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信息化发展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28:11

金融信息化发展报告篇1

衍生金融最初是为了规避风险而生的,但是由于市场上有不同的参与者和对于风险不同的态度,投机成了不可避免的行为。

从十几年前的巴林银行,到今年年初的法国兴业银行,这十几年来的一次又一次的金融银行引起的危机,导致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的此起彼伏。

衍生金融工具在一定程度上的失败,是因为缺乏了风险管理。而风险管理需要高质量的信息。根据统计,70%的信息是来自会计信息。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信息的需求者对于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全方位的风险分析、控制,从而得出了风险水平的估计和效益判断。

衍生金融工具的瞬息变化,使得信息的使用者,希望得到动态的信息。最好能够像导航信息一样,能够是按需、完整、精确的,而且还是可理解、实时的。

21世纪科技迅猛发展,信息技术让人目不暇接。XBRL语言带来了会计财务领域的新突破。XBRL财务报告及发展将成为满足会计监管执行的技术载体,丰富会计监管的手段,提高监管效率。

XBRL能做什么

作为XmL的延伸,XBRL有着技术所赋予的语言优势。它根据财务信息披露规则,将财务报告内容分解成不同的数据元,再根据信息技术规则对数据元赋予唯一的数据标记,从而形成标准化规范。以这种语言为基础,通过对网络财务报告信息的标准化处理,可以编制出比现行网络财务报告更加先进的报告,可以将网络财务报告的不能自动读取的信息转换为一种可以自动读取的信息,大大地方便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批量需要和批量利用。

基于事项法会计理论建立的衍生工具XBRL报告,可以让会计决策者利用信息模型,根据事件的不同而进行决策。那么,XBRL和它的业务系统进行融合,信息发展和产生成为了可能。所以,我们认为XBRL报告无疑是先进的。

XBRL报告提供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由供给决定型向需要决定型转变的路径。信息的供给方要完整地提供衍生金融工具的经济业务,其中包括有助于生成会计信息的各种数据,以及相应的手段和方法,建立了我们常讲的“数据超市”。信息使用者则通过制定和加工规则,并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偏好,适时地进行了信息的选择、加工、提炼、汇总、分析,生成、组装相关的衍生金融工具报告。

这就是整个的形成报告的流程。那么,我们可以展望衍生金融工具信息XBRL披露的效果。信息的数据可能因为输入不同的报告而发生数据的风险,而使用标准化的语言,可以减少输入和传递上的差错。在报告生成的过程中,使得隐瞒信息比较困难。当然,这也是我们现在关注信息失真的焦点问题。

这样,衍生工具报告的完整性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衍生工具信息的XBRL披露可以进行良好的信息扩展,对于词汇表进行修改,可以适应会计、财务行业的新变化。比如说,我们新的准则如果再有变化,我们可以通过修改词汇表,来进行相应的记录。

特别是针对于衍生金融工具这种新兴工具的变化创新速度来讲,由于XBRL这种软件的特性,可以支持报告随着企业不断的创新而发生变化。这样,衍生金融工具创新在不断地发展,同时通过XBRL语言的扩展,使得信息的提供可以跟上衍生金融工具的变化速度。它避免了信息落后于创新,监管落后于信息的尴尬境地,有利于实现衍生金融工具的监管、创新同步。

XBRL还可以实现衍生金融工具的实时信息。由于XBRL具有良好的数据共享性,那么衍生金融工具的业务系统和会计系统可以无缝对接,即刻记录、处理报告。所以,会计人员不需要根据历史的报告,去预测数据。

XBRL还可以衍生金融信息的按需模式。如果我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我可以从最初的原始信息当中提炼。尤其XBRL支持输出格式的多样性,这就可以根据不同使用者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样式表,自动生成多种衍生金融工具的报告,降低了手工编制报告时输入错误的风险,保证了数据的有效性,而且,提高了输入报告的效率。特别是针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信息需求者信息需求的多样化,XBRL对此提供了支持。

XBRL还能做什么

刚才我们讲了这么多的优势,现阶段来讲,XBRL只是改变了信息的传输和提供方式,只是阅读能力上的提高,跟我们刚才说的能力还相差很远。

从技术来讲,XmL的理论和规范是成熟的,关键是如何来制定XBRL的标准。我们的研究团队目前正在研究,以衍生金融工具为现行突破口,怎样把衍生金融工具的现实信息分化,就是分成数据源,变成价值优势。

另外一个方面,企业在推行XBRL报告的时候,当然需要资金、技术的支持,而且对于现行的信息系统的整合上面,也是需要时间磨合的。

目前,XBRL报告,在美国的发展是最广泛的。但是,也涉及到了刚才我们提到的这样一个问题。

金融信息化发展报告篇2

(一)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现行财务报告无法适应知识经济需要的典型表现在于对一些前瞻性信息、不确定性信息以及一些潜力巨大的公司的巨额无形资产在财务报告中不能得到反映。从而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预测的需要。我们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仅将重心放在硬性资产上,而对一些前瞻性、不确定性的信息,则通过一些根深蒂固的原则如历史成本原则、实现原则和可靠性原则等将其排斥在财务报告之外,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类信息却是最重要的信息。按照现行会计准则,企业只允许对在购买与合并时形成的商誉予以计量报告,而对那些在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综合作用下所获得的,超过正常报酬率而形成的自创商誉,不能在现行财务报告中予以计量反映,从而使得不少公司的潜在价值被严重低估,这也是一种财务报告信息的失真。由于现行会计报告模式无法反映此类重要信息,势必会使投资者转而寻求其他信息来源,从而增加了信息搜寻成本和信息风险,进而影响到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会计提供信息的功能。联机实时报告系统(olrt)的应用,使得企业可以根据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进行实时计量;企业的网络化,使得会计不再是个封闭的子系统,它除了提供历史的财务信息外,还可以提供非财务信息、经营管理信息、分析性和预测性信息。与传统会计相比,信息技术时代的会计空间大为拓展,如果会计不迎合这种变化,势必导致会计功能的萎缩。此外,由于现行财务报表反映的经营事项必须以货币计量为基础,而对于一些非货币计量的经济事项,如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和各种软资产如知识产权、职工智力等无法在财务报告体系中得到充分的揭示。而在信息时代,信息成为经济活动最主要的资源,劳动者付出的主要是智力劳动,产品或劳务的价值构成中知识含量占相当大的比重,知识资本成为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公司未来现金流量和市场价值的动力所在。

(二)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风险信息和不确定性信息披露的要求由于估计和判断的客观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充斥着整个会计处理过程。企业风险和不确定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参与其他行业经营而导致的风险;二是由于所从事行业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市场风险;三是企业交易过程中选用不同金融工具所形成的交易风险。特别是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国际金融领域所发生的深刻变化,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衍生性金融工具的采用,给企业经营带来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工具也不断地得到创新。金融工具的创新涉及到金融业务的各个领域。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不仅翻新速度快、数量大、品种多,而且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金融衍生交易也越来越多。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具有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有时可能为给企业带来巨额的金融利润,但有时也可能给企业带来巨额的损失。英国巴林银行的破产,以及我国上交所“3.27事件”,都是典型事例。这种巨额的金融风险已越来越引起投资者的重视。但是,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受传统会计理论的制约,不能完全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及报告等问题。从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出发,企业财务报告应当充分披露这些风险信息。但按照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指标内涵及其计量原则,企业面临的未来风险和各种不确定性的重大事项则受到严重的制约而无法得到充分揭示。

二、改革现行财务报告是信息需求者需求变化的要求财务会计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化。前者要求财务会计不断地将新的、变化了的经济业务反映出来,以体现和强化会计反映的基本功能,后者则要求以提高财务会计信息在使用者经济决策中的作用,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长期以来,上述两个方面的变化交织在一起,共同推动着财务会计不断地向前发展。当今,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变化又对传统会计提出了挑战。早在1994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专门委员会,通过对大量的职业投资者、债权人和他们的顾问人员的调查研究后,发表了题为《改进企业报告——客户导向》又称jenkins的报告,该报告对使用者需要的信息类型和改进现行报告的建议等作了全面阐述。根据该报告,用户信息需求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关注历史信息转向注重未来预期信息过去,信息使用者往往以财务报告提供的历史交易信息评价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费成果,并影响着他们所作出的各种决策。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投资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历史交易信息与使用者经济决策的相关性正在日益减少,有些甚至毫无用处。而现在人们完全可以而且很容易从电脑数据库中获得越来越多的着眼于提供预测数据的信息。另一方面,许多与企业未来发展休戚相关的经济业务如衍生性金融工具、信息技术资产、人力资源价值等都未能在财务报告中得到有效地充分披露。财务报告的有用性正在日益削弱。在这个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变化得迅猛的世界里,未来预测性信息的价值已比以往任何时期更重要。

(二)格外关注不同机会和风险的企业分部信息分部报告信息,对于确定和分析从事多种业务的企业的机会和风险是一个可靠有力的工具,它有助于投资决定是否投资、信贷等经济决策。传统的财务报告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没有充分披露分部信息,但随着经济环境变化,使用者越来越认为分部信息与企业整体信息同等重要,表现在按行业提供的分部信息能深入说明一个企业的机会风险,给投资者提供企业横向之间的有用信息;按地区提供的分部信息能够分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及各个企业的机会和风险,给投资者提供企业纵向之间的有效信息;而对于债权人最为关心的法律实体提供的分部信息,则给债权人提供了法律实体的财务和经营活动。

(三)关注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量和信息范围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信息使用者提供一定数量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然而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要求与期望不断发展,使用者已不满足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现状,他们希望能通过财务报告获得更多的非财务信息、定性信息、不确定性信息、企业分部信息等。就现行财务报表的结构和性质而言,已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三、对现行财务报告的改革

(一)财务报告的改革应遵循的原则财务报告只是财务会计系统中加工与生成信息的一个程序,任何对财务报告的重大改革或改进,都要考虑财务会计系统的改革。例如,为了能反映企业经济的真实性,就必须对一些现有财务报表中未列入的项目进行充分披露。如自创商誉、衍生性金融工具创新、知识产权、人力资源价值等,这就要改变传统财务会计只确认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的做法,需要重新对资产、负债进行定义。因此,现行财务报告的改革应遵循财务会计改革为先导的原则。

(二)财务报告模式改革的方向未来财务报告的改革与改进,其目标在于促使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有用,不断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要求。这主要可从三方面加以设想。

(1)拓宽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范围。现行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以财务信息为主,其披露的范围也只局限于财务会计确认与计量的交易和事项。未来的财务报告应在突破上述限制的条件下,拓宽信息披露的范围,不仅揭示财务信息,还应扩大到非财务信息,应当将与信息使用者有关的非财务信息、社会责任信息、预测信息、分部信息、管理会计信息等纳入披露的范围,提供“管理当局分析报告”、“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分部信息”、“关于管理人员和股东信息”等;同时,对现行财务报表不能反映的一些“表外项目”也能通过适当的方式予以披露,充分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而“财务报告”的名称也需要更改,因为到那时已不仅仅是“财务”的报告了。

(2)未来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应当是历史成本、公允价值、成本与市价孰低等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体系。现行财务报告是在以历史成本属性为主的前提下建立的,因而财务报告披露信息的相关性得不到充分体现,尤其在信息技术时代必将受到排挤。未来的财务报告应在历史成本属性之外,针对不同项目,允许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特别应注意“公允价值”、“成本与市价孰低”等计量属性,促进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现有的价值。

(3)增加未来预测的信息。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来说,企业未来的信息才是最相关的,因此,未来的财务报告模式应增加一些企业未来预测信息,如企业“前瞻性信息”、“创新金融工具信息”、“企业管理信息”等,这对提高财务报告整体有用性大有帮助

。(三)财务报告体系的改革步骤要使财务报告的改革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必须循序渐进,采取分步改革、逐步完善的策略。从近期来看,应当结合我国实际,在现有财务报告的基础上,先对其作一些适当的改进。

(1)应当重视企业分部信息的披露。近年来,我国集团公司的迅速崛起给企业报告体系提出了一个新课题。为了满足用户对分部信息的需要,应当针对我国实际,借鉴国外经验,建立我国分部报告,形成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

(2)结合我国具体的经济环境,拓宽财务报表附注提供的信息量。由于传统计划经济的原因,我国会计报表附注现阶段主要侧重于对表内项目的解释,而对于表外企业未来的机会风险、表外融资方式、企业软资产(如人力资源)、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信息披露太少,改进后的会计报表附注应包括这些内容。而重要事项的揭示应主要包括已承诺的事项、或有事项、期后事项和其他重要事项等。

金融信息化发展报告篇3

【关键词】影子银行;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挑战

一、影子银行的涵义

自从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麦考利(paulmcCulley)在2007年8月提出“影子银行(ShadowBankingSystem)”一词以来,国外学者对此进行了详细研究,但是目前仍然没有能够得到一个关于影子银行的准确定义。麦考利认为影子银行意指游离于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之外的,从事与银行相类似的金融活动却不受或几乎不受监管的金融实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BenBernanke)在论述影子银行相关功能时,将影子银行定义为除受正式金融监管之外,充当储蓄转换为投资的中介金融机构。2011年4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对“影子银行”作了界定:“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根据这一定义,政府支持企业(房利美)、投资银行、金融公司、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各种管道等均属于影子银行,而存款类机构、保险公司、养老金等金融实体从事的部分业务也属于影子银行的业务范畴。

在我国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影子银行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巴曙松(2009)认为影子银行虽然是非银行机构,但事实上确实发挥着银行的功能,它们为次级贷款者和市场富裕资金搭建了桥梁,成为次级贷款者融资的主要中间媒介;吴晓灵(2011)在“入世十周年峰会暨2011招商证券论坛”上表示,所谓影子银行,就是为企业、居民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期限配合和提高杠杆率等服务,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替代商业银行核心功能的工具、机构、企业或市场。

纵观上述各类定义,虽然没有对影子银行的界定达成一致意见,但是均呈现了影子银行最主要的作用,即在不受监管的条件下发挥着信用中介的功能,与传统商业银行形成互补。

二、影子银行产生及发展的原因

(一)金融创新为影子银行的兴起提供了可能

20世纪80年代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以后,美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货币市场基金和垃圾债券的兴起使商业银行受到很大冲击,传统银行业务的赢利性下降。竞争压力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改变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赚取利差的传统赢利模式,纷纷转向“发行—分销”经营模式。而作为当时最重要的金融创新,资产证券化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将流动性由低转高、可在资本市场上交易的金融商品的手段,是一个有效的、低成本的筹资渠道。不仅如此,它还使发起者将风险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剥离出去,有助于发起者改善各种财务比率,提高资本的运用效率。同时,资产证券化利用复杂的金融工程技术,创造出各种各样的风险—收益组合的证券,也满足了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基于上述吸引力,资产证券化在美国金融市场上迅速发展起来。

(二)企业资金需求与社会闲置资金的供给为影子银行的产生提供了肥沃土壤

货币作为经济中的重要角色,一方面能够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价值尺度和交换手段。1970年以后,美国的经济波动为金融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尤其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坍塌,使得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了紧缩货币政策和宽松财政政策的政策组合。同样,近年来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通货膨胀日益严重,为了保持物价稳定,我国政府也采取了抽紧银根的政策。如此一来,当受到影响的贷款者不能满足企业的贷款需要时,为了避免资金链的断裂,企业便开始寻找其他融资途径。在我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产生了许多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可见企业资金的需求为影子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Gortonetal.(2011)在其研究中也表明影子信贷传导作为金融创新,构成了一部分社会总货币供给。另一方面,拥有闲置资金的供给者,为了避免货币贬值带来的损失,实现存款的保值增值,也乐于参与影子银行的交易活动。

(三)金融管制放松为影子银行的产生提供了推动作用

在资本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和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中,美国金融体系中的法律变更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1999年,实行了60多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被《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所取代,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法律基础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而后者旨在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金融监管,结束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在《金融服务现代化法》颁布之后,美国于2000年出台了《商品期货交易现代化法》,该法规定场外交易不受商品交易委员会监管。在这两项法律颁布后,包括投资银行在内的影子银行摆脱了发展的法律束缚。

(四)规避监管成为影子银行发展的基本因素

在第一部分,笔者已经指出和当前美国以衍生金融领域为代表的影子银行体系不同,中国目前的影子银行体系仍然处于初期。目前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基本被归纳为银行业的表外业务,以及由非银行体系所承担的融资业务两大类,这包括银信合作、委托贷款、信托业、担保等以及民间信贷。很显然,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主要源于利率管制和金融管制。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的《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状况研究》指出:“从影子银行融资方来看,源自宏观调控方向转变背景下重点调控行业(房地产与地方投融资平台)与中小企业的旺盛融资需求;从影子银行产品投资方来看,源自金融抑制环境下居民部门的旺盛投资需求;从投融资中介来看,源自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创新来规避贷存比、资本充足率与贷款限额等监管指标的行为。”

我国利率管制产生的存款负利率催生了众多较高收益的银行理财、集合理财、投资基金,满足了储户追求更高收益的需求;信贷的实际利率非常低,又放大了信贷需求,信贷过多的配置到了政府、国企等部门,这导致民间部门的信贷需求难以满足,只能寻找非银行机构获得融资。规避贷款规模管制而带来的银信合作、银行票据融资(承兑和贴现)、委托贷款等影子银行业务规模猛增,满足了银行规模扩张和部分客户的融资需求;规避了行业信贷限制而带来的房地产信托、私募基金乃至地下钱庄。

虽然美国与我国管制政策不同,金融体系中利率并未受到政府管制而是实行市场化,但是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仍然受到巴塞尔协议等法规对资本充足率、存款准备金的各项资本监管。而前文已经指出资产证券化可以使发起者将风险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剥离出去,有助于发起者改善各种财务比率,提高资本的运用效率。因此,影子银行成为金融机构规避各项监管的有效融资渠道。

三、影子银行运作流程与特点

为了分析需要对影子银行进行怎样的信息披露,所需的信息披露又会对现有的财务报告体系产生怎样的影响,首先就需要对影子银行的运作流程及特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同时,由于国内外影子银行发展速度不一致,所以本文对国外影子银行运作流程与国内影子银行运行机制分别进行了阐述。

(一)国外影子银行的运作流程

本文前面已经提到,在国外影子银行的活动中资产证券化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其主要流程则是:商业银行和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形成相关贷款资产,并通过真实交易或破产机制打包出售给特殊目的实体(SpV),从而将贷款资产转移至资产负债表外;而特殊目的实体将购自不同银行的贷款放入一个资产池,再依据资产的收益与风险经过分类、切割、信用加强、重新包装等程序,转换成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securities,aBS),并由此衍生出各类金融产品,再销售给不同的投资者,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退休基金、共同基金、对冲基金等,从而实现融资的目的。而在转换过程中还会涉及到信用评级机构与信用增级机构等各类主体。

而pozsaretal.(2010)按照影子银行的信用中介将其活动划分为7步,并进行了具体的阐释。由于本文只是为了通过对主要流程的大致了解来探讨其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因此在此不对影子银行的信用中介活动进行论述。

(二)国内影子银行的运行机制

由于我国影子银行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并未形成像国外那样典型的运作流程。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与成都分行调查统计处联合课题组(2012)的研究成果显示,国内影子银行按照提供融资的方式可以将运行机制分为四类:一是通过发行权益份额进行融资的准实体,如银行表外业务、基金、企业年金;二是通过自身权益资金提供融资服务的实体,如私募股权基金,专业保理公司;三是通过权益和负债进行融资的实体,如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金融控股公司、担保公司等;四是依靠负债进行融资的实体,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通过上述分类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影子银行的交易活动并未涉及到过多的金融衍生产品,但是由于构成影子银行的(准)实体较多、牵涉面广,其产生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三)影子银行的部分特点

通过对影子银行的运作流程进行梳理后,可以看出影子银行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1.高杠杆性

与传统银行业的资金来源相比,由于影子银行并不能进行居民存款的吸收,因此大部分影子银行主要靠财务杠杆进行举债或者依靠自有资金进行运作。因此,其杠杆性要高于传统的商业银行。正因如此,一旦主要以借贷作为资金来源的影子银行在后续运作中出现问题,将会触发大规模风险爆发的可能,造成挤兑。这就涉及到财务报告如何可靠地反映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如何充分地列报或者披露相关的信息。

2.产品结构复杂,批发运作

影子银行在通过货币市场、证券市场来向投资者发行票据、债券等金融工具的过程中,打破了传统商业银行零售的服务模式,采取了类似打包、捆绑、组合的批发销售模式。而影子银行所发行的票据、债券大部分都是经过了重新组合,通过各类利益实体的运作,开发出了各式各样的金融产品。而这一特点对于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以及相关金融产品的计量无疑提出了要求。

3.表现形式多样化

影子银行并不以传统商业银行为约束,而只是以投资银行为核心,包括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因此,现有的针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体制,并不能直接简单地运用在影子银行的其他主体上,需要对不同的主体进行各自分析。例如:依靠自有资金进行融资服务的主体和依靠负债进行融资服务的主体,其监管重点会有所不同,这就可能导致信息披露要求的多样复杂化。

四、影子银行对财务报告的挑战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联席会议上决定成立了金融危机咨询小组(FinancialCrisisadvisoryGroup,FCaG)。2009年7月28日,FCaG了《最终报告》(FinalReport),指出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透明度(transparency)和诚信(integrity)的信任,对于全球金融稳定性和良好的经济增长非常重要。通过提供透明的、无偏见的、如实反映的、相关的会计信息,财务报告在金融体系中起到一个整合的作用。而要想对影子银行实现有效的监管,首先就需要解决影子银行的信息披露问题。

(一)对财务报告目标的影响

根据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即我国建立的是以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相结合,并以受托责任观为首的财务报告目标体系。

然而,随着市场化改革的逐步进行,财务报告的需求者从原来的所有者,逐步扩展到债权人、外部投资者、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如此一来,以“受托责任观”为重的财务报告目标已不能满足所有投资者的信息需求。作为外部投资者而言,其更关注投资的安全性、风险溢价水平和投资回报等信息。同时,信息诉求从财务报告信息的价值相关性,逐步转向对自身利益的保护。

在“受托责任观”下,公司管理层主要考虑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其是否完成了公司的经营目标,在做控制决策时会更加关注公司业绩和委托方的评价,从而使焦点过多地关注到“利润表”上。正因如此,影子银行才会备受各界青睐。在现有的财务报告体系中,并不能通过资产负债表全面反映企业参与影子银行的交易规模、资信状况,但却能通过利润表反映其中的运营收益。如此一来,在对利润一味追逐的驱动下,将导致投资者不能对投资的风险报酬做出正确的评估。

对于这一问题,FaSB和iaSB提出了“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明确了“决策有用性”是财务报告的唯一目标。王霞(2012)指出:现代金融发展的结果之一,就是导致作为资本所有者的会计信息使用者逐渐失去对其资源的直接控制,这一趋势强化了会计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需要的要求,由此使会计信息被赋予了决策有用的基本导向。

但是,“决策有用性”的具体运用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如何衡量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在现有条件下并不能清楚界定和量化;另一方面,在这一目标指导下,如何针对不同利益者和不同交易类型订立有效的实施细则,也是一大难题。

(二)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挑战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它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在此,本文结合影子银行的特点,主要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这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1.可靠性是否“可靠地”反映了客观存在的风险

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可靠性最为基本。它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而在国外的影子银行运作中,商业银行通过贷款形成自身资产,并通过出售贷款形成“资产”整体不减少而“风险转嫁”的现象。但是,其却忽略了整体市场风险得到放大的事实。一旦贷款者陷入困境,开始拖欠还款时,商业银行就不得不提高次级贷款违约率,使得投资者大量抛售次级债券及其衍生品,影子银行便会遭到挤兑,进而引发市场恐慌。

由此可以看出,基于“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可能由于将相关贷款资产移出表外,而掩饰了影子银行的高杠杆性,导致投资者容易忽视客观存在的风险,做出错误决策。

2.相关信息是否得到了披露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随着影子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其相关的会计信息逐渐成为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相关主体未来风险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有关影子银行的交易与事项并不符合会计准则中所规定的确认和计量条件,因此无法在财务报表上进行列报,导致会计信息相关性存在欠缺。

3.财务报告是否真正能让使用者清楚理解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而在今日,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程度和套期活动复杂性的迅速增长,要想对相关金融创新进行有效的财务报告绝非易事。虽然国际上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都对此给予了高度的关注,然而根据现已出台的套期会计准则来看,许多报表编制者普遍认为该会计准则过于偏向规则基础,且十分复杂,以致难以使用。另外,又以企业年金为例,其中对于设定收益计划需要运用到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这一精算估价方法。无论是投资者想要理解这一估价方法,还是在缺乏精算人才大背景下,编制相关的会计信息,都是十分困难的。由此来看,即使未来有关影子银行的相关会计信息能够在财务报告中进行列报或强制性披露,如何能够使投资者了解其内涵也是一个需要攻克的难关。

4.是否能对复杂交易实现可比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互相可比,而其中又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其二,不同企业同一时期可比。

而作为影子银行中的重头戏——资产证券化业务,发起人的资产转让存在两种会计确认的方法。一种是将其该事项作为销售业务,进行表外处理,此时证券化资产将从资产负债表中剔除,发起人确认该过程中的损益;另一种是将该事项作为融资担保进行表内处理,证券化资产仍保留在资产负债表中,发起人并不确认由此带来的损益。因此,对于同一笔资产证券化业务,产生了两种会计确认方法,而这两种会计确认方法的会计分录却是截然不同的,这无疑对会计信息可比性,尤其是不同企业同一时期的可比性造成了影响。另外,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规定》等规定的颁布,形成了“真实销售”的会计原则,但其中的差异仍不可小觑。

(三)对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影响

会计计量是为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而现有计量属性主要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第十二条规定,“因金融资产转移获得了新金融资产或承担了新金融负债的,应当在转移日按照公允价值确认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因此,在资产证券化交易等一系列金融工具交易中,主要都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原则。

在引入公允价值过程中,我国考虑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三个级次,即:第一,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的当前公允价值;第三,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而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来说,对于金融创新产品并没有形成活跃市场,而且对于这类交易中形成的资产或负债而言,要找到可供参考的市场价值也并不容易。因此,现阶段利用估值技术来确定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对此进行计量就成了主要途径。但由于影子银行大多是规避金融监管的产物,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其数据和信息的可得性方面存在较大难度(李波、伍戈,2011)。一旦市场上没有可观察到的信息能够证明该资产或者负债未来的现金流量,利用估值技术来确定相关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也就化为了泡影,更无法科学合理地进行信息披露。

(四)对信息披露主体的影响

根据前面对影子银行运作机制的介绍,可以看出,影子银行涉及的各类主体十分广泛。以资产证券化为例,除了商业银行等发起人外,还涉及特殊目的实体、信用增级机构、信用评级机构、资产证券的持有者和资产管理公司等。而根据FaSB2009年6月新颁布的FaS166《金融资产转移会计》和FaS167《可变利益实体的合并》来看,虽然修改了关于资产证券化的相关会计准则,但涉及的主体仍然是该交易活动的发起人。而对于信用评级机构和信用增级机构处理依据等的信息披露,无疑也是十分有用的,这不仅能够使投资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投资的风险,也可以实现对于信用机构的监管,减少其中的不透明因素。

金融信息化发展报告篇4

1.财务报告的概述

一般来说,企业财务报告可以反映企业会计部门在审计会计帐簿的记录和相关资料后编制和提供的企业在特定日期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现金汇总文件会计期间的流量、所有者权益等会计信息。根据中国现行会计法有关财务报告的规定(第二十条第二款),企业的财务报告应当由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的附注和财务报表构成。从宏观角度看财务报告,是市场国家进行经济控制的重要依据,也向国家主管部门、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集团提供信息服务。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观点来看财务报告,也是经营者进行经营决定的重要依据。因此,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可以对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起到积极作用。

2.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

利润表。在一些研究中表明,利润表格式一份有两种:单步式利润表和多步式利润表。单步式利润表是将当时时间段的企业盈利口标列在一起然后将成本支出列在一起两者相减得出当期净损益。多步式利润表是通过对单步式的性质加以归类,所形成的中间性利润指标

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有表首、正表两部分,是月度、季度、半年度或年度等价物流人和流出的报表,它反映了企业经营物流、信息流、商流和资金链运动的财务状况变动。

会计报表说明。会计报表说明指单位对会计报表及其财务计划指标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所形成的书面报告,包括主要会计方法说明、报表分析说明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3.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局限性

3.1信息披露不完整

现行企业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完整的情况,突出反映在了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现在企业财务报告反映的内容被相当压缩。一般来说,企业的主要经济活动只反映了企业的个人经济业务和交易特征。以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为例,财务报表只反映其总额,应收账款中有哪些客户和客户的资产,不反映其信用状况和账龄。

第二,现行企业财务报告采用一般格式的报告书。也就是说,现在的企业财务报告对不同会计信息的利用者提供相同的会计信息,但是对于不同会计信息的利用者,其利用目的和方法不同,评价的资产和不同的信息的偏好等,各自的财务信息、业务报表中反映的信息有报告。利率有不同的要求。显然,现行企业财务报告不能满足不同信息利用者的不同要求。

第三,企业现有的财务报表以货币计量标准反映经营事项,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有很多是不能用地理位置、人力资源、知识产权、职业技能等货币来衡量的。这可以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经济效益,但在企业中,目前的财务报告信息还没有完全公开。因此,基于货币计量的财务报告对于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集团明显不公平。

3.2信息披露不及时

企业的当期财务报告是根据会计期间的假设定期作成的,明显落后于市场环境。在现代市场领域,企业的生产周期变短,经营风险越来越大,所以这种落后的报告已经不能满足信息用户的信息使用需求,用户对信息的适时性有着更强的要求。

3.3信息披露不可靠

一方面,为了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本期企业财务报告按匹配原则调整和传达期末财务数据。这种调整和转移处理是基于会计对已经发生的交易的确认和测定,但经营者的主观愿望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企业的外部财务报表是为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关联利益集团而制作的,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看,从企业财务会计的角度来看,希望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绩,所以在陈述准备过程中,陈述的构成要被粉饰是不可避免的。这两个原因导致财务报告信息公开的可靠性降低。

3.4不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支持

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财务报告的信息是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绩的最直接的工具,具有独特性。他们需要决定投资的意思。关于企业的财务报告,重点是反映历史性的财务会计数据,但历史性的财务会计数据反映是基于已经发生的确定。

3.5不能满足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

首先,在现在的市场领域,衍生性金融工具一般是企业作为对冲或投资的工具来使用,但是不能确认企业持有或发行资产或负债。财务报表的注释只有粗略的说明。因此,企业管理当局不能有效控制衍生性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经营,但由于不知道衍生性金融交易的信息,企业投资者和债权者等其他利益集团也受到损害,妨碍了投资决策。第二,关于衍生金融机构本身,基本上是执行合同的。展望未来,收益和风险并存,这明显违反了传统财务报表的资产确认原则。三是以传统财务报表的历史成本测量为基础,而衍生金融工具在一个时间节点是无法完成的。也就是说,目前的财务报告不能充分反映重要的风险和利益,不能完全解决其确认和计量问题。

3.6不能满足对无形资产信息揭示的要求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品等信息在企业经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激化,企业的能源和产品的销售渠道,甚至企业的社会声誉等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但是,这些因素不能用货币来衡量。无法显示企业目前的财务报告。企业现行财务报表反映的主要是可以以货币形式计量的历史成本数据。但是,当前财务报表中的大量无形资产信息不能用货币计量,不能反映企业目前的财务报告不符合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条件。

4.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改进措施

4.1改进信息披露内容

根据充分披露的原则,目前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能力可以从两方面提高。第一,将衍生性金融工具纳入财务报表,增加衍生性金融工具的价值变动、报酬转移、潜在风险、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等公开内容,适当增加财务报表的注释,从而在财务报表的注释中注明知识资本、人力资源等内容增加。

4.2改进信息披露模式

根据一般化的会计信息原则,财务报告中反映的信息应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主要是指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社会、自然资源、周边环境等的影响,为实现这些信息的完全反映,企业应改善传统的信息披露模式,以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为基础,对社会的边际成本进行调整。有必要及时提供有关变化和变化的信息。

4.3提高信息披露的时效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派生商品越来越多,商业活动的不确定性越来越明显。因此,信息用户对信息传输的请求越来越强。基于对信息使用者负责的态度,企业有理由提高信息公开的适时性。例如,企业可以在保持定期报告的同时增加实时报告的准备。

4.4提高信息披露的可读性

财务法律法规对财务报告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是让信息使用者理解、熟悉披露内容。根据这个要求,现在的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公开内容与不能有效解读的数字堆积如山几乎相同。因此,提高财务报告会计信息的公开的可读性是信息利用者的共同目标,通信希望改善信息公开方式,满足不同信息利用者的信息请求。另一方面,增加信息数据的分析内容,使信息用户易懂。

4.5增加财务报表附注的信息量

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例,其财务报表附注的长度已远远超过了财务报表本身的长度,其中有些国家财务报表附注的长度已达到了财务报表本身长度的五倍,这样的长度让信息含量得到了充分的增容,对信息使用者的重要意义自身不言而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在财务报表附注方面显然是非常落后的,但是我国资本市场近些年来却非常活跃,所以,增加财务报表附注的信息量理应成为企业认证考虑的问题。

4.6增加衍生金融工具财务报告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经济新常态后,创新驱动已经成为引领中国企业发展的主流,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也迎来了高峰。金融革新工具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企业财务报告很明显难以满足在新常态下金融衍生工具披露会计信息的需要。如何处理衍生金融机构的会计处理问题总是企业的烦恼。因此,国家需要尽早出台新的会计政策,规范衍生性交易,为衍生性金融机构的财务报告提供法律依据。

5.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发展趋势

财务会计环境的变化是财务会计报告发展新趋势的直接驱动力。这些动机来源于会计界,也有来源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因此,一些社会经济学家对财务会计报告的未来发展作出了多种展望。这些展望包括解决现有财务会计报告的局限性和不足,对财务会计报告的进一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根据财务报告的发展模式、目标和方法,预测未来的财务报告,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事先探索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环境,更好地、及时地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从根本上消除了传统财务报表报告的缺陷。

5.1财务报告新模式

“将来的财务会计报告是以事项会计为基础的财务信息。通过财务报表,用户充分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损益、现金流、发展问题等财务信息,提供信息和用户易懂的互动实时信息和报告。这财务报告模式有以下几点特征:

首先,由于信息披露更加充分和真实,财务会计报告过于冗长和复杂,可能会导致财务信息的混乱和错误,给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很多不便。由于外部信息和用户往往对企业的财务信息有利,企业和企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和不平等,所以他们决定只追求信息的增加。因此,他们必须进入企业。积极获取财务信息。对于这种情况,未来的财务会计报告需要参考必要的相互报告模型,使企业的财务信息更加透明和真实,采用双向信息和传输模式,尽量避免信息和不对称性。

第二,将来的财务会计报告书更重视适时性,即实时性。这个实时的财务信息对于运营商和投资家来说更有效。当然,企业信息公开可以基于成本性能原则,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来实施绝对实时紧急报告。

第三,未来的财务会计报告越来越重视综合收益表的公开。综合损益表的公开对于企业的利益相关人员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损益表,系统和全面掌握企业的经营成果信息,为信息的公开提供数据库,收藏家和用户必须做出正确的投资决定和未来预测。

很多非财务信息会反映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但并不一定是好事。由于不保证非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些信息在外部反映必然会影响会计业务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将来的财务报表可以参考以下部门报告的观点,让部分相关部门参与非财务信息的披露过程。

5.2财务报告目标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会计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报告的目标已经从最初的受托责任概念转变为决定的有用性概念。但是,必须明确的是,未来财务报告的目标依然是为企业所有相关利益相关者的经济政策决定和投资决定提供迅速可靠、及时的财务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本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完美和成熟。各企业的内部结构也越来越多样化,不断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企业管理层对更多的投资者信息的有效需求,得到更多的潜在投资者和知道的投资者对企业的支持。为了实现这一前景,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书必须充分披露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金流动状况,使市场信息和用户能够准确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利益。同时,企业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及时向外部提供财务信息。当然,企业要坚持信息的可靠性和正确的原则,尤其要注意信息与提供的相关性。

5.3财务报告方式发展

今后,财务报告的存储媒体、传达方式和公开方式与传统形式有很大不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财务报告从书面和报纸的印刷、传达变成综合性的在线实时发表。信息和用户已经不需要等待信息了。创意信息和内容的传播不仅是文字和表的形式,更是图像和音频的完美结合,实现信息内容的生动、生动的传播,使信息和收信人对信息的理解更直观和易懂。因此,未来的财务会计信息将更多的是一个网络传输,并结合字符、表格、图像和视听。

金融信息化发展报告篇5

【关键词】国际会计准则;会计报告概念框架;会计信息披露

由于银行的财务报告因未能向投资者警示企业承担的风险,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引起了人们对企业报告价值的担忧,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iiRC)于2010年8月10日发起改革金融危机后的国际企业报告制度倡议,力图实现全球综合报告模型框架的目标,以使各国企业的年度报告具有可比性。这一提议既得到了iaSB、FaSB和ioSCo的支持,也代表了国际会计界近几年推行会计改革的思想。实际上,21世纪以来,iaSB在不断修订和完善会计准则的同时,也在不断改进会计报告,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加快了步伐,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了会计报告概念框架的新思想,报告项目披露的新要求,一些主要国家还对会计信息列报采取了新行动。

一、会计报告概念框架的新理论

(一)财务报告主体的新界定――基于控制标准

为了使国际通用的会计准则有一个全球一致的理论基础,iaSB和FaSB联合开展了概念框架项目研究,确定了包括报告主体在内的七个项目。2008年5月,联合了《关于改进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报告主体的初步意见》(讨论稿),2010年3月,联合了《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报告主体》(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eD),其最终目标是改进财务报告的概念框架,基于控制标准明确了报告主体的概念和特征,以控制权作为确定报告主体的标准,将报告主体的特征确定为:正在从事、已经从事或者将从事经济活动,该经济活动能够与其他主体的经济活动和主体所在的经济环境客观地区分,且经济活动的财务信息是资源提供者决定是否需要向企业提供资源和这些资源是否被管理层有效利用的决策有用的信息。建立了控制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共同受控制的主体编制汇总财务报表的理论思想。

(二)财务报告目标的新定位――服务于投资者而非监管者

金融危机顾问组(FCaG)在2009年第一季度讨论了财务报告的目标,认为①财务报表主要为投资者(包括借款人、投资者和债权人)而编制;②监管机构不是财务报表的主要使用者;③金融稳定性不是财务报告的目标;④会计处理应当具有中立性,而不是用于抵销顺周期性;⑤财务报表应通过提供透明的信息来协助使用者作出合理决策。在iaSB和FaSB联合进行的改进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研究中,将通用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为提供关于报告主体的、有助于决策是否需要向企业提供资源和这些资源是否被管理层有效利用的财务信息。FCaG、iaSB和FaSB都认为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是服务投资者,而不是监管者。而且当今时代,会计准则已经逐步与金融监管、保险监管、证券监管、税收监管相分离,监管以审慎性为原则、会计以有效信息为目标成为国际会计界的共识。

(三)财务报告格式的新设计――按活动而非流动性列报

iaSB和FaSB在2008年10月中旬联合了《财务报告列报的初步观点》(讨论稿),一是提出财务报告主体将业务活动信息与筹资活动信息分开列报的建议,具体而言,信息列报实行“四分开”,即:在业务活动中将经营活动信息与投资活动信息分开列报,在筹资活动中将来自非所有者筹资信息与来自所有者筹资信息分开列报,将终止经营的信息与持续性业务信息分开列报,将所得税信息与其他信息分开列报。二是将主要财务报告分为财务状况表、综合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采用管理方法对财务报表进行改革,即按照经营活动和筹资活动对三张报表进行分类。三是统一报表项目内容。每一张报表均分为业务、筹资、所得税、终止经营和权益等部分。对于财务状况表,在其业务项下设置经营资产和负债、投资资产和负债,筹资项下设筹资资产和负债;对于综合收益表,在其业务项下设置经营收入和费用、投资收入和费用,筹资项下设筹资资产收入和筹资负债支出;对于现金流量表,在其业务项下设置经营现金流量、投资现金流量,筹资项下设筹资资产现金流量和筹资负债现金流量。这一思路打破了传统的报表模式,加强了三张报表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提供更清晰的财务信息,增强财务报表信息的可理解性。

(四)财务报告质量的新观点――关注有效性和独立性

2009年7月28日FCaG报告,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财务报告的质量要求,强调了财务报告的有效性和独立性。认为财务报告是全球金融市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职能是向投资者、分析师、监管机构等信息使用者提供公正、透明和相关的信息。规定了有效性财务报告必须满足的四个条件:一是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二是一致诚信地应用会计准则;三是严格的独立审计;四是有效的执行措施。其中,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是其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阐明了财务报告有效性依赖的四个要素,即:功能完善的市场所提供的数据,金融机构对这些数据的妥善运用,其他企业对上述数据的验证,以及资产和负债估值的其他方面。明确了独立性是财务报告有效性的保障。独立性要求①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不受不当的商业和政治压力;②会计准则制定过程要有适当的应循程序;③会计准则制定者要承担高度的受托责任,包括利益相关者的广泛介入和本着公众利益的监督。为了保护其独立性①iaSB必须有永久性筹资结构,在公平和强制的基础上提供足够的资金,②提高监督委员会的权威性,扩展其成员的地域构成。

(五)财务报告导向的新发展――原则导向在全球的运用

2002年7月,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重新说明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基础及其有效性,将规则导向的美国会计准则与原则导向的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了对比,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原则导向会计与规则导向会计之争。到目前为止,iaSB(iaSC)的41项国际会计准则(iaS1―41)和9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1―9)都是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既有为了使准则具有国际性便于在全球推广运用的考虑,也有对原则导向准则因不设明显界限和诸多例外能较大程度地消除会计操纵之优点的认可。经过iaSB在全球的推介和宣传,尤其是安然事件后美国也趋向以原则导向制定会计准则,加上金融危机之后,人们对规则导向会计准则的反思,以原则为导向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至今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以至许多国家或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中国2006年2月的“1+38”会计准则体系就是遵循了原则导向的制定模式。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iCaS)2006年就开始研究以原则为导向的准则,了《原则而非规则:重在职业判断》报告,提出原则导向的会计需要建立清晰的总体概念层级的思想。当然,以原则为导向的准则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它的实际运用有赖于发达的市场环境,高水平的会计人员和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所以,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运用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二、会计报告信息披露的新要求

(一)报告内容的延伸――综合收益的列报

虽然美英和国际本世纪初就已决定采用资产负债观计量收益,但涉及到资产负债未实现的价值变动时,便都转向了收入费用观,将许多项目计入了资产负债表的权益部分,将综合收益的内容人为地分置于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中,导致两表间的勾稽关系不清晰。为此,2007年9月iaSB了修订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的列报》,赋予主体列示一张综合收益表或者两张单独的报表(损益表和其他综合收益表)的权力。2010年7月iaSB了《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列报》(eD),建议使用一张“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表”,表内分成“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两个部分,建立了“综合收益=损益+其他综合收益”的理论。既奠定了综合收益的理论基础,也规定了综合收益的会计实务。关于其他综合收益(oCi)的列报,iaSB建议,将那些在后续期间终止确认时经过重分类计入损益的oCi项目与那些不能重分类计入损益的oCi项目区别列报。如果oCi项目以税前金额列示,应将oCi项目的所得税在后续期间将重分类计入损益的oCi项目和不能重分类计入损益的oCi项目之间进行分配。这一做法优点有二:一是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以使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更容易理解报告主体的非所有者权益变动,有助于评估oCi中列示的个别收入和费用项目的相关性,及其可能对损益造成的潜在影响;二是提高了会计报表的可比性。可以使报表列示的项目和内容更加一致,使财务报表更可比。

(二)信息处理的发展――由静态模式转为动态模式

传统的报表编制和加工是静态处理模式,采取的是手工录入报表软件的做法,对财务信息深加工,需要进行大量的复制粘贴、重新输入或者以其他格式重新编报工作。这种利用静态报表进行数据加工处理的方式成本高、风险大。2009年12月9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会(iaSCF)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分类标准2010架构草案》,决定在iFRS分类标准和中小主体iFRS分类标准的开发中使用统一的架构,将XBRL技术应用到报表编制中,实现无人工干预的数据抽取和报表编制。2009年12月,欧洲会计师联合会(Fee)了题为“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对会计师和审计师的影响”的政策声明,提出财务信息以动态格式存在,推行XBRL,实现财务数据的自动归集、整理、比较,让财务信息由静态信息变为动态信息。

中国财政部2009年11月10日了《中国XBRL分类标准架构规范》、《中国XBRL分类标准基础技术规范》和《财会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标准》三份eD,2010年3月24日了《积极推进XBRL应用的暂行规定》(eD),7月15日了《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XBRL通用分类标准》(eD)。10月19日财政部了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和通用分类标准。作为XBRL诞生地的美国,对XBRL的应用非常活跃。美国联邦金融机构监管委员会(FFieC)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XBRL应用项目是两个典型代表。2009年,SeC要求500家市值超过50亿美元的大型上市公司采用XBRL技术提交财务报表。英国皇家税务与海关总署从2011年4月1日起将采用XBRL。澳大利亚财政部2006年启动了标准化商业报告项目(SBR),在国家层面建立了具有报送财务、业务和监管数据功能的统一的XBRL分类标准。

XBRL的应用是财务报告发展的一个飞跃,使财务报告信息处理实现了由静态模式向动态模式的转变,必将节省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成本,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使用效果。

(三)表外披露的规范――租赁会计的重大调整

《世界租赁年鉴2009》显示,2007年全球租赁总金额达7600亿美元,但其中很多租赁合同没有反映在主体的财务状况表上。其主要原因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都将租赁划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规定融资租赁的资产才进入资产负债表,经营租赁的资产放在表外的附注中。这一做法既降低了报表的可比性,也为借助租赁分类构造交易提供了可能性。为此,2009年3月19日,iaSB了《租赁》(讨论稿),2010年8月17日,iaSB《租赁》(eD),对所有租赁不再区分是融资租赁还是经营租赁,要求承租人和出租人都必须确认相应的资产或负债。在新的租赁会计准则下,原来确认的租赁可能被确认为销售、融资、咨询等业务,企业必须将偿付未来租金的义务列为负债,将租赁资产使用权当作资产入账,经营租赁由表外转到表内。这一租赁新规,不仅仅是对租赁会计的重大调整,更会对租赁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租赁业的产品份额会因此大幅缩水,相关租赁公司的竞争力也会下降,影响到租赁行业的发展。

(四)表内信息的增加――气候变化因素的列报

iaSB一直关注排放权及其交易问题,2004年12月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iFRiC)了《解释公告第3号:排放权》(iFRiC3)。2005年6月,由于欧盟等方面的原因,iaSB废止了iFRiC3;同年9月,iaSB将排放权交易体系列为准则项目。2010年8月初成立的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iiRC)发起了改革金融危机后国际企业报告制度的倡议,要求全球会计界关注气候变化等问题对公司财务造成的影响,2010年9月15日iiRC提出创造一个全球认可的会计可持续发展框架,让气候变化对公司经营的影响通过财务报告得以体现,此倡议得到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及国际证监会组织的支持。

一些欧洲公司已尝试把碳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将气候变化对公司经营的影响在财务报告中列出。这一做法,既可以将碳排放量转变为资产,又能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一致性。如果iaSB和FaSB将气候变化问题纳入到对财务报告规则修改的内容,气候变化因素就可能成为财务报告项目之一,对于中国而言,那些在欧美、香港上市的公司首先受到影响,能源、电力、航空类上市公司既可能形成碳资产,也可能产生碳负债。从全球对环境问题日益重视看,在财务报告中列报气候变化因素是会计发展的一个趋势。

(五)披露规则的调整――关联关系和金融工具披露的新规

iaS24规范了关联方关系的披露,将同受国家控制的企业均视为关联方,要求详细披露与其发生的交易,这一要求导致国有企业较多的国家的企业关联方信息披露的成本高、风险大,并且难以操作,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沉重负担,也会使投资者利用关联方信息进行决策深受“信息噪音”的干扰。2008年12月,iaSB了关于关联方披露的第二份eD:《与国家的关系》,对《iaS24:关联方披露》进行修改,提议对被国家控制、共同控制或受国家重大影响的主体进行豁免的情况进行修订,并修订了关联方定义。2009年6月22日,iaSB批准了给予国有企业的披露豁免权,并同意进一步扩大披露豁免权适用的范围,即政府控制企业均豁免按照普通关联方关系的复杂披露。关联方准则的修订,大大减少了大型控股国有企业的信息披露成本,大大降低了涉及国家安全的国有企业信息披露风险。

2008年10月15日,iaSB了《改进金融工具的披露》(eD),要求披露公允价值计量归属的层级,在估值技术中使用的不可观察输入值,以及公允价值层级改变所造成的结果,提高了有关流动性风险的定量披露要求,加强了有关流动性风险的定性和定量披露之间的关系。2009年3月5日iaSB颁布了《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金融工具:披露〉的修改――〈改进金融工具的披露〉》,要求对每一类金融工具单独披露;披露公允价值确定方法的变更及其原因;披露公允价值计量使用的层级和层级间的转换,以及任何时候使用第三层次对输入值数据变更的敏感性计量;新增了对衍生金融负债到期情况分析的披露。由此可见,iaSB关于金融工具披露准则的修改,增加了金融工具的披露内容,提出了金融工具的披露要求,重点是强化了金融工具计量的披露。

(六)报告分类的准则――中小主体财务报告的出台

2009年7月9日,iaSB了《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适用于不负有公共受托责任、需要向外部使用者公布一般用途的财务报表的中小主体,这一准则基于完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但做了五个方面的简化:一是忽略了一些与中小主体不相关的主题。如每股盈余、中期财务报告、分部报告、对持有待售资产的特殊会计处理。二是不允许采用一些完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会计政策选择。如金融工具选择权,对不动产、厂场和设备及无形资产的重估模型,对同一控制主体投资的比例合并法,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不允许会计政策在成本法和公允价值法之间进行选择,不允许对政府补助采取多种处理方法。三是大量简化了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如金融工具、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等。四是大幅度减少了披露要求。五是使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起草和编写。

中国财政部2010年11月了《小企业会计准则》(eD),对不承担社会公众责任、经营规模较小、既不是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也不是子公司的小企业专业制定了简化的会计准则。巴西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10年4月决定拟直接采用《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不同规模的会计主体实行不同的报告要求,有助于投资者、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企业,增强会计信息透明度,降低中小主体的会计成本和融资成本。

三、会计报告多元发展的新行动

(一)英国提出增加财务报告的灵活性

2010年10月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和德勤公布了一项题为《有了音符,曲调是什么?》的调查报告,该项目调查是在陈述式报告日益复杂和僵化的背景下进行的,其中对中国的调查显示,股东和监管部门是陈述式报告的主要受众,法规和监管要求是陈述式披露的主要驱动因素。报告分析了陈述式年度报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前景,认为股东和监管部门的不同要求是造成报告过于复杂的原因,因为公司在同一份报告中简洁地陈述,难以兼顾股东的信息要求和监管部门的披露要求。报告结论倾向于会计主体在制定陈述式报告时增加自行决断权。

(二)澳大利亚建立差别报告框架

为减轻所有企业提供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负担,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理事会(aaSB)提出了差别报告框架,并于2009年12月8日意见征询文件。差别报告框架要求符合条件的企业全面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而其他企业采用简式披露制度,根据使用者需求并结合成本效益原则,对iaSB的《中小主体财务报告准则》的披露要求进行调整,显著减少不符合条件企业的披露要求。差别报告一方面减少了披露的要求。建立差别报告框架,精简母公司报告要求,以清算测试代替盈利测试以对公司支付股利提供较大的变通,允许公司选择财务年度。另一方面提出公司管理架构的一揽子精简措施,如:改善董事会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披露律师的客户申明书,以使审计师能够正确查证公司的或有负债;精简董事会报告中有关遵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声明;澄清公司可以注销股本的情况。

金融信息化发展报告篇6

衍生金融工具派生于传统金融工具,是一种价值随特定利率、汇率、价格指数等变量变动而变动的新兴金融工具。该产品占用资金少成本低,以小博大、高风险、高收益,承担着巨大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若变化趋势与交易者的预测相符,收益会很高,而一旦预测与市场走势不符,亏损也相当惊人。如果相应的会计处理不能准确的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信息披露不够及时、全面、透明,风险控制不够有力,将对商业银行本身、投资者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经济环境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二、新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影响

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出台之前,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核算尚未明确规定,大部分商业银行完全采用表外核算的方式进行处理,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不能通过企业财务报告反映。新准则出台后,明确界定了衍生金融工具,并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进行初始计量,除非有确凿依据被指定为套期工具,否则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以实现和未实现的收益或损失均确认为当期损益,纳入表内核算。同时,新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的表外披露也做了详细的规定。首先要求商业银行描述各类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方法和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取得的方法和途径,还要求披露期末持有的各类衍生金融工具(分为利率类衍生金融工具、汇率类衍生金融工具和其他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和名义本金信息。

新准则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规定使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准确性大大提高,进一强化了金融安全:

首先,新准则为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提供了统一的原则和标准,便于监管部门风险控制和横向比较,有助于管理当局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管理政策、进行监管。

其次,衍生金融工具的表内核算使得商业银行将这些高风险金融投资及时地在财务报表中得到反映,使管理层可以更直接地获取相关信息,便于商业银行加强内部控制。

再次,公允价值反映了市场对直接或间接的隐含在衍生金融工具中的未来现金流量净值的估计,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未来做出合理的预测,有助于投资者对企业投资和融资决策进行评价,从而使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

三、现行衍生金融工具披露的不足

新准则虽然带来了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巨大进步,但是现行披露机制距离信息使用者的满意度还有相当的差距:

(一)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信息多样性的需求。

新准则强调统一,面对不同信息使用者和各具个性的信息需求,提供统一格式、统一内容的财务报告。通用的财务报告虽然可以满足大多数信息使用者的共同需要,但却忽视了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差异。

(二)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信息及时性的需求。

随着衍生金融工具带来风险程度的逐步加深,衍生金融工具潜在的利得和损失在短期内可能产生巨大变动,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于衍生金融信息披露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及证监会对上市银行的财务报告披露时限相对宽松。滞后的信息披露会降低财务报告的作用,会使衍生金融工具信息“失真”。

四、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展望-XBRL报告在披露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的运用

目前,财政部及会计信息委员会正在推广的XBRL报告系统,若将该报告运用于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将产生积极影响。

(一)XBRL的概述

XBRL是英文eXtensibleBusinessReportingLanguage缩写,即“可拓展商业报告语言”,是目前应用于非结构化信息处理尤其是财务信息处理的最新标准和技术。其理念很简单,在标准的互联网页面或书面文档中,财务信息往往都是一个文本块。而XBRL为每一个单独的数据提供一个识别标签.引入XBRL标签,计算机软件就能够自动处理商业信息,省去劳神费力的手工重新录入和比对。计算机可以智能地识别、选取、分析、存储一个XBRL文档中的信息,可以与其他计算机交换信息,并且可以以多种方式向用户展现信息。

(二)利用XBRL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优势

若商业银行利用XBRL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业务的数据仅需一次性输入并“格式化”,便可在后续的信息链中自由方便地提取、转化,这样既减少输入会计信息的次数,又可减少因准备不同格式报告输入数据而发生错误的风险,节省人力、降低风险。

XBRL可以实现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适时信息。由于市场风险瞬息万变,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及时性差也是衍生金融工具事件爆发的突然性和危害性的原因所在,适时性也成为会计监管追求的目标之一。XBRL具有良好的数据共享性,可以确立不用应用程序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标准格式,提高数据的共享程度,实现应用系统的高度集成。这样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和事项的会计系统与业务系统可以无缝对接生成衍生金融工具的实时报告。信息报告使用者可以随时获得所需信息,以便进一步预测瞬息万变的衍生金融工具市场走势。

XBRL还可以实现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的按需使用。XBRL的格式输出具有多样性,同一份XBRL实时文档,根据不同使用者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样式表,可自动生成多种企业报告,从而降低了手工编制报表时输入错误的风险,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而且提高了报告的编制效率。

希望不久的将来,衍生金融工具的专属XBRL报告的出现,会进一步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有助于监管当局的监管、商业银行的内控,也能更好满足广大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财务会计课题组.XBRL在银行业应用模式的初步研究[C].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2]交通银行会计结算部课题组.商业银行表外金融工具会计处理、信息披露和风险控制研究[C].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3]江百灵.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会计监控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

金融信息化发展报告篇7

为了更好地与经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企业的财务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物价变动与以往相比更加频繁和激烈;行业的竞争加剧;互联网在财务会计中广泛应用;金融衍生工具飞速发展,且由于衍生工具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作用,由此可能带来暴利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因此人们高度关注衍生工具的报告问题;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也日益成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键所在。

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目前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遵循着特定的会计准则,采用规范、通用的格式进行编制,具有综合性、规范性等优点,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因滞后于环境的变化而显示出了它的缺陷与不足。本文通过对新环境下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弊端及局限性的分析,从发展的眼光,就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做进一步的推测。

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的演进

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发展经历100多年来的演革,这也是一个对会计本质逐步认识的过程。在早期,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分别以某使用者或集团作为唯一使用者,满足其要求。它们不要求财务报表去遵循所谓“公认”的、但定义却含糊的会计原则,而且通常并不期待会计师正确地计价资产和计量收益。在资产负债表是唯一报表的情况下,会计报表不是经常提示资产和权益各项目的记录,而是对它们进行现行价值的反映。早期会计的本质可以说是资产的计价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第二张主要报表——损益表,会计重心由资产计价转移至利润计量,那里的会计本质可以说是费用与收入的配比过程。不久,又出现第三张报表——现金流量表。这样早期会计分类账发展到今天现代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它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基本报表,以及其他特殊财务报表和附注说明资料等。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现状

综观世界各国的财务报表,主要有三张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的总额、构成、流动性、权益的总额、构成、比率等。利润表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主要是以权责发生制确定的利润额及其构成。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包括现金等价物)的流入额、流出额、流入流出净额以及现金流量的构成,现金流量表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以权责发生制反映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不足。进入财务报表的会计信息时,都经过严格的会计确认和计量程序,具有很高程度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从当前会计环境来看,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综合反映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总结性报告文件。目前企业财务报告,按传统分类,可分为财务会计报告和管理会计报告。前者是企业对外部提供的、按会计准则强调指出的通用财务报告;后者是为企业内部管理层使用的,不受公认会计原则制约、不具有法律责任的非正式财务报告。此外,还有税务会计报告,它包括按准则规定编制的外部报告,如增值税报告、所得税报告等,以及不受公认会计原则制约的内部报告,如税收筹划报告。

现有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缺陷与不足

会计的发展与企业的财务环境息息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推动了国际经济的迅猛发展,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则带来了极大的风险。由于一些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和表外项目不断增加,人们纷纷指出,传统的财务会计报表已不能充分披露有用的会计信息了,现有财务会计报告的缺陷与不足越来越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企业组织形式及其在社会和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不断发生变化,除了直接投资者、债权人外,企业内外还出现了大量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部门、顾客、合作伙伴、社会部门等。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致使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提出了与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完全不同的新需求,同时,传统工业经济下信息使用者注重的是财务信息,而在知识经济下不仅要获取财务信息,还要获取非财务信息;不仅要获取定量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定性信息;不仅要获取确定的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不确定的信息;不仅要获取历史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预测信息;不仅要获取企业整体信息,还要获取分部信息。因此,信息使用者要求拓展信息披露的内容,在信息的质量上要强调信息的相关性、一致性与及时性。

(二)无法满足信息的时效性需求

信息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时效性,及时有效的信息能为商家带来滚滚利润,而延迟滞后的信息则可能导致商家丧失商机。现行财务报告的披露无法达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如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要求在年度末4个月内报出,而中期财务报告要求在中期结束后两个月内报出。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两个月的时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英国的巴林银行1994年底的账面净资产为450亿美元~500亿美元,而到1995年2月底,该银行已进入破产境地,此时其1994年的财务报告还未完成。由此可见,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已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同时较长的报告周期为企业进行各种幕后交易创造了时间条件,如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现象一般发生在年底编制报表前。依据过时的、经过调整的信息做决策,成功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三)无法反映非货币信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另外,企业的声誉、其能源的来源及产品的销售渠道等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但由于这些因素无法用货币形式进行描述,所以无法在财务报告中列示。信息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企业生死的竞争,但是由于现有会计报表主要是反映以货币计量的历史成本数据,在会计报表中绝大多数是有形资产的信息,而对大量无形资产的信息无法体现,从而大大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四)无法满足对前瞻性信息的需求

传统利润表是建立在传统会计收益概念和收入费用观基础之上的财务业绩报告形式,它在物价基本稳定、市场经济活动单一、外部风险低的经济环境下是适当的,它能基本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收益。但是,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物价的波动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摆脱的现象。二战以后,持续的通货膨胀曾经席卷全球,受其影响,一些技术含量低的资产如原材料以及一些稀缺性资源如土地等的价格急速攀升,技术进步导致那些技术含量高的资产如电子设备等价格直线下跌。

20世纪80年代所兴起的金融创新,出现了价格波动性强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改变了传统资产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因而价值相对稳定的观念。会计界对于这些问题的讨论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以历史成本为计量模式的传统利润表缺乏相关性,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2000多家金融机构因从事金融工具交易而陷入财务困境,但其财务报告在危机之前仍显示“良好”的经营业绩。许多投资者认为,历史成本财务报告缺乏前瞻性、预测性的信息,不仅未能为金融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发出预警信号,甚至还误导了投资者,使其判断失误。

(五)无法满足信息的可靠性需求

现有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局限性还表现在会计人员对会计报表信息可靠性的影响,即会计人员倾向于粉饰报表。为了合理地反映收入与费用的关系,报告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果,在期末,企业要根据配比原则进行大量的调整和转账处理,虽然对财务数据的处理是以发生交易事项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但是由于这种转账和配比处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加上企业的会计报表对外是提供给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使用的,因此,从企业的管理层到财会人员都希望会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良好的经营业绩,会计人员带着这种心态来编制会计报表,就使得会计报表带有粉饰的色彩。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

(一)第四表的产生

从发展的眼光看,未来财务报告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正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英国aSB、美国FaSB、iaSC和“G4+1”(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英国和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iaSB派出观察员参加)都已经开始在研究公司财务报告改进问题。

aSB、FaSB、iaSC和“G4+1”关于财务报告改革的研究,反映出了一种趋势:要求财务报告披露全面、有效的财务成果信息。要达到该目标,单靠传统损益表已无能为力,许多财务业绩信息是绕过损益表,在资产负债表中权益部分对外报告的,因而必须扩大企业业绩报告的内容。其改革思路是保留传统损益表,增加“第四表”,如aSB“全部已确认得利和损失表”、FaSB“全面利润表”和iaSB“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或者“G4+1”提出的扩大原损益表或权益变动表的报告内容,补充提示财务业绩信息,构成新的业绩报告体系。

此外,突破现行的收入实现原则的束缚,扩大财务业绩报告的内容;同时,将绕过损益表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未实现利得的损失,集中在一张财务业绩报表中予以反映企业取得的全部财务成果。但是,他们的研究无法突破传统会计理论框架束缚,因此有一定局限性。

(二)XBRL的产生与发展

XBRL被称为是一个“商务报告的革命”,它有望成为未来全球共同的财务报告语言。一般认为,未来财务报告在信息披露的内容上,可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性信息,历史信息、现时信息和未来信息;在披露形式上,可包括全面系统的整体报告,地区、行业或产品类别的局部、分部报告;在报告的时间性上,可包括期末报告、中期报告和实时报告;在披露信息价值基础上,可包括历史成本计价报告,现时成本计价报告和未来价值的预测报告(ReportingonFinancialForecasts);在信息披露的传送方式上,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多媒体、数据库、宽带远程通讯等广泛应用,使未来财务报告传递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此外,未来报告还应包括社会责任报告(ReportingSocialResponsibility),披露企业在教育与医疗卫生、职工就业与培训、环境保护、公益事业、城市改选等方面信息,反映企业在绿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其他社会责任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等信息。

在未来网络经济中,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将更广泛、深入地应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eDi),如适时生产技术(Justintime,Jit)、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FmS)、高级制造技术(advancedmanufacturingtechnologies,amt)、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pR)、政府资源规划(GovernmentResourcesplanning,GRp)、知识资源管理系统(Knowledge&Resourcemanagement,KRm),以至于未来将广泛采用的经营报告语言扩展系统(extensibleBusinessReportingLanguage,XBRL)等实时报告系统,致使跨国公司、控股集团公司内部高度一体化。

随着现代网洛技术的发展,传统财务报告发生重大变化。现代网络技术不仅影响传统会计的确认基础、计量属性、报告内容和分析方法,而且还可能促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或与税务会计“合二为一”,乃至最终决定传统财务会计的“生死存亡”。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外关于改进财务报告的研究文章层出不穷。为应付未来挑战,会计界人士正在积极应对、研究对策,进行跨学科研究并抓紧制定新的财务报告标准。

在新经济时代,有人将会计称为新信息的创造者。未来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绿色环境下的信息时代,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上的许多传统观念将时移势易,GRp、eRp、KRm、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系统(Real-timeReportingSystem,RRS)和XBRL等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发展,将使未来财务报告发生深刻而巨大的变化。

XBRL被称为是一个“商务报告的革命”,它有望成为全球共同的财务报告语言,为网络财务报告的国际趋同奠定技术基础。XBRL是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在财务报告信息交换和提取领域的一种应用。XBRL不强调制定新会计准则,而是致力于增强按现有会计准则提供信息的有用性,使用XBRL后企业财务报告和对财务报告进行分析的工具最终都将实现电子化处理。同时,XBRL可使不同会计准则下的财务报告编制更加容易,它可使非财务信息具有与财务信息同样的地位。有了XBRL后,政府可对其投资的重大项目以及对政府各部门进行有效的管理。

企业有用XBRL可向全球投资者、债权人等各种利益相关者呈报丰富而个性化的信息,信息不对称将得到极大地缓解。互联网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实时商务通过接入XBRL对实时经营、实时定价、实时管理等工作进行实时呈报。目前,国际上各交易所、会计师事务所和金融服务与信息供应商等机构已采用或准备采用该项目和技术,世界各国已经有250多个机构参加了XBRL国际组织。

(三)彩色模式的运用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沃尔曼(wallman)先生提出了分层次的彩色报告模式,它将财务报告的内容按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分为多个不同层次。第一层次包括所有符合可定义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计量性四个标准的信息,它们构成了传统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第二层次是报告仅具有可定义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但不能可靠计量的信息,如某些无形资产信息、知识资本信息;第三层次是报告那些符合相关性、可靠性,但不符合可定义性和可计量性的信息,如衍生金融产品的信息;最后一个层次只报告那些仅符合相关性、而不符合其他几项标准的事项,如产品市场份额、公众形象、主要关联方等大量的非财务信息。彩色报告模式的应用,可更好地满足使用者差异性多层次的需求,这样就会更好地达到决策相关性目标。

(四)审计业务与咨询业务的分离

安然、世界通信、施乐、维旺迪公司审计失败的案例,无不从反面向我们证明审计业务与咨询业务分离的极端重要性,如同是安然和维旺迪咨询顾问的安达信,由于与上述两公司存在经济利益联系,又如何期望其提交的审计报告具有独立性和较高的可信度呢?目前发达国家正着手重塑独立审计体系,决心将咨询业务与审计业务分开,以提高独立审计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作用,为真实可靠的提供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提供外在的保证,规范注册会计师“市场经济守门员”的作用。

全面系统的整体报告,地区、行业或产品类别的局部、分部报告;在报告的时间性上,可包括期末报告、中期报告和实时报告;在披露信息价值基础上,可包括历史成本计价报告,现时成本计价报告和未来价值的预测报告(ReportingonFinancialForecasts);在信息披露的传送方式上,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多媒体、数据库、宽带远程通讯等广泛应用,使未来财务报告传递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此外,未来报告还应包括社会责任报告(ReportingSocialResponsibility),披露企业在教育与医疗卫生、职工就业与培训、环境保护、公益事业、城市改选等方面信息,反映企业在绿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其他社会责任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等信息。

在未来网络经济中,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将更广泛、深入地应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eDi),如适时生产技术(Justintime,Jit)、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FmS)、高级制造技术(advancedmanufacturingtechnologies,amt)、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pR)、政府资源规划(GovernmentResourcesplanning,GRp)、知识资源管理系统(Knowledge&Resourcemanagement,KRm),以至于未来将广泛采用的经营报告语言扩展系统(extensibleBusinessReportingLanguage,XBRL)等实时报告系统,致使跨国公司、控股集团公司内部高度一体化。

随着现代网洛技术的发展,传统财务报告发生重大变化。现代网络技术不仅影响传统会计的确认基础、计量属性、报告内容和分析方法,而且还可能促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或与税务会计“合二为一”,乃至最终决定传统财务会计的“生死存亡”。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外关于改进财务报告的研究文章层出不穷。为应付未来挑战,会计界人士正在积极应对、研究对策,进行跨学科研究并抓紧制定新的财务报告标准。

在新经济时代,有人将会计称为新信息的创造者。未来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绿色环境下的信息时代,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上的许多传统观念将时移势易,GRp、eRp、KRm、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系统(Real-timeReportingSystem,RRS)和XBRL等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发展,将使未来财务报告发生深刻而巨大的变化。

XBRL被称为是一个“商务报告的革命”,它有望成为全球共同的财务报告语言,为网络财务报告的国际趋同奠定技术基础。XBRL是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在财务报告信息交换和提取领域的一种应用。XBRL不强调制定新会计准则,而是致力于增强按现有会计准则提供信息的有用性,使用XBRL后企业财务报告和对财务报告进行分析的工具最终都将实现电子化处理。同时,XBRL可使不同会计准则下的财务报告编制更加容易,它可使非财务信息具有与财务信息同样的地位。有了XBRL后,政府可对其投资的重大项目以及对政府各部门进行有效的管理。

企业有用XBRL可向全球投资者、债权人等各种利益相关者呈报丰富而个性化的信息,信息不对称将得到极大地缓解。互联网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实时商务通过接入XBRL对实时经营、实时定价、实时管理等工作进行实时呈报。目前,国际上各交易所、会计师事务所和金融服务与信息供应商等机构已采用或准备采用该项目和技术,世界各国已经有250多个机构参加了XBRL国际组织。

(三)彩色模式的运用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沃尔曼(wallman)先生提出了分层次的彩色报告模式,它将财务报告的内容按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分为多个不同层次。第一层次包括所有符合可定义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计量性四个标准的信息,它们构成了传统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第二层次是报告仅具有可定义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但不能可靠计量的信息,如某些无形资产信息、知识资本信息;第三层次是报告那些符合相关性、可靠性,但不符合可定义性和可计量性的信息,如衍生金融产品的信息;最后一个层次只报告那些仅符合相关性、而不符合其他几项标准的事项,如产品市场份额、公众形象、主要关联方等大量的非财务信息。彩色报告模式的应用,可更好地满足使用者差异性多层次的需求,这样就会更好地达到决策相关性目标。

金融信息化发展报告篇8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理论会计管理风险

衍生金融工具经过短短30年的发展,迅速成为国际金融领域最主要的投资工具之一,其发展之快,令人瞠目。现在每年全世界的衍生金融工具都在进行着巨量的交易,各个国际型大银行和金融机构都在进行着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和创新。而衍生金融工具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用来避险保值、投机获利,同时也使投资者处于极大的风险之中。容易引发金融危机、金融风暴,给人们的经济生活带来难以消除的阴影。如何防范衍生金融工具带来的金融风险,加强对衍生工具的管理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关注。作为管理手段之一的会计,如何及时、准确、全面的提供管理衍生金融工具所需的信息,正是会计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而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挑战使得对它的会计研究变得空前的重要。对国际国内的会计界而言,这还是个处于探索阶段的课题,做好衍生工具的会计研究对于指导未来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来自国际的一般启示

衍生金融工具(Derivativefinancialinstrument)会计管理问题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它缘于20世纪70、80年代席卷全球的金融自由化浪潮。各国金融管制的放松,给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金融领域的重大发现和进展,同样引起了会计界的高度重视,因为在探讨如何防范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风险和加强金融监管的过程中,其所涉及的许多问题都与会计管理密切相关。那么会计界是如何通过会计管理来实现对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控制呢?1988年5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与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特此召开专题讨论会,探讨衍生金融工具的广泛运用以及与之有关的核算和揭示问题;同年6月,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和iaCS共同成立了一个项目指导委员会,合作制定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该委员会的成员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日本和英国的代表;1995年6月,iaSC公布了第32号会计准则《金融工具:揭示与列表》。其后,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也公布了第119号公告《有关衍生金融工具及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揭示》。从国际范围来看,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研究正方兴未艾。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32号文件,“衍生金融工具自一开始就赋予一方在潜在有利的条件下与另一方交换金融资产的合约权利,或在潜在不利的条件下与另一方交换金融资产的责任。”相比之下,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19号准则中,则进一步定义了衍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是期货、远期合约、互换和期权合约以及类似性质的金融工具,如利率上限、利率下限等。由此可以看出衍生金融工具是确定交易双方在未来某个时间对某项金融资产拥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合约,而在交易合约成立时,它即形成某一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同时形成另一个企业的一项金融负债。

国际会计界经过10多年的研究和探讨,以及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积极参与,己经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如已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作了一定的规范,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监管也提供了会计信息支持。但如何进一步规范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管理与信息披露,仍然是当前会计界的世界难题之一。它对现行会计理论提出的尖锐挑战,使其不得不经过重新审视。事物的发展总要经过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今天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正是实践推动理论发展的鲜明例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衍生金融工具发展的历史和理论都表明,中国的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不存在是否需要、是否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的时机是否成熟、是否具备的问题,是发展什么、如何发展的问题。衍生金融工具在中国10多年的发展一波一折,对社会经济产生的负面效应致使中国政府行为慎之又慎,相应地,现有的金融衍生工具的品种也相对单调,范围也十分有限。但金融市场发展的规律是不可逆转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和发展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在中国的发展也不例外,随着条件的日益成熟和经济环境的需求,各种衍生金融产品己经开始在中国跃跃欲试,随时准备登场亮相。其在企业理财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加强会计管理显然意义殊然。从衍生金融工具的国际应用来看,它一般具有避险保值、投机获利及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等特点,这一切都与相关会计信息及其管理相关,没有会计的密切关注和信息反馈,风险可能疏于防范,投资可能失算,资产负债管理也难以健全;同时企业提供给外界的财务会计报表上也很难真正合理地体现衍生金融工具方面的风险和收益,从而不利于投资者准确的决策。显而易见,随着金融市场一体化、国际化趋势,中国加入wto,要求中国顺应国际潮流,大胆借鉴国际惯例,勇于创新,积极推动我国的衍生金融会计管理服务。

二、现行会计理论缺陷及其突破

现行会计理论是以会计循环为基础的,其基本观念主要表现为会计循环各阶段,即确认、计量和报告中。而应用这些观念处理衍生工具时都暴露出了难以克服的缺陷。正是传统会计循环的基本观念在处理衍生金融工具时所表现出来的缺陷,使得现行会计理论产生了重大的突破,这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会计确认观念的缺陷及突破

权责发生制观念下,会计确认必须同时满足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即一个项目能否被确认要看它是否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并被可靠的计量,同时又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而衍生金融工具对可计量性和可靠性的要求难以达到。传统的会计要素确认基于过去发生的交易,而且在未来期间又必定要有经济利益的流出和流入。而衍生工具虽然也由投资者所控制,但其实质不在于过去发生的交易,而在于未来合约履行过程中所发生的交易,其收益和付出具有很强的或有性。正是合约履行的不确定性,使其无法满足可计量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因此传统的确认观念无法对衍生金融工具加以确认。考虑到衍生金融工具的真正交易不在合约签定日,而是未来的某时刻,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就要摒弃传统的“过去发生”原则,将资产或负债的范围扩大,将收益的确认建立在未来可能实现的公允价值基础之上。

(二)会计计量观念的缺陷及突破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以其客观性、可靠性及可核实性等而成为传统会计的基准计量模式,它为财富分配及落实受托管理责任提供依据。然而,按照历史成本的要求恰恰无法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计量。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大多只是一种合约,只产生交易的权利和义务,而真正的交易只有到履约时才能确定,但在会计上却要求在合约签定时便加以计量,此时的成本在到期履约前将发生无法准确预测的变化,甚至有时根本无历史成本可言,因为拥有交易的权利却未必一定进行交易。所以,历史成本对于衍生金融工具无能为

力。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约标的物,如外汇、证券、期货、股指等都是市价十分活跃的金融商品,其价格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合约价值的不断变动。如果仍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原则,将历史成本维持到衍生金融工具的权利和义务履行并解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被终止确认,那么在持有衍生金融工具的过程中,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就无法通过会计获取足够的信息,从而也就无法确切的掌握会计主体可能承担的权利或义务、风险或收益,而这些信息恰恰又是信息使用者所必须的。这必然促使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突破历史成本的限制,而代之以随行就市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三)会计报告观念的缺陷及突破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确认、计量、核算等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使得会计报告至今未能将其列入资产负债表项目,从而也无法准确的予以揭示(之所以如此还因为衍生金融工具的价格波动频繁,精确计价在操作上还十分困难)。然而当衍生金融工具的金额巨大,对报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将产生重大影响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务,都要求对衍生金融工具信息加以充分公允披露。这在目前对衍生金融工具而言似乎还有障碍,而当前衍生金融工具信息在报表的附注列示显然与相关信息要求不再适应。追本溯源,在于传统会计报表在以下两方面存在缺陷:一是按现有的资产负债的结构和项目分类,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就只能作为表外项目进行披露,使其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二是长期形成的对表外项目的观念,即表外业务只是补充说明,这与越来越重要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地位不相称。如果大多数的衍生金融工具还要进行表外披露的话,就只能说明表外项目再不是原有意义上的“补充说明”,而是与报表本身构成财务报告的基本内容。鉴于衍生金融工具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未来的财务报表,可能会发生以下变化:要么改进现有财务报表的结构,使报表使用者能够直接取得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如资产不再按其流动性分类,而是按“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分类;要么增加报表的数量,编制一些适应金融工具特殊需要的报表,如“金融头寸表”等。

三、研究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管理的意义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会计管理的研究也同样是刚刚开始,多数是在介绍西方的研究成果,这当然与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尚在起步,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品种、数量小的现状分不开。但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看,以及从我国会计研究的角度看,在我国推动衍生工具的会计管理研究仍是十分迫切的、必要的。这是因为:(1)发展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管理的研究,可以为衍生金融工具的健康发展提供条件。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市场起步较晚,发展也较为缓慢,但我们不能就此而否认衍生金融工具的积极作用,所以其发展将是不可避免的。会计信息作为重要的经济管理信息对金融监管具有重要的作用,完善的会计信息可以使国家合理的调控金融市场,引导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在资本市场上积极避险、合理投资,而会计监管企业经济活动的职能也能较好的发挥。而目前传统的会计模式在处理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时难以胜任,所以探索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就十分重要了。(2)发展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是我国会计界不可避免的重要课题。如前所述,原有的会计理论在衍生金融工具面前又常常显得不适用,从会计基础、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核算到会计报告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会计理论体系如何改革,从而适应经济发展、适应衍生金融工具发展的需要,成为会计界必须解决的课题。面对衍生金融工具这一国际性会计难题,我国会计界不应再“等、靠、要”外国经验,而应在借鉴国际惯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为会计发展做出贡献,而且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规范和管理方面走出自己的路子。

首先,明确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目标定位。会计对外信息报告的总目标是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具体包括:(1)为谁提供信息(who);(2)提供哪些信息(what);(3)怎样提供信息(How)。对于第一个问题,需要强调的是,信息的提供对象不仅包括现实和潜在的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债权人,更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高风险性,所以对衍生工具交易的监管机构就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使用者。第二个问题,对外的财务报告中应该首先包括持仓头寸的基本情况,还应包括持有衍生金融工具的目的,根据前面的论述,这将决定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等一系列的问题。对外的财务报告中还应包括有关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未来财务预测;交易保证金的缴纳及变更;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现值;持仓合约的浮动盈亏等等。对于问题三,则可以采取重新定义有关资产和负债,使表外业务转化为表内业务,或者专设衍生金融工具报表加以披露。

其次,强化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在严厉的风险约束下,投资者持有金融资产才有避险保值的压力和动力。风险管理的目标总的来说是要消除风险的不利影响,实现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成果的最大化,保证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有效运行。具体包括:(1)准确识别衍生工具所包含的风险类型。衍生金融工具所包含的风险同样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一般无法通过投资多样化消除,非系统风险是指由于某些因素变动而引起的个别工具的价格波动,它可以通过投资的多样化加以规避和消除。另外,根据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来源,还可详细地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资金流动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上述风险彼此交织在一起,使得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防范工作显得更加复杂。(2)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和模型。风险评估体系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风险评估体系测量企业所能承受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风险程度,并进而确立可能从事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范围,以及通过风险评估体系来测量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其风险承受能力的变化及趋势。(3)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内部会计控制,是实现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控制的关键所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一般包括:不同部门或人员在交易过程中的权责划分;交易人员和中间人交易限额的设定;各种合约交易限额的设定;重要账目的核对程序和核对时间;交易凭单的编号及交易性质的确定;合约交割的操作程序及责任归属等。

金融信息化发展报告篇9

【关键词】会计信息管理

abstract:thepapermainlydiscussesthemodernaccountinginformationmanagement.

1.会计信息网络化

现代信息技术如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远程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光盘存储,为会计报告在传递方式上的革命奠定了基础。信息网络系统便于各种信息的搜集、处理、传递;同时,网上信息的提供扩充了公开信息含量。

2.信息披露经济主体的“虚”“实”两个空间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知识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强,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同时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更新、扩散速度很快,从而经济活动面临着较大风险。正是意识到这一点,“网上实体”的经营活动便呈现出“短暂性”,适时介入、退出与转换。因此,确立破产清算及破产清算期间假设,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公允价值、收付实现制等确认、计量基础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有利于加强对网上实体的风险管理。

3.会计信息更及时

知识更新带来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换代频繁,投入期和成长期对产品利润的赚取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对高技术企业来说,其产品的成熟期和衰退期时间很短,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金融工具创新、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更是加剧了经济的动荡。相对于传统企业经营方式来看。企业的经营方针、特点和经营风险会有较大波动,资产负债结构和财务风险亦会适时转换,现行的定期(年度、中期)财务信息披露体系,已满足不了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及时性和充分性的要求。

可以考虑对现行定期报告制度进行一定的扩充,根据行业特点采用新的报告周期或者对某些特别项目采用特别的周期。财务报告可考虑采用双重形式:第一重报告企业的短期财务情况,以传统会计恒等式为依据;第二重报告是关于长期营运的能力,主要报告知识资本等无形资产价值,目的是报告企业长期前景。

4.信息内容更侧重于知识资本

知识经济的特点就是把知识作为资本来发展经济。其中,人的智力、科学技术、知识产权以及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作用。在传统经济中,土地、劳动。资本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而在知识经济中,知识成为最基本的、第一位的生产要素,其他生产要素也依靠知识来更新和装备,知识的经济功能得到最充分体现,在产品的价值构成中知识创造的价值占最大比重。在经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已高达60%—80%,信息使用者所关注的重点已经不再是现金及其流转,而是转向知识的增值。一个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已成为重要信息。

知识资本信息主要包括无形资产信息和人力资本信息。在一些新型企业里,增值最快并最为重要的是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等知识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将得到充分反映。正因为以知识为基础的资产日益成为决定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市场价值的主要动力,企业无形资产的状况越来越受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关心,他们需要会计提供有关无形资产的价值、构成、收益等方面的有用信息。1995年瑞典SKanDia公司公布了世界上第一份知识资本的年报,在报表中通过对顾客、流程、更新和开发、人力因素、财务等方面的信息,对瑞典保险公司的知识资本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人力资源也将取代传统会计中固定资产等项目而成为企业利润形成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企业,活劳动费用将成为产品成本核算的主要部分。在知识经济环境下,智力的价值应该具体化为货币度量,在创新能力成为资本的同时,知识也产品化了,最终将形成以知识资本管理为核心的资本管理体系。

5.信息报告模式进一步扩充

传统的以三大报表为主干的报告模式受到挑战,这不仅涉及到财务报告本身结构框架的改变,而且也导致了报告所依据的会计基础理论的创新。

从横向来看,非财务信息将被广泛披露,主要包括企业背景、行业情况、关联方交易、股东及主要投资者信息等方面。现行财务报告往往局限于数据及其相关的说明,在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与其资金流动能够保持在一定程度上的平衡时,可以反映企业相关情况;但是如果两者发生偏离,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就会出现偏差。同时财务分析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报表数据,表外资料越来越受到重视。由此,企业财务报告应该增加以下项目:与金融工具相关的一系列信息,包括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价值、持有目的、预期收益等相关信息;与人力资源有关的一系列信息,包括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人力资源综合情况、企业发展潜力等其他分部信息。

从纵向来看,可以借鉴美国学者韦尔曼的“彩色模式”理论,即将财务报告分为五个层次,从符合可定义性、相关性、可靠性和计量性的传统会计报告内容,到只符合相关性的事项,按逐渐模糊外延原则,全面报告与企业相关信息。

从产生报表流程的基础结构来讲,传统模式以记录为基础,记录与报告、分析、决策之间的时差较大,而借助反馈信息控制环节必须在记录之后完成。未来报告模式在电子数据收集和提取系统下,分析程序速度大大提高,决策与记录的时差缩短,记录、判断、控制环节也可同时并列进行,支撑未来会计报告模式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将有新的突破。

同时要特别提到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将广泛被披露,企业所扮演的角度从经济方面逐步向社会与经济两方面并重。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广泛关注导致了企业作为更高意义上的受托人在发展上的重心,企业的经济活动必须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从而社会责任会计和与之相对应的环境会计得以体现。

6.行业结构知识化

以知识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等的高速发展,将带来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在工业经济时代,发达国家的三大支柱产业是:建筑业、汽车业、钢铁业。而知识经济时代主要支柱产业则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和管理科学(软科学)技术。而一般的未来学家认为对世纪五大战略工程为: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环境工程、教育工程和金融工程,这也是未来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

知识经济渗透到第三产业,则使金融、科研、高教等部门成为创造高附加值的行业。以此带动其他知识密集型产业,从而推动整个知识产业规模扩张,又以知识的共享效应和知识递增效应推动整个产业结构优化。

金融信息化发展报告篇10

(一)财务报告内容的不完备

财务报告选择报告的内容直接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甚至决定了投资者的决策,因为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是企业的财务报告。当前财务报告内容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无形资产的计量不准确。无形资产分为期限型无形资产和无期限型无形资产两大类。对于期限型无形资产,如土地使用权、专利权等,应当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即采用直线法摊销,计入当期损益。而对非专利技术等,应遵循谨慎原则,采用加速摊销法。对于无期限型无形资产,如商誉,需要按照购入成本作为入账价值后,在每个会计周期内调整其账面价值,因为在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其价值会出现上升。这说明,无形资产的会计计量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企业管理当局可以通过无形资产不同项目额度的调整来粉饰财务报表。

(2)金融衍生工具的计量和反映困难。金融衍生工具是以股票、汇率、股票指数等传统金融产品为标的物,以杠杆性的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产品,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最新的会计准则规定,金融衍生产品可以通过三类核算实施,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负债、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负债和套期工具。这说明金融衍生工具按照公允价值计量,而在实践中,金融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着诸多困难。

(3)社会责任承担情况无披露。在我国,严格意义上的财务报告应当包括财务报表、附注、审计报告和自己披露的信息四部分。一般意义上的采取报告由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组成。而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主要在其他财务报告中披露,并且不受会计准则的约束,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社会责任的披露属于“自己披露的信息”,遵循自愿原则。这就导致承担较多社会责任的企业乐于披露,而没有承担应有社会责任的企业选择不披露。事实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成本增加意味着利润减少。没有承担应负社会责任的企业必然不会披露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这样有助于其财务报表上显示的高利润率,而逃避的社会责任成本却没有得到反映。作为监管者的政府和投资者个人都将因为对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的非完全把握而做出错误决策。

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使得企业能获得不合理利益;另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和社会监管的缺位。

财务报告形式的局限。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和债权人、企业经营管理者、政府有关部门等。虽然这些财务信息需求者,尤其是企业外部的使用者,能够从企业公开的标准化的财务报告中获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但是每类使用者都有自己特定信息需求。投资者和债权人需要易得特定有效的信息来判断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生存、适应、成长与扩展的能力,从而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董事会需要通过财务报告掌握企业管理当局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确保切身利益;企业管理当局需要通过财务报告来改善经营管理,协调企业与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促进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而当前的所有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是标准化的模式,没有考虑到不同使用者的不用需求。

财务报告时点的局限。作为财务报告主要部分的财务报表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静态报表(资产负债表)或者某一特定时期内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这说明财务报告是在某一时点反映了企业在某一时期内的状况,而没有动态的报告企业的总体状况,包括企业的战略调整、技术进步等。此外,仅某一时点揭示的企业一段时期的状况,而没有反映行业和企业的背景及历史状况,以及对企业面临的机会与风险等前瞻性的分析。这些都体现了财务报告时点的局限性。

二、未来财务报告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财务报告内容将不断增加和丰富

(1)对无形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的计量更加合理。无形资产计量的人为操纵性减少,确认和计量合理地反映了企业的真实价值。金融衍生工具,包括远期合约、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和市场正在我国快速发展,其价格将更公平也更易获得,从而为金融衍生工具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了有利条件。

(2)增加非财务信息的披露。非财务信息是指未在企业财务报告中披露的与企业经营管理密切相关并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它广泛地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企业的背景信息,包括企业的股权结构、经营范畴、管理团队、竞争地位等;二是企业的经营业绩;三是企业前瞻性信息,包括企业战略发展路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

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更全面准确的了解。投资者综合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能够更准确的评价企业的未来预期收益和风险,做出更理性的投资决策。政府监管部门通过企业披露的非财务信息,直接获取必要的监管信息,在降低监管成本的同时,也为企业降低了与政府大交道的成本。

(3)更加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会计披露。当前财务报告是工业化社会以大规模生产产品为目的的产物,随着工业时代以资源大量浪费、环境污染的残局落幕,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政府和社会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变得异常迅速,这也为社会监督企业履行应负社会责任提供了有利的举措。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必然也会增加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披露和宣传,以塑造和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显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会计披露,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发展的必要策略。

(二)报告形式将充分利用新技术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现行的财务报告是由企业财务人员编制,经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意见的审计报告后对外公布一套标准化的财务报告,记录的载体是纸质报告和电子版报告。财务报告的各类使用者只能从这套标准化的财务报告中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抑制了不同投资者的不同需求,损失了部分有用的信息,也增加了他们阅读选择信息的成本。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企业能够为不同类型的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个性化的财务报告提供了技术基础。投资者、债权人、董事会、政府监管部门,能够通过访问企业的数据库提取整合对自己有用的财务信息。企业也能够通过日常的经营活动的会计数据输入财务管理系统从而自动生成并输出财务报告。当然这会增加的企业成本,并对会计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的存储、加工和传播成本在不断下降,企业需要付出的成本非常的有限,而带来的收益可能将非常巨大。而新生代的庞大的会计从业人员电算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都使得满足不同使用者的独特财务信息需求变得极为可能。

(三)财务报告更具前瞻性和及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