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企业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十篇企业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十篇

企业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12:25

企业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篇1

(1)适应电力企业发展的需要,遵循现行电力企业管理体制;

(2)管控平台涉及技术和管理,须对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的实现方式进行决择;

(3)须考虑不同级别单位以及不同使用对象需求的侧重点;

(4)管控平台自身须具有一定安全性;

(5)基于管控平台的工具特性,须配套推出数据初始化等服务及制度来实现平台的正常运转。

2管控平台角色需求分析

管控平台设置的用户角色必须与电力企业现有信息安全相关组织架构相匹配。一般来讲,电力行业自身信息安全相关组织架构包括上级信息安全主管单位、本地信息安全主管单位以及本地信息安全实施单位此外,电力行业在实际信息安全工作中,需要外部信息安全产品厂商、安全服务厂商、安全咨询机构、相关公共信息安全机构以及科研机构支持。管控平台将外部信息安全产品厂商、安全服务厂商、安全咨询机构统一定义为外部信息安全支持单位,将相关公共信息安全机构以及科研机构定义为应急联动及专家机构。管控平台各角色职能需求分析如下:

(1)上级信息安全主管单位上级信息安全主管单位负责企业整体信息安全保障,掌握整体信息安全态势,评估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机制的有效性情况。在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负责事件决策、监控、协调。

(2)本地信息安全主管单位本地信息安全主管单位负责本单位信息安全保障,掌握所辖网络及其业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态势,协调安全事件的处理。

(3)本地信息安全实施单位本地信息安全实施单位负责本单位信息安全保障具体实施工作。在管控平台中本地信息安全实施单位设置的角色包括负责人、安全主管、安全运维人员等,如表1所示。负责风险评估、实时监控、应急演练、安全预警以及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处置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

(4)外部信息安全支持单位外部信息安全支持单位承担信息安全支撑服务职能,其职责包括外部信息安全事件预警监控,风险评估、应急演练及应急处置的外协支持等。

(5)应急联动及专家机构应急联动及专家机构由各相关公共信息安全机构、科研机构信息安全相关领域专家组成,为电力企业信息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应急联动专家机构人员在管控平台中通过设置呼叫树和专家角色,参与应急等各项事务的处置。

3系统功能设计

通过管控平台的定位以及上述角色需求分析,可明确管控平台的功能模块设置及关系如图1所示,下面依次对关键模块内容进行阐述。

3.1基础安全数据管理

基础安全数据管理模块对企业信息系统相关的网络设备、服务器、通用软件等基本信息和策略配置信息,漏洞库、事件特征库、补丁库、安全配置知识库和应急响应知识库,以及风险评估、应急演练等工作中产生的过程数据进行汇总存储并详细分类,支持多种查询和修改。

3.2预案管理

预案管理模块实现对各级单位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批、、更新,以及预案的执行(及演练)和事件处置等功能。其中应急预案编制、审批在管控平台上进行统一规范,各单位人员在管控平台上只需要参考应急预案模板并调用本单位的实际数据内容即可完成编制任务。预案管理模块功能设计如图2所示。在预案管理模块中,应急预案执行是一种复杂的业务流程,通常基于工作流引擎来实现。这种实现方式可确保相应的演练和事件处置活动能够全程可监控、可记录。图3是基于工作流引擎实现应急预案某一操作规程的实例。

3.3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模块为各单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全过程支撑,并能够根据评估过程和结果数据(例如将资产调研结果,威胁、漏洞分析等评估结果)通过内定的矩阵型风险计算方式自动计算得出各单位总体风险和高危风险状况,为各单位编制应急预案的方向提供依据。风险评估模块功能设计如图4所示。

3.4业务影响分析

业务影响分析模块同样是为编制应急预案提供依据,与风险评估模块类似。但考虑到信息系统业务的差异性,管控平台不对业务影响分析进行全过程管理和支撑。图险评估模块功能设计示意图

3.5公告管理

公告管理模块向管控平台各级角色提供通知信息、浏览、查阅、管理功能。公告从编制、审批、到反馈的整个流程均通过管控平台来实现。公告的类别包括:

(1)企业发文:企业带正式文号的信息安全类文档的、管理、显示;

(2)通知通报:企业不带正式文号但须告知各级单位的信息安全相关文档的、管理、显示;

(3)企业动态:企业各级单位参与的信息安全相关活动、新闻的、管理、显示;

(4)业界安全动态:国内外安全事件,尤其是电力行业安全相关动态的、管理、显示。

3.6预警管理

预警管理模块包含漏洞预警和威胁预警两类功能,级别分为高、中、低三级。预警信息来源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内外安全评测机构、厂商的安全预警及漏洞,另一类是源自风险评估模块和业务影响分析模块的计算结果。与公告类似,预警管理的整个流程通过管控平台来实现。各单位接收到管控平台自动发送的提示短信,登录平台,即可处理预警信息。

3.7安全事件管理

安全事件管理模块对信息安全事件的分级分类以及事件响应处理进行管理。信息安全事件的分级分类基于国家有关标准与行业实际情况。安全事件响应方式分为自动响应和事件工单管理两类。自动响应包括屏幕、邮件、声音、工单、对话框、设备控制、短信、脚本操作、Snmptrap等响应方式,并通过其设置实现自定义用户响应策略。事件工单管理则通过与第三方统/平台的接口与例如it服务管理平台进行联动来实现。

3.8信息安全状况监视(应急值班室)

信息安全状况监视模块可向各级人员提供不同的管理界面,分为宏观态势监视与应急监视两类。宏观态势监视能够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安全预警信息以及当前安全状况(是否有安全事件发生以及处理情况),对企业整体安全态势进行研判,为安全决策提供支持。应急监视能够通过安全模型分析及人工比对分析,将安全事件、威胁、漏洞等数据与管控平台中业务数据进行关联,得出研判信息,并结合国家有关标准,为应急人员提供应急相应实施依据。信息安全状况监视模块功能设计如图5所示。

4结语

企业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篇2

为规范和强化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加强预案衔接,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满足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的需要,根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52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年工作要点》(安监总政发〔〕1号)和《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有关规定,特提出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通过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应急预案管理标准化,完善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对突发灾害事故的能力,使灾害事故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救助,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我县安全生产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一)全面完成全县各级各类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修订、演练、教育和备案管理工作,建立起上下贯通、左右衔接,覆盖全县各街镇、各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

(二)各街镇、县级部门(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生产经营单位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和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人员得到系统培训提高。

(三)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物资、装备、队伍建设和管理得到全面提升。

(四)建立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和应急救援信息网络体系。

(五)建立起更加科学、适用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运行体制、机制。

三、工作任务

(一)全面完成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工作

1.应急预案的编制范围

(1)县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高危行业、高风险领域支撑预案。

(2)县级部门(机构)应急预案。

(3)街镇、村居(社区)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及其本地区高危行业、高风险领域支撑应急预案。

(4)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

a、高危行业企业:包括煤矿,非煤矿山,建筑企业,危险化学品、民爆器材和烟花爆竹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企业;

B、高风险领域企业:包括道路客运、水上客渡船(含旅游船);

C、生产作业场所(车间)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生产经营单位。

(5)公众聚集场所应急预案。

a、学校、幼儿园;

B、经营面积地上200平方米以上,地下10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宾旅馆业,文化娱乐、医院、诊所和其他服务行业经营单位;

C、经营面积地上500平方米以上,地下300平方米以上的集贸市场、商场、超市。

(6)重大危险源和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应急预案。

(7)重大政治、商贸、文艺、体育等活动应急预案。

2.各类各级应急预案编制、修订责任单位

(1)县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安监局负责。

(2)县高危行业、高风险领域支撑预案由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相关部门配合。

县道路交通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公安局牵头,县交通局配合;

县危险品运输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交通局牵头,县公安局配合;

县水上交通事故灾害应急预案,由县交通局负责;

县烟花爆竹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安监局牵头,县公安局、县供销社、县烟花爆竹公司配合;

县大型商业、文化娱乐场所和公众聚集场所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公安局牵头,县文广新局、县商委、县卫生局配合;

县建筑施工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建委负责;

县乡镇煤矿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煤管局负责;

县特种设备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质监局负责;

县危险化学品生产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经委负责,县公安局配合;

县危险化学品经营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商委负责,县公安局配合;

县民爆器材生产、经营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商委负责,县公安局配合;

县森林火灾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林业局负责;

县地质灾害、公共危房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国土房管局负责;

县市政公共设施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市政局负责;

县电力、天然气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经委负责,电力、天然气部门配合;

县防汛、农业机械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水务局(县农机局)负责;

县非煤矿山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安监局负责。

县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环保局负责,相关部门和街镇配合;

县自然灾害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安监局负责,相关部门和街镇配合;

(3)县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和负有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职责部门的应急预案,分别由各部门负责。

(4)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村居(社区)突发事故灾害应急预案由街镇、村居(社区)负责。

(5)各生产经营单位、公众聚集场所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各单位负责。总公司、总厂负责督促、指导下属单位和改制剥离企业的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建立健全包括集团公司(总厂)、子公司(分厂)、基层单位以及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关键重点部位在内的应急预案体系。

(6)不属于以上规定应急预案编制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和公众聚集场所可以不编制应急预案,但必须编制事故灾难应急处置措施(程序)。

(二)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长效机制,切实做好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工作

1.建立完善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运行体制、机制

(1)制定《县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2)修订完善《县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管理办法》。

(3)修订完善《县突发事故灾难现场处置程序》。

(4)制定《县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

(5)修订完善《县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手册》。

2.建立完善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1)应急预案修编、评审、备案、签发制度。

a、各预案编制单位的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修订,及时报送上级(含企业上级行业行政主管单位)评审备案后,由预案编制单位行政首长签字,并报送所在地县级主管部门、街镇(社区)备案,应急预案必须同时具备纸质件和电子件;

B、县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高危行业、高风险领域支撑预案,由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县应急指挥中心组织县安全生产专家评审,县政府审定;

C、各街镇、在管单位、高危行业企业、高风险领域企业,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单位应急预案,由预案编制单位报送县应急指挥中心组织县安全生产专家评审备案。

(2)应急预案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制度。

a、各街镇、各部门(机构)、各生产经营单位,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活动;

B、通过预案的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活动,总结预案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订上报评审备案。

(3)应急救援物资、装备、队伍管理制度。

a、各街镇、各部门(机构)、各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实际需要,配齐、配足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资、装备,并做好经常性的保养,保持各种应急装备完好;

B、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以及矿山、建筑施工、民爆物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企业必须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上述企业规模较小的,可建立辅助应急救援队伍或与就近专业应急队伍签订协议为其提供事故抢险救援服务;

C、各街镇、各行业主管部门(机构)、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及队伍情况档案,并于每年6月30日前报县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备案一次。

(三)切实加强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平台和应急救援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1.建成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固定指挥平台

2.建成事故灾难现场应急救援移动指挥平台

3.完成应急救援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1)建成全县各街镇、各部门(机构)和高危行业企业、高风险领域企业及重大危险源、重大安全隐患单位相连接集声讯、图像、文字等一体化的应急救援信息网络体系。

(2)建成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信息数据库,实现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信息数据共享。

a、建立完善县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信息库;

B、建立完善全县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及队伍情况信息库;

C、建立完善全县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监管数据库;

D、建立完善全县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信息资料数据库。

四、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

年3月底前,制定印发《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二)宣传发动阶段。

3月底前制发相关文件,建立工作机构,层层召开会议,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

(三)组织培训阶段。

年4月10日前,完成应急预案编制、修订、管理人员的培训。分期分批举办县级部门(机构)、街镇、在属以上企业预案管理人员培训班,县内高危行业企业、高风险领域企业和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预案管理人员培训班,较大型工业企业、较大型公众聚集场所预案管理人员培训班。培训班邀请国家安监总局和市安监局相关领导和专家授课。

(四)编制、修订、演练、评审、备案阶段。

年5月20日前,完成应急预案编制、修订、演练、评审、备案。

(五)机制建立阶段。

年5月25日前,制定、修订完善《县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县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管理办法》、《县突发事故灾难现场处置程序》、《县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县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手册》。

(六)总结验收推广阶段。

年5月31日前,提请国家安监总局和市安监局对我县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总结。

同时推进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平台和应急救援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力争5月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五、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等具体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编制、修订、演练、评审和备案管理工作,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大事,各级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制定方案,组建班子,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各街镇、县政府各部门要按照“属地化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负责领导和督促、指导本辖区、本系统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修订、演练、评审和备案工作,建立本辖区、本系统上下衔接、左右联系的应急预案体系。

(三)督促检查,加强指导。

县安监局要组织力量深入街镇、部门(机构)和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督促指导,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进。

企业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篇3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大连市安全生产保持了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但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尤其是危险化学品事故仍时有发生,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不同程度的环境破坏,同时也给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大连市安全生产应急平台自2008年建成以来,凭借出色的反应能力、强大的调度指挥功能、灵活的移动指挥平台,充分提高了应对各类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成功处理多起生产安全事故,出色完成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切实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下面以某起危险化学品起火爆炸事故救援经过为例子,简要阐述一下大连市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创新性做法和应用经验。

事故救援经过

接报处置阶段

某日18时左右,大连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以下简称“应急中心”)接到某港口企业原油储运公司输油管道起火爆炸的报告。应急平台根据来话人员信息,自动搜索基础数据库,匹配重点单位名称、显示企业基本情况、重大危险源情况等企业基本信息,并自动在地理信息系统上进行关联定位,寻找事故点附近可利用的各类应急资源。通过点击事故点附近视频监控系统集成在地理信息系统上的摄像头,可看到现场一片浓烟滚滚,远处有火光。值班员按照处置流程,利用应急平台的事故快报系统迅速上报事故情况,并为事故应急救援做好准备。

应急响应阶段

大连市应急委立即启动大连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市级响应,成立指挥部。值班员启动危险化学品事故数字预案,按照预案中生成的组织机构和任务目标,利用综合通信平台,向预案规定的指挥部成员单位发送“安全生产事故通报”,要求各成员单位完成任务。值班员通过资源调度系统调集大连石化、西太平洋石化、大连染化、交运集团、天诚燃气公司等6支市级应急救援队伍支援。与此同时,值班员从应急平台专家库中紧急调集了8名有丰富经验的危化品事故处理专家奔赴现场。移动指挥车向现场出发,与固定指挥中心协同配合,组织相关救援工作。

应急救援阶段

移动指挥车到达现场后,按照地理信息系统预先根据气象信息、地理信息、预案等综合因素标绘的现场指挥部位置,展开与应急中心实现数据对接后,指挥车成为现场指挥中枢。车上配置的通讯、视频采集传输、照明、会商等先进装备和应急指挥软件系统,为指挥员查看现场情况,了解、分析事故实时态势提供了保障。车载单兵系统将现场视频图像及救援情况实时回传至应急中心,应急平台的辅助决策系统综合事故情况、三维实景、现场气象、安全知识库、案例库等因素会同专家的意见生成智能方案,交由现场指挥员进行决策参考。智能方案被现场指挥员认真查看并全部采纳执行。

由于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得当,经过应急队伍与消防官兵的通力合作,十几个小时后,明火被基本扑灭。大连市应急委终止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响应,公安消防、环境保护等部门开展现场保护和监测,防止次生事故发生。应急平台对任务完成情况及应急处置情况进行整体评估,生成应急评估报告。

应急平台的创新功能

应急指挥“一张图”

电子地图系统是综合应用矢量化电子地图、航拍遥感图、三维实景图、模拟仿真等先进的地理信息处理技术构建的地理信息数据库。通过对智能地图系统的深入开发,既实现了隐患、事故、企业、应急资源等的密度分布专题图,为全市的安全生产形势提供宏观分析依据,也实现了事故后果模拟仿真、事故点周边环境分析、标绘系统等实战应用的空间分析功能。

本次救援多次使用三维实景图,针对重大危险源采集的三维影像,配合预先标注的处置方案,为应急抢险时还原重大危险源的原始情况提供帮助。救援指挥全程使用的标绘系统,能将包含危险区域、监测点信息、警戒点、道路封闭点、疏散线路、搜索路线、物资接应点、医疗急救点、现场指挥部等信息的救援处置方案示意图直接绘制在电子地图上,为可视化指挥提供了技术支撑。电子地图系统还与预测预警、数字预案、综合研判、辅助决策等模块完全融合,将事故的发展趋势、影响区域与地理空间信息系统相结合,进行危险性分析和综合研判,充分满足应急指挥“一张图”的要求。

数据采集是关键

基础数据是资源调度系统的核心、辅助决策系统的支撑,也是本次救援成功的保证。基础数据采集是对日常应急管理工作的考验,应急中心组织专家和专业的采集队伍,对企业基础信息库、地理信息库、应急资源库、案例库、重大危险源库、预案库、模型库、知识库、三维实景影像库等信息进行高标准数据采集。应急平台共采集应急机构、应急专家、应急队伍、应急物资等11大类专业应急信息数据;采集企业位置、重大危险源位置、导航数据、数字高程模型、危险源三维实景等8大类27个图层的电子地图系统数据;采集企业基本信息、重大危险源信息、企业安全管理机构等23类企业信息;还采集了大量的预案库、知识库、模型库、案例库、法规库等应急辅助信息。应急平台通过共享数据库、数据同步、开放数据服务接口等方式,实现了以上各类信息的共享访问,为“战”时的资源调度、辅助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依据。

企业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篇4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国家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应急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保证应急通信指挥调度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满足突况下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工作的需要,确保通信的安全畅通。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下述情况下的重大通信保障或通信恢复工作。

(1)特大通信事故;

(2)特别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

(3)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重要通信保障任务。

1.4工作原则

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工作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严密组织、密切协同,快速反应、保障有力的原则。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国家通信保障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信息产业部设立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全国的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应急工作。

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国家通信保障应急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联络和事务处理工作。

2.2组织体系框架描述

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和国家通信保障应急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相关省(区、市)通信管理局和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通信保障应急管理机构,进行重大突发事件的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应急工作。

各省(区、市)通信管理局设立电信行业省级通信保障应急工作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和协调本省(区、市)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通信保障应急管理机构,进行本省(区、市)的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应急工作。

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总部和省级公司设立相应的通信保障应急工作管理机构,负责组织本企业内的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应急工作。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省级公司受当地省(区、市)通信管理局和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总部的双重领导。

3预防和预警机制

各级电信主管部门和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应从制度建立、技术实现、业务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通信网络安全的预防和预警机制。

3.1预防机制

各级电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和应急处置准备工作的监督检查,保障通信网络的安全畅通。

3.2预警监测

各级电信主管部门通信保障应急管理机构及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都要建立相应的预警监测机制,加强通信保障预警信息的监测收集工作。

预警信息分为外部预警信息和内部预警信息两类。外部预警信息指电信行业外突发的可能需要通信保障或可能对通信网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警报。内部预警信息指电信行业内通信网上的事故征兆或部分通信网突发事故可能对其他通信网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警报。

各级电信主管部门要与国家、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各级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网络运行管理维护部门要对电信网络日常运行状况实时监测分析,及时发现预警信息。

3.3预防预警行动

信息产业部获得外部预警信息后,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通信保障应急工作的应对措施,通知相关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做好预防和通信保障应急工作的各项准备工作。

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通过监测获得内部预警信息后,应对预警信息加以分析,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对可能演变为严重通信事故的情况,及时报告国家通信保障应急工作办公室。国家通信保障应急工作办公室接到预警信息后,立即进行分析核实,经确认后,通知可能受到影响的其他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做好预防和应急准备工作。

3.4预警分级和

3.4.1预警分级

预警划分为四个等级:

Ⅰ级:因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有可能造成多省(区、市)通信故障或大面积骨干网中断、通信枢纽楼遭到破坏等情况,及需要通信保障应急准备的重大情况;通信网络故障可能升级造成多省(区、市)通信故障或大面积骨干网中断的情况。

Ⅱ级:因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有可能造成该省(区、市)多个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所属网络通信故障的情况,及需要通信保障应急准备的情况;通信网络故障可能升级造成该省(区、市)多个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所属网络通信故障的情况。

Ⅲ级:因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有可能造成该省(区、市)某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所属网络多点通信故障的情况;通信网络故障可能升级造成该省(区、市)某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所属网络多点通信故障的情况。

Ⅳ级:因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有可能造成该省(区、市)某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所属网络局部通信故障的情况。

3.4.2预警

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可以确认并Ⅰ级预警信息;省(区、市)通信管理局通信保障应急管理机构可以确认并Ⅱ级、Ⅲ级和Ⅳ级预警信息。

各级通信保障应急管理机构应根据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的预警信息,做好相应的通信保障应急准备工作。

4应急响应

4.1响应分级

突发事件发生时,按照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的原则,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应急响应工作划分为四个等级:

Ⅰ级:突发事件造成多省通信故障或大面积骨干网中断、通信枢纽楼遭到破坏等重大影响,及国家有关部门下达的重要通信保障任务,由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协调,启动本预案。

Ⅱ级:突发事件造成某省(区、市)多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通信故障或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下达通信保障任务时,由各省(区、市)通信管理局的通信保障应急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和协调,启动省(区、市)通信管理局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同时报国家通信保障应急工作办公室。

Ⅲ级:突发事件造成某省(区、市)某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多点通信故障时,由相应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通信保障应急管理机构负责相关的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应急工作,启动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相应的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同时报本省(区、市)通信管理局应急通信管理机构。

Ⅳ级:突发事件造成某省(区、市)某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局部通信故障时,由相应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通信保障应急管理机构负责相关的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应急工作,启动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相应的通信保障应急预案。

4.2应急处置

本预案重点考虑发生Ⅰ级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置工作。

4.2.1信息上报和处理

突发事件发生时,出现重大通信中断和通信设施损坏的企业和单位,应立即将情况上报信息产业部。信息产业部接到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报国务院。

国家通信保障应急工作办公室获得突发事件信息后,应立即分析事件的严重性,及时向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提出处理建议,由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进行决策,并启动本预案。需要国务院进行协调的,应立即上报国务院。

启动本预案时,相应的通信管理局和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通信保障应急管理机构应提前或同时启动下级预案。

4.2.2信息通报

在处置Ⅰ级突发事件过程中,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应加强与通信保障应急任务下达单位或部门及相关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信息沟通,及时通报应急处置过程中的信息,提高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工作效率。

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应将相关信息及时通报与突发事件有关的政府部门、重要单位和用户。

4.2.3通信保障应急任务下达

发生Ⅰ级突发事件时,国家通信保障应急工作办公室按照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的指示,以书面或传真形式向有关省(区、市)通信管理局和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下达任务通知书。接到任务通知书后,各单位应立即传达贯彻,成立现场通信保障应急指挥机构,并组织相应人员进行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工作。

4.2.4通信保障应急工作要求

相关省(区、市)通信管理局通信保障应急管理机构和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收到任务通知书后,应立即开展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应急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1)通信保障及抢修遵循先中央、后地方,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

(2)应急通信系统应保持良好状态,实行24小时值班,所有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待命;

(3)主动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4)相关电信运营企业在执行通信保障任务和通信恢复过程中,应顾全大局,积极搞好企业间的协作配合,必要时由国家通信保障应急工作办公室进行统一协调;

(5)在组织执行任务过程中,现场通信保障应急指挥机构应及时上报任务执行情况。

4.2.5通信保障应急任务结束

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应急工作任务完成后,由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下达解除任务通知书,现场应急通信指挥机构收到通知书后,任务正式结束。

4.2.6调查、处理、后果评估与监督检查

信息产业部负责对特大通信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对事故后果进行评估,并对事故责任处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2.7信息

由信息产业部负责有关的信息工作,必要时可授权省(区、市)通信管理局进行信息工作。

4.2.8通信联络

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过程中,要确保应急处置系统内部机构之间和部门之间的通信联络畅通。通信联络方式主要采用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会议电视、传真等。

5后期处置

5.1情况汇报和经验总结

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应急任务结束后,信息产业部应做好突发事件中公众电信网络设施损失情况的统计、汇总,及任务完成情况总结和汇报,不断改进通信保障应急工作。

5.2奖惩评定及表彰

为提高通信保障应急工作的效率和积极性,按照有关规定,对在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应急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保障不力,给国家和企业造成损失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惩处。

6保障措施

6.1通信保障应急队伍

通信保障应急队伍由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网络管理、运行维护、工程及应急机动通信保障机构组成。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应不断加强通信保障应急队伍的建设,以满足国家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应急工作的需要。

6.2物资保障

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应建立必要的通信保障应急资源的保障机制,并按照通信保障应急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通信保障应急装备,加强对应急资源及装备的管理、维护和保养,以备随时紧急调用。

6.3必备资料

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应急管理机构必须备有地图、各种通信保障应急预案、通信调度预案和异常情况处理流程图、物资储备清单和相关单位、部门及主管领导联系方式。

6.4技术储备与保障

信息产业部在平时应加强技术储备与保障管理工作,建立通信保障应急管理机构与专家的日常联系和信息沟通机制,在决策重大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方案过程中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

适时组织相关专家和机构分析当前通信网络安全形势,对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及实施进行评估,开展通信保障的现场研究,加强技术储备。

6.5宣传、培训和演习

各级通信保障应急管理机构应加强对通信网络安全和通信保障应急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有关通信保障应急指挥管理机构和保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保证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不断提高通信保障应急的能力。

6.6通信保障应急工作监督检查制度

各级通信保障应急管理机构应加强对通信保障应急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做到居安思危、常备不懈。

6.7需要其他部门保障的工作

6.7.1交通运输保障

为了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通信保障应急车辆及通信物资能够迅速抵达事发地点,国家或地方交通管理部门为应急通信车辆配置执行应急任务特许通行证。在特殊情况下,国家或地方交通部门应负责为应急通信物资的调配提供必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支持,以保证应急物资迅速到达。

6.7.2电力保障

突发事件发生时,国家或地方电力部门优先保证通信设施的供电需求。

6.7.3经费保障

因通信事故造成的通信保障处置费用,由电信运营企业承担;处置突发事件产生的通信保障费用,参照《国家财政应急保障预案》执行。超级秘书网

7附则

7.1名词术语说明

(1)通信是指电信网络。

(2)特大通信事故是指由突发事件造成的通信枢纽楼破坏、大面积骨干网中断等情况。

(3)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是指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等。

7.2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信息产业部负责管理和更新,由国家通信保障应急工作办公室根据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的命令和指示启动。预案坚持周期性的评审原则,每年一次,根据需要及时进行修改。

企业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篇5

当下电力企业的应急管理系统尚不完善,仍存在很多问题。第一,没有建立完善的电力系统应急预案体系。其主要是因为电力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缺乏灾难意识,对电力系统突发意外事件没有足够的重视。通常是当意外发生后,才开始商讨应急措施和方案,想办法去解问题,没有做到预防。真正的重视是以预防为主。电力企业管理人员本末倒置了。第二,部份电力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和机制还不健全。中小电力企业还未建立应急处理小组,如果电力系统突发以外,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第三,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相对薄弱。国家规定每个电力企业需建立信息报告系统,但是大中小企业的报告系统等级高低不同,我国的总体的信息报告系统不完善,所以社会共享的资源比较少,对于突发状况不能及时去解决。第四,在发生电力突发公共事件时,一般都是以部门为单位逐级汇报,缺乏快捷有效的沟通渠道,无法在危急时刻统一调集和迅速汇总。第五,应急联动能力不足。涉及社会公众或其他单位的电力突发事故,如大面积停电、重要用户停电、重大设备事故等,预案的启动和执行多数只限于本企业,没有较好联动社会开展综合应急演练,社会较多用户没有建立相应的电力应急预案,自救预案不完备。

2主要应对措施

2.1加快应急系统平台的建设

建立电力系统应急信息指挥平台、电力应急通讯保障等应急基础设施,形成标准统一、结构完整、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符合国情的电力安全实时监管和电力应急信息指挥系统,实现实时监管、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综合研判、辅助决策和总结评估等功能、在国家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建成之后,相应建设区域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及省级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全面提升电力安全监管水平和综合应急指挥能力。对于应急系统平台的管理人员要以提高其电力方面工作能力为主,深入对管理平台人员专业知识了解,设计有针对性的管理培训方案,工作人员少什么,就对他们培训什么,对于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员和技术支持。应急管理培训人员应该有考评制度,优胜劣汰,避免出现因为不专业的管理造成电力企业损失的现象。

2.2加强应急系统的日常管理

电力企业应加强日常的应急管理,遇到电力系统的突况时,能够快速地控制情况,避免事态严重,将损失降到最低。电力企业应该将强预案管理,建立预案应急系统,以防万一。建立预案应急系统需注意几点:第一,要清楚不同种类型的电力系统意外对于人们的造成的影响,对于影响重大的个案要着重进行预案设计;第二,设计的预案必须简洁,操作性比较强,在电力系统发生意外时能够起到作用;第三,预案的设计要符合电力企业问题公关处理的标准,让预案有意义、有价值;第四,需不断改进完善预案,根据每次电力企业的突发事件不断的地完善预案,让预案的存在真的能做到临场应急处理。

2.3完善预案机制和预案演练

气象部门应将电力相关的数据纳入日常观测范围,电力企业应对重点部位设立监测点,并建立与国家及地方监测网(减灾预警系统)的联系,根据本地区的灾害特点建立减灾预警系统,形成与有关部门畅通、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和机制;结合电力安全风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等,有针对性地健全、完善和细化预防灾害事故的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提高应急工作水平并进行不定期演练和联合反事故演习工作,通过开展电网大面积停电、重要用户突然停电、基建施工、防汛抗洪、等方面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检验各单位的应急体系和预案的执行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对突发事件处理应变的能力同时,要重视重要用户及场所保安备用电源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问题,并要求特别重要用户配备必要的应急电源,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2.4加强应急队伍和协调联动机制的建设

电力企业要吸纳专家,组件一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在电力企业出现突发状况时能够发挥作用,紧急抢险,修复电力系统。应该加强电力企业之间的联系、电力企业与国家电网之间的联系,政府要发挥其职能,帮助扶持中小电力企业。

2.5加强物资储备

电力企业应该加强电力系统应急物资储备,以便电力系统出现意外后企业应急管理能够得到恰当地解决。

3电力企业应急管理培训的意义

电力企业的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是顺应当下电力企业的现状,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电网业需要不断地发展,所以要推动企业的发展,必须要通过培训来深化企业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随着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的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以及工作效率也会提高,可以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所以对于电力企业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工作是企业得以进步的首要条件,是电力企业蓬勃发展的保证,也保证了国家电网的安全,人们生活幸福、社会稳定也会受其影响。

3.1增强电力企业员工对应急管理的认识

电力企业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工作对于扩大电力企业员工的眼界有很大的帮助,加强对电力企业应急管理知识的掌握,深切认识到电力应急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员工工作职责所在。提高电力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对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更加地重视,为社会稳定做出巨大的贡献。

3.2提高电力企业员工应急处置技能的重要手段

电力企业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工作能够提高员工企业的专业知识,在电力系统发生意外时,能够在恶劣的条件下进行抢修,提高技术能力,及时修复问题,减少损失。

3.3电力应急管理培训是提高电力应急管理的过程

企业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篇6

[关键词]安奎生产 应急预案 编制

一、前言

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各类突发事故能力,保障职工安全健康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企业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社会影响的重要举措。

二、当前应急预案存在问题

应急预案又称事故应急计划,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是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预案是在对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应急人员职责、应急程序、保障措施等预先做出的安排。

2006年9月20日,国家安监总局颁布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2009年4月1日,国家安监总局颁布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7号),对我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和备案工作形成有效的指导作用。为此,许多企业积极开展了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工作,但是由于技术力量的局限性,不少企业在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内容不完整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只是一份文件或一个规定,简单地罗列出应急的报告程序、报告对象,以及根据损失大小,对事故的分级,应急预案中应该包括的核心内容却未能反映。另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将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不少企业只编制了综合应急预案或者专项应急预案,而应急预案体系中的现场处置方案几乎没有编制。

2、 可操作性差

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和应急响应程序与处置技术等要素。而企业在实际编制过程中,这些关键内容往往存在很多漏洞和缺陷,导致预案的可操作性差。比如职责描述不具体,似是而非,容易产生误解,在紧急状况下无法各司其职,出现岗位缺员状态。再如,由于危险源和风险分析不到位,编写人员在编写应急处理措施时,难于把握适度的原则,有的应对措施描述过于简单,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缺乏针对性,有的应对措施描述过于具体,不利于紧急情况下的快速操作。

3、 预案衔接不畅

按照行政级别,应急预案分为国家、省、地市、区县、企业等级别。而作为整个应急体系中的基石的企业级应急预案,如何与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尤为重要。在不少企业的应急预案中,这些内容基本没有。此外,由于危险源和风险分析能力的局限,不少企业应急预案的行动重点、应急联系也缺乏相应的衔接,甚至前后矛盾。

4、 缺乏演练

应急演练是应急预案培训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应急演练可以验证应急预案的可行性以及检验应急队伍应对各种紧急情况的反应能力和协调程度。尤其是通过演练及时能发现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应急预案进行修改完善。因此,生产经营单位每年要对应急预案进行一次演练。而不少企业的应急预案被束之高阁,锁进抽屉,或成为应付各级安全生产检查的“挡箭牌”,缺乏组织演练,有的甚至自应急预案编制以来就没有进行过任何演练。

5、 缺乏动态管理

应急预案作为生产经营单位在紧急情况下的行动纲领,不是编制完成以后就万事大吉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工艺流程、设施设备、人员配备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就要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同时,作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预案同样也要遵守pDCa螺旋循环模式,通过策划(p)、实施(D)、检查(C)、处置(a]对应急预案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使应急预案能够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而逐步完善。但实际情况是,不少企业应急预案未能做到动态管理。

三、把握应急预案编制的要素

应急预案的编制一般分为六个步骤:①成立预案编制工作组,②资料收集,⑨危险源与风险分析,④应急能力评估,⑤编制应急预案,⑥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具体如下图所示:

按照编制应急预案的步骤,编制应急预案应该把握好以下要素:

1、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危险源与风险分析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关键过程。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的方法有两大类。第一大类是直接经验分析法,主要有询问法、交谈法、现场观察法、查阅文件记录法、对外交流法、工作任务分析法、对比法等。第二大类是系统安全分析法,主要有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SCL)、预先危险分析法(pHa)、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实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等。这两大类方法必须综合运用,危险源与风险分析才能全面,应急能力评估才具有科学性。而负责危险源和风险分析的人员,应该横向到底、纵向到边涵盖生产、工程、维修、设备、安全、环保,甚至行政后勤、财务各部门,从总经理、部门经理、班组长、基层员工代表,全方位参与。参与的方式可以有会议、讨论、调查、内部评审等。应急预案的编制人员应掌握相关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引导应急预寨编制小组成员,结合直接经验分析法,系统地进行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2、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在众多的应急预案中都长篇累牍地说明各部门和各类人员的职责,但未明确相关人员指挥链条关系,特别是在相关指挥人员无法及时到位的情况下,谁接替指挥,没有明确的描述。最好能通过网络管理图,明确指挥链条和信息传递链条,并明确紧急情况下第一指挥不在现场,谁来接替指挥权。

3、监测与预瞽。在应急预案中必须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程序。监测与预警包括软件和硬件方面,软件主要是风险管理、风险预报机制,硬件如应急监测仪器、设备、防护装备、应急通讯设备,交通工具等。

4、信息报告与处置。紧急情况下,信息的及时准确报告对后期进行应急处置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急预案必须明确事故及未遂伤亡事故信息报告与处置办法。首先,要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其次,要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最后要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

5、分级响应。对应急预案进行分级响应管理是应急预案的重要体现。如果没有进行分级,一次小范围的事故就要动用全部的人力、物力,必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以下是某企业的分级响应。

6、保障措施。保障措施是应急预案在紧急情况下能否保证正常运转的根本保证之一,包括通讯与信息保障、应急队伍保障、应急物资装备保障、经费保障等保障,要注意克服应急人员通讯方式少、没有明确专兼职应急队伍、装备的底数不清等问题。

7、应急恢复。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内容。如:①现场保护。应急终止后,现场应急组应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等待事故调查小组的调查取证。②污染物的处理。包括事故发生及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事故性废水、消防水的污水应急处理。③现场洗消。应急终止后,在不影响事故调查取证的前提下,及时采取稀释、处理、中和、吸附、隔离等措施对事故现场进行洗消。④善后处理。事故应急处理结束后,应立即开展的有关善后工作,包括:受伤人员的救治,伤亡及受影响人员的赔付,污染物的处置、环境治理恢复,生产恢复,消除事故后果和影响。

企业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篇7

1应急信息管理计划

在空调企业应急信息管理系统中,第一阶段plan是根据应急系统的要求来制定具体的管理计划,遵从“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根本原则[3],针对空调企业可能面临的所有突发事件,建立应急信息管理体系,并结合空调企业职能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成立应急信息管理指挥系统,确保计划能够准确、顺利的执行。

1.1计划编制

1.1.1应急信息管理指挥体系及职责

首先要成立应急信息管理指挥体系,由分管空调企业安全管理的副经理任组长,组员则由厂房、库房、生产车间、维修车间和辅助空间等区域相关管理人员组成。指挥体系直接负责协调空调企业应急信息管理系统所有流程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应急信息管理系统的指挥、执行、处置、信息通报等。生产车间区域负责人对整个管理流程检查,其他区域负责人维持空调企业正常的运营秩序,保证空调企业的运营不受影响。应急信息管理指挥体系需要明确责任到个人,将负责人的姓名、责任区域、联系方式等填表报备,并在空调企业相关区域公示。

1.1.2空调企业区域安全现状评估

在应急信息管理系统执行前,需要对空调企业所有区域开展自查和安全评估,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发生时,可能对空调企业的正常运营产生的影响和损失进行初步评估,经过排查后可以得出空调企业应急信息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环境安全。环境安全问题主要是空调企业各个区域的公共设施、硬件设备的安全,一旦空调企业的环境安全出现故障,必然会导致空调企业生产业务停滞,应急信息管理系统需要立即启动,介入处理。第二,制度安全。制度安全问题主要是空调企业需要严格执行相应的应急管理规章制度,确保突发应急事件时,能够有相应的规章以及安全责任制度来保障应急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第三,运维安全。运维安全问题主要是在空调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能够对应急管理系统有一个良好的运行维护,避免由于日常操作不当、管理漏洞等造成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停止服务。第四,配置安全。配置安全问题主要是针对应急信息管理系统本身,要有一个良好的运行平台,防范因系统配置不足导致的系统宕机等问题产生。

1.2安全评级

1.2.1空调企业区域风险

区域风险确定是应急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环节,只有对空调企业的厂房、库房、生产车间、维修车间和辅助空间等区域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各种可能的风险进行评级,才能有针对性的预测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而选择更加有效地应急管理手段。

1.2.2空调企业区域风险评级

根据空调企业各区域可能发生风险的等级以及影响范围大小,将风险等级分为稍有风险、一般风险、显著风险、高度风险、极其危险这5个等级。稍有风险是指对空调企业运营不会造成影响的一些风险,如运维人员的误操作、设电脑死机等,通过运维人员介入处理就可以及时解决,不需要启动应急信息管理系统。一般风险是指会对空调企业运营造成轻微影响,但是经过处理后可以快速恢复的情况,如线路故障、设备故障等,也不需要启动应急信息管理系统。显著风险是指对空调企业的运营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会导致部分业务暂停,如核心设备宕机、大面积停电等,需要启动应急信息管理系统。高度风险是指对空调企业的运营造成了极大影响,空调企业需要暂停业务来进行处理,如聚众骚乱、暴力事件等,需要启动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并通知相关公安、消防、救护部门协助处理。极其危险是指发生对空调企业以及人身安全具有危险且已失控的事件,并需要公安、消防、救护部门介入处理的情况,如火灾、自然灾害、暴乱等不可控事件,不仅需要启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还需要快速成立应急管理小组,并上报至政府相关部门。

1.3应急处置

1.3.1应急信息管理系统适用场景

根据空调企业区域风险评级,可以看出稍有风险和一般风险的情况下,是不需要启动应急信息管理系统的,只需要运维人员介入处理就可以解决,当出现显著风险、高度风险时,就需要及时启动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并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通知相应的政府部门协助乃至介入处理,当出现极其危险的情况时,不仅需要启动应急信息管理系统,还需要成立应急管理小组,并上报政府部门。

1.3.2应急信息管理系统流程

应急信息管理系统的流程由应急管理小组编制和审核,小组组长对整个流程负责,具体系统流程。

2应急信息管理优化

应急信息管理系统的第二、第三阶段分别为Do和Check,第二阶段Do是处理应急信息管理系统的指令,第三阶段Check是检查应急信息管理系统的执行情况,并进行流程的优化。第二阶段Do主要工作内容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习,第三阶段Check主要工作内容是在应急演练结束后,检查和优化应急信息管理系统流程,使其具有更好的系统性和动态性。

2.1应急信息管理执行

2.1.1应急预案培训

应急信息管理系统流程确定以后,结合区域风险及风险评级,组织空调企业部门负责人、技术员和员工进行预案的培训,通过培训提升相关人员对应急事件的观察和判断能力,熟练掌握应急预案的处理方法,知悉应急预案的处理流程。

2.1.2应急预案演习

空调企业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应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应急预案的演习,增加演习的真实性、突发性和随机性,通过演习来检验应急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合理性、时效性,是否具有执行性和可控性,并对存在的问题查缺补漏,优化流程。通过演习能把生硬死板的流程和真实生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既锻炼了相关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又完善了应急信息管理系统流程。综合演习计划。根据应急预案计划表,应急管理小组需要划定演习的具体类型主要分为:专项演习,根据空调企业区域功能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一个方面的演习,强化关键区域的应急处理能力。模拟演习,根据应急信息管理流程图,结合区域和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在不对空调企业运营造成影响的情况下,进行模拟演习。仿真演习,在空调企业暂停运营的情况下,模拟应急突发事件,快速组建应急管理小组,完成事件发现、判定、上报、处理、事件解除整个应急信息管理流程的演习。在演习过程中,要能够准确划分应急演习区域,明确应急响应负责人的职责,突出团队协作能力、操作规范性和快速响应能力。

2.2应急信息管理优化

应急演习结束后,应急管理小组需要总结演习过程中的不足,对应急信息管理流程进行优化,确保应急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性、动态性、持续性,并形成书面材料汇总,完善应急信息管理系统[4]。3应急信息管理执行应急信息管理系统的第四阶段为action,action阶段是根据整个应急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自检和执行,对自检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查缺补漏,对运行过程中成功的案例加以发扬,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化流程。action阶段是实现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动态管理的关键一环,空调企业应该根据应急演习的的实际情况,每年至少需要进行1-2次应急信息管理系统的评估,把总结的经验补充到管理系统中,对关键区域的应急信息管理进一步加强,改进完善应急信息管理系统[5]。综上,一个运行良好、高效科学的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工作人员和区域负责人的应急事件处理能力,能够保障空调企业在突发应急事件时有条不紊的运营。

参考文献:

[1]郭冬岩,董仁龙,袁素娟.非常规突发事件中企业应急管理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8(16):34-35.

[2]王宏.基于pDCa循环流通服务模式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39(5):96-97+112.

企业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篇8

一、提高认识,明确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目标

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是关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各地、各部门和各类企业应牢固树立安全责任监管意识和主体意识,从讲政治和大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这项工作摆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上,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按照粤府办[*]42号文要求,我市各级各类生产经营企业在*年底前要全面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建立健全企业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把应急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形成上下贯通、多方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企业应急管理机制,建立起训练有素、反应快速、装备齐全、保障有力的企业应急队伍,加强企业危险源监控,实现企业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处置的有机结合,企业应对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二、加强建设,全面落实企业应急管理工作

(一)建立健全企业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各地大型企业必须设置或明确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形成完善的企业应急管理组织体系;非煤矿山、建筑施工企业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企业(以下简称高危行业企业)要设置或指定应急管理办事机构,配备应急管理人员;其他各类企业也要在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下组织开展自身应急管理工作;各类企业的安全生产应急工作要做到“机构、职责、编制、人员、经费”五落实。

(二)完善企业应急联动机制。

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全面掌握本行政区域内的高危行业企业分布、企业重点危险源、应急队伍等基本情况,加强与企业联系,组织建立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关联单位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形成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合力,协调有序地开展应急管理工作。中央企业驻肇分支机构、省属企业要加强与其所在地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主动接受安全生产监管,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要及时报告有关情况,预警信息。

(三)推进预案体系建设和管理。

1、编制完善企业预案。应急预案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主线。各类生产经营企业要在*年11月30日前,结合自身实际全面完成应急预案编制与实施工作。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点加强对本地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企业,学校、医院、商场、宾馆、影剧院等人员密集场所,供水、供电、供气等关键性工程,仓储、能源等重点部位,铁路、客运等重点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编制的指导,明确预案编制要求,制订编制指南或预案范本,提高预案质量。

2、加强企业预案管理。各地企业的应急预案要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报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同时告知相关单位,并建立企业应急预案评估管理、动态管理和备案管理制度。中央企业驻肇分支机构、省属企业和市属企业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应按属地管理的原则,报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各地安全生产监管和有关主管部门要对照市和各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及各类事故专项预案,加强对备案内容的审查,实现预案之间的有机衔接。

3、开展多种形式的预案演练。各企业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地组织开展预案演练工作。高危行业企业要针对生产事故易发环节,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预案演练。各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每年组织一次高危行业企业或安全生产重点监控企业、部门、地方的联合演练,促进企业应急预案与政府、部门应急预案的有效衔接,并督促企业对预案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修订。同时,有关部门要指导各企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修改变动情况以及企业生产条件、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对应急预案予以修订。

(四)加强企业专兼职队伍和职工队伍建设。

根据粤府办[*]42号文要求,各地大中型高危行业企业要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小型高危行业企业要建立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并与有关专业应急队伍建立合作、联动机制;其他企业应根据需要指定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各地已经建有专兼职消防队的企业,其应急救援队伍应当依托已有的专兼职消防队组建。各企业要切实抓好应急队伍的训练和管理,特别是加强对安全生产关键责任岗位职工的安全操作规范和安全生产事件的处置方法、自救互救和第一时间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培训。

(五)加强企业应急救援基地建设。

目前,我市的企业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期间,将按照省的统一规划,尽快完成端州、*高新区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和四会非煤矿山应急救援基地的建设。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应急救援基地建设的支持,解决基地建设所需。

三、做好隐患排查监管和应急处置工作

各地和有关部门、各类企业尤其是高危行业企业要按照《广东省关于加强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粤安监[*]248号)要求,做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分类、登记、评估、分级和上报工作,建立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定期报告制度和信息系统,规范和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和重大安全隐患的整治。

各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开展隐患排查,对查出的隐患及时治理整改,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采取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各地安全生产监管和有关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工作,对存在隐患较大的企业要采取停产、停业整顿或停止使用等措施,防止发生突发事件。

各地和有关部门、各类企业要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企业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并按照分级标准迅速向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对危险化学品泄漏、放射源失控等可能对周边群众和环境产生危害的突发公共事件,企业要在第一时间向地方政府报告有关情况,并及时向可能受到影响的单位、职工、群众发出预警信息。要控制事故发展态势,标明危险区域,组织、协助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救助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地方政府要按照相关预案要求,加强对应急处理的指挥领导,组织开展救援和群众疏散工作。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地方政府的统一要求,做好各项救援措施的衔接和配合。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各企业应尽快组织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消防环境污染,并加强事后评估,完善各项措施。

六、强化企业应急管理职责分工和相关政策措施

(一)明确和落实企业应急管理责任。

要进一步明确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履行企业应急管理职责。企业对自身应急管理工作负责,要按照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在政府领导下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落实对企业应急工作的监管责任。中央企业驻肇分支机构、省属企业、市属企业及各地企业应急工作由当地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监管;其他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监督指导有关企业预防和应对其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按照出资人职责,配合职能部门落实应急预案管理方针政策,负责督促监管企业制订和落实应急预案,并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负责综合指导、协调企业应急管理工作。

(二)企业要加大投入力度。

各企业要切实加大对应急物资的投入,重点加强防护用品、救援装备、救援器材的物资储备,做到数量充足、品种齐全、质量可靠。有条件的企业要加强应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配备必要的设备,逐步实现与有关部门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各地高危行业企业要安排应急专项资金,用于隐患排查整改、危险源监控、应急队伍建设、物资设备购置、应急预案演练、应急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等工作。

(三)制定完善相关政策。

各地和有关部门要抓紧建立和完善政府应急准备金制度,进一步落实企业强制性提取安全费用、交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提高事故伤亡赔偿标准的政策措施;抓紧研究制订企业物资合理征用补偿、企业应急队伍有偿服务办法、大力推进高危行业企业的意外伤害保险和责任保险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应急管理长效机制。

七、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

企业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篇9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理念,以应急管理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为重点,以群查、群防、群治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单位和广大群众在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全方位覆盖,不断提高基层应急管理和应对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为加速经济隆起、科学发展*山、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工作目标

力争通过两到三年努力,在全县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政府统筹协调、社会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基层应急处置和保障能力全面加强,广大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普遍提升,基层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显著提高。

——到*年底,全县所有乡镇(办事处)、村(社区)、县直各部门所属企事业单位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制订和完善应急预案。

——到*年底,全县所有乡镇(办事处)、村(社区)、县直各部门所属企事业单位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基本建立起基层应急救援队伍。民营企业建立应急组织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和救援队伍的比例要达到70%以上。

——到2009年底,全县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管理工作实现全方位覆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步入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年底前,全县所有乡镇(办事处)、村(社区)都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乡镇政府(办事处)要成立或明确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确定相关责任人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将应急管理作为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落实责任人,做好群众的组织、动员工作。基层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也要根据时限要求和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民营企业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指导民营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二)加强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各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学校要以《*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总纲,结合所在乡镇(办事处)总体应急预案和相关专项预案、部门预案,编制基层应急预案。*年底前,全县所有乡镇(办事处)、村(社区)、县直各部门所属企事业单位及学校都要编制完成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民营企业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指导民营企业编制企业应急预案。同时,各基层组织和单位要认真做好基层应急预案演练工作,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各乡镇(办事处)应急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基层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按照预案管理权限对所属地区各类基层应急预案进行审核和备案。

(三)认真做好应急预警和信息报告工作。基层单位是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的主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基层单位要及时向有关单位和救援机构报告。各乡镇(办事处)和县直各部门要抓紧建立健全本地区、本部门基层应急预警和信息报送网络,着力建设基层应急管理信息员队伍,特别是对重点区域、群体、行业、部位要设立预警信息员,形成以基层群众为主体的应急预警和信息报送网络,紧急情况可同时越级上报,确保预警信息报送的及时、准确。加强基层应急值守工作,各乡镇(办事处)要建立和完善24小时值班工作制度,设立应急值守电话。要建立完善预警信息通报与制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电话等媒体和手段,及时预警信息。

(四)加强基层综合应急队伍建设。各乡镇(办事处)要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尽快在具备条件的社区、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组建起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包括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民兵、企事业单位应急队伍、保卫人员和志愿者队伍等力量,注意吸收有关专家和有相关救援经验人员参加。要强化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加强日常训练,把应急队伍的培训同应急演练结合起来,配备必要的救援装备,提高综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使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在关键时刻能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五)做好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基层组织和单位作为隐患排查监控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健全隐患定期排查、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有效整改的动态监管机制,结合实际,对本区域、本单位的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和因素以及社会矛盾纠纷等进行全面排查,不留死角。要做到边查边改,把整改工作贯穿于排查全过程,根据不同隐患特点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短期内可以完成整改的,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对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完成整改的,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并限期整改。各基层组织和单位要将隐患排查和整改情况定期上报上级应急管理部门,对危险较大、影响较广的隐患要做到随时上报。

(六)加快基层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各乡镇(办事处)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好村镇规划,合理避让隐患区域;加强抗御突发公共事件基础设备、设施、避难场所及村房防震保安能力建设,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加强公用卫生设备设施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建设,防止农村疫病的发生和传播。社区要加强消防、避难场所、医疗卫生等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按要求配备应急器材;通信、电力、城建等部门要加强公共设施抗灾和快速恢复能力建设。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生产设备设施建设,落实责任,定期检测维护,强化事故隐患的治理和监控;加强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培训,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不断完善救援机制。学校要结合隐患排查整改,重点做好教室、宿舍、集体活动场所等建筑、设施的安全加固工作,有针对性地储备应急物资装备;加强食堂、宿舍等卫生设备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校园安全监控体系。旅游景区、商贸市场、餐饮娱乐等公共场所要设立安全标识和人员安全通道,利用电子监控设备,随时掌控所辖区域内的安全状况。

(七)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要深入社区、乡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充分利用活动室、文化站、文化广场以及宣传栏等,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应急知识普及教育,不断提高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及减灾能力。要加强对基层组织和单位的应急培训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等方式,使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尽快熟悉和掌握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送、预案体系以及应急平台建设等工作内容。力争在三年内,使培训面达到100%。

四、保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各乡镇(办事处)、县直各部门要将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作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各乡镇(办事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县直各部门负责所属企事业单位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各基层组织和单位要建立和完善主要领导全面负责的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制,并逐级落实责任制。制定客观、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估体系,将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作为乡镇(办事处)和基层单位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内容。

(二)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创新工作思路。各乡镇(办事处)和县直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不同特征,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各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要注重从自身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应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创新中谋求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有利于推动工作的新路子。

企业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篇10

1.安全生产形势

由于近几年来工矿企业由于操作不当,安全意识薄弱引起特大、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企业受损的实例很多。

每年我国产生较大的安全事故,然而企业要生产就可能产生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为了防止这些惨剧的发生,我们必须做好事故预防以及事故发生后怎么样去控制,把损失减少的最小。

2.安全生产方针

2.1安全生产方针就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第一”就是要把安全和生产统一起来,生产的同时要抓安全,在各项生产活动中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尤其是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要服从安全。

“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基础,就是要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要把安全管理从过去的事故处理型转变为现代事故预防型,把工作重点放在与预防上。

2.2安全生产术语

“三懂四会”: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六大禁令”:严禁特种作业无有效操作证人员上岗操作!严禁违反操作规程操作!严禁无票证从事危险作业!严禁脱岗,睡岗和酒后上岗!严禁违反规定运输民爆物品,放射源和危险化学品!严禁违章指挥,强令他人违章作业!

3.安全事故预防与控制

3.1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应从三方面着手

首先是要消除隐患、加强防范、落实责任,要把安全管理工作的关口前移,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事前)。

其次是发生事故时,要积极采取各种应急处理措施,启动应急程序,立即实施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扩大,尽可能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事中)。

再次是认真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防止重复性同类事故的发生(事后)。

3.2事故预防与控制的三大对策

3.2.1安全工程技术对策――技术系统本质化安全的重要手段(对物的方面)

以工程技术手段,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安全技术措施可以分为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预防措施。采取安全技术措施是预防和控制事故的最佳手段,企业应尽可能的以技术手段保证安全。采取安全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1)应首选消除措施;(2)在无法消除的情况下,采取隔离措施;(3)最后采取限制措施。

3.2.2安全教育措施

安全教的育内容:企业安全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事故危害性;安全方针、政策、法规;安全生产的历史经验教训;自我保护等等。教育对象和重点:对全体职工普遍的进行企业安全管理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教育;对领导干部要侧重安全方针、政策、法规教育;对生产工人要侧重事故危害性教育和有关安全法规教育,以及自我保护教育。

3.2.3安全教育的方法

按照教育对象、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加以确定,一般有:

全员安全教育:是指在企业编制和贯彻年度安全工作计划之后为了保证全年安全目标的实现,在年初对全体职工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教育。并再教育的基础上,层层制定预防、控制事故的措施,保证安全生产。

三级安全教育:生产经营单位对新从业人员,应进行厂、队、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特殊作业人员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经安全技术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作业。

3.3强化安全生产的预防与控制

3.3.1强化预案管理,提高预案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坚持“符合实际、职责清晰、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加强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工作,建立健全采油厂应急预案体系。重点做好二级应急预案的适时修订及三级基层现场处置预案和四级关键岗位应急处置程序的制订和完善工作。

二是进一步加强应急预案管理。采油厂应急办公室严格督促预案编制单位和部门加强应急预案管理,严格预案内容的审核,确保预案之间的有效衔接。严格做好各类应急预案的定期评估工作,确保预案内容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3.3.2强化应急保障,提高全厂总体应急能力

一是抓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积极整合采油厂各类救援力量,依靠基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工艺电力维修专业队伍,充分发挥专业技能人员的作用,吸收有关专家和有相关现场救援处置经验的人员,建立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加大资金投入,配备必要装备,强化队伍训练,不断提高基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先期处置能力。

二是统筹应急资源管理。建立采油厂和基层单位两级应急物资保障制度,加强采油厂物资储备建设,统筹调度应急处置物资和规划紧急避难场所。加强对储备物资的管理,确保各类应急资源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并能科学合理地使用。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物资库保障能力,实现基层储备和专业储备互为支撑的有机结合。

3.3.3积极开展应急信息平台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应对的信息化水平

严格按照油田公司有关要求,配合做好HSe应急信息平台的建设,按照重在集成、贵在实用的原则,努力做好三级应急信息完善和更新,做到信息报告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努力实现网络对接、信息资源共享,为突发事件的及时有效处置提供保障。

3.3.4重点抓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基层综合应对保障能力

一是扩大基层应急预案覆盖面。所有井站、关键岗位都要编制应急预案。基层的应急预案要切合实际、真正管用、职责明晰、简明易懂、一目了然,明确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要做好预案管理和衔接工作,加强预案演练,针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修订和更改预案,让基层预案真正进到员工心里去。

二是抓好基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现场操作人员和新员工有关生产现场和公共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人员岗位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应急管理知识。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在演练中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教育员工,强化全员应急防护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三是切实发挥基层应急组织的作用。把应急管理融入到基层生产运行、安全保卫、卫生防疫、宣传教育、员工思想教育(维稳)工作等日常生产、生活等各项管理工作中去,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中实现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的有机结合与转化。

3.3.5做好日常管理,强化预警监测,提高突发事件防范能力

一是加强隐患排查监管。猿衷绶⑾帧⒃缈刂啤⒃绱χ煤驮し烙胗急、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应急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向源头管理。

二是加强预测预警和信息报告工作。要按照油田公司应急信息报送工作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拓宽信息来源渠道,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报告制度、强化基层信息收集等多种方式采集信息,落实信息报告责任制,规范信息报送要素,畅通信息报送渠道,确保报送信息快速、真实、准确,为应急处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是建立并完善预测分析、总结评估机制。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的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加强对重大突发事件、灾害、灾情的预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