的运行机制。

四是教师要变统一的教学模式为差异化的教学模式。在继续保持大班额教学形式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学科管理的模式,协调各学科的教学任务,合理系统地制定统一的学习内容和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以及有选择性的分层次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课内外的学习都得到有效的落实。

五是要打破单一的终结评价,注重形成性和过程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力求使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通过评价引导教师和学生的不断反思,促成其自我成长的能力,以此充分发挥好评价功能的诊断、调控、激励的导向作用。

六是各学校要从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教育教学改革。

四、加强领导

为确保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实施,县教育局成立*县教育局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全面领导和指导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由教育局局长董保强同志担任,副组长由教育局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担任,成员由教育局机关各股室负责人、县教科中心主任、各乡(镇)中心校校长、县直各学校校长组成,主要负责本次改革工作的领导、协调,共同推进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

专家指导组组长由教育局副局长韩永信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县教育局基教股股长、县教科中心主任担任,成员为教研室中小学教研员、*一中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及*县高中学段兼职教研员,主要负责改革工作的调研、改革工作的总结、推进、推广,改革的评价、反馈等,负责对各学校实施改革的业务指导等工作。

五、方法与步骤

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行专家引领、试点先行、分类指导、分布推进的原则,首先在高中先行,逐步向初中、小学推进。

1、20*年9月,根据全州部署、安排,在*一中高中部进行试点改革,积极探索改革经验,为下一步全面推进改革总结经验、奠定基础。其他学校积极做好学习、宣传、动员工作,为下一步的改革造足声势。

2、2009年9月,*一中要在深化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典型成功经验,全面推进以“配餐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其他初中阶段学校要积极探索适合学段特点的改革模式,稳步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改革,并在*一中(初中部)、*二中、*三中、清平中学进行试行改革;小学阶段少数民族聚居的学校要积极开展“双语双文”教学,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科研的重点任务篇3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改革学校管理体制、提高课堂效益为突破口,全面推动我县基础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改革目标和任务

通过3-5年的实践和努力,全县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并步入良性发展阶段,课堂教育教学发生明显变化,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理念发生转变,教学和学习状况发生变化,学校工作效益和教学明显提高。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缓解教育发展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改变我县教育落后局面,形成我县教育改革和发展模式。

三、改革内容

本次改革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教育主管部门

要变单一的行政管理为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相结合。要将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下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上,把政府的宏观政策具体地落实在学校的管理上。深入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增强对学校的服务意识。让每一个职能部门对口承担一个乡(镇)或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监督、指导和服务工作,将干部的考核与学校的工作绩效挂钩。要让教科研部门和学校参与职能部门的宏观管理。在教育主管部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推行管理措施的时候,邀请教科研部门和学校的有关领导或专家参与,或建立一支常态的业务专家队伍为职能部门的宏观管理出谋划策。

(二)教研部门

要建立以教科研部门为核心的业务管理机制。要加强教科研部门建设。以在职教研员和兼职教研员相结合的形式,分小学、初中和高中,建立一支能够指导学校教育教学的学科专家队伍。要以教科研部门统领学校教育教学。各乡(镇)中心校和县直学校教科研部门要成立不同学段的学科专家组,指导、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研究和教师培训,评估学校的教育教学;在统一部署、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又为不同学校提供个性发展空间,达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教研员要认真做好“送教下乡”、挂钩乡(镇)或学校等工作,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指导,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学校的改革

一是校长及其他教学管理人员承担教学和教研任务,以及将班级考核、学科考核与学校领导的考核相结合,充分发挥学校管理的效能,校长对学科和班级工作进行统筹。要每周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进行一到两次督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要建立常态的学科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以学科为单位,统一进行学校的学科教学及科研的管理,将责任落实到学科,以班级管理来协调年级各学科的教学和学习的分配。突出管理重专业性的特点,将重点放在提高学科课堂教学质量上,使得教学与教研相互促进,能够将集体的力量体现在学科教学与教研上,有效地避免师生重复机械劳动的过重负担,增强校长、学科长对教学的监督,使得那种各行其是的课堂教学无生存之地,不同班级的教学出现一个整体发展的态势。

三是要每门学科任命一名学科长,学科长组织各学科科任教师制定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然后各学科长一起根据学科教学任务来核定各学科的权重,合理调配各科的教学量和学习量。年级组长和班主任根据各科的教学量和学习量进行班级管理。形成一个学科联动的教学管理的运行机制。

四是教师要变统一的教学模式为差异化的教学模式。在继续保持大班额教学形式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学科管理的模式,协调各学科的教学任务,合理系统地制定统一的学习内容和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以及有选择性的分层次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课内外的学习都得到有效的落实。

五是要打破单一的终结评价,注重形成性和过程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力求使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通过评价引导教师和学生的不断反思,促成其自我成长的能力,以此充分发挥好评价功能的诊断、调控、激励的导向作用。

六是各学校要从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教育教学改革。

四、加强领导

为确保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实施,县教育局成立××县教育局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全面领导和指导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由教育局局长董保强同志担任,副组长由教育局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担任,成员由教育局机关各股室负责人、县教科中心主任、各乡(镇)中心校校长、县直各学校校长组成,主要负责本次改革工作的领导、协调,共同推进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

专家指导组组长由教育局副局长韩永信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县教育局基教股股长、县教科中心主任担任,成员为教研室中小学教研员、××一中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及××县高中学段兼职教研员,主要负责改革工作的调研、改革工作的总结、推进、推广,改革的评价、反馈等,负责对各学校实施改革的业务指导等工作。

五、方法与步骤

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行专家引领、试点先行、分类指导、分布推进的原则,首先在高中先行,逐步向初中、小学推进。

1、20**年9月,根据全州部署、安排,在××一中高中部进行试点改革,积极探索改革经验,为下一步全面推进改革总结经验、奠定基础。其他学校积极做好学习、宣传、动员工作,为下一步的改革造足声势。

2、20**年9月,××一中要在深化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典型成功经验,全面推进以“配餐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其他初中阶段学校要积极探索适合学段特点的改革模式,稳步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改革,并在××一中(初中部)、××二中、××三中、××中学进行试行改革;小学阶段少数民族聚居的学校要积极开展“双语双文”教学,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科研的重点任务篇4

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思想进一步解放,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进一步改进,着力解决教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所社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参加学习活动,做到全员参与,学习不留空白,参学率100%。所长、书记##研究员践行科学发展观,多次下校调研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现状,撰写了调研报告《来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最新调研报告》。在工作之余撰写了《旅游文化与科学发展观——论发展##旅游文化》“科学发展看##”征文文章。结合我市教育实际撰写的理论文章《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优化教育环境》网上点击率达到6590人次,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并于6月应邀参加在徐州举办的“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育科研与教学管理高级论坛”,为来自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近200名教育局局长、中小学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及科研骨干教师作了题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现状及其走向》专题讲学。

教育科研以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研究为重点,坚持科学考评机制,落实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省教科所所长刘青春在##市2009年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盛赞这些年来##教育坚持教育科研引领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对##评选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进行大力表彰,颁发奖金给予高度肯定,说这在全省是第一次,##已经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中央教科所“十一五”全国重点课题《学校特色发展的校本研究》等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中出现的热点、难点课题先后确定实验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协作体,完成子课题申报,研究进展顺利。以《##市课题中期检查评价细则》为依据,组织对县市区在研课题进行了抽样检查。教育科研坚持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满足教师职业发展需求。先后与中央教科所联合举行了全市“班主任工作优秀案例”征集评选。在东宝区青山小学召开了全市教师博客校本研究经验交流会,表彰了28所教师博客校本研究先进学校和71名教师博客校本研究优秀工作者。##市电视台校园风栏目以《教师博客:为心灵加餐》为题进行报道。将于7月组织教育科研专家在各县市区开展为期12天的教育科研培训,要求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研究参与教师参加培训。积极筹备编辑出版《教育科研优秀成果集》,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科研热情,促进教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一、学习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解决教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1、领导重视,精心部署,扎实推进学习活动。所社领导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高度重视,所长、书记##同志主持召开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并作了动员报告,成立了所长、书记##同志担任组长,党支部副书记王清卫任副组长的学习活动领导小组。领导班子带头参加网上知识竞赛、问卷调查,全所教职工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做到全员参与,学习不留空白,参赛率100%。学习过程中领导班子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所长、书记##研究员带领所社研究人员多次下校调研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现状,撰写了调研报告《来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最新调研报告》。##所长要求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加“科学发展看##”征文活动,在工作之余撰写了近8000字的《旅游文化与科学发展观——论发展##旅游文化》文章参加征文活动。结合我市教育实际撰写的理论文章《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优化教育环境》网上点击率达到6590人次,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6月20日—22日应邀参加了徐州举办的“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育科研与教学管理高级论坛”为来自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近200名教育局局长、中小学分管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及科研骨干教师作了题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现状及其走向》专题讲学。

2、形式多样开展学习,确保学习活动取得实效。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深刻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吃透精神、领会实质、武装头脑、提高认识,我所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一是利用办公局域网和教育信息网建立建立电子笔记展评和无纸化学习新机制。建立了学习资料共享区,开辟了“科学发展观”学习专栏,建立专题博客群。每一位党员都撰写了不少于2万字的读书笔记和电子文档,在网上对学习笔记进行了集中展评和交流。二是强化专家引领,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实质。组织由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特级教师、名师组成的“科学发展观”宣讲团到钟祥、沙洋、东宝、掇刀等县市区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引领广大教师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实质。三是举办“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ppt演讲竞赛,结合工作实际增强党员干部工作中零缺陷管理能力。四是赠送学校教育大礼包,4月8日为屈家岭管理区长滩中心小学全校400余名学生免费发放新夏季校服。同时,为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期刊与学生素质教育”研究,还为该校教师赠送了清华紫光优盘,总价值16000余元。

3、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坚持以教育科研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单位生存和发展实际多种形式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所社干部职工积极践行“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理念,学习工作成效显著。全体干部职工就教育科研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教育期刊如何做大做强,期刊发行怎样做大等关系所社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想大交流。先是在各自部室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分管领导和科部室主任进行交流,最后所社班子成员之间沟通思想。所社对建议梳理后,立即着手筹备编辑出版《教育科研优秀成果集》,开展教师博客校本研究经验交流会,收集整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案例,开展德育研究论文和教育信息化优秀科研成果评比,研究制定了《房屋出租管理办法》等管理规范。

4、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谋发展。我所按照市教育局党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于6月15日下午召开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会上总结了我所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绩,向检查组汇报了我所领导班子的分析检查报告,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在会上汇报了个人的分析检查报告,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得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基本实现了问题找的准、剖新原因深刻,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取得了增强团结、互勉共进的效果。市教育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检查指导组对我所贯彻科学发展观在教育科研指导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我所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不拆台,相互补台,是团结的班子,和谐的班子。

二、以科学发展统领教育科研,以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研究为重点,坚持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推进我市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1、坚持科学发展统领教育科研,为重点科学规划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研究中出现的热点、难点课题研究。在##市2009年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表彰了##市教育科研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表彰了年度教育科研先进教科所、先进学校、先进个人。对评选出的##市一批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进行了大力表彰并颁发奖金,这在全省是第一次,省教科所所长刘青春到会祝贺,盛赞这些年来##教育坚持教育科研引领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中央教科所“十一五”全国重点课题《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的研究》《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和省级立项重点课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和省级立项课题《构建和谐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研究》等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中出现的热点、难点课题研究进展顺利。中央教科所“十一五”全国重点课题《学校特色发展的校本研究》课题继确定##市为课题实验基地后,市教育局公布56所实验学校,我所先后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成立了协作体并召开了协作体会议,组织完成了“学校特色发展校本研究”课题子课题申报。

2、坚持科学考评机制,落实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开展了课题中期检查。为了加强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将教育科研工作落到实处、引向深入,确保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如期完成,我们完善了《##市课题中期检查评价细则》,作为对课题运行状态进行中期督查评价和年度考核课题研究评价的依据。6月组织了5个检查小组分别对各县市区在研课题进行了检查,落实课题的过程管理,检查学校研究情况,及时纠正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教育科研的重点任务篇5

[论文关键词]教育科研理论先导教育事业

近年来,尤其在“十一五”期间,我省教育科研事业得到了健康发展。“科研兴教”战略得到落实,全省教育科研网络基本形成,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日益活跃,有效促进了行政官员、学校校长和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推进我省教育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教育改革不断取得成效的一个先导性条件。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事业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迫切要求教育科研工作充分发挥理论先导作用,为教育改革发展保驾护航。2011年2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考察时,对教育科研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树立大局意识,为国家教育科学决策提供服务;二是抓住关键问题,努力破解教育改革发展难题;三是运用科学方法,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四是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质量。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教育科研工作的讲话精神,结合我省和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积极回应时代的要求、国家的需要、人民的期盼,把精力和热情聚焦在破解制约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题上来,推动教育科研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提高认识,落实教育科研的理论先导地位

教育科研工作的理论先导地位取决于它的双重性质,即教育性和科学性。从研究对象看,教育科学的任务是解释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其目的在于归纳和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这是它的教育属性,表明教育科研工作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和学校在思考本地区、本学校的改革发展问题时,要把教育科研工作纳入其统筹规划、统一管理中,努力增强教育科研工作的服务能力。从工作性质上看,教育科研又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工作,它不以人才培养为目标,而是为了增进人们的知识,利用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规律来解释教育的新现象、新发现、新理论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这是它的科研属性,其成果对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先导意义。这就要求各级领导要以“教育家办学”的总要求,按照教育规律发展教育事业,按照办学规律搞好学校建设,切实把办学方式转移到依靠教育科研工作上来。同时,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也要牢记服务宗旨、遵循科研规律,始终瞄准那些教育改革发展中显现的重大问题、疑难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依据。

二、加强领导。为教育科研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近年来,我省教育科研工作普遍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重视,不少学校领导亲自挂帅主持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实践证明,各级领导的支持与推动,是教育科研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当然,教育科研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相比很容易被当作“软”任务,也很难与学校领导的政绩、与学校的升学率等“硬”任务挂上钩,所以普遍得不到高度重视。因此,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切实把教育科研工作摆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议事日程,加强对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一要引导教育科研的正确方向,坚持教育科研为决策服务、为改革发展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动摇;二要进一步强化省、市(州)两级教育科学领导小组的职能,确保它们在重大事项决策中的核心地位;三要加大投入,加强机构建设,凡有条件的学校都要设立教研所(室),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教育科研工作,进一步完善省、市(州)、县(市、区)、校四级教育科研网络;四要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重点是组建一支以专职教育科研人员为骨干,专、兼、群相结合的教育科研队伍;五要建立和完善教育科研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鼓励科研人员采取在职进修、脱产培训、岗位锻炼等多种方式提高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鼓励教育科研人员与一线教育工作者合作开展研究,鼓励中青年科研人员承担重大课题,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学术交流,提升科研素质和水平;五要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为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和教育科研的全面普及搭建更为宽广的平台;六要进一步发挥各级教育学会等群众性学术组织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推动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

三、强化管理,创新教育科研的体制和机制

良好的管理是教育科研工作的组织保证。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机制创新,把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释放出来,促进我省教育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为此,一要建立多层次教育科研协作机制。提倡地区和学校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协作研究,加强工作交流、联合攻关,实现学校、区域乃至各类教育之间的科研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二要创新教育科研项目管理机制。省、市(州)两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切实承担起教育科研工作的组织、管理和规划职能,做好教育科研课题的评审、立项、日常管理、结题、成果鉴定、评奖、推广等工作。逐步建立起重大教育科研项目招标制度,特别是对那些党和政府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切的热点问题,以及教育教学和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要予以优先立项、重点支持。三要建立学术交流的工作机制。凡有条件的部门和学校,应主动组织或承办各种教育科研学术交流、成果展示、专题研讨和学术讲座等,支持教育科研人员参与省内外、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引进先进的理念和成果,提高我省教育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四要完善教育科研成果的表彰奖励制度。继续完善我省教学成果奖评选制度和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制度,规范各地区、各学校、各社会团体组织的各种评比奖励制度,积极宣传、推广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加速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向教育教学实践转化。五要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工作评估制度。坚持把教育科研工作列入各市(州)、县(市、区)同级政府的教育督导内容,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教育科研机构和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科研工作等进行督导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考核教育工作总体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转贴于

四、突出重点,着力提高教育科学的研究质量

质量是科学研究工作的生命,必须常抓不懈,并贯穿于教育科研的每个环节。

一要重视选题工作。当前,我省教育事业面临着发展的紧要关头,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教育科研管理和课题规划部门要时刻关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瞄准那些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引导教育科研人员开展学术研究。“十二五”时期,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国家及我省教育规划纲要,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改善民生,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重点,落实我省《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项目和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为到2020年实现“两基本、一进入”的战略目标打下决定性基础。具体说,到2015年,我省教育普及水平要有新提高,促进教育公平要有新突破,教育质量要上新台阶,人才培养结构要有新格局,教育体制改革要有新进展。在新目标、新任务之下,有许多新的难题需要我们去破解。只有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工作和重要领域确定研究方向,积极回应国家的迫切需要和群众的普遍关切,才能取得突破性的教育科研成果。

教育科研的重点任务篇6

关键词:工程技术;任职教育院校;学科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总部在《关于推进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深入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学科专业是任职教育的重要支撑。”没有高水平的学科专业作有力支撑,任职教育就会停留在低层次技术训练上,就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动力,势必影响到任职教育院校的长远发展,影响到服务部队使命任务的有效履行。因此,针对目前对任职教育院校学科专业的建设特点把握不够到位、建设思路不够清晰以及与学历教育院校趋同化等问题,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平台,是贯彻总部决策、落实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精神的实际行动,是任职教育院校提升办学实力、增强发展潜力的必然要求。文章以工程技术类任职教育院校为管窥视角,就任职教育学科专业建设相关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任职教育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概念界定

学科、专业是高等院校最常用的两个概念,国内学者对其解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学科而言,归纳起来大致分为知识门类说、教学科目说、组织形态说等代表性观点,本文在讨论学科时采用“知识门类说”这一概念,即从生产知识、研究学问的视角来看,学科指的是“学问的分支”,科学的分支或知识的分门别类。就专业而言,归纳起来大致分为学业门类说、课程组合说、组织形态说等代表性观点,本文在讨论专业时采用“学业门类说”这一概念,即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

学科与专业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在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中多直接称为“学科专业”。作为工程技术类任职教育院校,其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始终紧密相联,难以截然区分,也不宜分离。基于这一认识与考虑,提出了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观点,在工作实践中往往直接采用“学科专业”或“学科专业建设”,不再对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作具体的过多区分。加之任职教育院校学科专业是按照岗位或岗位群进行设置与建设。因此,根据学科专业建设发展需要及其整合相关知识体系的状态对其进行命名,知识体系跨度较大的称为学科专业领域,知识体系跨度较小甚至没有跨度的称为学科专业方向,有时也统称为学科专业领域(方向),而不是按照国家学科专业目录中的一、二级学科名称进行命名。

二、工程技术类任职教育院校学科专业的建设特征与方向

工程技术类任职教育院校学科专业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规律,必须以此为依据,准确把握其学科专业建设特征与方向,才能避免学科专业建设走入“学历教育”误区或“训练机构”误区。

(一)建设特征

不同类型层次的院校,其学科专业建设的具体策略和方式不同。任职教育院校实施的是一种以学科专业为支撑、以岗位任职能力生成为本位的专业定向教育,其学科专业在生成和建设模式上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学历教育院校明显不同。一是在学科专业设置上,学历教育院校注重基础性和系统性,其学科专业设置是按照知识体系和部队岗位类型划分的,学科色彩浓厚,有时甚至会出现学科设置与专业设置混同的现象,如培养博士和硕士的专业目录多数情况下是根据学科设置而成;任职教育院校注重前沿性和应用性,其学科专业设置是依据部队岗位类型和相应培训等级划分的,职业特色突出,往往是针对部队特定的岗位或岗位群,如×××维修工程、××维修工程等工程技术类专业都是以岗位或岗位群为基础设置的。二是在学科专业建设方式上,学历教育院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以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主要以高层次学历教育任务和重大研究型项目为牵动,多以自发生成的方式进行;任职教育院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专业建设牵动学科建设,学科建设主要以行政引导与自发生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建设方向

工程技术类任职教育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准确把握其学科专业建设方向。一是从建设目标上把握,要有较强的工程技术应用性学科专业研究能力与水平。各学科专业能够站在理论研究前沿,引领本学科专业领域研究,为部队解决重大实际问题,出好用、管用的研究成果,并将学科专业研究成果应用到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中,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从队伍建设上把握,要在各学科专业领域形成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要有稳定的研究领域与优势的学科研究方向,有相对稳定的任务来源和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切实成为洞悉本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掌控建设发展大局的领军人物;学科专业人才梯队要做到学术型与技术型相结合,理论研究水平与工程实践能力优势互补,学历、经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三是从保障条件上把握,要有教学与研究功能兼备的实验条件。各学科专业在建设完善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践教学条件基础上,积极拓展实验研究功能,加强研究型实验室建设,使其成为本学科专业应用性研究成果的孵化平台,成为开展应用型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依托,成为学科专业前沿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应用相结合的纽带和桥梁。

三、加强工程技术类任职教育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组织体系

紧跟部队装备建设发展动向,紧扣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实际,打破现有学科之间的壁垒,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催生优势学科的发展点、新兴学科的生长点和重大创新的突破点,凝炼形成新的学科特色与优势。根据总部及军种训练任务规划调整,着眼于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新理论等对专业建设的影响,组织开展专业设置调整论证研究,优化系、室专业布局,重点发展与新型兵种装备密切相关的专业。紧扣部队岗位发展变化,不断丰富专业内涵,拓宽专业建设途径,确保专业建设能够与部队岗位变化同步。

(二)实施重点学科专业领域(方向)建设工程

考虑到院校现有的学科专业资源实力,按照“择优、择需、择效”的原则,遴选优势比较突出、部队与院校发展急需和带动作用强、建设效益好的领域(方向)作为院级重点学科专业领域(方向)。在此基础上,遵照“分批建设、动态发展”的思路,启动实施院级重点学科专业领域(方向)建设工程,将其作为加速学科专业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先期试点,并设立专项建设基金,对各重点学科专业领域(方向)实施分类扶持建设。目前,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已按照上述思路遴选确定对20个学科专业领域(方向)实施重点建设,其中,固强建设类和急需建设类各10个。各系负责系级重点学科专业领域(方向)的遴选投入和建设指导。机关负责制定重点学科专业领域(方向)建设的配套政策、运行机制和评估标准,定期组织开展重点学科专业领域(方向)建设的阶段性检查、成果验收与评比总结工作。

(三)打造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专业人才梯队

整合院校现有人才资源,以打造学科专业领域(方向)带头人为抓手,加快学科专业创新团队的形成。立足于部队装备建设发展与人才培养需要,选取德才兼备、学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学科专业领域(方向)带头人作为领军人才培养,明确领军人才的职责权利,实行工作绩效与任期挂钩制度。加大领军人才培养力度,每年设立专项基金聘请军内外知名专家对口指导培养校区学科专业领域(方向)带头人,并选送领军人才到军内外知名学科点做访问学者,在高起点上强力助推学科专业领域(方向)带头人迅速成长。目前,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已经聘请了20名军内外知名专家(其中院士23名)担任20个学科专业领域(方向)及其带头人的导师。打破院校各系室壁垒,以学科方向或研究任务为牵引,组建以学科专业领域(方向)带头人为首的学术创新团队。各学科专业领域(方向)团队要在充分鼓励个性与特长发展的基础上,考虑队伍的年龄、学历、阅历、学缘等,注重优势互补、多元综合、梯次合理、协调发展。学术研究型人才要加强学科理论知识应用研究,着力提升工程技术实践能力;工程实践型人才要注重实践的经验理论升华,着力提高本学科专业理论水平,力争在学科专业理论与工程技术实践结合上实现新突破。

(四)创新任职教育学术科研工作机制

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科研工作是学科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紧贴部队装备建设实际,积极开展理论与技术应用研究,多出创新成果,多为部队出作战顶用的科研学术成果。加大在全军具有影响的重大科研项目及国家、国防基金资助和预研项目的申请与支持力度,提高科研项目的立项层次与学科含量。建立院级科研课题立项制度,设立专项研究基金,对具有较大研究价值和重大应用前景的研究课题进行培育和扶植。目前,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成立了由校区、系(办)和教研(研究)室三级组成的科研发展基金用以扶持各类科研项目,并明确规定以受资助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在上级机关成功立项的,将按基金资助经费的150%返还。积极将军内外先进技术、前沿理论、科学方法等应用到课题研究中去,提高研究项目的工作起点与研发水平。较大或重大项目课题组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基础上,要力争出版相关学术专著,形成若干高水平学术研究论文或报告,打造一支具有结构合理的研发团队,切实提高科研项目的综合效益。适时组织开展优质科研项目评比,对完成质量好、建设贡献大、综合效益高的项目予以表彰奖励。

(五)加强各专业研究中心(室、所)建设

立足院校使命任务和办学定位,结合部队装备建设发展需求,整合教学科研条件和人才信息资源,加强专业研究中心(室、所)建设,努力形成具有支持与引领功能的学科专业研究组织体系。结合大型装备科研项目立项建设,加强经费投入、条件建设和经营管理,增强研究中心(室、所)的应用研究能力,将其建设成为本学科专业的生长源和助推器。充分发挥好各研究中心(室、所)的职能作用,实时掌握部队训练和装备建设动态,及时分析和解决部队装备保障疑难问题,切实提升其在部队装备保障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行研究型实验室学科带头人负责制,逐步实现每个学科专业带头人拥有相应研究型实验室,使学科带头人培养与实验室建设紧密结合、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六)开展与兄弟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新路子

研究生教育必须紧扣一线部队装备保障队伍建设需求,努力培养高水平的装备保障应用型人才,为部队装备保障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在现有硕(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研究生培养方向的基础上,努力开办装备保障工程硕士和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积极探索生长干部任职教育、现职干部任职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相互衔接、相互认证,走开面向装备保障一线优秀干部实施工程硕士培养的路子。通过开展与地方高等院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鼓励在外攻读学位教员选择本校同领域专家担任副导师、吸引招揽兄弟院所在读研究生来校开展课题研究等方式,继续探索走开与军内外院校、科研院所、部队联合培养装备保障应用型研究生的路子。目前,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已经与南昌航空大学等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办学关系,联合实施硕士研究生培养等工作。

(七)突出抓好学科专显信息资源建设

信息资源是学科专业领域(方向)建设的重要基础,其建设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学科专业领域(方向)的建设水平。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装备保障科技信息中心的作用,搜集整理、实时与装备保障密切相关的信息资源,为院校学科专业领域(方向)建设和部队保障训练提供有力的信息服务。各学科专业领域(方向)团队要积极筹建本学科专业领域(方向)资料室,着力打造信息资源交流平台。要建立畅通与军内外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信息资源机构的资源共享渠道,不断提高信息资源服务保障能力,助推学科专业科研学术研究。

教育科研的重点任务篇7

论文摘要:本研究通过中国《学校体育学》和日本《体育科教育法》的比较研究,从学校体育的指导忍忽。目的任务以及教材内容结构体系三个方面,分析了各自的长处和不足.通过研究,可以认为我国学校体育学教材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以及教育,体育岌展的要求。其体表现在从乏贯穿始终的明确的指导忍怨,目的任务过于抽象,针对性不强,难于操作;教材内容结构体来不够合理,严重脱离学校体育实际。

1问题的提出

《学校体育学》作为研究学校体育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学科。加强学校体育学科建设,对于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实现教育、体育的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学校体育学》从1983年问世以来,已经经历了11个年头。我国第一本《学校体育学》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1年来,它从无到有,并不断发展完善,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学校体育学》在我国还是一门年轻学科,又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加之11年中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体育学教学实践也证明,现行《学校体育学》教材建设必须吸收外国的先进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为此,本研究力图通过中·日学校体育学教材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现行《学校体育学》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为我国学校体育学科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日本为比较研究的对象。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帮,在传统文化方面与我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大和民族又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善于吸收别国的先进经验。可以说,日本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吸收引进国外的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日本文化既有东方文化的特征又有西方文化的印迹,特别是在体育方面日本受欧美的影响较大.而我国学校体育学的前身体育理论主要是在学习前苏联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这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学校体育学显然已不能反映国际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因此,以日本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不仅可以了解日本学校体育的现状,而且可以间接了解世界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研究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中国以体育学院通用教材《学校体育学》1991年本为主,结合其它有关学校体育学方面的教材。

以日本前明峰雄,江桥慎四郎主编的《体育科教育法》为主,同时参阅大阪体育大学的《体育科教育法》讲义,以及其它有关学校体育的资料。

2.2.2经验研究法

根据多年学校体育学教学实践的体会,其他任课老师的意见,以及学生的反馈信息,并结合在日留学期间对日本学校体育的了解,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发现我国现行《学校体育学》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2.2.3研究内容

本研究着重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目的任务以及学校体育学教材内容的结构体系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3结果与分析

3.1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

3.1.1日本

从日本《体育科教育法》教材和《学习指导要领》中,可以看出日本学校体育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并贯穿于教材和学校体育实践的各个环节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1把学校体育真正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实现,着眼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的人。

日本《体育科教育法》中,专门讲了为什么把“教授法”改为“教育法”.日本人认为“体育”不是掌握各种运动技能,而是以各种身体活动作为手段或媒介,参与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要通过运动学习。掌握社会生活和健康生活的能力,掌握运动生活的智慧和技术,必须要研究新的方法。“体育科教育法”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而产生的。

指导日本学校教育的各级学校《学习指导要领》,相当于我国教学大纲,对每门课程的目的任务、内容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其中包括了保健体育的内容。是带有法令性的文体。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从1947年至1989年历经52年,共修改了5次.这种修改是根据社会发展变化而进行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的人。1989年最近一次修改就是根据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以及信息化、国际化、价值观念的多样化、社会老龄化等而进行的。最近一次修改的主旨有以下几点:第一,要培养身心发展,能进行健康生活的人;第二,重视自我学习欲望和主体适应社会变化能力的养成;第三,重视作为国民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充实发展个性教育;第四,重视加深国际理解,养成尊重本国文化和传统的态度。以上四点反映了现代社会的要求,也是日本学校体育改革的依据。

3.1.1.2重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

日本《体育科教育法》中设有“教学”的概念,而通用学习,把教师的活动称为“指导”,师生的共同活动称为“学习指导”。体育大学的体育科教育法教学中,老师反复强调要尊重学习的自主性,并组织学生就此进行热烈讨论。

3.1.1.3从终生体育的观点,重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自我锻炼能力,以及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热爱生命,终生过安全健康的生活。

3.1.2中国

3.1.2.1没有反映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缺乏对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把握和对人自身需要发展变化的认真研究。

3.1.2.2把运动和体育混为一谈,把体育当运动,把运动当体育,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的不足。

3.1.2.3还未打破传统的以传授知识技能、增强体质为主的体系。

3.1.2.4对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认识不足,如何根据学生需要和实际进行指导少.这不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3.2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中、日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比较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中、日学校体育的目任务有如下不同。

3.2.1表述方式不同

中国学校体育学中叫作目的任务,而且目的任务分开;日本辞书中虽然有目的、任务词语,但《体育科教育法》和《学习指导要领》中不叫目任务,而用目标。“目的”有追求行为结果的意思,相对较为抽象。“任务”则有指定、分配的意思。“目标”则有不能离开,追求、达到的意思。目标较之目的具体,且设有任务的分配,指定之义。因此,可以认为目标较目的任务更确切。

3.2.2依据不同

中国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受政治、权力的影响较大;而日本则从社会、生活、人本身的发展考虑较多。

3.2.3构成不同

中国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大、中、小学一样,就是那么四条任务,因此显得抽象、笼统,针对性差,难以操作;日本则中小学不同,既使中学初中和高中也不同,因此相对较具体、针对性强,便于操作。

3.2.4具体内容不同

从内容来看,中国侧重于增强体质、运动技能的掌握,同时还有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教育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内容;而日本则侧重于社会态度,生活态度的养成,体现了终生体育的思想、且没有思想品德教育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任务。 3.3内容结构体系的比较

中、日《学校体育学》内容结构体系的比较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两国《学校体育》教材内容结构体系有较大不同,仅从章的名称也可以看出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3.1我国现行《学校体育》的内容结构体系是以如何教为主的体系,甚至可以说还没打破旧的体系.日本则是以学为主的体系。我国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日本则重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这种本质上的差异反映了完全不同的两种教育、体育思想.

3.3.2我国《学校体育学》的内容较为抽象,可操作性差,而日本则相对较为具体。实践中也发现学生学完了还不知如何去做的问题。

3.3.3我国现行《学校体育学》内容严重脱离实际,而日本则较为紧密地联系中学体育实践。具体反映在日本《体育科教育法》中,不管是目任务还是学习内容都紧密结合《学习指导要领》甚至可以说很多内容就是对《学习指导要领》的解说,而我国这方面的内容较为薄弱。因为体育学院和教育部门缺乏联系,很难找到《体育教学大纲》,时至今日我们还没见过新的教学大纲,也没见过教育部门有关学校体育的各种文件。

3.3.4日本较重视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完善,而我国则在业余运动训练上用了较大篇幅.这也说明日本重视的正是真正的体育,我国则较重视竞技运动。

3.3.5日本《体育科教育法》的指导论中,对《大纲》规定的每项教材从特点、目标、内容及指导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而我国则较为简单。既使术科教学中,也只从某一运动项目本身讲的多,而结合中学实际讲的少。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也严重脱离中学实际。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学的东西实践中用不上,而有用的却没学,《学校体育学》内容在这点上也存在严重缺陷。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我国现行体育学院通用教材《学校体育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还未超出旧《体育理论》以教为主的体系。

4.1.2缺乏贯穿始终的指导思想,例如终生体育、终生学习、作为生活的内容等等。

4.1.3目的任务过于抽象,各学段一样,不够具体,针对性差。

4.1.4教材内容结构体系不够合理,严重脱离学校体育实际,实用性差。

4.1.5教材中从学校体育为社会整体讲的多,从如何为人自身讲的少。

4.1.6缺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自我锻炼能力方面的内容.

4.2建议

根据我国现行体育学院通用教材《学校体育学》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2.1尽快组织人力对现行学校体育学教材进行彻底修改,最好重编,人员组成要注意吸收新生力量,否则永远难以打破旧的体系。

4.2.2要认真分析现代社会、教育、体育发展的趋势,及对人的要求,以明确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并贯穿到教材之中。

4.2.3注意目的任务的针对性、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提出不同的目标,并使各年龄阶段有机地衔接起来。

4.2.4内容结构体系要进行性的调整,使之更加合理,并要增加各级体育教学大纲的内容使之更加附合学校体育实际,提高教材的实用性。

教育科研的重点任务篇8

一、充分认识中等职业教育教研科研工作的重要性

(一)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研科研工作是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国家鼓励并组织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要求,“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保证教研经费”。《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加强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为职业教育宏观管理和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服务”。省教科研〔2006〕2号文中明确要求各市要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加强市、县(区)两级教育科研工作的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加强学校教科室建设,尚未建立教育科学规划组织的应尽快建立,健全教育科研管理办法和具体制度,完善教育科研责任制度。

(二)加强和改进教研科研工作是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政策法规,坚持科学发展观,全市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表现在目标定位更为科学,普职结构渐趋合理,资助体系基本建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基础能力显著提高,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辐射影响不断扩大。但从我市争先进位、率先崛起的外部环境和省委、省政府建设“两淮一蚌”重工业走廊及将我市列为全省重点建设的五个百万人口城市之一的需要看,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教研科研提供理论指导、决策参考和教科研服务。

(三)加强和改进教研科研工作是建立和完善教育科学研究体系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教研科研工作虽然已有一定基础和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既与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存在很大的不适应性,也与基础教育教研科研工作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全市教育科学研究体系中仍然是最薄弱的环节。部分区县和学校,对中等职业教育教研科研工作的认识还没有提高到应有的高度,机构尚不健全,人员没有落实,氛围不够浓厚,经费缺乏保障,制度不尽完善,成果难以推广。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必须站在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各级各类教育教研科研工作、推动全市教育事业更好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中等职业教育教研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努力抓出成效。

二、中等职业教育教研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构建服务城乡、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体系;坚持加强政策研究,服务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决策;深化职业学校内涵发展研究,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健全市、区县、学校三级教研科研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密切与省内外相关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为把市建成人力资源强市作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工作领导责任制,建成三级教研科研网络机构,落实健全教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培养10名在全省具有一定影响、50名在市内具有一定影响的教科研骨干;积极申报一批全国和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加强研究,争取形成一批精品研究成果;加大对职教理论研究、发展战略研究和课堂教学研究的力度,提高服务职业教育发展的能力;抓好教育科研工作的能力建设,加强教育科研成果研究、推广和转化工作,为建设职教大省作贡献。

(三)主要工作任务

加强对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适应市场、灵活多样的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机制的研究,加强对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学校加强与行业企业联系办法的研究,加强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与衔接机制的研究,加强对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政策研究,加强对“学分制”、“产教结合”、“半工半读”办学模式和对“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研究,加强对“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和“一年在农村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城市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习”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加强对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工作的研究,加强对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研究,加强对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双证书”制度的研究,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及质量评价研究,加强对开发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加强对能有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实训模式的研究,加强对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实际的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的研究,加强对双师型队伍建设的研究,加强项目成果推广和产学研结合的研究。

三、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教育教研科研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等职业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教研科研工作的领导,把中等职业教育教研科研工作纳入教育工作和教研科研工作的年度目标,确定专人分管此项工作,明确相关人员工作职责,明确发展目标任务,积极组织开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教科研工作。

(二)健全机构,完善工作机制

各区县必须建立或明确中等职业教育教研科研工作机构,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教研员队伍建设,尽快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职教教研员队伍。合格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建立专门的教研科研机构,配备专兼职教研科研人员,组建覆盖各专业类别的教研员队伍,建立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教研科研工作制度。

(三)落实投入,建立激励机制

从2008年开始,市教育局每年在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中等职业教育教研科研经费;各区县也应在用于职业教育的教育费附加中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中等职业教育教研科研工作;各中等职业学校应为教研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经费保障;建立教研科研工作成果登记制度,对工作积极、成果丰硕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四)创新机制,促进成果转化

要重点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政策和课程教材开发研究,要重点进行辖区内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要重点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要经常组织开展中等职业教育教研科研活动,通过举办学术报告会、研讨会,组织考察学习、经验交流等方式,努力营造浓厚的中等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氛围,提升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教研科研工作的影响力。

教育科研的重点任务篇9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学校领导班子重视教育科研工作。领导的重视,是学校顺利开展科研工作的前提。我校党政领导班子一如既往地把教育科研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还在时间、经费、教学设施等方面给予了保障,拨出专款作为科研经费,定期举办教育科研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还请专家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做具体指导,使教师对科研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领导走在科研的前列,以身作则。学校领导带头担任课题负责人,带动我校教职工搞课题研究。积极参与各类论文比赛活动,在各级论文评比中均获得好名次。詹漪君校长负责的省远程教育学会重点课题《高等教育大众化推进过程中电大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xx顺利结题,论文《县市电大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定位与思考》荣获省电大首届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宋德清副校长和张彩娟副校长都主持过课题研究,并全部结题,论文在各级评比中获奖。

“科研兴校”已深入人心,学校科研机构是使整体科研工作和课题研究实验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行政保证。我校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调整人员,根据教师不同的才能合理分工,xx年学校专门成立了科研信息处(原教学支持服务处),由一名副校长主管,设有一名主任,由一批热衷于教育研究工作、积极肯干的教研组长和教学骨干成为学校科研机构的主要力量。学校科研信息处负责学校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及指导各级课题的操作等。今年在学校迁入新校园,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又增设了一名副主任。

二、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

为鼓励学校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在人力、物力、财力给予大力的支持。学校每年都有专用的科研经费。科研经费每年以不同的幅度增长,今年教师人均科研经费约1000元,另外教师每人享有一定的培训经费,基本满足教师业务学习培训的需要。我校早于1997年装上了宽带网,并且为每位专任教师配备了一台电脑和u盘;学校阅览室每年征订400多种杂志,其中各类专业杂志和教育杂志近三分之二,为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教育科研信息提供方便,创造条件。

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学校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教师提供各类培训。如xx年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了论文交流,请了省市电大专家进行点评;xx年请了省电大科研处专家举行了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的讲座;xx年组织了学校教研组长和科研骨干到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州电大)参观学习。现在全校教师的科研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三、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学习、研究制度。没有教育科研理论指导的教研活动,只能是盲目的实践,教研活动必须有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学校领导带头学习,坚持集体学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鼓励教师关注教育动态,阅读教育着作,如学校组织学习了《第五项修练》,要求每位教师制订学习计划,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写心得体会。同时,为了让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校园信息化”培训培训,要求45周岁以下的教师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开放教育的课任教师在完成教学辅导的同时,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期末上交。

建立奖励制度。为了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我校把科研活动跟每年考核制度结合起来,对于积极参与科研活动者,学校还会在物质及精神上对其进行奖励,去年学校共奖励了近二万元。

建立档案管理制度。自xx年成立科研信息处以来,学校开始逐步将各科研成果的资料进行规范化管理。凡一年中教师的科研成果或获奖成果进行登记造册,同时要求教师提供复印资料二份、电子文稿,以此作为学校奖励的依据。另外,还在学校共享文件服务器上设有科研信息处栏目,专门存放有关的科研资料及各课题的相关资料。

四、积极参与论文评比活动

教师们在参与科研过程中,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学校每年都组织教师参与各类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也取得优异的成绩。三年以来,曾有54篇论文在省市电大评比中获奖,如詹漪君校长的论文《县市电大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定位与思考》荣获省电大首届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张彩娟副校长的论文在杭州电大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另有10多篇论文在萧山区科协和浙江省民办学校协会高教分会论文评比中获奖,如宋德清副校长的论文《专修学院党建工作重心前移的思考》获浙江省民办学校协会高教分会论文评比二等奖,陈懿伟老师的论文《基于web的考核系统的研究》获萧山区科协论文评比一等奖。学校每年都组织教师进行总结,颁发相应的奖状和奖金。

五、科研效果明显

在学校领导班子的直接领导下,我校在原有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学校教师在参与教育教学的研究中,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三年来,学校一共承担或参与了八个项目的课题研究,其中主持承担了四项省远程教育学会的年度重点课题研究;一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子课题“现代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与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另有许红平老师参加了浙江省高教学会的《浙江省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课题研究;冯凤仙老师参加了浙江省社会科学院xx年课题《经验中国:50年乡村社会变迁研究》中的第五子课题《村落的生活世界》的研究;陆建祖老师参加了省电大课题《中国古代文学cai课件制作》;学校在本学期成立了学校网站建设课题小组,课题小组成员在设计网站时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情况,突出为教学支持服务功能,方便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学校网站充分考虑学生的的需要,我们提供了网上报名系统、网上录取查询系统、网上成绩查询系统、网上留言咨询系统、网上图书馆系统(图书资料正在整理中)等。针对开放教育学生我们推出了网上留言、网上答疑、师生短信交流平台、网上视频点播系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支持。学校网站在第二届省电大网站评比中被评为最高的五星级。

学校从1999年开始创办校刊《萧山电大教育》,到现在已经出版了21期,共发表文章238篇,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校刊数量和质量均有较大提高。三年来学校共有57篇论文在国内公开发表,如詹漪君校长的论文《县市电大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定位与思考》、张彩娟副校长、冯凯等老师的在《中国成人教育》,宋德清副校长的论文《基层电大联合办学的实践研究》、汪敏里等老师的在《教育教学研究论丛》,吴信贤、姜红等老师的在一些大学学报中。在研究中,教师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也取得了显着的成绩。

六、努力方向

1.继续创造性的开展形式多样的科研教研活动,不断探索符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以适应开放教育的需要。

2.继续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指导与检查。积极争取各级各类课题研究,认真检查落实研究计划情况,严格把关,做到有检查有记录。

3.积极做好试点工作的典型经验的总结,写出总结报告。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

我校科研工作在上级电大的指导下,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以创新教育为主题,以课题研究为主线,开拓进取,不断提高我校科研水平,我校科研工作的明天将会更加辉煌。

学院科研工作七月总结(二)

科研处在学校的领导下,市教育学院、市教科所的指导下,在全体老师的积极配合下,完成了以下任务:

一、“xx”省级和市级课题研究的组织和指导工作。

1.对已经审批的省级课题《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组织开展研究。

(1)xx年7月7日,鸡西实验中学总课题组全体成员在艺体楼三楼小会议室,召开了课题开题预备会议,对课题研究的各方面工作进行了研讨,并决定成立10个子课题组。

(2)xx年月719日,鸡西实验中学总课题、子课题全体成员在实验楼二楼小会议室举行“xx”规划省级重点课题开题仪式,市教科所曹兴吉所长参加了会议。会上曹兴吉所长宣读《研究任务下达书》,科研处主任刘务才宣读《开题报告书》,姜育孝校长宣读《研究任务责任书》并对课题研究提出总体要求,曹兴吉所长对课题研究作了重要指导。

(3)xx年7月23日,鸡西实验中学总课题、子课题负责人在艺体楼三楼小会议室召开了会议,对每个子课题组的课题名称、研究内容进行商讨。

2.对申报的18项市级科研课题做好研究的督促和检查工作。

(1)7月6日组织市级课题负责人会议,指导填报好《研究项目议定书》。

(2)组织课题负责人根据任务下达书,进一步细化课题研究步骤,做好责任落实工作。

(3)督促、检查各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并做好记录,做好课题材料的整理、积累。

二、加强教师培训与考核。

1.高中教务处和科研处协同,组织参加省教育学院新课程培训教师在教研组内进行专项辅导。

2.协同初中部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新课程理论学习答辩会、听课、评课系列活动。

3.组织初中教师集中培训,由科研处主任刘务才主讲,内容为《构建教学模式的培训》。

4.组织了高中基础部教师进行学习《教育——为了人的幸福》的测试。

5.聘请市教育学院徐杰院长对全校教师进行课改通识理论培训。

三、加强了高考研究工作,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认真研究复习备考的经验,在7月14日,高三每学科备课组长进行总结与反思汇报。

四、布置教师撰写科研论文、教育案例,在期末收缴。

五、在科研处指导下在初中部建立了部分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小组,经过多次研讨,初步形成了较为适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的语文、数学、外语、生物学科的教学模式。

六、出台了建立学校课程资源库和优秀课件、优秀教学案例的实施方案。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各教研组已初步建立了与本学科教学同步的课件资源库。

七、做好其他各项常规工作:

1.整理、编辑、印制第30、31期《课改快讯》。

2.做好第四期《教改论坛》的材料收集工作,为下学期整理、印制做好铺垫。

3.与初、高中教务处相配合推动课程改革,协同教务处组织好课改实验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

教育科研的重点任务篇10

--教科室主任竞聘演讲稿

各位领导:

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的信任和支持,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参加教科室主任竞聘演讲。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主要工作经历

我1996年毕业于,任教于中学,后获得本科学历,2005年至今任教于一中。25年教育教学中,担任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16年,担任班主任14年,在中学任政教室副主任2年,一中任教务室副主任12年,在年级组工作11年,现为中学物理高级教师。

二、竞聘的优势

第一,我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我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一心扑在教育教学上。无任何不良嗜好,无任何违法乱纪行为。做教师,我与学生的师生关系定位为“亦师亦友,亦父亦兄”,深受学生的理解,多次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当班主任,班风纯正,届届领先;作为备课组长,教研带头,学科质量优;当物理教师,主动上公开课、认真研究考试命制试卷,所带班级学科成绩领先。

第二,我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研教学素质。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不忘记要做一个科研型、学者型教师。因此,我多读书,勤钻研,善思考,细研究,不断地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近年来,我被评为松滋市学科“首席教师”,市骨干教师,荆州市教学先进个人,市“考指委”委员,省基础教育科研之星,省中小学教材委员会专家库专家成员。曾获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省一等奖,一师一优课教育部优课,3件教具获省一二等奖,指导青年教师参加课堂教学大赛获省级以上奖6人次,有30多篇论文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物理教学》《物理之友》等知名刊物发表,主编高中同步教学、高三复习参考用书20多本。

第三,我有较为丰富的教研经验和主动踏实的服务意识,12年的教务室副主任工作,我积累了一定的理论水平及实际操作经验,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踏实的做事风格。其中我分管实验电教装备4年,代管教科3年,分管年级组教学11年…等工作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假如我竞聘成功,我将不负众望,做到“有位有为,以为立位”。现在,我向大家谈谈我工作目标及具体想法。

三、工作设想

教科室是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机构,教科室主任在校长(主管副校长)的领导下,负责全校教学科研活动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一,树立质量意识,抓实常规教研。一中姓一,质量第一。常规教研的落实是质量突破口之一。课比天大,落实为重。教学要切实深入一线,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常规教研为抓手,以备课组工作为单元,在落实和规范上想办法下功夫,让老师们守得住课堂,学生考得出分数,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浓化教研氛围,提升教研水平。科研兴校,让研究对教学产生最大的效益化。一中姓一,研究领先,要在氛围营造、制度建设、教研平台、课题研究等方面促使教师增强科研意识,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效率,让老师们想研能研会研。

第三,重视人才培养,强化青蓝工程。教学的活力来源于青年,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也是教科室的一项重要工作。让老教师的经验传承与青年教师的激情活力有效结合,在人才培养、思想优化、改革创新等产生新的动能,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