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5:23

设施农业研究篇1

濮阳市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多元化收入来源体系、繁荣城乡经济的重要举措。当前,该市设施农业发展较快、势头良好,具备发展的优势和潜力。近几年在政策扶持下,设施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以发展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设施农业为主。截至2010年底,濮阳市设施农业总面积发展到1.38万hm2,示范园区达128个(日光温室1.3万座、塑料大棚3.6万座)[3]。其中濮阳县、清丰县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园区建设规模迅速扩大,档次迅速提高。目前濮阳县设施农业总共达6800.00hm2,台账建设园区也达42个,园区面积达800.00hm2,日光温室382座,塑料大棚4037座;清丰县光2010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026.67hm2,其中,日光温室1206座,塑料大棚1598座,中小拱棚1866.67hm2,食用菌30.00hm2,完成示范园区建设6个。随着设施农业面积的不断扩大,清丰县部分蔬菜已逐渐形成优势并进一步形成品牌。随着县委、政府不断推动设施农业的建设发展,日光温室规模不断扩大,各基地已逐渐连片形成规模,计划到2015年设施种植业面积要达到6666.67hm2;设施畜牧业要新建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100个[4]。

2制约设施农业发展的因素

设施农业创造了动植物在不受大自然影响的最适宜环境中生长发育的条件,实现了农业的集约化,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使农业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尽管这样,设施农业仍然会受到来自大自然气候资源的约束,且不利的气象条件对设施农业仍有巨大影响。极端最低温度、日照、大雾、大风、大雪等气象要素对设施农业有较大影响。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日光温室、大棚内的温度会随之升高,室外温度降低其内部温度也会随之降低,呈现出明显的变化。外界温度影响着日光温室及大棚的管理。同样的日照时数、阴雨天气对设施农业种植作物的光合作用有很大影响[6]。而大风天气易造成大棚、温室骨架倒塌和风鼓毁膜,如果在建设大棚和日光温室的时候没有考虑到风向风速问题很可能会造成骨架扭曲变形甚至倒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在设施农业建设初期不仅要考虑当地土壤情况,还应该综合考虑气候条件,了解设施农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对天气状况的喜好,根据作物自身情况对设施农业内种植的作物和饲养的牲畜进行科学管理。在调查中发现设施农业农户对于天气情况特别关心。他们一般通过每天的天气预报节目、广播节目中的天气预报以及气象手机短信来了解天气情况,但这些已不能满足需求,他们特别希望在有天气过程以及天气变化的时候提前得到相关气象信息,能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大棚、温室内作物、牲畜不受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如在春天,大风天气比较多,他们希望在有大风天气的时候能够提前收到信息,对大棚进行加固,减少大风对设施农业的影响;夏天,天气形势比较复杂多变,农户们希望在天气突变时能提前收到气象信息,对设施农业进行相应的管理,特别是晴天突然转雨天、连续的阴天;夏天的最高温度和冬天的最低温度也是设施农业农户最为关心的气象因素。有些农户还希望可以了解到自己的设施农业所在地的空气湿度、土壤水分情况等信息。因此提高气象服务设施农业的针对性已经刻不容缓。

3气象服务设施农业的对策

为适应濮阳市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濮阳市气象局气象科技服务中心针对该地区设施农业开展了调查走访。在调查中发现,现在濮阳市设施农业发展已经呈现了规模式发展,在丁寨看到了大片的草莓、甜瓜大棚,在王助则看到了不少的花棚,在清丰则有不少的无公害蔬菜大棚。要使濮阳市设施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充分利用该市气候资源,优化设施结构、设施环境调控与配套种植技术,必须着力构建濮阳特色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业务体系。

3.1加强设施农业的气象监测

近几年濮阳市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已经充分展现出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该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外界的天气对设施农业依然存在很大影响,制约其发展,可见对设施农业周围及设施农业内部的气象条件进行长期的监测,对于提供更加有效、针对性更强的气象服务是重要的前提。因此在利用现有气象监测设备对设施农业小气象条件进行监测的同时,还需加大相关监测设备的安装,使监测数据更加精准,为气象服务设施农业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3.2加大气象科技的投入,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率

气象预报准确率是一切气象服务工作的前提。近年来,濮阳市政府加大了对气象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和更新气象观测、预报的硬件设施。2006年,多方筹资投巨资,建立了新一代天气雷达站、气象预警终端、土壤水分站等,提升了气象现代化水平,为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有效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准确的天气信息可以让农户具有针对性地对大棚、温室内的作物、牲畜进行适当管理,利用有利天气条件让作物更好生长,同时也能减少不利天气条件对作物的影响。

3.3加强对突发性天气临近预报预警与防御服务信息的

针对设施农业生产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制订专项预报方案,开展高、低温影响天气预报,指导农户提前安排通风、降湿、保温、增温等措施[7],为各设施农业园区提供大风、大雪、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预警与防御措施服务。信息采用多渠道,针对设施农业集中的地区,通过设立灾害预警显示屏及时每天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农事信息,为农户管理设施农业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

3.4进行气候评估

针对濮阳市设施农业区域化的发展模式,今后可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对全市气候资源系统评价,提出不同区域设施农业生产布局,开展不同区域设施农业生产方向、气候资源利用途径、设施结构与光能利用关系的研究,为设施结构设计和设施作物茬口安排的优化提供依据[7]。

3.5与涉农部门联合

开展未来1~3d的动态设施农业温度、湿度和地温的预报服务,与农业部门联合对于设施农业种植作物土壤成分定期分析,为设施农业生产管理与环境调控提供精细化气象预报服务[7]。根据病虫害发生发展与温室环境条件的关系,预报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建立不同设施农业种类的主要病虫害发生预警系统,提示农民做好作物的病虫害防御。另外通过培训的方式,使农民加大对气象信息基础知识的利用,在生产实践中避免一些可控因素对作物及牲畜的影响。因此,气象科技人员和农技人员应联合定期下乡去指导农户或通过办培训班方式指导农户利用科学进行农业生产。

3.6架起农民与气象部门之间的信息桥梁

设施农业研究篇2

关键词:设施农业;推广;对策

1新疆发展设施农业的优势

1.1资源组合条件优越,适合设施农业的发展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东、南、北三面环山,属典型的大陆干旱气候,夏季干热,冬季寒冷,干燥少雨,日差较大,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晴天多;热资源丰富,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温度及年积温等条件适宜于多种落叶果树的生长发育。冬季低温量充足,果树落叶早,进入休眠也早。冬季低温量充足,完全可以满足各类温带果树休眠期对低温的要求,并可提前满足休眠,提前盖棚保温。加之早春升温快,通常无需人工加温。总之,新疆水、土、光、热资源十分丰富,资源组合条件优越,非常适合设施农业的发展。

1.2地缘优势突出,发展外向型设施农业优势突出

新疆连接着中亚、西亚、南亚,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诸国相邻,有红其拉甫、吐尔尕特、霍尔果斯、巴克图等边境口岸,周边临多国的区位优势和集群口岸优势突出,具备高档水果、蔬菜出口的良好商品贸易条件。

2新疆设施农业推广的现状

新疆设施农业生态区已划分为:小加温区,包括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和克州的阿图什市;临时加温区,包括阿克苏地区、巴州、吐哈盆地、吐鲁番地区及哈密市;补充加温区,包括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伊犁、塔城、克拉玛依、博乐等地(州);加温区,包括阿勒泰地区的县市等。

目前,新疆设施农业已从乌鲁木齐市为中心向地(州)、县(市)扩展,逐步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从过去以生产蔬菜为主,向生产西甜瓜、葡萄、桃、草莓等瓜果以及花卉、果树苗木、中草药、养殖等领域发展。由单一的春提早,向春提早、秋延晚和冬季生产发展,实现了由一季生产向多季节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增收的转变。上市的反季节蔬菜、瓜果、食用菌等已达到60多个品种,生产供应期由每年的11月延续到第二年的6月。在喀什、和田地区等人多地少的地市,设施农业已经成为优化产业结构,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3新疆设施农业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思想观念保守,发展意识不强

设施农业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科技含量高,风险大,劳动强度大。而我区不少农民怕风险,求安稳,思想观念守旧,担心种植失败。

3.2设施农业中的土壤问题日益严重

设施栽培改变土壤的生态环境,其中温度、湿度、光照等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土壤经常处于高温、高湿、高蒸发量、无雨水淋溶的密闭环境中。多年连作会造成严重的土壤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踏踩镇压频繁,作物复种指数高,肥料用量大,导致土壤结构破坏,板结化,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酸化等严重问题;设施栽培条件下,连作严重导致钾和一些中微量元素消耗过度,易发生生理病害;在设施栽培过程中植物根系分泌的有毒物质和残枝落叶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自毒物质积累加剧,降低植物的根系活性,抑制根系生长;由于速效性有机肥和化肥用量大,设施内温度高、蒸发量大、雨水淋溶作用小,造成土壤耕层盐分积累严重,引起不同程度的次生盐渍化;由于自毒物质积累和土壤次生盐渍化,抑制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同时病原菌、寄生型长蠕孢菌大量增加,土壤中亚硝酸盐积累增加,易发生亚硝酸气体的毒害,造成严重的植物病害。

3.3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

目前新疆设施农业镇村之间发展极不平衡,一些乡镇设施面积甚少。同时,设施农业生产集中度不高,比较零散,很难形成规模效益。设施农业一次性投入大,发展钢架大棚仅材料费用当年需投入16.5万元/hm2,发展竹木大棚也需要6-7.5万元/hm2。而当前设施农业发展主要依靠镇、村、农户的自有资金和贷款资金,自有资金量十分有限,政府投入较少。贷款资金存在额度小、时间短、程序繁、利息高等问题。此外,发展设施农业还需要配套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镇、村及农户的资金都较薄弱,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给子补贴和支持。

3.4设施农业的数量有所增加,但科技含量低

农民由于资金不足,规模小,一般都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简易的类型为主,很难修建起像连栋温室这样高标准、现代化程度的大规模温室。而这种简易类型的温室,设施环境、科技水平和装备水平低,栽培管理仍以传统经验为主,缺乏量化指标和成套技术、无土栽培技术、计算机在温室设施中的应用等技术应用还是个空白,设施栽培的生产效率较低,设施水平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同时,现有的农技服务体系薄弱,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不够,掌握设施栽培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不多,指导能力较差,尤其镇村农技服务十分薄弱。而目前种植品种单一,花卉、瓜果少,蔬菜多、稀特菜少、大路菜多,致使收入相对低。

3.5企业龙头辐射力不强,市场流通体系不完善

由于设施规模不大,从事设施农业生产与加工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加工开发、品牌销售、市场开拓不够,技术力量薄弱,生产设备落后,产品单一,经营效益差,市场竞争力和带动能力不强。多数设施栽培农户仍然是单户经营,难以在市场上形成整体效应,设施农业的高效益未能真正的体现。

4对策和建议

4.1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设施农业的效益

通过新闻媒体、现场展示、技术培训等各种手段,大力宣传鼓励发展设施农业的政策,以具体事实为依据宣传设施农业的先进经验和经济效益。在发展设施农业的地区,应对农民加强栽培管理技术的培训。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建立设施农业协会的形式加强各部门之间、系统内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设施农业的发展。

4.2研究不同植物品种设施栽培与管理技术规范,开发专家系统

为了给植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需要针对不同的植物制定成套的栽培管理技术,以实现对设施栽培的定量化、自动化、实时化调控。因此,应对各种设施栽培植物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深入研究,开发专家系统,提高设施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同时,由于设施栽培的各种环境条件与露地栽培有很大差异,特别是高温高湿的环境更易于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因而需要培育适合设施栽培的抵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专用品种,才能体现设施栽培的优越性,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4.3制定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

资金投入是设施农业发展的根本保障。采取上级支持、财政辅助、招商引入,社会捐助和农民自筹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措设施农业发展资金。(1)是制定优惠政策。为了引进资金、项目、人才到来新疆投资开发设施农业,政府可制定有关土地使用、税费减免、户口迁移、了女就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结合各乡镇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2)是设立设施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在争取地区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县财政配套一定数额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培训、市场促销和信息网络建设。(3)是积极招商引资。制定出台相应鼓励招商引资办法,在土地使用、贷款、办证、架电等方面加强服务,鼓励各行政、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积极参与设施农业招上工作,从而吸引一批外地设施农业人士前往投资。(4)是积极协调设施农业贷款。积极组织金融、土地、农经等部门深入各乡镇,与农户面对面协调解决贷款问题,并抽调专人负责与各家金融单位联系设施农业发展贷款事项,引导金融部门投资设施农业。同时,进一步加快信用乡镇、信用村(户)的建设步伐,大力培养优良客户,努力降低贷款风险,提高金融部门的贷款的积极性。

4.4开拓区内外市场,完善设施农产品市场建设

(1)健全信息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收集新疆区内外设施农业建设、标准化生产等方面信息提供给农民。在区内外建立蔬菜瓜果销售市场网络,注重信息收集、分析、整理工作,充分利用媒体信息。帮助农民找市场、拿订单、搞推销,指导农民掌握市场供需档期。(2)是认真做好设施农产品的市场调研和市场对接。在经过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引导农民采取温室育苗、连栋大棚生产,以早熟西瓜为主,甜瓜为辅的生产模式,避开内地西甜瓜上市季节,有效填补了市场空缺。(3)开展直销业务,减少中间环节,直接服务城市。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先市后场、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在县城和乡镇建立了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同时,为拓宽设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坚持以专业批发市场为依托,各种协会为主体,个体、联合为补充,形成了城乡相通、内外相连的大流通格局。

4.5引导农民协会发展,鼓励企业化经营

加强对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引导,总结农民合作组织在设施农业方面服务农民、开拓市场等方面的经验,鼓励农户以股份入股的形式,扩大生产规模,建立自己的农业生产企业,发展设施农业,建立相应的政策与法规,规范各农业专业协会、学会、研究会等组织行为,促进农民合作组织良性发展。

按照“集中连片,标准统一,设施配套,节本高效”的方针,做好设施农业的全面规划。集中力量培植扶持一批有优势、有特色、前景好的设施生产骨干龙头企业和生产大户,发挥其对产业的带动作用。鼓励工商企业投资设施农业,以先进的大棚生产为依托,发展订单农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化组织体系,扩张设施大棚规模,以其带动设施农业农机具配套,实现集约化经营。

5结语

设施农业既是一种高效、优质生产的新技术,又是一个富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尽管目前设施农业的发展和推广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是随着设施农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随着设施农业栽培和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立,设施农业必将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发展,这对于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都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彭靖里,安华轩,马敏象,刘建中.国内外设施农业栽培技术发展及云南省的差距[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1.

[2]刘刚.新疆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村科技,2008,(7).

[3]刘志文,刘淑华.乌鲁木齐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新疆农业科技,2008,(2).

设施农业研究篇3

关键词:智能控制;灌溉;信号采集

中图分类号:S27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229-1

0引言

我国人口的急剧增长,工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短缺随之日益严重。当前,我国农业用水的利用普遍率较低,渠道灌溉区只有30%~40%,机井灌溉区也只有60%,与当前一些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因此,缓解水资源紧缺的当务之急就是解决农业灌溉用水的问题。

本文就是以设施农业中实现智能灌溉为目的,设计了一款基于单片机智能灌溉控制系统,具有定时或即时采集传感器数据、实时显示检测数据、实时上传检测数据,并根据发回的数据制定合理灌溉策略的功能。研究内容主要有传感器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及分析、灌溉实际控制、大容量存储和USB主从通讯技术几个方面。

1系统总体设计

1.1智能灌溉系统原理

系统工作时,首先通过传感器采集待灌溉区域土壤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实际信号,经a/D转换模块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将此信号输入到单片机,单片机中预设参考值,转换后的数字信号与之相比较,得出控制参量,单片机将控制信号传给变频器,变频器根据湿度值调节电动机的转速,从而电动机带动水泵抽水,若需要灌溉时,电磁阀开启,通过管道输水,喷头自动旋转,实现自动灌溉。经检测后,须停止灌溉,单片机发出指令,电磁阀自动关闭。为了避免离水源距离较远的喷头压力不足的问题,在电磁阀的一侧安装一块压力表,从而保证所有喷头的水压均能满足预定的喷射程。系统总体框图如图1所示。

1.2实施灌溉的系统结构

智能灌溉系统结构由负责发出和接收各种运行程序指令的可编程控制器,通过传感器采集土壤里的湿度信号、温度信号和光照信号,判断是否需要灌溉的传感器、a/D转换模块、通过改变电动机的转速调节喷灌流量,达到节水的目的的变频器、电动机、水泵、电磁阀、喷头以及灌溉系统输送水的管网组成。实施灌溉系统控制图及终端控制流程如图2、图3所示。

2系统硬件设计

2.1主控模块设计

系统主控模块以单片机(mCU)为核心,温度、湿度及光照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单片机计算处理后进行控制,起到对外界拟定区域进行理想灌溉的目的,同时单片机具有显示及强制报警功能。系统主控模块框图如图4所示。

2.2系统总体电路设计

系统电路包括数据采集模块、a/D转换模块、显示模块、电磁阀控制模块及报警模块组成。其中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湿度采集选择mp-508B土壤水分传感器(FDR),温度采集选择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光照强度采集选择Ha2003光照传感器;a/D转换模块采用的是tLC2543a/D转换;显示模块采用LeD-12864点阵液晶模块;电磁阀控制电路主要由npn共集-共射复合管及继电器组成,当单片机p2.6给出高电平,复合管导通,继电器接通,将开关吸合,电磁阀接通开始放水。

3结论

基于温度、土壤湿度与光照强度等多因子的自动喷灌控制系统,由以at89C51为核心的控制电路、传感器电路和执行器件及机构组成,硬件电路采用成熟的电路设计,电路稳定,抗干扰力强。系统具有定时、循环等控制的功能,灵活性强,用户可根据需要方便快速地组建智能灌溉系统。本系统可适用于各种大小、形状区域的自动灌溉,并且系统容量越大,平均投资成本愈低,生产效率也越高。因此,该系统为集高性价比较、强灵活性、广适用性于一身的智能灌溉系统。

参考文献

[1]于振良,刘淑艳,滕云.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进展.吉林蔬菜,2008年卷06期:90-92.

设施农业研究篇4

【关键词】新农村农业经济经济管理措施

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是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而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促进农业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农业建设工作迎来了发展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农业发展得到了有力的推动,农产品的种类和产量日益丰富,农业经营活动也得到了相应的保障,因此,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不仅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更符合了时展的新要求。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分析

(一)现行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和体系过于传统,不够完善

现行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过于传统,难以满足新农村发展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因为农村资源所占比例较小,所以相较于现代化城市,其经济管理制度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建设。同时,因为其落实力度不够强烈,导致其效果不佳,直接影响其工作效率和质量。比如,管理人员进行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时,若是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部分财务管理者未能依照相关制度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那么仅凭记录的相关财务数据信息将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和深化。另外,未经过严格核查的财务数据,其真实性和有效性有所欠缺,进而影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当前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较为落后,管理意识不够明确

由于农村建设水平的制约,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中多数管理工作均是依靠人工而开展的,数据信息的记录仍沿用传统纸笔记录的模式。即使信息全球化也被提出多年,但在农村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和推广,使其难以适应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阶段,信息化技术已经走入各行各业,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也引入了财务信息化设备,但实际上,其使用率较低,经济管理人员仍采用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财务数据信息的整合和管理,其管理效率较低,制约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另外,部分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对其重要性和作用没有深刻理解,老思想、旧观念制约了他们管理理念的创新,未能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使相关制度难以落实,管理工作存在漏洞。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职业素养有所欠缺,其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三)农业经济管理队伍规模较小,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现阶段,相较于现代化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较为缓慢,由于这些因素的制约,导致农业经济管理队伍规模相对较小,其成员的业务水平均有待提高,例如,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较为薄弱,难以实现财务数据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制约了经济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优化。

除此之外,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较低,缺乏岗位责任心和主观能动性,其财务等专业知识结构单一,综合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农业飞速发展的要求。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一)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现阶段,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为了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优质化和高效化,管理人员应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经济管理体制,使其满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除此之外,农业经济管理者还应更新管理理念,培养与时俱进的农业发展观,实现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强化,同时,还应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采用先进的农科技术,促进农产品的多元化生产。

(二)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促进其产业化、信息化发展

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的繁荣发展,在政府增强资金投入力度的基础上,还应颁布相应的政策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应用、推广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根据实际成立农村合作社,重视农产品的多元化加工生产,建立绿色产业园。针对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应尽力给予支持帮助,维护农业经销商的经济效益,促进多方合作共融。

除此之外,还应强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程度,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和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加大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力度,促使相关的研究人员进行研究,并将相关的农业信息化知识在广大农村进行普及和宣传,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一份贡献。

(三)强化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增强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现阶段,强化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是优化其工作的主要途径,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应阶段性的组织队伍成员参加教育培训活动,使其明确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5],同时,还应加强经济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在日常经济管理工作中,能够端正自身工作态度,认真、规范的进行管理工作。另外,还应为其提供业务知识交流平台,促进其业务技能的提升,培养其创新思维,使其拥有适应时展节奏的先进管理意识,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夯实基础。

结束语:综上所述,优质、高效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促使农业经济的提高,同时还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深化。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应明确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建设的重要性,应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管理方案,做好农业信息化建设理念的普及和推广工作,建立健全的农业信息化体系,提升农业经济管理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进而达到农业经济管理优化和深化的目的,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冀海燕.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3(15):188-189.

[2]张晶.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35(22):199.

[3]肯四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23):143-143.

设施农业研究篇5

关键词: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政策性金融;融资

作者简介:费振国(1977-),男,山东德州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技术经济与项目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7)02-0114-03 收稿日期:2006-12-09

一、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及融资特征

(一)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保罗・萨缪尔森把公共产品定义为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减少的产品,也就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严格地讲,只有同时具有这两种特征的产品才是公共产品。但在实际中,在消费上具有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并不多,大多数是消费上具有有限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也就是准公共产品。

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具有受益的区域性,只有社区以内的农户才能获得它提供的服务,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每个农户对既定数量和质量的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消费的效用都是其他农户消费该基础设施的减函数,也就是具有一定程度的非竞争性。同时它提供的服务既有私人效益也有社会效益,社会效益就是其外在性的重要体现。因此,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从总体上讲应属于准公共产品。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规模、有联系的基础设施,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性,具体包括县级中小型水利与农田基础设施、农业科研与实验、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管理、动植物检疫等基础设施;还有一类是优效型基础设施,也就是农户无论收入水平如何都应该消费或得到的基础设施,具体包括动植物繁育、农产品加工、大型农业机械、农业教育与培训等基础设施(乔延清、吴秋景,2006)。

(二)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融资特征

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决定了它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着“搭便车”和“外部性”等问题,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按照公共产品理论,需要有政府的干预,采取政府提供或政府资助、市场提供的方式。但政府财政机制的非价格性或者说财政分配的基本无偿性,无法避免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因财政提供而产生的内部直接经济效益的损失,也就是“政府失灵”,尤其是对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的外部间接效益缺乏评价的标准,更容易造成财政资金使用的低效,违背了经济学对资源配置的基本要求。

在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机制虽然起着基础作用,但由于外部性、垄断、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等原因,导致金融领域中的市场机制同样存在作用边界和失效现象(董青马、向天雁,2006)。鉴于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资金回收期长、盈利低等不利条件,商业性银行不愿意提供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因此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无法培育出一个农业基础设施所需的金融市场。

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的不可或缺性和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无法单方面有效提供的局面,决定了其资金来源的有效途径是市场机制“无形之手”和政府机制“有形之手”的有机结合。这种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领域表现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机制。设立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有效地促进财政资金和信用资金的相互配合,从而满足政府的农业发展政策和银行资金运动规律双方的要求,更有效地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与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融资

农业政策性金融是指与政府某些经济职能相联系,为贯彻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不以商业性标准为原则,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在农业及相关领域从事资金融通,并为政府所有、参股、担保和控制,支持、保护农业生产,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农业收入稳定增加的一种特殊金融活动。在我国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农业政策性金融作为财政投融资的表现形式,可以有效地促进财政资金和信用资金相互配合,克服财政资金无偿提供所造成的效益低下,以及弥补资本市场的缺陷,加快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缓解财政投入资金的不足

当前我国政府在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方面的“政府缺位”和“政府失灵”与体制外供给,导致财政投入的严重不足。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国家财政用于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虽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投入总量从1996年的141.51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527.36亿元,但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在基本建设支出中平均占比在6%左右,这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农业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很不相称。农业政策性金融通过财政提供的资本金和贴息,利用金融的财务杠杆原理,以国家信用为后盾,能筹集到若干倍于财政资金的信贷资金投入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从而有效缓解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发展资金不足的局面。

(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主要由县、乡(镇)政府提供。在取消农业税后,县、乡(镇)财政收入不足,在缺乏有效民主监督的情况下,上级拨的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专项资金被挪用的情况屡见不鲜。另外,财政资金也存在管理不善、利用效率低下、投资浪费等现象。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资金虽主要来自财政资金,但按照银行的方式而不是财政的方式为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提供贷款,保证了资金的有偿使用、专款专用及按期收回;遵循信贷资产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提高了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通过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对提供贷款的项目进行严格审查,降低贷款的风险程度,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是一种高效的支持方式。

(三)弥补资本市场的缺陷

农业政策性金融作为财政职能和金融职能的有机结合,其根本职能和核心边界之一应该是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满足农业基础设施对资金的需求。农业政策性金融资金与商业性金融资金运用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是完全市场化的运作,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农业政策性金融可以发挥其示范和引导功能,通过自身的政策性融资活动间接地吸引、诱导商业性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机构资金投入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对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形成一种乘数效应,以达到以较少的资金推动更多的资金投入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

目的。

三、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国际经验

(一)各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做法

综观世界各国,没有哪个国家能避免对农业直接或间接的扶持。在农业支持措施中,金融支持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中农业政策性金融在金融支持中占有绝对的比重。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和完善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建立起体系完备、规模庞大的金融集团,实现了对政策性金融资源的总体管理。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建立起了相对独立、专门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各国通过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贯彻对农业的支持政策,实现了对农业的综合支持,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竞争力(白钦先,2006)。同时针对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周期长、风险大、利润率低、对外部资金缺乏吸引力、融资难等问题,各国纷纷利用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低息贷款,弥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各国政府通过农业政策性金融提供的资金极大地提高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在兴修水利、整治土地、农村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日本把政策性金融提供的资金用于土地改良和水利建设,迅速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水利化,极大地提高了水稻单产和总产量。

(二)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借鉴

1.成立体系完备的农业政策性金融组织体系。美国于1935年成立的电气管理局,是美国农业部下属机构,对农村电业合作社等借款人发放贷款,用于架设电线、组建农村电网、发展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日本农林渔业金融公库主要为土壤改良、林间道路等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印度的农业中间信贷和开发公司于1963年成立,附属于印度储备银行,其贷款主要用于兴修水利、推广使用农业机械、土地开发等较大农业基础设施项目。

2.采取各种优惠措施,提供中长期贷款。世界各国农业政策性信贷在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扶持的过程中,采取低利补贴等各种优惠政策,为农田水利设施、大型机械工具、农场道路等提供贷款,保证农业政策性信贷的有效投入。为确保贷款的有效投入,各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基础设施提供的贷款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以防挪作他用。针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各国的农业金融机构为农业基础设施提供中长期贷款。例如,印度的农业中间信贷和开发公司为农业基础设施项目提供的贷款期限分为两类,中期为3~5年,长期为15~20年。日本农林渔业金融公库为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的贷款利率较低,偿还期为10~45年。

3.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各国均采取不同的措施以确保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资金来源。如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既可以从信托储蓄银行借入资金,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还可以充分利用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方式广泛吸收存款;日本农林渔业金融公库资金主要来源于邮政储蓄和邮政简易保险,金融改革后还拟发行金融债券解决资金来源问题;韩国政府则明确规定要把邮政储蓄作为其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重要资金来源;法国农业信贷银行资金来源于吸收存款和借入金融市场资金;印度则规定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开发银行可以从国外借债以补充资金。

4.加强农业政策性金融立法。农业政策性金融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形式,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制约与规范。世界各国大都通过立法对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给予支持和保障。如美国1923年颁布了《农场信贷法》,以后又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法国政府早在19世纪就颁布了《土地银行法》;印度1963年颁布了《农业信贷和开发公司法案》;泰国1960年颁布实施了《农业和农业合作社银行条例》。

从以上分析可知,大多数国家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都为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缓解农业基础设施的资金瓶颈制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应借鉴这些国家的做法,积极建立完善的政策性金融体系,以实现对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

四、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的政策建议

(一)强化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服务导向

在wto框架下,各国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应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作为“绿箱政策”重要内容的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应成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的重点。为此,农业政策性金融应为投资小、见效快的小型基础设施项目提供5年以下的短期贷款;为供电供水、农村道路交通、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种子工程等小型基础设施提供5~10年的中期贷款;为农田改造、更新改造农机化设备、中型水库和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提供更长期限的贷款。

(二)重构农业政策性金融组织体系

针对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体制功能萎缩、服务体系不健全的现实状况,有必要对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模式进行重新构建,使其更加符合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战略要求。基于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发展任务的艰巨性,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收购粮棉为主,农村信用社已经“异化”为一种商业性组织,无法承担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职能,以及各级政府都有责任、义务承担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在动机等因素,建立相对分权的中央级、省级、县级和乡镇级等四级机构的运行模式可能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白钦先,2006)。中央级为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总公司,负责制定有关政策,包括支持政策、业务范围、支持重点以及业务的监督和评价等。省级机构为总公司的子公司,有独立的业务能力和财务能力,负责国家农业政策性金融政策的分解和执行,可以承办大额政策性金融业务。在县城设立分公司、乡镇设立办事处的依据是最大程度地满足当地农业发展、支持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没有必要全面设立。

(三)拓展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筹资渠道,增强其融资能力

作为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农业政策性金融,其资金来源的重要特征应是成本费用低、量大集中、相对稳定和可用期长。我们应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实现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融资渠道多样化和融资方式市场化。其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渠道:(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了体现国家对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意图,财政应向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资本金。今后这部分财政无偿拨款应成为财政预算中经常而稳定的支出项目。(2)邮政储蓄是一种特殊的兼业形式,筹资成本较低,它利用的是邮局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优势,在一些人口过疏的地区,开展银行无法开展的储蓄业务,可以有效吸收社会闲置资金。它可以作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一项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3)社会保险和保障基金可让渡使用权的时间跨度较长,并且随着社会保险和保障制度的完善,其数量也会不断增长,它也可以成为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稳定的、可持续的资金来源。(4)发行农业政策性金融债券。在发行债券时,可采取免征税等优惠条件,吸引更多的认购者。(5)面向国际社会筹资。承揽境外国际金融机构、国际开发协会和亚洲银行对中国的农业项目贷款和扶贫开发贷款的转贷,积极争取外国政府的低息优惠贷款。

(四)完善融资利益补偿机制

农业政策性金融是政府执行农业政策的特殊工具,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这一点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角度讲都是有其合理性的。特别是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属于低盈利性项目,这决定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盈利水平极为低下,甚至低于资金的筹集成本,因此在资金运用和资金来源之间必然会产生缺口。为此,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建立一个完善的财政补贴机制,通过建立利差拨付、确立合理经营费用补贴、提高呆坏账准备率等利益补偿机制,对政策性金融从事低盈利、亏本性投资所造成的政策性亏损,给予及时弥补,实现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保本经营(朱东辉,2004)。

(五)建立健全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法律、法规

时至今日,我国尚无关于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专门法律,很难规范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这容易造成政策性金融偏离其正常的轨道以及地方政府部门对其不应有的干预。为此,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尽快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法规,从法律上对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性质、经营方式、保障条件、各级政府的职责、财政补偿机制、农民参与形式、监管等内容进行明确和规范。明确政府、财政、中央银行等有关部门的关系,使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农业政策性金融创造宽松、和谐的法制环境。

设施农业研究篇6

关键词: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9.018

abstract:anempiricalinvestigationtothenewcollegestudentsofprotectedagriculturescienceandengineeringmajoriscarriedoutforunderstandingtheplanningandknowledgeoffuturecareerprospectofthethemselvesmajor.analysisofthetentativeideasandplansoffutureoccupationofthismajorandsummarytheopinionsofthemabouthowtodevelopprotectedagriculturescienceandengineeringmajoraredonebasingondatainvestigatedinthisarticle.protectedagriculturescienceandengineeringisamajorthatrelatedwithstrategicemergingindustriesintianjinandsomesuggestionsabouthowtomakeitbetterserviceurbanmodernprotectedagricultureintianjinareputforwardinthisarticle.atthesametime,referenceofspecialtyconstruction,thecurriculumreformandinnovativeexperimentofstudentsareprovidedinthisarticle.

Keywords:protectedagriculturescienceandengineering;major;careerplanning

随着生产需求的增加,高等农业院校在数量、规模、专业设置等方面也急剧增长,促使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正在向现代化、实用化方向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国家、社会、学生、家长所共同关注的焦点,就业率高低也间接地反映出高等农业教育的成败。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各农口院校新开设的专业[1-3],是适应我国设施农业大发展形势而产生的。为了解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及就职前景的认知和规划状况,笔者对天津农学院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一年级本科生做了实证调查,以调查数据作为基础,分析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对本专业以后的职业观现状,调查在实践教学及对课程设置方面的要求,以期能对当前相关专业在专业教育及课程设置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也为农业高校专业思想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1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1.1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调查

问题1你选择上大学的理由是:a.学习知识技能来武装和提高自己;B.只为学历;C.想体验大学生活;D.为考研做准备。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选择a的比率为89%,选择B的比率为2%,选择C的比率为3%,选择D的比率为6%。大学教育非常重要,而选择上大学的理由又都是什么呢?有将近89%的同学希望可以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就要真正能满足学生求知的要求。专业培养就要切合实际,使学生具备现代设施工程设计、温室配套设备和环境控制设备的研制与开发、设施特色作物栽培和现代园区规划设计、设施企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问题2你现在是否有明确的学习计划:a.有,对学习已经作出规划;B.没有,顺其自然;C.及格就行;D.尚在考虑中。

调查统计图结果显示:选择a的比率为31%,选择B的比率为18%,选择C的比率为11%,选择D的比率为40%。既然大部分同学还未作出明确的学习规划,那么在新生入学时就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帮助学生及早建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不仅分专业纵向培养而且还可以横向培养[3],培养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一定专业特长的应用型农业高级专门人才。

问题3进入大学后你将如何规划业余时间:a.学习专业知识或者阅读感兴趣的书籍;B.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兼职;C.上网玩游戏、聊天等,或者睡觉;D.加强体育运动,强身健体。

调查显示,对于大学业余时间的规划,有56%的同学学习专业知识或者阅读感兴趣的书籍;32%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兼职;11%加强体育运动,强身健体,而没有学生选择上网玩游戏、聊天或者睡觉,反映出学生积极向上的主观性。大多数同学将业余时间用来学习专业知识和阅读书籍,学校和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推荐一系列的相关书目、学术期刊网站供学生参考阅读,其中包括不同国家的出版物以帮助学生开拓国际视野。

问题4你是否有未来职业规划:a.有,并向此方向努力奋斗;B.没想过;C.想过但不知道能不能实现;D.顺其自然。

调查显示,对于大学生职业规划,有31%的同学有规划并正向此方向努力;2%没有想过做规划;61%想过但不知道能不能实现;6%表示顺其自然。在职业规划上,学校可帮助他们做一些实际的规划并提高自信,来实现规划的真实价值。还可帮助大学生在校期间提供更广泛、更具体的实习机会,培养和提高学生真正和社会工作接轨的知识技能。

问题5你理想的就业部门是:a.国家公务员或事业单位;B.设施相关企业;C.自己创业;D.到农村基层。

调查统计图结果显示:选择a的比率为52%,选择B的比率为39%,选择C的比率为10%,选择D的比率为0%。调查显示有52%的同学希望到国家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就业,而没有同学想到农村基层就业。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但我国的人才总量是缺乏的。相信这个现象导致了大学生对就业部门选择的大差异。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并非由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的,而是产生于个人就业意愿和技能与劳动力市场机会及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农业技术的应用以及农业人才的用武之地大部分在基层,培养的农业人才如果离开了基层,就会背离培养的初衷,这在大学生职业教育中需要重点加强职业教育,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当前,国外人才培养工作中出现一种新的趋势,即企业界人士参与到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企业界人士把企业界的建议、意见和人才需求信息反馈给高等学校,而高等学校则可以根据此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设立相应的教育课程,培养出企业适用的各类应用型人才[2],可以说这是一种农科院校的订单式培养,直接为企业输送人才。

问题6关于大学毕业去向你的选择是:a.考研或考公务员;B.在天津发展;C.到其他大城市工作;D.回原籍发展。

调查显示,有44%的同学将在大学毕业后考研或考公务员;27%在天津继续发展(其中有21%的学生是天津市生源);6%到其他大城市工作;23%回原籍发展。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发展方向还是很不均衡的,依然有很多同学选择考研或考公务员。那么学校在注重培养学生设施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做到学农、爱农,为我国的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1.2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对实践教学方面的调查

问题7毕业实习时,你希望在设施相关企事业单位实习时间的长短为:a.半年;B.3个月;C.1个月;D.半个月。

调查统计图结果显示:选择a的比率为45%,选择B的比率为35%,选择C的比率为16%,选择D的比率为3%。调查显示75%的同学希望实习3个月到半年,说明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希望通过更长时间的实习,来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实践技能,以便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和做好工作。因此在制定大学生实习时间上可以参考学生意愿,适当延长大学生的毕业实习时间,积累实践经验,让学生从大学到单位完成更高效的转变。

问题8毕业论文的开始时间你认为最理想的是:a.二年级下半年;B.三年级上半年;C.三年级下半年;D.四年级上半年。

调查统计图结果显示:选择a的比率为3%,选择B的比率为32%,选择C的比率为35%,选择D的比率为29%。调查结果中,希望在三年级下半年开始毕业论文的比率最大,说明更多同学希望在三年级以后开始毕业论文是因为希望在大学的前两年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然后再开始论文的研究和学习。而目前大学的课程安排是一二年级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专业课程要在大三甚至大四才能学到,大四的学生又面临着找工作和考研复习,所以三四年级的大学生活会很充实很忙碌。因此如果可以适当地将一些专业知识学习提前,所有重要专业课程可以在上大四之前学完。这样即使三年级开始准备论文不会有还没学到的专业知识,也不会和四年级毕业实习有时间上的冲突。

问题9你想从以下哪些方法提高设施专业技能?a.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实习;B.放假期间(包括寒暑假)到公司或企业实习;C.自己深入设施基地实践;D.查阅文献资料从书中获取技能知识。

调查显示,学生中45%希望通过参加学校的教学实习来提高设施专业技能;23%想放假期间到公司或企业实习;31%希望自己能深入设施基地实践;2%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丛书中获取技能知识。对此,学校可以通过完善实践教学,将企业管理引进教学中来,提供可实践的条件,帮助学生提供重点文献和相关资料等方面来帮助同学们提高设施专业技能。

问题10你对学校与企业订单式培养(为企业培养人才,毕业后直接进入该企业)支持吗?如果支持,那么订单式培养开始时间适合在什么时候?a.支持,适合在大二就开始;B.支持,适合在大三开始;C.支持,适合在大四开始;D.不支持。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a的比率为13%,选择B的比率为60%,选择C的比率为16%,选择D的比率为11%。学生中有89%支持学校与企业订单式培养,其中13%希望在大二就开始,60%希望在大三开始,16%希望到大四在开始。大学三年级,在整个大学四年的过程中算得上是真正从校园步入社会的开始,在这个时候开始将企业管理等的培养引入到学校中来是最合适不过的时间。因此从大三开始,加强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和眼界,将企业的需求等传授给学生,以利于广大同学更真实、更直接、更高效地了解、认识企业需求,提升就业率。

1.3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方面的调查

问题11通过对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四年的学习,你希望学到哪些技能?a.农业设施等相关领域的设施设计与建造;B.设施栽培与管理技术;C.农业设施等相关领域管理技能;D.设施生产技术推广。

调查统计图结果显示,选择a的比率为44%,选择B的比率为24%,选择C的比率为26%,选择D的比率为6%。设施农业是一门涉及生物、工程、环境等多学科交叉的科学,是多学科的综合发展与应用。调查显示大多数同学对农业设施等相关领域的设施设计与建造、管理技能以及设施栽培与管理技术等相关知识比较感兴趣,其中希望学到“农业设施等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这方面的知识技能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最大。我国的设施农业起步较晚,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生产水平和科技含量不高[1]。根本原因是设施农业专门人才缺乏、现有生产管理及技术研发人员科技素质较低。因此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设立,在解决生产中工、农结合人才的需求方面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问题12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农工结合的特点,你认为适合的农、工课程比率是:a.农、工各占50%;B.农应该比工占更大比率;C.工应比农占更大比率;D.根据服务区域生产需求确定。

调查显示,对于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适合的农、工课程比率的问题,有21%人选择农、工各占50%;16%认为农应该比工占更大比率;45%认为工应比农占更大比率;18%认为可以按服务区域生产需求确定。设施农业是一门涉及生物、工程、环境等多学科交叉的科学,是多学科的综合发展与应用,这三个方面应该有机地结合与统一形成新兴学科。农、工所占比率要能体现专业设置的定位,并能更好地适应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

2结论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刚入学不久的大学生虽然还没有作出明确的学习规划,但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希望大学四年学到真正的知识与技能。对于未来职业的选择,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还是受到青睐,而农村基层则备受冷落,说明农业高等教育还要加强学农、爱农教育,鼓励学生到基层去,学以致用。对于实践教学,大多数学生希望实习3个月到半年,并且学生绝大多数赞成订单式培养,并希望在大学三年级开始,这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是一项很好的措施。关于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近半数学生支持农工各50%的比率,并可根据生产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设施栽培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我国设施农业正在向现代化方向发展[4]。据资料统计,我国设施园艺栽培主要以花卉、蔬菜和果树为主体,到2011年我国设施栽培面积已经超过400万hm2[5]。为与其相适应,部分农业院校先后开设了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天津农学院2011年正式成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并批准为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该专业的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都处于摸索阶段,与此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在新专业建设初期通过调查,为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确立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相关农业院校专业建设提供参考,使该专业人才培养与生产实际接轨,更好地服务于当地设施农业生产实际。

参考文献:

[1]高洪波,张广华,李敬蕊,等.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9(4):112-115.

[2]李建明,邹志荣,屈锋敏,等.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4(4):45-47.

[3]李政红,兰海波,李敬蕊,等.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J].农业教育研究,2010(1):29-31.

设施农业研究篇7

关键词设施农业;物联网;环境监控;数据挖掘;专家诊断系统

中图分类号S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7)12-0240-02

传统农业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而农业物联网系统工程在农业服务业中开展应用后,通过基于物联网的设施农业环境监控系统服务平台可以有效改变生产模式,使农业生产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提升农业生产效能[1-3]。通过建立物联网远程专家诊断指导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将日光温室种植过程中关键的要素(空气的温度、湿度及土壤的温度、湿度等)数据通过各种传感器的采集,并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如以太网weB、GpRS、3G等,将数据及时传送到本地的设施农业物联网控制室以及远端的设施农业物联网数据中心,使设施农业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从而达到预防病虫害、提高生产质量、提升劳动效率的目的。通过农业专家预警系统,调节适宜作物的设施内小环境,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提高水肥利用率,降低人力消耗。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可以有效预测和预防风灾、雪等自然灾害,防止设施损害、农产品减产。在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种养殖户实时定量监控各环境因子,如光、温、水、气等,科学管理设施内作物的水、肥、气等环境因子,降低人力消耗,实现了真正的精耕细作[4-5]。

1总体思路

依靠无线网络,对区域内分散的农业设施实行精细化管理,实时监控光、温、水、气、湿及病虫等对作物生长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掌握其变化情况。此模式可以应用于畜禽养殖、大棚果蔬生产等。农民可以使用手机或电脑在该系统平台上查询自己的种、养情况,例如大棚和鸡猪舍超过或达不到正常状况随时有短信提示。在了解种养过程中各项关键要素的实时变化情况后,可以通过专家系统进行关键因素的定时、定量分析,对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进行预测预警,以便农户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6]。

2技术方案

2.1物联网远程专家诊断指导系统的目标

一是信息采集采用智能测控系统,依托物联网监测农作物生产;二是对农业生产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应用智能产品检测、控制作物;三是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的科学化与智能化,通过智能产品中的专家知识和技术支持,保障农业生产,为农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2.2物联网远程专家诊断指导系统的功能

2.2.1环境监测。主要包括各项环境数据的采集,如温度、光照、土壤水分、湿度等,监测范围包括大棚及作物生产区域。通过单传感节点独立采集和多传感节点汇集采集的数据先传输到主机,再转至服务器(GpRS网络),以此实现可视化展现、实时监测、历史数据查询,并对实时数据和日数据形成直观曲线。

2.2.2数据挖掘。进行知识库服务器本地化,冀东半地下标准温室揭帘时间为m1=teXt[(21300+56.33X)/24/3600,"hh:mm:ss"],盖帘时间为m2=teXt[(28800-89X)/24/3600,"hh:mm:ss"],其中X为当日到6月22日之间的天数,teXt为excel函数,实现种养小环境内远程精准可控化生产。

2.2.3智能预警、报警。一是报警。对任意监测指标或者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的二级指标设置警戒阈值,满足一个或者多个报警条件时,系统通过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农户、管理员等发出警报,通知其及时采取应对和处理措施。二是预警。设置一定的条件,对监测数据进行计算更新,当监测指标以及二级指标被预测到未来将达到某一阈值,系统发出预先警报。以多种形式通知用户,提醒其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2.2.4基地管理。主要包括基地(园区、片区)管理、大棚管理、设备(监测、控制设备,网关,设备参数)管理等。同时,可按以生产企业、合作社分布图的方式进行查询、统计。系统通过提供直观的页面为用户查询和控制提供便利。

2.3物联网远程专家诊断指导系统的构成

系统硬件通过RF组网技术,完成各个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和设备控制,通过检测各项参数实现生长环境数据的实时获取。

2.3.1工业控制专用计算机。专门为工业控制设计的计算机,在生产过程中监测与控制各个机器设备、生产流程以及数据参数。

2.3.2传感器。①光照传感器。采用

2.3.3物联网网关。数据传输单元(DtU)主要用于汇集、打包多个采集节点的数据,发送至上位机及市级数据中心。网关与采集控制器组成基于RF射频的无线传输w,传输距离≥1000m,1个温室大棚部署1套采集控制器,则通过1个网关控制32个大棚的采集器。具有设备入网功能,与周围无线采集器、无线控制组成网络;不同的网关与周围采集控制节点具有构成互不干扰的网络。

2.3.4采集器。1个采集控制器负责1个环境监测节点,负责收集温室的各种数据,通常1个大棚部署1个采集节点(较大规模温室可设置多套)。采集控制器具有LeD显示屏功能(图1),可循环显示采集到的温度、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等数据信息;采集控制器通过RF射频向数据网管发送数据。

2.3.5气象哨。气象哨可以采集露地和温室外相应的环境参数,包括空气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为种植管理者提供环境依据,为农业生产活动和决策提供帮助。

2.3.6LeD显示终端。LeD(0.35m×1.00m)阵列显示屏,放置于安装物联网监测设备的温室缓冲间外壁,可实时显示该温室的环境参数,方便生产管理者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温室环境稳定。

3主要技术创新点

通过对冀东半地下式棚室内多个传感器大量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挖掘出本地设施内的温、湿、水、气等多种作物生长因子的变化规律,结合设施内当地的主栽品种,编制出相应作物的物联网控制参数阈值(针对冀东地区半地下温室,黄瓜顶风口单独放风温度阈值为25.5℃,西红柿顶风口单独放风温度阈值为27℃,双风口同时放风温度阈值提高2℃),形成标准化的作业流程。

利用物联网技术、手机移动应用app技术,通过专家知识库服务器远程自佑Υ穑实现对冀东地区设施农业种植中的核心要素及畜牧养殖环境中的关键指标(如温度、湿度、nH4浓度、Co2浓度、土壤水分)的远程监测与控制能力。

进行知识库服务器本地化,冀东半地下式标准温室揭帘时间为m1=teXt[(21300+56.33X)/24/3600,"hh:mm:ss"],盖帘时间为m2=teXt[(28800-89X)/24/3600,"hh:mm:ss"],其中X为当日到6月22日之间的天数,teXt为excel函数,实现种养小环境内远程精准可控化生产。

整合多种资源,形成气象+市场+物流=农产品生产,改善系统处理异常数据的容错能力,实现物联网系统对农业基础设施的预判性控制。推广微灌肥水一体化技术,利用控制器精准控制施肥量,可使肥料利用率提高40%~50%,春季黄瓜结果盛期,黄瓜棚每4d随水浇施纯n19.5kg/hm2、p2o57.5kg/hm2、K2o37.5kg/hm2。

4效益分析

4.1直接经济效益

一是通过物联网专家系统的精确温湿度控制,保证适宜的水、肥、气、热等作物生长因子管理,做到科学种养,平均年增收2.1万元/hm2。以种植温室黄瓜为例,温室黄瓜平均产量为105t/hm2,平均增产8%(8.4t/hm2),按平均价格2.4元/kg计算,实现增收2.016万元/hm2。二是通过物联网的自动化控制,使每个棚室每年减少用工时数18个,节省农药、水肥成本90元,温室平均可节约成本28350元/hm2。

4.2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二是节约了水肥资源;三是实现了农业生产管理的远程化和自动化,减少了人工投入,从而使社会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可以直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并为农业信息化发展积累经验。

5参考文献

[1]阎晓军,王维瑞,梁建平.北京市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构建[J].农业工程学报,2012(4):149-154.

[2]李作伟,丁捷,毛鹏军.设施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工程化应用探讨[J].农业工程,2012(2):35-39.

[3]周小波.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设施农业在线测控系统设计[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11(3):182-185.

[4]卢闯,彭秀媛,宣锴,等.物联网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1(9):10-13.

设施农业研究篇8

关键词:网关;物联网;设施农业

在设施农业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对设施农业进行升级,提高设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实现智能农业,比如在远程就可实时监控生产环境的温湿度、光照等情况,可实现天窗开闭、风机运行和水帘降温等程序的远程控制或自动控制。在实施物联网过程种也存在一些问题:1)在物联网的三层架构体系中,包含传感器的感知层的信息种类较大,比如有温度、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传感器的类型较多,它们的接口和协议也是多种多样,比如模拟接口、RS485接口、ZigBee接口;2)不同类型的通信技术都只能各自组网,通信的接收端必须有对应通信发送端的接收器才能完成数据通信,因此控制中心的计算机需要连接不同的接收器接入不同的传感器的网络,还需要解析不同的协议;3)传感器网络的通信技术,比如Zigbee、RS485等属于近距离通信,如果要传输数据到远程服务器,就需要增加设备进行网络转换;4)大量传感器接入到服务器,会增加服务器的负担,需要更高性能的服务器。物联网网关是连接感知层和网络层的关键节点设备,是物联网的重要设备,具有网络转换、协议转换、数据交换等功能,使用物联网网关可以简化物联网的设计和实施,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1系统总体结构和功能配置

1.1系统结构和原理

本方案的物联网网关,由上行通信接口、下行通信接口、主控模块等部分组成(见图1)。1)上行通信接口,连接远程服务器(云端系统)、用户终端,在硬件上主要包括上行通信模块、接口电路,在软件上主要包括模块驱动程序、上行通信协议处理程序。2)下行通信接口,连接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终端,在硬件上主要包括下行通信模块、接口电路,在软件上主要包括模块驱动程序、下行通信协议处理程序。3)主控模块是网关的核心部分,在硬件上由高级单片机和接口电路构成,在软件上主要包括数据转发程序、协议转换程序等。上行接口主要是连接远程服务,需要使用远程通信技术,主要包括internet通信、移动通信等。上行通信模块主要包括用于接入internet网络的以太网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用于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的GpRS通信模块、4G通信模块、nB-iot通信模块等。下行接口主要是连接传感器和控制器,一般使用的是短距离通信技术,主要包括RS485、ZigBee、wiFi、LoRa等;而对于4~20ma等模拟量的设备,并不直接接入网关,需要一个变送器或采集器进行转换,以数字通信的方式接入到网关。下行通信模块主要包括RS485通信模块、ZigBee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Lora通信模块等。主控模块通过UaRt、Spi、i2C等接口和上行通信模块、下行通信模块连接,通信模块由主控模块进行配置和控制。网关的工作原理如下:网关通过wiFi或RS485等下行通信接口连接到传感器终端或风机、遮阳等控制器,通过wiFi或以太网等上行通信接口接入到internet网络或局域网连接远程服务器;服务器的数据或指令通过上行接口传输到主控模块,主控模块根据上行通信协议取出数据后,进行处理,根据下行协议重新打包,经下行通信接口转发到传感器终端、控制器;传感器终端、控制器的数据,由下行接口上传到主控模块经处理后转发到上行接口,传输到远程服务器。在此过程中,网关完成了网络转换、协议转换、数据转发等功能。

1.2系统功能配置

本方案的网关功能配置如下:1)上行接口:具有1个wiFi接口、1个以太网接口,支持tCp/UDp、Http通信协议,采用Client工作模式,可通过上行接口连接远程服务器。2)下行接口:具有1个RS485接口,半双工、波特率可配置、主站工作模式,支持modbus通信协议;具有1个wiFi接口,主站工作模式,支持tCp/UDp、modbus通信协议,可通过下行接口接入传感器或控制器。3)工作电压:DC5V;4)指示灯:电源指示灯、通信指示灯、状态指示灯。

2硬件和软件的设计

本方案的网关采用模块化设计,通信模块直接选用市面上已有的通信模块,需要根据选定的具体通信模块设计接口电路、编写模块驱动程序。

2.1硬件设计

2.1.1主控模块主控模块以32位高级单片机Stm32F407ZG为控制核心,该单片机使用3.3VDC工作电源,具有1024kB的flashRom、192kB的Ram,并支持通过FSmC接口扩展Ram,具有3个i2C接口、6个UaRt接口、2个Spi接口、1个SDio接口,内部RtC模块。

2.1.2上行通信接口上行通信模块主要包括1个wiFi通信、1个以太网通信模块。其中wiFi通信模块使用eSp8266通信模块,通过UaRt连接到主控模块的UaRt3;以太网通信模块使用w5500通信模块,通过Spi连接到主控模块的Spi2。

2.1.3下行通信接口下行通信模块主要包括1个wiFi通信模块、1个RS485通信模块。其中wiFi通信模块使用USR-wiFi232-XXX通信模块,通过UaRt连接到主控模块的UaRt2;RS485通信模块使用maX485通信模块,连接到主控模块的UaRt4。

2.1.4存储、显示部分主控模块通过FSmC接口连接iS62wV51216扩展Ram,可存储512k双字节(1024kB)大小的数据,用于在协议处理、数据转发过程的变量存储;通过i2C接口i2C1连接epRom存储器24C02,可存储256×8(2kbits)大小的数据,用于存储配置参数;通过SDio连接SD卡,用于存储运行中产生的数据。网关具有1个电源指示灯、1个运行状态指示灯、1个上行接口通信指示灯、1个下行接口通信指示灯,主控模块通过4个io口驱动4个LeD灯。除了指示灯,没有其他显示器件,可通过调试串口或者上行接口查询系统信息和状态。主控模块的UaRt1作为调试串口。

2.1.5电源部分电源部分使用外接5VDC稳压电源,负载能力不小于10w。通过电源接口接入电路板,在电路板上通过LDo稳压电路输出3.3VDC稳压电源作为工作电源。

2.2软件设计

2.2.1软件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案软件设计主要包括:通信接口驱动程序、模块的驱动程序、通信协议处理程序、配置程序、数据采集程序、数据转发程序,完成通信接口接入、远程连接、网络转换、协议转换、数据转发。由于RtoS实时操作系统在系统层已经实现了任务的调度,在多任务系统开发中比较有优势,同时本方案的硬件支持运行RtoS,因此采用基于RtoS进行开发。

2.2.2软件的层次结构采用分层结构进行软件设计,软件的结构从下到上分成:硬件驱动层、模块驱动层、网络通信层、应用层。硬件驱动层完成对硬件的配置和驱动,包括系统时钟的配置、io的配置、UaRt接口的驱动、Spi接口的驱动、i2C接口的驱动、FSmC接口的驱动等。模块驱动层完成对通信模块、存储模块等外接模块的配置和驱动,包括上行接口中的wiFi通信模块、以太网通信模块的驱动,下行接口中的wiFi通信模块、RS485通信模块等的驱动,存储模块的驱动等。网络通信层完成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协议的处理,包括RS485通信、tCp/UDp、Http、modbus等。应用层完成业务功能,包括系统配置、协议转换、数据转发、信息采集、数据存储等。

2.2.3任务的分配和调度系统使用了FRee—RtoS实时操作系统,在RtoS系统层采用分时调度的方式实现系统线程(简称线程)的切换。系统分配6个线程,各线程优先级一致,由RtoS系统分时调度,将各种业务定义成不同的业务任务(简称任务),每个线程执行一个或多个业务任务。线程1完成系统配置、系统监测、系统指示任务;线程2完成上行接口处理任务;线程3完成下行接口处理任务;线程4完成协议转换、数据转发任务;线程5完成数据存储任务;线程6完成信息采集任务。由于各个线程是无限循环并且是并行执行的,为了对各个线程进行监测,取一个状态字并为每个线程设定一个状态位。每个线程在循环一轮都给对应的状态位置位,线程1每隔100ms要对各个线程的状态位进行检测。如果所有线程对应的状态位都置位,则清零状态字并驱动状态指示灯亮或灭。因此系统正常运行时,状态指示灯是闪烁的。

3主要功能的设计

接入功能、数据转发功能、协议转换功能,是网关要实现的主要功能。

3.1上行接口的设计

上行接口主要是连接远程服务,需要使用远程通信技术,使用的通信协议是tCp/UDp,以及基于tCp/UDp的Http、modbus等。tCp/UDp属于传输层协议,由通信模块实现,在模块驱动层通过对模块的配置,可以启动相关功能,因此在硬件设计上,需要选择支持tCp/UDp功能的通信模块。本系统所用的上行通信模块均支持tCp/UDp功能,其中wiFi通信模块通过UaRt通信使用相应的at指令进行配置,以太网通信模块通过Spi通信配置模块相应的寄存器进行配置。Http、modbus等运行在tCp之上,属于应用层协议,由主控模块实现,通过协议处理程序完成。Http协议在web应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modbus协议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是工业电子设备之间常用的连接方式。通过上行接口,实现以下功能:1)使用的是Http协议对网关参数的配置和查询:网关实现一个webServer,可以处理Http协议的Get方法请求。通过浏览器打开配置页面对参数进行查询和配置,网关作为tCpServer,需要打开监听端口。2)使用modbus协议将传感器数据传输到服务器:网关作为tCpClient连接到tCpServer,由服务器发起请求网关作为从设备响应数据。modbus协议有专门的tCp格式,这里只是将tCp作为数据链路,报文使用的是modbus-RtU格式。

3.2下行接口的设计

下行接口主要是连接传感器、下级网关,包括1个wiFi接口、1个RS485接口。wiFi接口配置成ap模式,下级网关的上行wiFi以及采用wiFi通信的传感器可以连接到到这个ap。在通信上,配置成tCpServer,打开监听端口,下级网关、传感器作为tCpClient连接到这个端口,使用tC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由于RS485通信是半双工的,模块需要配置成主机模式,由网关发起通信。RS485通信的校验位和波特率等参数设计成可配置以适应实际设备的通信参数。在往下行接口发送数据的时候,会发送到所有通过wiFi接口连接的传感器、通过RS485接口连接的传感器以及通过wiFi接口连接的下级网关。

3.3数据转发和协议转换功能的设计

数据转发指的是将数据从下行接口转发到上行接口,或将数据从上行接口转发到下行接口。在转发的过程中,由于两个接口的通信协议不用,需要根据接收口的协议将数据接收读取解析出来,经过一定的处理后,按发送口的通信协议重新打包发送,这个就是协议转换。整个过程就是实现对数据的接收、解包、处理、封装、转发。网关采用多种可配置的模式实现对数据的转发,运行的时候根据配置执行下列模式中的一个模式:模式1为直接透传模式。运行此模式的时候,系统将上行接口的数据直接转发到下行接口,由于下行接口有多个端口,数据将依次转发到各个端口,下行接口的数据也依次直接转发到上行接口。模式2为协议透传模式。运行此模式的时候,会对收到的数据进行协议核对,符合modbus协议格式的数据将被转发,不符合的数据将在本地被处理:按其他协议处理或丢弃。

3.4级联功能的设计

级联功能可以给系统带来灵活性,通过级联功能可以实现:通信的中继进而达到延长通信距离的功能;分级扩展进而达到扩大接入能力的功能;分组接入进而提高系统性能和简化系统管理。本系统的级联功能通过wiFi通信接口实现:本级网关的上行wiFi模块打开Sta模式,上级网关的下行wiFi模块打开ap模式;本级网关的上行wiFi接入到上级网关的下行wiFi;上级网关把本机网关看成一个传感器终端,本机网关把上级网关看成一个服务器;按正常的模式进行数据转发和协议转换。级联之后的系统,只有一个顶级网关连接到服务器。从顶级网关看,所有的传感器设备都是连接在本网关的下行wiFi接口上,可以把下级的级联网关看成透明的。

设施农业研究篇9

1庄浪县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

1.1设施园艺、蔬菜、果园等方面

我县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达91万亩。通过全面调查,截止目前,我县的设施蔬菜种植面积12.9万亩,设施马铃薯种植面积53万亩,设施果园种植面积65万亩,温室875万平方米。设施农业机耕面积61万亩,机播设施面积31万亩,机收设施面积22万亩。设施园艺、果园等综合机械化水平达35%。从全市范围来看,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且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乡镇设施农业发展缓慢。

1.2设施养殖

设施养殖以自动化养殖设施、饲料配送、喂料、防疫、畜禽粪污处理等设备为主。设施养殖方面截止2018年底,全县养牛6.5万头,羊1.9万只,猪12万头,鸡180万只,全县养殖业设备重点以饲料草加工设备为主,如揉丝机、饲料混合机、饲料粉碎机等。经调查,全县拥有饲料粉碎机、铡草机、揉丝机等饲料草加工机械设备5421台(件),大中型设施畜牧收获机械17台,其他机械打捆机5台,送料机12台,清粪机30台,挤奶机8台,喂料机10台,粪污固液分离机21台。设施养殖机械化水平达27.55%。从全市范围来看,机械化水平较低。

2我县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设施农业机械化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我县农业整体发展要求仍有较大差距,除设施耕整地、设施养殖等方面机械化发展较好外,设施蔬菜、设施果园、设施花卉发展缓慢,应在农机农艺融合的基础上,在各设施农业主要环节开展农机具技术攻关,适度提高先进、适用农机具的推广、补贴力度,强力提升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具体问题如下:1)全县当前设施园艺机械化率仅达35%,且不同设施、不同环节上分布不平衡。耕整地、饲料草加工设备使用频繁,机械利用率高,设备饱和,种、收、防疫、喂料、田间管理、畜禽污水处理机械装备从基础层面升级任务迫切。2)装备补贴机具所占比例低,补贴范围狭窄。《2018-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中,仅列了部分机具,比如果园开沟机、粪便处理机械等品种单一,补贴范围、对象、有效性仍急需统筹改进。3)设施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目前,我县设施农业经营主要以人工操作为主,专门用于设施农业的机械化设备不多,造成农民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大,设施效益发挥不够充分。4)设备产业化有待新的探索。设施园艺装备与传统农机具相比,产品和技术较为新颖,标准缺口大,比如果圃设备,现在的鉴定服务水平无法满足鉴定实际的需要;设施畜牧业粪污分离和处理设备品种单一,设备处理简单粗放,空气、水源污染严重,造成了产业发展的排他性。5)扶持政策单一。十八大以来,国家继续实行强农、惠农、富农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但由于我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耕整地机械趋于饱和,惠农政策取得的成效越来越小,造成农机购置补贴资源闲置和浪费,一些使用者手中的机具,不在农机购置补贴目录范围内,一些目录范围内的机具,得不到补贴对象很好的利用,尽管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适时征求市县农机部门的意见建议,但仍然存在机具市场化和补贴范围不相符情况。这方面期待新的畜牧、养殖、果园等方面的政策出台。

设施农业研究篇10

关键词:设施农业技术;校企合作;改革

201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了创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作为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品牌专业,应充分加强和改革“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

一、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关系分析

探讨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体制的改革建设,就要分析校企合作的各社会关系。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主要由政府、市场、企业、高职院校四个要素组成。四个要素之间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

1、市场是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核心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企业和政府直接或间接地为市场服务。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为市场提供人才和科研成果,市场为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提供各类信息;企业为市场提品,市场则为企业提供人才、信息和成果。

2、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与企业是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主体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为企业提供人才、咨询和成果,企业为本专业提供资金、信息、资源和实践环境。设施农业技术专业要求依托企业办学,服务企业;企业也要求为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培养贴近市场的人才规格提供参考意见,为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决策服务。

二、校企合作体制的改革

如何破解校企合作制度,是摆在设施农业技术专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校企双方最基本的利益共同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校企合作的前提在于维持双方利益需求,构建校企互利共赢体制。

1、形成共同参与的互惠共赢运行体制

政府应尽快转变职能,应做好宏观管理和调控、出台相关政策、制定规则和标准、提供经费和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为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进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企业与地方政府共同建设,建立专业理事会,逐渐形成以政府宏观调控为主、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互惠共赢、优势互补的运行体制。

2、补充完善企业举办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办学体制

鼓励校企合一,利益趋同。企业与劳动力市场紧密衔接,了解和预测市场,清楚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以便更好地针对职业岗位的要求培养专门人才,有利于实行“工学结合”。目前应主要尽快从体制上解决企业办学的投入问题。

3、建立校企资源共享和互补机制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与企业的资源按照“供应链”管理原理,使企业共享专业的教育、科研资源,使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共享企业的项目、设备和技术资源,实现校企双方资源共享和互补。

4、建立内部激励机制

出台专门制度,引导和激励教职员工主动为企业服务,鼓励教职员工将校企合作中承担技术培训、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等校企合作工作等,在职称评定、物质奖励等方面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三、校企合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索

学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主要抓的工作是合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注重找准学校与企业互动的利益平衡点和持续合作的激励点,转变观念,始终抱着企业你发财我发展的思想,始终抱着搞好服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内涵的诚信态度。因此学校在校企合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1、校企合作双方都是股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公司运作模式进行学校在校企实体合作培养模式过程中,如何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真正成为企业的一部分工作和企业份内之事,在管理上实行一体化管理,在运行上按照公司运作模式运行,通过制度的建设与执行进行保障。我校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校企合作双方建立了明确责、权、利的制度,建立了运行保障的管理办法和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和评价管理办法。如建立相关基础文件:《联合办学协议》、《校企联合共建实践基地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等。建立了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要求企业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质量监控,要求企业将课程评价标准与教育标准、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统一起来。坚持校企合作双方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和考核,对教学活动的环节进行督察和评价,根据综合评价结果由校企双方给予相应奖励或处罚。

2、企业员工培训、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建立了互惠双赢的驱动机制。

企业将员工放心让学校培训,最关心的问题是保证学员在接受过相关的培训后,迅速进入并融入企业,找到自己所能胜任的岗位。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学校不仅要加强与企业沟通与联系,而且要与企业交朋友,常来常往,走出去请进进,相互信任,加深感情。而我院在企业员工培训、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实践中,建立了拓宽就业渠道,建立稳定可靠的校企合作网络,获得更多的企业支持,建立了一系列运行保障的管理办法。如建立相关基础文件:《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学生顶岗实习综合能力考核评价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与奖励暂行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关于鼓励教师参加企业锻炼的有关规定》等。

3、加强资源整合,建立健全合作机制,打造设施农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从2010年开始招生,学院成立了相关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对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制定技能人才培养发展规划,以及相关的激励政策和办法,形成鼓励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制度和环境。我院设施农业技术专业重点选择了几家管理规范、技术先进、规模较大的企业作为紧密型实训基地,如:呼市香岛生态有限责任公司、赤峰和润生态有限公司、包头南星生态有限公司等,开展长期稳定的合作。在实训教学中,结合企业实际生产要求做到“三定”,即定计划、定岗位、定任务,并在实训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适应能力的迅速提升。

4、建立校企优势融合,合作培养模式多样化。

在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过程中,通过走访包头周边地区的大中型农业企业,结合学校的本身特点,确定了校企优势融合,合作培养模式多样化的运行机制,学校与企业制定教学计划、签订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学校派出带队实习指导教师,配合企业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和日常管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制订并实施生产实习计划;配合企业做好留厂就业学生的选拔工作。企业挑选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好的技术人员和技师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协助学校带队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训任务,包括对实习学生进行厂纪厂规教育和安全生产教育;组织现场教学和技能训练;提供学生食宿条件,适当解决实习学生的生活补贴;负责在实习学生中选拔留厂就业人员等,为储备一批相对稳定的兼职实践老师打下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