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0:54

精准帮扶措施篇1

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新时期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战略思想,深入实施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主导产业、健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提升人口素质,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前脱贫。

2014年底实有建档贫困户109户324人。根据实际情况,我镇2015年已有72户、230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完成脱贫。剩余37户94人,计划在2017年前完成全部脱贫。

(一)精准扶贫。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对象。

(二)全力攻坚。通过领导联村、部门帮扶、干部联户、社会参与等方式精准帮扶贫困人口,形成攻坚合力。

(三)一户一策。精确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科学制定脱贫计划,因户制宜落实帮扶措施。

(四)群众参与。激发贫困户主人翁精神,广泛调动各方力量,让群众主动参与精准扶贫。

(一)精准识贫

按照国家制定的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以2014年底建档立卡数据为基础,逐村逐户开展精确复核,对所有建档立卡对象进行再次摸底识别,科学划分“一般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低保贫困户、一般农户”五种类型,确保建档立卡户的真实性,填写《贫困户登记表》,并纳入扶贫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确保准确性。

(二)精准扶贫

1、明确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措施。对每一个有贫困对象的村,明确一名党政领导及其分管部门联系帮扶,对精准识别出的贫困户,实行结对帮扶制度,采取“1+1”(即1名镇干部、1名村干部)方式对贫困户进行帮扶(具体帮扶结对明细见附件),每月要不少于1次上户帮扶。结对帮扶干部要结合帮扶对象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帮扶计划,并建立《扶贫手册》,《扶贫手册》要有帮扶需知、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责任人、年度目标、帮扶措施、实施过程、帮扶成效和帮扶对象收入变动等内容和指标,年度帮扶措施要由帮扶对象签字认可。

2、因人因户施策,全面落实扶贫措施

(1)强化产业增收。①结合__实际,通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贫困对象花卉苗木栽培技术;②引导扶贫对象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其拓宽苗木销售渠道,提高贫困户的组织化水平;③对部分没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鼓励其将土地向种养大户或合作组织流转,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④对一部分有增收发展项目、有贷款意愿、信用良好的贫困户,农商行分理处要主动服务,积极帮助对象获得金融产业扶贫贷款,支持贫困对象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主要扶持部分有能力的贫困户发展餐饮、住宿、耕种劳作、娱乐休闲等产业)。

(2)实施危房改造。对住房条件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镇审核、市级审批”的程序全部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范围,确保到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住房条件困难户均有基本安全住房。供电部门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房实行外线电表免费到户。

(3)实施扶贫助学。按照《__市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扶贫助学实施方案》要求,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部纳入现有助学项目的资助对象,积极帮助对象落实享受助学补助,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开展“一对一”帮扶贫困学生活动,协调解决助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4)实施民政兜底和医疗救助。①对没有脱贫条件、没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按家庭收入进行补差保障,做到应保尽保;②将符合医疗救助政策的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对患重大疾病的贫困对象给予重点医疗救助,确保应救尽救;③2016年度春节走访慰问重点倾向建档立卡贫困户;④对因突发重大疾病、意外事故、自然灾害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和救助后仍有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由民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紧急性临时救助。

(5)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按照“自主自愿、互惠互赢”原则,积极引导企业、种植大户与贫困户结对共建,利用资本、技术、信息等优势,帮助贫困户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广泛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各界爱心人士捐款捐物,积极开展助困、助医、助学、助残、助老、助孤等主题活动,争做好人好事,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

(三)精准脱贫

对通过帮扶后达到脱贫标准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要全面核实帮扶措施落实情况以及贫困户家庭收入情况,并按实填写《脱贫户验收表》,由贫困户主签字确认,不得搞“被脱贫”和“数字脱贫”,确保贫困户真正脱贫。脱贫标准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4000元以上。

1、精准识贫(2016年元月)。

逐村逐户核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填写《贫困户登记表》,建立台账并录入贫困户信息系统,做到“户有卡、村有册、镇有档、市有数据库、市镇村平台共建共享”,全面动态掌握贫困人口底数。

2、精准扶贫

(2016年元月-2017年12月)。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采取干部结对帮扶、产业扶持、助学帮扶、农村危房改造、民政救助和社会力量帮扶等措施,落实帮扶责任人、资金和项目,对帮扶对象实施精准扶贫,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

3、精准脱贫(2016年12月、2017年12月)。

对年度内达到脱贫标准的贫困对象,由帮扶责任人上户对其收入情况进行核准,填写《脱贫户验收表》,上报市级审核。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成立镇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詹萍萍同志任领导小组组长,镇长唐文华同志任副组长,其他党政班子成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扶贫办公室,由分管领导张征副镇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村(社区)、党政办、财政所、经发办、社会事务办、计生办、城建所、产业办、林业站、综治办、整治办、纪检办、水管站、中学、农商行__分理处等单位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全镇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督查等工作。各村(社区)由书记负总责,各部门单位由一把手负总责,要把精准扶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专人具体落实帮扶责任和措施。各帮扶责任人要摸清帮扶对象底数,找准“贫”因,出实招、办实事,推动精准扶贫到户得实效。

精准帮扶措施篇2

中共十以来,党中央始终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一项重大的奋斗目标,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消除贫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俨然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阻碍。为此,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同志在北京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庄严承诺:“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以此拉开了全国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役。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可以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目前关于精准扶贫方面的研究众多,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地区和不同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帮扶的一个过程,整个过程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四个方面,精准识别是基础,精准帮扶是关键,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是保证。精准识别,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识别出贫困人口和主要致贫原因等具体信息,主要包括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和信息录入等程序。自Riskin于1996年提出扶贫资金集中于贫困县会加大资金被挪用的风险以来,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以县为主的扶贫政策广受诟病,而后王春华(2006)通过研究发现:以县为瞄准单位的扶贫机制使得扶贫资金漏出严重,扶贫项目于扶贫目标的不一致使得贫困人口很少得到资金的帮扶,为此,广东省率先在扶贫工作中实行“双到”工作,即规划到户,责任到人,进而推广到全国,使得精准识别微观到农户。精准帮扶,就是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根据贫困户的主要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落实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人。顾仲阳(2014)、张笑芸(2014)指出我国的扶贫工作定位不准,针对性不强,扶贫资源指向不清,扶贫不能只是“撒撒胡椒粉”,邢成举(2013)认为,为了制定有效的扶贫策略,必须重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之间的差异性,而后学者开始注重研究其差异性,并根据差异性进行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瞄准,如罗江月(2014)根据不同贫困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总结了四种针对性的扶贫方法:个体需求评估法、指标瞄准法、自我瞄准法、以社区为基础的瞄准法,邓维杰(2013)则通过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将贫困村分为资源可用型、资源不可用型和无资源型三类,进而分而对之,采取符合当地或个体状况的有效措施实施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即信息的管理,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建立信息网络系统,实时更新。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精准扶贫渐渐演变成了“精准填表”,由于贫困农户学历水平普遍较低,对于表格上的经济学名词往往难以理解,更别提完整正确的填完,以安徽省为例,仅2016年一年时间,贫困户的信息统计就进行5次以上,极大地浪费了时间与精力,致使帮扶责任人和驻村工作队进入贫困户家中,仅仅只是为了填表。精准考核,就是政府对精准扶贫效果的量化考核,并以此对相关人员奖优罚劣。陈前恒(2011)通过研究发现村干部的治理机制会大大影响扶贫的效果,因此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有利于提高精准扶贫的效率。通过梳理以上文献后发现,目前学者的研究还多停留在理论的探讨上,而缺乏大量实地调研下的数据支撑,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先后多次赴安徽、甘肃、宁夏等省份进行实地调研,并以安徽省为视角,组织10只队伍下乡调研,前往安徽省10个县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最真实的数据,以此来考察安徽省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实践困境,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路径。

2研究区概况

安徽省地跨长江与淮河流域,是著名的农业大省,同时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也居国家前列,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仍有20个国家贫困县与308万多的贫困人口,位列全国第8位。不可否认,安徽省自2011年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了显著成果(如表1),2011~2015年,安徽省贫困人口连续下降,五年间共下降60.92%,同时贫困发生率由14.7%下降到5.72%,共下降61.09%,扶贫攻坚效果显著。然而,当前安徽省贫困人口依然众多,大量分布在经济发展较缓慢的地区,且当地人口文化水平低,据统计,贫困人口中初中以下学历所占的比例超过88.59%,致使贫困程度深,发展能力弱等问题同样也比较突出,扶贫攻坚任务依旧任重道远。此次调研的10个县,包括阜南县、颍上县、萧县、灵璧县、蒙城县、怀远县、凤阳县、肥东县、岳西县和金寨县,每个地区都进行入户调研,最终分别收集到54、52、51、50、53、52、51、55、54、50份有效问卷,共522份。10个县的总体状况如表2,可以看出,贫困人口数和贫困发生率与各地区的人均GDp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截至2016年初,安徽省整体的贫困发生率为5.72%,所调研地区的平均贫困发生率为7.5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属于全省贫困地区的“重灾区”,因而,研究这些地区的精准扶贫实施情况,并因地制宜的提出政策建议,对安徽省的脱贫攻坚战役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另外,在致贫原因方面,呈现出致贫原因多元,但主要致贫原因单一的特征,以实际调研的522户农户的总体情况来看,如表3,总体来看,致贫原因趋于多样化,包括因病、因残、因灾、缺土地、缺技术、缺资金等原因,但主要致贫原因单一,522户贫困户中因病残致贫的有359户,占比68.77%,病残成为贫困的最直接原因。

3精准扶贫实践困境

3.1精准识别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基础,其实践困境主要在于贫困户参与度不高和识别的精准度。精准识别包括农户申请、申请评议、公示公告和信息录入等程序,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贫困户在整个程序中参与度不高,包括民主评议会与公示信息,被问及相关问题时,都表示不清楚。如被问及诸如“您知道村里对贫困户申请的民主评议会都怎么评选吗?”、“您知道村里对申请上的贫困户都进行公示了吗?”、“您还知道村里有哪些贫困户吗?”之类的问题时,相应的回答基本都是不清楚,或者只是说出零零散散的信息,甚至还有一部分贫困户根本不知道建档立卡的事,整体表现出参与热情不高。在识别的精准度上也有待提高,安徽省经过首次的建档立卡和建档立卡回头看后,申请上的贫困户基本是符合贫困标准的,即没达到人均纯收入条件和“两不愁、三保障”条件(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然而在实际调研中发现,依然存在“漏网之鱼”,按照安徽省扶贫办的要求,有如下几类人不符合精准识别条件:家庭成员中有国家工作人员或现任村干部;当年购买大型农机具的家庭;购买轿车或商品房的家庭。虽然这种情况不多,但依然小比率存在,精准扶贫贵在精准,说“要真扶贫,扶真贫”,精准扶贫就要做到“精准”和“真”,因此,要杜绝这些现象,提高精准识别的精确度。

3.2精准帮扶

作为精准扶贫的最关键的一环,同样存在诸多实践困境,调研中发现,一方面,有部分贫困户反映未获得任何帮扶措施,另一方面,帮扶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的落实方面,针对性有所缺乏。如表4,部分贫困户反映,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的到访,只是为了了解相关信息或者填表,而自身并未获得任何帮扶措施,他们甚至不知道有哪些帮扶措施。在帮扶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的落实方面,差异性对待不够。调研中发现,帮扶责任人以村干部和国家公务人员(如教师、医生、警察等)居多,然而在分配方面却是随机的,因病残致贫的贫困户分配一个老师作为帮扶责任人,因学致贫的贫困户却分配一个警察作为帮扶责任人,针对性较差。在帮扶措施方面,以医疗救助和“两免一补”小额贷款为例,因病致贫的有310户,获得医疗救助的仅仅104户,占33.55%,因缺资金致贫的有27户,然而没有一户获得“两免一补”小额贷款的帮扶,帮扶措施缺乏针对性。贫困同样的医疗报销不算在内。

3.3精准管理与精准考核

为了保证精准扶贫能有效实施,精准管理与精准考核不可或缺。精准管理,不是“精准填表”,扶贫,不能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信息的收集上,信息的统计只是为了更好地看出差距、发现变化、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然而实践中,一方面,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扶贫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把大量的精力都放在了信息的统计、数据的录入这些环节,另一方面,资料管理混乱,很多资料存在缺失。就拿扶贫手册这一块来说,内容缺失不全、错误信息太多等问题比比皆是。这势必会给精准扶贫的成效打了折扣。精准考核。驻村工作队的工作人员,都是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人员,是政策和措施落实的关键一环。一方面,如果没有好的惩罚机制,脱贫攻坚势必寸步难行,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相应的鼓励机制,势必也激发不起工作人员的热情与积极性。然而如今许多地区,关于扶贫工作人员的惩罚措施不少,却还没有制定出扶贫工作人员的鼓励措施,多惩戒而乏激励,这必然会阻碍精准扶贫的有效实施。

3.4其他方面

一是扶贫资金有限。以蒙城县为例,2016年,蒙城县共预算安排扶贫专项资金1350万元,全年计划拨付2500万元,用于贫困村产业发展项目,而全县贫困人口57400人,那么1350万元的扶贫专项资金,作用有限。二是“造血”措施偏少且缺乏宣传。金融扶贫、就业扶贫、社会扶贫、产业扶贫是激发贫困对象自我发展内生动力与活力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扶贫从“输血”到“造血”的重要转变。然而,贫困户对金融扶贫措施所知甚少,甚至从未耳闻,连一线的帮扶人员,对“两免一补”小额贷款都说不出具体的条件、申请方式、还款方式、金额限制等信息;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社会扶贫更是缺乏,仅仅只有少数贫困户可以享受到。如果贫困户的脱贫大多依靠政府的转移性支付这样的“输血”措施,脱贫必然缺乏稳定性,容易返贫。三是村民文化素质较低,培训力度较弱。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教育对个人的收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即劳动者受教育水平越高,其个人收入就相应越高。因此,村民较低的文化素质不仅造成了自身这一代的经济贫困,而且导致了子代遭遇“马太效应”,陷入经济贫困的恶性循环陷阱,这极不利于阻止代际收入不平等的传递,严重损害社会的公平正义。

4解决路径

4.1加大宣传,强化监督

贫困户的参与热情不高,无非是因为对精准扶贫各项政策的不了解,对能享受到的各种优惠的不了解,为此,需要多加宣传。除了传统的电视、广播外,最重要的是要发挥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的作用,在对贫困户进行访问时,要多向他们介绍最新的政策,以及如何享有这些政策,做到当面宣传,这样会提高贫困户的参与度。对于极少部分的识别不准问题,要强化监督,坚决做到“精准”和“真实”,提高政府的形象,为此,可以另外成立监督队伍,或者开办举报窗口,切实解决精准识别问题,维护公平正义。

4.2精准帮扶

按照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进行分类,按类别分配帮扶责任人,如因病残致贫的家庭,可以分配医生作为其帮扶责任人,因学致贫的家庭分配老师等。另外,大力实施安徽省制定的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等扶贫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匹配帮扶:病残致贫—健康扶贫;因学致贫—教育扶贫;缺资金致贫—金融扶贫;缺土地致贫—产业扶贫。

4.3奖惩共进,奖优罚劣

为了保证精准扶贫的有效实施,提高脱贫攻坚一线人员的工作热情,必须尽快完善详细的奖惩机制。工作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标准,的确应该惩罚,然而如果工作认真的干部,即使工作成效再高也得不到应有的激励或提拔,长久下去必然会导致其工作热情下降,因此,应尽快建立扶贫人员的鼓励机制。

4.4“造血”为主,“输血”为辅

贫困户的脱贫,如果仅仅依靠政府的转移性支付,一方面会给政府财政带来极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亦造成容易返贫的现象。因此,像“智力扶贫”、“社会兜底扶贫”这样的“输血”工程应作为辅助工程,而把“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这样的“造血”工程作为主要扶贫工程,如用“社会扶贫工程”吸引资金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用“产业扶贫工程”、“就业扶贫工程”提供就业,用“金融扶贫工程”给有技术有能力而缺资金的人提供资金进行创业。

作者:张成松丁晓云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葛志军,邢成举.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J].贵州社会科学,2015(05):157-163.

[2]刘胜林,王雨林,庄天慧.基于文献研究法的精准扶贫综述[J].江西农业学报,2015(12):132-136.

[3]王春华,王日旭.农村扶贫资金目标瞄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村经济,2006(03):60-62.

[4]王和顺.广东省精准扶贫经验及对我区的启示[J].北方经济,2014(11):64-65.

[5]顾仲阳.精准扶贫,不撒胡椒面[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4(03):6-7.

[6]张笑芸,唐燕.创新扶贫方式,实现精准扶贫[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09):1118-1119+1081.

[7]邢成举,李小云.精英俘获与财政扶贫项目目标偏离的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3(09):109-113.

[8]罗江月,唐丽霞.扶贫瞄准方法与反思的国际研究成果[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10-17.

[9]邓维杰.贫困村分类与针对性扶贫开发[J].农村经济,2013(05):42-44.

精准帮扶措施篇3

一、扶贫工作总结

(一)完善机制、加强扶贫组织领导

局党组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各项工作,成立局党组书记、局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各管理所、局机关有关股室、局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县自然资源和规划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人事调动并及时做出调整。集中学习讨论各级下发的各项扶贫文件政策,深入贯彻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年初制定并印发《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扶贫工作计划》,对各项扶困工作进行专题安排部署,对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调度,真正将扶贫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精准施策,全方位推进各项扶贫工作

根据市局及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主动与县扶贫办对接,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第一书记”帮包、机关干部联系困难群众等工作领域,深入调研,确保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覆盖贫困村、贫困户,确保国家扶贫资金及单位扶贫力量向贫困村、贫困户重点倾斜。

1、加大行业扶贫力度。积极研究保障项目用地措施,年度用地计划指标优先向扶贫攻坚项目倾斜,盘活挖潜用地优先用于扶贫攻坚项目,重点保障贫困镇(办)、村居基础设施和脱贫致富项目用地,为打赢全县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用地保障。配合发展改革、财政、扶贫等部门,积极运用增减挂钩政策,整合政策、资金、资源,有效推进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在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充分考虑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需要,统筹安排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贫困镇(办)、村居开展增减挂钩的,节余指标在县区和全市范围内流转使用,积极引导节余指标合理流转,尽快实现增减挂钩收益,为贫困村居脱贫致富提供增减挂钩政策支持。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根据当地群众的实际生产需求进行工程布置,最大化满足贫困村的农业生产需求。

2、实行机关干部联系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扶贫开发“五个一、三个一”帮包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53名机关干部与镇9村53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并开展了“遍访核查”专项行动,制定方案对“遍访核查”成果进行问题排查整改。局党组高度重视结对帮扶工作,经常把扶贫工作列入党组议事日程,及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各项工作,按照上级要求,结合贫困村的实际情况,细化干部帮包户的具体任务,提出扶贫工作的各项要求,保证扶贫工作扎实有序开展。一是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在入户走访、核实贫困户收支情况、摸清致贫原因的基础上,全体帮包责任人认真完善贫困户档案资料,本着“一户一策”的原则,精准制定帮扶措施。二是及时入户走访,积极开展帮扶“讲策解难”活动。今年来扶贫帮包责任人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每季度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贫困户入户走访工作。三是及时完善贫困户档案资料,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和镇扶贫办对接,配合做好贫困户信息动态调整工作和贫困户资料相关完善工作。

3、做好选派“第一书记”帮包扶贫工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及县选派“第一书记”工作要求,2016年以来,共选派3名第一书记赴镇郭家梨行村、清河镇楼子孙村、淄角镇沙窝翟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抓党建引领,促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实现摘帽脱贫,有效的促进了贫困村社会经济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

4、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帮包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以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为目标,分别对皂户李镇淄角镇鞠家村。局党组对帮扶工作非常重视,召开党组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并成立工作组,先后多次到镇、村对接,实地查看,研究分析具体困难和问题,制定措施,主动参与帮扶村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有关问题,加快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

二、存在问题及不足

发挥部门优势,认真做好帮扶工作,为帮扶村办实事、办好事,也存在深入帮扶村实地调查研究不够、在指导村民脱贫措施方面不足等问题。下一步,将进一步探索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加大帮扶工作力度,指导村民结合实际发展生产,使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使帮扶工作更加深入。

1、加强政策学习。继续学习贯彻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全面认识新常态、准确把握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面临的新挑战,进一步深化拓展新常态下对脱贫攻坚的新认识、新理念、新举措、新作风。

2、继续加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扶贫工作纳入全局年度重点工作议程,与其他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并力求扶贫成效。

3、强化服务意识,在用地保障、土地登记等方面,全力为我县扶贫项目及扶贫村提供优质服务,推进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脱困。

4、督促帮包干部继续深入帮扶村、户,认真开展调研,摸清村情、户情,了解贫困户发展意愿,有针对性的制定短期增收与长期致富相结合的帮扶计划,科学制定帮扶措施。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及政策宣传,努力转变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挖掘贫困户自身发展潜力,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积极引导贫困户自主脱贫。

5、继续为扶贫联系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

三、下一步工作

将深入总结2016年以来扶贫攻坚经验成效,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在县委县政府和扶贫办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紧盯问题,持续用力,做好下一步脱贫攻坚工作。

(一)强化认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

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进一步增强脱贫攻坚的整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以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以落实精准到户到人的帮扶措施为抓手,以补齐短板为突破口,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抓好常态化推进,把前段工作中形成的好做法固化下来。

(二)发挥行业优势,助力全县脱贫攻坚

将继续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工作部署,发挥自然资源行业优势,持续发力,使扶贫整合资金重点向贫困村倾斜。同时,加大对贫困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等项目的用地支持力度,专人组织报批,在不占用基本农田的情况下,实行建设用地应保尽保,优先报批。

(三)继续加强结对帮扶管理

继续加强结对帮扶管理。同时,局党组将从群众满意度和知晓度等方面加大对结对帮扶的督查,不断促进结对帮扶工作成效,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和知晓度。

(四)落实扶贫政策,切实解决群众困难

积极发挥部门优势,根据贫困村现有基础条件,统筹各类资源帮助贫困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带动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聚合全局力量,针对各贫困村的棘手难题,分类施策,切实解决群众困难。

精准帮扶措施篇4

同志们: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有序开展精准识别和干部帮扶等工作,贫困户建档立卡、争取精准扶贫政策和启动"千名干部联万家"活动等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今天大范围召开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目的很明确,就是动员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上来,把中心工作聚焦到精准扶贫任务上来,把干部心思落实到的帮扶活动上来,竭尽全力让全县贫困人口加速脱贫摘帽,确保与全省全市同步小康。下面,我就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强调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不移地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一)准确把握精准扶贫的含义。精准扶贫是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完善和升级,其核心是"精"和"准",通过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有效对接贫困对象,优化资源配置,切实扶贫到村到户,构建长效机制,提高扶贫开发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

(二)深刻领会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一是中央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新举措。精准扶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针对以扶贫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等问题提出来的,其本质是扶贫方式的转变,把原有"大水漫灌"式扶贫转变为"滴灌式"扶贫,目的在于提高扶持效果、消除绝对贫困,这为我县攻坚扶贫开发指明了方向。二是我县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的新需要。实施精准扶贫就是要求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切实将项目、资金、政策重点投向贫困群众身上,坚决消除绝对贫困,让广大群众共建共享小康。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大幅改善X区生产生活条件,但全县仍有XX万名群众处于贫困状态,这部分人如果不能如期脱贫,X区就谈不上全面小康,更将拖全省全市的后腿。三是干部服务群众增强本领的新平台。实施精准扶贫要求广大干部必须全程参与到建档立卡、规划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宣讲等各个环节,直到贫困户脱贫为止,这个"硬骨头"很难啃。但从另一角度来讲,这是检验广大党员干部是否具有敢于克难的责任担当和公仆情怀,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也是增强干部本领、提升服务群众工作能力的难得机遇,大家一定要增强主动性,全身心投入到此项工作中来。

(三)把握精准扶贫的良好机遇。今年4月上旬至5月上旬,根据省委部署,38位省级领导和50位厅级领导带队集中赴四大片区88个县(市、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督查调研,其规格之高、力量之强、力度之大、措施之实、行动之快,足以说明省委、省政府对扶贫开发开始动真格、上硬菜了,也预示着省上必将出台一些列精准扶贫优惠政策,相关职能部门一定要抢抓机遇,做好充分准备,积极沟通汇报,争取更多优惠政策落地峨边。

二、找准工作方法,明确推进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

(一)在"精准"上下功夫。一抓对象精准。前段时间,我们开展了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准确识别出XX个村X千余户X万余名贫困群众,并被纳入全省精准扶贫的总盘子,这些已经锁定的贫困户就是我们精准扶贫的对象,请大家一定要坚持这个重心不偏移。二抓原因精准。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要深入开展调研,从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出发,分户分析致贫原因,找准问题症结,建立管理台账,确保做到对症下药。三抓规划精准。每一位干部都要下到贫困户当中去,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及贫困程度,编制好脱贫总体规划和年度规划,帮助找准路子、找准项目,按照"一户一策"来进行扶贫,确保对象精准、扶持精准。四抓措施精准。要围绕年度脱贫任务,将政策、项目和资金向建卡贫困户倾斜,尤其是要覆盖当年脱贫对象,确保扶贫举措精准到户、精准到人。

(二)在"统筹"上下功夫。一要统筹项目。事实证明,如果实施一个单一的项目,不管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产业培育,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扶贫开发效果。各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相关实施规划,统筹安排重点民生项目、重点产业项目和重点扶贫工程,打捆向贫困村和建卡贫困户集中,统筹使用、集中投入,在这一点上,各部门一定要有大局观念,积极配合,服从县上统筹安排。二要统筹资金。要整合劳务培训资金、慰问资金、助学资金等各类扶贫和民生资金,统筹安排到建卡贫困户。同时,我们在项目捆绑整合中,一定要切实发挥审计、纪检监察、财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的检查与监督,对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扶贫资金要实行"零容忍",坚决查处、绝不姑息。三要统筹贫困户。每年都要紧盯当年规定的脱贫户,要将农村饮水、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综开发、产业扶持等各类项目资金优先安排到当年规划的贫困村、脱贫户,加快提升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目标。

(三)在"加减乘除"上下功夫。一要做好加法。要针对贫困村和贫困户制定"一村一策、一户一策",从政策争取、产业扶持、劳务务工等方面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千方百计帮助贫困户拓宽收入渠道,增加群众收入。二要做好减法,立足少数民族地区、小凉山贫困山区等特殊实际,积极沟通协调上级部门,如实反映特殊困难,加大政策争取力度,从政策层面减轻贫困群众负担,重点消除群众因病、因学等致贫原因。三要做好乘法。围绕精准扶贫工作,不断创新工作体制机制,以最少的投入发挥最大效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要做好除法。扶贫先扶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抓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让X区孩子都接受好的教育,不输在起跑线上,割断贫困的世代传递,拔掉穷根。

(四)在争取政策上下功夫。对于峨边来讲,政策就是贫困群众的生命线,各部门一定要将争取政策作为首要任务。一要积极建议。要抓住上级部门调研等机会,如实全面反映全县和本部门本行业面临的实际困难,结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提出解决困难的意见建议,努力寻求更多的政策支持。二要盯紧争取。针对国家省市出台的系列优惠政策,要提取政策信息,不断提高掌握政策和运用政策的能力,抓紧时间深入研究政策、争取政策、用好政策,不断拓宽政策支撑的广度和深度。三要做实规划。政策机遇找准后,相关部门要提前将基础工作打好,根据政策要求,编制好项目规划,完善相关手续,做好相关前期工作,为下一步项目资金争取工作奠定基础。四要协调配合。政策争取过程中,牵头部门要负总责,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相互沟通、相互通气、相互衔接,坚决防止中梗阻、推诿扯皮。

三、增强工作主动,持续深入地开展干部联户帮扶

(一)认识帮扶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帮扶的主动性。一是把干部帮扶作为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精准扶贫是针对谁扶贫、怎样扶贫、谁去扶贫,要把精准扶贫具体化、可操作化,只有通过干部帮扶来解决。干部帮扶是推进精准扶贫的一条重要"管道",通过帮扶把贫困户致贫原因找准,制定一对一的帮扶方案,帮扶的精准度才更加到位。二是把干部帮扶作为进一步改进作风的重要载体。我们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整治"为官不为"专项活动,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在提高执行力、狠抓工作落实、作风建设方面得到了加强,群众很满意。现在正值启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际,我们要把"千名干部联万家"帮扶活动作为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载体,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具体困难,进一步树立好党委政府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三是把干部帮扶作为组织建设和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开展帮扶活动,主体是全县各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这是对各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一次历练和检验,同时,还可以使党员干部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发挥聪明才智,发挥表率作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精准帮扶措施篇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扶贫政策不断调整,已经从以政府为主导的区域性宏观扶贫开发转变为微观扶贫开发,这一转变的实质就是提出的“精准扶贫”思想,它也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顺利完成脱贫任务的指导思想。

(一)精准扶贫理念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精准扶贫理念的理论基础是“共同富裕”根本原则,现实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205年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改革开放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很大一部分人富裕起来了,但是还有一部分人仍然贫穷,我国农村现在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这也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精准扶贫理念的现实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民的承诺;是展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中国在国际上形象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脱贫攻坚。在205年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实现的关键就是把农村7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精准扶贫就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

(二)精准扶贫理念的内在逻辑

在205年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总结各地实践和探索,好路子好机制的核心就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3]精准扶贫理念有着严谨的内在逻辑,67通过精准的对象统计,然后进行分类指导,精准安排项目、资金,精准派人到村、措施到户,最后精准脱贫。其内在逻辑就是,“扶持谁”,“谁来扶持”,“怎么扶”。.“扶持谁”的问题。其实质就是精准扶贫实施的对象是谁,只有把这个搞清楚了,才能精准安排项目、资金,精准派人到村、措施到户。精准扶贫理念要求,扶贫必须先识贫,通过建档立卡,摸清具体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贫困原因等,在此基础上制定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扶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2.“谁来扶持”的问题。在205年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4]因此,应当逐步建立完善的精准扶贫体制机制,形成以国家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总负责、市县抓落实的精准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国家通过制定脱贫任务、目标、宏观政策、大政方针,统筹和协调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局性重大问题,负责采取定期或者不定期手段考核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脱贫工作成效。省(自治区、直辖市)对辖区内的扶贫工作负总责,按照国家制定的目标、方针、政策措施向市(县)传达,并负责检查考核市(县)的脱贫工作成效。县级党委政府是精准扶贫实施的主要承担者,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精准扶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他们通过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数、贫困状况、贫困原因,进行精准安排项目、资金,精准派人到村、措施到户,最后精准脱贫。3.“怎么扶”的问题。在205年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5]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必须要完成7000多万人口的脱贫任务,通过产业扶持,依靠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及其他资源进行产业开发,可以解决一部分人脱贫;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通过职业教育培训,转移就业,解决一部分人脱贫;对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进行易地搬迁,可以解决一部分人脱贫;对生存条件差,需要修复生态的地区采取生态补偿,可以脱贫一部分人口;剩下的2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二、内生变革:精准扶贫理念下潍坊市“包村联户”扶贫模式的治理转型

(一)近年来潍坊市“包村联户”扶贫模式

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经过6年多持续“包村联户”扶贫开发,潍坊市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状况实现较大改变。从20年开展第一批“包千村、联万户、促和谐、谋发展”(简称“包村联户”)扶贫以来,潍坊市先后组织2700多个部门参与,4万多名党员干部深入农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寻找脱贫致富路子,所帮扶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较大改观。据统计,潍坊市自20年开展“包村联户”扶贫以来,农村贫困人口减少30.5万人,平均每年减少6.万人;贫困发生率比20年下降4.4个百分点,年均下降0.88个百分点。截至205年底,全市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039户、6657人。随着潍坊市“包村联户”扶贫模式的推进,在扶贫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包村联户”扶贫模式体制机制不健全。在年初“包村联户”制定工作的目标、组织管理、帮扶职责、考核管理上不够精准。在具体政策措施上,帮扶方式与贫困需求衔接对接的有效性不强。2.“包村联户”扶贫模式下帮扶人员基本没有农技人员,导致农业技术不到位,市场、技术、信息等要素不能及时反馈到贫困户,难以推动产业发展。3.“包村联户”扶贫模式养成了部分困难群众的“等、靠”思想,部分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思想保守、因循守旧,创新生产生活方式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4.“包村联户”扶贫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帮扶资源的流入,单纯依靠帮扶单位的帮扶资源,帮扶资源形不成合力。5.包村工作组出于多种因素的考量,“短、小、快”项目是多数帮扶单位的首选,致力于可68持续发展的项目少,以至于贫困村陷入了包村组来了有变化,包村组走了又恢复到老样子的不良循环中。

(二)精准扶贫理念下潍坊市“包村联户”扶贫模式的构建要素

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赋予了潍坊市“包村联户”扶贫模式新的内容,在扶贫工作目标、组织实施、帮扶职责、组织管理、考核办法上更为精准。.精准帮扶目标。“包村联户”扶贫模式的目标制定上也要精准,只有精准的扶贫目标,才能从根本上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制定精准的帮扶目标,精准到户、到人,一户一个目标,一户一个计划,不落一人,这样的目标有利于最终完成贫困人口成功脱贫。精准帮扶村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因缺乏劳动技能,包村工作组帮扶他们参加技能培训,并及时联系协调并落实就业岗位。2.精准组织实施。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要求潍坊市在“包村联户”扶贫模式的组织实施上,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形式,包靠帮扶到户、到人。在机关事业单位帮扶上,选派至2名干部驻村,驻村干部要经验丰富、能力强、威信高。包村工作组成员所在单位全体干部职工每人至少联系帮扶个贫困户,针对具体贫困户作出帮扶承诺,实行“项目化”管理,保证帮扶事项件件落到实处。驻村工作时间不少于日常上班时间,对包村干部实行定任务目标,建立双向动态选择制度,现场观摩评议制度、驻村全程记实制度,地方政府领导小组经常组织人员到村巡回督导,总结经验,发现解决问题。3.精准帮扶职责。帮扶职责的精准有利于贫困人口脱贫,针对具体的贫困人口,包村工作组在年初制定年度帮扶承诺事项时,签订承诺书,明确承诺事项责任人、保障措施、完成时限。精准的帮扶职责的制定应通过报纸、电视或网络等形式向党员群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针对具体的贫困人口,帮扶职责的制定应坚持一户一策,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市场流通等产业,推行“支部+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贫困户”、“能人+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引导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增加收入。4.精准组织管理。精准扶贫理念下的“包村联户”扶贫模式在组织管理上要求更为精准,主要体现:地方政府成立包村联户领导小组,领导整个包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对包村工作的日常调度和指导协调。具体部门的驻村工作组以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具体包村的工作组组长为“直接责任人”,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协调配合,了解帮扶贫困户具体情况,听取意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5.精准考核办法。精准的考核办法是实现精准扶贫的制度保障,要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对包村干部进行岗前培训,培训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健全驻村考勤制度,细化包村干部驻村时间,请假审批程序。建立工作交流制度,定期向上级工作组汇报帮扶工作进度及下步任务,实行工作周志和月报告、季通报制度。包村工作组制定帮扶工作计划,明确帮扶事项、工作措施、目标要求和进度安排,通过召开村“两委”会议等形式作出公开承诺。强化考核激励,考核内容更为精准,包括日常考核、实绩考核、镇街党委评价、贫困户测评,考核结果作为正常晋升的依据。

(三)潍坊市精准扶贫理念下“包村联户”扶贫模式的内生变革

当前潍坊市扶贫战略的主要任务是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这是绝对贫困人口,在分布上插花式、分散范围大,生存条件和环境比较恶劣,贫困程度深,被认为是潍坊市扶贫开发的“最硬骨头”。这需要对传统的“包村联户”扶贫模式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包村联户”扶贫模式的内生变革。.“包村联户”扶贫重点由“包村”转向“联户”。潍坊市贫困人口呈现分散化、碎片化特点,这就要求“包村联户”扶贫的重点由“包村”转到“联户”上,通过精准识别工作,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包村工作组针对具体贫困户,制定精准脱贫的时间表、路线图,做到项目安排、资金来源、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四明确”,确保按时脱贫。2.“包村联户”扶贫方式由“漫灌式”转向69“滴灌式”。要在包村方式上实现转型,由“漫灌式”转向“滴灌式”转变,解决扶贫对象的差异性需求,更加精准的帮扶到点上、根上,这也是我国治理贫困方式的创新,确保人人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也体现了精准扶贫的内在要求,适应了潍坊市精准扶贫工作的迫切要求,为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提供了保障。3.“包村联户”扶贫参与主体由政府主导转变为多元参与。精准扶贫理念下“包村联户”扶贫模式要求政府在坚持主导地位的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爱心力量,形成“人心齐、泰山移”的扶贫格局。实现“包村联户”扶贫参与主体由政府主导转变为多元参与,一方面要继续发挥政府在帮扶领域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广泛吸收社会多方面主体参与“联户”扶贫同样重要,如何实现社会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联户”扶贫,发挥他们的各自优势资源参与精准扶贫是当前潍坊市扶贫工作的重点。4.“包村联户”扶贫投入资源由金融主导转变为各类资源综合治理。精准扶贫理念下的“包村联户”扶贫模式可以有效的解决资金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精准识别具体贫困人口的贫困原因,对症下药。

三、治理突破:精准扶贫理念下“包村联户”扶贫模式的路径选择

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扶贫模式能够对扶贫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从历年“包村联户”扶贫实践看,“包村联户”扶贫模式,在工作目标、组织实施、帮扶职责、组织管理、考核办法等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优点,是扶贫模式的一种创新。在推广价值方面,包村联户模式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特征,是一种政府主导下的行政行为,在各地可以复制使用。在帮扶效果方面,在考核评价的激励机制下,这一模式充分调动了包村单位、包村人员、乡镇党委政府、村党支部四个积极性,扶贫项目更加倾向于受益面大、群众急需的方面,使许多贫困人口的困难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构建精准化“包村联户”扶贫模式治理机制,应紧紧围绕构建包靠帮扶工作机制,制定精准的帮扶措施、责任考核机制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构建精准包靠帮扶工作机制

结合实际情况安排帮扶小组,小组由党员干部牵头,成员包括贫困户本村村干部、企事业单位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人员、志愿服务者等。工作组成立后,按照精准施策到户到人的原则,精准核实掌握贫困户贫困类型、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综合研判贫困情况,有的放矢地配备帮扶工作力量,形成有劳动能力的派上“帮扶小组”,进行产业、就业帮扶,提高贫困户“造血”机能,通过劳动实现脱贫致富;无劳动能力的派上“关爱小组”,负责协调申请相关救助政策,筹集发放爱心物资,帮助改善生活条件,实现兜底脱贫。

(二)制定精准的帮扶措施并加以落实

找准路子,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是“包村联户”扶贫模式的核心。工作组应结合实际情况,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实施产业脱贫。根据贫困地区的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重点发展门槛低、市场稳、风险小、见效快的产业项目,支持扶贫工作重点村、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加大对乡村旅游业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村电商扶贫工程,让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就业创业、脱贫致富。做好清产核资、确权颁证等工作,把集体闲置的土地等资源和财政资金投入形成的经营性资产作股量化到村民,让土地变股份、农民成股东,为贫困人口提供持续稳定的资产收益。2.转移就业脱贫。根据具体贫困户实际情况,对所有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学习技能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免费培训;对已外出务工贫困人口的岗位培训,帮助在务工地提升劳动技能和稳定就业能力;制定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计划,推进农民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工作;拓展转移就业渠道,通过推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政府购买部分公益岗位、开展结对帮扶和劳务协作等形式就业。3.改造搬迁脱贫。应按照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统筹考虑水土资源条件、贫困人口分布及搬迁对象意愿,结合新型城镇化、工业园区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安置方式。4.教育支持脱贫。应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过程扶持,使农村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从源头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农村贫困家庭成员,“包村联户”工作组开展有计划、分层次、长短结合、贴近实际的职业技术培训,使贫困群众掌握致富技能。5.社保兜底脱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形成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同步提高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制度在稳定脱贫中的保障作用,编密织牢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托底安全网,实现应兜尽兜、兜住兜牢。精准识别、找准路子后,关键是各项帮扶措施要落实到位。“包村联户”工作组应按照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需求,安排帮扶单位,选派帮扶干部,按照有的放矢、扶需对路的原则,帮扶单位、扶贫干部的优势要与贫困村、贫困户的需求有效衔接。政策落地后,加强对政策落地的检查监督。

(三)精准责任考核机制

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落实责任。各地方政府应建立以地方书记为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单列编制,组建起实体办公室,并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领导和调度。组建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工作机构,形成责任到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党政主要负责人应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抓进度安排、资源调配,亲自抓部署调度、协调落实。应按照职责落实精准扶贫开发责任,对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保障、工作优先对接、措施优先落实。根据脱贫攻坚工作实际,调整包村工作考核办法,将考核重点转向精准扶贫成效,引导把帮扶工作重点放在发展产业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推动扶贫工作重点村和贫困户脱贫上。

(四)充分发挥“包村联户”精准扶贫模式

中精神文明建设作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能培育广大农民尊老爱幼、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又能改善广大农民的精神生活,改善民风民俗和农民的生活习惯,也是精准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应积极宣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振奋贫困群众精神,坚定改变贫困面貌的信心和决心。宣传部门应积极推进农村“四德”工程,弘扬和传播孝道文化,发挥好村规民约的规范约束作用,教育引导子女自觉赡养老人,弘扬孝道家风,针对个别村出现的不尊老不养老现象,政府可以探索建立黑名单制度。另外,地方政府还应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针对留守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儿童上学看护、卫生健康、心理情感等提供有效服务。

(五)建立政府主导下多元参与精准扶贫格局

应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并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通过勤劳致富奔小康。同时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资源、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方式、多项举措有效契合、互相支撑的“三位一体”扶贫开发格局。包村工作组成员单位按照本单位职能分工,完善专项实施方案,开展行业扶贫工作。积极联系国有企业参与扶贫,通过捐赠、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领办社会养老机构等方式参与脱贫攻坚;动员民营企业开展产业扶贫、商贸扶贫、就业扶贫、捐赠扶贫、智力扶贫;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扶贫公益基金、开展扶贫公益信托;发挥群团组织优势和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作用,鼓励开展脱贫攻坚结对帮扶;通过志愿服务、慈善服务形式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有爱心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精准扶贫。

作者:窦全勇单位:中共潍坊市寒亭区委党校

参考文献:

精准帮扶措施篇6

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实现群众精准脱贫的思索

内容摘要

本文作者是***局机关纪委书记,承担协调全局脱贫攻坚具体工作。通过全面疏理、总结*局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情况,特别是分析研究近三年以来精准脱贫的措施和成果,详细查找了群众致贫原因,总结了脱贫攻坚措施及成效,疏理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体会,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文章既是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情况的总结,更是对如何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思索,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性、参考性、实用性。

正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新部署,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进军号。2017年2月,在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时,更明确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局党组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早在2014年就成立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2015年至今,通过帮扶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驻村干部面对面驻村帮扶、环保项目扶贫等多种形式对*县*镇*村、**村贫困群众开展扶贫工作。截至2018年,我局的帮扶对象均实现稳定脱贫目标。2020年4月底,*局完成了帮扶对象收入评估工作,把2户年均人收入在4400元以下的帮扶户列为边缘户。其余帮扶对象人均年收入均保持在4800元以上,在外打工的帮扶对象甚至达到人均年收入20000元。通过收入评估,对帮扶对象的情况有了底数,帮扶措施更有针对性,更有信心完成脱贫攻坚收官验收。

几年来,在脱贫攻坚方面,*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扶贫扶志,引导群众勤劳致富

2015年以来,*局坚持入户调查,对帮扶对象家庭情况、致贫原因进行了详细了解和分析,做到了情况清、问题明。具体说,帮扶群众主要有三方面致贫原因:一是因残因病因老致贫。因身体残疾、生病、岁数大,劳动能力不够导致贫困的现象较多。如某帮扶对象户家中有3个60岁以上老人,身体也不太好,缺少致富手段。类似情况有8户。二是人口较多,无劳动能力的子女拖累致贫。如陈某,有需要供养的老人,有三个正读书的女儿,一家五口,全靠一人支撑。类似有3个子女的帮扶对象4户,有2个子女的有6户。三是缺少劳动技能,同时身体健康不佳导致贫困。如冯某,年龄不到50岁,但劳动能力差,患有精神疾病,能少量编织竹制品维持生活。另一帮扶对象户,夫妻身体不佳,丈夫只能少量打零工,妻子种植少量农产品,依靠劳动维持生活都比较困难,还有一个读初中的儿子。类似情况有8户。其中,10余户帮扶对象存在有老人、有子女、身体不好、劳动能力不足等情况兼有的现象,增收非常困难,稳定脱贫难度较大。

通过分析致贫原因,结合村镇扶贫举措,*局制定了从产业扶贫入手,支持群众外出打工,扩大养殖和加大消费扶贫力度以增加农产品收入等措施帮助群众精准脱贫,同时注重扶贫扶志,积极引导群众勤劳致富。如2019年党组书记亲自入户调研,亲自组织,筹资万余元为刘某等5户帮扶对象购买10只黑山羊进行产业扶持。2020年又针对边缘户冯某、赵某等增收困难的帮扶对象筹资5000余元购买山羊、猪进行产业扶持。机关党委书记数次现场调研,与村、镇和县共商精准脱贫措施,党组成员带领帮扶干部大力开展消费扶贫,积极购买帮扶对象的鸡、鸭、鸡蛋和粉条等农产品,努力支持鼓励群众发展农业生产。帮扶干部鼓励帮扶对象冯某利用特长编织竹制品,并帮助联系销路。帮扶干部亲自下田挖坑为群众栽种柑桔树苗、经常与外出打工的帮扶对象交流联系,鼓励群众外出打工致富。据统计,仅2020年4-5月,帮扶干部就支出消费扶贫资金0.8万元。此外,刘某等贫困户通过外出打工实现稳定脱贫。如冯某外出打工,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胡某等帮扶对象人均年收入15000元,冯某一家六口有两个无劳动能力老人和两个读书学生,通过外出打工并加上农产品收入,人均年收入8222元等。

二、全力帮扶,真心为群众精准脱贫使劲

*局注重全方位落实帮扶措施,既帮户又帮村,用真心为群众脱贫致富加油。2016年,*局安排环保专项资金,为*镇建设31个生活垃圾收集池、4座垃圾中转房、5个畜禽养殖场治理,使*村在内的*镇2279名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2017年,为帮扶对象刘某募集资金2.2万元,帮助其告别危房,新建130平米住房,并在2018年为其协调争取了5万元危房建设补助资金。2017年实施了*村居民点生活污水处理及综合利用项目。2018年帮助**村修建条粉加工污水处理池。2019年筹集近万元资金为*村帮扶对象购买羊羔,全年支出5万余元,为*村争取了产业带建设资金100万元。2020年,对村党支部、帮扶对象开展了春节慰问活动,疫情期间送上310个口罩,10个党徽,助力抗疫,3月为帮扶对象购买柑桔树苗并由帮扶干部亲自帮助栽种。4-5月开展入户调查及消费扶贫活动。5月开展灾后急救。还筹资2.1万元为21户帮扶对象整治***。

局还注重开展党建结对共建活动,如2018年机关党委书记到*村与村党支部共过组织生活,2019年邀请*村党支部成员到**共过主题党日活动,2020年,邀请村党支部成员到**镇参加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

三、环保扶贫,推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数年来,*局持续开展扶贫工作,努力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016年实施了**整治等4个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补助**万元。2017年,开展**流域*个乡镇、*个村的***,总投资8***万元,市本级筹措**万元。2018年,投入资金****万元,其中市县投入资金**万元,实施了***等工作。2019年结合区县***保护、***等项目,投入扶贫资金**万元。还积极与市有关部门协调,为*村争取了***万元的产业带建设资金。2020年1月,制定2020年扶贫方案,拟投入资金*000万元,开展农村***、乡镇**和农村***排查整治等工作,推动贫困村***,目前工作正在顺利推进中。

分析近几年*局开展的脱贫攻坚工作,特别是近三年以来探索精准扶贫工作的情况,我们主要有以下体会:

精准帮扶措施篇7

2018年4月下旬,县扶贫办重新调整结对帮扶对象,我局帮扶对象由XX镇坎头村转到XX镇五丰村。在镇委镇政府领导下,我所在的五丰村扶贫工作队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在驻点的五丰村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个人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精准扶贫政策和业务。为熟悉、理解、掌握扶贫工作政策和业务,我认真学习了上级一系列扶贫工作政策和重要文件,学习省、县精准扶贫工作系列文件,参加全县、所在乡镇的扶贫会议,了解精准扶贫工作相关政策和业务,明确任务和职责,为做好扶贫工作打好基础。

二、依靠组织力量,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工作。我同本单位其他4名帮扶责任人经常沟通交流,在一起学习、讨论,互相请教,虚心向其他同事学习扶贫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五丰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帮助下,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入户座谈等形式宣讲扶贫工作、惠农政策。利用入户访谈、调研的机会,向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工作部署、精准扶贫攻坚工作政策,让群众了解情况,明白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同时,督促群众按时参加脱贫攻坚电视夜校的学习,抓好思想帮扶工作。下访中,注重与群众交流沟通,了解群众的诉求、愿望、想法,收集有价值的建议,向组织反映情况,做好沟通、服务、协调,尽量发挥好党和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桥梁作用,争取群众支持、赞同精准扶贫工作,进而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支持率。

三、深入开展调研,收集扶贫对象信息。调查研究,收集扶贫对象第一手资料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在入户座谈、访谈中,注重沟通,深入了解贫困户的所有情况和信息,全面了解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存在困难和需求,做好记录,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为贫困户建档立卡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为因户施策,制订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提供重要依据。

四、制订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精准施策。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进行分析,结合群众的意愿和需求,制订了各户的帮扶计划。我结对帮扶已脱贫不脱政策的2户,根据各户情况,制定了具体可行的帮扶计划。XXX一家5人,3个子女外出打工,因残(患精神病)、缺技术致贫,制定帮扶计划6条,动员、督促参加脱贫致富电视夜校的学习,提高农业技术水平,产业上扶持种植圣女果4亩,帮扶贴息贷款1万元用以支持发展种植;落实医疗帮扶,给予购买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家庭人身保险和残疾补贴等,全年落实帮扶措施29条,已取得效益有27条。王XX一家7人,5个劳动力,2个婴幼儿,因缺技术、缺资金、自身发展不足致贫。制定帮扶计划5条,督促积极参加脱贫致富电视夜校的学习,扶持种植圣女果11亩,金融帮扶方面落实贴息贷款3万元;给予全家购买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家庭人身保险等,安排儿媳当村计生专干。全年落实帮扶措施23条,已取得效益有21条。

五、完善扶贫台帐,规范管理扶贫档案。经常上门走访,了解贫困户生活生产状况,记录好各种惠农补贴、扶贫措施落实、核对贫困户的动态管理信息、家庭收入等方面情况,该上报的上报,该记录、录入、修改的按要求办理。规范填写好2户扶贫手册,按要求重新抄写2户扶贫手册。收集、整理和完善一户一档台帐资料。按要求上报有关表格资料。登录XX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录入、修改、核对有关动态信息、数据,做到扶贫手册、管理平台和XX扶贫手机app准确无误,信息同步。

六、带着感情扶贫,送温暖感化群众。我保持每周入户走访一次,就像走亲戚一样,用感情与结对帮扶对象交流。有时应上级要求,频繁进村、入户,每次走访就像回家,用温暖去感化帮扶对象。利用元旦、中秋节等,与同事一起慰问结对帮扶对象,给予米、油、糖果、饼干等慰问品。在消费扶贫中,我们集体购买贫困户的生猪,给予每户猪肉五六斤,送到群众家里,他们十分感动,把我这个帮扶责任人当亲人。务工补贴政策出台后,我积极与贫困户子女联系,建立微信交流群,把文件和务工奖励申请表发给他们,详细讲解,要求填写后发送给我,我出面办理他们的务工补贴事宜。同时把他们当成小弟弟小妹妹,给他们介绍对象,劝导早日成家,以抚慰父母之心。

精准帮扶措施篇8

一、基本情况:

我局2017年结对帮扶村是兴国县兴江乡南村村,有10名帮扶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62户238人。

(一)健全组织,强化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保障。成立了“兴国县医疗保险事业管理局精准扶贫工作队”,由副局长廖海明同志任分管领导兼工作队长,其余九人为工作队员,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走访调研,确定精准扶贫工作的目标任务。2017年,我局扶贫工作队及全局干部深入到南村村走访调研,并与南村村“两委”班子座谈,具体研究今后发展的思路和办法,对切实帮助南村村“理思路,出点子,供信息,找资金,抓管理”,为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扶贫措施和目标。

(三)措施得力,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到实效。结合南村村的特点,我局确定了以政策帮扶为主导,以民生实事为重点的帮扶思路,通过向相关部门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争取政策和医保局资助等多项措施,从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出发,出实招,做实事,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1、建档立卡规范有序。我局在建立档立卡工作中,安排了一名干部对所有结对帮扶干部对扶贫对象信息进行了进一步核实和系统录入,并严格按照摸底调查、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写名册、数据录入、措施更新等步骤,按照相应的时间节点,完成62户扶贫对象档案的整理工作。

2、党建工作更加夯实。充分利用工作队长职责,协助和监督南村村党支部做好“党建+”、“三会一课”和“两学一做”等工作,并组织召开全体党员和村小组长会议,为他们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3、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南村村是地处偏僻,村级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导致交通不畅,信息闭塞,农业生产严重滞后,农民生活非常贫困。我局从走访调研得知村民对改善村级路桥、尽早脱贫致富反映强烈,为此我们与南村村“两委”班子及部分党员、村民代表座谈,制定帮扶措施。今年已来,向上争取资金及自筹资金为南村廖家段至伞坑等多条进户路硬化建设56.4万元;加强水利设施营上水陂、水圳建设安排资金4.5万元;建设了两座桥上池、廖家段平板桥安排资金15.7万余元;总共改水59户、改厕50户安排资金11.9万元;土坯房维护9户安排资金9万元。

 4、产业扶贫稳步推进。一是南村村积极发展现有种植产业,如:养牛、养家禽、种植茶油、水稻杂交制种,在此基础上,今年又创新产业帮扶思路,充分利用南村村的地理优势,鼓励扶贫对象发展种、养殖产业,扶贫户袁冬方全年养牛20余头,预计全年创收6万余元,扶贫户杨太阳水稻制种20余亩、养猪年出栏40余头年产值10万余元,通过产业扶贫,尽早让百姓脱贫致富;二是协助南村村做好“扶贫光伏贷”、“产业扶贫贷款”等工作。今年,我局组织帮扶干部进村走访,宣传“扶贫光伏贷”、“产业扶贫贷款”等惠民政策,指导填写贷款申请表、收集资料等工作,建档立卡扶贫户已申请贷款的有20户,其中11户已领到贷款资金。

5、中国社会扶贫网建设工作

上级考核目标值是:1、贫困户注册率达130%(237);2、贫困需求率达200%(364);3、贫困需求成功对接率达200%(364);4、爱心人士注册率达总人口3146人的5%(158);5、爱心捐赠成功对接率达100%;上述5项考核指标均已超额完成任务。

6、走访对象坚持常态。我局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坚持把走访群众、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作为精准扶贫的日常工作,今年以来,共走访群众1500余次数。工作队长常驻南村村,通过与县南方医院协商组织该院医务专家(10余人)在2017年4月28日到南村开展了义诊、健康体检、送药下乡活动,免费为精准扶贫户体检100余人次,免费送药200多人份,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精准帮扶措施篇9

关键词:改革创新精准脱贫举措

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4-0079-01

从改革开放开始,我国开始着力进行农村人口脱贫建设,先后实施了多项脱贫文件,为农村人口脱贫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也多次强调贫困户脱贫的重要性,并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目标。因此,在当前如何打好贫困户的脱贫攻坚战,就要关注精准扶贫与脱贫问题。

一、我精准扶贫存在的难题

1.贫困对象识别难

首先,难以界定农户的贫困程度。在规定的贫困条件下,由于没有确定刚性标准,加上农户收入方式也比较多,还有一些隐性的收入没有办法全部核算在内,这样一来,贫困程度的界定就显得有些难度,导致建档信息不是特别准确。其次,贫困地区农户的文化素质不高,这样相应的增加了精准识别的困难。再次是贫困户的个体差异明显,这就对扶贫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去自然因素,有的是因为生病贫困,有的是因为上学贫困,还有的是缺乏劳动力贫困等,这些贫困户的经济基础不一样,帮扶要求也不同,制定个性化措施存在难度,增加了精准识别的技术含量。

2.脱贫难度大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贫困地区基本集中“老、少、边、穷”于一身,有的是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或者是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都不是特别高,生态环境不好,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信息不通畅。加上一部分贫困人员劳动能力不强,文化素质不高,这些复杂的状况加大的精准脱贫的难度。加上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差、观念落后,脱贫成效难以巩固。[1]

二、精准脱贫的改革创新举措

1.精准识别

首先,要精准识别出具体的贫困户,找出到底谁是真正的贫困人员,也就是先弄清“扶持谁”的问题,遵循从贫困地区到贫困县再到贫困村与贫困户的顺序,这样才能实现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在摸清贫困人员之后,建立相应的档案与卡片,包括这些贫困户的贫困程度、贫困的原因与脱贫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帮扶人、脱贫的期限与措施等,要结合具体的形势变化进行动态化管理。其次,要精准分析致贫的原因,对致贫原因的种类进行梳理,依据不同的致贫原因制定措施,找出不同致贫因素在整个贫困村中占据的比例,结合实际为精准治疗打基础。再次,要发挥基层识别的力量,通过民主测评与公式,把贫困户识别的权利教给老百姓,让他们依据自己的判断标准找出谁是真正的“穷人”,坚持公平、公开与透明的原则,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概率。

2.精准帮扶

首先,坚持科学扶贫的原则,结合贫困地区的现状进行科学规划,不能只看到当前,还要看到长远发展,坚持以增加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为本,让这些贫困户达到永久性脱贫的目的。在扶贫规划的时候要普及到村、深入到每一个贫困户,根据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经济条件不同,逐个制定有效的脱贫帮扶措施。其次是要突出精准脱贫的重点,把共性与个性化问题结合起来,涉及到共性问题的要进行整体联动,找出共性化举措。针对个性化问题要制定单独的措施,突出重点农户与重点问题,不断提高帮扶工作的实效。再次是实施内源性扶贫,深入挖掘贫困地区的资源,结合实际状况,把贫困措施转向“造血”扶贫,保障农户的经济收入来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形成一股合力,实施开放式的扶贫格局。[2]

3.精准管理

首先是对扶贫对象进行动态化管理。对于不同的贫困户采取不同的脱贫帮扶措施,那些因病致贫以及因学致贫的人员在贫困程度上肯定有所不同,贫困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有的贫困户在短时间内进行帮扶能够脱贫,但是还会新增一些之前没有纳入贫困户的人员。所以,针对这种情况,要实施动态化管理,根据相应的标准,让那些已经脱贫的人员退出名单,方便及时纳入新的贫困户。其次是对扶贫的基金进行精细化管理。在对扶贫资金方面要本着信息公开的原则,强化对扶贫资金的使用与流向等制度的管理,积极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让人民群众监督资金的使用与流动。再次是扶贫项目要在阳光下开展。这是精准脱贫的保障,要实施相应的扶贫项目,就要从选定到推进等全程公开,及时督查评估扶贫项目的进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要提高当前精准脱贫实效,就要积极改变传统的输血式的扶贫方式,因地制宜制定措施来破解粗放式扶贫带来的困境,结合贫困地区的具体状况,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与精准管理,进而提高我国精准脱贫的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精准帮扶措施篇10

一、高校工会扶贫助困存在的问题

1、扶贫助困精准度不高,一是符合条件的目标人群没有全部受益。部分困难职工放不下面子,有困难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意声张,更不愿公开向单位求助。二是不符合条件的人享受到了助困待遇。“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部分并不真正贫困的员工,由于善于奔走呼告,享受了本不该享受的助困待遇。另外,部分工会干部把扶贫助困当做是自己的特权,工作中徇私舞弊,扶贫资金想给谁就给谁,甚至当作交易,随意性很大。三是扶贫助困标准模糊。贫困线的认定标准可高可低,扶助资金可多可少,工会干部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导致扶贫助困工作中存在“论亲疏”、“送人情”等不良现象。

2、扶贫助困资金不足。一是虽然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经费投入力度很大,但高校发展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资金,办学经费仍然紧张,导致扶贫助困资金投入有限。二是部分高校领导认为,高校教职工收入不错,又有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对扶贫助困工作不重视,扶贫助困“蜻蜓点水”,敷衍了事。

3、高校工会扶贫助困的工作机制缺乏创新。扶贫助困工作模式单一,仍然以节假日领导上门送温暖等传统模式为主,对困难职工平时的生活状况、致困原因、内心期盼等都不甚了解,没有完备的贫困人员档案,缺乏常态化管理,信息交流平台狭窄,长效工作机制不健全,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导致扶贫效率低下、效果有限。

二、“精准化”理念是解决高校工会扶贫助困问题的关键

扶贫助困工作贵在访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精准到位,少搞一些“应景式”走访,多做一些真正惠及贫困人群的实事。当前,高校扶贫助困工作缺乏精细化的工作理念,在贫困线的判定、扶贫标准、脱贫认定等方面,都没有实施细则,长效措施更加缺乏,导致高校工会扶贫助困工作成效不大,甚至成为腐败的滋生地。要想做好扶贫助困工作,必须引进“精准扶贫”理念,做到扶贫对象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只有这样,才能杜绝“人情化”扶贫助困,才能精准脱贫共奔小康,才能实现高校和谐稳定发展。

三、精准扶贫助困的路径探析

1、精准辨别。精准地辨识精扶贫对象是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必须防止目标偏移或错误,确保扶贫对象精准。高校工会要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掌握职工生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建立困难信息收集与上报机制,建立健全困难职工档案,加强动态管理,实行跟踪式帮扶。尤其是要做好扶贫助困对象的分类工作,区分对待因病致贫、因突发事故致困、因赌致困、精神贫困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助困工作。因病致贫、因突发事故致困的以资金扶持为主;因赌致困的以劝诫、警示为主;精神贫困以心理疏导为主,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只有做好扶贫助困对象的分类工作,精准辨识扶贫对象,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2、精准帮扶。精准帮扶要求根据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扶持,大胆创新帮扶的形式、内容和方法,形成完整的精准扶贫工作体系。

一是要争取政府支持。高校工会干部要认真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努力掌握政策要领,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切实为困难职工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工会干部要主动加强与地方工会、人事、民政、残联等部门的信息沟通与联络工作,善于争取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努力将困难职工纳入当地城市的重点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能保全保。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的关注与支持。通过宣传,动员和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关心关注困难教职工的生活状况,支持和参与学校职工的帮扶工作,营造扶贫助困的良好氛围。通过宣传,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互济活动,激发大家参与扶贫助困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形成合力,更好地做好高校工会扶贫助困工作。

三是多渠道引进扶贫助困资金。帮扶助困需要精神的支持,也需要足够的资金做后盾。因此,必须拓展渠道,多方面筹集困难帮扶资金,以保障扶贫助困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工会扶贫助困资金来源主要从以下几个途径,一是工会会费;二是学院资助;三是教职工捐款;四是争取政府部门、上级工会组织的拨款;五是社会支持,争取爱心企业的赞助,争取爱心人士的支持。

3、精准管理。对扶贫助困工作进行动态管理,根据工作进展及时调整帮扶方向。一是帮扶对象管理。脱贫人员及时调出帮扶名单,新的致困人员尽快补进。二是帮扶资金管理。帮扶资金的使用必须公开透明、专款专用,严格把控资金收支情况,确保有限帮扶资金真正用在困难职工身上。三是帮扶措施管理。帮扶措施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工会干部要根据帮扶进展,及时调整帮扶措施,确保对症下药。四是要做好帮扶前的预估、帮扶中的监督、帮扶后的巩固等工作,全程跟踪,动态管理,力求帮扶一家、成功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