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读后感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20:21

数学建模读后感篇1

1.1Sem研究方法的引入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瑞典统计学家、心理测量学家KarlGJoreskog提出了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简称Sem)以来,Sem一直在心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得到很大的应用和发展[2]。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实证分析模型方法,通过寻找变量间内在的结构关系验证某种结构关系或模型的假设是否合理、模型是否正确,并且如果模型存在问题,可以指出如何加以修改。结构方程模型分为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测量模型部分求出观测指标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构模型部分求出潜变量(外因潜变量)与潜变量(内因潜变量)之间的关系[3]。 

目前,国内有关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研究[4-6],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现状、对策研究;二是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价值与意义研究。国内有关图书馆读者满意度的研究[7-11],也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读者满意度评价原则、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的定性研究;二是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对读者满意度评价的定量研究。参考前人研究,笔者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通过运用Sem研究方法构建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结构模型和测量模型,并对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进行评价。 

作为一种实证研究方法,Sem模型的构建程序主要分为以下7个步骤:模型的概念化、模型的确认、模型的辨识、参数的估计、模型适配度的评估、模型的修改、模型的复合效化。模型的概念化是指依据理论假设或实证证据来发展模型中的潜在变量与观测变量;模型的确认在于描述估计参数的本质与数目;模型的辨识是利用观察数据分析结果来决定参数估计是否足够,可否根据收集的观察数据来确认参数的单一值与惟一值;参数的估计是根据amoS程序执行结果,来判别假设模型所隐含的协方差矩阵是否等于观察或实际的协方差矩阵,所估计的参数是否显著不等于0;模型适配度的评估要参考不同的适配度指标来进行综合判断,适配度指标允许研究者评估测量与结构模型的质量与完整性,进而指标值支持所提的概念化模型及理论假设;模型的修改是指配合理论数据进行暂时性的修饰;模型的复合效化是指分析修改的较佳模型,是否也可适配于来自相同总体的不同样本,以及不同总体的样本是否也可获得理想的适配结果。因此,一个完整的Sem模型构建程序可以用下列流程图表示[3]。 

2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评价的Sem概念模型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概念是从顾客满意度这一概念中衍化出来的。所谓顾客满意度是指对一个产品可感知的效果(或结果)与期望值相比较后,顾客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那么,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是指对图书馆在推进阅读文化建设中的服务质量(或水平)与期望值比较后,读者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具体可描述为,它是一种客观评价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服务质量的指标体系,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对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服务质量的一种评价,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Sem)把单个读者的客观评价进行汇总研究。 

2.1读者满意度模型变量的设定 

结构方程模型中,不可直接测量的变量称为潜变量或隐变量,可直接测量的变量称为观测变量或显变量。测量模型部分求出观测指标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构模型部分求出潜变量(外因潜变量)与潜变量(内因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构建模型之前,首先应对各个模型中所涉及的变量进行设定,以便将模型进行概念化。 

影响读者对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服务的感知因素是多方面的[12],可以说图书馆各个方面的工作都会影响读者对阅读文化建设的满意度。参考国内有关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代表性文献[13-14],笔者将影响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因素具体分为以下几点:(1)阅读基础设施建设;(2)馆藏资源;(3)图书馆员;(4)图书馆阅读服务。以上4点影响因素作为结构方程模型的外因潜变量,影响着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笔者所设定的模型潜在变量和观测变量见表1。 

数学建模读后感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阅读教学;构建体系

一、转变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阅读教学水平

初中数学教学在发展过程中,改革方向渐渐地从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还是在不断地探索还有什么原因导致目标难以实现。这些和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方式、学生作为主体对数学内容的事先了解以及数学的现实价值有很大的关联,如何很好地融合这三个方面,是构建数学阅读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

1.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事先了解权

过去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课上无思考地接收教师教授的知识内容,大部分学生是没有认真阅读数学的课本知识点的,就算是阅读了,其阅读的质量也比较低,很难从数学知识中发现所要表达的深沉含义,使得学生的课堂学习结果和教师所要求的水平相差较大。为了解决这种现状,有效的措施就是让学生有“事先了解权”,也就是说,教师要从数学知识方面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教学“正数和负数”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通过阅读课本的知识来事先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这种方式从本质上来说,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解放,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处理好数学现实价值和数学阅读教学的联系

学习数学有什么用?这已经成为很多人对数学教学的批评方向了。在过去的数学教学方式下,教师教的知识比学生进行实践运用多得多,使得学生产生一种和现实脱离的感觉。这就要求现今的数学教学务必根据实际进行必要的改变。在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时,要有效运用数学知识,打开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针对性的实践锻炼,发挥数学的现实价值。比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拿出一个地图,任意找出三个地点,在这三个地点上做出坐标图,教师先确定其中两个地方的坐标,然后让学生计算出在坐标系里面第三个地方的坐标是什么。

3.创建以阅读教学模式为基础的数学教学新局面

在这种新局面下,要求教师处理好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事先了解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疑难解惑、课后的辅导与强化这三个部分的结合,使学生可以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解决问题上,而不是把数学当作一种简单的考试工具。可以在原来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上加入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这是构建有效的数学教学模式较为简易的途径。它是一个以准备学生的课前阅读资料为前提,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自由讨论为中心的模式,达到数学课本内容与思考方式结合应用于现实实践中的教学目标,凸显出数学的现实价值。

二、构建有效数学阅读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法

有学者指出,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目标之一,这就要求处理好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学生作为主体对数学内容的事先了解权以及数学的现实价值这三方面的关系。

1.课前阅读资料的准备

阅读资料的准备主要是对数学阅读资料进行编写,在编写之前可以先设计好相应的模板,有利于教师在编写时进行参照。

(1)设计有效的阅读情景

学生是通过阅读获得知识的,如果学生对此不感兴趣,那么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得学生容易对数学阅读产生厌倦的情绪。所以说,好的阅读情景可以打破这种教学困境,从大部分学生觉得有趣的方面来设计阅读情景,可以根据现实发生的故事进行改编,举出一些合适的例子,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阅读,而不是被动地去阅读。引入例子:“有个人准备去买蛋糕,来到蛋糕店,跟店员说要一个14寸的猕猴桃蛋糕。店员告诉他,最近做促销买一个10寸的猕猴桃和一个8寸的其他水果蛋糕的组合套餐,价格与14寸的猕猴桃蛋糕是一样的。这时你是故事里的主角,你会怎么选择?将你的理由说一下。”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学生感兴趣的“蛋糕”话题引入到课堂中,学生对阅读的话题感兴趣后,就会更加有兴趣地阅读下去,经过阅读来证明与自己的想法是否一样,还有没有其他的观点,并且在这种阅读模式下,学生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说,有了较深的阅读兴趣后,尽管故事后面的内容会比较枯燥,学生还是有极大可能继续看下去的。

(2)建立正确的阅读步骤和明确的阅读目的

在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后,接下来就是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也就是为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步骤。阅读的步骤如何也是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的,因此要在学生进行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先给予一定的指导,采取有效的手段来发挥积极的效用,减少学生阅读的难度和阻力。而对于阅读目的的确立需要经过深思熟虑,使阅读目的能够具有导向性、科学性和鼓励性等特点。例如,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可以让学生阅读相关知识的故事讲解,在学生阅读之前,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故事后面的问题,先对问题进行思考,看看问题和课本的哪个知识是联系的,让学生往哪个方向思考,然后再看故事,在故事中找出答案。这样的话,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科学的阅读步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阅读的目的。

(3)减少逻辑性、专业性较强的数学用语

在解决学生阅读状况时,阅读材料的编写也是比较重要的。要知道,大部分的数学阅读资料的用语是比较专业的,或是逻辑性较强的,有时候就会让学生觉得艰涩难懂,不利于学生阅读的效果。可能学生读了好几遍都不知道故事在表达什么内容,这样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可以在编写故事时增加一定的注释和引申,或者教师在帮助学生阅读的时候跟学生进行适当的解释,这都是有利于学生较好阅读的方式。

(4)适当插入测试题和提问

教师让学生进行阅读之前,可以现在黑板或者ppt上列出几道与阅读知识相关的习题,等学生完成阅读之后,与学生一起进行思考,并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讨论,学生通过测试题目可以加强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将阅读材料和书中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强化了对课本知识的掌握。

2.科学设计教学过程

通过上面的手段,学生关于数学知识事先了解权的问题就得到了较好的处理。接下来要处理的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角色转化中,渐渐改变了以前自己为中心的教学地位,逐步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今的教学模式不再是简单地把知识教授给学生,学生机械地吸收知识的低效模式了,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个指导者,帮助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由地讨论和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提高。

(1)将学生阅读的问题和数学内容联系起来

教师不仅仅让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后给学生自由的发言时间,让学生畅言所想。教师在学生做完发言后可以给予适当的补充。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发言后要及时进行适当积极的评价,使学生在发言后能得到自信和鼓励,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举个例子,学生在阅读“数学活动掷钉图”时,学生也许会产生为什么实验的结果会趋于一个确定的值,这时教师就要抓住机会,结合课本知识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2)有效的课堂讨论

我们知道,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务必要有一定的讨论,这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教师为了使讨论有效,可以设计一种记录学生发言讨论的机制,平时在学生讨论后给予记录和简单评析,同时要考虑那些没有机会发言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上将想发言的内容由书面的方式交上来,然后依据教学的进程进行分析。如,在教学“普查与抽样调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发言:生活中哪些调查是普查?哪些是抽样调查?学生通过积极的讨论,找出了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加深了学生的知识理解,使得课堂讨论更加有效。

3.课后再阅读

学生在进行再次阅读可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和思考,通过学生课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阅读,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运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并且让他们阅读的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就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数学阅读的乐趣。

总之,初中数学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是要在收集大量有效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有效的模式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思想是要贯彻整个教学过程的,使构建的数学教学模式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张红英.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2012(03).

[2]蔡旭东.把数学读起来:谈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上旬,2011(05).

数学建模读后感篇3

内容提要模糊理论对研究语文阅读教学具有借鉴意义。阅读教学除了精确性之外,还有模糊性,即教师引导学生对言语作品进行笼统认识与模糊理解。具体表现为由模糊到模糊和由模糊趋向精确两种基本形式。决定语文阅读教学模糊性的内在依据,是言与意的非一致性、学生的认识曲线发展和语文阅读教学本身需要学生感悟这三个方面。关键词模糊理论阅读教学模糊性恩格斯当年曾预言,任何科学的发展都需要数学的介入。语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其科学化的实现应当是精确性与模糊性的有机统一。美国学者B·S·布洛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运用统计数学的测试方法,将教育目标分为认识、情感与技能三大领域,并将每个领域又具体划分为若干个层次,无疑为把握阅读教学的精确性提供了极富价值的参照系。然而,教育目标分类学又并非绝对规范化,它也就给阅读教学的模糊性留下了一片空白,这片空白有待于模糊学理论来填补。近三十年来,模糊数学这门学科的迅速发展,弥补了传统的统计数学的不足。它认为,对待“集合”运算,凡是在普通集合、一般函数中难以找到答案的问题,都可以另辟蹊径从模糊集合、隶属函数中寻求新的出路。普通集合只解决是与非的矛盾,模糊集合却解决是与非这种属于程度的高低深浅的矛盾,而隶属函数则是描述是与非这个对象隶属于一个集合的变化状态。因而,模糊理论超越了简单的是非二值逻辑,它运用的是深刻复杂的多值逻辑。阅读教学所具有强烈鲜明的综合性,类似于数学中的“集合”。进行阅读教学时,就应该象模糊数学对待“集合”运算一样,更多的采用隶属函数的“描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认识与把握语文阅读教学的模糊识别方式,不断丰富阅读教学实践。

作为言语作品的文章,是言与意的统一体,即将意转换为言之后的作品。然而,只有纳入到教学程序中,文章才成为课文,具有教学的意义。所以,阅读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由言求意的言意转换的行为,即将作者的文章还原为作者原本要表达的意。在将言还原为意的转换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对某些言语作品的非精确认知与理解。例如读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的诗句:“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为什么会是老水车?为什么纺着疲惫的歌?歌怎么会是疲惫的?“我”为什么会是刚挣脱蛛网的理想?神话的蛛网又是怎样一幅具体的图景?这里边难以穷尽,大有文章可做,做得越多越细,则越难以刨根究底,证明读者仍未最后感觉到它究竟表达了什么,仍未真正捕捉住隐藏在言语幕后的内蕴。教师提供一个或几个答案让学生对这些诗句所蕴含的真正的意进行“是”或“非”的简单判断,总是难免给人一种雾里看花、隔山观火之感。但阅读教学终究是引导学生由言求意,怎么办?只有借助于模糊集合与隶属函数的方法,求取近似值,将这些诗句视为从历史、现实角度对“我”与祖国割舍不断的血肉的整体,让人去感悟、去意会其深长悠远的韵味,不必将它的完整画面与深邃意境肢解为具体的思想与清晰的认识。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教学所具有的模糊性,实际上是教师引导学生依照言语作品的不确定性进行笼统认知与模糊理解。它以其更广泛、完美与高效的特征,使学生与课文迅速沟通起来,节约了信息传递,并且更自由灵活地诱发学生大脑中表象的聚集,促使学生更深切地把握言语作品整体寓意以获得更充分的审美享受。

阅读教学的模糊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往往表现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基本形式是由模糊到模糊,一种基本形式是由模糊趋向精确。

第一种基本形式是阅读主体(学生)在认识言语作品的类属与形态时缺乏明晰的划分而产生的模糊识别,始于对言语作品的模糊感知,终于对言语作品整体的模糊评判。有的学生在课前阅读课文,大部分读懂了,有点似懂非懂的味道,觉得作为言语作品的课文是非常美的,“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1]但在上课时听老师讲解分析课文,则味同嚼蜡,原先获得的难以名状的美感至此已涣然冰释。这是因为学生在课前获得了对课文的模糊感知,而教师却以抽象干瘪的条分缕析取代了学生对课文的模糊评判,使得学生的模糊识别在中途嘎然断裂。高明的教师总是既尊重、保护学生在初始阅读课文所获得的模糊感知,又尽力地去完善学生对课文的最后的模糊评判。如在《药》的总结课上问大家:“夏四奶奶与华大妈在坟场上相遇,是偶然的呢?还是必然的呢?”经过紧张的思索与暂时沉默之后,学生兴奋地举起手说:“我想起来了”,但回答时又支吾其词,模棱两可,甚至前后矛盾。教师肯定了回答偶然者,因为偶然相遇使得课文中明、暗两条线索在此交汇;同时,教师又肯定了回答必然者,因为必然相遇是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结果,明、暗两条线索的必然汇合要通过夏四奶奶与华大妈在坟场偶然相遇体现出来。感受言语作品的美,往往受个人的阅历、心理、修养、情趣等制约而显得灵活多样,很难划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正如康德所言:“美应当是不可言传的东西。”唯其如此,所以,“我们避免两种极端的做法:一种是关于课文的意思一定都要让学生说出来;另一种是教师一个人解说课文的内容,说明艺术形象,却没有给儿童留下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机会,而儿童的这些思想和感情正是能够反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的”。

阅读教学模糊性的另一种基本形式——由模糊趋向精确,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模糊处理再压缩、抽象出相对明晰的界限,以便达到对课文较为明确的认识。如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先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鲁迅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是如何度过少年生活的,然后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对于该课文的内容理解,可以处理为界限相对明晰的三种认识:a、嘲讽脱离实际的清末私塾教育,暴露封建社会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漠视、束缚和残害;B、真实地再现了封建时代少年儿童入学前后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生气蓬勃的少年生活的怀恋与追求;C、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实际上,认识C更切合课文,而认识a与B也不无道理,社会上也有类似看法。明确的认识、精确的评判并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只是模糊程度较浅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由模糊趋向精确只不过是程度较深的模糊向程度较浅的模糊的过渡。

当然,阅读教学的模糊性并非将学生带入一个糊涂、迷惘的境地而不可自拔,而是强调、重视学生对课文由言求意的理解应具有丰富性与多元性;是为了打破传统的单向线型思维模式给学生带来的压抑与桎梏

在阅读教学中对课文信息进行模糊处理,并非东施效颦,机械地照搬模糊数学的现成结论,而是有其深刻的内在依据的。我们可以从言与意之间的非一致性、学生认识过程本身、阅读教学本身的特点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揭示其内在原因。

阅读教学的模糊性是否符合科学的道理,必然牵涉到言与意(语言与思维)之间较为复杂的关系。一般来说,语言的结构单位如词与词组、单句、复句分别对应着思维的结构单位如概念、判断与推理,这就使得语言表达思维活动的产物——思想成为可能。强调语言与思想的一致性,言能尽意,则是将“意”视为“一般人在日常的知性范围内能把握的名物事理。”反映这种“意”的相应的言语作品在本质上是一种陈述化的文字符号。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言与意之间又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具有不一致性。周建人先生在1979年6月13日《光明日报》的副刊《科学》上发表《思想科学初探》,在建国后首次提出“思想先于语言”的观点。其实,在我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往哲先贤早就看到了言与意之间的内在矛盾。《周易·系辞》对儒家的言意观作了这样的概括:“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正因为言无法穷尽意,所以再设立一个“象”来穷尽意,这个意中之象后来衍化、发展为言语作品中的意象。读者只能寻言观象,再寻象观意,由言求意必须经过“象”这个中间环节。《庄子·天道》说:“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扬雄《法言》里也说:“言不能达其心,书不能达言,难矣。”无论是庄子还是扬雄,他们都认为言是无法直接穷尽意的,更无法穷尽纷繁复杂的客观实在。如果一定要用言去表现永恒的外在客观,那只能是得其粗略而已:“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庄子·秋水》)正是在这种本质意义上,道家创始人老子才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深刻命题,意谓客观的道可以说得出来则不是永恒的道,而概念能用概念来表达就不是永恒的概念。

意是对外在客观的能动反映,言要用来传达意,言则陷入了困境——无法精确地穷尽意。言不尽意,则是因为这个“意”,既是人们穷尽宇宙奥秘、体悟人生真谛时所获得的某种超验、独特的难以名状的心领神会,又是文学家在神与物游的过程中营造出来并具体呈现在言语作品中的“意象”。涵盖了“心领神会”与“意象”的意,朦朦胧胧,模模糊糊,闪烁不定,瞬息万变,它不仅包括了逻辑化的思想,而且包括了情感,更包括了思想与情感的复合体。何谓情感?情感属于感知的心理领域,是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而引起的肯定或否定,积极或消极的反映或体验。对于思想,我们可以条分缕析地采用精确的逻辑处理;而对于情感,我们则无法科学地加以量化,无法称出它有多重,测出它有多长,算出它有多厚。无独有偶,美国当代语言哲学家莫汉蒂(J·n·mohnty)也深刻地阐明了这一点:“正是在知觉领域中实在的事物与人·才·完·整地显现出来。是知觉——而不是思想——给予我们关于其对象的实在感”,“但是,知觉领域总是比较模糊的:它有一个不确定的边界和中心”,因而,“语言指称达不到属于实在的所指的绝对确定性和单一性。”内涵丰富的意大于言,言要借助于“象”去传达意,则必然会出现言外之象、象外之意,最终往往出现“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产生言语作品本身的不确指性。

任何学习活动都是认识活动。阅读活动其实就是作为主体的学生对作为客体的言语作品的认识活动过程,是学生对课文的认知过程。马克思指出:“人的全部认识是沿着一条错综复杂的曲线发展的。”这就告诉我们,学生进行阅读实际上是一种模糊认识,“存在着模糊——精确——模糊(主动模糊化认识)的否定之否定的曲线”。从反映功能上看,主体具有概念把握与体验把握两种基本形式,在阅读教学中前者表现为以言传意、言可尽意,后者则表现为“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心理学也认为,主体的认识觉察活动可分为集中觉察与附带觉察两种方式,前者是主体注意到的觉察活动,后者即主体所没有注意到的觉察活动。概念把握与集中觉察是一种有意的意识活动,有助于产生精确清晰的认识。而体验把握与附带觉察是一种无意的潜意识活动,往往产生笼统模糊的认识。概念把握、集中觉察和体验把握、附带觉察这两个方面互为依存,相辅相成,一般是在后者模糊认识的基础上才可能产生前者的精确认识,精确认识的发展又总是伴随着模糊认识的潜在活动。譬如:教剧本时,很多教师向学生一味地灌输这样的语文知识:“剧本有三个特点,首先是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时间、地点与人物必须高度集中,人物语言必须性格化。”虽然关于剧本三个特点的术语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想象余地,但学生对这些概念的认识仍是模糊的。只有学生在大量阅读剧本进行模糊识别与直觉体验后,才有可能真正对剧本特点产生较为精确的认识,而且这种较为精确的认识也总是或隐或显地夹杂着对具体剧本的模糊识别。没有模糊性,就不会产生精确化。在阅读活动中,模糊认识是普遍的、大量的,而精确认识是特殊的、相对的。如果将精确认识绝对化,否定与排斥阅读认知过程中实际存在的模糊状态,必然会导致课堂上概念、术语满天飞,教学内容空洞贫乏,教学方法机械呆板;以教师单调的“讲”取代学生匠心独运的读,结果是学生死记硬背住一些以概念术语形式出现的“语文知识”,而根本形成不了灵活运用的语文能力。

数学建模读后感篇4

摘要:文章介绍了图书馆涉及的新技术,从图书馆的智慧资源建设、智能阅读推广技术、智慧馆员和智慧读者培训四个方面介绍了智慧图书馆的关键技术与阅读推广的结合。

中图分类号:G2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1-0013-03

1高校阅读推广现状

笔者对“985”高校图书馆网站进行调研,调研数据截至2016年6月。调研内容为微信公众号(包括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图书馆app(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微电影比赛、真人图书馆、移动图书馆、mooCs等新手段在阅读推广中的运用。

2智慧图书馆的关键技术与阅读推广的结合

智慧图书馆应该表现为互连、高效、便利的图书馆。笔者认为智慧图书馆主要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3D技术、可视化技术等将图书馆实体虚拟化,读者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ipad、手机或可穿戴设备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定位与获取,并与图书馆进行互动交流的新型图书馆模式。

2.1物联网和RFiD技术

要想对物联网全程中的物品进行定位和感知,无线射频技术(RFiD)是关键,是图书馆智能化的基础。RFiD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①实现图书资源的精准定位。图书馆最基本的任务就是组织资源并快速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传统的图书馆信息组织方式是分类法,馆员也只能按照大类进行排序和检索,无法精准到每一本书。图书馆开架流通所造成的乱架率一直居高不下,RFiD技术就是将图书信息植入标签粘贴在图书上,在图书系统中键入书名就可以准确快速地对图书进行定位,可以有效解决乱架问题,节省人力和物力,同时也能防止图书失窃。②阅览座位定位与管理。将RFiD标签植入座椅,通过馆内覆盖的无线网络将座椅是否空闲的信息发送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会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在馆内显示屏上,读者可以使用手机等无线设备进行查阅和预约具体的书架与时间段,逾期将取消预约并对违规读者实行一定的惩罚措施,如减少借阅数量、限制预约等,这种做法可以有效解决图书馆的占位问题,提高阅览座位的利用率。③RFiD技术可以促进实现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有效距离为10cm),可以便捷地实现短距离的资源分享。④RFiD技术还可以运用于图书馆的照明、通风、防火和安全认证,全面提升图书馆的智能化与可视化程度。

2.2SoLomo技术及理念

社交化服务模型(SoLomo)的三个关键词是Social(社交)、Local(本地)和mobile(移动),是由美国专家JohnDoerr提出来的,为智慧图书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模式。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社交化。即将读者、数据商、图书馆、社交软件和移动服务商紧密联系在一起,抽取读者阅读的元数据,以相同的兴趣爱好建立虚拟社区,利用社交网络将图书馆嵌入读者生活。②本地化。借助位置服务,为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读者组建社区,方便读者交流、获取信息及开展相关兴趣活动,并使用wiFi、ZigBee等技术对读者进行定位和推送。③移动化。该理念主要是保证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及时获取感兴趣的信息,将阅读习惯渗入日常生活,让读者能够随时随地使用图书馆。

2.33D技术

3D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画面的立体感和逼真度,嵌入3D人工智能能将图书馆变成可以与之互动的虚拟物。但是营造逼真的虚拟环境成本太高,图书馆前期应该搭建一个专门用于虚拟演示的空间,后期可持续建设。读者通过预约的方式对3D图书馆进行预约体验。目前,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将3D技术运用到图书馆虚拟导航与定位,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和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的3D打印体验。

2.4SaaS系统

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SaaS),也叫软件运营,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应用模式。软件是图书馆开展业务的核心,图书馆软件开发的传统模式是自主开发或者直接购买,后期的维护和使用会持续增加成本,加大图书馆的负担。而SaaS系统相当于一个软件提供厂商,图书馆依据自身的需求向厂商订购软件服务,厂商将研发成功的软件与数据库统一部署在服务器上,用户只需要通过互联网连接到服务器便可使用该软件,软件由厂商负责维护。笔者认为,图书馆可以采用SaaS软件开发模式,尤其是以图书馆联盟的方式进行群租用,这样不仅降低了图书馆的租赁费用,还利用联盟共生的方式推进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馆新技术的共享,实现共同发展。

2.5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的产生源于大数据时代,其可以实现图书馆的智慧洞察。图书馆的数据资源类型丰富,有知识资源、读者信息、节约记录、业务工作信息、用户行为、检索方式、存储方式等数据信息,包含结构化、半结构化及非结构化的信息。数据挖掘对智慧图书馆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智慧信息推送。传统的信息推送是图书馆将新书目用电子邮件推送给用户,而智能信息推送应该包含“用户可定制信息的推送”及“相同偏好用户群的推送”两种推送模式。读者用自己的个人信息注册图书馆账号,学历、性别、年龄、检索历史、借阅情况等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都会被记录,图书馆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挖掘,判断用户偏好,当有满足用户偏好的书目上新书或者被归还时,系统自动向用户推送这些消息,引起读者注意。对于有相同爱好的用户群体推荐,可以将“一人独占”变为“群体共享”,尤其是新注册的用户,可以根据其学历、性别、年龄、专业背景等信息进行预判,直接将相关的信息资源推荐给读者,为其学习提供思路。②可以提供“组合阅读”。在数据挖掘的环境下,可以计算出图书之间的语义联系,方便对图书进行组合排架,如将养生方面的书与保健方面的书进行搭配。③有利于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将结构化、半结构化及非结构化资源合并分析,促进图书馆之间的信息交流,在对知识发展趋势、用户群体变化、图书馆发展方向、用户行为变化等领域进行预测时具有显著优势。

2.6数据可视化技术

随着图书馆拥有的数据、需要处理的数据及分析生成的数据急剧增加,导致系统分析和响应的时间也在增加。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需要及时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通过可视化(包括图表、图像、动画等)可以形象而智能地显示数据的存贮、计算与关联,使用户能够更直观地获取数据之间的关联和趋势,从而节省用户时间(见图1)。

2.7可穿戴技术的运用

随着谷歌眼镜、苹果腕表等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出现,为图书馆提供智能服务创造了便利条件。①运用人机交互技术,根据可穿戴计算终端设备特殊的携带和交互方式,图书馆可实现与社会其他组织的合作,从事现场信息指导、情报提供、科学研究和学术探讨等工作,拓宽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服务方式。②运用人体传感技术突出对人的感知和智能的增强,借鉴可穿戴技术在医学上对人体身体状况和情绪的监测,图书馆可实现对读者信息的可视化,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③利用可穿戴技术中信息处理技术的信息反馈报警功能,以及人机交互功能和人体感知功能实现对弱势群体的帮助和公平服务,如对老人、小孩和残疾人等特殊读者群体实施安全监控和实时报警。

2.8wSn定位技术

wSn(wirelessSensornetwork)即无线传感器网络,其主要由多个传感器(移动和静止)组成,按照一定的组织方式进行排列,确定一定地理区域内被感知对象的信息并进行搜集、传输和处理,最终传输到需要的用户手中。定位问题主要是传感器本身节点的定位,这套系统首先要确定节点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从而确定自身的位置,不知道传感器位置而感知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节点的定位是wSn定位技术的关键。定位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在室内使用,克服了GpS的无遮挡需求;缺点是定位需要固定的节点设施,成本较高。

3智慧阅读推广方案构建

资源、技术、馆员、读者和服务是图书馆五大核心元素,同样,智慧阅读推广也要从智慧资源建设、阅读推广技术手段、智慧馆员培养、智慧读者教育等方面构建实施方案。

3.1智慧资源建设方案

资源是图书馆的建设重点,图书馆资源的智慧化是实现智慧阅读推广的第一要务。智慧资源建设应该包含:①图书资源、设备资源、图书馆座位、图书馆书架、图书馆建筑等实物的标识,运用RFiD技术进行标引和定位,方便读者检索、查询、预定与使用。②利用wiFi信号结合读者使用的移动智能设备对读者进行定位,推送其可能需要的各种资源,如图书、期刊、报纸、设备、座位等信息,真正实现图书馆资源的智能推荐。

3.2智能阅读推广技术手段方案

图书馆应该加强与读者的交互,将阅读借阅与活动方案通过多种途径,及时接收读者的反馈信息,及时解答读者的疑问,从而提升读者参与阅读推广活动的积极性。传统的途径主要是图书馆网站与宣传海报,读者很难进行信息反馈与传播,而微博、微信与手机app的出现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微信平台的“我要查询”(包括“馆藏查询和预约”“信息参考咨询”“精彩活动查询”)、“我要办理”(包括“个人书刊续借”“临时上网申请”等)、“省图宝典”(包括“微知乎”“微数据”“423微阅读”“微视界”“随便看看”等);上海图书馆微信平台的“我的图书”(包括“图书查询”“已借图书”“图书续借”“图书推荐”“微阅读”)、“活动”(包括“我的预定”“上图展览”“上图讲座”“读者培训”等)、“发现”(包括“附近的图书馆”“咨询&反馈”“阅读账单2015”“帮助”“二维码读者证”等)。

3.3智慧馆员的培养

智慧馆员的培养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①改革馆员招聘模式。图书馆应改变传统的专业对口、高学历等招聘要求,转换为采取资格认定的方式,考试内容应增加教育心理学、物联网、大数据、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知识。②对现有馆员的持续优化。将具有一定智慧图书馆知识的馆员安排在有智慧服务设备或系统的部门工作,同时要培养馆员终身学习的习惯。

3.4智慧读者培训方案

图书馆应该把提高读者信息意识作为用户培训的重点,提高用户的信息利用兴趣,将人与知识、知识与知识、人与人的网络数字联系起来。图书馆应运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对新用户的信息启蒙教育、急需用户的信息救助意识教育及资深用户的信息随行意识教育进行培训。

4结语

智慧图书馆建设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图书馆在进行阅读推广的过程中,要积极运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突破传统的阅读推广模式,实现阅读推广的全面信息化、智能化和个性化。

参考文献:

[1]王世伟.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11(12):1-5.

[2]储节旺,李安.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及其对技术和馆员的要求[J].图书情报工作,2015(15):27-34.

[3]潘杏仙.智慧图书馆用户培育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12):48-51.

数学建模读后感篇5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智慧图书馆;高新技术

智慧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新模式,其服务能力、灵活性、响应速度都是未来服务模式以及服务水平的展现方向,因此,构建智慧图书馆既是图书馆自身的发展战略又是时代性的规划,最终影响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是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方向中,以科技为绿色发展和数字惠民的本质追求下实现理念创新、功能创新的技术形态。

一、智慧图书馆的特c

1.图书馆对大数据的储存概念

目前,学术界对大数据的定义一般认为大数据是以一种海量的、多样化的结构形式存在,随着高新技术的飞快发展,人们需要增大阅读量,而知识的来源越来越广泛,简单的知识储存结构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追求。智慧图书馆是基于智能化信息技术实现以人为本的、以目前社会发展形势来进行创新的持久服务系统,是一个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且可被感知的移动数据信息平台。

2.智慧图书馆的含义

从图书馆的自动化发展史来看,似乎每出现一个新的信息技术都会引起文学界的改革,数据的更新速度飞快,原有的管理体系和收集速度不能满足智能图书馆的发展结构和分配数据的要求,因此,应理性地推进大数据的应用,加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以更快、更便捷、更有序的方式,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拉近读者和图书馆的距离,将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进行智能化、双向交流,高效满足服务对象,向人们传递知识。

3.对图书馆的维护与管理

图书馆不仅是一种社会机构,还是国家及政府保障公民知识产权和传递知识的途径,图书馆代表一种用以调节信息的保障制度,在大数据时代更要在传递途径和内容上进行严格管理,积极推动政府和相关组织履行管理公共图书馆的责任,包括制订制度的责任、积极回应的责任等,并要求图书管理者遵循其内部规则,使图书馆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并形成特点,以吸引读者的注意。

二、智能化图书馆的产生与发展

1.智慧图书馆的构成要素

智慧图书馆通过新技术实现智慧化的服务,通过智能化的管理来统筹整体系统,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技术、人、资源、服务、管理等部分。人是核心和灵魂,智能的应用围绕着人展开,这里的人不仅包括读者,还包括馆员和决策层,智能图书馆是建立在物联网、互联网、数字图书馆基础之上的新型图书馆,搭建智慧系统的平台,能实现人、资源的时刻感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服务智慧化、管理智慧化。

2.智能系统平台的关键技术

大数据技术在智能化图书馆中运用,大大加快了智能化图书馆的建设过程及经历,图书馆智慧系统平台具备一个强大的数据采集、分析后台,同时依据互相交感的形式,学习决策模型的方式,结合图书馆的服务、管理需要等因素实现对大数据的归纳、整理和推送,测算出本区域内相关的文献流通,加快读者对这类知识的感知。

3.智能系统的后期成效

实现互联网与图书馆的有效融合,使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连接通道透明、顺畅、和谐,使读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图书馆的现状和资源的共享,图书馆也将更充分地读取读者的需求。物联网与图书馆之间的融合为感知的深度与范围、服务的效率和管理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将智慧系统平台建立在全新的交互环境当中,并深入读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以适应当今高新技术时代使用习惯的转变,为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一个新的体验环境,有助于构建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结语

智慧图书馆是在当代高新技术发展的大前提下进行的变革和升级,与以往图书馆的发展模式不同,其建立在物联网、互联网、数字创新概念的探索中,从而使信息更加便利、快捷、准确、深刻。智能化图书馆是一个数字化、智能化的建设图书管理智慧系统的平台,对以现代高新技术建设超级城市有重要作用。目前,图书馆的智能化和职业化已被社会认同,但是服务能力还很薄弱;智能化图书馆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战略整合是当今乃至以后发展中的必要环节,而人是智能化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今后应创新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和形式,实现智慧图书馆社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徐玲.“智慧城市”背景下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6,3(22):128-129.

数学建模读后感篇6

【关键词】RFiD;电子火车票;电子标签;检票自动化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technology,thefieldoftheapplicationofRFiDtechnologyisextending.itismuchlessthattheresearchingontheVisibleelectronictrainticket(Veet).Sowehadastudyingonit.thearticleintroducesRFiDtechnologythatisappliedtotrainticket,howtoutilizeitmaketheVeet.inthefirstpartofthearticleisaboutintroducingworkingtheoriesandfeatureoftheRFiDtechnologyandelectronictags.thenthearticlemainlyintroduceshowtomakedesigningonprogramandcircuit.theresearchingofVeetwillpromoteautomationonticketsellingandcheckingofrailwaytransportinthefeature.

Keywords:electronictrainticket;RFiDtechnology;electronictags;ticketsellingandchecking

引言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的铁路客运量达到数十亿人次[1],同时也会产生同样数量的纸质火车票,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而且纸质火车票的售票、验票存在着效率低的问题,这也是基于RFiD技术可视化电子火车票(电子火车票)研究的原因。

随着RFiD技术的发展,RFiD已在多方面成功应用,比如:图书馆管理系统、门禁系统和地铁票证等等。而国内目前在电子火车票方面的研究比较少,所以电子火车票的研究是具有潜力的。

本次研究在可视化上采用mFRC522芯片构成的读写模块与单片机相结合,单片机通过读写模块间接对m1卡数据修改和读取,再通过液晶模块显示出乘客信息。

1.RFiD技术及miFaRe卡片介绍:

1.1RFiD技术

RFiD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2],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当m1卡进入感应区后,读写设备会对m1卡进行自动识别、验证,再对m1卡的数据操作。

RFiD可分为无源、有源品、半有源三大类,无源在频段上又可分为低频125KHZ、高频13.56mHZ、超高频433mHZ和超高频915mHZ。无源RFiD标签具有价廉、轻小、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本次研究中要实现非接触式、近距离信息通讯,因此采用无源高频RFiD技术。

1.2m1卡

m1卡作为信息存储介质,属于非接触式iC卡。它的容量为8KbeepRom,分16个独立扇区(编号0~15)和64个块(编号0~63),其中除去每个扇区的最后一块(密码块)和第0块(厂商代码块),剩有47个块供存储信息。每个扇区可用独立密码验证。

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m1卡具有防冲突机制[3],可以消去多卡同时进去感应区引起的冲突。当一个扇区访问结束,要访问其它扇区时,就要对新扇区密码验证,这样可以提高信息存储安全度。

图1m1卡工作流程图

2.总体设计思路

向m1卡写数据。以单片机作为核心模块,把单片机和mFRC522制成的读写模块用硬件电路结合,通过单片机控制读写模块对m1卡上的数据进行操作。试先编好控制程序,当m1卡进入读写模块的感应区后,上位机软件会向单片机发送数据,单片机接收完数据后通过读写模块把数据再写到m1卡上,如图2所示。

读取m1卡的数据,显示m1卡上数据包含的信息。m1卡进入读写模块的感应区,读写器通过天线给m1卡提供能量,唤醍m1卡,把卡中的数据读回到单片机的存储空间,单片机再把获得的数据放在要显示的数据变量空间中,液晶模块调用显示数据变量空间肥数据显示出来,如图3所示。

图2乘客信息传递流程

图3液晶工作流程

3.程序设计

3.1液晶显示程序

在显示上,要显示出乘客的乘车信息,比如:始发站在和目的地、车次、时间等等,因研究中所用的显示屏为noKia5110型号,其满屏显示的内容有限,所以将分三次显示。

首先对液晶初始化,设置液晶的偏置电压、基本指令、显示模式。单片机与液晶通信为Spi通信方式,编写一个用Spi传数据的调用函数:voidLCD_write_byte(unsignedchardt,unsignedcharcommand),这个函数在液晶显示中多次调用。再者对液晶的显示坐标进行设置,调用函数voidLCD_set_XY(unsignedcharX,unsignedcharY)函数中X为显示的所在列,Y为显示的所在行。以上是液晶的初始及基本调用函数。

单片机向读写模块发命令读取m1卡的数据,再把从m1卡读回的数据送入液晶显示要引用的数据空间中,显示函数把获得的数据再送入液晶中显示。当数据据显示完后,单片机再向读写模块发命令,重复传递液晶显示数据的过程,直到运行到单片机程序中预设的断点处停止。

显示子程序中建立固定的字库,例如:始发地、车箱、坐位等等。这样可以减小m1卡的容量负担,把建立好的字库中的信息预设显示在液晶上,读取的车票信息直接在留下对应的空位处写上,当写满预设的屏幕显示信息,单片机会自动调用清屏指令,把前一屏写的信息擦除,以便后面的信息显示。

3.2读写程序

读写程序在基础建立在飞利浦公司编写的调用函数之上,当对m1卡进行数据操作时,要编写程序调用函数库的中子程序。

如图1所示,打开系统电源后,主函数中首先调用寻卡函数、防冲突[4]函数和选卡函数。如果没有m1卡赶往感应区,程序一直在寻卡函数处循环运行,当m1卡进行感应区,系统搜寻到感应区的卡片,程序才会继续向下运行。经过寻卡、防冲突、选卡确定一个m1卡作为操作对象。再对m1卡扇区(可以任意指定某一扇区)首次密码验证,密码验证无误才可以对m1卡中的数据操作。访问其它扇区时,系统通过对其它扇区的密码验证,再次的验证可以使用其它密码,也就是说每次的验证使用独立的密码,保证的扇区的独立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主函数中建立一个密码库,放在单片机的内存空间,每一个密码对应一个扇区的验证密钥,对m1卡验证时,系统自动调动密码库中的密码和m1卡的扇区密钥匹配。密码库中的密码可以在需要更改时重新修改,用不同的密码和可更改的密码库对m1卡加密验证,大大提高的m1卡携带的数据安全和不可复制性。

4.硬件设计

电路设计中,使用StC89C52RC单片机作为微控制器,以单片机最小系统板作为核心载体。再以mFRC522芯片作为读写模块的核心,通过Spi通信方式与单片机进行通讯。单片机与读写模块用插槽结构连接,方便读写模块与单片机的分离和组合。

单片机最小系统板设计,包括电源、复位电路、晶振、蜂鸣器等。电源使用USB接口电路、+5V直流电源供电。复位电路由串联电容、电阻器构成,这里使用10K电阻和10uF电容。复位电路存在作用是当单片机程序跑飞时,按下复位键单片机会停下,然后重头运行程序,无需断电重启。当读写乘客的信息时出现了错误,通过复位键很快的停止程序错误地运行,避免了从新上电引起的问题。

晶振电路,它是是单片机最重要的部分,晶振产生单片机工作的时钟频率,单片机的一切指令的执行都是建立在晶振提供的时钟频率上,单片机的电路中使用11.0592mHz晶振,采用三端式接法,如图4所示:

图4单片机的晶振电路

电路中蜂鸣器提醒装置,用pnp型的三极管和一个4.7K的电阻组成,三极管的基极与单片机的一个i/o口相接,基极置位时,三极管处于关断状态;基极清除位时,三极管导通,蜂鸣器工作。在程序设计中,读写器和m1卡进行一次正确的数据通信后,单片机会拉低与基极相接的i/o口的电位,三极导通,蜂鸣器发出声音,提醒用户电子火车票工正常。

读写器中采用mFRC522芯片,该芯片采用先进的调制和解调技术,支持13.56mHz频段所有被动非接触式通信方式和协议,并支持iSo14443a所有的层,传输速度最高可达424kbps,应用比较广泛[5]。读写模块的电路中包含,晶振电路、通信方式选择电路等。这里的晶振电路也采用三端式接法,电路中所用的晶振频率为27.12mHZ,通过二分频后频得到目前高频通信所用的13.56mHz的频率。

图5读写模块pcb图

表1mRFC522通信方式选接口择

天线是读写模块中最复杂,最重要的部分,天线的质量决定了在与m1卡通信中射频信号的质量,设计中采用了philips公司提供的参考电路[6],根据参考电路中所给定的设计参数直接制作。其中mFRC522的四个引脚tX1、tX2、wmiD、RX与天线部分连接,tX1、tX2为天线部分提供能量载波。RX引脚在天线感应到m1卡发送的信号作为输入端,把信号送入mFRC522芯片处理。电路如图5所示。

读写模块的Spi通信。mFRC522可以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如:Spi、i2C和UaRt。工作中mFRC522可复位其接口,并自动检测当前微控制器接口的类型。其连接方式如表1所示。

实际电路中i2C引脚接地,ea引接接高电平,使mFRC522工作在Spi通信方式。

5.测试、调试

程测试中遇到的问题,如:怎么对m1卡的指定块访问、多扇区访问、液晶显示的数据传送等。m1卡的访问需要通过,寻卡、防冲突、选择卡这三步确定对象,再对其进行密钥验证。m1卡扇区的密码一定要保存备用,一旦忘记就很难找回,那样扇区就作废了。访问其它扇区时,一定要重新验证扇区的密码,不然扇区会绝访问,访其它扇区问时不需要重新上电。液晶读取数据显示的位置不对、乱码等,对函数语句逐一排查,如:变量的自增加、初始、调用位置等。

硬件电路运用Keil联合protuse仿真,测试单片机和液晶模块组合工作状态,再制成实物与读写模块一起调试,测试信号的稳定性,完整性,感应区的范围。对于出现了信号不稳定、不完整的情况,把滤波电路,发送天线重新检查,是否焊接、线路排布、器件参数等有问题。调试成功结果如图6所示:

图6样品展示

6.总结

RFiD技术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应用于更宽的生活领域,RFiD在电子火车票上的应用也是一个潜在的领域。本文介绍了把RFiD应用在火车票上,鉴于RFiD便捷、易操作、安全等特性制成电子火车票。电子火车票的使用会将大大提高铁路客运的效率,同时电子火车票避免的纸质火车票的资源浪费,起到了环保的作用,响应了国家低碳发展的理念。但电子标签作为火车票技术还不成熟,电子火车票的使用还需要一套完整的系统,需要更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情报网.2013-2017年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市场调研咨询报告[m/mt].中国情报网,[2013-09-23].http:///print/4/188840/.

[2]刘莹.RFiD技术原理及其应用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5(4).

[3]王道强.RFiD系统在公交智能化的应用仿真与相关技术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

[4]苏明强,刘伟,邝涛.高性价比的miFaRe卡读写模块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6,22(5-2):3-3.

[5]徐绍娟,邱琳.基于RC522模块的水控机卡通读写控制器设计[J].应用技术,2011-10(上).

数学建模读后感篇7

1.发展简史

2000年开始,网络上开始流行一种非主流文学形式——玄幻小说,其内容最初以中国传统的武侠小说为主,后来逐渐加入科幻、网游、言情等幻想元素,发展成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学题材。出版商赵善琪曾在黄易的一本小说的序言中写道:“一个集玄学、科学和文学于一身的崭新品种宣告诞生了,这个小说品种,我们称之为‘玄幻小说’”。①这是玄幻小说一词首次亮相。

这种依托网络生存的快餐式文学很快受到年轻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欢迎和追捧,甚至被称为“成年人的童话”。其培养出了一大批出色的网络和忠实的读者群。台湾的鲜网、小说频道等网站最早意识到这种网络小说的商业价值,并与一批著名的快餐文学作家签订出版合同,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网络创作-实体出版”赢利模式。

后来,网络玄幻小说进入大陆,发展也十分迅速,起点中文网、逐浪网、天鹰文学、翠微居等一批中文小说网站先后建立,并签约了一大批网络.他们通过“Vip制度”即“读者与文学网站签署一个“Vip订阅协议”,交纳一定数量的会员费,成为该网站的Vip会员;然后,这位会员可以随时向网站支付订阅费,阅读网络小说的Vip章节。Vip会员支付订阅费一部分归网站,一部分归作者”。②同时,他们借助于数字技术,开始将一部分优秀作品以实体书的形式进行出版.这些商业化运作手法为他们带来了发展资金的同时,也扩大了其影响。

这些小说门户网站发展十分迅速.以起点中文网为例,2002年6月成立,到了2004年6月,网站注册用户就超过200万,而2007年则已经达到400万,网站日均点击量(pV)达1亿。③

“眼球经济”时代,基于这种被高度关注的网络平台良好的商业前景和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一些优秀的小说网站先后被收购,2004年10月,盛大收购起点;2006年6月,逐浪网也归入大众书局旗下。这些网站在得到收购方的资金和相关管理经验整合后,开始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并有望在新兴的数字出版和电子出版产业开拓出新的产业链和利益链。

2.发展形式

目前,网络小说一般有以下几种经营方式:

(1)小说网站:其中以起点中文网、玄幻小说网、小说频道和翠微居等网站为代表.这些中文门户网站的日点击量均有数千万,起点中文网更是超过1亿,仅略逊于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高点击量代表着高关注度和庞大的受众群,这是中文门户网站的优势所在.

(2)小说论坛:网络小说越来越受欢迎,也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小说脱颖而出,如传统武侠题材的<长刀无痕>,历史军事题材的<江山美人志>,网络幻想题材的<小兵传奇>,仙侠奇幻题材的<诛仙>现代都市题材的<坏蛋是怎样炼成的>等。这些小说以连载的形式,吸引了一大批读者的关注,而传统中文网站的更新速度已经远远跟不上他们的阅读需求.在这种供需失衡的情况下,一些专业性的小说连载章节更新出现了。他们以论坛贴文的形式,及时地将各大小说网站的Vip章节出来(版权无法获得保证),供读者免费阅读或者免费注册阅读,成为网络小说一种新的模式。

而当这种小说论坛形成一定规模之后,他们便开始借助这一平台进行资源整合利用或者广告招商,从而获得论坛发展资金或是利益。

(3)小说博客:这种模式实际上是小说论坛的变异体.部分小说迷或是小说原创作家,他们通过小说的质量取得读者认同之后,他们直接将自己的作品公布到自己的博客之上(小说迷则专业转载),将这部分忠实的读者吸引到身边。

(4)电子图书:除了在线阅读,现在很多网站提供小说的线下阅读,他们将小说制作成文本文件或是电子图书,挂在网络之中供读者免费下载,读者可以充分利用手机、pDa或电子书等个人终端设备,不用在线也可以阅读到这些小说,从而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二、网络小说成功的诱因

网络小说近些年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除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和信息接受方式之外,更主要有以下几点:

1.快餐文化

商业化文化的本质是以娱乐为核心的消遣文化。网络小说,则是典型的快餐文化,其以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对主人公传奇的经历和光怪陆离的故事的描述,给受众以极强的新奇感受和心理刺激,因此,“玄幻小说往往看过即忘,只能当作是一种纯消遣。”④

2.心理满足

经济越发达,社会生活节奏越快,人们面临的生存压力将前所未有的加大.社会的迅速变革与人们心理适应和调节的功能性滞后带来了现代人的异化,由此带来了个体的心理危机和时代的信仰危机.人们的不安全感越来越强烈,他们需要找到社会的认同和心灵的港湾。在这种背景下,“玄幻小说为青少年呈现一个另类的奇异世界,这里宣扬的是一种超越世事沧桑的人生感悟,是一种看尽烟花后的自省修身之态。”⑤这种超脱使他们暂时地忘却现实,这也折射出了当代青年人对后现代社会的一种混乱、无助的探索。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生活中的种种不顺,使很多意志不坚定的人产生无力的颓废感和挫败感。而网络小说的价值体系“都是建立在对人类世界价值观的改造模仿的基础上的.这种独特的世界体系的建立,使作品可以疏离于现实生活景象,充分展开作者的主体意识想象,建立他自己的象征世界图景,完成个体的理想建构。”⑥在这个理想建构中,创作者和读者一起,与主人公同喜同悲。

三、网络小说存在的困难

网络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受众忠诚度高,粘合度好.一部小说在读者阅读完之前,读者很难离开这家网站.而一旦读者被此类小说吸引,读者很难克制自己再阅读下去的欲望.而一些优秀的小说一般以连载的形式出现,一旦它被某些特定的读者吸引,它每一个新的章节的出现,都会带来读者的高度关注.而小说的创作者通过QQ群或者论坛的方式将这一批人吸引在一起,大家共同围绕这本书的后续情节发展提供各种宝贵的意见,这一方面为作者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思路,同时读者的意见被采纳,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读者的忠诚。

但是,高关注度和高忠诚度并没有带来网络小说的高收益率.而盈利模式单一,和盈利规模有限这也是当前网络小说存在的最大困难.具体表现为:

1.广告业务拓展困难

网络小说门户网站虽然是一个媒介平台,但实际上它可供开发的广告资源却非常有限.毕竟在这种纯文字的网站或网页中插入广告,一方面影响网速和读者的使用,同时也易引发读者的反感。

这种完全依靠读者喜好来集聚人气和资源的中文网站与新浪、搜狐等商业性新闻媒体网站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因此网络小说的广告推广计划,应该相当慎重.就实践而言,现今大多数小说网站也只是在其中放置少量的通栏广告或者是通告性广告,由此可见他们对于广告的谨慎态度。

2.网络收费困难,盗版现象异常严重

网络小说网站本身的盈利模式也存在很大问题.首先是Vip制度,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网络就应该免费”的观念深入人心,相当多读者非常反感网站收费阅读,这会导致一部分读者的流失;二是网络盗版现象严重,并已经呈集团化、程序化趋势发展,集中体现为“盗贴”和“盗打”.所谓盗贴就是将Vip章节的图片贴到其他网站,所谓盗打就是手工把Vip章节打出来,这是无法用技术手段克服的盗版方式。当盗打者结合成一个团体,有分工、有计划地进行盗打时,其效率惊人。Vip读者在付费阅读最新章节后,发觉其他网站已免费公布出来,会有一种当了冤大头的感觉,这影响到其后的继续付费阅读意愿。

3.数字出版市场并不成熟

应该来说,数字出版是当下文学网站一种比较现实的盈利模式但由于现实数字技术不够成熟,市场尚未充分开拓,数字出版科学合理的盈利模式尚未真正成型等原因,目前各大小网络小说网站并不能从其中真正获得收益。

四、网络小说发展的未来

其实,数字技术与网络小说的结合体---电子图书应该是网络小说发展的方向与未来.那个时代,电子书和实体书将出现所未有的融合,电子书也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与“书”的融合.

笔者认为,电子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只能面对电脑或mp4屏幕阅读的,以tXt、HtmL或其他已编辑格式存储的电子图书,我们可称之为第一代电子图书.这种电子图书的缺点是读者必须长期对着电脑屏幕,对人体眼睛和身体伤害大,舒适度不如实体书;而手机或mp4等终端设备屏幕太小,操作系统不方便,很难在市场上得到普及。

近些年,各国都在全力研究各种新型的电子书,并朝着“人性化、实用化、全方位,全天候”的方向在发展,最终指向是与实体书彻底融合.在那个时候,只要拥有一部书本式的电子图书阅读器(价格在大众可以接受范围之内),便可以无限量下载.届时,它将淘汰传统的实体书,实现书本的无纸化.我们可以称这种电子为“第二代电子书”.这种电子图书目前正在开发之中,将在可预见的将来面世,而美国和日本则在这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我们对第三代电子图书目前仅仅能提供一种设想,即将来在电子图书阅读器中,电子图书将提供包括集语音解读、图像分析、解说比较、反馈等功能于一体的立体式服务,个人可以充分享受到阅读的。

五、小结与展望

最后,就这种电子图书的开发前景,作一些建议性的规划和参考:

首先是电子图书的市场规模.据统计,截止到2006年底,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将逼近200亿,其中中国国网络广告收入46亿,电子图书(e-Book)收入将达1.5亿,网络游戏收入将达成55.2亿。⑦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和良好前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其实,电子图书的可开发性广告资源非常丰富,其中最常见的便于工作是贴片广告。目前,贴片广告还只存在于电视或者电影等作品之中,但其已显示出良好的商业前景和利润空间。电子图书同影视作品一样,是一个连续性的文化消费产品。在电子图书之中植入精美的贴片广告,完全可行.那个时候,它就像一种现代商业杂志的电子版,完全可以吸引大量的广告来支撑自身运营或者获得利润。同时,在第二代电子图书出现后,网络小说网站完全可以打破“网络共享主义”的神话,以电子工业出版物交换消费者金钱.那时候,电子图书和电子杂志才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书和杂志。“既然用户认为一本杂志索要5元或10元的价格是合理的,他们总有一天会认为一本电子书索要同样价格也是合理的。”⑧

注释

高冰锋:《中国网络玄幻小说的前世今生——浅论中国网络玄幻小说的发展与现状》,《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3-4期。

吴敬琏个人博客:《中文网络文学的商业化经营模式》,世界经理人管家,/?uid-253545-action-viewspace-itemid-29855,2008-3-15

起点中文网:/contactad/cmfuabout.htm杜湘君:《论网络玄幻小说》,苏州大学文学院,载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1期。

盖博:《中国玄幻小说热潮现象的多元解析》,载于《出版科学》2006年第5期。

高冰锋:《网络小说中的一枝奇葩——中国网络玄幻小说的兴起及现状初探》,《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数学建模读后感篇8

[关键词]移动app;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11.068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1-0139-02

0前言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网络用户数量逐步增长,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2016年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7.31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6.95亿人,手机用户的增长促进了移动设备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目前高校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建设,图书馆也逐渐成为信息化图书馆。在校内逐步覆盖的无线网络和4G网络环境下,利用移动终端可以及时、便捷的为读者提供的相关服务功能,成为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新方向。

1国内高校图书馆移动app的研究现状

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移动app开发主要为外包定制和直接购买成品。其中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是通过直接购买商家已经开发好的移动app成品为馆内提供服务[1]。相关文献研究中显示高校图书馆app主要有个人信息、馆内信息、馆藏信息、借阅服务以及馆内的通知和在线阅读等基本功能。

高校图书馆的app系统缺少个性化和文化性,没有符合学校特色和学校图书馆文化。此外缺少对读者的深入了解,为读者设计个性化的服务模块,图书馆移动app也应该结合目前的二维码技术进行设计,减少读者信息检索时的复杂工作量。

2移动app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中服务的特点

2.1读者服务个性化

读书馆移动app提供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是信息化时代下的创新服务,一方面可以完成图书馆的信息查询、图书借还等一般,另一方面可以从读者的需求考虑移动app的服务内容、方式提供个性化服务[2]。通过对读者基本信息和需求调查,形成读者资源库,当读者再次使用app平台时能够根据读者信息数据库中的内容为读者推送相匹配的信息。通过移动app,利用移动终端查找馆内的资源,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获得所需服务,随时随地的获得帮助。

2.2资源建设数字化

移动app能够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挖掘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然后分析相关数据之间的联系,建立文献资源数据库[3]。同时利用移动app进行读者对馆藏内容的满意度调查,然后利用分析软件对数据分析,使相关的图书资源数字化,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2.3民族资源丰富化

少数民族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宗教等资源,但是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信息化的水平有限造成了绝大多数的资源流失。移动app建立对应的民族特色服务,例如少数民族学生的信息交流平台以及少数民族的文献资源推荐等,图书馆馆员收集信息最后建立成特色资源库。读者也可以通过移动app的相关服务多角度的获得所需民族资源。

2.4馆际文献共享性

在大数据的环境下,云计算不断发展的今天,利用移动app的平台可以共享数据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通过移动app平台读者可以从别的馆内获取所需的资源。馆际互借服务可以利用相关的身份认证等技术获取合作图书馆的纸质资源。

2.5信息交流的互动性

移动app可以为读者提供交流和分享服务。移动平台设计相关的读者问答模块和奖励机制,读者可以根据授予的奖励激发阅读积极性[4]。也可以结合wiFi和GpS定位技术实现情境感知,读者可以根据在图书馆的位置获取不同的服务,同时在同一个位置之中,根据读者的特点提供相应的服务,完成读者与图书馆的交互[5]。

3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移动app的服务功能设计

结合移动app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特点,目前读者所需服务以及信息化环境下的馆员的素质设计的图书馆移动app的服务功能模块设计如图1所示。

馆内资源主要为设置馆内基本信息查询和资源检索服务和好书推荐服务;利用二维码技术提供相应的特色服务;此外图书馆移动app设计中要提供学校和图书馆相关的资源信息,例如学术讲座和学校的重要的通知。

数据库资源主要是提供读者对图书馆所购置的数字资源检索及阅读与下载服务,同时可以上传少数民族资源,馆员通过后台整理上传到资源库中,供读者使用。

互动交流模块主要是提供交互服务,使读者能够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交流平台根据读者的身份设置个性化模块,提供民族资源交流平台和教师问答平台。民族资源交流平台有专门负责管理的教师通过关键字提取有用的资源信息,整理入库。

馆际交流目的是要达成资源共享。资源共享可以分为纸质图书共享和电子资源共享,通过馆际的云服务和e-mail等渠道完成资源共享。

读者中心模块是基本模块,主要提供基本的借阅相关服务,同时通过浏览历史和收藏夹中的内容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得到猜你喜欢子模块的内容[6]。

个性化的推荐主要是根据读者的信息调查,建立读者模型,根据模型中的内容进行个性化内容匹配为读者提供适合读者专业的信息。

4结语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app的开发逐步增长,但是主要依赖于一些商家为高校设计的功能,没有突出学校的特色,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更没有突出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图书馆相关特色和特殊资源服务,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着重结合少数民族的特色和读者的需求,设计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移动app主要功能模块,帮助教师合理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促进科学研究和相p的服务水平的提升,推动图书馆业务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覃燕梅.高校移动图书馆app功能优化及拓展探究[J].图书与情报,2015(6):122-125.

[2]杨抒超.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移动app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6(3):59-62.

[3]曹秀丽,石翠莲.高校图书馆移动app新服务模式初探[J].图书馆工作研究,2016(8):56-59.

[4]邓志文,都平平,穆亚凤.基于位置感知的图书馆主动信息服务系统设计[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6(2):102-109.

数学建模读后感篇9

1.建模教学的意义

建模教学指的是通过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本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建立实物模型来阐述课本中抽象的理论。建模指的是建立课本中教学素材的模型,对课本中的素材模型化,通过实物对学生进行教学,比如说小学数学中的加减问题,教师可以使用水果或者别的可以方便进行教学的事物来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小学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事物有更直观的了解和印象。小学教学中,教师不光要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教给学生,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独立建造模型就是很好的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因为当学生上了小学之后,是小学生的思维就由形式转化为抽象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是培养小学生的建模意识和建模理论的基础和奠基的过程,建模教学最主要的意义是很好的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课本中知识的理解能力。

2.建模教学的模式

将建模教学融入小学数学中,要考虑到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还要遵循建模教学的基本规律。而可以将建模教学的过程分为几个部分:假设问题、精简假设、建立模型、解读模型等环节。

i.假设问题

建模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假设问题,假设问题必须是与小学生的生活并且符合数学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很好的建立小学生对建模教学的兴趣,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小学生去接纳建模教学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本里的内容。

ii.精简假设

当给小学生假设问题以后,就要将这个问题转变成贴切课本内容的问题,所以要首先解答以下两个问题:对分析问题时建立的情景和将假设问题转变成课本问题,也就是根据提出问题的特征和建立模型教学的目的,简化提出的问题,把假设的问题通过小学生能够理解的数学语言描述出来,进而将假设的问题转变为数学问题。

iii.建立模型

通过构建模型让小学生能够更直观的更深入的了解问题的本质以及问题所指的内容,建模教学就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解读课本里面抽象的内容,通过实物来将课本里面学生看不到的一面展示出来。

iv.解读模型

最后通过教师来解读模型的内容来帮助学生理解模型的含义。建模教学知识教学中的一种教学形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应该向小学生解读模型代表的含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问题的本质。

教学中必须要以建模教育的基本理念为中心,遵循这一流程来进行教学,并在教学中融入教师自身对建模教学的理解和知识。

二、建模教学对学校教育的利弊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建模教育对于小学数学一样存在着它自身带给小学属小教育中的利与弊。

1.建模教学对小学数学的利

建模教学是直观的把课本中的教学素材通过实物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在小学数学中融入建模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的了解授课的内容和汲取课本中的知识,还能够很好的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建造模型让小学生能够看到课本中的文字所描述的问题,通过利用模型来教学,就能够通过建模教学来首先刺激小学生的视觉,让小学生能够直接看到课本中所描述的内容,这样就能通过视觉刺激大脑来进行记忆和提高自身的理解。其次,利用身边的小物件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让小学生自己独立的动手进行建造模型,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既能够提高自身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2.建模教学对小学数学的弊

数学建模读后感篇10

那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呢?

高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5~17周岁,他们认识过程的各种心理成份虽已接近成人的水平,但智力活动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因此,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进行应用问题的教学。

一、重视基本方法和基本解题思想的渗透与训练

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首先应结合具体问题,教给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基本方法、步骤和建模过程,建模思想。

教学应用题的常规思路是:将实际问题抽象、概括、转化,具体可按以下程序进行:

(1)审题:由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及实际问题非数学情景的多样性,往往需要在陌生的情景中去理解、分析给出的问题,舍弃与数学无关的因素,抽象转化成数学问题,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数量关系。为此,引导学生从粗读到细研,冷静、慎密的阅读题目,明确问题中所含的量及相关量的数学关系。对学生生疏情景、名词、概念作必要的解释和提示,以帮助学生将实际问题数学化。

(2)建模:明白题意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各量的特点,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是否可用字母或字母的代数式表示,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将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或图形语言,找到与此相联系的数学知识,建成数学模型。

(3)求解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结论

(4)还原:将得到的结论,根据实际意义适当增删,还原为实际问题。

例:某城市现有人口总数200万人,如果年自然增长率为1%,写出该城市人口总数y(人)与年份x(年)的函数关系式

这是一道人口增长率问题,教学时为帮助学生审题,可以提出以下要求:

――读题:题目中涉及到哪些关键语句,哪些有用信息?解释“年自然增长率”的词义,指出:城市现有人口、年份、增长率,城市变化后的人口数等关键量。

――思考:问题中各量哪些是已知的,那些是未知的,存在怎样的关系?

――分析:启发学生分析这道题与学过的、见过的哪些问题有联系,他们是如何解决的?

学生讨论后,从特殊的1年、2年…抽象归纳,寻找规律,探讨x年的城市总人口问题:y=200(1+1%)x.

二、引导学生将应用问题进行归类

为了增强学生的建模能力,在应用问题的教学中,及时结合所学章节,引导学生将应用问题进行归类使学生掌握熟悉的实际原型,发挥“定势思维”的积极作用,可顺利解决数学建模的困难,如将高中的应用题归为:①增长率(或减少率)问题②行程问题③合力的问题④排列组合问题⑤最值问题⑥概率问题等。这样,学生遇到应用问题时,针对问题情景,就可以,通过类比寻找记忆中与题目相类似的实际事件,利用联想,建立数学模型。

三、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教法

高中新教材的数学应用问题遍及教材的各个方面,教学时针对不同内容,有的放矢,各有侧重,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对图文并茂的章头序言,由教师简单提出或由学生阅读,使学生稍作碰壁,留下解题悬念,增强解决问题的欲望。

例题是连接理论知识,与问题之间的桥梁,示范性强。因此在讲解例题时应在分析题目各个量的特点关系,建模,解决数学问题、还原为实际问题诸环节都应很好的起示范作用,教师应重视例题的分析与讲解,积极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寻求基本实际模型的能力,重视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充分运用课本的练习题、习题、复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位于具体的理论知识后面,建模方向性强,教师只需稍作指导;而习题则更多利用教师批改作业的机会,主要纠正数学语言转化过程,及解题的规范过程;复习题由于综合性强,学生解决有困难,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提示。

对于不作教学要求的阅读材料,根据教学进度提出阅读要求,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完成实习作业,可以打破单一沉寂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能力。但实际问题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抓住本质,通过筛选,去粗取精,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建模解决实际问题。如第五章《三角函数》中的实习作业,对不能直接测量的两点的距离,教师选定符合要求的地点,组织学生实际测量,通过计算器进行计算,学生兴致很高,特别是对“已知两边和一对角”解三角形的三种情况,通过动手操作,实地测量,加深影响,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研究性课题”是新教材中的一个专题性栏目,具有探究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它既是所学内容的实际综合应用,又对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具有较好的训练价值。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培养应用能力,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重视基础数学知识

一般情况下,数学知识的产生不外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大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许多的数学知识都有具体直接的应用,如高二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计算最值,线性规划,高三的概率统计等。应该让学生充分实践和体验这些知识是如何使用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2)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