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服务市场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26:55

气象服务市场分析篇1

关键词:气象服务;商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432205

我国当前科技水平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对于气象服务需求日益强烈。但我国商业气象服务起步较晚,气象部门主要提供的决策气象服务和公众气象服务无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气象信息需求。我国气象部门制作不同形式有偿专业气象信息服务项目,与国外的商业性气象服务相比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规模产业,气象服务的精细化程度和广度也不够,没有实现真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商业运营。为此,需要探讨我国气象商业服务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其发展瓶颈,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气象商业服务发展新模式。

1气象服务及其分类

气象服务属于公共服务范畴,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分别有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和科技服务4大类:决策气象服务是为各级党、政、军决策部门指挥生产、组织防灾减灾等方面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气象信息依据;公众气象服务是利用不同媒体、气象信息系统等手段向社会公众气象预报、警报、预警信号等信息,以服务人民生活为主要目的;专业气象服务是为社会特定行业和用户提供详细、有针对性和专业用途的行业气象服务,通过气象服务产品加工和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服务产品的针对性和满足个性的服务需求,满足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不同生产过程对气象条件的特殊要求;气象科技服务是为特殊用户提供特殊需要的气象服务,以上4者构成我国目前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服务网络。

2国内外气象服务现状

2.1国内气象服务发展现状

2.1.1目前我国气象体制严重制约商业气象服务的发展

事业单位的运作模式、用人模式是阻碍商业气象发展的重要原因。很多人在达到一定级别后就固步不前,人才结构老龄化,知识更新缓慢化,单位受编制限制很难招录到真正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技术上无法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造成客户流失严重。近年来,虽然气象专业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增加,但与其他国家相比,国内气象服务专业化、针对依然处于发展初期。因个性化的气象服务需要利用大量的基础气象资料和技术人员后期的分析加工,目前因收费较低、客户少、市场不成熟等原因,无法支撑人力成本,现在开展气象有偿服务也仅用于补偿气象部门在加工和制作产品时付出的成本,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化运营。另外体制不健全、气象经济发展缓慢,气象服务年产值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同时,事企不分、政企不分现象严重制约商业气象发展。目前,组织运作我国气象服务部门是我国的各级气象局,本质上是事业单位形式。在气象有偿服务方面,受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这2种体制的影响,这两者的关系错综复杂,模棱两可。气象服务市场发展潜力的巨大的,但发展所需的市场规则和相关法规标准没有建立完善,迫使我们不得不对我国商业化气象服务进行客观分析与思考。

2.1.2我国现行气象服务组织结构体系

组织上既分散又相对集中。从上到下分为4级,分别是国家、省、市、县。各级机构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有公益和有偿服务,自成体系,但业务上一个整体,统一管理;服务类型兼有。气象服务机构主要开展业务主要包括公益服务、有偿。其中公益又包括决策服务和公众服务;有偿服务是按现行规定和政策开展的成本补偿性气象服务。国内已有部分地区试点与少数国外气象服务公司开展合作,满足不同对象、行需求。在服务社会和用户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发展。我国部分省市级气象部门在有偿服务的实体下开展商业气象服务初步尝试;机制上多种形式并存。服务实体根据类型的不同,管理运行的模式也不同。由国家和地方财政拨款支持公益服务,按照目标任务管理运行;有偿服务则由用户给予成本补贴运行;商业则以公司管理制度为运营基础,以盈利为目的。

2.2国外气象服务运行模式

气象服务产业发展有3种运营模式。整个国家气象部门改为公司,开展完全的市场商业化运作模式;气象公司和私人商业化气象服务2种形式并存,2种不同性质的部门开展竞争,促进商业气象服务产业发展;国家气象部门既承担公益又开展市场商业化运营,同时还允许私人公司投资从事商业化服务。

发达国家气象服务组织和私人公司充分利用其成熟技术,拓展国际商业化气象服务市场,加剧国家间市场的竞争,给我国商业气象服务带来了巨大压力。现已有国外公司抢占中国市场,如天气新闻公司与上海海运学院合资兴办的上海气导,在中国气象导航市场占据70%份额,并且共享中国基础气象数据,根据不同客户需要进行有针对性再加工,快速拓展新的气象服务市场。我国气象服务因管理体制限制,国内气象市场发展缓慢,同时气象部门暂时处于信息垄断地位,其市场竞争意识和发展的动力缺乏,严重阻碍我国商业气象服务的改革与发展。

3我国当前气象服务存在问题

3.1气象服务产品较少,产品单一缺乏针对性,服务结构不平衡

气象科技服务渠道主要为天气短信和天气彩铃。截至目前,天气微博和天气微信仅在预警平台对部分用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其相关经济效益服务暂时没有显现。当气象短信业务量萎缩时,气象服务整体经济效益下滑就非常明显,严重制约专业气象服务发展及其产品研发和销路。

3.2专业气象有偿服务社会认知度不高

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认识一直停留在气象信息是一种公益性资源,习惯于从气象部门免费获得,有偿购买所需的气象信息行为很难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同和接受,特别是在以市场为基础的商业运作中,气象信息以商品的形式难以被公共事业部门及大中型企业有偿接受,从事专业气象服务困难重重。另外,气象部门是以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运行,缺乏市场营销观念,无法唤起企业积极运用气象产品来防灾避灾以提高经营绩效的意识,无法培养市场对气象服务产品的消费习惯和观念。

3.3市场需求与服务能力不适应

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导致不同行业及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更加关注天气演变过程、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灾情实况、风险评估。气象服务深度和广度不断被需求所牵引,各种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灾害防范,以及现代设施农业、高原特色农业、城市供水、飞机起降、高速公路是否关闭等这些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新增的需求,让社会对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服务从质和量都有更高的要求及迫切的期待。气象服务需求的无限增长与服务能力相对有限的矛盾开始凸显,气象部门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又是以垂直领导为主的体制,国家对气象事业资金的投入和气象服务人员的编制都是有限的,地方财政投入相对较少,气象监测和服务设施跟不上发展需要;气象部门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气象服务发展的瓶颈。

4气象服务商业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

4.1气象服务具有商品的一般特性

气象服务包含价值和使用价值,属于商品范畴。气象本身所包含的信息是有价值的,且气象观测及制作人员为获得准确详实的气象信息付出了艰苦的劳动,采集和分析气象数据,制作和传送气象服务产品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这些社会劳动成本必将转移到最终的气象服务中并构成气象服务的价值,作为商品的气象服务产品进入市场通过交换进行价值补偿也将是合理的。

4.2气象事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结果

气象科技服务的管理体制转变过程较为缓慢,不能适应现在市场的快速发展,严重制约气象科技服务进一步发展。另外,商业气象服务也是发挥气象现代化建设总体效益的需要,气象现代化建设快步推进,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但是,这些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效益也远未充分发挥。开展商业化气象服务是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转化科技成果和信息产品,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和纽带。

4.3深化气象服务体制改革是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市场开放的需要

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和市场化进程日益加深,气象服务全球化发展态势逐渐显现,跨国公司对我国巨大的气象服务市场跃跃欲试。灵活利用市场机制,充分学习借鉴国外气象服务成功经验,推动气象服务走向市场、适应市场;积极应对气象服务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充分利用当前气象服务资源优势,增强我国气象服务竞争优势。在气象服务的精细化、针对性和科技内涵上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气象服务主体还不具备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市场主体地位和实力。

5我国未来商业气象服务发展趋势

国际气象公司逐步进入我国市场后,国内气象部门将要面临巨大压力,与国外相关产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因此,要顺应潮流,以市场为导向和要求向商业化方向发展,提升自身科技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结合国外成熟的气象商业服务以及我国缓慢发展的商业气象服务发展经验,对我国气象商业服务发展模式及发展前景提出改革设想。

5.1打破垄断,市场主导

减少政府干预,破除垄断壁垒。根据国情,借鉴国外商业气象服务的营销机制和产品内容,探索中国特色的商业气象服务业。建立公平、公开、公共、有序的商业性气象服务市场,有选择有步骤的允许国外组织或个人进入我国进行商业性气象服务;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和力量组建气象服务公司到国外进行商业性气象服务,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5.2多种市场主体并存

气象服务市场主体是由气象产品的提供者和需求者构成。气象产品提供者主要采集气象信息数据、数据分析,研发制作有针对性的分析结果;需求者就是对气象产品有特定需要一方。另外,气象服务市场中允许存在气象产品服务中介机构,主要作用是向气象数据的采集者购买数据,并针对不同的需求者进行加工、销售。中介机构以市场为基础促使供需双方之间能够更好地进行信息交流。

5.3市场调节、价格灵活

以市场为基础气象服务产品的价格,彻底摆脱目前人为制定带有垄断性质的价格,价格机制制约需求者和供应者之间的平衡,使得气象产品的价格始终处于合理范围。

参考文献

[1]李明哲.气象服务工作要点以及发展趋势[J].科技传播,2012(6):94.

[2]张翠芳.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气象服务商业化运作模式的选择.2003(23):35-36

[3]黄小彦.商业气象服务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4).

[4]陈继华,徐文莉.商业气象兴起背景及进展脉络[J].商业研究,2009(12):1-10

气象服务市场分析篇2

关键词:新形势;气象科技服务;思考;对策

中图分类号:p451文献标识码:a

目前从国家气象局直属事业单位到省、地、县各级气象部门都开展了气象科技服务,服务范围涉及工业、农业、能源、交通、运输、建筑、林业、水利、海洋、环保、旅游、保险、消防、商业仓储、文化、体育等几十个行业和部门,并且针对用户的需要,开发、研制了大量的气象科技服务产品;服务手段也由原来单一的气象专用警报机,发展到电话、电视、计算机终端、因特网、报刊、移动电话、产品、工程等多种手段。

1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现状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气象科技服务已经形成了一些效益和发展前景比较好的项目。各地气象部门在稳步发展专业气象服务、气象信息电话服务、气象影视及广告服务、寻呼气象服务、防雷服务等气象科技服务支柱项目的同时,也在积极推动和发展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气象专用电视频道、移动通讯气象服务等新项目,从而不断开拓气象科技服务发展领域、丰富服务项目和内容,使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由于气象科技服务的快速发展,气象科技服务的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一支气象科技服务队伍。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气象科技服务从业人员(包括专职和兼职)已达1万人左右。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气象科技服务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有的项目在国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如气象影视与广告服务,气象部门制作的气象影视节目和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中都比较突出。

2新形势下气象科技服务面临的问题

新形势下,各行各业面都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其中气象科技服务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2.1服务尚未形成规模

气象科技服务在我国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可循了,但是目前的问题之一就是还不具规模化。一方面全国各地的气象服务部门都有各自独立的组织设置,项目开发和产品营销的运营方式,另一方面部级的气象科技服务实体也没有起到应有的带动作用,致使气象科技服务长期处于规模小、层次低不集中的状态,难以形成规模发展。

2.2技术含量不高

新形势下要求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以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气象科技服务的技术含量水平显然还需加强。

2.2.1气象信息不够准确

气象信息服务是以预报未来气象变化能力为依托的服务,一般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分析预报数值为受众提供可靠的气象信息预测服务。这个过程中容易产生由于气象软件在模拟大气运动规律时数值偏差或是工作人员在进行人为订正时出现错误,这都影响了气象信息的准确程度。

2.2.2产品供给不够及时

气象科技服务的必备属性就是及时,一些自然灾害的妥善应对的有力条件之一就是准确及时的气象科技服务。但是目前气象部门所采用的机制一般是,气象台在固定的时间段每日定时,通过雷达等现代监测设备监测到雷雨大风、冰雹等气象灾害时往往只向上级领导汇报,而没有向大众的机制和平台。电台电视等公众媒体只在固定时间段内播放,一旦错过收听收看,就可能错过了对气象灾害的防御的最佳时机。

2.2.3信息传递受居住格局限制

对于一些生活在偏远地区的群众而言,交通欠发达,通讯相对落后。用电困难致使看电视听广播成为难题,更谈不上互联网使用。气象科技服务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不能及时准确的传递到这些地区群众中去,也是目前气象服务所面临的问题之一。

2.3市场竞争力不足

目前的气象科技服务还仅仅以气象部门为主,一些项目只是补偿性的收取些许费用,并不完全是市场行为,而商业性气象科技服务还没有得到发展,气象科技服务的市场还有待于培育和发展,目前气象科技服务的综合实力和市场能力仍旧相对薄弱,因此还不具备开发海外市场的条件,海外市场的份额还比较小。

3气象科技服务问题解决对策分析

要有效解决当前气象科技服务所出现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气象科技服务的规模化运作

要改变以往气象科技服务的分散、不集中的现状,部级气象科技服务实体要发挥带动作用,建立以部级气象科技服务为中心、以全国各级气象科技服务为依托的规模式运营体质。制定从组织设置,到项目开发再到产品营销一体化的运作机制,打造出龙头企业,充分带动气象科技服务业的蓬勃发展。

3.2加强科技创新,打造高水平的气象科技服务

要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加大资金投入解决偏远地区群众的困难,不断更新设备。对气象科技服务从业人员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增强从业者的知识储备,避免一些责任心不强,知识水平不高的人,混进气象科技服务队伍。

3.3形成机制,增强竞争力

打造气象科技服务的全方位服务理念,拓展服务范围。可适当增加互联网、手机通讯等气象科技服务业务,在方便群众及时掌握气象信息的同时,增加市场占有份额,同时注重海外市场的投入与开发,增强竞争力。

3.4健全法律法规

国家有关部分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对于有偿气象科技服务以及商业气象科技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应该尽快给予完善,避免一些人钻法律的空子,破坏市场运行机制,扰乱市场秩序。

4结语

气象科技服务是关系群众生产生活,利国利民的严峻工作,这其中也不可避免的面临诸多挑战。气象科技服务目前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积极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不断探索行业发展途径,是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强有力支撑。气象科技服务工作者应切实完善体制,增强自身实力,增加市场份额,不断增强竞争水平,打造效益与服务双丰收的气象科技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宇.在新形势下发展我省气象科技服务的思考[C].陕西省气象学会,陕西省气象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5(4).

气象服务市场分析篇3

【关键词】气象科技服务;集宁区;存在问题;处理对策

所谓气象科技服务,是将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和气象资源进行整合,由此对传统气象服务工作的进行开拓的创新,强化气象科技服务,能够彰显出气象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但就目前国内气象科技服务的开展情况来看,还存在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阻碍了我国气象科技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1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市场化意识欠缺

自改革开放之后的三十多年当中,中国的社会经济建设速度一直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经济体制也一直在进行优化调整。但从集宁区气象部门的业务模式和管理方式来进行分析,仍然比较落后。部分气象部门工作人员认为,气象部门是中国政府部门的一大分支机构,若气象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经费不足的情况,政府就会使用相关的手段来对气象部门进行财政弥补,由此使得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部门对现有的市场化服务没有很高的积极性。

1.2气象预报技术不佳

当前,气象科技部门想要得到快速的发展,必须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类型,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气象科技服务类产品,以此来满足更多类型客户对气象服务的需要。从世界的角度进行分析,由于气象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信息化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而中国若需要将该技术引入区县级的气象科技服务站,还需要花很长的一段时间,并且还存在有空间无法细化的问题。但是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部门不但受到了很强的条件环境限制,同时在工作人员编制等方便也存在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集宁区气象工作站内的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员能力技术无法达到相关的标准,并且专业职业技能明显偏弱。按照相关资料的描述,集宁区气象工作站当中的工作人员,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仅占据到总人数的不到一半,这一现象导致气象部门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对一些相对较为复杂的数据开展精确化分析,更不能保障气象预报工作的准确性。同时,在集宁区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老员工占据的人数比例相对较大,所以存在有知识理论结构老化的现象,对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的开展存在有很大的不利影响。

1.3互联网技术的挑战

客观地说,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气象科技服务业务当中,给集宁区气象服务部门所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出现,能够帮助气象部门建设科学化、信息化和多元化气象科技服务体系,为集宁区的气象科技服务提供质量保障。而另一方面,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推广和普及,导致电视观众数量所占据的比例明显降低,气象服务业余的广告业务数量不断下降。并且,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还导致“12121”气象台电话的拨打率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但是因为产品服务形式单一化,并且同互联网查询的方式进行对比,其操作更加复杂。最后,随着微博、微信等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建立,气象短信早已无法满足用户对气象服务的多元化需求。人们通常会选择表现内容丰富,直观形象的互联网气象信息服务。

2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战略

2.1强化市场意识

在互联网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普及的今天,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部门必须依据当前市场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科学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的制定工作。改善传统的、单一落后的气象科技服务推广模式,由此达到强化市场意识的作用。简单地说,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部门需要就现代市场环境进行高度关注,依照“规范收费、公正透明”的业务开展原则,在增强服务质量的同时促进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另外,政府部门在对于气象部门的扶持上,应采用政策扶持来代替经济资助,让气象部门所开展的气象科技服务能够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收获到更好的效果。例如:政府应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并向需要气候资讯服务的企业介绍集宁区的气象科技服务类产品。集宁区气象部门每成功接纳一位气象服务客户,政府便可以针对气象部门进行资金奖励。凭借这一措施,让集宁区气象科技部门的工作人员有更强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能让当地的气象科技服务能够更好的帮助相关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2开展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部门若希望全面的开展相关服务工作,便必须要在工作人员团队当中培养出一批拥有技术性、理论性的综合性人才。这样才能根据客户对气象服务的要求制定出专业的气象服务产品。因此,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部门需要定期开展专业业务培训活动,增强员工的整体能力素养,并制定相关的人才培养战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员工能够在相鼓励机制的引导下,增强自身的工作能力,提升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的整体质量。例如:针对集宁区现有的气象部门工作人员,应开展考核上岗制度,所有职员必须要技能素养达到指定的要求之后才能上岗就业。针对考核没有达到要求的职员,需要统一进行能力业务培训,并且在第二次能力考核通过之后才能上岗。针对多次考核没有通过的职员,集宁区气象部门应拒绝给予接受。只有通过硬性指标的规定,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集宁区气象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并满足气象部门科技服务的基本要求。另外,针对考核通过的气象部门工作人员,集宁区气象部门应针对新的气象科技服务技术,召集这些员工开展专项的知识学习活动,不断更新自己现有的知识储备,紧跟时代的潮流。只有这样,才能让集宁区所开展的气象科技服务始终处于我国较为先进的水平。

2.3凭借新媒体拓展业务

集宁区气象部门必须要凭借和周边区县的联系和沟通,大规模引起这些地区先进的气象科技服务技术,由此增强气象服务报告内容的准确性和多元性。并且根据客户的要求,制定相关的气象服务产品。如使用微博、微信等方式,进行气象产品的宣传,增强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质量。例如集宁区气象部门应建立自己的微博、微信,宣传气象产品。并走访当地的企业,推广自身的气象服务产品,让这些企业对集宁区气象部门的相关业务有充分的认识。

3结语

气象科技服务是集宁区气象部门所开展的重要业务之一,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集宁区必须要提升自身气象科技服务质量,才能促使集宁区各行各业的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陈琳.武汉市气象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2016(12):219,221.

[2]陈海成.气象科技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14):337~338.

气象服务市场分析篇4

气象经济大有“钱”途

经济学界“一度效应”的说法,就是指气温发生1℃变化,商品的销量就会随之发生较大改变。在国外,气象经济已经是一门非常成熟的商业运作。国外气象机构开发出的“啤酒指数”、“空调指数”、“耗电指数”、“冰激凌指数”等气象指数,早已成为企业确定生产营销计划的重要依据,不少企业因此得到气象投资的丰厚回报。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气象资讯服务在欧美、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早已形成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业,经济效益尤为可观,并且成为一条相当不错的生财之道。比如法国气象台为一级方程式赛车、法国网球公开赛等体育赛事以及其他大型户外文体活动提供详尽、准确的天气预报。仅此一项,法国气象台每年的经济收益就高达2000万欧元。

在日本经营电冰箱和空调的厂商,每年都会斥巨资购买大量的气象信息和气象数据,以此来分析气象变化与销售额的关系。德国更是如此,在这个啤酒消费大国,每当他们国家的平均气温超过22℃时,啤酒就开始畅销,当气温每上升1℃,大瓶装的啤酒则会每天多销230万瓶;气温在30℃以上时,每上升1℃,全国啤酒销量再增加100万杯。这就是著名的德国啤酒指数。

据中国气象局开展的全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项目的结论表明:中国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服务每年至少在经济社会中产生了3328亿元效用;投入产出的效益可达1∶69。这表明气象经济同样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目前中国气象经济学还是一个新兴学科,气象服务也还停留在简单的气象预报上,气象服务市场尚未形成。

国内市场刚刚起步

“泳装指数”、“感冒指数”、“情绪指数”等,近年来出现的这些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气象指数,已表明气象资讯信息与今天的生活近在咫尺,且已经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据了解,1985年前,我国气象部门的工作重点放在灾害性的天气预报上,1985年后国务院才批准气象部门开始开展有偿气象服务。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内商业性气象服务并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更没有获得较大的商业利润。

气象资讯服务的价值已不仅仅局限于为人们生活提供参考,它还可以为政府决策、招商引资、城市规则等方面提供服务。据了解,国内电业部门、高速公路管理部门、铁路部门、保险公司等行业在气象经济上已经迈出可喜一步,这些行业每年都要向气象台定购有关本行业经济的专业性气象预报,以及时作出最有利的经济决策。

国家专业气象台黄卓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目前,中国气象服务领域已经涵盖了农业、工矿、城建、交通运输、旅游、仓储、环保等行业和部门,为他们提供从一年天气趋势展望到6小时内短时预报等各种服务,已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拥有了上百个服务点,气象有偿服务的收入一年超过了1亿元。

跨国巨头“抢食”气象经济

当大多数中国的气象台还停留在依靠国家拨款维持运作,民众习惯于免费获取气象信息的时候,跨国气象公司已经对中国虎视眈眈。日本最大的私人气象公司天气新闻公司(wnt)早在5年前在沪上设立办事处的消息,曾引起业界的一场轰动。美国国际气象服务公司、日本天气新闻公司等先后在广东、上海开设分支机构,并取得资讯、咨询服务的营业许可证,从事远洋导航气象服务。英国气象局也一直在积极与中国气象部门寻求合作,双方同意把气象导航作为首选项目,确定由北京全球气象导航公司与英国气象局开展合作。

专家表示:近年来,国内气象事业在得到国家和社会长期和可持续投入的同时,也在创造着更大的有形和无形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价值回馈国家和社会,气象投入已经演变成一种战略投资。尤其是气候急剧变化的今天,社会抵抗自然灾害的脆弱性不断增加,无论是在公共投入平台上,还是用各种市场机制进行衡量,气象经济的投入产出比都是一笔极其“合算”的买卖。

气象服务市场分析篇5

论文摘要:通过分析气象信息需求和传播,针对深圳大运会气象服务建设,初步探讨公共气象服务3个层面的具体服务需求以及服务要点、气象信息的传播渠道和气象信息的有效传播。介绍了深圳大运会公共气象服务目前的建设情况,着重介绍深圳市气象局研发的新系统、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新做法,指出应当以大型体育赛事气象保障工作为契机,通过完善各类业务系统建设,积极开展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和需求调研,充分拓展气象信息覆盖面等工作,加快推进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

在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公众及行业对气象服务的内容要求越来越细致,对服务手段要求越来越多元化,对服务及时、准确的要求越来越高。气象部门可以通过对各个层次用户使用气象信息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借以提升自身的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于2011年在深圳举行的背景下,如何在依托气象业务部门现有的业务系统的基础上,藉大型体育赛事气象系统建设来提升气象部门的服务能力,以及如何在现有服务手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气象信息的传播渠道,是大运会气象服务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气象信息需求分析、气象信息的传播以及大运会气象服务与公共气象服务建设3方面进行探讨

1公共气象信息的需求

深圳大运会公共气象信息的需求主要分为3个层面:决策层、公众以及专业行业用户。

决策层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主要从防灾减灾、趋利避害的层面来考虑,要求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信息具有准确性、及时性和针对性,对大运会开幕式及各项体育赛事等的决策气象保障要求预报在时段、活动区域的高度精细化,气象服务人员要具有一定的敏锐性。

在夏季,公众普遍较为关心“高温天气”和“最高气温”,对天气实况信息的关注度比气象部门预期的要高,而灾害性天气预警则处于次关心的地位。气象部门一贯认为的公众对气象信息的实际关注点可能有偏差。大运会公众气象服务需加强与高温有关的预报产品的研发工作,还需增加天气实况信息服务。

深圳大运会行业气象服务更多的体现在对整个城市的运行保障中。深圳8月台风、大风、暴雨、高温等灾害天气频现,各行业都有一些针对性的需求。例如,大运会期间游客数量激增,交通运输行业(港vi码头、高速公路等)希望针对台风、大风、低能见度开发服务产品,以保证大运会官员、运动员、教练员等的出行和体育运动设施的顺利运送。同时,在高温频现的8月,气温的小幅上升就会对电力负荷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加强气温变化趋势监测及服务,配合电力能源部门做好在大运会期间的电力运行保障。

2公共气象信息的传播

大运会期间信息量巨大,为了将气象信息第一时间传达到社会各层面,气象业务部门应当致力于丰富气象服务手段,同时拓宽气象信息的传播渠道。

气象信息现有的传播渠道主要有:电视、广播、12121服务电话、手机短信、互联网络、气象信息电子显示牌、报纸、小区广播等,各种媒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2009年深圳公共气象服务调查表明,电视仍是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最主要渠道,而手机短信首次超过网络成为第2主要渠道,见证了深圳气象手机短信业务的蓬勃发展。调查还指出有近40%的公众希望“增加气象渠道”,实际上目前已有超过8种途径向公众气象信息,然而每种渠道的受众面和信息传达率有较大差异,公众个体获取信息的途径比较单一。深圳气象局通过大运气象信息服务建设,在继续发挥新兴传播渠道特长的同时充分激发传统媒体的优势,建立一个立体的传播网络,以达到公共气象服务“以人为本,无所不在,无微不至”的目的。

3大运会气象服务与公共气象服务建设

大运会使深圳公共气象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此前的北京奥运会气象服务保障工作的成功,给深圳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如何借助大型体育赛事的气象保障服务,了解服务需求、拓展服务领域、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是气象部门最迫切的关注点。结合大运会气象服务保障项目建设实践,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提升。

3.1完善各类业务系统建设

大运会气象保障服务涵盖了大运会官员、运动员、政府决策部门职员、国内外观众、旅游者、全体市民和公众的多种需求,是公共气象服务的综合和缩影,其业务量无论在预报时效还是在预报精度方面都会远远超过目前现行的13常预报业务。各种气象服务系统的建设,不但能有效保障大运会所需的精细化预报,也能为今后开展相应的业务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深圳大运会气象服务工作,着眼于完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和现有预警预报业务系统建设,不断提升探测信息处理能力和准确性,提高预警预报的服务水平,提升气候产品的开发能力。目前主要建设的系统和平台中,ponds(platformofnow—castingdecisionsupposing)临近预报决策支持平台是比较有特色的一个。该系统是分区预警多种临近预报产品集成显示及量化分析功能模块,依照fdp08的模式,集成多种临近预报产品统一的显示界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预报产品,实时生成对比的实况检验图。将多种临近预报定量产品转化为预报员分区预警定量化指标(图1)。

深圳市气象局自主开发的精细化气象灾害分区预警系统,可制作精细至街道辖区的分区预警产品,自动形成短信、传真、图文、字幕和报文等,与短信平台、各服务网站和传真分发系统等自动连接分发预警信息,为大运会场馆的精细化预警预报奠定了基础。

深圳市行业气象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升了专业气象服务能力。该系统以气象高敏感行业的服务需求为导向,集监测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程建设、行业调研信息和用户基础信息管理、专业预报模型建立等业务为一体,包含了气象信息收集、处理系统,行业基础信息分析与处理子系统,消息(因子、事件)驱动子系统,行业专业预报子系统,行业服务产品生成系统,行业服务产品分发系统(图2)。实现了气象预警信息按行业、按应急级别和需求种类,以及区域监测和地理信息自动分类转发,完成了专业预报产品制作平台,实现了对深圳东部华侨城的个性化对点服务等功能。目前该系统仍在不断完善之中,它的运行不仅能在大运会气象保障工作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对深圳公共气象事业发展的意义也是积极而深远的。

除以上自主研发的临近预报、预警分发、综合服务系统外,深圳市气象局还引进了一些科技攻关项目。如ofis奥运场馆预报系统、欧洲中心32d集合预报产品系统等。从北京引进的ofis系统,在完成深圳本地化工作后,提供了本地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深圳城镇精细化预报数据和safeguard场馆精细化客观预报数据的接入口。ofis系统将成为大运会期间进行场馆预报的重要工具。欧洲中心32d集合预报系统每隔7d更新一次数据,提供深圳周边49个点未来32d的集合预报,图形产品分时间序列蜡烛图和要素空间分布图,给中长期天气预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3.2开展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和需求调研

深圳市气象局自2006年起每年都会开展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2009年为了科学定量评估“气象服务年”的公众气象服务和决策气象服务,开展了《深圳市公共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调查的模型和框架延伸至高端用户。调查除了解大运会运动项目本身的气象需求外,对气象服务效益和决策层、公众、专业用户满意度进行调研,了解各层面用户的服务需求,科学评价气象服务效益,不仅能为大运会气象服务提供依据,同时也能为深圳的公共气象服务建设提供有益的指引。

3.3充分拓展气象信息覆盖面

深圳市气象局在筹备大运会气象保障服务、建设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在拓展气象信息覆盖面、加强气象信息有效传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首先是充分发挥和利用好电视媒介的作用。通过高收视的深圳都市频道《第一现场》节目中的气象连线直播节目,预报员与公众“面对面”讲解天气,将第一手的气象信息以最直观的方式传递出去,保证了天气预报的权威性,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其次是充分激发广播媒介的潜在优势,使其在新的背景下具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至2008年,深圳市气象服务中心已实现了深圳气象信息在本土电台的全覆盖;2009年12月,在南粤之声电台增加了每日科普互动节目,节目以新颖的方式,趣味性与知识性兼具的内容,吸引了公众的关注,反响热烈。值得一提的是,以上所有节目均由一线预报、服务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直播连线,保证了节目的高度权威性,容易获得公众的认同。

此外,开发了多级气象服务网站,其中的决策气象服务网在气象信息的有效传播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了使决策部门第一时间做出科学决策,决策网在主页正中醒目地放置了预警信号、信息快报、热带气旋消息警报、专题天气预报、全市自动站监测预警等内容(图3),还提供数值天气预报、全市的自动站气温、雨量、风速风向地理分布页面。在2009年深圳决策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中,决策部门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有69.2%的决策部门每天都会从决策网上获取相关信息,充分说明了决策网在气象信息传播方面的有效性。决策网将在大运会期间为深圳决策气象保障工作提供良好的信息传播平台。

气象服务市场分析篇6

关键词:城市燃气企业;品牌传播;行为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一、品牌传播及行为文化的辨析

品牌传播属于营销推广的范畴,是以消费者为对象,将品牌的相关信息按照品牌拥有者的意图编码、传播给品牌利益相关者,从而构建起品牌资产的过程;其受众是目标市场客户,其手段多为广告、销售促进、公共关系和人员推广等。行为文化处于企业文化中间层,是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生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企业经营风格、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表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行为文化建设是以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为目的,导向约束或倡导推行某些行为标准,通过优化制度设计,打造员工行为规范和习惯,在员工群体中形成共识和自觉意识;其对象主要为企业员工。行为文化影响员工的行为,而员工行为不但作用于企业内部生产关系和产品质量,也影响到外部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感知,向目标市场客户传递品牌感受。这一传递功能显现出行为文化对品牌传播的推动作用。

二、城市燃气企业员工行为及在品牌传播中的作用分析

城市燃气企业向客户提供既包括燃气供应也包括各类涉及燃气供应的人员服务。较其它消费品不同,由于天然气等燃气产品无具体实体形态,造成品牌实体形象弱化,导致企业提供的燃气供应,客户虽时常接触,但对其品牌直观感知度和联想度不强。而燃气服务人员定期上门提供的抄表、维修、安检等服务,成为直接与客户接触沟通渠道,成为了客户感知品牌的重要途径,服务人员行为也成为传播品牌的重要渠道。这也是城市燃气企业较其它消费品在品牌传播中的优势。同时,由于燃气的产品属性同质化高、差异化小,城市燃气企业员工差异化服务行为成为客户区别其它同类企业的重要标准。

城市燃气企业具有基础性、安全性和公共服务性三大特性。其行业和产品特性决定了企业员工的行为具有“安全生产操作”和“提供满意服务”两大基本特点。笔者粗略将城市燃气企业员工划分为内部生产人员和外部服务人员:如储输配气、运营调度、经营管理等其从事燃气运营生产的内部生产人员,其行为目标是追求“安全、平稳”的燃气供应。而如抄表维修员、客户代表及入户安检人员等从事外部客户服务的服务人员,其行为目标是为客户提供“安全、便捷、周到、亲切”的燃气服务。综上分析,生产人员虽不与客户直接接触,但其工作行为质量是燃气供应质量的基本保障,也是品牌的基础。服务人员定期上门直接面对客户提供服务和沟通,其行为是客户对品牌产生最直观的感受,也是城市燃气企业品牌传播的最直接渠道。

三、城市燃气企业以特色行为文化建设实现品牌传播

1.以制度保障行为文化建设。企业对原有制度体系进行提炼细分并按“制度”和“风俗”分类建设。一是健全完善保障企业正常运行的财务管理、技术计量、安全管理、经营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等“一般性制度”,创新充实具有企业行业特色的安全操作规范、特色服务制度标准等“特殊性制度”。同时,针对不同目标市场品牌,打造个性化特色品牌行为作为规范补充。二是塑造以燃气安全社会宣传及优质服务等为内容的企业风俗节日活动,以此为载体,既提升员工凝聚力又向外部展示企业品牌形象。通过建设具有个性特征和科学的制度文化,为企业行为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2.个性化的行为文化推动品牌传播。燃气员工是生产经营行为的主体,也是企业维护与客户关系、直接传播品牌形象的渠道。其行为直接影响企业经营业务的开展和成效,以及企业和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企业不但要根据企业定位,遵从一致性、针对性、合理性、普遍性、可操作性和简洁性六大原则,从岗位纪律、工作程序、待人接物、环境与安全等方面打造具有企业特色、规范标准、可识别化的员工行为准则和文化,形成行为文化主体。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目标市场和不同的品牌定位,将诸如“安全、快捷、周到”等的品牌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具体行为活动标准,针对不同客户群,细化服务流程与细节、使行为活动更加具有人性化和个性化,并将其固化为标准以充实行为文化的内涵。有效的执行是行为文化推动品牌传播的根本。城市燃气企业通过制度将行为文化转化为员工的实际行为活动,使其可知可感。在品牌传播过程中,企业根植于安全与服务,增强员工服务的水平和技能,以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对客户服务行为系统进行再造,从语言、动作标准、礼仪规范等细节入手,对其进行人性化、规范化、具体化、可识别化的打造。服务行为的差异化是客户感知并区分品牌的有效途径。企业一是要结合自身的特征,打造具有燃气企业特色的行为文化,以员工的生产及服务行为的特色区分其它能源服务业。二是分析比较其它同类企业的员工行为,以企业行为文化为本,根据品牌传播对象分类,着眼行为细节,打造差异化的特色服务行为。例如为居民类客户提供定期免费的厨房燃气安全检查的同时免费清洁灶台服务、为工商业类客户提供专业的燃气设备使用培训和节能降耗讲座等。通过差异化服务行为,在提升企业服务质量和企业形象的同时,使消费者能认知本企业品牌并与其它同类企业进行有效区分,实现品牌有效传播。

四、结束语

城市燃气企业员工行为是企业传播品牌的重要渠道。企业通过行为文化建设,规范引导员工行为,将企业品牌核心价值借助员工特色服务行为向目标市场客户进行最直接有效的传播和沟通,以差异化的员工服务行为建立起优秀的品牌形象,以面对市场竞争和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芳平.品牌学概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68.

[2]陈洪涌.企业文化说道:Ceo企业文化建设通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8.

[3]陈春花.从理念到行为习惯:企业文化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气象服务市场分析篇7

乌江流域降水中期过程预报探讨魏涛,汤筑强,黄继用,李登文

影响毕节地区秋风的前期环流因子分析万汉芸

重庆市干旱的分类与指标高阳华,冉荣生,唐云辉,李轲

贵州省新一代天气预报业务流程系统魏涛,李登文,汤筑强,杜晓玲

人工防雹的无意识增雨文继芬

"miCapS本地化及二次开发"业务应用研究实例兰方信,魏涛

人影综合技术系统在防雹指挥中的应用蒋仕华

用VB制作乡镇雨量报表的编程技巧聂祥,邹书平

赫章县高炮人工增雨作业指挥初探蒋基勇

用windows98第二版实现对等网共享internet的设置方法贵州气象陈林

我省气象测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郑光明

防雹要注重灾情调查和研究宓建业

如何搞好基层领导干部的监督工作李兆萍

千里高原走单骑系列报道之十三--结束篇杨恕良

贵阳汛期暴雨与旱涝关系的分析陈静

贵阳近八十年降水变化的小波特征刘益兰

2000年6月副高脊线位置与黔北降水姚正兰

沈阳桃仙机场一次低能见度的天气分析许彤

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分析雨雪凝冻天气过程顾欣

贵州典型凝冻年及无凝冻年的环流特征分析许丹,罗喜平

利用灰色周期分析预测气象要素冯新建

贵州种植南亚热带作物的气候风险问题初探许丹

贵州畜牧气候资源开发及利用研究吴俊铭,杨炯湘

黎平县2000年气候评价罗立

microsoftFax电脑传真技术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徐灿坚

贵州气象贵州气象情报灾情收集处理评估录入系统的研究及应用帅世殊,汤筑强

用VB开发基于tCp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应用黄笞

VB数据库在乡镇雨量情报处理中的应用谢明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牟克林

雷达数据综合处理系统设计简介邹书平

2001年4月19日冰雹天气过程作业效益评估贵州省修文县人影办

简述臭氧及其空洞吴兴洋,杨金芝

浅谈气压极值的挑选焦春梅

浅谈气象变化与人类健康周处强

一次特重级秋风天气过程分析伦绪勇,胡跃文,梁平

"2002.5.13"黔南暴雨天气过程分析丛英

epV在贵州降雪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汤俊,杜晓玲

重庆市冬季干旱发生规律研究唐云辉,高阳华,冉荣生

沈阳桃仙机场冬季辐射雾的自动化预报田丰,许彤

修文县烤烟栽培与农业气象条件任广红

六盘水市四十年来气候变化分析张艳梅

2001年遵义市烤烟质量气候评价肖修炎,余玥瑂

topmap在铜仁地区防汛决策气象服务系统中的应用郜邦勋,武江林

最优气候均态模型在贵州月平均温度预报中的应用贵州气象武文辉

浅释雷灾调查在防雷工作中的作用周道刚,连健

漫谈微机系统的防雷安全成禹

造成地温误差的几种原因分析及对策赵思贵,张加常,贺东,文红

CawS-600自动气象站介绍李可为

浅谈贵阳探空站制氢房及施放场地的改造周处强

浅议如何搞好行政后勤管理陈世平

贵州多雨、少雨年高度距平场环流特征分析伍红雨,丛英

重庆市伏旱发生分布规律研究高阳华,唐云辉,冉荣生

一次典型盆地涡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周毅,王中

贵州秋风天气过程的气候概况徐永灵,赵彩,于俊伟,陈静Http://

遵义市2001年气候影响评价姚正兰

贵州省2001年气候影响评价于俊伟,赵彩,汤筑强

气象台站水银气压表不确定度分析刘勇,王强

贵州西南部旅游气候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陈瑾文,杨恕良

浅谈"9210"Sybase数据库系统管理与维护田兰

温湿度对馆库藏档案资料的影响及调节方法吴展云

抓科学管理促事业跨越式发展陈光德,申庆

发展气象科技产业服务之我见杨明标

对加快贵州农业信息化进程的思考李静

黔西南州的秋风及其对水稻的影响李腹广,王芬

秋风对贞丰县水稻的危害及其防御措施吴立胜

北极涛动指数及其年代际变化研究杨小怡,金建德,周毅,游泳

黔西南州两次暴雨的中尺度分析张莉芬

2001年黔西南州地质灾害与降水分析付琼,蒋斌

黔西南州2002年气候影响评价杨玲

浅析2002年灾害性天气对安龙县农业、林业的影响汪法鉴

望谟县40年气温变化的气候分析贵州气象陈习伦

新一代气象信息分析与预报系统介绍金建德,易烈刚,范元品

黔西南州人影作业指挥系统金建德,易烈刚,姚章福,范元品,陈晓燕,付琼

无雪压观测仪器时的应急办法陈习伦

县级气象业务管理系统范元品,易烈刚

中尺度模式质量控制源程序的改进刘清,金建德

基于internet的气象实时资料查询系统易烈刚,杨溢,范元品

州、县、乡农经网工作管理平台简介易烈刚

轻松应用电脑收发传真陈林

黔西南州地县互联网通信技术总结胡兴炜

提高云、能、天观测水平的浅见贵州气象李玲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持续健康发展气象事业黄强,谢三勇

2001年云南雨季开始偏早与东南亚地区夏季风爆发的关系郑建萌,段旭

滇、黔、桂三省(区)交界致洪暴雨的特征分析刘国忠

曲靖市暖冬特点与倒春寒和冬春降水量的关系尤临

2001~2002年云南雨季第一场大雨过程的数值模拟试验张万诚,郑建萌,肖子牛

文山州40年降水量变化特征研究王惠

城市庭院绿地的生态气候效应初探徐宇,张一平

龙滩电站水库黔西南淹没区及其周围农业气候资源及灾害风险评价蒋斌,金建德,杨溢

数值预报产品在一次台风登陆暴雨天气过程中的预报能力分析孙旭东,谭健

地州市级天气预报作业方式和业务流程的思考与实践金建德,范元品,易烈刚

曲靖市气象电子信息传输系统陈坚,保小林,李蒙

百色地区预报分析平台的开发与应用贵州气象曾小团,农孟松,黄翠银

气象服务市场分析篇8

(一)全市地面气象测报总基数为56692.0,总错情为1.4条,错情率为0.0‰,比去年提高0.1。

(二)*高空站全年平均探空高度为27579米,雷达测风高度为26339米,球炸率为999‰,总基数40024.0,错情1.0,错情率0.0‰,四项业务指标全部达标。

(三)全市短期一般天气预报准确率平均为67.2,区域重要天气预报准确率为54.1,均比去年有所提高。

(四)农气观测总基数为4265.3,错情数为0.0条,质量为0.0‰,继续保持无错成绩。

(五)酸雨观测总基数为3574.0,错情率为0.0条,质量为0.0‰,比去年提高0.2‰。

(六)我局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运行稳定,监控质量明显提高,数据传输质量继续保持全省6部雷达前列。

二、增强气象服务敏锐性、针对性和责任心,全力以赴,切实做好以决策气象服务为重点的各类气象服务

2009年,*气象灾害频发,先后出现冬季罕见强对流性天气,冬春、初夏、夏伏、秋冬干旱,多月异常高温,倒春寒、大风、冰雹、暴雨、雷电等气象灾害及森林火灾、泥石流等气象次生灾害。我局积极改进服务方式,丰富服务产品,拓宽服务领域,全力以赴做好以决策气象服务为重点的各类气象服务工作。截止11月底,我局共“三性”天气消息、天气实况通报、节假日天气预报等手机短信140次,共计26000多条;专题气象服务3次期,312份;重要天气消息14期,294份;《一周天气》材料44期,1276份;气象情况反映4期,71份;高温橙色预警1次;雷达监测预警489次;气候影响评价13期;短期气候趋势预测13期;气候公报一份;启动ⅳ级应急预案1次;政府领导在气象服务材料上批示4次。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成效显著,气象服务为政府部署指挥抗灾救灾起到了重要的决策作用。

(一)切实抓好冬春季及初夏干旱气象服务

1.冬春干旱气象服务:自20*年11月至2009年2月下旬,由于降水严重偏少,气温偏高,全市范围已连续60多天无有效降水,发生了严重的气象干旱。导致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火灾增多,森林防火形势十分严峻;积雪迅速融化,覆雪面积大量减少,严重影响了雪山景观;库塘蓄水迅速减少枯竭,冬春作物干枯严重。我局较早的关注了我市境内出现的冬春初夏严重干旱。干旱一出现,我局就加强值守,严密监视天气,认真制作《高森林火险气象专题服务》、《干旱气象情况反映》等服务材料报送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2月13日,我局针对我市发生的干旱并加重蔓延趋势情况,经过对冬春气象情况、干旱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对后期天气形势认真分析预测后,向市委、市人民政府报告了《*市气象局关于当前我市气象干旱情况的报告》(丽气发〔2009〕3号),对当前抗旱工作提出了对策措施建议。我局的干旱情况报告,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市长王君正、市委副书记邢渭东、副市长杨静全分别在《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在2月24日召开的*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会议上,我局针对当前严重干旱情况和天气趋势预测作了主汇报,为市委、市政府及各级领导抗旱救灾工作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我局抓住2月24日至3月7日出现的三次有利天气过程,组织市人影中心、*、永胜、华坪、宁蒗县气象局开展了大规模的人工增雨(雪)作业。三次天气过程共实施增雨(雪)作业38点(次),发射增雨火箭弹540枚,“三七”高炮弹85发,新型增雨弹10枚。通过增雨作业,有效增加了降水。据全市43个乡镇雨量站监测,作业区内的大部分站点有5毫米以上的降水,最大降水站点达51.4毫米。这次增雨(雪)作业取得巨大成功,有效遏制和缓解了当前的严重旱情;有效增加了林区湿度,降低了森林火险等级,熄灭了鲁甸等地的森林火灾;增加了*雪山积雪,大大改善了*雪山景观。

2.初夏干旱气象服务:5月上、中旬,我市出现了持续的晴热干燥天气,5月8日*站出现了今年以来最高气温。由于蒸发量大,风速大,空气干燥,部分地区初夏旱情开始发生发展,大部地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达4~5级,林区卫星火情热点明显增多。我局严密监视天气,组织专家及技术人员认真分析天气形势,全力做好高温、干旱气象服务工作。通过《一周天气》、《专题气象服务》、《森林火险专题服务》、《高温预警》、手机短信等形式,及时将气象灾害信息传送给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为全市做好防暑、防灾、防疫提供强有力的气象服务。

(二)森林火灾气象服务工作主动及时

今年5月上、中旬,我市高温少雨,干旱严重,森林火险等级高,*县宝山乡和鸣音乡先后发生了森林火灾。5月8日,发生在*市*县宝山乡的森林火灾,过火面积大,火灾时间长,引起了中国气象局和省气象局领导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我局召开紧急会议,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现场服务和实施人工增雨,及时高温预警,报送森林火险专题服务材料。我局在全力做好天气预测预报服务工作的同时,何其晶局长于11日亲临宝山乡火灾现场,查看火势,了解灾情,组织指挥开展气象服务。8日—15日,我局在宝山乡、鸣音乡森林火灾气象服务中,相继组织实施了8次现场人工增雨作业,取得较好成效,为扑灭森林火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切实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工作

1.有声有色报准第一场透雨。久旱无雨,干旱严重。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我市雨季开始期和第一场透雨气象服务工作引起高度关注。5月28日至31日我市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今年以来的第一场透雨,全市范围47个气象自动观测站平均降水23.0毫米。这次降水过程解除了全市较严重的旱情,雨季序幕正式拉开。我局准确预测预报了这次重要天气过程,并开展了及时有效的气象服务工作。5月25日了这次天气过程的预测预报,5月27日了“我市大部将迎来第一场透雨,全市逐步进入雨季”的《重要天气消息》,并及时报送市委、政府及有关部门。28-30日市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县气象局、永胜县气象局组织3个人工增雨流动作业组、12个固定作业点,分别在大东、鸣音、涛源、片角、期纳等干旱严重地区和农业主产区、烤烟主产区和*雪山开展了人工增雨(雪)作业,共出动人工增雨作业车辆6台次、发射新型增雨火箭弹102发。这次人工增雨作业取得很成功,作用明显,成效显著。至此,我市由抗旱转为防汛,在政府领导和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第一场透雨过后,6月1日市长王君正亲临市气象局进行调研慰问。

2.第一场较大范围强对流天气预报服务成效显著。6月19~22日,受较强冷平流的影响,我市大部出现了雷暴、大风天气,个别地区发生了冰雹和强降水引发洪涝泥石流灾害。18日10时,我局在认真分析天气形势后,通过专题材料、手机短信等了“从19日午后开始到23日,我市将迎来新一轮降水天气过程,部分地区有雷电、大风、暴雨或冰雹等恶劣天气”的重要天气消息。并利用雷达观测、卫星监测,对天气过程进行流动预报。实况与预报基本吻合,服务取得显著成效。

3.重大天气过程的决策预报服务把握准确。汛期间,我局分别以《一周天气》、《重要天气消息》、手机短信等形式,对汛期间几次重大降水过程、转折性天气、高温少雨天气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及时的服务。重大天气过程把握准确,为有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组织生产和抢险抗灾提供了准确的决策依据,发挥了气象职能作用。

(四)积极做好各类社会活动的气象服务保障

我局积极做好春节、妇女节、三朵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假日的公众气象服务和高考、华坪芒果节、国庆60周年大庆等社会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五)坚持需求牵引,服务引领,强化创新,拓展领域,提高效益,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取得良好效益

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水能富市、旅游强市、文化立市、科技兴市、改革开放和人才推动”六大发展战略,抓住机遇,努力向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保、旅游、消防、文化、体育等十几个行业和部门逐步拓展服务领域,并且针对用户的需要,开发、研制了大量的气象科技服务产品,服务效益不断提高。

1.我局继续为烟草部门开展在各县烤烟主产区的气象观测,坚持以《一周天气》、长期天气预报的形式做好烤烟生产气象服务。在育苗、移植、收叶等烤烟生产的关键期,还根据需要提供相关气象情况分析和服务。

2.2009年,我局巩固加强水电气象服务工作,抓住*境内金沙江流域大型水电站相继开工建设的机遇,与金安电站、鲁地拉电站、观音岩电站、阿海电站、梨园电站等五个水电站新签、续签了今年的气象服务合同,在观音岩电站新增建设了一个自动气象站。我局积极做好电站建设、水电开发中的气象服务工作,为我市加快水电开发建设,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3.我局继续开展旅游、交通、电力、环保、工程建设等其它专业气象服务;继续与民航机场合作共享新一代天气雷达数据;继续开展地质灾害预报、紫外线预报和人体舒适度预报等。

三、依法履行社会行政管理职责,切实加强防雷工作管理

今年,我局切实转变观念,理清思路,采取有效措施,狠下功夫进一步理顺防雷工作关系,大力挖掘防雷潜力,加强防雷减灾工作管理,增强气象行政管理职能。年内,宁蒗县政府下发了《宁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规范全县防雷减灾管理工作的通知》(宁政发〔2009〕19号);永胜县政府下发了《永胜县雷电灾害防御管理办法》(永府登〔2009〕6号);华坪县政府下发了《华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华坪县防雷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华政办发〔2009〕107号)和《华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华政办发〔2009〕1*号)。使我市各县进一步理顺了防雷管理的工作关系,防雷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和规范。

2009年我局完成建筑施工图纸防雷装置设计审核160份,提出整改设计意见25份;防雷装置安全检测154个单位(个人);出具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报告200份;家用电器、变压器、索道电控柜等雷击事故鉴定和证明共6份。

四、积极开展我市抗旱增雨(雪)、森林火灾和烤烟防雹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积极为我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出贡献

人工影响天气是一项政府重视、人民欢迎的科技服务工作。我局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和职能作用,加强人影安全管理,狠抓人员技术培训,增强敏锐性,提高责任意识,全力组织开展人工增雨、防雹、森林火灾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我市现有三七高炮作业点16个,火箭作业点147个,作业技术人员185名。

(一)加强对人影工作的组织领导

5月11日*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调整充实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政办发〔2009〕63号),对*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充实,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了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提出了工作要求。

7月23日,*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在市气象局召开,市政府、市气象局、军分区、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等15个成员单位及市国土局、地震局、交通局、*雪山管委会、各县气象局等10个扩大单位领导参加了会议。会上,杨静全副市长要求各级政府、各相关单位要进一步正确认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人工影响天气的工作任务;切实做好人工影响天气的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理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投入机制。会后,各有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使全市人工影天气工作关系得到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加强人影安全管理和人员技能培训

今年4月,我市古城区、*县、永胜县、华坪县相继召开年度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暨培训会,总结上年度人影工作,安排部署2009年人影工作。会上,市人影办与各乡镇签订了《2009年防雹工作安全责任书》,乡镇又与防雹员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人影安全工作做到层层落实,职责明确。会议期间,对人影作业人员进行了操作技能和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培训(复训)185人,做到防雹员100持证上岗。

4月,对全市高炮和火箭架进行了作业前安全年检,杜绝作业工具带病上岗,保障防雹作业地面安全。注重强调全市各固定作业点和流动作业严格遵守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空域申请制度,严格按照先申请、后作业的规定实施作业。

(三)积极开展森林防火、抗旱增雨、烤烟防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20*年12月31日至今年6月30日,全市实施抗旱增雨、*雪山增雪、森林防火增雨作业38次,发射bl火箭弹540枚,br-1d火箭弹31枚,jfj火箭弹79枚。5月1日至9月20日,全市实施烤烟防雹、抗旱增雨作业938次,发射新型火箭64枚,jfj火箭弹3718枚,三七高炮弹4000发。

例如:5月7日晚我市*县宝山乡住古村发生了森林火灾。5月8日18时我局接到省局的火情通知后,紧急启动了ⅳ级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在积极主动做好森林火险专题、高温预警、手机短信等专题气象服务的同时,组织人员、装备、物资,全力以赴开展森林火灾人工增雨作业。8日—15日,我局在宝山乡、鸣音乡森林火灾气象服务中,相继组织实施了8次现场人工增雨作业,取得较好成效,受到了市森林防火指挥部的高度评价。

20*年12月31日至2009年3月31日,市人影办组织在*雪山组织了6次人工增雪作业,累计增加积雪90厘米,增加了雪山积雪,改善了雪山景观。

5月29日至6月3日,市人影办组织安排永胜县气象局2个流动小组到烤烟大乡顺州和片角一带实施人工抗旱增雨作业,作业后过程降水量顺州达44毫米,片角18.4毫米,涛源9.6毫米,使永胜县烤烟区的严重旱情得到有效缓解。

五、结合实际,认真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近年来人类活动使气候规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影响到目前为止体现在以全球变暖为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和灾害的加剧,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等,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甚至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加强气候变化监测工作,提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防范和应对能力,2009年,我局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制定《*市气象局2009年气候变化重点工作落实方案》

2009年,为加强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提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防范和应对能力,为地方政府、普通大众提供准确、优质的气候变化服务。根据云南省气象局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局认真制定了《*市气象局2009年气候变化重点工作落实方案》,对气候变化应对工作内容进行细致分解,确保顺利完成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二)完善《*市气象局重大气象灾害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组织预警体系防御协调会议

为做好因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应对工作,我局认真组织科技人员对全市重大气象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分类分析研究,制定了本地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标准,完善了《*市气象局重大气象灾害和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机制。6月1日,由市政府牵头,我局主持,组织了有政府、民政、农业、烟草、水利、国土、气象等多部门参加的预警防御协调会议,为完善*市自然灾害预警防御协调体系奠定了基础。

(三)认真做好风能资源观测塔建设工作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统一安排部署,在省气象局的指导帮助下,我局通过艰苦的努力,在白沙完成了风能资源观测塔建设土地租赁手续,组织实施了风塔基础、防雷工程建设,配合厂家安装观测塔架和风能观测仪器等工作,为观测调查和后期开发利用我市风能资源作出了贡献。

(四)完成*雪山无人值守自动气象站的建设

根据云南省气象局在**雪山建设无人值守自动气象站的有关要求,我局在*雪山旅管委的支持配合下,先后完成了选址、建设审批等程序;与*县大具乡甲子村委会雪花村民小组签订了无人值守自动气象站保护用地租用协议;10月13-14日,配合省局大探中心、厂家技术人员安装、调试自动气象站设备等工作。该自动气象站建设,对有效监控*雪山气候变化,分析该地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的区域气候变化特性,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六、结合实际,积极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

(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局积极支持和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我局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王林贵,全年基本上都在永胜县永北镇凤鸣社区开展指导新农村建设,他对社区各村进行了深入调研走访后,形成了调研报告,对永胜县永北镇凤鸣社区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较好的意见和建议。

(二)根据6月1日王市长到市气象局调研会议精神,我局积极做好推广建设“农村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气象电子显示屏”工作,取得了较好进展。我局党组对农村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按照“结合实际,稳步推进,取得实效”的原则和工作思路,做好以下建设推进工作:一是扎实开展电子显示屏试点工作。20*年12月全市完成了30块电子显示屏的安装试点工作,其中*、华坪、宁蒗每县7块,永胜9块。二是深入开展电子显示屏试点工作调研。今年4月21日—28日,我局主要领导带领调研组深入宁蒗县宁利乡、新营盘乡、华坪县通达乡、永胜县永北镇等农村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试点乡村进行调研,与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仔细了解农村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电子显示屏在基层工作和农村建设、农民生产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效果,认真听取他们对农村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电子显示屏试点应用和信息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多次向市政府领导汇报,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市人民政府在广泛征求农业、财政、烟草等部门意见后,下发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通知》(丽政发〔2009〕27号)。8月2日,我局将文件转发各县气象局,并认真组织贯彻落实。四是8月20日向各县气象局下达了2009年农村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目标任务,全市计划新增电子显示屏161块,其中乡镇51块,行政村70块,自然村20块,其它20块。五是抓好落实丽政发〔2009〕27号文件精神,抓紧落实建设经费。六是全市今年计划新增的电子显示屏已完成统一采购和部分分发。

七、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改善民生,科学发展

3月27日,我局召开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学习实践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我局紧紧围绕“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和“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着力转变不适应*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经过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的工作,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民主测评满意和比较满意率达100,达到了较好的学习实践目的。学习实践活动历时5个多月,于8月底结束。

我局在深入学习实践活动中,得到第九指导检查组充分肯定和表扬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和亮点:

1.建立联系点。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局结合实际建立了处级领导班子联系点,每一位局领导至少联系一个县局,开展调研,帮助解决联系县局的实际问题。市委学习实践活动简报采用了我局建立联系点的有关信息。

2.开展封闭式集中学习培训。为使全市气象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效,有效提升全市党员干部科学发展能力,4月14—18日,我局举办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培训班,全市气象系统有23名科以上领导干部和60多名职工共8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班具有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通过培训,敦促各岗位深入研究做好工作的办法和措施;加强岗位人员的锻炼和培养;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抓发展和抓全面工作。

3.开展“科学发展大家谈”活动。为认真分析我市气象部门面临的形势,抓住机遇,突破瓶颈,解决问题,4月17日,我局以“如何加快防雷、手机短信和气象科技服务发展”为主题,精心组织举办了“科学发展大家谈”活动。座谈会重点研讨了气象信息手机短信服务、防雷检测行政执法、农村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电子显示屏推广及基层气象台站基础设施改善等问题。

4.深入基层调研。4月22日至28日,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其晶带队,对全市

4个基层台站6个乡村进行专题调研。调研内容涉及气象业务服务、农村气象综合信息系统建设、人工影响天气、dab卫星音频广播预警系统建设、气象预警及防灾减灾能力建设、防雷检测服务、手机短信服务、台站综合规划等方面。

5.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5月27日,我局处级领导班子召开了民主生活会。这次处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准备充分,主题鲜明,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年或今后一段时间9项工作任务,工作思路清晰,工作重点明确。第九指导检查组派人参加了我局党组班子的民主生活会,他们的评价是:市气象局党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问题找得准,有分析,有措施;站在事业发展高度,抓大事、议大事、谋发展;工作重点突出、思路清晰;会议开得很成功。

6.感恩教育。“加强感恩教育、促进民族团结”,是*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大亮点。感恩教育也是我局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亮点。在学习教育活动中,我局印发了有关文件和资料,发出了活动倡议,多次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其中,效果最好的是局机关党小组和业务服务党小组召开的学习交流会。在学习交流会上,多数同志畅所欲言,紧密联系自身工作、生活及成长等实际,感恩国家、感恩党、感恩单位、感恩家庭、感恩自然,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7.掀起读书热潮。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局抓住时机大力倡导读书活动,掀起了新的读书热潮。在4月中旬开展的为期一星期的封闭式集中学习培训中,有11位职工授课;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风建设活动和感恩教育活动,有72人(次)撰写了心得体会;在“领导为我荐书寄语,我为气象奉献青春”活动中,有27名青年撰写了读后感或书评,受到省气象局的表扬,我局被省气象局评为优秀组织奖。

八、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

我市气象部门各级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坚持把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列入领导班子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与其它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在重大事项、重要工作、干部任免、人事调整等重大问题上始终坚持集体领导和研究决策;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始终把领导班子建设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切合实际的抓,从自己入手,努力营造团结干事的良好氛围。今年主要抓好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组织学习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结合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4月1日~30日,按照中国气象局和省气象局的部署,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结合,认真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系列活动。

(三)我局积极组织参加了“*市红土地之歌演讲比赛”。

(四)按照中国气象局和省气象局部署和要求,认真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

(五)采取座谈会、会议、公示栏、网络等形式和载体,深化推行局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九、加强党建、文明建设工作

(一)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认真组织党员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十七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上级党建的有关文件、讲话精神。

2.认真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系列活动和纪念建党88周年活动。一是开展“七·一”新党员入党宣誓、表彰优秀党员等系统活动;二是组织党员户外活动;三是组织党员参加市委举办的《》、《纲要》等综合知识竞赛活动。

3.认真组织开展“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主题思想大讨论活动,切实加强党员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4.认真做好日常党务工作。按照市直机关工委的安排部署,党支部完成了年内各项工作任务。年内,召开支部大会5次,支委会8次,小组会2次,上党课2次,电化教育10次,党员集体活动4次;发展党员1人,预备党员转正1人。

(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巩固提高文明建设成果。

1.切实抓好第十二批省级文明单位申报工作,市局和华坪县气象局已通过省文明委公示。

2.认真组织开展集体性、群众性的娱乐活动。今年1月上旬我局组织举办了一年一度的职工运动会,开展拔河、象棋、扑克、跳棋、麻将、乒乓球等项目的比赛活动。我局的职工运动会得到了市电视台的主动采访报道。

3.组织职工开展业务新区和义务责任区植树绿化、清理河沟等集体性义务劳动;

4.订阅各类报刊和专业技术书籍,为职工学习各类知识特别是专业知识提供便利;

5.在职工因病住院及时看望;职工家里有红事、白事热心帮助。

气象服务市场分析篇9

市政府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及“*市政府抗洪抢险先进单位”;*年*同志本人被评为“*市政府劳动模范”;*年起,连续两届当选为*市人大代表;20*年气象局被*市政府命名为“*市政府精神文明单位”;20*年在政府机关目标治理公开考核中名列第四位。

该同志勤奋好学,积极向上,为了把自己培养成适应四个现代化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坚持自修了普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等大、中专主要课程,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使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也迫使每个人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发展。*同志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她于*年考入*省气象学校,*年毕业;随后又于*年考入*农业大学专修农业气象专业,由此可见,该同志的学习目的是十分明确的,学习是为了实际应用。经过几年来的学习、深造,不仅在专业理论水平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为她后来走上局长的重要领导岗位,带领全局人员开展气象业务和专业气象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同志于*年任*市气象局副局长,*年任局长至今。

期间曾任*市农委办公室主任。多年来,她在局长的领导岗位上,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是针对气象部门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一丝不苟地抓业务;二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要,扎扎实实地抓服务,身体力行,勤勤恳恳地工作,始终战斗在基层工作第一线。为了拓宽专业气象服务新领域,使气象工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地位,她大胆地改革创新,经常与各级政府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积极、主动地向政府领导请示,汇报工作,提合理化建议,并与当地农业、水利、林业、植保、农技及科研单位进行合作,把气象服务工作做到位,使之真正体现出气象工作服务于现代化大农业的特色。因此,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地方政府的重视和用户的好评。

主要工作业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业务素质高,成绩显著

1、20*年,因个人测报质量一直保持省市规定的标准范围内,在全地区测报技术竞赛和报表制作考试中荣获第一名。

2、*-20*年期间,因完成的12种农气观测和物候观测中,错情率一直保持在0.0‰水平,在全省农气测报考核中连续3年获得第一名。

3、主持编写长达3.2万字的《*气象手册》,包括:气候概况、农业气象指标、农业气候、气象基本知识等重要内容,该书已成为*市、乡、村和农业大户指挥生产和安排农事活动的科学依据,起到了参谋和助手作用,社会反响良好。

4、撰写了多篇科技论文,在省级科技刊物上公开发表,其中:《灰色关联度在水稻气候要害期鉴定中的应用》一书,刊载于《*农业大学学报》*年23卷;《*稻谷丰欠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一文,刊载于《*气象》杂志20*年第3期;《试论*冬季气象条件对Co2污染的影响]一文,刊载于《*城乡环境科技》20*年第4期,并荣获首都北京精英中心举办的第二届新世纪学术论文一等奖,同时获得入录《中国新世纪精英文库·科技经典》的资格证书。

5、撰写的《*气象科技服务与大农业》一文,收录*出版的《农业产业化之路》一书。

二、积极开展气象服务,社会、经济效益明显

1、建立健全了气象专业服务体系,包括:农气情报比较评价分析、农气猜测预告服务、农业引种气候可行性评价分析、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服务等项目,撰写各种农业气象服务材料报告专题分析等600多期,累积4000余份。

2、典型服务事例

(1)为*东荒农场撰写的《谷子制种农业气候条件鉴定及长期天气气候展望》专题报告,其中包括:谷子生育阶段气象指标,长期天气气候猜测、适时收获期猜测等内容,使当年引种、制种获得成功,受到农场领导的赞扬和好评,并要求安装气象服务终端。

(2)与*新特集团合作开展引种、试种科学试验,撰写了《84K速生杨扦插定植农业气象条件初步分析》专题报告,为该集团引进美国84K杨的可行性论证工作提供了及时、主动的专业服务,使之获得引种、试种成功,新特集团初次尝到了气象服务的甜头,并慎重表示要建立小型自动气象站。

(3)《淡水养鱼与气象服务》一文,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其中一些技术要素、指标已被有关部门采用,通过对忠信渔场的现场服务,实验表明,渔业生产离不开气象服务。

(4)20*年3月撰写的《20*年玉米年景农业气象猜测预告》专题报告,专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大客户新特集团、东荒农场、预告年景为平年——平歉年,有发生春夏连旱的可能,建议提前抗旱播种保全苗。结果,采纳该建议的单位,成苗率高达98,比邻近个体农户成苗率高出48个百分点。

3、在*同志的积极倡导下

,20*年*市政府成立了由公安、武警、气象、农业等单位组成的*市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主管农业副市长任总指挥,*同志任副总指挥兼办公室主任,业务指挥中心设在气象局,姚局长负责技术培训和作业指挥。由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近几年来,*市政府每年从财政拨付人工影响天气专项资金都在10-15万元以上。据统计,近几年防雹作业20余次,降雨作业10余次,由于预告准确,指挥得当,作业及时,避免或减轻了冰雹与干旱灾难的发生,收到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

由于气象服务工作做得及时、热情、主动,确实在当地农业生产、科技研究过程中起到了助手与参谋的作用,致使气象工作的地位和知名度不断提高。

三、主持科研课题,提高素质,培养人才

从20*年开始,*同志就积极努力筹备开展《*市农业减灾气象服务系统》(以下简称“服务系统”)课题研究,并组织调研,于20*年4月写出可行性论证报告,经她的多次奔波,终于通过了*、*两级科委的审查批准。20*年主持*市政府重点科研项目《*市农业减灾气象服务系统》,两年时间里共取得五项技术成果:(1)*地区气候资源的变化趋势评述;(2)气候资源的农业潜势评估;(3)气候资料的农业影响评价与猜测;(4)绘制了190余幅各类农业气候要素及影响评价40年的动态变化曲线图;(5)提出了*市21世纪集约农业气候8点对策建议,并写出了35万余字的技术报告。成果通过了以中国气象局*大气环境研究所班显秀研究员和中科院应用生态研究所裴铁研究员为正副组长的专家鉴定委员会的技术鉴定,并一致认为:“该项科研成果气候资料翔实,资料处理合理,气候模拟和分析方法科学,成果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内先进水平”。该项成果获20*年度*市政府科技成果一等奖。为提高局内人员的业务素质,带领全局技术人员主编了《*气候与农业减灾》一书,共35万字,并公开出版。同时指导全局8名技术员先后在省级刊物上公开发表了学术论文。

四、积极争取地方经费,努力改善职工生活条件

气象服务市场分析篇10

8月的北京,历年来都是闷热、多雨。而一年后的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将在北京举行,是否也会有一场不合时宜的雨?

气象条件不仅关系到开幕式等大型活动的顺利举办,也是影响运动员成绩的敏感性因素之一。天气预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气象部门可谓重任在肩。只有一年的时间了,2008奥运会气象服务是否准备就绪?我国能从前几届奥运气象服务中学到什么?以高性能计算机为代表的it技术是否能满足气象服务的需要?

第五届全运会在上海召开时遇到了台风,开幕式只好推迟举行。

第六届全运会开幕日上午天气还好,晚上入场式中下起了小雨。

……

如果这些天气被准确预报,麻烦就会少很多。这些天气可能并不具备灾难性,但对于大型活动或体育赛事来说,它们却是高影响的天气。如果天气预报可以再准一些,高影响天气的影响能力就会被大大消弱。

2008年北京奥运越来越近,面对开幕式、比赛项目等对气象预报的复杂要求,我国气象工作者准备好了吗?

2008奥运气象服务需求:高难度高要求

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这一连串的“8”似乎让北京奥运会的开幕时间多了几分吉祥意味,但这个时间的得来却与北京的天气有着紧密的关系。

申办奥运会成功之初,决定的赛事时间为7月25日到8月10日。但考虑到当时北京正处于汛期,非常不利于赛事举行,所以经奥组委批准,将举办时间向后顺延两周,因而也就有了8月8日开幕的说法。

奥运会期间,北京的天气会是怎样的呢?北京市气象局副总工程师、中国气象局奥运气象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玉彬介绍,从天气的复杂程度上说,奥运期间北京平均2~3天就有1次降雨,每4天就可能发生1次雷暴,雾、暴雨、大风、高温、闷热等对赛事有高影响性的天气也有可能发生。

王玉彬说:“与前几届奥运会相比,2008奥运气象服务的第一个特色就是天气比它们都要复杂。”据介绍,雅典奥运会期间,正值当地的旱季,降水稀少,天气晴朗。悉尼奥运会举行期间正值当地春末,处在干季雨季过渡期,相当于北京4月下旬到5月初,北京奥运会的气象保障比悉尼奥运会也要复杂得多。与最近四届奥运会相比,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的总降水量是最大的,降水日数是最多的。

复杂的天气决定了气象服务的高难度,但奥组委不会因此降低对气象服务的高要求。在2008奥运会期间,气象服务必须每天滚动地提供每3小时场馆天气预报,包括温、压、湿、风。这是以前悉尼奥运会和雅典奥运会所不能达到的气象预报水平。

历届奥运会的主办国和城市都在气象服务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北京市气象局局长谢璞说,从2002年起,我国气象部门就开始专项研究北京奥运会的气象保障问题,这是历届奥运会中最早开展相关工作的。我国去年底成功发射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D星,负责全面预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及赛事的天气。该卫星能全天候连续监视,获取地球空间环境白天可见光云图、昼夜红外云图和水汽分布图。

为了满足场馆精细预报的需要,北京、青岛、上海、天津、秦皇岛、沈阳、香港等举行奥运会赛事的地区增设了自动气象观测网和多普勒雷达等观测设备,气象卫星的图片提供频率由1小时1张提高到半小时1张。王玉彬说,当前,最重要的是开展区域资料融合和中尺度数据同化等先进技术研究,以准确把握0到2小时的临近天气预报以及奥运场馆的精细预报。

高影响天气临近预报0~2小时预警

不少人都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刚刚还是晴空万里,突然就飘来几片云彩,下起了大雨。对于一场室外的赛事来说,一场突发大雨不亚于是灾难。在这种时候,临近预报就帮得上忙了。

北京市气象局副局长王建捷说,北京地形相当复杂,很小的距离范围内地形有很大的变化,城区的海拔高度大概是30米,但是在最北面山区高度达到2000米。在这样一个急剧变化的地形里,很可能有一些小时间生命史的天气发生。

从现在的科技发展状况来讲,这种局部气象真正完整的发生发展机制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预报的难度很大。王建捷说,在突发天气发生的早期,主要看看有没有发生这种天气的环境条件,从而判断发生的可能性。在天气临近的时候,主要就是通过监视大气变化,来提高对这类天气的捕捉和预报的能力。王建捷介绍,在引进、吸收、消化国际先进临近预报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局部对流天气突发性强、生命史短、空间尺度小、发生的物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预报难度大等特点,北京市气象局通过本地优化和改进,建立了北京地区雷暴识别、追踪、分析客观自动化临近预报系统,并将有关技术移植到青岛气象局,以有效地在奥运会期间,对两地突发灾难性天气的出现进行临近0―2小时的预报或预警。具体说来,冰雹预警能提前1个小时左右,但雷暴的预警只能提前半小时甚至更短。

临近预报的技术方法是现状外推。如果当前一块比较强的暴雨,采用现状外推的预报方法,预报员可以预测下一个时间段它会向哪个方向移动,从而判断会在哪个地方下雨还是原地停止。现状外推不是简单的外推,而是要考虑大气变化的发生、发展是稳定还是减弱或新生。现状外推有两个关键点,一个就是要确定当时最真实的大气建构,就是说当前时刻的大气状态究竟是什么样的,只有把当前时刻的情况弄准确了,从现在这个时刻外推才有可能准确。因此,多种探测资料的同化技术很重要。第二,恰当的外推方法很重要。除了数学的算法之外,外推还要考虑物理变化,也就是大气系统的生长、发展演变。

场馆精细预报3小时滚动更新

为实现奥运期间24小时内3小时滚动预报,必须采用精细的数值预报技术。北京市气象局副局长王建捷说:“与传统的天气学原理或者说比较定性的天气学方法相比,它是从大气物理规律出发来建立数学模型,在本质上发生了巨大变化。”

观测数据是气象预报的基础,而数据质量高低取决于观测站的布局。王建捷介绍,观测站的布局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如北京及周边地区地面自动观测站的分布,探空加密观测的时间和地点位置,新建多普勒雷达组网和拼图方案以及风廓线仪站网布设等。利用数学结构函数法,北京气象局确立了自动站网的布局,在北京城内大约是5公里一个间距在观测性上是有代表性的,城郊是15到20公里的分辨率。在布设研究中控线的网建设方面,气象服务部门采取的是数值模拟的办法,这种布局方法能够比较好地捕捉最可能发生的一些天气变化,能够比较好地和其他探测资料配合使用,能更好地反映大气当时的状况。

仅仅有观测数据是不够的。王建捷说,合理布局后的观测站点可以得到更多高质量的数据,怎么把这些数据用好是非常关键的。精细的数值预报技术里比较关键的是多种探测资料的同化技术。

所谓资料同化,就是由观测数据确定模式网格点初始值,形成模式初始场,即在模式动态运行中融合新观测数据,逼近大气真实情况。通常的做法是,假定模式格点的分析值等于一个初猜值加上订正值:分析值=初猜值+订正值。新的变分同化技术是利用模式和观测两者形成模式初始场,计算量几乎占到总计算时间的1/2。

王玉彬介绍说,中尺度数值模式预报取得重要进展的一个原因是资料变分同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三维和四维资料变分同化技术的应用使卫星资料和雷达资料成了最主要的资料源,极大地改进了数值预报的初值质量。

以前,为了把观测插值到模式格点上作为模式积分的初值,产生一个叫主观分析的名词。后来,把人工插值变为计算机插值,就改名叫客观分析。再后来,发现单纯观测的插值不能解决模式的初值问题,又把背景场引进来。

多少年来,气象领域的大部分人都是围绕着如何更好地把观测值插到格点上、如何更好地产生初值等问题努力。王玉彬说,变分同化方法利用了变分原理,把预报场和观测资料放在一起,进行全局调整,从而使分析达到统计意义上的最优。在变分方法中,观测算子可以是非线性的,从而使得直接同化非常规资料变为可能。同时,它可以全局调整,克服了最优插值在实际应用中的资料选择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变分方法在少数国家实现了业务化。

8大系统打擂台确保精准预报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使用同样的观测数据,不同的预报系统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果,而这时候,比的就是系统的真本事。

中国气象局还通过世界气象组织的天气研究计划,牵头实施了北京奥运国际示范项目B08FDR―RDp项目,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就奥运气象服务所涉及的突发灾难性、高影响天气预报与临近预警技术开展多边合作。

王玉彬介绍说,参与这个项目的系统很多,有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加拿大、中国、法国、日本、美国等国的8个系统。2006年,这个项目做了第一次测试。2007年,要测试各个系统所能提供的产品,还有看各个系统能不能按照要求正常运行。王玉彬介绍,2007年7月1日~8月24日进行了FDp第二次系统测试。现在参加FDp项目测试的中外气象专家已经在北京市气象局完成了安装调试任务,本地预报员正在熟悉和应用这些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北京市气象局将确保所有参加测试的系统能够实时、稳定、正确运行。

但是王建捷强调,在国际上,预报不准的事情常有发生,即使是30分钟或60分钟的临近预报也不能保证100%真实,应急保障必不可少。

链接:冠军因天气而变

帆板与风

1986年汉城亚运会上,在进行帆板最后的决赛中,韩国气象台预报赛场有4级风,而我国教练员从其它途径获得了赛场有5级以上风的预报信息,于是果断决定派出一位重量级队员上场。比赛开始不久,海面上刮起了5-6级风,这对体重较轻的选手甚为不利,体轻压不住舷,风大帆板极易左右摇摆,甚至翻沉。最终,我国运动员战胜了所有的外国选手,夺得了亚运会帆板比赛的冠军。

雨与网球

在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新崛起的网球明星梵恩斯与柯显相遇。梵恩斯拿下了前两盘。到了第三盘,一阵大雨,比赛被迫中断。等雨过天晴继续比赛时,由于比赛场地是泥场,经过雨淋,球的反弹度降低了许多,使得梵恩斯难以发挥炮弹式的特长。到了决胜盘,又是一场阵雨,柯显在老天的帮忙下靠刁钻的落点重新控制住局面,取得了这场球赛的最后胜利。通过这个典型事例,可见网球比赛特别是泥地赛和天气的关系是何等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