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产业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53:52

电影产业报告篇1

立足本土、开拓题材、关注现实

《艺术报告》是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推出的年度论文集,从导演、剧作、表演、摄影、美术、声音、动画等各个角度,以年度为单位,深入剖析中国电影在艺术创作方面所收获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战略发展建议。自2008年推出以来,备受业内外关注。

2012年初,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对中国电影形成巨大冲击。《艺术报告》回顾了国产电影的全年创作,认为多年来国产影片占市场主导的局面虽受到动摇,中国电影却进入了一个压力与机遇并存的关键点。《艺术报告》指出,在外力的重压下,中国电影艰难踏上题材类型创新与多元化发展的道路,部分创作具备了严谨的创作态度、执著的创新精神和娴熟的创作技巧。

《艺术报告》同时指出2012年度中国电影创作中存在的不少问题,例如质量上乘的影片与庞大的制片基数相比数量偏少,中小成本影片的整体艺术质量不尽如人意;部分大片仍然摆脱不了叙事情节薄弱、人物塑造不够丰满等痼疾;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电影创意求新乏力,题材类型不够丰富,题材与类型片再生能力薄弱,等等。《艺术报告》在对创作现状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对国产电影未来的创作走向也做出了大胆预测,其认为立足本土、开拓题材、关注现实、成熟类型、精进“技”“艺”——这是2012年国产电影的关键词,同时也是目前以及未来一个时期内,中国电影要扎扎实实去实现与完成的目标与任务。

“口碑”才是市场生存的第一标尺

《产业报告》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以电影产业各环节为基础全面调研的“产业研究报告”;二是以电影市场数据为依托深入分析的“市场调查报告”。

电影产业报告篇2

《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组织撰写,由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浩东担任主编,多位从事电影产业研究的专家学者参与了这个研究项目。该报告充分发挥影协广泛联络和深入调查的优势,把“一手数据分析”与产业视角的独特研究结合起来,既尊重数据的客观准确,又发挥撰写报告专家的理论分析智慧,对2007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科学而客观的阐述,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综合性等特点,对业界、学界了解2007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作为国内第一部年度电影艺术创作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组织撰写,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主任尹鸿、秘书长刘浩东担任主编,作者由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电影理论评论专家组成。该报告以年度中国电影艺术创作为研究对象,全书共包括十二个章节和一个专题研究,分别为中国电影创作年度综述、年度热点、年度创新、年度症候、年度走向、导演艺术、剧作艺术、表演艺术、摄影艺术、声音艺术、新技术、港产合拍片的年度分析,以及专题研究中国进口分账影片态势分析。此外,报告还收录了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2007年度十部优秀国产影片推介活动”的片目名单。影协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推出这部艺术创作报告的目的,旨在让更多的人在聚焦产业喧嚣的同时,冷静细致地思考电影艺术层面的诸多元素,从电影创作本体上把脉国产影片,把理论家、评论家的判断与声音传递给社会大众,以期在电影理论评论中坚持主流文化的声音。该书凸显出三个特点:一是改变了只关注精英和艺术电影的传统角度;二是对实现市场转型做了全面的关注;三是对新形势下的主流电影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因为《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是第一次对中国电影艺术创作推出的研究报告,因此备受关注。参加座谈会的电影界专家学者就中国电影创作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饶曙光强调眼睛要向下看。他认为,中国电影研究的立场要有一个调整,要从精英立场转移到大众立场,不能把电影研究变成空中楼阁。要从重电影票房转移到增加对观众人次的研究,尤其要关注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观众人次。电影票房收入虽然重要,但不是全部的依据,人次虽不能计入经济效益,但对中国电影创作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当前中国电影的研究重点还应该放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片上,进一步建构主流商业电影体系,推动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克明希望敢于面对创作现实。他说,中国电影产量虽然多了,但创作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对创作上的艺术研究还远远不够,创作问题远比产业问题大。《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的出版对电影创作研究会产生很大影响,希望能坚持做下去,更希望这些研究能让创作者看到。因为目前拍摄者、投资者并不太知道中国电影的创作状况,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创作者对自己没有准确的评价。电影批评家要继续解放思想,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电影创作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讲出来,努力加强和扩大电影评论的声音。艺术报告不要追求大而全或面面俱到,要有重点分析,可以有多种写法,要敢于面对现实,面对问题。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发言时先站起来向作者鞠躬,由衷地表示对这两部报告出版的祝贺和对作者的敬意。目前,高校有影视专业两千余个,研究生有三千余人。他认为两部报告为高校大学生、研究生提供了数据和依据。该报告开创了电影研究的新阶段。郑洞天希望报告每年能有针对性地提一些问题。比如中国类型片的问题,去年中国共生产了526部影片(包括120部电视电影),其中有多少部是类型片?我们的类型片不够成熟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再比如中国大片的问题,是否制作越大越挣钱?大片越拍越没有思想?应通过每年的报告把中国电影的现实真实地报告给创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提出增加未成年观众电影调查。她说,影视文化对未成年观众有哪些影响,应该是报告的内容之一。今年,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就未成年观众价值观的形成、对明星的认知度、对某些电影的暴力倾向的反应等进行了问卷调查,今年的调查对象选择的是都江堰的中学生。5月11日,包括聚源中学在内的孩子们最后交上了答卷,没想到第二天就发生了大地震,很多参与调查的孩子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学院已决定把调查问卷捐给相关的博物馆,作为永久的纪念。黄会林建议,应该重点对未成年孩子们对当下影视文化的看法进行调查,他们才是中国电影市场未来的主力军。

针对当前名目繁多的各类报告,中国影协在去年《2007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推出的基础上,以其时效性和指导性俱佳的优势,今年又推出了《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两部。中国影协日前在京举行了两部报告的座谈会。

《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组织撰写,由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浩东担任主编,多位从事电影产业研究的专家学者参与了这个研究项目。该报告充分发挥影协广泛联络和深入调查的优势,把“一手数据分析”与产业视角的独特研究结合起来,既尊重数据的客观准确,又发挥撰写报告专家的理论分析智慧,对2007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科学而客观的阐述,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综合性等特点,对业界、学界了解2007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作为国内第一部年度电影艺术创作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组织撰写,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主任尹鸿、秘书长刘浩东担任主编,作者由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电影理论评论专家组成。该报告以年度中国电影艺术创作为研究对象,全书共包括十二个章节和一个专题研究,分别为中国电影创作年度综述、年度热点、年度创新、年度症候、年度走向、导演艺术、剧作艺术、表演艺术、摄影艺术、声音艺术、新技术、港产合拍片的年度分析,以及专题研究中国进口分账影片态势分析。此外,报告还收录了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2007年度十部优秀国产影片推介活动”的片目名单。影协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推出这部艺术创作报告的目的,旨在让更多的人在聚焦产业喧嚣的同时,冷静细致地思考电影艺术层面的诸多元素,从电影创作本体上把脉国产影片,把理论家、评论家的判断与声音传递给社会大众,以期在电影理论评论中坚持主流文化的声音。该书凸显出三个特点:一是改变了只关注精英和艺术电影的传统角度;二是对实现市场转型做了全面的关注;三是对新形势下的主流电影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因为《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是第一次对中国电影艺术创作推出的研究报告,因此备受关注。参加座谈会的电影界专家学者就中国电影创作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饶曙光强调眼睛要向下看。他认为,中国电影研究的立场要有一个调整,要从精英立场转移到大众立场,不能把电影研究变成空中楼阁。要从重电影票房转移到增加对观众人次的研究,尤其要关注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观众人次。电影票房收入虽然重要,但不是全部的依据,人次虽不能计入经济效益,但对中国电影创作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当前中国电影的研究重点还应该放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片上,进一步建构主流商业电影体系,推动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克明希望敢于面对创作现实。他说,中国电影产量虽然多了,但创作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对创作上的艺术研究还远远不够,创作问题远比产业问题大。《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的出版对电影创作研究会产生很大影响,希望能坚持做下去,更希望这些研究能让创作者看到。因为目前拍摄者、投资者并不太知道中国电影的创作状况,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创作者对自己没有准确的评价。电影批评家要继续解放思想,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电影创作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讲出来,努力加强和扩大电影评论的声音。艺术报告不要追求大而全或面面俱到,要有重点分析,可以有多种写法,要敢于面对现实,面对问题。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发言时先站起来向作者鞠躬,由衷地表示对这两部报告出版的祝贺和对作者的敬意。目前,高校有影视专业两千余个,研究生有三千余人。他认为两部报告为高校大学生、研究生提供了数据和依据。该报告开创了电影研究的新阶段。郑洞天希望报告每年能有针对性地提一些问题。比如中国类型片的问题,去年中国共生产了526部影片(包括120部电视电影),其中有多少部是类型片?我们的类型片不够成熟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再比如中国大片的问题,是否制作越大越挣钱?大片越拍越没有思想?应通过每年的报告把中国电影的现实真实地报告给创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提出增加未成年观众电影调查。她说,影视文化对未成年观众有哪些影响,应该是报告的内容之一。今年,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就未成年观众价值观的形成、对明星的认知度、对某些电影的暴力倾向的反应等进行了问卷调查,今年的调查对象选择的是都江堰的中学生。5月11日,包括聚源中学在内的孩子们最后交上了答卷,没想到第二天就发生了大地震,很多参与调查的孩子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学院已决定把调查问卷捐给相关的博物馆,作为永久的纪念。黄会林建议,应该重点对未成年孩子们对当下影视文化的看法进行调查,他们才是中国电影市场未来的主力军。

本报讯(记者高小立)6月28日,随着电视剧《茶馆》中最后一个镜头——王利发娶媳妇拍摄的结束,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独家制作、根据老舍同名话剧改编的长篇电视连续剧《茶馆》在涿州影视基地宣布前期拍摄完毕正式关机。

电影产业报告篇3

2003年,中国广告业迎来千亿盛宴,营业额达到1078.68亿元。面对规模已达千亿元的广告“大餐”,中国的消费者究竟感受如何?面对着渗透在周遭的各类广告媒体,他们真正相信其中所传达的各种信息吗?对于广告的关注和信任程度在他们最终的购买决策中能够形成的影响力究竟又有多大呢?

日前《现代广告》杂志社与零点研究集团共同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西安、济南、大连和厦门十个城市中3212名18~60岁居民就广告接受度的问题进行了入户访问。调查以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获取合格受访样本,数据结果已根据各地实际人口规模进行加权处理,在95%的置信度下本次调查的抽样误差为±1.12%。

对媒体的关注与接触因人而异

尽管大众媒体依然垄断着大部分的广告市场,但随着人们生活空间的扩展以及生活方式的不断发展,网络、地铁、轻轨、超市、药店、医院、商场、机场内,灯箱、广告牌、LeD……媒介已经触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被动接触还是主动关注,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媒体广告是电视广告(96.4%和68.2%)、报纸广告(79.1%和51.7%)和杂志广告(24.5%和16.9%)。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广告(20.6%和11.1%)和路牌广告(14.6%和9.8%)的被动和主动接触率虽然和电视、报纸广告还有相当差距,但是与杂志广告已经非常接近,并且已经超出了传统四大媒介之一的广播广告(13.9%和6.0%)。

需要注意的是,城市居民对广告的主动接触意愿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总体上看,成都(250.3%)、沈阳(198.8%)和上海(196.8%)等地区对媒体广告的主动关注度较高,均明显高于总体平均水平(187.6%);西安(182%)、厦门(178%)、济南(176.7%)和广州(175.8%)等地区对媒体广告的主动关注度与平均水平较为接近;而武汉(169.3%)、大连(161.8%)和北京(156.3%)的主动关注程度则相对处于较低水平。如果进一步比较各地区对不同类型媒体广告的关注差异,则可以发现成都和沈阳的居民对传统媒体(电视、报纸和杂志)广告及新兴分众媒体(网络和路牌)的兴趣度较高,而厦门、北京、广州和武汉的市民则对网络广告更为关注。

性别、学历、年龄和收入不同的人群在主动接触各类广告的程度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女性(71.7%)对电视广告的关注程度要高于男性(63.6%),而对于网络广告的关注要明显低于男性(女性为8.1%,男性为15.2%),仅为男性的二分之一。学历较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群体比学历较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群体更关注网络和杂志广告。

从年龄特征上看,31~50岁的居民对报纸广告的关注程度较高,18~30周岁的居民对网络广告关注程度较高,23~40岁的居民对路牌广告的关注明显高于其它群体,而广播广告则吸引了更多的40岁以上的消费者。

收入差异与广告关注度的相关性表现在,个人月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群体对电视广告的关注度最高,1001元~2000元之间的群体对报纸和杂志广告的关注度要明显高于其他群体,3001元~4000元之间的群体对传统媒体广告(电视、报纸和杂志)的关注度要明显低于低收入阶层,但是对网络广告的关注程度却在不同收入阶层中占首位,达到23.1%;而收入水平较高的4000元以上的群体中不主动关注广告的群体是最高的,占21.8%,是对广告涉入程度最低的群体。

当问及消费者主动阅读或者关注广告的主要动因时,大多数消费者都选择了“及时了解新产品的信息”(56.2%)和“在买东西前了解相关产品信息”(51.5%),可见广告本身的价值仍在于传递产品或品牌信息,而广告本身的美学价值――“广告画面具有艺术感,好看”(13.9%),“广告语都很经典,有趣”(10.3%)只列于第四位和第五位。

研究人员提醒,作为广告的载体,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大众媒体依然拥有强势地位,新兴分众媒体则发展势头强劲。电视和报纸广告这两种大众媒体仍在消费者中吸引着更多“眼球”的注意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目前广告行业在这两大媒体上的投放量是一致的,2003年的广告营业额中电视和报纸广告就占据了将近一半的比重。而杂志和广播是分众化发展最为明显的媒体,各大广播媒体交通频道、音乐频道及面对受众特征越来越细分的各色杂志即是最好明证。同时,新兴媒体的发展潜力不可小视,其中尤以网络广告为典型代表。传统的媒体都是在以“说服”的方式向消费者单向传达信息,而网络使消费者与广告直接的双向沟通成为可能。以路牌为代表的户外广告一旦形成网络,就将覆盖广泛的区域。

从关注不同类型广告媒体的群体特征上可以看到,那些较为高端的消费者,即受教育程度更高、收入更高的群体在电视、报纸这样的大众媒体上的关注程度要明显低于那些低收入群体,而对于网络这样的新兴媒体却更为注意。换言之,广告主在大众媒体上花费的大量的资源实质上并不一定能最有效地接触到那些对消费潮流和消费时尚具有领导力的群体。因此,基于对不同目标受众的差异化传播策略,应首先界定清楚自己希望接触的目标群体,然后再决定采取什么样的媒体组合、覆盖方式和投放量。对于同一目标受众,更为明智的方式则是整合媒体资源,力求“准”与“多”的结合。比如,分众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初步融合已经初露端倪,电梯与电视组合成电视媒体,公交车与电视组合成公交移动电视,地铁与电视形成地铁液晶显示广告。

广而告之未必能告而信之

任何广告的目的都在于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而在“传播-影响-购买”的过程中,消费者对广告的信任程度是广告效度能否实现的基本平台。但是目前广告的公信力状况在总体上并不乐观。调查表明,不相信广告内容的消费者(56.1%)要比相信广告内容的消费者(38.9%)高出17.2%。

从不同地区存在的差异来看,上海、广州、成都和沈阳的消费者对广告的信任度要高于平均水平。对广告信任程度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核心特征:相信广告的群体为31~50岁、家庭月均收入1501~3000元、高中文化学历的女性人群;不太相信的群体为18~30岁、3001~5000元或无固定月均收入、大专文化学历的男性;一点儿都不相信的是51~6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月收入1500元以下的群体。

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别产品在不同媒体广告上的信任度可以发现,各类产品在电视和报纸上的广告的受信任程度均相对较高,广播广告则最低;尽管网络广告在总体上的受信任程度要稍高于路牌,但从此次调查中所测的产品来看,部分产品(房地产、手机、汽车和家电等)在受众中的信任程度要低于路牌广告,可见虽然网络的发展速度较快,但是目前在受众中获得的可信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对于同一类产品,电视和报纸广告的受信任程度较为接近,尤以汽车(24.1%和24.2%)、手机(29.4%和28%)、数码产品(19.9%和17.7%)和电脑(16.7%和15.6%)等商品为代表;杂志、广播、路牌和网络上投放广告获得的信任度差异较大。比较各类产品广告的受关注程度和受信任程度,已处于完全竞争市场的成熟行业的产品信息(家电、电脑、手机)获得的信任度较高,而高度垄断行业的产品和服务(金融、通信和教育)的可信度较低。

从消费者对广告是否可信的评价依据来看,广告主本身的信誉仍是最关键的决定因素。“做广告的企业的信誉”(53%)在各种原因中高居首位,其次则是“登载广告的媒体的可信度”(21.5%),“广告本身的创意水平”(17%)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消费者的信任评价。

广告的影响力由产品和媒体决定

调查表明,消费者在主动获取具体产品和服务的信息时,最依赖的是电视广告(79%)和报纸广告(64.1%),其次为杂志广告(18.5%)和网络广告(14.5%),路牌和广播广告被关注的程度最低。而各类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差异较大,依次为电视广告(78%)、报纸广告(49.3%)、杂志广告(15%)、网络广告(9%)、路牌广告(8.5%)和广播广告(7.8%)。

性别、学历、年龄和收入不同的人群在购买决策中受到各类广告影响力的差异表现为:电视广告对女性(80.2%)的影响力要明显高于男性(75.2%);网络和杂志广告对于学历较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群体更大,而学历较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群体则更容易受到电视和报纸这样的大众媒体广告及路牌广告的影响。

从年龄特征上看,电视广告对18~40岁的消费者影响力最大,报纸广告对31~50岁的消费者影响力较大,杂志广告对18~22岁和31~50岁的消费者影响力较大,网络对18~30岁的消费者影响力较大,路牌广告对23~40岁的影响力明显高于其他群体,而广播广告影响了更多的41~60岁的消费者。

收入差异与广告影响力的相关性表现在,电视、报纸和路牌广告对个人月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群体影响力较大,杂志对月均收入在1001元~3000元群体的影响力较大,而网络广告对于月均收入1001元以上的群体均有影响,1000元以下的低收入群体受到广播广告的影响要高于其他收入阶层。

总体而言,不同城市消费者在广告接受度上呈现以下特征:成都和沈阳的消费者属于媒体广告的高接受度群体,他们对电视、报纸、杂志和路牌广告的关注程度、信任程度都较高,在购买决策中受到的影响力也较大,表明他们被媒体广告影响的渠道较为多样;西安(报纸广告)和上海(杂志广告)消费者对媒体广告的接受范围较窄,仅对一种媒体表现出较高的接受度;济南消费者则选择了报纸和广播广告;大连(广播)、厦门(路牌)和武汉(网络广告)市民在形成了对一种特定媒体广告较高的接受度的同时,也分别在网络和广播广告上有较高的信任度和受影响力;而北京消费者虽然对电视广告的关注程度并不高,但信任程度和受影响力程度处于较高水平。

电影产业报告篇4

[关键词]时代性;表现形式;发展趋势

如果把电影看做艺术品,那它其实不需要推广,如果把电影当做电影工业的产品,那么它就离不开产品推广。当好莱坞的商业电影凭借其成熟流畅的运作,以锐不可当之势席卷全球时,我们也能够从雪片般的票房中窥得一些电影推广的粗浅经验,借用在国内的电影推广上。电影宣传推广这个行业从无到有的经线,加起来不过短短几年,但是与之对应的纬线,却有长长的一条:投资方、导演、演员、电影环境、媒体环境……产业链的方方面面都与宣传推广有独特的关系。在现代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电影营销中的推广和宣传策划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比如前期影片定位、影片卖点、媒介策略、全国巡回首映、明星加盟、电影海报等,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杂志向受众潜移默化地进行宣传。本文主要是从电影海报这个角度来谈谈其在现代电影宣传推广中的意义。

现代传媒手段日益多样,海报作为传统媒介也受到其他媒介的冲击。海报因为受到张贴条件的限制,目前除了公益、文化海报之外,其他商业形式的海报已所剩无几,然而电影海报仍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保持着自己不衰的地位,甚至成为平面设计师专职的设计工作。设计师也把电影海报设计与研究作为平面设计风格、表现形式、创作构思的探索手段,随着商业与电影的发展,电影与广告设计产生了联系,除了众所周知的影视广告,电影也与平面广告设计产生密切联系。

一、电影海报设计的多样化表现形式

日本美术家栗津容之曾经说过:“海报是无声之宣传。”成功的电影海报设计,一般都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独特的艺术风格。而电影海报的表现形式也是各种各样,有很多的类型,笔者从下面几点来解读目前常见的表现形式。

(一)生动的绘制

电影海报设计伴随着世界电影而产生,经历了由黑白到彩色的发展历程,逐渐由单纯介绍电影内容的招贴画,变成一种平面设计艺术作品。从海报设计角度研究,世界电影海报大致经历了手绘海报和电脑设计海报两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手绘海报首先出现于观众视野,直到50年代,新中国的电影海报均采用手绘的形式。这种绘画方式强调了平面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大胆的夸张造型以及鲜明的色彩,充分表达了设计者对电影内容的文化解读。纵观20世纪初的年代,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迅猛而波澜壮阔。这一时期的电影海报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更加突出了艺术成就。此时的电影海报融入了创作新风,色彩的运用更加和谐自然,人物形象的描绘更趋于生活化,这些都体现出艺术家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和完美个性化的表达。如《闪闪的红星》电影海报充分发挥了水粉画的表现效果,人物表情非常生动,以红、黄、绿为主调的色彩搭配极为鲜艳,与儿童影片的特点十分贴切。影片片名“闪闪的红星”五字做了特殊的艺术处理,就像五颗跳动闪耀的星星般光彩夺目。电影海报是一种视觉文化,一种公众艺术,和其他海报一样,同样注重审美与创意表达、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版式与构图和谐以及视觉的平衡感与冲击力等。

(二)精湛的摄影

摄影是一种精确复制客观对象的技术手段和再现客观对象的技术形式。摄影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摄影艺术家用摄影艺术语言塑造可视的画面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起着社会教育和美化生活的作用,以求得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一幅好的照片不仅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而且传播信息。无论传统摄影技术还是数码摄影技术,作为获取图像的最主要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优势,现在很多国内外商业摄影师比较喜欢通过摄影的方式来作为电影海报设计的处理,电影海报中不可或缺的就是电影剧照,作为核心内容,电影剧照的获得还是拜摄影所赐。《指环王》的电影海报,就是通过摄影的手法来表现的。可以说,一部出色的电影海报可以提升电影的艺术品味,甚至成为电影内容所成就的某种文化的象征性代表。譬如顾长卫于2005年的处女作《孔雀》,它的海报以麦地为背景,左上方是一个白色的降落伞,右下方的女主角推着自行车,出神地望着远方天空。画面选取纯度较低的灰绿色为基调,呈现出略带感伤的怀旧情绪;女主角凝视远方天空的默默神态,以及象征着个人梦想的白色降落伞……这些设计元素与影片的主题意义相得益彰,观后令人无限回味80年代社会转型期的历史风貌。

(三)个性的色彩

电影海报的色彩处理是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得体的色彩表现和艺术处理,能在公众的视觉中产生夺目的效果。色彩的运用要考虑内容的需要,用不同色彩对比的效果来表达不同的内容和思想。公众对电影的第一印象是通过海报的色彩而得到的,艳丽、典雅、灰暗等色彩感觉,影响着公众对电影内容的注意力与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色彩在海报设计中有着特殊的表现力。电影海报是整个影片的基调,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成败。色彩配置上除了协调外,还要注意色彩的对比关系。包括色相、纯度、明度对比。如《全面反击》《老无所依》海报的深色调设计,《大学新生》海报的明朗欢快的设计。

影视海报的设计手法千姿百态,风格琳琅满目。对于海报招贴设计而言,所谓新的技巧或技法,同样是建立在一定条件的基础之上。因此,在影视海报的创意与设计中,我们不仅要有成熟的技法和手段,还要主动探索新的发展趋势,新的审美需求,注重设计过程中的心脑合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与受众反响互动等诸多因素。

二、电影海报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现在,国内艺术海报设计基本上分三个层次,一是大街上骗人头的一种海报,它几乎没有任何设计成分,而是几幅照片的简单拼凑,比较低端;第二种是类似于艺术家的那种设计,虽然很美,但是让人不知所云,太意象化了;第三种就是商业海报,展现剧情,突出卖点。海报设计是一个平面、静止、固定的东西,它应该传达出一种情绪,设计师必须要有想象力,有画面感,现在很多电影海报都是没拍之前就要求设计的,设计师必须从阅读剧本中想象,与演员沟通,然后进行专门拍摄。好的海报能起到促进销售的作用,在设计构图上,应该对人物、颜色、环境等每一个细节都仔细斟酌。

(一)当商业照进文化

电影作为艺术、商品和传媒工具的混合体,怎样把握和定位其价值一直以来都备受争执。要从产业发展和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研究电影,就应当把电影当作一个能够产生利润的商品,商业电影在兼具艺术性和传媒工具性质的同时,最为主要的价值是其作为一种文化商品的经济价值。也就是说,盈利是商业电影的首要目的。而为电影这一文化产业的商品所作的平面广告,就是电影海报。其特殊性在于:以艺术欣赏为主要表现手法,通过艺术吸引力来引发受众的欲望与冲动,从而对这一广告产生实际行动。最终达到广告者欲想要的商业效应――票房收入。同时,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达到精神与文化需求的双重实现。电影海报就是上述诸目的得以实现的一个媒介与承载物。电影海报不仅仅是商业广告,还是文化广告。其宣传的商品是作为文化商品的电影,是为具有商业属性的艺术作品而作的广告。因此,要使电影海报具有较强的审美功能和文化传播功能,具有比一般单纯的商业广告更为突出的艺术性。这就要求电影海报要具备独立的审美内涵和文化底蕴。

(二)明星面孔当仁不让

在现代的电影海报设计上,以明星作为海报主体屡见不鲜,充分运用明星的名人效应为电影的宣传和推广助力。就算主打人物的主海报,其实也能施展创意。首先,如果在色调、布局等方面有逆向思维,就能出奇制胜,《赵氏孤儿》是悲情故事,但这次的主海报渲染的却是一个“笑”,人物在海报上绽放一张张笑脸,给观众温暖的感觉,与影片风格无疑是贴近的,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激发了观者的好奇心,令一个复仇故事充满谜团,将悬念感做足。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只要去电影院门口看一看海报上的明星剧照,其中的含义不言自明。很多时候,人们去电影院看电影就是慕名而去,只为欣赏某位或某些明星的演技和风采。有时,一部电影可以成就一位明星。但更多时候,是一位明星推动一部电影的成功。

(三)动态海报应运而生

网站的联动效应、链接效应使其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够实现最大范围内的传播。这一点正恰恰符合了影片宣传的需要。对于一部新的影片,在上映前让更多的人知道影片,追求更多的覆盖人群并对有关影片内容的话题进行广泛的讨论,正是影片公司所需要的效果。例如:影片《疯狂的石头》就是成功地利用网络来进行口碑传播营销的实例。

影片的网站不仅可以在影片上线之前和放映期间树立人们对电影、导演以及演员的认识,而且一旦大量的媒体广告停止和影片下线到辅助市场后,影片网站依旧可以进行持续的宣传。动态海报也因此应运而生,从2008年依托并兴起于互联网,渐渐成为好莱坞电影所广泛采用的手段,并被广大影迷喜闻乐见。有《电子世界争霸战2》《二流警探》《新猛鬼街》等多部好莱坞大片先后动态海报,国内影片《午夜出租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也效仿推出过动态海报。而《波斯王子:时之刃》的中文动态海报,则是好莱坞电影的首款中文动态海报。海报上随着“时之刃”飞入,“波斯王子”达斯坦(Dastan)和异国公主塔米娜(tamina)映入眼帘。王子手中的“时之刃”霎时溢出金黄的“时之砂”,画面流光溢彩,配以背景上气势恢宏的波斯城和电影配乐,彰显出史诗气质。

三、结语

对于一部电影的推广,在某种意义上,只能算对某一款产品进行推广,而并非为某个品牌制造效应。而现实中,真正能够打动消费者的,不是产品,而是品牌。

电影是一门集传统表演形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的综合艺术产物,所以一部成功的影片,其各部分的组成要素都是缺一不可的。而电影海报作为影片与大众之间的一座传播桥梁,几乎从电影的诞生之日起即已相伴至今。它既是影片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相对独立的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它可以是绘画,也可以是摄影,当然也可以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表现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电影是流动的艺术,而电影海报则是凝固的结晶,一幅海报往往浓缩了一部电影的精华。两者互相补充,带给观众完整的艺术体验。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唐骅.视觉艺术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梁峰.交互广告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电影产业报告篇5

上市公司涉足传媒产业,传媒产业进军资本市场,一个最敏感的行业与一个最敏感的市场开始结缘。这一现象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在世纪之交,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传媒机构开始认识到资本市场所提供的融资和重组的机遇,同时,更多的实力机构也开始以资本运作为切入点,介入这个前景广阔的产业领域。

国际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我国传媒业现状与市场潜力决定了其必将成为资本市场新的投资热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化浪潮加快了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和重组,传统的物质经济、资本经济正在向信息经济、知识经济转变,传统的工业社会、农业社会正在向信息社会转变。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许多传统行业如冶金、家电、纺织、商贸等在经济紧缩的影响下,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有的已步入了微利阶段,有的甚至已陷入亏损的泥潭。长期以来,片面追求规模数量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造成产业结构低级化,经济效益低下。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已经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无可逃避的挑战。从全球范围来看,伴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传播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分配、提供影视文化娱乐的传媒产业依托高新科技的应用,已经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传媒产业具有高附加值,高收益的特点,1998年的摩根斯坦利全球投资报告对11种产业建立起世界级有竞争力的大企业所需年限作了统计分析,发现大众传媒业所需年限为8年,远远快于医药业、日常消费品、银行、电力、能源和建筑行业。在西方发达国家,传媒业已经形成庞大的产业规模,一方面现代传媒高度商业化,激烈的竞争使公共传媒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几乎所有领域,其社会影响举足轻重。另一方面,传媒产业也为高新科技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传媒综合了最先进的科技、最新颖的思想、最快捷的信息、不断创新,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在出现“新经济”的美国,媒介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美国影视文化产品的出口仅次于航天工业,成为第二大出口产业。美国前三位的传媒集团——时代华纳、迪斯尼和默多克新闻集团均已进入全球企业500强。以迪斯尼公司为例,其以影视动画片生产为龙头,创立了强势品牌,并以此为依托从事主题公园、旅游商贸、电视网、图书音像产品出版等全方位、立体化系列开发经营。迪斯尼公司1997年的营销额近240亿美元,其中30%来自于广播电视,23%来自主题公园,其余来自“创造性内容”,即电影、出版以及商业。1999年11月,迪斯尼公司与香港特区政府正式签署协议,在香港合资兴建迪斯尼主题公园。这是全球第五个,也是继东京迪斯尼,巴黎欧洲迪斯尼之后,美国本土以外的第三个迪斯尼主题公园。香港特区政府预计,这项总投资超过200亿港元的计划将提供逾万个就业职位,创造庞大旅游收益,可望每年为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带来0.4%的增长,并且提升香港的国际形象。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音响、电脑等信息家电逐渐普及,人民群众对信息和影视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大众传媒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得到了飞速发展。从数量上看,报纸从1980年的382家增至90年代末期的2000余家;电视台从1980年的38家增至3000余家(包括无线电视台970余家,有线电视台1200余家,教育电视台近1000家)电台从80年代初的114家增至90年代中期的1200家左右,①全国广播电视的综合覆盖率已分别达到85.8%和87.4%。②随着英特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传媒也开始异军突起,迅速成长为传媒产业的新贵。传媒业拥有庞大的观(听)众群和读者群。我国电视观众已超过11亿,③有线电视用户超过8000万,报刊的读者群也在4亿以上,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受众群体。在信息时代,拥有用户就是拥有财富,传媒产业所拥的用户资源,是一般行业所无法企及的。依托媒体发展广告、发行、影视制作、信息传播服务等业务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业机会。我国的传媒产业,经过80年代的市场导入阶段,到90年代进入高速成长期。仅从广告市场来看,1998年我国四大媒体广告收入分别为:电视135.6亿元,报纸104.4亿元,广播13.3亿元,杂志7.1亿元,④全国广告收入过亿元的媒体已超过40家。如果加上其他与媒介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经营项目,如报刊、图书、音像产品出版,影视节目制作发行,电子多媒体产品开发等等,据一些专家估计,⑤整个传媒市场的规模很可能超过1000亿,如此巨大的市场容量,必然会吸引有远见的投资者的目光。

从股市的特性而言,股价既反映现实的状态,但在更大程度上又意味着未来,这种对于未来的预期是基于对市场的基本判断的。可以说,中国的证券界也在期待着大众传媒这个“朝阳产业”的入市为证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为中国上市公司结构的优化打下了基础。

99《财富》全球论坛上海年会以“中国:未来五十年”为主题,规模之大,参加顶尖企业之多,举世瞩目。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和《光明日报》报业集团的老总们也应邀参加,这一幕令人回味和振奋。这是中国媒介产业迅速崛起并得到产业界认同的标志,也预示着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依托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中国的媒介产业将在中国的企业界乃至世界的企业界占有重要的一席。

利用资本市场推进传媒产业化进程

从国际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资本市场为这个产业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为了适应国际传媒产业演变与加速的竞争,国际各大传媒企业纷纷采用多层次发展战略,通过参股、收购、兼并等资本运作构筑综合性传媒产业集团,加速资本的聚集,迅速扩大资产规模。根据美国证券数据公司的一项最新统计,传媒业与电信业、银行业一道,是当今美国兼并收购最盛的行业。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世界最大的媒介与娱乐公司头把交椅的争夺战。1988年,美国时代公司和华纳出于各自利益与发展的需要,宣布合并组成时代华纳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媒介及娱乐集团。1995年,迪斯尼公司以190亿美元兼并了美国广播公司(aBC)之后,取代了时代华纳公司的地位。面对激烈的竞争,1995年9月,时代华纳公司宣布以67亿美元收购了拥有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特纳广播公司,重新夺回了世界传播及娱乐公司的头把交椅。1997年,时代华纳营业收入约250亿美元,其业务包括报刊、杂志、书籍出版,电影生产发行,电视节目和网络,音像娱乐产品等等,几乎遍及每一种媒介类型和媒介内容。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在许多方面逐渐融合,美国、欧洲各国纷纷修改媒体法和电讯法,放松对电子媒介的管制,推动电信产业和传媒产业的整合重组。电信巨头at&t宣布收购拥有美国最大有线电视网络的美国电信公司(tCi),微软与全国广播公司(nBC)联手成立mSnBC公司,在英特网上开播新闻,非媒体企业收购媒体或与媒体结盟已并非少数。

国际传媒业的大趋势给我们一个启示,中国传媒产业生存和发展的最佳途径莫过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运用资本运营手段筹措资本,加速扩张,大规模涉足以信息数字技术为特征的新型传媒领域和市场潜力巨大的公众娱乐领域,将传媒业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纵深处,逐步增强自身实力,以迎接国际传媒集团日益临近的竞争与挑战。

在旧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社会宣传教育部门,单纯依靠国家拨款,在经济上无所作为。我国媒体的商业行为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媒体广告业务的恢复,二是开始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以后,我国全面进入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这为媒介走向市场奠定了体制基础,大众传媒具有“政治上层建筑和经济信息产业”双重属性的理论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媒介个体经营热情空前高涨。广播电台开办系列台,有线电视的兴起使电视台频道数量大大增加,在报界出现了扩版热,都市报迅速崛起,媒介市场空前繁荣。1996年,总书记在观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过去我们的传媒只讲宣传,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传媒既要宣传,又要经营”,“人民日报社的同志在集中精力办好报纸的同时,要努力搞好经营和管理”。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三年后包括报社、电视台在内的大多数事业单位要实行自收自支,传媒因而被推向市场,“媒介产业化”的理论研究也被推向了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前沿。

资本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兼具资金融通、体制培育和资产重组三大功能,而资金缺乏、体制落后和资源配置不合理正是中国传媒业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媒体与上市公司结盟,能借助资本市场融通资金,转换体制,尽快实现传媒产业市场化、规模化经营。

就我国的电视业而言,作为一个高技术、重装备的产业,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已经成为全球电视的发展趋势。有线电视宽带双向交互式信息网络的改造、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的实施、购买和制作高质量的节目产品、开展节目推销和广告竞争、购置和更新日新月异的技术设备,这一切如果没有雄厚的资本支持,是办不到的。旧有体制下的电视台,一方面可以依靠国家拨款,另一方面拥有政策保护的垄断经营优势;但是随着社会生态的改变,市场机制已经不可避免地渗透到电视台的运转中。一方面国家拨款日趋减少,电视台进入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另一方面随着电视覆盖格局的改变,电视台之间争夺观众、争夺广告客户的竞争愈演愈烈,这时资金问题就成为了大多数电视台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单纯依靠自身原始积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电视业对资本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

就管理体制而言,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电视事业总体上还处在旧有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下运行,电视部门依行政级别四级建置,条块分割、重复建设、无序竞争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电视业要突破旧有体制的束缚,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电视生产力,只有走股份制、集团化的道路,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广播电视产业集团,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股份制作为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具有三权(法人所有权、股权和经营权)分离,运转有效,遏制官僚腐败等特点。而上市的股份制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证券市场的要求,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建立起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一系列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企业监督制度。借助进入证券资本市场,可以使我国传媒企业完善自身治理结构,建立起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并借鉴国际模式,不断探索经营管理体制的创新。

传媒产业进入证券市场的实现方式

在我国,报社、电台、电视台担负着联系党和人民群众、引导社会舆论、进行舆论监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神圣使命,其直接改制上市是不允许的,这是我国的政治体制所决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媒介所属的从事产业经营和相关业务经营的企业公司不能上市。在市经济条件下,媒介的广告业务,报刊的印刷、发行,电视节目(新闻性节目除外)的生产、销售等,都是纯市场运作。而媒体单位投资的“三产”项目,如旅游、商贸、信息咨询等等,更是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传媒产业进入证券资本市场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将原有媒介产业集团或媒介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有线网络服务、影视节目制作等可以商业化的部分剥离出来,注册组建独立的股份制有限公司,争取上市。无锡的“中视股份”由中央电视台下属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控股,上海的“东方明珠”,湖南的“电广实业”均为当地广播电视局直属企业,都是通过这种模式成功上市的。上市之后,由于公司业绩增长稳定,经过市场炒作,企业既达到了融资的目的,同时也使无形资产增殖,知名度提高。

二是通过二级市场上的兼并、收购、控股或者股权转让,入主上市公司,从而进入证券市场。1999年6月,《成都商报》绝对控股的成都博瑞投资有限公司以每股2.68元的价格接受成都市国资局持有的四川电器2000万股国家股转让,以27.65%的股份,成为四川电器的第一大股东,在中国新闻界引起轰动。报业间接控股上市公司,这在我国证券市场上还是首例。

三是媒体与上市公司合作,成立子公司。如湖南电视台与湖南中意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创办“湖南卫视财经节目中心”,并共同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电视台以其卫视频道时段广告资源作为投资,占51%股权,湖南投资以1500万元现金作为投资,占49%股权。湖南投资还与《名牌时报》社合作经营《名牌时报》,负责包括发行与广告在内的一切经营活动。

成立独立股份公司上市按照目前中国证监会的要求,从完成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上报审批,到发行股票最终上市,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但是相对投资较少,而且融资量大,风险小。入主已有上市公司是从证券市场融资最快捷的途径,但是相对风险较大,选择好上市公司是关键,最好是要有配股权的公司,这样可以减少投资风险。与上市公司合作可以直接获得上市公司的投资,并且风险共担,但是媒体无法对上市公司进行控制,自身不能操作证券市场。可见三种方式各有利弊,传媒企业应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策略。

[page_break]

相关上市公司分析

湖南电广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电广实业,证券类型:深圳a股,证券代码:0917,所属行业:综合)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湖南广播电视发展中心等五家单位共同发起,对湖南广播电视发展中心进行全资改组,同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通过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公司于1998年12月23日以“上网定价”发行方式向社会公开发行4500万股社会公众股,向五家基金公司配售500万股,共计5,000万股。总计募集资金44,327万元。

公司主营影视节目制作、发行和销售、策划、制作、、企业和媒体广告,信息传播服务,音像制品出版发行;兼营旅游开发、文化娱乐、餐饮服务、贸易等业务。

公司的经营业绩一直良好。据公司1999年度中期报告显示,公司1999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465万元,实现净利润3,99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3%和49.5%。该公司作为为湖南省内四家省级电视台的惟一广告商,可享有广告业务收费总额的40%。公司通过统一价格政策和收款制度,消除无序竞争,直接提高了经济效益。1999上半年在成功发行了《还珠格格》第二部的同时,公司加快了电视剧制作生产的步伐,已经完成了具有较大影响的《屈原》、《青春出动》等大型电视连续剧的前期准备工作。

公司将上市募集资金先后投资影视节目制作设备技术改造,广告制作中心机房全数码化改造,湖南广播电视中心演播厅数字设备建设,湖南国际影视会展中心建设等项目。此外,该公司还以6,609万元收购长沙有线电视传输网络100%的股权,并通过技术改造,使之增加视频点播、电视会议等众多功能,从而培育出新的利润增长点。最近又公告斥资1.05亿元,分别与湖南卫视、湖南生活频道、湖南文体频道、《湖南广播电视报》及湖南金蜂音像出版发行总公司合办强档节目。这标志着公司全面进行媒体产业的经营,实施对媒体产业的战略性投资,并将公司的名称由“电广实行”更改为“电广传媒”。该公司主营业务涵盖了现代传媒业的几大主流,且业绩上佳,堪称“中国传媒第一股”。

电广实业的成功是以近年来湖南广播电视事业的繁荣为依托的。作为经济发展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的省份,湖南广播电视事业的成功首先得益于思想观念的充分解放,树立了“大电视、大宣传、大产业”的战略目标。湖南广播电视厅厅长魏文彬说:“广播电视不仅具有宣传功能,而且具有产业功能,可以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开发。”在机制改革方面,湖南省广播电视行业的领导们充分把握了市场经济的精髓——竞争机制。省广播电视厅所属的卫视、经视、生活三个电视频道实行平行运作、独立经营后,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态势。竞争激发了创造力,竞争使优胜劣汰,竞争促进了节目质量的共同提高——节内容目越来越贴近百姓,收视率越来越高,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湖南卫视能在全国众多省级上星频道中脱颖而出,其名牌栏目《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乡村发现》等得到全国观众的喜爱,正是源于在“内战”中磨砺出的功力。1998年,湖南广电厅的广告收入上升10%,达到2.5亿元,其中卫视台达到1.27亿元,经济台超过9000万元。⑥湖南电视事业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被电视界作为“湖南电视现象”加以研究。

上海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东方明珠,证券类型:上海a股,证券代码:600832,所属行业:综合)成立于1992年5月9日,由上海广播电视发展总公司、上海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每周广播电视》报社四家单位共同发起组建。经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批准为股份制试点企业,之后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上市发行。这是我国上市的第一家传媒行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次大胆而成功的试验。至1998年6月30日,公司注册资金为人民币6.46亿元,净资产15.94亿元,资产规模达29.2亿元。公司主管广播电视传播服务、电视设施租赁、观光娱乐、房地产开发;兼营广告设计制作,文化交流,餐饮,出租,贸易等业务。

公司前期以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为企业主体,致力于各项文化、娱乐、旅游、购物等配套功能的开放。为了获得公司业务新的发展空间,1999年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决定调整管理框架,逐步向信息媒体产业经营转型,将公司宗旨重新定位为“以信息媒体产业为主业,继续完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综合经营开发,推动上海乃至全国的信息媒体产业的发展“。目前,公司以股东中众多传媒企业为支撑,致力于广播电视媒体产业方面的投资和建设,目标成为多元化综合性国际媒体大集团。

1998年中期,公司宣布以4.08亿元认购上海东视广告公司增资扩股的9000万股,总持股比例达90%。东视广告公司以这4.08亿元的资金向上海东方电视台购买部分广告权。1999年,公司投资上海信息网络基础设施项目,参股上海信息港投资公司,之后又出资人民币1.16亿元,与上海有线电视台共同组建上海有线网络有限公司,占注册资本的29%。有线网络公司以上海有线电视台有线网络设备为基础,开展信息化建设与相关的服务,主要经营有线网络传输业务,利用网络进行多媒体和综合信息服务的承载业务。据1999年度中期报告显示,公司1999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21,922万元,税前盈利8,013万元。

上海的地域优势,经济优势是东方明珠发展的后盾。浦东的开发、上海的发展在中国21世纪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上海将重新成为国际金融、贸易大都会。在大上海发展战略中,依托媒体优势,在上海信息港的建设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这是东方明珠最大的机遇。

无锡中视影视基地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中视股份,证券代码:600088,证券类别:上海a股,所属行业:综合)是经江苏省政府批准,由中央电视台无锡太湖影视城、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北京荧屏出租汽车公司、北京中电高科技电视发展公司和北京未来广告公司共同发起,以无锡太湖影视城全资下属企业三国城和唐城的资产和业务为基础进行改组,通过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6月16日挂牌上市,是国内第一家兼营影视制作业和文化旅游业的上市公司。

中央电视台无锡外景基地的建设始于1987年,是我国最早规划建设的影视拍摄基地。目前建成唐城景区、三国、水浒景区,占地1500余亩,可使用水域3000余亩,并拥有较为完备的影视制作设施和专业的技术人员队伍。1997年由无锡影视基地的三国城和唐城景区改组成立了中视影视基地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了资本经营的尝试,由事业服务型向影视制作业和多元化经营方向转变。

1998年,公司以13,588.89万元收购水浒城,并投资拍摄大型历史电视剧《太平天国》。《太平天国》总投资1.5亿元,全部来源于中视股份上市募集资金。其中主要拍摄场景“太平天国景区”位于广东南海市松岗镇,占地439.5亩,建设费用为1.15亿元。公司于1998年6月与中央电视台签订电视剧版权转让协议,以5000万元出售《太平天国》一剧首播权。公司还投资南海影视城的“少儿节目制作景区”建设,参股北京中科红叶电子有限公司,进入影视节目交易市场。1998年中期报告显示,公司资产总额达75,617.40万元,1998年上半年主营收入9,118.48万元,税后利润3,527.20万元。

中视股份的成立有着我国电视业改革发展的深刻背景。随着国家财政拨款的逐年减少,电视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作为中国电视业“龙头老大”的中央电视台也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为避免过分依赖广告,中央电视台提出了建设“第二经济支柱”的思路,向产业集团化方向发展。1997年,中央电视台麾下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按企业集团模式进行重组,其下属包括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节目制作部、无锡中视影视基地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视节目公司、中视电视技术开发公司、央视调查咨询中心、中视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六家二级公司。目前,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已成为以电视产业为主导,涉及实业投资、信息咨询和金融运作等领域的集团公司,是国内目前最大的、最具实力的电视媒体产业集团。

除无锡外,中央电视台还相继建立了涿州、威海、南海等影视基地,1993年底开播了图文电视业务,每天有数百页图文和几十个专业信道信息(如金融证券信息等)随全台电视信息同时送上卫星,覆盖全国,实行有偿信息服务。另外,中央电视台还拥有梅地亚中心、五棵松影视之家,顺义影视培训中心等一批经营实体。

事实证明,中央电视台的向产业集团发展是明智的。1999年11月8日,在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举办的2000年黄金时段广告竞标会上,出现了几年来的第一次“冷场”,众商家在竞标场上联手压价,没有任何一家像前几年那样仅仅为了得个“标王”而当冤大头,最后中标额为19.2亿元,比前一年的26.8亿元少了7.6亿元,令中央电视台汗颜。

四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四川电器,证券代码:600880,证券类别:上海a股,所属行业:工业—电子电器)于1995年11月挂牌上市,原主营高低压电器开关。1999年6月,由成都商报社绝对控股的成都博瑞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受让成都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持有的四川电器2000万股国有股,一举成为四川电器的第一大股东,拥有公司27.65%的股权。在公司改组后的新董事会9名成员中,有5名是博瑞人士,成都商报副社长、博瑞总经理孙旭军出任董事长。报社间接控股上市公司,创了报社介入证券市场的先河。此举立即在传媒界和证券界引起轰动,带动四川电器的股价从18元最高涨至30元,飙升67%。一时间众家媒体议论纷纷,“供壳上市”之说不胫而走,四川电器甚至被称为了“中国报业第一股”。针对社会上的种种议论,商报社长兼总编,在1998年被评为“全国报业经营管理先进工作者”、“成都市十大杰出青年”的何华章解释说:“成都商报不会也不可能借壳上市。新闻业务不能成为上市公司主业,这是政策。它只是附属产业间接控股。”“商报的资产是国有资产,它的发展低一点说,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高一点说,是为党的新闻事业提供物质支撑。”

成都商报以经济报道为主,发行量达到了40多万,1998年,商报的广告额超过1亿,所有的投递、发行、广告队伍都实现了公司化。1997年,商报牵头发起成立了博瑞投资有限公司,涉足房地产、印刷、出版、发行、电器制造、实业投资等多个产业领域。

据何华章介绍,商报的理想是在全国性媒体中占一席之地,组建博瑞投资有限公司,进军资本市场,间接控股四川电器,都体现了这一意图。成都商报的此举使其资产由3个亿变成了12个亿,何华章说:“上市公司应该是报业集团的银行。”

传媒与资本结缘必须注意的问题

资本运作是中国大众传播媒体遇到的全新课题,观念、政策、机制等诸多实践中的问题有待明确。

首先,大众传媒作为党和政府的舆论宣传阵地,决不能仅仅追求经济效益。必须将宣传与经营严格分开,把媒体的编辑权与经营权严格分开,任何时候报社的编辑部门,电视台的播出部门都不能上市。无论是媒体参股上市公司,或是上市公司投资传媒产业,都必须维护媒体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与宗旨不变,必须维护媒体本身的客观性、公正性、独立性,这是一个前提条件。

其次,加快宣传与经营分离的同时,加快政府管理职能部门与市场经营主体的分离。我国的电视业长期以来实行以宣传为中心,宣传、事业、管理“三位一体”,政府职能部门直接管理媒介,而本身又是媒介的一部分。当前,局直接管台、局直接介入媒介产业经营,日益造成主体不清,不仅不利于媒介企业自主运作,相反,由于媒体企业对管理部门的过度依赖,又导致企业主体意识不强,发展意识薄弱,决策目标狭隘。在这方面,电信行业的改革值得我们借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电信的改组方案已经确定,即由原先一家政企统一型的行政垄断商业机构,拆为中国固定电话公司(含长话和市话业务)、中国移运通信公司、中国寻呼公司、中国卫星通讯公司四家独立实体。信息产业部将只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完全脱离与电信企业的经济关系。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是改革关键,这个过程必然要触及一些部门和个人的既得利益,是改革的攻坚战。这一点对传媒改革而言,目前看来无法通过市场自身的力量来解决,只有依靠宏观决策部门的推动。

第三,目前我国传媒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行业运行规则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规范。特别在电视剧生产领域,资金使用的“黑箱操作”、会计制度的不健全已经成为社会资本进入这个领域的最大的障碍,规范投资管理行为迫在眉睫。另外,媒体经营人才缺乏,尤其是谙熟证券市场操作的经营人才缺乏,使媒介欠缺在资本市场上操作自身题材、持续发展的经营能力。市场的规范化、人才的培养,种种问题随着实践的发展,期待进一步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注释:

①数据来源:李良荣,《垄断?自由竞争?垄断竞争》,新闻大学,1999年夏

②广播、电视覆盖率为1997年底统计数据,来源:《中国广播电视年鉴1998》

③数据来源:罗明主编,《中国电视观众现状报告》。

④数据来源:范鲁彬,《1998快车道上的中国广告业》,《中国记者增刊:现代媒介经营》

电影产业报告篇6

湘财证券2002-03-06

主要结论

2001年全国媒体广告收入增长放缓

面对加入wto的新形势,2001年,中国传媒业启动了空前的结构重组

传媒市场将在某种程度上开放,传媒业将会从各个方面感受到市场环境的变化

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存在数量多、规模小、形式单一等问题,中国传媒业将面临着来自国际传媒集团的挑战,同时受到国家政策一定的保护

对于中国传媒业而言,它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并且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

2002年,中国广告业将平稳发展

投资机会

建议大力投入专业电视节目的制作,包括娱乐、财经、it、体育等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吸纳其它媒体资产,如报纸、杂志、刊物、网站等。这样就有可能在短时期完成媒体业务的大整合,在电视、报纸、杂志等领域进入广告市场,迅速实现传媒产业的战略目标。上市公司应特别关注歌华有线、中视传媒、东方明珠、强生控股等业务拓展空间大或有业绩支撑的公司

主要数据

1999-2001年1-9月报纸媒体广告收入前十名(亿元)排名1999年金额名称 2000年金额名称 2001年1-9月金额名称

1

9.3

广州日报 13.02 广州日报 10.5 广州日报

2

6.29 新民晚报 8.48 北京青年报 7.4 北京青年报

3

5.89 深圳特区报7.62 新民晚报

7.2 新民晚报

4

5.62 羊城晚报 7.03 深圳特区报 6.2 北京晚报

5

5.19 北京青年报6.44 北京晚报

5.7 上海证券报

6

4.97 北京晚报 6.43 羊城晚报

4.3 深圳特区报

7

3.66 今晚报  5.00 今晚报

4.04 羊城晚报

8

3.27 计算机世界3.85 成都商报

4.03 成都商报

9

3.24 精品购物指南3.37 解放日报 3.9962 今晚报

10 2.85 解放日报 3.29

深圳商报 3.9961扬子晚报

传媒行业运行综述

一行业传媒行业运行综述

一行业运行回顾

全国媒体广告收入增长放缓

从1990-2000年我国广告市场总收入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27%,经济总量在不断增强,但是广告市场收入增长速度在不断放慢。2001年的广告市场收入将延续这种下降走势。根据慧聪媒体监测公司提供的媒体广告监测数据,上半年全国广播电视媒体的广告收入是负增长,报刊媒体广告收入增长速度也由上年同期的33%大幅下降为9%。

在整个广告市场增速放缓环境下,广播电视媒体的广告收入跌幅将居前列,而报刊媒体的广告收入增长速度也将比上年大幅下降。网络媒体广告收入和户外媒体广告则继续保持了升势,但由于它们在整个媒体广告市场中所占比重较小,因此难以挽回总体颓势。根据aC尼尔森国际媒介公司的预测,如果综合考虑各媒体广告价格的实际折扣幅度,今年全国市场整体广告收入将有可能出现低增长甚至零增长。来自上市公司的数据也表明,2001年是广告业经营调整的一年。电广传媒2001年上半年广告业务收入与利润与2000年同期比均呈下降趋势;东方明珠来自东方电视台的广告收益也略微下降。

入关前的政策与结构调整

200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办发17号文),文件进一步明确了要积极推进媒体集团化改革,组建跨地区、多媒体大型新闻集团的目标,对比较敏感的传媒业融资问题、媒体与外资合作、跨媒体发展等问题都做了积极、具体的回应,显示中国政府深化传媒业改革、培育传媒航母的决心。

今后,媒体可以通过正常的融资渠道融资,报业、出版、广电集团的经营部门经批准可以股份公司形式吸收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的资金;发行集团、电视集团可以进一步吸收非国有资本和境外资本。国内新闻出版广电影视媒体选择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国外知名媒体集团进行合作。这表明媒体对外融资政策已经松动,媒体融资方式的多元化已获支持,它不仅将推动资本市场和传媒的紧密结合,而且会从根本上改变整个传媒业的组织架构、治理结构、运做流程、人才布局等,积极推动中国传媒的产业化进程。

面对加入wto的新形势,2001年,中国传媒业启动了空前的结构重组。中央电视台频频与境外媒体展开从股权到项目层次的紧密合作,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先是宣布与香港电视广播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央视持股40%),双方将以平衡持股方式在英属处女群岛(BVi)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开拓全球华过电视广播公司的海外卫星平台及其它网络发行中央电视台节目;而后旗下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与香港凤凰卫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紧接着CCtV旗下上市公司中视传媒(600088)宣布出资港币1900万元与凤凰卫视合作制作以南北极地区及连贯两地之间所途经的路线为题材的一系列电视节目,该节目将供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凤凰卫视中文台同时播出。2001年12月6日,中国最大的新闻集团中国广播影视集团正式挂牌成立。该集团的成立整合了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中国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广播电视互联网站等中央级广播电视、电影及广电网络公司的资源和力量。

据悉,中国广播影视集团成立后,将形成拥有广播、电视、电影、传输网络、互联网站、报刊出版、影视艺术、科技开发、广告经营、物业管理的综合性传媒集团,其固定资产将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年收入也将过百亿,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传媒航母。

据了解,集团建立后,将组建节目开发总公司、艺术演出公司、广告总公司、物业开发总公司、报刊出版公司、国际合作公司等6个新的公司。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节目开发、演出及广告经营将由集团统一策划、经营。此外,集团还将通过向地方电台、电视台提供节目或合作办台、办节目,扩大中央广播电视节目的利用率和落地入户率。同时,集团将通过组建传输网络公司,对全国广播电视网络进行整合,形成全国联网。但中央集团与地方集团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根据wto有关协定,中国并没有承诺开放广播电视,将严禁外资进入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网及电影制片厂。但中国将允许每年以分帐形式进口20部外国电影,允许外资参与改选、建设和经营电影院,允许引进境外广播影视节目,允许中外合作制作广播影视节目,允许境外卫星电视频道在内地三星级或国家标准二级以上的涉外宾馆、常住外国人的公寓以及教育、科研、新闻、金融、经贸等单位落地。

各地广电厅纷纷进行台网分离、组建广电集团、下属经营部门企业化改制工作,并积极寻找进入资本市场的入口;报业方面,报业集团的组建已蔚然成风,近日又有整合城市若干核心报刊而成的湖南日报集团和杭州日报集团相继挂牌。

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中视传媒与凤凰卫视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项目合作,继成都商报借壳四川电器(现名搏瑞投资600880)、赛迪传媒控股St港澳(现名赛迪传媒0504)后,陕西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有限公司通过股份划转将成为St黄河科(600831)的新控股股东,江西赣南果业股份有限公司(0829)也公告,新华通讯社所属全资企业中国新闻发展深圳公司将通过受让法人股的形式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这些买壳上市的传媒集团通过重组减债、资产置换等形式将广告、有线电视网络等新业务注入上市公司,使上市公司基本面获得根本改观,后续业绩增长也有了坚实基础。

民间传媒公司也不甘寂寞。它们不仅热衷于在电影、电视节目制作、广告、有线电视网络等领域大撒金钱,而且在积极筹划通过多种方式上市。如他们中的活跃分子唐龙传媒公司、广东巨星影业有限公司都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为上市做准备。

中国加入wto后,国际传媒资本大举进入将不可避免,中国的传媒还没有完成产业化就要面临市场重新洗牌,挑战是空前,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传媒业在2001年加速产业化,并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重组。

二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传媒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978年至2000年的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形式单一、过多地依赖行政或行业的特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加入wto,市场化要求不断变革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的粗放型的传媒业结构,这便是当今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大背景。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我国传媒业发展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整体发展水平低

以四大媒体中最强大的电视媒体为例,我国现有电视台3000多家,比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11个国家电视台总和还多。尽管数量多,但规模小,竞争力弱。国内传媒业亟待产业整合与集中。

2、国际化程度低

一个影视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应包括国际扩张能力、利用国际文化资源能力与影视产品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等。

电视企业国际化程度可从三个方面加以量化,即播出节目中进口节目与国产节目之比例;国际主要收视市场占有份额;影视产品国际贸易收入与总贸易收入之比例。国际贸易收入在大多数情况下与国际主要收视市场占有份额成正比。美国是影视业国际化经营老手。根据1995年Cnn财务报表公布的数字,Cnn当年国际贸易收入4.45亿美元,占年度总收入的13%。按此比例,我国最大电视企业,中央电视台1997年43亿总收入中,应有5.6亿元来自国外,但实际不到1亿元。说明我国影视业国际化程度还很低。国际化是企业竞争活力的保证,长期封闭式运作,企业难有竞争力。

3、政策法规不配套、管理机制僵硬

我国现行的传媒业政策和法规是与计划经济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在实际执行中,比较有效地保证了执政党和政府对传媒特别是新闻传媒的控制。但这套政策和法规严重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阻碍了我国传媒业的成长。

4、产品数量多、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有一个详细统计,1998年中国国内生产电视剧为499部,共5625集。但从质量上看,很多国内拍摄的电视剧粗制滥造,题材雷同,大约只有四分之一获准在电视媒体播放,剩下的都成了“废品”,资金的浪费极其惊人。

5、缺乏训练有素的传媒经营管理人才

中国传媒业要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我们所需要的是懂经营与管理的综合型人才。有了人才,才会有中国传媒业的未来和希望。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目前,多数传媒从业人员对传媒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特殊规律及其实际应用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入、全面,因此,从整体而言,我国传媒业缺乏训练有素的经营管理人才仍是传媒产业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wto的日益临近,国外的文化商人们已经全副武装瞄准中国精英人才了,他们甚至做好了精英人物的档案,随时准备用高薪买进智慧,为在中国传媒业最大限度获利做准备。

7、融资渠道单一

完全依靠媒体自身内部积累的资金筹措方式,还远远不能满足传媒产业化经营的需要,还难以在短时间内缩短与国外大型媒体集团之间的差距。

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前景及潜力

传媒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环境是分不开的。随着我国经济向纵深发展,对于中国传媒业而言,它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并且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尽管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第一,中国经济规模大,增长速度快。

第二,中国经济买方市场初步形成,企业竞争空前激烈,它们对传媒广告的依赖和重视有增无减,广告作为目前传媒的主要收入来源,其市场规模仍在继续扩大。此外,中国社会迅速的信息化也为传媒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领域和新的思维方式。

第三,国内传媒行业的相对垄断性和进入壁垒,能产生一定的垄断利润;

第四,中国传媒产业方兴未艾。目前中国传媒还没有完全实现企业化经营,无论从经营管理体制、经营规模,还是从市场成熟程度来看,中国传媒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传媒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传媒市场将面临制度性的变革,最终将确立符合市场规律的游戏规则,优胜劣汰的市场铁律在这个领域也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随之而来的将是传媒市场的充分发育和走向成熟。

从证券市场的资本流动与实业资本的投资方向来看,200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新的行业分类中,将传播与文化产业定为上市公司13个基本产业门类之一。这种分类给至今仍困扰人们的“传播文化业究竟是不是产业,能否上市”等问题以明确和肯定的答案,对推动中国传播与文化业的产业化,推动传播、文化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有深远和积极意义。

因此,在传媒业迅速发展的中国,摩根斯坦利预期的投资收益有可能提前2-5年。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的传媒产业,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市场导入阶段和90年代初期以来的高速启动,目前,进入中国加入wto后的全新时期。

三、行业发展展望

中国传媒业面临的挑战和国家政策保护

一、中国传媒业面临的挑战

wto对中国传媒业的影响

在我国长达14年的“复关”、“入世”谈判中,欧美主要国家一直坚持要求我国全面开放包括出版、影视在内的全部服务贸易领域,虽然我国至今并未承诺开放传媒市场,但从长远来看,依据世贸组织的贸易自由化原则、国民待遇原则、无歧视贸易待遇原则等若干原则,传媒市场在某种程度上逐渐开放是一个必然趋势。传媒业将会从各个方面感受到市场环境的变化

1、上游市场格局发生变化

中美双边协议规定,中国将消除对美国出口品的广泛的制度性障碍,这意味着工业产品市场格局将发生重大调整,从而影响传媒业的上游市场--原材料、机械设备、高科技软硬件等方面的既有格局。比如“入世”后中国将大幅度降低造纸业的关税,由目前的12%-18%下降到约5%-7.5%,这种调整显然将对报业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再比如,国外厂商将能够在华拥有包括录音机、录像机在内的视听设备的分销权和经营权(外资可占49%股份),这意味着中国视听市场有可能成为新一轮世界视听设备制式之战的主战场。

2、对广告业的影响

中美双边协议规定,中国在三至四年内将逐步取消包括对广告领域的限制,在此期间,美国的服务供应商将可建立百分之百的全资拥有的分支机构。外资广告业大举进入中国,无疑将对现有的广告市场产生强烈冲击。近几年来,外资广告公司已经逐步进入中国市场,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加入世贸后变化将更加剧烈。在现代媒介的运营中,广告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从某种意义上讲,广告商是媒介内容的买家,广告市场是媒介的下游市场,广告与媒介息息相关。国外大型广告公司进军中国市场之后,对于每一家媒体来说,原有的广告客户关系将发生变化,传统的广告理念和操作规程也将面临着与国际接规的问题,这种转型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每一家媒体未来的生存。

加入wto之后,以现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招标模式,跨国媒体资本集团完全有可能利用其雄厚的资金势力,将中央电视台黄金段位的广告权全部拿到手。到时候国内广告公司就将面临生存的危机,而中央电视台的广告也有可能全部被跨国媒体资本集团垄断,再高价卖给国内的企业,黄金时段的广告亦有可能充斥着可口可乐或者耐克,而成为洋品牌的天下,其文化上的渗透不可小视。

3、对节目市场的影响

“入世”后,节目制作的竞争日趋激烈,境外节目比重行将提高。虽然外国公司不能拥有和经营电视台,但他们可以通过参与节目制作(主要是娱乐和财经节目,不包括电视剧)和节目的交流参与媒介市场的竞争。随着制播分离,节目的制作将完全市场化。由于跨国媒介巨头的节目制作上技术和资源的优势,也会给电视台制作经营带来一定的冲击。

4、对媒体的影响

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经过几年的过渡期,国外媒体势必也会依据世贸组织的规定,要求国民待遇,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在这样的预设下,不难看到的是,国内的信息文化产业也将面临从未有过的竞争对手。

在和美国达成的加入wto的相应协议条款中,明确规定了一段时间之后,外国资本可以有条件地进入图书和期刊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期刊的开放将是中国媒体产业开放最为彻底、时间也很可能是最早的领域。

和期刊的机会相比,电视领域的开放程度明显要慢得多,开放进程的滞后主要源于其巨大的影响力和广泛的覆盖面。现在系统外资金和电视的合作还仅仅停留在两个方面:制播分离和买断单一节目或时段的广告资格。

另外,入世后中国每年进口美国电影的数量将从10部增加到20部,其他象录像制品之类的视听产品的进口也会逐渐放开。

未来中国传媒业将同时面对

1、国际传媒集团的巨大挑战

按照“国民原则”,从理论上讲,国外的大众传媒也逐渐享受与国内传媒相同的待遇。目前,我国市场上已有国外媒体或投资或控股或合办的期刊杂志、非新闻类报纸和书籍,这是国外媒体准备大举进攻国内传媒市场的一个信号。一些国际电视产业巨头垂涎我国的庞大市场,纷纷主动表示与我国合作、合营、合资的兴趣。美国电视产业三巨头时代-华纳公司、迪斯尼公司和新闻公司的总裁或董事长多次访问中国,新闻公司董事长默多克为了进入中国市场更是绞尽脑汁。美国的维亚康姆公司已选定mtV音乐电视频道这一娱乐形式,先行来到中国。迪斯尼已经携手“海虹”,正式进军中国互联网,而美国FoX公司办事处也已于不久前正式进驻上海。可见,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日益临近,国外传媒集团正在伺机大举进入中国,中国传媒业正面临来自国际传媒集团的巨大挑战。

国际各大传媒企业纷纷采用多层次发展战略,加速资本的积聚与集中,迅速扩大资产规模,凭借发达的资本市场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使得竞争力飞快提高。

高投入使得在跨国传播中,文化产品的流向是单项的,即发达国家凭借资金的优势、大量输出自己的文化产品。在欧美大型传媒企业集团逐鹿欧美各国市场的同时,他们也把眼光盯住了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增长潜力巨大的传媒市场,千方百计想渗透这个市场。加入wto后,他们凭借规模化经营和雄厚的财力,借我国开放市场的机会,进入我国潜力巨大的市场。

加入wto后,美国等发达国家将利用企业优势与我企业竞争。国外传媒大公司发展已成规模,如好莱坞、迪斯尼,无论是专业化水平、还是科技手段、人才素质、资本实力、传媒质量、产业化经营,都比我国先发展了一步。我国传媒企业大多数规模小,竞争力低,中外传媒企业规模实力的差距是明显的。

2国家政策的壁垒保护

中国已经制订出媒体融资的具体规定:

一、可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内融资,或采取银行信贷、企业债券及股份等形式募集资金;而融资必须确保国有资本主体地位。

二、报纸、电台、电视台及频道、频率等由国家主办经营,不得吸收境外资本和私人资本。

三、报刊的印刷、发行等经营业务可以吸收国有资本,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业务可吸收国有、非国有资本和境外资本。

四、报纸、广播、电视的新闻网站,可吸收系统外国有企业的资金参与网站建设和非新闻宣传业务的经营,但不能吸收境外和私人资本,并且暂时不准上市。

五、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国有控股企业可以参与广电传输干线网建设,系统内资金可以参与分配网建设,但系统外单位不得参与宣传业务和经营管理。

六、广电传输网络公司可以吸收国有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吸纳广电系统外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资金的,不得超过四成九;同一国有企事业单位参股省级网络公司的股权比例不得超过两成五;广电系统的董事应占传输网络公司董事会成员的一半以上。

七、经股份制改造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广电传输网络公司可在大陆证券交易所申请上市;暂不允许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在香港以及境外证券交易所上市。

八、电视剧、电影制作机构可吸收国有资本、非国有资本参与制作、发行、放映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合作,允许建立股份制公司;电影集团、电影制片单位、电影院等可以吸收境外资金合作拍摄影视片;允许外资改造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允许以中外合资、合作方式改造或新建电影院;但不允许在大陆建立中外合资的电影制作公司。

中国有关管理部门将对违规融资的现象进行清理和整顿。对已经违规介入媒体的外资和私人资本来说,将面临“收、转、退”等方式的选择。所谓“收”,即由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将这部分资金以收购的方式收回;“转”,即将这部分资金转让给符合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退”,即外资或私人资本采取其它方式主动退出这一领域。我国传媒业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媒产业将逐步走向成熟,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发展,借鉴国际传媒产业发展历程,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我们认为我国传媒产业--从功能的单一到功能的多样化;从传播者本位到受众本位;从宣传本位到新闻本位;从仅仅把新闻事业视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到承认新闻事业的产业性并将市场机制引入传播领域,这是我国大众传播业20年发展的历史轨迹。未来5-10年我国大众传媒业发展的趋势将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是超大规模媒介集团的问世以及它所带来的传播领域市场份额的重新“洗牌”;二是传播领域“游戏规则”的建立、健全以及相应的制度创新。

(1)传媒产业企业化,按市场经济原则进行管理

国家对传媒机构的管理法制化。国家将制订大量的法规制度来约束传媒的行为,逐步减少对传媒的行政干预以保持对传媒管理的连续性;国家仅控制少量的全国性的传媒机构,并且用法律的手段保证其覆盖率,大量的社会资本将进入传媒产业,传媒的所有制形式呈现多样化,部分传媒机构将实现直接上市融资;传媒的新闻采、编、播部门与其他部门分离,不参与经营,仍实行事业单位式的管理体制,以保证传媒的舆论宣传导向作用,这是传媒业的立身之本。

(2)综合性传媒比重下降,广告业务仍将稳步增长

专业性、商业性传媒的比重将逐步提高,综合性传媒的比重相应下降,广告主将倾向于选择专业性传媒广告,而分类广告也将成为时尚;报纸刊登广告的版面占总版面的比例扩大,广告收入在报纸总收入中的比重上升,而报纸的售价与其生产成本的差距继续增大。目前我国报纸广告刊登的版面占报纸总版面的比例基本上在20%至30%之间,而经济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大约为40%至70%。广告播出时间占电视总播出时间的比重也会有所上升;随着专业性传媒和分类广告比重的提高,报纸的广告营业额仍将保持高速的增长。平面媒体增长速度加快,区域化市场格局逐渐形成,同质化依然是主要竞争特点,与立体媒体争夺广告市场的竞争加剧;

(3)媒介整合合作加快,市场格局开始重构,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十六家报业集团的成立为标志,中国传媒业已开始通过自身重组和外部扩张的多种形式,寻求更强大的资本支持,向集团化、规模经营方向发展;新的报业集团不断涌现,市场竞争更趋激烈,“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大鱼吃小鱼”将促使报业集团向寡头竞争的新秩序发展;广电行业开始实施资源整合,制播分离、有线无线合并和台网分离是广电改革的主要方向,电视产业化将更趋深入,跨媒体传媒集团已现雏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在市场竞争机制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传媒产业将形成以广电传媒为主、以报业为主和以网络传媒为主的多模式的跨媒体产业化集团;跨地区收购地方电视台可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提高单位时间广告价格及吸收广告投入,而目前主要以跨地区合作为主要形式,包括:承包某时段栏目、双方合作共同制作节目,利益共享;跨地区收购地方电视台目前受地方政策保护和政策性限制,随着市场化进程加快,预计此障碍或将逐渐消除。中国广告市场的发展预测

1、中国广告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中国的广告业从1979年起步,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确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二十几年来几乎以平均40%左右的增长率突飞猛进,2000年底,广告经营额达712.66亿元。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改革开放后的一次最大契机,作为“经济景气窗口”的广告业也必将真切描绘经济动向与态势,在数量和质量上稳步发展。

1、从广告收入与GDp值的关系看未来中国广告业的发展

全国近十年广告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

广告营业额

国民生产总值

所占比值

1991年

35.08

21662.5

0.16%

1992年

67.86

26651.9

0.25%

1993年

134.08

34560.5

0.39%

1994年

200.26

46670

0.43%

1995年

273.26

57494.9

0.48%

1996年

366.63

66850.5

0.55%

1997年

461.96

73142.7

0.63%

1998年

537.83

76967.1

0.70%

1999年

622.05

80422.8

0.77%

2000年

712.66

89404.0

0.80%

广告收入与当地GDp值典型线性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979,所以大致可根据国家(地区)的GDp值来预测该地区的广告水平。

在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广告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约在5%---8%之间,而到2000年,我国广告收入虽然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8%,但却在逐年递增,且中国广告平均增长幅度超过了世界广告平均增长幅度(中国广告平均增长率为40.83%)。

中国要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即人均GDp达1万美元左右,则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需要比世界平均增长速度高2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中国为保持自身的发展并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在未来20年内,必须保持GDp的平均增长速度不低于4.5%,据此预算,中国广告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2010年将达到1%-1.5%、2020年达到1.5%-2%。中国广告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但是,2001年,广告市场发展遭遇困难。造成2001年广告市场困难局面的原因很多,但是,新出台的多项不利于传媒广告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成为推动整个广告市场下滑的导火线。2000年底国家税务局出台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从2001年起企业每年广告投放金额超过销售收入2%以上部分将不能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可无限期向以后纳税年度分摊结转。4月份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局处方药不能在大众性媒体上做广告的禁令。受这些负面因素打击,全国媒体广告收入应声大跌。尽管8月份国家税务局宣布将制药、食品饮料、日化、家电、通讯、软件开发、集成电路、房地产开发等行业的扣税比例提高到8%,但是,广告投放企业根据新政策调整广告投放比例需要一段时间;二则还是有大量的行业受到法规的制约,对传媒的长期负面影响并没有彻底消除;从目前情况看,这些法规仍将继续影响全国传媒业广告收入的恢复增长。

2、中国广告业所处发展阶段

2000年年底时,中国广告总收入为712.66亿元,比99年同期增长14.57%,其中电视广告收入为168.91亿元,占全国广告总收入的23.7%,比99年仅增长了8.17%;广播广告收入15.19亿元,占2.13%;报纸广告146.47亿元,占20.55%;杂志广告收入11.34亿元,占1.5%。其余近50%多的广告额由专业广告公司和其它兼营单位收入囊中。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告业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1)从改革开放开始到90年代初期,中国广告处于恢复发展阶段,其特征是相对的快速增长,主要表现在全国广告营业额年增长率持续走高,到1993年达到超级录的97.6%,但由于基数较低,年增加额低,基本在10亿元以内。2)从90年代初期到现在,在中国广告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其特征是绝对快速增长,主要表现在全国广告营业额年增加额较大,从1993年起一直在60亿元以上,且保持相对稳定,但年增长率开始回落,到2000年为14.57%。在未来的三、四年内,中国广告业将处于平稳发展的阶段,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

约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期,中国广告业将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即持续发展期。也就是说中国广告业将再一次发生质变,这一次质变标志着中国广告业将走向成熟,其特征是,从外延的迅速扩张转向内涵的集约发展,广告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优胜劣汰将大规模化和经常化,广告行业集中度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出现一些超大型广告公司。

3、广告市场的结构变化

在广告市场整体继续增长的同时,其结构在发生深刻的变化。2000年,电视广告分额下降21个百分点,仅仅增长8.17%,2001年一季度,除个别电视台外,绝大多数电视台的广告收入都出现大幅下降.电视广告的地位相对下降已成定局。

下表是1998年-2000年四大媒体营业额及年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1998年

1999年

增长(%)

2000年

增长

报纸

104.35

112.33

7.6

146.47

30.3

电视

135.64

156.15

15.1

168.91

8.17

广播

13.32

13.3

-5.9

15.19

2.13

杂志

7.13

8.92

25.1

11.34

27.13

可以看到,电视广告经过高速增长后,已显疲态,而报纸、杂志等媒体继续较快发展。广告市场的战国时代已经来临。

内容市场

目前国内内容市场主要包括:财经资讯,电视非新闻类节目,电视剧。

财经资讯方面,路透(Reuters)、布隆伯格(Bloomberg)、桥讯(Bridge)的业务已部分进入中国,路透新闻通过和新华社交换信息的方式出现在国内媒体上。随着中国财经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对财经资讯的需求将会显著扩大,一旦政策有所松动,财经资讯方面的竞争将全面开始。

电视非新闻节目市场,以“制播分离”为标志,需求旺盛,在争夺受众市场和广告市场分额的刺激下对高质量高收视率节目需求将持续增长。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使频率频道不再是稀缺的资源,在未来电视台竞争中,“内容为王”将成为基本规律,因而市场潜力最大,进入壁垒较低,竞争也将最为激烈。

电视剧市场较早放开,政策也较为宽松,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竞争将非常残酷。资本市场

《中国媒体投资报告.2001》引述相关调查表明:中国媒体资金紧缺的机构高达82%。从1995年以来,中国媒体投资的主体从政府投资转变为媒体自身投资为主,目前,媒体自有资金投入还占行业投资的大头,业外资金仅占可怜的2%。

入世后受众市场和广告市场发展将带动传媒对资金的需求持续上升,而各种资本也有旺盛的投资需求,只是由于政府管制的原因,供需无法均衡。但前者将推动政策进行一定的边际调整,各种资本将以程度有别的形式进入传媒产业。

传媒上市(包括直接上市和买壳上市),在编辑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将持续增加;上市公司以股权合作、参与经营的形式投资媒体也将增多。在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开放的背景下,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进入传媒难度会降低。

四、投资机会

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给传媒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传媒产业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与此同时,它也引发了传媒产业的变革和新一轮的竞争,网络媒体的兴起和传媒企业之间的大规模购并、联合,正成为新一轮传媒竞争中的显著特点,面对时代华纳、维亚康姆和新闻集团等国际传媒巨头纷纷抢滩中国的现实,尚处脆弱的中国传媒尤感成长与发展的紧迫性。如何抓住传媒产业目前尚存的发展机遇,快速壮大自身实力,迎接世界传媒巨头的挑战,已成为中国传媒产业的当务之急。

传媒业经营需要大投入,这是业内的共识。国际传媒业的发展趋势给我们一个启示:中国传媒产业要生存和发展,最佳途径在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运用资本运营等手段来进行资本积累,实现加速扩张。传媒产业是一种高投入、高垄断、高利润与激烈竞争并存的特殊行业。媒体产业集团将是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而实现媒体集团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则需要资本市场对传媒产业发展的强力支撑。

为了进一步规范传媒行业的运作,近期,国家出台了有关内地媒体集团融资的具体规定,并将在2002年上半年全面清理和整顿违规融资的现象。对已经违规介入媒体的外资和私人资本来说,将面临“收、转、退”等方式的处理,即由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将这部分资金以收购的方式收回;将这部分资金转让给符合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外资或私人资本采取其它方式主动退出这一领域。

然而,目前我国文化事业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仍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违规融资清理整顿后留下的空缺,给相关的传媒类上市公司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和发展空间。在目前的证券市场上,拥有实力雄厚的控股股东背景,具有较强的资源调度和整合能力的上市公司有中视传媒、东方明珠、歌华有线和电广传媒等。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期下发的关于深化传媒业改革的文件,意味着传媒的结构调整、重组购并、传媒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等经济活动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并构成该行业最主要的商业机会。

在内容为王的时代,高成本制作高质量的专业大型电视节目,虽然风险较大,但一旦成功,将获得高额利润。市场对专业电视节目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建议大力投入专业电视节目的制作,包括娱乐、财经、it、体育等。

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吸纳其它媒体资产,如报纸、杂志、刊物、网站等。这样就有可能在短时期完成媒体业务的大整合,在电视、报纸、杂志等领域进入广告市场,迅速实现传媒产业的战略目标。

传媒限制政策的逐步放开会为传媒业的持续投资注入动力,传媒本身也具有较强的赢利能力,传媒对舆论富有导向力也使得投资商可利用传媒的影响力从相关行业获利,再加上传媒集团在主板成功上市的刺激,国内的传媒投资热潮仍会持续升温,尽管业内外人士已经看到传媒泡沫在泛起,传媒对象和传媒机构的心态浮躁,为虚荣左右,虚假炒作泛滥。

媒体与投资一览表

媒体

投资方

京华时报

北大青鸟

经济观察报

山东三联集团

21世纪经济报道

上海复星实业

中国新闻周刊

成功集团

计世系列

iDG集团

中计系列

CCiD集团

新财经、理财周刊 强生集团

新周刊

三九集团

成都商报

博瑞传播

上海商报

巴士股份

名牌时报

电影产业报告篇7

湘财证券2002-03-06

主要结论

2001年全国媒体广告收入增长放缓

面对加入wto的新形势,2001年,中国传媒业启动了空前的结构重组

传媒市场将在某种程度上开放,传媒业将会从各个方面感受到市场环境的变化

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存在数量多、规模小、形式单一等问题,中国传媒业将面临着来自国际传媒集团的挑战,同时受到国家政策一定的保护

对于中国传媒业而言,它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并且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

2002年,中国广告业将平稳发展

投资机会

建议大力投入专业电视节目的制作,包括娱乐、财经、it、体育等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吸纳其它媒体资产,如报纸、杂志、刊物、网站等。这样就有可能在短时期完成媒体业务的大整合,在电视、报纸、杂志等领域进入广告市场,迅速实现传媒产业的战略目标。上市公司应特别关注歌华有线、中视传媒、东方明珠、强生控股等业务拓展空间大或有业绩支撑的公司

主要数据

1999-2001年1-9月报纸媒体广告收入前十名(亿元)排名1999年金额名称2000年金额名称2001年1-9月金额名称

19.3广州日报13.02广州日报10.5广州日报

26.29新民晚报8.48北京青年报7.4北京青年报

35.89深圳特区报7.62新民晚报7.2新民晚报

45.62羊城晚报7.03深圳特区报6.2北京晚报

55.19北京青年报6.44北京晚报5.7上海证券报

64.97北京晚报6.43羊城晚报4.3深圳特区报

73.66今晚报5.00今晚报4.04羊城晚报

83.27计算机世界3.85成都商报4.03成都商报

93.24精品购物指南3.37解放日报3.9962今晚报

102.85解放日报3.29深圳商报3.9961扬子晚报

传媒行业运行综述

一行业传媒行业运行综述

一行业运行回顾

全国媒体广告收入增长放缓

从1990-2000年我国广告市场总收入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27%,经济总量在不断增强,但是广告市场收入增长速度在不断放慢。2001年的广告市场收入将延续这种下降走势。根据慧聪媒体监测公司提供的媒体广告监测数据,上半年全国广播电视媒体的广告收入是负增长,报刊媒体广告收入增长速度也由上年同期的33%大幅下降为9%。

在整个广告市场增速放缓环境下,广播电视媒体的广告收入跌幅将居前列,而报刊媒体的广告收入增长速度也将比上年大幅下降。网络媒体广告收入和户外媒体广告则继续保持了升势,但由于它们在整个媒体广告市场中所占比重较小,因此难以挽回总体颓势。根据aC尼尔森国际媒介公司的预测,如果综合考虑各媒体广告价格的实际折扣幅度,今年全国市场整体广告收入将有可能出现低增长甚至零增长。来自上市公司的数据也表明,2001年是广告业经营调整的一年。电广传媒2001年上半年广告业务收入与利润与2000年同期比均呈下降趋势;东方明珠来自东方电视台的广告收益也略微下降。

入关前的政策与结构调整

200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办发17号文),文件进一步明确了要积极推进媒体集团化改革,组建跨地区、多媒体大型新闻集团的目标,对比较敏感的传媒业融资问题、媒体与外资合作、跨媒体发展等问题都做了积极、具体的回应,显示中国政府深化传媒业改革、培育传媒航母的决心。

今后,媒体可以通过正常的融资渠道融资,报业、出版、广电集团的经营部门经批准可以股份公司形式吸收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的资金;发行集团、电视集团可以进一步吸收非国有资本和境外资本。国内新闻出版广电影视媒体选择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国外知名媒体集团进行合作。这表明媒体对外融资政策已经松动,媒体融资方式的多元化已获支持,它不仅将推动资本市场和传媒的紧密结合,而且会从根本上改变整个传媒业的组织架构、治理结构、运做流程、人才布局等,积极推动中国传媒的产业化进程面对加入wto的新形势,2001年,中国传媒业启动了空前的结构重组。中央电视台频频与境外媒体展开从股权到项目层次的紧密合作,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先是宣布与香港电视广播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央视持股40%),双方将以平衡持股方式在英属处女群岛(BVi)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开拓全球华过电视广播公司的海外卫星平台及其它网络发行中央电视台节目;而后旗下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与香港凤凰卫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紧接着CCtV旗下上市公司中视传媒(600088)宣布出资港币1900万元与凤凰卫视合作制作以南北极地区及连贯两地之间所途经的路线为题材的一系列电视节目,该节目将供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凤凰卫视中文台同时播出。2001年12月6日,中国最大的新闻集团中国广播影视集团正式挂牌成立。该集团的成立整合了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中国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广播电视互联网站等中央级广播电视、电影及广电网络公司的资源和力量。

据悉,中国广播影视集团成立后,将形成拥有广播、电视、电影、传输网络、互联网站、报刊出版、影视艺术、科技开发、广告经营、物业管理的综合性传媒集团,其固定资产将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年收入也将过百亿,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传媒航母。

据了解,集团建立后,将组建节目开发总公司、艺术演出公司、广告总公司、物业开发总公司、报刊出版公司、国际合作公司等6个新的公司。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节目开发、演出及广告经营将由集团统一策划、经营。此外,集团还将通过向地方电台、电视台提供节目或合作办台、办节目,扩大中央广播电视节目的利用率和落地入户率。同时,集团将通过组建传输网络公司,对全国广播电视网络进行整合,形成全国联网。但中央集团与地方集团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根据wto有关协定,中国并没有承诺开放广播电视,将严禁外资进入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网及电影制片厂。但中国将允许每年以分帐形式进口20部外国电影,允许外资参与改选、建设和经营电影院,允许引进境外广播影视节目,允许中外合作制作广播影视节目,允许境外卫星电视频道在内地三星级或国家标准二级以上的涉外宾馆、常住外国人的公寓以及教育、科研、新闻、金融、经贸等单位落地。

各地广电厅纷纷进行台网分离、组建广电集团、下属经营部门企业化改制工作,并积极寻找进入资本市场的入口;报业方面,报业集团的组建已蔚然成风,近日又有整合城市若干核心报刊而成的湖南日报集团和杭州日报集团相继挂牌。

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中视传媒与凤凰卫视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项目合作,继成都商报借壳四川电器(现名搏瑞投资600880)、赛迪传媒控股St港澳(现名赛迪传媒0504)后,陕西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有限公司通过股份划转将成为St黄河科(600831)的新控股股东,江西赣南果业股份有限公司(0829)也公告,新华通讯社所属全资企业中国新闻发展深圳公司将通过受让法人股的形式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这些买壳上市的传媒集团通过重组减债、资产置换等形式将广告、有线电视网络等新业务注入上市公司,使上市公司基本面获得根本改观,后续业绩增长也有了坚实基础。

民间传媒公司也不甘寂寞。它们不仅热衷于在电影、电视节目制作、广告、有线电视网络等领域大撒金钱,而且在积极筹划通过多种方式上市。如他们中的活跃分子唐龙传媒公司、广东巨星影业有限公司都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为上市做准备。

中国加入wto后,国际传媒资本大举进入将不可避免,中国的传媒还没有完成产业化就要面临市场重新洗牌,挑战是空前,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传媒业在2001年加速产业化,并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重组。

二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传媒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978年至2000年的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形式单一、过多地依赖行政或行业的特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加入wto,市场化要求不断变革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的粗放型的传媒业结构,这便是当今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大背景。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我国传媒业发展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整体发展水平低

以四大媒体中最强大的电视媒体为例,我国现有电视台3000多家,比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11个国家电视台总和还多。尽管数量多,但规模小,竞争力弱。国内传媒业亟待产业整合与集中。

2、国际化程度低

一个影视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应包括国际扩张能力、利用国际文化资源能力与影视产品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等。

电视企业国际化程度可从三个方面加以量化,即播出节目中进口节目与国产节目之比例;国际主要收视市场占有份额;影视产品国际贸易收入与总贸易收入之比例。国际贸易收入在大多数情况下与国际主要收视市场占有份额成正比。美国是影视业国际化经营老手。根据1995年Cnn财务报表公布的数字,Cnn当年国际贸易收入4.45亿美元,占年度总收入的13%。按此比例,我国最大电视企业,中央电视台1997年43亿总收入中,应有5.6亿元来自国外,但实际不到1亿元。说明我国影视业国际化程度还很低。国际化是企业竞争活力的保证,长期封闭式运作,企业难有竞争力。

3、政策法规不配套、管理机制僵硬

我国现行的传媒业政策和法规是与计划经济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在实际执行中,比较有效地保证了执政党和政府对传媒特别是新闻传媒的控制。但这套政策和法规严重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阻碍了我国传媒业的成长。

4、产品数量多、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有一个详细统计,1998年中国国内生产电视剧为499部,共5625集。但从质量上看,很多国内拍摄的电视剧粗制滥造,题材雷同,大约只有四分之一获准在电视媒体播放,剩下的都成了“废品”,资金的浪费极其惊人。

5、缺乏训练有素的传媒经营管理人才

中国传媒业要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我们所需要的是懂经营与管理的综合型人才。有了人才,才会有中国传媒业的未来和希望。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目前,多数传媒从业人员对传媒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特殊规律及其实际应用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入、全面,因此,从整体而言,我国传媒业缺乏训练有素的经营管理人才仍是传媒产业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wto的日益临近,国外的文化商人们已经全副武装瞄准中国精英人才了,他们甚至做好了精英人物的档案,随时准备用高薪买进智慧,为在中国传媒业最大限度获利做准备。

7、融资渠道单一

完全依靠媒体自身内部积累的资金筹措方式,还远远不能满足传媒产业化经营的需要,还难以在短时间内缩短与国外大型媒体集团之间的差距。

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前景及潜力

传媒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环境是分不开的。随着我国经济向纵深发展,对于中国传媒业而言,它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并且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尽管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第一,中国经济规模大,增长速度快。

第二,中国经济买方市场初步形成,企业竞争空前激烈,它们对传媒广告的依赖和重视有增无减,广告作为目前传媒的主要收入来源,其市场规模仍在继续扩大。此外,中国社会迅速的信息化也为传媒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领域和新的思维方式。

第三,国内传媒行业的相对垄断性和进入壁垒,能产生一定的垄断利润;

第四,中国传媒产业方兴未艾。目前中国传媒还没有完全实现企业化经营,无论从经营管理体制、经营规模,还是从市场成熟程度来看,中国传媒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传媒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传媒市场将面临制度性的变革,最终将确立符合市场规律的游戏规则,优胜劣汰的市场铁律在这个领域也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随之而来的将是传媒市场的充分发育和走向成熟。转贴于中国从证券市场的资本流动与实业资本的投资方向来看,200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新的行业分类中,将传播与文化产业定为上市公司13个基本产业门类之一。这种分类给至今仍困扰人们的“传播文化业究竟是不是产业,能否上市”等问题以明确和肯定的答案,对推动中国传播与文化业的产业化,推动传播、文化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有深远和积极意义。

因此,在传媒业迅速发展的中国,摩根斯坦利预期的投资收益有可能提前2-5年。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的传媒产业,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市场导入阶段和90年代初期以来的高速启动,目前,进入中国加入wto后的全新时期。

三、行业发展展望

中国传媒业面临的挑战和国家政策保护

一、中国传媒业面临的挑战

wto对中国传媒业的影响

在我国长达14年的“复关”、“入世”谈判中,欧美主要国家一直坚持要求我国全面开放包括出版、影视在内的全部服务贸易领域,虽然我国至今并未承诺开放传媒市场,但从长远来看,依据世贸组织的贸易自由化原则、国民待遇原则、无歧视贸易待遇原则等若干原则,传媒市场在某种程度上逐渐开放是一个必然趋势。传媒业将会从各个方面感受到市场环境的变化

1、上游市场格局发生变化

中美双边协议规定,中国将消除对美国出口品的广泛的制度,这意味着工业产品市场格局将发生重大调整,从而影响传媒业的上游市场--原材料、机械设备、高科技软硬件等方面的既有格局。比如“入世”后中国将大幅度降低造纸业的关税,由目前的12%-18%下降到约5%-7.5%,这种调整显然将对报业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再比如,国外厂商将能够在华拥有包括录音机、录像机在内的视听设备的分销权和经营权(外资可占49%股份),这意味着中国视听市场有可能成为新一轮世界视听设备制式之战的主战场。

2、对广告业的影响

中美双边协议规定,中国在三至四年内将逐步取消包括对广告领域的限制,在此期间,美国的服务供应商将可建立百分之百的全资拥有的分支机构。外资广告业大举进入中国,无疑将对现有的广告市场产生强烈冲击。近几年来,外资广告公司已经逐步进入中国市场,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加入世贸后变化将更加剧烈。在现代媒介的运营中,广告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从某种意义上讲,广告商是媒介内容的买家,广告市场是媒介的下游市场,广告与媒介息息相关。国外大型广告公司进军中国市场之后,对于每一家媒体来说,原有的广告客户关系将发生变化,传统的广告理念和操作规程也将面临着与国际接规的问题,这种转型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每一家媒体未来的生存。

加入wto之后,以现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招标模式,跨国媒体资本集团完全有可能利用其雄厚的资金势力,将中央电视台黄金段位的广告权全部拿到手。到时候国内广告公司就将面临生存的危机,而中央电视台的广告也有可能全部被跨国媒体资本集团垄断,再高价卖给国内的企业,黄金时段的广告亦有可能充斥着可口可乐或者耐克,而成为洋品牌的天下,其文化上的渗透不可小视。

3、对节目市场的影响

“入世”后,节目制作的竞争日趋激烈,境外节目比重行将提高。虽然外国公司不能拥有和经营电视台,但他们可以通过参与节目制作(主要是娱乐和财经节目,不包括电视剧)和节目的交流参与媒介市场的竞争。随着制播分离,节目的制作将完全市场化。由于跨国媒介巨头的节目制作上技术和资源的优势,也会给电视台制作经营带来一定的冲击。

4、对媒体的影响

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经过几年的过渡期,国外媒体势必也会依据世贸组织的规定,要求国民待遇,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在这样的预设下,不难看到的是,国内的信息文化产业也将面临从未有过的竞争对手。

在和美国达成的加入wto的相应协议条款中,明确规定了一段时间之后,外国资本可以有条件地进入图书和期刊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期刊的开放将是中国媒体产业开放最为彻底、时间也很可能是最早的领域。和期刊的机会相比,电视领域的开放程度明显要慢得多,开放进程的滞后主要源于其巨大的影响力和广泛的覆盖面。现在系统外资金和电视的合作还仅仅停留在两个方面:制播分离和买断单一节目或时段的广告资格。

另外,入世后中国每年进口美国电影的数量将从10部增加到20部,其他象录像制品之类的视听产品的进口也会逐渐放开。

未来中国传媒业将同时面对

1、国际传媒集团的巨大挑战

按照“国民原则”,从理论上讲,国外的大众传媒也逐渐享受与国内传媒相同的待遇。目前,我国市场上已有国外媒体或投资或控股或合办的期刊杂志、非新闻类报纸和书籍,这是国外媒体准备大举进攻国内传媒市场的一个信号。一些国际电视产业巨头垂涎我国的庞大市场,纷纷主动表示与我国合作、合营、合资的兴趣。美国电视产业三巨头时代-华纳公司、迪斯尼公司和新闻公司的总裁或董事长多次访问中国,新闻公司董事长默多克为了进入中国市场更是绞尽脑汁。美国的维亚康姆公司已选定mtV音乐电视频道这一娱乐形式,先行来到中国。迪斯尼已经携手“海虹”,正式进军中国互联网,而美国FoX公司办事处也已于不久前正式进驻上海。可见,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日益临近,国外传媒集团正在伺机大举进入中国,中国传媒业正面临来自国际传媒集团的巨大挑战。

国际各大传媒企业纷纷采用多层次发展战略,加速资本的积聚与集中,迅速扩大资产规模,凭借发达的资本市场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使得竞争力飞快提高。

高投入使得在跨国传播中,文化产品的流向是单项的,即发达国家凭借资金的优势、大量输出自己的文化产品。在欧美大型传媒企业集团逐鹿欧美各国市场的同时,他们也把眼光盯住了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增长潜力巨大的传媒市场,千方百计想渗透这个市场。加入wto后,他们凭借规模化经营和雄厚的财力,借我国开放市场的机会,进入我国潜力巨大的市场。

加入wto后,美国等发达国家将利用企业优势与我企业竞争。国外传媒大公司发展已成规模,如好莱坞、迪斯尼,无论是专业化水平、还是科技手段、人才素质、资本实力、传媒质量、产业化经营,都比我国先发展了一步。我国传媒企业大多数规模小,竞争力低,中外传媒企业规模实力的差距是明显的。

2国家政策的壁垒保护

中国已经制订出媒体融资的具体规定:

一、可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内融资,或采取银行信贷、企业债券及股份等形式募集资金;而融资必须确保国有资本主体地位。

二、报纸、电台、电视台及频道、频率等由国家主办经营,不得吸收境外资本和私人资本。

三、报刊的印刷、发行等经营业务可以吸收国有资本,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业务可吸收国有、非国有资本和境外资本。

四、报纸、广播、电视的新闻网站,可吸收系统外国有企业的资金参与网站建设和非新闻宣传业务的经营,但不能吸收境外和私人资本,并且暂时不准上市。

五、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国有控股企业可以参与广电传输干线网建设,系统内资金可以参与分配网建设,但系统外单位不得参与宣传业务和经营管理。

六、广电传输网络公司可以吸收国有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吸纳广电系统外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资金的,不得超过四成九;同一国有企事业单位参股省级网络公司的股权比例不得超过两成五;广电系统的董事应占传输网络公司董事会成员的一半以上。

七、经股份制改造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广电传输网络公司可在大陆证券交易所申请上市;暂不允许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在香港以及境外证券交易所上市。

八、电视剧、电影制作机构可吸收国有资本、非国有资本参与制作、发行、放映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合作,允许建立股份制公司;电影集团、电影制片单位、电影院等可以吸收境外资金合作拍摄影视片;允许外资改造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允许以中外合资、合作方式改造或新建电影院;但不允许在大陆建立中外合资的电影制作公司中国有关管理部门将对违规融资的现象进行清理和整顿。对已经违规介入媒体的外资和私人资本来说,将面临“收、转、退”等方式的选择。所谓“收”,即由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将这部分资金以收购的方式收回;“转”,即将这部分资金转让给符合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退”,即外资或私人资本采取其它方式主动退出这一领域。我国传媒业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媒产业将逐步走向成熟,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发展,借鉴国际传媒产业发展历程,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我们认为我国传媒产业--从功能的单一到功能的多样化;从传播者本位到受众本位;从宣传本位到新闻本位;从仅仅把新闻事业视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到承认新闻事业的产业性并将市场机制引入传播领域,这是我国大众传播业20年发展的历史轨迹。未来5-10年我国大众传媒业发展的趋势将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是超大规模媒介集团的问世以及它所带来的传播领域市场份额的重新“洗牌”;二是传播领域“游戏规则”的建立、健全以及相应的制度创新。

(1)传媒产业企业化,按市场经济原则进行管理

国家对传媒机构的管理法制化。国家将制订大量的法规制度来约束传媒的行为,逐步减少对传媒的行政干预以保持对传媒管理的连续性;国家仅控制少量的全国性的传媒机构,并且用法律的手段保证其覆盖率,大量的社会资本将进入传媒产业,传媒的所有制形式呈现多样化,部分传媒机构将实现直接上市融资;传媒的新闻采、编、播部门与其他部门分离,不参与经营,仍实行事业单位式的管理体制,以保证传媒的舆论宣传导向作用,这是传媒业的立身之本。

(2)综合性传媒比重下降,广告业务仍将稳步增长

专业性、商业性传媒的比重将逐步提高,综合性传媒的比重相应下降,广告主将倾向于选择专业性传媒广告,而分类广告也将成为时尚;报纸刊登广告的版面占总版面的比例扩大,广告收入在报纸总收入中的比重上升,而报纸的售价与其生产成本的差距继续增大。目前我国报纸广告刊登的版面占报纸总版面的比例基本上在20%至30%之间,而经济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大约为40%至70%。广告播出时间占电视总播出时间的比重也会有所上升;随着专业性传媒和分类广告比重的提高,报纸的广告营业额仍将保持高速的增长。平面媒体增长速度加快,区域化市场格局逐渐形成,同质化依然是主要竞争特点,与立体媒体争夺广告市场的竞争加剧;

(3)媒介整合合作加快,市场格局开始重构,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十六家报业集团的成立为标志,中国传媒业已开始通过自身重组和外部扩张的多种形式,寻求更强大的资本支持,向集团化、规模经营方向发展;新的报业集团不断涌现,市场竞争更趋激烈,“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大鱼吃小鱼”将促使报业集团向寡头竞争的新秩序发展;广电行业开始实施资源整合,制播分离、有线无线合并和台网分离是广电改革的主要方向,电视产业化将更趋深入,跨媒体传媒集团已现雏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在市场竞争机制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传媒产业将形成以广电传媒为主、以报业为主和以网络传媒为主的多模式的跨媒体产业化集团;跨地区收购地方电视台可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提高单位时间广告价格及吸收广告投入,而目前主要以跨地区合作为主要形式,包括:承包某时段栏目、双方合作共同制作节目,利益共享;跨地区收购地方电视台目前受地方政策保护和政策性限制,随着市场化进程加快,预计此障碍或将逐渐消除。中国广告市场的发展预测

1、中国广告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中国的广告业从1979年起步,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确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二十几年来几乎以平均40%左右的增长率突飞猛进,2000年底,广告经营额达712.66亿元。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改革开放后的一次最大契机,作为“经济景气窗口”的广告业也必将真切描绘经济动向与态势,在数量和质量上稳步发展1、从广告收入与GDp值的关系看未来中国广告业的发展

广告收入与当地GDp值典型线性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979,所以大致可根据国家(地区)的GDp值来预测该地区的广告水平。

在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广告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约在5%---8%之间,而到2000年,我国广告收入虽然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8%,但却在逐年递增,且中国广告平均增长幅度超过了世界广告平均增长幅度(中国广告平均增长率为40.83%)。

中国要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即人均GDp达1万美元左右,则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需要比世界平均增长速度高2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中国为保持自身的发展并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在未来20年内,必须保持GDp的平均增长速度不低于4.5%,据此预算,中国广告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2010年将达到1%-1.5%、2020年达到1.5%-2%。中国广告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但是,2001年,广告市场发展遭遇困难。造成2001年广告市场困难局面的原因很多,但是,新出台的多项不利于传媒广告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成为推动整个广告市场下滑的导火线。2000年底国家税务局出台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从2001年起企业每年广告投放金额超过销售收入2%以上部分将不能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可无限期向以后纳税年度分摊结转。4月份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局处方药不能在大众性媒体上做广告的禁令。受这些负面因素打击,全国媒体广告收入应声大跌。尽管8月份国家税务局宣布将制药、食品饮料、日化、家电、通讯、软件开发、集成电路、房地产开发等行业的扣税比例提高到8%,但是,广告投放企业根据新政策调整广告投放比例需要一段时间;二则还是有大量的行业受到法规的制约,对传媒的长期负面影响并没有彻底消除;从目前情况看,这些法规仍将继续影响全国传媒业广告收入的恢复增长。

2、中国广告业所处发展阶段

2000年年底时,中国广告总收入为712.66亿元,比99年同期增长14.57%,其中电视广告收入为168.91亿元,占全国广告总收入的23.7%,比99年仅增长了8.17%;广播广告收入15.19亿元,占2.13%;报纸广告146.47亿元,占20.55%;杂志广告收入11.34亿元,占1.5%。其余近50%多的广告额由专业广告公司和其它兼营单位收入囊中。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告业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1)从改革开放开始到90年代初期,中国广告处于恢复发展阶段,其特征是相对的快速增长,主要表现在全国广告营业额年增长率持续走高,到1993年达到超级录的97.6%,但由于基数较低,年增加额低,基本在10亿元以内。2)从90年代初期到现在,在中国广告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其特征是绝对快速增长,主要表现在全国广告营业额年增加额较大,从1993年起一直在60亿元以上,且保持相对稳定,但年增长率开始回落,到2000年为14.57%。在未来的三、四年内,中国广告业将处于平稳发展的阶段,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

约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期,中国广告业将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即持续发展期。也就是说中国广告业将再一次发生质变,这一次质变标志着中国广告业将走向成熟,其特征是,从外延的迅速扩张转向内涵的集约发展,广告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优胜劣汰将大规模化和经常化,广告行业集中度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出现一些超大型广告公司。3、广告市场的结构变化

在广告市场整体继续增长的同时,其结构在发生深刻的变化。2000年,电视广告分额下降21个百分点,仅仅增长8.17%,2001年一季度,除个别电视台外,绝大多数电视台的广告收入都出现大幅下降.电视广告的地位相对下降已成定局。

可以看到,电视广告经过高速增长后,已显疲态,而报纸、杂志等媒体继续较快发展。广告市场的战国时代已经来临。

内容市场

目前国内内容市场主要包括:财经资讯,电视非新闻类节目,电视剧。

财经资讯方面,路透(Reuters)、布隆伯格(Bloomberg)、桥讯(Bridge)的业务已部分进入中国,路透新闻通过和新华社交换信息的方式出现在国内媒体上。随着中国财经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对财经资讯的需求将会显著扩大,一旦政策有所松动,财经资讯方面的竞争将全面开始。

电视非新闻节目市场,以“制播分离”为标志,需求旺盛,在争夺受众市场和广告市场分额的刺激下对高质量高收视率节目需求将持续增长。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使频率频道不再是稀缺的资源,在未来电视台竞争中,“内容为王”将成为基本规律,因而市场潜力最大,进入壁垒较低,竞争也将最为激烈。

电视剧市场较早放开,政策也较为宽松,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竞争将非常残酷。资本市场

《中国媒体投资报告.2001》引述相关调查表明:中国媒体资金紧缺的机构高达82%。从1995年以来,中国媒体投资的主体从政府投资转变为媒体自身投资为主,目前,媒体自有资金投入还占行业投资的大头,业外资金仅占可怜的2%。

入世后受众市场和广告市场发展将带动传媒对资金的需求持续上升,而各种资本也有旺盛的投资需求,只是由于政府管制的原因,供需无法均衡。但前者将推动政策进行一定的边际调整,各种资本将以程度有别的形式进入传媒产业。

传媒上市(包括直接上市和买壳上市),在编辑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将持续增加;上市公司以股权合作、参与经营的形式投资媒体也将增多。在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开放的背景下,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进入传媒难度会降低。

四、投资机会

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给传媒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传媒产业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与此同时,它也引发了传媒产业的变革和新一轮的竞争,网络媒体的兴起和传媒企业之间的大规模购并、联合,正成为新一轮传媒竞争中的显著特点,面对时代华纳、维亚康姆和新闻集团等国际传媒巨头纷纷抢滩中国的现实,尚处脆弱的中国传媒尤感成长与发展的紧迫性。如何抓住传媒产业目前尚存的发展机遇,快速壮大自身实力,迎接世界传媒巨头的挑战,已成为中国传媒产业的当务之急。

传媒业经营需要大投入,这是业内的共识。国际传媒业的发展趋势给我们一个启示:中国传媒产业要生存和发展,最佳途径在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运用资本运营等手段来进行资本积累,实现加速扩张。传媒产业是一种高投入、高垄断、高利润与激烈竞争并存的特殊行业。媒体产业集团将是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而实现媒体集团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则需要资本市场对传媒产业发展的强力支撑。

为了进一步规范传媒行业的运作,近期,国家出台了有关内地媒体集团融资的具体规定,并将在2002年上半年全面清理和整顿违规融资的现象。对已经违规介入媒体的外资和私人资本来说,将面临“收、转、退”等方式的处理,即由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将这部分资金以收购的方式收回;将这部分资金转让给符合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外资或私人资本采取其它方式主动退出这一领域。然而,目前我国文化事业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仍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违规融资清理整顿后留下的空缺,给相关的传媒类上市公司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和发展空间。在目前的证券市场上,拥有实力雄厚的控股股东背景,具有较强的资源调度和整合能力的上市公司有中视传媒、东方明珠、歌华有线和电广传媒等。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期下发的关于深化传媒业改革的文件,意味着传媒的结构调整、重组购并、传媒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等经济活动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并构成该行业最主要的商业机会。

在内容为王的时代,高成本制作高质量的专业大型电视节目,虽然风险较大,但一旦成功,将获得高额利润。市场对专业电视节目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建议大力投入专业电视节目的制作,包括娱乐、财经、it、体育等。

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吸纳其它媒体资产,如报纸、杂志、刊物、网站等。这样就有可能在短时期完成媒体业务的大整合,在电视、报纸、杂志等领域进入广告市场,迅速实现传媒产业的战略目标。

电影产业报告篇8

关键词:全媒体;传统报业;突围路径

中图分类号:G2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1-0079-02

2011年被视为中国智能手机的元年,以苹果、三星为代表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席卷通讯市场,国产中兴、小米、联想等品牌的信息终端产品也纷至沓来。自智能手机上市以来,微博、微信、莫陌、人人、开心……各种沟通信息平台每天充斥着人们的生活,而这些信息中50%以上围绕当日新闻或新闻互动传播。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有人质疑传统报媒的生存空间,甚至有人预言报媒将在三五年内消亡。那么,传统报媒是不是大限将至、无力回天呢?

一、新媒体经营态势

新媒体以移动互联平台为阵地,传播内容既包括文字、声音、图像又能时时互动,传播速度快,传播容量大,跨时间、跨地域立体式传播。出生在80、90年代后的年轻人大多不再以报纸、电视、广播电台为信息接受渠道,转而通过手机、平板电脑为信息接收平台,出现了“低头族”、“手指族”等一批新生代。媒体受众群体的导向就是广告主的视线。自2010年起,汽车、家电、化妆品、食品等广告主纷纷将广告投放从报纸、电视、期刊杂志等传统媒体转移到互联网络。《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4)》指出,2013年传统媒体广告经营额持续下滑,电视和报纸广告经营额分别下降2.75%和9.17%,广播广告基本持平,期刊小幅增长4.73%。

与传统媒体相反,网络媒体保持了持续的快速增长趋势,根据中国广告协会互动网络分会的统计数据,中国互联网广告在2013年实现638.8亿元的营业额,较2012年(437.97亿元)增长45.85%。互联网广告增长空间巨大,视频和移动广告优势逐渐显露,企业开发利用数据能力的增强也使互联网整合营销能力更加强劲,同时给媒体产业结构带来更大的变化[1]。另据iaB报告,网络广告收入在2013年增长17%,创下428亿美元纪录,2013年无线电视广告收入则为401亿美元,网络广告营收首度超过无线电视,主因是移动与数字广告的迅速增长。网络广告之所以“攻城略地”、“扶摇直上”取得咋舌的业绩,是由它的优越特征所致。仔细分析,网络广告具有传统报业不可具备的以下特征:网络广告的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广告不仅可以面对所有网络受众,而且可以根据受众选择广告目标市场;网络广告信息是互动传播的,用户可以获取自己认为有用的信息,厂商也可以随时得到宝贵的用户反馈信息;网络广告的内容非常丰富,并且以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将产品或市场活动的信息展示在用户面前;网上的广告可按照需要及时变更广告内容,这样广告商就可以随时更改诸如价格调整或商品供求变化等信息;与报纸版面面积的广告价格相比,网络广告在价格上极具竞争力。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传媒业带来急剧的变化,网络媒体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广告市场争夺战胜负已定,对传统报业来说,要么顺应新的新闻传播方式,要么画地为牢,坐以待毙。《蓝海战略》强调,要赢得明天,企业不能只留在已知市场空间,在充满血腥竞争的“红海”中厮杀[2]。

二、传统报媒经营的困境分析

传统报媒以出租报纸版面刊登广告为主要盈利手段。一般采取自营和两种形式,前者不利于监管和广告市场拓展,后者因政策调整及公司的综合实力等因素,广告易产生波动。而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广告市场发生巨大的变化,既是传统报业对版面广告如何优化,都抵不住广告的分流和广告业绩的下滑。加之报业印刷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和管理成本递增,报业生存压力愈来愈大。《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认为:“以网络为主力、以户外广告、移动电视、楼宇广告、城市广播、电梯广告等为侧翼的新媒体方阵迅猛崛起,瓜分、蚕食了传统媒体的广告份额,对传统媒体构成了严峻的挑战。[3]”

1.报业集团缺乏战略经营,经营收入单一。以西安报业传媒集团为例,报业集团80%以上的收入来自《西安日报》《西安晚报》两张报纸广告收入,其余来自报纸征订费和房屋租赁。报纸版面广告价格年年涨,报纸广告收入年年降。2009年西安晚报广告收入曾经达到1.8个多亿,2013年已降至1.3个亿,利润已降至零点。报纸版数变化不大,报纸成本与年剧增,广告收入却逐年下滑。除版面广告收入、报纸征订费、房屋租赁费外,几乎没有其它新增收入,死靠出租报纸版面生存,实属举步维艰。

2.经营管理不善。为寻求多元化发展,传统媒体报业集团也成立了房地产公司、物流配送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广告公司、印务公司等,但都是“啃老族”,傍着报社“这棵大树”生存,这些实体不但没有自身造血功能,还要靠报业集团“供血”。究其原因,报业集团与实体公司责任不明,权责不分,不能放手让实体公司在市场环境下运营。实体内部人浮于事,得过且过,更谈不到赚钱效应。

3.面对新媒体的挑战束手无策。仍以西安报业传媒集团为例,自2010年报纸广告开始下滑,网络媒体分抢广告市场,报业集团也成立了“西安新闻网”、“西安手机报”等新媒体,但投入和管理乏力,经营均不善。相比而言,百度、淘宝、京东等网络平台的广告量却与日俱增,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微博、微信、陌陌等新的信息终端大行其道,成为年轻人接受信息的主渠道,报纸被彻底冷落,而报媒依然四平八稳、我行我素地做着“旧新闻”、“叫卖着死板的旧版面”。甚至有些报媒摆出“三脚猫”的武术动作向人炫耀:看我的姿势多优美!

4.缺乏报媒战略经营的优秀人才。报媒绝大数属于政府机关报,人事管理依照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用人制度相对僵化,激励机制不明显,加之管理层属于市委委派的领导干部,决策往往缺乏战略性和灵活性。雪上加霜的是,自2010年以来,报媒广告收入普遍下滑,员工薪资水平徘徊不前,已经很难吸引到媒体经营的精英人才。而新媒体薪资高,工作环境好,激励机制明显,致使报媒中的一些年青人反投新媒体,这就造成了报媒经营人才的“青黄不接”。

三、报媒经营的突围路径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难题不是技术,而是内容。因为内容的采集、核实、归类、分析都是报媒的优势所在。纵观网络媒介,其新闻几乎全部来自传统媒体,网络的海量信息不过是传统媒体信息的汇集。特别是在现行政策条件下,报媒等传统媒体握有原创性新闻的采访权和权,网络扮演的角色是二次传播。报媒拥有专业水准和职业化程度较高的策划、编辑、记者队伍,在社会上拥有无可比拟的公信力和强大的影响力。这是报媒的生存基础,也是报媒向新媒体进军的创新基础。从报媒经营维度讲,笔者认为报媒应从以下方面突围:

1.聚合效应。报媒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是网媒短期内不可比肩的优势。报媒办报时间长,积淀深厚,有一批真诚的读者,加之政府背景做支撑,在传媒市场竞争中仍然具有先天优势。从目前看,网络改变的仅仅是新闻传播的方式及为广告主提供的比较优势平台,网络传播的内容大多来自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那么,对传统报媒来说,就是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最优质的资源梳理、打包,设计新闻新产品,创新经营模式,利用传播新渠道,以适应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与消费。笔者认为报媒需要整合的资源:一是整合管理资源,以提高工作效率。转制后的报业集团要去行政化,打破人员身份界限,围绕报媒市场的竞争整合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和资金资源,消除人浮于事、条块割据、效率低下的制度根源,建立起具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新模式。二是整合渠道资源,为广告提供更有效的传播平台。报网互动,将新闻、网站、手机报整合成一个信息与读者互动平台(app平台),开展广告营销、商贸销售、活动策划等商业活动,利用报纸发行队伍、房产设备等资源开展物流服务等等。总之,将新闻产品的生产、销售与市场紧密衔接,以报媒的品牌公信力和影响力博取广告客户的信任和青睐。三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广告传播的综合价值。报媒不但需要媒介自身的行业资源互相嫁接,更需要广泛的社会资源、多渠道的行业资源的深度整合和配置,如与社区联手搞二手房租赁、提供品牌家政服务等;与书画家举办书画拍卖会;还可对动漫游戏、会展会议、传媒研究等行业进行科学、有序的介入,并形成新的经营增长点。

2.开放心态。过去报社、电视台、电台等对新闻和信息是垄断的专有权利。新媒体环境下微信、微博、博客等自媒体蓬勃发展,人人都是记者和编辑。这时,报媒就必须放弃“我说你听”、“我传播你接受”,记者出门做采访、闭门写稿子,上网采信息、查资料的报纸出版模式。编辑记者要学会与受众的信息互动,只有新闻的点击量上去,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广告才能“借船出海”,捕获消费群体的关注,达到营销目的。

从广告经营来说,广告人要打破传媒介质壁垒,将传播形态扩张到多种介质形态的“融通”和“规模”上,以适应数字化时代传媒疆界改变的现实。比如广告在报纸版面、网络(或者app)、户外等介质上呈现不同的形式,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表现不同的效果。广告效果才是广告主追求的根本,而广告主总是“随波逐流”的,就看谁提供的服务更到位、策划更完善,效果更明显。从决策层来说,要充分研究新媒体的动向,关注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学会与网络新生代合作,甄别有战略价值的项目和产品,有目标性的投资或合作,使报媒经营成为一个完整产业链,实现报媒与市场的完美融合。

3.品牌影响力。报媒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和发展,形成了自身独有的品牌。报媒大多是政府机关报,是党和政府人民的喉舌,有深厚的政府背景,在群众中有着良好的口碑,这是巨大的财富。同时,报媒还有代表群众监督政府部门工作效能的职责,市民往往将党报作为传递基层民声的渠道,可以很好的影响政府的决策。因此,这个平台具有很大的眼球吸引力。报媒可以充分利用报媒的品牌资本,与社会优质资源对接,开展资本运作进行股份化合作。很多传统媒体已经意识到资本运作的重要性,如浙报集团32亿元购入盛大旗下的边锋浩方,中文传媒用26.6亿元买下智明星通的全部股权,等等。这些并购既有品牌的运营,也有真金白银的资金投入,报媒可根据自身的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科学研究,分析利弊,准确介入。总之,在新媒体环境下报媒应以新信息技术改变新闻产品及广告传播的方式和渠道,以报媒的优质人力资源、品牌资源去影响读者,影响企业,影响广告市场,获取报媒应有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果.传媒广告经营开创蓝海探究[J].新闻前哨,2007(5).

[2]郭全中.2013年中国报业形势及突破路径[J].新闻实践,2013(5).

电影产业报告篇9

关键词:天气预报节目;播出平台;发展效益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9-0067-02

1980年7月7日《天气预报》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开播,30多年的不断发展,全国各省、地(市)、县气象部门相继建立了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由气象部门独立制作天气预报节目的国家。天气信息通过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传递给广大观众,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已形成了一定的播出风格与特点,一直高居电视节目收视率排行榜的首位,成为气象部门对社会公众服务的重要窗口。在中国电视多级分布中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以天气为主题概念打造成了专业品牌栏目。不过现代传媒业的发展要求气象影视产品多元化,形式生活化。本文从气象影视节目内容、播出平台、发展效益三个方面进行节目品牌发展探索。

一、节目内容多元化发展

天气预报节目播报的专业信息是气象部门的独家资源,节目主题内容的专业性使节目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对天气预报节目成为广大电视观众喜爱的、收视率很高的品牌电视栏目是有利的。但是随着气象事业和传媒现代化的发展,许多人开始选择网络和手机短信,而不是电视来获取天气预报信息。

另外,现在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也特别关注天气的变化,及时传达重要天气信息,而且气象节目在时长、话题范围、播出方式、时效性等方面受到限制,所以目前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竞争形势日趋严峻。这就要求气象影视服务专业人员面对挑战,开展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服务性研究。特别是地市一级的天气预报节目要从预报内容的精细化、节目特色化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一)策划内容精细化

气象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及气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使48h之内短期天气预报准确率较高,准确及时的天气预报信息,对工业生产、商业活动、农业生产等各行业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对于人们外出旅行或居家生活也起着重要的参谋作用。为满足各类群体对气象信息的不同需求,可以按时段、季节、天气气候推出如一周天气,节假日天气,气候评述、24节气、高考专报等小专栏;还可以介绍各种灾害性天气成因、防灾减灾知识、气象专业知识和术语;联系气象对各行业影响,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播报春播天气、夏收、夏种、夏管天气服务农业气象信息专报以及天气对建筑行业的影响,天气与交通,天气与旅游,家装与天气等等精细化的专题服务内容。宣城市气象影视中心策划节目内容精细化,开办了《气象新闻》、《一周天气》、《气象科普》、《农业气象》、《旅游气象》等小专栏。根据社会热点信息策划制作气象节目,制作了国内外十大气候事件、天气气候、气象的角度对世界末日说辟谣等节目,制作防雷专题介绍室内外防雷和农村防雷知识。宣城气象还和国土资源局、环保局、旅游局等多部门合作,在天气预报中播出地质灾害等级预报、空气质量实况、指数预报及本地各旅游景点的精细预报等专业特色内容。不仅加强部门间的合作,还极大丰富了节目的内涵。

(二)风格多样的特色节目

制作风格多样的特色节目,让大家能从节目内在的节奏、风格,一直到它外在的演播室、主持人等等做到过目不忘,留下强烈印象。重要天气时以气象专家访谈形式做天气分析专题,汛期采访水利专家,介绍了水位上涨情况,拍摄些河道水情视频资料,主持人实景出境播报汛情、台风动态、防台要点等,这些及时的现场报道形式的气象新闻节目很受欢迎。宣城市气象影视还跟随农业专家走进田间地头拍摄春耕春种、稻飞虱防治等气象为农服务专题节目,为农民观众朋友提供及时的专项服务。风格多样的节目要求气象影视制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节目制作水平,高效精确地创建引人注目的动态图形和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使节目绚丽精致;还要提高摄影技术,使用外景摄像机时,熟练运用推、拉、摇、移、跟、升、降等技巧拍摄出稳定、简洁、主题鲜明画面;另外合理利用风雨雷电、鸟叫虫鸣等自然音响突出现场真实感,用优美的背景音乐烘托节目。要把握热点话题,运用高超制作技术使气象节目既要有知识性又要有趣味性,风格要轻松活泼,也要科学严谨。

二、节目播出平台多样化

现在世界范围内传媒格局正发生剧烈变革,新的信息载体出现使信息传播主渠道不断发生更替,网络平台成为重要视频播放平台,移动互联网成为重要传播依托,移动终端成为主要影像传播载体。就视频领域而言,电视传媒从传统的“静媒体”,转向适应人们移动需求的“动媒体”,从标准生产走向按需生产,节目的传播是第一需求,怎样利于传播就怎样传播,媒体的营销要寻求不同的推广策略。天气预报节目是中国电视最早的制播分离的节目,一直以来由气象部门制作,电视台播出。随着新传播格局的发展,要多元化经营和发展天气预报节目,以多种方式尽可能地吸引人们注意力,既要通过传统电视平台分发,也要利用新媒体平台分发,争取与受众接触的机会,谋求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之路。

(一)传统的电视播出

气象影视中首先要巩固现有的电视传媒播出方式,争取在各个电视频道尽可能多时段播出。宣城气象在宣城电视台新闻频道,经济频道、影视频道各个频道黄金时间播出不同风格的天气预报节目,为广大电视观众提供最新、最丰富的天气资讯。

(二)大型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出

据我国户外媒体市场权威调研咨询机构易观国际的《中国LeD户外电子屏广告市场研究报告2012》透露,2015年电子屏广告市场规模将超过25亿元,预计达到27.6亿元。从2008年到2015年,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43%。在城市,楼宇显示屏,地铁、公交、商场、广场这些人员聚集的地方电子显示屏覆盖率越来越高。这种新媒体形式也深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在不同的场合吸引不同的受众。天气预报节目在这种高科技的信息终端,不仅可以为老百姓随时随地了解天气提供方便,也扩大了气象影视节目的影响力。宣城市气象局就和宣城康源广告传媒公司合作将天气预报节目在大型商场、居民住宅小区等地的电子显示屏滚动,随时随地为老百姓了解天气提供服务。

(三)热点网站平台

网络媒体作为一个拥有高技术含量的新生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它的时效性、交互性、开放性还有空间的覆盖能力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就信息量与反应速度而言,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传播已明显占先,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使受众随时随意随地自我选择观看。那么地市天气预报节目可以选择自己的专业气象网站平台,同时投放当地有影响力的热点网站,通过热点网站平台为广大网民朋友服务。《宣城气象》网站是宣城气象局面向公众提供气象信息服务的门户,及时更新气象业务服务、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和气象资讯,宣城气象影视依托《宣城气象》网站推出气象影视专栏。宣城论坛创办于2003年,是目前宣城地区比较受群众喜爱的新型论坛网站,宣城电视天气预报也于2006年在宣城论坛首页推出。

三、节目发展效益

社会效益:我国的气象事业为公益事业,传播气象部门主要服务信息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自然是公益节目。天气预报节目以百姓的需要为导向,科技内容服务具体化、信息指导人性化。以优质的服务满足社会各界对气象信息的多种需求,为百姓生活带来方便。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同时天气预报节目也是气象部门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用影像记录气象事件,记录展示防汛、抗旱、人工增雨、为农服务中气象人风采,深入解读气象法规、热点信息,宣城天气预报节目中宣传了《气象法》、《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保护条例》等气象法规,报道“气象青年座谈”、“争先创优”、“科技宣传”等气象文化建设活动,广泛宣传气象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宣传气象服务的显著成绩,大力普及气象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发扬先进文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经济效益:地市级天气预报节目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重点产业的需要提供服务,播报对当地特产的生长、生产、销售影响的天气信息,旅游县城提供旅游景点的详细的天气要素以及要注意的天气变化,为农、工、商生产参谋,为企业增加效益。同时天气预报节目这种与观众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必视性”节目蕴含着无比巨大的信息潜力和经济效益,独具特色的收视特性,能够最大程度的网罗固定的收视人群,收视率很高,其广告嵌入节目内容中,与节目完美融合,通过多平台分发渗透到千家万户,广告的影响力有着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且节目一般安排在当地新闻节目前后黄金时间段播出,对促进产品销售、树立品牌形象、迅速占领市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节目中广告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宣城天气预报栏目广告形式多样,有冠名、片头、站点背景画面,走字、专题等,可按照企业需求设计广告套餐,收视率高、广告价格低,性价比高,是企业投放广告的理想平台。宣城电信、宣城联通、宣城移动等国有企业、中雅等房地产企业以及汀溪茶叶等个体经营业户纷纷与宣城气象合作,把这个节目作为树立企业形象和提高企业知名度的首选阵地。真诚友好的合作,不仅为企业、带来效益,也为气象事业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在媒体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电视天气预报必须发展创新。要努力打造个性化、人文化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通过提升节目的“可视性”来吸引观众,从而确保电视天气预报的“必视性”价值。天气预报节目既要通过传统电视平台分发,也要利用新媒体平台分发。要能够适应传统电视平台和新媒体平台对产品的不同要求,拓宽气象节目选材范畴,丰富其呈现形式,创建多样天气预报节目播出平台,形成天气预报节目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邱戈力,白燕.气象影视广告的经营现状与前景[J].农业与技术,2003(5).

[2]李如彬.美国天气频道及其灾害天气报道[J].电视研究,2008(10).

[3]万康玲,李雨谦,刘立成.提高电视气象节目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J].媒体时代,2011(9).

[4]周晓梅.新环境下气象影视广告业务的运作环境与策略[J].中国传媒科技,2012(12).

电影产业报告篇10

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星级:

事项:

11月23日,东方电气(600875)公告董事会决议:

一、审议通过《关于本公司地震损失的议案》。根据东方电气对地震损失的核实认定,共损失金额约15.7亿元人民币,其中公司在2008年度中报中已经确认3.1亿元,剩余的12.6亿元将在2008年度财务报告中全部进行帐务处理。

二、审议通过《关于东方汽轮机汉旺生产基地灾后异地重建的议案》并提请股东大会审议批准。新的生产基地选址在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八角镇,总投资51亿元,建设期为2.5年。新基地建成达产后,总体生产能力约为20000mw/年。

三、审议通过《关于并购武汉锅炉集团核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议案》。公司拟通过自筹资金14,000万元增资方式并购武汉锅炉集团全资子公司武汉锅炉集团核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公司占其出资总额的67%。新公司初期拟形成年产2套百万千瓦级核电堆内构件、各类容器产品800吨的生产能力。达产后形成年产4台套各类产品、计800吨的生产能力。

评论:

12月初,美林银行报告称东方电气(600875.SH,01072.HK)在手新订单总额有1200亿元,相当于其四年总收入。无论这笔钱能给东方电气带来什么好处,今年其在“5・12”地震中遭受重大损失额已得到确认:地震中共损失15.65亿元,而其今年净利润总共预计不过4.52亿元。此外,东方电气披露其重建计划,项目总投资50.97亿元,费时两年半。

地震损失影响公司毛利率

东方电气在今年地震中共损失15.65亿元。分析师认为,因地震带给东方电气的损失,使其外委生产量扩大,从而影响今年的毛利率。东方证券电力设备行业资深分析师邹慧表示,“由于地震原因使东方电气外委生产量扩大,产品制造成本相应增加,影响了其毛利率。”

“东方电气在明年年中恢复震前产能问题不大,但在此之前可能由于外包比例的增加而导致毛利率有一定的下降压力。”邹慧认为,如果东方电气获得国家系列政策支持,那么估计能在一定程度上转嫁成本压力。

据了解,本次特大地震灾害对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下称东方汽轮机)汉旺厂区造成重大损失。在业务构成方面,主要对火电业务影响较大。

国海证券报告显示,东方电气的火电营收下降较快。数据显示,火电由去年的营收占比78.82%下降至52.4%。报告认为,除了受地震影响,火电营收出现下降受宏观经济整体下滑的影响更大。

投资50亿重建东方汽轮机

公告表示,为尽快恢复东方电气集团生产基地的经营,决定在四川德阳经济科技区重建东方汽轮机生产基地,且该子公司将从原四川汉旺基地,搬迁至德阳。同时,武汉锅炉集团核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将被东方电气并购。

东方电气表示,东方汽轮机的德阳新基地选址在该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八角镇上,征地面积173.3779万平方米(折合2601亩),项目总投资50.97亿元人民币,其中新增固定资产投资45.59亿元人民币,铺底流动资金5.38亿元人民币。项目资金来源将为申请银行贴息贷款、股权融资、企业自筹等方式筹集。

达产后,东方汽轮机总体生产能力约为20000mw/年。项目建设期2.5年。

收购武锅核电业务迎接机遇

国信证券报告认为,根据有关规划,未来15年间将新开工建设38~42台左右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年均2~3台机组,粗略估计设备制造业的蛋糕约为100亿。东方电气在核电业务上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实力,目前核电业务在手订单约为100亿元,包括红沿河、宁德、方家山、福清、台山等多个项目。我们估计公司在核岛和常规岛设备方面未来市场份额可以达到40%~50%。此次收购增资的武锅公司达产后形成年产4台套各类核电产品、计800吨的生产能力,加上公司已经拥有的广州生产基地,核电布局已然成型。

国海证券报告认为,今年东方电气的风电和核电营收迅速扩张,这将部分抵消因火电业务下滑带给公司的不利影响。不过东方电气的风电规模偏小、核电尚未形成规模,这部分增加的业务尚不能完全抵消因火电业务下滑带给公司的负面影响。

天相投顾的分析师认为,东方电气风电业务发展迅速,预计明后年增速均将超过40%。核电业务常规岛部分技术基本成熟,核岛部分仍处于技术消化阶段,预计2010年开始成为盈利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