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航空服务的理解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6:37

对航空服务的理解篇1

摘要:航班延误一直是民航业的常发事件,而航班延误下的服务工作如何开展,是围绕航空公司与旅客的共同关心的话题。本文从南方航空公司在广州白云机场通过调研旅客需求,寻找关键服务点,并通过创新工作工具,通过一图两表的应用,在实际航班延误服务中通过合理有序安排人力资源,带动服务工作的有效落实,满足旅客在航班延误情况下的特殊服务需求,从而提升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旅客的服务满意度。

关键词:航班延误旅客需求管理工具人力资源

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民航业高速发展,作为中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2005年新机场投入使用的当年,旅客吞吐量2,355万人次,较2004年有15%的增长。2014年,发送旅客达5,478万人次,客运吞吐量位居中国第2。随着旅客量和航班量的逐年增加,航班延误现象日益突出,航班延误的服务处理已从业界问题发展为社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为提升航延服务,南航广州基地总结多年工作经验,关注旅客需求,从地面服务的人力资源配置入手,通过合理安排人员,加强岗位管理,做好航班延误服务准备,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应对航班延误,做好航班延误服务,提高旅客航空旅行的感受。

一、认清现状,找准旅客需求

1.旅客的航班延误服务需求

由于航班延误的非计划性与不可预测性,航班延误对于航空公司是非常态的,航空公司的常规人力资源配置受到重大挑战,服务面临非常大的压力。那么旅客此时的要求是什么?特别是主要需求是什么?南方航空公司广州地面服务保障部门对此进行了旅客调研,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三方(旅客、航空公司、地面服务保障人员),得知旅客最不满意的航延服务主要有八类:航延信息告知、改签服务、补偿服务、行李不正常服务、人员服务态度和能力、提供娱乐服务、提供生活类基础设施和特殊人群服务,其中航延信息告知、改签和服务补救为最。具体如下图:

2.问题产生的原因

航班延误情况下,由于航班的叠加,造成服务现场旅客增加,服务需求增加,而航空公司在面对这种突发事件时,往往由于准备不足,服务人员仍旧按正常量进行配置,没有进行及时的调整,服务人员在保障正常航班任务后,已没有多余精力处理突然增加的延误服务需求,供需的不平衡造成旅客的航班延误服务需求没法被及时满足,航空公司与旅客的矛盾没有及时处理,不断升温,最后爆发。

3.打破困局,弥须一个管理的工具

(1)使用“清单原理”解决旅客诉求

为既满足旅客需求,又解决服务人员的有限性,提升航班延误下的服务水平,南方航空广州地面服务部门经过深入广泛研究,找到了管理中广泛使用的“清单原理”作为工具。通过清单管理的方式,抓住服务关键点,解决谁干什么、要干什么、如何干的问题,通过明确岗位人员配置,做好岗位任务分工,加强岗位任务过程监控,有针对性解决旅客需求,加快解决航班延误下航空公司与旅客的矛盾,理顺服务。同时倡导参与,让各级操作者清晰掌握自己的职责;加快应急反应,反应更精确、高效;注重沟通联系,建立了以信息化系统传递为主、飞信群为辅的信息传递平台,明确了信息传递机制。促进自我完善,不断使用,不断实验、不断改进。

(2)从“清单原理”理论到“一图两表”实践

在“清单原理”理论的指导下,南方航空广州地面服务部门在实践工作中建立了“一图两表”的管理工具。“一图”指的是“兵力布置图”,解决谁干的问题;“两表”指“岗位任务表”和“品质监控表”,解决干什么、如何干与结果的问题。

“一图两表”包括“事前准备、事中应变监控、事后收尾”三个阶段。分“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航延预警四类。

“一图”指的是“兵力布置图”,列明在四咱航延预警情况下各岗位所需要的人员和对应的岗位数。根据发生航班延误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人员到岗服务,满足旅客服务需求。以国内客服处各级预警兵力布置图为例,蓝色预警兵力150人,黄色预警兵力162人,橙色预警198人,红色预警更是达到221人。下图为国内客服处红色预警兵力布置图。

根据预警的级别从一般(蓝色)到严重(红色),国内值机服务人员从52-67人逐级递增;国内改签柜台人员从2-8逐级递增;国内登机口服务人员从60-76逐级递增;国内航延补偿人员从1-5逐级递增。

为加强服务补救,提高应急预案实操性。“一图两表”明确了红、橙、黄、蓝预警级别下酒店、餐食安排流程;强化了区域管理责任,按航延预警级别划分区域,确定值班经理、科长及各岗位关于行李保障、隔离区外、隔离区内、酒店安排、餐食发放及航延补偿等重点区域的工作职责和要求,从点到面,全面铺展工作。

“岗位任务表”是指导每个员工负责的服务岗位的具体操作细则与要求,详细列明事前准备、事中发展及事后收尾的岗位职责及工作标准,以及应对的提示,使员工到岗后知道干什么、如何干。

“品质监控表”是对岗位人员到位与任务完成情况的管理,管理人员据此对各岗位进行监控,记录发现的问题,并对权责范围内的问题进行决策并督促落实,保证岗位任务的按标准完成。

二、取得成效,形成一套解决航延的新方法

“一图两表”并非是一个固化的方案,而是一种因事而变、因势而变的工作方法,解决现场人怎么安排,解决人“为什么干,干什么、如何干”的问题,并随着业务发展、授权范围调整、旅客需求变化而不断更新,是应对航延、消弭负面影响、提升服务的一套组合拳。

“一图两表”在2014年5月正式付于实践后,有效保障了航延服务,全面提升了南方航空的地面服务水平。2014年南方航空广州出行旅客增长了6.28%,全年启动预警次数19次,其中黄色预警2起,蓝色预警17起。航延预警次数较去年翻一倍,航班延误服务得到有效改善。全年南方航空广州地面服务受理投诉4129件,比2013年下降1534件,同比下降27.09%,其中航延信息告知类投诉268件,比2013年的582件,下降53.95%。地面服务满意度达到4.01分,同比上升3.08%,最新天合联盟满意度调查广州枢纽中转服务满意率为45%,同比提升13%,在参与排名联盟10个机场位列第四。2014年第三、四季度民航资源网服务评测南航地面服务持续位列第三位,超过国航、东航及海航。

参考文献

[1](美)阿图·葛文德(atulGawande)著,王佳艺译.清单革命[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2]秋小天.香港快运把不正常航班的服务做在旅客抱怨之前——对航班延误服务处置的少许感悟[J].空运商务,2011(15)

[3]李卫华.以旅客需求为关注点:航班延误服务举措浅析[J].空运商务,2010(14)

对航空服务的理解篇2

关键词:航空公司;航空运输;服务质量;第三方投诉

一、航空公司第三方服务投诉的基本现状

本研究所用数据,来自民航局网站公布的“航空运输消费者投诉情况通报”(2006—2010年)数据以及根据这些数据计算所得的数据。由于这些数据是通过民航局运输司、民航局消费者事务中心、民航地区管理局、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受理的投诉的数据,是中国航空运输服务第三方投诉数据。鉴于研究范围,只选用关于对航空公司投诉的数据。从统计整理的情况看,近五年中国航空公司第三方服务投诉呈现以下特点:

1.国内航空公司第三方投诉率虽有波动,但总体逐步下降。根据统计结果显示,2006—2010年这五年中,中国航空公司客运量分别为15890.73万人、18508.93万人、19187.01万人、23022.69万人和26698.6万人,而与此同时,中国航空公司第三方投诉分别为0.020?酃、0.014?酃、0.021?酃、0.010?酃和0.006?酃。

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近五年中国航空公司的旅客运输量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而航空公司的运输服务第三方有效投诉率从2006—2010年呈现波动的状态,2008年投诉量达到最高峰,然后呈现下降趋势,体现了明显的波动性特征。

2.在中国航空运输服务第三方投诉总量中,对航空公司的投诉仍占主体。根据统计研究结果显示,2006—2010年,中国航空运输第三方投诉投效投诉量分别为397件、341件、550件、376件和243件;而对航空公司投诉的比例分别为80.6%、74.78%、76%、58.51%和68.72%。

需要说明的是,数据中“对航空公司有效投诉”是指在中国境内提供航空运输服务而被投诉的航空公司,不仅包括对中国的航空公司的投诉,还包括少量的对外国航空公司的投诉。具体是2008年对外航的投诉有18件,2009年有1件,2010年有4件。为了考察在中国航空运输服务中,对航空公司投诉在整个投诉总量中的情况,所以在此将对外航的投诉也列入其中。从以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近五年的航空运输服务投诉中,每年的投诉总量中,对航空公司的投诉均占到大部分,比例均超过50%,其中2006年对航空公司的投诉比例达到80.6%,2007年有所下降,但在2008年有所上升。但从总体来看,从2006—2010年对航空公司投诉的比例体现了波动性的特征,但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

3.航空运输消费者对航空公司服务第三方投诉的投诉内容广泛,前五位的投诉内容相对集中。经研究统计显示,从2006—2010年这五年中,对国内航空公司的第三方投诉的内容总计涉及到航班问题、旅客服务、航班不正常服务、行李运输、售票差错、预定票务登机、超售等32项内容。2006年投诉内容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航班不正常服务(占50.63%)行李运输(占18.75%)、售票差错(占10.31%)、其他内容(占7.81%)、空中服务(占5%);2007年排在前五位的分别为航班不正常服务(占40.78%)、行李运输(占27.45%)、售票差错(占11.37%)、空中服务(占8.63%)、航班信息(占3.14%);2008年对航空公司第三方投诉排在前五位的投诉内容依次为行李运输(占35.89%)、航班不正常服务(32.78%)、其他内容(占7.42%)、航班信息(占5.98%)、售票差错(占5.26%);而2009年的顺序则为行李运输(占39.09%)、航班问题(占27.73%)、预定票务登机(占7.27%)、旅客服务(占5.45%)和售票差错(占4.09%);2010年的顺序依次为行李运输(占34.32%)、航班问题(占31.14%)、预定票务登机(占12.57%)、常旅客计划(占2.99%)和超售(占5.99%)。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每年的投诉内容排名前五位的项目虽然具有一定的差异,但主要集中在航班问题、航班不正常服务、行李运输、售票差错、预定票务登机、旅客服务、航班信息、常旅客计划、超售、空中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航班不正常服务(航班问题)、行李运输投诉内容从2006—2010年中均位列前一或前二,并且这两项内容所占对航空公司第三方投诉内容的比例之和超过60%之多。这说明,对于航空公司而言,航班不正常服务和行李运输是航空公司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最容易被投诉的环节,需要重点关注,狠下功夫做好。

4.被投诉的国内航空公司覆盖面大,但比例呈现下降趋势。根据民航局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显示,2006—2010年,中国国内从事航空旅客运输的航空公司数分别为16家、23家、23家、25家、27家;而此期间,各年度被投诉的航空公司数分别为14家(占87.50%)、16家(占69.57%)、21家(占91.3%)、19家(占76%)和20家(占74.07%)。

从上表统计情况可以看出,2006—2010年,中国从事航空旅客运输的航空公司在逐年增加,被投诉的航空公司总量也呈现上升势头,但从被投诉的航空公司在从事旅客运输的航空公司的比例来看,虽有波动,但总体上是下降的。

5.各航空公司第三方投诉的情况差别较大。经研究统计显示,从2006—2010年这五年中,2006年排名(按照降序)前五位的航空公司的投诉率(?酃)分别为0.064、0.038、0.027、0.024、0.024;2007年分别为0.187、0.04、0.032、0.027、0.024;2008年分别为0.457、0.264、0.108、0.041、0.038;2009年分别为0

.118、0.1、0.06、0.045、0.027;2010年分别为0.089、0.042、0.022、0.014、0.011。考虑到一些具体情况,此处将具体的航空公司名称略去。

从以上统计数据结果可以看出,2006—2010年这五年中,是中国航空运输业快速发展的五年,也是民航开放程度最大的五年,在此背景下,中国航空运输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小航空公司,各年度投诉率排名前五的航空公司中,除了2006年度出现南方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国际航空公司,2010年出现上海航空公司这些成立时间较早、规模较大的公司以外,其余的大多是规模较小、成立时间不长的航空公司。从各公司的投诉率来看,排在第一位和第五位的航空公司差距较大。这一个侧面说明了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存在较大的差距。对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航空运输领域,中小航空公司要想在夹缝中顽强地生存和发展下去,提高服务质量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6.年度第三方零投诉公司的数量在增加。经统计发现,2006—2010年这五年中,有的航空公司的第三方投诉为零。具体为,2006年中,有两家公司(东星航空公司、联合航空公司),占该年度被统计的公司总数的12.5%;2007年有7家公司(吉祥航空公司、大新华快运公司、奥凯航空公司、西部航空公司、大新华航空公司、大新华航空公司、东北航空公司、鲲鹏航空公司)占该年度被统计的航空公司总数的30.43%;2008年为两家(奥凯航空公司、大新华航空公司),占该年度航空公司总数的8.7%;2009年有6家公司(厦门航空公司、吉祥航空公司、重庆航空公司、大新华航空公司、鹰联航空公司、奥凯航空公司),占该年度被统计航空公司的24%;2010年有7家(金鹿航空公司、西部航空公司、重庆航空公司、奥凯航空公司、大新华航空公司、东北航空公司、幸福航空公司),占该年度被统计公司的25.93%。

从统计情况可以看出,2006—2010年这五年中,零投诉的航空公司数呈现上升趋势。这五年中,大新华航空公司和奥凯航空公司连续四年保持零投诉的优异纪录,值得称道。西部航空公司、东北航空公司、重庆航空公司各有二年的零投诉记录,成绩也比较不错。表明中国航空公司都已经意识到航空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措施,来提高服务质量,效果是明显的。在零投诉的航空公司中,不同航空公司的年度客运量也是不同的,这说明尽管都是零投诉,但是并不表明它们的服务质量完全一样。毕竟客运量越大,被投诉的可能性就越大。客运量大的航空公司要做到零投诉,其难度比客运量小的航空公司要大得多。值得注意的是,这五年中,作为中国航空运输的四大巨头南方航空公司、东方航空公司、国际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中没有一家在单年度实现零投诉的突破,值得深思。也说明了在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旅客运输量急剧增加,中国大型航空公司要实现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不断创造顾客满意的服务质量,实现零投诉的目标,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来说,出现零投诉并不说明这些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就达到了完美的程度。在旅客对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的评价中,投诉只是反映了顾客对航空公司服务质量极端不满的一种情况,也有可能存在很多旅客虽然对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不满,但却没有采取投诉行为的情况。美国消费者办公室(taRp)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所有对产品发现问题的顾客中,只有4%向公司有关部门进行投诉,而另外96%的顾客不会投诉,但他们会向9~10人来倾诉自己的不满[5]。所以,零投诉的航空公司尽管在服务质量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也决不能有松懈情绪而降低对服务质量的要求。

二、中国航空公司第三方服务投诉的原因及影响

航空运输服务属于一项环节众多的活动。与此同时,它具有高风险的特征,因此,与其他行业的投诉相比,航空公司第三方服务投诉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原因。如前所述,航空运输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售票服务开始,到旅客到达目的地的整个过程包含了很多的环节,所涉及到人员众多,限制性的因素繁杂,只要在某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就很可能会招致消费者不满,进而发生投诉。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中国的航空公司管理水平不一,服务质量也不一样,不同航空运输消费者对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的期望和感受是不同的,当消费者的期望与航空公司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差距很大时,就会导致第三方投诉。

2.航空公司对投诉处理解决不力。航空公司在提供运输服务时,因为服务链比较长,服务环节比较多,总是做到完美服务,的确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发生消费者投诉也是难免的。但是,现在消费者可以投诉的方式非常多,既可以直接向航空公司投诉,也可以向航空公司以外的组织投诉。当消费者对航空公司所提供的服务不满意而向公司直接投诉,但却得不到满意的答复时,往后的如果要投诉的话,他们一般都会向第三方投诉。目前,在航空运输服务领域的投诉中,消费者除了可以直接向航空公司有关部门投诉以外,民航地区管理局、民航局运输司、民航局消费者事务中心、消费者协会、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等机构或组织都可以成为消费者发泄不满、解决问题之所。因此,如果说消费者选择了第三方投诉,在很多情况下是因为航空公司不当,使他们不得不向第三方投诉。

3.航空运输消费者自身原因。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国人有机会接受航空运输服务。但是,接受航空运输服务的消费者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消费者对航空运输知识并不熟悉,甚至不了解。由于航空运输活动属于高空危险作业,为了确保航空运输安全,所受的限制性因素较多,而当航空运输消费者对航空运输规则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时,就会对航空公司的某些做法表示不理解,这时候就容易发生第三方投诉。另外,研究证实,消费者的个性特征也是导致投诉的重要原因,像那些自我肯定程度高,文化层次高的消费者比较容易采取投诉行为。Keng,RichmondandHan(1995)对新加坡的顾客抱怨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投诉的顾客往往更加自信、个性、与众不同、果断,反之,不投诉的顾客则更加保守、更愿意遵从社会规范和长辈的意见,风险规避[6]。航空运输消费者大多是具有较高经济实力或者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人,大多受过较高的层次的教育,自我肯定的水平比较高。如果在接受航空运输服务时,再对航空运输的规则缺乏必要的了解,发生投诉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强。

4.航空运输知识宣传不到位。在交通运输领域,安全是放到第一位的,航空运输作为高空危险作业的运输方式尤其如此。航空运输安全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需要航空运输消费者在接受航空运输服务过程中有所了解并自觉遵守航空运输的有关规定。但是,长期以来,民航业虽然在民航知识宣传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航空运输的需求急剧扩大,但民航知识的宣传力度显得不够,不仅在航空公司的航班内,还是在机场范围内,商业气息有余,而民航知识宣传不足。由此,往往会给航空运输消费者留下“我付钱给你,你就得给我提供相应的服务,否则我就投诉你”这样的印象。事实上,像民航运输这样高度复杂的运输活动,要保证始终如一的优质服务水准,有时难度的确很大。例如,不可抗力导致的航班延误甚至航班取消,往往会使民航服务质量大打折扣。如果航空公司服务不到位,再加上航空运输消费者缺乏必要的航空运输知识,发生第三方投诉的可能性就非常之大。

5.航空公司对不正常航班服务不到位。与地面交通运输方式不同,航空运输受空域流量管制、天气原因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较大。当不可抗力因素发生后,航班轻则延误、重则取消。航班延误或取消会给航空运输消费者的行程带来很大的不便,改变了出行计划、浪费了时间,造成糟糕的心情。这些不正常航班发生后,往往需要机场、航空公司、空管部门通力协作才能够提供较好的服务。但是,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场、空管、公司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相互配合不默契的问题时有发生。使得本已心怀不满的航空运输消费者的心情更加糟糕。这样,往往就会发生投诉。有的消费者对航空公司失去信任,只得把求助的对象转移到第三方,因此,第三方服务投诉就会成为他们解决问题的选择方式。

与航空运输消费者就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直接向航空公司投诉不同,航空公司第三方服务投诉中,航空运输消费者直接避开航空公司,而向其他组织投诉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问题。这对于航空公司来说,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一方面,第三方服务投诉扩大了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状况信息的传播范围,损害到航空公司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在投诉中,由于消费者没有直接面对航空公司,所以航空公司缺乏了消费者的直接反馈,对自身到底存在哪方面的服务质量问题并不能全面掌握,这就不利于航空公司自身改进不足。因此,难以从消费者的投诉中吸取教训以利自身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对航空服务的理解篇3

[关键词] 航空;航空服务礼仪教学;航空服务礼仪专业

一、办学思路的思考

培养目标是教育的起点,也是归宿,是理论指南,也是质量标准、评估标准。针对武汉地区航空业需求的各类人才,结合我院办学的实际,把培养人才的目标锁定在空中服务和地面服务两方面。即建立航空服务专业和开设航空服务(空乘方向)。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我院2008年航空服务专业教学计划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如下规定: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化修养,掌握航空服务职业岗位群工作需要的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航空服务工作技能,能从事机场航站楼内辅助服务、航空业务及航空业相关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二、教学课程设计

课程类型B类,课程性质必修,计划时数64学时,分别于第一及第三学期开设,共4学分,实践课时比例50%,是专业核心课程,《航空服务礼仪》是在介绍基本礼仪知识的基础上,针对航空服务行业的特点,深入阐述了航空服务人员所应具备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和礼仪规范。为从事航空服务行业各种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是航空服务(空中乘务方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职业技能课。《航空服务礼仪》的教学任务:通过不同教师的系统讲授、示范操作与训练,使学生掌握航空服务礼仪的基本概念、常识、基本原理及方法技巧,为今后从事航空服务工作塑造良好形象、提高服务艺术,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航空服务的理解篇4

【关键词】民航服务问题对策

服务就是为某种事业或某集体利益而工作,其目的就是满足他人利益,是一种行为与心理相统一的工作,即满足他人需求和期望的行动、结果及过程。民航服务主要包括核心服务、便利和支持,将旅客从一个位置安全的运送到另外一个位置,并让旅客满意[1]。民用航空事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基础产业,又是一个服务性行业,既要有自身效益,又必须满足社会效益,因此提高民航服务的质量至关重要。

1我国民航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缺乏明确的服务质量指标体系

服务质量还没有被国内的民航公司完全纳入其管理目标范畴,目前民航总局对航空公司的年度考核依然侧重于对安全性的考核[2],安全重要性自不必说,但服务质量指标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目前航空公司服务质量指标要么缺乏航班正点率、客舱服务、机上食品、售票对服务质量影响等指标,要么此类指标所占的权重系数较低,不能够充分体现出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目前各航空公司对安全管理很重视,对服务质量管理不够重视的做法,影响了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的提高,削弱了航空公司的竞争力。

1.2机票定价制度不便利

票价的可能承受性是制约民航服务便利性的首要因素。我国的民航企业机票的定价一般是由各大航空公司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定价的,同时也辅助一部分政府的宏观政策指导。这种定价制度直接影响了民航服务对乘客的便利性。

1.3缺乏人性化服务

机场或机舱设备的人性化不足是制约民航服务默契性的主要原因。民航业在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延伸服务方面有较好的表现,然而其服务设施设备的人性化不足制约了民航乘客对于民航服务默契性的感知,影响了服务价值层级中的默契性的实现。人性化是个性化服务和延伸服务的基础,缺乏人性化的个性化服务空洞且没有生命力。在实现人性化服务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是航空公司提升服务默契度的重要策略重点。

试图为不同的群体提供相同的服务常常导致每个客户群体都不满意,而且公司要为此花费高昂的成本。事实上,市场份额越高,顾客的满意度越低,企业的利润也越低。

1.4事后救济服务制度不完善

“民航事后救济”特指“当消费者与民航企业间出现纠纷后解决的社会渠道或法律途径”。目前民航事后救济服务机制很不完善,当消费者和民航总局直接出现纠纷后,事情往往得不到一个令双方满意的公平性裁决结果。面对顾客对航班晚点怨声载道时,不能够采取有力措施去平复顾客的愤怒,不能满足顾客提出的赔偿诉求,使得对民航的投诉一直居高不下,而这也在相当程度上损害了民航的服务形象。调查显示[3],投诉服务和服务失败后的现场补救服务是目前国内民航服务存在的最大弱点,大概超过一半的投诉都和事后救济缺失有关。

2改善我国民航服务质量的措施

我国航空公司已经逐渐认识到服务的重要性,所以,不少航空公司已经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内外监督机制提高民航服务质量,以便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4,5]。

2.1完善规章制度,使服务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

制度建设是企业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使运输服务工作步入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用制度保证各环节、各岗位工作的有序进行。在民航的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情况,经过不断修改、完善、实践,再修改补充。

2.2引进与培养兼施,改变服务与管理理念

引进高质量人才,培养企业内部的基层领导。创新民航干部传统的聘用制度,大胆引进国外技术水平高、管理经验丰富的人才,更新管理理念,提倡更高质量的服务理念;全面培养民航服务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让那些更有能力、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参与公司的管理经营[6]。

2.3建立灵活机票定价制度

票价的不可承受性是制约民航服务便利性价值的首要因素。非民航乘客比民航乘客更表现出对飞机票价的不可承受性。结合市场供求关系灵活票价制度,对增强民航服务便利性,提升民航服务满意度有着重要意义

2.4加强员工服务意识与技巧的培训

从稳定职工思想入手,进行爱业、敬业教育,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对职工责任心和荣誉感的教育。着重解决三个认识问题:民航工作的重要性,运输服务岗位的特殊性和改变民航面貌的迫切性,增强职工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2.5加强服务补救

服务补救是指企业面对服务失误时,对于顾客所采取的行动。民航服务机构应重视并加强对事后补救服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工作,尽早设立消费者信得过的第三方裁决机构,从而保证消费者利益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总之,无论是公众还是民航乘客,对民航服务的不满意主要集中在行业界定不够合理、票价过高、设施欠缺人性化、机场商品价格管理混乱、投诉服务、服务失败后的补救服务不尽如人意、解决消费者与民航企业间纠纷的渠道和法律途径不完备等几个方面。民用航空的风貌代表了中华民族发展水平的一个方面,只要航空公司能够从乘客的需要出发,不断加强和改善自身的服务条件和服务水平,我国的民航事业一定会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德一.民航概论[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00:98-100.

[2]乐卫松.航空客运营销实务[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0:238-241.

[3]李大力.中国支线航空市场调查与分析[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01:314-317.

[4]赵剑凌.从服务质量模式看如何提高航空服务质量[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0,2:1-2.

对航空服务的理解篇5

多年以来,航空业的投资人和其它行业的观察人士都一直质疑这个行业的长期商业价值,例如,以奉行“价值投资”理念闻名全球的的原世界首富巴菲特在对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学生演讲时曾经表示,绝对不要投资航空业。航空业一直存在着“系统性风险”,比如容易受到政府政策的管制、经常受经济周期不景气的冲击、高昂的固定成本、同质化的服务、高油价对成本和票价的压力,特别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旅客通过使用搜索引擎和比价网站寻找低票价能力大为增强,机票价格变得更为透明。

在很多人看来,航空业是一个没有任何差异性,也没有长期商业吸引力的行业。但是,他们也忽略了航空公司在新的竞争环境下,所采取的新的竞争策略,一些航空公司开始意识旅客需求也在开始发生变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航空公司满足这些新的需求,提供了更多可可能,一些航空公司开始将飞机作为一个提供广泛产品和个性化服务的销售平台,而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航空公司不再认为自己只是向旅客提供一个物理空间的位移(这是对航空服务业的经典定义),还包括在物理空间位移的过程中创造更多的销售收入。现在人们开始把一现象称为航空公司的附加收入。

二、新的收入增长点

对于大多数航空公司而言,非主营业务收入通常占总收入的比例不足3%,但是,瑞安航空公司之类的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成功经验表明,只要能向旅客提供更加广泛多样的选择,他们愿意为这些产品和服务支付更多的钱,实际上,很多具有高额固定成本的行业都已经在他们的核心产品和服务之外成功地附加了琳琅满目的周边产品。比如,家电零售商提供的延长保修期的服务,消费者通过支付额外的钱,享受更长的产品质保期;宾馆提供的食品、饮料、洗衣、擦鞋等服务;快递公司提供的指定具体投递时间以及保价等可选服务。在上述例子中,这些附加项目的已经成为很多公司重要的新利润增长点。企业可以通过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分拆,并给予差别定价,使一部分用户以更加优惠的价格获得最基本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向另一部分客户群体提供更多的选择。与过去对所有客户提供一刀切的产品和服务相比,这种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可以有效地提升收入和利润空间。

航空公司同样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附加产品和服务来扩大主营业务以外的收入,事实上,航空公司的目标客户群体正是其它行业或商家梦想得到的:具有较强消费能力,在飞行过程中,在封闭的空间里,被动接受所有销售信息的客户群,其中,还包括了购物时间有限的高端商务人士和乐于花钱享受的游客。

正是由于认识到这一点,航空公司很多年来一直尝试从乘客身上扩大收入,鼓励旅客支付额外的费用来升舱,从客舱的商品目录上购物,拨打卫星电话,观赏电影,提供上网服务等。同时,航空公司也不断鼓励旅客通过其官方网站来完成飞行之外的其它服务预定,包括预订酒店、景区门票、电影票、租车等,来扩大附加收入。

国内航空公司也在积极地进行类似尝试,但到目前为此,这些业务的收入占比仍然微不足道,香港的国泰航空公司和台湾省的中华航空公司在附加业务收入上取得了一定进。目前,只有以瑞安为代表的少数低成本航空公司通过附加业务获得高额收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全球各航空公司都在采取降低成本的措施,想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取得更多的收入可谓是难上加难。

三、瑞安航空公司成本的原因

首先,很多航空公司在机舱内的销售行为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大多数的乘务人员都坚持认为他们的本职工作就是保证乘客安全和提供客舱服务,而不是推销产品,同时,航空公司在对机舱内销售产品的收入分成设计上没有很好的激励乘务人员,收入提成少,是主要原因。

其次,机舱内的销售结算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飞行过程中,旅客无法在客舱内使用信用卡,只能用现金来购买,这就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旅客的消费意愿,同时,现金结算也给乘务人员增加了额外的盘点和移交的工作量。

再次,由于消费能力最强的乘客多数为商务乘客,对于这部分乘客还需要提供发票,以解决他们的报销问题,航空公司还需要协调税务部门解决好开具发票的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航空公司并没有对乘客的消费模式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专业的调查发现,乘客对于航空公司提供的简单的附加产品和服务没有兴趣,原因如下:

(1)航空公司在机舱内提供销售的产品不够高档,比如,销售的食品和纪念品与机场大厅或其它商场的类同,没有特色,性价格不高;

(2)乘客理所当然的认为所有的飞行中提供的服务都应当包含在机票价格中,不愿额外付钱。

同时,不少航空公司高层领导认为向经济舱旅客提供过多的产品和服务,会模糊经济舱与头等舱之间的服务差别,而实际的研究结果表明,头等舱乘客选择这个级别的服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有更舒适的座位和相对封闭的空间,而不是为了更好吃的食、饮料和其它服务。

瑞安航空公司在2006年,附加收入占到整体收入比例的17%,达到2.58亿欧元,同比增长36%。

四、制定附加产品销售战略

航空公司要实现附加产品收入,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乘客头脑中的陈旧观念,只有建立正确的附加产品销售战略才能扭转乘客的消费心理。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是通过乘客价值链分析法

(1)首先要建立对于绝大多数乘客都熟知的“核心”产品,旅客习惯购买和享用这些产品和服务,包括更高品质的机上餐食服务、酒品选择、托运行李包装、专车接送等服务产品。

(2)经过乘客对以上产品的使用和反馈,选择接受度最高,流程化最优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升级,这些产品和服务必须能够有效提升乘客的飞行体验。

(3)之后,航空公司可以不断推出容易产生能够给旅客带来消费冲动的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必须对消费能力强的乘客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图2描述了实施附加产品销售战略的各个阶段。

五、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

(一)航空公司在推行附加产品销售战略之前,必须通过专业的调查公司对本公司的客源结构、年龄分布、消费能力、品牌依赖,通过专业的数据分析来明确潜在的、容易引起消费冲动的产品和服务,在附加产品销售战略实施前,建立起正确的产品组合,这一点至关重要。

(二)要清晰界定新推出产品与原来向乘客承诺的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界限,同时,保证原来向乘客承诺的产品和服务不变形,避免让乘客产生航空公司通过降低正常的、应有的产品和服务,通过改头换面的形式向旅客收取高额费用的错觉。特别要注意在实施附加产品销售战略时,要充分考虑推出的新产品和服务与常旅客计划中包括的产品和服务有无冲突。

(三)在实施附加产品销售战略时,要同步在公司职能部门开展相关的宣讲活动,扭转职能部门的传统观念,让服务链条上的每个部门和职员对实施附加产品销售战略的背景、方法和所要达成的目标有明确的了解和认识,保证职能部门有较强的执行力。

(四)要充分利用各种新的技术手段,来帮助乘客在购买机票的同时,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购买这些产品和服务,而不是在飞行过程中,在机舱里才第一次听说这些产品和服务,要引导乘客尽可能多地使用航空公司的官方网站和手机客户端来购买机票,航空公司在乘客在线订票的过程中,可以明白无误地把不同阶段可以购买的产品和服务呈现给乘客,乘客也对账单上的付费内容在头脑中有清楚的认识。

六、国内航空公司的选择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欧美民航业界经营惨淡,而中国连续三十年的经济调整增长,极大刺激了国内民航客运快速发展,中国航空公司经营状况蔚为可观,从各项数据来看,控制成本的压力比欧美同行小得多,大多数的国内航空公司管理仍然把精力投放在保障飞行安全、构建航线网络和为乘客提供标准服务的运营层面,对于附加产品的销售关注度不够,乘坐过国内航空公司航班的旅客对于机舱内零售产品很少动心,原因是航空公司在产品采购上很少花心思,机上销售的免税产品款式陈旧、价格偏高。近年来,很多国内航空公司不断利用技术手段,向旅客提供网上订票、值机、订餐、搭售航意险等产品,但是,还没有一家航空公司可以提供收费的选座服务,很多产品和服务都是不同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成果的反映,航空公司管理层没有意识到所有这些产品和服务如果通过统一的附加产品销售战略来规划和管理将会带来更多的利润和收入,因为这些现成的产品和服务的成本是沉没成本,一旦实施“货币化”,对航空公司利润提升有明显帮助,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

(1)国内航空公司对旅客消费行为的理解不够深入,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旅客真实需求之间存在错位。例如,乘客普遍感到航空公司机上销售的产品陈旧,性价比不高。而航空公司在采购这些产品的过程中,并没有把旅客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而更多考虑如果充分利用机舱空间,更方便管理来考虑问题,这就限制了机上销售的成功率。

(2)引外,机上销售的方法还可以改进,大多数乘务员所做的工作还是局限在引导乘客入座,发派饮料和餐食的例行工作。如果航空公司要实施附加产品销售战略,乘务员所担负的工作还要更多,这就需要航空公司除了加强专业培训之外,还在销售分成上,体现出多劳多得的原则,激励乘务更积极主动地开展附加产品销售工作。

(3)考虑到国内旅客对价格比较敏感,航空公司在开展附加产品销售战略时,必须在正常产品和服务与付费产品和服务之间必须界定清楚,避免让旅客产生反感或投诉,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航空公司上下齐心,多头推进,对旅客进行妥善的管理和引导。

(4)要开展附加产品销售战略还需要政府管理部门比如民航局和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对于航空公司将原来的基本产品和服务分拆销售时,明确收费项目、标准和结算发票,协助航空公司拓展创新型业务。

七、向国际标准看齐

对航空服务的理解篇6

论文摘要:探讨了航空货运企业向现代航空物流企业转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分析航空货运向现代航空物流企业转变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传统的航空货运企业向现代航空物流企业转化的几种模式。

0引言

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并被看作是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挖掘的“第三利润源”。企业生产在降低制造成本(第一利润源)与增加销售额(第二利润源)的挖掘已日渐枯竭时,“第三利润源”则成了现代企业日益关注挖掘的重点。运输是现代物流的主要职能之一,也是物流业务的中心环节。而航空运输又是5种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所以说,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航空运输。而传统的航空货运已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必须向提供运输、仓储、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多种服务的综合的航空物流发展。这无疑对中国的航空运输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传统航空货运业必须加快向现代物流业转化的步伐,通过资源整合,逐步使传统的航空货运向现代航空物流企业转化,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成为我国综合物流系统的中坚力量。

1转型必要性

1.1外部环境变化需要

在航运方面,中国远洋国际货运有限公司总经理叶伟龙在综合物流系列研究中,发表了“中国航运企业迈向综合物流服务的思考”一文,阐述了国内大型航运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开展物流服务的优势,同时为中国的航运企业向现代航运物流企业转化制定了相应的方针和策略。在公路运输方面,承耀荣博士也发表了“传统的道路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研究”,杨兆升博导在“2000年中国工程院深圳现代物流论坛文集”上,发表了“传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行业转变的分析与对策”一文。该文认真分析了现代物流的特点,以及相应的对策和突破点,探讨了交通运输行业如何向现代物流行业转化。由此可见,几种主要的运输方式都已经考虑了如何融人到现代物流的发展中,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整合可以利用的资源。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中国航空运输企业不能很好的融人到现代物流的发展中,就会失去很多的发展机遇。

1.2内部环境变化需要

据统计,目前已有约60家外国航空公司分别在中国开放的近40个城市机场经营国际货运业务,外国航空公司运送的份额高达70%以上。虽然中国近几年改变了过去那种重客轻货思想,成立了单独的货运航空公司,航空货运量也呈快速增长趋势,但市场占有率还不高,内地航空公司只能分享余下的30%份额。自2002年岁末中国民航成立6大集团的重大重组之后,内地专营货运航空公司成立了3家,分别是中国货运航空有限公司、扬子江快运航空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另外还有邮政航空公司加盟的南方航空公司货运)。从目前情况来看,3家专营货运的航空公司在竞争手段、经营模式上都没太大的区别,只是互相之间通过压低价格来增加货量,还只是停留在价格战的阶段,由此导致了航空货物运输的实际收人增长低于业务量的增长,收益水平也在不断下滑。据了解,中国即将成立3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奥凯、春秋、鹰联),其中奥凯是以经营货运为主的,毫无疑问,它的加盟会使这几家货运航空公司的价格战更加激烈。随着国外航空巨头进人中国的脚步不断加大,留下的市场份额不断减少,国内的价格战日趋激烈,利润空间不断减小,国内货运航空公司如果不改变传统的观念,不能融人到现代物流的发展中来,就会不可避免陷人到无休止的价格战中去。

从理论上看,可以将航空物流系统视为一条价值链,用价值链管理理论来解释从传统航空运输业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的必要性。价值链管理理论认为,价值链管理(VCm)指对企业价值链的构成及其在供应链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找出各专业市场的信息需求,运用信息技术增大现代航空物流系统整体的附加值。航空企业可以运用价值链识别增加总价值过程,并找出减少价值链中附加值小的过程比重,通过价值链识别增加附加值大的过程比重来增加总价值的方法、减少价值链中附加价值小的过程比重的方法来达到增大整体附加值的目的。此外,增加总价值可以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满意的服务,积极塑造企业的服务品牌,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帮助航空运输企业按照顾客的要求,在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新物流服务中,提高总价值,增加附加值,利用信息及商务平台为客户提供高效、高值的物流服务,提高现代航空物流系统中运输、保管、搬运、包装、加工等作业的效率,实现省力化、合理化,并降低物流成本。

2主要区别

2.1企业与客户关系不同

传统航空货运公司只能为客户提供机场到机场的一次性空中运输服务,通常的客户为各家货代公司,然后各家货代公司再为他们的客户(即真正意义上的客户,一般多为生产厂商)提供机场到门的公路运输服务或配送服务;而现代航空物流公司则是提供一种长期的具有契约性质的综合物流服务,为客户提供的是门到门的一站式服务,注重了生产厂商供应链物流的整体运作效率和效益,直接面对的是真正的客户,而不是公司,能够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根据客户需求的不同,做出及时的调整。

2.2扮演角色不同

传统航空货运企业只注重短期或是一次性的经营效益,在货运淡季时,往往容易受制于公司;而现代航空物流公司与客户之间是长期战略同盟的关系。

2.3利润基础不同

传统航空企业看重的是一次性的经营效益,提供的运输产品价格单一;而现代航空物流公司能够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为客户量身定制,价格也会有所不同,它的利润基础是它与客户的一体化。在这个利益共同体中,航空物流公司与客户共同努力降低成本,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3运作模式

3.1以综合物流为主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中国的航空物流企业,要在货物运输的过程中以第三方的身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物流服务,所提供的服务可能是企业自身无法完成的,需要将部分服务项目委托给其他专业性较强的公司来协作完成(比如说,海运、铁路运输、包装等)。中国的航空物流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依托于空中运输,借鉴跨国物流公司成熟的第三方物流运作经验,对各种资源优化重组,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设计出自己特有的物流服务。鉴于国内航空货运企业目前的现状(严重的与真正客户脱离),最好能够谈判或者协商,控制一到两家航空货运企业(规模不要太大,否则难以控制),充分利用公司的资源—与客户良好的关系和能够提供机场到客户之间运输车辆,使他们能够满足航空物流企业的需要,弥补原先航空货运企业脱离客户的不足和运输车辆资产的投人。

3.2以国内为目标的基础物流服务模式

中国的航空货运企业和国外的物流公司相比,无论在资源方面还是在经验方面,差距都很大。比如说在中国能够飞国际航线的全货机只有20架,但是UpS(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公司里面,有600架这样的飞机可以进行飞行。从飞机的数量上,就看出实力上有悬殊的对比。国外的优势在于能从全球的角度整合资源,拥有庞大的全球网络,而国内的优势在于本土化的网络,这可不是国外公司能在较短时间建立起来的。如邮航、国货航在国内都有很强的网络。可以以己之长克别人之短,在国内物流的各个环节上做强做大,与国外物流公司在国际网络上进行合作,共同为客户提供完善的服务。物流服务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6个环节。

运输 航空运输企业原本的业务就是运输服务,这是国内的优势所在。随着经济的发展,航空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由原先提供什么样的运输产品,客户就要接受什么样的服务,改变成现在客户有什么的需求,就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一切以客户为中心。航空物流企业会根据客户对货物需求情况的不同,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运输方式。有些货物对时间要求很紧迫,则以快递方式运输,但也有的并不急需运达,而是希望花钱最少,则可以普货方式运输或者采用海运。航空货运企业还可以在自己原有运输业务的基础上拓宽经营范围,发展以空运为主的运输物流服务,即通过多种手段,将各种运输方式结合起来,形成综合立体的物流运输网络,采取委托、外包、特许经营等形式,与从事铁运、水运、汽运的公司携手,双方签订长期的合作协议,建立综合的运输物流网络。

仓储 随着以日本为主的just-in-time生产管理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使得以时间为中心的竞争愈益重要,并且物流的行为直接决定了生产决策。所以,航空物流企业应本着从生产企业成本的角度考虑库存管理问题,尽可能的实现“零库存”,把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及时运出,同时建立起具备调节供需、调节货物运输能力、配送和流通加工功能的物流中心。物流中心起着供应货物的组织协调作用,不仅具备存储保管货物的设施,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现代化的分拣、配送、捆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服务。航空物流企业应对物流中心的库存货物进行科学管理和控制,以保证能够畅通无阻。

包装 现代物流要求客户把货物的包装交给物流公司,为了便于运输,要进行一定的包装。航空物流企业如果不具备包装的能力,可以委托专门的包装公司。

装卸 装卸过程也是产品最易损坏的过程,装卸作业的合理化,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物流系统的整体合理化。Fedex使用的是集装箱单元化,有利于发挥机械效能,提高作业效率,便于搬运,有较好的灵活性;同时,也有利于实现作业的标准化,避免货物的损伤。

流通加工 航空物流企业要在物流中心提供货物拆拼箱、重新贴签、重新包装、包装/分类/并货/零部件配套、产品退货管理、组装/配件组装、测试和修理等服务。提供增值服务既是航空物流自身利润的重要来源,也是客户选择物流服务的重要条件。如英航设在希思罗机场的货物配送中心,不仅可以为货品包装贴上标签,然后配送到不同的国家和销售渠道,还可以根据超市需求,在机场内完成鲜活食品的分拣,直接把货品送到货架上。中国的航空货运服务体系中几乎不具备类似的增值服务。

配送 从一定意义上说,配送是运输过程的末端,对于整个运输网络的形成和完善起到重要作用。科学的配送同样可以降低企业的库存,大大改善企业外部环境和产品供应的保证程度。航空物流企业应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要求设计出最佳的配送路线,同时要运用系统的观点,协调好配送网络中心与各个节点的关系,使整体效能达到最优。

3.3以个性化物流服务为目标的物流运作模式

航空物流企业应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结合生产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配合生产企业设计出“一站式”的物流解决方案。不同的客户对物流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自身的能力有限,需求更具特殊性。为这些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提供个性化服务,包括各类商务附加服务在内的物流活动,如在物流服务过程中协助客户进行促销,对储备产品提供特别介绍,在销售点进行广告宣传和促销材料的物流支持等,同样是航空物流企业可选择的模式之一。

对航空服务的理解篇7

关键词:不正常航班心理特点服务对策

0引言

随着我国航空运输市场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服务质量问题也频频发生,尤其是不正常航班服务问题更加突出。和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比,民航旅客更注重服务,对民航的服务质量有更高的要求。不正常航班在对机场及航空公司带来影响的同时,不正常航班服务质量也是旅客最为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对航班延误等不正常航班问题采取了一定措施并取得相应成效,但和旅客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研究不正常航班旅客的心理需求是满足旅客需求、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

1掌握旅客心理特点的必要性

通常人们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不正常航班发生后旅客的各种行为也是心理作用的结果。要想提高服务质量,妥善处理不正常航班带来的问题,有必要研究和把握旅客的心理特点。依据旅客的心理特征进而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对策,避免冲突和矛盾的产生。此外,由于个体的差异性,不同旅客心理特点及心理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只有掌握不同旅客的心理特点及需求,对症下药,才能保证整体服务质量的提高。

2不正常航班旅客常见心理特征

不正常航班发生时,多数旅客会产生焦虑担心、愤怒抱怨、怀疑、寻求补偿、服务被重视等心理。

①焦虑。航班延误、取消等不正常情况出现,旅客会出现焦虑情绪,坐立不安、频频询原因、起飞时间。旅客出行都有一定的目的性,航班一旦不能成行,会担心行程被耽误、后续航班衔接不上、计划被打乱等一系列问题。②抱怨。遇到不正常航班的旅客本来就有一定的怨气,加上长时间的等待、服务不周、信息不及时、对原因解释不满等问题,加剧了旅客的愤怒和抱怨,甚至部分旅客会有过激的行为,例如破坏机场、聚众滋事、妨碍机场正常秩序等。③怀疑。有些旅客不相信的信息及对不正常航班原因的解释说明,怀疑航空公司和机场为了逃避责任故意欺骗旅客等。有这种情绪的旅客会产生对抗行为,例如罢机、闹事、要求赔偿等。④求补偿。不正常航班发生后,为了使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旅客往往会索求补偿,例如经济损失、精神损失等。有些旅客不管有没有达到补偿的条件就要求对其进行补偿或赔偿,并且对补偿标准的要求都比较高。⑤被重视。旅客对服务的需求在不正常航班出现时更为迫切,因此希望能够被重视,所提要求能够及时满足。

3不正常航班服务对策

不同旅客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不正常航班服务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只有针对旅客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强有力的措施,才能做好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质量。

①服务要及时到位。不正常航班给旅客带来焦虑、抱怨、担心等一系列的心理情绪,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最主要工作是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安抚旅客的不良情绪,例如及时通报信息,满足旅客的知情权、及时安排食宿、及时改签航班、及时满足旅客需求等,只有服务做到及时到位,服务在旅客开口之前,才能缓解旅客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避免一些不必要矛盾和冲突的发生。②讲究服务技巧。面对不正常航班的旅客,服务过程中更需要技巧和艺术。例如,通过换位思考,及时了解旅客需求,让旅客感受到自己被重视;找共同语言,拉近与旅客之间距离,便于进一步沟通和交流;微笑服务,化解旅客不良的情绪,解决冲突和矛盾;用心服务,端正态度,及时满足旅客需求。③加强对旅客信息的传递和沟通。导致航班不正常的因素很多,旅客在对相关原因的理解和认知上往往是片面的,例如对流量控制、空中交通管制等行业知识旅客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空缺。对航空知识的空缺和不足往往是导致冲突和矛盾的关键,因此有必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向旅客普及行业知识,有效的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例如在候机室、飞机上准备航空旅行手册供旅客翻阅;在广播中播放飞机延误等不正常航班的知识和相关规定,引起旅客的关注和重视。④隔离情绪“隐患”旅客。不正常航班涉及到的旅客非常多,一些本来不愿意“闹事”的旅客因受到其他旅客的情绪感染影响,也加入到滋事的队伍中来,导致群体效应,群体会造成更大的影响,处理难度也更大。因此,及时隔离不良情绪隐患,随时观察旅客动态,及时发现情绪不稳定的旅客,要做到主动出击、平稳其情绪、友好沟通。在遇到个别旅客有过激行为时,也应该同其他旅客隔离处理,如带到人少的地方、让旅客冷静、冷却情绪等。⑤提前预防,避免冲突。不正常航班出现时,旅客情绪爆发、行为过激、不合理的要求等一系列问题就会出现,因此,要积极主动出击,及时给旅客打好“预防针”,告知旅客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哪些要求是不合理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等,尽量引导旅客,避免冲突,使工作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效。⑥明确补偿。关于不正常航班旅客的补偿,2004年民航总局出台的《航班延误经济补偿指导意见》对航班延误的认定、补偿原则、补偿方式等做出原则性的规定,由于没有对航班延误责任的认定和经济补偿的仲裁做出详细的规定,所以缺乏实际操作性,反而加剧了旅客冲突和矛盾的产生。因此,对不正常航班旅客的补偿,一定要有明确的责任认定和详细的补偿标准,这样才能避免不满足补偿要求的旅客闹事,以及“闹得大、赔偿多”现象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张薇.改善航班延误的对策与思考[J].空运商务,2007(2).

对航空服务的理解篇8

早在2008年下半年,中国民用机场协会曾连续公布各航空公司拖欠国内机场费用的账单,拖欠金额最高时达40多亿元。

这一状态延续至今,并没有随着2010年航空公司盈利状况的好转而缓解。

为解决这一行业问题,2011年3月7日,民航局下发了《民航局关于建设民航统一清算体系的指导意见》(民航发[2011]25号),该意见建议设立由机场、航空公司及服务保障企业等共同参与的民航统一清算体系,由专业清算机构联合商业银行,为相关企业提供资金清算服务;并且定期公布清算报告,进行企业的信用评级。

但这一“引导企业自愿加入,理顺行业资金结算关系”的清算体系,并未让各方感到满意。

争议新清算体系

作为行业的主管部门,中国民航局一直致力于建立统一的清算体系,来解决航空公司与机场之间的债务纠纷。

根据2010年7月中国民航局清算中心《民航统一清算体系汇报》,清算体系由机场、航空公司、中国民航局清算中心及商业银行四方组成。其中,民航局清算中心是核心,机场在为航空公司提供服务后,开出账单交给清算中心,由清算中心交给航空公司。

当时中国民航局清算中心将民航机场收费合理的清算周期定为3个月。超过3个月,航空公司仍未还款,则自动启动融资程序,由商业银行向机场垫付相应的款项,然后由航空公司在其后2个月期限内,向相应的商业银行还款――这等于是向商业银行融资,帮助航空公司增加了2个月的还款期。

据知情人士介绍,由于机场方面的反对,民航局其后又将航空公司与机场合理的清算周期缩短为65天。

但最大的争议在于,中国民航局清算中心2011年3月下发的《民航机场服务费统一清算项目合同书》中,规定加入民航系统的统一清算体系,机场方面需要向民航局清算中心支付清算手续费。手续费标准为,每笔清算资金的0.9%。

这份合同没有提及航空公司需要支付清算手续费。而是规定,“如果航空公司按时付款,民航局清算中心将根据其付款情况予以激励,每季度给予航空公司不高于融资利息的现金折扣奖励”。

清算手续费让机场无法认同。在他们看来,这是一项“扭曲的清算方案”。

机场方面认为,航空公司拖欠机场费,机场方面却需要支付清算手续费,而这些费用足以覆盖航空公司两个月融资期间的利息支出――也就是机场作为债权人,需要帮助债务人融资,并且承担融资成本。这显然不合理。

而对于这一清算方案,航空公司的感觉也并不轻松。

一位东方航空的工作人员并不赞成通过商业银行这类中介机构来解决目前的拖欠问题,因为这只会增加行业的成本,让商业银行获利。“航空公司担心未来机场会想办法,至少把部分成本转嫁到航空公司头上。”他说。

对于是否接受这一清算体系,机场方面存在明显的意见分歧。一位原天津机场高管表示,由于此前索要欠款非常困难,导致国内大部分机场的支出超过0.9%。虽然出于无奈,但如果支付0.9%的手续费,就能够确保及时拿到相关的款项,对这些机场而言也是可接受的。

而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首都机场、深圳机场等国内繁忙机场,由于在与航空公司的博弈中,处于较为强势的地位,在他们看来,这一方案并没有切实保护机场方面的利益,难以接受。

行业隐疾

机场费拖欠由来已久,且一直未找到妥善解决方案。

前述原天津机场的高管向记者证实,由于机场费被拖欠,多家国内机场都曾进行过反制措施――对拖欠费用的航空公司停止提供摆渡车、贵宾休息室,甚至停止为飞机加油等服务。但即便如此,拖欠机场费的问题一直宿疾难除。

amt咨询经理、航空物流领域分析师赵杨介绍,机场和航空公司原本是一家,均隶属于民航局。上世纪90年代,民航业实施管理局、航空公司和机场分设的政企分开改革。2002年,民航机场又实施了属地化管理改革,机场资产被划归地方政府所有。在这一时期,航空公司开始拖欠机场费用。

“与航空公司的盈利状况好坏无关,很多航空公司已经将机场费看成是可以拖欠的应付账款。航空公司拖欠机场的费用不计利息,相当于航空公司向机场借了一笔无息贷款。但这种做法增加了机场方面的资金压力,导致其运营成本上升。”赵杨说。

航空公司与机场因为拖欠机场费而矛盾突出,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的机场缺乏更多的盈利手段。

“欧美繁忙机场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于非航空业务(包括机场广告、商业物流、停车费、周边土地开发等),而目前国内非航空业务做得好的,仅有首都机场、成都双流机场等少数几家”赵杨表示。

王健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尽管国外中小机场的主要收入也是来自于航空性收入。但欧美繁忙机场的非航空性收入可达到总收入的60%到70%,而国内做得最好的机场非航空性收入目前也只能占其总收入的30%到40%。

“国内机场的投资回报率都非常低,仅为2%左右,如果再砍掉0.9%,将使机场的生存更趋困难。”王健说。

纠结的航空公司

对于机场费,不仅被欠费的机场感到委屈,欠费的航空公司也满腹苦水。

多家国内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确实存在着航空公司拖欠机场费用的情况,但由于航空公司对机场收费标准存在异议,以及对机场的服务质量的不满,加剧了拖欠机场费用的问题。

东方航空的一位工作人员就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航空公司与机场间的对账、审批和结账过程较为复杂,客观延长了航空公司与机场的清算时间。在双方合作的过程中,很多航空公司对于机场提供的服务不满意,并且认为其收费过高。”

2007年之前,民用机场一直按固定价格收费。2007年12月,中国民航局和发改委联合了《民用机场收费改革方案》,对机场的收费进行了改革。

该方案将民用机场收费统一为航空性业务收费、非航空性业务重要收费以及非航空性业务其他收费。对航空性业务收费、非航空性业务重要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而非航空性业务其他收费,原则上以市场调节价为主。

对航空服务的理解篇9

随着经济发展的区域化、全球化,物流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发展和internet应用的冲击下,为走出管理模式陈旧、有效资源利用率低的困境,应对激烈竞争,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成为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逐渐向网络化、信息化、服务一体化、管理科学化转换,发展成为集客户管理、仓储管理、物流协同资源规划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而作为一种服务性、支持性企业,物流企业客户需求变化频率高、业务伙伴更换频繁、业务功能不断扩展,不断重新建设信息系统给企业带来信息建设周期长、资源重复利用率低、投资浪费等问题,有必要采用一种软件复用技术,整合企业现有信息系统资源,并易于企业业务及管理能力扩展。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是一种基于服务来组织计算资源,具有松耦合和间接服务寻址能力的软件体系结构,是信息技术与业务管理之间的桥梁,一方面对于业务的拓展和变化提高了已有软件的可复用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信息系统的适应性,扩展了信息系统的管理能力。

wCF(windowsCommunicationFoundation)是专门针对面向服务(Service-oriented)应用程序提供的.net平台下的分布式编程框架,将微软所支持的各种分布式技术整合到一起,降低了系统开发周期,增强了系统的可伸缩性,解决了不同网络和应用环境下的数据和操作的共享以及异构系统间跨平台访问与操作问题。本文在分析航空物流的业务特点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物联网技术,提出了提高航空物流各合作伙伴信息共享和协作能力的软件解决方案,从而提高航空货运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航空物流的优势。

1航空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

1.1航空物流

所谓航空物流,就是用航空工具实现物流操作。相比海运物流和公路物流,优势是速度快,货物安全系数高,劣势是价格贵,很多物品限制运输。有报告指出,中国航空运输市场以每年7.6%的速度增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民用航空市场。中国民航重组后的几大航空集团也逐渐加大货运业务的投入,组建专业的航空货运公司,将航空货运作为其新的经济增长点。

1.2航空物流的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是指货物运输过程中货物流、信息流和实施控制管理的全过程。简单来看,航空物流公司根据自己业务的实际情况在中心地区设立分拨中心,各地收集起来的快件按所到地区分拨完毕,装上飞机。各地飞机飞到分拨中心,各自交换快件后飞回。各地分公司再将快件用地面运输送到收件人手上。中心分拨理论减少了中间环节,快件的流向简单清楚,减少了错误,提高了操作效率,缩短了运送时间,事实证明是经济、有效的。进一步详细分析,无论是国际的国内的航空货物运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货主发货。快递企业从各分点收取航空快件,运转到总运转中心。

(2)货物分拣。在总运转中心对货物分拣,确定对应机场发货总量同外包装件数。

(3)货代公司收货。航空货运接受托运人委托运输,审核单证,接收货物,并根据快递企业要求向航空公司预订舱位。若是进出口货物,还要进行报关。

(4)航空公司批舱。航空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航班和舱位,订舱后,航空公司签发舱位确认书(舱单),同时给予装货集装器领取凭证,以表示舱位定妥。

(5)机场安检。航空货运在对应航班起飞前3小时交机场主单,对应起飞前2小时过完安检,并将货物到达机场资料给快递企业。

(6)分发派送。快递企业在飞机落地后2~3小时提取货物,完成分检后运到各派送点安排派送。

可以看出,一次航空货物运输至少涉及货主、快递公司、航空货运、航空公司、机场等,与各方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是确保货物运输准确无误的关键。如果是进出口货物,航空货运还要去海关查验,并与海关信息系统交换数据。

1.3航空物流信息系统

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航空物流企业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能建立并管理全球性的航空运输网络,深入覆盖所有主要城市;能对最终用户从单个或多个仓库取货送货路线进行重新设计,减少地面运输造成的延迟,充分体现航空物流的快速;能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包括跟踪信息服务,保证在途货物信息透明化(特别是国际货物运输);能与机场离港系统、订座系统实时信息交互,合理配载,顺利订舱;具备相应的组织和流程灵活性,能够灵活处理各种突发问题;能提供客户增值服务等。因此,一个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几部分:

(1)客户管理系统。通过收集客户需求信息、记录客户购买信息、进行销售分析和预测、管理销售价格、处理应收货款及退款等,实现对客户资料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使各个环节实现流通机能的整合。

(2)仓库管理系统。在与客户管理系统共享部分信息的基础上,实现存储管理、进出货管理、机械设备管理、分拣处理、流通加工、出货配送管理、货物追踪管理、运输调度计划、分配计划等内容信息的处理。在货物管理方面,目前已采用的自动化技术有poS、条码、GpS、GiS、RF射频技术等。

(3)分析决策系统。通过建立各类物流运筹分析模型实现对物流业务的互动分析,实现与合作伙伴的协同资源规划。而在航空货运企业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中“,信息孤岛”的问题比较严重,系统功能不易扩展,平台移植性差,需要引入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架构,整合现有资源,顺畅衔接协作平台,使资源浪费降到最低。面向服务的Soa技术和wCF技术正具有复用度高、扩展性好的特点,并较好地解决了异构系统间跨平台访问与操作问题,使得航空货运企业能快速实现向现代物流管理模式的转换。

2物流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

为满足客户需求的多样化,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更新,物流信息系统逐渐从紧耦合、封闭式系统向松耦合、开放式,面向供应链管理的方向发展。面向服务的软件体系结构和技术可以独立于开发环境和运行平台,轻松实现新旧系统的对接。

2.1面向服务Soa

所谓服务就是精确定义、封装完善、独立于其他服务所处环境和状态的函数。服务间需要某些方法进行连接。服务间存在协作关系,可能是简单的数据传送,也可能是两个或更多的服务协调进行某些活动。Soa本质是服务的集合,软件开发就像是搭积木一样将各个服务组件结合在一起。在Soa架构中,涉及服务消费者、服务者和服务提供者三个角色。

(1)服务提供者,定义服务生成接口文件,将服务到一个或者多个服务处,并接收来自一个或者多个服务请求者的服务调用信息。

(2)服务请求者,通过服务者查询服务地址和服务接口,并利用服务描述绑定或者调用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

(3)服务者,完成服务提供者和服务请求者之间的匹配。由于服务的存在,使得服务请求者与服务提供者之间没有直接依赖,服务地址的变更或增加新服务组件,不会影响到服务请求者。

2.2wCF

wCF是基于.net平台的分布式编程框架,继承了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通过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匹配的消息访问点通信机制实现异构系统间的分布协同。消息访问点(endpoints)的内容包含了地址(address)、绑定(Binding)、契约(Contract)和行为(Behavior)。地址指定服务位于何处,绑定说明服务所能理解的通信协议,契约说明服务接口函数及数据交换格式。行为主要用于定制消息访问点在运行时的一些必要的行为。在wCF之前,微软支持6种主要的分布式技术:RpC、wSe、aSmX、Remoting、Com+和mSmQ。不同的技术有不同的api、编程方式、操作要求和配置需求,应用系统代码紧密依赖于这些技术。当有新需求时,或应用系统与其他非.net平台应用系统通信时,只能放弃需求或者重新编写通信程序。wCF集成旧技术特性并统一为一个编程模型,提供比以前更多的连接特性。

3基于Soa与wCF的航空物流信息系统架构

在航空物流信息系统的改造中,关键在于对快递公司、机场仓储系统、离港系统、航空公司订座系统的货物信息进行集成。Soa和wCF技术的应用,能保留物流相关企业原有的系统模式,将需要交互的功能模块封装成新的服务组件,并搭建一个公共信息交换平台,解决相关企业信息系统的互连互通问题。基于企业原有信息系统之上,公共信息交换平台系统由上至下依此如下:

(1)应用层。提供一个公共信息平台,供各类客户查询信息和显示查询结果,具体的查询过程对客户透明。

(2)服务层。wCF实现对业务逻辑层不同粒度的封装与抽象,并保存wCF服务地址与接口的匹配信息,供应用层服务请求者查询。

(3)业务层。也可称为业务逻辑层,此层对服务进行定义,可以是服务的具体实现,也可以是对其他wCF服务的调用封装。

(4)数据层。包括物流各相关企业的各个应用数据库,根据企业间的合作协议,制定专用的访问接口共享消息。

以上体系结构的优点,一是对于服务层的各个服务,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进行服务粒度的划分,增加和删除服务不影响业务逻辑层和应用层的程序代码,只要修改相关接口文件;二是软件重用性好,业务逻辑中的各组件可以是新开发的,也可以是已有的,按照新的业务逻辑重新封装即可得到一个新的服务;三是可以采用技术实现基于web的公共信息平台,用户按照授予的权限访问企业数据,感觉不到是跨系统或跨平台操作。

对航空服务的理解篇10

[关键词]提升;民航运输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U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074-01

1前言

伴随我们国家经济的迅猛,服务业在国民经济里面所占据的比例日益提升。民航运输服务是整个服务领域所不可或缺的,同时我们国家的民航业已迈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现代化的民航运输不单单是运输领域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同时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关联,同时促进了对于民航人才的大量需求。

2当前民航运输服务存在的问题

2.1服务质量意识薄弱

从整体层面而言,我们国家的民航业依然有着非常严重的计划经济身影,其领导人员并未完全意识到市场竞争,依托国家的宏观干预,航空业并未完全对外公开,然而若完全开放国内的航空业,其大多数的航空企业将会面对关停的风险。目前我们国家的航空企业和其它国家的航空企业之间依然有着非常大的距离,特别是在全球航线的竞争力层面表现突出。比如:新加坡、日本等国的航空企业的服务质量是不言而喻的,在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我们国家民航企业的服罩柿坷砟钜廊恍枰不断增强。

2.2服务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此处所提及的素质所指出的综合素质,对于空乘服务人员的选取所执行标准的苛刻程度是外界所公认的,然而此苛刻大多展示在身体层面,然而在文化内涵层面依然有着非常多的不足,主要展示在服务意识、服务观念的缺乏,同时非常多的空乘服务人员所展示的微笑向人们传递着一种并不自然的感受,有着较强的职业化倾向,并且非常多的空乘服务人员均是由空乘院校毕业的,其所接受的文化教育相对较少,无法和乘客实施有效的沟通。按照2009年国际民航对外所公开的一份统计数据能够得知,中国民航的整体服务品质在全球航空市场中位列第50位,处在相对较后的位置,服务是由空乘人员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偏低与服务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偏低有着非常大的关联。

2.3航班晚点现象严重

航班晚点评判的标准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晚点率;第二,平均晚点时间。我们国家民航运输业以上两个标准均展示出了不断增加的态势。在最近几年时间内,我们国家民航业的航班正常率有一定的降低。在“十五”阶段,航班正常率是82.1%,在“十一五”阶段,其数值减少到了81.5%。在2010年的时候,航班正常率降低到了75.8%。航班晚点率不断提升。除此之外,航班的平均晚点时间有一定的提升。

2.4消费者缺乏话语权

消费者在民航运输服务中处在弱势的一方,缺少相应的话语权。第一,由于民航体系本身的原因造成乘客误机的一些状况,需要由乘客自身来买单。第二,在服务遭受严重损害的时候,在补偿层面并不具备主动权。民航局在2004年颁布了一项规定:由于航空企业本身的原因而导致航班较长时间晚点的时候,航空企业需要考虑为乘客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然而航空企业能够按照此规定明确相应的补偿标准。第三,在客户自助服务环节里面,不管发生什么样的差错,均需要由顾客来买单。在2011年的时候,消费者协会所对外公开的航空服务业十大典型案例之一的是:网络订票个人相关信息输入错误,没有办法进行修改,按照有关规定,只可以退票以后再次购买。如此的处理方式便需顾客承担由此所导致的退票费用等等。消费者话语权的缺失必定会造成民航服务品质无法获得监管与增强,产生恶性的循环。

3提升民航运输服务质量的对策

3.1增强对服务质量标准的认识

航空运输服务品质标准体系的创建对于推动我们国家航空服务的标准化监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国家航空运输公司的服务管理有所差异,服务质量同样不是完全相同的。经过设立相应的服务质量标准,以使公司在服务质量层面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标杆,加强服务品质。显然,服务质量标准是在某种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国家与社会对于服务质量所提出的需求。需要进行航空运输服务的公司完全遵循。公司具备相应的逐利特性,单单依托公司本身来实施标准难以完成,需国家相关机构由行业稳定发展与维护顾客合法权益的层面,增强标准的实施与监管力度,保证公司将标准落实当作本身服务品质的最低限制,同时由本身发展的层面达到服务质量的不断增强。

3.2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

需要完善意识同时关注对于在职人员培训的重要意义。在职培训在西方国家的公司里面存在了较长的时间。其将对于在职人员的培育看作是公司生存与不断发展的核心所在。明确操作性强的培训方案。培训方案的好坏对于最后的培训成效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在对培训方案进行制定之时需要考虑公司的具体状况。如此,能够使得工作人员在上岗以前、上岗中以及上岗之后均可以接受培育,始终维持获取大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具体的培训内容需要融合实际,同时和工作有较大的关联,针对工作人员实施专业理论的培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3充分了解乘客心理

若想提供较好的服务,便需要具备对乘客提供服务的真诚与热情,并且还需要完全掌握乘客的心理。人们的心理活动是错综复杂的、不断变化的。作为一个民航空乘服务人员,更加需要由乘客的一言一行里面把握乘客的心理,了解乘客的具体需求,达到嘴勤、眼勤、手勤以及腿勤等等,尽可能的满足乘客所提出的合理要求,使得乘客能够产生家的感觉。

3.4创建用户监督体系

创建用户监督体系,是民航运输服务规范化、程序化、体制化,加快和国际接轨的重要需求。用户的监督管理在政府机关、公司、用户以及社会这四个层面间创建了联系,经过乘客、机组、货主以及专家等四个层面对于运输服务品质进行评判,对企业进行监管。用户监督体系是整个民航服务质量监督体系最为主要的构成环节。

4结语

我们国家的民航运输业不断发展,服务质量有了较大的增强,然而从整体角度来看,民航运输服务的品质依然相对粗糙,唯有关注服务的细节,地面服务和客舱服务品质相互链接,才可以使得乘客的服务体验获得加强,进而提升乘客对于民航运输服务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吴军.论服务链整合在民航服务工作中的重要性[J].空运商务,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