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资源优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26:56

共享资源优势篇1

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已有的教学经验、教学风格、教学技能及不同学生状况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展现出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这就形成了同一内容不同结构的课。同时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感受到不同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我们的教学思路,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在听课期间,我不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准确的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密切的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

课例一:平阳小学的齐老师《力在哪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使学生从“我学会”变成“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科学课需要学生有大胆实践、严谨认真的态度,因此在实验中她合理分工让学生做实验时井然有序。

课例二:福田小学的王老师《力在哪里》

重视学生探究活动中的思维训练。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前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去研究,使学生的活动目标明确,提高了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放手让学生用身边的物体感受力的存在,带领学生体验力的发生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体会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本课成功的关键。

课例三:第一实验小学张老师《力在哪里》

根据导入新课视频素材的具体特点,针对竞技比赛中运动员获胜原因进行提问,让学生尝试猜想,利用学生猜想的结论,自然进入“力有大小”知识的教学,让学生玩扳手腕的游戏,亲身感受“力”的存在,通过“力”单位的引入,介绍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对学生进科学观教育以及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应用自制的3D模拟素材,讲解弹簧秤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应用弹簧秤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且把测量结果填在教师设计好的实验报告表格中,由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该组的实验结果,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进行合理的、鼓动性的评价;利用视频素材截图和一位学生演示移动桌子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力有方向”知识的探究,然后播放一段滑稽的视频素材,让学生知道,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还跟作用点有关;应用老师准备好的物理实验小车,让学生分组实验,感受:要想让物体运动起来或者想让物体停止运动,都需要力的作用。并且总结出力的第一种作用效果。教师演示拉伸和压缩弹簧、揉捏橡皮泥实验,引导生学分析行出力的第二种作用效果: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通过竞赛方式,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哪些地方存在力,并且播放多媒体教学素材,让学生体会到,我们身边“力是无处不在”的。最后,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课例四:新汶实验小学李老师《力在哪里》

共享资源优势篇2

论文摘要:通过阐述图书馆开展多元化服务的意义,结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展现状,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中开拓图书馆的多元化服务形式,二者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利用工程自身特.级和优势更好的开展多元化服务,实现图书馆工作的多元化。

1图书馆开展多元化服务的意义

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是智力资源的宝库,它蕴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有着丰富的文献资源,它是人们接受全面系统的素质教育所吮吸不尽的科学知识营养源泉。这种独特的物质优势是任何其他场所无法替代的。

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形势下,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图书馆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公众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增多,来图书馆借阅文献的读者,较以往有减少的趋势,传统的图书馆阵地服务方式显现出了它的局限性,图书馆函待在工作手段、工作内容等方面做出重大转变。同时,与图书馆硬件条件的改善相比,图书馆工作的内涵建设相对滞后,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急待增强,开展多元化的综合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这些问题影响了图书馆既定的社会作用的发挥和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近年来,为扩大服务范围,提高社会效益,各级图书馆积极开展面向社区、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延伸服务,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国家陆续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工程和中华古籍善本再造工程等重大文化举措,也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拓展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

笔者将结合河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探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图书馆多元化服务中凸显的优势作用。

2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图书馆工作紧密结合

2007年5月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天津召开的全国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就指出要依托文化共享工程、互联网延伸图书馆服务工作。他还指出文化共享工程是数字图书馆服务的早期实现形式,是图书馆重要的工作内容。各级图书馆要紧密结合共享工程的推进,抓紧开展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图书馆建设。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2002年4月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工程。文化共享工程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对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的整合,利用覆盖全国的网络服务系统,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

文化共享工程以国家图书馆和省级图书馆为平台,以基层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文化中心)、校园网、有线电视网以及基层党员教育的网络为依托,实行统一的服务,分级管理,逐步建立遍及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网络。

3推进多元化服务的进程、全面实现多元化服务

笔者认为多元化服务的含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3.1提供服务的文献载体多元化

现代化的图书馆不仅可以向读者和用户提供印刷型文献,也能够提供数字化文献,包括数字化全文文献和知识数据库等。这样,读者既可以获取系统的学科知识和自己特殊需要的知识单元,以满足一般阅读和科学研究的各种需求;也可以适应读者阅读、查阅各种载体文献的习惯。

从读者需求和阅读习惯来分析,人们从印刷型文献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阅读习惯在我们可以预计的将来将广泛地保留。但是各种形式的数字化文献和先进的传播手段的出现,给传统的方式和阅读习惯带来很大的冲击,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通过先进的传播手段来利用数字化文献。这就造成了人们对各种载体文献和传播手段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必须改进,以适应这种环境,创造一种综合性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以最大程度来满足读者获取信息。

文献信息的载体和形式内容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不断演变发展的、在现代图书馆中,数字化文献、影像制品、缩微制品,电子期刊的人藏量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利用率越来越高。对此,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和标准,比如根据UB3469规定,电子文献载体类型及其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②磁盘(DK)③光盘(CD)④联机网络(oL)

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有别于图书馆传统的文献资源建设,强调的是数字化资源的制作和合理利用,形式涉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弥补了目前国内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不足,除了文献资源数字化,还包括动态文化资源信息,各种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制作,针对不同服务群体可以组织和调整数字资源。文化共享工程有更为宽广的资源攫盖面,更具灵活的制作方式。

笔者认为将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和数字图书馆建设有机结合,对基层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将是极大的补充。

到2005年底,全国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总量已达到34tB(1tB数据量相当于20万字的电子图书25万册或920多个小时视频节目)。到2007年,河北省分中心资源建设已整合、自建、购买资源l0tB,并建成了燕赵文化名人、河北杂技、河北梆子、红色旅游等一批独具河北地方特色的专题资源库。

3.2服务手段和形式的多元化

服务手段和形式的多元化是指要坚持图书馆传统的阵地服手段和形式,同时利用网络传播手段进行知识传播。

3.2.1弥补传统服务手段和形式的局限性

图书馆传统的阵地服务手段和形式很难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人们获取文献也就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对于偏远地区的人们来说,这种局限会成为他们获取知识的决定因素。

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化文献就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实现了人们获取知识的平等权利。

3.2.2缓解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短缺

由于没有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保障机制,县、乡镇和村级公共文化机构的人员保障和经费保障存在困难,形成了很大一部分基层图书馆和文化站图书室设备落后、资源匾乏,没有能力开展有效的文献服务活动。

文化共享工程利用网络的传播优势,为基层文化传播搭建了一条高速公路。文化共享工程通过网络向基层图书馆和文化站图书室输送各种类型的数字化文献,大大地缓解了基层文化设置资金短缺的问题。

文化共享工程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互联网、卫星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网为主要传输渠道,光盘/移动硬盘为辅助传输手段的网络传输体系,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的有效传递;在终端服务上,提供了国家中心网站/省分中心网站、省分中心镜像站、卫星终端服务系统、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系统、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光盘、移动硬盘等手段,方便广大群众以多种方式从不同渠道获取和使用文化信息资源。

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的定位是面向基层,服务大众,这与图书馆“任人借阅,不取分文”的“公益性”原则性质是一致的。河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近年来开展的特色服务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河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开展了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快车”驶进社区,“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农民工”活动,参加跨系统的大型国际信息化展会“河北省国际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博览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我的数字生活”网上系列活动等。其他各市县支中心,乡镇、村基层服务点也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设备、优秀资源开展了多种惠民活动。

3.3服务内洒多元化:开展多元文化服务

有关多元文化服务的3个指导性文献:《澳大利亚规则》、《多元文化社会:图书馆服务指导方针》1987年版和1998年版。这3个文献是作为一种标准发行的,提出如何公正、公平地为多民族、多语种、多文化背景的少数读者群体服务是衡量图书馆现行服务是否充分的基础,应该落实在图书馆制定计划、公平地采购文献和提供服务方面,确保促进多元文化的少数读者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

3.3.1在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多元文化服务的意义

在我国充分尊重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平等权利也应体现在文化教育和传播。文化部有关负责人曾在2008年全国文化厅局长会上表示,文化部将抓紧规划并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国家、省、市、县、农村乡镇(城市社区)、农村行政村六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其中重点是贫困山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开展多元文化服务,将在提高边远、贫困地区农村信息化水平,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角。

开展多元文化服务,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挖掘保护工作顺利开展,有利于弘扬和传承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加强各民族的相互了解,消除偏见,增进团结,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3.3.2在城市建设中开展多元文化服务的意义

城市建设中开展多元文化服务的意义,上海图书馆馆一长吴建中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开展多元文化服务,不仅能让所有外籍和外来人员心情舒畅地生活和工作,而且能吸收优秀外来文化,吸引优秀外籍人才。在服务方面,除了借阅服务外,图书馆还要为少数群体提供其他服务,如介绍当地情况,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当地语言,上门服务等。

针对群体文化服务方面,河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新农村建设、农民工、未成年人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我省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建设尚属空白。如何能将文化关怀的触角延伸更广,更深人,更人性化需要图书馆人在未来资源建设和服务工作中考虑。

4结论

通过以上对文化共享工程自身特点和优势的分析,可见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引人文化领域,提高了文化工作的科技含量,实现了文化传播和保存载体的转变。文化共享工程主要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推进,在工程的实施中,大大提升了各级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水平及服务能力,为图书馆服务向基层延伸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图书馆开展多元化服务是完全可以结合文化共享工程的网络平台、技术支持、特色资源优势来开展活动。如果将工程的实施成为推动图书馆工作的有力抓手,则能够促进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的建立,提升各级图书馆的公共服务能力,树立现代图书馆形象,这必产生很好的杜会效益。

5思考

5.1积极开展网上服务,内容和方式勇于创新

5.1.1数字化资源建设和网络服务的创新

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利用网络开展服务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主流趋势,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开展的资源数字化项目:它正将数以百万计的书籍、手稿、相片等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以赶上、internet的发展步伐。美国国会图书馆还拓宽了数字化资源的范围,不仅保存馆藏的印本资源,还保存一些网页内容,如美国大选、卡特里娜咫风、奥运会、伊朗人的博客等。这些内容分布在广阔的internet上,存在的时间很短暂,因此也被它视为一种应该被数字化长期保存的重要的资源。绝大多数经数字化处理的资源被放在网络上其中两个特色栏目是“americanmemor广和“GlobalUateway0o

资源,无论是印刷型文献资源还是各种形式的数字化文献资源,是图书馆和文化共享工程的立足之本。对于如何整合、加工和利用资源,我们应该加强统一的组织和指导,制定短期和中长期的工作规划,并制定相应的标准。

5.1.2开展网上咨询和知识导航服务

依托互联网提供远程服务,为读者开展网上参考咨询和网站知识导航,已成为各级图书馆特别是大中型图书馆延伸服务的重要形式。除提供互联网服务外,随着文化共享工程的开展,依托文化共享工程网络开展服务也已成为各地开展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新形式。

共享资源优势篇3

【关键词】科技资源共享;优化配置;放大效应

1引言

地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是在地区政府的领导、统筹和规划下,通过统筹、整合和合作等方式,把某一地区或区域相临的科技公司、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集中起来,在选定的区位上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和相对集中的资源配置,建立一个资源共享平台。本文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和聚合拓展等方法,为金华地区的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提供软、硬件保障,并实现高校科技资源的科学、高效使用和管理。通过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优质资源的共享和放大效应,使有限的科技资源发挥出最大的应用效能,使金华地区在科技领域获得可持续发展和竞争的优势。

地区科技资源是指各地区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组织、管理、信息等软、硬件要素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科研仪器设备等,还包括科技文献、实验材料、实验方法、科学实验数据和科技人才。地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是通过统筹、整合和合作等方式,把某一地区或区域相临的科技公司、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集中起来,在选定的区位上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和相对集中的资源配置,建立一个资源共享平台。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和聚合拓展等方法,为金华地区的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提供软、硬件保障,并实现高校科技资源的科学、高效使用和管理。通过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优质资源的共享和放大效应,使有限的科技资源发挥出最大的应用效能,使金华地区在科技领域获得可持续发展和竞争的优势。资源共享要求金华地区各相关单位实现最大程度的开放,盘活各县市的资源存量,提高资源利用率。但各县市特别是金华地区各高校又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又存在着竞争,特别对金华地区的各院校来说对科技的竞争更为激烈。在“科教兴国”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战略的新形势下,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方面的竞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竞争不排斥合作,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在竞争中达到双赢和多赢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新的竞争法则,整个金华地区的各个相关单位可以在资源共享中强化自身的比较优势,在竞争中形成各自的品牌。因此,激烈的竞争环境必将推动着选择性合作与资源共享,而资源共享、集约化办学则使相关的县市获得所需的资源与力量,提高了其核心竞争力,使之更有效地应对竞争和参与竞争。因此,核心竞争力视野下,进行科研合作与科技资源共享,是对传统的竞争理念和模式的超越。

2地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存在的问题

科技资源共享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虽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各高校办学水平不一,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或是严重短缺,或是各个学校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各自为政,至今还没有建立和建全比较完善的可操作的资源共享机制。许多高校通过国家的支持,占有教科研资源,资源共享意识淡薄,划地为牢,把资源视为部门所有,宁肯浪费,不愿共享。

而教育设施先进、教育观念领先的西方国家,一方面有国家财政资金的大力投入和政府的统一协调,另一方面人们仍然孜孜不倦地研究如何在给定资源存量的前提下,增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作为发展中的我国,没有任何理由在人均资源极度匮乏的条件下,不去改进资源的利用效率。

资源的共享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开展资源共享的做法已经得到大多数管理部门和研究者的认可和赞同,国内也有许多专家学者致力于资源共享课题的研究与探索,但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部分领域如高校实验实训、教学、课程、师资等方面资源共享工程已经开始实施,但涉及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面的研究甚少,特别是缺少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运行机制及可遵循的法律法规。以至于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下列诸多问题。

(1)资源共享意识淡薄,缺乏市场调节机制;

(2)科技资源重复建设,资源的配置分散,利用率低下;

(3)缺乏促进科技资源共享的具体法规和运行机制;

(4)管理模式封闭,资源共享信息渠道不畅;

(5)缺乏科学有效的机构协调和管理。

3金华地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对策分析

地区科技资源是指各地区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组织、管理、信息等软、硬件要素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科研仪器设备等,还包括科技文献、实验材料、实验方法、科学实验数据和科技人才。地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是通过统筹、整合和合作等方式,把某一地区或区域相临的科技公司、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集中起来,在选定的区位上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和相对集中的资源配置,建立一个资源共享平台。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和聚合拓展等方法,为金华地区的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提供软、硬件保障,并实现高校科技资源的科学、高效使用和管理。通过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优质资源的共享和放大效应,使有限的科技资源发挥出最大的应用效能,使金华地区在科技领域获得可持续发展和竞争的优势。资源共享要求金华地区各相关单位实现最大程度的开放,盘活各县市的资源存量,提高资源利用率。但各县市特别是金华地区各高校又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又存在着竞争,特别对金华地区的各院校来说对科技的竞争更为激烈。在“科教兴国”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战略的新形势下,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方面的竞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竞争不排斥合作,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在竞争中达到双赢和多赢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新的竞争法则,整个金华地区的各个相关单位可以在资源共享中强化自身的比较优势,在竞争中形成各自的品牌。因此,激烈的竞争环境必将推动着选择性合作与资源共享,而资源共享、集约化办学则使相关的县市获得所需的资源与力量,提高了其核心竞争力,使之更有效地应对竞争和参与竞争。

(1)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向社会开放大型科学仪器资源,提高仪器设施使用率,更为重要的是在于打破条块分割、信息闭塞和垄断,创建一种新的共建共享机制,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将为我市科技资源最大化的利用提供一个最佳的方案。

(3)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创新,高校区域性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进程中以集约化的方式来解决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的一种有效途径。

(4)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将成为我市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基地和科技信息集散地,将对我市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辐射和推动作用。

(5)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资源挖掘,主要针对金华地区的一些重点用户的需求,对一定学科领域的科技资源进行一定的筛选和数据挖掘,有效的实现科技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具备较强的针对性。

(6)创新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管理新的机制,根据金华地区的特定的需求进行平台管理模式的构建,才能实现符合本地区的自我持续发展的运行模式。首先要规范评价体系,提倡创新精神,然后要建立良好的评估制度,其次要与省市的科技资源进行共享,可以通过加盟,购买、补贴等方法,从而进一步盘活金华地区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7)充分借签和挖掘其它平台的资源和服务,构建新型的区域科技信息服务,同时构建科技文献资源的集成检索与联合保障体系,可以保障用户在信息检索时的通用性、稳定性和无缝对接。

(8)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时还要具备专题定制和科技服务推送功能,通过专题定制和科技服务推送可以充分体现以科技用户需求的科技服务机制,同时提供基于科技专题的个性化动态资源的推送服务。

4结论

金华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通过对实证数据、文献资料,采用综合统计分析、对比分析、系统分析和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问题,提出金华地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思路和方案,同时,借鉴国内外科技资源的协调和管理机制,提出适应我市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共享的组织保障机制、协调机制、资金和技术保障机制等相关机制。

平台的建设除了以上的对策之外还要在管理体制、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足够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证金华地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肖瑞兰.河南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研究.科技与情报,2009.5

[2]李国强,刘晓峰.科技信息资源整合模式的构建.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9.3

共享资源优势篇4

关键词:海河教育园区;课程资源;优化整合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3)02-0077-02

一、高等院校课程资源共享策略的研究背景

知识的公共性决定了教育的开放性,而开放教育理念源于20世纪50年代法国教育家paulLengrand所倡导的终身教育思想,现在已经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高等教育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本土化与国际化,已经使高等教育的开放成为发展的唯一选择。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大学不得不进一步打开面向政府、社会、国际高等教育的大门,首当其冲的是学校与学校之间要形成开放的态势。因此,大学的开放可分为四个层次:学校内部学科之间的开放、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开放、学校与外部社会、企业、政府等的开放、学校向国外的开放。前两个层次的开放可称之为高等教育内部的开放,是外部开放的基础。尤其是在大学城已经提供了优越的区域条件时,区位因素更使得大学之间的相互开放成为应有之意,先有开放的理念,才会有合作、互补和共建的行动。教学资源共享是一个实践问题,更是一个理念问题。思想观念是先导,没有共享的理念就没有共享的实践。当前之所以许多大学城的教学资源共享受到阻碍,与思想理念不统一有直接关系。

随着我国高校经费来源的多元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环境日趋市场化,学校“成本核算”思想的确立,校与校之间的竞争是不以任何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竞争不排斥合作,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在竞争中达到“双赢”或“多赢”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新的竞争法则。每所大学各有其学科优势、课程特色、资源配备,大学之间存在着“比较优势”,而且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可能完全满足在数量上日益增长、在个性上越来越张扬的学生的需要,这样大学间的合作就有存在的必要与可能。明智的办学者不必将学校办成大而全、小而全,要学会利用外校的富余资源、优质资源,使各高校形成一个“教学共同体”,完全可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根据学校的区域特点制订科学的发展战略规划,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达到共生共赢的目的。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及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程资源的表现形式、涵盖内容和传播渠道等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由于高等教育课程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使得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对内容、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有更多的要求。如要求课程资源的知识涵盖面广(尤其是跨学科专业的课程);课程表现形式多样,从传统的黑板板书到幻灯片教学,再到视频影像等;课程内容丰富,从基础知识教学到案例分析研究,课程设计等。

但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存在内容不统一、制作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知识产权保护、共享程度较低等一系列问题:

(一)在优质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上,重资源的自我开发和校本资源的使用,轻资源的共建共享。目前很多院校都存在着乐于开发自己的资源和使用自己资源的现象,把这作为树立学校形象、打出品牌的重要途径。然而,片面或过分强调“自己的东西”,势必会影响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在优质课程资源的评价上重专家评奖、轻学生评价。如部级精品课,专家们在专业研究,课程教学设计和制作技术和美学等角度对其优劣程度的评价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现在制定的课程标准,包括一些评奖标准却与学习者的需求有不少差异。事实上,资源评价很少听取学生的意见。

(三)资源低水平重复开发的现象仍很严重。各院校的资源开发立项创新不足,既没有充分调研国内外相应资源建设和使用的情况,也没有经过必要的论证,更加剧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优质资源得不到推广应用的现象。如能建立起资源共享的机制,这些现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二、天津海河职教园区优质课程资源共享的紧迫性

中国要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重要的基础和前提就是要建立开放性、标准化、信息化和社会化的学习平台,共享开放的优质课程,实现终身学习。但是社会共享机制的建立,其起点就是要首先建立起院校间的共享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讲,优质开放课程资源共享的问题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乃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一个紧要课题。及早建立优质开放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积累一定的国内资源共享经验,可以为共享国外的优质开放课程资源提供很好的借鉴。

我国政府在天津海河职业教育园区教育资源的建设上,已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2012年,海河教育园区把着力点放在职业教育的内涵提升和资源共享上。内涵式建设主要围绕资源共享,由政府、企业搭建一个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平台,同时拓展园区辐射功能,不仅使其辐射到周边的功能区,同时还要辐射到天津的高等院校,实现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园区围绕资源集约利用、学生集成培养的思路,启动3个共建专业、4门优质网络共享课程和1门公共基础课程作为资源共享工作试点,逐步走向“教师互聘、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同时,园区还将推动校企双方共同开发一批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将职业标准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将推进“能工巧匠进校园”项目,引进500名企业技能高手,到职业院校兼职任教,以培养高素质产业大军。在教育资源建设获得了长足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背后隐藏着的一些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就显得更为紧迫

三、天津海河职教园区优质课程资源共享的可行性

(一)课程资源的共享是海河职教园区建设的目标之一

天津海河职业教育园区是在国家、天津市委、市政府的主导下建设起来的,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是部级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教育部直属高等教育示范区、天津市科技研发创新示范区。建设海河教育园区,是市委、市政府从天津长远发展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加快建设北方经济中心,整合提升各类教育资源,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提升城市创新创造活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目的就是把天津市内众多高职院校中各学科门类的优质教学资源集中在一起,通过优质教学资源的互补实现天津市内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节约办学成本,为天津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个性化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升整个天津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就全国范围内来说,目前,高职院校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还较欠缺,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因此,通过建立海河职业教育园区内通用的、有利于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推行的教学管理模式,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逐步实现海河职业教育园区内课程资源共享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利于把天津海河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成国内一流的高职大学城。

(二)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硬件设施,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推进海河职教园课程资源共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入住和即将入住海河职教园区的职业院校包括近十几所部级高职示范校、天津市高职骨干校。各院校拥有优质的专业、课程、教师等资源,且各校的专业课程特色明显,互补性强,有非常好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条件。其次,各校在地域分布上非常集中,交通便利,利于学生在不同学校之间学习,也便于管理,不用额外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能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各校都有强烈的共享需求。目前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各校由于师资、硬件等因素的制约,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各校都希望通过优质课程资源共享达到这一目的。

(三)课程资源共享将显著提高天津市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

近年来,天津市高等职业学校在规模不断扩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情况下,大力推行学分制管理新模式。目前海河职教园各校之间由于在资源、地域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特点,完全可以进行校际间优质资源共享,建立学校间教育教学资源共知共建共享新机制,实现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样的共享可以带来很大的好处:1.可以促进各校的课程建设。通过课程互选,各校通过开放本校课程、辅修专业等方式,课程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学习、合作,通过学生的选择、认可,推动各校建设优质课程、特色课程,提高各校课程竞争力,从而提高课程建设水平。2.建立和完善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利用各校的教学资源,发挥各校优势、特色资源的作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探索各校之间合作共享的机制。3.提高各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4.探索高素质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需要,拓展学生视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尝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模式。5.尝试建立新型教学管理制度。在各院校规范建立学分制的基础上,在天津海河职业教育园区逐步实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第二专业辅修等教学资源共享的新型教学管理制度。这对各校强化竞争意识、优化资源共享,推进教育教学以及教学管理改革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将直接或间接提高天津市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

(四)推进课程海河职教园资源共享将产生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

海河职教园课程资源共享涉及的课程资源、学生人数相当广泛,将辐射园内十几所高职院校的广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天津海河职教园区将努力打造成为集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指导、技能竞赛为一体,产学研相结合,面向社会开放办学的综合性教育园区。这一举措将整体提升天津市职业教育水平及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进而为天津市的教育、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和显著的效益。天津海河职教园的课程资源优化整合实践还将给全国其它省市地区的教育园区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提供有益的启示。

四、天津海河职教园区课程资源共享策略

课程的开放。实际上包括两种形式的开放。一种是面向其他高校学生的开放,主要包括优质课程、特色课程及其他院校有需要的课程。可以按照先选修课再必修课、先公共课再专业课、先学科基础课再学科专业课的顺序进行。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的课程开放外,在当前教育信息化时代要大力开放网络课程。另一种是面向其他高校教师的开放,即改变课程为一校、一学院甚至是某位教师垄断的传统做法,将课程向外校开放,引入其他高校教师任教,担任课程主讲教师,这样引入课程竞争机制,破除一个个“山头”,非常有利于推动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提高课程质量。笔者认为规模小的、单科性的院校可优先将公共课向外校教师开放,修读学生少、师资力量薄弱的专业课也尽可能向外校教师开放。

(一)高职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建立海河职教园区课程资源管理协调机构,形成稳定的协调机制

海河职教园各院校要实现课程资源的全面共享,必须建立统一的协调机构和稳定的协调机制,才能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组织各校共同协商、研究、探讨如何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保持本校特色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和利用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来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为了更好的推进天津市高职院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推进天津市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天津教委要牵头成立“天津海河职教园课程资源共享管理中心”。管理中心是天津高职课程资源共享管理系统委员会的日常机构,负责贯彻落实海河职教园课程资源共享系统管理委员会的章程和各项决议,具体组织建设和实施海河职教园课程资源共享系统。该系统旨在充分发挥各高职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在天津市教育城域网基础上,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整合天津高职院校优质课程资源,建立全市性长期、可持续的跨校课程资源共享合作机制,为海河职教园学生提供跨校选课、学分互换、专业辅修,未来可为广大市民提供开放大学城,满足市民终身学习计划。

(二)建立海河职教园区课程资源共享管理机制和信息管理平台

海河职教园区资源共享要建立在各校达成共识,共同制定严格的可操作的管理办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吸取国内外大学城的(高教园区)先进经验,成立课程互选办公室,组织专业人员开发功能完善的海河职教园互选课程管理系统,可进行相关信息、互选课程的排课、选课、成绩管理等信息管理,以确保海河职教园课程资源共享顺利推进。同时可根据海河职教园各院校具体情况制定统一的切实可行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管理文件,各校可根据统一的文件精神以及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校实施办法。比如,天津市教委高职高专处可相应制定《天津高职院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若干意见》,指导各院校统一认识、开展工作;课程互选办公室可制定《海河职教园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对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工作进行有效指导和规范。为课程资源共享确立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三)建立以1-2所优势职业院校为龙头,其余院校积极参与的课程资源开放体系

推出网络课程资源的共享。各校都建设有一批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可将其推出给其他高校的学生选修。网络课程的学习安排比较灵活,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扩大学生规模的一种有效方式。一般来说受学生喜欢的课程一般都是各校的优势特色课程以及实用性强的课程。且从长远来看,欲将课程互选工作长期推行下去,必须建设一批有品牌效应的课程,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学有所值。为此,各高校须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互选课程质量。一是根据本校学科特色,制订开课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定优势学科开出一些特色课程,制定一些激励措施,对开出的优秀课程给予适当奖励,提高教师开课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开课技巧,吸引更多学生加入。课程开设的时间和课程的学分数等都是影响学生选课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组织好课程后,各校须讲究课程的开设技巧。开课时间最好安排在晚上和周末,尽量和学生的本专业课程的上课时间错开,课程的学分数一般要有科学的控制,适合学生的承受能力,从而吸引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选课。

(四)建立完善的课程资源共享反馈、评估机制

首先,定期召开课程资源共享工作会议,及时收集各校相关管理人员在课程资源共享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认真研讨解决的对策,在后续工作中进行及时的修正。其次,设计《课程资源共享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充分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作为课程资源共享实施的重要参考。再次,在海河职教园区互选课程管理系统开辟“问题解答”专栏,及时解答学生对相关管理制度、操作办法等方面的疑问,及时了解学生的相关意见,作为工作推进的依据。通过对天津海河职教园区课程资源共享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可以检验共享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时形成持续、及时、完整的反馈机制,从而实现共享的计划,提高共享效率。因此海河职教园区课程资源共享评估、反馈机制是检验园区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共享措施是否得到贯彻、共享目标是否得到实现的有效手段;如果没有有效的、科学的课程资源共享评估、反馈机制,很难确立正确的园区教育资源共享价值观,也就很难客观、公正的评价教育资源共享所取得的效益。

众所周知,天津海河职教园区课程资源整合是需要逐步推进的系统工程。园区各职业院校应根据自身的目标定位、传统优势、办学特色,既立足校情又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和人才的需要,打破部门单位、院校和原有学科专业界限,遵从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两大原则,合理配置、有效整合园区教育教学资源,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支撑有力的课程资源共享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洪辉煌.论高校教育资源整合[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5).

[3]潘璋德.推进校企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n].浙江教育信息报,2009-06-25.

[4]石伟平.时代特征与职业教育创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共享资源优势篇5

摘要高校体育资源是支撑高校体育课程的完成和学生开展自主运动的重要条件,校际之间的体育资源共享也是高等学校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为各高校社区相邻的居民提供了运动的场所。通过校际之间的体育资源共享使各高校的体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补充,从而使高校之间的联系加强,进行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但是,目前天津市第三高校区在体育资源共享方面尚未有所行动。本选题就这一区域高校间的体育资源共享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天津高校区体育资源共享可行性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三所大学的体育师资、体育教学设施、体育场馆等。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大量阅读与本选题有关的文献,引用有力的论据支撑本选题的完成。

2.访谈法:通过对三所高校学生的访谈收集更为准确的信息和意见,为全面的分析可行性提供有力的事实依据。

二、第三高校区体育资源共享的制约因素

(一)体育资源共享意识淡薄

高校体育包括体育教学和开展体育活动,教学安排任务重,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资源共享的理念中,除此之外还存在着运动竞赛的任务。这种竞赛使三所高校在体育训练各方面比较封闭、独立,随着竞赛次数的增多再加上学校领导对体育不够重视和思想的滞后,使得三所高校难以产生合作的机会。

(二)办学方式、管理协调的制约

由于三所高校的管理体制、办学理念和特色的不同,很难将它们融合协调,影响体育资源共享的实现。三所高校在办学规模和类型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以及它们对就在培养目标、人才方面也各有不同,这给第三高校区的体育资源共享带来了压力和难度。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机制,共同遵守,合理有效的运行,协调各高校之间的资源利用,发挥资源的整体。

(三)体育硬件资源配置不合理

三所高校的体育硬件资源的配置只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和发展为主,重视自身的利益,从而忽视了第三高校区整体的协调,这样就造成了第三高校区的体育硬件资源的配置结构的不合理。

三、第三高校区体育资源共享的方法与途径

(一)树立第三高校区体育资源共享的理念

对于进驻大学城的各所高校来说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规范整体模式、进行内部事务调整与发展是主要精力所在。对于需要更多的努力,做更多的协调工作的体育资源共享问题,是不被各校优先考虑的问题。高校资源共享理念的形成以及共同认可并实施是共享问题的第一步关键所在。

(二)建立第三高校区体育联盟

第三高校区的三所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师资力量、教学模式等各有所长,各有不同的优势。它们虽然在一个地方而且紧密相邻,但是办学主体、各自优势的不同,想要实现它们之间的体育资源共享,需要建立一个相互合作、平等、信任的管理机构。为此,可以建立三所高校之间的体育联盟,使体育资源的共享成为现实,从而使三所高校的体育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三)建立第三高校区体育资源的网络信息共享平台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人们逐渐进入网络化的社会。利用高校的高科技产业,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来为自身服务。在网络上,制定一套学分互认的体系。对三所高校的体育教学网络进行互联,可以为体育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提供快速、便捷的条件。为学生学习、了解更多的体育知识提供了机会。

(四)发展各自优势,提高整体水平,开设特色体育课程

天津市第三高校区的这三所高校,在体育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已经形成了各校的特色并且在高水平体育教师的培养下,出现一批顶尖的运动员。因此,利用三所高校的各自优势开设特色的选修课程,吸引其他学校的学生来学习,这样不仅有利于发挥体育人力资源共享的优势,还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使三所高校的在校学生受益,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五)创办学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形式提供共享条件

学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开设的体育健身活动,根据学生的自身的条件、兴趣、爱好参加,给学生多重选择的机会。即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发生转移,也还有改变体育项目的余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重要方式。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受到学校设施、场地和师资力量的限制,难以实现学生的选课,无法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舞台,而第三高校区的三所高校拥有完善的体育设施、场馆,为实现体育俱乐部的教学形式提供了可能性。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大学城构建了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环境,在大学城实现体育资源的共享对于加强校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整合学校力量、提高大学城学校体育的整体水平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解决各校体育资源短缺、浪费的有效途径。

(二)建议

天津市第三高校区的三所高校体育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为体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条件。通过建立三所高校之间的体育联盟,能够使体育资源得到优化整合为体育资源共享提供了保证。转变原有传统观念,树立第三高校区体育资源共享的理念;建立第三高校区体育联盟和网络系统平台;发展各自优势,提高整体水平,开设特色体育课程;为开展学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形式提供条件,为三所高校的师生以及社会民众提供优质的体育资源服务。

参考文献:

[1]翁宏伟.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影响因素与发展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

共享资源优势篇6

关键词:教学资源;大学城;学分制

一、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使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快速发展。截至2011年10月,湖南省共有高职院校65所,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11所,另有58所高职院校举办了成人高等教育,其中长沙市高职院校32所,占全省高职院校总数49.2%;全省公办高职院校53所,长沙市有25所,占全省公办高职院校总数47.2%。据统计,2011年全省高考报名人数37.2万人,相对去年减少4.1万人,降幅达9.9%。据预测,2012年全省高考生源约35万人,2014年进入生源最低谷,约25万人,相对生源最高峰的2008年减少17万人,一直持续到2018年才可能恢复到目前生源水平[1]。由于中高职生源全面进入低谷期,我省中、高等职业院校都面临严峻的招生形势。

二、高职院校生存状况分析

据调查,近几年我国各类高职院校进行了大规模扩张,由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我国高等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远远不能满足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2]。高校主要靠学费、社会培训收入和自筹资金来维持运转和发展,而许多高校培训收入和自筹资金能力较弱,普遍采用负债发展筹集资金的发展模式。然而,负债融资是一把“双刃剑”,暂时解决学校办学资金短缺的同时又给学校增加了巨额负债,如果学校没有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盲目增加负债扩大融资规模,到期没有足够现金流偿债,定会陷入财政危机而影响正常教学秩序,严重影响到院校财务的正常运作,也影响到实训条件改善、实验实训设备添置和日常耗材采购,致使压缩实践课时比重,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质量[3]。由于省属公办院校属于省财政拨款单位,通过机制创新整合区域内省属公办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实施区域内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合作共享,对减少教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三、教育资源共享与合作模式的新探索

大学城是政府主导型的带有共享教育资源特征的新的教育组织形态[4]。目前,投资14.8亿元的长沙职教基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45亿元的株洲职教城已全面展开建设。2011年5月18日上午,来自湘潭六所高职学院的书记、院长出席了在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召开的湘潭高职院校联谊会筹备会。湘潭高职院校联谊会的成立,将进一步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共同开创湘潭职业教育的新天地。这表明,地方政府及高职院校在科学合理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实施区域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合作共享方面做出了表率,不过实现共享教育资源及各种资源利用效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则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四、长沙市省属高职教学资源合作与共享的主要内容与理性分析

面对高考生源持续下降的招生形势,如何保证各高职院校有序健康发展,减少恶性竞争及非正常的招生手段,以及保持招生工作的严肃性,科学合理地利用现有区域教学资源,实施区域内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合作与共享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为实现上述研究目标,必须解决目前教学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1.调研长沙市省属公办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与合作的积极性,尽快开展教学资源项目的讨论。公办高职院校行政上隶属于不同上级行业主管部门,要组建一个分明、高效便捷的优质教育资源开放与共享系统,必须得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还必须得到院校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和院校领导的积极配合。

2.根据教育厅每所高职院校重点建设1~2个专业大类的要求,建议教育厅严格控制院校招生规模、招生专业数量,突出主体办学特色,减少非主体专业办学规模。其中,国家示范院校控制30个左右专业办学资源,一般高职院校可控制20个左右专业办学资源,系部规模控制在4~5个,每个系部控制在4~5个招生专业。

3.教师资源和课程资源如要共享,则会牵涉到复杂的成本问题。因此,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行学分制改革,引入成本核算机制,可先从专业课程设置、师资互聘、学分互认、图书资源借阅等资源入手共享合作。

4.由于实验实训设备等硬件资源共享会增加日常运作费用及维护费用,没有解决好资源共享各方的成本分担与利益分配,直接导致区域内高职院校缺乏资源共享的内在动力。因此,如何整合整体实力较强的院校在课程互开、实验实训设备等资源共享方面有待商议。

5.实现各高职院校间的资源共享与合作,就必须建立相应的教学资源共享运行机制,制定并讨论具体政策和制度。

6.加强网络资源共享,搭建课程共享平台,建立区域内的信息资源网络,实现资源共享的效益最大化。比如:职教新干线实质就是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五、教育资源共享与合作的办学特色与机制建设

面对生源持续下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难以完成招生任务的情况下,实现公办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推进区域公办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合作与共享具有以下优点:

1.强化共享意识,增强共享动力。教育主管部门、院校、教师等要树立教学资源共享的意识,充分认识到资源共享的必要性,以及资源共享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认识到统一规划设置教育资源平台,实施教学资源共享是化解生源不足、降低教学成本、保障师生利益、提高办学效益的最佳途径。

2.长沙地区省属各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资源共享新机制,约束和规范各院校在资源共享中的权利和义务,加强高职院校间的合作与互动,完善资源共享的协调机制。

3.推进教师互聘工作,有效缓解院校师资结构性过剩或短缺问题,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鼓励不同院校相近或相同学科的教师,根据省技能抽查标准,探讨专业课程设置与教材开发,这样既可以融合各院校的文化特色,又可以弥补彼此不足。

4.大力推行学分制改革,逐步实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制度。各院校可搭建课程共享平台,在师资和教室允许情况下,逐步对外开放所有课程。学生在教学计划内进行的跨校选课按学分收费,费用由学生所在院校进行校际结算,暂时可从公共基础课群、公共选修课试点。

5.加强网络资源共享。网络平台是教学资源共享的最佳模式,通过网络平台的搭建,解决学生跨校区选课的困难,也能实现精品课程网站访问和网络课程的课堂教学,还可以实现相关的信息检索、等。

六、结束语

通过长沙市省属公办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合作模式研究,创新体制机制,突出办学特色,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实施优势互补的发展模式,增加实际可供使用资源的总量和类型,优化资源结构,形成规模优势和整体优势,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快速增长,做强做大主体特色专业,促进区域内高职院校的稳定健康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键.在全省2011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1.

[2]周劲松.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8,(4).

[3]祝西莹,陆颖.推进咸阳市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共享的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9).

共享资源优势篇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阶段,资源短缺与学生增长带来的教育资源需求之间出现了矛盾,而教育资源共享是很好化解教育资源有限与教育大众化之间的矛盾。高等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交流,搭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像“幕课”这样国际性的共享平台能够帮助高校之间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实现教育资源利用最大效益,这也是符合高等学校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1高等学校教育资源的概念界定

所谓的教育资源,是指教育资源是指教育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总称。高等学校主要的教育资源是一种社会资源,为高校服务的,存在着两种形式,一种是有形资源;另一种是无形资源。有形资源主要是三大块:人力、财力、物力。教育人力资源包括学生资源、教师资源,教师资源其中包括:其中教师、行政人员、工勤人员;财力资源是指高校的教育经费、教育成本以及人力成本等;物力资源包括:校园、教室、实验设备以及图书馆等。无形资源是指高等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品牌、文化、教育理念、管理制度以及办学风格,是一所学校独有的文化价值,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高等学校资源共享,就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资源共享平台将各类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实现交流互动,以达到人力、财力、物力、无形资源的最大作用,从而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在信息化时代,一种新的教育资源共享形式出现了――幕课,也就是在线教育平台,向广大的学习者提供了全新的知识传播模式,正改变着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为全球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便利。

2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学校的在校人数也在不断地增长,对于教育资源的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实现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成为许多学者研究和讨论的问题。近些年来,不少高校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条件,与同类型或是邻近的高校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主要表现在课程交流,师资交流,教学资源共享等形式,为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作出了贡献。

在课程交流方面,高等学校通过特色课程展示,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课程评价,并与其他高校进行交流,以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由于课程体系较为落后,学生对知识更新的要求难以满足,而高校间的课程交流能够缓解矛盾。随着在线教育平台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传统大学打破了地域限制,为更广泛的范围学生提供了教育资源。“幕课”来袭,为国内的高等教育注入新鲜血液,也为高水平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更好利用。在师资共享方面,由于“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的生师比呈现逐年增长的势头,专任教师的授课负担越来越重,专职教师短缺问题比较严重。近些年来,一些高等学校实行高校间的师资力量共享,在人事管理制度上开始创新,实行了教师互聘。在教学资源共享方面,一部分高等学校通过高校联盟的合作项目,实现学校的教学资源延伸,通过跨校选修、讲座、图书资料共享等形式,有效地使用了外校的丰富教学资源,为广大学生提供发展空间。然后“幕课”的出现,为课程资源共享提供新的形式,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学习。高等学校通过“幕课”,改善教学理念、提高教育质量。

3高等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3.1高校资源共享的意识淡薄

虽然我国高等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开始关注到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外界交流较少,高校注重内部教育资源建设,办学上求大求全,强调自身的利益,很少会想到自己要去和别人共享的东西,尤其是教育资源存在着保守主义的思想,缺乏全局观念。在一些高校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共享意识,他们常常会花费很多用于重复建设已有的教育项目,通过自身建设去保持优势地位,但这样往往会浪费教育资源,浪费不必要的教育投入。此外,在共享过程中,有些高等学校为了自身发展考虑,对于重要性较高的优质资源采用保护策略,不愿意提供给其他高校使用。尤其是在“幕课”时代,缺乏共享意识,不能很好地运用网络教育资源,会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阻碍了教育资源共享的实现。

3.2经费投入不足

高校资源共享,可能会涉及到经济成本问题,如果要去使用别的高校资源,就存在收费,这部分共享费用是否能够承担需要考虑分析,由于共享经费问题直接制约着共享的实现。另一方面,其他高校共享自己的教育资源,又得考虑到设备的损耗、维修费用等。而“幕课”共享平台的搭建需要更多的经费投入,不仅要求资金,还有信息技术的更新,这给高校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如果共享投入成本过大,共享平台建设经费不足,会严重制约着共享机制的长效运行。

3.3缺少配套政策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自主权受到地方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限制,政府对教育资源共享支持力度不够,所以在高校共享上存在着束缚。政府关于推动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方针政策尚不健全。只要一些知名高校加入了“幕课”教育平台,大部分的高校仍旧停留在传统教育模式上。要改变资源共享现状,就必须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并且改善政府与高校的关系,让高校获得更多的教育自主权,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去寻求或是提供资源共享,资源优势的高校带动处于劣势地位的高校。政府应该转变职能,制定关于教育资源共享的专项法规政策,提高高校资源共享的重视,鼓励高校搭建资源共享平台,避免重复建设。

共享资源优势篇8

关键词:教学资源;共享;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387-02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和国际关系日趋密切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间的人文交往越来越密切。高职教学资源共享是我国职业教育实现集约化办学目标的必然趋势,是我国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为天津市高职院校间教学资源共享的实现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一、海河职教园教学资源共享的现实意义

1、教育部支持、市政府主导

(1)海河园是全国唯一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

2005年,教育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确定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2010年,教育部与天津市政府签署《关于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协议》,海河教育园区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

(2)高职国际化办学是天津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奋斗目标

2016年3月,天津市政府下发《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到2020年,天津市将高水平建设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形成具有天津特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滨海新区经济崛起面临的现实人才需求

作为“我国经济第三增长极”,滨海新区将有望迎来未来15年的经济快速崛起。这为海河教育园教育资源整合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一是滨海新区快速发展将产生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为海河教育园区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滨海新区的开发开发进程标示着天津未来的发展走向,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需要有相应的人力资源结构匹配,这就为海河教育园区资源整合与共享确立了坐标。

3、海河教育园是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育高地

2015年,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新校区和3所高职院校的搬迁入驻标志着海河园二期建设顺利完成。截止目前,已有10所高等院校迁入海河教育园。未来还将规划建设第三期,最终形成办学规模20万人、社会培训30万人次、居住人口10万人的总体格局。

二、海河教育园教学资源整合的理论依据

资源观理论认为企业管理的战略任务就是找出、发展和配置这一部分与众不同的关键资源,以谋求最大化的经营回报。资源管理论适用于任何存在竞争的组织,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高校也是存在竞争的社会组织,也需要持续不断地获取资源来持续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获得更好的办学效益。

产业集聚(industryagglomeration)理论,也叫空间经济学。一定总量规模的某一产业相对集中于某一区域,形成聚合效应,就能爆发出令人惊讶的生产效率和集群竞争力。

三、海河教育园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原则

1、以“共赢思维”加快天津海河教育园教学资源整合步伐

确立天津海河教育园各职业院校、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共赢”与“协同”的思维,突破封闭区域理念的束缚,强化资源共享思维。天津海河教育园各院校应站在区域整体的高度规划职业教育发展策略,以寻求共存的战略协同和整合为理念,充分调动园区各高等院校的潜力,优势互补,提高园区的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2、强化高校整合的主体地位,推进校际合作

海河教育园内各高校的整合主体地位应得到加强,并加快校际合作与联动步伐,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校际合作。在整合过程中,天津市政府应为高校搭建好合作平台,提供信息渠道以及制度保障,鼓励园区高校间展开协作。园区内各高校应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发挥各自的教育资源优势,各取所长,资源共享,如学生就业信息、实训基地、重点学科、重大课题等的合作与共享,使园区内各高校的专业、学科、研发与经济一体化紧密结合。

3、明确政府在高等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中的定位

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和减少体制,为天津海河教育园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在现行的体制下,各院个体利益不可能完全为园区整体利益让路,需要在天津市政府层面进行调控,通过立法、经济、行政等手段推进海河教育园教育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在天津海河教育园教育资源的整合中,需要高等院校、天津市政府和社会力量协同推进。

四、海河教育园教学资源共享策略

1、建立科学有效的协调与管理机构

天津海河教育园要依托园区管委会的行政职能手段,合理运用组织结构理论,建立适应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组织结构体系,共享教育资源。除了行政层面的管理协调外,建议由天津市政府牵头,联合天津市教委、社会实体、各高职院校及普通高校共同组建天津海河教育园教学资源共享委员会。共享委员会建立例会制度,负责组织、协调、推动海河教育园教学资源共享工作,并对重要的合作事项进行决策和批准。

2、海河教育园中外办合作学资源共享策略

天津海河教育园要依据产业聚集理论,打造多校联盟。多校联盟,顾名思义就是要将园区内有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或者愿意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的高职院校联合在一起。联盟内各个高职院校共享中外合作办学资源,采取长短期项目相结合的模式,开办2+2、3+1的专升本项目,联盟内各学院学生无需学籍转换,自由选择联盟内的项目。

3、创设教学资源共享的评价标准

天津海河教育园共享教育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量化,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有效评估,以此监督共享效果。同时还要形成持续、及时、系统的反馈体系,提高共享效率。因此海河教育园教育资源共享评估、反馈机制是检验园区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共享措施是否得到贯彻、共享目标是否得到实现的有效手段。

五、结论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的教学改革也随之拓展和深化,海河教育园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集约化的办学途径,积极创新并实施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充分调动更多高校参与教育资源共享,带动我市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升,为我市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共享资源优势篇9

关键词:共享经济;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创新途径;创新能力

1共享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1有利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共享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企业可以通过利用共享经济平台,为企业寻找到更加优秀的人才,在共享经济平台中,企业用工信息,并按照一定的条件和标准对应聘者进行筛选,从而将合适的人员安排到最佳的岗位,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人才的潜能也能真正发挥出来,从而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行,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1.2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

在共享经济时代下,企业中的员工并非全部归企业管理,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有的员工是通过其他途径到企业中工作,只负责企业的某项工作,而企业不需要对这些员工进行培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发生了变化,管理成本也因此降低,人力资源利用率得到了提高。这是共享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举措,同时也是人力资源能够高效利用的真实体现,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言,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3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新时期下,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能否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标志,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很大一部分是人才的竞争,即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是否有较高的配置,如何调动人力资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化价值,以应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难点问题,确保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应该考虑的问题。在共享经济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即为降低企业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而这在无形中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促进着企业的蓬勃发展。

1.4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在共享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在无形中会对员工思想、行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员工树立了创新的思想观念,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岗位工作中,会更加敢于尝试,勇于创新,通过创新的思想来付诸实践,从而改变现有的工作状态,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起着推动作用,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因此提升。

2共享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在共享经济时代下,各行各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加明显,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有一席之地,企业要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做好统筹规划。现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问题颇多,而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与现阶段共享经济时代的内容相差甚远,由此导致了管理工作效率不高,从而阻碍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共享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不高,但是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业务量也是有增无减,所以更需要不断扩大人力资源队伍,培养一支综合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人力资源队伍迫在眉睫。但是在现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在共享经济时代下,相关管理工作并没有与发展要求相吻合,缺乏创新的理念,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没有发挥出来。

3共享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趋势和创新优化途径

3.1共享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趋势

在共享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趋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管理思维模式发生了改变,管理手段也发生了变化,传统守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不复存在,管理思维模式的调整,保障了人力资源管理总体水平的提升,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再局限于对人的管理,而从整体工作布局进行着手。在共享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各个因素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这些管理因素进行重新调整和整合,充分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行之有效,从实际出发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从而推动企业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只注重对人进行管理,完全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本身,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所以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发挥。在共享经济时代下,由于共享性这一显著特征,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围得到了不断的扩大,管理界限趋向模糊,这给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无限的可能,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和全面。在共享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的内在价值逐渐被挖掘,同时也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之下,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众多,而这时正是人力资源管理价值发挥的有效时机,从全局进行管理,针对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措施,从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不断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发挥人力资源的内在价值,才能确保企业平稳良性的发展。

3.2共享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优化路径

3.2.1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共享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必须要以提升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在共享经济下,市场处于开放性的状态,开放的市场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能熟知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要能对所涉及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注重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不断学习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并能够对现有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以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健康的开展。3.2.2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共享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完善非常重要,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的根本。要在立足企业自身发展实际的情况下,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提高用人标准,对应聘者的素质要进行综合的考量,即能力测试,这其中包含面试以及笔试等,以确保其能够完全胜任岗位工作,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完善,要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人力资源的实际需求为根本,在不同发展阶段要制定与之相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管理模式的制定没有一个定性的标准,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不断优化调整,以最终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为目的。最后,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的过程中,要从整体进行把握,从局部进行着手,注重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整体提高。3.2.3构建“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平台在共享经济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必须要与时俱进,结合互联网的相关特性,建立共享应用平台,以不断拓宽人力资源管理范围,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构建“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平台,是共享经济时代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趋势,通过应用平台的建立,不仅能够加强各部门之间信息的交流和沟通,而且也是更好完成上传下达的重要平台,在无形中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通过应用平台,部门和员工可以直接将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上传,信息的时效性更强,企业内部工作氛围更加令人愉悦,由此工作效率得到提升。要充分提高“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平台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平台的各项功能,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不断为企业降本增效,推动企业蓬勃向上发展,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其一,在“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平台中,要将对人才的考核标准和条件进行详细的罗列,其中内容包含:考核的指标、考核方式、考核项目,等等,力求实现考核的公开化、公平化和透明化。另外,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要对个人绩效、团队绩效、季度绩效等都要进行一一考核,以不断提升其团队意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二,企业可以将用工标准到应用平台中,应聘者通过平台便可以熟知相关岗位的要求和标准,并可以直接与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企业可以根据应聘者的信息快速筛选与岗位合适的人才。其三,合理利用“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平台以精简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在岗位设置、人才招聘、人才培训、人才薪酬、留住人才等环节下足功夫,降低各个环节的成本费用,提高人力资源效益,展现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有效解决企业人力资源成本过高问题。

4结语

总之,在共享经济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颇多,但是随之带来的也有机遇,要借助共享经济的东风,不断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从多方面进行着手,无论是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及共享平台的构建等,还是从整体上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充分利用共享经济带来的优势,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用,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林涛.共享经济下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挑战与机遇[J].今日财富,2021(04):174-175.

[2]魏丹霞,赵宜萱,赵曙明.人力资本视角下的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J].管理学报,2021,18(02):171-179.

[3]冯仁民,朱江艳,冯雨婷.“管控”到“赋能”的人力资源管理演进――以海尔集团员工赋能为例[J].市场周刊,2020,33(10):165-167+177.

[4]魏建新.共享经济时代下零售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研究[J].山西农经,2020(16):101-102.

共享资源优势篇10

关键词:高校;教育资源共享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改革以来,高校规模在不断扩大,学生数量剧增,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快速增长。高校间教育资源共享成为合理开发、配置和利用高校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它不但可以缓解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压力,还可以优化教育资源,改变现有的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对教育资源合理利用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同时也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如何对现代的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实施科学的管理,实现其利用最大化,成为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管理的含义

高校教育资源作为高校所拥有的一种社会资源,是指现在或将来可用于高等教育及社会服务的所有资源。对这些资源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从大的概念来说,可以将他们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类象,各种有形资产、人力资源等属于有形教育资源,而象教育理念、办学方针、校园文化等责任属于无形资产。

教育资源共享是指在类教育机构间实现各种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共用。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管理则是指不受空间忽然地域的限制,使各个独立的教育机构、系统和社会系统联系起来,相互开放,已达到教育资源利用方式最合理、效率最高的运作过程。资源共享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使现有的教育资源利用率达到最高。目前教育资源共享的运作模式主要有有形资产共享和无形资产共享,而有形资产共享运作模式又可分为人力资源共享模式、物质资源共享模式和综合资源共享模式几个方面。

二、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管理的应为

(一)教育资源共享的意义

第一,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缓解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教育扩招改革后,教育资源不足已经成为一个显著地社会问题,由于国家的教育投资有限,要改变办学条件,增加师资力量,节约投资经费的等一系列的问题,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成为一个最佳的途径,作为一种新的教育供给模式,共享一方面可以释放存量资源,通过合理调整和优化,缓解教育资源紧张的压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均衡利用,我国各地区由于发展情况不同,教育资源的分布也存在不均衡现象,教育资源共享可以使优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第二,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调节资源需求过度的问题。从整个大的形势来说,我国教育资源紧缺,但是由于计划经济的遗留原因,在局部高校又存在着教育资源过度浪费和过度消费的现象。这主要是人们的一种消费习惯,表现在数量层面和质量层面,人们总是希望享受最大可能多的和高的教育资源,从而造成教育资源消费的浪费,而共享模式就可以使这种现状得到缓解。首先是随着所有权的变更,可以弱化人们对资源的占有意识,形成重视资源使用的良好消费习惯;其次,就是将满足个体或局部需求的资源朝满足集体话需求方面发展,从而使过度需求问题得以降低或消除。

第三,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解决资源恶性竞争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高校间竞争激烈,不可避免的蔓延到教育资源的竞争,各国高校都对份内资源不断地进行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但是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原因,教育资源间本身存在着不公平,再加上竞争的无序化,知名重点院校的教育资源明显优于其他院校,在讲求高等教育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教育资源的市场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教育总资源不变的情况下,要想实现教育资源公平、有序利用,就必须实行教育资源共享模式。而明显滞后的教育管理行政化管理方式也需要随之改变。

(二)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整体教育资源的认知。现在教育机构,地方行政部门以及教师和学生都存在一种传统的教育资源单位所有制的观念,而没有站在普及大众教育的国家教育方针方面去考虑,没有认识到低投入高产出的整体社会效益认知,缺乏正确的思想观念是阻碍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首要问题,要实现跨校际教育资源区域内流动带来的管理创新,先要解从思想上达成共识。

第二,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现在教育资源有限,而国家的教育投入也不能大力扩展教育资源,有限的教育资源和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作为一种新的扩展资源思路,涉及到不同领域、不同地域、不同时空的教育资源,由于各种资源都有各自的主管机构,怎样管理对主管部门来说是一个没有经验可循的新问题。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地跨区域跨校的资源共享管理体系,没有形成对跨校学生的规范化流动管理。

第三,利益成为资源共享的一大阻力。教育资源共享就是要打破原有的“独家小户”理念,这对于占有教育资源优势的一方来说,无疑会造成一定的利益影响。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就是获得经济利益的资本,而随着学校间竞争的加剧,教学资源也就成为学校竞争的有力砝码,所以优势资源高校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并不愿意别人分享独有的优势资源,而那些低端的教育资源共享的价值又不大,这势必为教育资源共享带来阻碍,也成为共享资源管理必须解决的难题。

三、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管理的可为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管理相当的复杂,他是建立在一系列子系统上的整体管理工程,可以进行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高效教育资源共享的管理:

(一)树立教育无边界共享理念,制定科学规划。要使各个部门、机构群体接受教育资源共享这种新的资源配置方式,首先要采用多种渠道加以宣传,让人们对这种新模式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树立一种教育无边界的共享功能性消费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共享为荣的社会氛围;其次教育主管部门要从服务教育的理念出发,在教育资源共享行动中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最后这教育资源持有机构要从社会的大局出发,改变小家意识,要将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结合起来,自觉地加入到教育资源共享行动中来。

教育资源共享和许多部门的利益有关,所涉及的领域也很广泛,要顺利实施就需要制定科学的规划,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要通过专业人士的深入调查研究工作,在全面了解教育资源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加以研讨规划;其次,对共享规划要进行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使得共享规划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国家教育资源共享的长期发展。

第二,健全政策体系,优化发展环境。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制定政策性指导文件,完善法律法规,使教育资源共享在法治的基础实施。其次是要制定经济政策,在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经济优惠,并加大财政补贴的幅度。再是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首先要树立全民教育资源共享信用意识,并要利用现代信息化网络平台构建一套完整的信用体系,使高校教育资源有一个良好的共享环境。

第三,政府加大投入,夯实物质基础。政府作为教育资源共享的主要职能部门之一,除了制定政策和宏观调控之外,还要尽可能提供资金支持,资金的来源可以是财政投入,也可以是政府牵头下的社会各方集资。设立教育资源共享专项基金,以便于支持公益性、基础性教育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和运行。

总之,高效教育资源共享管理作为一种新的资源管理运作模式,其发展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从理念、投入、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等各方面全方位着手,才能使高效教育资源共享得到有效管理,形成高校教育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共用”,实现高效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共享长期化。

参考文献

[1]王梓袜.高职教育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2]王勇。论我国高等院校教育资源共享模式。高教改革与发展。[J]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