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粮食的调研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57:51

节约粮食的调研报告篇1

世界粮食日宣传活动方案2021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深入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农业农村部、教育部、科技部、全国妇联决定共同组织开展2018年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系列宣传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粮食安全系列宣传活动主题是“端牢国人饭碗,保障粮食安全”。

近年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较高水平,粮食库存充裕,粮食供给由总量不足转为结构性矛盾,人们更加关注粮食质量安全,消费需求转向“吃得好”和“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便利”。要加快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着力解决市场化形势下农民卖粮问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加快构建更高质量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二、组织机构

(一)主办单位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农业农村部、教育部、科技部、全国妇联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二)主会场联合主办单位

xx省人民政府

(三)主会场承办单位

xx省粮食局、xx大学

三、活动安排

(一)活动组织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会同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制定活动总体方案,组织开展“粮安之星”评选和粮食安全大走访大调研,策划并组织主会场活动,协调中央媒体宣传报道,制作下发主题宣传册、宣传品,指导各省区市活动的开展。

省级粮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制定本地区活动方案,组织开展本地区主会场活动、“粮安之星”评选和粮食安全大走访大调研,协调地方媒体宣传报道,准备本地区宣传资料和物品,指导本地区活动的开展。

地市级粮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单位按照省级活动方案,组织开展本地粮食安全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协调本地媒体宣传报道。

(二)活动内容

2018年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系列宣传活动包括“粮安之星”评选和粮食安全大走访大调研。

1.“粮安之星”评选

在全国范围内挖掘评选一批积极投身粮食事业、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典型个人/集体。评选分部级和省级两级开展。7月起,各省级粮食、农业、教育、科技、妇联等部门单位在本地区开展评选,8月底评选出本地省级先进典型10名,并向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推荐报送1名先进典型。9月底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会同有关部门单位,从各地推荐的先进典型中评选出10名全国先进典型。10月16日,在杭州主会场“粮安之星”,并向社会各界发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主题倡议。

各省级有关部门单位可结合本地实际,在10月16日当天举办主会场活动,本地区“粮安之星”。

2.粮食安全大走访大调研

活动期间,部级和省级粮食、农业、教育、科技、妇联等部门单位,组织机关干部、农业科技专家、涉农院校师生等,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对粮食问题进行摸底调研,认真倾听农民对国家粮食政策的意见建议,深入了解粮食安全方面存在的矛盾隐患;面对面宣传国家粮食生产政策,讲解粮食生产、收获、运输、保管等方面的科技知识,提高农户粮食种植和收储技术水平。以工作小组形式开展活动,每组3~5人,深入到2~3个村,进行大走访大调研活动。

地方粮食部门要依托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向农户宣传推广“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提高粮食产后专业化服务水平,减少产后损失;依托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向农户宣传推广粮食品质测报和监测、科学储粮技术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增效。

10月16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主办部门单位在主会场举行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授旗仪式。仪式结束后,国家有关部门派出工作小组分赴重点省份开展活动。结合各地情况,各省(区、市)举行相应授旗仪式,组织若干工作小组,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

(三)进度安排

1.准备阶段

省级粮食部门会同省级农业、教育、科技、妇联等有关部门单位按照本通知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省(区、市)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系列宣传活动实施方案,并于9月25日前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备案。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主办单位组织有关专家完成主题宣传册、宣传品的制作,并于9月25日前发放到各地。在国家有关部门发放物品的基础上,各省(区、市)结合本地区特色做好宣传手册、主题宣传品等活动物品准备。

2.实施阶段

活动期间,各省(区、市)有关部门按照本通知要求和本地区实施方案有关规定,组织开展本地区“粮安之星”评选、粮食安全大走访大调研等相关活动。

世界粮食日当天(10月16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主办单位在xx杭州举办2018年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系列宣传活动主会场活动。各省(区、市)也要举行本地区主会场活动。

3.总结阶段

10月31日前,省级相关部门要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将活动情况(含总结报告、活动图片、视频材料等)报送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农业农村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全国妇联。

四、有关要求

(一)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发挥部门优势,密切协调配合,结合工作实际科学制定方案,加强人员和经费保障,确保各项活动顺利进行并形成规模声势,把本次活动抓实抓好。

(二)要把拓宽宣传渠道、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宣传实效落到实处,紧扣传播规律和公众关切,做好活动宣传报道和新闻服务,积极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努力形成全媒体覆盖格局。

(三)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改进工作作风、注重活动内容、厉行勤俭节约,严禁铺张浪费、大讲排场和形式主义。

(四)要高度重视安全防护工作,同步部署消防、交通、防踩踏等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排查,消除隐患,落实应急预案,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世界粮食日宣传活动方案2021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国家粮食局确定今年“世界粮食日”活动的主题为“团结起来,战胜饥饿”,每一位公民都要树立“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观念。为响应国家粮食局的号召,提升广大师生的节粮爱粮意识,伙食监督委员会特举办此次“世界粮食日”宣传活动。

一、活动时间:xx年10月11日——17日。

二、活动目的:响应国家粮食局的号召,提升广大师生爱惜粮食、杜绝浪费的意识。

三、活动流程:

1.前期策划准备阶段:时间为10月11日至14日。于10月11日召开全体社员大会,将制作展板、制作宣传单及日常监督等工作分配到各个部门,再由各个部门统一进行处理。

2.活动阶段:时间为10月15日至16日。主要以展板、横幅签名、宣传单的形式向广大师生做以宣传。并在具体的监督工作中向广大师生作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宣传,并对浪费行为提出批评、监督和指正。如果条件具备,将邀请后勤处向广大师生作“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报告。

3.活动总结阶段:时间为10月17日。由我会成员对本次活动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爱惜粮食方面的宣传、监督工作,将这种节约粮食的意识延续并发扬下去。

附件:

1.本次活动物资申请。

2.“世界粮食日”活动宣传单。

伙食监督委员会

展板内容

世界粮食日(worldfoodday,缩写为wfd),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的纪念活动的日子,世界粮食纪念日,是在1979年11月举行的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决定:1981年为首次世界粮食纪念日,此后每年的这个日子都要为世界粮食纪念日开展各种活动。

我国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人口大国。虽然近年来粮食增产,但人口的增长却不容忽视,大部分城市人口所需粮食仍依靠进口,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自xx年以来,我中的自然灾害不断,我国粮食逐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

不知有多少父母为了全家人的生计而长年奔波,有多少儿童饿的不成人形,正盼望着能吃一个饱肚子,更有灾区人民朴实而热切的渴望。我们可曾想过:全球仍有六分之一的人民在挨饿,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

团结起来,战胜饥饿。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责任。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次就餐做起,为下一代留下一片美好的明天,我们大学生有义务做得更好!

我校餐厅肩负着约5000名师生的伙食,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人。希望同学们不挑食,不偏食,适量打饭,不浪费饭菜,监督并制止身边的浪费现象,做一名节约宣传员。如果饭菜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到监督台提出意见,伙食监督委员会在后勤处的指导下会给大家尽快解决。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我们的明天,节约粮食,文明就餐!主办:陇南师专后勤处

世界粮食日宣传活动方案2021

为增强全社会爱粮节粮意识,促进粮食减损增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好20xx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宣传活动,根据《xx市xx区教育局》印发的《xx市xx区教育局20xx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主题

20xx年世界粮食日主题是:“气候在变化,粮食和农业也在变化”。20xx年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10月10——16日)的主题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粮食减损增效”。

二、活动内容

1、光盘行动

政教处、团委加大管理和监督力度,对学生用餐插队、喧哗、乱跑乱扔者进行教育。各班开展“盘盘净餐人人节俭”的“光盘行动”。每班设定一位“光盘行动”检查人员,监督学生餐盒,是否将饭菜吃净吃光。通过活动,便同学们懂得为什么要爱惜粮食、怎样爱惜粮食,从而养成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活动时间:长期

2、主题讲座

活动期间,学校利用班会课开展“气候变化也粮食减损增效”的主题讲座,宣传讲解粮食安全形势、粮食供给状况、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等科普知识。

活动时间:10月17日

3、手抄报展评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珍爱粮食、从我做起,积极促进粮食减损增效”手抄报展评活动,在同学们中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活动时间:10月17日——20日

三、活动负责人:

xx

节约粮食的调研报告篇2

光盘行动是2013年1月16日由北京一个名为“in_33”的团体发起的公益活动,光盘行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那么光盘行动调查报告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光盘行动调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光盘行动调查报告范文1:摘要:中国紧急快速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在大学,每到开开饭时间,餐桌上总是杯盘狼藉,在这些餐盘中,剩着大量未吃完的饭菜,这些剩下的饭菜都将倒入食堂打潲水桶中,一天下来,倒掉的剩饭要累积好几大桶。在这样的前提下,“光盘”行动在各大学中逐渐展开,成为一种公益活动。我院积极参与其中,做起了“光盘”行动的号召,学生们积极响应,以身作则,本次调查报告就是对这次活动成果的调查,总结。

调查背景:全社会各行业兴起了“光盘“行动”,在我院也得到了积极响应。调查目的:对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光盘”行动进行成果调查,进行总结。调查时间:2013年04月15日—2013年05月05日

调查地点: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一食堂、二食堂

调查对象:大学生

调查方法:1、调查采访2、食堂调查

调查人:陈思聪

正文:“光盘”行动在社会的搭理宣扬下逐渐成为一种热潮。我就一些和食堂就餐的相关问题采访了一些同学。

首先是同学的基本生活费是多少?这个问题与“光盘”行动有着很必然的联系。经过调查,有85%的大学生的生活费在800-1200元,约有7%的大学生生活费在1200元以上,而仅仅只有8%的大学生生活费在500-800元。根据采访的一些同学说,刚进校时食堂的砂锅6元一碗,现在已经大多7元-8元一碗。原来一个月的生活费会比现在省一些。生活费的富裕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浪费现象,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大多会珍惜粮食。

然后是每天的就餐次数进行了提问。平均每天就餐三次数的学生最多,达到了63%,就餐两次的有33%,仅仅只有4%的学生就餐一次,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就餐一次到两次的同学,他们只是在中午和晚上回去吃饭,早饭大多数都是不想去吃,只有在个别情况下才回去吃吃,而午餐和晚餐浪费的情况明显不多。而就餐三次以上的同学生,会因为不是很饿等原因,不同程度的浪费粮食。

接着是浪费粮食的情况。通过调查可以看到有65%的同学从不剩饭,但在问他们时,他们大多数都有剩饭的时候,有时候也会因为其它原因会倒掉几次,但都很少这样做。每个人都会有浪费食物的时候,只是看是不是经常这样做,

浪费食物与生活费的多少不是有直接的关系,同学们浪费食物的原因有很多的因素,有60%的人都是因为饭菜不好吃,这是主要浪费食物的原因,剩下的有些同学是因为点餐量过大,吃不完。有些是觉得食物不干净,吃不下。还有些是因为没胃口,不想吃。然而有些是因为其它的原因而浪费,比如说:自己的原因、挑食,天气的原因、没胃口,身体不好是也吃不完的原因。同学们的浪费都是有多种原因的,这让我们觉得他们的浪费是乎可以理解的,但事实是这样么?

最后是看到别人浪费粮食时候的感觉。有30%的学生觉得浪费食物的现象没感觉、习惯了。有62%的学生觉得食物的浪费是可惜的,应该节约,不应该浪费。仅仅只有8%的同学是觉得愤怒的。在这一项调查中反应出,大学生对食物浪费的意识薄弱,对食物的浪费没有什么感觉,没有什么责任感。在对待事物的处理方式中,仅仅只有一人打包带走,有42%的人置之不理,有56%的学生会看情况而决定怎么做。怎么是这样的现象呢?通过在调查是的访问得到的答案是,吃不完的食物打包太麻烦,就算打包了,拿回去不一定会吃掉,还不如不打包。有些觉得吃不完就吃不完呗,打包回去吃都不新鲜了,说不一定吃了会拉肚子,没必要打包。有些同学是不好意思,别人都不在乎你在乎什么,想打包也不好意思。有些同学觉得打包感觉很丢脸,不愿打包,打包会觉得别人会用奇怪的眼光看自己,所以不会这么做。有些同学觉得这也不算浪费,因为吃不完的食物会有人处理的,他们回去拿去喂猪,这样不是浪费。他们好像说的很有道理,可是实际上是对自己浪费行为的辩解。

通过采访调查,不难看出现在浪费粮食的现象确实比较严重,在现在富裕的生活环境下,人们的意识已经发生改变,对浪费已经习以为常。不是十分的在乎,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思想。接下来是对食堂的调查。

我选取了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去进行查看。早上和中午的浪费情况基本很少,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学们自觉地吃光盘子的食物,装剩饭剩菜的大桶,以前经常满的,现在也少了很多。晚上的剩饭情况比较严重,但比之以前还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现在比较提倡晚上少吃,我感觉和这个有些关系。

“光盘”行动在一定程度上讲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同学们的意识并没

有过多的改变,我们应该继续努力。

我国高校众多,学生数量更是庞大。同时他们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群体,处于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各自的最前沿,代表的是一种新的力量、一种新的思想和新的潮流。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这个群体脱离了最直接食物获得过程的参与,缺乏辛苦劳动的亲身体验。加之本身极易受其它人群的影响以及没有过真正饥饿的感受,导致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想当然的认为食物获得轻而易举,或者说只要拥有财富就可以不愁吃喝,因而忽视了甚至是漠视粮食的重要性。这种对粮食重要性的无知,成为了大学生中普遍存在食物浪费的首要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也是为什么在农村中就很少有粮食浪费的原因,不一定是因为农村贫穷,而是因为农民能够认识到粮食获得的艰辛和粮食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在真正理解“粮食”的基础上才能有效的减少和杜绝粮食浪费,否则,一切努力都是空口白话,无济于事,并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肆意浪费粮食的问题。

对于食物浪费的不良影响,从小的方面来说,浪费是个人的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偏颇和瑕疵。毕竟任何资源都是一种劳动的结晶,浪费资源就等于不尊重劳动本身,作为解决温饱的粮食,自然也不例外。这是对个人而言的。一个人对于食物浪费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认为这不是什么值得关注的事情,那么在这一方面他就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

“浪费可耻,节约光荣”这句话我们大家都懂。可是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在学校就餐时,迫于种种原因,最后饭桌上总会剩下一堆食物,结果不外乎是倒,甚少有人会想着去打包。“光盘”行动之所以能如此迅猛广泛传播,体现了人们对浪费有了一次理性的回归。我们也应该把这种思想坚持下去,不应该只当做一时的热血。应该持之以恒的去坚持!这样浪费的情况才会得到改变,我坚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会做到。

光盘行动调查报告范文2:前言

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这种“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势在必行。随着全国主流媒体对“舌尖上的浪费”大加挞伐,一项倡导将盘中餐吃光、喝净、带走的“光盘行动”正在全国兴起,并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

一、调研主题:

有关“光盘行动”的态度

二、调研目的: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为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引导全院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在全院倡树文明消费、绿色消费、低碳消费的俭约之风,积极倡导节约文化,广泛宣传节约理念;从点滴做起,从餐饮开始,将口号变为行动,将行动化为习惯。

三、调研方式:

四、调研对象:

管理学院全体在校学生

五、调研时间:

2014年3月25日

此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形式,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取的在校学生,此次活动受到同学们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共计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8份,回收率98.67%.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里的食物,吃不完的打包带走,拒绝浪费,珍惜食物。根据调查显示,有50.03%的人听说过并对具体内容有所了解;23.6%的同学仅听说过不了解具体内容;仍有16.89%的同学没有听说过。这意味着当代大学生对“光盘行动”的较关注,仍有部分同学对此没有引起重视,需加大力度宣传。

自网友徐侠客在微博上提出“光盘行动”以来,随着全国主流媒体对“舌尖上的浪费”大加挞伐,一项倡导将盘中餐吃光、喝净、带走的“光盘行动”正在全国兴起。就目前而言这项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然而,该行动是“昙花一现”还是会“持续下去”呢?有网友对此表示置疑。

有一种现象叫痛心,我国每年仅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高达800万和300万吨,这相当于最少倒掉了2亿人一年的口粮;如果每天浪费的粮食回收5%,可以救活400万饥民。我们每天都可以看见许多同学在就餐后,倒掉盘里的饭。据图显示18.24%的同学基本上没有剩饭,5.41%的同学倒掉了四分之一,1.08%的同学剩下了二分之一,仅有15.54%同学“光盘”,根据这个数据,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仅仅一个食堂每天得浪费多少粮食,而这些粮食又可以养活多少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重视的不好习惯。

光盘行动调查报告范文3:一、行动宗旨

为了响应大队部的号召,认真贯彻杜绝浪费的节俭精神,全力做到桌桌“光盘”,我们在春节期间自己所参加的聚餐和饭局中,进行了一份“光盘“行动调查报告,以期监督和落实这一行动的开展,为这场关乎着国计民生的大行动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二、调查方法

在春节期间自己参加的聚餐和饭局中,进行观察和记录,统计出各个项目后,登记在表格中,制成“光盘“调查表。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光盘”行动调查表

地点

人数

服务员是否提醒

光盘率

除夕年夜饭

余姚新皇潮酒店

9人

80%

初一中饭

余姚花园酒店

18人

60%

初一晚饭

余姚新皇潮酒店

19人

85%

初二中饭

大隐阿鑫饭店

13人

95%

初二晚饭

大隐外婆家中

14人

100%

四、结论

调查情况数据显示,本次春节期间的五次聚餐及饭局中,光盘率最高为大隐外婆家中的100%,最低为余姚花园酒店的60%,平均光盘率84%。

五、原因分析

从调查情况的数据来看,光盘率的高低有这么几点原因:

1)大隐聚餐时的光盘率高出余姚聚餐时的光盘率,可以看出,农村人的节约意识比城市人更强;

2)而余姚聚餐中新皇潮酒店的光盘率高出花园酒店的光盘率,可以看出,服务员的提醒对食客起到的作用不可谓不小;

3)最后,大隐聚餐中外婆家中的光盘率高出阿鑫饭店的光盘率,可以看出,在家中聚餐时菜肴根据客人口味作出调整,光盘率比饭店普遍高出一个层次。

4)人数与光盘率没有太大关系。

六、活动建议

将影响光盘率的几点原因加以系统分析,在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每个人必须加强自身的节约意识,尽量做到多吃少剩。

2)点菜时不必铺张浪费,注重排场,不然只会导致更严重的浪费,给客人留下坏印象。

3)订餐时需谨慎考虑各种菜肴的口味、分量,与客人的口味和食量、人数做好对比,最大限度的杜绝浪费。

4)酒店需要做好光盘行动的宣传,将海报置放于醒目处,并派遣服务员对食客进行提醒。

节约粮食的调研报告篇3

一、不能忽视近10年来我国粮食供给保障的不利因素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禀赋匮乏和人口超多原因,造成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弱质三性”——脆弱平衡、强制平衡、紧张平衡。所谓脆弱平衡,是保障的资源条件贫乏;所谓强制平衡,是经济社会要素投入大,政府强力主导;所谓紧张平衡,是保障食物及粮食安全的总供给能力不宽裕。改革开放以来实现的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供给略有节余,即建立在此基础之上。近10年,我国粮食供给总量中进口比重越来越大,开始明显突破95%的粮食自给保障线,是粮食安全“弱质三性”加深的重要标志。至少可从三个角度分析判断:

一是在粮食总产实现首次“七连增”的同时,也首次出现了大豆净进口“七连增”。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我国进口粮食从调剂品种转变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品种是大豆。1990—2003年14年间,我国较大规模净进口粮食接近1000—2000万吨以内,仅有4个年份,且没有连续性,属于调剂品种性质。2004—2010年,我国大规模连续净进口粮食,7年内从2000万吨迅速增加到近6000万吨,2010年占当年国内粮食产量的10.8%,其中主要是大豆。

二是粮食安全储备中的进口替代因素突出。2009年3月底,我国库存粮食约占全年消费量的40%,远远高于国际上约18%的粮食安全储备标准。但是,库存粮食不是当年全国粮食消费之后的节余,而是多年节余的积累。若扣除1990—2008年我国粮食净进口1.6932亿吨,2009年3月底库存粮食只有5608万吨,仅占年度消费量的10%左右。

三是大规模“进口土地”已经成为常态。目前,我国油料播种面积约2亿亩左右,而进口大豆、食用植物油所需播种面积远远超过此数。按国内大豆亩均产量120公斤计算,2001—2010年每年进口大豆需播种面积由不到1亿亩增长到4.42亿亩,2010年相当于国内现有播种面积的18.3%。同时,与粮食具有紧密替代关系的食用植物油进口迅速增长,2000—2009年由不足200万吨增长到900多万吨,其中,2007—2010年年均进口约800万吨,约占我国年消费总量的40%,如果按照大豆出油率计算,相当于进口大豆4000多万吨,年需播种面积3亿多亩。

当然,目前我国粮食对外依存度的上升,并非国内粮食生产水平绝对下降,而是各种消费因素交织所致,但也表明,国内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已经明显赶不上消费需求的增长。

二、未来我国粮食供给保障将更加艰难

(一)粮食消费需求将稳步增长,粮食需求缺口增大

目前我国人均消费粮食为395公斤,到2020年人均消费将很可能达到410—415公斤,其增长部分主要来自农村人口消费增加。我国城镇人口现有食物营养水平已经与日韩相当,最近10年主要食物消费呈现稳定,估计未来保持缓慢增长,但农民粮食消费需求将明显增长。目前,农村食物消费水平远低于城镇,其食物消费支出、肉禽蛋奶类消费均不到城镇居民的一半。按照规划,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现在翻一番,以目前城乡食物消费差距,假定到2020年农村居民动物性食物消费达到目前城镇居民消费的70%,需增加40公斤饲料粮。考虑到同期价格上涨和住房、医疗、教育等支出增长的制约因素,估计全国实际人均增量为15—20公斤。2020年,按14.3亿人口、人均消费410—415公斤计算,总需求量将达到5850—5920亿公斤(包括直接食用、饲料、工业、种子用粮)。

(二)水资源进一步趋紧,西北、华北粮食生产前景堪忧

我国耕地不足与粮食总产不足的实质是水资源总量不足与分布严重失衡。目前,我国水资源供给特点是“一缺两不均”,“一缺”,即人均水资源量2200立方米左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年缺水总量超过400亿立方米;“两不均”,即水资源分布在区域上分布不均、在季节分布上不均。包括长江流域在内的南方地区占有全国水资源的81%,人口占全国的55%;北方地区虽拥有黄河、辽河、海河和淮河,占有全国水资源的大约14%,但人口却占全国的43%。大体上,约4/5的水资源分布在南方,而2/3的耕地却在北方,北方每公顷耕地水的占有量仅为南方的1/8。在此背景下,虽然年年艰苦抗旱,每年仍然减少粮食产量约300亿公斤,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总量的60%。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提出,到2030年,城镇和农村配置水量的比例由现在的31∶69调整到37∶63;全国农业配置水量由现在的3707亿立方米增加到4078亿立方米。据国家气象局预测,我国未来气候条件不容乐观,与2000年相比,2020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将升高0.5—0.7℃,降水的不确定性较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尖锐。水利部估计,“十二五”时期,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经济开发双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中国水资源形势将更加严重,北少南多的水资源格局可能进一步加剧。

水资源评价最新成果显示,1980—2000年水文系列与1956—1979年水文系列相比,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4个流域降水量平均减少6%,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7%,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更是减少41%。

华北平原“水危机”更加严重。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课题“华北平原地下水演变与调控”表明,目前华北平原75%以上的用水需求靠开采地下水支撑,其开采程度(实际开采量与允许开采量之比)很高,河北省达126%,北京109%,其它省(区、市)都在70%以上,特别是大中城市处于超采或严重超采状态;过去半个世纪,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总量约1300亿立方米,在14万多平方公里区域形成2万平方公里浅层地下水漏斗和7万平方公里深层地下水漏斗,为世界之最。

(三)继续大规模占用耕地难以逆转,宜农后备耕地不足以弥补占用缺口

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到2020年,各类建设占用耕地新增面积控制在4500万亩以内,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05亿亩(现有耕地18.26亿亩)。

确保耕地长期保持在18亿亩以上,是否拥有大规模宜农后备耕地是关键。大体估计,目前全国后备耕地大约3000万亩左右,但不能弥补2020年占用4500万亩的缺口。

其一,长期内西北地区不能提供大规模可耕之地。2003年,中国工程院课题组向国务院提供的《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和内蒙古6省、区)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仅占全国总量的5.84%;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严重超高,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平均为20%,西北地区为53.3%,其中甘肃的河西走廊各河、新疆的塔里木河和天山北坡各河都超过70%,有的甚至超过100%;农业用水占89.3%,农田平均每亩实灌定额671立方米,比全国平均高40%,而水资源粮食生产效率0.58公斤/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4%。该研究报告认为,西北地区是我国最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水土资源主要为农牧业所消耗,主要危机综合表现为土地荒漠化,是造成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未来50年西北地区气温的变化趋势估计为变暖,但即使转为“暖湿型”气候,也不可能根本改变西北地区干旱气候区的基本状况。该报告提出,西北地区今后应当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粮食生产用地用水,以改善生态环境,而不是继续开垦土地用于粮食生产。

其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不能根本改变西北部地区严重缺水状态。据乐观估计,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能的调水量约为150—170亿立方米/年,扣除20%的损耗,实际可利用的只有120—140亿立方米/年。按照60%比例用于农业,则有70—80亿立方米/年农业灌溉用水。以目前西北地区较先进的用水定额1公斤粮食1吨水记,最多可以生产粮食80亿公斤;以农田平均每亩实灌定额671立方米,则最多可开垦耕地1200万亩。

(四)耕地质量继续下降难以避免

我国耕地总体质量不高,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占1/3。优质农田与劣质农田的粮食产量差距至少达2—3倍。但目前保护耕地“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普遍,“占优补劣”现象严重。我国长期以来城镇化、工业化空间布局特点,一是依城镇周围就地“摊大饼”扩张,二是全国人口和产业向中东部集聚,三是围绕交通沿线质量好、基础设施好的区域开发工商业,其结果是不断占用优质农田,相当部分新补充耕地主要分布在耕作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1999—2009年建设占用耕地接近3500万亩。据农业部统计,近10年全国耕地“占优补劣”,导致粮食生产能力至少减少120亿公斤。

我国耕地质量等别分布上存在着人口稠密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与优质耕地分布区域三者高度复合的特点。我国水资源充沛、积温充足的优质耕地仅仅占全国的1/3,又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地区;83个5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有73个分布在全国53片耕地集中分布区;东部地区集中了大量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企业。《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两横三纵”城市化空间战略格局,到2020年占用4500万亩耕地,主要落足于上述区域,无疑大多数占用的是良田沃土,这相当于劣质耕地1亿亩以上,如果不能根除耕地“占优补劣”状况,按照前10年的状况,推算减少粮食生产能力当在160亿公斤以上。

(五)退耕还林将减少现有耕地

为改善生态环境,确保国家生态安全,国家从1999年起开始实施全国性退耕还林工程,到2007年总计退耕还林1.4亿亩。为确保“十一五”期间耕地不少于18亿亩,从2007年起停止增加退耕还林面积。而实际上,我国未来还必须进一步退耕还林。正如中国工程院课题组《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建议,西北地区应当减少粮食生产以改善生态。但这些地区仍然继续扩大耕地、增加粮食生产。由此可见,我国土地过度开垦在保障生态安全方面还有欠账,稍有退耕即会突破18亿亩耕地安全线。

三、增强粮食资源危机感、紧迫感,抓牢全局主动权

综上所析,确保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并非容易之事。我国人口与经济高度集聚区域往往是缺粮区,容易成为国际粮市波动的传导区。例如,1993年底,我国粮食库存充足而粮价突然暴涨,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国际粮价走高,广东等沿海地区从进口转向国内粮市,以及国内通货膨胀预期和投机炒作等。目前,广东省粮食播种面积比上世纪70年代末减少50%,粮食自给率不足40%。前美国国家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地缘战略》一书中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软肋是能源和粮食供给,粮食依赖进口将给中国经济资源造成紧张,也使中国更容易受到外部压力的打击。

(一)调整现有工业化、城镇化空间布局战略,确保粮食资源

加强国家层面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资源环境相互协调战略的研究,不断摸清家底、优化思路,拓展可持续发展空间。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今后可用于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及其他方面建设的面积只有28万平方公里左右,约占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3%,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要着力构建我国国土空间的“三大战略格局”——以“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以“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以“两屏三带”为主体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但是,就其总体发展思路看,仍然没有摆脱传统发展模式,其城市化战略重点区域是推进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铁路动脉沿线和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中西部地区城市的扩张,形成若干城市群,所处大多皆良田沃土、膏腴之地,对实现其提出的农业战略格局十分不利。应当对我国国土资源进一步深入研究,扩展优化国土利用。比如,有研究提出,黄河“几”字湾区域应当是我国发展的又一“增长极”,即黄河流经甘、宁、蒙、陕、晋5省区接壤地带的14市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面积41万平方公里国土,其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66.5%,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煤层气总资源量的50%,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37.8%,原油探明地质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7.5%,钠盐保有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70%。如果在国家层面再培育1—2个类似空间规模经济区域,大规模集聚人口与产业,就能够极大地扩展国土利用空间,极大地减轻“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地区耕地的占用压力,保护有限的优质耕地。

(二)大幅度减少耕地占用指标,实行部分农田的“零占用”制度

在没有发现确切可靠的大规模后备粮食资源之前,必须坚持从紧控制耕地占用的方针,鼓励减少耕地占用。划定部分优质高产的基本农田,至少在20年内禁止“农转非”;对到2020年的各类建设耕地占用指标,减少1/3甚至1/2;对保护耕地突出的地方,给予财政、金融、税收方面的支持。

(三)增强利益激励,着力调动粮食主产区政府和粮农的积极性

对粮食主产区政府财政支持,首先以不低于本省县(市)中等水平为标准给予财政补偿,以后按照全国中等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在目前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对粮农实行收入补贴;对粮食主产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项目,给予财政、金融、税收方面的倾斜。

(四)建立粮食进口多元战略支撑点和后备梯队,避免受制于人

节约粮食的调研报告篇4

事件曝光后,国家粮食局下发了对收储企业执行国家粮食购销政策情况进行重点检查的紧急通知。中国政府网4月22日消息称,国务院总理对此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此事性质恶劣,要求进行彻查、依法问责,并举一反三,抓紧完善监管制度,坚决堵塞漏洞,切实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如何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学者建议,在粮食流通领域建立第三方监管机制,并加大反腐力度。与此同时,今年年初中央再次强调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民间称之为“省长管粮”),更被各界寄予厚望。

学者为管好“天下粮仓”开出“药方”――“省长管粮”、反腐、第三方监管

据央视报道,一些中储粮粮库和粮商相互勾结,用陈粮顶替新粮赚取差价,每吨达700元,若买2万吨,差价可达千万。

“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我国建立粮食储备制度,就是为了确保粮食安全。现在粮仓里出了‘硕鼠’,不能不引发人们对粮食安全的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研究室主任党国英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4月18日上午,吉林省粮食局、中储粮吉林分公司及相关部门召开了紧急会议。吉林省粮食局局长韩福春在紧急会议上说:“在这个问题上,实实在在给咱们敲响了一个警钟,触目惊心。”据了解,经国家粮食局授权,吉林省粮食局将联合多个相关部门,对吉林省所有的粮食储备库进行普查,并预计于4月底前完成普查。据媒体4月20日报道,由国家粮食局、中储粮总公司和辽宁省农委组成的联合调查组也已进驻事发粮库,现场查封该粮库收储的2.5万吨稻谷。

党国英认为,中储粮出现粮库和粮商用陈粮顶替新粮赚取差价的问题,主要问题是监管不力。“在利益驱动下,有人就违法乱纪。监管漏洞非常明显的情况下,腐败就容易发生。”党国英说,“杜绝这类事件的发生,需要进一步强化责任,建立第三方监管机制,粮食在流通领域质量的测定,应该有一个中立监管机构。同时反腐不能松懈,要老虎苍蝇一起打。”

在党国英看来,为了守住管好“天下粮仓”,近些年来,中央对粮食安全的投入越来越大,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就是突出地方在维护粮食安全方面的主体责任、加大投入的体现。“早在十多年前,我国就确立了‘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这次是强化事权与责任。”党国英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尤其是在粮食主产区,省长的责任就更应该强化,如果政府部门的责任和监管到位了,也就减少了粮食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

“管好‘天下粮仓’的确任重道远。粮食安全可以说也一直是每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之一。”党国英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现在我们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国内的需要,主要问题是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中国的粮食安全要放在国际市场的大背景下来考虑。”

国务院首次以专门文件明确“省长管粮”的事权与责任

新年伊始,“省长管粮”成为一个频繁出现的关键词。

1月22日,国务院公布《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第一次以专门文件明确各省级政府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事权与责任。2月1日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在第一部分第一条明确表示: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2月16日,国家粮食局出台文件提出:力争从2015年起把贯彻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列入省(区、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基本制度。1994年,国务院首次提出了粮食省长负责制,即所谓“米袋子”省长负责制,此后在多个文件和规划中多次予以强调。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这次国务院出台的《意见》,是对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度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国务院第一次以专门文件明确各省级政府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事权与责任。

陈锡文表示,《意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进一步强调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和复杂性。第二,对各省级政府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事权与责任规定更全面、更系统。《意见》明确的责任,涵盖了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重要内容,不仅强调了粮食的数量安全,还强调了粮食的质量安全、粮食产业健康发展,以及节粮减损和健康消费等。第三,对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规定更明确、更具体。比如,在加强粮食储备能力建设方面,要求严格按照储备规模和完成时限,抓紧充实地方粮食储备,定期将地方粮食储备品种、数量和布局等信息报送国家有关部门等。在加强粮食流通能力建设方面,要求将粮食仓储物流设施作为重要农业基础设施抓紧建设等。第四,在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机制上更严格、更严肃。《意见》通篇都在强调要建立健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各项制度与机制,特别是明确要求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强化了对各地落实粮食安全责任的考核、追责和问责制度,增强了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严肃性,有利于形成落实粮食安全责任的长效机制。

“省长管粮”的十大责任

强化粮食安全意识和责任

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切实保护种粮积极性

管好地方粮食储备

增强粮食流通能力

促进粮食产业健康发展

保障区域粮食市场基本稳定

强化粮食质量安全治理

大力推进节粮减损和健康消费

强化保障措施和监督考核

“省长管粮”管什么

“过去主要考核产能,这次主要考核库存”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不同时期,因国家粮食形势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省长管粮”的主要任务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据李国祥介绍,在粮食省长负责制建立初期,我国粮食生产多年徘徊,粮食市场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粮食省长负责制的主要任务是增加粮食供给,平抑粮食市场价格过快上涨。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粮食供给过于充足,主产区普遍出现农民卖粮难,粮食省长负责制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扩大主销区到主产区购进粮食规模。2003年我国粮食出现大幅度减产,2004年我国又进一步放开了粮食收购市场,粮食省长负责制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当地的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不能下降,并要求扩大地方粮食储备。但是,由于粮食储备需要占用大量资金,支付成本费用,很多地方没有储足粮食。主产区的粮食收储主要由中央承担。2015年又提出省长负责制,主要是这两年主产区的粮食又多得不得了,粮食库存积压得特别厉害,而主销区却不存粮食,实际上把粮食安全的责任主要推给中央政府来承担。“中央政府花了很多钱,但是粮食储备的矛盾仍然很突出。所以这次强调省长负责制是想让省长承担更多的责任,尤其是对于主销区来说。”李国祥说,“过去省长承担的责任主要是考核产能,这次主要是考核库存,要把地方库存存满,解决中央政府存量过多的矛盾和压力。”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连续12年参与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的宋洪远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粮食省长负责制不是只负责生产,主要讲的是以省为一个单元,由省长来负责粮食的供求平衡、市场调控,既有生产的问题,也有流通的问题,也有调控的问题,比如浙江省不是粮食主产区,是主销区,省长也要负责本省地域内的粮食供求平衡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原部长徐小青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粮食产销平衡区能不能采取措施保粮,能不能在省内自求平衡,特别是主销区不能认为我就是买粮食吃的地方,需要达到供求平衡的程度,才是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衡量标准。

2001年“新粮改”给粮食流通增加了压力

将全国31个省份划分为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主销区。2015年,13个主产区的库存占到了全国的71%;主销区则粮食生产边缘化,粮食缺口不断加大

改革开放初期,全国30个省份有21个是粮食输出区(即主产区,包括江苏、广东、浙江),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粮食可外销的省份只剩9个。

1994年,国务院在综合考虑了各省份资源差异和粮食生产传统等因素之后,依据粮食生产与消费量的多少,明确了北京、天津、上海、福建、广东和海南等6省份为粮食主销区。同时,国家实行粮食省长负责制,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此后,在2001年进行的新一轮粮改中,浙江因粮食产量和库存大幅度下降,也被国务院纳入到了粮食主销区。此轮粮改重新划分了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三大功能区的版图,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被划分为13个粮食主产区、7个主销区和11个基本平衡区。粮食主产区包括辽宁、河北、山东等;主销区为北京、天津、上海等;产销平衡区为山西、宁夏、青海等。

这样的划分使粮食优势产区能稳定地发挥地理资源优势,确保了粮食产能逐步提高。但是,作为主销区的地区由于没有了粮食生产刚性任务和硬性要求,主观上缺乏粮食生产积极性,导致粮食生产处于逐渐下滑、耕地面积处于逐渐甚至大幅减少的状态。数据显示,这些年占用耕地面积上升幅度较大的大多属于主销区。

根据国土资源部数据,1996年至2006年,全国耕地减少了约1.24亿亩,这些流失的耕地中有超过半数分布在珠三角和长三角,这些良田沃土被征用后被转变用途,变成厂房、道路、住宅。

201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东南沿海地区粮食播种面积不断减少。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5省区粮食面积9年减少1740万亩,产量下降19亿斤。在全国粮食增产的大背景下,粮食生产地域重心由南向北逐渐转移,“北粮南运”的粮食流通格局进一步凸显。

今年2月5日,国家粮食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颜波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的一个趋势是粮食生产逐步向主产区集中,应该说这有利于发挥资源的比较优势,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流通当中的矛盾和保持供求平衡的矛盾。”目前13个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5%以上,特别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7个北方的主产省份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差不多五成;13个主产区的库存占全国的71%,销区占到9%;主产区的消费量占到62%,主销区占17%。这种生产和消费的布局给粮食流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根据2013年的统计数据,在国家确定的13个粮食主产区中,只有5个省份能够稳定地输出粮食(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安徽),5个省份只略有盈余(江苏、山东、江西、湖南、河北),而辽宁、湖北、四川已经成为缺粮省份。未来的粮食输出只能越来越依靠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少数几个省份,而我国7个主销区目前年粮食缺口在7000万吨以上。

13个粮食主产区和11个基本平衡区内部也在分化。在这些地区,以省城、地级市为重点的区域正在形成新的实力强大的“主销区”,粮食生产越来越边缘化,粮食缺口也会随着城镇化而不断扩大。“主销区”可能由目前的7个蔓延到大多数省份的省城,其中,成都最为典型,整个成都平原,粮食安全缺口近400万吨。

此外,据知情人士介绍,作为主销区的地方,往往是经济富裕地区,从建立高标准基本农田、提升粮食科技支撑能力,到扶持支持农民种粮、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乃至构建现代粮食流通市场、提高粮食储备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好的财力人力物力基础,但现在这种能力并没有充分发挥。一些地方本来可以做到的可能做不到,本来可以做得更好的可能做不好,本来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可能难以解决,而一些粮食主产区由于财力所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粮食产能已接近极限。

国家粮食储备应主要放在主产区还是主销区

“让主产区为国家粮食安全埋单是不公平的”

2013年12月14日,以“粮食与国家安全”为主题的第十二届国家安全论坛上,吉林省原省长洪虎表示,把维护粮食安全的责任都加到粮食主产区的头上,是不公平的。

洪虎称,粮食风险基金,中央财政是包干的,就给固定的数量,库存粮食增加的时候完全要地方资金配套,而粮食的主产省份大多是“财政的穷省份”,本来财政就困难,一旦出现卖粮难,还要自己掏钱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承担责任去存多余的粮食。

“像这样的责任应该转到粮食主销区。这个地方发展经济把大量种粮食的农田改种经济作物,种经济作物的搞水产养殖,城市化建设推进很快占用了大量农田,你富起来了,粮食责任全部交给了主产区,我觉得这个是维护粮食安全责任的不公平。现在我们主产区能调出商品粮的越来越少了,如果不采取差别化政策,不增加粮食主产区种粮积极性,从全国形势来看这对维护粮食安全是不利的。”洪虎说。

在洪虎看来,国家应该在粮食主销区多建立粮食储备库。“现在把大量粮食存在主产区而不是主销区,存在主产区的粮食损耗费用利息要求主产区承担。一旦发生粮食安全或者粮食风险问题的时候,你得长途调运,从主产区把粮食调到主销区。为什么不能在主销区国家有意识多建立粮食储备库,在主销区加大它的省长米袋子责任?这样才有利于从两头来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

谁来监管“省长管粮”?

今年2月,国家粮食局出台文件明确提出,各地要分别于2015年6月底和11月底前将贯彻落实《意见》进展情况报送国家粮食局,并及时反馈贯彻落实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一个非常现实的情况是副部级单位的国家粮食局如何监管正部级的省长们?况且具体的考核标准并没有公布过,理论上是每年都要考核。比如储备粮的情况,主销区不能仓库里面完全没有粮食,全部让主产区来储备;主销区的耕地面积不能减少,各省份做到了没有?类似的可以有很多指标。

“省长怕国家粮食局吗?不会怕。省长管粮的直接约束手段就应该是总理过问。”上述人士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原部长徐小青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要考核省长管粮不是国家粮食局、国家发改委哪一家能管得了的。抓生产的事是农业部来抓,基础设施、各项政策补贴是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搞项目,最终还是要靠国务院来把关。

而宋洪远则表示,不论什么级别,针对指标和任务都会有分工和分解,就可以进行考核了。按照政府发的文件,就得是国家粮食局对省长管粮进行考核。国家粮食局是具体落实单位。

此外,在李国祥看来,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得通过法律途径来实现。据其介绍,国家目前还在进行粮食立法,在国内粮食领域,目前尚无一部完整的法律予以约束,现行粮食管理依据的是《粮食流通管理条例》。

节约粮食的调研报告篇5

控制相关产业

如高盛控股了河南双汇这个中国最大的屠宰公司。直至今天,可能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高盛此举的深远用意,由于猪肉与粮食的密切互动关系,高盛等于是加强了对中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

事实上,国际资本一直在中国的大豆、玉米、棉花等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以及相关的种子、畜牧等产业虎视眈眈,对与农业关联度很高的行业如化肥、食品加工、养殖、饲料生产等行业层层围剿,以此争取在中国粮食价格上的话语权。

据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技术贸易壁垒中心的调查指出:“目前我国最大的93家大豆压榨(炼油)厂中,60%都已经被外资控制。”而任何一个国家农业领域最赚钱的环节都集中在加工领域。

“国际资本一直在加强对我国农业加工产业的并购步伐。事实上,我国之前对外资投资农业领域的鼓励政策,已经使国际资本在中国农业相关领域获得了足够的控制力。”资深投资人辜勤华博士告诉记者。

在辜勤华看来,目前情况下,大量消耗粮食的啤酒产业已经亟须引起高度重视,之前的哈啤、青啤收购案已经为中国的粮食产业敲响了警钟。2008年,嘉士伯再度出手,收购了纽卡斯尔在重庆啤酒的股权,成为重庆啤酒的第二大股东。

“在中国粮食市场存在巨大隐性危机的情况下,国际大资本集团有可能收购分散在不同外资手里的啤酒股份,进一步加强对啤酒产业幕后粮食的控制力。”辜勤华说。

期货市场联手作局

辜勤华提醒说,最可怕的是国际资本的联合操作,它们一方面会通过集中收购,降低国内粮食供给,另一方面通过掌握的情报,在国际期货市场操作价格。从而对中国粮食进行高额获利。

如今年上半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糙米期货就一度出现大面积涨停行情。而根据统计显示,大米、小麦、玉米、大豆和植物油也都处于历史高位。2007年世界小麦价格上涨了112%,大豆上涨了75%,玉米上涨了50%,大米2008年第一季度就上涨了42%,势头迅猛。

据了解,我国目前的粮食海外补给一方面通过进口,另一方面就是通过芝加哥的期货交易市场。“中粮与加拿大小麦局签有长期买卖协议,其他主要进口国家有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中国在2008年1~2月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50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了近40%。其中进口额同比增长了近80%。农产品贸易由上年同期的顺差变为逆差。同时,中粮承担了中国在粮食期货市场上的主要买卖任务,虽然多年以来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在大资本作局时,我们赌不起。”辜勤华说,“即使我们有丰富的期货操作经验,当粮食出现告急,期货市场的临时下单是买不到的。而这就可以成为国际资本制约中国这个粮食消耗大国的杀手锏。”

三倍差价催生投机

6月25日,泰国100%B级大米报价为每吨760~810美元,约合人民币每斤6元,而国内米价仍维持在每斤1.8元左右。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粮食生产量最大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热钱追逐的对象。

这是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最关注的一个问题。“资本从没有投资前景的楼市与股市退出后,下一个进入领域就是粮食,如果大量的资本进入,粮食价格很快就会失控。”

“国际粮价飙升,虽然国内政府控制粮价有利于稳定国内经济生活,但较大的价差造成了投机的空间。”农科院黄季琨教授指出,2007年7月以来,全国猪肉价格月同比增长幅度平均达71%,食用油为40%,蔬菜为23%,粮食仅为5.3%。投资粮食的获利性一目了然。

而据记者了解,在国际粮价大幅上升之际,商务部已经联手海关,严查粮食通过各种方式走私的行为。不过目前仍有一些不法贸易商,通过香港、澳门的一些人员用蚂蚁搬家的方式从内地往香港、澳门小规模夹带大米,然后转口欧洲。“不要小看了这些蚂蚁搬家,巨大的价差也可以让贸易商牟取暴利。”消息人士提醒记者。

据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专家张明出炉的“最新在华热钱数额”报告显示,从2003年开始至今,连同热钱在华获得的收益在内,中国资本市场上的热钱数额已高达1.75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大约相当于截至2008年3月底的中国外汇储备存量的104%。

“热钱对中国农业的投资兴趣高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这不仅在于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购买力强,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我国对农业的保护制度缺乏系统性考虑,热钱最好作局,这也是它们蜂拥而至的重要前提。”国际资深投资人辜勤华博士告诉记者。

尽管目前无法确切统计究竟有多少热钱进入中国粮食领域,但可以肯定的是,热钱对中国农业的投资兴趣高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原因就在于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

警惕制度漏洞

事实上,国内粮食市场的隐性危机,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旨在建立国家农业安全体系的《农业法》的修改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知情人士说。

曹建海认为,现行的2004年通过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存在很大漏洞。“该条例规定‘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储备为辅’,在该体制下,个体经营户只要具备相应资格就可以买粮卖粮,而且只有买卖的下限,没有上限,如果热钱收购一大批这样的具有采购资格的公司,那么他们就可以合法地大举买卖粮食。”曹建海说。

另有业内人士称,如果地方虚报,中央就难以获得准确的储备粮数字。而由于地方粮库警惕性不高,也使得外资的耳目有可能比某些中国相关部门更了解中国的储粮实况。这种情况使得觊觎的外资更容易作局中国粮食。

据了解,2007年12月出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标》已经对外资在农业领域的投资进行了调整,一是要求在作物品种、粮食生产、转基因、棉花、重大的高科技及生物安全方面一定要由中方控股。二是加强对粮食相关领域的控制力,包括化肥、农药、粮食的零售、批发及物流领域等外资只能参股。

但新目标只针对以后的投资行为的调整,对既往的投资行为并无影响。外资仍可以通过在原有企业下属的分厂进行投资,所以国际资本在农业领域的强大的渗透力目前不容忽视。

2008年3月底,国务院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决定立即采取增加农资综合直补、增加良种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等一系列综合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

“如果国家能够将这些政策逐一落实的话,对国家粮食市场的保障体制就会大为提高。”国家粮食局粮食研究所的亢霞说。“国内粮食市场的价格一定不能跟着国际市场走,如果国内与国际看齐的话,国内的生产品种也会变得逐利,大豆涨价,大家都种大豆,到明年国际买家就会让小麦涨价,他永远都能把你甩在后面。”辜勤华说,加强对农业板块上市公司的控制力,并对非上市的农业相关领域的产业保持高度关注,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领域的资金支持同样重要。

辜勤华提醒,欧美发达国家对农业安全的重视甚至超过能源安全。“美加自由贸易区、欧盟成员国之间的主要矛盾也是集中在农业及农产品加工贸易领域。在美国,本土的农业上市公司极少,大型农场企业(包括粮的种植及深加工)的资金需求主要来自于国家支持的合作社银行,这样做的最大目的就是防止国家农业落入国外资本的手中。”

“借鉴他们的做法,我们国家也有必要建立保障农业安全的金融支持体系。”亢霞表示,这需要粮食部门与金融部门的配合,如果出台这样的制度,需要国家力量的推动。(屈丽丽)

(6月28日《中国经营报》,作者为该报记者)

打响大豆保卫战

2008年9月3日,国家发改委正式《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我国大豆加工业目前存在的压榨能力严重过剩、内资企业压榨能力和实际压榨量不断萎缩、大豆进口依存度过高、产业链较短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并安排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这几年所有关于反对外资进入、反对外国大豆进入的声音都是来自一个地方,就是我。”黑龙江九三油脂集团总经理田仁礼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发改委的《指导意见》指出,内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的产能,已经从2000年占全国总量的90.3%减少到2007年的63.9%;外资企业压榨量从9.0%迅速提高到48.0%。

“具体来说,造成国产大豆加工业节节败退的原因主要是‘三高两不顺’。首先是资金成本高。收购大豆的融资成本是75到78元,而每吨进口大豆的融资成本不超过20元;其次是收储成本高。收购大豆、装车费用、短途运输等等这些费用加起来,收1吨大豆要多花70元钱;第三运输成本高。由于大豆主产区不是豆油主销区,进入主要市场,运输成本也要78元/吨。”田仁礼说。此外,国产大豆加工企业还要面对税收政策以及运输环节的问题且很难享受到国家的退税优惠政策。

为推动上述问题的解决,田仁礼从2002年起就酝酿成立一个行业协会,以期在更大的平台上发出声音,最终,他联合32个企事业单位于2007年3月25日挂牌成立了中国大豆产业协会。

对于《指导意见》中提及的“鼓励企业收购国产大豆”,国家发改委工业司轻纺处曲女士表示,尽管国产大豆目前价格高于进口大豆,但国内豆农并没有得到财政补贴支持。希望《指导意见》出台后,有关部委的财政补贴方案会立即跟进。

节约粮食的调研报告篇6

一、积极动员、精心安排

按照省节能办的统一部署,我局结合实际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开展2017年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的通知》(xx粮公节办〔2017〕1号),对活动主题、活动安排、活动要求进行了周密的布署,确保节能宣传周活动的顺利进行。各直属公共机构都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节能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资源危机意识和节能意识,为节能宣传周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在节能宣传周活动期间,省局机关和直属各公共机构严格按照通知精神积极行动,加大节能工作宣传力度,切实履责。围绕“节能有我绿色共享”的主题,省局制作了节能宣传主题横幅和相关知识专栏,增强全体员工节能意识。在局域网上刊发节能宣传周活动通知、宣传画,在职工QQ群里、oa办公系统粘贴省局节能办发起的倡议书、宣传画及主题宣传专栏,树立节俭文明的生活习惯和消费理念。在职工食堂张贴“节约用水一点一滴、节约粮食一颗一粒”等文明用餐温馨提示。组织

局机关及直属各公共机构干部职工参加省机管局组织的垃圾分类主题报告会和垃圾分类主题展览。我们还在xx日报6月15日B4版发表了“拓宽节能领域促进资源循环省粮食局节能实效显”的文章。

三、突出主题、增强实效

节约粮食的调研报告篇7

现将*县发展和改革局(粮食局)2009年度工作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如下:

一、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我局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县第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战略部署,切实履行发展规划、项目管理、价格管理、粮食安全等各项职能,有力推动了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强化参谋意识,集思广益,认真谋划发展之策

面对今年经济下滑的形势,我局积极谋划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当好参谋,较好地履行了部门职责。一是抓好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监测。综合分析宏观经济走势对*的影响,科学研判2009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起草了年度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结合年度计划的主要指标,先后开展了各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并就遏止经济下滑趋势提出了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受到县领导的重视。二是积极开展十一五中期评估和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制订工作方案,布置评估任务,加强同有关部门的协调,高质量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做好我县与温州沿海产业带衔接,编制完成了《*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县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发展的整体架构及空间布局。三是扎实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制订课题调研方案,确定课题,落实经费,要求各班子成员分别带队深入到农村、企业、项目单位开展课题调研活动。今年我局共完成调研课题14个,超额完成了年度课题调研计划,其中《加快欠发达地区服务业发展》、《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共同跨越》获《*经济》杂志刊发,课题质量进一步提高。四是牵头落实节能减排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和重点乡镇,召开协调会将我县今年的节能减排工作任务细化分解。积极做好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及时筛选申报2010年度环境和资源节约型项目。积极开展CDm项目申报工作,百万山电站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这也是我市首个获批的CDm项目。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广泛开展宣传动员活动,积极向施工单位和群众推广散装水泥。争取资金,扶持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示范点1个,农村用散率有所提高。去年,我县共推广使用散装水泥7.51吨,同比增长14.47%。

(二)强化服务意识,干在实处,努力推进项目建设

2009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4亿元左右,同比增长5%左右。一年来,我们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加大项目协调力度,增强服务意识,努力克服了宏观经济不利、要素制约大等诸多不利因素,我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一定的增长势头。一是项目前期投入不断加大。根据《*县项目前期经费管理办法》今年安排200万元的项目前期专项经费,下达给我县重点前期项目,并将工作责任分别予以落实。强化对年度重点前期项目的跟踪指导,力促项目前期工作规范化,切实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针对我县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会同县组织部、县扶贫办举办了一期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培训班,提高了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的分管领导及业务骨干的业务水平。二是着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2009全县安排重点工程38个,其中续建项目18个,新建项目20个,预计完成投资91200万元。为确保全年重点工程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进一步完善了重点工程推进制度。继续实行重点项目建设公开承诺制度,组织了15个单位共23个重点建设项目通过电视台和《今日*》向全社会进行公开承诺,这一做法在省市发改委内部刊物上刊发。与各乡镇和有关单位签订责任书,实行重点项目建设和乡镇固定资产投资“月督查、月通报”制度,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的协调管理。实行领导挂钩督查制度,多次以协调会、现场会等形式帮助项目单位协调解决问题。针对项目建设特别是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不力的实际,在7-9月份全力开展了重点项目“破难题,促进度”百日攻坚活动,有效推进了项目建设。三是强化项目审批服务。积极探索改革审批方式,简化审批程序,积极主动服务,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对企业投资项目严格执行备案和核准制度,增强企业投资自主决策能力,提高了办事效率。一年来,我局审批窗口共立项93个项目,核准7个,下达年度投资计划36个,备案22个。四是争取项目资金,努力缓解资金制约。一年来,我局紧盯国家及省、市投资动向,主动与省、市上级部门联系,加强沟通,广泛获取信息,想方设法争取项目和资金。我局共向省、市发改委上报项目55个,已下达资金1188万元,有效缓解了资金要素的制约。

(三)强化创新意识,敢于试点,不断深化体制改革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间的关系,科学谋划、严密组织、明确重点,稳步推进全县体制改革。一是积极开展项目代建试点工作。为了提高项目投资效益和管理效率,以社会公共服务中心为试点项目成立代建办,积极探索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度。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招投标阶段。二是积极推进企业改制工作。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和职工劳动关系为重点,进一步规范企业改制程序,认真做好改制企业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人事核查等各项基础工作,指导医药公司、帝师集团、汽车维修厂、五七厂等4家企业进一步完善改制方案。顺利完成了轮胎翻修厂和离合器片厂的改制程序,妥善解决企业职工的身份置换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利益,为企业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环境,确保社会安定。三是开展企业上市资源的调研工作。组加大调研力度,培育上市企业,经过调研、排查,确定*南翔线缆有限公司为拟上市企业。组织有关企业积极参加温州企业上市工作会议和培训,提高企业上市的积极性。积极向上申报大峃镇为省级中心镇,申报珊溪镇为拟省级中心镇。四是积极完成两大保险任务。2009年全县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成绩可喜,全县参保任务数为73000户,完成74845户,完成率为102.5%,已理赔71万元。积极配合农业部门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协调工作。

(四)强化法制意识,完善制度,维护市场价格稳定

2009年,我县物价工作紧紧围绕“稳物价、促发展”目标要求,加强物价管理,加大监督力度,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切实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一是加强价格监管调控,规范收费行为。贯彻落实稳定物价的各项政策措施,严格控制出台定调价政策,及时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建立了我县首批23个价格监测点,对52个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一月两报制,要求监测员定时定责上报监测数据和价格动态分析,加强了价格监测和分析。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价格政策,努力做好清费减负工作。加强收费管理,对全县84家收费单位的2007年度收费情况进行了验审,年审率100%。二是强化价格监督检查力度,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积极组织力量开展市场价格巡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规范

经营者依法进行现场教育,纠正其违价行为。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积极开展电力、邮政资费、惠农价格和收费等专项检查,各项检查结果总体情况良好。做好违价案件处理和举报工作,今年价格举报中心共受理各类举报和咨询17件,办结率为100%,得到了群众的肯定。三是推进成本监审、价格认证和服务工作。成立了成本监审队,侧重群众关注的热点价格问题,及时做好了生猪、全县旅游门票价格、有线电视配套设施费、公办幼儿园收费、自来水价格、殡仪收费等项目进行了成本核定,为制定价格提供了合理的定价依据。积极做好价格认证工作,全年我局共承办涉案价格鉴定104件,鉴定标的总额140.4万元,案件复核率为零,为司法机关办案提供了可靠的价格依据。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价格法》实施十周年宣传活动,与教育和卫生等职能部门联合开展了价格服务进校园、进医院的活动,向企业发放涉企收费公示手册,实行企业缴费登记卡制度。

(五)强化安全意识,明确责任,保障全县粮食安全

着力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我县粮食安全。一是搞好储备粮轮换工作。在完成省储备粮轮换、地方储备粮轮换补库的3256吨粮源的基础上,新增了地方储备规模271吨。二是积极开展“订单粮食”服务。积极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为种粮农民提供了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按照“购得进,销得出”的原则,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共收购“订单粮食”1353吨,发放购粮款148.8万元,调动了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三是加强粮油市场监管。加强市场巡查,掌握市场行情动向,及时上报有关市场粮油价格波动行情和市场供应情况。对粮食流通统计和粮油质量开展经常性检查,有效规范了粮食流通市场秩序。四是认真抓好粮库检查。认真落实粮库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按照一季一检查的要求对全县粮库进行安全大检查。积极开展粮食安全生产月活动,对全县11家粮食企业进行了大排查,及时发现了安全隐患1处,并予以整改。

(六)强化争先意识,不断进取,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节约粮食的调研报告篇8

一、以细化“活动”方案为抓手,突出组织领导和宣传工作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局领导高度重视“粮食质量效益提升年”活动,先后多次召开党组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各位副局长、纪检组长和调研员、总经济师、工会主席为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各项具体工作,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专门召开了“质量效益提升年”活动动员大会,局主要领导亲自主持。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积极参与,转变思想,提升服务水平,确保“粮食质量效益提升年”活动取得实效。二是制定了实施方案。市粮食局结合自身实际,参照省局活动方案及各项考评指标,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并提出具体要求。三是加强协调指导,重视解决问题。为深入开展“粮食质量效益提升年”活动,确保活动劲头不减,抓出实效,领导小组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小组会议,全面分析本季度工作情况,查找不足,研究解决办法,同时,强化对各县(区)的检查监督力度。局主要领导多次带领工作组深入四县、巢湖市和包河区各粮食企业进行检查,主要采取听汇报和实地检查等方式进行,重点在查找问题和解决问题上下功夫,能现场解决的不拖一秒钟,需要协调相关部门及局党组会议研究解决的,按照特事特办的要求快速解决。四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粮食网和《粮食》刊物优势,大力宣传“粮食质量效益提升年”活动,积极营造良好氛围。晚报多次跟进报道,在“5.26”条例颁布日、“10.16”世界粮食日,积极指导各县(区),充分利用区域广播、电视、报刊、悬挂条幅、发放宣传单等手段进行宣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以做好粮食购销工作为抓手,突出强化管理和服务

一抓粮油收购。积极引导国有粮食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参与市场收购,全市共腾出空仓容80万吨,落实收购库站点163个,协调省农发行收购资金6亿元,培训企业负责人、会计、验质、保管等业务人员200多人,投资一千多万元购置粮食储运机械及烘干设备,确保敞开收购及时兑付粮款。截止12月底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粮食60万吨;全社会累计收购油菜籽5万吨,均超额完成任务。尤其是在夏粮收购工作中,针对小麦收购价高开高走,国家最低收购价预案难于启动,我们及时召开全市夏粮收购工作会议,明确指导性计划16万吨,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采取自购自销、合作经营、代收代储、外购外销等方式,共收购小麦1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2万吨,确保农民丰产又增收。二抓保供稳价。严格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粮食局局长任副组长的保供稳价工作领导组。确定我市米、面、油三大粮油食品价格2011年上涨不超过2010年的xxx%的目标责任制。配合省粮食局做好我市2.2万吨省级储备粮的定向销售工作,加强对定向销售企业和指定加工企业的监督。同时参照省局做法,经市政府同意,提前轮换、定向销售市级储备粮2.22万吨,明确终端零售最高限价为1.75元/市斤,对平抑粮价起到了良好效果。全年度普通杂交米零售价涨幅5%,菜籽油涨幅7.8%,面粉涨幅3.8%,低于市政府下达我局关于物价涨幅控制目标。三抓粮食销售出库管理。加强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出库和跨省移库的管理,督促存储企业严格执行粮食销售出库规定,确保政策性粮食出库工作顺利。四抓粮食统计质量。认真做好粮食流通统计工作,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市、县均配备专职统计人员,统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市财政每年安排财政经费8.57万元。开展了年度社会粮食和食用植物油脂油料供需平衡调查工作,全市共抽取农户样本500个,城镇居民样本350个,为掌握全市粮油供求状况、做好粮食宏观调控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及时全面上报午季、秋粮收购进度和旬报、月(年)报表。加强统计调查研究,全年共上报12份统计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做好服务。召开了全市粮食统计工作会议,组织开展全社会粮食统计业务培训。进一步摸清了非国有粮食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总体情况,扩大非国有粮食企业统计范围。五抓规范粮食从业行为。认真做好粮食收购许可证年度审核及换证工作,全年参加审核及换证574户,通过审核的556户。按照新修订的《省粮食经营者最低和最高库存量标准》的要求,对全市645家从事粮食收购、加工、销售的经营者逐户核定企业最低最高库存量,建立了粮食经营者档案。

三、以粮油仓储安全为抓手,突出做好质量检验和科学储粮工作

一抓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三年提升行动。局党组高度重视“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三年提升行动”,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局办公室、计财处、调控处、行管处、仓储处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深入到国家库、省级库、储存中央、省、市县四级储备粮油企业检查指导。确定合粮二库、和国家库、长丰县省级储备库、合粮军供站、禾谷公司及储存四级储备粮油的仓储企业为2011年重点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企业,指导督促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发放到每个职工手中,主要制度制成画报,挂在墙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宣传栏,反映企业精神面貌。目前,企业员工着装统一,持证上岗,仓内储粮帐、卡、薄齐全,粮油、器材堆装整齐,仓内外卫生整洁,企业规范化建设初显成效。二抓科技储粮的运用。目前,全市储存的中央、省、市、县四级储备粮及政策性粮和商品粮全部实现机械通风、“双低”储粮、环流薰蒸储存管理,较去年分别高出2-5%。县粮食局投资20万元,对粮温开展电脑无线监测,开创了管粮信息化新时代。粮食“四散”工作达到95%以上。三抓质量监测。去年,省、市质检站监测稻谷、小麦、大米、菜籽油样品80多个,市粮食局投资20万元在机关建立化验室,对提前轮换的2.2万吨市级储备粮进行了跟踪化验。同时,市粮食局每季度组织相关人员对承担各级储备粮、油企业的库存数量、质量等进行检查。对新增计划落实的储备粮、油,我们严把质量关,做到逐车化验,确保了入库质量和储备粮、油的储存安全。四抓基础设施投入。今年,全市共投入资金4800余万元,改扩建仓库11.8万吨,新建高大平方仓10万吨,有效地提升了仓储条件。五抓农户科学储粮。积极做好农户科学储粮的示范工作,今年,共争取市财政专项补助30万元,落实新农村科学储粮示范6880户,比去年净增5380户。

四、以园区建设为抓手,突出做好招商引资和政策扶持工作

一是做好园区的扩区转型和在建新建工作。进一步完善粮食现代物流园区功能,完成了1万吨的油罐建设、18000平方米的铁路货棚及日处理300吨的烘干设备建设。为落实全省粮食产业园区建设推进会议精神,县粮食局快速出击,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项目报批手续,强力推进瑞丰、、广吉粮食园区建设。瑞丰、园区当月开工。至此,我市四县一市全部建有粮食产业园区,共有已建、在建园区12个。其中,已列入省“861”计划的园区项目5个,市现代粮食物流园、县汤池粮食产业园列入省局重点支持的园区。省、市园区补助资金1105万元,全部投入使用。二是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制定了《市粮食局招商引资工作方案》,精选23个招商引资项目对外推介。局党组班子成员分别赴济南、黑龙江、张家港、南京、广州等地进行招商引资。在召开的第六届长三角粮食发展与合作会议上,我局积极开展招商项目推介活动,槐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万乐米业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在会上签约,协议引进资金13.2亿元。目前,引进江南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1亿元,建设江南粮油现货批发市,中粮集团6000万元在巢湖市投资,日产1000吨大米精加工项目,正在建设中。三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意见》(皖政办发〔2011〕5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粮食产业化发展实际,起草了《市关于落实粮食产业化跨越工程的实施意见(草稿)(代拟稿)》,目前,该意见正积极与市政府沟通联系,待批准后公布。《意见》明确指出“各县(市)建成2个仓容不少于10万吨的粮食产业园区和1个产值超50亿元的粮油食品工业园区。”并将园区建设纳入财政、土地、金融、税收政策支持范围。《意见》出台后将会极大地促进我市粮食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五、以军粮供应为抓手,狠抓服务质量的提升

一抓军粮供应政策和质量的落实。落实军粮供应站长负责制,做到严格执行供应价格、严格执行品种标准、严格执行军票及电子购粮卡使用规定、严格执行供应手续制度。按照省粮食局皖粮军[2010]2号文件规定,严格执行新国标一级标准采购粮食,严把军粮入库关,做到入库一批、检验一批、报告一份,确保了军粮质量合格率100%。在省局的几次抽检中,全部符合标准,真正做到了上级满意,部队满意。二抓服务质量。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了解部队需求,我们常年聘请驻肥部队20多名官兵为行风监督员,每年召开一次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广泛征求部队官兵对军粮供应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服务方法。针对部队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多爱吃面食的特点,我们主动搞好粮食主品种串换,一年来粮食品种串换达18.6万公斤。常年开展义务为部队送粮上门活动,免费为部队送粮油达600多次,达80多万公斤,受到了部队的广泛好评。三抓双拥工作。充分利用军粮供应站的传统优势,利用“春节”、“八一”建军节等有利时机,积极开展主题鲜明的军地共建等联谊活动。每逢传统节日,我局均会与市军粮供应站深入省武警直属支队、陆军军官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省军区、包河区人武部,警备区,省委警卫连等部队进行慰问,今年以来,慰问部队经费达20余万元。

节约粮食的调研报告篇9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大和*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坚持科学发展、服务*崛起”为主题,以“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为总体要求,以完善粮食监管体系、流通体系、储备体系和产业化经营体系为实践载体,以局领导班子和局直系统党员干部为重点,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提高推进全市粮食工作科学发展的能力,着力解决干部职工和基层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把全市粮食系统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力量凝聚到加快粮食经济发展上来,努力开创全市粮食工作新局面。

二、目标要求

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具体要求是:

(一)继续解放思想,树立新观念。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决破除因循守旧、封闭保守的观念,坚决破除求稳怕乱、不思进取的观念,始终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来展开,围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增强核心竞争力来深化,围绕转变干部作风、提升能力素质来推进。重点是树立“五种”新观念:一是对*粮情在全省的比较优势进行再认识,在要不要科学发展上树立“越是领先越要坚持科学发展”的新观念;二是对宏观经济形势、粮食工作的基础条件以及面临的机遇挑战进行再认识,在能不能科学发展上树立“在爬坡中提速、在转弯处赶超”的新观念;三是对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进行再认识,在怎样科学发展上树立“资源循环利用、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新观念;四是对保护农民利益、维护职工权益进行再认识,在为谁科学发展上树立“既重保障民生又重发展民生”的新观念;五是对党员干部作风现状和体制机制缺陷进行再认识,在保障科学发展上树立“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并重”的新观念,将新的发展观、效益观、生态观、历史观、资源观和人本观,统一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全过程。

(二)解决突出问题,取得新成效。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查找、梳理和解决好影响和制约本地本单位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注重从战略上谋划发展思路,从全局上把握发展重点,在工作中破解发展难题。着重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即把发挥粮食宏观调控职能、保持粮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粮食系统和谐稳定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最大实践、最重要的实际、最需要取得的实效,确保粮食经济增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解决好在困难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宏观经济形势下保增长、保发展的问题。把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作为学习实践活动最艰巨的任务,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解决好结构不优、效益不高的问题。把进一步推进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作为学习实践活动最现实的课题,大力推进粮食购销企业重组,解决好企业经营活力不足、竞争实力不强的问题。把改善民生作为学习实践活动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落实粮食收购政策,努力搞活粮食购销,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利益,完善工效挂钩机制,努力解决民生保障不够有力的问题。

(三)创新体制机制,寻求新突破。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着力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重点是:针对全市粮食市场监管较弱的实际,建立积极主动、协调各方、依法管粮的体制机制;针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实际,建立整合重视、政企分开、盘活存量、开放搞活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针对管理服务中一些不符合、不适应的问题,建立健全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管理体制,努力使体现科学发展的各项粮食工作加快推进,使我市粮食市场稳定和粮食安全得到切实保障,使群众真正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满意。

(四)提升能力素质,获得新进步。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着力打造一支干练、干事、干净的党员干部队伍。针对当前全市粮食干部队伍在推进科学发展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知识储备不足、理论水平不高、战略思维不够、创新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加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能力培养,重点是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统筹协调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执行的能力。深入开展以“加强党性修养,弘扬新风正气”为主题的作风建设年活动。重点整治不愿干、不敢干、不会干、不实干的问题,使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有明显的改观;重点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使党员干部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明显增强;重点整治铺张浪费、公车私用、私驾公车、抹牌的问题,使党员干部的纪律观念明显增强,思想情操和生活情趣明显提升。

(五)推进科学发展,实现新跨越。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推动依法管粮,加快发展粮食流通产业。重点是:以粮食清仓查库工作为重点,深入开展粮食流通政策法规宣传,依法加强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切实抓好原粮质量卫生监管,实现粮食流通监管的新跨越;以“一袋米”、“一壶油”工程为抓手,加强资源整合,发展精深加工,着力打造百亿桥米产业,推进湖北省双低油菜产业化示范市建设,实现粮食产业化经营向产品精深加工、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发展的新跨越;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充分发挥粮食收购主渠道作用,实现粮食购销、储备的新跨越;以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为契机,推动以区域范围内国家粮食储备库、购销公司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基础的跨省粮食物流节点建设,重点建设以北郊粮库为依托的*现代粮食物流项目,实现粮食流通设施建设的新跨越;以资产重组、集团经营为导向,收缩战线、精干主体,工商结合、政企分开,实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深化的新跨越。

三、基本原则

为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要在结合中突出创新,在务实中体现特色,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解放思想。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完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粮食工作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用思想大解放推动粮食工作大发展,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正面教育为主。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自我教育,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要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自觉查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突出实践特色。坚持学以致用、注重实践,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三次、四次全会以及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的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结合起来,与发展粮食流通产业的实践结合起来,把实践特色贯穿活动全过程。

(四)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吸收群众参与,接受群众评议,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全过程,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

四、参加对象

局机关、局直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

五、方法步骤

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从2009年3月开始,同年8月基本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学习调研阶段(3月下旬至5月上旬,50天左右)。重点抓好学习调研、解放思想讨论两个环节。

1、精心组织学习培训。在召开动员大会、搞好思想发动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培训计划,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专题辅导与交流研讨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一是明确学习内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大和*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两会”精神、*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精神,学习中央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学习等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学习傅德辉同志在全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党员领导干部要在通读有关学习材料的基础上,对重点篇目进行精读,并带头到所联系的部门、单位交流学习体会或讲党课、作辅导报告。二是严格学习纪律。做到“两保证、一带头”。保证学习质量,在职党员要坚持记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保证学习时间,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不少于2次,党员集中学习不少于20学时。领导干部既要主动参加所在党支部的集中学习,又要积极参加中心组的专题学习,带头进行学习讨论。三是丰富学习形式。各单位要采取个人自学、专人导学、上门送学、结对帮学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学习。重点抓好“四项活动”,即举办形势报告会,邀请有关专家作推进科学发展,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形势报告;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学习交流对科学发展观的体会和认识;组织学习考察活动,加深对科学发展理念的认识;开展学习知识测试活动,检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效果。

2、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局党组成员和各单位领导班子,要结合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服务*崛起”这个主题,着重围绕完善粮食监管体系、粮食流通体系、粮食储备体系、粮食产业化经营体系和加强党的建设等内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梳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专题调研报告,在学习会上进行交流。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要带队调研,带头撰写调研报告,带头交流调研成果。要注重调研成果的转化,把深入调研与深化学习、与查找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深入进行解放思想大讨论。以党的*大和*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局机关和局直单位开展“坚持科学发展,服务*崛起”大讨论活动,开展“加强党的建设,促进科学发展”综合知识竞赛,在局政务网站开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栏,不断深化解放思想大讨论。通过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努力解决好粮食工作“要不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样科学发展”、“为谁科学发展”、“如何保障发展”等问题,在解放思想中统一认识,以解放思想引领实践创新,切实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粮食工作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

(二)分析检查阶段(5月中旬至6月中旬,40天左右)。重点抓好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两个环节。

1、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一是广泛征求意见。班子成员之间要开展谈心交心,沟通思想,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加强团结。要通过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网上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对领导班子和成员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要按照加强党性修养、锤炼过硬作风、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着重从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方法举措、制度机制等方面,深入查找个人和班子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查找执行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重大决策部署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三是组织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分析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做到查思想,看坚持科学发展意识是否增强;查作风,看落实科学发展举措是否得力;查工作,看推动科学发展成效是否明显。

2、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认真回顾粮食部门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成果,抓好“四对照、四检查”,即对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检查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照先进地区粮食产业的发展经验,检查在推进粮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对照工作实际和职责任务,检查本部门本单位在服务科学发展方面的不足;对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检查解决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情况。要深刻分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确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工作要求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等,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以适当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经党组扩大会议充分讨论,反复修改完善。

3、开展群众评议。组织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县市区粮食部门、基层粮食企业的干部群众代表以及服务对象对分析报告进行评议,根据评议情况对分析报告进行修改,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报告内容和评议结果。

(三)整改落实阶段(6月下旬至8月下旬,60天左右)。重点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两个环节。

1、制定整改措施。针对查找出来的主要问题及群众比较集中的意见,提出整改措施,明确整改目标,集中解决几个影响和制约粮食工作科学发展的问题。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按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别提出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和分管领导、分管部门的责任。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做出公开承诺,接受监督。

2、集中解决突出问题。把解决问题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强化责任制,提高执行力,切实解决查找出来的、符合政策规定和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让基层群众直接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

3、健全长效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逐步形成保障和促进粮食工作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要在完善粮食四大体系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措施,要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行政效能建设机制、机关作风建设方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清理现有的规章制度,切实做好废、改、立工作,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

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时,按照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求,制定群众满意度测评方案,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同时根据测评结果,进一步完善整改措施。

六、组织领导

市局党组和局直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要把学习实践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一)建立机构、落实责任。根据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求,成立市粮食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局党组负责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具体指导,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各直属单位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二)领导带头、群众参与。局党组成员、机关和直属单位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学习实践活动,为全体党员干部作出表率。用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调动全体党员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全过程,在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兴起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潮,进一步把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

节约粮食的调研报告篇10

当前,粮食价格问题受到各方关注。与前几次粮价波动相比,此次价格上涨的机理、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市场对国内的影响更加迅速、渠道更多。在这种背景下,需要统筹考虑各方面的影响,研究制定我们短期、中长期的内外贸易政策。

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粮价经历四次上涨周期

第一次粮价高峰发生在1973/1974年度。由于之前美、欧、中、苏等粮食相继减产,原苏联带头向国际市场大量购买粮食,引起粮价暴涨。以小麦为例,从1973年初期的每吨60美元剧增到1974年第一季度的220美元。

第二次粮价高峰出现在1980/1981年度。主要是由于当时谷物贸易量逐年递增,而当年主要粮食出口国减产,引起粮价上涨,尤以大米为最,涨至接近每吨300美元。

第三次粮价高峰出现在1989/1990年度,小麦价格上涨到每吨175美元,随后被欧盟、美国的出口补贴政策迅速打压。

第四次粮价高峰出现在1995/1996年度。1995年全球粮食生产达到低谷,俄罗斯、东欧地区粮食大幅减产,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停滞,国际市场粮食需求出现增加趋势,刺激粮食价格纷纷上升到历史最高。

纵观这四次粮价的起伏,大体上是7、8年发生一次,带有周期性质。自1996年以来,粮食价格经历了高位下行和2001年~2004年的低位盘整阶段后,自2005年开始进入又一轮上涨周期,2007年4月的国际平均粮价约恢复到1996年8月份水平。从目前来看,许多品种的实际价格尚低于30年以前的水平,整体价格仍有较大上涨空间。

二、此轮国际粮价上涨的根本原因仍是供求基本面变化

一是气候变化和灾害导致供给相对不足。例如,澳大利亚、乌克兰等一些小麦主产国连续两年遭受干旱影响,导致产量急剧下滑。受此影响,2007年世界小麦价格上涨了112%。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2008年全球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需仍有3000万吨-4000万吨缺口,约占全年总产量的1.5%-2%左右。

二是全球经济持续增长带来的强劲需求。一些较穷困的非洲国家近年出现了超过4%的增长,粮食消费显著上升。新兴市场国家的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升级,使得肉、蛋、奶等养殖行业饲料用粮需求持续增加,等等。

三是能源价格高企向粮价传导。通过三个渠道抬高粮价。第一个渠道是直接拉升粮食生产成本,这一点在主要靠机械化方式开展农业生产的国家更为明显,同时带动化肥、农药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第二个渠道是加剧了粮食能源化趋势。例如巴西不断扩大生物能源作物种植;美国计划2008年用25%以上的玉米加工乙醇;欧盟计划在2010年前实现1100万吨的生物能源产量。第三个渠道是大幅增加了流通运输成本,2007年粮食海运成本已比上年上涨了近一倍。

四是高粮价下各国纷纷出台粮食“限出奖入”政策。2007年,阿根廷两次提高了玉米、小麦、大豆的出口关税,乌克兰实行了小麦出口许可。近期泰国大米价格攀升至每吨500美元,创下近20年新高,主要大米输出国越南、印度、埃及纷纷限制大米出口,保证本国供应。这些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粮食自由贸易,更加剧了国际粮食市场的不确定性。

五是国际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的互动性明显增强。粮食作为主要的大宗商品之一,近年来受气候变化、自然灾害、能源价格等影响较大,日益成为国际投机资本炒作热点。2007年主要谷物的期货价格均上涨逾一倍,更强化对市场心理预期的影响。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小麦和玉米价格的变化幅度是过去五年的2-3倍。同时,粮食价格与石油价格之间的正相关性、与美元之间的负相关性也越来越强,助推粮价走高大势。

三、今后一个时期全球将迎来高粮价时代

从供需层面看,虽然理论上价格高企将增加供给,但农业所独有的供给弹性小、需求刚性大的特点,导致全球粮食供需矛盾短期内很难缓解。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的报告指出,由于全球变暖,到2020年全球农业最终产值预计降低16个百分点,其中发展中国家更将降低20个百分点。美国粮食和农业政策研究所也预测,玉米将一直保持求大于供,在高位价格上新的供求平衡将最快在2010年后出现。

从库存层面看,目前全球粮食库存已降低到近25年来的最低点,其中2007年小麦库存仅够全球12周的用量,玉米库存仅够全球8周的用量,远低于过去水平;全球油菜籽库存降至4年来最低水平。粮食库存量减少,将大大削弱其“稳定器”功能的发挥,增强供应方的价格主导能力,加剧市场波动。

从生产流通层面看,国际能源价格持续走高、粮食能源化趋势加剧、化肥与农药等农资成本上涨、新兴市场国家工业化进程带来的人力成本上升等,这些结构性因素将长期存在,都预示着全球将迎来高粮价时代。

四、国内粮价受国际传导的机制与特点

从国内来看,粮食供求尚处于一种紧平衡状态。200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0030亿斤,连续四年丰收;全年粮食消费量约为10550亿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算),与国际市场供求失衡的状态有所不同。但成本推动型上涨较为明显,化肥、农药、燃料及劳动力成本等在内的生产要素价格普遍上扬,拉升粮价。

更为严重的是,国际价格对国内的传导更加迅速和明显,比价效应扩大。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

――进出口渠道。2007年受国内外市场价差驱动,我国小麦和玉米等出口激增而进口锐减,分别出口了234万吨和485万吨,占全年国内产量的2.3%和3.6%。大米则进出口都有所下降,全年净出口仅为87万吨。总体上,国内在主要粮食品种上自给率仍维持在95%以上,因此不应过分夸大进出口渠道传递价格的直接影响。受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大豆及相关产品,2007年进口了3082万吨,进口依存度达到68%,2007年12月中旬我进口大豆和豆油的到岸价比2007年初分别上涨79%和53%,直接带动国内相关产品价格上涨。

――市场信息导向和心理预期影响。近年来,国内粮价受国际市场相关信息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国际粮食供求预测报告、出口进度情况、作物生长报告、气候变化等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2006年9-10月份,国际市场小麦、玉米价格出现大幅上涨,11月份国内小麦价格在大幅增产情况下也出现上扬;2007年1月美国农业部关于大幅调减玉米库存的报告,当日芝加哥期货市场玉米价格涨停,次日我国玉米期货价格也创出新高,并很快影响到国内现货市场。大豆就更不例外,研究表明,芝加哥价格每上涨10%,将带动国内价格上涨0.5%。某种程度上,这种信息和心理预期的影响已超过了贸易渠道的价格传导。

――关联产品的价格联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通过贸易、投资、金融等各层面,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即使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粮食基本自给自足的国家来说,也无法摆脱来自农业上下游产品的国际价格影响。最显著的是石油,此外还包括化肥等农资价格。近期,全球最大的化肥厂商之一挪威Yara公司称,2008年下半年全球化肥价格可能上涨10%。同时,粮食和能源价格上涨导致部分国家出现“替代种植”,例如世界第一大橙子生产国巴西,把部分橙子用地改种生物燃料作物,导致国际橙汁价格一路飙升。基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粮食价格与一些经济作物价格相关性增强。

五、当前环境下制定粮食内外政策的“两难选择”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的重要性在于,上关系国家安全、下关乎百姓生计;粮食产品的特殊性在于,土地等要素日益稀缺、供给弹性小、生产周期长;制定粮食政策的复杂性则在于,涉及包括农民、加工企业、消费者等在内的不同利益群体,设计不同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利益分配格局。

更为复杂的是,现在我们面临的环境与前几次价格波动周期时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体现在国内市场化程度更高、与全球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价格传导渠道增多、产业关联度增强、利用国际市场调剂余缺的不确定性增加,等等。这给政策制定的目标、效果增添了许多变数,也使得我们在制定与粮食有关的内外政策时,面临不少“两难境地”:

一是价格调控手段的选择。如果放任粮食价格上涨,由于农产品之间的联动效应,将带动肉、蛋、奶等食品以及下游产品的交替上涨,可能演变成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但如果过分抑制市场价格,短期内似乎保护了城乡低收入消费者群体的利益,但势必损害到农民的利益、影响到农民种粮积极性,进而削弱粮食的长期供给能力,为将来的粮价上涨埋下隐忧。

二是粮食进出口管理面临挑战。2007年我们对粮食出口出台了一些政策,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通过贸易环节套利的口子,产生了稳定国内粮价上涨预期的积极效应。但生产还涉及许多上下游环节,近期由于国际化肥价格上涨,再次形成了价格“倒挂”,中国企业从过去的进口化肥转向出口化肥。显而易见,这会进一步影响到国内农资价格的调整。可见,在国际市场价格联动关系愈益紧密的今天,很难让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完全隔离开,市场这支“看不见的手”总会通过不同渠道渗透进来,削弱政策效应。

三是实施农业贸易保护也会带来内部负效应。如果出于保护本国农业生产者的目的筑起贸易壁垒,其长远目标当然是促进农业生产;但在中短期内,很可能会抬高国内一些相对劣势农产品的价格,不仅下游企业和消费者承担代价,而且由于耕地、水等资源的稀缺,还将牺牲原本可通过国际贸易获得的收益。近期,印度尼西亚政府为保护国内大豆生产,宣布采取35%的进口关税,导致国内对价格暴涨、加剧饥饿的担忧,就是典型案例。正如国际粮食专家指出的,为反饥饿而生的贸易壁垒反而加剧了饥饿,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个难题。

四是限制粮食自由贸易可能引发外部负效应。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对全球粮食和食品生产链条依赖度越来越高。单个国家都希望用自己的粮食养活自己的人民,但事实上日益细化的国际分工又阻碍了这个愿望的实现。如果粮食供应一吃紧、各国就重新举起贸易保护大旗,短期内不仅损害粮食净进口国和撒哈拉以南等非洲穷困国家,引发这些国家的粮食供应危机,成为国际社会新的难题;而且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这种“单边理性”最终会成为“集体陷阱”,伤及自身利益。

六、对制定我国粮食内外政策的几点思考

首先立足几个基本判断:一是世界粮食价格上涨是中长期趋势。根据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建立的模型,未来10年内世界谷物价格将至少上涨10%,甚至达到20%。二是长期看我国将成为粮食净进口国。这一点已被多数国内外专家所认同。虽然整体上,中国未来仍存在较大的粮食增产能力,基本可以满足16亿人的需求,但粮食紧平衡将成为常态。三是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既要立足自给自足,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贡献;又要统筹考虑国内政策调整对世界粮食贸易价格的复杂影响。

基于上述判断,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对内调控,重点应放在稳定粮价上涨预期。综合各方面因素,2008年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几成定局。纯粹为控制价格而调控,不仅政策成本高昂,也会带来市场扭曲,进一步削弱由于成本上涨已经降低的农民种粮积极性。有研究表明,仅2007上半年农产品价格上涨,就使农村居民人均增收217元,相当于2006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一半。可见农产品价格适度上涨,对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因此,关键在于稳定涨幅。要强化粮食在内的农产品市场调控物质基础,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市场供应,提高应对市场波动的调控能力。同时严厉打击投机行为,达到稳定市场预期的效果。

第二,国内流通环节,要加快深化粮食购销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我国地域特色明显,粮食产地、销地的价格往往差别很大,农产品价格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又不完善,导致市场信号很难反映真实供求关系。今后要通过市场化改革,保障产、购、销产业链的通畅,发挥市场信号的调控作用;同时加强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让农民真正分享价格上涨的好处。

第三,对外中短期内,要抓紧建立健全重要农产品进出口监测预警体系。要积极完善进出口调节机制,促进国内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求的基本平衡。可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建立起一整套粮食及其它重要农产品的进出口报告体系,使得有关部门对谁在出(进)、出(进)多少、出(进)什么、出(进)到哪儿等做到心中有数,以增强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第四,对外中长期内,积极研究制定有关粮食贸易的中长期思路。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首先要客观分析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消长情况,认真评估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在农业谈判中的地位。此外,也应逐步建立起对外政策的利益补偿机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对受损的国内利益主体适当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