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血液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十篇血液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十篇

血液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1:34

血液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篇1

【中图分类号】R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405-02

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是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体质健壮。”根据这一定义,经过严格的调查统计后普遍认为,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状态)和患病者(第二状态)仅占少数,有半数以上的人群处于健康与疾病的过渡状态,wHo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称之为“亚健康”状态。所以,对亚健康的概念是:亚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表现出不适应,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

亚健康不是疾病,只是不表现出疾病的临床症状,但它可发展成为疾病,直接危害人体健康。wHo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全世界亚健康人口总的比例已占到了75%,真正健康的人只有5%,亚健康的危害性已被医学界认为是与艾滋病并列的21世纪人类健康大敌。75%之多这样如此庞大人群的保健和医疗,已使我们无法不去正视它,再不加紧研究,我们的医学界就大大落后于公众的需求。许多专家指出,现在如果仍然不重视健康教育,再不有效遏制亚健康,将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加强对亚健康的概念、成因、检测、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是医学界一项十分紧迫的新课题。

亚健康的成因是多方面而复杂的。例如:长期快节奏的工作、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精力体力透支、心脑血管及其他慢性病前期、人体自然衰老等等。归纳起来可以认为是由于机体受到环境、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刺激后,机体发生的相应代偿性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经常或持续存在的应激反应,可导致机体正常生物代谢紊乱和生物大分子损伤,称为应激损伤。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应激反应和应激损伤可导致机体数以千计的生理、生化、内分泌、免疫等检测指标的变化[1],引起组织或器官功能紊乱,产生一系列亚健康状态的种种表现,如:浑身无力、容易疲倦、头脑不清、思想涣散、坐立不安、心烦意乱、头痛耳鸣、眼睛疲劳、视力下降、手足发痒、手足麻木、颈肩僵硬、胃闷不适、睡眠不良、心悸气短、便秘,起床时眼前发黑等等,到医院检查又往往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但若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逆转此过程,最终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亚健康的人群必须要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了解自身的健康状态,以达到早期调整、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之目的。但到医院检查的结果往往是在正常范围之内,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目前我国医院检验科所提供的检测项目乃至参考值范围多是针对疾病诊断而设计的,缺乏亚健康时的参考值范围。所以,目前还难以用亚健康的程度进行评估。亚健康人群的检测需求对检验医学提出了挑战,但同时又为检验医学拓展服务范围,促进学科发展提供了机遇。检验医学如何将更多的检验项目应用到亚健康医学领域,这是一项很大的课题,近几十年来的医学实践证明,血液流变学检测在亚健康医学领域和临床医学中均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义。

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往往发生在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的早期,是导致亚健康或疾病的重要因素。血液流变学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是研究人体循环血液及其组分流动与变形规律的科学。人体的一切正常生理活动必须依靠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保证供给人体组织和器官以充足的血液或血流量,而每个组织和器官的血流量,在血压、血管内经和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则主要受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当血液粘度增高时,会引起机体血液循环障碍,循环阻力升高,血流速度减慢,导致组织或器官尤其是微循环灌注量减少,造成组织或器官的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这一系列异常的变化,是造成变性、水肿、炎症、坏死、硬化、或血栓形成等病理变化的基础,它发生在临床出现症状或体征之前,发生在健康与疾病的过渡阶段即亚健康状态。许多研究表明[2],有很多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性疾病),在出现临床症状体征之前,往往已有一种或数种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它标志着无症状的疾病病程已经开始,已由健康人发展为亚健康人。及早的采取改善血液流变性的措施,可以逆转此过程,防止向疾病转化,使亚健康转化为健康。

造成机体出现亚健康状态和引起血液流变性异常的原因有许多惊人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如前所述,应激反应、应激损伤可以导致亚健康状态进而转化为疾病,同样,应激反应、应激损伤也是导致血液粘度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持续应激反应,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刺激儿茶酚胺增多,脾脏内a-受体激动导致红细胞排出增多[3],红细胞压积升高,血液粘度也伴随着红细胞压积的升高而升高[3],进而可出现一系列亚健康的表现。强烈的应激反应,比如过度的紧张、兴奋、抑郁、忧虑、愤怒等等,均可使儿茶酚胺产生过多,诱发血小板发生聚集,血液粘度剧烈升高,促进血栓形成或导致心肌小血管血流一过性停止,心肌缺血,甚至发生猝死,自古至今,这样的事例不计其数。综上所述,血液流变性的异常有可能是应激损伤到达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将血液流变学用于亚健康或疾病检测最典型的例子是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预测、预防中的应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时,血流变学指标异常为常见变化之一,主要表现为:Hct升高,红细胞聚集性增强,RCD减低,ηb、ηp增高,Fibg增加,体外血栓增长增重,血小板粘附、聚集性增高,微循环异常等一种或多种血流变指标异常,通称为高血粘综合症。高血粘的程度,不仅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程有关,还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且可以反映预后。更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研究证明,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之前,往往已有一种或多种血流变指标的异常,它标志着无症状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程已经开始,已由健康人发展为亚健康人,这时候作血流变检测,及时采取改善血液流变特性的措施,可以逆转此进程,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在这个意义讲,尤其对中老年人尤其必要。血流变检测在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田亚平,亚健康是一个值得检验医学关注的新领域,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4,27(12):817~819

[2]王静,陈耀平,高中芳等。247例亚健康状态干部血液流变学及相关指标的检查结果。宁夏医学杂志,2003.25(12):751~753

血液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篇2

对于肾衰竭患者来说,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主要的治疗方法[3]。目前在临床上,为了延长肾衰竭患者的生命,血液透析是治疗的主要手段[1]。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为:先将肾衰竭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透析器,在透析器内将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清除,采用对流的方法进行物质交换后,得到平衡的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度平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阶段,肾衰竭患者需要经历每周2~3次的透析治疗[4]。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承担巨大的心理和生理压力,家庭的经济负担也是巨大的,因此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状况在所难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因家庭自护不当引起透析意外[5]。如患者因情绪激动加上疲劳引起脑血管意外,因便秘时用力排便引起脑出血死亡,因透析后忘记放松止血的绷带引起瘘闭,因不注意控制饮食,体重增加过多引起急性左心衰竭等[6]。健康教育在透析患者的管理与治疗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透析患者做好家庭自护,对预防透析并发症的发生,延长透析患者的生命有重要意义。临床中采用健康教育的方法提升护理质量是血透中心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在尝试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对肾衰竭患者整体护理质量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7]。

1.护理方法

1.140例患者分为3组,分配给3名责任护士,透析时发给每位患者1本《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宣教手册》,责任护士在床旁一对一进行宣教、讲解,有家属陪伴者,要求家属参与,家庭是一个自然支持系统,良好的社会、家庭有利于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8]。

健康宣教的主要内容有:①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肾脏病的发展过程、治疗方法,血液透析目的及注意事项。②动静脉内瘘及深静脉置管的自我护理。③强化患者对水盐进行有效控制。⑤指导患者进行充分的血液透析。⑥如何保护残余肾功能。⑦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控制血压的重要性。⑧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用药指导。⑨运动与休息。⑩采取各种措施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每位透析患者均进行为期3个月的护理干预。

1.2强化健康教育的内容和过程为:

首先,成立了健康管理小组,健康小组的成员均进行了健康教育护理质量的培训,遵照已制定好的健康教育计划进行有步骤的健康教育,对每位肾衰竭患者都建立了健康教育档案,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宣传[9]。

第二,在整个强化健康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担负着讲解疾病知识、宣传血液透析治疗的方式、意义的职责,宣传教育的形式包含鼓励患者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对肾衰竭和血液透析治疗的全面了解。

第三,针对肾衰竭的患者的心理状况,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自信心,采用各种心理疏导方法,消除并且缓解患者的各类负面的情绪[10]。由于病程长,并发症多,病人易产生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甚至绝望等[11]。再加之透析费用高,病人经济负担重易造成病人及家属丧失信心。医护人员应善于观察病人的不良反应,及时发现不良情绪,耐心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尽量在生活上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开导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2]。

第四,将每周进行的血液透析后的指标情况进行告知,包括改善情况,症状的发展情况,对新情况采取的解决和处理方法等等,同时,如果出现了新的症状,也会告知患者,并且提醒患者要注意的日常护理要点和相关事项,诸如此类的对治疗的效果进行提升的相关事宜均要落实到位。

第五,针对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个别患者出现的漏服和拒绝服药的情况,向患者和家属普及药物的名称和剂量,提升患者和家属对血液透析治疗以及服用药物的认知,对服药后的不良反应有了全面的了解,能够理性地接受服药后的不良反应,达到配合治疗,遵照医嘱服药的目的[13]。

第六,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诊和随访,每位患者月随访次数不低于8次,如患者病情不稳定,可适当增加回访频次。

第七,在病区内建立“维持性透析病友活动室”,定期组织维持性透析患者进行联谊活动,采取知识讲解、病友交流、有奖知识问答、现场答疑、文艺表演、发放资料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以加强病友间的交流[14]。在病房墙面、医院橱窗进行维持性透析健康教育宣传;编辑、发放供患者和家属阅读的健康教育手册;在候诊室利用电视机、投影仪、DVD等教具滚动播放维持性透析教学片等。

第八,强调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充足的睡眠的重要性,将日常的生活习惯调整到最佳状态,如日常饮食、锻炼、生活习惯等等[15]。

2.护理质量的影响探讨

临床研究证明,肾衰竭具有很强的隐匿特征。当临床发现有明显的症状的时候,一般患者的肾脏就已经有了巨大的损伤了,而且从发生到恶化,整个过程中,肾脏的损伤引发的原因多种多样,最终导致肾衰竭症状出现的时候,一般都是经历较长的病程。因此,临床上采用治疗的方法,应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结合血液透析的方法并用[16]。血液透析治时间长,经济耗费大,对于体质较弱以及家庭经济情况一般的患者,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造成的压力都很大,容易产生诸多不良状况。因此,临床上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进行健康教育生活十分有必要的[10]。

常规的健康教育在对肾衰竭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的内容,包含了常规的全面的健康教育,可以对肾衰竭以及血液透析治疗的常识进行普及,但是常规的健康教育的方法难以具有针对性和连续性,造成患者对疾病知识不了解,对不良生活习惯不改变,对不良饮食进行杜绝等,因此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难以避免,增加患者痛苦的同时还降低了治疗的效果[17]。

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措施之一。疾病本身困扰和透析所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那么在延长血液透析患者生命的同时,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就显得至关重要。

采用强化的教育方法,能够对患者全面的健康教育,患者对自身的病情能够有全面的了解,能够意识到治疗的重要性,对治疗产生依从性,心理状况能够得到缓解。在对肾衰竭患者进行强化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要阶段性地深入。对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病情的认知程度,要有合理的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划,最终达到让患者全面了解肾衰竭病症的效果,并且得到身体和心理的护理常识,做好各种防范措施[18]。

肾病治疗持续时间长,治疗方法较为特殊,很多患者在心理和生理层面均有较大压力,完善和增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对保证治疗系统性,全面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重点是帮助,而并非单纯的替代服务,通过广泛系统的健康教育,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更加全面的掌握基本知识和自我保健方法。

经过临床上的实践和各种指标的分析,化教育在对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肾衰竭患者的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发挥着较好的提升护理水平的结果,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也提高了护理质量,因此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俊清.心理干预对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影响研究[J].医学信息,2014,(38):369-370.

[2]王红梅.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7):1488-1489.

[3]莫冬梅.强化健康指导对慢性肾衰竭血透患者掌握相关知识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1):156-158.

[4]韩华,王艳芳.老年肾衰竭患者透析的健康教育[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2):259-261.

[5]蔡红芳,林荷芹.终末期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查房[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14(7):637-638.

[6]季雯.强化健康教育对慢性肾衰竭血透患者相关知识和行为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10):929-931

[7]胡烈蓉,郭丽霞,钟丽娟等.强化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6,3(20):153.

[8]王新歌,樊少磊,韩晗等.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207-209.

[9]胡丽珍,赵红英,张红梅等.家庭支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40-42.

[10]谢钧润,陈珑,李敏等.肾透析患者的心理弹性及影响因素[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8):826-829,830.

[11]王新歌,樊少磊,张守梅等.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744-746.

[12]卢早霞,杨琳,董丽君等.湖北省某医院临床路径肾透析患者护理实践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3,26(4):58-59,78.

[13]李西娟,吴淑华,史媛媛等.血液透析患者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5):442-444.

[14]张满华.老年肾透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1):206-207.

[15]黄宝延,李峥,夏京华等.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经历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9):773-776.

[16]高丽,李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455-457.

[17]冯锦红,赵颖.康复新液对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氨性口臭和口腔黏膜烧灼性疼痛的治疗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31):3883-3887.

血液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篇3

采集、供应血液、制作、供应血液制品事故罪,是指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的部门,不依照规定进行检测或者违背其他操作规定,造成危害他人身体健康后果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其主要客体是国家对血液、血液制品的管理制度,次要客体是公共卫生。

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于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检测、操作规定。比如《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供血浆者健康检查标准》、《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等,从而为血液、血液制品的采集、制作、供应工作建立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然而,实践中有些单位仍违反检测、操作规定、不仅侵犯了国家对血液、血液制品的管理制度,而且往往会产生危害他人身体健康的严重后果。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本法增设了本罪,有利于抑制这类单位犯罪活动。

本罪侵犯的对象是血液和血液制品。血液是指用于临床的全血、成份血和用于血液制品生产的原料血浆。血液制品,则是特指各种人血浆蛋白制品。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时,不依照规定进行检测或者违背其他操作规定,造成危害他人身体健康的后果。

首先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的血站(库)、单采血浆站及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不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检测,主要表现为以下行为:

(1)血站、单采血浆站采集血液、血浆前,未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健康检查标准对供血者、供血浆者进行健康检查和血液化验。

(2)血站、单采血浆站未使用有产品批准文号并经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机构逐批检定合格的体外诊断试剂进行检测的。

(3)血液制品生产单位投料生产前未对原料血浆进行复检,或者使用没有产品批准文号或者未经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机构逐批检定合格的体外诊断试剂进行复检的,或者将检测不合格的原料血浆投入生产的。

(4)对国家规定检测项目检测结果呈阳性的血液、血浆不清除、不及时上报的,或者将检测不合格的血液、血浆向有关单位供应的,或者将经检测不合格的产品出厂的。

(5)没有对其工作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或者让患有传染病、精神病、严重皮肤病、HBsag阳性、HCV抗体阳性和体表有伤口者从事采供血、成份血制备、血液制品制作、供应等岗位的工作。

其次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采集、供应血液的血站(库)、单采血浆站,违背其他操作规定的行为,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血站(库)、单采血浆站采集非划定区域内的供血者、供血浆者或者其他人员血液、血浆的,或者不对供血者、供血浆者进行身份识别,采集冒名顶替者、健康检查不合格或者无《供血证》、《供血浆证》者的血液、血浆的。

(2)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血液、血浆采集技术操作标准和程序、过频过量采集血液、血浆的。

(3)单采血浆站向医疗机构直接供应原料血浆或者擅自采集血液的。

(4)单采血浆站未使用单采血浆机械进行血浆采集的。

(5)血站、单采血浆站未使用合格的一次性采血器材的,或者重复使用一次性采血器材的。

(6)未按照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包装、储存、运输血液、血浆的。

(7)单采血浆站向与其签订质量责任书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以外的其他单位供应原料血浆的。

再次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违背其他操作规定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使用无《单采血浆许可证》的单采血浆站或者未与其签订质量责任书的单采血浆站及其他任何单位供应的原料血浆的,或者擅自采集原料血浆的。

(2)擅自更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的。

(3)与他人共用产品批准文号的。

(4)其他违背操作规定的行为。

本罪属于实害犯。只有实际上造成了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的后果,才能构成本罪。至于何谓“造成危害他人身体健康后果”,法律没有明文规定,通常是指由于血液或血液制品的质量问题而致使不特定受血者、使用者正常的生理机能遭受严重损害,或者由于采血器材、医疗器械材料的卫生清洁问题,或采血制血的具体技术、手法问题而导致供血者、受血者等正常的生理机能遭受严重损害。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有权从事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活动的单位,包括采供血机构和血液制品生产单位。采供血机构,是指采集、储存血液,并向临床或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供血的医疗卫生机构,分为血站、单采血浆站和血库。血站、单采血浆站是由卫生行政部门设置的卫生事业单位。血液制品生产单位,是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而从事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的单位。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表现为过失,即依法从事血液采集、供应或血液制品制作、供应的单位,应当预见到本单位不依照规定进行检测或者违背其他操作规定的行为,可能造成危害他人身体健康的后果,但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他人身体健康遭受损害的后果。

二、认定

(一)本罪与非法采集、供应血液、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罪的界限

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为:

(1)犯罪主体不同。本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只能由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而依法从事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活动的血站(库)、单采血浆站和血液制品生产单位构成,自然人不能成为本罪主体。而非法采集、供应血液、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罪的犯罪主体则为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单位则不能成为此罪主体。

(2)主观要件不同。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而非法采集、供应血液、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罪在主观方面则表现为故意。

(3)犯罪形态不同。本罪是实害犯,只有造成危害他人身体健康之后果,才能构成犯罪。而非法采集、供应血液、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罪则是危险犯,行为人只要实施了非法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即构成犯罪既遂,而不论该行为是否在实际上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4)犯罪客观方面不同。本罪中实施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的一系列行为均是合法而为之,只是没有依照规定对血液、血液制品进行检测或者在采集、制作、供应活动中违反其他操作规定。而非法采集、供应血液、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罪则以行为的非法性为前提。

(二)本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界限

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它与本罪在犯罪主观方面、犯罪的后果等方面,均有相同之处。两罪的主要区别如下:

(1)主体要件不同。本罪只限于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的部门;而重大责任事故罪则为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

(2)犯罪客观方面不同。本罪表现为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的过程中未依照规定进行检测或违背了其他操作规定,并造成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后果;而重大责任事故罪由表现为生产、作业活动中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显然,后罪涉及的领域更为广泛。

(3)客体要件不同。本罪主要侵犯国家对血液、血液制品的采集、供应、制作的管理制度;而重大责任事故罪则主要侵犯国家对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生产、作业的管理规定。可见,后罪涉及的客体范围更加广泛。

血液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篇4

第一部分:睡眠与健康

关注睡眠促进健康

1、健康来自好睡眠

睡眠是人体的生理需要,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完善的生存方式。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提高人们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国际卫生组织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在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此项活动的重点是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

睡眠是一种过程,在睡眠过程中,全身包括中枢神经系统,都会得到恢复和休息。睡眠的多少及睡眠质量的好环,不但会影响人类的健康,还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据报道美国学者在对7000人为期5年半的研究表明,在影响人体寿命的7种因素中,睡眠是重要的一项。睡眠障碍往往引起人体免疫力低下、精神烦躁、同时还容易引起高血压、神经衰弱、心脑血管以及心理疾病等,甚至造成猝死。可见睡眠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提倡好睡眠,保护人体健康已刻不容缓。

为了您的健康,请为睡眠保质,因为健康来自好的睡眠

2、渴望健康就必须重新评价睡眠对健康的意义

缺少睡眠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发达国家中数以百万计的人们正受到睡眠问题的影响。

人们往往认为,睡眠对健康无不利影响,常常会忽略它,但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睡得太多或太少都会增加糖尿病和心脏病的发生概率。由于不规律的生活,不但导致睡眠不足,而且会增加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在健康志愿者中进行的一项人为缩短睡眠的试验表明,减少睡眠可引起代谢紊乱和糖尿病。因此,人们必须提高对睡眠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医学资料显示,睡眠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过程,睡眠对人体的重要性仅次于呼吸和心跳。如果五天不睡眠,人就可能死去,可见睡眠是人体的生理需要。近年来,健康专家认为,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健康生活的三大要素。而在健康理念中,人们往往只注重饮食和运动,却忽略了睡眠这个重要因素。目前,睡眠障碍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临床常见的医疗主诉。

渴望健康,就必须重新评价睡眠对健康的意义,重视睡眠管理

睡眠不足的危害

1、睡眠不足滋生亚健康

有资料说:美国有7000万人睡不好。除了钱,忙碌的现代人最需要的是什么?相信许多人会回答是“睡觉”。繁忙的工作,无规律的生活,不良的生活习惯,体内生物钟颠倒无序,让现代人尝遍了睡眠不足的苦恼,曾几何时“好好睡一觉”竟成了一种比登天还难的奢望。长期的睡眠不足会造成严重的睡眠问题。睡眠问题包括常见的睡眠呼吸暂停、失眠、睡眠行动障碍以及磨牙等睡眠运动异常。如果这些问题进一步持续,就会使人体长期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介乎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表现,其中半数以上可能进而发展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因而对于亚健康状态不可掉以轻心。

对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来说,虽不需要药物治疗,但应注意养成良好的健康睡眠习惯,改善机体微循环状态来加以防治,以避免由亚健康转向不健康,即疾病的发生。

2、不要让健康向你“讨债”

您有过夜已渐深却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的经历吗?您是否总是依赖小小的安眠药片为自己制造睡意?……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漫长时光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可是您是否拥有过真正健康的睡眠呢?睡眠是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全身包括中枢神经系统,都得到恢复和休息。因此,我们并不是为了睡眠而睡眠,而是为了第二天更加活力充沛,更加精神焕发。睡眠及睡眠的改变会影响人的健康,也影响生活质量。如果前一天的睡眠不足,第二天需要的睡眠量就会增加。长期睡眠不足往往会欠“睡眠债”,这就像银行取款透支一样。最后,身体会要求你偿还这些欠债。如果长期这样生活,身体健康将会过度透支,由此必会带来许多身心的伤害,如思考能力下降、警觉力与判断力削弱,免疫功能失调、内分泌失去平衡等等。

3、生命不可“按揭”

“长夜漫漫、无心睡眠,原来晶晶姑娘也没有睡啊?”《大话西游》里的至尊宝想和漂亮姑娘搭讪、谈恋爱,到了把“睡眠弄丢”的地步。殊不知,这个看似浪漫的“失眠故事”背后,却反映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按揭”睡眠时间就等于“按揭”生命。在现实生活中由银行贷款的“按揭”购房,使我们可以用明天的钱购买住房,提前享受幸福的生活,这确实是受人欢迎的事。可是,如果想将明天的时间,提前支取到今天来享用,也就是说要“按揭”生命的话,那将是得不偿失的。“按揭”睡眠,其实是拿我们的健康在做赌注,过度的“按揭”睡眠时间,会造成长期的睡眠障碍会衍生很多躯体疾病,甚至导致焦虑、抑郁、自杀等严重社会问题,因此不可轻视。

4、睡眠不足会引发的疾病

睡眠不足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失眠,长期的失眠会引发身体疾病,给人们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具体主要表现为头痛、耳鸣、健忘、容易兴奋、免疫力下降、血压升高、神经衰弱、疲劳无力、食欲不振、腹胀等等,长此以往,会诱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氏病、老年痴呆、癫痫等;循环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动静脉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腹痛、腹泻、恶心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肺气肿、百日咳等;泌尿系统疾病,如膀胱炎、尿频、尿痛等。

5、引发睡眠不足的原因

睡眠不足是一种普遍存在,但又很容易让人忽视的症状,引发睡眠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因素影响:如地磁减弱、耀目光源,强节奏音响、微波污染等。

药物的副作用,不良的睡眠习惯、昼夜轮班工作,紧张和压力、抑郁、焦虑以及个人和家庭生活的重大变化都可能导致睡眠不好。

不良的生活习惯、体虚、身体有疾病,机体功能紊乱都会影响到人的睡眠。

第二部分:血液循环、微循环与健康

1、何谓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有什么作用?

血液从心脏输出,流经人体全部血管后又回到心脏,并在心脏和血管中不停息地反复流动的现象,称为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体组织细胞及组织器官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氧气,完全依靠血液循环运输与送达,如果没有足够的氧气与营养物质供应,组织器官就会发生病变。例如,当心肌得不到充足的营养物质与氧气,便会发生心脏供血不足,出现心绞痛等病症,另外,人体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肌酐也需要血液循环带走与排出,否则,代谢废物,堆积在体内也会发生不适或病变。血液循环在生命过程中是永不停息的。

2、什么是微循环?

人体血液流经动脉末梢端,再流到微血管,然后汇合流入静脉的起始端,这种在细动脉和细静脉之间微血管中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

微循环的四大显著特征:

很细――微循环的血管直径约为一根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

很长――微循环的血管连接起来总长度长达96558公里;

极慢――微循环的血液每秒走0.4-1毫米;

极薄――微循环的血管壁厚度约为一张纸的百分之一。

微循环5大特点:

微循环不同于一般循环的特点,具有“二重性”,即在属性、形态、功能、代谢、调节方面,既具有一般循环系统的共性,又有脏器的特殊性。

(1)在属性方面:微循环既是循环系统的最末梢部分,又是脏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血管、毛细淋巴管都是循环系统的最末梢部分,属于循环系统。很多脏器的实质细胞、组织都和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以及毛细淋巴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以微血管为支架的立体结构,所以它们又是脏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形态方面:微循环既有循环所具有的脉管的共性,又有脏器的特征。微血管,毛细淋巴管在形态上呈空腔管状,便于血液、淋巴液的流动,但微血管的形态和结构在各脏器都各有特点,如小肠绒毛、肺泡,肝、骨髓微血管的排列,形态和结构都不完全相同。甚至同一脏器不同部位,如淋巴结、脾脏其小体和髓质部位的微血管形态也各具特点。

(3)在功能方面:微循环既是循环的通路,又是物质交换的场所。微血管是循环的通路,全身的循环血液,除部分流经细动、静脉短络支外,几乎全部流入微血管,以灌注组织、细胞、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的间隙中,流动于微血管,细胞、毛细淋巴管之间,毛细淋巴管是细胞、组织的重要输出通道之一。因此微循环是细胞、组织与血液、淋巴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4)在代谢方面:微循环既具有血管、淋巴管、组织间隙等代谢的共同性质,又表现出其所在脏器实质细胞代谢的特征。

(5)在调节方面:既受全身性神经、体液的调节,又主要受局部的调节。

3、微循环障碍,百病侵袭?

微循环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1)微循环与系统障碍

神经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脑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氧气,同时细胞代谢产物因供血不足不能完全排出体外,会出现头痛、眩晕、失眠、多梦、记忆力衰退等症状;重者将导致中风、偏瘫、老年性痴呆,坐骨神经痛,未梢神经炎等疾病的发生。

心血管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由于心脏细胞营养不足,心肌缺氧,从而导致胸闷、心慌、心绞痛、心率不齐。重者会引发心肌梗塞,长期微动脉收缩导致高血压及冠心病。

呼吸系统发生微循环时,则会导致胸闷、气短、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等症。

消化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则胃肠吸收功能不好,产生营养障碍,面黄肌瘦、腹泻或便秘等症;重者则引起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若肛门附近静脉回流受阻会引起血管长期扩张、堆积淤血则引起痔疮。

运动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肌体内产生大量乳酸等代谢产物,刺激肌体产生酸、胀、痛的感觉。如:风湿关节炎、腰肌劳损、骨质增生、软组织挫伤和关节扭伤等。

内分泌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可导致各种激素分泌紊乱,引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乳腺炎,小叶增生等。

泌尿生殖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微血管通透性改变,会引起组织水肿、血管收缩、导致肾炎、肾衰、女性盆腔炎、月经不调、男性前列腺炎、膀胱炎等症。

皮肤微循环障碍使皮肤细胞得不到营养和氧气,局部坏死,皮肤屑脱落,还可能引起斑秃,手足癣等。

(2)微循环与疾病

微循环与头疼和眩晕:脑部微循环障碍,微血管扩张弯曲,毛细血管数目减少,红细胞聚集,血流缓慢,停滞和微血管阻塞,血管周围水肿、出血等均会引起脑血管供血不足,使脑细胞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细胞的代谢产物因血流不畅不能充分排出,从而导致头痛和眩晕。

微循环与糖尿病:经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管径不均,管袢模糊,畸形增多,出现微血管瘤和白色小微栓,红细胞聚集,血流变慢甚至停滞。所以糖尿病病人同时也是微循环障碍的患者,临床实验证明:改善微循环是治疗糖尿病的一个新的有效方法。

微循环与风湿病:风湿病的主要表现为关节局部红肿热痛。风湿病人的微循环有明显的毛细血管水肿,血管基底膜破坏病理变化,所以改善微循环就可以改善微血管的状态,消除肿胀,减轻疼痛。

微循环与高血压:高血压病理变化为微细动脉收缩痉挛,引起血管阻力增加,导致高血压,并且有红细胞聚集成团,血液粘滞度增高,血流缓慢等血液流变学变化。故人体微循环功能障碍是高血压病理变化基础之一。

微循环与冠心病:冠状动脉是营养心肌的血管,冠状动脉硬化和心脏的微循环障碍,可导致心肌供氧不足,从而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猝死。

微循环与人体疲劳和酸痛:人体在运动后,肌体内产生大量乳酸等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刺激肌体,产生酸、胀、痛的感觉,改善微循环,使局部的血液量增加,把氧气和营养物质带给组织,代谢产物随血液排出体外,就能很快地解除人体的疲劳。

4、活源头,拒百病于体外

微循环是血循环的终端,位于人体各个器官,它如同田间许多小溪流淌在绿色的田园一样,互相衔接构成网络,滋润着组织细胞。人体主要靠血液输送营养和清除废物,并通过毛细血管与组织进行交换。若微循环不通畅,就向灌溉田园的“水渠”受阻,秧苗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就会枯死一样,人体脏器也会因此衰老,产生疾病,很显然,当人体微循环功能异常时,组织间营养交换和废物排出就会以受到影响,若不及时纠正,就会影响脏器的功能,进而出现衰老和产生疾病。“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只有维护微循环的正常,人体才会更健康、更长寿。

5、改善微循环的方法

(1)药物治疗:扩张血管药物、活血化淤药物

(2)炙、气功、体疗、理疗等。

血液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健康教育;静脉输液;护士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10)04-91-02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健康教育在现代医学护理服务中正成为提高患者相关医学知识、加强医患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健康教育是指借助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促使人们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轻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1]。静脉输液是一种将无菌药液直接滴入人体静脉内的方法,是临床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住院患者对输液中健康知识的了解却不是很多。我院根据住院患者输液的特点,把健康教育贯穿于静脉输液的全过程,满足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同时也融洽了医患关系,取得较好效果。

1输液前的健康教育

1.1输液前的准备工作

询问患者的需求,排空大小便,患者自由选择合适的,如血管较细或弹性较差者,可用温热的毛巾局部热敷,使血管充盈,但注意水温以45℃为宜,不要太高以免烫伤;寒冬季节要将准备输液的肢体放进被子里保暖,将呼叫器、水杯放在合适的位置,方便使用。

1.2输液前的心理护理

静脉输液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接受治疗的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希望护士能一次穿刺成功,无疼痛或疼痛感轻。因此我们就应注意在与患者沟通时采用礼貌性、安慰性语言,如护士应首先进行自我介绍,并适当对操作做下承诺,以使病人放松。通过娴熟的操作技能,尽量做到一次穿刺成功,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让患者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完成治疗,使静脉输液的健康教育有一个良好的开端[2]。

1.3输液前的知识宣教

许多患者都被医生告知所患何种疾病,但对自己所用的药物却了解很少,因此我们做到在治疗前向患者说明输液的目的、输入药物的名称、药物的主要作用及常见副作用、输入药物的剂量、用药的次序大致所需要的时间、每一种药物的滴注速度等,对于输注特殊药物的患者,要严格履行详细的告知义务,把输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可能遇到的问题逐一向患者交待清楚。如果医嘱有更改时需要临时告知患者,与患者一起详细分析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制定好解决的方案,使患者在治疗前即对整个治疗过程有全面详细的了解,消除了患者的顾虑,让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治疗。

2输液中的健康教育

2.1输液中的知识宣教

健康教育的黄金时间是输液中[3],因此我们针对患者所患的疾病做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发放《输液小常识》、健康教育处方、小卡片等供患者阅读,且在走廊处设置健康教育知识专栏,根据季节的变化情况的不同定期更换宣教内容,专人负责,语言形象生动,内容通俗易懂,患者易于接受。除此之外,我们还安排专职护士进行一对一的个别指导(主要是责任制护士),耐心准确地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使患者感到亲切和体贴。

2.2指导液体滴完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因为液体滴完后空气不能克服静脉压的阻抗进入体内,因而液体滴完后大可不必惊慌,可以按呼叫器呼叫,若护士因抢救危重患者或同时多项处置而不能及时赶到,只要将输液管的调节器关闭即可,短时间内回血不会堵塞针头,更不会导致空气栓塞。

2.3加强巡视,耐心听取患者主诉

由于部分患者需要长时间输液,为了减轻身体不适感,护士在巡视期间指导患者做适当的活动,如患者需要翻身、喝水、进食或大小便时,先将输液的肢体摆好,然后再活动,特别是注射部位在关节处时要倍加小心,一般不会引起液体外渗。嘱患者不必担心而拒绝活动,同时严密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疼痛、红肿、液体外渗等现象,积极发现并设法解决输液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告诉患者感觉心慌、发冷、发抖等不适情况时应立即按呼叫器呼叫。

3输液后的健康教育

输液结束拔针时注意动作轻柔,耐心向患者交待纵行按压针眼处3~5min,因为皮肤上的针眼与静脉的针眼可能不在一个位置上,若仅按压皮肤上的针眼,有可能造成血液顺着针眼渗入皮肤,从而引起皮下淤血、发青。若使用扩血管药或抗凝药物,应适当延长按压时间,直至针眼处无溢血为止,同时不要在局部揉搓,并上举穿刺的上肢1~2min,以减少局部出血、肿胀。对血管弹性较差的患者,指导其经常热敷保持血管弹性,对于液体外渗导致局部肿胀的患者不要在拔针后马上热敷,这样会加重局部渗血。有资料报道[4],马铃薯有消炎、活血、消肿、止痛的功效,且对局部皮肤无刺激,与皮肤接触良好,输液外渗后使用可促进局部组织的毛细血管扩张,从而加快渗出液的扩散,使肿块面积变小,缓解局部肿胀。

从以上介绍可看出,通过系统而规范的开展输液中的健康教育,可满足患者的需求,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使护士从根本上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真正的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而不仅仅把静脉输液这一治疗手段停留在机械操作上。工作中护士能主动巡视病房,积极有效地与患者交谈沟通,有针对性的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护士对患者的关爱之情,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属掌握了静脉输液的相关知识,增加了其配合的主动性,大大减少了护士用于应对解释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融洽了护患关系,有效地减少了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任兆爱.护理人员对住院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7,1(13):85-86.

[2]彭雅君.门诊输液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7):65.

[3]黄明芬,林爱宝.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的健康教育[J].南方护理,2005,12(1):67.

血液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篇6

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行血液透析并发皮肤瘙痒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在药物治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强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的缓解情况。

结果:通过强化健康教育,观察组皮肤瘙痒缓解的总有效率达到82.4%,明显高于对照组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通过强化的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有效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皮肤瘙痒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82-01

皮肤瘙痒是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之一[1]。皮肤瘙痒多在透析间期表现严重,患者常因剧烈瘙痒而反复抓挠皮肤,导致皮肤破溃、感染,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目前针对患者的皮肤瘙痒,治疗方法主要采用药物治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我科在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健康教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皮肤瘙痒的患者68例,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32~53岁,平均(42.3±6.54)岁。血液透析时间3~8年,每周血液透析2~3次,4h/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仪器设备。透析机使用瑞典金宝(Gambro)公司生产的aK96血液透析机,采用日本尼普洛sureflux-130G透析器及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a130树脂灌流器。

1.2.2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口服止痒药、抗过敏药,每周行2次血液透析,1次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每次4h。并在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强化健康教育,每周3次,每次10-20min。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如下:

(1)注意个人卫生:指导患者勤洗澡,洗澡时的水温适中,禁止使用碱性香皂及沐浴液等,避免因皮肤干燥引致瘙痒。应勤换内衣,内衣以宽松、透气、棉质为宜。

(2)控制饮食:患者应摄入足够的热量,给予优质低蛋白、低盐、高维生素饮食,严格限水,严格控制磷的摄入,避免食用含磷高的食物。禁饮酒,忌食刺激性食物。

(3)皮肤护理:皮肤瘙痒时,指导患者用冰水湿敷或洗温水浴,对瘙痒处用手轻拍或轻抚等方法缓解,尽量避免搔抓皮肤。教会患者随时观察皮肤有无抓痕、红肿、破溃、出血、渗出等变化,对破溃皮肤及出血等,应及时就诊,给予处理。

(4)心理调适:皮肤瘙痒时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烦躁、悲观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耐心安抚患者,使患者了解疾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观察指标评估。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缓解情况并进行比较。

1.4疗效判定标准[2]。痊愈:瘙痒症状消失;有效:瘙痒减轻,皮损有所改善,皮肤颜色改变;无效:瘙痒及相应症状无改善。

1.5疗程两组观察时间均为3个月。

2结果

两组皮肤瘙痒缓解情况见表1。

3讨论

皮肤瘙痒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不同程度的瘙痒,额部、项背部和前臂手掌部是典型的发生部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也随之明显增加,其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皮肤干燥、毒素蓄积、甲状旁腺激素增高、透析过程中中过敏毒素释放、周围神经病变、钙磷沉积等。有研究表明中大分子的尿毒素对皮肤的刺激,有可能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3]。传统的血液透析主要对小分子毒素清除效果较好,但是对中大分子毒素清除能力不足。血液灌流对中大分子有特异性吸附特点,因此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取长补短,治疗中重度皮肤瘙痒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血液透析患者需要终身依赖透析,患者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影响治疗的效果及身心健康。通过强化健康教育,护士主动了解患者的思想状况,关心体贴患者,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自觉主动的改变其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能够有效的缓解其临床症状。

本研究通过对尿毒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皮肤瘙痒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健康教育,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瘙痒症状,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883

血液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篇7

无偿献血是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人道博爱体现尊重,体贴,关心,爱护献血者,是每个血站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为了更好的为献血者服务,我服务中心特发放调查表,将无偿献血者提出的意见,进行统一整理,评估,促进整体服务水平,培养本站工作人员,以献血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供优质服务[1]。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我们对110例到采血车献血的献血者进行健康教育,其中男50例,女60例,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47岁,平均年龄32岁。

1.2研究方法

通过宣传资料、现场采访、会议座谈等形式,了解献血者的思想状态和心理需求进行了健康教育。通过对献血者进行征询和采前采中采后的讲解宣传材料、宣传布标、温馨提示标语进行健康教育。对前来无偿献血者分三个阶段进行健康教育。献血前期,由专职健康教育人员发放人体血液基本知识、献血知识、献血条件与献血前的准备以及国家献血相关政策给献血者阅读,并由护士进行个别指导或集体教育,评估献血者献血前的血液检验结果并进行相应的指导。献血期,由护士询问了解献血者献血前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准备情况,并进行献血过程中的配合指导,回答献血者提出的问题,密切观察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献血后期,在献血结束后,指导献血者正确按压针眼,告知献血后的饮食、运动、随访和再次献血间隔时间等注意事项,并告知献血者血站的咨询电话。

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献血前健康教育向献血者详细介绍采血人员、体检者、采血环境及所用耗材,告知他们都是技术精湛的专业技术人员,所用耗材都是一次性的且符合国家标准的。献血者最怕献血后影响身体健康,传染上输血传播性疾病,可以向他们介绍多次献血的例子,使其了解并深信健康适龄公民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护下适量献血不仅不会损害身体健康,还可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定期献血不但可以挽救亟待输血病人的生命,讲解献血前查体的注意事项,各项检查结果是否符合献血标准。

2调查分析内容

将初次献血、再次献血和有人陪同的人数统计。初次献血率=(初次献血者人数/参与调查者总人数)*100%。再次献血率=(再次献血者人数/参与调查者总人数)*100%。有人陪同率=(有人陪同的献血者人数/参?c调查者总人数)*100%。

3调查结果

健康教育干预组有85?的人进行初次献血,15?的人进行再次献血,51?的人有陪同者。非干预组45?的人进行初次献血,5?的人进行再次献血,21?的人有陪同者。通过对采血车献血的献血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初次献血率和再次献血率有所提高,陪同者率也相应提高,无偿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的掌握和对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了解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对愿意再次献血、与亲友分享献血经历的人数明显增多,从而使更多的人认识无偿献血和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

4讨论

血液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篇8

6月初,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罗京患淋巴癌不幸逝世。人们痛惜他在48岁风华正茂的年龄早早逝去,在回想罗京音容笑貌时也会惊疑不已:淋巴癌――这是一种怎样凶险的血液病,如恶魔之手攫杀鲜活的生命。还有哪些血液病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常见血液疾病知多少

人体血液中有三大类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所以常见血液病也分为三大类:

白细胞疾病以白血病为主,俗称血癌。如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小儿白血病占小儿恶性肿瘤首位。较常见的还有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多见于中青年女性。

贫血性疾病过去多见营养不良性贫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营养不良导致的贫血少了,但比较严重的“难治性贫血”发病率在升高。难治性贫血,又称白血病前期,是近十年来比较多见的血液疾病,其严重程度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相似,很多人并不太了解它。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率比难治性贫血要低。

出血性疾病由血小板减少引起。如30~40岁女性月经量多、牙龈出血,或夏天穿裙子时发现身上有出血点,或不小心碰撞挤压身上就会出现紫斑(医学上称“紫癜”)等。

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最常见的三种恶性肿瘤。淋巴瘤曾是欧美国家比较多见的肿瘤,近年在我国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在国人排名前十的“十大肿瘤”中由第9位上升至第6位。

多发性骨髓瘤好发于中老年人,50~55岁为高发年龄段。该病以前较少见,人们也不太重视,现在发病率有小幅增高趋势。发病年龄低是我国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特点之一。

温馨提醒

老年人反复发作的腰腿疼痛,或其他骨骼疼痛,在骨科久治效果不明显时,应提高警惕,想到是否有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骨髓穿刺、血液免疫球蛋白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常见认识误区三种

害怕骨髓穿刺很多人害怕骨髓穿刺。做骨髓穿刺,其本质跟抽血一样,只是我们抽的是骨髓液。每次少的抽0.2毫升,多的也就3~5毫升,骨髓穿刺绝对不会给身体健康带来伤害。多数患者做髂骨穿刺,部分做胸骨穿刺。

为什么要做骨髓穿刺?这是因为得了血液疾病,医生需要通过“骨髓”这个窗口来认识疾病,了解病情。不做骨髓穿刺医生就不能准确判断病情,也就难以作出针对性的治疗。

“白血病治不好”放弃治疗有的人尽管经济条件不错,但他认为“白血病治不好”而放弃治疗非常可惜。

这些年,血液病治疗进展非常快。譬如我院王振义院士发明的用维甲酸、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基本能够治愈。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愈率可达75%~85%。由于新药不断出现,其他血液病的控制率、好转率都有了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得到延长。如“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万珂”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等。

不切实际的治愈要求相对于少部分较为悲观放弃治疗的人,另外一些患者和家属则认为,“到了医院命就交给你医生了”“你医生就该治好我的病”,这也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限于目前的医学科学水平,不是所有的白血病都能治好,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寄希望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造福更多的血液病患者。

温馨提醒

普通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不可滥用抗生素。即使有头痛、发烧等不适,只需注意休息,多喝水。一般5~7天即可自愈。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如含有苯的胶水、油漆、涂料,远离二手烟、汽车尾气等,这对保护血液健康很有必要。

如何远离血液疾病

引起血液疾病的因素很多,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和免疫等等,它们都可能成为血液病发病的诱因或直接原因。在这里还想提醒大家三点:

释放压力快乐生活社会进步不可避免地带来各种压力,压力长期超负荷,将使人的免疫功能受损,导致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男人还是女人,也无论是青年还是老年人,既然生活的压力无处不在,就要有意识地释放压力,经营快乐人生,这样才能享有健康。

一定注意安全用药理论上讲,药物引起的恶性血液病是没有的。但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并不少见,如一些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磺胺药、氯丙嗪、硫氧嘧啶类、抗恶性肿瘤药等。治疗疾病必须用可能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物时,怎么办?此时要权衡利弊,该用则用,同时严密监测各种血液指标。

无病不要随便吃药,包括一些不明成分的保健品。比如一些健康年轻女性长期吃“牛黄解毒片(丸)”治疗便秘、便干,就有可能造成粒细胞减少甚至骨髓抑制。

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注意释放压力快乐生活,有病及时就医科学诊治,是保护血液健康的基础,更是享受健康人生的保证!

(作者每周三上午有特需专家门诊)

小贴士

血液在哪里

血液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篇9

【摘要】献血服务是血站采供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献血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血液质量、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和满意程度,是血站质量管理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在献血服务过程中从合理规划献血场所、保护献血者隐私、正确进行健康征询和健康体检、做好采血和献血后的护理和沟通、减少献血反应发生和做好献血反应护理、完善献血后续服务等各个方面体现人性化管理,让献血者感受人文关怀,建立血站和献血者之间的和谐关系。

【关键词】献血服务;人性化;和谐关系

献血服务是血站采供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献血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血液质量、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和满意程度,是血站质量管理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在献血服务过程中从合理规划献血场所、保护献血者隐私、正确进行健康征询和健康体检、做好采血和献血后的护理和沟通、减少献血反应发生和做好献血反应护理、完善献血后续服务等各个方面体现人性化管理,让献血者感受人文关怀,建立血站和献血者之间的和谐关系。本文就血站献血服务中的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作初步探讨。

1基本概念

1.1献血服务献血服务是指合理规划献血场所、保护献血者隐私、正确进行健康征询和健康体检、做好采血和献血后的护理和沟通、减少献血反应发生和做好献血反应护理、完善献血后续服务等为保障献血者安全、卫生、舒适的献血以及保证采集的血液质量所提供的服务过程。

1.2低危人群是指所献血液引起经血传播疾病危险性低的适龄健康人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为了确保血液的安全,应从自愿无偿的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

1.3固定献血者世界卫生组织给固定献血者的定义是指献血3次以上,最近1年曾参加献血,并承诺今后每年献血的献血者。一般认为固定献血者所捐献的血液最为安全。

1.4献血不良反应因献血引起人体生理性或病理性的异常反应。包括:晕厥、恶心、呕吐、肌肉痉挛或抽搐、局部不良反应及心功能紊乱等情况。

1.5回告受理和保密性弃血对静脉药瘾史、同性恋、多个或有可疑HiV感染、性病及其他不愿意在公开场合透露疾病的献血者,在献血当时迫于种种压力而没有退出献血,献血后将有关情况告知血站。血站接受献血者的回告后,应对该献血者所捐献的血液进行评估,有发生输血传播疾病风险的应进行保密性弃血。

2献血服务管理及存在的问题

2.1献血服务管理

2.1.1建立和实施献血服务管理程序内容包括献血者招募、保护献血者隐私、正确进行健康征询和健康体检、做好采血和献血后的护理和沟通、减少献血反应发生和做好献血反应护理、完善献血后续服务等。管理程序应体现尊重、保护和鼓励献血者,在保证血液质量的同时使献血者满意。

2.1.2设置布局合理的献血场所通常情况下献血场所包括血站站内、固定献血点或献血屋、流动采血车等。献血场所应满足整洁、卫生、安全以及布局合理的要求。要在献血的各个环节中为满足献血者舒适度进行合理设置,献血者健康征询、健康体检均应设置独立的空间,更好的保护献血者隐私。

2.1.3献血者招募及其隐私保护长期以来很多市民对无偿献血知识了解不深,甚至对献血存在一些误解,向市民宣传献血意义、血液生理知识和献血的好处等信息,努力改变大家的观念,使更多的人加入到献血队伍中,建立和壮大长期固定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妥善管理献血者资料,不随意谈论献血者的隐私信息,未经批准或授权不向第三方提供献血者的任何信息。

2.1.4健康征询和健康体检负责征询和体检的工作人员应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为献血者进行健康征询和健康检查。并根据征询、体检、快检结果识别可以献血者及确定献血量。向献血者履行相应的告知义务:献血者的基本要求;献血者权益;不适宜献血人群;献血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献血品种及血量等事宜。涉及其隐私的,应对献血者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理解。

2.1.5采血中和采血后的护理采血前应对采血环境进行清洁消毒,采血过程中应进行认真的身份确认、采血部位消毒、采血、情感交流、献血者护理,采血后发放献血证及相应纪念品等。

2.1.6预防和及时处理献血不良反应医务人员应在献血前详细询问病史,避免因体检不严而有漏诊导致献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发生。献血过程中采血人员的服务态度要和蔼,采血者的技术要熟练,以避免因技术原因导致穿刺部位过于疼痛使献血者情绪受影响,并密切观察献血者的献血反应。一旦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应由有经验的医师对其实施救治。献血后还应对献血者进行随访,确认其在献血后未迟发献血不良反应,对发生献血后献血不良反应的,指导其进行科学调理。

2.1.7做好献血后续服务献血后续服务包括检测结果反馈、电话回访、节日祝福和献血表彰等内容。在对检测不合格结果进行反馈时要严格保护献血者隐私,注意语言技巧和方式方法,真诚地理解献血者,热情周到地为献血者提供咨询服务。

2.2献血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2.2.1血站站内采血已无法适应无偿献血向固定自愿无偿献血转型的采血要求,而现有的流动采血车的条件显得过于简陋。特别是在人流集中的地方采血车的空间已严重不足。不能完全做到对献血者隐私的保护。

2.2.2在采血前,因环境和设备的局限,无法对献血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只能进行简易的体检,存在漏检的风险,从而导致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对输血安全造成隐患。

3献血服务中的人性化管理探讨

3.1积极开展献血屋建设给献血者提供更加安全、便利、温馨的献血环境,体现无偿献血、爱心、奉献的博爱精神,使采血环境更加符合《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创造更好的体检和采血环境,更好地保护献血者的隐私。

血液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篇10

而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我国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献血与他们对献血后身体健康的担忧具有很大的关系,而互联网上一些没有科学依据、没有详细研究来源的有关献血有害健康的信息,对很多人的担忧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那么,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讲,献血是否会威胁到人体的健康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教授、主任医师刘开彦告诉记者,一个健康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其中,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在我们的平常生活中,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另外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予以补充。

献血时,按照我国的有关规定,一个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总血量的5%~10%,献血后储存的血液同样马上就会补充上来,不会减少循环血容量。另外,检测也显示,献血者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就会补上;血浆蛋白质由肝脏合成,1~2天内就能得到补充,10天以后则会恢复到献血前的水平;而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最多在1个月的时间内就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人体的血液在不断新陈代谢,每时每刻都有许多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又有大量新生细胞生成,以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我们体内的血液,就是不献出来,过不了多长时间它们也会被轮换掉了。例如人体的红细胞,一般只有120天的寿命,白细胞的平均寿命则只有7~14天,血小板的寿命更短,约7~9天就死亡了。”刘开彦表示。

献血会不会“伤元气”?

3月13日中午,在公主坟献血点,记者遇到了一个40多岁的男士李华,他在上海工作,最近几天在北京出差,路过公主坟刚好看到现场采血车,于是就来了。而在和李华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2002~2006年之间,他在济南工作期间共献过1400毫升的血。

“最开始的时候我一次不敢献400毫升,心里很有一些担心和害怕,每次都是200毫升,大概在2005年的时候,我开始一次献400毫升,结果也没有什么事情,以后我就放心了。”李华说。“有很多人老担心献血有事,我献了这么多次,也没有出过什么状况,身体还是健健康康的。”

而在北京做鞋店生意的钟青林先生现在已经成为北京血液中心的一名“资深”献血者。

1998年他36岁时第一次无偿献血至今,已经献血12次,总献血量达到4400毫升,几乎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全身血液量。

除了头两次分别是200毫升以外,以后的10次钟青林每次献血都是400毫升。到今年,尽管钟青林已经50岁了,但他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他的身体一直都很好,甚至连感冒都很少。“我甚至感觉到我比很多同龄人更有生机和活力,这大概与我献血后体内的血液更新有很大的关系。”钟青林表示。

对于钟青林长期献血后良好的身体状况,刘开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给出了科学合理的解释。他说献血后,由于人体造血功能加强,失去的血细胞很快得到补充。因此对于一个健康的人,只要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不良影响,更不会“伤元气”,反而因为血液的推陈出新会有利于健康。

献血不安全?

除了担心身体失血会影响健康,很多人还担心在献血的过程中受到感染。

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河南出现的卖血人感染爱艾滋病,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深圳市血液中心副主任朱为刚表示,对于输血的安全性问题,有的老百姓即使嘴上不说,恐怕心理还是耿耿于怀。

但在他看来,有这样的看法是因为很多人并不理解当时的感染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当时是由于采血技术不过关,要把采到的血用离心机分层、只要血浆,把红细胞回输给卖血者,而回输的则是好几个卖血者混合了的红细胞,如果这其中有一个人携带艾滋病毒,再加上重复卖血,就会一传十、十传百蔓延开了。当然,这也跟血液检测手段低导致不安全的血液没有被检测出来有关。”

自从1998年国家《献血法》颁布以来,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血液中心成为全国唯一的合法采血机构。“按照现在的采血和检测技术,通过一次性采血设备和严格的消毒,顾虑是完全可以消除的。”朱为刚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