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26:52

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篇1

1.1水资源规划管理的背景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联合国首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全球发展战略,并得到与会国的强烈赞同并顺利通过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文件与两个国际公约,对于各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标志性作用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就是针对我国未来小康社会与现代化社会全面建设的承载能力开展水资源相关研究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提出区域水资源的最大支撑能力的方法,探讨水资源管理、科学评价及规划方法使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实现协调发展。 

1.2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概念 

水资源的规划概念形成由来已久,是水利发展改革中通过防洪抗旱、开源供水等一系列的水利活动逐步形成的理论。目前关于水资源规划定义较多,在《中国工程师手册》中认为,以水之控制与利用为主要对象的活动,统称水资源事业,它包括水害防治、增加水源和用水。对这些内容的整体安排即是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规划是未来流域规划,用水调度的手段,对国家的水资源综合规划、配置,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水资源管理是水行政部门的重要工作,设计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合理分配、保护治理、优化调度,以及一切与水利工程布局协调、运行实施及统筹安排等工作。水资源管理是指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调度等方面的实施,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组织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 

2.协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各地区、各部门间的用水矛盾; 

3.监督并限制各种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行为; 

4.制定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方案,处理好防洪利用的调度原则,提出并执行对供水系统及水源工程的优化调度方案; 

5.对来水量变化及水质情况进行监测与相应措施的管理 

2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现状 

2.1水资源规划管理发展历程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产生了优化水资源的规划管理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五十年代后的发展,基于非线性规划、线性规划、模拟技术与动态规划方法的水资源系统分析发展迅速并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产生以模型形式开展水资源优化管理研究的雏形。 

近二十年来水资源合理规划研究得到不断完善,因水污染与水危机在此时期日益加剧逐渐集中于生态环境效益、水质约束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研究对于联合优化水资源系统特征与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等问题考虑比较全面主要体现在优化模型目标函数不仅具有普适的经济目标在模型中产生水质、生态环境及社会目标且将更多地将某些随机因素纳入水资源模型中基于多目标规划的水量型—水质型—综合性发展态势得到重要表现。 

2.2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需求分析 

2.2.1水资源规划的需求分析 

水资源规划是需要结合国内发展水平和自身需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定期调整规划目标和内容,强化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用水、有效节约、全面保护等方面。主要涉及社会发展规模、调整经济结构与发展速度、水资源配置方案、水资源保护规划四个方面。 

(1)随着小康社会、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增强,对区域性集中型供水的要求更高,对社会规模发展到更高的水平有重要作用; 

(2)国家在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形态正在发生大规模调整,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必受到影响,水资源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自然需要我们对此作出相应的调整; 

(3)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方面用水需求空前膨胀,加上环境破坏严重,生态用水加剧恶化,水资源配置方案自然需要根据生活水平和规模进行合理配置; 

(4)水资源保护规划,为了满足人类对生存环境质量提高的要求,满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人水和谐的要求,新时期的水资源规划必须加强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视,强调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2.2.2水资源管理的需求分析 

自持续发展观以来,国家提出人水和谐、水生态文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政策方针,从三条红线、四项制度出发解决水问题,以全新的理念满足新时期水资源管理需求。目前主要管理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有效的监督控制手段,三条红线作为水开发、水节约、水处理的要求作为三条警戒封锁线,越过红线将受到惩罚; 

(2)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日益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与政绩挂钩。在详细的工作中落实相关的节水政策,对不同区域的水资源进行合理规划,推进水利创新和节水创新工程; 

(3)随着用水需求的调整,水权的转化也需要新的局面,需要加大开发引进先进监测设备,加强农村用水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水资源开发权制度,大力宣传以加强民众节约用水意识,多方面落实三条红线。 

3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意义 

(1)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我国正在社会经济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阶段,水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相应可持续发展观念。对目前仍然广泛存在的防洪安全、干旱缺水、水质恶化、水质污染等一系列水资源规划与管理问题,必须围绕人水和谐与水生态文明等一系列的理念开展工作,造福后代。 

(2)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发挥水资源最大效益的最佳手段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无论是以人水和谐为目标还是直接三条红线的要求,都是在要求高效用水,提升水资源规划管理效率,让水资源更好地运用于社会经济建设。通过供水调度、排水监控、污水处理等工程管理措施和方案选择等非工程方式全方位提高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3)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新时期水利工作的重要环节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新时期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应的水资源規划管理方式方法理应作出调整。从工程水利向资源工程的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观念向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观念。 

(4)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是水务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 

目前水务改革已经在国内不断深入,采用精简高效和一事一部的机构设置原则,也有利于对水资源的统一调配、统一管理,使用水节水、排污处理等工作有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臧超,左其亭.水利改革发展对水资源规划与管理需求分析[J].水科学工程技术,2013. 

[2]龚凡.水资源规划管理现状与进展论述[J].中国科技博览,2015. 

[3]热合曼·依米提.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4. 

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篇2

我国86个重点矿区有71%缺水,其中40%严重缺水。近几年由于煤炭生产规模及配套工业的快速崛起,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矿区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实施煤炭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全面加强矿区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面对矿区缺水这个发展瓶颈,如何规划利用好矿区每一滴水,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以效益为中心、统一管理为保障、技术创新为动力、推进矿区节水工作的进步,满足矿区经济与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保障用水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矿区水资源综合规划原则

矿区水资源规划依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大纲(细则)》、《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基础上,还应遵循如下原则:

(1)贯彻落实国家新时期的治水方针,在现有水源调研、评价基础上,尊重现实、因地制宜、分清阶段、明确目标;遵循合理开发、科学治水、优化利用、提高用水效率最大化的原则。

(2)根据规划矿区自然条件和所在地域的特点,必须考虑周边地区工农业、水环境、居民用水等非水利措施的原则,并提供多方效能,取得综合效果,积极创建和谐矿区,搞好煤矿与地方之间的关系。

(3)根据矿区总体发展战略目标与生产现状,以科技为依托,统筹兼顾,整体布局,有序规划,技术论证、分步实施,矿区内避免各类治水及水利工程重复建设的原则。

(4)矿区水资源规划方案应纳入如循环经济等新理念,在常规给水工程基础上,按照水资源循环经济利用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减少新鲜水用量,杜绝外排污水量。

(5)从多方面选择有效的规划措施。既要为矿区经济发展服务,又要为矿区改善生态环境;既要兼顾矿区范围内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又要考虑可用水量最大化;既要组合设计各类水处理工程实施措施,也要制定取水、配水、用水运行管理等非工程措施等原则。

(6)矿区布局设置一般分生产区与生活区两大区域,供水系统大多数两个区域相对独立,有的为同一个系统,但做规划设计时必须坚持一并整体考虑的原则。

三、矿区水资源综合规划内容

3.1规划技术路线及程序

技术路线:矿区调研一确定水源、污水点源-一水质化验一一资料收集-一结合能源发展规划一一水源开发利用评价-一需水预测-一生态环境保护一一水资源配置-一节水措施-一工程布局一一实施方案-一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程序:收集整理矿区的自然、经济、技术、现状资料,做好各项预测,确定规划条件;按照不同的规划水平年,预测这一时期中因能源发展可能出现经济条件的变化,并拟定规划任务、规划目标、开发治理初步方案:根据不同时期的需水,研究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探讨水资源开发治理对矿区经济和环境等影响,拟定初步可行性方案;优化方案,提出规划技术成果:针对确定的方案,结合给水工程设计、各类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确定、工程量和投资估算、效益分析和对环境影响的评价;通过技术、经济、环境等综合分析论证,确定实施规划方案和开发程序;将规划方案及结论意见,报送煤炭上一级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

3.2规划水平年确定

矿区水资源综合规划应由基准年、近期水平年、中期水平年、远期水平年组成,具体规划水平年的年限、时程分配则根据矿区能源发展及规模而确定。

3.3规划开发利用

(1)水资源评价:在矿区范围内对地表水、地下水、河流径流水、矿井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特种污水、水库水等各种水资源、水质指标、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用水消耗量及用水效率、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如地表水评价:规划中应考虑利用雨水积蓄、人造水库、拦截河流径流水汇集等措施,作为补充矿区生产用水的新水源。地下水评价:大部分矿区都有自备水源井,利用地下水源,规划时应掌握地下水资源分布情况、可取水量、国家与地方对地下水源保护与开发的规定进行分析评价。矿井水评价:大多数矿井涌水量较大,经深度处理可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所以矿井水的利用在规划中是重中之重,并具有煤矿水资源规划的特色。生活污水评价:煤矿生活污水水质特征就是BoD、CoD较小,经一般处理后,可作为生产用水、生活杂用水等。因此,生活污水对矿区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再生水资源,应加以规戈4后充分利用。工业废水评价:矿区都有与能源相配套的大型工业,如洗煤、发电、焦炭厂等用水大户,且产生大量废水,重点规划对这些废水集中起来统一处理后回用。特种污水,如化肥厂、炸药厂所产生的特种职称论文化工污水,其处理难度较大且成本高,但污水量很少,从矿区污水零排放的规划目标出发,必须有效处理,经处理达标后一并纳入整体供用水系统。

(2)开发建设规划:从水源类别分为:清水源、废水源、污水源三大类;从工程建设分为:地面水源工程,地下水开采工程,非传统水源工程,集雨水利用、再生水工程。规划以建设矿区骨干水源工程为重点,将各类水源规划建设以工程形式相结合的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网络,形成小工程、大群体、“蓄、引、提”并重,大、中、小配套,多方位联合的取、供、用水系统。矿区水资源规划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新建改造同步、开源节流并举、开发保护同时;考虑已有水源工程并与新规划工程相配套,一并纳入开发利用系统网络。

3.4合理配置与供需平衡

矿区规划配置用水分类为:生产、辅助、办公区、职工生活区四个系统,在水资源支持下的矿区内能源、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配制水资源,考虑用水现状,实现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矿区经济发展两大系统以及两大系统内部用水合理配置;经相互补充和水处理工程的实施,完成不同水平年用水的时程分配,规划矿区需水量与现有可利用水量及污水资源化后的水量进行综合平衡,建立矿区内各用水户的需水量集中调度、统一管理、合理分配,减少和避免用水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为保障矿区供水水源安全与企业发展相匹配。

四、矿区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探讨

4.1规划的特殊性

(1)矿区水资源规划类别不同于江河流域、地区、跨流域调水、专业水资源等规划,既可视为一个整体的供用水系统,又是一个涉及综合性规划的特点。

(2)矿区水资源加大开发利用并重新分配后,可能会引起周边居民生活条件和地区生态变化。因此,规划既是一个闭路系统,又要顾及周边地区的水量平衡与社会关系,综合协调地区间、地方经济部门等可能产生的矛盾和环境质量可能变坏而引起的影响与纠纷。

(3)依据矿区范围的大小、特点、经济发展方向和对水资源开发、治理、利用要求,其规划重点是服务并保障煤炭生产、配套工业、生活区用水。

(4)大部分矿区既是缺水,也是污染物严重的地区,加上治理滞后,水环境本底又较差,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问题比较突出,水环境同样制约矿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5)矿区水源工程不足,开发利用率低。因开发利用条件差,成本高,矿区缺乏大的水源骨干控制工程,现有多数带病运行的老污水治理工程,工程型缺水问题也比较突出,开发利用率低,综合缺水率高。

4.2规划技术综述

鉴于矿区水源的特殊性与综合性,其规划的内容与技术应结合矿区实际情况并有新的创意,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编制有煤矿矿区特色的水资源综合规划,现将规划技术总述如下。

(1)水资源规划应以矿区为中心,满足能源发展需要用水为主要目的,顾及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保护生态、防止水土流失等,应采用环境保护等相关专业性技术。

(2)运用先进的技术建立科学的用水体系。矿区水资源工程规划应纳入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及污水工程综合治理技术;建立地面水源的“蓄、引、提”水利体系,优化矿区水源网络集成技术。

(3)矿区大部分工业布局不太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高用水行业在矿区工业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使矿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布局时,必须量水而行,优化产业结构。

(4)矿区用水浪费仍很严重,用水方式还很粗放,用水效率不高。因此,节水规划始终要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将工程改造、开发及保障措施应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新的节水器皿,建立从源头到末端控制完整的节水管理体系,以降低耗水总量。

(5)矿区将所有水源规划为清、污分流,采用终端污水处理技术及污水零排放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对取、供、用、排水四大系统为水资源链,使矿区水资源利用形成闭路循环系统。

(6)规划中重点纳入矿井水处理工艺技术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将矿井水处理工程可规划在煤矿井下,经处理过的矿井水直接返回需要用水的地点,这样便于管理,节省管道及工程费用投资等创新技术。

(7)规划工程应考虑水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利用的技术。根据矿区各类水质成份、水量分布、处理程度及用水部门要求,采纳分质供水、优质优用,串联用水、一水多用的新思路与举措,以丰富规划内容与内涵,提升规划的高度。

(8)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编制规划时应采用数学模型、编排程序、电算优化等先进手段与技术,直接求得规划问题的最优解,以提高分析计算问题的准确性,考虑问题全面性。

五、矿区水资源综合规划保障措施

(1)全面规划水资源,根据不同用水的要求,充分开发利用地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因地制宜收集天然雨水。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防止污染破坏,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

(2)建立矿区水资源持续供给保障体系;生态与环境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务一体化保障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保障体系;供水全成本与水价制度保障体系;规划用水经济考核制度保障体系。上述体系中应采取以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加强管理、调整矿区产业结构、污水综合治理与利用、调水配水平衡等六个方面解决矿区水资源治理与利用的综合措施。

(3)规划修建拦河坝拦截汛期洪水、雨水积蓄、河流径流水源汇集等措施,增加对矿区的供水量;如无其它水源可利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如引入黄河水等引水项目并同步筹建大型水厂,将引人的水源经处理后并人矿区供水系统,以缓解矿区用水紧张的局面。

(4)建立合理的多元化投资机制,确保工程资金到位。矿区水资源工程建设投资涉及到安全供水工程;蓄水、引水工程;节水;污水处理回用与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等投资规划。资金筹措来源应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国家、地方、业、社会多方筹划资金,采取“企业自筹、银行贷款、社会融资、利用外资、地方配套、国家补助”等多种方式,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稳定可靠的水源工程规划投资保障体系。

(5)规划生产节水、工业节水、生活节水、其它节水:强化节水技术和管理手段,实行定额管理和总量控制与适宜的水价制度;采用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更新矿区输、排水管道等措施,以节水促减污,以限排促节水,保障矿区节水工作有效进行。

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篇3

世界各国的流域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一般是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或历史沿革的不同而形成或选择较为适合本国条件的管理模式。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趋向于对流域内的自然资源实行综合管理的模式。法国现行的流域水资源管理是世界公认的较为成功的模式之一。

一、流域水管理模式及机构设置法国水管理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他们遵循自然流域(大水文单元)规律设置流域水管理机构的模式。历史上,法国曾实行以省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水需求迅速增长,同时伴随着污染的加剧。针对这种情况,法国在1964年颁布了新水法,对水资源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在从法律上强化全社会对水污染的治理,确定了治污目标的同时,建立了以流域为基础的解决水问题的机制。将全国按水系划分为六大流域,在各流域建立流域委员会和流域水资源管理局(又称水管局),以期统一规划和管理水资源,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流域水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

1.流域委员会协商与制定方针的机构流域委员会相当于流域范围的“水议会”,是流域水利问题的立法和咨询机构。委员会组成成员为:用水户、社会团体的有关人士,特别是水利科技方面的专家学者的代表;不同行政区的地方官员代表;中央政府部门的代表。流域委员会的主席由上述代表通过选举产生。流域委员会为非常设机构,每年召开1~2次会议,通过一些决议。其作用是增强水资源开发利用决策中的民主性,对流域长期规划和开发利用方针、收费计划提出权威性咨询意见。

2.流域水管局技术和水融资机构法国的流域水管局类似于我国的七大流域机构,是具有管理职能、法人资格和财务独立的事业单位。水管局局长由国家环境部委派,水管局领导层成员中地方代表及用水户代表(所占比例约为2/3)从流域委员会成员中选举产生,组成流域水管局的董事会,董事会对水管局进行管理。董事会的组成成员为:用水户和专业协会的代表;地方官员代表;国家政府有关部门(环境部、渔业部等)的代表,此外还有一名董事来自水管局的职工代表,总体比例基本上是各占1/3。董事长按国家法令提名,任期3年。董事会的职责是负责制定流域水政策和规划、制定水资源开发与水污染治理的五年计划、为公益性水资源工程筹措资金、对公有和私营污染治理工程给予补贴和贷款等。水管局作为董事会的执行机构,主要职能为:征收用水及排污费,制定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对流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治理单位给予财政支持,资助水利研究项目,收集与水信息,提供技术咨询。从图看出,流域委员会与流域水管局的关系是咨询制约的关系。水资源工程和水管局的财务计划,如不能取得流域委员会的批准,将不能付诸实施。流域委员会对水管局水政策及流域规划提出咨询意见,水管局董事会将该意见和决定通过水管局,由水管局局长负责实施。框图还显示出,在流域级之上,还有国家一级的水管理与监督。在国家层次上,国家国土规划与环境部是负责水和环境管理工作的主要政府部门,主要职责是制定全国性的水管理政策及法规,制定与水有关的国家标准;审核流域机构水政策、监督水法规的执行情况。在国家一级还设立了国家水委员会(nationalwaterCommittee)负责引导国家水政策的发展走向,起草法规及规章等。在流域机构之下,还有地方层次上的水管理机构。地方政府按照法律法规,在流域水资源开发管理规划的框架下,提出本区域的水资源开发管理规划,负责生活供水及污水处理等。

二、流域水资源管理特点法国在1964年颁布的水法是法国采取流域管理模式的法律基础。在此基础上经不断修改、补充,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与完善,目前采用的是1992年颁布的《水法》。《水法》中的四项原则,明确指出了“实行以自然水文流域为单元的流域管理模式”。在法规的指导下,法国实行以水文流域为单元进行水资源综合管理的设想成为现实,并日臻完善,逐渐显现出其卓越和有效性,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可归纳如下:

1.注重水质水量的综合管理将水资源的水量、水质、水工程、水处理等进行综合管理,是法国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特点与成功的标志。不仅管理地表水,也管理地下水,既从数量上管,又从质量上管,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平衡,体现了对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流域委员会通过协调,制定水开发与管理的总体规划。规划确定流域经协调后的水质与水量目标,以及为达到这些目标应采取的措施。流域机构注重从经济、社会、水环境效益上强化水资源的综合管理,重视与强调水质与污染控制管理力度,通过政策、法规、经济手段等方面的措施,减少污染,促进节水。在水资源的管理中,流域采取了“以水养水”即“谁用水,谁付费;谁污染水,谁交钱治理”的政策。这样,通过政策与法律手段,确保了流域委员会稳定和充足的资金来源,使流域委员会有财力对流域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治理。流域委员会制定的规划可操作性强,每5年制定一次,规划有战略目标、有建设重点、有实现目标的具体项目和投资估算,有保证项目有序实施的财政政策。在具体实施上,还辅以经济手段,使流域的综合治理能取得实效。因此,能够真正起到指导流域水资源有效且可持续利用、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法国的罗纳河公司由国家法律授权进行流域水电和航运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带动了整个流域的总体开发治理及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将罗纳河流域治理成了世界上少有的美丽的富饶之地,是世界公认的流域综合开发与管理的成功范例。法国这种以流域为单元的综合管理,有效地促进了法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注重依法规范水资源管理法国是个依法管水的国家,水的法律法规比较健全。《水法》体现出必须以流域为单位进行综合管理的政策原则,明确规定流域水资源开发管理规划必须由流域委员会来制定。流域水资源开发管理规划一经批准,即成为各地方政府从事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重要的水政策和纲领性文件。依据这些详细的法律条文,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是依法有序的管理,一切水事活动均需依法办事,且社会各界都能严格遵守。在水的管理上,法律明确规定了国家、流域委员会、地方省区乡镇分级管理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同时把参与水事活动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的职责明确分开,各自在法律赋予的权限范围内充分发挥作用,若有越权或违法行为发生,通过法律手段予以纠正或处罚。

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篇4

今年3月,国家计委和水利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决定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4月初,我部会同国家计委在浙江召开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会议,部署启动了规划编制工作。5月,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审查会。为加强规划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6月中旬,国家计委和水利部牵头成立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国家计委刘江副主任任组长,领导小组的成员有国家计委、水利部、国家经贸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农业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等9个部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水利部规划计划司,负责规划的具体组织和业务工作。在刘江副主任主持召开的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研究决定在领导小组下成立专家组,对规划编制进行技术指导。今天召开专家组第一次会议,宣布成立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专家组,并对规划技术大纲进行审议。借此机会,我向各位专家简要介绍一下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有关情况。

一、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十分必要和紧迫

1、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是贯彻国家新时期治水方针和资源战略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今年初,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党中央、国务院把水资源摆在如此高的战略地位,那么如何根据我国水资源的状况,管理好水资源,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通过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新时期的治水方针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资源配置和管理的角度出发,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要求,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水的协调和谐关系,科学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方案和措施,为实现我国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规划基础。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没有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生态学的诸多原理,依靠大自然的循环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水资源是生态系统平衡中最重要、最难以替代的部分,没有水资源系统的平衡和循环,就没有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也根本谈不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抓紧编制水资源综合规划,为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供基础条件。

2、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善的新形势以及水资源条件变化的需要

管理好水资源这种国家的战略资源,首先要把家底摸清楚。第一次全国水资源评价和水资源利用规划编制距今已20多年了。20多年来,我国水资源状况,无论是水文系列,还是下垫面情况以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状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对水资源的认识和水资源的管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水资源评价和规划成果已不能反映水资源的实际情况,迫切需要对水资源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做出新的评价。二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持续增长、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等都需要以水资源作为支撑和保障,都要求对水资源进行科学规划。三是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全社会对水环境越来越关注,要求改善水环境的呼声很高,尤其是近几年沙尘暴频发、水污染加剧和干旱缺水严重,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最近美国作家布郎先生写的《生态经济》一书中,列举了近50年来世界环境发生的诸多变化,如温室效应、气候变暖、冰山融化、江河断流、森林砍伐、草场过牧、地下水下降、沙尘暴肆虐、水土流失、水源污染等现象,指出如再不改变人类的经济观念,仍然以市场为导向,无止境地追求最大经济利益,那么人类就终将逐渐走向衰败。书中提倡应从原来的以经济为导向转变成以生态为导向,按照生态学的诸多原理,重新调整经济结构,重新审视经济观点,重新研究经济对策。书中列举了50年代世界粮食紧张的例子,当时各国政府采取了很多政策,在投入、科技、粮食价格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加大粮食的生产,使得世界粮食产量50年内增长了一倍。而当前水资源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急需通过法律、行政、经济和科技等手段,加大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投入,加强政策引导,努力解决生态环境和生态经济当中的诸多问题。要回答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通过水资源综合规划为工作的指导。四是全社会对水资源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在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治理的同时,更加重视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节约优先,保护为本,发展节水工业、农业、城市,建立节水型社会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治水思路方面对水资源的节约保护有了新的认识,在生态环境方面提出了生态需水的新概念,在管理方面提出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新理念,迫切需要做好新的规划。

3、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提高用水效率,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华北、西北、东北都面临着严重缺水的威胁。南方及其它一些地区也存在着局部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或工程性缺水等问题。然而,当前全社会的节水意识,以及节水政策和措施与建立节水型社会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水资源短缺和浪费并存。必须从节约和保护入手,加强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编制,统筹考虑地表水、地下水,雨洪资源利用、污水处理再利用以及跨流域调水,安排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规划是工程布局和资源管理的基础,是指导经济发展布局和经济结构调整,利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用水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也是政府制定各项政策、加强宏观调控的依据。因此,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又是改变水资源利用模式,提高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急需。

4、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是建立和完善水利规划体系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工作包括水利规划工作极为重视。在国家计委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近几年我部加大了水利规划工作的力度。*年大水以后,我部组织开展了一大批水利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全国防洪规划已经或即将完成;首都、黑河、塔里木河的水资源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长江、黄河、嫩江松花江、淮河、太湖、海河等大江大河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也已经国务院批复,正在组织实施;西部地区水利发展规划已由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国家计委和水利部联合印发;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和论证工作也已基本完成,正待上报国务院。这些规划为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编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经验。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是当前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是继全国防洪规划以后,为贯彻国家新时期的治水方针,建立以防洪减灾和水资源综合规划为支撑,以流域、区域及专项规划为基础的水利规划体系,必须进行的一项最基础的重要工作,是今后两到三年内全国水利规划工作的重点。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抓紧时间,努力工作,切实抓好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的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

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近一个时期以来专业跨度最大、工作任务最重、要求最高、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技术内容最复杂、协调任务最繁重的一项规划工作,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工程布局以及水资源的各个方面,规划内容不仅涵盖了水利工作本身的方方面面,而且也涉及多个相关技术领域。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不仅要体现新的思路、新的技术、新的方法,还要充分体现规划的综合性、科学性、前瞻性和实践性,突出规划的重点,把握好规划的深度。

所谓综合性,就是水资源综合规划要从资源配置和管理的角度出发,根据水资源条件,预测水资源可能的供给与需求,统筹规划水资源的节约、保护、配置,全面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行为,奠定水资源科学管理的基础和技术平台,为水资源领域各专业规划的制定提供指导。

所谓科学性,就是要利用科学的方法,认真细致地做好水资源及水环境的调查和评价工作,科学分析各地区、各行业的节水及用水定额,预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水量,在节水、治污、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的前提下,立足本地区、本流域,科学地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

所谓前瞻性,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前提下,做好不同水平年的需水预测。针对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土地沙化等新情况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新问题,研究水资源战略和总体布局,前瞻性地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所谓实践性,就是必须结合各个地区、各个流域的实际,强调规划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既要研究总体布局,又要研究实施方案、措施和方法;既要有规划的宏观把握,又要有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

从规划重点来讲,本次规划应突出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水资源优化配置三个方面。通过水资源评价,摸清天然水资源和可利用水资源现状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客观反映存在的问题,为制定规划方案以及水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在节约、保护的前提下,研究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确定水资源的可利用上限。根据水资源可利用潜力分析和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预测,研究水资源宏观分配指标及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关系,确定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最大用水指标,制定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根据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为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结构调整和水资源管理等提出政策性建议,并研究实现水资源跨流域、跨地区配置的工程布局和方案。

从规划的深度来讲,本次规划一是要处理好综合规划与专业规划之间的关系。综合规划应涵盖有关专业规划的规划原则、规划任务与总体方案等,要对将来专业规划的编制或修订具有指导性,而不是把应由专业规划做的具体方案、布局反映到综合规划中。过细的工作内容将留待专业规划解决。专业规划则要服从综合规划,与综合规划成果相衔接。二是要处理好全国、流域、区域规划之间的关系。全国规划不是一包到底,而是重点放在流域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进行水资源的宏观配置,协调各流域之间的水资源配置中的相互关系,把握全国水资源配置的总体框架、发展方向和重点。流域规划是本次规划的核心,应重点反映跨省或省际之间的公共河流的水资源配置和管理,确定水量、水质控制指标,建立监督管理体系,针对流域水资源配置的重大问题进行规划,把握流域水资源配置与管理的方向和重点。各省区则应在流域规划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做好区域水资源规划,即在全国、流域规划所配置的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条件下,综合规划区域水资源的节约、保护、配置、开发、利用和治理。

总之,水资源综合规划不能做成突出工程和投资的规划,而是从水资源科学管理的角度出发,做成突出资源配置思路、指标、格局、措施的规划,突出对今后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成立专家组对编制规划具有重要作用

为更好地解决规划编制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保证规划成果的质量,我们邀请水利和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组成专家组,对规划中一些重大技术问题进行指导和把关,为领导小组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篇5

关键词:水能,资源,管理,绿色

abstract:waterresourcesexploitationandconstructionguidedbythescientificdevelopmentconcept,followthehumanandthenatureharmoniouscoexistencephilosophy,adheretotheoverallplanning,comprehensivedevelopmentprinciple,bringingbenefitandcoordination,developmentandprotectionrelationships,moreimportanceshouldbeattachedtowaterresourcesexploitationanddevelopment.

Keywords:water,resources,management,green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旬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国土面积3554平方公里,辖区28个乡镇,45万人口。境内河网密布,沟壑纵横,水资源较为丰富。全县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01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7条,主要分布以旬河流域为主,其理论蕴藏量12.9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为5.4万千瓦,占全县总量的45%,其它主要有坝河蕴藏量为1.4万千瓦,吕河蕴藏量为1.0万千瓦,仙河蕴藏量0.99万千瓦。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资源。水能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及其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旬阳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能资源与其他能源相比,具有清洁、可再生等优点。水能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坚持统筹规划,综合开发的原则,协调兴利与除害,开发与保护等关系,更应该重视水能资源开发与发展问题。

一、小水电开发利用情况

旬阳县水能资源开发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截止目前全县小水电装机达4.53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4亿度。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县被国家列为“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农村电气化县和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水能开发的优惠政策,全县小水电开发已步入了蓬勃发展的崭新阶段。我县水能资源较为丰富,水力资源蕴藏量为22.3万千瓦(不含汉江),可开发利用量14.5万千瓦。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785mm,年降水总量达28.61亿方,境内地表水年产径流量11.67亿方,年均入境水为228.68亿方,总计出境水量为240.35亿方,是全市水资源富集区,具有小水电开发自然优势。随着我县被国家列为“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我县小水电开发建设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为确保水能资源科学、合理、有序开发,我县坚持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对县境内有开发价值的河流进行踏勘论证,先后完成了《旬河干流水能开发规划》、《吕河流域水能开发规划》、《小河流域水能开发规划》,并已上报省政府审批,纳入陕西省小水电开发总规划范围。蜀河流域我县已确定为生态流域,除已建电站外,再不允许小水电开发,故不在做水能开发规划,垻河流域在我县流经较短,加之受旬阳电站回水影响,只能规划桂花电站一级,现已开发,故不在做水能开发规划。在小水电开发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流域规划执行,对于不符合流域规划小水电开发项目,一律不允许上报审批。确保全县水能资源合理有序开发和小水电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小水电开发中落实安全监管工作

一是重视小水电项目前期管理,在我县从事小水电开发,首先符合流域规划,其次从县政府取得开发权,下来按照小水电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要求业主完成环评、水保、移民、水资源、土地预审,安全评价等有关批复后,方可初审报批,对于资料不全项目,一律不办理。二是重视小水电项目建设管理,严格实行开工报告审批制度,要求业主按照建设项目管理“三制”,要求组织实施小水电开发建设,加强对项目参建各方的资质管理,对于资质不符合规定要求,一律不允许作业。抓好项目验收工作,督促业主按照小水电验收规程,做好阶段验收、专项验收、终验工作,对于未按规定组织验收小水电项目,不允许正式投入运行。三是重视小水电运行管理,我县开展小水电标准化建设工作,要求各电站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各项硬件设施,为标准化管理提供了保障,加强电站防汛管理,每年制定防汛预案,并上报县防汛办审批。加强生态流量管理,要求各电站严格环评报告和初步设计批准生态流量进行下泄运行,特别在枯水期,严格按照先生态生活用水,后灌溉用水,再发电用水原则进行运行,促进小水电开发与当地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大坝管理,建立大坝监测制度和安全监管制度,确保大坝安全运行。县水利局成立小水电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小水电管理中心,具体由中心安监股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按照小水电标准化管理要求,各电站成立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定期组织安全大检查、安全例会,要求各岗位持证上岗;汇同安监部门按季度组织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存在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三、小水电开发与管理存在问题

1、缺乏水能资源管理方面的法规。时至今日,旬阳县仍未出台有关规范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水电站开发利用程序监管。开发权的有偿转让操作、拍卖价格如何确定,拍卖收入如何使用,当地群众的正当权益在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中如何保护等,都缺乏相应的法律政策依据。

2、水能资源开发管理不到位,缺乏对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违规行为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和处罚手段。由于与行业管理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尚不完备,加之目前本县水电大多数由民营资本开发,行业管理缺乏必要的法律政策支撑和罚没手段,难以对违规行为采取有效的规范措施。

3、未实行水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大部分水能资源以招商引资的名义被开发商无偿使用或转让。

4、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使具有清洁可再生绿色能源属性的农村小水电成为众多民营资本争相投资的热点,激起了新一轮水能资源开发热潮。由于农村小水电建设管理职能削弱,部分地区出现放任、无序开发水电资源,违反流域开发规划,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现象。民营企业的农村小水电站,水行政主管部门如何完善服务对其行使行业主管部门的职权,特别是安全运行的监督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如何对民营化电站实行规范化行业管理,确保安全运行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小水电开发管理几点建议

1、农村小水电是清洁可再生绿色能源,是服务“三农”的基础产业,要根据农村小水电的特性和服务宗旨,制定支持农村小水电并入大网的优惠政策,建立起一套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可再生能源全额上网权,上网保护电价,对消费者进行补贴以及灵活的融资机制等激励政策以保护农村小水电的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篇6

一、国内土地资源管理现状

(一)缺少科学合理的管理规划

目前,我国政府对土地的管理权限放置在各级政府的土地资源管理部门中,其使用的是国务院统一制定的管理制度,并没有依据各地区实际的发展情况和具体需求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体系,对土地的利用也过于分散,不能形成集成化的管理模式,不利于政府部门对土地资源进行统一的宏观调控。并且,土地资源管理人员没有结合土地的类型和相关情况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规划,导致我国普遍存在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不能实现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造成了土地资源和资金的浪费。还有就是,总体规划动态性不足,缺乏明确的规划目标,一些土地规划还没有完全适应市场的发展体制,从而使得土地规划与市场经济发展出现严重的背离现象,严重影响土地资源的应有价值,缺乏科学的管理规划,阻碍着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土地资源管理体系有待更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地建设项目数量不断增多,各地政府的土地管理体系却仍用上世纪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导致土地资源管理与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供需矛盾。特别是土地管理体系的落后使得建设项目的规划和管理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进而影响了我国城市发展的速度。另外,管理体制中的制约体系依旧不完善,而土地资源管理涉及到各行各业,其牵扯的部门也比较的广泛,使得土地资源利用的相关办法无法得以有效的实施。致使土地资源管理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更缺少土地资源的管理体系。土地规划无法贯彻落实到位,土地管理中的违法行为频频发生,改变土地用途、性质、规划现象也经常出现,这些现状严重阻碍着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

(三)土地资源管理水平落后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仍沿用传统的土地管理技术,特别是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计算机普及程度仍不高,很多测绘和管理应用方面的工作仍使用传统的人工方式,存在很多管理上的漏洞。实际上,土地管理工作是一项地域广、涉及面广的较为复杂的管理工作,单纯依靠人工方式必然不能满足土地管理的庞大工作,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且土地资源管理效率较低,不具备实际的参考价值。而目前国内主要是通过引进新的技术来满足国内的需求,但其成本相对较高,效率却很低,价值效益明显下跌,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与贬值。

二、提升土地资源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科学进行土地资源管理规划

土地资源规划是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资源的管理规划。比如:要加大土地规划宣传力度,使得土地资源规划的基本宗旨贯彻落实于经济建设中。要向社会广泛宣传土地规划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预期目标以及相关措施,尤其是要让各级领导了解规划方案的具体实质和基本内涵,进而树立起土地资源管理规划意识,明确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及进行土地资源管理规划的必要性,以此来提高相关部门在土地资源管理规划执行方面的觉悟。与此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要结合土地的实际情况对土地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实时管理,根据土地特征对土地的用途进行细致划分,实际了解其适合农业用地还是林业用地以及工业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等,然后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分配。更重要的是,我国要针对土地资源管理规划建立一个专门的法律体系,在法律中详细规定各种土地资源规划管理的细节内容,加强对土地资源规划管理监督机制的约束,使得土地资源规划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从而保障我国的土地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地利用。不断进行科学、合理的整改,使得我国土地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土地管理规划不断得以完善。

(二)完善土地资源管理体系

土地管理制度一直都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中缺失的部分,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加强相关方面的制度建设。对未经开发的土地资源予以保护,合理控制城市的开发速度,基于生态平衡的基础来确定土地开发的具体面积,而已经过度开发的地区应基于改善土地生态系统的目的来进行土地资源管理的规划。施展土地资源管理规划,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土地开发计划对土地进行长效的保护,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对土地监察制度的建设力度和贯彻落实程度。保障土地项目的开发审批效率,简化土地的审批程序,以此提高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效率。还应积极推动综合开发利用的管理方式,构建起基层土地管理执法监察长效机制,对重点的土地资源予以强化保护,提高政府对土地资源的监控力度,完善土地资源管理体系,使得土地资源得以最大化利用,也推动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三)提升土地资源管理水平

有关部门在强化土地资源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水平的过程中,要积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对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和相关的监察制度予以完善,或者是引进国外现代的管理方式,依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与现状进行相应的调整,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资源管理模式。还有就是,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与技术,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通过这些新的测绘技术,能够做出大量准确的信息与数据,然后对所搜集的所有有价值的数据进行综合整理与归纳、记录,能够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使其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土地资源的质量和性质,实现精确的划分。可以说,新的测绘技术直接关系到土地资源与管理的实际水平。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测绘新技术,使得计算更精准,土地的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也确保了土地资源管理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篇7

为研究制定新时期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总体战略,按照《水法》的要求,从20*年4月起,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牵头,会同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经过6年多的共同努力,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进入审查和报批阶段。今天,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邀请各位院士、专家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及代表,共同审查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充分听取专家意见,进一步完善规划成果,加快推进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的审批。

刚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就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重要意义、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要求讲了很好的意见。借此机会,我代表水利部向参加审查会的各位院士和专家、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及与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为规划编制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下面,我简要谈几点意见。

一、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是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各方面力量的系统性规划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是涵盖全国、流域、行政区域三个层面,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工作任务重,技术要求高,协调难度大。特别是经济社会新发展、人民群众新期待、水资源条件新变化、水利工作新实践,对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以来,各有关部门、流域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度重视,周密部署,通力协作,联合攻关,确保规划工作顺利开展,高质量完成了规划编制任务,为规划报告的审查和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回顾六年来的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注重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理念。本次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按照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和民生水利的要求,紧密结合各流域、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水资源条件,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资源节约与保护,坚持统筹兼顾,坚持水资源综合管理,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对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深入论证,系统地回答了新时期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大战略问题。规划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转变用水方式、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水资源、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着力解决我国水资源的突出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注重调查研究,夯实基础工作。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规划编制组、技术工作组和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大量基础、勘查工作,全面系统地调查、分析和整合各地区、各部门相关资料。针对规划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开展了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需求关系及需水预测研究、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与技术研究、生态环境需水预测研究、用水定额与节水潜力分析研究、水资源合理配置技术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等10大课题共30多项专题的研究工作,形成了全国、七大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调查评价和多项专题研究报告,为规划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是注重专家参与,实行开放式规划。开展了跨部门、跨学科、多层次的协作,涉及270多家技术部门和单位,直接参加人员约1.3万余人。特别是注重发挥专家作用,组织了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技术专家组,从规划任务书、技术大纲到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配置等各阶段,多次邀请水利及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咨询,征求各方面意见,对规划成果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广泛吸纳国内外先进的水资源规划理念和方法,采用新思路、新资料、新技术、新方法,在水资源调查评价、可持续用水模式、流域及区域水资源配置及控制性指标、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布局以及重点领域和区域的水资源保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规划成果,部分成果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

四是注重统筹协调,上下通力配合。规划按照全国统一的技术要求和口径,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经全国、流域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反复协调平衡、复核检验和综合集成,进行了多次技术协调和行政协调,最终形成了全国、流域、省级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体系。目前绝大多数意见已协调一致,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流域规划成果表示基本同意或原则同意。

二、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是应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性规划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水资源问题,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水资源集约开发、节约利用和有效保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既是现阶段我国的突出水情,也是我国将要长期面临的基本国情。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和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严峻形势,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力求从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从我国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实际出发,全面系统地回答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重大战略问题。

一是摸清了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调查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国家基础性自然资源调查工作。通过本次规划,对全国、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地(市)水资源数量、开发利用状况、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状况、水资源质量及水污染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分析评价,对各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一系列重要成果,建立了我国水资源基础信息平台,为水资源配置和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年,我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将《中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调查评价》报送国务院。该成果为全社会正确认识我国水资源情势、国家科学决策水资源重大问题、按照水资源条件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

二是提出了我国未来三十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目标。规划在充分考虑不同地区水资源条件、利用水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基础上,对未来不同用水模式情况下的水资源供需关系及对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研究提出了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强化节水模式,科学制定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规划要求通过划定各流域、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采取强化节水措施、控制用水需求过快增长、进一步对现有水源挖潜配套和适度开发新水源、合理调配水资源等措施,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总体需求,保证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上控制在水资源承载能力之下,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三是制订了全国、流域和区域水资源配置的总体格局及控制性指标。本次规划以水资源供需平衡成果为基础,坚持公平公正、统筹协调、高效利用、综合平衡的配置原则,对水资源在经济社会系统之间和生态环境系统之间、不同流域和区域之间以及不同用水行业之间进行合理调配。规划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系列控制性指标,按照水资源可利用量实施总量控制,按照河流生态环境用水要求进行断面水量控制,按照节水型社会建设要求进行用水定额控制,按照水域纳污能力进行入河排污总量控制,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是明确了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总体布局及管理措施。本次规划在强化节水的前提下,根据水资源配置成果,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科学安排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提出在水资源具有开发潜力、具备建设条件、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地区新建一批大中型骨干水库调蓄工程,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在水资源紧缺地区,按照"三先三后"的原则建设必要的跨流域和区域调水工程,置换挤占的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和超采的地下水,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必要的水资源配置工程,改善重点经济区、重要城市、粮食主产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流域和区域的水源条件,提高供水安全保障程度。同时,研究提出有利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管理措施,包括水资源管理制度、水价政策、水资源监测、调度机制等具有操作性的管理措施,为完善我国水资源配置体系,进一步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提供了重要依据。

五是制定了重点领域和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措施。规划从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全面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总体目标和对策措施。特别是针对粮食安全、城乡饮水安全、城市供水安全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国家重点经济区和能源基地供水安全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水资源保障措施。

总之,这次全国水资源规划成果是我国长期治水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集中体现,规划报国务院审批后,将成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必将对我国水资源工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全力做好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修改、完善、报批和落实工作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来之不易,得益于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各位院士、专家的咨询指导,凝聚了参加规划编制工作全体同志的心血和智慧。作为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的规划成果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今天邀请的各位院士、专家以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代表,一直十分关心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很多专家长期从事水资源战略问题研究,具有很深的理论造诣和实践经验。希望各位院士、专家和代表对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进行认真审查、严格把关、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从规划是否符合国家经济、社会、环境对水资源的宏观要求和我国水资源实际状况,是否符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客观规律,规划的目标、方案和措施是否可行,以及规划理念、方法、手段的创新性等方面,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完善规划成果。会后,要抓紧做好规划的后续工作,充分发挥规划成果的重要作用,加快落实规划中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对策措施。

一要加快水资源综合规划完善和报批。这次审查会要形成专家审查意见,全国规划编制组和技术工作组要按照审查意见的要求以及各位专家和代表的发言记录,抓紧对规划报告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及时提交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领导小组审议,在与相关部门协调的基础上,尽快将水资源综合规划报请国务院审批。

二要加快制定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要以本次规划成果为依据,加快研究制定流域和区域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逐步建立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的用水总量控制体系。加快建立有利于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优化配置的管理制度,促进科学用水模式的建立,全面提高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城镇生活用水的用水效率和效益,确保到2030年实现用水总量控制等规划目标。

三要加快论证实施规划提出的重大工程。为尽快完善我国水资源合理配置体系,必须加快论证和实施规划提出的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大幅度增加水利投资的重大机遇,加快实施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建设,加快东北、西南、西北、关中等一批区域性调水工程前期工作。开工建设一批水资源调配作用突出的重点水源工程。抓紧完成国务院已经批准的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渭河等生态脆弱流域的综合治理,推进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艾比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的实施,抓紧完成国务院确定的"三河三湖"以及松花江水环境治理工程。

四要加快完善水资源保护制度体系。要按照规划提出的入河污染物限排总量控制指标、水生态修复和保护目标、地下水资源保护目标,加快完善以水功能区管理为重点的水资源保护制度体系。抓紧建立生态用水及河流健康指标体系,加强水生态修复和治理工作。加快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工作,逐步削减开采量,遏制地下水过度开发和超采,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五要加快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我国水资源短缺、开发潜力有限,用水效率不高,环境问题突出,不能走传统的以需定供的老路,必须加快推进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在水资源规划、配置、节约和保护等各个环节都要体现需水管理的理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围绕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明确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即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强化取用水管理,对超过取水总量控制指标的,一律不再审批新增取水;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科学核定水域纳污能力,研究提出分阶段入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用水户用水效率低于最低要求的要依据定额依法核减取水量,用水产品和工艺不符合节水要求的要限制生产取用水,坚决遏制用水浪费。

各位院士、各位专家,同志们!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是我国水利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让我们共同努力,扎实工作,推动规划成果尽早审批并付诸实施,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篇8

刚才晓安厅长作了重要讲话,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的高度,对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重要性、紧迫性,规划的定位、要求等作了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我厅对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下一步深入开展规划修编工作指明了方向。下面,我从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技术角度谈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认识规划修编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流域治理开发和保护管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作为指导流域治理开发和保护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流域综合规划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规划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家的政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流域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三个方面的变化,使得现有的流域综合规划严重滞后,滞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整体缺位。有些河流没有流域综合规划,不能有效指导水利建设与管理,难以规范涉水涉河行为。

二是内容缺位。有些流域虽有流域综合规划,但规划内容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要求。

流域综合规划必须及时修编,解决整体和内容缺位的问题,从而解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流域性重大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使流域综合规划能够更好地适应我省发展阶段的变化,反映流域水系所发生的变化特征,满足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二、规划修编的总体思路

新一轮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治水新思路,把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环境,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规划修编的主线。在不断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深化各项水利改革,尤其是推进水利管理制度改革,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通过全面建设城乡供水保障体系、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保障体系、防洪减灾保障体系和流域综合管理体系,推进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防治水害,推动流域水利发展与改革,促进流域内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三、规划修编工作的主要内容

规划技术框架体系包括22项内容:首先是基础工作、然后是问题分析、需求分析,接下来提出总体规划方案和水资源配置方案、然后进行专项规划和相关涉水行业规划,包括防洪规划、治涝规划、河道整治规划、岸线利用与管理规划、河道采砂控制规划、节水规划、灌溉规划、供水规划、水力发电规划、航运规划、水资源与水生态保护规划、水土保持规划、水利血防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重大工程安排意见和流域综合管理体系,最后对整个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实施效果评价。

各河流以及洞庭湖要根据这个规划体系来开展修编工作,确定规划报告的主要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可作适当的调整。这个规划体系的主要工作可分为基础工作、总体规划方案、重要专业规划、涉水行业规划意见以及流域综合管理等五个方面内容。

(1)基础工作

首先是要开展综合调研,包括我省水利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水平及对水利保障的要求;然后是基本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和水文分析计算,对于重大工程,视基础资料情况开展必要的地勘工作;收集相关专业规划成果,相关重大科技项目及有关专题研究最新研究成果等;收集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国土资源、建设、农业、交通、环保、林业等部门的相关规划。重点是要对已有的专业规划及行业规划等相关规划成果和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协调与衔接,评价已有流域规划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利发展要求的适应性。

(2)总体规划方案

1、总体目标制定。针对我省流域治理、开发、保护和管理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新形势下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拟定流域治理、开发、保护和管理的总体目标和不同规划水平年的总体目标。

2、流域河段功能定位和控制性指标制定。目前有关专业规划已经完成水功能区划、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河道湖泊采砂控制的区划工作,即将展开的还有岸线功能区划工作。河流具有多种功能,应该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的要求,在对各类区划进行综合平衡、协调衔接的基础上,对各种河流河段功能区划进行归纳分类,确定河流河段的功能分区与定位。按照维护河湖健康、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研究提出开发利用限制条件或控制性指标,包括防洪区红线划定、岸线功能区红线划定、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控制性条件制定、水功能区控制性指标制定、水资源或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控制性指标制定等。

3、流域治理、开发、保护和管理主要任务分析。在统筹考虑人口分布、城镇分布、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等基础上,根据河流功能区划和控制性指标,分析研究流域治理、开发、保护和管理的主要任务以及不同功能区的主要任务。

4、总体布局和规划方案制定。统筹考虑流域总体目标、分区功能定位及其控制性指标,合理确定防洪减灾的总体布置、水资源配置、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格局等,研究制定流域总体规划方案。

(3)重要专业规划

主要包括防洪、治涝、灌溉、供水、水资源保护等重要专业规划。对于防洪规划,要根据我省流域防洪减灾的实际情况,对已经完成的防洪规划进行核定,要将山洪灾害防治、城市防洪规划、河道治理、病险水库治理等内容纳入流域综合规划。特别是要根据三峡工程建成运行等工情变化情况,复核论证防洪减灾总体布局方案;治涝规划,对于山区,重点是合理选定治涝标准,搞好城市治涝和四水尾闾地区的治涝规划;供水规划,重点复核重要城镇、长株潭城市群和灌区的供水水源配置总体方案,提出供水水源应急方案;灌溉规划,应以水资源综合规划为基础,重点复核衡邵、湘南等干旱区主要灌区设计保证率、水源布局,引水规模、灌溉用水定额等;水资源配置、水资源保护规划,要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预测水平年各行业各地区对水资源的合理要求,根据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的要求,提出水资源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排污总量控制、水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目标及工程布局、对策措施。

(4)涉水行业规划

主要根据流域综合利用和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的要求,对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航运等相关涉水行业规划成果进行必要的复核,提出有关的规划意见。

(5)流域综合管理

本次流域综合规划修编要突出强化流域综合管理这方面的内容,要根据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以及不同河流河段的功能定位和目标任务,研究提出有效实施流域综合管理的制度、政策措施等,形成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的总体框架。

四、规划修编工作的安排

(1)工作范围

本次规划共要完成湘、资、沅、澧、汨罗江、新墙河、洞庭湖、省内珠江流域部分共8个规划报告,最后省里要归总形成一本综合要点报告。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或有规模较大的水利建设项目的河流,规划成果要纳入综合报告。

(2)工作分工

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综合规划具体修编工作由省里负责,市州配合省里开展调研,提出有关建议,并提供与规划有关的资料。3000平方公里以下的由市州负责,跨市州的河流,以占河流流域面积较多的市州为主,其他市州配合。如果300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在修编过程中市州之间存在矛盾、不好协调,交由省里负责。县(区)里也要开展辖区内中小河流的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工作。

(3)工作重点

根据各河流流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流域规划修编工作的重点。我省流域综合规划要突出以下五个方面内容:

一是研究制定三峡工程建成后我省面临的防洪形势和对策,完善近、远期流域防洪减灾总体布局方案。

二是结合我省主体功能区区划,根据河流水资源条件、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划定我省各类河流和河段功能区划,然后定出其治理、开发和保护的功能定位和目标,根据河流河段功能区划,要按照维持河湖健康的要求,提出与河湖功能定位相适应的控制性指标,为制定流域综合管理制度框架奠定基础。

三是根据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分区划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控制性指标,合理开发利用和配置水资源。

四是研究提出流域综合和各专业规划方案,研究极端气候条件下防洪和水资源应急供给保障体系。

五是提出保障不同功能区功能有效发挥的政策措施。

(4)时间进度

要统一认识,修编工作迫在眉睫,要增强紧迫感,研究问题,提出对策。明年2月份要基本完成洞庭湖综合规划修编的主要工作,力争用2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湘资沅澧四水干流及主要支流流域综合规划的修编工作,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全省流域综合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流域综合规划体系。各级应按全省统一的时间安排规划编制工作,按时按质完成编制任务。

五、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总体技术要求

一是要深刻领会国务院、水利部、长江委以及省领导小组、水利厅对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各项要求。今年1月5日,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规划修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讲了对规划修编的四个迫切需要,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保障水利建设长远发展的迫切需要,以及政府科学治水、依法管水的迫切需要。矫勇副部长自20*年1月以来,针对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先后做了多次重要讲话,对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工作思路和重点、功能定位和本质要求、工作方式和方法等多方面进行阐述和要求。我省修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杨泰波副省长和副组长张硕辅厅长对我省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刚才晓安厅长又提出了很多详细具体的要求,希望大家认真领会。另外,对于我省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任务书和工作大纲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吃透相关内容,以利尽快开展工作。

二是要深入研究流域治理、开发和保护中的重大问题。要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的变化、以及生态与环境保护的要求,认真梳理流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的演变,有针对性地研究流域治理、开发和保护中急需解决、并且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重大问题,提出相应措施。对于一时难以协调一致或者难以得出明确结论的复杂技术问题,可在今后继续深入研究。

三是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相关成果。现有流域综合规划是开展本次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重要基础,已完成报批或基本完成的流域防洪、水资源等规划为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奠定了良好基础。要认真总结、评估现有流域综合规划实施情况,充分利用已编制完成和正在开展的相关规划,防止一切从头来的做法。对于已经完成的有关专业规划,要按照防洪、水资源配置、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进行复核,符合要求的可直接纳入综合规划,不符合要求的应结合流域实际进行必要的调整。

四是要处理好流域综合规划与专业规划、区域规划之间的关系。流域综合规划是流域治理、开发和保护的总体部署,要体现规划的综合性、全局性和战略性;专业规划、区域规划是在综合规划指导下的深化,分别履行不同类型规划的功能和作用。对于流域综合规划中还未编制的专业规划,其规划深度应该是提出相关专业规划的目标、规模和宏观布局等相关条件或控制性指标,满足流域综合管理的要求,并指导今后专业规划的编制。

五是要做好与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流域综合规划要与区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协调,与水电、航运等其他专业规划相衔接。要做好与“*”规划的衔接,及时利用“*”期间流域新的水情、工情以及经济社会变化的新资料,研究相关行业提出的新要求。

六是要合理分工加强协作。根据事权划分确定各类河流的规划主体,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市(州)县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协调机制的作用,协调好市(州)县之间、行业之间的关系;各部门、各地区、各规划编制单位之间要分工协作、密切沟通,按要求完成流域综合规划的修编工作。

七是要坚持科学性和民主性。要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合作、专家咨询、公众参与的要求,建立健全规划修编工作体系。要完善专家论证和咨询审查机制,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加强对规划论证、评估等环节的技术把关,推进科学民主决策。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增加规划修编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要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勇于创新,提高规划修编的质量和效率。

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篇9

*大水以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总书记、朱镕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围绕水利建设和水利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国家加大对水利的投资力度,几年来水利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工程建设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在取得的诸多成绩中有一项特别引人注目,就是*大水以后我们更加重视水利规划工作,水利规划工作较过去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先后编制了七大流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其中长江、松花江、淮河、太湖若干意见已经国务院批复。同时编制了生态建设规划和水资源保护规划、节水灌溉纲要等专项规划和一大批专业区域规划。这些规划的编制,为水利工程建设的布局,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下一步加强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的建设起到了很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目前规划还很难覆盖全国防洪、水资源以及其他各个领域,尚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利规划体系。正因为如此,我们在编制了全国七大流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以后,着手编制了全国防洪规划。目前,防洪规划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今年年底将编制完成上报国务院审批。

防洪规划之后,水资源综合规划是另一个重要的规划。为此,今年3月份,水利部和国家计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水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决定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今年4月初在浙江东阳召开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和启动了这项工作。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规划。为了做好该规划编制工作,我们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审查会,旨在充分听取各方面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的技术路线,为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我谈四个方面的意见,供各位专家在审议技术大纲时参考。

一、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们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水资源评价和水资源利用规划编制工作,距今已20多年了。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对水资源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用水对水量和水质的高要求,需要有高质量的水源作保证;二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工业用水量不断增加,也需要有比较稳定的水源;三是全社会对水资源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治理的同时,更加重视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节约优先,保护为本,发展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四是全社会对水环境非常关注,要求改善水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另外,由于气候的变化、地下水超采、水利工程建设及其他人类活动,对水、土、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带来了很多的变化。这些都为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是贯彻新时期党中央水利建设方针和资源战略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19*年大水以后印发了中共中央15号文件,专门部署了水利建设,增加了水利建设的投入,加快了水利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今年初,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通过水资源综合规划,贯彻落实好中央水利建设方针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自然规律及其要求,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水的协调和谐关系,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按照经济规律和要求,制定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快水利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2、是建立节水型社会,解决水资源短缺矛盾,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

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干旱缺水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华北、西北、东北都面临着严重缺水的威胁。南方及其它一些地区也存在着局部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或工程性缺水等问题。据初步统计,全国年均缺水量达400亿立方米,全国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其中136座城市缺水严重,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山区,还缺乏足够的、安全的饮用水源。城市供水的保证率还比较低,部分农业和生态用水被挤占。中国水资源短缺,尤其是北方地区缺水严重的现实,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节约用水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从目前来看,节水还有很大潜力。无论是节水意识还是节水措施和政策,都与对节水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通过开展水资源综合规划,在节水和治污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地表水、地下水,洪水资源、中水资源,以及跨流域调水,合理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等,使其相互衔接和协调,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发展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建设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从而进一步挖掘供水潜力,合理配置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

3、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需要

最近副总理在视察南水北调中线时指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是经济、社会、生态的相协调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水资源的不可替代性、不均匀性、流域性及后续效应性,说明加强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控制地下水超采,都是十分重要的。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实施对水资源的全面节约、有效保护、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要根据我国水资源状况及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通过水资源综合规划,在科学评价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各区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统筹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提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的建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水污染治理和节水型产业的发展,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4、是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的需要

实现流域、区域、城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就是要以流域为单元、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用户进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管理。要建立权威、高效、统一、协调的流域、区域新型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就必须统筹考虑防洪、排涝、蓄水、供水、节水、污水处理及回用、地下水回灌等水事活动,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这些问题除了依据《水法》等法律武器来解决,还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水利规划体系作为水资源配置和管理的依据以及工程布局的基础。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就是要在深入调查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把握水资源节约、保护、配置、开发、利用、治理六个方面,协调各方面关系,明确各个时期的水资源管理目标,提出若干政策建议和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措施,切实有效地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

5、是建立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机制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的需要

水具有两重特性,即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过去我们较多地认识水的自然属性,对水的商品属性认识不足。因此,越是短缺的东西越便宜。认识水的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要按照自然规律和价值规律办事。长期以来,我们把供水和污水处理作为公益性事业,随着对水资源需求的增长,污水排放越来越多,政府的负担也越来越重,水污染问题不断加剧。用市场经济的观点来看,供水和治污应作为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计入生产成本,居民排污应作为生活消费的一部分。水利也有两重性,有社会公益性的一面,也有运用价值规律进行组织和运作的一面,政府公共财政要承担社会公益性的部分,企业和群众要承担属于市场的部分。所以必须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水利管理体制。通过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编制,可以为水的使用权的界定和赋予提供前提和保障,为推动水权改革和水市场的建立、实行水的有偿转让奠定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同时也可以为污水的处理走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的路子寻找出可靠的合理的渠道和机制。

6、是建立和完善新时期全国水利规划体系的需要

水利规划是治水思路的集中体现,是水利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为了在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中更好地贯彻中央的治水方针,急需构筑新时期水利规划体系。**;*大水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水利的投入,各级水利部门组织开展了大量的规划工作,取得了一大批规划成果。根据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实际需要,新时期水利规划体系的建立不仅要有区域规划、专业规划,而且必须开展水资源综合规划,形成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的水利规划网络,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条件的不断变化实行动态管理,使水利规划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前瞻性。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作为水利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尽快组织编制,为今后的水利管理和工程布局奠定良好的规划基础。

二、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要求

这次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要求是:运用新思路、新资料、新技术和新方法,对水资源进行调查、评价,分析其承载能力,在节约和保护的基础上,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同时也对经济建设布局和经济结构调整提出要求,规划还必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提出明确的方向、目标、步骤。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统筹安排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的总体规划布局,制定相关对策措施,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过程中,首先要认真落实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国家新时期的治水方针,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编制规划的主线。根据这条主线,规划编制中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治污并重,通过水资源的全面节约、有效保护、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按照水资源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对水资源的要求,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创造出既符合水利实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规划成果。其次,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既要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又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要坚持全面规划和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各个方面的关系,在重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强化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做到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要坚持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认真研究水利管理机制、体制、法律法规等问题,科学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同时利用经济手段调节水事活动。要坚持科学治水,提高规划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条件,确定各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和规模。

整个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分为三步。第一步,对水资源及水环境状况及区域、流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第二步,在节水和水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第三步,在水资源优化配置指导下,进行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开发、利用、治理布局和方案论证,制定水资源的各项保障措施。每一步骤都要有明确的要求,每一阶段都要进行阶段成果验收和审查,为下一阶段规划工作打好基础。

三、制定和完善技术大纲是编制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基础

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是水资源综合规划涉及全国、流域和区域等不同层面,是一个全面的规划,任务繁重,工作量巨大,参加规划工作的人员非常多,需要各层面衔接、联系和协商的地方也非常多;二是规划涉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等不同领域,是一个综合规划,它有若干专项规划为依托,往往前一个规划的成果是后一个规划的基础,规划之间相互交叉;三是规划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和行业的不同的技术标准,需要大量的协调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规划;四是规划不仅面临许多水资源专业领域的老问题,也面临许多新思路、新资料、新技术、新方法,是一个体**;四新"的高标准规划。总之,水资源综合规划应成为指导今后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由政府推动实施的一个带综合性、前瞻性的规划。因此,需要对规划的各个方面、各项内容、各涉及部门和行业、各种特殊情况等的技术问题和技术标准,以及相关的概念、标准、方法等作出明确统一的规定,制定科学统一的工作大纲和技术大纲,并严格按规则行事。这样才能提高规划效益和规划质量,使规划成果具有系统性、综合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国家计委、水利部及有关部门十分重视全国水资源规划技术大纲的编制工作。水利部组织专家在规划任务书的基础上,编制提出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并征求了各流域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意见,进行了多次反复修改,经这次专家审查讨论修改后,将印发全国各地参照执行,指导全国、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各流域规划编制机构要在全国技术大纲的指导下,结合本流域的实际情况,编制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并由水利部商有关部门组织审查批准,指导流域内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要根据全国和流域的技术大纲,结合本省区的实际情况,编制省级区域规划技术大纲,做更加具体的细化工作,经所在的流域机构审查,并报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还将统一制定相关技术细则。

我们十分重视技术大纲的制定工作,对各层次技术大纲的编制,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和工作要求:2002年5月,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经专家审查后,由水利部报全国水资源规划领导小组审查批准后下发执行。2002年6月,组织编制流域的技术大纲,并审查批复,下发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执行,并全面开展规划第一阶段的工作。

同时,我们也十分重视技术大纲执行工作,还将结合规划工作的启动,重点做好项目任务书和技术大纲的宣传贯彻,开展技术大纲的培训等工作。组织具有规划工作丰富经验、参与规划项目任务书和技术大纲编写工作的专家,介绍规划思路、技术方法,对规划中的技术难点进行交流研讨。近期,将重点组织对各地的规划编制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编制人员理解、掌握本次规划的思路、工作方法。并针对第一阶段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评价工作,结合对规划中的难点问题,如水质水量统一评价问题、水资源可利用量评价、生态环境需水量、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等问题的专题研究成果,进行技术交流、研讨与培训,加强各个环节的技术指导。

四、在规划的各个阶段,充分发挥专家作用

技术大纲的编制和完善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国家计委、水利部和有关部门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要充分发挥各类技术力量,广泛地依靠各方面专家,开展技术大纲的制定、审查和修改完善工作。为此,明确由水利部水规总院为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及技术大纲编制工作的技术总负责单位。水规总院在编制技术大纲过程中,邀请了中国水科院、中国环科院、南京水科院等单位的60多位专家,召开了各种讨论会、研究会和编制工作会,参加专家180多人次,充分依靠和发挥了各方面专家的作用,在座的有一部分专家就参加了技术大纲的有关研究和编制工作。

可以说,技术大纲的编制专家们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邀请更加广泛的各方面专家,对技术大纲进行审查,进一步讨论修改完善。应邀参加这次技术大纲审查会的有两院院士,中科院、国务院发展中心、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有关大专院校及水利部部内的40多位专家,还有国家计委等部门领导和专家,请大家集思广益,共同研究,通过对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进行全面审查,把规划工作的技术路线确定下来。这关系到水资源综合规划今后3年的工作,关系到规划的成败,十分重要。我深信,经过与会专家的共同努力,技术大纲审查会一定能够开得很好、很成功,各位专家将为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和奠定可靠的基础。

在规划技术大纲的审查中,一是请大家从宏观和整体角度出发,对编制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技术路线,以及大纲的总体框架和结构等进行审查,提出意见。技术大纲是否贯彻了中央水利工作方针政策和资源战略政策,规划是否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体现时代特征,全面反映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的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是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需要。

二是请各位专家从规划编制的角度出发,对技术大纲中的一些具体概念、处理方法,以及规划内容及要求等进行审查,提出意见。技术大纲的各个环节处理是否恰当;各个部分的内容及要求是否反映了水资源的实际,突出重点,抓住了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否体现创新意识,运用新方法、新技术和新理念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三是请专家从规划工作的角度出发,对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进度、工作深度、预期的规划成果等进行审查,提出意见。按照技术大纲的要求,能否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保障规划对水资源配置和工程布局的科学合理。

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篇10

1.1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那么果河属红河流域泸江水系,红河二级支流,流域大部分位于云南省文山州境内,地处东经103°54′~104°03′,北纬22°50′~23°22′之间。河流发源于文山县老君山部级自然保护区薄竹山南麓,海拔2600m,呈北南流向,于鸡冠山村附近汇入南溪河,南溪河于红河州河口县出境注入红河。那么果河径流面积1068km2,其中红河州293km2,文山州775km2(文山县274km2,马关县501km2)。河流全长88km,天然落差2446m,河道平均坡降24.6‰。河长0~9km在文山县境内,9~88km为文山州与红河州的界河。

1.2水能资源规划及开发现状

那么果河流域地处低纬度地区,届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流域内多年平均气温20.3℃,多年平均降雨量1400mm.那么果河水能资源丰富,在文山县境与红河州屏边县境界河段,文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原规划建设8个梯级电站(见表1)。

以上规划中除二级、三级、五级、六级已建成投产外,一级和四级由屏边县正在进行开发,八级(七、八级合并)由文山县引进的福建投资商正在进行开发,其中六级电站实际装机1.0万kw,八级电站实际装机9600kw.那么果河下游文山州马关县与屏边县界河段,以前未做过河流水能资源规划,自上而下,目前正在建设的有花坝一级电站,装机2.4万kw;花坝二级电站,装机1.8万kw;已经建成投产的溜马滩电站,装机8000kw.截止2006年5月,那么果河梯级电站实际总装机13.56万kw,其中一半以上为私人业主投资开发。

2梯级电站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为西部农村水电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从某种角度讲,山区的水能资源优势被逐步转变成了现实生产力,并且促进了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贫困山区生产生活条件,优化了农村能源结构,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为统筹城乡、区域、社会经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发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事与愿违,最终电站是建起来了,发电的目标实现了,两岸生态遭严重破坏暂且不说,可防洪、灌溉、老百姓的人畜饮水问题没有统筹兼顾,宝贵的水资源只变成了单纯的开发商赚钱的工具。那么果河梯级电站开发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水能资源规划与开发严重脱节

政府给职能部门小流域的规划经费投入不足,小流域规划工作明显滞后于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步伐。有个别电站建设根本就没有规划,建设业主选准了资源点就委托设计,明显属无序开发或掠夺性开发;有的电站由开发商按自身需要直接委托设计单位承担规划,形成业主“买单”,政府“认账”的不合理状况。表面看来,这种业主出资编制的流域规划可以很快付诸实施,时效明显,但过多地照顾了业主自身的利益,缺乏对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筹考虑,显得缺乏前瞻性和公正性。例如,那么果河六级电站,原规划设计装机1.2万kw,可实际装机1.0万kw,这个电站的开发过多地考虑了开发商的经济利益,破坏了规划的科学性,影响了水资源综合效益的发挥,造成了水能资源的浪费。不仅如此,还因为渠系建筑太长,占耕地和林地面积多,而且引水时对河流两岸农田灌溉考虑不周,发生了当地群众集体上访和阻碍施工的事件。相比之下,花坝一级电站的开发,却是在无任何规划的条件下交由开发商全权自主开发的,该电站曾经发生过首选坝址前期工作已经结束,进场公路完工,导流洞等工作完成后,还另选坝址方案建设的事情,最终导致前后方案坝址相距1.2km,先前的上游低坝方案被改成了下游高坝方案,开发商前方案300多万元的投入也打了水漂,为盲目开发交足了学费。与此同时,先前的建设,让当地群众在经济上也蒙受了损失,而且生态环境还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2.2水资源管理和水能开发管理脱节

水能资源是水资源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有关规定,水资源的开发必须办理取水许可证和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而那么果河梯级电站的开发则是在相当于资源的无偿使用条件下,把有限的水能资源直接让给了开发商,使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自恃有地方政府的“尚方宝剑”,想方设法“跑马圈水”,边申请取水许可,边规划、边设计、边开发,有的甚至既不办理取水许可,也不经水能资源开发许可,就直接开始建设。造成审批管理的混乱和资源的无序开发,并最终造成了一批“四无”水电站,引发水事纠纷,危害公众安全。那么果河六级电站,就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行政协商机制,也没有上一级部门批准的流域开发规划,项目基本都是当地政府在违反基本建设程序规定越权审批,开发商就凭一纸开发协议,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结果文山县和屏边县两县间为争夺资源,致使电站施工道路被破坏,施工变压器也被炸毁,工程还被迫停工,开发商也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2.3水电站建设与运行缺乏监管

由于管理错位等原因,开发商开工建设的那么果河梯级电站工程存在不按设计标准、盲目施工、无监理、无质监、无验收等现象,致使一些电站工程建设质量得不到保证,存在安全隐患。加上当前农村小水电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缺乏运行监管,存在令人担忧的安全问题。在那么果河梯级电站的建设中,像引水渠道、隧洞、进场公路等的施工,曾经就因为没有选用正规化的施工队伍,发生了多起不该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特别是那么果河八级电站的施工,居然在半年的时间里发生三起重大安全事故。另外,由于监管不力,使得一些电站水库大坝不按实际库容要求上报国家有关部门,私自改变设计装机容量,钻国家政策空子降低审批要求。这其中就有电站把水库库容1.2亿多m3,实际装机3.2万kw改成了库容9700多万m3,装机2.4万kw,缩小了审批权限。有个别电站在施工过程中,不按规定往河道里倾倒弃渣等现象时有发生;河道堵塞,不仅给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而且严重破坏了下游河流生态环境和水环境。

2.4其他问题

土地资源属于国家自然资源,同时也是农民的命根,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但在那么果河梯级电站开发过程中,老百姓的耕地却被有关部门廉价出让给了开发商,要不是出于行政手段和法律的威慑,几次都将引发老百姓。而同样是作为国家和人类共同资源的森林资源在这些电站开发中更是遭到了无情的摧毁。电站建设前审批过的水土保持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方案等形同虚设,无人问津。当地群众长期以来用身家性命保护下来的生态资源和环境,在政府的默许下即将被无偿变成开发商的旅游资源。

3对策探讨

在那么果河梯级电站开发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但提出这些问题,其目的不是在于把水利建设和环境保护完全对立起来,或者说全盘否定地方政府部门水能资源开发招商引资的成绩,而是以人为本,通过分析问题,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规范招商引资中水能开发的审批管理,从水资源综合利用和优化配置考虑水能资源开发,保护好丰富的水能资源,维护河流健康生态,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

3.1明确责权,充分发挥流域综合规划的重要作用

政府各级各部门必须明确管理权限,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特别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完善流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制度,对包括水能资源在内的水资源实施统一管理,必须通过科学的规划对河流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开发顺序、开发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和生态破坏等问题进行统筹兼顾。那么果河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在开发余下的水能资源时,应充分考虑和发挥河道本身发电、行洪、灌溉、饮水、旅游等综合功能,同时尽可能减少开发利用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以流域综合规划替代以往单纯的水力发电规划,以此规划作为水能开发利用的最基本依据,统揽各建设项目上下游左右岸的各种涉水利益关系。同时应充分认识到,组织编制河流综合规划是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水利部门应主动牵头承担起规划的组织编制任务,以公共财政为主,积极筹措资金开展流域综合规划工作。在组织规划报告审查或报批过程中,多征求相关部门和技术专家的意见,必要时召开当地群众代表参加的听证会,使编制的流域综合规划真正体现统筹兼顾和河道的综合治理,确保科学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对没有审批流域综合规划的河流应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开发水能资源,水行政主管部门不得签署水电站工程流域综合规划同意书和防洪规划同意书。

3.1推行水能资源开发权有价出让

水能资源开发权有别于水资源使用权,各级水电站应按规定向国家缴纳水资源费;开发权是一次性的,是授予建设业主开发某一特定水能资源点的一种权利。水能资源点经济指标有差别,因此开发权就必须以不同的货币价格来衡量,一些资源点有防洪作用等公共效益,政府部门还必须在工程建设时予以适当的投资分摊。水利部门作为国家对水资源实施统一管理的行政责任部门,应主动承担起水能资源开发权出让、转让办法的制定任务,通过办法对水能资源出让的条件、出让的程序、出让的价格测算及转让等做出明确规定。通过组织出让开发权以防上国家水能资源被无偿占有,还可以通过合理确定资源身价,抬高开发利用门坎以对敏感河段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行为进行约束,必须严格执行规划、规范建设行为,以达到保护河流的目的。开发权出让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河流规划、水资源保护和管理,以弥补公共财政在这方面投入的不足。

3.3加大项目审批和技术把关力度

当前,水电站建设项目核准或审批立项的涉水前置审查审批设定为四项,即在由计划主管部门对项目核准或审批立项之前,必须先取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流域规划同意书、防洪规划同意书、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和水土保证方案的审查意见。水利部门应通过这四项前置审查或审批对项目是否符合综合规划布局;是否满足上下游防洪要求;是否满足下游河道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要;是否依法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进行严格把关。在此基础上,水利部门应主动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行业技术优势,对照相关技术规范,对项目建设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严格的技术审查。

3.4加快违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清理整顿

对于目前仍存在着整改不到位的“四无”梯级电站,有必要加大力度对这些项目进行清理整顿,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对河流生态造成恶劣影响的已建梯级电站,应下决心进行彻底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该拆除的应坚决拆除。清理整顿重点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其一,工程是否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其二,有关部门审查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其三,工程是否按审查审批的设计方案进行建设;其四,工程是否按有关规定组织验收与安全鉴定;其五,工程建设与运行是否存在用水纠纷。要力求通过清理整顿达到规范管理,确保安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