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认识十篇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认识十篇

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认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3:32

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认识篇1

关键词:财经院校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我国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的历史已有50多年,但直到2007年教育部才批准设立了全国首个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截至2014年全国设立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已有百余所,数百所高校在英语专业下开设了商务英语方向或商务英语课程。

从现有国内设立商务英语专业和开设商务英语课程的高校现状来看,主要包括两种主要模式,一种是“英语+商务”的模式,即以语言为主,商务类专业课程较少,这类高校以语言类专业和非财经类院校为主;另一种是“商务+英语”的模式,采用这种模式的学校以财经类院校为主,这种模式偏重商务类专门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语言技能的培养相对较弱。不同的模式均是从各校学科资源和课程设置的特点出发,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具有普适性,难以在其它地区推广。[1]

本文使用需求分析的方法,对财经类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研究,以满足专业建设、地区经济和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

一、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科属性

国内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思路呈多样化特征,其原因之一在于国内学者对商务英语的概念、学科属性等的认识不尽相同。王兴孙(1997)林添湖(2001,2004)等学者认为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应该按照“语言学――(英语)应用语言学――专门用途英语――国际商务英语”的层次分级,将商务英语作为一级学科“语言学”下的一个四级学科。根据黑龙江大学课题组(2007)的研究,国内大多数学者也认为商务英语应归属于应用语言学学科。2007年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商务英语学科定位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逐渐清晰,国内学界对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认识也逐渐统一,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是一个交叉型的应用学科。[2]

二、国内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分析

按照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阔的国际视野、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应用语言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和国际商法等学科相关知识和理论,了解国际商务活动规则,具备较强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参与国际商务竞争与合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要求学生要全面而扎实地掌握英语语言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能力,还要求学生要有跨文化的沟通能力,要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和国际民商法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则等,并具备可持续的职业发展的潜力。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3]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国内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或商务英语方向的高校普遍将大学四年教育分为两个阶段,一二年级为基础阶段,主要进行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三四年级则偏重英语、经贸专业知识的学习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在具体课程设置上,虽然教育部2012年本科专业目录有一定的要求,但由于目前国内尚未形成全国指导性的商务英语教学大纲,并且各学校的学科资源、师资水平和生源质量差异较大,因此,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作者选取30所开设商务英语专业、具有学科代表性或区域影响力的高校,对其课程体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国内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大体归纳为以下三种模式:

(1)英语专业课程+商务英语(或外经贸英语)课程

(2)英语专业课程十商务英语课程十商务专业课程(中文授课)

(3)英语专业课程十商务英语课程十商务专业课程(英文授课)

第一种模式出现在商务英语专业成为独立的本科专业以前,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课程设置模式,这种模式偏重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商务类课程配套不够,学生接触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较少,对商务知识了解不够系统。这种模式虽然保证了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但无法将英语技能与商务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

国内大多数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学校已经或正在向第二种模式过渡。这种模式尽量将英语与商务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以英语专业课程和商务英语课程为主体,补充一定量的商务专业课程。系统的商务专业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国际商务专业知识,但由于授课语言采用中文,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时,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尤其对国际商务环境中英语技能的使用产生不利影响。结果很可能是,由于课时量分配不合理,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不够强,商务类专业知识也不扎实。需要注意的是,“商务英语”植根于“英语”,商务专业课程只是整个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中必要的补充,不能因为加入了商务课程,就忽视了英语技能的培养与训练。[4]

第三种模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目前仅有一些条件较为成熟的院校采用。该模式下,学生在一二年级打下较为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后,进行相关商务英语课程的学习,然后进入全英文商务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这种模式在英语语言知识向商务知识的学习过渡上有比较好的衔接,不仅没有丢掉“英语”的根本,而且使学生较为系统地学到商务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了一定的商务特色。但这种模式对师资要求较高,教授商务英语或商务专业课程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还要有一定的商务专业背景,因此仅有部分院校能够全部或部分地采用该模式。但我们相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学校会有足够的师资和教学条件采用这种模式。

三、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1.问卷设计

本文采用eSp研究中常用的需求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目标用户对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受访对象为天津财经大学外语系商务英语方向往届毕业生,以他们的亲身体验作为我们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参考。考虑到受访对象的时间成本和接受程度,我们只设计了八个问题,可以粗略划分为行业现状、企业需求,课程建议等三个大方面。

行业现状包括两个问题:现在从事的工作性质和工作中使用英语的频率。通过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知道我系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有利于我们对商务专业课进行更好地设计。

企业需求包括两个问题:现有工作对英语水平的要求、现在工作中所需的最重要的两项英语技能。

课程建议包括四个问题:工作中所需的商务专业知识的来源、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侧重哪方面能力的培养、商务课程应该用那种语言讲授、对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建议。

2.问卷回收与分析

通过对132份回收的问卷,我们有以下主要发现:

对于工作性质的问题,我们发现外语系往年毕业的学生有47%现在从事的是金融投资或财务工作,与商务英语专业密切相关的国际贸易、国际物流行业有13人,约占10%。由此可见,贸易、金融、财务是我系商务英语方向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其它几项包括:销售、政府机构、教育培训、旅游、人力资源、翻译等,另有一些未列入问卷的行业,如软件开发、会展、互联网、行政、创业等。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与英语专业最相关职业之一的翻译,并不是我系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纯语言类就业机会较少,另一方面,我系毕业生的能力与素质并不适合这方面的工作。[5]

对于英语的使用频率,我们发现59名受访者并不经常使用英语,占受访者总人数的45%,每天或经常使用英语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翻译、贸易物流、教育培训、旅游等行业。经常使用英语的73人所在的企业对英语都至少达到“能够看懂英文材料,工作中不需要翻译”,要求“能够流利地与外国人进行书面和口头交流”的有10人,分别来自翻译、旅游、贸易物流等几个行业,要求“能够使用英文进行书面交流”的有26人。另外,“听”“说”与“写”是受访者认为在工作中最重要的英语技能。可见大部分企业都更注重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而听、说、写在业务工作中往往发挥显性作用也是比较易于考察的。

在对“商务专业知识的来源”的回答中,118人认为主要来源于入职培训和工作积累,由此可见,现有课程体系中商务专业课的设置与教学与实际工作存在一定脱节现象,需要进行调整。

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侧重哪方面能力的培养”的选项进行排序的回答较为平均,27%的受访者认为英语知识与技能,33%的受访者认为应侧重商务知识与技能,32%的受访者认为需要侧重沟通能力的培养,8%的受访者认为人文素养很重要。由于多数企业对英语使用的要求并不高,因此选择“英语知识与技能”的人较“商务知识与技能”和“沟通能力”要少,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提醒我们,在课程设计和日常教学中,更应该注意跨学科知识传授和沟通技能的训练。

对于商务课程授课语言的选择上,我们发现大部分受访者都倾向于中英双语或全英文授课,即使现在工作中对英语使用并不多的受访者,也倾向这两种授课方式。

在回答最后一个问题“对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建议”的答案中,大部分人都提到了设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锻炼与人交流的能力的课程。这也将是我们今后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重点改革的两个方面。

四、财经类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

教育部2012年本科专业目录的规定,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应包括四类:(1)英语知识与技能课程;(2)商务知识与技能课程;(3)跨文化交际课程;(4)人文素养课程。对照本目录的规定,结合此前所做的问卷分析,我们认为财经类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基础阶段(1-2年级)和高年级阶段(3-4年级)。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着重打好英语基础,培养学生商务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学习策略意识和良好的学风,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高年级阶段在继续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重点提高商务专业知识,按照不同的方向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两个教学阶段中课程设置既相互兼融,又各有侧重,保持4年教学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第二,除英语类专业课程外,应设置一套大商务专业课程,包括: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口笔译、跨文化商务交际、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会话等,在增加学生商务知识的同时,重点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技能。

第三,应结合本校的学科特色和资源优势,充分考虑地区经济和行业需要,开设特色鲜明的商务英语特色方向。以天津财经大学为例,在商务英语专业下设立金融英语、财会英语和经贸英语方向,不同方向开设专业含量更高、突出各方向特色的课程,采用全英文或双语教学。

第四,突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商务英语专业应设定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学术活动、社会实践等。要求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提高英语各项技能,并经考核合格后,取得学分。[6]

总之,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在强化学生的语言技能的同时,突出提高商务课程的专业含量。专业特色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语言技能、牢固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满足地区经济和行业发展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翁静乐,翁凤翔,商务英语学:学科概念与学科属性,《中国外语》,2012年第5期

[2]王立非,论商务外语学科及学术研究的再定位,《中国外语》,2012年第3期

[3]曹德春,基于国际商务沟通的商务英语理论体系,《中国外语》,2012年第5期

[4]冯敏,宋彩萍,英国国际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之现状及其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2期

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认识篇2

[关键词]商务英语;课程建设;师资培训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3)06—0156—02

从2007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批获准设立商务英语专业,截至2012年,已有62所高校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此外,全国现有近700所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或在英语专业中开设了商务英语方向课程。但数量的激增并不意味着目前我国高校商务英语的研究水平和教学水平已经成熟,相反,我国该专业的教学研究现状并不乐观。尤其是那些尚未取得商务英语专业开办资格的院校,虽然开设了商务英语方向的课程,但在专业模式、课程设置、师资、教材、教学、实训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对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完整、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单一、教材不完善等因素所造成。

一、综合各家之言,明晰商务英语的概念

我国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始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951年创办的“外贸英语”,已有5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经贸英语”、“商务英语”等不同历史阶段。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在国内已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具有代表性的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英语+商务”模式、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商学专业”模式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商务+英语”模式等。各大院校之所以在同一专业的建设上采用了不同的模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商务英语专业究竟培养的是懂商务的英语人才还是懂英语的商务人才,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商务英语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定位问题尚未解决,这与长期以来对商务英语的界定不甚明了有直接关系。商务英语是商务英语教学和学科建设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如不对它作定性的描述,商务英语教学和学科建设就没有可靠的根基。〔1〕

从商务英语这个概念出现至今,学界就未能就它的定义达成一致,甚至有些学者并不认为它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出现。张佐成、王彦认为,商务英语是在商务场合中商务活动的参与人为达到各自的商业目的,遵循行业惯例和程序并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有选择地使用英语的词汇语法资源,运用语用策略,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系统。〔2〕王兴孙认为,商务英语实际就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也就是已在从事或将要从事商务行业的专业人才所学习或应用的专门用途英语。〔3〕埃里斯·约翰逊指出商务英语为特殊内容与基本内容的结合,其特殊内容是指与特定工作领域或行业相关,其基本内容是指在商务环境下基本的更有效的沟通能力。

纵观各家之言,可以看出,学术界在宏观上对这个学科还是存在一个较为一致的认识,即: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为指导的交叉性学科,它以英语为载体,综合了英语语言文学,经济、贸易、财会、管理、法律和文化等人文性学科领域。它是英语教育的一部分,它的任务是培养在国际背景下能够从事商务活动的英语人才。

从这个认识出发,基本可以把握商务英语的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在其指导下,设置该专业的课程体系。

二、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增强商务英语教育的针对性

从商务英语的概念看,它涉及很多人文学科和领域,似乎在教学过程中对所有这些学科领域都应涉猎。但是具体到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如课时、师资、师生精力等的限制,对学生进行所有领域的通识教育是不现实的。如果坚持这样做,只能是蜻蜓点水,泛泛之举。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毕业生职业指向模糊,难以迅速胜任未来的工作。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的《2005年度中国英语培训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九成英语学习者认为,英语学习要从应试英语向应用英语转变。中国社会调查所通过对北京、上海等八个城市的1500个样本调查发现:近八成被访者都接受过或正在接受英语培训。其中,42.7%的被访者认为,接受英语培训是为了提高英语运用能力。许多被访者认为英语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技能,而非以前的升学阶梯。因此,增强商务英语教育的针对性,即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进行商务英语教学势在必行。

三、根据自身条件,采取适当教育模式

基于不同的办学思路和办学条件,各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也不尽相同。大多数院校在传统的英语课程里加入经贸英语、外贸函电、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英语阅读等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少量非系统性的商务知识,形成英语加商务知识的模式。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商科专业知识零散、肤浅、缺乏体系,更谈不上实践能力的培养,除掌握一些商务英语词汇,毕业生很难具备直接从事商务工作的能力。

师资力量较强的学校,可以开设商务方向强一些的英语课程,如进出口贸易英语、涉外财务英语、金融英语、法律英语、市场营销英语等商务英语课程。这些课程的提供,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他们的商务语汇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就商务专业知识的深度来讲,还远未达到在其中某一领域工作的程度。这种模式和第一种相似,但商务专业感更为显著。

还有一些学校,利用本校其他院系的资源,采取英语加汉语商科课程的模式。而这种方式受到课时、开课门数、学生的基础及需不同院系协调等因素的限制。加之中文授课,很难提高学生商务英语的水平。

另外一种就是英语加商科专业方向,也就是广州外语外贸大学采取的模式。这种模式是限定商科的专业方向,而不是泛泛进行商科通识教育。而商科专业方向课程需开出该专业的主干课并采用英语教材、英语讲授。

笔者认为最后一种方式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学生就业都是最为有利的。当今社会不缺能说几句英语的毕业生,而缺即懂专业又能用英语沟通的复合型人才。

当然,英语加商科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它要求教师不仅要专业精深,英语流利,还要求能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这对于刚刚由传统英语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分支出商务英语专业(方向)的大多数院校来讲,的确是个实实在在的挑战;但是,要想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复合型人才,商务英语专业必须向这个方向努力。

处于商务英语专业起步阶段的院校,可以选择自己有相对优势的一个或两个方向,比如对外贸易或涉外法律英语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从课程的设置、教师的培训两方面入手,力争把该方向的主干课开全,使课程成体系,使学生对这个领域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并提供实训机会,让学生不但具备理论知识,而且有动手能力。

要做到这些,就要求对有限的课时进行合理安排,把泛泛的课程变得有针对性。比如把视听说课程变成基于进出口贸易流程这个特定情境的外贸英语视听说。把口语课谈论的话题设置成进出口贸易话题等。

在排课顺序上,应该按照商务专业的内在规律来确定课程的接续。比如进出口贸易实务应该作为对外贸易谈判的先修课,这样,在讲谈判的各环节时,就不必先讲什么叫发盘、什么叫索赔这些贸易实务的内容。

四、加强软硬件建设,为商务英语打造专业环境

一个专业的存在和发展是需要一定条件的。高校商务英语教学面临诸多问题,但最严重、最迫切也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师资问题。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有复合型的教师。而这样的人才本来就不多,能来高校任教的更是凤毛麟角。大多数商务英语教师是由英语语言教师转型而来。这部分教师此前鲜有从商经验,甚至理论也是临时抱佛脚自学而来,因此,让其深入浅出地讲授商科知识,也真是勉为其难。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必须加强对师资的培训。有条件的送到国外对语言和商科知识进行强化,至少也要将教师送到国内知名院校进行专业培训。教师自身也要加强学习,不能满足于仅仅把英语文献用中文翻译给学生。

教材的选用需要慎重。各门课的教材应有内在联系,能够做到起承转合,即先修课与后续课程、同期不同课程之间应有内在联系,做到衔接有序。

要培养真正具备动手能力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实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目前毕业实习对于各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来说都是一个难题。愿意接收在校学生实习的单位很少,而且去外地实习还面临着食宿、安全、经费等现实问题,这使得很多学校的毕业实习流于形式,学生在毕业前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基于这种情况,课堂上的实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真正的商务环境难以获得时,只能利用虚拟的情境予以替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努力为学生设计商务场景,利用多媒体、网络、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进行模拟演练,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传授上。

结语

商务英语是英语教育的一部分,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从事国际商务交际活动的能力。它必须通过准确的定位来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把语言、商务及其他方面的素质、能力复合在一起,才能造就在国际背景下游刃有余地从事商务活动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徐鲁亚.“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与实践教学〔J〕.民族教育研究,2005,(06).

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认识篇3

关键词:商务英语;需求分析;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

一、商务英语以及需求分析基本介绍

商务英语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它是以服务国际商务活动为就业方向,以培养具有英语语言能力和商务知识、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为培养目标。作为一门用途英语,它更加强调较强的实用性和专业性。Robinson(1991)将商务英语的特点归纳为:与一定的商务背景知识相联系(content-based);有明确的目的(Goal-directed);以需求分析(needs-analysis)为基础;有时间上的压力(timepressure)。[1]由此可见,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需求分析这一环节。那么,什么是需求分析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出了以下看法。

二、目前需求分析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均设有商务英语专业,但是这一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却未能很好地应用需求分析理论。一方面,是对需求分析的认识不足,不能恰如其分地根据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使用目标情景分析法、现状情景分析法以及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需求分析法。另一方面,是缺乏将需求分析理论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之中的有力措施。商务英语教学中缺乏对需求分析理论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高校在进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时,不能恰如其分地运用需求分析理论。既没有对就业市场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充分调研,也没有针对性地调查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未考虑本院校的师资实力、培养目标的情况下,草率地进行课程设置。[2]笔者同时对某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100份调查问卷,收回92份,对92份有效的问卷分析发现,认为在校期间所学商务英语语言知识能够满足其工作岗位要求的学生仅有23人,占总有效人数的25%;其余大部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难以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我们知道,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未来就业主要在涉外企业、外国驻华商务机构、涉外酒店、英语教师以及某些社会培训机构,如果所学专业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那么未来就业时肯定没有竞争力。此外,大部分高校对商务英语专业商务知识课程的设置过于笼统、宽泛,学生虽然学习了某一领域的商务知识,但因为学习不够深入,专业水平较低,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二是设定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目标时未进行需求分析。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具备英语语言能力和商务知识能力,掌握一些商务术语,掌握这些国家的商务文化、商业管理知识,以促进这些国家与我国开展商务领域的交流,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认识到未来人才培养的方向,使学生全面掌握商务文化、企业文化之间的差异,逐步培养大学生具备商务活动知识、技能,从而能够胜任未来岗位。

三、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应用需求分析的对策分析

(1)以需求理论为指导,科学进行课程设置。要科学严谨地对目前人才市场需求情况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根据需求情况设置课程内容,并尽量使课程细化、专业化,从而避免学生学习因泛而不精而难以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应用。

(2)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认真组织教学。开展商务英语教学时必须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要在充分展开调查的基础上,全面掌握与专业教学质量相关的需求信息,以此为指导,以促进本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

总之,商务英语教学中只有应用需求分析理论,才能使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具有效性,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满足未来岗位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分析应贯穿于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始终,无论在课程设置还是教学组织方面,都必须以需求分析为基础,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认识篇4

[论文摘要]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及相互照搬一直是阻碍商务英语教学发展的一大痼疾。因此,了解和分析商务英语专业的社会发展需求,正确定位其人才培养目标,修正培养模式,认真研究已有的课程设置模式,认识当今课程设置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因地制宜地处理好关键因素之间的关系,是解决课程设置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商务英语教学发展的重要契机。

商务英语教学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起步的。20世纪80年代,由于沿海各大城市乃至内陆地区对外经贸业务的快速发展,对会英语、懂商务的人才提供了客观需求,推动了商英教学的快速发展。各高等院校应时而起,纷纷设立商务英语课程或专业。20世纪90年代,商务英语教学进人全面发展阶段,开设的范围扩大,形式变得多样,由原来有商务基础优势的院校扩展到职业院校、私立学校和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教学内容也随之拓宽。在生源争夺战中,为吸引优质考生报考本院校,存在不顾本校师资及硬件设备欠缺的情况下,便增加诸如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营销英语、单证与报关、旅游英语、饭店英语等所谓热门课程的现象。进人21世纪,商务英语的发展进人积极提升阶段,主要表现在理论研究、学术层次开始提高,教学者不只停留在教书阶段,而是开始审视教学模式、总结教学方法,对教材的编写提出见解并总结经验编写新教材与此同时,商务英语教学在提升中继续发展,课程设置者和管理者开始根据社会需求关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规范商务英语教学,加强课程建设

商务英语的发展历程表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支持推动了商务英语教学的发展,为其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提供了发展动力。

一、人才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技能和素质的要求

目前人才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的需求有两种:一是应聘者进人单位后能独立处理进出口报关、涉外文秘、涉外营销等业务;二是以前有过相关L作经验的人才。社会对英语教育或英语文学专业学生的需求很低,而多达60%的英语类人才需求是针对诸如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外语+专业)的关于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也有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最急需人才的涉外岗位中,外贸业务员占40%,涉外文秘占20%最重视的岗位索质为职业道德(占80%),然后是发展潜能(占20%)。最重视的职业技能为进出口业务处理能力和人际关系与社交礼仪知识。这表明,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发展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注意设置文秘课程、礼仪课程、职业道德课程和与外贸相关的业务技能等课程。毛忠霞的调查结果显示,人才市场对营销方面人才的需求占60%,这表明用人单位对大部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熟悉市场营销业务,具备推销的技能和策略,具有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

因此,学校应该按需求比例调整人才培养方向。而目前设有商务英语专业的学校大多设置较多的语言基础课程,使得学生在专业技能及实务方面的知识捉襟见肘,结果是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相关专家们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在多次学术会议上提出了很多调整语言教学与专业教学在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_L的修改意见。

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及其实现的方式。高校教育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专门教育,所以高校教育应突出服务经济、讲究教学的技术性和实践性、科技成果的应用性等一系列与生产有关的教育特色。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能够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参与和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可分解为:英语交际能力、商务沟通能力、商务业务能力、综合能力(即英语素质、商务素质和综合素质)。英语素质包括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商务素质包括基本的国际商务知识和业务操作能力、国际贸易实务;综合素质包括人际沟通、团队合作、计算机应用、办公室事务等。"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有学者给出比较形象的“宽、厚、活三维能力”模式说法。“宽”是宽基础能力,即要求学生具有较宽的英语与商务专业知识基础和人文知识基础,具有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以适应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厚”是厚专业能力,即拓宽专业口径,不断加大经贸、金融、管理等专业主干课程的“浸泡式”教学或“双语”教学的力度和范围,从而突出了该专业“英语+商务”的复合型人才的特色;“活”在于增强适应未来岗位的柔性化特征,加大专业选修课的门数,鼓励学生参加其他专业,如金融、保险、工商管理、经贸等开设的辅修课程。课程教学要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根据社会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在一定时期内调整专业选修课,增强毕业生的择业能力和竞争能力。根据以上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合理设置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综合实践教学,保证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形成,从而适应专业职业岗位要求和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因此,为了使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能够很好地与社会需求接轨,就需要相关高校在课程设置因地制宜的前提下,解决好目前存在的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

三、目前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目前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基本模式。相关学者的调查结果表明,各地开办的商务英语课程差别很大,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模式:第一种是“英语十商务知识”模式。即在基础英语课程(听、说、读、写、译)里加少量的商务英语课程,如经贸英语、外贸函电等。学生完成了英语专业课程,但商科专业知识笼统、零散、缺乏系统的体系,仅能了解某些概念和进行部分具体操作,从事商务工作的能力不足。第二种是“商务英语”模式。即在基础英语课程之外设置一系列商务英语课程,如商务谈判英语、国际贸易实务英语、单证实务英语等,课程的系统性增强。但是此种课程设置的核心是英语,学生对于商务知识因基础不好,没有相关经验,直接用英语来接受商务知识,听课过程中难度很大;绝大部分教师是英语教师,能说清英语,但不一定能用英语讲清楚商务,结果是学生接受和掌握得不太好。第三种是“英语十汉语商科课程”模式。即在英语基础课程之外列出汉语商科课程,聘请商务专业的教师授课,学生可以学到较为系统的商科知识。但由于基础英语是英美人生活背景下的英语,英语和商务知识没有经过在商务背景下的磨合,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第四种是“英语十商科专业方向(英语)”模式。与模式一、模式二不同,为了增加商科课程的系统性和深度,开出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要么是国际贸易,要么是国际金融等,而不是笼统的商务课程,师资是能够使用英语操作的商科专业教师,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商科某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实质是全英双专业课程。与模式三不同,商科课程与国际接轨,同时增加英语浸泡量。由于此种模式要兼顾基础英语和商务两种专业体系,同时还要在商务背景下锤炼商务英语,对教师和学生的压力和负担很重,商科课程也不易深化。

审视这四种模式,会发现:一是四种模式都各有缺点。模式一比较陈旧,已经不能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模式二比较前卫,目前国内具备这种师资的院校较少,不具有广泛性;模式三中英语和商务知识各自为政,不相融合;模式四体系较为庞大,处理不好英语和商务方向的关系,会造成重点不突出,商务知识得不到深化。二是课程设置在执行人才培养目标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还存在着缺陷。

四、针对商务英语课程设置问题需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决策者在进行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时,往往更多地考虑以往的课程设置内容和现有的教师情况,对社会需求进行全面调查的较少。许多课程设置者为了省事而又能快速地完成任务,往往照抄以前或者别校课程设置的模本。真正的课程设置是一件艰辛的工作,需要处理好以下几种问题和关系:

1.配备好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课程设置团队,明确分工,相互合作。主要的工作有:收集整理近两三年本校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和工作方向;走访、调查和网上收集当年商务英语专业招聘单位的需求情况和预测需求发展趋势;整理数据,分析研究数据得出社会需求情况;借鉴前沿研究成果、本校和别校课程设置内容;进行新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

2.处理好社会需求和课程体系完整性之间的关系。课程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建立突出高校特色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会减少对学生具体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样,过于突出某一具体专业知识或技能也可能破坏学科的完整性。商务英语涉及的内容非常广,学生不可能全面掌握。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很难培养出具体的实用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设置课程时既要考虑到学科的完整性,又要照顾到市场所需求的具体知识和技能。通过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整体知识和能力构成的分析,确定公共课模块培养学生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专业基础课模块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素质,使学生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专业技能课模块培养学生的商务知识和技能;专业选修课模块巩固和拓展专业知识和技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技能实训模块强化和巩固学生的英语、商务能力和操作能力,为学生就业实现“零”对接。这种模块式的课程设置框架既突出了社会需求导向,又兼顾了对学生各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如思想道德素质、英语语言素质、商务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3.处理好英语基本技能与商务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之间的关系。商务英语教学,既要培养普通英语技能,即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语言技能,又要传授商务知识和技能,涉及贸易、管理、法律、金融、会计等众多方面。

长期以来,课程设置者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分歧,部分人认为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之前必须用大量的时间来学好基础英语,持此种观点设计出来的商务课程往往是上面所提到的第一种模式,即“英语+商务知识”模式,基础英语课时占绝对优势,听、说、读、写、译体系完整,科目清晰,但商务知识零散而不系统;另外部分课程设置者认为,语言训练应贯穿于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如通过模拟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寻找交易伙伴,进行交易谈判,撰写往来信函,将商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融人低年级语言技能课的教学中,同时适当地介绍商务专业词汇、术语及商务英语表达方式的内容。目前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中,除了英语语言技能课占相当大比重外,还有许多人文学科的内容,而商务专业课比例偏低。建议商务英语专业从偏重语言学习转向专注于商务专业学习,增加更多更新的专业课程,并可考虑将低年级的“基础英语”课程以商务专业词汇+语言知识技能培训代替,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尽量多地接触商务知识,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运用能力。

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认识篇5

[关键词]商务英语;高职院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3-0157-02

商务英语是以适应职场生活的语言要求为目的,内容涵盖了商务活动各个方面,能够用英语流利地进行产品演示、产品展销以及商务洽谈,用英语流利笔译或口译各种商业资料、合同和函电等,能够用英语写出各种商务公文等。目前这个时期是我国国际贸易飞速发展的时期,商务英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识。作为一个现代社会贸易交往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商务英语已成为商务人士所必备的技能,尤其是在外贸企业更是员工基本素质的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专业人才重任的高职院校应当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加强商务英语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应用水平,使学生成长为理论上扎实,技能上过硬,实践上出众的人才。由于我们目前传统的商务英语课堂授课法,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向市场,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要想培养各项技能全面的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必须改革目前的教学方法,实行先进的实践教学法。

1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目标的构建

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明确,定位准确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根据行业的特点和对人才需求来确定。商务英语专业既要懂英语、又要懂商务,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培养英语交际能力,另一方面也要重点培养商务操作技能,把商务技能训练放在突出的地位,融合语言训练进行培养。如外贸行业大部分岗位是从事商品流通、交换、售后和其他各种服务,所以企业要求工作人员除了具有专业知识外,更需要的是综合素质和职业意识,也就是有熟练的交往能力并对服务对象有很深的理解等。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为人才求职立足点是不仅具有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还具有熟练的商务操作技能以及很强的综合素质。

2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2.1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源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2000)。《大纲》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应该培养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文化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商务英语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是时代的需求,是激烈的国际竞争,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精通英语又要能掌握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的“双高”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中,商务英语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是重中之重。课程设置合理与否关系到一门课程是否成功,为了使课程设置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体现以下原则:要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教学思想,要对学生主观和客观需求,来定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要考虑到学生的未来就业情况,兼顾到学生的需求,学校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求职方向,其需求也就不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专业需求选编教材。21世纪对外语人才要求的标准是“语言基础+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型”,我们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重点培养商务背景知识、商务背景中使用的语言和商务交际能力。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是高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非常重要的,教师的实训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问题。商务英语实践教学要求教师既要具有英语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国际商务经验,即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没有高素质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很难完成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3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师生协作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一个促进者和组织者,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应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穿插一些实训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多多参与教学全过程。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3.1课堂模拟商务情境

商务英语显著的特点是在商务环境中所应用的英语,因此教师根据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采用一些模拟真实场景或带学生到真实的商务场景中去,让他们置身于具体的环境中,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学习,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商务知识的理解。

3.2培养文化差异意识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商务交往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成为教学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说到底,商务英语是用于人际交流的工具,而每个人的文化背景不同,对于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如果人们在进行商务活动中不能妥善处理文化差异问题,将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多方收集资料向学生介绍各个国家文化。教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商务礼仪细节,特别要注意在不同的国家客户的喜好,商业惯例、商务经营作风以及情感诉求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3.3鼓励学生进行相关资格认证考试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资格认证教学,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由于这些资格证书是与职业岗位紧密联系的,证书就能从一个侧面反映该职业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因此,学生如果不但可以坚持完成学业,还可以同一时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课程获得各种职业证书,那么将使学生在寻找就业岗位时的成功概率大大提高。我们可以围绕教学要求将剑桥国际商务英语证书、报关员证书、单证员证书、英语四级证书与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拓展视野,投身到资格认证考试中去。

3.4建立稳定的校外商务英语实践实训基地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习实训效果,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是保障实践环节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实训,学生了解企业,了解商务英语流程的实际运作。学生能够把学到的商务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商务活动中,使商务英语的理论学习和实际相结合。

4结论

高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关键,也是重要的学科建设问题。要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既懂商务知识,又有良好英语语言技能兼具实际操作技能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我们要始终以就业为导向,运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手段。设置合理的课程,真正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曹发菊.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索[J].工会论坛.2009(3).

[2]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2000.

[3]胡春洞,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认识篇6

关键词:认知;商务英语;课程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间商务交往活动的日益频繁,商务英语学习者的数量急剧增加,越来越多的院校进行商务英语课程建设,为了能充分有效实现商务英语课程的教育,让从事商务英语教育及学习者双方的最大受益,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商务英语的认知从根本上进行讨论。

一、国内外专家对商务英语的认识

在中西方不同的研究背景下,对于商务英语的界定,国内外专家众说纷纭。国内外专家对商务英语的定义或阐述总的来说分为三个角度:

1.从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的角度来看,商务英语属于一个教学概念,于是将商务英语视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1)商务英语应该在专门用途英语的背景上来认识。这是因为商务英语具有专门用途英语各个领域重要的共同特征:需求分析、大纲设计、课程设计、材料选择和开发。和专门用途英语的其他种类一样,商务英语暗示对特定范围语言的界定,强调在特定情景下专门的交际活动。[9](p.3)

(2)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可以称之为商务英语[8](p.7)

(3)根据学习者的不同专业,专门用途英语可以分为三类:科技英语(est)、商务经济英语(ebe)及社会科学英语(ess)。这种分类将商务用途英语(ebp)纳入到职业用途英语(eop)的范畴之中。商务用途同样属于职业用途,因此可以将商务用途英语视为eop的组成部分。

(4)商务英语也就是已在从事或将要从事商务行业的专业人才所学习或应用的专门用途英语。它有许多独特的语言现象,包括词汇用语、结构、文体风格等,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掌握。

(5)商务英语实际上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

2.从英语的功能变体角度来看,商务英语体现了英语在商务活动中的使用特点,于是从语言特征的角度把商务英语视为英语的一个功能变体,为商务英语教学提供内容。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1)商务英语是英语的一种社会功能变体。

(2)商务英语是英语的一种重要的功能变体,它并不是一种特别的语言,而只是英语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它是一种工作语言,一种交际能力的体现形式。

(3)它既有个别商务活动的专业性,又与社会大众所使用的普通英语息息相关。

(4)所谓“商务英语”就其语言本质而言就是在商务经贸领域内经常使用的反映这一领域专业活动的英语词汇、句型、文体等有机的总和。

(5)商务英语是商务话语诸因素互动过程的产物。商务英语所承载的是商务理论和商务实践等方面的信息,没有承载商务理论和商务实践等方面的信息的英语不能称为商务英语。

3.从学科专业的角度来看,商务英语是商务背景、专业知识及语言运用三方面的综合运用,是为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服务的,于是将商务英语视为一个学科专业。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1)从学科定位来看,国际商务英语属于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下属分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2)国际商务英语,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或学科,在中国高校已经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存在。

(3)把国际商务英语看做是文学和经济学、管理学交叉的学科应当比较合适。目前对商务英语的研究多从英语教学和国际商务两个领域来研究,这充分显示了其跨学科性。

商务英语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培养国际商务人才而进行学科建设的,从事国际商务所需的商务英语人才需要通过专业训练才能培养出来。在国外,多数学者将商务英语归于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体系之下,将其看做一个语言本体和语言教学方法来研究,是为其他专业服务的英语教学体系。

二、专门用途视角下的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这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我们可以从专门用途英语的定义及分类上对商务英语有更深入的认识。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esp)的分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二分法,另外一种是三分法。robinson[11](p.3-4)从时间的角度,根据不同学习者的经历将esp做了细分,是为二分法;在这种分类方法中,esp被分为学术用途英语(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eap)和职业用途英语(englishforoccupationalpurposes,eop)。该分类的重要之处在于它对esp课程的专业性程度的影响。对于职业人士而言,英语是他们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的一种媒介语言。课程的差异取决于学习者在其工作培训的不同阶段:就业前(pre-experience)就业期间(simultaneous/in-service)及就业后(post-experience),是否学习过相关的英语。因此,课程设置应该满足学习者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需求。

hutchinson和waters采取了三分法,将esp分为三个分支:科技英语(englishforscienceandtechnology,est),商务经济英语(englishforbusinessandeconomies,ebe)和社会科学英语(englishforsocialsciences,ess)。

三、商务英语的分类

作为esp的一个分支,商务英语同其他esp分支有较大的区别。它既包含有专门用途内容又具有普通用途内容。前者通常和专门的职业领域相关,而后者是指能在商务场合中进行有效沟通的普通商务英语能力。因此,dudley-evans和stjohn将其进一步分为普通商务用途英语(englishforgeneralbusinesspurposes,egbp)和专门商务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businesspurposes,esbp)esbp的授课对象主要是缺乏工作经验的学习者。他们在语言学校学习此类课程,这些群体往往是以语言学习为目的而形成的,而非工作性质。虽然egbp也是以商务为背景,但其课程设计与普通英语相似,多是在语言技能的基础上加上一般的商务背景知识,其目的是培养学习者在一般商务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沟通的能力,专业性不是很强。esbp通常是为有工作经验的学习者设计的课程,授课对象一般为从事某一商务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员,对本专业的知识比较熟悉。这类课程针对性较强,时间相对集中,常常根据学习者不同的英语水平进行小班授课。dudley-evans和stjohn指出esbp课程往往关注一到两项语言技能以及特定的商务沟通活动。此类课程通常针对商务沟通活动中的某些特定技能进行培训。如holden等人总结出的七项主要的商务沟通活动:接听电话、社会交往、做汇报、参加会议、谈判协商、书写信函、写报告。前五项涉及商务英语的口语和听力技能,后两项涉及写作和阅读技能。在esbp课程中,课堂活动的设计应使学习者能将其商务知识运用到商务工作背景中。

四、结语

国外多数学者将商务英语归于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体系之下,将其看做一个语言本体和语言教学方法来研究。与之不同的是,很多国内专家学者在认同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研究框架下的同时,将商务英语当做一个学科专业来研究。此种认识上的差异是可以理解的。商务英语的概念源于国外,在国外,专门用途英语是一种为其他专业服务的英语教学体系。而我们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培养国际商务人才将其引进的,从事国际商务所需的商务英语人才需要通过专业训练才能培养出来,所以国内很多专家学者也从学科专业的角度来研究商务英语,将商务英语看做一个专业,并结合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笔者认为这是提高我国商务英语总体水平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黄伟新.论商务英语的语言学地位[j].现代外语,2000(增刊).

[2]林添湖.对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的三点思辨[j].国际商务研究,2004,(l).

[3]阮绩智,esp需求分析理论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明[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9,(3).

[4]林添湖.国际商务英语研究在中国[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

[5]王兴孙.商务英语的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及要解决的问题[j].国际商务研究,1998,(4).

[6]严明,冯莉.商务英语专业教育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7]dudley-evans,t&stjohn.developmentsin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amulti-disciplinary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8.

[8]e1lis,m.&johnson,c.teachingbusinessenglish[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4.

[9]hutchinson,t.&waters,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

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认识篇7

企业问卷旨在了解电子商务企业对于商务英语人才需求标准的设定;发放区域包括广西区内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玉林,东兴等主要城市,以及区外深圳,上海,杭州,天津,大连等大城市。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学生问卷旨在获得对现行培养方案意见反馈,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存在缺陷,进而提出改进建议;调查对象为玉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应用英语方向)学生;发放问卷55份,回收有效问卷43份。

2数据分析

2.1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技能要求

2.1.1英语专业技能专业技能中口语第一,写作能力其次。95.24%的企业要求毕业生拥有英语在线交流能力要求,与处理英语公文的能力并列第一位,这充分体现了国际电子商务的特点;71.43%的企业要求毕业生能够进行专业口译,这对于英语本科生的确是挑战,但这种期望给我们培养方案指明了改进的方向;另外,71.43%的企业要求毕业生拥有收集,加工外文商业信息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英文阅读理解能力。2.1.2商务技能商务技能方面,知晓规范的商务礼仪(95.24%)居首。这是国际商务谈判,研讨会等交流活动频繁所要求的;90.48%的企业掌握商务基础知识,这对于我们调整英语技能课与商务理论课的比重是很好的提示;而对于商务操作能力里面的销售技能,外贸业务能力也占到了85.71%,比重虽不如前两项,或许企业认为这些技能能够在工作中习得。2.1.3其他技能95.24%的企业要求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其次为网络交易能力(85.71%)和单证处理能力(90.48%)。

2.2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满意度

61.9%的企业认为毕业生仅有书本知识,缺乏实际处理能力,只有不到20%的企业表示对毕业生的专业水平满意,并有9.52%的企业认为毕业生自主学习能力弱。3.3学生问卷反馈存在的问题在满意度方面,39.53%的学生认为课程安排不合理;其次认为教师专业水平不够占6.98%。40%的学生认为最需要掌握专业技能是在线口语交流能力,其次为专业口译(37%)。说明学生对于英语口语能力的训练是认同的。

3建议

3.1确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优化课程设置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要做到英语与商务的有机结合,采用英语专业和英语商务方向课程结合的模式,在教授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融入专业的商务知识。低年级阶段着重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夯实学生英语语言基本功。从三年级开始,培养方案设置商务理论课程如剑桥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国际商法,电子商务、跨文化交际等,以及商务实践课程如进出口实务、商务谈判、外贸函电、单证、商务礼仪等。简而言之,即英语加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两者并重,方充分适应社会及用人单位需求。

3.2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开展校企合作教学实践

就校内实践教学而言,商务英语专业应构建语言实验室、自主学习中心以实现学习者语言沟通技能的提高。建立商务实训室和商务实训机房,配备各项实训所需的商务软件、设备进行单证制作实训、进出口业务洽谈实训、商务函电写作实训等专项技能训练提高商务交际能力。在校外实践教学方面,应抓住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积极与政府、企业合作,建立商务英语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利用每年的玉博会,陶瓷博览会,药博会,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可以在展会实训基地开展翻译、引导、办证等外商服务活动,在真实的场景中实现语言技能的提高。还可开展市场调查、人才需求等各类调查,了解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的需求情况;加强与公司企业的合作。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签订合作意向,安排学生见习和实习,进行岗前培训等;建立创业实践基地。随着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利用阿里巴巴等国际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开展创业实践成为越来越多怀有创业梦想的学生的选择。学院可设立创业实践基金,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场所和必要设备,使学生在电子商务创业实践中实现英语语言技能和商务技能的有效结合,促成订单的完成,更好地实现他们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3.3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培养一专多能,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

目前,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通常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化功底,但商务知识不足,不具备商务交际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无法深入、透彻地讲授商务知识。要解决这一教学矛盾,就必须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培养一专多能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走出去。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工作,通过实践,可以全面了解商务知识,发现商务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这些实践知识可以生动形象地穿插于课堂教学中,以案例的方式阐释理论的知识;(2)引进来。高职院校应引进一批在外贸企业工作过、有实践经验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3)为教师提供跨专业再学习的机会。商务英语强调英语与商务的有效结合,在具备扎实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还要不断充电,接受系统的商务知识培训,全面、深入了解商务知识。

4结论

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认识篇8

关键词:外贸英语教学

摘要:传统的外贸英语教学模式中存在着许多弊端,这些弊端直接影响了外贸英语教学的质量。本文从外贸英语教学的目标分析入手,进而辨别出传统教学法与当代外贸英语人才需求的不适应因素,例如课程设计的不合理、实践环节的缺失等。本文最后则是通过思索教学教学方法的改进,试图探索一条外贸英语教学改革的可行之路。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对外交流活动特别是对外贸易交往与日俱增,外贸英语作为对外贸易活动中的应用性语言在国际商务沟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适应国际商务交流的需要,我国进行外贸英语教学已有二十年的历史,但外贸英语人才相对于市场的旺盛需求缺口仍然很大。反思我国外贸英语教学虽然培养了大批的外贸英语人才,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几处“硬伤”,这些“硬伤”直接影响了外贸英语人才的培养质量,成为我们目前外贸英语教学改革中必须正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从事外贸英语教学的教育者来说,外贸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革仍是一个既重要、又新鲜的课题。

纵观我国二十年的外贸英语教学,把传统的英语教学和相关商务知识简单相加的模式,一直延续至今。近年来,许多学者和外贸英语教学人员已经开始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笔者也认为对传统外贸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反思,是进行外贸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经阶段。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传统英语教学所要实现的培养目标是让英语学习者把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全面把握;而外贸英语专业所要培养的则是利用商务知识从事跨国商务活动的专业性人才,也就是说,外贸英语专业设置的原则目标是让学习者利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活动。这一原则目标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由于过于宽泛,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在外贸英语教学实践中,以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讲授外贸英语单词和课文,把外贸英语课上成了精读课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以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过是比传统的英语学习者多掌握了几个专业单词,在商务活动和英语的语言应用中均无优势可言。这种现象正是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必然结果。作为外贸英语专业所要培养的人才,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具备如下素质:

1.用英语熟练进行商务沟通的能力。这要求学习者能用英语进行熟练商务沟通,在了解商务对象的商务文化背景的基础上,熟悉一般商务礼仪,能用英语进行深入的国际贸易业务沟通与交流。

2.系统的对外贸易知识体系。外贸英语专业的学生,应在英语教学环境中全面学习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由于外贸英语专业所培养的是以英语为辅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人才,因此,学习者应在语言学习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学习国际贸易知识,并能对相关的知识体系在英语环境中加以灵活运用。

二、相关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培养目标的论述中,我们提到外贸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系统了解对外贸易知识,但在目前的外贸英语教学中,我们的课程设置仍带有随意性和局限性,以致偏离外贸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堂教学的重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桎梏,也有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和师资建设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外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外贸英语课程的设置应该和其他专业的课程设置一样,遵循科学性、合理性、灵活性的原则。科学性原则要求课程设置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需求,合理性原则要求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限度和授课内容的要求,灵活性原则要求学生有充足的自选课程。

具体到外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该分必修语言课部分、必修商务相关专业课部分和学生自选课程部分。必修语言课部分应包括商务英语阅读、外贸英语翻译、外贸写作等注重语言能力培养的课程;必修商务相关专业课部分应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等课程,提供与国际贸易环节密不可分的专业知识;学生自选课程部分应包括外贸函电、各类外贸单据制作、外贸合同、商务文化及商务谈判的相关课程。只有全面、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才能充分展现外贸英语教学的特色,并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三、实践环节的缺失

外贸英语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但在传统的外贸英语教学中,这一点往往为我们所忽视,以致造成实践环节的缺失,所培养出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不能迅速应对工作,仍需很长时间的学习才能够进行国际业务的实际操作,这些常常引发用人单位的不满;因此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是外贸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举措。笔者认为应着重做好如下工作:

1.软实践。所谓软实践,就是通过虚拟场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商务实践效果的实践方法。目前具体体现为软件实践和商务场景模拟实践。软件实践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商务实践软件,完成软件所设定的各项商务任务,从而达到用实践商务活动的目的。这类软件国内外均已开发成功,实践效果相当不错,特别是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交易流程等方面,十分逼真。商务场景模拟实践包括课堂场景模拟(以教师为组织者,学生为参与者,设定具体的商务活动,让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模拟商务活动中的各项任务)和专业实验室(设计逼真的商务交易场所,预存各种商务任务,让学生在实验室的逼真环境中去完成)。

2.硬实践。有条件的学校,应尽量让学生到企业、公司、海关等部门和单位从事真正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学校要广泛联系,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特别要考虑建立一些学生实践基地;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走出去联系实践单位。近年来,企业、单位出于对商业秘密的考虑,一般不太愿接受短期实习的学生,学校应在实习机制上多动脑筋,尽量为学生争取实践的机会。另外,也可以通过聘请公司和企业的资深工作者为学生开实践流程讲座,甚至可以考虑聘请他们为兼职教师为学生上实践课。

3.实验课的设置。无论是硬实践还是软实践,单纯的让老师在理论课中挤占课时是不现实的,效果肯定也不会理想。外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时因该考虑设置相当的实验课,让学生把实践作为一门课程去完成。目前,一些高校虽然已经设置了实验课,但往往流于形式,虚设课时,这种现象若不改变,必将阻碍外贸英语教学改革的进行。

四、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要完成外贸英语教学,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队伍。笔者认为,外贸英语专业的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如下素质:

1、英语授课能力。目前,在外贸英语专业设置的课程中,真正实现全英授课的课程为数不多。在相关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有些学校宣称实现了双语授课,但实际上教师只是在汉语讲授的过程中对个别外贸术语进行英语表述而已。专业教师自身需要加强专业和语言两方面的能力修养,在授课过程中真正实现英语授课,让学生真正在英语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未来的商务活动中应对有余。

2、系统的外贸知识。外贸知识作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与法律、经济等学科之间紧密相关,因此教授外贸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师需在总体上把握经贸知识体系,在对外贸英语熟练把握的基础上,并对相关的国际贸易、国际法等知识系统进行全面的学习,避免将外贸英语课程上成英语精读课程,在出现相关的外贸概念和知识的情况下能以英语进行准确表述。

3、商务实践能力。有人曾说,哈佛的工商课教授自己从不从事经济活动,课依然讲的非常好。笔者对这种说法尚未证实,但即使如此,前提也应该是这些教授要么是调研的高手,要么就是在从事教学前曾是商务活动者。在我国外贸英语教学实践环节还相当薄弱,特别是没有权威教材指导教学中的商务实践,在这种情况下外贸英语专业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商务实践,培养自我商务实践能力以便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当然我们也认识到目前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困难还很大,但不能以此作为拖延教学改革的借口,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一些过渡的解决办法。

对于师资不足的现象,莱阳农学院采取院系之间教师共享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做法:英语系的外贸英语教师给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而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则为外贸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各类商务专业课程。在教师的引进上,我们要摒弃传统的本、研专业相同的旧思想。现代社会,无论是在实践还是科研中,复合型人才已渐成新宠,而相当多的高校在人才引进时,却将本、研专业相同作为限入的门槛,这对于教学改革无疑是一种羁绊。对于复合型专业,引进专业复合型教师,是提高师资力量的捷径。最后,还要加强教师的再教育。对教师的再教育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培训主要是对培养现有教师的复合型能力,实践培训则主要是让教师参与商务实践,增加商务实践知识。

五、考试制度改革滞后

外贸英语专业开设二十年来,我们一直延续传统主流专业的考核方法—语言知识点的考核、口语测试等等。这样的考试制度对于外贸英语专业这样的实践性、复合性的专业来说,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的桎梏。因为我们要培养的是用英语在商务活动中进行工作的人才,传统的考试模式所产生的导向把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粗暴的定位在了简单的重复记忆上。这样的导向下培养出的学生,在如此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很难适应对外商务实践的需要。因此,思考外贸英语考试改革必然是外贸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一环。

1、加强实践环节的考核。我们要采取实践考核的方式,引导学生重视实践,积极参与实践,实现学习目的的根本转变。实践考核主要分为软实践考核和硬实践考核两方面。软实践考核就是根据学生课堂模拟和实验室任务的完成情况给与评分。硬实践考核就是根据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情况给与评分。虽然这样的考核方式具有主观性强,分值和公正性不好把握的缺点,但只要能设计出合理的配套考核制度,将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效果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2、全英语试卷考核。适应双语教学的需要,外贸英语专业的各门课程都应该用英语出卷,用英语答卷,以此激励学生应用语言的热情。

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认识篇9

关键词:建构主义;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模仿式;情境式;任务式;协作式;以赛代训式;实践式

0引言

教育部在《关于实施“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工程”的通知》中,提出高等学校应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英语能力都有一定要求,更迫切地希望经管类学生能将掌握的商务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相结合。基于这一需求,培养集商务知识加英语技能,能够运用英语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成为经管类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商务英语是商务学科知识、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商务操作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即把英语当作一种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同时运用英语学习其他商务知识,使学生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又掌握良好英语技能,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和应用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商务情景”从而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本文将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探讨经管类商务英语教学模式。

1建构主义理论

心理学家J.piaget提出的建构主义认为,个体的知识获得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过程,知识的学习和传授重点在于个体的转换加工和处理,而非“输入”与“灌输”,即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获得的,不是简单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与周围环境交互而自主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因此,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帮助学生主动构建意义的指导者、组织者。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利用情境、协作等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终实现意义的建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主动参与、组织监控、调查并评价自己的活动。

2经管类专业商务英语教学现状

商务英语是经管类学生开设最早的专业英语。在本科培养目标下的经管类专业英语培养目标是综合的商务知识、专业能力及业务素质结构。由于本科教育以“基础+实用”为目标,经管类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英语课程的设计多数为“大学英语———专业基础英语———专业方向英语”。以南昌大学为例,经管类专业的学生第一学期到第三学期学习《大学英语》,进行语言模块基本听说读写训练;第四学期的专业基础英语为《学术英语》,从基本语言学习转向商务英语,积攒词汇,阅读商务文章,从而为后期的专业方向英语奠定基础。第五学期开始专业方向英语,商务英语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方向英语。经管类专业在实施整个培养计划的过程中,大学英语是基础,专业基础英语是过渡,专业方向英语是提升。然而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2.1定位不清

专业基础英语课程大部分由英语老师承担。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仍然拘泥于词语的解释、句子的翻译,与大学英语没有区别。或者在专业方向英语中,课程由经管类老师承担,进行双语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选择了英文版教材,却用中文授课,偏离了培养运用英语处理解决商务问题能力的初衷。

2.2互动不够

专业英语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因此,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不适用。在第二个专业基础英语学习的阶段,很多还是大班授课,人数众多,课堂互动形式基本为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互动方式单一,时间也不够。

2.3课时不足

由于学分的限制,从经管类专业的培养计划可以看出,专业基础英语开课时间为一个学期,课时数设计为32学时或者48学时。专业方向英语则为32学时,开设一学期。因此,学生的英语学习到第六个学期全部结束。72%的大四毕业生认为在找工作面试时英语听说能力都下降。英语学习是经常性的学习,如果不能持续,很难保持一种良好的应用水平。

2.4评价方式单一

经管类专业英语评价方式大部分还是采用传统的书面考试形式。成绩评定通常是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各占一定比重。这很难评估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也很难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经管类商务英语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认为,活动是知识建构的来源,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应用能力。经管类商务英语教学是将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注重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和专业词汇的积累,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经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懂经济、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经管类专业的英语以提升学生将来工作中的英语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商务英语的教学模式不再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而是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3.1“模仿式”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经典商务视频,让学生亲身感受各种商务活动,然后进行角色扮演、模仿,从而培养商务中的英语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商务英语中的effectivemeeting时,还未参加工作的学生对商务会议没有概念,如何组织召开一次商务会议,给学生观摩一次经典的会议组织、召开的全过程,会使他们认为抽象的事情具体化。然后老师汇总常用句子,讲解写作相关商务文件的技巧和方法,给出练习案例。学生则模仿视频的整个过程,按照所给案例,写会议通知、议程,模仿视频中的案例运用英语组织召开会议,进行商谈、提问、发表不同见解,其中所涉及的商务礼仪也都涵盖进来,会议结束后整理会议纪要。

3.2“情境式”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强调构建“情境”,将学习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结合,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培养学习者知识的迁移能力。因此,商务英语教学应建立各种商务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商务情境中学会用英语来解决实际问题。很多商务英语教材都设计了“角色扮演”的练习。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每次课的主题设计情境。例如:在学习商务英语effectivesocializing技巧时,讲授商务人士初次见面的语言和商务礼仪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分别代表不同公司,然后在建立起业务关系之后,代表各自公司去拜访客户,与客户初次见面,进行角色扮演的练习。寓学于用,既增加了课堂内容教学的趣味性,又能有效地训练学生在商务情境中的用英语交际的应用能力。建立商务仿真实训室。随着网络的使用和更多新技术的应用,建立商务仿真实训室也是一种创建情境的有效方法。在自主学习室安装商务仿真实训系统,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能登录到系统中进行商务情境的训练。学生可以在模拟商务情境中成为公司的员工,按照公司分配给员工的任务,每天参加各种商务活动,在商务活动中学会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南昌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建立了iBeS国际商务英语实训系统、商务英语函电实训系统、商务谈判实训系统。以商务英语函电实训系统为例,除了知识性的课程内容、注释、模板三个板块,还有一个模拟情境的实训板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起一家公司,真正和其他公司开展国际贸易业务往来。在业务往来中,真正地作为一位商务人士去寻找客户,建立业务关系,询盘、还盘,与客户谈判,谈付款条件、保险、包装、运输、最后签订合同。虚拟商务中的情境设置能使学习者很快融入角色,加深对知识的运用和操作,通过实践,在商务流程中,学习者能够运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3“任务式”教学模式

“任务”在商务英语中是指商务活动。教师是任务的设计者,设计在商务活动中需要完成某项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经管类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商务知识,在商务活动中通过完成任务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例如:promotionaltools主题,经管类学生都学过营销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可在他们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设计相关任务。例如,假如你是一家健身俱乐部的经理,现在会采用一些什么促销方式吸引更多的会员。教师可以在给出任务之前,给学生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攒一定的词汇及语句表述。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练习、使用这些词和句子。“任务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专业知识加语言运用的完美结合。

3.4“协作式”教学模式

商务英语不是个体学习,而是一种群体学习方式,学习者常以小组为形式,进行合作和互助学习。在协作学习中,学生找好学习伙伴,或者组成学习小组,组员们共同学习,分享材料,相互探讨问题,从而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在实施过程中通过竞争、辩论、协同、问题解决、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等协作方式,将“任务式”教学结合起来,协作完成任务。学生按照任务要求进行角色分类,从不同角色的职责进行分析、商讨、协作,找到最佳方案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积极合作,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其语言应用能力。

3.5“以赛代训式”教学模式

经管类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商务知识的应用型人才。近几年,各种经管类大赛层出不穷。如:poCiB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跨境电商大赛等等。很多大赛,英语语言运用都极为重要。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比赛,更加了解学生能力培养结构,推出“以赛代训式”教学模式。以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为例:该大赛要求学生5~8人一组,根据大赛主题,每队选择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写调研报告,并将报告内容做成ppt,然后进行现场陈述。通过比赛,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调研指导,教授商务报告写作方法,以及如何做presenta-tion等。通过参加大赛,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3.6“实践式”教学模式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实践中向学生传授知识,也是商务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与一些相关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切实地实现商务英语的教学效果。南昌大学实行三学期制,第三学期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入企业,将所学课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回到课堂学习时能更好地完善知识体系。

4结束语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设置情境,意义构建和协作学习,经管类商务英语教学更要遵从“以学生为中心”的准则,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认识世界、拓展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企业真正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艳.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商务英语教学[J].中国外语,2006,(05):41-44.

[2]于露.经管类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05):71-73.

[3]钱庆义.建构主义理论下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创新[J].外国语文,2014,(03):185-189.

[4]顾福珍,刘乔.基于经管类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J].北方经贸,2009,(01):153-154.

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认识篇10

关键词:eSp职校商务英语课程需求分析课程设置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化,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为适应日益发展的对外交流的需要,商务英语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并开始在英语教育界有了一席之地。这种趋势正在改变职校英语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影响到职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其特征之一就是各种形式的专门用途英语(eSp)在高校英语专业课程中出现,商务英语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各校的教学背景不同、办学经历不同,对商务英语的认识也有差异。从目前各校开设的商务英语课程来看,课程设置随意性大,缺乏规划性和系统性,教学模式也差异甚大;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商务英语所涉及的范围不断拓宽,课程门类不断增多。因此,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商务英语,就必须以需求分析为前提和依据来制订教学计划,这对于职校商务英语课程合理、正确地设置是很有意义和非常必要的。

一、概念界定

1.eSp。

eSp即englishforSpecialpurpose(特殊用途英语或专门用途英语),它是英语语言教学(eLt)的一个分支,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法律英语、科技英语、医学英语等。它是一种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基础的英语学习方法①,其根本问题就是:“学习者为什么要学习英语?”

英国应用语言学家Strevens指出eSp课程带有四个根本性特征和两个可变性特征。四个根本性特征为:(1)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2)在内容上与特定的专业、职业有关;(3)在句法、词汇、语义及语篇分析上,重点必须放在那些与特定专业、职业,以及与之相关活动的语言运用上;(4)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两个可变性特征为:(1)在语言技能的习惯上可以有相对的限定性;(2)在教学方法上可以有较大的灵活性。

2.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是属于特殊用途英语(eSp)的一种英语类型。从整体上看,商务英语的知识包括英语语音、语法、词汇、语篇和跨文化知识,以及与商务有关的国际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国际合作和以internet为支持的网络通讯和多媒体技术手段等。商务英语的技能包括了一般用途英语中所包含的听、说、读、写等语言交际技能。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还应包括英、汉互译等翻译和口译技能。munby把特殊用途英语分为两类,即以学术为目的的英语(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和以职业培训为目的的英语(englishforoccupationalpurpose),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属于后者。

3.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包括教学活动开始前和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客观信息(如外语学习者的个人情况、学习目的和目前的外语水平)和主观信息(如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偏爱、需求与期望)等数据的收集(Brindley,2002)。但是,除了这两方面以外,需求分析也应包含其他方面,如教学活动结束后评价与考查等。

在不同的情景下,学生需求的含义和侧重点是不同的,而需求分析的关键就是要找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与他们所期望达到的程度之间的距离,以使教师能将精力投放在最需要重视的方面。我认为,完善的需求分析应该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找出两者存在的差距。也就是说,本研究中的需求分析指的是分析英语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与他们所期望达到的英语能力和专业水平之间的差距,并且了解学习者希望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做出何种安排,以帮助他们缩小这种差距,并最终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二、需求分析与商务英语课程设置

外语需求分析首先应用于eSp课程,但它并非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它也是任何普通英语教学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步骤②。eSp教学的关键是明确学习者的特定需求和目的,依据学习者的迫切需求来设计课程。因此,做好全面细致的需求分析是确保eSp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这也是eSp课程设置中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所以其课程设置自然必须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

需求分析对于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需求分析被认为是任何课程设计的前提,是专门用途英语的奠基石,只有进行需求分析,才能使商务英语课程成为一门重点课程。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不同于普通高校,对高职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巩固学生的英语基础,而且要突出实用性,让他们在现有的英语基础上,在较短的受教育期限内,尽可能多地掌握能直接服务于本职工作的语言能力。因此,学校在设计课程和选定教材时,不仅要考虑课程对教育对象的影响力,而且要考虑到课程对他们就业的前景及对未来所从事的工作的帮助。必须先进行全面深入的学生需求分析,只有做好深入细致的需求分析,才能设置更合理的课程大纲,选用更合适学生的教材。

其次,教师能把当前情况分析和目标情况分析两种模式结合起来,对学生本人(学习情况、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偏爱、需求与期望和目前的外语水平),学校外语教学的层次和培养目标,以及语言使用环境开展需求分析。然后根据实际需求情况,制定出对自己和学生都有益的教育策略和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改进教学方法和计划,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三、职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中要处理好的重点问题

1.充分明确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

全面细致的需求分析是确保所有eSp课程的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当然也包括商务英语,因此,学校在安排商务英语班新生的课程之前,首先应该做好新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分析,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问卷形式、访问形式、观察方式、师生讨论、学习者小组讨论和个人谈话等形式,调查学习者对于商务英语课程学习的需求。只有这样,学校设置的英语课程才能更具实用性和有效性,才能既符合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又符合学生的英语水平,也能使学校的商务英语课程更受学生欢迎。

2.处理好社会需求和课程体系完整性之间的关系。

职校英语课程都是以社会需求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的,商务英语课程作为eSp课程更是直接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服务的。过度强调英语学科的完整性会减少对学生具体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样,过于突出商务英语专业知识或技能,也可能破坏学科的完整性。商务英语涉及的内容非常广,学生不可能全面掌握。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很难培养出具体的实用技能。这就要求学校在设置课程时既要考虑到学科的完整性,又要照顾到市场所需求的具体知识和技能,通过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整体知识和能力构成的分析,处理好商务英语专业中各类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目标,以及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使课程设置既突出社会需求导向,又兼顾对学生各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如思想道德素质、英语语言素质、商务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3.处理好英语基本知识与商务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之间的关系。

商务英语课程既要培养学生普通英语技能,即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语言技能,又要传授商务知识和技能,涉及贸易、管理、法律、金融、会计等方面。许多职校商务英语课程会局限于基础英语的设置,认为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需要在基础英语方面多补课,因而多设英语基础课程,少设商务方面的课程,其结果是学生的英语水平与本科院校学生的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而所学的商务知识也由于课程设置而不够系统和全面,毕业后可塑性和竞争能力都不强。因此,我建议商务英语专业从偏重英语语言学习转向专注于商务英语专业学习,适当压缩英语基础课程,增加更多、更新的专业课程,并将低年级开设的英语基础课程以“商务专业词汇+语言知识技能培训”代替,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尽量多地接触商务知识,从而切实提高商务英语运用能力。

4.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英语教材。

国家并没有出版专门用于职业学校的商务英语材,但商务英语的相关教材种类繁多,教材内容、难度等也都不相同,因此,选择最适合本校学生的商务英语教材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工作。我认为,各职校在解决教材问题时可以参考以下两点。

(1)选用有较强真实性的商务英语教材。教材的真实性是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重要条件,教学材料要有真实的交际内容,以满足今后学生工作中的实际需要。而且,真实性不仅体现在材料本身,而且包括学习者对材料的反映。创设真实情境是增强专门用途英语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创设真实情境能够保证教学内容真实化、教学过程仿真化、课堂活动社会化和教学手段交际化。

(2)制定校本教材和与之相应的教学大纲。学校可组织商务英语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编写校本教材,保证教材的可行性,以适应各校自身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培养要求,并为统一的教学评估和课程测试做好铺垫。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应符合真实性、合适性、广泛性和兼容性四个标准,在编排的建构上应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需求及社会需求,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运用能力为主,知识介绍为辅。教材的内容专业性不一定要很强,但语言使用要有代表性。在丰富的商务英语教学经验基础上,学校也可组织专家对已有的教材进一步修订、完善,逐步推广使用。

注释:

①Hutchinson,t.,water,a.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aLearningcenteredapproach[m].Cambridge:CUp,1987.

②Dudley-evans,t.,StJohn.m.J.Developmentsin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amulti-disciplinaryapproach[m].Cambridge:CUp,1998:122.

参考文献:

[1]陈葵阳.英语专业eSp课程设置的价值与功能[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2]贾梦霞,黄瑛瑛.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eSp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3.

[3]闫培香.学习需求分析与专门用途英语[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