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的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17:06

关于环境的现状篇1

关键字:环境评价;水环境;现状监测,

中图分类号:tn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对水的需求量巨大,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淡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水环境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一些列水环境保护措施的出台,充分的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水环境的重视程度已经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做好对水环境的监测工作,及时的解决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改善我国的水质。

一环境现状监测的准备及组织工作

(一)编制环境现状监测方案

水环境现状方案的编制由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单位来完成,在编制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地理、地质和人文、社会情况,为了确保水环境监测的质量,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来布设监测点,要结合当地的地图对现场情况进行调查,同时要保证在监测工作进行的过成中数据的准确性和技术的规范性。选择的监测点也必须是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

(二)现场监测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监测的前期工作一定要准备到位。首先,事先做好工作人员的保护工作,以保证在进行水环境监测时无人身危险;其次,监测时采用的设备和试剂要准备好;第三,对水环境进行监测时所用到的设备难免会被水中的有害物质污染和腐蚀,要及时的做好设备的保养和检查,确保设备再次使用时不出故障;最后,对仪器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检查,要很据使用的次数和使用的范围具体而定。

二水环境监测现状分析

我国水环境的监测主要是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质量情况进行的监测。

(一)地表水环境监测现状

1.监测断面的布设

按照我国相关水环境监测的规范的执行标准,监测点的布设应该根据地表水的流向而定。此外还需考虑到所设项目在纳污河流上的具置和当地的水环境评价级别来设定监测断面,且分设成为三个断面,即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

2.监测项目的选取

在监测的过程中我们会根据项目的具体类型,把水质因子分成三种不同的类型进行调查分析。首先是对常规水因子的调查,它可以直观的体现纳污水体的现实水质现状;其次是一类可以反映目前建设项目外排污的具体污染程度和污染情况的比较特殊的水质因子。除了以上的两种因子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特殊的现象,因为在在进行监测取样的时候,还会受到当地的特定地理环境因素影响,例如:当地的水生生物和底质,以及水域的评价级别,项目的具体工作要求等等。因此在我们进行监测的时候要对水质和环境进行具体的调查在做决定。对地表水质量进行研究,选择常规水质因子,并根据我们所监测采样的项目的行业特点来进行监测,与此同时还要对三个监测断面的水流速度以及流量的大小和水位的高低来具体的分析其对水环境的影响,它可以作为我们对地表水环境预测的依据。

3监测时间和频率

根据评价级别,分别在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进行监测取样,同时,最好是在天气晴朗、风速变化不大,以及水质较小流量稳定时进行,河流依据规模级别不同每期调查一次,连续调查三天。湖泊及水库也因规模和级别不同每期调查一次,连续调查三天。河口处同样也因上述原因每期调查一次,每次两天,分为大潮和小潮。海湾每期调查一次,连续三到四天。

(二)地下水环境监测

1.监测点布设

在项目建设的时候,了解地下水质情况,对其进行监测,能够很好的在工程项目投入之后对地下水质的影响进行分析,对地下水的监测,我们主要是通过比较具有典型性地区的水井,但有时也会出现特殊情况,导致区域内的水井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布设具有代表性的地下水监测井来进行监测取样。

2.监测项目的选取

我们对监测项目的选取要根据相关的规定来具体而定,监测项目一般包括水的酸碱性、总硬度、总大肠菌群、汞,铁、锰、六价铬、总砷、硝酸盐氮、氟化物、硫酸盐、氨氮、亚硝酸盐氮、细菌总数等的测定,同时还要对这个水井所在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解,包括水位,水温,含水层,含沙量以及水温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对于实际地下水位的监测我们也必须根据现行的标准和行业的特点来具体而定。

3.监测时间及频率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段应包括建设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地下水的监测同样也采用三天连测式,在选取好的监测点连续三天都要进行监测,也要注意对监测人员人身安全和技术水平进行严格的把关。

4.采样及分析方法

我们对地下水环境的监测主要的依据是《环境技术监督规范》以及现在通行的《地下水质量标准》。

三做好水环境现状监测中的质量控制

水环境质量监测中必须保证数据是精准的,确实可查的,所以在进行地下水和地表水监测时,必须保证每一次的监测都是按照规范的技术操作流程执行的,对检查的结果要记录准确。特别是对监测点周围的环境特点和各种可能会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参数都要记录在册。对水环境的质量监测还要注意到突发事故的影响,比如某工厂的化学物质泄漏进入地下水或地表水产生严重危害的特殊个例,必须记录详尽以保确保以后回查时有迹可循。

(一)科学统计监测数据

水环境监测和大气环境监测一样,对数据的要求很精确,而且我们从监测的结果可以看出,这些数据都是非常精确的,小数点后的数位保留问题要进行认真的统计和处理,以免发生数据和实际相差很大的现象。必须在监测现场就对数据进行核查,一旦出现数据和一般水平或现状背离大的情况,及时的找工作人员进行核查,如记录结果无误,要对数据异常的现向进行分析备案,切不可随意的更改和涂抹,这些都会是项目的生产运行和环境情况不可缺少的基础依据。

(二)合理的确定监测因子

评价水环境中的监测因子,可以保证编制人员和所在单位制定可行性的报告,做好工程分析,保证后期竣工时工程项目的验收不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方便我们在项目投产后对水污染程度进行对比调查、研究和分析。

(三)正确选择监测和分析方法

在我们进行监测方案的制作时,得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监测分析方法,毕竟项目的侧重各有不同,所以要根据监测因子来选择具体采用哪种监测分析方法。先进科学技术应用于环境监测当中,它极大的提高了我们工作的效率和监测的准确性,使得我们用常规监测方法无法解决的难题都得以解决,所以我们在今后的监测中除了使用标准的分析方法还要不断的寻求新的方法。有的监测项目需要我们进行多个角度的监测分析,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现状标准分析,结合监测分析法进行监测,以避免分析失误的现象。

(四)认真的做好现场监测工作

监测单位在进行监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这里包括方案的制定,现场环境的考量,涉及的周边环境,以及仪器仪表设备和试剂的准备和检查。在对现场坏境进行勘察时,如有需要更改的地方,要根据情况来分析是否需要调整,如有需要,要及时的与环评单位进行交流协商。

结语:以上是笔者对环境评价中关于水环境监测工作的现状分析。在分析和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我国的水环境监测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它集中的体现在目前我们对水环境监测的认识不够和监测的技术水平严重落后上,改变这种颓势,首先加强水环境监测人员的配置和培训,同时还要进行多点全面的监测。此外,引进先进的设备和监测分析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环境监测部门要加强工作的组织,在实践中把先进的环境监测新技术推广出去。

参考文献:

[1]王晓艺.福建省水环境监测工作现状与发展[J].水环境,2007(5).

关于环境的现状篇2

(铁岭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铁岭112000)

(tielingCityenvironmentalprotectionscienceResearchinstitute,tieling112000,China)

摘要:本文以铁岭市凡河流域保护现状为基础,总结了流域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查找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了对凡河保护工作的建议,以期为其它流域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abstract:BasedonprotectionstatusofFanRiverintielingcity,thispapersumsuptheachievementsofriverprotection,seeksthemajorenvironmentalprotectionproblems,putsforwardsuggestionsfortheprotectionofFanRiver,toprovidereferencesforotherriverprotection.

关键词:凡河流域;现状;对策

Keywords:FanRiver;currentsituation;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1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319-02

1凡河概况

凡河,又名汎河、泛河,是辽河中游左侧一级支流,发源于铁岭县白旗寨满族乡滚马岭西坡,西流至铁岭县凡河镇药王庙村注入辽河,全长111.5千米,流域总面积1180平方千米。

2凡河流域保护情况

2.1生态保护情况①成立专门保护工作机构。2006年,铁岭市建立市级凡河自然保护区,2009年晋级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是凡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和水源涵养林。保护区总面积512平方公里,保护区的日常工作机构为管理处,隶属于市林业局。②完善保护工作立法。按照省政府《关于建立铁岭凡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要求,市政府制发了《铁岭凡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并付诸实施,为凡河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支持。③启动保护性设施建设。2010年以来,建设了5个管理站、10个保护管理点、生态监测地面站及界碑等设施。④实施生态恢复工程。通过封山育林、工程造林、禁伐限伐等措施,凡河干流堤岸的水土保持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开展了莲花湖湿地恢复工程,实施了新建排水管线、水质净化等项目,使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

2.2流域治理情况河道治理方面,市本级和铁岭县、开发区、新城区累计投入5亿元,采取河道开挖、削坡整形等措施,对凡河新城区段、金峰小镇段等部分支流进行了治理,共治理河道45公里,清理废弃砂场11.1万立方米。通过治理,凡河干流堤防工程长度达到67公里。

在保护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①汛期安全保障能力不强。②生态保护功效不足。

3关于加强凡河流域保护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3.1创新工作机制,提高保护工作效率①建立流域保护工作的市级协调机制。建议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一把手的凡河流域保护开发工作委员会或类似机构,统一协调以下工作:1)协调凡河保护区日常管理工作与专项保护工作的关系;2)协调凡河保护区保护工作与流域内非保护区地域保护工作的关系,进而提升保护工作效率。②建立多渠道保护投入机制。在市、县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要优先保障保护工作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领域的资金供给,抓紧完善保护流域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所必备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立多渠道保护投入机制。③建立“严进宽出”的项目准入和退出机制。对拟上马项目的生态成本、环境成本、建设成本、收益水平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严格项目准入门槛,坚决杜绝生态破坏型项目进驻。

3.2统一规划布局,全面推进保护工作凡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已在2010年投入使用,但该规划仅覆盖了凡河流域约50%的面积。因此,有必要从市级层面出发,对凡河整个流域的保护开发工作进行系统、全面的统一规划、统一布局。①做好总体规划。本着对未来凡河流域保护工作提供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指导的原则,制定全流域的保护开发总体规划,解决九龙治水、力量分散的问题。②做好专项规划。在完成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应对流域保护开发工作进行专项规划,明确凡河流域保护开发的战略性措施。③做好规划对接。目前在凡河保护开发方面,凡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编制有《铁岭凡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铁岭县编制有《铁岭县凡河沟域经济专项规划》,新城区编制有《铁岭市凡河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制定凡河流域保护开发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过程中,需注意与上述规划的对接,避免规划矛盾和冲突。④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应注重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稳定性,切实做到凡河的保护是严格的保护、开发是绿色的开发。

3.3加强保护治理,打造平安凡河①加强流域综合治理,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格控制上游开发和建设活动,最大程度避免各种地质灾害的能力。及时清淤疏浚河道,争取对部分大拐弯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减少无堤防河段的长度,增强干流和支流抵御洪水的能力。林业、公安、动物保护等部门应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妥善处理东部山区野生动物灾害。②以保护区为核心区,确保生物资源安全。严格执行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的封闭管理,加速核心区的生态自我恢复。严格管控保护区的实验区的人文活动,避免活动承载量超出实验区负荷影响生态环境,确保野生动植物安全。③多管齐下,确保水资源安全。打击非法排水、盗水等行为,保护水资源总量稳定。加强水体污染源管理,及时清理河道垃圾,实现凡河水质持续改善。流域内继续加大封山育林、工程造林、退荒还林力度,扩大水源涵养林面积,提高水源涵养功能,减少水土流失,净化改善水质。④按照国土规划,确保土地及矿产资源安全。按照国土规划,设置土地资源保护底线。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开矿、采石活动,杜绝现有矿场的擅自超计划和超矿区开采等违法行为,保护流域矿产资源。

3.4加速三化并举,打造绿色凡河

3.4.1加速流域新型工业化进程,降低工业点源污染。针对凡河流域工业化的现状,①工业园区要坚持生态优先取向,实现园区零污染。官台生态工业园区要坚持既定的生态优先方针不动摇,严格实施园区产业控制,实现园区企业零污染。②对园区外既有工业企业落实环保强制措施,消灭污染点源。对于流域内散布的在保护区成立之前引进的工业企业,具有升级改造潜力的,应推进其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不具备升级改造潜力的,或已经资源枯竭的企业,应推进其实现转型或迁出。

3.4.2加速流域农业现代化进程,降低农业面源污染。①推进流域农业标准化生产。继续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对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实现标准化管理,继续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大力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实现种植业无公害生产。②推进流域养殖业粪污无害化。在不批准沿河两岸新建畜牧养殖项目的基础上,加大对现有养殖业的技术改造。推进养殖规模化养殖,推广生态发酵床技术,推进养殖龙头企业建设终端生物有机肥生产项目,逐步实现养殖粪污的对外零排放,解决粪便污染环境问题。③加速推进农村新能源工程,减少生活垃圾、秸秆对流域环境的污染。

3.4.3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降低生活污染排放。①有序推进流域中上游地区的农业农村人口转移。加大凡河流域城镇化推进力度,实现流域农业人口逐步迁出,减少污染源。②以城镇化标准加速提升农村生活型基础设施水平。加速完善流域农村的各项生活型基础设施,并使其在降低污染方面发挥核心作用。③加速完善铁岭新城功能。使铁岭新城成为接纳凡河流域农村转移人口和文化旅游产业起步发展的重要载体平台,为凡河流域保护与开发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孟伟,张远.流域水生态功能区概念、特点与实施策略[J].环境科学研究,2013(05).

关于环境的现状篇3

大班额教学班,由于学生人数过多,对学生的学习管理,指导,检查等都难以面面俱到。因此,把全体学生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分为若干个细小的单位——学习小组,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当然,学习小组不能只是一个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要使之成为一个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团结合作,互助学习,管理有效的学习小单位。为此,我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组建互补型的学习小组,形成有效的合作学习小团体

学习小组的成员搭配问题,是一个能否提高有效性的关键问题,教师须慎之又慎。首先是小组人数要适当,一般以6人为宜。其次,成员组成要合适。陇西县城区所在的实验小学、城关一小、城关二小、民族小学及我校,占80%的班级是这样组建学习小组的,学习效果良好。由于我班有79人,所以我按每组6人分成了13个学习小组。我首先为每个小组挑选了一个学习优秀,有主见而又果断的,能起到小组核心作用的学生当小组长,然后其他成员按优、良、中、差几种不同学习程度,性格上形成互补来进行搭配,结果,这样的搭配成为了学习小组的最佳组合,成为了一个个有效的合作学习小团体。

2.严格小组长学习管理制度,提高小组学习的有效性

陇西县城区所在的实验小学、城关一小、城关二小、民族小学及我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都偏重小组长管理制度。由于我挑选的小组长本身是优秀者,所以他们都成为了学习小组的核心,成为了其他同学学习上的模范,同时,还成为了有一定威信的学习管理者。因此,我让小组长充分发挥作用,严格小组长管理制度。我让小组长每天负责督促全组同学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并注意收集小组内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检查同学作业,及时向我汇报情况。同时,我还大胆交给小组长适当的任务,并对小组长的工作予以指导,帮助和支持。由于数学的练习量相对较大,加之学生人数太多,有时我一个人批改作业忙不过来,很累,所以部分作业的披阅,我也选择性地交给小组长或让小组长组织同学互相披阅订正,我只管收集情况就可以了。总之,我在学习小组内实行了这样的办法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了小组长的主观能动作用,结果,这样一个大班额的数学教学,教学效率特别高。

3.建立学习小组竞争激励机制,提高小组学习有效性

陇西县城区所在的实验小学、城关一小、城关二小、民族小学及我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普遍建立学习小组竞争激励机制,以学习小组竞争激励机制提高小组学习有效性。我根据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喜出风头的特点,加上小学数学练习便于设计竞赛的特点,大量设计了一些数学竞赛性活动和练习评比活动,让各学习小组进行竞争评比,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体竞争意识,又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大大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学习小组内建立“一帮一”,“优带差”的互助学习机制,提高小组学习有效性

陇西县城区所在的实验小学、城关一小、城关二小、民族小学及我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效性高的班级,大多数在学习小组内建立“一帮一”,“优带差”的互助学习机制。由于我在小组成员组成上考虑了优差搭配,这样便于学生的对应性学习帮助和学生间的相互督促学习,从而实现了小组学习的最大有效性。

我们的大班额课堂教学,采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能保证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有效性,那么全班的合作学习有效性就一定能大大提高。

5.以“表扬小组”为激励办法,大大提高大班额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关于环境的现状篇4

【关键词】环境管理;污染现状;实效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均得到了快速蓬勃的发展,过去几十年间形式各异的工业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在神州大地上生根发芽并发展壮大。经济的发展,工业企业的壮大给人们带来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由于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管理的不到位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状况呈现以下的特点

1污染面广、类型复杂、时空跨度大。

从污染面来看无论是腾格里沙漠里的一个个巨大排污池,冬季爆发性的全国雾霾天气,还是长江流域江豚近乎灭绝的生态调研报告….以上种种均说明了我国的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已从局部的个案现象逐步发展成为覆盖全国范围的普遍现象。

污染类型逐步呈现复杂化,多样化的特征。污染源已从过去单一的工业点源污染逐步发展成为涵盖工业、农业、生活及交通的面源污染。同时从天空到陆地、从河流到海洋、从地表到地下,都广泛地被严重污染。污染物的类型也从过去的单一类型逐步呈现多样化、复杂化且环境危害巨大化的趋势发展。

2环境污染程度高、环境质量状况严峻。

从世界发展史来看,由于工业、农业、生活及交通的发展在世界各地均发生过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其中最为严重、危害程度最高的要数世界“公害事件”。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堪比史上最严重,有研究称,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这四座城市,因为pm2.5引发多种疾病造成的过早死的人数达到8500多人。

从水环境质量状况来看,无论是占水资源总量的1/3是地下水,还是占水资源总量2/3的地表水污染程度均超过了50%,各类湖泊及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极高。同时水环境质量状况的恶化使得水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以长江流域江豚为代表的水生物种接近灭绝。

从大气环境质量状况来看,据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中国500个大型城市中,只有不到1%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11年世界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表明:我国31个省会城市在世界1081个城市排名中全部排在800名以后,各种污染物均严重超标。

从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来看,随着植被的严重破坏,水土流失的加剧,土地沙漠化,石漠化的境况越发严重。同时污水的排放,农药的过度使用,土壤环境的重金属及持续性有机物的污染越发严重。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因污水灌溉、重金属污染、固体废弃物堆存等原因造成的破坏的耕地面积已超过全国耕地面积的10%共约1.5亿亩,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面对如此严峻的环保形势,剖析过去几十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我们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与不足。

(1)人少事多,地位从属,地方行政考核体系不科学,环境保护国策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及落实。

过去几十年间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形式各异的污染源成几何级数增长,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特别是专业的基层一线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的配备严重滞后。在基层政府部门中环境保护行政部门长期处于弱势从属地位,和随随便便100多号人的建设经济部门相比,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只能算是大猫小猫三两只。严重短缺人手,专业知识不合理的人员结构,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得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开展,基本上均处于民不告,官不管的被动应付状态。加之实施了几十年的以GDp论英雄的行政考核机制,更加促使环境保护工作时刻承受着来自行政、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从而使得环境保护工作举步维艰,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难以得到真正的执行,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场广泛存在。

(2)环境监测部门地位从属,人员结构参次不齐流动性过大,技术能力薄弱,难以满足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的需要。

环境监测工作犹如环境保护工作的耳目,是检验地方环境质量状况以及污染源排污状况的度量,是科学有效的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前提与基础。但现实生活中,由于行政地位上的从属,人员及经费投入的不足,人员收入的偏低,技术能力薄弱等各方面的因素,使得我国大部分的基层环境监测部门在事实上无法满足环境保护工作的需求。环境监测能力的不足,环境监测数据的失实使得地方政府在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时严重缺乏依据,从而导致环境保护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3)环境法律体系、环境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的相对滞后,难以满足环境保护工作有效开展的需要。

环境问题的产生并不断加剧,环境质量持续恶化与传统的经济体制下环境资源被廉价或无偿的使用有着中大的关联。其中主要根源为环境法律体系、环境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的相对滞后,缺乏可操作性和前瞻性,从而导致新型环境污染问题发生时即陷入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尴尬局面。

目前我国虽然基本建立了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及标准体系,但是部分法律体系在执行的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置过轻,从而导致了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频发。与此同时部分的环境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相对滞后,很大一部分制定于上世界80年代,存在操作可行性低、工作效率难以提高等特征,难以满足现今污染源监测与监管的发展趋势,从而造成了环境监管效率难以提高的现象。

3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人民群众综合素质不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之一,在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主要体现为环境保护意识较为淡薄,特别是部分地方官员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不足是加剧我国环境污染越发严重的诱因之一。环保意识淡薄导致不能正确的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重经济,轻环保的现象广泛存在,更有甚者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

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状况,史上最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修订与实施,或将能把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推上新的台阶。践行新环保法,提高环境管理的实效性,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建立完善、俱进、操作性强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针对我国目前的环境污染状况,进一步加强环保法律体制的建设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我国要建立完善、俱进、操作性强的环保法律体制首先要从我国环境污染现状、经济发展规划、生态破坏状况等实际国情出发,根据实际对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进行全面的整理、修订及拓展,使其更完善、更俱进、操作性更强。同时在法律体系的修订及拓展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先进发达国家环保法律体系的研究与学习,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结合我国的国情逐步建立我国特有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从而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2)整合资源,提高环境保护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要提高环境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根本在于提高环境保护资源的利用效率。在环境监测上,以地级市为单位整合环境监测资源,利用有限的资源通过强化人员培训,提升环境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打造专业高效的环境监测队伍。于此同时通过合理的分工提升实验室先进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从根本上改变县级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能力薄弱的问题,使得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有效、科学,从而为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及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指明方向。在环境治理上,加强对环保治理专项资金的管理利用与专项审计工作,使得环保专项资金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一分一毛均用于专项环境治理工作。

(3)建立科学的环保行政管理与行政考核机制。

要提高环境管理的实效性,有赖于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与行政考核机制。过去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深化主要原因是行政管理混乱、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效率低下以及行政考核机制的价值偏差造成的。要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机制需通过学习国外先进国家的管理体制经验,再结合我国的实际逐步建立规范化、统一化、制度化、自上而下明确的环保行政管理体制。于此同时行政考核机制要改变原来以GDp论英雄的单一体系,要全面综合的全方位考核地方官员的综合政绩。在环保工作考核的过程中,尽量多采用飞行检查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过程加强公众参与和公众监督尽可能的避免运动员和裁判员均为地方政府的现象出现,使得行政考核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和行政考核机制,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现有的环保行政管理及评价体系提升环境管理的实效性。

(4)强化环保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全民性的基本工作,是我国基本国策之一。针对目前我国人民群众综合素质较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的现状。地方各级政府应该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给人民群众灌输环境保护理念,提升群众的环保意识。同时推进环保进学校、进社区、进工厂、进家庭的宣传活动,倡导环境保护从身边做起、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通过出台垃圾分类回收补贴、举报环保违法行为有奖等经济鼓励政策,鼓励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到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中。

(5)强化人员培训,提升执法能力。

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管理工作,其中环境执法过程中的环境监测与行政执法的环节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更高。要提升环境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提升环境监测与行政执法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可或缺,其中基层一线环保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尤为重要。地方各级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部门内部及跨地区的人员专业水平培训考核制度,落实人员培训考核经费保障,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适时组织形式多样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实际能力操作培训,全方位的提高基层一线环保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上级部门要加强对下级部门的专业指导工作,适时开展对下级部门一线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环境执法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的现状,达到提升环境管理与环境执法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中商情报网.

[2]李田,我国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9月.

[3]我国环境污染现状,豆丁网.

[4]我国的环境污染现状与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困难与对策,豆丁网.

关于环境的现状篇5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溯源路径归宿

课题:本文系河北省政研会2012年立项课题(项目编号HBSZKt-2012017),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HB12SH031)的阶段性成果。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的活力和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随着社会矛盾的增多和领导干部工作复杂性的加剧,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而县处级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管理的中坚力量,正处于矛盾和压力的夹心层,他们的心理状况和工作态度直接关系到各个单位的执政效能。因此县处级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调查分析县处级领导干部的心理状况已成为一项十分迫切而重要的现实课题。本研究从心理工作环境和职业倦怠的视角对县处级领导干部的心理状况进行初步的研究,这对于优化县处级领导干部的心理工作环境,维护其心理和谐与健康、提升中层干部的执政效能具有重要价值。

一、心理工作环境和职业倦怠的概念与评定

心理工作环境又称为职场社会心理环境,主要指个体在工作中感受到的心理和社会方面的一系列影响因素,包括工作中所感受到的各种压力、工作自主性、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外在付出与回报失衡状况、内在投入程度以及在工作中获得的支持程度等。本研究主要依托“工作要求—控制模型”和“付出—回报失衡模型”两个理论框架,采用工作内容问卷和付出回报失衡两个问卷来测量工作要求、工作自主、支持、外在付出、工作回报和内在投入六个方面的心理工作环境的特性。

职业倦怠又称工作倦怠、工作耗竭和职业枯竭等,是指个体在长期工作压力下,由于个人感知到的资源和现实要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个人资源持续消耗,从而引发的身心疲惫、精力耗竭为特征的心理与行为症状。本研究主要依据“maslach三维度理论模型”,采用CmBi职业倦怠量表来测量情绪耗竭、人格解体和缺乏成就感三方面的职业倦怠的特性。

二、河北省县处级领导干部心理工作环境总体状况

参与本次调查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共有315名,均为来自河北省委党校不同班次的学员。其中男性220名,女性95名;年龄范围为35~59岁,平均年龄为46±8岁;职位分布为处级正职180名,处级副职135名;单位性质分布为政府机关126名,事业单位112名,企业77名。

按照“付出—回报失衡模型”理论,外在付出与工作回报的关系决定了心理工作环境的性质,二者的比值R可以直接评价心理工作环境的性质。比值R>1表示付出回报失衡,处于不良心理工作环境;R≤1表示付出小于或等于回报,处于良好心理工作环境。本研究发现,工作要求与工作自主性比值大于1的占总样本量的48%,即有近一半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反映感受到较大工作压力,感到付出没有得到相应回报。这可能是由于受个人因素和职业特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中层领导干部认为自己付出了很多,但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因此产生了付出回报失衡状态,而这种状态又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工作环境,使他们处于不良心理工作环境。

按照“工作要求—控制模型”理论,心理工作环境的性质由工作要求与工作自主的关系所决定,由此,可以把心理工作环境分为四型:高压力工作型、积极工作型、低压力工作型和消极工作型。其中处于高压力工作型的个体归属为处于最差心理工作环境;而处于积极工作型的个体归属为处于最优心理工作环境。本研究发现,河北省县处级领导干部中有10%的人员为高压力工作型,28%的人员为积极工作型,49%的人员为消极工作型,13%的人员为低压力工作型。由此可见,河北省县处级领导干部中有10%的人员处于最差心理工作环境,有28%的人员处于最优心理工作环境,即有10%的河北省县处级领导干部反映职业压力较大,个体处于高压力、高紧张状态,而28%的河北省县处级领导干部处于“有益压力”之下,个体处在积极主动的状态。由具体分型上可知,有近50%的河北省县处级领导干部在低压力工作之下缺乏自主性,处于被动的消极工作状态,因此适当提高工作要求,施以有益压力,着力提高他们的工作自主性,是优化河北省县处级领导干部心理工作环境的路径之一。

三、河北省县处级领导干部职业倦怠总体状况

依据“maslach三维度理论模型”,职业倦怠分为零倦怠、轻度倦怠、中度倦怠和重度倦怠4个水平。本研究发现,河北省县处级领导干部总体处于中度职业倦怠水平。在个体检出率方面,有90%的河北省县处级领导干部出现了职业倦怠,其中51%的县处级干部处于重度倦怠状态,而处于轻度倦怠和中度倦怠的县处级干部占总样本量的18%和21%;只有10%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处于零倦怠状态。这表明河北省县处级领导干部群体中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其中一半以上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处于重度倦怠状态,职业倦怠情况不容乐观,应引起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

四、对策和建议

1.有针对性地加大领导干部心理工作环境研究力度

心理工作环境是近年来学术界开始关注和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对于组织和个体保持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工作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本研究所揭示的近半数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处于不良心理工作环境,处于付出回报失衡状态,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为此,建议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更大范围的领导干部心理工作环境调研,全面了解当前领导干部心理工作环境的状况和影响因素,并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2.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需要通过必要的辅导帮助领导干部自主认识和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增强寻求必要的心理辅导的主动性;其次,培训领导干部积极学习心理调适的技巧,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技能,能够对一些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自我调适;最后,建议有关部门在例行的干部体检中把心理健康纳入体检项目,定期测试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节,以使领导干部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处于良好的心理工作环境之中。

3.积极营造关注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

各级组织要充分发挥社会主导力量的积极作用,营造有利于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是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对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程度;二是积极引导社会团体关注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发挥社团组织的独特作用,有效预防和减少领导干部职业倦怠,营造和谐的心理工作环境。

关于环境的现状篇6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监测;现状分析;措施

一、前言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于规划或建设项目实施前开展,以环境现状监测数据为基础,经过工程分析和环境预测,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得出的规划或建设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为环境主管部门的决定提供依据。由此可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工作起到了源头控制、预防污染的作用,能有效减少重复建设,杜绝新污染的产生。环境现状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测与评价主要以环境现状的本底监测值为基础,因此现状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着环评结果的准确性。

二、简析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监测

⑴环境影响评价

我国应用环境影响评价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在应用之后一直在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完善,确保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就是规划和建设项目,对其进行研究来分析评估此规划和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和因素。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生活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所以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来分析环境受到的影响情况,同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才可以保证整个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⑵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就是利用科学制定的监测技术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通过环境监测可对环境质量进行准确的分析,查出污染的来源,并对环境质量及污染情况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环境标准,提出控制环境污染的对策。由此可见,环境监测是整个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为环境监督管理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⑶实施两者的作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利用环境现状监测来提供系统的科学、有代表性的数据,判断区域环境质量是否符合环境质量标准,分析区域内存在主要污染因子和特殊污染因子、拟建项目的主要和特征污染物在区域内是否超标,区域环境容量是否能容纳新增的污染物等,这些因素都是确定污染防治措施、对环境污染进行预测分析、确定规划或建设项目是否可行的重要依据。由此,只有通过现状监测分析,才可以取得科学的数据进行规划或建设项目的预测与评价。

三、环评工作中现状监测存在的问题

(1)监测数据缺乏科学性

随着采样及分析设备和仪器的更新,其精确性、精密性逐步提高,但是实际监测过程中会受到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监测数据不准确,缺乏科学性。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在:由于气候或地理条件及监测设备等情况限制,监测点位、监测频次和监测项目不能完全满足评价导则中的规定,使得监测结果缺乏准确性和代表性,没有将区域的真实情况进行反应。人为方面主要体现在:首先,由于相关评价导则要求的不断更新,现状监测要求亦日趋繁杂,如地下水监测等,使得成本比较高导致很多监测机构为了降低成本,只是挑拣比较简单的工序进行监测。其次由于监测时间或监测费用等原因,导致监测工作特别是对评价等级较高的工作中,各项监测要求不能完全满足相关导则规定。另外,由于监测的领域在不断扩大,很多技术方面都是未知,特别是生态监测方面,导致监测只是表面工作,缺乏真实的数据。

(2)缺乏监测管理

一般情况下环境监测都是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要求进行工作,监测的内容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提供的资料而定。这种工作模式会导致环境监测单位缺乏主动性,无法依照监测环境的实际情况提出应对策略,导致环境监测的职能性降低。另外,目前部分环评机构缺乏对数据的审查管理机制。

(3)缺乏专业人才

因为监测使用的设备大都是精密的仪器设备,而且操作的工序比较繁杂,同时,由于环境影响评价对监测要求不断提高,如大气监测要结合基本的气象基础知识,地表水监测要结合水文基础知识,地下水监测要结合地质基础知识,涉及到跨专业知识越来越多,这对于监测人员要求比较高,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特别是市县监测部门缺乏这样综合能力较强的监测人员。另外随着环境影响评价的快速发展,环评市场竞争激烈,环评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对环境监测知识欠缺,存在缺乏监测数据的审核、分析能力的问题,导致监测结果缺乏科学性,从而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进行。

四、提高环评现状监测科学性的措施

(1)加强合作,提高环评监测意识

目前,监测机构获取的监测方案只是环评机构提供的监测内容的简单描述,在实际监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由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以及监测机构共同考察,拟定科学、合理、符合规范的监测计划,在监测工作中互相学习,互相监督。另外,从项目建设方、环评机构、监测机构,都要提高意识,认识到环评工作对企业发展、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环境监测结果对环评结论的重要性,避免因压缩工作时间和工作经费等因素影响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影响环评结果的可信性。

(2)加大力度,提高环评监测能力

经济在不断地发展,污染环境的影响因素也在不但地增多,环评要求也更严格全面,所以监测部门和环评机构需要依照情况,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监测部门配备更多、更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评价机构也需要制定相应的监测质量保证措施,提高分析、审核环境监测技术报告和监测数据的能力。

(3)明确职责,加大环评监测监管力度

首先,出台管理条例,加强监管,严格规范监测行为;其次,扶持监测技术机构不断研究新的监测技术;第三,完善环境保护条例,明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与监测机构的职责。

五、结束语

从我国现在的环境情况来看,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监测是改善环境情况必不可少的措施,所以我们必须保证环境监测的严谨性,并基于上述的措施对环评中的监测工作进行提高改善,从而保证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关于环境的现状篇7

1.1现状调查和监测布点矿区规划环评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在矿区规划环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反映当地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对矿区规划的实施也起到制约性作用。矿区规划环评的现状监测要以收集资料和现状监测并重为原则。例行监测点和历史监测资料的收集可以反映区域环境的发展趋势,现状监测能够全面反映区域环境现状背景值。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的布设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反映当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同时也要满足规划实施后区域环境的叠加影响分析要求。矿区范围跨度比较大,监测点位的布设不能按照单项环评的布设要求布设,也不能单纯按照均匀分布的布点原则。矿区规划内的对环境空气产生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成为监测布点考虑的核心。故矿区规划项目监测布点要以对环境空气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为中心,采用SCReen模式预测的取pmax和其对应的10%D为半径设置监测点位,同时考虑大型建设项目未辐射到的区域适当加设监测点位。1)矿区内对环境空气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的选取。矿区规划以矿井建设为主,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和建材、化工项目配套矿井建设。对于整个矿区,矿井建设在实施了具体的环保措施后,对环境空气影响相对比较小。矿区规划大气制约因素主要落在煤矸石电厂、坑口电厂、建材和化工等建设项目上。2)监测点位合理性分析。矿区范围内主要大气污染源为火电、建材和化工等项目,由于这些项目以消耗矿井选煤厂的矸石和煤炭为主,一般相对均匀的分布在矿区范围内,以矸石电厂为典型。矸石电厂基本上覆盖了整个矿区范围,选择以其为中心点,不仅可以反映当地区域环境现状,并且可以叠加分析,反映大型建设项目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情况。3)监测点位布置。以大型污染型项目为中心,监测期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18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可加密布点,也可根据局地地形条件、风频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做适当调整。各个监测点要有代表性,环境监测值应能反映各环境空气敏感区、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在此基础上,在大型污染型建设项目未辐射到的区域适当加设监测点位。如果矿区规划内没有大型污染型建设项目,按照矿区范围、当地地形和气象气候条件,结合规划中的单项项目的分布情况,以均匀分布为原则选择不少于6个监测点位。4)历史和例行监测资料的收集。如果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应收集当地近三年的连续监测资料,同时收集近三年矿区范围内的历史监测资料,以说明当地区域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

1.2监测制度及频次矿区规划项目应进行一期监测,最好设置在不利季节进行。监测时间至少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d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监测时间的安排和采用的监测手段,应能同时满足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污染源资料验证及预测模式的需要。具体参照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监测制度。

1.3监测方法和其他要求具体参照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1.4监测结果统计分析以列表的方式给出各监测点大气污染物的不同取值时间的浓度变化范围,计算并列表给出各取值时间最大浓度值的百分比和超标率,并评价达标情况。分析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日变化规律以及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等气象因素及污染源排放的关系。分析重污染时间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列图说明例行监测资料的变化趋势。

评价等级与评价内容的确定矿区规划环评评价等级的确定不能严格按照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的大气评价等级的要求来确定,预测内容应该按照矿区规划环评所关注的影响预测内容来确定。

评价范围的确定评价范围以矿区规划边界为准,根据污染型建设项目分布情况适当外扩。外扩边界采用污染型建设项目SCReen估算模式的pmax对应的落地距离调整。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与设定预测情景矿区规划关注的规划实施后,环境是否能够承载,区域环境的变化趋势。1)给出各大型污染项目的SCReen模式估算结果,pmax和其对应的10%D;2)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均浓度;3)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均浓度。

预测模型选择根据影响预测内容和要求,矿区规划环评预测选取CaLpUFF模式系统,同时收集近三年内的至少连续1年的逐日、逐次气象地面气象数据及对应高空气象数据。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其预测值和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的叠加影响,对最大地面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可考虑预测值和所有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叠加影响。叠加现状背景值,分析项目建成后最终的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分析典型日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分析是否超标、超标程度、超标位置、分析日均浓度超标概率和最大持续发生时间,并绘制评价范围内出现最大值时随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分析长期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环境影响,分析是否超标、超标程度、超标范围及位置,并绘制预测范围内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其他编制要求专题1.1~1.7是矿区规划主要区别于建设项目环评的工作内容,其他内容参考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即可。

2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是指在保证不超出环境目标值的前提下,区域环境能够容许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特定的环境的容量与该环境的社会功能、环境背景、污染源位置(布局)、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环境自净能力等因素有关。环境容量是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依据,排放量小于环境容量才能确保环境目标的实现。按照区域环境质量目标确定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则要求,并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环境容量专题主要关注的问题为:环境现状情况、矿区规划预计排污量、当地区域环境容量。

2.1区域大气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内容

2.1.1选择总量控制指标选择总量控制指标:tSp,So2,no2。

2.1.2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内容对所涉及的区域进行环境功能区划分,确定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根据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不同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情况,结合当地地形和气象条件,选择适当方法,确定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

2.1.3计算方法修正的a-p值法、模拟法、线性优化法均适用于矿区规划大气环境容量的计算。

2.1.4当地环境容量收集当地环境总量,与计算值进行比对,核实计算内容和实际要求,按环境功能计算。

2.2环境容量和项目建设调整根据以上计算可以得出矿区环境容量,矿区内拟建建设项目通过工程分析类比计算得出环保措施后的排污总量。若矿区环境容量大于拟建规划矿区,则当地区域环境对矿区规划的实施没有制约,如果矿区环境容量小于拟建矿区规划排污总量,规划的实施将受到当地大气环境因素的制约。这时,环保措施、规划项目的调整成为重点。1)环境容量与现状监测的关系。通过对矿区规划范围内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和收集当地历史及例行监测资料,可以了解当地区域环境情况。如果当地环境空气质量出现超标现象,说明当地已经没有环境容量,限批建设项目。矿区内如果规划的建设项目区域正好出现超标现象,建设项目需要调整到不超标的区域,根据当地环境现状值与项目贡献值的实际情况调整,如若没有空间,项目将不能实施。2)环境容量与矿区现状污染源的分布建设。当地区域有无环境容量,与当地建设情况有很大关系。如果当地没有排污企业,当地的环境容量相对较多;如果当地排污企业较多,环保措施没有落实,将通过对现有项目的环保整治,可为区域腾出环境容量;如果当地排污企业较多,当地已经没有空间为规划实施提供容量,那么规划的实施将需要整个区域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矿区内现有的污染源的分布和调查成为矿区规划环评的重点之一,对矿区规划的实施起着制约作用。矿区规划在矿区现有的基础上进行项目调整。3)区域总量置换。矿区规划主要分布在以煤炭资源为主的地方,当地区域一般建设项目多数集中在矿区附近。考虑到当地经济的发展,矿区范围外的总量可为矿区建设匀出部分总量,但不能全部置换给矿区规划建设。局地范围内不能同时建设大型污染型项目,对局地环质量造成的影响比较严重。4)兼顾其他规划建设。矿区规划的容量计算,是在现状的基础上,在计算当地是否有容量时,通常会忽略其他同期规划建设;在计算叠加贡献值消减时,应兼顾其他规划,如电力规划等。

3结论与建议

关于环境的现状篇8

论文摘要: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健康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人类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诸要素与人类健康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类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人地关系、区际关系、代际关系的和谐,它要求在满足当代人健康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在满足本区域健康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健康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包括确保身体状态完好的需求、确保精神状态完好的需求、确保社会状态完好的需求,但是,经济条件、技术状况、社会组织对健康需求的可满足性、健康资源的可获得性、健康服务的可进人性构成限制.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健康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人类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必须提高人的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生命健康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前提.因此,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值得特别重视的崭新的研究领域.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分析人类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对该概念的内涵和特性作了初步的分析[Cil.这里,我们进一步对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要素、功能、需求、限制等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大家继续赐教.

1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要素与功能

1.1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要素

可持续发展系统是由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一经济一社会复合系统,区域性是其本质特性Czl.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子系统,它侧重于人类自身的全面发展,更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健康是其要素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序参数”.

1.1.1人口要素与健康人既是健康的生产者和创造者,也是健康的消费者和享用者.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中,健康是人口质量的关键指标一方面,一定区域内的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影响着该区域人群的健康观念、健康需求、健康行为和健康水平;另一方面,区域人群的健康观念、健康需求、健康行为、健康水平反过来又影响着该区域的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和人口结构.没有人类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1.2资源要素与健康人类健康的获得有赖于健康需求的满足,而健康需求能否得到及时、足量、高质的满足,又取决于健康资源的供给能力.所谓健康资源(healthresources),是指所有资源中主要用于人类医疗与保健服务、直接指向避免人类健康风险、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那部分资源,主要包括药物资源(具有治疗作用的自然资源,如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保健资源(具有疗养价值和保健作用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如温泉、矿泉、泥沼、气候等)、卫生资源(提供疾病治疗和保健服务的社会资源,如医院、诊所、医生、护士、病床等).所有这些健康资源,都是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1.1.3环境要素与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3J.而无论是人的身体、精神还是社会状态,都与人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就人类健康而言,环境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对人类健康有益,也可能对人类健康有害.自然环境对人的身体状态(physicalstate)有显著影响,它既是健康资源(如药物资源、保健资源)的载体,也是致病因子的源地,环境化学性疾病(如地甲病、地氟病、克山病等)、环境生物性疾病(如鼠疫、血吸虫病、疟疾等)、环境物理性疾病(如高山病、皮肤病等)都与环境致病力有关.社会环境对人的精神状态(mentalstate)和社会状态(socialstate)有重大影响,社会组织对健康资源(特别是卫生资源)的配置会直接影响到健康资源的可获得性(availability)、健康服务的可进人性(accessibili-ty)、健康需求的可满足性(satisfiability).如果健康资源的配置是合理的、公平的和有效率的,这时的社会环境可能是有益健康的,反之,则可能是无益健康甚至有害健康的.因此,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与和谐的社会环境基础之上.

1.1.4经济要素与健康经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健康发展和经济发展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因果关系川一方面,良好的健康状况是人类福利和生产率的基础Cs7;没有健康的人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发展Cs7;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目标,必须消除各种普遍存在的、能够削弱人类能力的疾病,并使所有需要消除贫穷的人身体健康叫.另一方面,经济能力是人类健康可持续能力的重要支撑,获取健康资源、享受健康服务、满足健康需求,都倚赖于经济的发展.因此,经济水平与健康水平具有正相关性.先进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预期寿命总是高于落后国家或地区,贫穷地区总是拥有更低的健康水平,贫穷人口总是拥有更多的健康风险.

1.1.5社会要素与健康社会是人类通过各种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形成的具有集体目标指向的人类群落.人类精神状态和社会状态上的完好取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取决于人类个体的全面发展,即人的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和生活质量的全面改善.社会组织为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如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开发新的健康产品和健康服务,通过良好的健康管理体制和健康教育系统减少人类健康的风险,通过公平的分配健康资源和提供健康、服务满足全体人民的健康需求.社会制度、文化习俗、道德观念等社会要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以社会环境的整体形式对人类心理上、社会上的健康状态发挥影响和作用.

1.2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功能

可持续发展是一条一直到遥远的未来都能支持人类进步的新的发展道路,协调人类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高宗旨川,因此,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人地关系、区际关系、代际关系和谐、协调、统一的地域系统Cad.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追求人类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同样有赖于这三种关系的和谐.

1.2.1人地关系与健康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生命过程是人体与自然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过程,人类健康与自然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Cs7一方面,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不断改变着人类健康发展所倚赖的自然环境,并进而影响着自然环境的健康资源供给能力;人类不仅有权力按照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健康发展之路,而且有能力通过改造环境和调适人地关系来实现人类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自然环境通过对人类活动的反馈作用不断改变着其环境疾病致病能力,进而影响着人类健康的发展;归根到底,人类身体状态上的损害,都是因为人与自然关系不和谐所造成,只有健康的生态系统才能造就健康的机体,在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的区域里,人类健康是绝对不可持续发展的.

1.2.2区际关系与健康区域是个开放系统,一方面,区域人口健康的获得,并不完全取决于区域本身的特质,它在相当程度上还受制于区域以外的影响;另一方面,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疫病蔓延等区域环境问题带来的健康风险,可以影响到区域之外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人口健康,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具有外部性(externality).健康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环境污染物质的迁移性,生态破坏影响的放大性,以及人类活动的流动性,决定了区际关系协调对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为健康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满足健康需求需要区域之间的协作;因为健康风险分布的不均衡,降低健康风险需要区域之间的合作;协调区际关系,是人类在精神上和社会上获得完好状态的重要条件之一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满足本区域公众健康需求的同时不能损害其它区域满足其公众健康需求的能力.

1.2.3代际关系与健康协调代际关系、强调代际公平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满足当代人健康需求的同时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其健康需求的能力.如果不顾后代的健康发展,对有限资源掠夺滥用、对环境污染置若周闻、对生态破坏无动于衷,最终会将后代一步步推向无法在地球上安身立命的深渊,人类健康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为了人类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当代人应该肩负起保护生态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的责任,协调好人地关系和区际关系,为后代子孙留下一个有益于身体、精神和社会健康的良好的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2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系统的需求与限制

2.1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系统的需求

人类需求和欲望的满足是发展的主要目标,需求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s7.健康是人的天赋权利,健康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人类健康需求可分为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三个层次.

.1.1公众确保身体状态完好的需求身体状态完好即生理健康,它是指人体器官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处于无疾病和不虚弱的状态.满足人的健康需求应优先满足确保身体状态完好的需求,这可以分为两个层次:(1)满足“防病于未然”的健康需求.包括维持生理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的足量与均衡摄人);维护生理健康所倚赖的环境要素(如良好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特别是清纯的空气、洁净的饮水、安全的食品);提高免疫能力所需要的保健产品与保健服务(如保健食品、保健药品、健身房、锻炼场所、疗养设施)。(2)满足“治病于已然”的健康需求.包括治疗疾病所必需的药物资源(如各种各样的中草药、中成药、西药等);治疗疾病所必需的卫生资源(如医院、诊所、医生、护士、病床、医疗器械等).

2.1.2公众确保精神状态完好的需求精神是生命活动的反映,精神状态完好即精神健康,它包括正确认识自我与现实的认知能力、保持良好心态的情绪协调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意志调控能力,具有适宜社会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精神状态的完好既有赖于身体状态的完好,反过来又能促进身体状态的完好.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样化的,确保公众精神状态的完好,关键是要使公众通过自我调控和心理教育来排除不满、克服压抑、舒解压力,形成一个轻松、愉悦、和谐的精神世界.其主要需求包括:(1)满足感的需求.这是认知方面的需求.俗话说“知足常乐”,但人的需求和欲望是无止境的.这就要求教育公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现实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常存知足常乐之心,不怀贪得无厌之欲.(2)愉悦感的需求.这是情绪方面的需求.人有“七情六欲”,无论是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情,还是生、死、耳、目、口、鼻之欲,都是人之常情,但“过则为灾”.这就要求对公众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教育,使之形成良好的心态.(3)成就感的需求.这是价值方面的需求.公众需要他人和社会对其存在价值和社会价值给予关注和肯定,需要有成就感,如果他人和社会不能对其价值给予及时、准确的肯定,就有可能产生扭曲现实、意志消沉甚至心理变态的健康风险.

2.1.3公众确保社会状态完好的需求社会状态完好主要指人际关系和谐、适应社会角色。美国学者帕森斯认为,“健康可以解释为社会化的个人完成角色和任务的能力处于最适当的状态”mo.社会状态完好建立在身体、精神状态完好之上,同时对身体、精神状态的完好起着协同作用。确保公众社会状态完好的需求,就是要使公众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其知识、劳动、创造得到尊重,其自由、财产、情感得到保护,其个性、才于、抱负得到发挥,其权利、价值、地位得到体现,最终获得社会的幸福感.因此,良好的社会风气,公平的社会制度,和谐的社会环境,是确保公众社会状态完好的三大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协调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社会是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2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系统的限制

限制是可持续发展的另一重要概念,可持续发展的限制主要指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川.对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而言,经济条件和技术状况、社会组织具有同等重要甚至更加突出的限制作用.

2.2.1经济条件的限制经济能力对健康资源的可获得性和健康服务的可进人性具有直接的影响.因为贫困,有人因饥饿而营养不良乃至死亡;因为贫困,有人因卖血而感染艾滋病毒等待死亡;因为贫困,有人因无钱医治而在病痛煎熬中挣扎;因为贫困,有些地区不计后果地掠夺资源和破坏环境;因为贫困,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的健康水平要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因此,贫困不仅是最大的环境问题,其实也是最大的健康问题!经济条件对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构成的限制主要在三个方面:对公众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人居环境(如住房条件、卫生条件、生态条件)的限制;(2)对公众满足健康需求(如营养物质、药物资源、保健资源、卫生资源)的限制;(3>对与改善公众健康状况有关的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的限制,因为这些都需要经费的投人.

关于环境的现状篇9

关键词:抄核收;电力;营销;优化

电力事业对于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的展开,以及经济的发展都意义重大。而抄核收作为电力工作体系中唯一的营销环节,其意义更是不容置疑。对电力企业内部而言,抄核收工作与电力企业的经济以及财务状况直接相关,是电力企业产品销售获取收益的唯一途径,而对电力企业外部环境而言,即对于社会环境而言,抄核收工作则更多扮演着电力企业营销,以及其与社会实现沟通的重要角色。因此抄核收能否有效展开,对于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以及电力企业与社会需求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供需生态环境的建立都有着显著影响。

一、当前电力企业抄核收现状分析

想要切实推动电力企业抄核收工作整体水平,使其能够成为推动我国电力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首先应当对抄核收工作的展开现状有一个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总体而言,当前的抄核收工作现状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加以理解:

1.信息化水平提升

在信息时代之下,诸多技术开始深入到社会工作的各个领域之中,抄核收工作同样也不例外。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对于抄核收工作而言,最为显著的影响即在于其工作效率和工作准确率的提升方面,并且这种提升,从根本上改变了抄核收的工作形态。无论是抄核收的哪个环节,其信息化都带来了非同一般的影响。对于抄表环节而言,曾经由抄表人员深入到基层一线展开的巡回工作,现在基本由远程电能量采集系统予以实现,少量未能实现远程电能量自动采集的地区,也在加快整改步伐,而电力使用状况的核对同样如此。在电费的收缴方面,网络aa化的支付方式代替了之前的电费收缴工作,不仅仅为电力企业带来了人力成本的节约和工作准确程度的提升,更加便利了电力消费主体,同时从一个侧面推动着电费预缴机制的形成与深入发展。

2.营销职能的弱化

抄核收工作是电力企业面向社会环境展开营销活动的唯一窗口,是电力企业实现自身价值,向电力消费群体提供服务的重要交接环境,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抄核收工作仍然仅仅保持了之前的对于电费收缴工作的职能。目前在网络深入应用的环境下,对于电费收缴方面的实现方式确实有了长足进展,更多第三方合作融入到这个环节中,包括邮政和银行都成为电费收缴的新通道。但是仅仅是这样的改变,不足以体现和承载整个电力体系的营销工作职能,对应的营销职能必须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深入。

除此以外,在电力企业环境中,抄核收工作对于信息化相关手段和技术的依赖特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自身的发展,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依赖问题。此种状况同样是亟待关注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尚未成熟的整体环境之下,此种过度依赖必然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抄核收工作的优化分析

基于当前电力环境中抄核收工作仍然存在的不足,综合当前的技术发展整体水平,可以考虑从如下方面考虑展开对抄核收工作的优化,帮助实现对整个电力体系工作的完善:

1.抄核收营销职能优化

电力企业的抄核收工作环节是其营销的本质体现以及核心环节,但是其在这一方面的职能却相对较弱。电力企业的营销工作,应当同其他领域的营销工作一样,不仅仅是实现其自身产品的销售,同样应当是与需求市场保持联络与沟通的重要手段和工作环节。想要实现更为理想的沟通,切实打造有效的电力营销环节,应当重点考虑从信息的透明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的提供和解析着手,帮助消费者以更为便捷的方式及时获取电力使用状况,积极调整自身的电力使用行为实现节能目标。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听取来自于社会环境的更多思想和建议,形成对于电力企业发展的一种侧面的指导,同样对于电力事业的发展存在积极价值。

2.信息化工具使用优化

抄核收工作环境中的数据,大部分都是相关电力企业经营状况的数据,这些数据本身在通常的认识方式下,仅与电力企业的经营状况有关,而与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和电力的安全输送没有直接显著的关系,因此常常会被在一定层面上忽视。这种忽视通常是对于抄核收工作数据其准确程度的重视,而对于该类数据对于电力系统的更深一层价值有所忽视。面对于此种状况,首先应当确保抄核收三个环节的工作彼此独立实现相互的核对和监督作用,其次则应当积极引入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多方面数据加工技术,切实实现横向和纵向多个方面的数据处理和内涵读取,切实发挥数据价值,推动相关工作人员获取到关于电力供求环境中的更多深入隐含情况,从而做出更为合理的决策。

3.完善抄核收工作标准

相关工作标准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是抄核收工作,甚至于其他方面的工作得以顺利和有效展开的必要依据。对于抄核收领域的工作而言,除了应当遵从电力行业中的相关技术标准,以及会计财务领域的行业规范,还应当切实认识到抄核收数据对于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输送,以及对于电力能源消费状况整体环境特征的反映,并且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出必要的工作规范和行为规则,使其成为推动抄核收数据本身价值深入体现和发掘的重要依据。对于规则的建立,应当明确规则本身存在一定的发展规律。同样需要实现自身的成长,在实际工作中,唯有不断总结相关经验,帮助经验落实成为一种文件,再甄选文件成为规则,才能帮助实现抄核收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三、结论

抄核收工作的自身质量,不仅仅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自身的多方面健康状况,更加关系到电力企业能否通过电力能源的提供实现自身价值,关系到社会环境中对于电力能源的获取状况,因此其工作意义绝不容忽视。基于此种考虑,必须切实面向抄核收发展状况展开分析,获取其发展特征并且展开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改进,力求构建起能够成为推动电力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帅.抄核收分离的三项配套措施[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9(32).

关于环境的现状篇10

【关键词】环境监控;流量分析;报警

学校网络中心机房包括防火墙、路由和交换机等网络设备,以及多台运行关键业务的服务器等。机房联网环境监控系统采用数据集中管理,可以分为数据采集层,设备管理层,应用管理层。采用C/S结构为主,以B/S结构为辅的系统架构,实现大型网络集中管理。目前需要对监控系统实现对网络设备、服务器、通信链路状态相关应用技术指标的监控。包括DDn专线和Vpn隧道等通信线路、服务器的硬件和各种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ip和应用流量分析,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纳入现有的监控中心网管平台,从而实现报表、统计、告警声光显示等功能。通过环境监控系统可以提升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与服务器中心的整体发展要求相适应。

一、机房环境监控系统架构管理方案分析

(1)系统架构方案。系统为方便的全web方式配置和管

理,以“简约”设计为核心,使用简单,运行安全稳定。在网络中心机房部署一台核心硬件设备核心监控系统主要通过Snmp协议等对子网的网络设备、服务器进行监控。嵌入式现场信号采集控制器是一种专门用于对无人值守现场内的动力、设备、环境状况进行信息采集、管理和监控的网络设备,它集中了现场数据采集、现场智能口、各种通信协议转换、图像采集、故障告警、应急控制、数据存储、weB服务器等多项功能,在该设备基础上建立的统一监控平台可不但大大简化了现场监控设备,而且有效地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图1所示:

(2)方案特点。在硬件方面,采用嵌入式技术,系统结构紧凑,无需硬盘、显示器等易损部件,不会感染病毒。系统采用分层的模块化结构,便于系统功能的扩充和更新。硬件平台具有的特点主要为:第一,组网方式:基于ip的局域网、广域网、因特网、aDSL、iSDn(2B+D)、2m、无线以太网等,支持旁路接入,全web管理。第二,基于www浏览器(Http),采用B/S、C/S结构。第三,能够统一对所有网络中的远程设备进行控制管理;客户端能够远程监控功能,监控机房环境参数。第四,具有目前最常部署的VmwareeSX(i)/vSphere虚拟化系统深入监控的能力。对DeLL、Hp等常用品牌服务器的管理软件提供接口,能深入监控此类服务器的运行参数。支持ipmi协议,具有对服务器底层硬件运行状态深入监控的能力。具备自检功能,简单故障实现自动恢复的功能。第五,对服务器定时关闭开启的能力,打造节能绿色机房。第六,支持紧急事件告警(当传输通道正常时,监控告警响应时间、数据响应时间、命令执行响应时间不超过5秒,故障告警准确率100%。)第七,支持远程软件升级、更新;支持XmL接口与.net平台无缝集成。第八,当网管网络中断时系统能支持3G无线专用网络通道进行紧急的远程备份、远程监控、远程调试等功能。因系统需求3G无线网络需要3mbps或以上的上行速率。第九,克服用户专业维护人员较少问题,要求维护公司人员10分钟内可以通过专用网络通道进行7*24小时远程技术支持。

二、环境监控系统和管理功能分析

(1)机房硬件和网络管理设备监控和系统管理。对可网管的支持Snmp协议的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网络设备进行监控。监控主要内容包括:CpU负载/内存使用量/磁盘使用量/端口状态和流量等基本运行状态。设备电源/风扇/内部温度等硬件状态。接口错误包率/丢包率/广播包率等。HoSt、tmmCpU利用率和内存、磁盘利用率,CpU温度和风扇转速等基本运行状态。全局、虚拟服务器、服务器池及成员的连接数和流量等业务性能。远程开关和重启服务器。定时开关和重启服务器。(2)机房环境监控。系统通过外置的环境监控主机、智能设备监控主机以及各类探头,实现机房动力和环境数据的采集、分析、存储和报警。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机房数据报表:强大的数据报表输出功能。提供每种数据的统计显示,方便管理员对某种特定数据的集中监控。可以监控的机房数据指标包括:数字化温、湿度采集监测,烟雾监测,UpS电源监控,门禁管理,双鉴探测器,灯光照明管理,电流,电压管理。包括机房的基本信息的管理和机房环境数据管理。其中机房环境数据管理包括有:温度,湿度,电流,电压,电池温度,空调出风口温度,UpS状态,双鉴探测器状态,门禁状态,灯光状态,等环境数据进行监控。(3)环境监控预警和运维服务管理。机房环境监控报警:对于环境数据的正常范围可以进行设置,如果不在正常范围内的数据,将在数据列表图标显示为不同的颜色标注,这样就能够及时提醒管理人员某些环境数据的异常,方便用户进行统一的管理。当出现有异常的环境数据可以实现报警提示。环境数据异常报警联动输出,控制现场的输出设备,如控制精密空调,实现空调温度的自动调节。实现环境指标无人化的自动调节。报警方式:本地声音,移动电话,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网管平台广播或监控中心声音报警。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在监控过程中发现异常事件或设备状态发生变化时,经过环境监控系统分析处理后,把需要网管平台负责进行故障通知的状态事件通过调用网管平台提供的基于java的接口程序及时准确地发送到网管平台中,网管系统负责把接收结果再反馈给环境监控系统,如果网管平台返回代码不成功,则由环境监控系统负责进行重试或延迟处理,以保证环境设备状态变化信息成功发送到网管系统,确保事件数据不丢失。(4)报警日志分析。系统提供了非常优秀的报警处理机制和多种有效的报警方式,灵活的报警参数设置及完善的报警记录,帮助用户对各种设备报警进行管理,设置报警参数,及时了解到设备运行情况及事后分析。报警服务是根据配置计划自动运行,从前端设备获取到报警信号,并将报警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发送报警信息给相关联的客户端,并能联动报警输出,实现报警联动功能。报警服务器自动将报警信息写入数据库中,方便以后的查询。客户端收到报警后可以对报警信息进行处理,处理记录将会保存到数据库中。完善的报警日志查询功能,方便用户对历史报警日志进行查询,对管理人员的日后取证提供了方便。(5)机房监控系统建设与规划管理。建立了基于tCp/ip的统一监控平台以后,根据用户的需求通过基于tCp/ip以太网将门禁监控、环境监控和视频监控整合在一起,统一监控平台可以对用户已投资过的传感器、智能设备、开关点等在机房现场进行适配,同时软件提供了开放的接口,可针对用户的需求进行二次开发,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与网络建设规划进行部分开发,可以按照机房运行维护的轻重缓急,逐步添加传感器和执行器。如先完成门禁监控系统,再完成环境监控,再完成安全保卫消防系统。这就体现了统一平台的强大的、灵活的、低成本的扩充方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