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消费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21:21

餐饮消费重要性篇1

【关键词】餐饮企业品牌忠诚

一、我国餐饮企业品牌忠诚的研究现状

由于品牌竞争已成为一种主流的竞争形式,因此建立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餐饮企业品牌是中国餐饮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的餐饮企业非常重视其品牌建设,如黄维兵(2006)提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消费市场日趋成熟,我国餐饮业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餐饮产品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品牌的竞争,品牌经营已经成为本世纪餐饮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品牌化是我国餐饮业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孙彤(2009)指出现代市场的竞争已经从简单的商品竞争进入到品牌竞争,品牌是餐饮企业在竞争中生存并能发展的重要因素。武盛业(2010)指出在现代社会中,品牌竞争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竞争方式,任何一个餐饮企业要想成为这一领域竞争中的强者,都必须要学会怎样正确地进行品牌营销活动。史涛(2010)指出餐饮业是与民生联系最密切的行业,其竞争形势十分激烈,而现在的品牌竞争是餐饮竞争的主要形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餐饮企业竞争的加剧,品牌经营正成为提高餐饮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的重视。

餐饮企业由于地域性和辐射范围较小,主要依靠消费者的重复消费,而品牌忠诚的消费者能进行不断的重复消费,因此餐饮企业不仅要创立品牌取得竞争优势,更应该积极探索保持和提高品牌忠诚的策略。国内相关学者对餐饮企业的品牌忠诚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如高路(2008)对中式快餐店品牌形象、品牌信任与品牌忠诚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快餐店的品牌形象和品牌信任对品牌忠诚有显著影响;罗春莲(2009)以咖啡馆为例,对消费体验与品牌忠诚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秦铭雪(2010)对高档饭店品牌体验、品牌关系与品牌忠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目前,对餐饮企业品牌忠诚的研究还很少,但如何维护和提高餐饮企业的品牌忠诚对我国餐饮企业来说尤为重要。由于品牌忠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只有弄清楚哪些因素深刻影响着品牌忠诚,并理解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响品牌忠诚的,餐饮企业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其品牌忠诚。

二、我国餐饮企业品牌忠诚的驱动因素

研究者们从不同侧面对品牌忠诚驱动因素进行了相关研究,如产品和服务、顾客满意、企业形象、品牌认知、转换成本、行业竞争和顾客价值等。本文结合餐饮企业的特点,如餐饮消费的需求变化快、餐饮消费的忠诚度低、品质要求高等,从产品与服务质量、品牌信任、品牌形象、交易成本等四个方面来阐述餐饮企业品牌忠诚的驱动因素。

(一)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驱动品牌忠诚的形成

餐饮企业是一种特殊的服务企业,既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无形的服务,有形和无形合二为一。从行为的角度来讲,品牌忠诚的第一表现是重复购买,而重复购买的前提是餐饮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必须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同时消费者对餐饮产品和服务的体验要达到其预期或超出其预期。因此,餐饮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建立品牌忠诚的一个决定性因素,餐饮企业只有不断提高其餐饮产品的质量,并通过优质的服务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才能巩固与提高其品牌忠诚度。

(二)品牌信任是品牌忠诚的前提

餐饮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的最终目标就是在消费者与餐饮企业品牌之间产生一种强烈的契约,而这种契约的主要成分就是品牌信任。品牌信任是指消费者对餐饮企业品牌的一种持续满意的状态,这种满意不仅表现在身心需要的满足,更表现为消费者对该餐饮品牌产生了信任感,从而使得购买该餐饮企业品牌的产品和服务成为一种习惯。品牌信任有助于消费者简化购买决策,降低成本,增加消费者对该餐饮企业品牌的信任感,在情感上对该品牌形成偏爱,最终促进消费者形成品牌忠诚。

(三)良好的品牌形象有利于形成品牌忠诚

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对于一个餐饮企业品牌的整体感觉,是消费者在记忆中通过联想反映出对该餐饮企业品牌的感知。消费者之所以对某一餐饮企业品牌产生忠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该品牌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因为良好的品牌形象可以帮助消费者解释、加工和存储有关该餐饮企业品牌的信息,并通过品牌联想来帮助消费者回忆起有关该餐饮企业品牌的信息,每一次的品牌联想都会使消费者的回忆更加深厚,久而久之,该餐饮企业的品牌形象就会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消费者对该餐饮企业品牌形成良好的认知和品牌评价,有利于消费者形成品牌忠诚。

(四)交易成本是形成品牌忠诚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多数消费者愿意为自己所喜爱的餐饮企业品牌支付高于竞争者品牌的价格,但当竞争者推出新的促销活动时,消费者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动摇,试图进行餐饮企业品牌转换,对新餐饮企业品牌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尝试性消费,以满足好奇的心理。通常消费者在购买餐饮产品和服务时经常会受到交易的不确定性、竞争对手的实力以及转换成本等交易成本因素的影响。交易的不确定性越高,其交易成本也就越高;竞争对手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惠的产品与服务的选择,其交易成本就越低;转换成本的加大有利于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建立和维护,转换成本包括货币成本以及由于不确定性而引发的心理和时间成本。餐饮企业建立和维护其品牌忠诚可以通过降低交易的不确定性、增加餐饮产品类别和花色品种、加大转换成本来实现。

三、提高我国餐饮企业品牌忠诚的策略

(一)不断提升产品与服务品质,促进品牌忠诚的建立和维护

餐饮企业要建立和维护品牌忠诚,最基本的就是要不断提升其餐饮产品与服务的品质,这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采取策略:首先要确保餐饮产品与服务的质量,这是一个餐饮企业品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前提;其次由于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消费者的消费心态趋向理性化,餐饮企业要想让自己的品牌继续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忠诚,就必须在产品和服务方面做出创新,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餐饮需求;最后餐饮企业除了积极进行餐饮产品的研究开发外,尤其要注重餐饮服务的质量,餐饮企业应该从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和售后服务三个方面来提升餐饮服务的质量,售前服务能帮助消费者了解餐饮企业的品牌,解答消费者对该餐饮企业品牌的疑虑,通常消费者的抉择将受到售前咨询的影响;售中服务要及时发现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并尽量采取一定的措施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做到超前服务,为消费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售后服务应及时与消费者进行沟通,虚心接纳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应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消费者的问题。

(二)提高品牌维护和品牌危机防范能力,构建品牌信任

品牌信任是品牌忠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品牌忠诚的核心要素,餐饮企业要想获得消费者的品牌信任,关键在于其品牌维护和品牌防范的能力。餐饮企业实施品牌维护主要从法律和经营两方面展开:在法律方面主要是品牌商标的保护;在经营方面主要是品牌质量的提升。品牌危机是餐饮企业品牌生命历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餐饮企业品牌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餐饮企业应该加强对品牌危机的防范。餐饮企业应在企业内部塑造一种全员危机意识,建立切实有效的品牌危机预警系统,组建品牌危机管理和应对小组。在品牌危机出现时应按照迅速性、主动性、诚实性的原则,主动与公众沟通,告知公众事实的真相,并借助一些专业机构,化解消费者心中的不满及抵触心理,将品牌危机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餐饮企业只有做好了品牌维护和品牌危机防范,才能在消费者心目中构建品牌信任,并最终维护和保持消费者的品牌忠诚。

(三)通过品牌联想来提升和维护品牌形象

餐饮企业要想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需要借助品牌联想来实现。从消费者心理机制方面看,品牌联想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的,消费者只有对品牌的特性、文化意义和精神象征等有深刻的认识,才能产生品牌联想。餐饮企业要建立成功的品牌联想,就需要在品牌联想的强度、赞誉度以及独特性方面做出努力,既要突出品牌的客观特点,通过创新手段拥有独一无二的、对消费者具有特殊意义的特质,并通过各种传播手段的强化,使餐饮企业品牌与其特质在消费者大脑中形成牢固的联系,促进品牌联想的实现。

(四)提高交易成本,维护和提高品牌忠诚

交易成本是对消费者发生转换行为的一种约束,可以有效的降低消费者转换行为发生的机会。降低消费者在接受本餐饮企业产品或服务中的等待时间和精力成本,提供智能化的产品或服务使消费者具有较低的认知和学习成本,与此同时,增加与消费者的情感沟通,从而使消费者产生较高的交易成本,以降低其转化率,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此外,为特定的目标消费者群体提供合适的餐饮产品、餐饮价格和餐饮服务,并通过增加餐饮产品的类别和花色品种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给消费者以新奇和惊奇感,以提高其交易成本,维护和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

如果没有忠诚的顾客,品牌就是仅用于识别的符号,对于餐饮企业来说也是如此。品牌忠诚者对于餐饮企业的销售量、市场占有率至关重要,能否获得品牌忠诚者的支持和认可,直接影响到餐饮企业品牌的发展和壮大。因此餐饮企业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力争从产品、服务、情感等方面培养和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核心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黄维兵.中国餐饮业的品牌化[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2]孙彤.论新世纪我国餐饮企业的品牌塑造[J].商业经济.2009(11)

[3]武盛业.中国餐饮业实施品牌战略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5)

[4]史涛.基于品牌策略的餐饮企业竞争力研究[J].中国商贸.2010(20)

[5]高路.中式快餐店品牌形象、品牌信任与品牌忠诚关系研究――以杭州为例[D].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罗春莲.消费体验与品牌忠诚的关系研究――以咖啡馆消费体验为例[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餐饮消费重要性篇2

关键词:餐饮业拉动内需扩大消费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制定了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gdp增速下滑至6.1%,gdp增速主要靠投资拉动,投资增速达22%以上。而作为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却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则收效甚微。拉动内需作为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本文以餐饮业为例,分析服务业对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重要作用。

餐饮业发展具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广大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随之发生巨大变化,为餐饮业的发展提供了现实需求和经济基础。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和迅速发展,社会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为餐饮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历史机遇。根据历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情况及构成统计数据,1952-2007年,住宿和餐饮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构成百分比可分为两个阶段。1952-1978年是5.1%-3.5%,其趋势是逐年下降后日渐走平,反映出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生产力低下,经济增长迟缓甚至倒退,物质匮乏而导致餐饮业发展缓慢的状况。而1978-2007年则是3.5%-13.9%,一直呈上升趋势,2009年第一季度达14.9%,反映了餐饮业在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经济高增长出现了长期上升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餐饮市场需求旺盛,成为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从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来看,餐饮市场的需求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群众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全过程,餐饮市场需求旺盛、快速增长的趋势将长期持续。

同时,餐饮业也是经济发展必需配套的消费产业。2007年,中国餐饮消费达到12352亿元,连续17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大大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和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人均餐饮消费达到915元。预计到2010年全国餐饮业的零售额将达到2万亿元左右,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为当前我国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针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现实可能。

餐饮业具有抵御经济周期影响的行业优势

从统计数据分析,相比外贸出口,消费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对较轻,而作为消费市场重要分支的餐饮业,与其它行业相比,受经济波动周期影响较小。这是由餐饮行业的特点所决定的。餐饮消费是最基本的民生消费,餐饮业在任何时候都存在基本市场需求。餐饮市场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餐饮业发展层次的多样化,使餐饮业成为具有较大弹性发展空间的行业。消费者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在市场需求压力下产生的激烈行业竞争和科技手段的创新,不仅巩固了市场发展基础,同时也不断提高了行业发展水平。餐饮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准入门槛低,有较强的市场生存能力。

2009年第一季度,在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全国住宿和餐饮市场零售额达4382.9亿元,同比增长18.9%,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3.9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为18.1%,说明餐饮业在经济困难时期仍保持较好的消费势头。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餐饮业的影响也存在着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别,对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影响较为明显,而对西部地区则影响较小;对高端餐饮冲击较大,对中低档餐饮影响较小。从地区内部来看也存在不同的情况,如东部地区的上海,2009年一季度gdp增速仅为3%,远低于全国6.1%的平均值,但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第一次上升到60.1%。浙江餐饮市场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消费市场,自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初以来,始终保持旺盛的需求,受到金融风暴冲击的影响很小,与其他行业相比,仍保持健康发展势头。2009年春节后,杭州市人力资源市场共有300家单位提供了4329个工作岗位,招工单位主要集中在餐饮业等第三产业。

餐饮业具有启动大众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大众消费市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启动大众消费市场是落实扩大内需政策的关键,使大众成为消费主体是拉动消费的保证。大众消费市场的消费群体及消费水平相对稳定,是市场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大众餐饮消费已成为市场主流趋势,大众餐饮、工薪消费成为餐饮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另外,餐饮社会化将进一步带动消费大众化。近年来餐饮社会化程度不断加强,外出就餐已成时尚。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观念更新和社会经济交往活动频繁将进一步加快餐饮社会化发展的步伐。商务交易、会展活动、居家消费、商务与个人旅行、婚庆、休闲娱乐等都成为带动餐饮消费的动因。这意味着餐饮业消费需求将不断扩大,与之相对应的消费门类将突破传统的餐式范畴,呈现出便利化、多元化、现代化发展趋势。

为顺应这一趋势,2007年以来,我国政府对发展大众消费市场制订了一系列相关的规划和政策,如2007年3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07年9月《商务部关于加快发展大众化餐饮工作的意见》,200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2008年6月《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餐饮业有关工作的通知》,2008年7月国家工商总局《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餐饮业的发展,尤其是大众餐饮服务业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从而使启动大众餐饮市场成为抵御国际金融风暴冲击的合理选择。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餐饮业消费重点和热点逐渐向大众餐饮市场转移的特征日趋明显。目前我国人均餐饮消费约140美元,与美国1600美元、法国1050美元相比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随着我国政府拉动消费的政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和消费观念更新等因素,未来餐饮业依然是引人注目的消费热点,餐饮消费水平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当前餐饮业的消费市场主要在城市,主体还是来自城镇居民,而农村餐饮这个庞大市场还有待开发。从中央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政策来看,从餐饮市场连续性和可持续性来看,巨大的农村餐饮市场将为餐饮经济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餐饮业是拉动节假日消费的重要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假日经济已成为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重要手段。中国人有节假日团聚的习惯,但是,节假日到餐馆聚餐的习俗却是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的产物。餐饮消费也从特定消费者在特定场合消费转为日常化、大众化消费。上世纪80年代末,除夕之夜只有几家国营饭店营业,接待的大多是游客。而到90年代初,到饭店吃年夜饭开始成为小部分人的选择。随后,到饭店吃年夜饭成为习惯。假日经济有效拉动了节假日的餐饮消费,节假日全家人或亲朋好友到饭店聚餐逐渐成为消费时尚,餐饮行业也成为少数全年无休息日的行业之一,餐饮企业纷纷将节假日作为经营重点。

餐饮业是旅游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成为拉动假日消费的主要手段。以浙江杭州为例,2009年春节是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一个春节,杭州餐饮企业生意红火,餐饮门店人气旺盛,外出吃年夜饭的人数稳步增长,自助餐形式的年夜饭也逐渐被市民接受,成为传统中式饭店之外新的年夜饭选择。

据统计,杭州2009年春节节日期间餐饮总体销售较2008年同比增加5%-10%,各大餐馆年夜饭订座率超过95%,营业额普遍增加。由于浙江具有丰富的风景旅游资源和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景区餐饮成为推动节假日餐饮消费的重要因素。各餐饮名店竞相在景区开设餐厅,国际连锁品牌也在景区开设分店。

餐饮业是落实政府保障民生政策的重要抓手

服务业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重要行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即使在金融危机和经济紧缩的大环境下,社会消费多元化趋势和社会服务的巨大需求并不会改变,这就为餐饮业带来无限商机。

提升餐饮业的发展水平必然成为政府当前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目前,餐饮业已从为少数高收入阶层或特殊消费群体服务成功转型为大众化餐饮。随着政府职能向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转变,加强对社会餐饮业和大众餐饮市场的管理和指导成为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和重要抓手,解决餐饮业发展中的问题也提升到保民生的高度,从而为推动餐饮业充分实现社会服务功能提供了契机。

大力发展放心早餐工程。由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消费能力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变化,早餐早点作为大众餐饮消费的重要方式,具有制作快捷、食用便利、质量标准、营养均衡、服务简便、价格低廉的特点,成为学生、上班族、打工者、旅游者和家庭用餐的主要消费品种。而提供安全、卫生和营养的放心早餐服务,是政府的一项社会责任,是贴近民心的工作。

商务部将用2年左右的时间,引导287个地级以上城市,初步形成包括配送中心及市场网点在内的早餐供应服务网络。中国烹饪协会、中国饭店协会也发出倡议,餐饮企业开办早餐服务,满足群众需求。浙江省也提出要把解决早餐早点供应作为一项便民利民的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程,从网点布局、资金税收、服务等多方面积极给予扶持,使早餐早点供应做到卫生、方便、营养、美味、实惠。放心早餐工程有望形成快餐企业积极探索现代化早餐经营与发展模式,餐馆与饭店等正餐企业积极开展早餐经营,社会合作大力开拓社区早餐市场,深入社区办好早餐服务,各类超市、便利店创造条件办好早餐服务的多层次、全方位推进放心早餐工程的局面。为大众提供早餐服务,将成为餐饮业的增长点。

积极推进社区配套餐饮服务网点建设。随着社会化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社区餐饮、老年食堂等成为社区保障服务的重要内容,加强社区配套餐饮服务网点布局建设也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社区餐饮经营将与商业、文化、休闲等时代特征结合更加密切。

大力倡导健康餐饮。当前,大力提倡健康消费、安全消费、绿色消费、环保消费、科学消费、节约型消费,促进餐饮业可持续发展,成为餐饮业的新追求。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更关心自身健康,科学用膳、餐桌安全是现代人关注的话题,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管理,引导餐饮企业在合理安排膳食,讲究营养搭配;大力扶持放心菜等无污染、富营养的绿色食品;加大在营养餐厅、素菜素食方面的开发力度,培养高水平的营养师,推广绿色食品菜谱,将餐饮业发展成为绿色环保产业。这既是餐饮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政府推进餐饮业提升质量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餐饮业是重要的服务业,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对于促内需、保增长、渡过金融危机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和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钱学森.谈社会主义美食文明与社会主义美食文化.中国烹饪,1990(10)

餐饮消费重要性篇3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作为中国沿海开放和经济发达地区,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迅速,广大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随之发生巨大变化,为浙江餐饮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历史机遇。

一、浙江餐饮业的现状

1.餐饮市场需求旺盛快速增长的趋势长期持续

从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来看,餐饮市场的需求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群众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全过程。七十年代末,在改革开放政策引导下,餐饮业突破了以单店经营为主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方式逐步向个体和私营经济及外资开放,餐饮市场初步形成。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浙江餐饮业进入初步繁荣时期。社会投资餐饮企业大幅度增加,从单店经营到酒店餐饮发展,再到社会餐馆大量涌现,经营网点和人员快速增加,国内外企业进入,外资、合资企业涌现,行业出现繁荣发展势头。九十年代中期到2004年前后,浙江餐饮业进入数量规模扩张新时期。民营资本大量投入,餐饮企业以规模取胜,大型“航母型”企业不断产生,成为餐饮市场主流,有的向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扩张,餐饮业出现大规模发展局面。2004年至今,餐饮业在整合调整中进入质量优化的阶段。在经受住2003年非典对餐饮市场的大冲击之后,餐饮业改变了以规模论成败的发展策略,代之以细分市场、找准定位、差异化发展的以质取胜的方式,市场业态更加丰富多样,各种品牌应运而生,连锁经营成为趋势,市场整体发展更加全面繁荣。

2.餐饮业业态结构多样化趋势更加明显

业态是市场需求的产物。30年之前,浙江餐饮业的业态主要是传统的餐馆、小吃店和少数宾馆(酒店)内部餐饮。如今,餐饮业业态可谓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目前浙江餐饮业态主要分为四类:饭店餐饮主要是中高档消费,特色餐馆主要是特色消费,广场餐饮(包括商业大楼中的小吃广场等)主要是大众集中消费,连锁快餐主要是便民消费。最近几年新兴起的私人会所、高档会馆则是贵族精英阶层高端消费。高、特、广、快各有所需,互相竞争,互相补充,形成了繁荣活跃的餐饮市场。具体又可分为普通餐馆、小吃店、大排档、中、西式快餐店、连锁店、主题餐厅、农家菜馆、地方特色菜馆、土菜馆、机构食堂、便民店、咖啡店、酒吧、茶馆、烧烤店、宾馆(酒店)餐饮等多种业态。并形成小吃、餐饮一条街等商业特色街区,基本形式为餐馆和快餐店。只要有需求、有市场就有适合的业态形式。多种业态的出现,反映了新时期人们饮食需求的发展变化和层次化、多样化特征的形成,也反映了餐饮行业适应市场需要追求精细化、多样化、差异化的发展趋向,从而为今后更加丰富多彩的业态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3.品牌经营是餐饮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途径

品牌是餐饮市场竞争的产物和手段,是企业发展的无形资产和重要条件。30年前,餐饮市场的品牌就是地方菜为特色的“老字号”餐馆,如杭州的“楼外楼”、“知味观”、“奎元馆”、“山外山”等百年老店。如今,餐饮品牌的概念是多样化的,可分为几个层次:一是原来意义上的“老字号”,这些“老字号”代表着传统餐饮的最高水平和特色,历经岁月考验仍然保持本色,有的老字号已开出多家分店,甚至成为大型连锁集团。二是新品牌。也就是30年来在餐饮市场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打出品牌的优胜餐馆,如“花中城”、“张生记”、“红泥”、“新开元”等,这些新品牌也成为餐饮市场消费者的主要选择。三是连锁品牌。连锁集团经营的国内外中西式品牌,如“小肥羊”、“巴国布衣”、“麦当劳”、“肯德基”等,这类连锁品牌网点多,市场占有率高,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高。四是特色餐馆。这类餐馆虽是独家经营,但高、中、低档不同,风格口味独特,拥有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在不同层次类别的消费群体中具有一定知名度。

4.节假日消费成为餐饮业新的增长点

中国人有节假日团聚的习惯,但是,节假日到餐馆聚餐的习俗却是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的产物。如今,不仅是春节,就是各种长假和双休日,餐馆生意都十分兴旺。随着“五一”、“十一”、“春节”和端午、中秋等节假日的到来,带动假日经济,有效拉动了节假日的餐饮消费,节假日全家人或亲朋好友到饭店聚餐逐渐成为消费时尚,餐饮行业也成为少数全年无休息日的行业之一,餐饮企业纷纷将节假日作为经营重点。由于浙江具有丰富的风景旅游资源和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景区餐饮也随之成为推动节假日餐饮消费的重要因素。

5.连锁经营成为重要的规模经营和战略扩张的方式和手段

餐饮市场竞争逐步向全方位和深层次转化,企业品牌文化竞争和质量型经营的局面初步形成,连锁经营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发展趋势。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查,在就餐时认为知名度比较重要的消费者占56%。消费者就餐的品牌意识,必然使口碑好的餐饮连锁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浙江餐饮业从传统的单店作坊经营模式起步,在发展中不断探索规模经营方式,走出了一条连锁经营路子。九十年代开始,一些“老字号”餐馆通过开设分店抢占市场。九十年代后期,一些航母型大型餐馆在尝到大规模经营的甜头后也采取开设同等规模甚至更大规模分店的方式进行扩张。肯德基、麦当劳等西式快餐连锁企业的进入和一些中式餐饮连锁餐饮集团的兴起,使餐饮行业得以借鉴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餐馆不再一味求大,而是通过市场调研、合理布点、连锁经营、标准化管理的方式占领市场。目前老字号和品牌企业均由过去独立单一经营向连锁化品牌经营方向发展,连锁经营把传统的餐馆单兵作战改造成了具有专业化分工的产业。未来餐饮业竞争将更多地表现为品牌的竞争,而连锁化经营无疑在这方面更具优势。

6.全新的经营方式,多元化发展和细分市场特点更加明显

通过30年的发展,餐饮业发展和餐饮市场更加成熟。浙江餐饮业地区和人均消费水平高中低档差距幅度大,省内外各地餐饮风味特色品种多,吃饭、品尝、休闲、会友、宴客、喜庆等不同消费需要经营方式活,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公有、民营、外资、合资等不同所有制。适应多层次全方位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成为餐饮企业应对竞争的现实选择。在餐饮消费需求旺盛的前提下,市场对业态结构的选择要求更高,消费者对就餐的选择性和多样化需求特点更加明显,特色餐饮、品牌风格、营养健康、环境服务等因素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明显增强。餐饮业是需求弹性大的消费市场,新的形势要求餐饮企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加大在经营业态、新菜品推出、风味设计和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开发力度,适应市场细分化趋势。讲究个性化服务,赢得回头客是餐饮企业的重要经营手段。为各地民工提供各类“家乡菜”、“家常菜”餐饮消费服务。随着会议经济的兴起,会议餐饮逐渐红火。餐饮经营与商业、文化、休闲等时代特征结合,适应商务活动的快节奏和轻松休闲需要的餐饮活动应运而生。

7.普通大众成为餐饮市场消费主体

30年来,浙江餐饮业已实现从为少数高收入阶层或特殊消费群体服务成功转型为大众化餐饮。经过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餐饮企业真正走上了为大众消费服务的轨道。由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消费能力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变化,餐饮市场已逐渐转向市民大众化消费,覆盖了城乡广大普通民众。大众化餐饮具有制作快捷、食用便利、质量标准、营养均衡、服务简便、价格低廉的特点,成为学生、上班族、打工者、旅游者和家庭用餐的主要方式之一。大众化餐饮也是餐饮业的最大追求目标。小区休闲特色的早餐早点也是大众餐饮消费的重要方式,颇具发展潜力。浙江的“放心早餐”工程早已起步,现正不断完善。大众餐饮消费成为市场主流,平民百姓是最大的消费群体,大众餐饮、工薪消费成为餐饮市场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8.本土餐饮文化与外来餐饮文化的相互并存融合的特征更加明显

起源于马家浜、河姆渡、良渚文化的浙菜已有数百年历史,以浙菜为代表的地方餐饮文化在浙江这片人文荟萃、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生活富庶的土壤上,继承发掘,研究创新,形成风格独特的烹饪技术和饮食文化,使浙菜成为全国著名的菜系之一。同时,浙菜内部形成了不同流派风格的杭菜、甬菜、瓯菜、绍菜等菜系和湖州、金华、台州、嘉兴、衢州、丽水、舟山等地方特色风味菜谱,形成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丰富多彩、繁荣兴旺的浙江菜系和餐饮文化,浙菜以鲜美、清淡、精细和典雅的特色,浙江餐饮文化以浙商的精明头脑和灵活经营方式立足本土,走向全国和世界,享誉海内外。偏布欧洲的中餐馆大部分为浙江温州人所开设就是例证。浙江餐饮文化和餐饮市场以其兼容并蓄的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胸怀与外来菜系和外地饮食文化和平共处,学习切磋,交流合作,扬长避短,创新发展,不仅继承和发扬了浙菜的优良传统,而且在浙江餐饮市场不断引进了中外优秀菜系和餐饮文化,进一步繁荣了浙江餐饮市场,弘扬了浙江餐饮文化。

二、浙江餐饮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市场问题

在餐饮业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准入门槛低、生命周期长、市场需求旺盛等因素,在餐饮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餐饮格局缺乏有效的规划,业内恶性竞争日益加剧,当前金融危机对餐饮市场带来冲击。

2.资金问题

当前餐饮业是典型的国退民进行业,餐饮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主要依赖民间资本。餐饮业是民营经济的典型行业,是中小私人资本投资的重点,由此带来的问题是:资金短缺普遍,政策支持不力,大部分企业因缺少资金,只能小打小闹,难以快速发展。经营成本高涨,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以及管理成本高涨给餐饮业带来困境。

3.人才问题

由于餐饮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解决社会就业问题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餐饮业对从业人员个人技能要求不高,餐饮业的人才问题也日益突出。管理人才缺乏,社会与企业对餐饮人才培养不力导致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4.产品问题

餐饮业是“进口”行业,对餐饮卫生具有极高要求。在当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2003年“非典”、2009年“甲流”等爆发性重大疫情突袭的情况下,提高餐饮业的卫生水平成为紧迫的重大任务。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卫生、营养、创新等问题,尤其是由于餐饮人才知识结构不均衡以及创新机制不完善导致产品创新缺乏源动力。

5.战略问题

餐饮业企业众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必须做强做大才能长盛不衰。但目前餐饮业及企业对经营战略研究不够,规模经营观念不强,大部分餐饮企业缺乏长期战略规划,产业化意识淡薄,产业模式缺乏创新导致产业化水平低,产业链短,餐饮业标准化难度大。

6.管理问题

餐饮业发展归根结底是企业管理水平问题。当前存在的问题是:餐饮企业管理模式普遍陈旧,餐饮业宏观管理不力,政府及行业协会对餐饮也缺乏有效引导和规划使得餐饮业管理瓶颈难以突破。

三、浙江餐饮业发展的建议

1.宏观层面

(1)政府积极扶持

研究制订行业开展宏观规划,出台资金扶持政策,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进一步发展餐饮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2007年以来,我国政府对发展大众消费市场制订了一系列相关的规划和政策,如2007年3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07年9月商务部关于加快发展大众化餐饮工作的意见等。浙江省领导也要求加快促进传统餐饮业向现代餐饮业的转变,确立现代餐饮业地位,把发展餐饮业纳入区域发展战略。餐饮业的发展,尤其是大众餐饮服务业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

(2)行业合理引导

加强市场有序化管理,组织餐饮业标准化研究,完善交流平台及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产品创新激励机制、扫除产品交流壁垒。餐饮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行业引导和坚持创新。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已经日趋成熟,餐饮业的管理者要像经营时装那样经营餐饮,抓住时代的脉搏,增加对市场反应的灵活性。营销工作可以说是酒店经营的龙头,要借力造势,制造商机,不断增加新潮的菜品,开展绿色健康营销。

2.企业层面

(1)完善内部人才培养机制

人力资源是餐饮业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餐饮业酒店在选拔员工时,应首先对空缺的职位进行细分,按照岗位的不同特点选拔符合其性格要求的员工。尽可能地吸纳那些有责任心有事业心、认同餐饮业服务价值的人员。确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员工看成是餐饮业最宝贵的资源和最重要的财富,充分尊重每一位员工,为员工创造工作和学习发展的环境和机会。努力创造工作学习生活的环境,让员工感受到餐饮业的温暖,培育激发员工敬业爱业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2)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

餐饮行业“五常法”的管理模式是创造和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有效的技术和手段。“五常法”是指“工作常组织、天天常整顿、还经常清洁、事物常规范、人人常自律,”易懂、易记、易做。“五常法”看似简单,却蕴藏着深刻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精神。实施“五常法”管理模式最大好处就是现场监督检查改变为现场指导服务,也使餐饮企业从管理方法的改进中得到了效益,从而把使用“五常法”管理模式变成自觉行动。

(3)加强产品管理

当前,大力提倡健康消费、安全消费、绿色消费、环保消费、科学消费、节约型消费,促进餐饮业可持续发展,成为餐饮业的新追求。八十年代要吃饱,九十年代要吃好,现在要吃得卫生健康安全,绿色环保、营养卫生无疑是今后餐饮业发展方向。健康餐饮将是餐饮消费的主题。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更多的关心起自身健康,科学用膳,餐桌安全,是现代人关注的话题,这就需要餐饮企业在合理安排膳食,讲究营养搭配上做文章,大力扶持放心菜、绿色食品等无污染、富营养的绿色食品,加大在营养餐厅、素菜素食方面的开发力度,培养高水平的营养师,推广绿色食品菜谱,将餐饮业发展成为绿色环保产业。这是餐饮企业高瞻远瞩、利国利民的宏伟前瞻性目标和社会责任。

餐饮消费重要性篇4

关键词:品牌竞争;品牌营销;餐饮市场

1实施品牌营销的必要性

餐饮企业之所以要实施品牌营销,缘于餐饮产品及其消费群体的特殊性和实施品牌营销能为餐饮企业带来包括培养忠诚顾客在内的诸多优势。

1.1餐饮产品的特殊性

1.1.1餐饮产品的产销同步性

与工业产品不同,餐饮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是同时进行的。这意味着顾客在进餐之前,无法确切地知道自己将会吃到何种质量的饭菜,享受到何种质量的服务。顾客选择餐厅的依据只能是他对该餐厅的信赖程度。

1.1.2餐饮产品的非专利性

从总体上看,餐饮产品不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餐饮产品因而很难申请专利。正因为如此,在信息传递异常迅速的今天,菜肴制作的工艺和过程很容易在短时间为人所知并被仿制,这导致绝大多数餐饮企业出售的菜点大同小异。同样一道菜,在许多酒楼都可以吃到。在这种情况下,餐饮企业的品牌就取代具体的菜点产品,成为招揽顾客最有效的工具。

1.1.3餐饮产品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

如果以消费者的认同作为评价名牌产品的最终标准,则餐饮产品遇到的重要问题是“众口难调”。餐饮产品可以有统一的卫生标准,统一的计量标准和统一的质量标准,但对餐饮产品制订统一的评价标准却几乎不可能。

1.2餐饮消费的复杂性

1.2.1消费者趋向感性消费

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餐饮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已渐渐由理性消费向感性消费转变。在感性消费时代,绝大多数消费者在消费时往往采用的是心理上的感性标准,其消费行为是建立在感觉逻辑之上的,以感性、抽象的价值或心理感受作为消费行为的依据。具体在餐饮消费上,感性消费者是“吃文化、品情结”,追求的是一种不可言传的消费氛围。他们不仅要满足基本的“胃觉需求”,更讲究“味觉、嗅觉、视觉乃至精神的全方位满足”,即要吃得饱、吃得美、吃得香、吃得好、又要吃出文化、吃出品位、吃出感觉。

1.2.2消费者面临的时间压力

现代社会,时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在商品和品牌选择上,花费额外的时间就相当于货币的额外支出,因此,消费者总是尽可能的节省时间。但时间的节省和信息的搜寻却是相互矛盾的,要想广泛的掌握信息,花费时间是不可避免的。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办法,是形成品牌忠诚。一旦形成品牌忠诚,消费者既无需花很多时间去搜寻信息,也无需在每次购买前反复考虑和斟酌,而会因为形成习惯购买,事先知道购买地点,驾轻就熟,可大量节省购买时间。

1.2.3消费者的自我形象

自我形象是指消费者基于价值标准、价值判断、个性特征、理想和追求等对自己形成的一种自身评估和象形塑造。餐饮市场上的消费者都有各自的自我形象。当餐饮品牌形象与消费者的自我形象一致时,他就会做出选择这种品牌的餐饮产品的决策。

1.2.4消费流行化

消费流行化是现代消费的又一个主要特征。流行是指特定的产品、概念、特征等被广泛接受和采用。在餐饮行业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消费流行化的各种表现。例如,上麦当劳和肯德基进餐在年轻人心目中就是一种流行的时尚,而这种流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两大连锁餐厅刻意营造的品牌内涵所促成的。

1.3品牌营销的优势

在餐饮市场上,餐饮企业依靠品牌营销战略获得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一般品牌营销的竞争优势突出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3.1提高市场占有率

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越高,其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就越高,这是任何行业的规律。例如,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的调查表明,著名品牌在整个产品品牌中所占的比例不足3%,但是著名品牌产品所拥有的市场份额则高达40%以上,销售额更超过50%。

1.3.2形成竞争防线

品牌的差别是竞争对手难以仿效的,它融多种差别化利益于一体,是企业综合实力和素质的反映。强势品牌能够使企业长期保持市场竞争的优势。对来自竞争对手的正面进攻,品牌资产筑起森严的壁垒;对于未进入市场者,品牌资产代表的品质以及消费者对它的推崇往往会使竞争者放弃进入市场的念头。

1.3.3获得更高的边际收益

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领导品牌平均获利率是位居第二品牌的4倍,而在英国更高达6倍。消费者在许多情况下乐意为购买名牌而支付更高的金额。一方面,价格被作为质量的暗示认知,品牌资产所体现的品质支持更高的定价;另一方面,追求拥有名牌的满足与优越感使消费者不介意支付更多。

1.3.4更好地应对环境变化

品牌所形成的资产增强了企业与品牌面临恶劣环境的适应性与应变性。面对一些突发事件,著名品牌往往能比小品牌更从容地渡过难关。例如,曾经在武汉发生的麦当劳废油外流到小餐馆的事件,麦当劳凭借其在中国多年建立起来的品牌影响力,较成功地化解了这件事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2品牌竞争现状分析

当前,国内品牌营销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2.1缺乏品牌营销意识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但在餐饮企业中却没有诞生出多少民族品牌,特别是缺少具有全国知名度的民族品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大量老字号餐饮企业由于观念、机制、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原因,纷纷湮没于市场大潮,有的改弦易辙,有的惨淡经营,有的卖号求财,有的苦苦挣扎……一大批优秀的老字号品牌流失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而一些新型餐饮企业,又因为缺乏历史文化的沉淀而无法大振名声,由此造成了目前餐饮品牌少之又少的情形。

2.2品牌资产管理滞后

知名品牌是餐饮企业的无形资产,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而我国一直忽略企业知名品牌的评估工作,使得我国绝大部分知名品牌都没有表现出相应的经济价值。一些传统名牌的资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缺乏创新和特色,远远没有发挥出作为传统名牌应该具有的乘数效应和扩张效应,在行业中的相对地位不断下降。这对知名品牌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也成为我国知名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的一大障碍。

2.3忽略品牌建设的整体性

餐饮品牌由服务品牌、环境品牌、菜点品牌和企业品牌四大部分构成,由内隐的文化要素和外显的符号要素构成。因此,餐饮品牌的发展取决与这四大品牌的发展状况,取决于内隐要素和外显要素的协调发展。而目前,餐饮企业在发展餐饮品牌上缺乏足够的整体意识,许多企业在品牌建设上重外轻内,影响了餐饮品牌的饱满性和整体性。气功界的行话倒是很能说明问题: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练拳不练功,到头一场空。

2.4缺乏文化内涵支持

品牌应是某一企业文化或者产品文化、服务文化的象征,创建优秀品牌的关键在于文化的深化和升华。目前一些企业在创建餐饮品牌时,热衷于追求华丽的外表和浅显的做作,这不能不影响到品牌的健康成长。

2.5品牌推广力度不够

“麦当劳”、“肯德基”占领全球市场,发展成为全球性的跨国公司,而我国餐饮企业的民族品牌走出国门者却难得一见。很多具有上百年历史的“老字号”餐饮店,至今仍无法突破地域界限。全国除了“全聚德”等极少数餐饮企业注意品牌的推广和跨地域、跨国界的连锁经营之外,很多“老字号”餐饮企业实际上仅仅是一个“地方特色”店而已。“小富即安”,“好酒不怕巷子深”等落后观念根深蒂固,决定了我国餐饮业的一些传统品牌不可能得到推广,而且有些“国”字号餐饮企业缺乏竞争意识,品牌观念淡薄,没有进行品牌推广的动力,更有些“老字号”餐饮企业实际上是在吃无形资产的老本。

3品牌竞争实施步骤

面对餐饮市场上多种多样的餐饮消费需求,餐饮企业要想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赢得市场竞争,餐饮企业必须打造出强势的餐饮品牌,发挥品牌的效用。餐饮企业可以按以下三个步骤来实施品牌竞争:

3.1进行市场细分,选择目标消费群体

餐饮企业对市场进行细分可以根据下面的两个主要指标来进行:一个是收入,收入是一个餐饮企业区分消费者的重要指标,即该餐饮企业的目标消费群体是高收入消费群体、中等收入消费者还是低收入消费者;另一个是消费动机,是定位于提供以商务消费为动机的消费者还是为上班族解决就餐问题。完成市场细分,在选择目标市场的时候,餐饮企业可以综合考虑前期调研成果、资金实力和战略定位等来选择一个或者几个细分市场。

3.2完成品牌定位,提炼品牌核心价值

完成市场细分,选定目标市场后,下一步就是进行品牌定位。餐饮企业在进行品牌定位的时候,主要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

(1)酒店档次定位:不同档次的品牌能带给消费者不同的心理感受和体验,高档次的品牌传达了产品高品质的信息,往往通过高价位来体现其价值。高档酒店和大排挡提供的饭菜差别也许不大,但是高档酒店让人产生生活有档次的感觉。

(2)消费群体定位:该定位直接以产品的消费群体为诉求对象,突出产品专为该类消费群体服务,来获得目标消费群的认同。把品牌与消费者结合起来,有利于增进消费者的归属感,使其产生“我自己的品牌”的感觉。

(3)情感诉求定位:该定位将人类情感中的怀念、思念等情感融入品牌中,使消费者在享受产品的时候获得这些情感体验,唤起内心的认同和共鸣。在传播推广中,消费者很难记住品牌的各种特点,企业需要对品牌的核心价值进行提炼。核心价值应该是能够充分表现出企业的优势,同时最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一个最佳的企业优势组合,它可以是企业的多个优势中的一个,也可以是能够把所有的优势都涵盖的一个价值。

3.3进行低成本、聚集式的品牌整合传播

整合营销传播主张把企业的一切营销和传播活动,如广告、促销、公关、新闻、直销、Ci、包装、产品开发进行一元化的整合重组让消费者从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对某一品牌的一致信息,以增强品牌诉求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它具有大市场、小企业的特点,消费人群广,却相对分散,广告的影响力相对较小,品牌传播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显然,粗放式广告传播方式已经不适合餐饮企业塑造品牌的需求,餐饮企业必须围绕自己的主题战略,通过品牌的整合传播,将海报、报刊、户外等营销和传播活动合理组合起来,用有限的成本打造最大收益。

参考文献

[1]周本存.文化与市场营销[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餐饮消费重要性篇5

关键词:品牌竞争;品牌营销;餐饮市场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0-0183-02

1实施品牌营销的必要性

餐饮企业之所以要实施品牌营销,缘于餐饮产品及其消费群体的特殊性和实施品牌营销能为餐饮企业带来包括培养忠诚顾客在内的诸多优势。

1.1餐饮产品的特殊性

1.1.1餐饮产品的产销同步性

与工业产品不同,餐饮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是同时进行的。这意味着顾客在进餐之前,无法确切地知道自己将会吃到何种质量的饭菜,享受到何种质量的服务。顾客选择餐厅的依据只能是他对该餐厅的信赖程度。

1.1.2餐饮产品的非专利性

从总体上看,餐饮产品不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餐饮产品因而很难申请专利。正因为如此,在信息传递异常迅速的今天,菜肴制作的工艺和过程很容易在短时间为人所知并被仿制,这导致绝大多数餐饮企业出售的菜点大同小异。同样一道菜,在许多酒楼都可以吃到。在这种情况下,餐饮企业的品牌就取代具体的菜点产品,成为招揽顾客最有效的工具。

1.1.3餐饮产品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

如果以消费者的认同作为评价名牌产品的最终标准,则餐饮产品遇到的重要问题是“众口难调”。餐饮产品可以有统一的卫生标准,统一的计量标准和统一的质量标准,但对餐饮产品制订统一的评价标准却几乎不可能。

1.2餐饮消费的复杂性

1.2.1消费者趋向感性消费

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餐饮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已渐渐由理性消费向感性消费转变。在感性消费时代,绝大多数消费者在消费时往往采用的是心理上的感性标准,其消费行为是建立在感觉逻辑之上的,以感性、抽象的价值或心理感受作为消费行为的依据。具体在餐饮消费上,感性消费者是“吃文化、品情结”,追求的是一种不可言传的消费氛围。他们不仅要满足基本的“胃觉需求”,更讲究“味觉、嗅觉、视觉乃至精神的全方位满足”,即要吃得饱、吃得美、吃得香、吃得好、又要吃出文化、吃出品位、吃出感觉。

1.2.2消费者面临的时间压力

现代社会,时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在商品和品牌选择上,花费额外的时间就相当于货币的额外支出,因此,消费者总是尽可能的节省时间。但时间的节省和信息的搜寻却是相互矛盾的,要想广泛的掌握信息,花费时间是不可避免的。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办法,是形成品牌忠诚。一旦形成品牌忠诚,消费者既无需花很多时间去搜寻信息,也无需在每次购买前反复考虑和斟酌,而会因为形成习惯购买,事先知道购买地点,驾轻就熟,可大量节省购买时间。

1.2.3消费者的自我形象

自我形象是指消费者基于价值标准、价值判断、个性特征、理想和追求等对自己形成的一种自身评估和象形塑造。餐饮市场上的消费者都有各自的自我形象。当餐饮品牌形象与消费者的自我形象一致时,他就会做出选择这种品牌的餐饮产品的决策。

1.2.4消费流行化

消费流行化是现代消费的又一个主要特征。流行是指特定的产品、概念、特征等被广泛接受和采用。在餐饮行业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消费流行化的各种表现。例如,上麦当劳和肯德基进餐在年轻人心目中就是一种流行的时尚,而这种流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两大连锁餐厅刻意营造的品牌内涵所促成的。

1.3品牌营销的优势

在餐饮市场上,餐饮企业依靠品牌营销战略获得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一般品牌营销的竞争优势突出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3.1提高市场占有率

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越高,其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就越高,这是任何行业的规律。例如,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的调查表明,著名品牌在整个产品品牌中所占的比例不足3%,但是著名品牌产品所拥有的市场份额则高达40%以上,销售额更超过50%。

1.3.2形成竞争防线

品牌的差别是竞争对手难以仿效的,它融多种差别化利益于一体,是企业综合实力和素质的反映。强势品牌能够使企业长期保持市场竞争的优势。对来自竞争对手的正面进攻,品牌资产筑起森严的壁垒;对于未进入市场者,品牌资产代表的品质以及消费者对它的推崇往往会使竞争者放弃进入市场的念头。

1.3.3获得更高的边际收益

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领导品牌平均获利率是位居第二品牌的4倍,而在英国更高达6倍。消费者在许多情况下乐意为购买名牌而支付更高的金额。一方面,价格被作为质量的暗示认知,品牌资产所体现的品质支持更高的定价;另一方面,追求拥有名牌的满足与优越感使消费者不介意支付更多。

1.3.4更好地应对环境变化

品牌所形成的资产增强了企业与品牌面临恶劣环境的适应性与应变性。面对一些突发事件,著名品牌往往能比小品牌更从容地渡过难关。例如,曾经在武汉发生的麦当劳废油外流到小餐馆的事件,麦当劳凭借其在中国多年建立起来的品牌影响力,较成功地化解了这件事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2品牌竞争现状分析

当前,国内品牌营销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2.1缺乏品牌营销意识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但在餐饮企业中却没有诞生出多少民族品牌,特别是缺少具有全国知名度的民族品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大量老字号餐饮企业由于观念、机制、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原因,纷纷湮没于市场大潮,有的改弦易辙,有的惨淡经营,有的卖号求财,有的苦苦挣扎……一大批优秀的老字号品牌流失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而一些新型餐饮企业,又因为缺乏历史文化的沉淀而无法大振名声,由此造成了目前餐饮品牌少之又少的情形。

2.2品牌资产管理滞后

知名品牌是餐饮企业的无形资产,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而我国一直忽略企业知名品牌的评估工作,使得我国绝大部分知名品牌都没有表现出相应的经济价值。一些传统名牌的资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缺乏创新和特色,远远没有发挥出作为传统名牌应该具有的乘数效应和扩张效应,在行业中的相对地位不断下降。这对知名品牌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也成为我国知名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的一大障碍。

2.3忽略品牌建设的整体性

餐饮品牌由服务品牌、环境品牌、菜点品牌和企业品牌四大部分构成,由内隐的文化要素和外显的符号要素构成。因此,餐饮品牌的发展取决与这四大品牌的发展状况,取决于内隐要素和外显要素的协调发展。而目前,餐饮企业在发展餐饮品牌上缺乏足够的整体意识,许多企业在品牌建设上重外轻内,影响了餐饮品牌的饱满性和整体性。气功界的行话倒是很能说明问题: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练拳不练功,到头一场空。

2.4缺乏文化内涵支持

品牌应是某一企业文化或者产品文化、服务文化的象征,创建优秀品牌的关键在于文化的深化和升华。目前一些企业在创建餐饮品牌时,热衷于追求华丽的外表和浅显的做作,这不能不影响到品牌的健康成长。

2.5品牌推广力度不够

“麦当劳”、“肯德基”占领全球市场,发展成为全球性的跨国公司,而我国餐饮企业的民族品牌走出国门者却难得一见。很多具有上百年历史的“老字号”餐饮店,至今仍无法突破地域界限。全国除了“全聚德”等极少数餐饮企业注意品牌的推广和跨地域、跨国界的连锁经营之外,很多“老字号”餐饮企业实际上仅仅是一个“地方特色”店而已。“小富即安”,“好酒不怕巷子深”等落后观念根深蒂固,决定了我国餐饮业的一些传统品牌不可能得到推广,而且有些“国”字号餐饮企业缺乏竞争意识,品牌观念淡薄,没有进行品牌推广的动力,更有些“老字号”

餐饮企业实际上是在吃无形资产的老本。

3品牌竞争实施步骤

面对餐饮市场上多种多样的餐饮消费需求,餐饮企业要想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赢得市场竞争,餐饮企业必须打造出强势的餐饮品牌,发挥品牌的效用。餐饮企业可以按以下三个步骤来实施品牌竞争:

3.1进行市场细分,选择目标消费群体

餐饮企业对市场进行细分可以根据下面的两个主要指标来进行:一个是收入,收入是一个餐饮企业区分消费者的重要指标,即该餐饮企业的目标消费群体是高收入消费群体、中等收入消费者还是低收入消费者;另一个是消费动机,是定位于提供以商务消费为动机的消费者还是为上班族解决就餐问题。完成市场细分,在选择目标市场的时候,餐饮企业可以综合考虑前期调研成果、资金实力和战略定位等来选择一个或者几个细分市场。

3.2完成品牌定位,提炼品牌核心价值

完成市场细分,选定目标市场后,下一步就是进行品牌定位。餐饮企业在进行品牌定位的时候,主要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

(1)酒店档次定位:不同档次的品牌能带给消费者不同的心理感受和体验,高档次的品牌传达了产品高品质的信息,往往通过高价位来体现其价值。高档酒店和大排挡提供的饭菜差别也许不大,但是高档酒店让人产生生活有档次的感觉。

(2)消费群体定位:该定位直接以产品的消费群体为诉求对象,突出产品专为该类消费群体服务,来获得目标消费群的认同。把品牌与消费者结合起来,有利于增进消费者的归属感,使其产生“我自己的品牌”的感觉。

(3)情感诉求定位:该定位将人类情感中的怀念、思念等情感融入品牌中,使消费者在享受产品的时候获得这些情感体验,唤起内心的认同和共鸣。在传播推广中,消费者很难记住品牌的各种特点,企业需要对品牌的核心价值进行提炼。核心价值应该是能够充分表现出企业的优势,同时最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一个最佳的企业优势组合,它可以是企业的多个优势中的一个,也可以是能够把所有的优势都涵盖的一个价值。

3.3进行低成本、聚集式的品牌整合传播

整合营销传播主张把企业的一切营销和传播活动,如广告、促销、公关、新闻、直销、Ci、包装、产品开发进行一元化的整合重组让消费者从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对某一品牌的一致信息,以增强品牌诉求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它具有大市场、小企业的特点,消费人群广,却相对分散,广告的影响力相对较小,品牌传播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显然,粗放式广告传播方式已经不适合餐饮企业塑造品牌的需求,餐饮企业必须围绕自己的主题战略,通过品牌的整合传播,将海报、报刊、户外等营销和传播活动合理组合起来,用有限的成本打造最大收益。

参考文献

[1]周本存.文化与市场营销[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餐饮消费重要性篇6

关键词:节俭餐饮文化

餐饮消费是人们的日常消费行为,它既是人们的个人消费行为,也是一种个人的生活方式。然而,指导人们日常消费行为的却是一种理念,是属于文化的东西。

一、节俭型餐饮文化的提出

一般理解意义上的文化是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礼仪制度、行为方式等物化的精神,餐饮消费就列于其中,因此,社会上就出现了餐饮文化这个名词。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殊环境条件和历史传统,从而也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信仰、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于是,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特定的民族文化,它在实际生活中影响着人们行为。在我国,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的概念自古就有。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在他的《戒子书》中曾谆谆告诫后人:“勤以修身,俭以养廉”,把“勤俭节俭”提高到了一个人的人生修养的高度;明末清初著名教育家朱用纯在他的《治家格言》(亦称《朱子家训》)中如此警示子孙:“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更是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告诉人们衣食来之不易,应当生活节俭。唐朝李绅的著名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更是从情感的角度来打动读者珍惜粮食的心。我国古代这些箴言,已经在人民大众中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是从消费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更多的选择和追求,特别是在我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激励下,人们的消费行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鼓励和肯定,这无疑是必要的和正确的。但由于我国曾长期处在物资短缺和严重短缺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一直不高。改革开放后物质的丰富和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使一些人的节俭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错误地认为,以前的节俭是物质短缺下的不得已行为,现在情况改善了,就用不到再提倡节俭了。更有甚者,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出于逆反心理的作用,疯狂地掀起了一股不正常的挥霍浪费之风,面子消费、超前消费、炫耀性消费、腐败性消费等在社会上得到了泛滥,这种情况在餐饮消费方面也不例外。18.8万元的年夜饭、36.6万元的满汉全席,更有甚者把食用珍稀野生食品当成一种身份、地位和特权的象征,从而形成一种所谓的“奢华时尚”。由于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政策的约束,这股不正常的风气受到了许多人的羡慕和追捧,不断在蔓延。这是令人可叹的一幕。这种情况也侵入了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人们的餐饮节俭意识正在逐渐淡化。随便走到哪个餐馆,都会发现“吃一半倒一半”的现象,有些菜甚至只动了几筷,就整盘倒掉;在学校里,食堂的泔水桶每天都有大量吃剩的馒头和米饭;在住宅楼的垃圾箱内,由于被扔掉的精米和白面也屡见不鲜,等等。

然而,中国并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严重的餐饮浪费与中国的国情完全背离。因此,营造健康向上的节俭型餐饮文化,是唤起人们的节俭意识,实现节俭型餐饮最有效、最可行的措施。要使每一个人都认识到,我们消费的每一样食物都是来之不易的,即使我们的消费是合法的,但是浪费仍然是可耻的。一个不懂得珍惜辛勤劳动果实的民族是没有良好文化修养的民族。要大力倡导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消费、文明消费,才是生活中的新时尚。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人都从自我做起,从节俭每一粒粮食做起,人人节俭的风尚就会盛行开来,就会产生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的效果,最终在社会上形成节俭型文化。同时,餐饮节俭的好风尚还会影响到其它各个领域,对建构节约型社会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建设节俭型餐饮文化的途径分析

经济发展与节俭同等重要,在物质匮乏的古代,选择节俭可能是一种必然而无奈的选择,但在今天物质丰富的时代,选择节俭却是一种文明和进步的标志。

节俭型餐饮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消费者、餐饮企业、政府、社会等多方面联动,教育、舆论宣传等部门的鼎力支持。餐饮经营者和餐饮消费者在经营和消费活动过程中,应该注重自身的思想文化建设,应当发扬光大传统文化之精华,营造一个适应新时代的健康的节俭型餐饮文化氛围,从而起到提升人们的人格、净化人们的心灵的目的。为此:

培育正确的餐饮价值观。健康的餐饮价值观,不仅是个人的消费行为,同样也是影响民族、国家的大事,国民个人的节俭是国家富裕的基础。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指出:“个人的节俭,有时不仅可以补偿个人的奢侈妄为,而且可以弥补政府的浪费。”所以,餐饮消费中讲排场、摆阔气、攀比性的餐饮陋习是创建节俭型餐饮文化的大敌。积极倡导节俭就餐,就必须改变“面子”消费观、“夸富”消费观、“炫耀和奢侈”消费观。应当认识到,餐饮的节俭,不只是节俭了食物产品,更重要的是节俭了有限的食物资源,从而可以使社会获得可持续发展。

应建立适度餐饮的消费观。提倡“适量点餐、够吃正好、营养均衡”的消费理念,是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全新的餐饮消费理念,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它是科学的发展观合乎逻辑的发展。建设节俭型餐饮并不是提倡传统意义上的那种节衣缩食、带有禁欲色彩的做法,而是在肯定并且提倡人们在一定程度上享受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成果给人们带来种种便利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消费和适度消费的行为。这一消费观不再把餐饮消费单纯视作社会个体的私事,不再把餐饮消费仅仅看作是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实现过程,而是要求每个人在餐饮消费时都应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在适度消费的前提下建设节俭型餐饮业并不是限制餐饮业发展,而是主张建构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符合节约型社会要求的餐饮消费模式和文化,这是一种有利社会和谐的餐饮消费模式和文化。 持续开展有关节俭型餐饮的教育。餐饮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通过社会教育、新闻媒体、行业与企业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来引导和宣传节俭型餐饮,让节俭型餐饮这一意识深入人心。媒体要站在社会良知的立场上,大力宣传节俭型餐饮文化,不应为奢靡的餐饮文化推波助澜。此外,节俭型餐饮意识的培养并不是靠一事一时的活动就能达到的,它必须通过持续开展节俭型餐饮的宣传教育,将其纳入全民教育体系;把餐饮节俭作为社会道德的一部分,纳入公民道德建设规范;把餐饮节俭的理念从幼儿教育开始就逐步渗透到学生中去,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餐饮节俭的意识,等等。只有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才能在全民中培育出节俭型餐饮意识,才能使餐饮浪费现象得到有效的竭制和转变。

政府应在创建节俭型餐饮文化中起带头作用。机关、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务接待是餐饮浪费的一大根源。在我国,公款吃喝由来已久,且愈演愈烈。上面来个人,要吃吃喝喝搞接待;遇个"周年",要吃吃喝喝搞庆贺;招个商,要吃吃喝喝招进来;开会吃,闭会吃……。不论办什么事,先吃上一顿再说。一些地方利用公款海吃豪喝、耗费之大令人叹为观止。据报道,全国公款吃喝开支1989年为370亿元,2002年则跃升至2000亿,这等于一个三峡工程的费用!本来,必要的公务接待无可非议。但是,如果把“餐桌上的繁华”看成“重要、热情、地位”等等的代表符号,那么就会使正常的公款消费演变成社社会的巨大浪费。政府部门应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公款消费额度的监控,对违反正常公款接待规定的一切餐饮浪费问题应给予处罚,并接受人民的监督。

规范和监督企业商务活动中的餐饮消费行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企业商务宴请已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商务交往手段,不少企业因此而堕入了餐饮浪费的黑洞之中。这中间既有企业经营者的消费观念问题,也有社会风气的影响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政府自身要带头提倡节俭消费之外,更要对企业领导加强思想工作,同时采用必要的法律与行政手段对其进行规范。

餐饮企业应承担餐饮节俭宣传的社会责任。赢利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但为赢利而不择手段,其赢利必定不能长久。因此,餐饮企业应转变只顾赢利而不顾餐饮浪费的做法,不能只为了盈利而鼓励客人大量点菜,而应建议消费者合理点菜,避免浪费;另外,餐厅服务员要主动提醒客人注意节俭,或主动帮助顾客打包。据常州地区的调查,在用餐的客人中,只有6%—7%的客人会主动提出打包的要求。饭后打包在很多人看来是面子问题,因此,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应该“多帮助”“多提示”,帮助解决顾客的思想顾虑。例如在顾客用餐结束前,善意的提醒他们:“请将剩下的饭菜请打包”。

建立健全有关法律和法规,从制度上保障节俭型餐饮的实现。用法律的形式来适度地对节俭型餐饮进行落实,符合民族心理基础,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节俭如果只是一个口号,没有非常具体的法律和制度措施予以保障,就难以真正落实到实处。因此对违反国情的餐饮浪费行为予以刚性的防范是十分必要的。国家应制定《反浪费法》,以立法的形式遏制餐饮浪费行为,包括对奢侈餐饮消费高额征税、反对餐饮业的过度包装、对剩饭菜强制打包并对其计费等等。唐朝诗人白居易说:“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

三、结束语

餐饮消费重要性篇7

关键词:节俭餐饮文化

餐饮消费是人们的日常消费行为,它既是人们的个人消费行为,也是一种个人的生活方式。然而,指导人们日常消费行为的却是一种理念,是属于文化的东西。

一、节俭型餐饮文化的提出

一般理解意义上的文化是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礼仪制度、行为方式等物化的精神,餐饮消费就列于其中,因此,社会上就出现了餐饮文化这个名词。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殊环境条件和历史传统,从而也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信仰、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于是,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特定的民族文化,它在实际生活中影响着人们行为。在我国,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的概念自古就有。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在他的《戒子书》中曾谆谆告诫后人:“勤以修身,俭以养廉”,把“勤俭节俭”提高到了一个人的人生修养的高度;明末清初着名教育家朱用纯在他的《治家格言》(亦称《朱子家训》)中如此警示子孙:“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更是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告诉人们衣食来之不易,应当生活节俭。唐朝李绅的着名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更是从情感的角度来打动读者珍惜粮食的心。我国古代这些箴言,已经在人民大众中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是从消费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更多的选择和追求,特别是在我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激励下,人们的消费行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鼓励和肯定,这无疑是必要的和正确的。但由于我国曾长期处在物资短缺和严重短缺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一直不高。改革开放后物质的丰富和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使一些人的节俭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错误地认为,以前的节俭是物质短缺下的不得已行为,现在情况改善了,就用不到再提倡节俭了。更有甚者,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出于逆反心理的作用,疯狂地掀起了一股不正常的挥霍浪费之风,面子消费、超前消费、炫耀性消费、腐败性消费等在社会上得到了泛滥,这种情况在餐饮消费方面也不例外。18.8万元的年夜饭、36.6万元的满汉全席,更有甚者把食用珍稀野生食品当成一种身份、地位和特权的象征,从而形成一种所谓的“奢华时尚”。由于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政策的约束,这股不正常的风气受到了许多人的羡慕和追捧,不断在蔓延。这是令人可叹的一幕。这种情况也侵入了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人们的餐饮节俭意识正在逐渐淡化。随便走到哪个餐馆,都会发现“吃一半倒一半”的现象,有些菜甚至只动了几筷,就整盘倒掉;在学校里,食堂的泔水桶每天都有大量吃剩的馒头和米饭;在住宅楼的垃圾箱内,由于被扔掉的精米和白面也屡见不鲜,等等。

然而,中国并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严重的餐饮浪费与中国的国情完全背离。因此,营造健康向上的节俭型餐饮文化,是唤起人们的节俭意识,实现节俭型餐饮最有效、最可行的措施。要使每一个人都认识到,我们消费的每一样食物都是来之不易的,即使我们的消费是合法的,但是浪费仍然是可耻的。一个不懂得珍惜辛勤劳动果实的民族是没有良好文化修养的民族。要大力倡导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消费、文明消费,才是生活中的新时尚。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人都从自我做起,从节俭每一粒粮食做起,人人节俭的风尚就会盛行开来,就会产生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的效果,最终在社会上形成节俭型文化。同时,餐饮节俭的好风尚还会影响到其它各个领域,对建构节约型社会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建设节俭型餐饮文化的途径分析

经济发展与节俭同等重要,在物质匮乏的古代,选择节俭可能是一种必然而无奈的选择,但在今天物质丰富的时代,选择节俭却是一种文明和进步的标志。

节俭型餐饮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消费者、餐饮企业、政府、社会等多方面联动,教育、舆论宣传等部门的鼎力支持。餐饮经营者和餐饮消费者在经营和消费活动过程中,应该注重自身的思想文化建设,应当发扬光大传统文化之精华,营造一个适应新时代的健康的节俭型餐饮文化氛围,从而起到提升人们的人格、净化人们的心灵的目的。为此:

培育正确的餐饮价值观。健康的餐饮价值观,不仅是个人的消费行为,同样也是影响民族、国家的大事,国民个人的节俭是国家富裕的基础。英国着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指出:“个人的节俭,有时不仅可以补偿个人的奢侈妄为,而且可以弥补政府的浪费。”所以,餐饮消费中讲排场、摆阔气、攀比性的餐饮陋习是创建节俭型餐饮文化的大敌。积极倡导节俭就餐,就必须改变“面子”消费观、“夸富”消费观、“炫耀和奢侈”消费观。应当认识到,餐饮的节俭,不只是节俭了食物产品,更重要的是节俭了有限的食物资源,从而可以使社会获得可持续发展。应建立适度餐饮的消费观。提倡“适量点餐、够吃正好、营养均衡”的消费理念,是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全新的餐饮消费理念,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它是科学的发展观合乎逻辑的发展。建设节俭型餐饮并不是提倡传统意义上的那种节衣缩食、带有禁欲色彩的做法,而是在肯定并且提倡人们在一定程度上享受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成果给人们带来种种便利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消费和适度消费的行为。这一消费观不再把餐饮消费单纯视作社会个体的私事,不再把餐饮消费仅仅看作是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实现过程,而是要求每个人在餐饮消费时都应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在适度消费的前提下建设节俭型餐饮业并不是限制餐饮业发展,而是主张建构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符合节约型社会要求的餐饮消费模式和文化,这是一种有利社会和谐的餐饮消费模式和文化。持续开展有关节俭型餐饮的教育。餐饮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通过社会教育、新闻媒体、行业与企业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来引导和宣传节俭型餐饮,让节俭型餐饮这一意识深入人心。媒体要站在社会良知的立场上,大力宣传节俭型餐饮文化,不应为奢靡的餐饮文化推波助澜。此外,节俭型餐饮意识的培养并不是靠一事一时的活动就能达到的,它必须通过持续开展节俭型餐饮的宣传教育,将其纳入全民教育体系;把餐饮节俭作为社会道德的一部分,纳入公民道德建设规范;把餐饮节俭的理念从幼儿教育开始就逐步渗透到

学生中去,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餐饮节俭的意识,等等。只有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才能在全民中培育出节俭型餐饮意识,才能使餐饮浪费现象得到有效的竭制和转变。

政府应在创建节俭型餐饮文化中起带头作用。机关、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务接待是餐饮浪费的一大根源。在我国,公款吃喝由来已久,且愈演愈烈。上面来个人,要吃吃喝喝搞接待;遇个"周年",要吃吃喝喝搞庆贺;招个商,要吃吃喝喝招进来;开会吃,闭会吃……。不论办什么事,先吃上一顿再说。一些地方利用公款海吃豪喝、耗费之大令人叹为观止。据报道,全国公款吃喝开支1989年为370亿元,2002年则跃升至2000亿,这等于一个三峡工程的费用!本来,必要的公务接待无可非议。但是,如果把“餐桌上的繁华”看成“重要、热情、地位”等等的代表符号,那么就会使正常的公款消费演变成社社会的巨大浪费。政府部门应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公款消费额度的监控,对违反正常公款接待规定的一切餐饮浪费问题应给予处罚,并接受人民的监督。

规范和监督企业商务活动中的餐饮消费行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企业商务宴请已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商务交往手段,不少企业因此而堕入了餐饮浪费的黑洞之中。这中间既有企业经营者的消费观念问题,也有社会风气的影响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政府自身要带头提倡节俭消费之外,更要对企业领导加强思想工作,同时采用必要的法律与行政手段对其进行规范。

餐饮企业应承担餐饮节俭宣传的社会责任。赢利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但为赢利而不择手段,其赢利必定不能长久。因此,餐饮企业应转变只顾赢利而不顾餐饮浪费的做法,不能只为了盈利而鼓励客人大量点菜,而应建议消费者合理点菜,避免浪费;另外,餐厅服务员要主动提醒客人注意节俭,或主动帮助顾客打包。据常州地区的调查,在用餐的客人中,只有6%—7%的客人会主动提出打包的要求。饭后打包在很多人看来是面子问题,因此,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应该“多帮助”“多提示”,帮助解决顾客的思想顾虑。例如在顾客用餐结束前,善意的提醒他们:“请将剩下的饭菜请打包”。

建立健全有关法律和法规,从制度上保障节俭型餐饮的实现。用法律的形式来适度地对节俭型餐饮进行落实,符合民族心理基础,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节俭如果只是一个口号,没有非常具体的法律和制度措施予以保障,就难以真正落实到实处。因此对违反国情的餐饮浪费行为予以刚性的防范是十分必要的。国家应制定《反浪费法》,以立法的形式遏制餐饮浪费行为,包括对奢侈餐饮消费高额征税、反对餐饮业的过度包装、对剩饭菜强制打包并对其计费等等。唐朝诗人白居易说:“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

三、结束语

餐饮消费重要性篇8

关键词:武汉;中式传统小餐饮企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9.3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7月8日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式传统餐饮业进入一个飞速发展时期,纵观武汉餐饮业的发展趋势以及餐饮市场的需求变化,中式传统小餐饮凭借广阔的市场前景,较低的进入门槛,灵活的经营方式,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日趋成熟,居民的消费方式不断改变,使大众消费逐渐成为餐饮市场的消费主体。武汉中式传统小餐饮,从经营规模看,投资少、规模小、利润低、操作流程不规范和设施设备不完善;从区域分布来看,小餐饮企业分布广、较为分散、监管难度大;从餐饮服务从业人员素质来看,本地下岗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占的比例较高,整体上从业人员卫生意识和法制意识不强、文化层次低、流动性大,导致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彻底、管理不到位,安全隐患大。本文对武汉中式传统小餐饮企业进行了相对系统的分析,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一、武汉中式传统小餐饮运行现状

(一)有效带动武汉区域经济的发展

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2014年1~10月份,全国餐饮收入22,591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较2013年同期上升了0.7个百分点(2014年中国十大商业新闻揭晓-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这一年,曾以装修奢华消费高著称的会所、高端餐饮,销售降幅40%~60%,另有多家主动放下身段,运营大众餐饮。与高端餐饮的退市潮相比,其他大中型店,虽然举步维艰,但还能勉强维持,而一些大众化餐厅甚至有了大幅增长,呈现“大退小进”的趋势(湖北要闻)。可见,在廉政文化背景下,小餐饮依然保持着稳步发展的态势。

2、小餐饮能缓解低端就业压力,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中式传统小餐饮日常运营依旧主要依赖于人工,所以需要一定的劳动力,从而能够解决一些低端就业人群无法就业问题,缓解一定的就业压力。

3、能够与文化旅游业相互促进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深入,旅游业随之蓬勃发展,旅游业附近往往也伴随着小餐饮的发展,由于旅游一般会选择就近就餐,小餐饮就成为了重要选择。同时,小餐饮消费的便利,能与文化旅游业相结合,形成与文化产业交互发展互相促进的良好状态。

(二)武汉中式传统小餐饮制约因素

1、饮食安全卫生问题不容小觑。据调查,大部分的人在就餐时吃到过异物,而小餐饮企业往往选择的是给顾客免单,只是治标不治本。随着社会媒体的不断发展,卫生安全也屡遭曝光,部分餐饮企业采用化学成分制造原料、提纯地沟油、餐具不消毒等,对人们身体健康构成损害,影响服务质量,对小餐饮的发展形成阻碍。

2、产品定位不明确,造成偏差。小餐饮企业在定位初期缺乏科学分析,往往采取“跟风形式”。盲目经营,追求所谓的“天南海北,老少通吃”,缺少自身的产品品牌,特色不鲜明,无法令顾客产生重复消费的欲望。

3、员工流动性高,人才缺失。小餐饮企业有着特定的需求,淡旺季明显,对人工服务的依赖高,人员需求不固定,待遇相对较低,工作时间长,兼职生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人员流动性高。员工长期就业无法产生自豪感,高素质人才进入少。

4、服务不够标准化,从业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从业人员的从业素质不高,小餐饮企业又过于依靠传统的人工服务,服务流程不够标准化,没有理解“顾客就是上帝”的原则,不能使消费者物质和精神得到双重满足。这样不仅会丧失现实顾客,还会丧失潜在顾客。

5、缺乏科学运营,小本经营思维局限。小餐饮企业仍旧以手工管理为主要管理方式,使管理者在做出决策时缺乏数据支撑,仅凭经验,没有计划性,不能有效遇见未来消费情况,储货具有盲目性,菜品原料不能及时供应,也制约出菜速度。没有预见性,不能看到未来的市场变化,只能看到当前利益,看不到长远利益。

6、缺乏文化建设,品牌意识不强。小餐饮企业大多数是没有关注文化建设的,不注重品牌意识。店面装修设施环境缺乏规划。这些创造就餐环境的设施设备是有形的,但其创造出的气氛与情调是通过顾客的心理和感官去体味感受。有形的文化建设是顾客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同时,无形的建设不容忽视。有特色的logo形象、口号、员工良好的精神面貌等,对品牌建设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7、行业秩序不稳,结构失衡。由于竞争加剧和经营成本不断上涨,小餐饮企业发展极不平衡。科学知识含量低,标准不一、缺乏统一性。行业内相对高档餐饮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小餐饮市场比率降低,难以满足老百姓的日常餐饮需求。政府在小餐饮企业管理方面不够完善,没有强制性标准,行业市场秩序不稳定,存在恶性竞争。

二、武汉中式传统小餐饮企业发展格局

武汉悠久的文明历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餐饮文化。在目前武汉建设国际大都市时期,小餐饮企业作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经受着国内外的巨大冲击。近年来,餐饮已经成为投资热点,不同档次和不同水平的餐饮企业已经基本形成全方位市场竞争格局。而小餐饮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市场大、投入相对少、增长快的特点受到社会广泛重视。麦当劳、必胜客、肯德基等外国餐饮企业,给小餐饮形成巨大冲击。面对外国餐饮企业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凭借经验管理和中式传统经营的武汉小餐饮显然处于劣势。国际品牌既快又多地进入武汉市场,必将给小武汉餐饮带来极大的冲击。而武汉小餐饮的不断增多,也加剧了行业内的竞争。

三、武汉中式传统小餐饮企业发展对策

(一)强化卫生管理,防患未然。相关部门应该不定期地对小餐饮企业进行检查和抽查,对卫生安全不合格的或者无证经营的企业及时处理,强化管理。同时,小餐饮企业也要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水平,规范员工卫生行为,定期清理厨房卫生,对食品质量严格把关。

(二)质量第一,科学定位。小餐饮企业无法像大型社会餐饮一样容纳天南海北菜式。所以小餐饮企业产品定位时,要定位明确,不一定要类似于大型社会餐饮“湖锦”、“太子”等那么标准化,可以模仿“农家小院”,品种不必繁多,产品结构清晰,可以只针对某些固定消费人群。

(三)连锁经营,强强联合。市场竞争加剧,单店经营受很大限制,品牌难以推广,可以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如“真功夫”、“老村长”等就是采用连锁模式在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稳定发展。而可以优势互补的企业也可以考虑联合,形成相对的完整的管理系统,有利于提升竞争力。

(四)合理排班,变相用人。目前,小餐饮企业很难做到像大型社会餐饮那样有着完整的用人方式,由于工作时间长,午休的时间无法有效利用,实际员工绩效不高。因此,我们可以模仿商业模式,分早晚班,合理排班,更能招工。同时在用工方面,一方面可以考虑建设管理培训,虽然人数较少,但是能够让员工有上升空间,对其个人未来有帮助,能够让其产生对餐饮企业的价值认同;另一方面可以考虑选择40岁以上,家庭负担较轻的员工,尽量减少员工流动性。

(五)数据化管理系统。中式传统小餐饮以手工管理为主的管理方式,数据统计不科学和消费需求预见性不足。采用数据化管理,可以提高科学运营水平,有效预见未来消费情况。例如,可以建立偏重于厨房单式管理系统,建立收银和厨房局域网,省去人工成本,价格较高,单式较受欢迎;另一方面数字化的发展订餐系统的运用更加普遍,类似于美团团购的网站不断兴起,所以采用网络数据化也是小餐饮发展的必然趋势。

(六)科学运营,完善管理模式。餐饮企业应着眼于提高企业素质,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管理运营机制。小餐饮主要基于周边消费,消费者有着“就近原则”,所以如何去吸引新老顾客对于小餐饮至关重要。要科学运营,改善传统的经验运行模式。如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平台,介绍产品特色、宣传品牌、提高知名度。

(七)树立文化品牌战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品牌之所以成为品牌,就在于它有鲜明的个性。这种独特的个性可以牢牢地吸引住消费者。利用视觉识别(Vi)来塑造完整的品牌个性,为消费者提供在接触品牌时真正实现“由内而外、由外而内”的深层次、全方位地感知。中式传统小餐饮往往忽略了文化定位,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口号商标图案,有特色鲜明的统一服装,这些都影响着消费者对其的文化认知。

(八)打造人文服务。随着消费者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越来越注重精神感知。而人文服务细致服务不仅试用于酒店,人文关怀超值服务,体验式服务都有利于其小餐饮企业的发展。例如,在客人排队等候时免费提供一些水果、果汁等,给女性客人免费赠送皮筋,让她们不至于担心吃饭时散发的问题等。典型代表“海底捞”,它不仅如此,在等候区还会为客人提供擦皮鞋或免费美甲服务,将人文服务做到了极致。

(九)加强政府引导,规范市场行为。政府要营造餐饮业良好的发展环境,餐饮业的主管部门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打击恶性竞争行为,稳定市场秩序。同时加大投入支持力度,支持餐饮企业产业化和技术更新。引导中式传统小餐饮企业良性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武汉中式小餐饮企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较好发展契机。发展中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但这些问题是可以逐步完善和解决的,只不过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多种力量共同努力。作为经营者,跟上现代步伐,科学转型尤为必要;作为消费者,应该树立文明消费行为,引导相关服务规范化;作为政府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整治不良行为,帮助中式小餐饮企业科学转型。机会与挑战并存,武汉中式小餐饮企业要抓住机会,乘势而上,充分挖掘自身发展潜力。推动转型,响应文明城市建设的号召,带动武汉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卢骏菲.浅析小餐饮食品安全现状及治理对策.理论与实践,2013.

[2]江苏大娘水饺有限公司.江苏大娘水饺策划营销方案.2007.

[3]邢颖.餐饮经济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餐饮消费重要性篇9

15%的人天天外出就餐

现在,中国人外出就餐的机会大大增加。以往数据显示,七成左右的被访者喜欢外出就餐。

一方面,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许多职场白领会选择在单位附近的餐厅或快餐店解决工作午餐。

另一方面,除工作午餐外,中国外出就餐人群数量不断扩大。《餐饮产业蓝皮书》关于消费者外出就餐次数的问卷调查显示,有50%的消费者除工作餐外,一周外出就餐次数在1-3次,外出就餐4-6次的消费者占到26.47%,甚至每天都会外出就餐的比例也接近15%。

在外出就餐人群不断增多的推动下,2009年,国内餐饮业零售额约为1.8万亿元,人均餐饮消费1348.4元。2010年,国家统计局调整了统计口径,全年餐饮收入达到17648亿元。

北京消费者的餐饮消费在各类消费性支出中增幅居前。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为5936元,同比增长6.7%,其中人均在外饮食支出为1646元,同比增长17%。

现在,每逢节假日,大酒店风头十足,农家乐也不甘寂寞。受访者最近一次就餐的场所主要集中在家常菜馆和中高档酒楼,选择家常菜馆的受访者最多,接近40%。有17.65%的受访者最近一次就餐地点选择在火锅店。但是,你想到了吗?最赚钱的是火锅餐馆。而未来中国人可能更多地光顾休闲类餐厅和西式正餐。

在餐厅的选择上,外出就餐的消费者最看重餐厅的“就餐环境”、“风味特色”。“价格实惠”和“安全卫生”排在关注因素的第三、第四位。

让人惊讶的是,中国消费者对餐厅菜肴能否做到“营养均衡”这一因素相对而言最不关注,一定程度上说明,尽管普通消费者非常关注个人饮食健康和营养问题,但整个社会对健康营养信息和行动实践缺乏全面普及和深入推广,更多停留在宣传阶段。

团购和外卖成为用餐新趋势

调查显示,70后、80后这两个年龄层消费意识比较超前,社会交际较多,外出就餐意愿比较强烈,外出就餐相对频繁。

现在,70后和80后正引领用餐的新趋势。比如说网络团购。

3.8折的海鲜大餐、2.5折的日本料理、低至1折的涮羊肉套餐……2010年以来,团购餐饮以其诱人的低价及便捷的方式,在北京、上海等都市白领当中迅速蹿红。

目前网络团购的主力军是年龄25-35岁的年轻群体。而餐饮因消费普遍性、需求日常性在团购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调查发现,中国消费者网络团购半数为吃。据咕嘟妈咪调查,在所有参与调查的消费者中98%有网购经历,其中实际参加过团购的占68.7%,在所有有过团购经历的消费者中有83.4%的人团购过餐饮,也即56.1%的被调查者参加过餐饮团购。截至2010年12月,有100多万网友购买团购券,成交额近1亿元,其中美食占到全年团购交易额的49%。

值得关注的是,更多的中国人开始叫“外卖”。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升级及互联网的普遍应用,外卖这种餐饮销售渠道开始蓬勃兴起,成为餐饮企业尤其是快餐企业节约经营成本、拓展消费市场、增加营业利润的重要模式。嘉禾一品、麦当劳、吉野家等快餐企业的外卖发展势头迅猛,有的已经占到经营总收入的10%以上。

2010年,北京和合谷德外店外卖已经占其营业收入的62.9%,外卖销售排名前十的门店外卖收入占比达37%以上。2010年6月,知名火锅企业海底捞在北京、天津、郑州三地同步推出外卖业务“Hi乐送”――外送菜品、厨具,成为国内首家将大规模外卖业务作为企业战略的火锅企业。

最担心“食品安全”和“是否卫生”

街边饭馆、小吃店的醋,一打开盖,有一股特别呛鼻的味道,这有可能是“工业醋”。毋庸置疑,食品安全是中国人关注的焦点。

2010年与以往相比,餐饮业食品安全事件出现频率更多、影响度也更大。“毒豇豆”、“地沟油”、“烤鸭油”、“一滴香”、“排骨门”、“小龙虾”、“人造鱼翅”、“化学火锅”等问题将餐饮食品安全推到风口浪尖。

面对如此多的食品安全事件,“我们能吃什么,能在哪吃”成为很多人的担忧,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中国人在“吃”上所面临的严峻现状。

此外,对国人来讲,就餐不愉快也时有发生,而餐饮投诉多因不卫生。中国烹饪协会问卷调查显示,在餐饮消费过程中,超过70%的受访消费者都曾经有过不愉快的经历,但真正投诉过的不超过25%。有一半的消费者“想投诉、但嫌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目前消费者反映和投诉最多的环节主要集中在:第一,收费消毒餐具并未真正消毒,很不卫生;第二,餐饮消费不主动提供发票;第三,自带酒水收取服务费;第四,不允许自带酒水;第五,收取15%的服务费用,但没有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

一次性餐具使用居全球之首

1984年,我国生产了第一批发泡塑料餐具,而现在全国一次性塑料餐盒的年需求约为150亿只,而全国一次性餐具如杯、盘、盒、碗等的年产能达到500多亿只。

在餐馆就餐时,消费者“经常用”和“偶尔用”一次性餐具的比例超过80%,而且“经常用”的比例还略高于“偶尔用”,“从来不用”的消费者仅占2.84%。调查显示,从目前的消费者消费习惯来看,一次性餐具被广泛使用。

使用一次性餐具是当前的一种消费习惯,但更多地受社会消费风气和社会消费理念影响。

一方面,有接近26%的受访者认为“对餐馆卫生不放心,觉得一次性餐具相对卫生”,另一方面,更多的受访者(比例高达42.9%)认为“餐馆只提供一次性筷子,无其他选择”。

不过,目前消费者对一次性餐具的合格率与安全性存在疑虑和担忧,“我国一次性餐盒合格率不到一半”的情况也不可否认,所以更多的消费者在潜意识里,希望少使用甚至不使用一次性餐具。

10元餐费1元花在调料上

中国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广义调味品占了四样。你能想到吗?2004年,中国餐饮业零售总额约6000亿元,中国调味品零售总额约为590亿元;在经济发达地区,每消费10元的食品,其中就包含1元的调味品消费。

中国人的菜品“一勺定乾坤”,这勺指的是,调味品现场调味。海鲜酱、鲍鱼皇、老干妈豆豉、干锅香、浓汤宝……随着餐饮业的发展,调味品产业也有了极大的发展。

中投顾问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调味品行业发展迅速,每年以20%-35%的速度增长。仅辣椒酱一个品类,中国消费超过5亿元,同时消费额以每年16%的高速递增。

餐饮消费重要性篇10

随着国民整体收入的提高,餐饮业也迅速发展。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能力也逐渐提高。要想在激烈竞争的餐饮业立足、取胜,餐饮服务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消费者消费的不仅是食物,更是在享受一种服务。而服务质量的高低是消费者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的感受而决定的。所以,餐饮服务及其质量的相关内容就决定着能否在餐饮业生存、发展。

一、餐饮服务的概念

王立祥认为餐饮服务是餐饮部工作人员为就餐客人提供餐饮产品的一系列行为的总和。优质的餐饮服务是以一流的餐饮管理为基础的,而餐饮服务质量管理是餐饮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搞好酒店餐饮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其监督和控制的目的是为宾客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创造酒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的餐饮服务能为酒店带来多方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其次,关于餐饮服务质量的概念,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定义。下面引用两位国外学者的定义:

Rust(罗斯特)和oliver(奥利弗)将服务质量定义为三个面:服务产品、服务过程和服务环境。

指出服务质量包括技术性质量和功能性质量。服务的技术性质量表示服务结果的质量,指服务本身的质量标准、环境条件、网点设置、服务设备以及服务项目、服务时间等是否适应和方便顾客需要;服务的功能性质量表示服务过程的质量,指在服务过程中服务人员的仪态仪表、服务态度、服务程序、服务行为是否满足顾客需求。所有这些学者都认为,顾客在形成对质量的感知时所评价的服务内容存在相同的方面。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所谓餐饮服务,是指餐服务人员为顾客前来就餐所提供的一系列的行为的总和,包括提供的服务产品、服务的过程以及服务环境。

二、餐饮服务的特性

餐饮服务业不论是从生产角度还是销售方面来讲,都不同于一般行业,有着其独特性。

(一)综合性

酒店的管理与服务能力体现在设备质量、产品质量、服务水平三个方面。也就是说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仅取决于餐厅硬件设施的好坏,还取决于后厨所提供的饭菜质量,同时取决于酒店各岗位的报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如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技能、服务效率等,都是评定服务质量好坏的主体。

(二)短暂性

就餐结束,顾客出门,也就是服务工作基本结束。所以服务人员的用心程度、工作态度、服务技能都会给客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好的服务,在给顾客留下美好印象的同时,也会培养顾客对企业的信任度,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并且还提升了酒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服务的无形性

因为服务是无形的、抽象的、变化的,所以很难确定服务的客观标准。由于不同的顾客对服务有不同的需求,评估的标准也就不相同。有的就餐顾客喜欢服务人员站在餐桌的周围,随时为之服务;而有的顾客则不喜欢在服务人员的注视下就餐。所以,服务人员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也就无法像制造业产品那样完全标准化。这就对服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不可储存性

餐饮产品不可预先生产储备,而是随着顾客的消费需求而下订单的。常常会形成忙时极忙,闲时极闲的状况。在消费高峰时段,顾客对产品的需求猛增,经常会发生顾客催单、递送错误及一些意外事故。这些看来无关紧要的事情,却往往激怒顾客,造成劣质服务,降低餐饮服务在顾客中的形象。

(五)服务和消费同时性

餐饮服务产品不能象工业产品可以批量生产,储存在仓库里,而是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的。这一特点使餐饮产品的生产、零售、消费融为一体,服务人员就必须经常与顾客面对面直接接触,服务人员的仪表、态度、行为、言谈及服务方式都会对顾客留下深刻印象,影响顾客对服务质量的评价。服务人员行动迟缓,使顾客过长时间的等待,会使顾客感到不受重视而不满。服务人员态度不佳,语言生硬会直接影响顾客的就餐情绪。上菜的同时又有打扫卫生的服务人员在打扫卫生,也会给顾客带来视觉上的不雅观。其它顾客的不文明行为,也会使顾客对餐饮服务的满意程度受到影响,会破坏就餐环境,影响就餐气氛,使得餐饮服务质量受到影响。

三、我国餐饮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的饭店餐饮业得到长足发展,取得可喜成就,企业的规模增大,竞争力也日益增强,但观念落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饭店餐饮的服务质量仍需极待提高。

(一)主动服务意识淡漠,餐饮服务相关知识欠缺

现代酒店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搞好餐饮服务质量管理,对服务进行设计和管理是其生存、发展的根本。通过调查,发现许多服务人员对顾客主动服务意识淡漠,对本企业所销售的产品较为陌生,对顾客的消费心理、推销产品艺术等知识掌握不足,究其原因:

1、饭店片面强调硬性设施

饭店建设过程中,往往注重饭店的规模、面积、档次和硬件设施,对软环境建设欠缺统筹规划,造成软、硬环境不和谐、不匹配,使软环境建设出现不足和缺损。

2、管理者和员工缺乏相关意识

饭店对相关餐饮文化元素的选择、布局,不能从审美和实用两方面有效的结合,会造成餐厅的经营风格与企业文化的脱节,也反映出管理者与员工缺乏应有的意识与知识。

3、感性条件的制约

只有良好的硬性设施建设,才能使环境跟得上。没有硬件条件做基础,如餐厅的空气交流不通畅,通风设施不完善,烟气不能及时排走,温度、湿度缺乏自动调节等等,再好的环境也无济于事,餐厅的整体环境就更加无从谈起了。

四、餐饮服务的内容

餐饮服务中,有时按照规范的服务标准操作却达不到理想的服务效果,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究其原因是餐饮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对餐饮服务的内容了解不够深刻。餐饮服务的内容从性质上分两种:

(一)软件服务

餐饮服务的软件服务指不以程序的形式呈现在客人眼前的内在服务。其体现在企业文化、餐饮服务理念、餐饮服务的管理机制、餐饮服务的营销上。

1、企业文化

所谓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以及体现这些企业精神的人际关系和规章制度、产品与服务等事项的物质因素的集合。企业文化是餐饮企业经营的主流,餐饮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就等于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就更谈不上服务创新。所以企业文化对餐饮服务的发展和创新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2、餐饮服务理念

企业文化决定服务理念。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企业餐饮服务理念。企业的餐饮服务理念又是通过员工的餐饮服务传播出去的。所有餐饮企业都要有符合自己企业发展的服务理念,服务理念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服务好消费顾客。所以,餐饮服务管理是关系、体现企业文化与餐饮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

3、餐饮企业的管理机制

企业的管理机制是否完善,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着企业的正常运转。管理机制主要可分为对人的管理和对产品的管理两个方面。对人的管理是因为餐饮服务是直接面对顾客,是体现企业文化理念的代言人,所以对员工的业务培训就尤为重要。而另一个方面就是对餐饮产品的管理,因为顾客前来消费,就是来消费产品的,因而顾客是根据消费餐饮产品来评断企业的优劣。同时,餐饮产品的优劣也决定着企业能否赢得顾客的关键。因此,无论是餐饮服务人员的因素还是餐饮产品的因素,二者都只有不断提高,才能为顾客提供一个优质的报务环境,才能赢得客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餐饮服务的营销

餐饮服务的营销是指餐饮经营者为满足顾客的需要,实现营销目标开展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要,赢得客户的忠诚。餐饮营销的整个过程,是不断地自始至终地追踪顾客的需求变化,根据变化及时调整企业整体经营活动,以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赢得顾客的信任。餐饮企业的营销方针,决定着顾客利益与企业利益是否和谐统一,因此它还是企业与顾客利益的调解者。

(二)硬件服务

硬件服务是餐饮服务中随时可见又特别明显的服务,同时也是软件服务的表现方式。硬件服务涵盖的内容广泛,其核心内容包括:菜肴的质量、就餐的环境及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

客人来饭店的主要目的是用餐,菜肴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饭店的声誉及经济利益。经常吸引顾客光顾的饭店必定是舒适的环境、设施的齐全、餐饮文化浓厚能烘托出主题的饭店。顾客光顾饭店就餐不仅仅是满足果腹的需要,而是在享受一种服务、一种氛围。饭店的设施装潢、配套设施的齐全、环境的舒适、良好的餐饮服务是餐饮企业赢得顾客的必然条件。

硬件设施完善,软件服务良好,也就是软硬件服务优良是影响餐饮服务质量的两大因素,是企业发展与生存的精神条件和物质基础。

五、餐饮服务创新研究

现代的餐饮场所已是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场所,它不仅满足顾客的果腹问题,更多地是发展成为商务接待、友情聚会、情感交流,甚至是传播文化、舒缓压力的去处。这就对餐饮业的管理者与服务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餐饮服务必须要根据顾客的各种变化要求而不断地进行创新,给顾客带来独特、新鲜的个性化服务,来满足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

所谓餐饮服务创新,金岩、金燕(2007年)认为是指餐饮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在符合企业服务理念层次相对应的经营策略的同时,将创新当作一种经营决策在餐饮服务中加以重视、研究并且运用。餐饮服务创新是餐饮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服务创新不仅给广大消费者带来实惠、美食,即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而且还能给饭店带来丰厚的利润和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餐饮企业创新涵盖的内容可以说是多方面的,包括:餐饮服务的经营理念、管理机制、服务艺术、菜肴设计、营销方式等。

(一)管理机制的创新

管理机制的创新一定要在人性化管理上下功夫。因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的建设要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只有让所有员工感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才能建设良好的企业形象,才能使企业健康发展。所以人性化的管理让员工感到企业就是自己的依托,有一种自豪和归属感。

(二)经营理念的创新

是以服务消费者为经营理念,还是以赚取利润为经营之道,是餐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理念。着眼于眼前利益还是放眼未来,从长远利益设计企业的经营理念,决定着企业生存的长与久。所以餐饮服务的经营理念创新是不断地挖掘消费者的需求,更好地、全面地服务顾客,使企业健康地、长足地发展。

(三)服务艺术的创新

艺术不仅仅限于特定的舞台,如果使消费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就是餐饮服务的艺术体现。一道菜品可能就是一种艺术,而使各种层次、不同群体的所有消费者都满意,不但是服务技能的体现,也是服务艺术的表现,所以要经过不断地训练与创新,来完善服务艺术。

(四)菜肴设计的创新

菜肴设计创新是餐饮业根据消费者不断变化地需求而创新与改进的产品品种。菜肴设计创新不仅要满足顾客的品味、色泽、习惯的需求,更要设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地域的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如设计绿色菜肴,需选用无公害原料制作菜肴;根据地域要求设计特色菜肴;根据时间要求设计时令菜肴及制作符合消费者各种需求的菜肴。

(五)营销方式的创新

营销方式的创新是社会发展、消费市场的变化,给餐饮业带来的新的挑战与机遇。营销方式的创新决定着餐饮企业如何将餐饮产品推向市场,也决定着餐饮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以传统的固守型等待顾客上门,还是以创立品牌扩大影响,以服务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现代型市场观念方向发展。市场营销方式的创新不但要着立于企业的眼前利益,更要着眼于市场发展变化的长远利益。餐饮业做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各样的营销方式必然会层出不穷,营销之战也有愈演愈烈之势。

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