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2:09

对健康饮食的认识篇1

关键词:高中化学;饮食健康;案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2-0193-01

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营养知识教育,让他们意识到饮食是获取营养的基本方式,因此高中的化学教师在日常的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对学生渗透饮食健康教育。另外高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活习惯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生长发育和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在高中的化学教学中渗透饮食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饮食观念,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1.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饮食健康教育的现状

高中化学教师对饮食健康教育都有一定的认识和见解,但是他们对在化学教学中渗透饮食健康教育的看法并不相同,有些教师认为高中生面临高考,因此没有过多的时间渗透饮食健康教育。也有些教师认为可以在化学教学中渗透饮食健康教育,他们在教学中经常采取创设情境、举例的方法进行渗透。但是他们对饮食健康教育的渗透点与渗透方式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在教学中对饮食健康进行渗透的方式比较单一,需要进一步深化。如在讲解葡萄糖性质时,可以通过案例延伸的教学方式把青少年如果过度食用油炸食品和甜食会导致肥胖,并把青少年肥胖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渗透给学生。高中的化学教师在进行饮食健康教育渗透时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情,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渗透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2.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饮食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受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高中生偏食情况比较严重,有些学生营养不良,而有些学生则过于肥胖,这些情况都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和智力。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中学生缺乏健康饮食的知识及长期形成的不健康生活方式造成的。因此在高中化学中渗透饮食健康的教育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是非常重要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不仅在必修课讲解了饮食健康的重要性,在选修中也向学生介绍了常见的有机物。因此高中的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把饮食健康与化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3.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饮食健康教育的案例设计

3.1片段式渗透方式。高中的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知识延伸等方式把饮食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存在的联系,进而体会化学的实用价值,培养他们认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进行油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通过生活常识来推断油脂的物理性质,对知识进行延伸补充,说明偏爱食用油炸食品会造成肥胖和有些人为了减肥而盲目节食导致多种代谢疾病,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实用性,纠正他们错误的饮食习惯。再如在进行蛋白质和核酸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延伸,给学生介绍味精,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并树立正确的饮食健康观念。

3.2主题式渗透。主题式渗透主要是以健康饮食为主线,把各部分的基础知识串联起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与饮食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点,把书本中没有与饮食相关的健康知识渗透给学生,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营养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体质。如在进行糖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与饮食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点,把蜂蜜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介绍给学生,改善学生的膳食结构。在讲解常见的无机物及应用时,可以给学生渗透铁锅炒菜可以为人体补充必需的微量元素,及廚房中小苏打的使用以及胃药能够中和胃酸的原因。在进行蛋白质的案例设计时,可以把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以及日常生活中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及补充方式渗透于教学中。教育学生每天应该保证鸡蛋和牛奶的摄入量,但是在饮食中要注意适量摄入动物性食品,要保证荤素搭配合理。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案例设计中,给学生讲解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作用,如果摄入量的少或者过多会导致什么样的疾病,以及对应的症状和预防措施等等。

4.结语

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案例设计要有意识的把饮食健康渗透其中,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健康观念,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塔依尔·居马西.高中化学教学渗透饮食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外交流,2017,(16):187. 

对健康饮食的认识篇2

“食育”,顾名思义,即饮食教育,是指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学习与食物相关的知识,获得有关饮食的正确知识,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从而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食育”这个专用名词是由日本学者创造的,该词的创造者将“食育”与德育和智育相提并论,以强调它的重要性。“食育”提倡者认为应该让儿童通过认识食物和参与种植等活动,来习得正确的饮食行为。这些理念一经提出,旋即引起日本普通民众乃至政府的高度重视,2005年,日本政府颁布了《食育基本法》。我国有学者也从2007年起呼吁“食育,从娃娃抓起”,上海的一些小学已将“食育”纳入课程。

我认为,将“食育”引入学前教育具有现实意义。众所周知,入园时还由带养人喂饭的幼儿不在少数,嘴里含着饭不会咀嚼而流泪的幼儿也非罕见,挑食、偏食的幼儿更是不计其数。幼儿及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习得正确的饮食行为至关重要。

实施“食育”可从3个“H”,即“Head”(知识、理念)、“Heart”(情感)和“Hand”(实践)三个路径着手。

首先,帮助幼儿对饮食形成正确的认知。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各种食物的来源以及它所具有的营养价值。也可以通过游戏、科学探索活动帮助幼儿对不健康食物可能带来的危害有足够的认识。例如,对于许多不愿吃蔬菜的幼儿,可以通过让他们辨认各种可供食用植物的形状,了解这些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而懂得它们对人体生长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图2展示的是象山海韵幼儿园的孩子们每天在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认真记录。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对植物生长的知识知道得越多,对可供食用植物的喜爱之情就会与日俱增。

其次,帮助幼儿从情感上悦纳有利于人体健康的食物。饮食行为看似纯粹的生理,实则颇受心理的影响。孩子们之所以偏爱某些不健康食物,如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烧烤食品、饮料等,是因为这些食物能强烈刺激味觉和嗅觉,并使人产生旺盛的食欲,从而拒斥那些味道一般的健康食品。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幼儿从情感上逐渐对健康、营养食品产生喜爱之情,远离垃圾食品,从而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

对健康饮食的认识篇3

【关键词】营养健康教育青少年饮食行为

营养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人们易于接受与理解的方式达到传播营养健康知识的作用,从而达到提升人们对营养健康行为、态度与认知状态。而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由于生活习惯、社会风气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健康、不合理饮食情况占据一定比例,这主要是人们对营养健康知识和重要性缺乏认识,因此做好必要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升人们营养健康的认知、行为和态度情况[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地大学生和高中生,总人数为1425例,其中男性782例,女性643例;年龄范围为15岁至23岁,平均年龄为(19.4±2.6)岁;大学生731例,高中生694例;所有调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采用自填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其中发放调查问卷1526份,回收合格问卷1425份。

1.2方法

营养健康教育工作主要通过课堂、网络教育平台等方式将营养健康知识传播给青少年,让青少年充分意识到自身在营养健康知识上的缺乏,态度和行为上缺乏正确对待,以相关话题展开讨论。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依据营养健康知识对学生在相关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上做有效调查,有效观察教育前后青少年对相关内容的了解与执行情况。在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问卷评分上,各项分数范围为0至100分,总分为300分,分数越高,代表知晓与执行情况更好[2]。

1.3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同时以p

2结果

2.1营养健康教育前后青少年健康行为执行状况

如表1所示,在饮食行为上,教育后其合理饮食状态比例显著提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营养健康教育前后青少年健康饮食行为执行状况[n(%)]

饮食行为内容教育前(n=1425)教育后(n=1425)p

在饮食上倾向于营养科学搭配893(62.66)1327(93.12)

依照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少原则727(51.01)1272(89.26)

每天吃早餐993(69.68)1310(91.93)

吃饭用时在10至20分钟1051(73.75)1262(88.56)

尽可能少吃快餐616(43.22)1216(85.33)

不因保持身材而过度节食1167(81.89)1362(95.57)

活动锻炼与饮食摄取保持平衡892(62.60)1229(86.25)

不偏食挑食693(48.63)934(65.54)

2.2营养健康教育前后青少年健康饮食态度状况

如表2所示,在营养态度合格率上,教育后显著高于教育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营养健康教育前后青少年健康行为执行状况[n(%)]

健康态度内容教育前(n=1425)教育后(n=1425)p

营养饮食对健康很重要1384(97.12)1411(99.02)>0.05

早餐很重要993(69.68)1381(96.91)

希望获取更多营养健康知识628(44.07)1268(88.98)

努力让自身饮食与健康营养标准更贴近1027(72.07)1351(94.81)

愿意改善自身不健康饮食习惯1151(80.77)1358(95.30)

2.3营养健康教育前后营养知识、态度与行为评分情况

在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评分上,教育后各项评分高于教育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3:营养健康教育前后青少年营养健康知3讨论

从本研究结果可知,通过营养健康教育后,青少年在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上均有所提升,教育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李利青.营养健康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饮食习惯的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9):25-25,26.

对健康饮食的认识篇4

   现在,许多家庭和幼儿园对营养健康的认识还是非常不够的。身体健康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为保障儿童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孩子积极锻炼身体,也需要普及儿童营养健康知识;我们通过开展幼儿营养健康教育,提供幼儿合理营养,提倡均衡膳食、建立合理的饮食制度、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创设良好的饮食环境,使每位教育者都该懂得,幼儿营养,贵在合理;通过实施幼儿营养健康课程,让幼儿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高健康认识、改善健康态度、培养幼儿健康行为,从而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

   关键词:幼儿营养膳食膳食营养健康教育课程

   正文

   一、家庭与幼儿园的饮食营养状况及分析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可见,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是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任务。

   幼儿的身体要健康,健康饮食少不了。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饮食业发展迅速,各类饮食五花八门,我们的孩子饮食健康是否能得到保证呢?

   经调查发现,在家庭中,每一种饮食行为儿童与家长都有相关性。例如在食物的选择上,家长认为哪些食物营养价值高,哪些食物的营养价值低,他们会将自己认为正确的观念灌输给孩子,从而导致孩子在食物选择上的差异。

   其次是口味问题,每个家庭的口味偏好都不一样。家长往往根据自己的口味来选择食物,不大会单独为孩子准备食物。例如有的家庭口味偏咸,有的家庭偏爱油炸食品等等。家长对某些食物的偏好也会直接影响幼儿,往往家长不喜欢食用的食品孩子也不太喜欢。这就造就了在饮食习惯上家长和子女的相似性较高。

   人们的饮食行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文化、传统、民族、教育等,改变一个人的饮食行为是不容易的,它基本上是一个家庭饮食习惯的改变。经过科学调查,在中国25%-35%的儿童有进食问题。[1]

   在我们幼儿园,我经常看到孩子带着购买的早餐在活动室内吃。经过调查,这样的孩子大概占2成左右。因此我想到,现在父母由于忙碌,在家中与孩子共进早餐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即使在家中父母与孩子共进早餐时,早餐的食物品种也相对较少。

   在幼儿园的午餐桌上,我经常发现,蔬菜(青菜、菠菜等)、胡萝卜、鱼、蘑菇、黑木耳、大蒜、海带等被扔在吐司盘里。年龄越小这种情况越为严重。问问孩子们为什么不吃呢,他们回答我说就不喜欢吃。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孩子都喜欢吃零食。零食通过媒体打入孩子的世界只需几分钟。家长也会根据孩子的意愿给孩子提供许多零食。据调查发现,现在孩子的偏食率在70%以上,这些偏食孩子喜欢甜食、油炸食品、膨化食品、饮料、肉加工制品等不喜欢食用绿叶蔬菜(青菜、菠菜等)、胡萝卜、鱼、蘑菇、黑木耳、大蒜、海带等,坚持喝纯鲜牛奶制品的孩子不多,吃水果和每餐吃蔬菜的幼儿也相对较少。[2]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

   1、家长对幼儿营养健康重视度不高

   家庭对营养健康的重视度不高,在家怎么方便怎么弄,一日三餐普遍存在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丰富"的现象,恰恰不符合营养健康饮食。很多孩子喜吃零食、爱吃"洋快餐"、不爱吃主食,营养不良者日益增多。由于营养知识缺乏,还一味给孩子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不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孩子们偏食症、嗜食症、肥胖症、性早熟等现象越来越普遍。

   2、幼儿园缺乏专业营养人才,营养健康教育不被重视

对健康饮食的认识篇5

讲究饮食健康成为人们的共识。

但是,过分追求饮食健康,

会陷入一种病态心理――

健康饮食成瘾症(简称健食癖)。

一位美国医生在他的著作《健康食品瘾君子》中,细致地描写了健食癖者的生活状态。作者坦陈:“我本人就曾是个轻度健食癖患者。”他的饮食习惯是:全素食,每口食物咀嚼50次以上,吃到三分之一饱即停。“因为不能容忍肉类、脂肪、防腐剂、农药、化肥,我整天惦记的净是吃吃吃,生命陷入一场毫不容情的战争,对手是食物和食欲。”“事情越来越不对劲儿了。”他说:“反反复复,差不多花了两年时间。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健康是大事,可也不能过于死板和苛刻,这才恢复对食物的一颗平常心。”

健食癖患者往往很爱惜自己,严格遵守各种各样的饮食纪律,而且意志坚定。不幸的是,“食欲”越被压制,就越会突然进发,每隔一段时间,患者会控制不住地饕餮一顿,之后便会陷入强烈的内疚和自责,为了摆脱这种自责,他会用更严格的饮食“纪律”来捆绑自己,如此恶性循环。健食癖这种对健康饮食的偏执其实是种心理障碍,它对身体和心灵的摧残,不亚于暴食症和厌食症。

关注健康饮食是件有益的事情,但你是不是已经走得太远了呢?做做下面的测试吧。

1 选择食物时,首先考虑的是健康问题,为此经常强迫自己去吃一些口味不好,或不符合自己饮食习惯的健康食品。

2 读报看杂志时,会特别留意那些关于食品健康的报道,并身体力行。

3 经常向家人、朋友标榜自己的健食主张,并产生心理上的优越感。

4 出于健康原因,有超过4种的食品禁忌。

5 因为饮食禁忌,不愿与家人朋友聚餐,即使勉强出席,也会再三重申自己的禁忌。

6 每天5次以上考虑这个问题――“吃什么才健康?”

7 经常出现食欲与健食纪律的激烈冲突。

8 周期性食欲爆发,忍不住吃下许多违背纪律的食物,随后又感到内疚和自责。

9 经常被周围的人认为:“不至于这么惜命吧?”

10 认为饮食健康是原则问题,经常就这方面的话题与人争论。

结果分析

如果您对超过6个问题回答了“是”,就要警惕自己是否已走入“健食癖”的怪圈了。

研究发现,健食癖患者多半是些成功、优越、上进的人。他们努力追求生活各个方面的完美,从不松懈。他们很爱惜自己,以健康为己任,严格遵守各种各样的饮食纪律,意志坚定,不畏艰难。然而,这也使他们更容易陷入一种对健康饮食的偏执心理之中。实际上,世上没有一种绝对安全的食物,就像没有一种绝对安全的生活,假如我们一味地寻求安全感,便只能牺牲享受生活的乐趣。

对健康饮食的认识篇6

【关键词】营养知识;健康;饮食行为

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拥有健康才会拥有将来,健康从营养做起。合理的膳食可以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反之,不合理的膳食搭配和不良的饮食习惯则损害健康。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校大学生的饮食条件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科学的营养知识,在膳食中存在着诸多的不良行为,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为了了解广东省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营养膳食情况,笔者对广东省某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对结果作了统计分析和讨论,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营养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各专业三个年级的1500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了1200名大学生,其中男生700名,女生500名。

1.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00份,其中男生620份,女生480份。有效回收率为91.67%。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营养态度的应答情况见表1。

表1对营养态度的应答情况(%)

1.您认为营养对健康重要吗?重要95.45不重要4.55

2.如果要求学习营养方面的课程你愿意吗?愿意81.82不愿意18.18

3.你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的获取营养知识吗?会31.82不会68.18

4.你会重视均衡营养搭配吗?会25.45不会74.55

表1显示,该校大学生对注重营养的总体态度还是比较好的,有90.45%的大学认为合理营养可以维持和促进健康。有81.82%的大学生愿意被动地接受营养知识的传授,比如有营养学的课程时,他们愿意去学习。有31.82%的大学生会在课余时间主动的通过查阅图书、浏览网络等途径丰富自己的营养知识。只有25.45%的大学生在饮食中会注重均衡各种营养的搭配,大部分的学生是根据自己的饮食喜好获取食物,而不会考虑到营养的搭配问题。

2.2营养知识的应答情况见表2。

2.3饮食行为的调查分析见表3。

3结论

该校大学生营养态度较好,营养知识掌握情况欠佳,存在不良饮食行为的现象比较普遍。

4建议

4.1营养是大学生身体发育的先决条件,必须扩大营养知识的教育范围,全面提高学生的营养保健意识和营养知识水平。

4.2增设社区实践教育,通过与营养相关疾病病患的交流,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营养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以此为动力,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最终达到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4.3广东地区气候多炎热、潮湿,不利于体内代谢毒素的排出,因此,作为广东省的大学生应该在保证营养全面、合理的前提下,注意饮食的清淡,忌辛辣、油炸、烧烤等饮食,降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李军,等.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与膳食行为的调查[J].中国校医,2004,(15).

[2]谢佩娜.大学生饮食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8(6):1028-1029.

[3]刘敏等.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的回归余展望[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0(12).

对健康饮食的认识篇7

关键词:网上订餐;大学生;饮食消费行为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法,借助问卷星系统随机抽样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四川旅游学院在校大学生和极少部分其他院校学生。本次调查内容涉及网上订餐环境下大学生饮食消费现状及消费方式、消费结构等。共发放调查问卷210份,收回有效问卷202份,问卷有效率96.2%,其中男生占26.73%,女生占73.27%,调查符合学校男女生人数实际比例,调查结果较为准确。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网上订餐的消费现状

随着移动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大学生借助手机app完成网上订餐交易已成为了一种潮流。通过调查发现,本次调查的202人中,有179人有过至少1次的网上订餐经历,占总人数的88.61%,23人没有网上订餐经历,所占比例仅为11.39%,可见,网上订餐已逐渐覆盖大学校园,大学生对网上订餐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并已习惯走网上订餐线路。

(二)饮食消费方式

网上订餐的出现给传统点餐带来了较大冲击,根据调查显示,约86%的大学生会选择网上订餐、点餐、网上支付,其中59%的大学生认为网上支付不仅快速便捷,还可避免携带现金的麻烦;37%的大学生认为网上支付可以获取网上订餐的优惠。此外,大学生无固定收入来源,生活水平居中下等,生活费在800元以上的大学生占56.44%,800元以下的占43.56%,其中,每月用于饮食费用比例为:14.36%的同学饮食费用达到了700元以上,36.14%的同学为501元―700元,43.56%的同学在301―500元,5.94%的同学饮食花费低于300元。可见,对于较大部分大学生而言,网上订餐的实惠程度会影响他们消费行为的趋向,大学生比较青睐于这种足不出户、简单快捷又实惠的网络餐饮一条龙服务。

(三)饮食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选择o2o网上订餐平台时,约49%的人会重点考量所订餐品的口味、配送速度;29.3%的大学生会重点考量其卫生问题,21.7%的大学生会重点考量营养搭配,饮食健康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大学生饮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

1.健康意识差,缺乏营养健康知识

网上订餐的便利性、快捷性、实惠性、潮流性改变了大学生原先传统的消费行为,网上订餐愈加受大学生欢迎,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些许问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由于过分注重线上商家搞的促销活动、过于追求商家配餐、物流速度以及食物的口味,而忽略了饮食的健康性。商家为抢占市场,向大学生提供多糖多脂肪多盐多油等重口味食物,而大学生健康意识差,缺乏营养健康知识,不懂得饮食合理搭配,长此以往便会造成大学生的饮食不均衡。

2.饮食不规律,自我管理能力较差

由于大学生忙于学习、工作、就业,日常又参加各种社团组织、活动、比赛等,使其饮食极其不规律,而网上订餐时间的随意性和便利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大学生一日三餐不规律的现状。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这些大学生会在上课期间借助手机app进行订餐,这不仅扰乱了课堂秩序,还分散了课堂注意力,降低了学习效果。

(二)对策与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饮食健康知识

高校应借助微信、微博等大学生喜好的宣传渠道进行饮食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饮食消费观念。也可开设大学生营养膳食、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公选课,普及营养健康知识,指导大学生注重自我保健,提高健康意识,养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提高大学生自身身体素质,进而培养合理、科学的大学生饮食消费行为。

对健康饮食的认识篇8

[摘要]目的探究针对糖尿病患者行饮食知识教育对其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该社区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0例,参照组患者在遵照常规诊疗规程实施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干预基础上,配合行以科学系统的药物治疗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患者基础上,行个性化饮食知识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饮食知识认知评分和饮食依从性评分。结果针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干预,以及针对研究组患者实施饮食知识教育后,两组患者的饮食认知评分和饮食依从性评分均发生显著提升,前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饮食治疗依从性;相关性;影响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16)09(b)-0094-02

糖尿病是人体内分泌生理组织系统中极其常见的代谢失衡性疾病,是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致的系统化代谢异常性疾病,其临床症状的代表性指征,是持续性高血糖[1]。现阶段,临床医学实践中应用的主要糖尿病治疗方法主要包含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支持治疗,血糖水平监测,以及健康教育等,其中导致治疗方法在控制糖尿病人的生理代谢机制,避免患者出现后续临床并发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2]。饮食治疗是其他治疗方法的基础,在减轻胰腺β细胞生理负荷基础上,能够为血糖水平的最佳控制提供基本支持条件[3]。2013年6月―2015年6月该社区在部分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实践中运用了饮食知识教育手段,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该社区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满足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并经相关性临床常规检查手段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其中包含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6例,患者年龄介于33~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1±3.1)岁,病程介于1.4~20.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1.4±2.8)年。从合并症角度分析,共计包含高血压患者43例,高血脂症患者21例,缺血性心脏疾病患者17例,脑卒中患者8例,周围性神经组织病变患者4例。所有参与该次研究患者的神志状态和基础观念认知能力均正常,能够与饮食教育人员顺利开展科学有效的知识观念沟通行为,在此基础上,排除合并发生心脏、肝脏,以及肾脏严重慢性疾病患者,以及无法经口腔渠道常规进食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并发疾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该次研究中,参照组患者在遵照常规诊疗规程实施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干预基础上,配合行以科学系统的药物治疗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患者基础上,行个性化饮食知识教育,结合患者的疾病临床症状表现,并发症发生状况,已经实施的治疗干预手段具体取得的效果,患者的基本生活习惯特征等因素,以饮食健康教育基本指导原则为基础,为患者实施针对性的饮食健康教育干预和护理支持。饮食知识教育通过定期授课方式实施,每周安排一个课时。

1.3临床评价指标

该次研究中,在针对全部患者实施持续半年的饮食知识教育基础上,系统评估两组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知识认知程度,以及饮食依从性,饮食知识认知评价运用该院自制的《糖尿病依从性测量问卷》,其中共计涉及15个具体问题,评分采用6分制,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饮食知识认知水平越好。饮食依从性评价按照“饮食结构控制、定时定量、运用食物交换量表安排饮食、戒烟戒酒、规律性体育运动,以及定期复查”六项指标加以评价,采用8分制评分方法,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饮食依从性就越好。

1.4统计方法

针对该次研究中涉及的数据选择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进行处理,对计量资料选择(x±s)来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针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干预,以及针对研究组患者实施饮食知识教育后,研究组患者的饮食认知评分和饮食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糖尿病属于具备终身性特征的严重慢性疾病,通常需要患者经历长时间持续性的用药治疗,才能确保该疾病的临床症状发展状态得到稳定有序控制,而从糖尿病的临床规范性治疗实现手段角度展开系统分析,主要应当涉及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支持治疗,血糖水平监测,以及健康教育等五个具体方面[4]。在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治疗路径和日常基础习惯未能获取到稳定高效的控制和干预条件下,患者的血糖水平动态监测将会呈现显著的失控状态,直接导致患者的神经系统、心血管循环系统,肾脏,以及皮肤器官等生理性系统结构出现显著的并发疾病,导致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呈现显著提升趋势[5]。

根据国际知名糖尿病教育专家提供的观点,高质量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治疗效果的取得,其关键环节在于实现针对糖尿病患者科学而系统的行为干预教育[6]。治疗依从性是描述糖尿病患者基本行为状态的重要概念,其考量的重点,在于比照患者的服药行为,定期接受门诊检查,以及在改变不良行为习惯方面与医嘱之间的吻合程度[7]。针对糖尿病患者实施饮食行为干预,客观上要求患者能够实现对膳食行为和饮食结构的科学合理控制,保持每天摄入热量水平的科学稳定状态,按照科学化比例结构摄入适当种类和数量的食材对象,在保证定时定量进食行为习惯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实施非定时性加餐行为[8]。

该次研究中,针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干预,以及针对研究组患者实施饮食知识教育后,两组患者的饮食认知评分和饮食依从性评分均发生显著提升,前后数据差异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4结语

针对糖尿病患者行饮食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改善和提升患者对饮食健康知识的学习掌握水平,提升患者对健康饮食干预治疗指导的心理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和临床治疗效果表现状态,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予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陶静,王玉萍,杨柳,等.糖尿病病人饮食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4):426-429.

[2]杨小平,李翔,许樟荣,等.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与代谢控制关系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7):624-626.

[3]张萍,于宝柱,李欣欣,等.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2):1563-1564.

[4]冯秀丽.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病案,2012,13(1):66-68.

[5]阎霞,刘晓燕,张俊瑕.应用糖尿病饮食治疗卡进行个体化教育对护患双方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影响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119-121.

[6]朱青.饮食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2):107-109.

[7]郑淑君,叶晓青,成守珍,等.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7,22(5):1-3.

对健康饮食的认识篇9

【关键词】饮食习惯;知识;学生,医科

【中图分类号】R179R161.5R15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07)04-0312-02

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多,给学校的食堂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许多学校的食堂规模已不能满足学生就餐的需要。因而,大批学生涌向校外附近的饮食摊点就餐。但是校外饮食摊点的卫生状况得不到卫生监督部门的有效管理,易发生食物中毒。据统计,全国学生食物中毒已占全年中毒人数的70%以上[1]。在校外就餐会给学生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也会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笔者对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学生的饮食观念、外出就餐行为进行了调查,以便找出学生校外就餐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以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2002-2005级4个年级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分别在大学城和赤岗校区生活和学习。本次调查的时间为2006年5月1-20日,共发放问卷1300份,收回1202份,有效问卷1104份,有效率为91.85%。在1104份有效问卷中,赤岗校区2002级和2003级学生514名,占46.56%,其中男生203名,女生311名;大学城校区2004级和2005级学生590名,占53.44%,其中男生234名,女生356名。

1.2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2002-2005级共抽取23个班级,对所抽取班级的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自行拟订,经过小范围的预调查后定稿。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学生的饮食消费和饮食观念、在外用餐情况、食堂用餐情况等。其中基本情况为填空题,其余均为闭合式选择题,内容包括饮食知识和对校外就餐与健康关系的认识、在校外就餐的频率、外出就餐决策的影响因素、外出就餐的场所及对学校食堂菜肴的看法等。

1.3资料的收集与分析调查前由经过训练的调查员向各班班干现场解说填表的注意事项,而后由各班班干带回问卷,派发给班里全体学生。调查对象以匿名的方式填写调查问卷,第2天收回问卷。利用excel软件建立资料库,采用Sa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的饮食知识和对校外就餐与健康关系的认识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对饮食健康的认识处于中上水平。多数大学生主观上认为对饮食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在主观上还是不够重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认为校外用餐的卫生状况是可以接受的,这也是他们外出用餐的原因之一。

2.3不同性别大学生对学校食堂菜肴的看法见表3。认为食堂饭菜份量不足、价格贵的男生多于女生,男生在校外用餐的频率(84.2%)也高于女生(5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0,p<0.01)。

2.4校外就餐原因见表4。该校2个校区大学生在外就餐前几位原因均有食堂过于拥挤、食堂菜肴口味不好及菜式太少。提示高校应改善大学生的就餐环境和条件,增加菜肴品种,照顾学生的口味。

2.5大学生外出就餐场所选择调查的1104名大学生外出就餐场所以快餐店最多,占54.3%;其次依次为中、低档餐馆16.6%,大排档14.7%,茶餐厅13.1%;最少去的地方为酒楼,仅占4.1%。进一步分析显示,大学生选择学校附近快餐店的并不仅仅是因为价格,选择“卫生情况”和“口味”的人分别占52.4%和24.5%;选择“价格”的只占22.5%。

3讨论

医药学院的学生作为一个具有医学知识背景的特殊群体,具备一定的营养知识,其饮食行为受营养知识水平和态度、学校及周围的环境、食物供应情况等影响[2]。本次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一般的饮食健康知识,知道各种危险因素的存在,同时也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但迫于学校食堂的管理不能令人满意,大学生校外用餐的现象比较普遍。尽管2个校区学生在校外用餐的周频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但学生都对学校食堂的饮食环境不满,均有50%以上的学生对学校食堂菜肴的份量、口味、价格感到不满,说明学校的食堂不能满足饮食需求。学生外出用餐的原因较多,但主要还是食堂拥挤、食堂菜式少、食堂的饭菜份量不足等。

对健康饮食的认识篇10

【关键词】营养科学;健康教育;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R151.41G4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10)09-1044-03

influenceofHealtheducationonCollegeStudents'Kapofnutrition/wanGYun-liang*,SUnXiang-yun,wanXiu-wei,etal.*physicaleducationSchool,anhuinormalUniversity,wuhu(241000),anhuiprovince,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influenceofhealtheducationontheknowledge,attitudeandpattern(Kap)ofbehaviortonutritionofcollegestudentsaswellasresearchingappropriatemethodforhealtheducation.methodstotally2039collegeparticipantswithself-madequestionnaireandtoanalyzethedatabySpSS.Resultstheknowledgeofcollegestudents'wassignificantlypromptedbytheeducation(withthecorrespondingscorewasraisedform31.12±11.38to39.85±10.86),sodidtheirattitudeandpatterntonutrition(withthecorrespondingscorewasraisedfrom11.62±5.03to14.56±6.31).ConclusiontheeducationofhealthandnutritionforcollegestudentscanimprovetheirKapgreatly;however,itisnotenough.

【Keywords】nutritionalsciences;Healtheducation;Healthknowledge,attitudes,practice;Comparativestudy;Students

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中后期,尽管目前大学生的生活水平和营养状况已有较大的改善,但由于营养知识缺乏,不能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饮食行为不合理,使得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等问题日益突出,甚至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1-4]。营养健康教育是通过增加营养知识,改善饮食行为,从而达到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健康水平的一种有计划的行为。为进一步探讨大学生膳食营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评价营养健康教育的效果,笔者分别于2008年4月和10月对大学生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以及山东师范大学为样本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样,共抽取2200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其中安徽师范大学950人,安徽工程科技学院600人,南京师范大学350人,山东师范大学300人。调查回收有效问卷共2039份,有效回收率为92.68%,其中男性为1175份(57.63%),女性为864份(42.37%),调查对象年龄为(21.32±1.58)岁。

1.2方法

1.2.1营养健康教育结合大学生特点和在短信(网络)教学平台的留言,针对大学生常见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误区,由专业教师进入课堂,以《营养与健康》[5]为教材,进行讲解和讨论,共安排12次课(每次课为2h讲解,1h讨论),共36学时。

1.2.2问卷调查使用相同问卷,分别于营养教育实施前和营养教育实施4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对2次问卷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对照研究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以评估健康教育的效果。调查以自填式问卷进行,学生当堂完成。问卷是遵循社会学问卷制定的原理和方法[6],根据健康教育知识、态度、行为(Kap)模型[7-8],结合大学生具体情况自行设计,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营养知识(25题50分),营养态度(5题10分)和饮食行为(10题20分)。对营养Kap问卷的评分采用赋值法,营养知识题每题答对得2分,答错或不答得0分;营养态度题和饮食行为题均按答案的顺序a,B,C分别赋值2,1,0分,然后累加各部分的总和,分值越高,说明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越好。为保证调查的信度和效度,所有调查组成员都参加了本项目的培训,调查在1个月内完成。

1.2.3资料处理资料收集和整理后,用epiData软件输入数据,经过2次输入和逻辑检错后,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本调查吸烟和喝酒的定义参照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的全国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方案中的定义[9]。

2结果

2.1教育前后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及总分情况见表1。

表1大学生健康教育前后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比较(x±s,n=2039)

教育前后知识态度行为总分

教育前31.12±11.388.44±2.8611.62±5.0351.39±13.15

教育后39.85±10.688.87±3.0214.56±6.3163.28±14.40

Z值25.261.0416.4527.53

p值0.0000.1490.0000.000

整体来看,健康教育前除态度外,学生其他得分均偏低;而健康教育后学生得分普遍大幅度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教育前后营养Kap得分水平分布把知识,行为,态度得分分别分为低、中、高3个级别,K16分定义为高。营养健康教育前后K,a,p分及总分在不同得分水平上的人数分布及构成如下。见表2。

表2教育前后大学生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水平构成比较(n=2039,%)

教育前后低知识态度行为总分中知识态度行为总分高知识态度行为总分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教育前37.47**6.08**38.99**37.71**47.8726.4847.1843.6014.6667.4413.8318.69

教育后12.464.0721.5817.8046.5420.3047.8747.3341.00**75.63**30.55**34.87**

注:*p

2.3营养健康教育对营养知识的影响营养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营养知识影响明显,大学生对主要营养知识问题回答正确率在教育后有明显提高。见表3。

表3大学生对部分营养知识问题的正确回答情况教育前后比较(n=2039)

营养知识教育前教育后χ2值p值

人体需要哪几类营养素1450(71.11)1875(91.96)294.20.000

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921(45.17)1561(76.56)421.70.000

知晓“平衡膳食宝塔”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424(20.79)1325(64.98)889.20.000

铁的良好食物来源598(29.33)1549(75.97)889.60.000

钙的良好食物来源1435(70.38)1573(77.15)24.10.000

B族维生素的良好食物来源411(20.16)1243(60.96)704.10.000

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1412(69.25)1794(87.98)212.90.000

含胆固醇高的食物1389(68.12)1754(86.02)184.90.000

知道什么是膳食平衡485(23.79)1430(70.13)879.20.000

知道“膳食质量评价”的方法164(8.04)714(35.02)439.10.000

知道什么是“必需氨基酸”413(20.26)1384(67.88)939.10.000

知道饮食中“谷、豆、奶”搭配的目的209(10.25)1477(72.44)1625.80.000

知道一日三餐的能量分配198(9.71)1224(60.03)1136.60.000

知道食盐加碘是为了预防什么疾病1834(89.95)1944(95.34)43.50.000

注:()内数字为正答率/%。

2.4营养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营养态度的影响教育前后,大学生均表现出较为积极的营养态度。但在改正自己不良饮食习惯的态度上,教育后的表现明显优于教育前。见表4。

表4大学生对营养知识与健康的正向态度健康教育前后比较(n=2039)

营养态度教育前教育后χ2值p值

营养饮食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1842(90.34)1927(94.51)25.30.000

对早餐重要性的认识1834(89.95)1880(92.20)6.10.013

希望了解更多的营养知识1580(77.49)1830(89.75)111.90.000

希望自己的饮食更符合营养学要求1446(70.92)1739(85.29)123.10.000

愿为健康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1386(67.97)1643(80.58)84.80.000

注:()内数字为正向态度率/%。

2.5营养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饮食行为的影响健康教育前、后相比,大学生的饮食行为有明显改善。见表5。

表5大学生饮食行为健康教育前后比较(n=2039)

饮食行为教育前教育后χ2值p值

有偏食挑食的习惯557(27.32)270(13.24)134.90.000

每天都吃早餐396(19.42)1086(53.26)504.70.000

经常吸烟、喝酒301(14.76)221(10.84)14.10.001

经常吃宵夜或零食874(42.86)579(28.40)93.10.000

经常吃甜食、咸食或口味重的食物1550(76.02)950(46.59)372.10.000

喜欢吃油炸食物1109(54.39)762(37.37)118.90.000

每天都吃奶制品或豆制品876(42.96)1631(79.99)590.20.000

根据自己的口味或饮食习惯选择食物1739(85.29)1332(65.33)218.40.000

选择食物时能考虑食物的营养价值408(20.01)1351(66.26)899.00.000

给予家人或朋友膳食指导216(10.59)634(31.09)259.70.000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

3讨论

研究表明,许多人患营养不良并非是因为贫困,而是由于缺乏营养健康知识导致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所造成的[10-11]。而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又与许多慢性疾病有关[8]。因此,在大学生中普及营养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对改善大学生的营养状况和日后养成良好的膳食行为和生活习惯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调查发现,实施健康教育前,大学生营养知识普遍缺乏,尤其对一些营养学常识性的知识了解不多,超出1/3的学生得分低于30分,低于以往的研究结果[12-13],可能与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为非医学类大学生有关,他们没有学习过营养学相关知识,也没有学习过医学课程。但是实施健康教育后,其营养知识水平明显提高。说明系统教学在提高学生营养知识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发现,教学后仍有少数学生营养知识问题的回答正确率较低,如膳食评价方法以及一日三餐能量的安排与计算等。提示单纯的营养教学可能存在某些缺陷,应该在教学形式、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调查显示,教育前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营养态度和较强的求知欲望,教育后学生的营养态度有了进一步转变,希望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更多、更全面的营养知识,希望自己的饮食更符合营养学要求,愿意为提高自己的身体健康去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调查结果显示,实施教育前,许多人虽然具有积极地营养态度,但没有相应的健康饮食行为。如多数学生在选择食物时是根据自己的口味或饮食习惯(85.29%),考虑食物的营养价值而选择食物的仅占20.01%。此外,存在偏食、挑食、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这一方面可能与营养健康知识不够有关,也可能与传统的饮食习惯、经济水平等因素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实施健康教育后,学生选择食物时考虑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因素的比例大大增加(66.26%),与健康教育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般说来,营养态度和行为与其营养知识呈正相关,提高营养知识水平可以影响其营养态度,进而引导他们采取正确的饮食行为[14]。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在教学后仍存在不良膳食行为,如有1/3的人选择食物很少考虑营养价值和健康因素等,说明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营养知识,也能够转变为积极的态度,却难以应用到健康的行为中去。提示营养健康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工作,要使大学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采取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膳食习惯,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完全做到的。应该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保持其长期性和有效性,使学生了解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有效地干预大学生的膳食行为。另外,在对大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需求,设计教学内容,不仅要传授关于食物选择会影响人体健康的正确信息,更要引导他们将营养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去,改变他们的饮食行为,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利于大学生的健康。

4参考文献

[1]孙怡,徐田芹.山东某高校学生膳食及营养状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6,27(9):784-785.

[2]王平,王勤.中国大学生常见健康问题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4,27(1):75-77.

[3]孙翔云,王运良.大学生健康教育状况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6,22(6):442-444.

[4]李素景,朱惠兰,贾瑞珍,等.大学生营养健康教育调查分析.2007,4(4):50-51,70.

[5]王运良,吴峰,孙翔云.营养与健康.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132-145.

[6]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3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07-132.

[7]黄敬亨.健康教育学.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85-90.

[8]tamiRD,weinSteinR,DaYani,etal.Healthknowledge,attitudes,andpractice(Kap):abasisforhealthpromotionpolicyinisrael.publicHealthRev,2001,29(2-4):145.

[9]李鲁,冯学山,李宁秀,等.社会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8-136.

[10]侯彦喜.大学生的营养与营养教育.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3):58-60.

[11]陈萍萍,王旗,崔玲玲,等.郑州某技术学院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41(6):1089-1092.

[12]王素芳,高永清,宋玉梅,等.安徽医科大学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2,23(5):401-402.

[13]朱明元,黄忆明,方继,等.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实用预防医学,2002,9(5):465-467.

[14]王运良,孙翔云,万修伟,等.大学生2039名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25-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