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的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56:52

保护生物的措施篇1

关键词:挂榜山小鲵;生物学习性;保护措施;人工养殖

中图分类号:S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6-0126-02

1引言

1889年,小鲵首次在湖北宜昌被发现。20世纪20年代,在广东的高州等地发现了小鲵,其数量较少。2002年11月湖南省祁阳县挂榜山小鲵首次被发现,其现存数量仅为上万尾,因此研究挂榜山小鲵生物学习性,对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挂榜山小鲵的生物学习性

2.1体型特征

刚孵化出来的幼鲵为蝌蚪状,成年的挂榜山小鲵体表较为光滑,没有甲胄。通常成年挂榜山小鲵全长129~152mm,体重95~149g。成年挂榜山小鲵背面无斑纹、角黑色,其腹面为浅褐色,散布深色斑纹,其头长大于头宽,鼻孔在头部吻端的两侧,眼侧位并且有明显的突出,躯体短粗,体侧前后肢间有12或13条肋沟,胸部肌肉较为发达。

2.2生活习性

挂榜山小鲵生活习性主要指的是小鲵的活动方式、摄食行为以及繁殖方式等。在活动方式上,挂榜山小鲵多活动在灌木阴凉潮湿处、小溪以及水塘旁,这种小鲵体色可与周围环境协调,从而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挂榜山小鲵行动比较敏捷,缓慢运动时四肢支撑身体离开地面,仅依靠四足进行爬行,极速运动时四肢不动,躯体肌肉扭动蜿蜒前行。挂榜山小鲵生性较为胆小,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方很难找到小鲵活动踪迹,其属于变温动物,怕热喜温,因此在7月份白天活动较少,冬季白天活动则较多,但大雪封山时则进入半冬眠状态,隐藏在洞穴、石缝之中。另外,成年挂榜山小鲵喜欢独居,未成年挂榜山小鲵鲵喜欢群居,经常是几尾幼鲵生活在一起。

在摄食行为上,挂榜山小鲵为肉食性,猎食较为凶猛,用前肢寻找、捕食昆虫、蚯蚓以及小型的节肢动物等,并且一次饱食就可几日不吃,食量巨大。幼鲵则以水蚯蚓、藻类以及轮虫为食,若食物短缺则相互残食。

在繁殖方式上,挂榜山小鲵产卵季节为立冬到立春之间,多选在半夜时分。挂榜山小鲵繁殖时,雄性挂榜山小鲵会选择繁殖地点,一般多选择面积在50~60m2、水深在20~30cm、水质较为清新的池塘或水稻田等产卵地,之后雄性挂榜山小鲵再引诱雌性挂榜山小鲵进入到产卵场地,在一段时间的嬉戏追逐后配对体外受精。雌性挂榜山小鲵在排完卵后迅速离开,而雄性挂榜山小鲵则在一边守护,一般来说一对卵囊就有一只挂榜山小鲵守护,3~7d后离开。一尾雌性挂榜山小鲵产卵囊一对,卵囊基本附着在水草、石块或者水底地面上。刚出生的卵囊直径约为20mm,长为60mm,出生后卵囊迅速吸水膨胀,一般来说10d后可长达150~180mm,直径可达50~54mm。一对卵囊中包含卵子120~165枚,每枚卵子直径为2~2.5mm。挂榜山小鲵受精卵发育则较为缓慢,对生活的水温非常敏感,挂榜山小鲵从受精卵状态到幼体破膜出生需要43~60d,幼鲵在水中生活80~100d,一般在立夏到小满才能退去鳃长出肺,逐渐开始陆生生活。

3挂榜山小鲵的种群资源现状

借助野生动物资源分布区普查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对挂榜山小鲵进行调查,其初步结果表明在挂榜山林场小鲵数量在10000尾以上,但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其种群数量已经大大下降,分布区域大大萎缩。挂榜山小鲵资源锐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人为因素,近年来随着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大规模砍伐,水土流失现象严重,人类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直接或间接地污染了水体,改变了水体生态因子,影响了挂榜山小鲵等的生存环境,同时大规模的垦荒导致了大量的水塘干枯、溪水断流等,其挂榜山小鲵栖息地以及产卵场等逐年萎缩。其次,挂榜山当地一直流传着吃小鲵肉壮阳补肾的功效,因此当地村民多在挂榜山小鲵繁殖季节到挂榜山上捕捉雄性小鲵,或食用或出售;小鲵虽然已经存在几亿年了,但其进化程度、进化速度较为缓慢,体形特性和生活习性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其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薄弱,挂榜山小鲵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繁殖。再次,挂榜山小鲵生长较为缓慢,其繁殖率较低,性成熟较为迟缓,体外受精率较低,幼鲵孵化、变态发育只能在水中完成,发育时间较长,自我保护能力较为脆弱。因此容易受到天敌、水体、大气以及饵料等环境因素影响,据统计小鲵受精卵到性成熟其成活率只有1/1000。

4挂榜山小鲵资源的保护措施

4.1恢复栖息环境

工作人员要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以及《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工商、公安和林业以及水产等政府部门对挂榜山小鲵的管理,并对捕捉以及贩卖挂榜山小鲵的人员严肃处理。各级地方政府、挂榜山小鲵保护区管理局等部门要做好统筹规划,恢复挂榜山小鲵的栖息环境,向上级有关部门进行申报立项,筹措保护资金,做好退耕还林、引水灌溉工作,逐步恢复挂榜山小鲵的产卵场,恢复挂榜山小鲵原有的栖息生态环境。

4.2实施人工养殖

加强对挂榜山小鲵资源的保护还应对挂榜山小鲵实施人工养殖,建立挂榜山小鲵培育场、人工孵化场等。为了避免冬天挂榜山小鲵孵化池干枯、水源不足,挂榜山小鲵受精卵容易夭折的情况,工作人员可以选择15~30亩的有水源的稻田,将其加高成40~50cm高的挂榜山小鲵孵化池,在孵化池周围用纱窗布围绕,以防止幼鲵逃逸或者是敌害的入侵。工作人员要在挂榜山小鲵产卵的季节到挂榜山上收集挂榜山小鲵的卵胶囊,将所有的卵胶囊移到建好的挂榜山小鲵孵化池中进行集中孵化,挂榜山小鲵出苗后的管理类似鱼苗的管理,待其完全变态后则可放归大自然。同时,工作人员还可以参考养殖牛蛙的方式对挂榜山小鲵进行驯化养殖,人工投饵式的繁殖小鲵群体,进而加速挂榜山小鲵资源的恢复。另外,相关政府部门还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与科研部门、高等院校等进行合作,以进一步开发挂榜山小鲵资源中潜在的生态、基因以及药用资源。

4.3加大宣传力度

保护挂榜山小鲵资源还要注意加大宣传力度,对群众进行教育与引导。小鲵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其对我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基因多样性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挂榜山小鲵数量较少,其对栖息环境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目前面临着种群灭绝的危险,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借助各种宣传方式宣传挂榜山小鲵等濒危物种的各种知识,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挂榜山小鲵的保护事业,真正提高普通群众对挂榜山小鲵的保护意识。

保护生物的措施篇2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产品;植保

1农业生产中植物保护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飞速发展,粮食总产量也持续增长,与此同时,人们对植物保护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在农业生产中,加强植物保护能有效地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植物损失,降低粮食损失,同时加强植物保护还能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因此,农业生产中植物保护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必须积极的发挥植物保护的作用,从而为农业生产安全和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农业生产中加强植物保护的措施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植物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并且植物保护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植物保护措施,从而实现农业生产持续增产,促进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和谐统一。

2.1坚持综合防治

在以往的农业生产中,由于农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植物病虫害问题十分严重,因此,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要对病虫害问题进行综合防治,并根据相关政策规定进行植物保护。

2.2加大植物保护宣传力度

很多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增加农作物产量,会大量的使用化肥、农药,从而对生态环境和植物保护造成严重的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宣传力度不足,农民没有正确认识到植物保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植物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植物保护意识,让每一个农民认识到只有做好植物保护的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相关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农民代表召开座谈会,学习植物保护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农民对植物保护的认知,为植物保护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2.3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预测体系

植物病虫害和其他自然灾害不同,只要防治措施得力,就能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甚至能避免,例如一些说检疫性病虫害,通过严格的检测,能尽早根除,防止病虫害侵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农业技术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为准确的掌握农田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预测体系,多层次的对农田生态系统进行{控,从而确保农业发展的良好推进。在建立病虫害预测体系时要注意,不断提高生态系统预测水平,建设预测网络,加强预测信息管理,确保预测体系的准确性。

2.4加强抗性育种过程

加强抗性育种的培育对农业生产的良好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平抗病性育种和持久抗病性育种需要从育种的方法、生理机制等方面进行,通过对育种进行宏观调控,实现不同生态区域多种品种的最优配置,从而延长垂直抗性品种。同时相关部门还需要在不同的生态区域建立抗病虫害监测区,对害虫物种及病菌进行检测,从而为品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2.5加强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农业生产中加强植物保护的重要方法,采用生物防治能有效地减少农药污染,降低植物保护成本。生物防治是利用害虫的天敌将害虫消灭,到达植物保护的目的,生物防治的前提是创造出有利于害虫天敌生长的环境,确保害虫天敌资源的充足。生物防治能有效地维持农田生态系统平衡,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6加强病虫抗药性检测及治理

建立病虫抗药性检测系统能分析出病虫对常用农药抗药性的发展趋势,从而对病虫抗药性进行跟踪治理,因此,要将病虫抗药性防治当做植物保护的另一个重要措施。相关部门要建立完善的病虫抗性治理体系,定期对病虫防治效果进行检验,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用药,从而为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7加强农民技术培训

各级领导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民技术培训系统,根据农民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内容,定期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农民技术,还能促进植物保护新技术的推广,同时还能让农民感受到国家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相关部门要建立相应的植物保护示范基地,让广大农民群众认识到植物保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鼓励农民积极的参与到植物保护中,从而有效地提高植物保护效率。相关部们要鼓励农民种植无公害农产品,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农产品质量,还能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对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植物保护对农业生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要坚持综合防治、加大植物保护宣传力度、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预测体系、加强抗性育种过程、加强生物防治、加强病虫抗药性检测及治理、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确保植物保护技术能有效地运用在农业生产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生态社会的构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相关部门要加强植物保护管理,从而有效地促进我国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江弘.浅析植物保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1):125-126.

保护生物的措施篇3

关键词滨海公路;建设施工;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1)56-0078-02

1项目概况

根据2010年《广西滨海公路实施方案修编》,滨海公路主线起于东兴,经万尾(金滩)、江平、江山、防城港市(针鱼岭)、公车、白沙、龙门(亚公山南面)、樟木环及勒沟作业区、钦州港区、犀牛脚、西场、高德、北海(冠头岭、银滩、关井)、营盘、铁山港、闸口,止于山口,主线全长314.2km。

2环境保护和岛屿保护

2.1环境保护目标

严格遵守国家当地政府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业主的环境保护规定,噪声、粉尘不超过国家规定的三级标准,废气、废水(液),废弃物按规定处理。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并避免当地及海域环境受到污染,杜绝环境污染事故,保护海洋生物和海洋植物。

2.2环境保护措施

2.2.1环境保护措施综述

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施工结束后立即清理整治场地,恢复原有土地功能;

2)加强施工人员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提高施工人员保护意识,认真贯彻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严禁乱捕乱猎野生保护动物;

3)严格限定划定施工范围,并按照该界限在施工场地周围和施工便道两侧设置隔离网,确保施工人员不会越界施工;

4)为保护施工人员健康,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并依据《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合理安排施工;

5)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便道在早、中、晚来回洒水,缩短扬尘污染的时段和污染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起尘量。同时对施工便道进行定期养护、清扫,保证其良好的路况;

(2)运送散装含尘物料的车辆,用篷布覆盖,以防物料飞扬。运送车辆严禁超载,不得沿途撒漏。

6)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合理科学的布局施工现场,施工营地、料场、材料制备场地尽量远离环境保护目标;

(2)施工现场场界噪音白天<75分贝,夜间施工现场场界噪音<55分贝。

7)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措施

生活污水通过一体化处理装置集中处理。

8)节能措施

(1)工地水、电管理必须按照生活、生产分开计量的原则,合理布局;

(2)优化施工方案和场地布置,尽量减少施工临时用地。

2.2.2施工作业区水土保持

1)施工区内水土保持措施

施工区在施工过程中及施工结束后都要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以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美化环境的目的,每个施工场地周边开挖排水沟。

2)施工便道水土保持措施

根据各条道路的不同情况布置相应的植物措施,达到控制水土流失,保护道路、改善环境和安全运输的目的。

3)植被保护措施

在水土保持区域内采取必要的植物措施,在边坡、便道等水土保持区域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和草皮,控制水土流失。

2.2.3野生动物、稀有植物保护

遵照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保护施工区域内的野生动物,避免野生动物受到伤害。施工海域有白海豚出没,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要建立专用白海豚观测站,在白海豚出没时停止施工作业。

2.3岛屿保护措施

桥址处有几处岛屿,在施工过程中需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周边岛屿。

主桥基础结构与抄墩等岛屿相连,施工过程中会造成岛屿破坏,另外,施工过程临时施工场地也要占用部分岛屿,这会使桥位附近的岛屿植被破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恢复。

2.4红树林保护

本项目是广西规划的滨海公路重要路段之一,从广西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七十二泾片通过,本项目主要涉及七十二泾片保护区。湿地红树林保护区示意图见图1

图1湿地红树林保护区

红树林被称为“海上森林”,素有“护岸卫士、造陆先锋、鸟类天堂、鱼虾粮仓”的美誉,具有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等功能,是不可多得的湿地生态系统,是海洋生物资源的宝库,龙门大桥沿岸分布有小片珍稀红树林植物。

由于红树林的珍稀性,施工时应特别注意采取措施加强对红树林的保护,避免燃油、机油、机械油污等流入,造成对项目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强对红树林资源的保护管理,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抵御海潮、风浪自然灾害,促进沿海生态环境改善。

1)本工程区域红树林湿地保护范围

(1)红树林自然区域;

(2)已在沿海潮间带生长的红树林;

(3)红树林地,含生长红树林的滩涂、湿地和县级以政府规划用于恢复、发展红树林的滩涂、湿地;

(4)在红树林栖息、觅食和过往停留的候鸟及各种野生动物。

本保护范围内红树林是指分布在潮间带以红树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植物群落。

2)红树林湿地保护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项目施工人员保护红树林的意识;

(2)与当地林业部门协商,组织职工进行植树造林,增加红树林植被;

(3)惩罚毁坏林木者,减少红树林破坏程度。

3)红树林湿地区域内施工三项禁止

(1)禁止非法砍伐红树林;

(2)禁止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保护林带内猎捕鸟类等野生动物、捡拾鸟卵和雏鸟、毁巢,禁止以鸣笛、追赶等方式惊吓野生水禽,干扰鸟类觅食、繁殖;

(3)禁止非法占用或者征收红树林用地。因工程建设项目确需占用或者征收红树林地的,应当提交申请报告书,按照审批权限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进行。

2.5白海豚专项保护措施

大风江大桥施工区域可能出现中华白海豚,因此在施工前需做好白海豚保护预案。

1)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2)禁止捕捉、杀害中华白海豚;

3)禁止油污和有毒物质泄漏到海水中,大型机械设备要有有效措施防止机油外漏。

3结论

广西滨海公路建设施工要实现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必须通过科学、严谨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项目从规划设计开始就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执行决策层的环保责任制

本项目在规划明确提出“车在海边走,人于画中游”的“近海、贴海、见海”观赏性旅游道路的主题思想,使全体建设者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建立“环保目标”责任制

通过建立“环保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和义务,做到层层落实、管理、分工负责。形成从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及科研“五位一体”的环保管理模式。

3)组织开展环保培训工作

通过学习国家及地方环保政策、法规、条例,明确工作原则,使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总之,广西滨海公路建设须采取环保措施合理、科学、可操作,才能达到公路建设与自然和谐发展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保护生物的措施篇4

关键词:公路施工;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引言

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但同时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实施绿色交通、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基础设施是未来较长时间的重要发展任务。公路项目建设期间,施工活动可能会破坏植被,污染环境,降低生物多样性等,或多或少会给周围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不利于当地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从多角度分析施工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制定出完善的应对措施,从根本上降低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实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减小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活动对周围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管控措施。

一、工程概况

国道216线马克项目路线全长25km,按照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km/h,路基宽度26m。其中大桥8座、中桥3座,桥梁总长1,600.0m,占路线总长的6.4%,通道44座。U型转弯1处。其中24km位于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实验区。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是1982年4月成立的新疆准噶尔盆地干旱荒漠区野生动物保护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缘,总面积14,668.22km2,主要是以保护和发展普氏野马、蒙古野驴、鹅喉羚、狼、沙狐等有蹄类野生珍贵动物及其栖息生存环境为主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动物种类繁多,据考察及资料记载共有58科28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6种。区域环境的生态条件较差,植被覆盖率低,主要植物有梭梭、白梭梭、沙拐枣、驼绒藜、琵琶柴、红柳、芦苇及蒿类等,植被盖度约10%~20%。

二、环境影响分析

1.临时设施建设的影响性分析本项目设置的料场、弃渣场、取土场、施工便道、拌合场等临时设施会破坏该区域内的植被,并影响周围植被和覆土情况,损失一定的生物量。同时施工人员践踏、施工活动也会使临时场站及周围林地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修建临时便道会造成沿线地区地表植被带状破坏,降低原有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从沿线植被的分布和工程用地情况分析,工程临时用地共占用林地、裸地约600亩,损失的植被主要为梭梭、白梭梭、驼绒藜、琵琶柴、红柳等。2.施工过程主要影响性分析(1)对动物栖息地环境的影响本项目施工工期三年。公路施工期临时用地包括施工便道、取土场以及工程人员生活占地等,将临时占用动物栖息地并改变其内的植被和理化环境。由于荒漠地区降水和水源稀少,植被恢复十分困难。(2)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进场施工车辆和人员使施工便道成为施工区域内受影响最频繁的地带。虽然施工便道车流量有限,但施工车辆噪音、灯光、震动和相关人类活动会造成动物回避,阻碍动物日常活动,形成一种动态屏障。进而对该区域内营巢的啮齿动物、爬行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交配、繁殖及觅食、育幼等日常活动造成干扰;运输和工程车辆进场,可能直接造成动物生命损伤;夜间施工车辆照明、场站生活区照明则可能对一些野生动物造成影响。同时可能存在部分施工人员缺乏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哄赶、捕捉、伤害野生动物,或处于好奇追赶和接近动物,对其造成心理和身体上的损害。(3)对重点保护植物的影响根据沿线调查结果,梭梭在沿线戈壁滩内均有分布,本段全线永久占地将破坏一定数量的梭梭等灌木面积,施工过程中应重点加以保护和恢复。(4)水环境影响桥梁基础施工过程产生的钻渣、淤泥,若处理不好,会污染周边环境。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及作业过程中的滴、漏会产生含油污水,对施工周边环境造成影响;施工过程的砂石料冲洗、混凝土拌合、养护等过程产生的废水;生活区污水一般含有较高浓度的CoD、BoD5和SS,由于施工期长达36个月,如果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水体,将会导致水体质量下降。(5)空气影响在公路施工期主要空气污染物是扬尘,施工扬尘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路堑开挖、路基平整、土方运输及填筑等施工作业;碎石加工厂、拌合站的降尘设施不到位,洒水不及时,生产过程均会产生粉尘污染;水泥、砂石料等运输车辆在施工便道及施工营地运行过程中将产生大量尘土。(6)固体废物影响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废土弃方、沥青废料、临时设施拆除、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7)施工噪音影响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为工程机械,因不同的施工机械影响的范围相差很大,昼夜施工场地噪声限值标准有所不同,夜间施工噪音的影响范围比白天大;施工车辆行驶过程中鸣笛等噪音影响。

三、环境影响管理措施

始终坚持“最小的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原则,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始终坚持“环保核心理念”,减少场地干扰,尊重自然环境,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即在施工的过程中采取响应措施,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1.施工准备阶段管理(1)前期策划及方案管理项目进场后,对项目所在区域进行全方位了解,对施工内容全面熟悉,充分考虑施工内容,区域位置,施工周期等因素影响,对环境保护进行专项策划管理,做到提前谋划;选取合理位置作为临时设施建设,尽可能避开林地、保护区用地;制定有针对性绿色施工实施方案,严按照方案进行施工管理,同时针对施工过程对环境因素的影响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2)加强人员教育培训聘请熟悉卡山保护区动植物保护的有关专家,给全体参建人员进行野生动植物保持等专题培训,并邀请森林公安局讲解保护区内野生动物保护办法,组织相关施工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国家和地方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及条例。(3)加强制度落实,合同约束为减小公路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劳务队伍合同签订上,劳务队伍需要全面落实保护区内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在工程合同之中,明确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并遵守安全文明施工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在提升建设质量的同时,减少生态环境破坏。2.施工过程控制措施(1)植被保护措施以临时用地尽量少占自然保护区为原则,项目所有临时驻地均设置在保护区外,为减少保护区内施工便道临时用地,只在桥梁及涵洞位置征用了便道,施工便道两侧必须设置环保桩,并加贴醒目的红黑相间的反光标签;严禁施工车辆、机械设备驶离施工便道和主线用地范围,其余便道均设置在主线范围内,合理组织施工工序,左右幅交替施工,交替作为施工便道,有效减少了便道用地;对建设中永久占用林地部分的表层土予以收集保存,采用密布网进行覆盖,待工程结束后,铺筑在场站、驻地、便道上,以利于植被恢复。(2)动物保护措施施工期加强施工人员的教育、管理,严禁捕杀、惊扰野生动物;根据保护区提供的迁徙路线,采用粪便、食物设置诱导标志,引导动物沿着迁徙路线进行通行;在野生动物活动频繁的时间段,禁止施工,确保动物迁徙不受影响。施工期间禁止鸣笛,夜间施工采用近光灯,精良避免惊吓野生动物。(3)水环境保护措施一是桩基施工采用旋挖钻干挖法施工,避免了泥浆的污染,同时钻渣用于填筑路基,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二是设置合理的排水沟、截水沟,将水引至地表水收集池,沉淀后循环使用,达到了节约目标;三是施工废水设置沉淀池,经处理后用于便道的洒水降尘;对施工营地设置化粪池;对洗涤污水设置三级沉淀池集中沉淀处理后排放,沉淀池做防渗处理,沉淀的固体废物实行定期清理。(4)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在碎石加工场设置粉尘消减和控制装置,拌合站设置除尘器、减少粉尘对大气的污染;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对拌合站、便道等易起尘区域采取洒水抑尘,对易扬尘的施工材料进行覆盖;土石方运输车辆采用篷布覆盖,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散落;在施工区、驻地、场站内严禁焚烧可燃物体,减少对大气的污染。(5)固体废物处理措施。施工期固体废物采取“集中收集、分类处理、尽量回用”的原则,其中可利用的弃石方运至碎石加工厂加工成碎石后用于水稳施工,不能利用的、多余的废弃土石方送至弃土场处置,按照先挖后弃的原则进行堆放,运送过程中车顶采用帆布覆盖。保护区外设置施工营地,施工营地周围建立小型的垃圾临时堆放点,堆放点采用带盖桶装形式收集垃圾。设专人定期清除,可回收的塑料袋、塑料瓶回收使用,不得对外逸散,不得焚烧,及时清运至垃圾处理站。(6)噪音影响的处理措施。施工期的噪音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施工车辆,设备进场前对设备噪音进行检测,不符合国家要求设备禁止进场,加强对施工机械的日常维修和保养;有野生动物出没位置禁止鸣笛。3.施工结束保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在动物通道两侧设置野生动物饮水点,用于收集雨水,供野生动物引用;并在两侧撒布粪便、食物等措施诱导,引导动物沿着通道通行;拆除所用临时设施,并恢复原有地貌,对取土场、弃土场采用放坡处理,坡度不得大于1:3,场地平整完成后,在上面覆盖一层清表土,并选用采摘的草籽冬季下雪前及春季融雪后两次撒播种子。

保护生物的措施篇5

1确立环境保护目标,建立环境保护体系

水利工程同其他工程施工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施工过程中要确立环境保护目标,建立环境保护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好施工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尽量维持施工区域外的植物、树木原状,防止由于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造成边坡冲刷和水土流失。积极开展尘、毒、噪音治理,合理排放废碴、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给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环境保护目标确立后,必须建立良好的环保体系。首先是确立岗位责任制,建立环保体系流程,责任到位,分工明确,措施得力。岗位责任和体系流程:实行逐层落实,一级抓一级。具体分工和责任:由项目工程部经理,各项目副经理、职能部¨领导组成环境保护体系领导小组。具体分工和措施:由工程管理部门负责制定项目环保措施和分项工程的环保方案,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质量安全部门监督施工全过程的环保工作,纠正不符合规定行为,检查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其它各部门按其责任范围,分别负责组织对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培训和考核,保证进场施工人员的文明和技术素质,严格执行有毒有害气体、危险物品的管理和领用制度,负责各种施工材料的节约和回收等。

2制定详细环保计划,确定部门保护责任

工程开工前,项目部要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编制详细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根据具体的施工计划制定出与工程同步的防止施工环境污染的措施即(健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报环保部门审批后认真落实,作好施工区和生活营地的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卡啵坏。工程开工后,质量安全部门按照环保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负责施工区及生活区的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定期对本单位施工的环境及环境参数进行监测,积极配合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施工区和生活营地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环境监督监测,确保施工环境不被污染。

3注重环保实施环节,确保环境保护措施在施工过程巾根据制定的环保计划,注重实施的每一环节,确保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

3.1周边环境保护措施。

首先是防止扰民与污染。施工作业应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避免扰民,在居民生活密集的地方施工要考虑减少夜间施工、大声喧哗等问题,以防止公害的产生。其次是保护空气质量。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尽量采用凿裂法施工;特殊隋况采用凿裂法适当辅以钻爆法施工或湿法作业,将工作面适当加水,减少粉尘,降低产尘率。混凝土拌和楼正确安装使用除尘器,使用时运转正常,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三是注重物料运输过程中的泄漏措施和机械车辆使用过程的管理。在物料包括水泥、粉煤灰运输装卸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所有出口配置袋式过滤器,定期对其密封陛能进行检查和维修。四是加强机械车辆维修和保养,使用优质燃料,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五是不在施工区内焚烧会产生有毒或恶臭气体的物质,因工作需要时,报请当地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同意,采取防治措施,方可实施。

3.2现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尽量避免在工地内造成不必要的生态环境破坏或砍伐树木,严禁在工地以外砍伐树木。二是在施工过程中,对全体员工加强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宣传教育,注意保护动植物资源,尽量减轻对现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创造—个新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三是在施工场地内外发现正在使用的鸟巢或动物巢穴及受保护动物,妥善保护,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四是施工现场内有特殊意义的树木和野生动物生活,设置必要的围栏并加以保护。五是在工程完工后,按要求拆除有必要保留的设施外的施工临时设施,清除施工区和生活区及其附近的的施工废弃物,完成环境恢复。

3.3现场水质保护措施。

首先是砂石料加工系统生产废水的处理。生产废水经沉砂池沉淀,去除粗颗粒物后,再进入反应池及沉淀池,实现废水回用零排放。其次是混凝土拌和楼生产废水处理。集中后经沉淀池二级沉淀,充分处理后回收循环使用,沉淀的泥浆定期清理送到渣场。三是机修含油废水处理。机修废水一律不直接排入水体,集中后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后,出水中的矿物油浓度符合排放标准并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综合利用。四是施工场地给排水处理。施工前制定舡措施,做到有组织的排水。包括修建给排水沟、沉沙池,减少泥砂和废渣进人江河。施工机械、车辆定时集中清洗的水经集水池沉淀处理后再向外排放。五是生产、生活污水处理。对生产污水按要求设置水沟塞、挡板、沉砂池等净化设施,每月对排放的污水监测一次,发现排放污水超标,立即采取必要治理措施进行纠正处理。

3.4现场水土保持保护措施

按设计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一是施工活动中采取设置给排水沟和完善排水系统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坏植被和其它环境资源。不因堆料、运输或临时建筑而占用合同规定以外的土地,施工完成后,恢复原来地表面貌或覆土。=是合理砍伐树术,清除地表余土或其它地物,不破坏草灌等植被;三是进行土石方明挖和临时道路施工时,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采取工程或生物防护措施,防止边坡失稳、滑坡、坍塌或水土流失;四是敝好弃渣场的治理措施,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碴,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阻碍河、沟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

3.5现场噪声环境控制措施

噪音是人类生活的一大杀手,也是影响周围居民与施工部门关系的一大问题。因此必须严格选用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施工机具,尽可能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合理安排车辆运输时间,限制车速,禁鸣高音喇叭,合理布置混凝土及砂浆搅拌机等机械的位置,尽量远离居民区,建立隔声屏障或隔声间,以降低施工噪声;对振动大的设备使用减振机座,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以降低声源噪声。对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的运输车辆以及打桩机、混凝土振捣棒等施工机械提前进行噪声监测,对噪声排放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械,进行修理或调换。

3.6现场固体废物处理措施

施工弃渣和生活垃圾是影响施工环境的一大因素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施工环境。因此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依据,按设计和合同文件要求将弃渣和生活垃圾送至指定弃渣场。首先是做好弃渣场的综合治理。采取工程保护措施,避免渣场边坡失稳和弃渣流失。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渣。堆渣前进行表土剥离,并将剥离表土合理堆存,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降低河道的泄洪能力以及影响其他承包人的施工和危及下游居民的安全。二是舡后期对渣场坡面和顶面进行整治。使场地平顺,利于复耕或覆土绿化。三是保持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在施工区和生活营地设置足够数量的l缶时垃圾贮存设施,防止垃圾流失,定期将垃圾送至指定垃圾场,按要求进行覆土填埋。四是遇有含铅、铬、砷、汞、氰、硫、铜、病原体等有害成份的废渣,经报请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在环保人员指导下进行处理。

保护生物的措施篇6

0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水利的投入,大量的水利工程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建设。然而,由于受地形地貌、地质和施工等条件的限制,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的大量弃渣,随着量的积累形成弃渣场。因此,为减少水土流失,尽快恢复农耕,要对弃渣场进行水土保持,要本着“预防为主、保护为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水土保持与生产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1弃渣场的危害

由于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弃渣场危害主要表现在这二个方面:

一方面,由于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弃渣会堆放在河滩、河岸及沟道内,若不加以防护,遇到暴雨会形成泥石流等灾害,致使河道淤积,河床抬高,既影响了河道行洪能力,同时又会威胁到弃渣场下游公共设施和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另一方面,弃渣的堆放,既破坏了渣场区的原有地表植被以及坡面稳定性,又破坏了生态环境;另外,弃渣在地表,可会使扬尘日增多,影响区域人们的居住环境。

2弃渣场进行水土保持的原则

2.1工程措施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先拦后弃”的原则,防患于未然。在分析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进行补充,增强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控制和减少对地表植被、原地貌的扰动和毁坏,保护原地表植被和表土,尽量减少占用水、土资源。开挖、排弃、堆垫的场地必须采取拦挡、护坡、截排水,以及其他整治措施。

2.2植物措施原则坚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永久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治理原则。在工程防护的基础上,补充植物防护措施,恢复生态环境功能。另外,要合理布设拦挡、播撒草籽防护措施,控制施工期和生产运行期造成的水土流失。植物措施要从保持水土、治理工程建设中的扰动面角度出发,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当地栽植的树种和草种,贯彻“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提高防护效果,注重生态效益。还要明确造林种草的技术措施与要求。

3弃渣场进行水土保持所采取的措施

3.1弃渣场工程措施

依据弃渣防治规划原则,结合弃渣场的位置、高度及堆弃物成分等因素综合分析,拟对沿线的弃渣场采取减小边坡坡度、设置拦挡、排水、护坡、土地整治等工程措施,并结合植物措施进行综合防护。

3.1.1拦挡工程措施弃渣场的拦挡措施主要有挡渣坝、挡渣墙和挡渣堤,在水利工程中用得最多的是挡渣坝。

3.1.1.1挡渣坝挡渣坝是沟道中拦挡弃渣横向建筑物,拦渣坝的规模要比挡土墙大很多,还要有相应的坝体排水和库内水外排的设施。水利工程弃渣场一般选择浆砌块石重力坝或混凝土重力坝,而重力坝具有抗冲力强、设计施工简便、安全可靠等特点,为首选型式。

3.1.1.2挡渣墙要挡渣墙中浆砌石挡渣墙造价虽然略高于其它形式的拦挡工程,但具有稳定性好,工程占地少等优点是很多水利工程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首选。浆砌石挡渣墙的设计要以《挡土墙设计规范》为标准,其防洪标准为20a一遇。挡墙施工选择坚固的石料,对于横坡方向较长的浆砌石挡渣墙沿横坡方向每隔10~15m设一道宽2cm的纵向沉降缝,并用沥青或麻絮堵塞。同时,为使墙后堆渣体内不充水,以减轻对挡墙的压力,在墙身内布设排水孔,孔眼尺寸为15cm×15cm或20cm×20cm,孔间距为2~3m,相邻两排排水孔呈品字形排列,最低一排排水孔高出地面。排水孔进水口处做反滤层,以免弃渣堵塞排水孔。若渣堆下面有地下水渗出,可加密排水孔、加大排水孔尺寸或增设纵向排水设施。

3.1.2排水工程措施弃渣场的排水措施包括施工期的临时排水措施和弃渣完毕后的永久性排水措施。在弃碴场堆碴范围外两侧开挖截水沟或排水渠等排水设施,防止降雨及坡面汇水冲刷碴体,也可以根据弃渣场挡墙的控制流域面积、降雨量、工程等级及相应的设计洪水标准来确定排水措施。排水形式主要有截水沟、排水渠和涵洞式等形式。

3.1.3护坡工程措施弃渣场的护坡措施主要有干砌石护坡、浆砌石护坡、混凝土护坡、抛石护坡、喷浆护坡等。在水土保持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护坡措施。如:渣体坡面较缓、受水流冲刷较轻的坡面,采用干砌块石护坡。如果渣体边坡坡脚可能遭受强烈洪水冲刷的陡坡段,则要采取混凝土护坡。如果渣体边坡与水库水位无关,则一般采取框格草皮护坡等形式,既能防治水土流失,又能节约工程投资,同时也改善弃查场周边的环境。

3.1.4土地整治工程弃渣场堆渣结束后,根据地块的大小和平整程度进行合理规划,整治工程包括场地平整和覆土2个方面,首先,将充渣场的坡面和顶面进行场地平整,然后再进行覆土,绿化覆土厚度按0.30m,覆土的材料来源于水利工程施工前剥离的表层腐殖土,以有利于土地复耕。

3.2弃渣场植物措施

弃渣场植物措施既要体现良好的水土保持性能,同时还要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为主体工程服务。通过恢复植被,使弃渣场景观得到明显的改善。

3.2.1立地改良为了提高土壤肥力、肥效,防止养分下渗,在弃渣场覆土层底部设置一层透水率较低的防渗层,防渗层铺设前要有基础过渡层,基础过渡层是由粒径≥1.50cm土石渣铺平压实组成。防渗层由厚度≥0.30m的黏土、沙子、发泡剂和水等复合组成,防渗层铺设完毕后要进行覆土。为提高苗木成活率,对弃渣场覆土层要采取保水剂和保水缓释肥等措施进行蓄水保肥,要在植被种植时就进行。

3.2.2植物种植弃渣场完成堆渣后,拟对部分渣体进行乔灌草结合进行造林绿化,充分发挥植物固土、保水的功能。在树种选择上,应充分利用本区气候适宜、品种丰富的有利条件,兼顾植物多样性和经济性,从当地优良的乡土树种、草种,草种选为白喜草,以尽量采用乡土树种。树种采用落叶乔木为杨树。

4结语

在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都会产生弃渣,形成弃渣场,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场区生态环境破坏等危害。因此,弃渣场是水土保持设计中的重点治理区,要对弃渣场做好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既可以有力保障水利主体工程的顺利建设,又有利于区域生态景观修复,使工程建设对项目区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赵鸿,寇晓梅,李红星.拦沟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5).

保护生物的措施篇7

【关键词】工程;建设;环境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在给人们提供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享受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工程建设中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工程建设如何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必须注重环境保护。

在工程建设中,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或间接的破坏和影响,例如沙漠化、森林破坏、雾霾、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等等。环境污染被人所感受到的直接后果是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工程建设的随便开采造成地表破坏、水土流失、洪水泛滥;建设噪音及粉尘的排放造成空气污染,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工程废物及废水的简便处理使水环境质量恶化,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会造成社会问题。加强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意识,严格执行环境管理制度,运用科技和法制的手段来提高环境保护的质量,只有当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时,我国的经济发展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前进。

2.工程建设造成环境破坏的原因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理念的不断加强,人们对环境越来越重视,工程建设项目在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同时,也造成生态破坏、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垃圾污染等大量污染,原因众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由于工程施工开挖面既大又分散,很多地表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

⑵我国工程建设项目巨大,如果按照自然形态建造,就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没有对生态系统进行科学和全面考虑。

⑶施工单位对环境保护措施不到位,有措施不采取,有的措施采取治标不治本,趋于形式。

⑷从施工领导人到员工,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强,一味追求工程进度及效益,而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⑸工程施工环保措施不到位,环保部门监管力度不到位,导致工程施工环境破坏严重。

3.提高工程建设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技术等全过程都要把环境保护作为重点,重视工程质量、效益、安全的同时绝不能忽视环境保护问题。在工程建设中,将环境保护作为施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指定专门的环境保护监督员,对工程的每一个工序进行监督检查,出现影响环境的问题,马上会同工程项目部领导或当地环保部门一同解决。工程项目部需要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加强领导意识,定期对每位员工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让每位员工在工程建设中始终灌输着“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思想意识。时时监督工程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措施的执行情况,每月对工程项目部的环境保护情况进行一次综合考评,达不到标准的,令其限期整改,对工程项目部主要领导进行通报批评和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在工程建设费用中,加大预留环境保护措施费用的力度,对环保中有突出贡献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对那些破坏环境和生态的员工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直至送交当地环保部门。

4.加强工程建设中环境保护措施

⑴地表环境保护措施

在工程施工中,施工界限内、外的植被尽量维持原状,砍除树木和其它的绿化植物时,应该综合考虑环境规划,事先征得业主或持有者的同意,绝对禁止超范围、超进度砍伐。施工界限范围内需要及早做好防护工程、排水工程及地表的植被绿化工程,防止水土流失。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必须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绿化环境,做到卫生清理经常化,生活环境保护制度化。在工程竣工后,及时清理现场,对废料、垃圾等有害物质要通过焚烧或其他措施处理后运至专门地点进行掩埋;对松散地表要及时植被覆盖或其他措施处理,确保工程施工范围内的地表环境良好保护。

⑵水环境保护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绝对禁止施工人员向江河中抛弃垃圾,排放废水、废油和冲洗物。地面冲洗物,包括水泥、淤泥和其他悬浮或溶解物质,应引入污泥井中,以防止未经处理的排放。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采取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不得超标排放。生活污水按有关要求进行沉淀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农田、河流和渠道,以免污染周围环境。油、颜料及有毒废水应保存在合适专用的安全容器中,并存放在指定地点,以免外泄漏进江河中。

⑶粉尘及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措施

在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洗车槽,所有驶出场地的施工车辆必须进行清洗,安排固定的人员每天进行施工场地和运输道路内的洒水降尘,尽可能减少灰尘对人员造成危害及对农作物的污染。对运输易飞扬的物料不得超限运输,并且用蓬布覆盖严密。

施工现场及营地院落门前实行三包责任制,不得在门前及院落外堆放材料、垃圾。对于施工中废弃的边角料、水泥袋、包装箱及零碎配件等及时清理,并搞好现场卫生。此外,工地须设置能冲洗的厕所,派专人清理打扫,并定期对周围喷药消毒,以防蚊蝇滋生,病毒传播。施工和生活中的废弃物应运至经当地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统一处理。

⑷减少振动、噪音控制措施

工程施工中的振动、噪音是干扰人们工作和生活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影响面较为广泛的一种公害,因此,工程中应将施工振动、噪音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来处理。施工中的噪音源主要来自各种运输车辆、砼搅拌机、振捣器、柴油发电机以及泵类机械等。控制噪音源最重要的手段是降低噪音源的噪音,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来降低噪音,通过这些控制措施,使工程工作场所的噪音水平控制在国家噪音标准极限内。

为了减少振动、噪音带来的危害,在确定工程施工方法时,尽量选择产生噪声较少的工艺;选用低噪声的施工设备,加强维修保养,确保设备长期处于正常的运转状态;对移动机械采用安装排气管消音器减低噪音;对固定机械采用隔离机器的振动部件来降低噪声,修建临时隔音屏障,减少噪音传播;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夜间施工不得安排噪音很大的机械,不鸣喇叭;合理安排工作进度和工作面,适当控制机械布置密度,避免机械过于集中形成噪音叠加;在建筑施工场界外设置噪声自动监测仪,随时掌控噪音造成的危害。

保护生物的措施篇8

关键词:技术措施作品专利权市场管理

自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日内瓦会议签署了两个新版权条约要求各国对有效的技术措施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之后。[1]一些主要的缔约国相继制定了关于技术措施保护的立法条款,国内许多学者对技术措施的保护问题也做了很多研究,有的学者从权利的角度探讨技术措施权,[1]有的学者从权利限制的角度论述技术措施和公共利益的平衡问题,[2]还有的学者评述国外技术措施立法,进行比较研究。[3]这些研究成果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技术措施立法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但是笔者发现,各国的立法和学者的研究都是沿着版权保护的思路发展的。技术措施是否是版权派生的权利?为什么要纳入到版权保护的范畴?这种立法的思路是否科学?技术措施的性质是什么?法律对其如何定位?这些问题与技术措施的立法密切相关,而各国现有技术措施立法模式也不甚相同,保护程度宽严不一,理论争议颇多。笔者力图以技术措施的性质和法律地位为切入点,结合已有的技术措施立法,对其进行探讨,以期引起有关学者的关注,并对我国技术措施立法的完善有所裨益。

从法学研究的角度来说,认识和分析一个法学概念必须从性质入手,只有清楚认识研究对象的性质,才能准确地进行制度分析和研究。对于技术措施的研究也必须首先从性质入手,深入分析技术措施本身的内涵,这是建立科学制度的基础。

在技术措施性质问题上,学术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1.总体认为技术措施是一项民事权利,只是在具体定性上有所不同。李扬先生明确提出技术措施权的说法,认为技术措施实质是借用有形财产权的方法来保护无形财产,是一种特别的权利保护。[4]有的认为技术措施属于版权中的经济权利,[5]还有的认为技术措施是一种类似于数据库的特殊权利。[6]

2.认为现有国际条约和相关国内立法所禁止的行为仅仅是破坏技术措施和作品的结合方式或者技术措施对作品的作用方式,而并非对技术措施本身的保护。因此,技术措施应该是一种禁止权,这种权利与著作权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绝对不应当属于著作权中的一项权利,除非技术措施本身就是软件作品。[7]

就笔者看来上述说法都不尽合理,难以经受严格逻辑推理的考证。以下从技术措施的概念入手,展开分析其法律性质。

由于技术措施的定义方式繁多,笔者酌选几个典型定义分析。德国著作权法第95a条(2)规定,本法规定的技术措施是指在正常的运行过程中为了确保本法所保护的作品以及其他客体为未经权利人许可的行为设置障碍或者作出限制的技术、设施以及相关的部件。[8]郭禾先生的定义:著作权法所称的技术措施,是指版权人为防止其作品被他人非法利用,而在作品的载体上采取的以技术手段为内容的防范措施。[9]李扬先生认为,技术措施指的是版权人或相关权人为了防止他人非经授权接触或使用其作品或录音录像制品而采取的技术上的手段和方法。[10]梁志文先生认为,技术措施是指在正常运行中,版权人或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主动采取的,能有效控制、防范或阻止未经授权接触或使用受保护作品的设备、产品或组件。[11]

上述几个定义都是从版权人的角度考虑,区别在于概念外延上的细微差别。不论从语言上如何概括,技术措施的内容应该是技术措施的设计思想、构思和流程、工序,其表现形式为有形的物质实体(比如,装置、部件)或者无形的技术。下面以技术措施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为两条主线,分析技术措施的性质和保护方式。

1.技术措施的物权法分析:以有形的物质技术措施为对象

对于以装置、部件等为表现形式的有形的物质技术措施来说,可以沿着物权保护的路子来考虑。有形的物质技术设备和措施,是物权法所规制的物,其保护方式应当遵循物权法的规定。技术措施使用人享有所有权,具有排除他人干扰物权行使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不能脱离物质实体而存在,否者就失去了物权存在的基础。具体到有形的技术措施来说,用户不得不正当地干涉技术措施的行使,这是物权物质性的要求。因此,处于此物质实体层次的技术设备,应该和一般的物质设备在法律保护上没有什么区别,具体说来就是,用户不能针对这种设备从事破坏、移除行为,这种移除是指把设备保护的对象和设备相分离的行为,比如:盗贼把住户的门锁和门相分离行为破坏了门锁的功能性,是一种非法行为。同理,用户把技术设备和保护的对象相分离也是一种非法行为。但是如果用户合法取得了包含有形技术措施的产品后,对产品及包含的技术措施可以任意处分,这其中当然也包括破解技术措施行为。破解之后随着产品的再转让,会导致技术的公开,而技术措施的原使用人没有权利控制。这是物质流通的性质所决定的。如果技术措施受知识产权的保护那另当别论。

笔者进一步假定这种有形的技术设备是专利产品,分析法律对其应当如何保护。

首先该技术设备应该满足专利性的要求,即具有新颖性、技术性、实用性。在新颖性的判断上,其技术要素应该是未曾发表过的,国内未曾公开使用过的。而大部分这种加密的技术措施往往是业内通用的,不能为少数几家所垄断,但是也不排除少数技术设备具有开拓性,这部分技术设备可以取得专利权保护。

作为专利权保护的对象,在专利保护期内他人不得采用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生产同样或者类似的设备。但是,专利申请的时候必须公开该技术的要素,使该领域内的一般水平的技术人员可以实现此技术。

作为技术设备的发明者往往希望通过此技术的使用排除其他竞争者的使用,更希望避免用户和捣乱者(通常指以破解和破坏他人技术措施为乐的黑客)的非法复制、未经许可的使用和访问。而专利申请时的技术要素公开反而促进了破解和解密,从而增加非法复制、使用和访问的容易性,这恰恰与技术设备发明者的初衷向背。由此可见,对物质性的技术设备给予专利保护并没有减少和杜绝非法复制、未经许可的使用和访问行为。

综上,可以认为对于物质性的技术措施设备,物权法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但是这种保护是有限的,需要遵循首次销售原则,[2]而且申请产品专利并不能达到技术措施控制版权的目的。

2.技术措施的版权法分析:以无形的技术措施为对象

无形的技术方式是一种非物质性的技术,不通过一定的有形物质来体现,而是一种设计思想、构思、流程和工序,通过对其的展示、表达,可以为人们所感知。比如:网络空间中访问密码的使用,序列号的控制等。根据现有的法律,无形的思想表达可以是版权保护的对象也就是作品;可以是个人信息,作为隐私或者其他人身权利受到保护;也可以是一种商业信息,受商业秘密的保护,或者公开作为公共使用的信息资源,对全社会开放,法律不提供私权保护。因此,技术措施这种无形的思想表达要么作为作品,要么作为商业秘密,要么是公共信息,对所有人公开,自由使用。下面分别阐述这几种情况。

首先作为版权客体--作品进行分析。依照法律规定,计算机软件是作品的一个种类。数字化和网络化环境中,采用的技术措施绝大多数也是思想的数字化表达,因此技术措施可能作为一般作品而存在,也可能以计算机软件的形式体现出来。对不同的表达形式应当采用不同的保护思路。

先探讨第一个思路:把技术措施作为传统的版权作品进行保护。

构成版权法上的作品,应满足三要件:独创性、可复制性、思想与表达的二分性。[3]如果技术措施可以作为一般作品受到保护,其首先必须是作品,满足作品的三个构成要件。独创性要求,技术措施应当是自己独立创作的,而不是完全沿袭别人的;可复制性要求这种技术措施必须表达出来,附着于一定的载体上,作为技术措施可以存贮于硬盘空间和服务器空间中,当用户访问或者读取的时候,复制到用户的内存或者存储介质上,因此其可以满足可复制性的要求;至于思想和表达的二分性对于技术措施来讲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技术措施的表达是多样的,作为技术措施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就以"软件狗"为例,针对不同的保护对象它可以有多种编辑和实现的方式。因此,我们可以初步假定技术措施可以作为版权保护的客体--作品而寻求版权的保护。

但是,技术措施主要通过实现其功能,来控制受保护对象的复制、使用和访问行为。可以说功能性是技术措施追求的唯一目的。版权只保护表达不保护思想,更不保护其表达体现出来的功能性。这种功能性对于所有人都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该技术措施,使用的方式包括控制、破解、规避等,而这些使用恰恰是技术措施所要控制的行为,因此把技术措施作为一般作品保护对于技术措施的制作者或者使用者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对这个问题,郭禾教授也作了类似的论述。他认为,在技术措施的实践中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针对技术措施本身规避、破坏;另一种则是针对受技术措施保护的作品的侵权行为。在第一种情况下,破环技术措施的人就没有接触和使用作品,当然谈不上版权侵权,第二种情况下,可以作为侵犯版权的准备行为或者部分侵犯版权行为,对此,我国是按照共同侵权处理的,但是这种情况下又很难有共同的故意。如果技术措施本身构成了作品,倒可以称为版权侵权,但是这只是针对技术措施作品的,而不是针对技术措施保护的作品的。因此,技术措施不属于版权范畴。[12]

技术措施版权保护的法理不能按照有些学者所论述的那样,抛开版权法理抽象地或者表面地分析适合版权保护的条件,譬如,非独立性、有效性、合法性等技术措施法律保护要件,都应该在解决了是否可以版权保护问题的前提下,再予以考虑。[13]

由以上论述,笔者可以认为,一般作品保护的路子对技术措施不适用。

再看另一条思路--把技术措施作为计算机软件保护。

技术措施也是通过计算机语言编辑的作品,按照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界定,这种技术措施可以是计算机软件。因此,根据计算机软件版权人享有的权利可以剖析技术措施应当具有的权利内容。

按照我国现施行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规定,计算机软件是按照版权的形式给予保护的。软件版权人享有发表权、署名权等八项权利内容。[4]这些权利内容是著作权在计算机软件领域内权利的具体体现,其中复制权处于核心地位。如果把技术措施归为软件,那么其具有的权利内容应当与一般软件的权利内容相同,即以复制权为核心,包含发行、传播等权利。不论具体到什么权利,都脱离不了版权的属性。而这种重在保护复制权的软件权利,对于技术措施来说虽然可以阻止单纯破坏和复制技术措施的行为,但是不能阻止被破坏之后接触和复制作品的行为,因为技术措施的版权不同于作品的版权。因此,把技术措施界定为作品的意义也就不大,因为技术措施的目的是控制保护对象,而不是重在发行、出售技术措施。当然以制作、出售技术措施为目的另当别论。

退一步讲,就算把技术措施作为软件保护,对于技术措施的实施者是有利的。但是,通过一个软件去保护另一个软件的版权也没有办法实施。因为这两个软件都具有相对独立的版权,都具有相同的权利内容,受到相同的权利限制,也就是说地位相同的两个版权之间不可能互相保护,这如同地位相同的两个自然人之间不能互相保护一样,比如:监护人和被监护人之间的地位不平等,监护人才能保护被监护人;人和被人之间的地位不相同,才能发生;等等。如此推论,只有把技术措施和被保护的对象之间合成为一个作品才能达到保护的目的。两者之间合成之后,就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技术保护措施的软件或者数字化作品,现实中计算机软件通常可以这样实现。但是,对于一般的数字化作品、录音录像、影视作品等却不能和技术措施结合成一个作品。如果不顾及这一客观现实,把技术措施定性为软件作品,那可能造成不同作品不同对待的状况。况且软件版权保护的弊端让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纷纷不同程度转向了软件专利保护的路子。[14]版权只保护技术措施的表达,不扩大到思想、程序、方法的原理决定了给与技术措施版权保护恐怕意义也不大。

总之,走计算机软件保护的路子仍然不通,法律不能把技术措施定位为软件。

排除技术措施作为作品保护的途径,商业秘密保护方式也不可行。商业秘密处于秘密状态的时候才是有效的。作为技术措施,使用过程中面向用户,杜绝不了用户采用反向工程加以破解,自然没有办法保密技术要素和技术秘密,因此商业秘密的保护也不是有效的方式。

3.技术措施的专利法分析

纵观世界知识产权,授予计算机软件和商业方法专利权已是发展趋势。[15]笔者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技术措施这种软件是否可以寻求专利的保护。

我国没有关于软件专利的立法和相关的规范,只能借鉴国外软件专利的情况,讨论技术措施作为软件可否获得专利保护?如果可行,保护范围如何界定?能否达到控制和管理保护对象的目的?

按照美国《与计算机相关发明的审查指南》,一项同计算机程序相关的发明只要是某个专业领域的实际应用,就属于可专利的主题,可以授予产品或者方法专利。[16]

日本2002年修改的《发明专利法》规定,计算机程序不论存储在固定介质,还是无形的网络空间上,都可以获得专利的保护,因此未经授权从网络下载受专利保护的软件是侵权行为。[17]根据这些相关立法,技术措施软件是可以申请专利的。

关于专利三性的判断,首先对于计算机软件专利申请,从整体上来说,如果其解决手段利用了自然法则之技术思想,并且借助计算机硬件实现了技术效果的计算机软件,则属于具有专利法所要求的技术方案或者具备技术性,属于可专利的范畴。[18]

按照欧盟《计算机实施发明的专利保护指令》,计算机软件发明必须做出技术贡献。判断这种技术贡献的时候,应当将专利权利要求的范围作为一个整体,其中可以包括技术的与非技术的特征,以此与现有技术比较两者的差别。[5]

按照上述有关计算机软件专利性的规定,只要具有技术贡献,满足传统专利三性的要求,就可以取得专利权。在前面的分析中,笔者假定技术措施可以作为软件受到版权保护,对此,技术措施如果达到了专利三性的要求,做出了技术贡献就可以作为专利权客体,申请专利的保护。授权的权利范围应该与传统专利权范围等同。这种排他性权利包括:制造、进口、销售、许诺销售等,但是科研试验使用和临时过境使用不视为侵权。也就是说除科研、试验外,未经许可不得生产、制造、销售、许诺销售该技术措施专利。在这一点上,郭禾教授也认为,技术措施作为一种方案除了作为技术秘密享有事实上的保护外,要想获得法定权利只有申请专利这一种途径。[19]

但是技术措施的目的重在保护作品、数据库,限制他人的使用、复制和访问,而不仅仅保护技术措施本身,并且技术措施专利保护的范围只能是阻止他人破环、破解,并没有排除他人的绕过、避开、和反向工程使用。再则,专利申请的时候,申请人必须公布技术措施的技术要素,以便该领域内的一般水平的技术人员可以实施,这样侵权用户可以很容易的破解和绕过技术措施,而进行非法复制、访问。这与保护技术措施的主要目的,与技术措施制作人的期望都背道而驰。正是因为现有的法律不能很好的减少和杜绝版权侵权,版权人才转而寻求技术措施的保护,而立法反过来又把技术措施推向知识产权法领域,姑且不说法理上是否合适,至少可以认定,这种循环立法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专利保护的方式也不能妥善解决技术措施的法律保护问题。仅有的好处是一定程度上减少和抑制针对技术措施本身的复制、模仿行为。需要指出的是,技术措施的专利亦不能阻止他人制作专门的破解程序和软件。因为破解程序是一个新的程序,技术措施专利不能排除别的程序的制作和使用。是否可以基于诚实道德的原则,调解专利和反专利的关系,还需深入的探讨。

由以上分析可知,技术措施的定性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至今学界还争议颇多。笔者认为,技术措施无非是技术措施使用人控制和管理保护对象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的采用无非是禁止他人未经许可的复制、访问、使用自己的数据库、享有版权的作品、享有版权的计算机软件等。这种技术方案,除了以物质方式体现的技术措施,可以按照物权处理其包含的权利外(但是这种权利是其物质性体现出来的,不是其技术性体现出来的),很难说本身是一种权利。这种技术措施不过是使用人对自身权利的一种救济,把其武断地界定为一种权利是丝毫没有道理的,而且延及到禁止合理使用,更显得荒谬。

按照民法理论,自立救济的方式包含三种: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助行为。技术措施则可看作是对非法使用者的一种正当防卫。[20]但是这种正当防卫应当是对合法权利的保护,如果对作品保护,应当是对自身享有著作权或者经过许可享有著作权的作品保护,而不能对处于公共领域的信息正当防卫。借鉴正当防卫的理论,技术措施的防卫应该是事后防卫,而不能主动进攻,KV300那样的防卫就超越了正当防卫的层次。[21]但是这种防卫只是一种自立救济的方式,如果没有相关法律的保障,收效甚微,达不到保护的目的。为了对技术措施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笔者认为这种保护在性质上和不正当竞争的保护应当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是一种基于行政管理的行政救济,是国家对著作权流通市场的一种管理行为,是对自立救济的一种行政确认,而不是技术措施的使用人享有的一种权利。这与反不正当竞争不是竞争者享有的权利一样,而是国家对扰乱市场行为的管制,是管理市场的一种行政职权。国家基于市场的管理职权,可以对破解、规避和破坏他人技术措施的商业行为加以制止、处罚,禁止制造、进口、销售反技术措施的设备、方法和程序。给技术措施使用人造成损失的,技术措施使用人可以单独提出赔偿,也可以以行政处罚为依据,要求责任人赔偿。

但是,这种行政管理行为也是有限度的(正如市场经营者不能凭借对其他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惩处而垄断市场一样),这种限制应当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合理使用的限制,技术措施的使用不应当影响到传统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的情景。另一个是滥用技术措施的限制,比如:技术措施使用者通过技术措施的规定限制其他生产者进入相关市场和对相关信息的使用。美国审理的Skylink和Static案件就是滥用技术措施的典型案例。[22]法律禁止规避技术措施是为了防止未经许可阅读、欣赏作品或者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而阻止侵犯版权的行为,以保证版权人能从数字化作品的许可中获得经济利益回报,保证其版权不受侵犯,而不是让其阻止其他主体的竞争和公共信息的获得。技术措施的立法不能偏失,不能使技术措施关系人牟取不正当的利益。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不应把技术措施定性为版权、专利权或者商业秘密权等权利。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第11条规定:缔约各方应规定适当的法律保护和有效的法律补救办法,制止规避由作者为行使本条约所规定的权利而使用的、对就其作品进行未经该有关作者许可或未由法律准许的行为加以约束的有效技术措施。从这个规范的层面上来讲,立法制止的仅仅是破坏技术措施和作品的结合方式或者技术措施对作品的作用方式的行为,并非保护技术措施本身。也就是说对技术措施的保护,不能泛化。仅仅是技术措施而未与作品相结合,充其量也只能和一般技术一样同等对待。德国的著作权法既是如此对待。

总之,技术措施不过是使用人用来防卫他人未经许可的使用、访问、复制其管理、控制对象的一种自力救济措施,并不是使用人享有的一种法定权利。基于当前技术措施使用的广泛性和盗版的严重性,可以制定专门的技术措施行政管理法案或者专门条款,用来规制针对技术措施的破坏、规避行为,规范著作权流通市场,促进文化繁荣和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

注释:

[1]wipoCopyrighttreaty(wCt)和wipoperformancesandphonogramstreaty(wppt)有关两个条约的中文译文可以参见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一卷)[C].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这里借助知识产权法中的首次销售原则,来指产品销售后技术措施产品人丧失队产品的控制能力。

[3]笔者借鉴了美国著作权法对作品构成要件的规定,此要件对于判断思想表达是否构成作品,比较全面和准确。可以参见李明德.美国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4]软件的具体权利内容可以查阅2002年1月施行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相关规定。

[5]欧盟《计算机实施发明的专利保护指令》第4条界定了软件专利三性的判断标准。

参考文献:

[1][4]李扬.试论技术措施权[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3):106.

[2]黄贤福.网络著作权技术措施保护中的利益平衡[J].电子知识产权,2002,(8):37.

[3]王迁.对技术措施立法保护的比较研究[J].知识产权,2003,(2):3.

[5]梁志文.技术措施的版权保护[n].人民法院报,2002-6-23(3).

[6]金玲.反规避技术措施立法研究[a].唐广良(主编).知识产权研究[C].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

[7][9][12][19]郭禾.规避技术措施行为的法律属性辨析[a].沈仁干(主编).数字技术与著作权--观念、规范与实例[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45~60.

[8][德]m·雷炳德.著作权法[m].张恩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745.

[10]李扬.数据库法律保护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98.

[11]梁志文.技术措施界定的比较与评价[J].知识产权,2003,(2):14.

[13]胡启明.论我国技术措施版权保护制度的完善[J].湖南社会科学,2004,(2):157~159.

[14][17][18]符道.计算机软件专利政策新发展及其思考[a].唐广良(主编).知识产权研究[C].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26~56.

[15]符道.计算机软件专利之利益考量[J].电子知识产权,2003,(7):40.

[16]examinationGuidelinesforComputer-Relatedinventions[DB/oL],

[20]周明.软件产品的正当防卫--从KV300L++事件说起[J].中国律师,1998,(4):44.

保护生物的措施篇9

1.1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完善施工环保体系

针对现代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要求、针对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需求,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应明确环境保护目标。针对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应明确施工环保工作目标。通过施工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减少对施工区域周边植被的影响,预防水土流失及施工尘、碴、水对环境的影响。以施工环境保护目标为中心,建立施工环保体系。并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及其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关系,明确各部门环境保护工作内容。通过完善的施工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的建立,规范施工过程中各部门工作中与环境保护相关内容的开展,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1.2水利工程施工环境保护管理的具体措施

为了减少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工程施工企业应在工程中标后详细调研施工区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以此为基础,编制详细的生活环境保护计划,减少施工过程中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另外,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所产生的噪声不可避免的对周边居民产生了影响。施工企业还应与周边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加强与周边居民的沟通,避免噪声污染等造成的矛盾。针对施工过程中交通运输通路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还应规范施工运输车辆的运输时间,避免运输噪声等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为了减少施工过程中粉尘等对空气环境的影响,工程施工企业还应加强空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应用。通过凿裂施工法的应用、钻孔或爆破施工、湿法作业等防尘措施的运用,降低施工过程中粉尘的产生、减少施工过程对空气环境的影响。另外,施工企业还应对施工现场存放物料进行管理,针对施工用粉尘材料存放中大风气候造成的空气污染,强化物料存放过程的遮挡措施应用与管理。通过多种预防措施的运用,减少和降低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空气环境的影响。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施工废水、生活废水对该流域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降低水利工程施工过程对流域内水资源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应通过针对性分析及措施执行实现环保目标。首先对于施工过程中砂石料处理及混凝土砂浆制作过程中的废水进行处理,或者采用商业采购的方式减少这一环节的废水处理工作。另外,施工过程中的设备检修、故障处理等工作中,废旧机油、清洗用柴汽油等应集中收集后进行处理,严禁随意倾倒,以此避免废旧机油等对水资源环境的影响。对于施工机械、车辆的清洗,应集中清洗,病通过水池沉淀后排放至江河,减少车辆清洗带来的油污对江河流域生态的影响。对于生活污水,应设置沉砂池进行净化,避免磷化物等超标对水环境的影响。通过相应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有效降低水利工程施工活动对水资源环境的影响,实现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管理目的。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固体废弃物主要有施工废弃物及生活垃圾两部分组成。针对水利工程施工环境保护管理目标,施工企业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依据,进行废弃物的处理与管理。通过集中收集与处理方式,避免随意倾倒固体废弃物对施工场所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活垃圾也应集中倾倒至指定地点,减低施工活动对周边植被的影响。如废弃物中含有铅、铬、砷、汞等有害成分,其实应上报环保部门进行批准后进行处理,避免重金属及有害物质对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

2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环境保护的探讨

综合水利工程施工中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需求,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应树立明确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严格施工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执行与宣传,使施工全体人员认识到生态环境及动植物保护的意义。尽量避免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数目的砍伐,注重施工过程中对植被及动植物的保护。严禁施工人员在施工区水域捕杀水生动物,以此保护施工区域动植物生态环境,实现环境保护目标。

3结论

保护生物的措施篇10

关键词:气象灾害;防御;对策

农业气象灾害泛指恶劣的气候对农民生产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些自然灾害有大风、冰雹、霜害、干旱和洪涝等。我国近些年来频繁受到自然灾害的干扰,农业发展受到影响,气象灾害作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恶劣的气象灾害会影响到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导致产量大幅度骤减。

1近年来气象灾害的现状

我国自实行自改革开放和三大改造政策以来,国民生产力空前提高、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已基本进入小康社会。随着一系列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大规模的科技政策逐步实施以来,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同时也伴随着剧烈的环境污染。社会迅速发展,城乡一体化和工业化等进程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再加上顺应时代的潮流迎接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环境的污染加上自然资源被过度的开采,由此导致了恶劣的气象灾害频繁发生。据报道,我国近些年来的农作物每年平均受气象灾害的影响,减产几千万公顷,直接受灾粮食高达几十亿公斤。例如,干旱给我国的农作物生产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通过以下表格数据,我们大致可以得出干旱条件和农作物生产的关系。如今我国仍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仍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伴随着一系列的社会进程,如果不对气象灾害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农业生产仍旧是一个巨大的威胁。由此,我们一定要制定出与之抗衡的防御措施,尽可能的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保障农作物的产量。

2具体有效的防御措施

2.1分析不同农作物的抵抗力,寻求农作物健康生长的环境

自古以来防患于未然都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气象灾害来临之前做好一定的防御措施才能尽可能的保护好农作物。在气象灾害到来之前准备好科学且合理的防御措施,良好应对自然灾害,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农作物在适当的生长环境下能达到最高产量,保证农民的生产力。由此,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中也尤为重要。积极有效的改进农作物生产的环境,也是一项应对气象灾害的根本途径。为了避免气象灾害的发生,尽最大的努力,加强防御措施。当真正的发生自然灾害时起到保护农作物,保障农民经济财产安全的作用。在保护农业生产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习和了解一些农业气象相关的知识,做到积极有效的应对气象灾害。

2.2提高农作物种植技术

在加强气象预测和防御措施的同时,为了能及时且有效的减轻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农业的栽培技术也不容忽视。为了能大大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气象灾害发生之前对农作物进行专业的栽培措施。我们可以尽力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惯,对农作物实行适当的人工种植措施,积极有效的保证农作物的产量,所以提高农作物种植技术也是抵抗气象灾害的有效措施。

2.3气象灾害的长期预防

为了长期的有效预防气象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可以实行一些必要的措施来保护农作物。但是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不同的农作物来实现不同的气象灾害预防。结合以上几种农作物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大棚技术来预防农作物受到自然灾害。例如我们常见的大棚蔬菜,在寒冬时节为了抵御严寒,防止农作物被冻死冻伤,农民们会在秋季搭建大棚抵御冬天的冷风和暴雪。这种方法多为专业种植蔬菜的农民所常用,大棚除了能在冬天保护蔬菜不受冻害还能利用其特殊的环境种植出不属于这个季节的蔬菜水果。类似大棚技术的还有温室培育技术,人们为了保障农作物的产量还会进行温室的搭建,在温室对农作物进行特定环境的栽培,做到长期性对抗气象灾害。我们应该多采用这些长期性的防御措施,尽可能长久的保护农作物避免受到气象灾害的影响。

2.4改善农业生产的环境

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要积极地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自然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业生产的环境。我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尽最大努力保护好我们生存和农作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也可以有效的避免气象灾害的发生。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措施有坡地梯田化,兴修水利,积极防旱防涝,退耕还林等等,这些措施都是保护自然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有效措施。能积极地改善农业生产的环境,有效的减少气象灾害的发生。

3发生气象灾害后的对策

尽管我们已经尽最大的努力去阻止气象灾害的发生,但是有些特殊情况还是无法避免。我们除了有相对应的防御措施,长期预防气象灾害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等对策来抵抗气象灾害还应该准备好对策,当气象灾害发生了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将损失降到最低。努力让农作物尽早恢复生机,下面有两个方面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3.1气象灾害发生后如何处理

为了保证农作物的产量,保护好农民的经济财产安全,当气象灾害发生后尽快作出相对应的挽救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将损失降到最低,尽快的让农作物恢复生长,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2努力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生活的地球是经过几亿年的演化才变成如今我们所生活的样子。在浩瀚的宇宙中,只有地球才是最适宜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星球。在庞大的地球上孕育着无穷无尽的生命,无论是我们人类还是花花草草皆是地球上的生命体。地球提供了人们如此一个美丽多彩的生长环境,我们应该珍惜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星球,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我们才能向地源源不断的获取食物和适宜生存的环境。结束语气象灾害是一个全球性事件,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遭到人们的滥用和破坏,导致了严峻的气象灾害频频发生。例如过度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资源匮乏,过度开采森林资源导致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一系列自然灾害。滥用水资源导致地下水极速骤减和地面下沉等问题,威胁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对水资源的污染也导致了一些湖水中鱼虾等动植物大量死亡。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积极有效地实行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和对策,是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根本措施。

参考文献:

[1]韩铁军,韩立军,于璐.农业气象灾害的综合防御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09):152-153.

[2]徐进华,袁晋琰,简海燕,郭水连,李鹰,聂春平.江西省宜春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与防御对策[J].农业灾害研究,2013,(01):37-40.

[3]黄国荣,陈家豪,宋兰芬,林燕金,吴仁烨,汤珺琳.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与运行[J].福建农业学报,2007,(01):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