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24:01

数字化时代教育篇1

关键词:教育传媒;数字化时代;应对策略;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299.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9-0146-02

新兴媒体势如破竹般的发展,给传统出版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被誉为多媒体之父的加拿大学者哈威·费舍先生说:“数字化是一场温和的革命,在第一时间便渗透到我们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已经展示了其彻底和不可遏制的爆发力。”2010年,数字出版进入了快车道。2012年,国内数字出版总产出达到1935.49亿元,比2011年整体增长40.47%。我国出版业的数字出版发展势头强劲,随着不同类型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逐步成熟,我国出版业将快速走上数字产业的发展之路。

教育传媒如何应对数字化时代,笔者以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所属两报六刊、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为例,分析教育传媒的具体做法,寻求教育传媒在数字化时代的突围路径。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必然带来出版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传统的纸质出版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单一纸质媒介生产的状态,正在被多元发展、平面媒体与数字化出版并举的格局取代。目前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所属两报六刊期发行量达350万份,占据着以江苏为主较大的市场份额。但随着数字化技术的突飞猛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是否能继续保持现有的态势,值的我们深思。

一、江苏教育传媒的现状

江苏教育传媒以江苏省教育厅直属的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编辑出版的“两报六刊”为主,涵盖了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在江苏乃至全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但仔细梳理江苏教育报刊的发展脉络,呈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权威主流一家独大

《江苏教育报》《小学生数学报》《江苏教育》《江苏高教》《现代特殊教育》《初中生世界》《阅读》《早期教育》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主办,在江苏教育系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虽然有江苏凤凰出版集团主办的相关报刊的挑战,但其权威主流的教育传媒地位还是非常稳固的。几十年办报办刊的优良传统,积淀了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团结、勤奋、高效、创新”的深厚底蕴,在传统市场的大风大浪中有着极强的抗风险能力。

(二)传统思维手段陈旧

有60多年办报办刊历程的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形成了一套严谨的工作程序:规范的选稿、审稿、编审制度,精心组织稿件的优良传统,去芜存菁的编辑态度,是教育报刊多年积累的资源优势,也是数字化出版时代无法替代的品牌价值。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时代大潮,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人正在积极探索数字化时代的转型升级之路,但几十年形成的惯性思维,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大踏步的跨越似乎有着些许纠结的无奈。

(三)体制束缚难展拳脚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这样的体制要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显然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具有教育与传媒双重属性的教育报刊正处于转型时期的阵痛之中,由公益事业向文化企业的转向,由文化教育出版工作者向文化产业经营者的角色转变,呼唤教育传媒要在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实现嬗变和超越。

二、教育传媒应对数字化时代的策略

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教育报刊出版模式形成挑战,但机遇和挑战总是同生共存的。教育传媒如何应对数字化时代,要从体制、产品、人才三个方面寻求突围之路。

(一)建立适应市场化发展的现代企业架构

1.抓住非时类报刊改制的大好机遇。教育报刊属于事业单位还是文化企业,很长一段时间困惑着我们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国家关于非时政类报刊改革文件和实施办法的出台,旗帜鲜明地将非时政类报刊归于文化产业范畴。教育报刊对照相关要求,倾向性明显地属于改制发展的一类,虽然对于大多数在原有体制下习惯了的同志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但时代的大潮已滚滚而来,容不得我们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和犹豫,我们必须作出划时代的抉择。

挑战往往是风险和机遇并存的,教育报刊从过去相对安逸、封闭的环境中化茧成蝶,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也许会在一个更高的层面找寻到发展和腾飞的新的舞台。

2.组建教育传媒集团。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有60多年的办报办刊历程,目前有两报六刊、一份内刊、一个综合性的新闻网站,拥有150多人的各类人才队伍,已经初步具备了组建一个报刊集团丰厚的基础,我们要借非时政类报刊改革的东风,注册成立“江苏教育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发扬光大原有的产业基础,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积极应对数字化出版时代的要求,传统报刊和数字出版齐头并进,创造江苏教育报刊事业发展的新辉煌。

3.寻找新的发展增长点。喻国明在《传媒竞争力:产业价值链案例与模式》说:我们的媒介正面临着一个“拐点”区:我们传媒业的现实发展在理论上是有着极大的增量空间,但是如果我们仅按照现在的逻辑、现在的模式、现有的动作规则去画延长线,以惯性发展的方式去操作的话,我们就很可能无法抓住现实的发展机遇,就无法将传媒业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真正的现实。因此,对于我们教育专业媒体这样的传统出版单位,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平台优势,聚集产业发展的智慧和能量,寻找到教育报刊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优化内部运行机制、结构和经营管理水平,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在广阔发达的传媒市场中牢牢占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生产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信息化教育类产品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所属的“两报六刊”,传统的运营模式相当成熟,也取得了令人骄傲的业绩。数字化出版时代的来临,并不意味着传统报刊、图书的消失,只是顺应时展的要求,出版人要提供更新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读者的需求。应对数字化出版时代的挑战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求对策:

1.电子报刊的出版。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所属的报刊在办好纸质报刊的同时,早就谋划电子报刊的出版,《江苏教育》《早期教育》《小学生数学报》尝试电子报刊的出版,出版的规模、订阅的人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长足的发展,为总社事业发展决策、应对数字化出版时代的发展做了有益的探索。

2.教育云产品。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的《江苏教育》《初中生世界》专注教育云产品的研究和发展,立足江苏、辐射全国,建立涵盖教育资讯、课程资源、教学辅导、数字出版等全品类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打造具有鲜明江苏特色的教育云资源库,为江苏乃至全国的师生服务,无限度地拓展和放大江苏的教育优质资源,将传统教育报刊出版和数字化、信息化的出版方式高度有机地融合,实现信息化时代教育报刊跨越式的发展。

3.多元化发展。无论是教育报刊的纸质出版,还是数字化的教育云产品,都是教育报刊主业的延伸和飞跃,教育报刊要做强、做大,增强抗御风险的能力,还是要努力走多元化发展之路。教育报刊开拓新的经营领域,发展新的经营项目,丰富事业发展的新业态,有助于教育报刊走向规模化经营,实现不同产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将教育报刊的事业做大做强,形成有特色、有实力、一业为主、多业发展的教育报刊传媒集团。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的多元发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它们在教育广告、会展、培训等方面创造性的开拓,实现了报刊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和其他多种经营收入三分天下,形成了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产业形态,降低了市场风险,扩大了事业发展规模,成为国内发展业态丰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的教育报刊之一。

(三)建立一支适应信息时代的编辑出版发行队伍

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归根结底要靠人才资源的支撑。教育传媒要适应事业发展的要求,要建立三支队伍:

1.管理决策队伍。处于转型期的教育报刊更需要超前的决策,教育传媒的何去何从,时代大潮的有力推进,管理决策层的高瞻远瞩,将会对承担着主流教育媒体的教育报刊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我们要建立一支善于探索、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管理决策团队,带领教育传媒人求生存谋发展,实现教育传媒更高层面的发展,走上适应时代要求的转型之路。

2.编辑出版队伍。数字化时代伴随着出版方式革命性的变化,出版手段的多样化,营销渠道的立体化,对于传统的编辑队伍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教育期刊应该怎么办?教育期刊能怎么办?所有的这些提问,都需要我们教育期刊的从业人员给出响亮的回答。教育期刊的从业人员要从过去的纸质传媒的编辑出版者转变为信息化时代号召下的教育信息的全方位传播者,必须具备数字出版时代基本的职业素养。我们要花大功夫、大力气,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广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采编业务能力、健康的身心状态的编辑出版队伍。

3.发行营销队伍。应对数字化出版时代必须依靠专业的数字出版人才,包括能适应数字出版的软件技术人才、编辑、营销与策划人才。其中营销与策划人才是实现教育报刊终端消费成功的关键,谁先抢占数字出版的市场,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一个拥有广泛读者资源的教育传媒类产品,才有现实的话语权。无论是纸质的期刊还是多品类的电子产品,最终都要有读者消费了,才能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个过程的完成仍然要由具体的人承担。建立一支信息化时代的营销队伍,是教育传媒应对数字化出版时代迫在眉睫的重任。

三、结语

教育报刊大多有几十年的办报办刊历史,积累了宝贵的资源、可贵的经验、难得的人才,如果借助数字化出版这对生动而有力的翅膀,一定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江苏教育报刊要依托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落户南京的重要机遇,整合并优化传统的教育出版领域的内容资源,积极探索数字出版内容产业服务新模式,建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俱佳的数字教育出版发行平台,实现教育传媒华丽的转身,数字化出版时代教育传媒事业的新腾飞与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加)哈威·费舍.数字冲击波[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

数字化时代教育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数字化;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7-0069-02收稿日期:2016-05-06

作者简介:王俞涵(1981―),山东威海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职业教育分社高级编辑,经济学硕士。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教育应运而生。美国《教育技术白皮书》对数字教育给出了一个准确的定义,其指出,e-learning是一种受教育的方式,包括新的沟通机制和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因此,数字教育在构建中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新沟通机制,另一个是交互作用。

一、国家对高职数字化教学的指导

自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职业院校教育的信息化成为“十二五”的重要任务。在性质上,信息化是数字教育的基础,为数字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样,在数字教育概念尚未完全定型的情况下,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表达着数字教育的特征。教育部一直以各种方式在推动数字教育的发展:2012年,教育部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当时仅有数百名教师参赛,而到2015年则有约6万名教师参赛,可以看出大赛对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2013年,成立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2014年,教育部举办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每年组织职业院校信息化研究课题。而到了2015年,教育部则开始着手构建全国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网络,当时的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强区域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教育部的要求下,各地、各职业院校组织开发一批优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模拟仿真实训软件和生产实际教学案例等,并广泛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组织和支持教师和教研人员开展对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研究;继续办好信息化教学大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积极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

在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完善下,数字化教育的概念愈加清晰,沟通和交互两个主线也得以强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这些举措均有效促进了高职院校的数字教学的发展。

二、高职英语数字化教学的现状

1硬件设施显著改善,但不足以支撑数字化教学

从我们的调研情况看,只有30%的高职院校具备了较为充足的上网学习条件,而有70%的高职院校供学生进行网上学习的条件有限,甚至很多院校表示,每周只能保证一次学生正常使用机房的时间。在更进一步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即使是在人机比例较好的院校,很多电脑配置也不足以支持现代化数字课程的呈现,只能供学生用来进行听力活动的训练,导致即使有好的现代化数字学习资源,很多院校也无法通过正常的课堂授课来实现,甚至是辅的实现,最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2很多英语教师没有认识到数字化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教学观念尚未转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高职院校中还有很多英语教师没有认识到数字化教学的重要性,课堂的授课模式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主的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上,既缺乏沟通,又缺乏互动。一部分教师认为原来没有数字化教学,学生一样学得很好,因此从思想上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创新;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创新,但也只是使用教材自带的多媒体课件和光盘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学过程中没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等教学活动,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没能充分发挥出来,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

目前能够提供给学生的数字化资源有限,导致学生不愿主动去学习,或者是在主动学习中存在较大的自学壁垒。虽然老师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的教学管理功能去监控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时间,但由于内容枯燥和缺乏互动,往往是学生跟老师打游击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学生平常根本就不认真在线学习,纯粹靠挂机在线来混时间,作业也基本是在网上搜索现成的资料或答案,然后复制粘贴拼凑完成。

4缺乏真正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的优质数字教学资源

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的匮乏也是导致传统教学无法向数字化教学实现真正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市面上所谓的供职业院校学生学习使用的数字化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机构打着外语学习资源的旗号,内容实则东拼西凑,未经过严格审核,错误和漏洞百出,而且缺乏教学理念的支撑,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

三、高职英语数字化教学改革的措施

1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并专注教育本质

虽然数字化时代要求英语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和手段的现代化,但仍然不能忽略教育的本质。数字化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因此在数字化建设过程当中,不能违背基本的教学规律和教育理念,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要从教育本质出发,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使两者有机地融合。

2专注全面发展,打通教育的B端和C端数据

目前市场上为学生提供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要么只专注B端学生的在校学习,提供的内容仅为学生的课堂服务,要么太关注学生职业发展,而忽略了学生在校阶段的基础学习。真正的职业数字化教育是需要将B端和C端的数据打通,通过对学生在B端的在校学习行为作出大数据的分析,然后将其运用到其C端个性化学习阶段,使数字化教育真正实现精准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

3加强对数字资源的质量监管,打造出一批高质量的数字化资源库

由于开发数字化资源的机构不像出版机构一样需要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核和管控,导致很多小机构打着教育的旗号不断侵权盗版,私下改编一些未经版权许可的资源,更有很多机构为了牟利而粗制滥造的资源流向市场,直接导致学生接触到这些质量未经严格把关的产品,而使教育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未来专注创新的同时,也需要对数字化资源的开发机构和内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和范围,支持邻接权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保证受教育者基本的权益。

四、高职英语数字化教学的展望

在改革的推动下,高职院校的英语数字化教学将有效实现教学资源、教学设备、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四路并进:通过支持优秀的出版机构进行数字化资源的出版,并将数字化资源的质量提升到现行纸质出版的资源水平,实现数据资源和纸质资源的互联互通;通过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资金支持职业院校的数字教学设备的更新和提升,尤其是软件和视频解析能力的提升,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可坚持软件优化硬件的思路,大幅度提升教学设备条件;通过“政府+市场”机制的教师技能提升和数字化教学模式创新的方式,努力推进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普及,逐步将数字教育作为教师教学的必备技术和表现形式之一进行确定,并提升数字化教育的作用和功能;通过数字教育所具有的沟通功能和交互学习功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便利性,将数字教育的优势有效巩固和突出,并形成稳定的学习渠道、资源渠道和教育渠道。在改革和创新的推动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高职英语数字化教学将有序实现全面性、泛在化、安全性、移动化、兴趣性和互动化的教育教学目标,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综合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数字化时代教育篇3

[编者按]五年时间,一所学校能有多大发展?南大附属中学创造了一个奇迹,它用五年时间实现了由普通中学向江西省重点中学的转变。从五年前学校高中学生不足300人到如今的2600余人;连续五年获南昌市高中教学质量管理奖、多次在学科竞赛中获得部级奖;先后成为江西省优质高中建设工程首批学校、江西省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江西省重点中学、南昌市名校。

南大附中何以在五年时间内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答曰,有赖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创新理念。南大附中用五年时间完成了教学和管理的数字化,借助于自主研发的iS(informationService)平台全面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为学校带来了蓬飞的新平台。

如果你看到一场运动会的裁判员不是迫不及待地将比赛成绩记录在成绩单上,填好后赶紧撕下来又催促旁边的助理赶紧交到主席台,而是镇定地在比赛场地的手提电脑上认真输入比赛成绩,仔细核对后点击发送;如果你看到运动会主席台上的工作人员没有被一拨一拨的助手打扰,只是指尖在手提电脑上飞舞;如果你看到比赛后一些运动员围着电脑前观看比赛录像资料,确保比赛结果的公正公开……那我可以肯定,你在南昌大学附属中学2011年秋季运动会的现场。这是南大附中首次将iS平台应用于校运动会中,附中的师生再一次体验到了iS平台带来的方便和准确。

南大附中的iS平台系统于2010年获得国家著作权,2011年iS平台的研发课题立项,被纳入江西省科技厅和省财政厅专项科研经费划拨项目。在iS平台框架体系下,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发挥,有力地提升了办学水平。中央电教馆的领导、专家在参观学校的iS平台后,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热情鼓励。iS平台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该校师生的教学生活。

南昌大学附属中学依托学校办在大学里的优势,校园数字化建设起步较早。该校学生人手一张智能校园卡,学生去学校的开水供应处提取开水等都只需要用卡做“钥匙”就行了。

2008年,该校从超市购物时不同商品有不同条形码这一现象中得到启发,为了记载学生到校考勤情况,以及真实记录迟到学生的到校时间,学校给每个学生的校园卡上都贴上条形码。在学校规定的上学时间内,学校大门全部打开,学生从大门进校。上课时间一到大门即刻关闭,迟到的学生需用贴有条形码的校园卡刷小门门卡才能进校,刷卡机和监控录像自动摄影记录在案,这样记录的结果也便于保存和统计。“条形码工程”让学校的考勤更为真实、客观。

“从贴条形码中,我们受到了很多启发,也引发了我们进一步思考:教务处组织学生月考,每一次都要列学生名单,排座位,而政教处要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又要重新列出各班学生名单,重复劳动,费力费时。于是我们就思考:能否通过网络,把学生名单输入,以后不管哪个部门要用,不管哪次活动要用,只要打开电脑点击一下就行,实现资源共享,这该有多好?”数学特级教师、国家督学、南昌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黄伟民介绍了建设iS平台的背景。

2008年开始,南昌大学附属中学启动iS平台建设。回忆往事,黄伟民自豪地说:“我们的iS平台系统与其他学校里信息服务系统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是自主研发的,而不是花钱购进,因而更切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便于在使用中不断改进、完善。”

南昌大学附属中学信息管理中心主任胡川页在学校会议室暨iS平台监控中心,一边演示iS平台各项功能,一边介绍说:“iS是英语词汇‘信息服务’的缩写。我们打造的信息服务平台,以iS平台为支撑,引进交互式电子白板,兼容计算机、投影设备和录播设备,构建现代化课堂,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南昌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助理刘波澜说,iS平台的建立真正把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了。现在学校组织的月考排位、改卷、统分等步骤都在iS平台内进行。以前命题工作对教师来说又苦又累,自从iS平台整合了中学学科网的“组卷系统”后,教师只需简单设置命题的要求(考试名称、知识点、题型、分值等),组卷系统便可立刻完成智能组卷。教师再适当进行手工调整,一份高质量的试题就命好了,而且格式规范。iS平台让教师不再为命题头疼。

刘波澜介绍说,iS平台的阅卷系统如同高考阅卷,试卷统一扫描,教师在网络终端登陆iS平台阅卷系统,轻松阅卷。除了打分外,教师还可加入批注、评语等信息,存入学生“试卷袋”。几次考试积累下来,就是一本丰厚的“错题集”,便于学生复习纠错。另外,阅卷系统还可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教师可清楚知道哪些学生对什么知识点掌握不足,增强了检测的诊断功能,为教学的针对性提供依据。目前学校正在深度开发,以实现主观题在iS平台阅卷的目标,把教师从模式化阅卷中彻底解放出来。

踏着上课的铃声,南昌大学附属中学化学教师陈欢来到教室,与学生相互问好后开始“有毒的气体”一课的讲解。与传统上课伊始就解读教材或板书知识点不同的是,陈老师打开了讲台上的电脑,镶嵌在黑板中的电子白板开始播放一段新闻视频《广西柳州市冶炼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柳州市冶炼厂一个液氯贮罐因阀门断裂发生泄漏,有毒气体迅速向四周蔓延,工厂员工紧急疏散幸而无一人中毒。该市公安、安监、消防、疾控、环保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救援。由于该车间靠近山脚,泄漏的毒气大多从车间屋顶排往空中。为了尽快稀释、消除毒气,6辆消防车将该车间“包围”起来,消防官兵不断用高压喷水枪朝天空“扫射”……电子白板上播放的视频画面深深吸引着学生们。

陈老师课堂上使用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就是一块白色的正方形电子显示屏,镶嵌在黑板之中,大约占黑板三分之二的位置。陈欢老师看着iS平台为教学带来的好处赞不绝口:“我讲这堂课时,如果在课堂上做实验,那么学生很可能会受到有毒气体的侵害。而利用iS平台播放相关的新闻视频,学生既不会受到有毒气体的侵害,又能够了解到有毒气体的特点,而且还能够掌握应对毒气泄漏的相关知识,拓展了教学内容,把课堂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记者随后听了地理老师黎益明的一堂课,他们在教学中运用iS平台来组织教学都可谓得心应手。黎益明老师讲授的内容是《拉丁美洲和巴西》。导入新课以后,黎老师拿起了一支小小的电子笔在电子白板上点击一下,打开iS平台上的个人网盘和资源库的教学资源,点出了课本上的几幅地形图。黎老师一会儿把整个白板的画面拖上去,一会儿又拖下来,只要用电子笔轻轻地摁住白板,就可以上下自由拖动白板画面,或轻轻一点,就清除了白板上的板书内容;如果需要,清除的内容又可以恢复。黎益明说:“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感到最为方便的是可以在电子白板的图案上写写画画。传统课堂上一般是用地理挂图,挂图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最关键的是用挂图不能在图上写写画画,而在电子白板的图上可以随意写画,这便于我们把课讲得更清楚透彻。”

iS平台还设置了“实物展台”:通过投影设备在电子白板上展示实物影像。iS平台还可以直接进入互联网选用资源,让课堂教学华丽转身:一个个公式、定理、图形、人物和一首首诗歌跃然于电子白板上,辅助老师讲解,把本是抽象的课堂变得直观形象易懂,教学效率和效果都大为提高。课堂老师点名学生回答问题也是随机的,老师用电子笔在电子白板的功能键上一点,屏幕就会随机蹦出一名学生的头像,这名学生就被选中发言了。这种科学的随机点名避免了老师专点某部分学生发言的弊端,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回答老师提问的情况进行即时评价,评价信息随即纳入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并以短信的形式即时发到家长的手机上。

“我在上《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先从互联网上下载了1998年版的电视剧《红楼梦》相关片段在班上播放,然后再讲解课文,感觉教学效果特别好。”语文教师黄金富说,“我还利用iS平台的拍摄功能,把作文讲评课上‘活’了。以前作文讲评我总是念学生的作文,学生只能用耳朵听。或者把要点评的学生习作打印出来,每个学生发一张。那样做一来麻烦,二来浪费,效果无论怎样都没有现在好,因为现在我上作文讲评课,会先把学生作文拍摄下来,编辑成幻灯片,再在电子白板上展示,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习作的写作得失,教学生怎样删改加工。我以前一直头疼的问题被iS平台轻而易举破解了。”

iS平台不但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而且为分析学情、教情、校情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校政教处彭国兵老师说:“iS平台对学生的评价是一种动态的评价,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出某个学生在整个年级的学习状况及其走势。譬如一个学生他在年级的综合排名是130名,全年级有800多人,他在班上排名是第七名,这个学生的发展状况是怎么样的呢?不是看某一次考试成绩,而是把他三年的学习成绩记录拿出来分析,这样的分析、预测就很有说服力。”

从黑板到电子白板,结束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份讲义的教学模式,但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由黑到白的颜色改变,而是教学手段的一次“科技革命”。iS平台不仅带来了教学方式的改变,而且有效地拓展了教育资源。iS平台的“课堂实录”功能,即打开实录系统后,从教师、学生、黑板三个角度进行课堂录像拍摄。“课堂实录”还具有跟踪录像的功能,比如教师在讲课时从这个学生身边走到那个学生身边,摄像头会自动跟踪拍摄。有了“课堂实录”后,教师的教研更有针对性。诚如很多学校现在实行的“微格教育”,用摄像机把教师的讲课拍下来,然后大家一起来研究。这些“课堂实录”的教师教学视频,对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来说都是鲜活的材料。大家可以围绕这些教学视频反复研磨,以提高教学水平。

生物特级教师杨学珍告诉记者,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该校全力推进学案导学的教学改革,出版了系列校本教材,并全部纳入iS平台资源库中,供教师上课选用。生物学科11名教师全都用上了iS平台。2012年11月,学校派出3名生物教师参加江西省“赣教杯”教学技能比赛,3人都获得一等奖。2013年1月,学校参加南昌市高三年级调研考试,生物学科考试成绩排名南昌市第一。

程晓杰副校长从另一个视角看iS平台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他说:假如某个学生没有听懂某堂课的内容,他可以从iS平台系统内调出这堂课的视频,坐在家里反复观看、琢磨,攻克学习中的疑难点。

目前,宜黄一中、萍乡三中等学校已加盟该校的iS平台,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的资源共享。这也就是说,南昌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可以在网上观看宜黄一中、萍乡三中的名师讲课,而这些学校的师生也可以在网上免费听南昌大学附属中学的名师讲课。小课堂连接大世界。iS平台是一个高效、便捷的学习、工作平台。

黄伟民校长坐在奔驰西去的列车上,手中握着宽屏手机,点击进入学校的iS平台的监控系统,就可以了解学校当前的动态。南昌大学附属中学的监控系统安装了200多个摄像头,几乎将学校每一个公共场所都纳入了“电子眼睛”之下。用手机上网进入iS平台的监控系统后,根据设定的权限,黄伟民校长可以看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他对记者说:“如发现了什么异常情况,我会马上打电话给相关的人员,要求他们及时处理。”iS平台监控系统、广播系统、LeD显示屏均可远程控制,让空间的距离变得很小,学校的管理更加高效。

一天下午放学之后,一个学生的书包落在了教室。等他发现匆匆赶回教室来拿的时候,发现教室门已锁,自己又没有钥匙。这时他拿起手机给班主任老师打了一个电话,老师在家里马上打开电脑,进入iS平台后,用鼠标点击一下,教室的门就开了……千万不要以为这是科幻小说里虚构的故事情节,这是前不久发生在南昌大学附属中学的一个校园镜头,而帮助实现这一奇迹的就是“iS平台”。

这是一个神奇的数字化平台。通过iS平台,该校为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创建了个人成长电子档案,记录、积累、保存师生学习工作信息,由网络汇合整理后成为分析和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依据,这也是学生们在成长路上的一面镜子和考核教师的直接参考。

化学特级教师、校长助理龚小蕃说:“学生的成长电子档案,有成长记录、成绩查询、学分、活动课、成长预警等内容,像上课迟到等信息都被记录在案。如果一个学生的综合排名和学习成绩连续两次滑坡的话,系统马上就有一条预警信息先发给班主任,然后再发给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接到预警信息以后,班主任就要约谈该学生及家长,分析原因,拿出应对措施。而以前的学生成长袋都是记录在纸质的档案里,根本没有预警功能。”该校的校园卡如同银行卡一样,具备了钱包功能和门禁功能,如学生通过校园卡在校消费,平台上都会有详细的数据记录。

去年10月的一天,一个诈骗团伙想骗钱,打电话给一位学生家长:“你的小孩被绑架了,你必须在××时间内把钱汇到××××账号上,否则,你小孩的命就保不住了……”该家长接到电话后如五雷轰顶,马上给班主任老师打电话告知此事。

班主任接到电话之后确定这是一场骗局,因为刚刚还和这名学生在一起。班主任老师马上把这一情况反馈给该家长,要他放心,不要上当受骗。该家长火速赶到学校后,发现自己的孩子真的在学校好好的,因为情感波动太大,一下子晕倒了。老师组织一帮人立即把该家长送往医院抢救。同时,黄伟民校长立即通过iS平台向全校的家长公告,提醒家长谨防类似的诈骗信息。有几位家长立即反馈也碰到了类似的情况,看到学校的公告后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公告是iS平台的一大优势。按照权限,公告的范围有所不同。比如班主任,时时可以向全班学生家长消息,学校可以通过群发的形式,在一分钟内向全校4500多位家长公告。年轻的班主任老师徐光华说:“iS平台真是好,现在如果没有了这玩意儿我还真的不习惯了,真的没有办法工作了。比如学校开运动会时,校园内一片喧闹声,我有事要向班上的学生下个通知,如果是以往就很难了,现在通过iS平台向全班学生的手机群发信息,分把钟就搞定了。有了这个平台,与家长的联系也方便了。”

通过iS平台,不但老师联系家长方便了,家长也可以时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教师、学生、家长均可以凭账号和密码登录,家长可以凭手机号查阅孩子的在校表现记录,以及学校的校园动态,等等。胡川页老师说,与家长的联系主要是靠iS平台通过网络和手机建立的家校通平台。家长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收发教育教学信息,校内各个部门的公告、通知等,也可以在iS平台上通过网络进行邮件来往、发帖或类似QQ模式的点对点交流,大大扩展了家校间信息传递。

南昌大学附属中学通过几年的艰辛探索,iS平台建设日臻完善。2012年2月23日,江西省电教工作现场会在附中召开,全省各区市教育局分管领导、电教馆馆长、34个受表彰的县(市、区)教育局局长、各县(市、区)电教站站长及2011年度接受专项督导检查的100个省级示范校校长参加了现场会,集体观摩了该校自主开发的iS平台,并都给予了高度评价。黄伟民校长深有感触地说,iS平台是基于学校实际工作自主开发的中学应用软件,是幸福的信息传递平台,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平台,是以服务学生为主的信息服务平台,其关键词是:工作、信息、服务。

近年来,南昌大学附属中学的发展速度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它由一所薄弱学校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发展成江西省重点建设中学,2009年又晋升为江西省重点中学,对此所有师生无不承认iS平台的建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数字化时代教育篇4

关键词:动画教育;动画艺术;民间艺术文化;动画创作

中图分类号:J5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12)12-015-004

数字时代下,新媒体技术与数字化终端的崛起与发展不只意味着动画艺术形式与传播方式的变化,更蕴含着动画创作的方式与内容的发展变迁。如何培养出能够在未来与世界动画强国进行竞争的优秀动画创作人才,是摆在中国高校动画创作人才的教育面前的一大挑战。

中国高校动画教育一方面要培养动画创作人才具备适时吸纳数字技术优点,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与新设备,提高动画创作的技术手段与视觉表现的能力。从目前国产动画的创作过程来看,我国的动画创作人员并不欠缺这方面的能力,高科技的应用早已经渗透在我国动画创作的过程当中,中国高校动画教育的贡献功不可没。我国早在2005年推就出了国内首部三维动画电影《魔比斯环》,当是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动画的制作水平已经在向高技术发展,它的重大意义就是告知全世界,中国当时就已经拥有独立生产和制作三

维动画的能力了。

另一方面,中国高校动画教育要增强动画创作人才提升其所创作动画的内容与艺术形式的能力,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合理结合。目前的国产动画虽然应用着先进的数字技术和数字设备,可是创作出来的国产动画片却只能面对低龄化的受众市场,近几年屡创动画电影票房纪录的《喜洋洋与灰太狼》系列动画电影就是很好的例证。国产动画的低龄化创作趋势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中国高校动画教育对动画创作人才民族文化培养的缺乏。目前,中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动画专业,从事动画制作的人员也已经不在少数,中国的动画产业看似前景一片光明的背后,却是中国动画片创作人才的极度缺乏,中国高校动画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提高。

2中国高校动画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高校动画教育发展遇到了瓶颈,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近些年来培养出的动画创作人才缺乏艺术创造力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很多人将其归因为动画制作的技术水平有限,画面效果无法与国外动画片抗衡。这种过时的观点在今天看来是站不住脚的,目前,我国的动画教育虽然在教学方式和教学设备上已经与数字时代的发展像接轨,配备了先进的动画教学实验设备,并搬用了国外的动画教学课程设置。中国高校动画教育出来的动画创作人才的动画技术制作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况且,中国动画这几年在平面和三维的制作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虽然制作水准同国际动画强国的一线水平还有差距,但也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中国高校动画教育这几年培养出的动画创作人才的动画制作水准是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但是停滞不前的创作思想却阻碍了他们创作出高质量的动画片。为什么配备了顶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课程却仍然难以培养出能够创作出优秀的高质量动画创作人员,这其中既包括中国高校动画教育思路的狭隘问题,也有动画教育人员对于动画艺术认识不足的问题,导致了培养出的动画创作人才难以胜任国产动画的质量发展需要。

动画创作人才的成功培养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实现的。一个成熟的动画创作人才并不仅仅要精通绘画与电脑软件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很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与一定的创新能力。因为动画是一种文化,动画业被定义为文化产业,它被看作是多学科的互融性与交叉性,从实用性的、解决问题式的活动上升到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文化现象的大背景下的一种必然。作为现代设计中最重要部分的动画,它集中了美术、设计、服装、电脑技术、美学、文学、社会学、营销学、电影学、表演等最为广泛的要素,是最具有多科性和互融性的学科综合体。因此,动画的繁荣,决不仅仅靠熟练使用电脑、绘画造型能力强就可以做得好的。

动画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虽然具有很强的外在形式的可塑性,但是合适的内容题材的选择才是优秀动画作品所必须具备的。丧失了主题内容的动画作品,就好像没有燃料的跑车一样,纵然被设计制造的再精良,也只是件摆设。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2005年雷声大雨点小的中国第一部纯三维动画电影《魔比斯环》,这部动画电影的制作过程历时五年,耗资上亿的大片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到最后上映时却面临着“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没有自己特色。不论是剧情的设置还是人物造型的设计方面都不免显得有些俗套。从概念构思创新角度看来,《魔比斯环》并没无可取之处,它既没有达到预计中的走国际路线的效果,也没有体现出任何民族性的特色。可是如果站在有利于动画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魔比斯环》则填补了中国动画史上没有三维动画电影的空白,证明了中国的动画制作水准的提高。从这个例子看来,国产动画的制作水准已经不是束缚其发展的主要枷锁了,中国高校动画只有想办法提升动画创作人才的创作构思、丰富动画的表现手段,真正地体现出中国动画的民族性特色,才能培养出能够与从众多动画强国进行竞争,并找到突破的契机的优秀动画创作人才。

相比之下,美国好莱坞在1998年曾经以中国的民间故事《木兰从军记》为故事素材,改编成的动画片《花木兰》在上映的第一周就取得全美票房冠军。但是作为如此优秀的动画故事素材的原产国,中国国内的动画创作人员却对如此耳熟能详的素材“视而不见”,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动画教育对动画创作人才培养的失职,使得现在的中国动画创作人员对本国优秀的民间文化不甚了解,这也是制约中国动画发展民族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对高校动画教育的积极影响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伟大民族。如此悠久的文化历史背景和多样的民族风格,必然使得我国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来培养出独具一格且内涵丰富的民间文化。它是我国本土文化的基本组成要素,是最能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之一。而将优秀的民间文化中所包含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合理地应用到艺术创作当中去,最终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文化形态的过程,则成为中华民族体现自身民族特色的主要方式。

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产品,它的民族特色就如同戏剧一样,主要从内容题材和表现手法上体现出来的民族品格的深度与广度。动画的民族风格是由本民族特定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语言心理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在其内容、形式、格调、表现手法上,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理想与审美需要,尤其是本民族的文化心理需要,体现出与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的气质。

首先,从审美心理方面来讲,就动画而言,越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的题材内容,就越容易引起国际动画界的兴趣,越能在世界动画中标出自己的位置,同时也能契合外国观众猎奇的观看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民族的,越具有国际性。中国老一辈的动画创作人员就是通过自身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学习和体会,将其运用到动画的创作当中去,才在当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例如:从万氏兄弟于1926年完成中国的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到后来的《三个和尚》、《九色鹿》、《牧笛》等等,这些民族风格鲜明的作品在伴随着中国动画成长的过程当中,为中国动画赢得了“中国学派”的美誉。无论是在表现形式还是在题材选取方面,民间艺术都为这些优秀的作品提供了广阔的取材范围。在题材选取方面,中国动画多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通俗文学为原始素材,进行再创作。例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就来自于神话传说;来自于民间故事的有《马头琴的传说》、《日月谭》、系列片《阿凡提的故事》等等;还有的取材于寓言和成语,例如《三个和尚》和《骄傲的将军》。在艺术表现形式方面,由于我国民间美术、曲艺非常发达,艺术形式种类丰富,例如像国画、剪纸、皮影、刺绣和书法这些独特的表现手段都完全可以运用到动画领域当中。中国动画在发展的几十年中,就是吸取了民间美术的营养,创造了许多新颖的动画形式,而且在国际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例如:由于从国画当中得到启示,我国于1961年拍摄的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就为世界动画界增添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新片种;在1963年,又拍出水墨动画片《牧笛》,片中运用水墨表现了人物、家畜和山水,清秀的画面体现出了鲜明的中国风格。

而这些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动画形式必然只能产生于自身丰厚的文化土壤。遗憾的是,早在二十世纪中叶就被世界动画界所瞩目的中国动画走到今天却迷失了方向,如今这一代的中国动画观众对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片耳熟能详,对国产动画片却漠不关心,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动画的悲哀。

中国动画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没能在立足于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20世纪60年代以来借鉴水墨画、剪纸、木偶、皮影等本土艺术造型语言,创作的动画片都比较优秀,但我们并没有沿着此路走下去,更没有创新。中国本土艺术造型语言非常丰富,但如何能将其转化为动画艺术形式,如何使传统的本土文化符号转化为一种能为当代人所接受和喜爱的动画艺术形象,是需要中国高校动画教育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从本土文化中寻找动画语言,就不能仅仅把一些传统文化样式、民间美术题材和表现形式直接搬到动画当中,要经过动画创作人员经过自己的创新思考,将传统的艺术形式转化为现代民众能够接受的形式加以表现。如果仅仅是照搬中国水墨画、民间剪纸、皮影等具体艺术形象,将无法脱离这些艺术自身的功能特点,掉入模仿抄袭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从本土文化、民间文化中应该寻找那些民族风格鲜明,造型独特,而又适应于动画艺术表现的文化资源作为动画素材加以利用。我国的传统文化与国际化、现代化是不相违背的,关键在于创作者如何构思、如何运用。作为现代的国内动画创作人员,应该注重审视中国本土艺术中最具表现力的造型语言,不论是传统木板年画,还是皮影、壁画等艺术形式当中,都有动画创作所需求的造型元素,但如何把这些丰富的形象具体化、个性化并加以综合提炼,仍需要创作人员进行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其实美的本质是一致的,但美的形式却是多样的。这形式的多样性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由于自己对动画的不同理解而发展的适合本民族的表现形式,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而对于中国动画,照抄照搬不是办法,重要的是在融会贯通之后,开创自己的民族风格,那样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民族化是指动画的精神内核,一定是反映中国人的价值观念、风土人情、文化特色,没有民族性便没有个性与特色。

中国本土文化中包容着深厚的创作理念和创作形式,为我们今天的艺术创作行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也是很完整的参照。动画不仅是一个影视形象,它可以通过一系列后续产品的衍生开发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社会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发展民族化的创作道路,坚持从本土文化中发掘宝贵的资源,不仅是国产动画的发展出路,更是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

现在,中国动画的发展正走到了十字路口,曾经的辉煌固然令我们骄傲,但残酷的现实还是逼迫我们进行思考和学习。我们的动画民族化的路子走了几十年,突然走不动了。于是就有人提议放弃民族化创作道路,发展国际化道路。目前中国动画的“洋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且是内容题材和形象设计多方面的“洋化”。这种倾向的出发点也许是为了迎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但是一味的模仿别人也就意味着丧失了自己的特色,这样制作出来的动画片当然不会被认可。解决现代化问题不能否定民族化,民族的特质、民族的文化才是中国动画创作的根基。中国高校动画教育需要在将民族性作为其发展根基的同时,必须深入探索现代化改革,使民族的精神特质符合现代社会审美的需要,才能真正融合在现代化的语境中,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动画创作人才。任何艺术作品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之后才能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只有将民族的精神与时代的内涵相结合,在现代语境下探索展现民族特质的新道路,探索时代条件下民族新的动画话语,实现新型数字技术与传统民间文化相结合的动画人才培养模式,中国动画才能够迎来振兴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刘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成人动画竞争战略.现代传播[J].2006(4)

2陈书禄.中国文化通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刘娴.中国动画的民族化与现代化.中国电视,2005.(8)

4娄淑芬,李明.中国动画“民族化”之思考.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6,23(1).

5彭玲.关于中国动画文化发展的思考.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13(1).

数字化时代教育篇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现代教育教学要求,高校教学改革越发重视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元化教学资源应用、创新性教学形态改革已成为影响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数字媒体技术的快速应用已成为不可滞后的任务。本文从时代数字媒体技术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阐述了高校教育教学研究与数字媒体技术的相辅相成发展意义。

【关键词】

时代;数字媒体;技术;高等教育;教学;应用

时代数字多媒体作为一种高校的教学工具,与高校的教育实际相联系在一起,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并得到充分的发展。时代数字多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不仅是时展的要求,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时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发展能够提高高校教学过程整体水平,促进高校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的同时,也助推数字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变革创新。

1时代数字媒体技术的重要性

时代数字多媒体指的就是数字媒体。数字媒体是指数字化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信息媒体;它是以现代网络为主要传播载体,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特征。和多媒体比较而言,数字媒体强调了信息媒体的网络传播特性及其数字化特征。时代数字媒体技术是高校教育方式改革的重要条件,它能够促进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教育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发展。系统地开展数字媒体技术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结合高校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目前高校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探索当前高校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学形式创新的有效解决方案。才能高质量地实现资源内容的数字媒体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与教学形式的创新。时代数字媒体能够将高校中的教学资源与网络技术整合在一起,实现高校教学的科学性和快捷性,进一步的实现和发展高校教学的时代性。

2时代数字媒体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将有助于多元化教学资源的挖掘、创新教学法的研究。将教育技术与及时转变数字媒体技术是网络教学的支撑技术,网络教学对数字媒体技术有着较强的依赖关系,对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着积极地现实意义。切合高校教育实际情况运用数字多媒体技术,分析传统教学资源基础,教学团队的技术能力条件,教学对象的技术学习能力。在高校教育实际过程当中,分析高等教育教学的课堂特性,课程资源对多媒体技术的需求性,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利用网络、app,vr虚拟资源等数字媒体技术,结合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收能力、对教学手法适应能力,教学资源承载载体的驾驭能力,实施基于媒体技术应用的有效教学。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须传承并突破传统教学资源的应用。结合课程特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解述传统纸质资源,展示ppt静态资源、讲解、操作过程性步骤等同时,灵活采用手机app互动性教学平台,pc在线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虚拟演播室仿真教学,触屏多媒体教室互动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最大程度整合共享课程资源,是当前数字媒体技术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中的主流表现。

总之,高等教育教学为数字多媒体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高校教学形态从量变到质变,数字媒体新技术从突破到应用,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教育教学需求与技术革新互为动力,各生成面向不同主体的解决方案,促进高校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的同时,也推进数字媒体技术的全面发展与应用。

作者:龙君君单位: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房亚.高等学校体育信息化趋势的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2006,06.

数字化时代教育篇6

【关键词】开放教育数字化资源整合路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同时,教育信息化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教育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以及资源的开放、共享。因此,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成为教育信息化的迫切要求,在开放教育的视阈下,如何建设与整合数字化教育资源体系必将成为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战略任务。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内涵及特点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随着数字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发展而提出的新概念。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它的基本特征是处理数字化、传输网络化、检索快速化、呈现多媒体化、组织超链接化。目前,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现:一是教学资源库,包括题库、教材库、课件库、案例库等。二是网络课程,即在网络上开设的课程,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可供人们直接在网上学习的完整的课程。三是教学网站,主要指为教师或教学小组开设的网络空间,供他们存放自已平时收集、加工或制作的教学资源、课件等。精品课程建设、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成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主要形式。所以,积极探索构建、整合数字化教育资源,完全符合信息社会、知识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信息化、终身化的发展趋势,适应高校以现代远程教育为载体的开放型大学教育系统的要求。

二、开放教育的数字化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开放教育经过了十几年的蓬勃发展,开放教育资源亦已突破了其现有概念内涵,从关注“开放”到关注“应用”,这不仅对学习者的学习,对教师的教学应用更产生了真正有效的深远影响。如何建设优质的、高可用性的资源共享环境,如何融合开放教育资源理念、吸收开放教育资源成果、把握开放教育资源建设趋势,对构建教育资源共享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依托网络环境,构建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开放教育平台下数字化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传递。近年来,资源环境建设的需求日益凸显,推进数字化资源共享环境建设愈来愈成为发展的主流趋势,如北京市在教育资源领域开展了网络化教育资源共享与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上海教育资源库项目的建设,适应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一个基本的责任就是服务社会、教化公民,通过网络公开课程把优秀的教育资源提供给社会,让更多的公众来学习,使更多的公众因此受益。所以,开放型大学的社会责任之一就是要把优质的教育资源提供给社会公众,通过这种方式来传承文化,传播知识。基于知识和资源的共享,大学网络公开课的建设,一定要把最优质的资源,最好的课程在网上公开。

作为我国远程开放教育的主体、以卫星电视为主要教学手段的高校,不仅加快了教育信息化建设,也注入了更多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理念、更新信息技术的电视教育。目前采用的媒体有印刷教材、电视教材、录音教材、Cai多媒体课件、VCD光盘、CD-Rom教学光盘等。此外,还有“直播课堂”、“VBi数据广播”等形式,而VBi数据广播其指导思想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卫星电视的各自优势,加强两者的联系,克服两者的不足,将天网(卫星电视网)和地网(计算机网)连接起来,促进了高校系统立体网的建设,进一步发挥卫星电视的扩展功能,不仅丰富了远程教育手段,更扩大了远程教育的内容。

三、数字化教育资源整合的思考

(一)数字化教育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1.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缺乏整体规划。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已有数字化教育资源相当丰富,但是,系统整合其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又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不易于管理和使用。为了使其在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更强的保证,以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则需要使用一些通用的标准对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规范管理。

2.管理上缺乏系统的协调机制。目前,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主要集中在教育、科研、文化等领域,每个领域又包括许多系统,如图书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等,这些条块型的系统缺乏纵横结合、协调发展。同时,还存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的低水平重复、盲目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现象,从而一定程度上造成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推广和应用受到制约。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整合路径的思考

实现功能整合,提升平台综合服务功能。数字化远程教育课件制作基地在课件制作、传送等功能应与市远程教育中心平台的实时直播和录制功能的中心课堂和直播室相互连通;将现代远程教育辅助教学网与国家数字学习资源中心、教育培训网以及各远程教学网站等链接。

加强教学资源自主开发和整合。进一步加强教学资源整合,提高课件的使用效率。积极发挥“中心课堂”和“直播课堂”在课件制作、教学直播方面的功能,合理安排教学计划,邀请有关专家开展系列讲座和培训活动,并及时做好后期教学资源的课件录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求来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充分适应了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以数字化现代远程教育课件制作中心的构建为牵引,通过整合现有的远程教育资源,不仅能进一步加强资源库建设,为远程教育的学用开展提供丰富的课件保障,而且通过将远程教育资源、功能的进一步整合,必将实现构建集远程开放教育、社区教育、党员干部教育于一体的终身教育体系或网络。

参考文献:

【1】折如义,构建学科数值化资源平台的设想[J].河套大学学报,2011年6月.

数字化时代教育篇7

关键词:数字化时期影视教学高校改革实践创新应用探索

中图分类号:J90-4;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031-02

practiceandexplorationoftheCollegeFilmandtelevisionteachingintheDigitizedera

LiuFeng

(SuqianCollege,SuqianJiangsu,223800China)

abstract:withthearrivalofthedigitalage,ithasprovidednew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forcollegefilmandtelevisionteaching.tocomplywiththedevelopmenttrendofthetimes,collegefilmandtelevisionteachingshouldbereformed,especiallyineducationteachingconcepts,teachingmethods,teachingcontent,andconstantlyimprovethequalityandlevelinteaching.weshouldupgradeuniversitystudentsinnovativethinkingskillsandhands-onskills,sothattheycanbecomecompoundtalentsinfilmindustry.

Keywords:Digitalera;Filmandtelevisionteaching;CollegeReform;practiceinnovation;appliedexploration

在21世纪这一数字传媒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新传媒、新产业不断涌现,数字技术成为当代各类传媒的核心技术。当今的影视传媒业,正在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行业,随着数字化浪潮的不断推进,它的发展也越发迅猛。近年来,影视传媒专业迅速成为高校中较为热门的专业,广泛涵盖了影视导演、影视表演、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摄像摄影等方面,主要面向全国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电影电视制作机构等培养优秀人才。

如今,影视传媒业在时代的潮流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影视传媒作品以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等优势,成为当今人们在数字时代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它以最快捷、最真实、最为形象的方式记录着人类文明,在新闻报道、商业营销、广告设计、科学研究等诸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笔者长期关注影视传媒业的发展,多年从事高校影视传媒教学与实践工作,并有一定的研究和心得,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之进行探讨。

1与时俱进,高校数字影视教育教学助推传媒业改革与发展

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影视传媒业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数字影视传媒教育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全国广大高校广泛开办了影视传媒专业,影视艺术教育进入了全盛发展时期。当前,为顺应时展,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快数字影视业的发展步伐,以推动我国影视传媒教育的繁荣与健康发展。

1.1切实树立科学育人理念,推进高校影视传媒教育教学改革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教育正阔步迈向现代化,处在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时期。”[1]当前高校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将育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引领新时期数字影视传媒教育事业实现新的发展。要在深入分析当前影视传媒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找准专业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树立全面科学的育人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关键、以教学质量为生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教育教学基础保障条件建设,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促进我国影视传媒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1.2不断完善影视专业教材建设,推进高校数字影视传媒教学改革

根据数字化时期影视传媒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需站在时代前沿,统编一套全国系统完善的影视传媒专业教材。在编撰影视传媒专业教材和教学大纲时,要针对不同专业与不同层次的影视教学需求,拟定不同的内容,切实把握好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影视传媒教育内容的深浅度,去除过时繁杂的理论和技术,加入最新的数字影视传媒理论和数字技术研究成果,并在教学方法上及时进行改进,不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1.3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推进高校数字影视传媒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影视传媒事业呈现着蓬勃发展的态势,也推动了高校影视传媒教育的不断发展。“影视教育的发展也成为全国各大高校新的学科增长点和巨大的经济来源渠道。”[2]要想满足当前数字化时期高校影视传媒专业教育教学需求,广大高校应切实转变观念,大胆改革创新,重点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数字化影视传媒专业的师资队伍,定期安排他们及时走进各级影视传媒机构进一步学习进修,使高校影视传媒教学与当前数字化时期的影视传媒业的发展接轨,以促进高校在新时期数字影视传媒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1.4及时更新先进教学实验设备,推进高校数字影视传媒教学改革

为顺应当前数字化时期影视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当前,要将数字影像技术引入高校影视教学课堂,及时购进一批与时下数字媒体相配套使用的专业影视器材,如当前的数字摄影教学器材,可配置尼康D800、D3、D4系列的数码相机或佳能5Dmarkiii、eoS-1DX系列数码相机等;数字摄像教学器材,可配置便携高清摄像机如索尼pmw-100、松下aG-HpX260mC等,演播室摄像机如索尼pmw-eX330、松下aJ-HpX2100mC等,3D摄像机如索尼HXR-nX3D1C、松下aG-3Dp1等;以及appLeHD3高清视频编辑制作包装系统、大洋me-200高清非编系统、eDwS3000高清非编系统等,使之与当前影视传媒行业所使用器材接轨。

2改革创新,多渠道全方位提高新型影视传媒人才培养质量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要求高校在新时期的影视传媒教育教学工作中,需紧密结合当前数字影视传媒技术发展实际,不断改革创新,及时融合吸纳前沿技术与理论成果,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把学生的发展从知识层面提升到技术发展、艺术发展层面,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与技能,多渠道、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

2.1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当代大学生影视修养

在高校数字影视传媒教学中,重视对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引导他们学习文学、音乐以及美术等相关学科知识,切实从影视传媒教育的艺术语言体系入手,培养他们对光影、色彩、线条等视觉符号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对影视艺术作品的分析,使他们增强对影视传媒艺术的领悟能力,全面提高影视艺术修养与鉴赏水平,从整体上把握那些生动的影视艺术形象,感受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体味融入优秀影视作品中的浓郁的审美情感,潜移默化地接受着美的感染和熏陶。切实把影视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终身发展有机联系起来,以全面发展的广阔视野培养新型人才,以打造出新时期影视行业的高层次人才。

2.2采取与多学科相结合方式,针对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在影视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审美意识及造型能力的开发与训练,强化学生对影视艺术作品的理解,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影视艺术佳作。新时期,数字影视传媒教育要根据学科特点进行教学,如结合新闻、文秘、中文等文科专业教学特点,将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对镜头前面事物的关注上,指导他们学习拍摄并制作出优秀影视艺术作品;再如结合建筑、计算机等理科专业教学特点,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好、动手能力强的特点,着力培养他们严谨的思维习惯,强化他们对影像控制的理解能力;而对于广告艺术设计、广播电视等专业学科,要突出光线对造型构图、影像表现力的影响,强化突出影视创意效果与视觉冲击力等。通过以上方式,促进数字影视艺术特性在多学科的渗透和交融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和发挥,切实在实践中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拓展其思维空间。

2.3采用直观性教学手段,提高数字影视传媒教学质量与效果

采用多媒体等工具进行影视教学,能够有效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教学中,可采用专业数码相机、数字高清摄像机等器材进行操作示范,现场指导学生,使其从示范实例中学习影视技术和技巧,感悟影视创作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影视专业技能。用形象直观的优秀影视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提高影视艺术教育教学质量与效果,为今后的影视创作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2.4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传媒人才

面对新时期数字影视传媒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牢固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理念,积极探索构建人才开发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培养模式,以打造出一批创新型、应用型的高素质数字影视传媒人才。积极建立“校企共建”模式,积极为全国广大影视传媒机构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使高校影视传媒教育真正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影视传媒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3多措并举,全面促进数字影视传媒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高校影视传媒教育,通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教学,以及开展影视艺术创作活动,使广大学生掌握影视专业技术技巧,成长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服务。

3.1更新高校数字影视教学内容,满足当前影视教育发展需求

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高校的影视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上要及时调整,以满足当前影视传媒业的发展需求。影视教学中要相应增加数字影像拍摄及后期数字技术制作等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创作观念,拓展影视艺术表现手法,提高大学生欣赏与评判影视作品的能力,使之能够多侧面地运用影视艺术独特的视觉语言,创作出富有时代特征与个性的影视艺术作品。

3.2渗透前沿影视教育理念,为高校数字化教学提供新鲜血液

影视教学中应融入当前最前沿的新观念,以便使高校影视传媒艺术教育与数字时代的技术发展同步。一是渗透学科前沿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影视艺术素养。二是整合优化实验资源,及时整合、优化、更新数字影视传媒实验设备,开放数字影像、多媒体、广告、广播电视等实验室,为学生搭建自主实践平台,全面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三是有机结合影视传媒教育教学体系,运用多媒体等数字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多维的空间形象直观地学习、理解影视作品,增强数字影视传媒艺术教育教学效果。

3.3改革影视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影视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一是运用数字技术手段增强影视传媒教育教学效果。二是运用范例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优秀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开阔影视创作的思路。三是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相结合,以彰显影视传媒艺术的表现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四是采取集体创作方式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创作与想象空间,全面提高影视艺术修养。

综上所述,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作为影视传媒专业人才培养和诞生摇篮的高校,要切实加强数字影视传媒教育教学工作,以顺应数字影视技术飞速发展的历史潮流,从而推动新时期数字影视传媒艺术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切实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能够紧跟时代步伐的数字影视传媒事业的领航人,全面推动我国高校影视传媒艺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数字化时代教育篇8

 

数字音乐技术是时代的产物,更是社会的需求。数字音乐教学手段及其辅助教学手段已经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功能,随着电脑科技的发展及其和音乐越来越密切的结合,数字音乐技术将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音乐教学中,非凡是在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数字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耳、节奏及和声练习,以及教授作曲、分析各种音乐风格流派的写作方法和音乐史等内容。这种直观、准确、有效的练习方式可使声音、图像、文字、乐谱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还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世界各信息网络获得更大范围内的知识信息,从而极大地开阔受教育者的眼界,为学生全面地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一、数字化环境下的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目前状况分析 

 

数字化教学系统是现代化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实时、高效地采集、加工处理和播放图、文、声、像信息,能够充分发挥人和设备的潜力和整体效能,达到教学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共享的目的。在数字化环境下,高校音乐教学的不适应新问题突出摘要: 

1.旧的音乐教育观念严重滞后于数字音乐技术的发展目前状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尚处于较为封闭和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之中。电脑科技和音乐教育的结合还处于萌芽期或未成熟期,数字音乐技术的不成熟及其和音乐教育结合的不充分,使数字音乐技术只能把握在极少数专业从事音乐创作的人士手中,人们认为数字音乐属于文化市场范畴,纯属娱乐性、商业性的,无学术价值。利用数字音乐技术和音乐教育结合而改革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似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因而各学校在经费的投入以及人才的培养方面多表现得极为不积极,使得数字音乐技术一直不能在音乐教育改革方面发挥其巨大的功能。但在这期间,数字音乐技术在社会中却蓬勃发展并且日臻完善,逐步对音乐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1世纪的今天,由于社会市场的需求、时代的进步以及电脑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音乐技术已达到高度成熟时期,高等艺术院校也在教育观念上逐步地认清新时代的音乐人才培养方向,数字音乐技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地运用于现代音乐教育中,为传统音乐教育的改革发挥着巨大的功能。 

2.音乐教师电脑应用技术的不足和教育观念的落后。远不能达到国家教育部一再提出“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培养现代化科技人才”的要求。非凡是,由于观念的落后和电脑技术的缺乏,业已成熟的数字音乐技术还不能广泛地应用于音乐教学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艺术院校在音乐教育教师中懂得计算机知识的只占40%,懂得数字音乐技术的占20%以下,离实际教学需求相差甚远。因此,传统音乐教育模式的改革仍然缓慢,先进的数字音乐技术仍然得不到在音乐教育改革中淋漓尽致地发挥。 

3.高等音乐教育的目前状况滞后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需求。电脑时代的今天,计算机的普及已经达到空前的水平,中小学也都开设电脑课程。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中小学音乐课逐步地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用现代音乐教育手段(数字音乐技术的运用、电子课件制作等)成为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许多中小学设有多媒体电脑音乐教学室,但大都未得到充分利用,师资的缺乏成为加快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的障碍。 

4.数字音乐技术的专业教育滞后和社会需求。从模拟时代到今天的数字时代,从唱机时代到数字音乐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使音乐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相互渗透形成了不可逆转之势。音像出版业、影视业、娱乐业、文化企事业单位、教学单位以及文化管理部门等对擅长数字音乐应用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而目前国内的数字音乐领在层次、规模、教学体系以及成果效益上均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实际应用数字音乐技术的教学单位仅有不到40%。这不仅和目前的国际水平相差甚远,也达不到教育部提出的要求。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极其对音乐教育、创作、制作、表演和传播领域的影响日益深远,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数字音乐人才,已成为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的共识。 

 

二、数字音乐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1.实现了声乐教学直观化。声乐教学不同于音乐学科中的其他科目教学。它是一种非常抽象性的教学,除了外在的演唱表演外,它不再具备直观性,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声乐教学的直观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并正使它逐步变为现实。传统的声乐教学,几乎全凭经验和感觉,教和学双方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老师要求学生某字或某段声音要“圆一点”“亮一点”,声音位置要“高一点”“低一点”等,这往往要在课堂上反复练习多次才能达到。再者,传统方式下的声乐教学是没有自身参照物的,有的参照物是教师的演唱和大师的录音磁带,学生无法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教学中无法保持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瞬间产生的歌唱灵感;对磁带的模拟又轻易造成学生的依靠心理,削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创造能力。而现在,一台普通的多媒体电脑再加上一块数字音频卡(或能录音的声卡)及音频软件,就可以使声乐教学直观化了,这就是在声乐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声音的波形进行分析,使声音能够看得见。这种直观化最大的特征就是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声音为参照,切实感受声乐学习中的点滴,如声音的位置、咬字、音准等。 

2.有效地拓展了声乐教学的新领域。把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运用于声乐教学,不但可使声乐教学直观化,而且还可以拓展声乐教学。数字化教学使声乐课堂教学在课外得以延续传统的声乐课堂教学不具备延续性,在上课结束后,学生只能凭记忆去练习,很轻易丢失上课时正确的感觉。假如把上课的录音复制给学生,就可赋予课堂教学以延续性,学生在课后也可按自己在课堂上良好的声音状态去练习,以自身为参照,对比清楚,可进一步加强和巩固良好的歌唱状态。

3.将风格音乐引入了声乐教学之中。传统的声乐课,都是以钢琴伴奏为主,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在于它可随时适应学生的主观处理;不利的一面在于钢琴自身的音准新问题以及随时可变的“跟节奏”方式无法给学生以准确的节奏感及风格感练习。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则可预先做好歌曲的乐队伴奏,强调风格和节奏,使学生能够树立较强的节奏观念和风格观念,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对歌曲的表达能力。不仅如此,数码音乐教学方式还可将多声音乐教育引入声乐小课课堂,使学生在学习演唱的同时,还能接受多声演唱练习。

4.为声乐大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传统的声乐教学多数是一对一,要占用很多的时间。近年来随着各校的扩招,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有的学校开始实行2~3人同时上课的办法授课,以缓解师资压力,但这样一来,教学时间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大大缩短,教师的授课内容也难免压缩,从而引起教学质量的下降。而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引入,可使多数人同时接受某一个课题的教育,如声乐作品的处理、演唱表演等;声乐大课对于高师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为多看、多听、多练提供了条件。

三、数字音乐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建议

(一)数字音乐课程及其课时设置规划

数字音乐课程不同和其他专业课程,根据其特征应分为理论大课和实践小课,二者结合设置。理论大课以集体授课、改题的方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进行技法理论讲解,属于启发性、引导性和示范性的授课方式。实践小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学生上机实践操作,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的创造性。理论大课和实践小课相比,后者更为重要,因此,数字音乐又属于应用性学科。

1.办学模式。数字音乐应设置为阶梯式的两步周期课,为完成教学计划和保证教学质量,总课时为300节,即240节+60节(实验课),每周课时节为2+2或1+3(视具体情况而定)。

2.课程内容设置。课程内容的设置应立足实际、按社会需求设置课程内容。根据培养实用性、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的,课程内容应着重强调实用性。

3.教学实验课程。数字音乐技术属于应用性学科,这一特征决定了增设实验基地或实验室、布置实验课程成为课程布置的必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是该课程的关键。

(二)数字音乐教材的编写

1.教材的完整性、系统性。编写教材时应先注重数字音乐学科的完整性、系统性,虽然各单科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但他们共存在数字音乐学科中运行。如摘要:数字音乐的概念是以midi制作、编辑、合成的音乐称之为数字音乐。他包含内容有midi、音频、录音、音响、音像和电子音乐课件等单科技能的运用,同时又分为前期制作和后期编辑等等,教材的编写应尽量完整、系统。

2.教材的实用性和实时操作步骤的循序渐进。编写教材时应根据我国音乐教育特征及社会的具体需求,从实际出发,强调实用性,按照实时操作步骤,循序渐进地排列章节。

3.教材的精炼性、表达的准确性和教材和课堂的密切联系。编写教材时在文、图表达准确的基础上应是“宁少勿多、宁简勿繁”,文字要通俗易懂,图形要表达准确。要有个性、特征和创意,教材要给课堂授课留余一定的空间,以便于启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和教师即兴的教学灵感。

4.教材的动和静。编写教材时在章节和版面上应采用动和静相结合。这符合哲学中矛盾的对立和统一。要使读者在学习中引发联想和再生思维,既适应课堂教学也适用于课外自修。

总之,“普及提高我国全民音乐素质,开拓、进取、振兴、发展中国音乐教育”是我们利用数字音乐技术深化音乐教育改革的目标。新时代对当代音乐教育者提出了挑战,新技术、新课题期待着我们去研发。我们有理由坚信,数字音乐技术一定会在音乐教学中得到更好的普及,必将在深化音乐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全民音乐素质中发挥更大的功能。

参考文献摘要:

[1《电脑音乐课教学改革和探究》陈启云,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2《电脑网络时代的视唱练耳、乐理教学》赵易山、付妮,中心音乐学院作曲系。

[3《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功能》周海宏,中心音乐学院。

[4《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庄曜,南京艺术学院。

数字化时代教育篇9

关键词:数字化艺术教育创新教育

电脑的普及与互联网的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和数字化生存方式的出现必将冲击到设计艺术领域。随着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字化设备在艺术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运用多种数字化技术手段驾驭艺术表现形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给我们的设计理念、设计方式带来巨大的革命。海德格尔指出:“倘若我们沉思,我们就要追问现代的世界图像。”数字化技术使人类对世界的把握已经突破语言的抽象概括而更为直观、更为图像化了。体现高科技的数字化艺术手段,将感性的认识理念用严密的数学方法组织起来,并对美术设计要素进行理性化控制的数字化艺术教育必将给人们带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以及新的设计思想。

一、数字化发展的必然与现状

现代数字化技术所提供的产品使我们的生活以前所未有的真实图像面目呈现在人们面前。首先是信息载体的数字化,书籍印刷,作为几百年来最主要的信息载体,将逐渐被比特运算的方式所取代,即实现知识的数字化。这种变革使知识可以以更简单的方式传播,以更大的容量存取,以更低廉的成本让人们获取知识。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文字、图像、声音的数字化,还可将人类世界的一切物质以数字化的形式表示。其次,通信方式的数字化使信息能够突破国界、文化及时空的限制而任意传播,互联网的开通使世界变为一个地球村。数字化的进程已经在我们面前展开,而这势必导致人类的一切文明都必须转化成批量的资讯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各种新的数字媒体,以数字方式传输。甚至可以这样说,任何不能转化输送的事物都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而作为一名教育者,更应该具备将知识转化为电脑语言的能力,并为人类几千年来沿袭的教育加入新的概念及内涵。

二、数字化带来的影响

从设计工具的变革到新的设计形态的产生,数字媒体的作用已日趋显著,它使设计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数字媒介的应用给艺术设计教育带来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高效的数字化技术工具

设计教育从美术教育中衍生而来,在传统教学中,从概念构思到图形设计或实体建模分成多个层次和阶段,学生的设计水平相应逐步提高。设计学习是在一定的绘画基础、绘画技能及在掌握了有关工具和材料的前提下进行的。在数字化时代,电脑的出现则大大改变了传统的学习行为,大量的手工绘画、制图及模型工具转变为计算机图形设计、制图及建模系统。电脑还替代了学生有关重复计算和公式化、格式化、优化选择等大部分的理性工作,从而使设计的速度大大提高,使学生集中精力更多地致力于概念分析、创意构思、选择评价等方面。当一个构思成熟后就可交由计算机去修饰、扩展、强化或试验。专业化的电脑软件具有准确方便的参数化、变量化的功能,在设计中只要随时存储变化的结果,就能随时回到设计创造过程中的任何一点,对以前的步骤进行修改并反复调试。

2.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的出现

计算机对设计最直接的贡献是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计算机构造物体的方式及图像处理上的特点,使计算机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了新的风格,开辟了设计传达的新领域。传统的手绘技法与电脑设计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它们有本质的区别。运用虚拟的概念而非物质实体进行设计表现,是设计表现领域的一个极为重大的变革。在平面设计中,由于扫描仪及数码相机的出现,使设计者能直接地输入真实图像,通过二维或三维技术的辅助,就能模拟出逼真的虚幻世界。在立体设计中,计算机三维建模及渲染技术使设计师在观察物体时,它能表现出物体的各个侧面及细部,同时也能在空间的视点中对形体进行构筑和修改。艺术设计语言与网页设计语言结合,融入了互动语言和数字符号。新技术的应用开辟了设计传达的新领域,创造出新的美学形态和设计形态。

3.多学科的交融与新学科的兴起

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三大领域的分界越来越模糊,学科交叉性发展、研究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有些专业出现综合、合并,甚至消失的现象;另一方面,各种交叉、综合学科大量出现。

设计师必须掌握日新月异的电脑硬件和软件,灵活把握视觉新语言的表达。这就促使当今的艺术教育必然要融入新的理念,构筑新的教学体系——数码艺术教学。数码图形基础、internet资源及传播应用、网页设计、三维动画、多媒体技术、数码影像处理等都被纳入艺术设计教学中。目前,艺术教育先进的国家已经将艺术设计的教育重心转向多媒体设计,设立了新的专业——传媒艺术设计专业、数码电影特技专业、数码游戏设计专业等。

4.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电脑实现了设计数据的储存及再利用。各种设计素材、设计草图、效果图、制图、图形艺术、模型等资料都可以以数据来储存,并且可以方便地检索。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网络的出现和远程传输技术的发展,使交流的发生不必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国际互联网络也拓展了艺术设计的存在空间,使艺术设计走向了更广泛的数字化,让受教育者轻易地接触大量艺术设计资讯,有利于学生形成开阔的、前瞻性的视野。

5.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冲击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受限于繁杂重复的技能示范过程,而限制了设计过程中的偶然性、多变性。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入课堂后,直观丰富的表现方法以及全方位、跨时空的思维方式,让设计的翅膀摆脱了美术基础的制约,简单的操作过程可产生多样性的结果,这才是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核心。

互动式教学更是改变了以往单向线性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并最大限度地支持个性的发展。另外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开设一直感到有必要却没有能力和条件开设的课程。网上通讯可以排除时空及人为因素的限制,使教师和学生能在全球范围内检索信息,开展教学活动和学术交流。教师的教学也从“主讲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辅导者。学生的地位也转变为有机会参与教学、参与操作、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主动地位。只有完成这几种转变,才能适应数字时代对设计教育提出的要求。

三、艺术教育创新与数字化教学

在数字化离我们越来越近的今天,高校艺术教育如何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美术人才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凭借网络可更快地更新艺术观念,更快地创作艺术品,更快地把艺术运用到各个领域。在美术人才的培养上,将从传统的、单一的某一画种或艺术风格的临摹、复制式的教育,发展成为传统手法与电脑数字技术综合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这将对现存的传统艺术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在数字化时代,要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强调培养方式的创新。

虽然数字化教学手段已经深入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方面,但是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围绕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会不会使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逐步降低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降低问题确实存在,但这一问题不能看作是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负面结果。一方面,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降低是社会问题,是社会分配不合理与传统价值取向等各种深层次矛盾反映在大众教育观念中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在积极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传统观念中的动手能力并非都是有价值的能力。就像现代绣花工人只需了解绣花的原理、针法,而无需学会手工绣花一样,科技进步总会使一些旧的技能失去意义,进而产生新的技能,使知识与技能达到新的平衡。新晨

此外,数字化技术不仅为艺术类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也给理工科学生插上了艺术创新的翅膀,使设计艺术学科更加显示其艺术学和工学的边缘学科优点。笔者所在院校近几年,已经有部分专业将理工科学生与艺术生同时招收、对照培养,工科生与艺术生的界限变得模糊,美术基础已经不是阻止工科学生从事设计工作的障碍。

结语

我们面对的是崭新的数字化时代,它对我们的冲击可能会改变我们的文化形象,而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也会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脑的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高效的数字技术工具,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开辟了新兴的交叉学科,给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带来了动力。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必须强调创新教育,才能造就一批掌握视觉设计、互联网及多媒体设计,具有创意潜能,能牢牢把握艺术创新和设计未来的专门人才,这是艺术设计教育者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德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2]王波.数字化时代的美育思考.山东电大学报,2004年第1期.

[3]陈实.数字化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1年9月第14卷第3期.

[4]薛生健.数字化时代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河西学院学报,2002年2月第1期.

[5]周发强.数字化时代我国高校综合性美术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7卷第3期.

[6]张耕云.数字媒介与艺术.美术研究,2001(1).

数字化时代教育篇10

现代数字化技术所提供的产品使我们的生活以前所未有的真实图像面目呈现在人们面前。首先是信息载体的数字化,书籍印刷,作为几百年来最主要的信息载体,将逐渐被比特运算的方式所取代,即实现知识的数字化。这种变革使知识可以以更简单的方式传播,以更大的容量存取,以更低廉的成本让人们获取知识。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文字、图像、声音的数字化,还可将人类世界的一切物质以数字化的形式表示。其次,通信方式的数字化使信息能够突破国界、文化及时空的限制而任意传播,互联网的开通使世界变为一个地球村。数字化的进程已经在我们面前展开,而这势必导致人类的一切文明都必须转化成批量的资讯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各种新的数字媒体,以数字方式传输。甚至可以这样说,任何不能转化输送的事物都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而作为一名教育者,更应该具备将知识转化为电脑语言的能力,并为人类几千年来沿袭的教育加入新的概念及内涵。

二、数字化带来的影响

从设计工具的变革到新的设计形态的产生,数字媒体的作用已日趋显著,它使设计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数字媒介的应用给艺术设计教育带来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高效的数字化技术工具

设计教育从美术教育中衍生而来,在传统教学中,从概念构思到图形设计或实体建模分成多个层次和阶段,学生的设计水平相应逐步提高。设计学习是在一定的绘画基础、绘画技能及在掌握了有关工具和材料的前提下进行的。在数字化时代,电脑的出现则大大改变了传统的学习行为,大量的手工绘画、制图及模型工具转变为计算机图形设计、制图及建模系统。电脑还替代了学生有关重复计算和公式化、格式化、优化选择等大部分的理性工作,从而使设计的速度大大提高,使学生集中精力更多地致力于概念分析、创意构思、选择评价等方面。当一个构思成熟后就可交由计算机去修饰、扩展、强化或试验。专业化的电脑软件具有准确方便的参数化、变量化的功能,在设计中只要随时存储变化的结果,就能随时回到设计创造过程中的任何一点,对以前的步骤进行修改并反复调试。

2.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的出现

计算机对设计最直接的贡献是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计算机构造物体的方式及图像处理上的特点,使计算机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了新的风格,开辟了设计传达的新领域。传统的手绘技法与电脑设计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它们有本质的区别。运用虚拟的概念而非物质实体进行设计表现,是设计表现领域的一个极为重大的变革。在平面设计中,由于扫描仪及数码相机的出现,使设计者能直接地输入真实图像,通过二维或三维技术的辅助,就能模拟出逼真的虚幻世界。在立体设计中,计算机三维建模及渲染技术使设计师在观察物体时,它能表现出物体的各个侧面及细部,同时也能在空间的视点中对形体进行构筑和修改。艺术设计语言与网页设计语言结合,融入了互动语言和数字符号。新技术的应用开辟了设计传达的新领域,创造出新的美学形态和设计形态。

3.多学科的交融与新学科的兴起

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三大领域的分界越来越模糊,学科交叉性发展、研究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有些专业出现综合、合并,甚至消失的现象;另一方面,各种交叉、综合学科大量出现。

设计师必须掌握日新月异的电脑硬件和软件,灵活把握视觉新语言的表达。这就促使当今的艺术教育必然要融入新的理念,构筑新的教学体系——数码艺术教学。数码图形基础、internet资源及传播应用、网页设计、三维动画、多媒体技术、数码影像处理等都被纳入艺术设计教学中。目前,艺术教育先进的国家已经将艺术设计的教育重心转向多媒体设计,设立了新的专业——传媒艺术设计专业、数码电影特技专业、数码游戏设计专业等。

4.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电脑实现了设计数据的储存及再利用。各种设计素材、设计草图、效果图、制图、图形艺术、模型等资料都可以以数据来储存,并且可以方便地检索。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网络的出现和远程传输技术的发展,使交流的发生不必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国际互联网络也拓展了艺术设计的存在空间,使艺术设计走向了更广泛的数字化,让受教育者轻易地接触大量艺术设计资讯,有利于学生形成开阔的、前瞻性的视野。5.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冲击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受限于繁杂重复的技能示范过程,而限制了设计过程中的偶然性、多变性。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入课堂后,直观丰富的表现方法以及全方位、跨时空的思维方式,让设计的翅膀摆脱了美术基础的制约,简单的操作过程可产生多样性的结果,这才是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核心。

互动式教学更是改变了以往单向线性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并最大限度地支持个性的发展。另外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开设一直感到有必要却没有能力和条件开设的课程。网上通讯可以排除时空及人为因素的限制,使教师和学生能在全球范围内检索信息,开展教学活动和学术交流。教师的教学也从“主讲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辅导者。学生的地位也转变为有机会参与教学、参与操作、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主动地位。只有完成这几种转变,才能适应数字时代对设计教育提出的要求。

三、艺术教育创新与数字化教学

在数字化离我们越来越近的今天,高校艺术教育如何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美术人才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凭借网络可更快地更新艺术观念,更快地创作艺术品,更快地把艺术运用到各个领域。在美术人才的培养上,将从传统的、单一的某一画种或艺术风格的临摹、复制式的教育,发展成为传统手法与电脑数字技术综合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这将对现存的传统艺术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在数字化时代,要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强调培养方式的创新。

虽然数字化教学手段已经深入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方面,但是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围绕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会不会使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逐步降低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降低问题确实存在,但这一问题不能看作是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负面结果。一方面,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降低是社会问题,是社会分配不合理与传统价值取向等各种深层次矛盾反映在大众教育观念中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在积极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传统观念中的动手能力并非都是有价值的能力。就像现代绣花工人只需了解绣花的原理、针法,而无需学会手工绣花一样,科技进步总会使一些旧的技能失去意义,进而产生新的技能,使知识与技能达到新的平衡。

此外,数字化技术不仅为艺术类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也给理工科学生插上了艺术创新的翅膀,使设计艺术学科更加显示其艺术学和工学的边缘学科优点。笔者所在院校近几年,已经有部分专业将理工科学生与艺术生同时招收、对照培养,工科生与艺术生的界限变得模糊,美术基础已经不是阻止工科学生从事设计工作的障碍。

结语

我们面对的是崭新的数字化时代,它对我们的冲击可能会改变我们的文化形象,而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也会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脑的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高效的数字技术工具,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开辟了新兴的交叉学科,给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带来了动力。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必须强调创新教育,才能造就一批掌握视觉设计、互联网及多媒体设计,具有创意潜能,能牢牢把握艺术创新和设计未来的专门人才,这是艺术设计教育者的职责。

内容摘要:数字化为设计艺术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新的表达方式,实现了海量信息交流与共享,极大地方便了艺术教育的创新培养,也必将对艺术设计及其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数字化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必将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数字化艺术教育创新教育

电脑的普及与互联网的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和数字化生存方式的出现必将冲击到设计艺术领域。随着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字化设备在艺术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运用多种数字化技术手段驾驭艺术表现形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给我们的设计理念、设计方式带来巨大的革命。海德格尔指出:“倘若我们沉思,我们就要追问现代的世界图像。”数字化技术使人类对世界的把握已经突破语言的抽象概括而更为直观、更为图像化了。体现高科技的数字化艺术手段,将感性的认识理念用严密的数学方法组织起来,并对美术设计要素进行理性化控制的数字化艺术教育必将给人们带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以及新的设计思想。

参考文献:

[1]德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2]王波.数字化时代的美育思考.山东电大学报,2004年第1期.

[3]陈实.数字化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1年9月第14卷第3期.

[4]薛生健.数字化时代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河西学院学报,2002年2月第1期.

[5]周发强.数字化时代我国高校综合性美术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7卷第3期.

[6]张耕云.数字媒介与艺术.美术研究,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