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理学笔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28:40

临床病理学笔记篇1

[关键词]医学生;实习笔记;临床实习

[中图分类号]R197.320[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2)04(b)-0164-03

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是临床实习的根本任务。医学院校对医学教育日益重视并严格进行质量控制,临床教师不再只是按照教学大纲完成带教任务,应用有效方法对实习生的实习效果进行评价与控制也成为临床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临床实习的教与学管理和质量控制已成为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和临床教师不可忽视的环节。我院心内科对2009-2010年实习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采用记录实习笔记方法,作为临床实习的质控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0年3月在某医科大学两所教学医院心内科实习的66名医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4名,女12名,平均年龄(23.15±1.32)岁,均为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实习时间为4周。将66名实习医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1名,平均年龄(23.31±1.03)岁,男17名,女14名;实验组35名,平均年龄(23.11±1.21)岁,男18名,女17名。两组年龄、性别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方法,不记录实习笔记;实验组采用常规法带教+记录实习笔记法。两组教学内容和实习时间相同,出科前2日进行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实习结束后,教学组(由本科讲师以上教师组成,共9人)成员应用自行设计的心血管内科实习评价表对实习医生的实习活动进行评价。

1.2.1对照组根据心内科临床实习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指定通过医院培训和考核后具备教学资格的临床教师带教,按照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本组实习生不记录实习笔记,学习依靠个人自觉性,实习内容包括:①基本功实习:每日参加查房、值班、交接班、病历讨论、死亡讨论等日常诊疗活动,熟练掌握收集病史、查体、合理应用辅助检查、医疗文书书写等基本功。②基本技能实习:熟练掌握心肺复苏、胸穿、电除颤、心电图、心电监护等基本操作技能。③布置临床基本问题,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预先选定好合适的病例,要求学生接触患者,完整地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收集临床第一手资料,并让学生对获取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提出临床诊断,最后教师进行一次临床思维的分析过程,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临床思维过程找出错漏和差距,从而培养其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④复习专业理论:纵向联系与本系统相关的解剖、组织、生理、病理等基础知识,指导实习生将以往学过的知识串起来,指导实习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并解决遇到的临床问题。横向联系养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方法,即让实习生在临床工作中学会作为医生按照临床思维路径诊治患者。首先听取患者主诉、进行必要检查,排除相似疾病,最后确立诊断。如患者主诉胸痛,可能的诊断有呼吸科的气胸、肺癌等,或心内科的心肌缺血、肺栓塞,或普外科的的胆囊炎、胆结石。因此,要横向联系理论知识进行鉴别诊断,拓宽临床思维。⑤组织医疗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专家查房、病案讨论、医疗差错事故分析等医疗活动。⑥开展专题讲座:对实习生开展专题讲座,以横向联系知识和学科进展为主,比如欧美发达国家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最新指南等,让实习生了解权威性理论,构建专业知识结构,培养横向思维。

1.2.2实验组实验组带教教师和实习内容、实习时间与对照组相同,并在对照组基础上按照要求记录实习笔记,具体如下:①第1~3周:记录每日实习内容,包括参加查房、交接班、值班、病例讨论、专题讲座、带教老师布置的临床基本问题及完成情况、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等教学活动及新到科室的感受、心得、需求。要求“我手写我心”,避免抄写。带教老师每日批阅,对照教学计划查漏补缺。②第4周:分析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及对带教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等。实习生做实习小结,对照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检查完成情况,复习理论与操作,进行考核。

1.3实习效果评价

1.3.1理论、操作考试实习结束前2d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理论与操作考试根据教学大纲命题,考试总分均为100分。

1.3.2调查表评估实习结束后,组织教学组(由本科讲师以上教师组成,共9人)成员对实习医生的实习活动进行评价,评价表为自行设计,包括实习态度、工作纪律、实习表现、实习效果、对实习笔记制度的评价5个方面,共15个问题。本研究发放评价表594份,回收有效评价表594份,其中,对照组279份,实验组315份,回收率为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理论考试及操作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教学组成员对实习活动的评价情况

教学组9名成员对实验组35名和对照组31名学生的实习活动情况应用自制评价表进行评价,在实习态度、工作纪律、病例书写、临床基本问题完成率等方面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2。

3讨论

临床实习是完成医学生向合格医生转变的重要桥段,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是临床实习的主要目标。对医学生进行正确的临床实习指导,培养德才兼备的实用型医学人才,是提高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努力的方向。抓好临床实习管理是保障临床实习质量的基础和前提[1]。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及其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医学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因此,在校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比重越来越小。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被认为是医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其对医学人才成长的高度与速度密切相关。自主学习能力指整合不同学科知识的能力、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刷新知识的能力[2]。因此,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如何激发使学生的能动性,学会自我培养是临床教学的主要目标。文献报道,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的学习需求已退居到较次要位置,择业需求最高[3]。随着我国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医学院校数量和在校生人数由建国初期的44所1.52万人发展到2000年时的177所71.48万人[4]。医学毕业生供过于求的矛盾使得学生面临就业的重要抉择时,疲于参加各种应聘会,无心顾及临床实习;另一方面,就业的压力和用人单位对人才招聘过于追求高学历,使得大部分学生选择考研,把实习的时间用于准备考研。总之,上述多种因素导致学生对实习不重视[5]。以往的临床实习,教学计划不断改进,带教老师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带教,但实习效果参差不齐,其中,实习生的自主性学习是影响实习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针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问题,为控制临床实习质量、加强实习质量管理、提高教学效果,我科在临床教学中尝试应用记录实习笔记的方式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组成员对实习活动评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效果评价中分析发现,记录实习笔记具有四个方面作用:第一,记录实习笔记可以记录教学活动,有效检查实习生和带教老师的教学计划落实情况,加强实习质量管理。第二,增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实习生在记录实习笔记的约束下,对收集病史的要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要点、操作技能等必须查阅资料、摘录要点,可以巩固已学知识,还可以增加新知识,提高了理论水平。第三,记录每日诊疗活动可以督促实习生多动手操作实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此外,记录实习笔记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创新动机[6]。在记录实习笔记中,实习生可以在回顾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动脑动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记录实习笔记是对临床诊疗活动的回顾与反思,有利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养成反思性学习习惯,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得以不断提高。第四,促进教与学互动,有利于教学相长。实习生记录了自己视角所看到、听到、想到、遇到的形形的问题、感受、需求,带教老师通过批阅可以了解实习活动的全景,发现教与学中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带教老师可以在学生的视角中发现自己没有发现、想到的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好方法,获得启示,促进教学相长。

总之,深化临床教学改革,加强临床教学师资力量,强化实习管理和质量控制,需要广大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和临床教师关注临床实习中的问题,坚持不懈地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新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临床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郭翠英.医学生临床实习管理体会[J].包头医学,2010,34(2):l26-127.

[2]徐正梅,范群铭,黎爱军.中美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的不计较及启示[J].医学教育探索,2010,9(9):1153-1155.

[3]宋静,李春方,余毅震.某医学院562名临床实习阶段学生需求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6):477-478.

[4]王明仲,汪亨桂,李明强,等.医学本科生“毕业后实习”现象成因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20(1):74.

临床病理学笔记篇2

鉴于目前我国医学实习生“岗前”培训没有统一的教材,部分同学在实习过程中感到茫然,找不到实习医生的感觉。笔者近年来通过对实习生的带教总结出一些体会,供实习生参考。

1做好实习前的准备

1.1思想方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实习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树立搞好实习的信心。有的实习生担心面对新的环境和众多的临床科目,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有的实习生担心自己在校有些功课没有学好,医学知识不能满足实习的需要。对于即将进入临床的实习生来说,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实习中遇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如实习的内容、实习的环境、与带教医生关系的处理、医患矛盾等等。因此,笔者认为树立必胜的信心是能否在实习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关键;充分估计实习中的困难,并作好应对措施是能否顺利通过实习的前提。

1.2医学知识方面在校所有的知识都是为了成为一名合格医生所必备的。由于医学知识涉及的科目繁多,实习生不可能对每科知识都熟练掌握,有许多内容比较生疏。与医学知识密不可分的临床医疗制度是医院正常运转的法规、是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保障,而这些临床医疗制度的课程学校又没有开设。因此,笔者建议实习生在实习前有必要重温与临床密切相关的科目和基础知识,尽快了解和熟悉所到科室有关医疗制度,对在今后的实习中能够严格遵守实习守则和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很有意义。

2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

有句成语叫“有的放矢”。搞好实习同样如此。有的实习生为了让教员写一个好的实习评语,沉湎于对“关系学”的研究,这显然有悖于实习的目的。相反,有的实习生反复的进行临床观察,甚至日夜守护在病人床旁,付出艰辛的劳动得到了临床疾病的感性认识,虽然艰辛,但它有利于实习目的的实现。

人们常说,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舞台。而实习生活也是舞台中的一出戏。为了塑造一个完美的角色,对于只有一次实习机会的同学们来说,应该努力地去演好这出戏,寻找好医生、好学生的“感觉”。而寻找这种感觉的唯一方法就是,实践、实践、再实践。在实践中摸索并不断修正自身不足,一旦当你找到了角色的感觉,你就会发现实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同时,实习这出戏也成功了大半。

转贴于3实习过程中提问的学问

许多实习生在临床上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向教员提出,其实提问还需学问。有的教员不愿意回答学员提出的诸如“某某疾病的临床症状、体征有哪些?”之类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在教科书中已经写得十分清楚,如果你常提这类问题,会在教员心里留下“该同学基础知识差”的印象,甚至误以为你不是在提问,而是在考教员,因此应尽量少问这类问题,即便要问,最好这样提问:“书里对某某疾病的症状、体征、X线表现写了很多,我有点抓不住重点,您能给我讲讲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吗?”其他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有许多,其中有一个能让教员给你传授更多的知识,暂且叫它“迂回提问法”。所谓“迂回提问法”就是,不是直接向教员提问,而是通过暴露自己的不足或错误,让教员来给你补充纠正。例如,对于某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你不太清楚,说出你自己的认识,“某某疾病的发病机理是不是…,从而导致…”,如果你分析得正确,教员自然会首肯,如果你的分析不全面,教员就会给予补充,如果你的分析错了,教员肯定会给予纠正,这样教员也会乐意回答你通过思考提出的问题,而且你也可以了解自己的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至于提什么样的问题最有意义。许多实习生热衷于对疾病的症状、体征以及治疗方法的了解和学习,而忽视了对教员的临床思维方式的学习,这是一个失误。你花大量精力去认识某个疾病,你学到的仅仅是一个疾病,但如果你学到行之有效的临床思维方法,当你遇到从未见过的疾病时,就能通过正确的思维,作出正确的诊断。所以,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比了解某个疾病更重要。教员对于疾病认识的思维过程是教科书里学不到的内容。因此,多提有关思维方式方面的问题,才是最有意义的。

4做好“四勤”及“小本子”的妙用

有句俗语叫“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进入临床实习犹如进入了临床医学的大门,剩下的就要看同学们如何“修行”了。在这临床医学天地里,到处都是知识宝藏,付出越多,收获就越大。有人总结了一条经验,称为“四勤”,即“手勤”、“腿勤”、“嘴勤”、“脑勤”。所谓“手勤”,就是勤动手,多做各种临床操作,熟练掌握体格检查方法以及各种临床诊疗操作。所谓“腿勤”就是要求实习生经常深入病房观察病情变化,常到辅助科室学习有关的知识,常跑图书馆解决临床上遇到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疾病,只有认识了疾病,才能治疗疾病。所谓“嘴勤”,就是要多问,实习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不懂就问,遇到问题,不管是谁,只要能够解决问题,都是请教的对象。所谓“脑勤”,就是要勤于思考。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这句话辩证地揭示了“思与学”地关系。主动、积极、向上地思维方式,应该贯穿整个临床实践。

临床病理学笔记篇3

[关键词]外科;临床实习;带教;实践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1(b)-100-01

医学院校学生由课堂学习转入临床实习是一个质的转变。如何把课堂上所学到的各科知识正确地联系起来并恰当地运用到,临床,这方面除了学生个人的努力之外,临床带教老师的恰当引导是一个关键因素。特别是外科实习,更需要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笔者总结分析近年来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问题并进行了有益的教学实践探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注意培养高尚的医德医风

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接触到的首先是患者。某些患者就诊时,出于某种目的,常常会做出某种“表示”,对这类问题,要向学生讲清楚,不能接受并婉言谢绝。要在学生刚刚进入,临床时,就有这种“免疫力”,不致于被某些诱惑而误入歧途C真),得到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的结局。要求实习生重温医生职业道德规范的七点要求。做一名新世纪高素质的合格医生。

2 加强不怕苦不怕脏的引导

外科患者,特别是急诊时常常血肉模糊,到处呕吐污物、排泄物满身。而这些症状恰恰是某些疾病的主要表现,因此要求每个实习生必须细心查看,仔细闻辨分析。如遇一酒醉后脑外伤的患者。患者多表现为呕吐,呕吐物令人很不舒服,有时大小便失禁。在这种情况越要仔细检查各项神经专科体征,必须对呕吐的性质做出判断,是颅内压增高或酒精中毒导致呕吐。这就需要实习生多接触检查患者,反复仔细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要有不怕苦、不怕脏的精神。

3 提高实习医生的外科病历书写能力

实习生在课堂上常常是台上老师讲,台下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而到,临床实习则不同,从门诊病历到住院病历、病程记录必须是实习生自己写,而所写的内容又都要从患者或家属的口述中精炼出来。因此必须要求每个实习生提高综合分析及书写能力,从患者或家属所讲的内容中找出对疾病起关键作用的部分并予以提炼,准确地写在病历上,将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原因完整地写在病程记录上。同时要求带教老师对实习生所写的医疗文书逐字逐句进行认真修改,必要时重抄。

4 调动实习生综合分析问题

实习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各种基础理论知识,但如何把各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来恰当地应用到临床,对刚跨入临床实习的准医生来说,这是一个新课题。带教老师在带教实习中,一般情况下让实习生先采集病史,检查患者。带教老师在旁边观察,对其错误的地方给予纠正,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教导实习生如何准确地采集所需病史、体检时的正确手法,并反复操练,不断提高。遇到问题时多提问,调动学生回忆起所学的基础知识,并运用到临床解答出现的问题。例如,遇一创伤性休克的患者,作为实习生首先注意到的是患者的血压、脉搏等变化,此时带教老师就应及时引导学生除了观察血压、脉搏变化以外,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体温、皮肤黏膜及甲床颜色、出血部位的情况、每小时尿量及中心静脉压等,并作好详细的记录。进一步分析造成休克的原因,是失血为主,还是伴有其他因素,如感染、创伤后疼痛、精神紧张等也足以影响休克的发生与发展。讨论患者血压下降的原因,了解创伤性休克实质上也是一种低血容性休克,故早期一般不宜使用血管收缩剂来升高血压。治疗的关键是去除病因,快速扩容。这样就能调动学生梳理所学的生理、生化、病理生理、药理等多方面的知识,从而为实习生今后正确分析处理患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临床病理学笔记篇4

【关键词】教学方法;儿科护理学;护理专业;中职卫校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04-02

目前中职卫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因考不上高中而来学习的,基础薄弱,思维能力欠佳,而护理专业临床课程门类多,知识量大,难度也很大,要想学好的确不容易。这就要求中职卫校的老师要千方百计的想办法,找到一些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容易地掌握所教临床医学知识。笔者从事儿科护理学教学多年,浅谈教学方法如下。

1运用思维导图勾勒出一节课的主要内容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巴赞创立的,是指学习者对特定主题建构的知识结构的一种视觉化表征,是人们将某一领域内的知识元素按其内在关联建立起来的一种可视化语义网络[1]。思维导图中的形象化元素,包括色彩、线条、图案等有效与数据、逻辑、词汇之间建立起联系,充分调动左右脑的功能,实现全脑开发,对于提升人脑潜能机制有重要作用[2]。思维导图这一成熟的教学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显示出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学的教学中也应大力推广采用。由于每一种疾病需要掌握的内容很多,这些内容往往比较凌乱,要求中职卫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掌握并牢牢记住这些内容的确不容易,难度很大。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把重点内容总结出来,归纳梳理一下,可使一节课的主要内容、重点内容一下子集中呈现在眼前,印象深刻;同时课后复习也能抓住重点,提高学习效率。这就叫一图胜千言。以新生儿硬肿症为例举例见图1。

2总结共性与个性

共性与个性本属于哲学概念,在儿科护理学中,此现象也存在。共性是指某一症状或体征等不是某一疾病所特有的,而是很多疾病都会表现出来的。个性是指对某一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的一些依据,或是某一疾病所特有的。把疾病的症状或体征等分成共性和个性两部分,就会很容易记住,特别是要记住对此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的个性部分。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每一种疾病的共性与个性,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记忆起来更轻松、容易。例如支气管肺炎,表现为共性的症状、体征有: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烦躁、食欲不振等。表现为个性的症状、体征等有:肺部闻及固定中、细湿音;胸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两肺下部斑片状阴影。又例如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属于共性的症状、体征有:皮肤、粘膜苍白,肝、脾、淋巴结肿大,食欲减退、腹泻、口炎、舌炎等消化系统表现,烦躁、易激惹、萎靡不振、头晕、眼花、耳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系统表现,疲乏无力、心率增快、心脏扩大、心脏杂音、心衰等心血管系统表现。属于个性的依据有:末梢血血红蛋白较红细胞数减少更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均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

3帮助、引导学生做笔记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做笔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做笔记,可练习写一写医学术语,特别是一些生僻字,更重要的是记录、整理一节课的主要、重点内容,加深理解和记忆。中职卫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学习能力比较差,不会做笔记,或者干脆就不做笔记。老师要积极帮助、引导学生做笔记。讲到重点时,应该提醒一下,语速应慢一点,或者干脆就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抄写下来。这样一方面可督促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4千方百计收集临床资料

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由于中职卫校大都没有附属医院,学生见不到病人,儿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脱离临床实际,学生对于干巴巴的说教式的教学缺乏兴趣。学生只有接受来自老师的听觉上的刺激,缺乏视觉上的刺激和实践体会。对于这种情况,老师要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临床资料,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展示出来,使儿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形象生动、贴近实际。学生就不觉得乏味,学习就感觉到轻松,有吸引力,也更容易记忆、掌握。

5深入临床一线,理论联系实际

对于儿科护理学来说,到临床一线见习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让学生感受临床一线的氛围,感受护理患儿的艰辛与不易,更重要的是要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准确,体会更深。但由于我国大部分中职卫校无附属医院,使临床见习困难重重。这就要求任课老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想办法完成这一重要任务。可以和有关医院、科室联系,让学校拿出适当经费,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6布置课后作业,强化训练

由于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学生大部分基础差,学习的自觉性也差,不会学习,也不重视学习。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任课老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到应该学到的知识。布置课后作业是一种非常好的措施。课后作业应结合全国职业护士资格考试的题型,让学生熟悉各种题型的做法。对于难度比较大的选择题,老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这就要求任课老师要收集各种题型,也给老师增加了工作量。这样一方面可督促学生学习,掌握每节课的重点知识,为以后参加全国职业护士资格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参考文献

临床病理学笔记篇5

1掌握儿科学的理论知识,打下扎实的临床基础

要培养儿科的临床思维一定要有扎实的儿科理论为基础,儿科学课堂教学主要学习理论基础,而儿科的理论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解剖、生理、病理等都各有其特点,因此课堂教学是学习理论知识的关键。

1.1调动学生对儿科学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设法让学生认真听课,所以都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制作优秀的课件进行教学,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做到图文并茂,在进行理论教学过程中适当插入图片或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授课内容生动起来。比如在讲述胎儿期时,插入胎儿成长的动画;讲述足月儿和早产儿外貌特点时插人相关图片;讲述佝偻病时插入“0”形腿或“X”形腿的图片等,这样可以使学生认真听讲,而且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讲授的过程由平淡刻板的讲课变为精彩生动的演讲,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儿科学的兴趣。并及时指导学生作好课堂笔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1.2突出重点内容使学生易于掌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儿科教学的质量和深度的问题,目前如果要求学生掌握全面系统的儿科学理论知识,既不现实也无必要,所以对教学内容的取舍要有重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把常见病、多发病作为重点。如新生儿疾病,可以把重点放在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条小儿疾病,可以把重点放在小儿肺炎、小儿腹泻、小儿贫血等。对于重点的教学内容还要善于总结,帮助学生记忆,掌握理论知识。如学习新生儿败血症后,可用“三少一低下”来总结;学习小儿腹泻引起的脱水时,可用“二干二凹一多一少”去概括。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容易掌握所学的重点内容。这样才能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临床思维的培养奠定理论基础。

1.3以课堂练习为手段,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儿科理论教学中,随堂进行练习,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多进行各种病例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加强教学互动,提高学生求知欲,通过分析简单的病例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是笔者常用的方法。一般每种常见疾病教学完成后都出一些课堂练习加深印象,或选1—2个病例分析,指导和锻炼学生分析病例的逻辑思维,并巩固和进一步理解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如小儿腹污,病例中一般会提供这些资料:腹泻的次数、量、性状,小便的情况,皮肤弹性,血钠浓度等等,在分析过程中,要根据资料找出哪些是最主要的症状、体征,以及异常的检查结果,分折出脱水的程度、脱水的性质,最后得出诊断;然后,再依据治疗原则给出正确的治疗方案。这样就能更好更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一种疾病诊疗的临床思维过程及相关知识的实际应用。

2重视临床见习的带教,培养临床思维

临床见习的特点是基本理论和临床诊疗实践的紧密结合,所以儿科临床见习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在儿科学方面的临床思维的关键。见习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训练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2.1加强理论联系实践,充分发挥见习的作用 临床见习是学生接触临床的第一步,是儿科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见习可以增强学生对儿科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见习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九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进一步巩固和体会儿科医学理论的实质问题。强化带教教师的教学意识,带教教师在临床带教中要多讲解、多示范、多纠正、勤考核,积极创造临床实践机会。让学生多接触患者,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阳性体征和辅助检查的阳性结果,加强感性认识。实际带教时,首先应结合相应病例复习相关理论,并示范正确的检査手法,然后让学生向患儿家属详细询问病史,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尽量让学生多动手,相互间体会正确的检査方法。再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简单书写病历及诊疗原则,然后对照病历,了解病人的实际诊疗经过,使学生从中知道自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临床实践的应用能力。

2.2介绍典型病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在见习带教中,开展对学生的临床知识讲座,加深对临床思维的理解和实际应用。采用强化临床技能、病例分析、全科病例讨论等多种手段,激发了学生主动思维的兴趣,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每次见习都应组织各种形式病例讨论,选取一个病种的一组典型病例进行全面的分析,使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某种儿科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的病例,根据患儿的病情,首先从症状体征着手,根据“三高一低”的临床表现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病机制是什么?诊断依据有哪些?主要并发症会有哪些?再从鉴别诊断上分析多种疾病的特点,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从而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再结合实际的治疗过程分析病情变化,这样学生就可以系统地认识一种或多种疾病,而且能够比较牢固地掌握相应疾病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病理学笔记篇6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11.045

中图分类号:R2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04(2013)11-0099-02

康复新液为美洲大蠊提取物(有效成分为多元醇类和肽类),具有通利血脉、养阴生肌的作用,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消化科、外科、口腔科、皮肤科、妇产科、耳鼻喉科、儿科、肿瘤科等。本院是一家综合性三甲医院,使用康复新液比较广泛。为了解本院使用康复新液的情况,笔者抽取了2010年5-10月本院含有康复新液的1016张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来源与方法

本次抽查的1016张含有康复新液的门诊处方来源于本院2010年5-10月的药房数据库。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所抽查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

3分析

在本次抽查的1016张处方中,消化科应用康复新液最多,占总处方数的63.29%,儿科和肿瘤科没有使用。但有文献记载康复新液可治疗小儿溃疡性口腔炎[1]、儿童手足口病[2]、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3]及肺癌[4]等疾病。临床药师应总结相关资料与临床医生及时沟通;在药物咨询方面,药师也应为患者提供相应的药学服务。

表2显示,在消化科处方中有3张处方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而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尚未有关于康复新液治疗食管裂孔疝的记载。作为药师我们将继续关注相关处方。在95张外科处方中没有发现有关康复新液治疗冻疮和烫伤的处方。但已有文献记载,康复新液可以改善冻疮创面微循环,提高局部免疫力,促进创面坏死组织脱落及肉芽组织增生,加速病损组织修复,临床疗效满意[5]。此外,在本院皮肤科及其他科室处方中没有发现有关康复新液治疗糖尿病溃疡及糖尿病足的处方。据现有文献记载,康复新液局部换药对糖尿病皮肤溃疡创面愈合效果优于常规换药[6]。

康复新液是一种既可内服又可外用的药物。因此,医生在处方中对此药的使用情况应特殊注明。在本次抽查的1016张处方中有246张处方的用法用量存在问题。如外科有32张处方在“用法用量处”只注明“10mL/tid”,而未注明外用;内科148张在处方“用法用量处”只注明“按服”,具体使用不详;口腔科11张处方在“用法用量处”也只注明“10mL/tid”,未注明“口服”或“含漱”。笔者建议,药师发药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对其进行特殊说明或注明,并且对相应科室进行用药错误的反馈,以提醒医师及时改正。

4小结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建议临床药师应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针对发现的新问题应及时在科内进行处方点评工作,关注药品的合理使用;同时,还要加强与临床医生沟通,及时把药学新进展和新药作用、用法、用量、剂量等相关信息传递给临床医生,对临床用药提供帮助。通过临床医生和药师的共同努力,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黄丽霞.康复新液治疗小儿溃疡性口腔炎的观察[J].右江医药,2008,36(6):723.

[2]罗念辉,张红.康复新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09,15(12):146.

[3]冯杰,陶静.康复新液含服佐治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36例[J].中国医药指南,2009,7(22):168.

[4]蒋永新,王熙才,金从国,等.美洲大蠊提取物对小鼠3LL肺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探讨[J].中国肺癌杂志,2006,9(6):488.

[5]邹琦.“康复新液”治疗冻疮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9,7(9):90.

[6]谢永平,董健,何平红.康复新液治疗糖尿病皮肤溃疡的临床应用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09,27(5):27-28.

临床病理学笔记篇7

一脑电图:

脑电图是通过电极记录下来的脑细胞群的自发的、节律性电活动。将脑细胞电活动的电位做为纵轴,时间为横轴,这样把电位与时间的相互关系记录下来的就是脑电图[1]。脑电图发展历史:1875年R.Caton首次记录出动物大脑皮层电位;1890年Back证明脑电活动是独立存在的;1912年Kaufman证明脑电是一种自发电位,并通过动物实验癫痫(ep)模型记录了ep放电;1924年HansBerger首次使用头皮电极描记了人类的脑电活动;1936年以后随着脑电图技术的完善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临床适应症:癫痫,各种类型的意识障碍(特别是发作性意识障碍,如失神),颅内占位性病变,代谢性疾病,颅脑外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血管病,脱髓鞘病变,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等。

脑电图在诊断癫痫、脑瘤等神经科疾病方面起一定作用,脑电图检查被广泛建立在综合医院、神经科、精神科医院[1]。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脑电图发展更为广阔--无笔描记脑电图,动态脑电图仪(脑电Holter),视频脑电图(VideoeeG),多道定量脑电图,诱发电为(ep)。脑电图以下几方面表现出其优势:

1.癫痫

是一个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征,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大脑功能障碍的表现。脑电图用于其的诊断、分类、临床治疗预后。现在基层医院临床有个最基本常识为"癫痫做脑电图检查--有癫痫波",但其真正意义如何,在于帮助确诊、分型,利于癫痫的治疗及预后。比如首次无诱因发作,而脑电图正常,无须抗癫痫药物治疗,可观察,一年以上复法,仍可不用药,如不到一年发作,可用药。

1.1失神发作:属全身性发作,有四个特点1)突然开始突然结束2)发作时间短暂3)有意识障碍但不跌倒4)发作频繁。失神发作的脑电图在发作时表现为对称、同步、3Hz(2Hz~4Hz)棘慢波或多棘慢波发作。发作间期脑电图背景波正常。

1.2Lennox-Gastsut综合征:本综合征大部分病例有智力低下,也有7~10病例智力正常。临床发作形式多样性是本综合征的特点,具体有以下特点:1)多种形式的发作,短时间的强直发作、失张力发作和不典型失神发作;2)脑电图在发作间期表现为慢的棘慢波;3)大多伴有智力发育落后。有作者认为仅凭此三点诊断本病条件仍嫌不足,还应增加2项:1)全身性强直发作;2)发作期或发作间期脑电图在慢波睡眠有10Hz快节律,这一条件并非全部病人均可见到,但有很大的诊断价值[2]。脑电图在发作间期表现为全导1~2.5Hz的棘慢波,可单独出现或表现为长程,左右大致对称。在慢波睡眠期可见到双侧同时出现的10Hz快节律或多棘波,持续数秒钟,此等快节律在快速眼动期消失。

1.3婴儿痉挛症(west综合征):本病1岁以内发病,4~7个月最多,发作形式为一连串的强直痉挛发作。脑电图表现为“高度失律”,又称“高峰失律”或“高波幅节律紊乱”,正常节律消失,各导联均可见到不规则、杂乱、不对称、高波幅慢波、棘波、尖波、多棘慢波[2]。

1.4假性癫痫发作(pS):发作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脑电图是区分pS和癫痫最可靠有效的手段,pS发作时不会出现痫样放电,而癫痫发作时脑电图可记录到有重要意义的痫样放电,尤其录象脑电图监测(Video-eeG)同步记录患者发作时的表现与脑电变化效果更好,并能区分痫样发放与肌肉收缩所致的干扰伪差[3]。

总之,脑电图是诊断癫痫重要的客观指标之一,但不能仅凭脑电图报告单上写有"异常"二字就诊断癫痫。如果仅是一般非特异性异常,如慢波增多、轻度不对称、调节差等,不能作为诊断癫痫的依据。如有痫样放电(棘波、尖波、棘慢波、多棘慢波、突出于正常背景的阵发性高波幅慢波等),则意义诊断较大。小儿过度换气时出现的有节律的高幅慢波,不能视为异常。脑电地形图不能作为诊断癫痫的依据。Ct及mRi能发现脑结构有无异常,可以帮助寻找癫痫的病因,但不能根据Ct或mRi有无来诊断或否定癫痫的诊断

2.脑电图的周期发放(pD)

2.1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脑电波形可以说是这种严重疾病的特异性诊断表现。为短时爆发出现的、不规则的双侧性尖慢符合波,周期性出现,通常为每5-6秒爆发一次[4]。

2.2克-雅病(CJD):主要见于50~60岁成人,朊蛋白疾病中为最常见的类型,即"疯牛病"。具备以下临床特点:1)进行性痴呆,无缓解2)肌阵挛3)视觉障碍4)有椎体系、椎体外系症状5)无动性缄默。早期诊断较困难,有人按以下条件为诊断是CJD、大概是CJD和可能是CJD:1)进行性痴呆,通常病程在两年以内2)肌阵挛、视力改变、小脑症状、无动性缄默四项中,病人占其中两项;3)特征性脑电图改变即周期性同步放电(pSD)。具备以上三项可诊断大概CJD[5]。这里所要强调的是周期性同步放电为持续1秒爆发尖波,且中晚期可能出现,变异型CJD患者脑电图无典型pSD改变,为此病在病理剖检前诊断提供有利证据。老年CJD中有酷似脑梗死和老年抑郁症,但根据进行性痴呆、肌阵挛发作、脑电图慢波持续增多和周期性同步放电,脑脊液14-3-3蛋白和14-3-2蛋白阳性[6],可准确与其鉴别。

3.脑死亡:标准1)首先排除所有麻醉剂肌肉麻痹剂所致类似状态2)体温30℃以下3)脑干反射消失,至少12小时以上,瞳孔散大固定,无自主呼吸,停止呼吸器共氧10分钟无任何自主呼吸运动。辅助:4)脑电图直线无电活动,听诱发电位消失5)脑血管造影不存在脑血流循环。

4.癫痫外科治疗的术前功能定位:癫痫手术是指能够缓解难治性癫痫发作的神经外科手术。其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减少发作,争取最小的不良反应和改善生活质量。对癫痫源的定位需要录象脑电图V-eeG(头皮电极)技术,应记录到患者足够的发作次数,这些发作应与平时的发作一致[7]。功能影像学结果与脑电图的结果一致时相对准确,约1/3~1/2的患者需要采用长时间颅内电极脑电图描记,最终记录到发作时的异常脑电图变化才能进行精确的癫痫

病灶定位[8]。

二.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神经电生理技术临床应用极为广阔和重要,随着近几年神经电生理技术迅速发展,在基层医院也应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和准确的临床应用。原因笔者分析如下:1)技术不全面,2)临床与电生理技术脱节3)医院发展专科方向不同4)效益问题。预计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在基层医院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谭郁玲.临床脑电图与脑电地形图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17.

2吴希如,林庆小儿神经系统疾病与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12-413.

3allanK.nonepilepticseizure:diagnosisandmanagemen1999,53:S76-S83.

4马仁飞译.临床实用脑电图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72.

5林世和.重视朊蛋白的临床诊断与防治.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2,2:67-68.

6BurkhardpR,SanchezJC.CSFdetectionofthe14-3-3proteininunselectedpatientswithdementia.neurology,2001,56:1528-1533.

临床病理学笔记篇8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一年间收治的120例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患者均采用我院统一的集中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治疗组6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实施的集中化护理过程中增加了个性化护理内容,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评分、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和整体状况。

结果: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项目:病史资料采集、护理操作技术、医患沟通能力、护理照顾舒适度进行满意度评分,笔者发现治疗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X2=13.6,p

结论: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而又普遍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广为推广应用。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神经外科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67-02

由于护理在医学中的重要性,其医学价值在临床应用中不断地凸显,不仅帮助患者疾病得到了尽快的恢复,促使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改善,同时也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情绪,减轻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身心痛苦[3]。笔者对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一年间收治的60例神经外科患者实施了人性化护理,并与常规护理进行了护理效果等多方面的临床对比,笔者发现人性化护理在神经外科患者康复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现将对比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一年间收治的120例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60例,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年龄34-68(平均年龄:56.4±2.13岁)岁,对照组患者60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龄33-67(平均年龄:54.9±1.94岁)岁。所有患者均经神经外科门诊诊断为患有神经外科疾病,且经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予以确诊。排出标准:患有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得选入实验病例,对特殊药物过敏史患者不得选入实验病例。经统计学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临床研究可比性。

1.2护理方法。120例患者均在知情且自愿的基础上参加了本次护理实验研究活动,对照组60例患者均采用我院统一的集中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其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对患者病史、病程等基本患病信息的询问与登记、各类相关性疾病的检查,以及对患者实施常规性的手术和药物护理。治疗组6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实施的集中化护理过程中增加了个性化护理内容,其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全程的护理陪同,包括患者的入院、门诊、病房、出院,以及院后随诊,且个性化护理根据患者自身体质、病因、诱因等因素的差异,实施了更为严格的护理措施,包括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降压护理、亲情护理等,同时还为实验组患者配备了更为优秀的护理人员和医务设备。在对实验组患者进行随诊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更加注重对患者疾病的恢复性治疗和生活治疗,并对患者的所有治疗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医疗记录[4]。更加强了护患之间、医患之间的心灵沟通,减轻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担忧程度。两组患者的整个护理流程,均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评价标准进行满意度评分,并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疾病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3疗效评价。我院自制的护理评价标准的评分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病史资料的采集,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技术评判、医患之间的相互沟通能力,以及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照顾舒适度。每个评分项目的满分均为10分,最终计算患者对整个护理过程的综合评分(综合评分=护理项目总分/护理项目个数)。

1.4统计方法。本文中所有的数据均采用windowsexcel2003进行数据统计,并采用iBm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所有统计数据均采用(X±S)表示,各组之间的数据差异采用X2检验,并以数据差异p

2结果

护理干预评分。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项目:病史资料采集、护理操作技术、医患沟通能力、护理照顾舒适度进行满意度评分,笔者发现治疗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X2=13.6,p

3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临床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和常规护理越来越要求体现人性化这一基本原则。通过上文研究,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项目:病史资料采集、护理操作技术、医患沟通能力、护理照顾舒适度进行满意度评分,笔者发现治疗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X2=13.6,p

参考文献

[1]陈敏珍,陈兰瑛.细节化护理干预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4):103

[2]梁燕霞,龙小艳.细节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5):108~109

[3]张英.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肝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04):138

临床病理学笔记篇9

笔者结合临床实践,进行了药师多种查房模式的设计与探索,现介绍如下。

1临床药师的职责与任务

1.1建立药历:包括患者当前和以往所用治疗药物的详细情况、病史、社会背景、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曾有的不良反应记录、已知的药物过敏史等。

1.2评价治疗药物,优化治疗方案:评价患者现有的治疗药物是否使用得当,每种药物的剂量、剂型、用药方法、间隔时间和疗程是否合理;在综合考虑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因素的基础上,优化所选择的治疗方案,如首选药物、剂型和给药方式等;当体重和肾功能等调整剂量的因素存在时,需根据有关参数估算患者的推荐给药剂量;在必要时,临床药师还应提出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建议,并根据药物监测结果调整给药方案。

1.3减少药源性损伤:主要指用药不当、药物配伍不当或无效用药给患者带来的伤害。药物既有治病一面,又有损害机体的一面。如果用药剂量过大,存在配伍禁忌或连续服用药物超过限量,患者都可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毒性反应或药物成瘾性,对机体造成损伤,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临床药师应明确在预防药品不良反应中的责任,尽量减少或避免患者的药源性伤害[1]。

1.4随访患者,开展用药教育:通过询问患者,判断治疗药物是否按治疗方案正确地给予;在与患者的交谈中捕捉药物不良反应信息和由于药物滥用或过量使用引起的药物中毒信息,及时记录可疑或明确的药品不良反应;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状况及药物治疗方案,提供简明、准确的健康信息和治疗药物信息;帮助患者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并提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建议如戒烟、改变饮食和锻炼习惯等。

1.5药学信息服务:随时为医务人员提供所需的药物相关信息,以书面或口头咨询的方式回答,并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来源的可靠性。美国医院药师学会(aSHp)指南,推荐了药学信息服务时应遵循的系统方法,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客观性、及时性,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

2在专科跟随医师进行医学查房

设立专科临床药师是临床药师制的发展方向之一。作为一名药师应熟记基本职责是为临床提供药学服务,促进合理用药。了解所有药物的作用、用法是其职责,但要做到精通所有药物在疾病状态下的正确应用却比较困难。临床药师不仅要掌握必备的药学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医学、检验和特殊诊断知识,只有做到对某专科相关知识的了解和精通,才能更好地参与临床合理用药。

通过医学查房,笔者体会到,临床医师的专科用药知识可能比药师丰富,一方面与他们具有较强的专业医学知识以及对患者疾病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用药经验,然而其对本专科以外的知识就显得相对不足[2],有并发症难以对付时,多数会提交给其他专科会诊。笔者认为,当多种疾病用药出现药物相互作用较难辩别时,是药师进行合理用药的切入点,如果药师能多掌握一些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就可在专科发挥其应有作用。对于未经过正规学习医学课程的药师来说,还可结合临床病例学习掌握一些医学知识,特别是医师与患者交流时浅而易懂的语言,可使药师更容易掌握对疾病的相关知识。另外,部分药师临床用药经验较少,担心医师提出的有关问题不能正确回答。因此,药师应以此为动力,努力学习和掌握相关医学知识,仔细阅读患者病历,分析其用药情况,增强药学知识在临床应用的能力[3]。

3跨科室对重点病例进行药学查房

3.1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以往并不被人们重视,近几年来其不良反应报道日渐增多,尤其是中药的静脉注射剂。2006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全面叫停含鱼腥草或新鱼腥草素钠的7种注射剂的应用,因其主要不良反应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全身过敏反应和呼吸困难等,甚至可引起死亡。因此,笔者选定部分使用中药静脉制剂的患者进行查房。

在查房中我们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主要有:(1)患者年老体弱且伴肝、肾功能减退;(2)儿童用药量过大;(3)多种药物联合应用;(4)选药不当;(5)护士输液方面的问题。对在临床中发现的不良反应,我们结合患者病情及用药情况分析,推测可能是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建议经管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和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

笔者观察的药品主要有:鱼腥草注射液25例、鱼金注射液88例、注射用炎琥宁26例。炎琥宁有2例四肢可见红色皮疹,考虑为速发过敏反应,给予地塞米松10mg、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滴注,吸氧,30min后上述症状缓解。通过对重点病例进行药学查房,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发生率有了更直观、更准确的了解,而对某种药物的安全性得到了第一手资料,再将信息反馈至临床,促进了临床的合理用药。其次抽查了300份病历中,279例不同程度地使用抗菌药物,同时使用两种以上(包括两种)抗菌药物的有182例,同时使用3种以上抗菌药物有38例;查房中我们还发现:(1)个别医生很少依据药敏试验选药,仅凭经验选用抗菌药物,甚至盲目首选昂贵的新广谱抗菌药物,而且剂量过大(例如:头孢噻肟、菌必治均有3.0gBid使用),疗程过长等。(2)用药品种、用药剂量更换频繁。针对这些现象,我们通过与医生进行交流,发行药讯,同时邀请三级医院的医药学专家来我院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介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危害,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合理地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和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3.2查房中如何与患者交流也是一门学问。一开始,药师就向患者询问“用药后有哪里不舒服吗?”有些患者会认为“你们给我用药是在做试验呀?”再做解释就比较被动。后来改为先自我介绍“我们是药师,来看看你们的用药是否安全”,这样就会立刻让患者感觉到医院、药师对他们的关怀,然后进一步根据患者病情谈用药反应,从而使患者感到更加温暖,他们也会主动与药师交流“我用的这几种药是起什么作用的”,降胆固醇用“辛伐他汀片(舒降之)好,还是辛伐他汀胶囊(理舒达)好”,等。由于是直接与患者面对面交流,药师也感到其掌握的药学知识有了用武之地,同时医院的声誉也得到了提升。

4发展专科药师单独进行药学查房

药师单独查房的目的是通过查房重点解决与用药有关的问题。(1)患者资料检索:为有针对性地解决具体患者的用药相关问题进行资料准备。(2)临床药师问诊:为进一步了解病史、用药史、患者主诉及主要感受等。分为系统和选择性地提问。(3)患者的床前交流:为帮助患者正确理解药物治疗方案、正确依从医嘱,积极交流用药后的各种感受,由临床药师与患者进行的床前交谈,包括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其他使用方法以及其他合理用药知识的宣教。(4)特殊情况的处理:患者在用药时发生急性或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时,患者对用药医嘱存在疑惑或不愿意配合等情况时,临床药师应尽快参加情况的处理。如尽快明确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尽快做出停药或不停药、停何种药、患者抢救、剂量调整、更换药物、对症处理以及对不良反应的对抗及治疗等决定。(5)药历记录:药历记录主要是对重点病的用药方案制订、实施、调整、结果等过程进行分析和记录,一方面帮助其他医务人员加深对药物治疗方案的理解和配合;另一方面对患者治疗线索和思路做一记录和整理,为今后工作积累资料。

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各种查房模式都有其特点。在专科跟随医师进行医学查房适合两种人,一种是以学习为主要目的的查房;另一种是拥有一定专科医学知识以及药学知识较扎实,善于与医师交流,在病房可参与治疗药物讨论的药师。而跨科室对重点病例进行药学查房,适用于尚未设立专职临床药师的医院,而在专科药师单独进行药学查房,不仅要求药师知晓一定的医学知识和药学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能充分认识到患者的用药安全是药师的责任,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是药师的职责。

参考文献:

[1]lsettsBJ,BrownLm,SchondelmeyerSw,etal.Qualityassessmentofacollaborativeapproachfordecreasingdrugrelatedmorbidityandachievingtherapeuticgoals[J].archinternmed,2003,163(15):1813.

[2]戴春雷.我院临床药师在内分泌科工作与体会[J].中国药房,2007,18(5):399.

临床病理学笔记篇10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从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科牙周专业进行,由两名有经验的牙周医师负责检查,共记录100名患者,存牙数为(27.80±1.55)颗,pD>4mm的位点数为(123.45±15.68)。为新轮转的护士(n=20)开设培训课,教导如何笔录牙周大表和使用该软件记录牙周大表。实战练习两次无误后,认为是培训合格。参与的护士平均年龄为(21.68±1.20)岁,参加临床工作的时间为0~3年。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1.2.1.1新型牙周电子记录软件的设计与制作由牙周病学医师和专业程序员合作,以JavaDevel-opmentKit(oracle公司,美国)、mySQL(aB公司,瑞典)和tomcat(apache软件基金会)为核心工具,开发Java语言为基础的网页版软件。其数据库储存至服务器中,在科室内部网内,可供多个操作终端同时使用。

1.2.1.2牙周病患者的电子病历记录内容介绍

(1)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电话、备注项(如X线片编号)、建档医师、建档日期。

(2)牙周专科记录:检查日期、缺失牙位、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探诊出血(bleedingonprobing,Bop)、出血指数(bleedingindex,Bi)、牙龈退缩(recession,Rec)、牙动度(mobility,m)、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根分叉病变(furcationinvolvement,Fi)、溢脓(pUS)。

(3)口腔辅助记录参数:牙体牙髓疾患,修复体,咬合情况等。

(4)诊断与治疗计划。

(5)牙周风险评估模型建立:计算出血指数,骨吸收与年龄比,缺失牙数,中深牙周袋数,吸烟史,全身病史。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采用改良风险评估模型。电子记录软件界面尽可能与纸质表格相同。规定所有牙周医师检查时有统一的顺序,护士听完医师报数,敲击键盘输入数值,系统会自动跳跃至下一个参数,护士等候医师继续检查报数,这样检查、报数、输入以最快的速度链接。可随时删改某一参数。检查完毕,可保存并于屏幕预览电子表格,与纸质表格相似,pD大等于4mm的数值均以大号粗体字表示。患者复诊时,可通过检索调出原表格,也可新增表格,并且相互比较数值。

1.2.2研究方法护理人员培训和使用软件,将培训合格的护士随机分为两组(n=10),a组使用笔录法,B组使用软件记录法,每名护士记录5名不同的患者,实验员于一旁计时(需扣除患者起来漱口的耗时),同时记录护士因误记要修改时叫停医生的时间。每位护士记录的各项指标取均值。纳入的患者均为牙列相对完整的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现存牙数为(28±4)颗,pD>4mm的位点为30%~60%],记录项目包括pD、Bi、Rec、Fi、m。笔录的护士手算危险位点的百分比(pD>4mm的位点百分比,Bi>2的位点百分比),软件记录的护士则由软件计算危险位点百分比。实验员一旁计时。1.3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分析用不同的记录方法的两组护士记表耗时、中途叫停次数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种记录方法比较:笔录与软件记录两组护士在记录的各阶段耗时,以及记表中途因误记、修改需叫停医师的次数。可见用软件记录组登记患者信息比笔录组更为耗时(20.70±1.53)sVS(16.04±0.49)s,同使用软件记表的护士更多地在中途叫停医生(1.72±0.37)次VS(1.18±0.46)次。但是记录表格的总耗时上,以软件记录组占优(372.70±35.52)sVS(424.16±35.42)s。另外笔录组的护士笔算患者危险位点的耗时为(42.44±3.71)s,而软件记录组不到0.5s则完成了计算。笔录组护士叫停医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忘记将>3mm的pD值写成大号字体,牙位记录位置错误需修改,串行要求核对等。10名笔录护士均认为笔录法不容易掌握,多次修改后表格欠缺美观。软件记录组护士叫停医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误输数字叫停医生核对,未找准记录位置叫停等。10名软件记录组护士中,3名认为极易上手,另7名认为随着对软件操作的熟悉,记录效率明显变高。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