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地下水的重要性及其特点十篇地下水的重要性及其特点十篇

地下水的重要性及其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32:10

地下水的重要性及其特点篇1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分析地下水

[中图分类号]p64[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4)-1-143-2

1引言

地下水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类型、特征、性质及运动状态都会对建筑物及岩土工程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仅限一般岩土工程,就地下水的埋藏条件而言,其包气带水和潜水与岩土工程建筑物关系最为密切,尤其是其动态(平、立面上)及形式上的变化,都会程度不同地影响岩土工程的性质,因而成为常见岩土工程中,须重点关注和研究的水文地质区间。

2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主要危害

一般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侵(腐)蚀、软化作用。改变或降低了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和对建筑物构成腐蚀作用;第二.渗透变形作用。主要形式为流土、管涌;当具承压水条件时能产生突涌现象。影响或破坏地基、基坑或边坡条件;第三.地下水水压力和扬压力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建筑物支护体整体稳定性的影响及基础的浮托作用;第四.由于地下水的综合作用造成施工困难,加大投资成本等。

因此,地下水与岩土工程息息相关,对其的认识和掌控关系到我们各项建筑物的安危及建设效益。

3岩土工程中水文地质勘察方式与要求

3.1勘察方式

首先,着眼于地下水来龙去脉的探讨、研究。通过资料收集与实地踏勘,对该地区的自然地理与水文条件、地质环境、地质结构等信息进行全面的了解,得出该区基本水文地质环境与条件的评价,进而分析、认识其补、排关系及在时空上变化趋势。

其次,揭示地下水的活动性态。通过必要的山地工程及钻探手段,揭示地下水的类型和赋存状态;含、隔水层的分布及动态变化规律;测定其水文地质参数及水化学类型中的侵蚀、污染评价。

最终,与工程建筑物的利弊关系评价。依据工程建筑物要求结合岩土工程实际与反映、揭示清楚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比对,提出存在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及相关联的地质危害。

3.2勘察要求

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各个工作环节均有侧重,但须围绕中心工作来开展,即为揭示地下水的成因及活动性态为目标,因其对阐述、认识水文地质条件显得尤为重要,故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区分不同类型地下水。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重点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地下水对岩土和建筑物产生不同的影响,并注重分析地下水动态变化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第二,获取真实可靠实际资料。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只有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实际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岩土工程的实际情况与地基的特点,才能分析、发现水文地质问题,从而提供科学有效的预防、加固措施。第三,综合分析合理评估。即做到时空上与点面上的有效结合,区域性与区间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永久性与暂时性的区分,把握主导、有效信息推导、演算评估结论。

4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条件、问题分析、评价的内容与要点

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变化幅度、含水层的厚度以及分布等都属一般水文地质特征,但其内在的一些特性且与岩土工程的依存关系则须通过勘探手段、试验检测加以揭示。故加强对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工程勘察的质量,最大限度的减小和排除地下水对工程建筑物及环境的负面影响。

4.1查阅相关资料

在水文地质分析工作中,需要查阅的资料包括了本区域内的的历史降水量、水位、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关系以及这一关系对地下水造成的影响等。明确已有资料中标明的主要含水层的厚度、深度以及分布的状况,分析地质条件对地下水存储和渗流状况的影响。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依存关系及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确定其污染程度。

4.2明确水文地质条件评价的主要内容

通过以往的工程实践,笔者认为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主要把握有以下四点:第一,在施工前,要详细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建筑和岩土体的影响,对可能出现的危害进行评估,并在评估的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第二,评估主要水文地质问题时与当地实际相结合,认真推敲,并提出建筑施工时的防范措施,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第三,阐述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与工程建筑和岩土的依存关系,同时分析人为因素对地下水造成的影响以及地下水变化对建筑造成的影响。第四,有针对性地进行工程区域环境利弊评价。

4.3岩土勘察水文地质问题分析评价要点

常见地下水在岩土工程中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侵(腐)蚀性和渗流稳定性上,把握住该要点,岩土勘察的工作目的及评价结论应是较为圆满而明确的。

(1)侵(腐)蚀性评价: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岩土体地基方面,注重岩土体的干、湿效应及水理性质指标的分析研究,其主要表现为收缩、湿陷及软化作用。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特别是水理性质不仅影响着地基与边坡的强度和变形程度,而且直接对建筑物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对岩土体水理性质的分析包括了对岩石可塑性、渗透性、软化性、膨胀收缩性和软化性等性能。膨胀收缩性指的是岩土体的膨胀和收缩作用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具体包括了膨胀率、收缩率和收缩系数等量化的指标。软化性特征指的是在地下水的不断作用下,部分岩土体会呈现出明显的软化特性。其次是建筑物基础方面,具体来说就是水化学性质及水污染影响,依据取样检测试验项目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并提出合理建议。

(2)渗流稳定性评价:应结合岩土体性质、水文地质参数及工程施工实际论证地下水的不良地质作用。尤其注重流土、管涌、突涌产生的条件;判别要素及临界水力比降,提出防治措施及施工技术要求。

总之,岩土工程与地下水的关系十分密切,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发现不良地质作用及危害,提出相关防范、治理措施,确保工程建设安全、经济顺利完成。

5结语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勘察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提高岩土工程的安全、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拟在水文地质条件及问题的分析、认识上,首先强调的是:要有提纲捷领的工作意识;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勘察工作的方式和要求;明确水文地质条件及问题分析评价内容和要点,同时强调对岩土体水理性质的分析重要性。在分析、评价工作中,认真借鉴前人资料,做到点面与内外结合,密切联系工程的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际材料,进行综合整理和分析,切实有效地为岩土工程建设与施工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地下水的重要性及其特点篇2

[关键词]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危害参数测定

[中图分类号]p64[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3)-7-49-1

0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也变得越来越成熟,但现在我国在勘察设计和施工中,对勘察研究投人的资金不够,对水文地质不重视,使得矛盾愈加突出。其中地下水是岩土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为它能影响岩土体的性质,所以整个工程安全和稳定都与它息息相关。因此,为了提高工程勘察质量,更应该重视水文地质问题,更加应该明确水文地质对于岩土工程勘察会造成什么影响,明确其影响会带来什么危害。

1岩土的水理性质

岩土水理性质与岩土的物理性质都是岩土重要的工程地质性质。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而且有些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显示出来的性质,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然后再对岩土的几个重要的水理性质及研究测试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1)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地下水按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可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三种,其中结合水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

(2)岩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质及其测试办法。①软化性,是指岩土体浸水后,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②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容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松散岩土的颗粒愈细、愈不均匀,其透水性便愈弱。坚硬岩石的裂隙或岩溶愈发育,其透水性就愈强。透水性一般可用渗透系数表示,岩土体的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试验、渗水试验和压水试验求取;③崩解性,是指岩土浸水湿化后,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破坏,使土体崩散、解体的特性;④给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以给水度表示;⑤胀缩性,是指岩土吸水后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减小的特性,岩土的胀缩性是由于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厚,失水变薄造成的。

2充分认识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2.1地下水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因为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降雨量、气温等不同,和受到人为灌溉、施工等因素的影响,潜水位会不断上升。它会造成土壤沼泽化,使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更加严重,也会引发部分地区发生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岩土体崩塌、泥石流等。如果破坏了特殊的岩土体从而降低了其强度,会造成流砂、管涌、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及建筑物失稳等。

2.2地下水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为造成的。如过量抽取地下水,或在河上游筑坝、建水库等也会造成下游地下水短缺使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位下降会引起地表塌陷,地面沉降及地裂缝的复活,造成建筑物的严重破坏,也会造成土地干裂、地下水枯竭、水质恶化等。总之,地下水位下降会破坏岩土体及建筑物,而且对人类自己的环境会带来很大影响。

2.3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的影响

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的危害,主要是指地下水频繁升降使膨胀性岩土进行不规律的膨胀和收缩,使其收缩幅度加大,从而破坏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同时地下水频繁的交替会让土层中的胶结物流失,使土质变松,土层的承载力也降低,会给以后的工程处理带来很多麻烦。

2.4地下水动力作用对岩土工程的影响不太大,危害也相对比较小,而人为造成的地下水运动,一般有很大的动力作用,会造成岩土层的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从而影响整个工程质量。

3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的主要内容

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准确的分析在勘察过程中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首先,应对不同类型的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造成不同影响进行重点分析,合理预测出会出现的岩土工程危害,并提出有效防治方法;其次,对于岩土工程勘察的水文地质问题,还应当针对不同建筑物的地基和基础工程特点和需要,将其水文地质问题查明,得到详实的水文地质资料;最后,对部分处于地下水位下的建筑物,研究其地基和基础,应该思考地下水对钢筋和混凝土的腐蚀程度,从而选择更耐久的材料。

4明确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的基本要求

在明确了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后,我们必须在勘察过程中提出严格要求。详细水文地质勘察要求有两个:

4.1查明相关的水文地质条件

首先,要明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的类型、流向、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和主要含水层的分布规律;其次,要查明场地地质条件对地下水赋存和渗流状态的影响,还要通过现场试验测定相关水文地质参数。要查清勘测地区域性的降水量、蒸发量及其变化和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还要查清地下水和地表水有没有被污染,受到了多大程度的污染等。

4.2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内容

总结前辈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觉得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内容主要应当包括4点:①在施工之前应对水文地质条件对建筑物和岩土体的影响程度做出重要的详细的评价,预测其造成的不同的危害,并提出相应不同的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②尽可能多调查当地水文地质问题,并根据已查明的水文地质问题,给研究建筑物地基基础提供需要的水文地质资料;③查清楚地下水在天然存在状态下,以及人为因素造成的地下水变化会发生的情况和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有效的措施;④对于不同的环境,评价内容的着重点也完全不同。比如以软质岩石、强风化岩等岩土体作为基础的建筑场地,应当放在地下水活动可能造成的岩土层的软化、崩解、胀缩的影响作为评价内容的着重点;但地基基础中存在粉细砂、粉土等极为松散的物质时,却应当预测地下水带来潜蚀、管涌、突涌等现象的可能性作为评价内容的着重点。

地下水的重要性及其特点篇3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地质特点;处理方法

引言:

有一种特殊的土质分布在我国的很多地方,它的性质与其他一般土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它们之所以特殊,是因为里面含有的性质、成分、结构都十分特殊,这些特殊的原因是因为地质、气候和地理环境等。在每个工程当中,特殊土质都会在地基处理时遇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湿陷性黄土湿分布较广的,如果用其不当,一些工程事故就会造成。并且,这也是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准要因素。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湿陷性黄土的特征及处理方法和湿陷变形的机理。

一、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特点

湿陷就是水浸湿土壤并且土受到来自自重、非自重及附和压力下产生极大地下沉。湿陷性黄土有湿陷性,所以叫湿陷性黄土,或称湿陷性黄土层。这种土质有以下主要特征:(1)盐的成分十分大,其中酸碱盐成分较突出,氯化物和硫酸盐等成分也较多颜色也是较为单一,基本以黄色为主,比如黄褐、棕黄等等。(2)上面一般会有空隙,用眼睛看大孔隙是可见的。(3)含有碱土金属钙镁和成分为Sio2,al2o3化学成分的矿物质较多。(4)粉土颗粒在湿陷性黄土中占成分十分大。(5)湿陷性。(6)在表面上垂直节理。(7)不是自重湿陷性黄土是受到水浸湿后在双重压力作用下产生湿陷,这双重压力就是符合压力和自重压力。而相反的湿陷性黄土只是在单一压力作用下产生失陷,单一压力就是自重压力。自重湿陷性黄土的产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而这样的条件就是需要深久埋藏在黄土底下,这样才能够出现自重湿陷性黄土,这也是经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才得出的结果。如果均质黄土层较厚,地下水位较低。降水量较小,必然会产生自重作用下的湿陷。[1]如果在平原土地上,通过工程前期的处理,这种湿陷的安全性就比较高,对于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不存在危险性。然而在没有外核载的影响下,湿陷在浸水后就不可能出现,这是因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由外核载而导致。如然而在沉陷的情况下在建筑物有力的作用下出现稳定的地基,并且土在不久的浸湿后就会出现很快速度的变形,这种情况对于建筑上所有的程序都会有较大影响。在建设过程中遇到湿陷性黄土时,出现的工程土质问题的情况会频繁的出现。一般常见而主要的有:湿陷性,地基的强稳性及压缩的力度,斜坡是否稳当,冲推,砂井砂卷,还有墓堆,泥石流及一些工程上所导致的一些地质方面的问题等等,在建筑物建设过程中,这些问题都会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更有可能会出现安全方面的问题。

二、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原则

在正常的湿度下,湿陷性黄土具有强度高、压缩性低等特点,如果湿陷性一旦遇水变湿后,它的土地强度将会大大降低,尤其在自重压力或附加压力的作用下,容易产生突然下沉的情况。事实实验表明,如果民用建筑或者工业建筑的建筑物的地基处理不好或者根本没有处理,那么在建筑物的实际使用当中,由于地下水位不断上升或者建筑物漏水的现象,就会导致地基湿陷,这就会使得大面积的土地陷下去,造成很严重的人身伤害。所以,在对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开发的时候,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必要的处理,要改善湿陷性土地的物理力学性质,加大其土地强度,减小或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由于沾水而引发的湿陷变形,加强土地地基的牢固度,确保人类的人身安全,避免给人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2]

三、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有血多中,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地和不同土地地质,可以分为不同的湿陷性土地地基,每一种湿陷性土地地基都有属于自己的处理方法。通常情况下,专业人员都是通过实地勘察,经过实地采取样本,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经过相关数据判定它属于那种土地类型,是非自重湿陷性黄土还是自重湿陷性黄土。同时还有测试湿陷性黄土层的湿度、厚度、湿陷等级和类别,最后通过分析对比,还有综合性原因,选择出最适合这类地基的处理方法。确定完地基的处理方法后,还要进行优化设计,要确保处理后的地基能够满足足够的承载力和变形条件。以下将是我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积累下的经验,我将对强夯法、垫层法及挤密法与大家分享一下。[3]

3.1强夯法。此方法的使用范围是饱和度小于等于60%,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湿陷性黄土,通过整片或者部分处理,能够处理厚度为3~12m的湿陷性黄土层。强夯法的另一种叫法也叫动力固结法,是经过重锤的自由下落,是土体加强,增加其其强度,减小它的压缩性。由于此方法原理简单,设备易操作,适用广泛,尤其对于非饱和土加固非常适用,并且具有很好地效果。同时,强夯法还具有加固地基效果好、速度快、节省多的优势,是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地基加固方法之一。

3.2垫层法。垫层法主要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能够处理厚度为1~3m的湿陷性黄土层。在实际施工时,应先将挖出土体地基下拟处理的湿陷性黄土,然后在填入其他黏性土,对于灰土要进行过筛,并且均匀搅拌,根据所选用的夯实设备,在最优或接近最优含水量下分层回填、夯实至设计表高。垫层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消除垫层范围内的湿陷性,并且可以避免地基因附加压力产生的湿陷,使地基的自重湿陷不是很明显。此方法操作简单,施工简便,是一种常用的地基浅层处理或部分湿陷性处理方法。

3.3挤密法。挤密法的主要使用范围为饱和度小于等于65%的湿陷性黄土,能够处理厚度为5~15m湿陷性黄土层。挤密法的操作步骤为沉管、冲击、夯扩、爆破,然后用素土、灰土进行填料,需要时还可以加入水泥分层进行填夯实。这种方法施工简便,是一种效果好较经济的方法。[4]

四、结语:

我国广泛分布着湿陷性黄土,这种土的存在会对基地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弹簧土”现象就是在基底处理上遇到湿陷性黄土时采用不当的方式造成的。从实际案例得出:(1)在勘查工作上要先在施工前确定地基土质是否是自重湿陷性黄土,而且有准确的预定和判断湿陷等级及可能出现的问题。(2)要避免基地漏水浸泡及土体的变动,在建筑物周围还要注意做好防水工作(3)为适应基地的湿陷变形要遵循施工原则,采取恰当的措施来避免或减小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及使结构能适应地基的湿陷变形。

参考文献:

[1]陈辉、周海辉.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方发[J].建筑技术开发,2005

[2]周世良、王江.强夯加固机理研究现状[J].重庆建筑学院学报,2006

地下水的重要性及其特点篇4

关键词:高等音乐教育;民歌教学;现状;策略

我国地大物博,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有其不同的特点以及文化,不同文化所衍生出的民族的行为习惯等也不尽相同,表现在音乐方面,便是各民族间不同风格的民歌。在民歌中,往往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及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高等音乐教育中,对民歌的学习能够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对于各个民族的文化认识的深刻性,这对于其民族凝聚力以及向心力的增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民歌教学及学习过程也是传承民族精神、民俗、民歌文化等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1民歌教学概述

民歌教学是当前高等音乐教学中的一个主要教学内容。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不断进步的今天,流行歌曲已经成为了音乐领域歌曲的主要形式,从某种程度上讲,流行歌曲反映了当今时展的趋势以及文化特点,在音乐领域也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但需要认识到,对于当今时代文化过于重视必定会导致对传统文化的忽视。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歌教学的重视已经成为了当前高等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做到的一项工作。

2高等音乐教育民歌教学现状

当前,在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歌教学已经逐渐成为了教学中的重点。从整体上看,民歌教学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被解决,主要体现在对本地民歌重视程度不足、学生对于各少数民族民歌特点了解较少以及教学创新性有待提高三个方面,以下文章分别针对上述三方面问题进行了分析。

2.1对本地民歌重视程度不足

对本地民歌重视程度不足是当前高等音乐教育民歌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相对于流行歌曲而言,学生对于民歌的学习兴趣必定不会非常高,而学习兴趣的不足对于其整体水平的提高十分不利。从本地民歌的教学入手,逐步深入,去实现民歌的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但就目前的情况看,部分高等学校在民歌教学中并没有通过这一步骤来实现,而是直接开始了对各民族民歌的教学过程,这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过渡,因此也就会影响其学习效果。

2.2学生对于各少数民族民歌特点了解较少

在民歌教学中,各民族民歌的教学都非常重要,不同民歌具有不同的特点,同时其中所包含的精神以及所体现的文化也存在差别,在教学之前,必须要针对所要学习的民歌所在民族的生活方式以及物质与精神文化向学生普及,这样才能使民歌学习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但在当前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歌教学之前,学生对于各少数民族民歌的特点了解还不够清楚,这会极大程度地阻碍民歌教学水平的提高。

2.3教学创新性有待提高

创新性不足是当前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歌教学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在当今时代,社会对于各个领域的创新性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领域的创新水平已经成为了衡量这一领域发展前景的一个主要标准。当前,高等音乐教育中的民歌教学还存在着创新性不足的特点。要知道,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民歌原有的特点以及底蕴非常重要,但想要使其能够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更加符合,就必须要对其进行创新,尤其是在教学中,创新性更是显得尤为必要。

3高等音乐教育民歌教学策略

从上述文章的阐述与分析过程中可以看出,当前的高等音乐教育民歌教学效果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其中仍存在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针对每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策略,这是当前高等音乐教育民歌教学水平提高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水平以及民族意识的一个主要途径。

3.1注重对本地民歌的教育

对本地民歌教育重视程度的不足是当前高等音乐教育民歌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本地民歌的教育。例如,对于东北地区来说,在民歌教学中,可以通过对鄂伦春族民歌的教学去对学生进行引导,以使其学习兴趣能够提高。《鄂伦春族小唱》是鄂伦春族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在过去,鄂伦春族一直都是以狩猎为主的民族,在狩猎归来时,人们都会通过歌舞的形式去庆祝,而《鄂伦春族小唱》便是这一民族的人民对于自然的歌颂的一个民歌。

3.2了解各少数民族民歌特点

了解少数民族民歌的特点对于民歌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在民歌教学过程中,对于各民族文化的了解能够为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水平的提高提供基础。例如,蒙古族的民歌与新疆的民歌便具有不同的特点。蒙古族民歌主要分为长调与短调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特点也有所不同,但体现的均为蒙古族人民的性格以及文化特点。相对而言,新疆民歌体现的则是新疆人民能歌善舞的特点,如《玛依拉》所表现出来的则是新疆人民幽默、活泼的特点。

3.3提高教学的创新性

提高教学的创新性也非常重要。教师在民歌教学中需要认识到,想要使民歌文化能够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扬与传承,就必须要使其发展能够与当今时代的要求相适应,而为了使这一目的能够达到,提高教学的创新性非常重要。对此,可以通过将民歌与现代歌曲相结合的方式去实现这一目的。例如,在民歌教学中混合现代元素,对于民歌创新性的达成便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提高对民歌的接受程度。针对这一点,歌手阿宝在民歌演唱中便很好地达到了这个要求,这是歌手阿宝能够得到当代社会人民广泛认可与欢迎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在高等音乐教育民歌教学中,必须要重视这一点要求,这样才能使民歌能够更好地发展下去。

4结语

在高等音乐教育中,加强对民歌教育的重视程度非常必要。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中的民歌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其中还存在着诸如对于本地民歌重视程度不足、学生对于各少数民族民歌特点了解不足以及创新性不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要以本地民歌教育为基础,去提高学生对于民歌的学习兴趣,且针对不同民歌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教学,同时提高民歌教学的创新性,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民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东.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歌唱教学改革探索[J].中央音乐学院,2013(04):111-153.

[2]吴极巧.新疆伊犁州学校音乐教育中关于哈萨克民歌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艺术百家,2010(09):134-135.

[3]王颖.融合与实践――刍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背景下的高等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学[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2(06):193-210.

地下水的重要性及其特点篇5

关键词: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农业发展中,水利工程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是保障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各类地基中,软土地基比较常见,也是质量安全管理的重点,因此我们要了解软土地基的特点,对其常用的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的认识,掌握其施工工序,抓住其施工要点,进而科学合理的组织施工,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运行。

1软土地基的特点

软土地基主要是指由淤泥或者类似淤泥性质的软土构成的地基,由于这些软土内部含大量水分,内部空隙多,凝固性差,承压能力低,容易变形等,导致了软土地基的牢固度较差。软土地基不仅严重阻碍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进度,而且会影响工程的质量。以陕西为例,常见的软土地基主要为湿陷性黄土,分布在陕北及关中两个区。陕北为Ⅱ区,自重湿陷性黄土分布广泛,湿陷性黄土层厚度通常大于10m,地基湿陷等级一般为Ⅱ级~Ⅳ级,湿陷性较敏感。关中地区为Ⅲ区,低阶地(黄土层厚度为5m~20m)多属非自重湿陷性黄土,高阶地(50m~100m)和黄土塬多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等级一般为Ⅱ级~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层一般埋藏较深,湿陷发生较迟缓。

软土强度很低,承受较大荷载时可能会导致地基局部破坏乃至整体滑动。在开挖深基坑时,就有可能出现基坑隆起或坑壁失稳等,因此,必须利用夯实。换填。排水。挤密。加筋。胶结等方法对地基土进行加固,以改良地基土的工程特性,降低地基的压缩性,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改善地基的动力特性及透水特性,即改善特殊土的不良地质特性。

2软土地基的勘查技术

2.1地面测绘调查

地面测绘调查要完成以下几个工作任务:第一,对软土地基分布地段的地形地貌进行分析;第二是对软土地基的成因、分布范围和深度以及地层的性质进行分析;第三是对软土地基的砂夹层的厚度和组成及其排水性进行分析;第四是要对软土层的埋深及其与上下土层之间的性质进行分析;最后要对地下水的埋深、类型等情况进行分析。

2.2确定勘查点和勘查手段

勘查点的设置要根据地基所处的地形以及软土层的成因来决定,勘查点的间距设置一般为30m左右,如果土层的情况较为复杂,应适当增加勘查点,以避免遗漏个别土层的情况。勘查点的深度,要根据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以及软土地基的性质来确定。勘查的手段主要包括原位测试、钻探式勘查和室内土工试验等。原位测试是软土地基勘查的重要手段,指在原位进行静力触探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直接获得软土地基的数据。钻探式勘查是划分土层的重要手段,利用钻探取样的方式对砂样进行分析,在操作的过程中要主要保护钻探对软土地基物理性质的改变,影响勘查数据的准确性。室内土工试验主要包括对软土地基的力学性质的实验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实验。一般要求必须做固结不排水抗剪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固结以及直剪试验等。对于桥梁或者房屋等其他建筑中的软土地基,需要的数据要根据建筑物对地基要求的变化而变化。

2.3软土地基的评价

软土地基的评价,是指在勘查所得的数据基础上,对软土地基的性质做出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析软土地基的均匀性,包括强度和压缩性的均匀性;二是软土的灵敏度高,结构易变化,因此选用合适的持力层至关重要,尽可能利用地表硬壳层来降低施工成本;三是对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进行综合评定;四是采用一维固沉降计算模式与地区经验系数相结合的方式来计算软土地基的沉降性能。测定完毕后,将地面测绘、勘探和室内试验的数据汇总,编制成图表资料,提供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在报告中做出工程地质评价与预测,以及给出对软土地基处理的有效措施。

3水利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施工技术分析

3.1排水固结法

3.1.1工程实例

某市新区堤岸工程设计为100年一遇防洪潮标准,总长13.48km,既有在原有旧堤基础上加固重建又有新建海堤。堤岸地基软土深厚,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应用排水固结法进行软基处理,其中堤前主要采取堆载预压、堤后采取真空预压或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经检测验证,软基处理达到了预期目的,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3.1.2排水固结法技术特点

通过排水固结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能让软土地基里的水分排出,以便使超静孔隙水压以及孔隙比减小,从而使土体变形固结,让土体的沉降速率提前完成,通过使土体的抗剪强度和有效应力提升,最终达到提升地基承载力的目的。下面主要以工程中出现的三种方法进行分析:

(1)对不含透水层的软粘土地基,可使用真空预压法,它通过先将砂井铺设在软土地基里,然后再在地面上铺设砂层,接着覆盖密封膜让大气和砂层隔绝,再用真空装置将砂层里的气体抽出,从而形成负压,使土体固结。电渗法是指将有电流通过的金属电极通入土体中,让土中的水分可以流进阴极,从而形成电渗。

(2)对透水性很低的软粘土便可使用砂井法,此法运用地基成孔来灌注砂土,将砂垫层或砂沟铺设在砂井上从而对排水管进行固结,通过提升排水速度让地基能稳定牢固。砂井法的用料省、连续性好以及施工方便等特点,因而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应用广泛。近年来,塑料排水板作为垂向排水通道,在沿海地区得到了不断推广和应用。

(3)对软粘土地基可以使用排水固结法中的堆载预压法,但它所需期限较长。在建构建筑物之前,对填土材料、砂石进行加载预压,从而使软粘土地基沉降得以完成,快速固结稳定软粘土地基,在撤除荷载之后再建构建筑物。在实行堆载预压法之时,需将加载的速度控制好,进行分级加载,从而避免预压导致地基稳定性丧失。

3.1.3排水固结法的施工要点

(1)在对真空预压法加以使用之时,一定要确保真空预压边缘比建筑物基础大,如此一来,在进行预压之时,每边增加量要大于3m,要想使预压效果达到就要增大预压压力,与此同时,因为密封模大小会对真空预压效果产生可直接影响,因此在使用中一定要使真空度尽可能的增大,如此才能确保排水固结效果。

(2)在地下水含量小的软土地基加以处理之时,可以使用降水预压法,当然使用此法便需要施工前对地质勘查数据加以收集,如此才能确保制定的降水预压细致可靠,从而使排水固结时效性得以增强。

(3)在对堆载预压法进行使用之时,不仅需要通过建筑物自重来达到加压的目的,同时还可在施工之时采取预压措施,此外,还可通过部分超载预压形式来进行排水固结,但具体使用何种形式还要根据固结值和残余沉降量来决定。

3.2换填加固法

3.2.1工程实例

某市北堤防护工程白沙防洪堤(白沙排水闸穿堤涵处)的软土加固。2007年白沙排水闸穿堤涵施工时,开挖基础到设计深度时,发现有约20m长的基础夹有含水量高、强度低和压缩性大的软粘土层,最大厚度约3m,为防止堤基不均匀沉陷,增强堤防的稳定性,对该20m作为垫层法换填粗砂加固处理。并为了提高基础的防渗能力及进一步提高基础承载力,在防洪堤建成后,对换填的粗砂进行了旋喷法加固处理,布孔沿穿堤涵两侧各布置1排,间距1.5m,孔深插入粗沙层下2m,共28孔。目前该处堤防没有明显的不均匀沉降现象,表明处理效果良好。

3.2.2换填加固法的技术特点

所谓换填处理法就是挖去基础地面之下浅范围内软土层,然后用其他材料来进行填充,所选择材料要有以下特点:质地硬、性能稳定、强度高以及能够抗侵蚀,主要选择的材料有素土、碎石以及矿渣等,在进行填充的同时要利用人工或者是机械方式来对其分层进行夯、压以及振动,使其密度能够达到所需要的要求,从而使其成为优良地基。当软土地基土层较薄并且其上部荷载也较小时,可以通过人工或者是机械方式来对其表层进行振动以及压等一些密实处理,这样也能达到同样效果.换填法在处理浅层地基方面比较适合,可以对淤泥质土、回填土以及杂填土等一些土质地基进行处理,还可以处理暗沟、暗道以及暗塘等一些低洼地区。

3.2.3换填加固法的施工要点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能够便其施工需求得到满足,换填土一般情况下要有三层,即砂与砂垫层、矿渣与砂石垫层以及灰土与素土垫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使用换填法时要根据施工的实际需要来选择相应材料,只要这样才能够达到其要求效果。但在进行选择时应当注意,任何一种材料的选择都是以增大地基抗剪强度为最终目的的,降低其压缩性能从而使地基承载力得到提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般都要有一定孔隙留于填土层中,为增强地基强度,要采取一定措施来对孔隙水进行排水,从而使低温冻涨得到防治以及使固结加快。

3.3化学固结法

3.3.1化学固结法的技术特点

在建筑工程中使用化学固结法是指通过在各种作用力之下掺进水泥、石灰和水泥砂浆等化学材料,以此达到对软土进行固结的目的,从而形成复合地基,让地基整体强度以及地基承载力得以提高。

(1)灌浆法。灌浆法实质是对气压、液压或电化学原理加以应用,将某些能固化的浆液注入天然以及人为的裂缝或孔隙土石体中,让土石体能充分固结,从而使地基沉陷程度得以减少,使地基承载力得以提高。对含水量较高的软土地基来说,此法还能起到防渗、堵漏的功效。通常情况下,建筑企业会将灌浆法在粘土地基、砂土地基、岩基加固中使用。

(2)水泥土搅拌法。水泥土搅拌法能将水泥和原有基土强行通过搅拌机搅拌在一起,让它们产生物理化学反应,从而形成加固体,以此来使地基强度提升。此种搅拌法的加固深度能保持在5m,在使用此法之前,应对土质采取配比强度试验,从而将最佳水泥掺和量加以确定。此法被广泛的应用在含水量高、沉积厚度达、抗剪性低的软土地基里。

(3)旋喷法。旋喷法这是一种通过旋喷设备形成旋喷桩来提高地基承压能力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冲填土、软粘土等土质的加固。旋喷法的原理为旋喷桩上面设置了一个能够发挥特别功能的注浆管,将这个注浆管放在土层中一定的深度后,缓缓提升,喷嘴将按一定的速度转动,在强压力作用下喷出的水泥固体浆液与土体融合。浆液凝固后即可形成旋喷桩,加固软土地基,有效防止渗水。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旋喷方法之前,一定要认真核查土体成分,如果土体中有机质成分多,则不宜采用该加固方法,特别是塘泥土、泥炭土等,应该尽量避免使用。

3.3.2化学固结法的施工要点

通过化学处理形式使地基承载力和硬度增强,以此减少沉降量,从而达到软基处理的目的,此种形式能使处理之后地基边坡稳定性得到很好的保障。在对其进行具体应用之时,作为施工单位一定要对地基和水泥之间的化学反应加以控制,并对相关的物理加固举措加以管理,从而确保处理之后地基固化的速度加快。在运用高压喷射浆法之时,应注意压力大小,避免在施工之时出现不均匀沉降和起包问题。

4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4.1注意施工准备工作

在进行水利施工软土地基处理前,要做好施工设备的检修工作,确保施工设备的正常工作;做好施工场地的清理工作,便于施工的顺利进行;做好施工材料的检查工作,保证高水平的施工质量。

4.2注意水利工程的相关要求

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时,要根据相应的水利工程的实际用途以及规划的建设级别,选取性价比最高的建设方案进行施工建设。我国水利工程通常按照实际用途的不同,有不同的质量标准以及施工等级,在进行部级水利工程建设(如小浪底水利工程、三峡水利工程)时,要制定高质量的施工标准,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尽量做到完美施工。

4.3注意软土地基的施工质量

在进行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软土地基的施工量,根据工作量大小的不同,选取不同的处理方案,以确保软土地基的高效施工。例如在进行大型工程时,通常不会采用换填管理法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因为这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从而使得工程造价成本提升,通常会采用砂垫层法,铺平软土地基。

结语

总而言之,在水利施工中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要对其物理、化学、力学的性质进行勘查,同时分析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施工技术方法,进而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增强软土地基承载能力,保障工程的建设质量,发挥水利工程的有效作用。

参考文献:

[1]邹岫桦,王雷.浅谈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J].科技与企业,2012,21:198.

地下水的重要性及其特点篇6

东湖位于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中心,为武汉市城区的生态绿肺,湖面面积达3300ha,岸线曲折、形态优美。根据东湖湖岸环境特点,可充分利用丰富的水生植物资源,因地制宜地设计、营造多层次、多样性水生植物群落景点,发展湿地园林。建成后的东湖湿地园林,将具有生态、观赏、游憩、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在丰富城市景观类型、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建设城市大园林、展示滨江滨湖城市特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东湖风景区现状及建设湿地园林存在的问题

东湖风景区在半个世纪的建设中,重视了山体绿化及陆地庭园的植物景观配置,在亭、台、楼、阁、廊、榭、桥、雕塑等园林景观建筑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资金,这些景观与自然环境融合,有较好的景观效果与人文内涵。由于时代的局限,没有认识到湿地及湿地园林的重要功能,对湿地园林建设未引起足够重视。

近年来,“城市与自然共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东湖风景区对此也非常重视,以菱角湖优美的湖岸线及较为丰富的湿地植物景观为依托,进行建设湿地园林的初步尝试:沿岸及浅水区种植池杉、芦苇、荷花、荇菜及菱角,深水区种植睡莲、荷花、藻类植物,水面有鸟儿飞,水中有鱼儿游,已基本构成一幅较为完整的、以荷花为主题的湿地生态园林景观图。

东湖有着广阔的水面,沿湖岸线多为浅水区,东、西、北三方为泥质湖岸,适应多种湿生、水生植物的生长繁育,是国内最大的城中湿地风景名胜区。但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湿地园林建设尚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 缺乏湿地园林规划。东湖风景区规划总面积为7324ha,其中水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45%。1992的《武汉市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规》)中,提出在落雁区建设田园风光和水生、湿生植被生态经济子系统,所涉及的水域处在东湖东北部雁窝湖,水体面积仅占规划总面积的15%,而能种植水生、湿生植物的区域更微平其微,可见《总规》尚缺东湖整体湿地园林规划内容。

2 缺乏生物多样性。东湖主体景观水域――郭郑湖20多千米的湖岸线都是水泥石料驳岸,与陆地分割开来,湖岸沿线景观优美,但无一处是由水生植物构成的景观群落。内湖尽管种植了一定面积的荷花,但植物种类群落单一,缺乏多样性。

3 缺乏水生植物资源。由于前期忽视了水生植物资源的研发和生产投入,育种技术非常落后,除中国荷花研究中心培育、保存的荷花品种外,其它水生植物种类极少。

二、建设东湖湿地园林构想

根据上述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1 补充调整完善《总规》。

《总规》尚需站在建设湿地风景名胜区和城市大园林、调节城市生态平衡的立足点上,对东湖湿地园林规划予以补充或调整。

2 建设郭郑湖水上特色景观。

郭郑湖总面积有1300多公顷,占东湖风景区面积的58%,是景区主体湖,其湖面宽阔,可考虑在不影响湖面船舶航行的前提下,在近岬湾处设置水面漂浮植物景观、水果湖双湖桥以东水面或水中配置抗污植物群落景观:建设雁窝湖农业湿地观光园,雁窝湖水质清澈,污染较轻,按《总规》的内容进行建设时,重点营造休闲、娱乐的农家田园风光农业观光的湿地生态园为主;建设白马区湿地防护林带,该区域位于东湖风景区的最北端,受武钢排放的烟尘废气污染严重,浅水区配置墨西哥落羽杉、东方杉、中山杉、池杉等树种,近水潮湿地配置垂柳、金丝柳、枫杨、江南桤木等,远水区配置青桐、无患子、合欢、喜树、法桐、重阳木等。

3 开展湿地园林植物开发应用研究,建立湿生、水生植物苗圃

湖北省、武汉市分别有“千湖之省”、“百湖之市”的别称。建设湿地园林是体现武汉市园林绿化特色的重要举措。进行湿地园林植物的引种、繁育、推广及湿地景观设置示范等方面的研究,将大有可为。

按东湖湖岸线长110km的15%计算,在约1.6km长、20m~30m宽的区域内种植湿生、水生植物,按每3m2一株植物计算,约需各类植物10~16万株。武汉市进行湿地园林建设,需要大量的水生植物进行水体绿化,水生植物的产业前景可观。目前,荷花资源圃内年产荷花仅3万多株,其它水生植物的种类及数量更是微乎其微。应在听涛景区或磨山景区的菱角湖,建立10hm左右的水生植物苗圃,繁育大量水生植物苗木,为建设湿地园林做好重要的基础工作。

4 加强东湖湿地园林中的荷花景点建设

荷花为我国民族特色花卉。自古以来,它不仅是文人墨客咏吟、绘画的题材,亦是园林艺术家们造园选材的珍贵水生花卉。现代人们“回归自然”、“亲水热”、“创山水园林城市”等愿望十分迫切,并正付诸实施。园林建设中,做水的文章越来越多。有水就应有荷花,无论水生园大小,荷花是首选的水生花卉。荷花对于改善湿地环境质量、丰富自然景观具有重要价值,还有净化水质控制水域富营养化的作用。

荷花资源是武汉市的优势资源。近年来,东湖风景区大力发展荷花水域景观,先后建设了“荷满菱湖”、“荷风楚韵”、”荷映翠柳”等近10个以荷花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景点,荷花种植面积近百公顷。为使荷花在东湖湿地园林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就个人对荷花的美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的粗浅认识,对东湖建设荷花景点提出相关措施,与同行探讨。

①利用荷花的整体宏观美。选定2~3处水面开阔、水位较浅、面积10ha左右的湖面,设置大型荷花景观。选择较耐深水、生长发育特性较为一致的荷花品种,连片大面积种植,以展现荷花的整体宏观美。如可在东湖渔场――湖心亭――二十三拱桥――鹅嘴一带的浅水区,连续或分片种植红荷、白荷。夏日里,荷叶由近及远向前延伸,高低参差错落,翠绿荷叶随风翻滚,红白花朵摇弋生辉,使游人感受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之意境美。

②利用荷花的个体姿态美。根据各景区功能或游览路线,选定背风向阳、水质清澈、水面较小的池塘,或大湖的小湖汉处,在水中砌制各种不同形状的种植池,亦可直接将大型荷缸或其它材料的种植容器摆放水中,宜稀疏点缀,充分展示荷花亭亭之姿、出浴真妃之态、翠盖佳人之容、出水芙蓉之艳,使荷花天然个体之美尽显无余。同时,应根据每个小景的特点,配以古今文人墨客诗词歌赋,使游人在品荷的同时,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

地下水的重要性及其特点篇7

关键词:定向井;地质录井技术;施工

要想真正的用好这项技术,最重要的就是预先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了解各个概念,尤其是定向井各个的换算关系,要对施工区段做好预先的勘察,比如电性特征等,勘察结束之后,要将各个数据都准备齐全,不断地归纳与分析,将数据资料整理齐全,以便为下一步工作做准备。

1施工难点

1.1a靶着陆点不准确

在水平井施工中,由于实钻油气层顶界与设计(或者导眼段)有较大偏差时,如按原轨迹钻进,则可能导致无法钻遇油层,或者牺牲有效油层垂深,后者最严重的可能是钻穿油层,钻达底部水层,致使底水上窜,缩短水平井的无水采油周期,给后期采油工作增高了工作成本。

1.2钻出油气层

命中a靶后,水平段钻进可能会出现钻出油气层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水平段地层展布不存在绝对的水平,通常油气层所在地层呈倾斜的情况较多,有可能是从油气藏圈闭的高点钻至低点,或者是从油气藏圈闭低点钻至高点,由于井下地层横向展布的不可预料性,水平段钻进过程中很可能就钻遇两种或以上不同地层。

1.3钻达低渗透层或泥岩透镜体

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或局部岩性非均质性,在主砂体内有可能存在低渗透层或泥岩透镜体,钻遇时往往表现为钻时升高,气测值降低。ati-SH井水平段钻进过程中,在水平位移438.00m处钻遇泥岩,录井队未盲目调整轨迹,后经测井曲线证实,此处发育泥岩透镜体。

2定向井的地质录井技术分析

地质录井技术是定向井中的一种经常被使用的地质勘探技术,该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的地质勘探事业来说意义重大,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有很多的技术难点,这也是对其进行研究分析的重要原因。接下来,笔者就地质录井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

首先,预先做好准备工作,这是地质录井技术在地质勘探中发挥价值的重要前提,其准备工作包括很多,其中最重要就是要充分的了解定向井的的内涵以及所涉及到的各个参数,每个参数的具体要求等,有些参数之间需要换算,它们之间的换算原则要掌握。除此之外,还要事先做好施工区域的调查,从地形地质到其他方面都要调查清楚,尤其是地质构造特征,查看该区域是否存在特殊的岩层,调查结束之后,要将各个数据资料总结起来,为地质录井方案提供依据,经过不断地综合分析之后,要详细的绘制出相关的底层对比图,这样就可以充分的了解底层之间的差别。

其次,确定迟到时间以及相关的岩屑,这种地质录井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其步骤实施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岩屑真实性。因为在钻井过程中,几乎所有的钻井设备都在井下进行长时间的工作,这种连续性的工作方式对钻井设备质量要求非常严格,但是除了钻井时间之外,对迟到时间的测定也有一定的要求,为保证测定时间的确定性,钻井人员都是利用传统的方式瓷片或者是塑料布等材料来测定,而这种测定方法就需要我国利用其他方法来确定岩屑,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有三个:

第一,如果在不是油气显示井段,但是其气测基值相对来说还比较稳定的地方,通常情况下都是利用电石测定的方法确定出迟到时间,之后再计算出泥浆循环一周的时间,计算这个时间之后,还要将泥浆的下行时间确定出来,最后计算出两者之间的差,进而就能够明确计算出气测所有的具体的迟到时间,这种方法是普遍使用的方法,但是比较适用于泥岩段,但是在测定时需要注意的是避开原油等井段,因为这些井段在施工对施工时,都增加了气测在值药剂,会影响到测定的准确性;第二,有些地质比较特殊存在很多的比较有特点的岩性,或者其本身就属于大套岩性段,无论是属于哪一种类型都可以根据其特殊性来测定出测定时间,在钻井时,有特点的岩性有着十分明显的突变时间点,这个时间点与其返回时间点之间的差值就是迟到时间,这种方法与前者相比要简单一些,但是对岩层有特殊的要求;第三,也可以使用起下钻来完成测定时间的任务,通常起下钻达到井底之后,就要开始循环工作,通查循环的时间为1周到2周之间,等到井底岩屑全部出来之后就要进行接下来的钻进工作,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够确定两个时间点,一是岩屑减少时间点;二是开泵循环时间点,这两个时间点之间的差值就是迟到时间。

最后,钻时、岩屑、气测录井,认真做好现场钻具管理工作,每趟钻主动核实入井钻具长度及顺序,坚决执行未核实不入井的原则,及时校正单根误差,确保井深跟踪准确。详细记录钻时变化,工程、钻井液参数变化,钻进方式(定向钻进、复合钻进),等情况,同时分析他们之间的联动关系。一般来讲,以转盘驱动钻进时(复合钻进),不同岩性的钻时变化较明显,可以钻时为主,其他录井资料为辅来进行划分岩性小层,这样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以井下动力钻具驱动钻进时(定向钻进),钻时的可参考性降低,这就必须参考其他录井资料,同时参照钻时的总体变化规,这么才能较为准确有效地划分岩性小层。

随着钻井工艺的进步,目前多使用pDC钻头钻进,这给岩屑的捞取、观察带来的极大的困难。由于pDC钻头采用高转速、低钻压方式钻进,致使井下岩屑多次被研磨,岩屑颗粒细小。若使用常规捞砂筐捞取砂样,被反复研磨的砂岩颗粒会从捞砂筐孔隙中漏失,致使砂岩段岩性显示不明显,砂泥岩岩性区分不明显,因此建议取顶部泛处,底部砂样,用捞砂盆漂洗。岩屑观察时,采用放大镜、双目镜等辅助设备,认真分辨岩屑真样的含量及岩性,辨别岩性及不同岩性的含量变化,取得准确完备的岩性描述记录。气测录井是判断油气层最基本、直接的方法,在现场录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对定向井的地质录井技术进行分析很有必要,尤其是针对施工难点与重点问题,在利用这项技术时,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那就是确定迟到时间,确定迟到时间的方法有很多,每一种方法都使用与不同的特点的施工区段,通常都是利用两个不同时间点之间的差值,计算出时间点,除了迟到时间之后,还要选择有合适的岩屑,之后还要做好各项监测工作。

参考文献

[1]祝晓军,郭明宇,毛敏.水平井施工中的地层识别技术[J].录井工程,2007(04).

[2]孙新阳,尚锁贵,吴晟.水平井现场地质导向方法及其应用[J].录井工程,2006(04).

地下水的重要性及其特点篇8

[论文摘要]根据流域综合规划的特点及其环境影响特征,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重点进行分析,提出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任务和工作要点,为编制工作方案和开展环评工作提供参考。

1流域综合规划环评的目的和重点

流域综合规划一般包括防洪、排涝、灌溉、供水、水电、航运、水土保持、旅游及水资源保护等九项专项规划,规划环评要以涉及水资源时空分配和造成河道阻隔的工程(如供水、水电规划中的水库等水利枢纽工程、输水工程等)为重点评价对象,从流域或区域的宏观角度出发,分析规划实施所引起的区域和流域问累积和协同环境影响问题,处理好上下游及地区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规划环评具有宏观性、全局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具有战略决策意义。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要对规划的布局、规模、结构、方式和开发时序的合理性进行论证,提出科学调整意见,实现从源头开始的、全过程的预防、减缓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维护河流健康生命,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2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和SL45—2006《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规划内容概述;

②规划实施范围及其周边环境、资源的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

③规划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其他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④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识别、分析、预测,特别是规划实施对环境敏感区、环境功能区目标可达性的影响评估;

⑤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与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⑥公众参与状况以及公众意见不予采纳的说明;

⑦对不良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计划;

⑧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流域综合规划环评的工作要点

3.1评价范围与环境保护目标

流域综合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般与流域规划范围是一致的,并要根据规划实施可能的影响范围和重要保护对象的分布进行必要扩延。

环境保护目标应以水环境和生态保护为重点,根据国家、地方的“十一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与水环境功能区划以及所在区域的生态功能区划等进行确定,重点保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生物栖息地、生物资源(尤其是国家保护、珍稀、濒危、特有动植物资源)和其它自然资源。

3.2环境现状调查

环境现状调查以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社会环境一般要采用规划基准年的数据;与流域综合规划密切相关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应尽可能采用现有调查资料;对可能受重点工程影响的流域或区域,资料缺乏的,应进行补充监测和现场调查;对于规划中的已建工程,垃注意收集工程实施前、实施后及现有的资料数据,分析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给出近年来流域水资源变化趋势。

环境调查一般包括水温、SS、pH、Do、BoD5、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等水质参数,并根据流域污染源情况选择特征污染因子。

生态环境应重点进行特有鱼类等重要水生生物和陆生珍稀动植物的调查,以及自然保护区、特有人文和自然景观、其他自然生态敏感点等。

3.3规划方案分析

3.3.1流域综合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因素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自然因素:水文、泥沙、水温、水质、环境地质、局地气候;

·生态因素:水生生物、陆生生物、珍稀动物、珍稀植物、水土流失;

·社会因素:移民、土地利用、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人群健康、社会经济。

根据规划方案的不同开发内容和流域的环境特征,进行环境影响要素识别,筛选确定重点评价内容。

3.3.2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分析规划与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规划的符合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及流域各专项规划之间的协调性。重点分析规划与涉及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其它规划的协调性。

3.4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

3.4.1预测方法

采用定量预测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可参照《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保护技术政策研讨会会议纪要的函》(环办~[2006]11号)、《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

3.4.2已建工程的回顾性评价

应重点分析回顾规划中已建水电工程等对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正负面影响,并对所采取的水环境和生态保护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3.4.3规划方案的影响分析

在对已建工程回顾评价的基础上,系统研究规划方案实施对流域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总体的累积影响,对规划的环境合理性进行评价。

3.5公众参与

参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主要采取专家咨询和对相关部门和社会团体进行意见征询的形式,了解公众对规划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6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与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根据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果,提出环境可行的推荐方案。针对规划实施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措施。

·对已建工程,着重提出补救措施,或予以调整的建议;

·对规划中的其他待建工程,应明确给出是否可行的结论,对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应提出予以调整或替代的方案;

·减缓措施中,着重针对生态用水、低温水影响以及重要生物资源保护等提出预防、减免、恢复、补偿、管理的措施;

·河道生态用水量的计算需开展多方法、多方案的比选。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最小水量一般不应小于河道控制断面多年平均流量的10%(当多年平均流量大于80m/s时可按5%取用),在生态系统有更多更高需要时应加大流量,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河流、同一河流不同河段的生态用水要求差异较大,应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合适计算方法予以确定;

地下水的重要性及其特点篇9

关键词: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取样分析;工程程勘查

1软土地基中的软土性质

所谓的软土指的是在自然状态下孔隙比大于等于1,水分含量大于液限值的细粒土,例如:泥炭质,泥炭,淤泥等。软土一般都有以下特征:(1)软土的不均匀性:软土是在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形成的自然条件下土质均匀性较差,在作为地基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2)软土的弱透水性:软土的含水量虽然比较高,但是软土的透水性也比较差,其具体表现在地基排水不畅,软土地基建筑物沉降时间长等。软土地基在加载的初级可以提高孔隙水的压力影响整个地基的整体强度。(3)软土的低强度:根据实际的检测,软土在自然的状态下的强度都很差,其抗剪性都比较低,这使得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差,软土边坡稳定性差,容易导致因为剪切力出现破坏而失去稳定性的情况。(4)软土的压缩性强:软土有压缩性强的特点,其具体指的是软土的孔隙大,因此压缩系数也大,所以如果建筑用软土做地基的话就可能产生大幅度的沉降。(5)软土流变性能:软土流变性能指的是软土在承压后就会因为压力而变形,软土本身的孔隙会逐渐变小,本身的含水量会被逐渐排除,软土在载荷作用下会出现一种剪切变形。(6)软土触变性能:软土的触变性能指的是当软土受到外力干扰时就会出现结构性破坏,强度大幅度降低的情况。软土基地在受到振动符合之后就可能出现大幅度沉降,倾向滑动甚至是基础下挤出的情况。

2岩土勘察中的软土地基基本勘察概述

2.1软土勘察内容叙述

在岩土工程的软土勘察全过程中,其主要内容包括地下硬土层的埋藏情况,表层硬壳的厚度,立体分布的均匀性,软土的渗透陛能,软土的层理特征。软土的分布以及发展规律。以及软土的埋藏情况等。此外,对软土的同结情况也要进行勘察,其勘察内容包括软土的强度特征,由变形特征改变而引起变化的规律特征还有软土的结构破坏对地基的变形以及强度的影响等等;还有其他一些勘察内容包括软土中存在的河道,填土,地貌形态的分布范同以及分布深度。软土周围的地下水埋藏情况对周围环境,安全设置以及对施_工材料的影响。

2.2软土勘察的目的和方法

2.2.1勘察目的为优化建筑场地的方案进行地质比选,提供设计所需的地质依据。

2.2.2勘察方法软土地基的勘察必须采用综合勘察手段,即钻探和原位测试(静力触探、十字板、孔隙水压力测试)和室内试验(土工、水质)相结合,以获取软土的物理、力学、水理和化学性质。

2.3软土地基勘查的基本要点

软土地基勘查的勘探点布置应该根据工程的复杂情况,工程的成因类型,场地形状等实际状况进行设计和布置。当软土土层情况复杂的时候可以相应对这些位置进行勘探布点的加密,勘探取样的时候应与原位置的测试结果相结合,利用薄壁取土装置进行,采用十字板剪切试验或者静力触探进行原位测试。

3软土地基工程勘童的基本流程

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测的基本流程包括确定岩土勘查等级,在实施具体勘测之前确定工作的基本勘查工作量以及初步的勘查措施,根据基本勘查工作量确定土层取样数量以及在勘查过程中了解项目区域的水文状况等。

4软土地基勘查的关键

4.1软土地基勘查中勘查技术的选择

软土勘查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十字板,静探,钻探等技术,同时以物探等技术作为辅助,总的来说勘探方法是采取多种勘探的方式。其中钻探是常用而且重要的技术措施,也是土层划分的重要环节,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描述软土的颜色以及厚度等情况,也可以探明软土中地下水排流,径流以及埋藏深度等条件。需要注意的是,当采用护壁回转钻探的时候,应该配套以完善的保护措施以免土地结构破坏而影响原始土层性质的分析。对于细沙层的采样,可以利用标准的贯入器进行取样,并且对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采样,采样数量要达到三件以上,以确保采样分析的准确性。要进一步准确描述软土层的性质。可以加用原地检测方式,针对软土的具体特征选择的原位检测技术进行检测。原位检测技术主要有十字板剪切试验,静力触探试验,轻型动力触探试验以及标准贯入试验等。

在地基采样完成以后,就是对采集土样进行进一步的试验,研究其物理性质。土。试验内容主要包括土层力学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物理性质的测试。通常对工程项目的地基检测需要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固结不排水抗剪试验,固结和直剪试验等。

4.2软土地基勘测中的土层力学评价

其力学性质应该包括软土层的同结历史,其超固结、固结正常或者是欠固结的状况、软土在不同时期固结的压力、性能以及应力存在特征(这是重点分析对象)等。在对软土层进行力学分析的时候,要注意测定一些主要参数,其中包括同结系数,回弹系数,压力指数,压力系数等以准确描绘土层结构情况,对软土性能的改变进行预测。

4.3软土地基的土层检测

在软土土层勘测中,除了对软土土层的基本项目进行勘测之外,还要注意对软土的沉降速度,排水固结条件以及软土强度等指标进行详细的勘测和记录,特别要注意的是薄层中间有砂层的情况;软土勘测是土层均匀度指标包括土层立体分布变化状况,延伸长度以及土层厚度;对于软土地基的土层,要对其风化程度以及土层特点进行描述。

5结语

总之,软土地基的准确勘查是岩土工程勘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基础。实践表明,在软土地基勘查中,土工计算中的土工性质指标是关系到软土性质分析的重要数据,其很大程度的影响勘查数据分析计算结果,之间关系到施工方案的选择和优化。勘查,取样,试验以及数据分析处理是一个完整的分析过程,因此在实际勘查时要注意选择准确的勘查措施,对试验过程进行详细控制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最后利用合理的参数分析方式以及计算方式得出更准确的结论。一般能够依照不同的成因类型确定软土的统计单元体,利用单元体的每一个指标测试值的统计图表可以质变看出测试的变化,用以取舍和评价测试指标。

参考文献

地下水的重要性及其特点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岩土基础;基础类型选取

岩土工程的勘察与设计是项目建设的基础,其成果将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工程安全和造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运用各种勘察测试手段和方法,对建筑场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判断修建各种工程建筑物的地质条件以及建设对自然地质环境的影响。场地岩土工程勘察中对场地地质环境条件,岩土层特征,不良地质现象,地基稳定性和适宜性,基础类型及岩土参数的选择等问题必须根据地质调查,钻探及现场原位测试和室内测试等勘察资料进行详细分析总结,结合拟建工程的特点等,按现行的国家相关规范规程和社会上现有的建筑施工技术进行综合评价,提供多种适用的基础类型,对不同类型的基础型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一种最优方案供业主及设计部门选择。

1、天然地基浅基础

天然地基浅基础是工程建设中最常用的基础类型,因其经济、施工技术方法简单,成为建筑工程首选的基础类型。它不仅适用于多层建筑,当地层性质良好时地适用于小高层及高层建筑。场地浅部存在满足拟建工程的荷载要求的地层是选用该类基础的首要条件,除此外勘察中的还应侧重注意以下问题:

1.1地基土的均匀性:地基的过量变形将使建筑物损坏或影响其使用功能。特别是高压缩性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以及软硬不均等不良地基上的建筑物,如果考虑欠周,就更容易因不均匀沉降而开裂损坏。

1.2地基的稳定性:位于坡地下的建筑要考虑基础的稳定性。勘察中不仅要考虑建筑物本身的荷载,还要考虑建筑附加荷载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勘察深度要满足稳定性评价的要求,必要时可以建议采用深基础。

1.3地下水:对底面位于潜水位以下的基础,除应考虑基础开挖排水、坑壁护外,还应考虑地基土泡水软化、涌土、流砂等问题。

1.4当多数地段浅部地层性质良好,仅个别存在软弱土,可考虑局部换填或采用树根桩的加固措施。

2、筏板基础和箱型基础

筏板基础和箱型基础是高层、超高层建筑常用的深基础类型。基础埋深较深,地基开挖深度大。地下室一般为2-4层,埋深一般为9-16m的居多。有些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可达20多米。此类深基础具有造价高、风险大、施工难的特点。勘察报告必须对其安全性,经济合理性,施工可行性进行透彻的、正确的、全面的论证和评价。勘察的侧重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2.1查明和评价地下水的埋藏状态及地层的透水性和富水性,强含水层的分布范围。

2.2岩土层的特征、状态分析评价要准确,报告提供的岩土层的内磨擦角(击)和凝聚力(C)值要准确,为基坑的设计、开挖和边坡支护提供准确岩土参数。

2.3对坑底的基础持力层、下卧层及其以上岩土层压缩变形特征进行分析,为地基沉降提供准确的地质参数。

2.4勘察报告应对提供的基坑开挖和边坡支护方案进行分析论述,确保工程安全。

2.5分析研究和论述基础施工对周边地区的现有建筑物的影响。如基坑降水对周边地区地面沉降的影响,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基础的影响等。

3、预应力管桩基础

由于预应力管桩具有易施工、适应地层广、工期短等优点.当浅部地层不能满足荷载要求时,此类桩型为首选的深基础形式。选用此类基础类型时,在勘察中除了做好常规的地基勘察评价内容工作外,应特别注意分析评价的以下问题:

3.1沉桩的可行性评价,即桩要穿过的上部的地层特性评价。人工填土中有无大的填石、上部地层中有无孤石,厚的砂、卵石层等。当桩要穿过的上部地层有较厚的砂层或有硬壳层时,就要根据砂层的厚度和密实度或硬壳层的厚度和硬度进行具体分析论证评价,在考虑到砂层厚度时还要考虑打(压)桩产生的挤土效应,确定沉桩的可能性。

3.2当强风化层很薄或缺失时,桩端很容易落到中或微风化岩面。对第三系泥岩等软质岩,可选用中风化岩为桩端持力层。而大多数平原的灰岩地区,在其岩面上往往有一层1~5m厚的流迥状的风化残积软土,往下直接就是中风岩。当中风化岩面产状较陡且选用作桩尖持力层时,岩面上覆流塑状的风化软土对桩周无侧压力和摩阻力,容易使桩尖产生位移。同时桩尖在岩面处易产生弯曲并折断。上述地层条件不宜采用预制基础。

3.3管桩的挤土效应是否会对成桩质量、邻近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和基坑边坡等产生不利的影响。

4、沉井基础

沉井基础主要用于软土地基的一种地下构筑物的基础类型及桥梁工程在河海中的基础类型。此类深基础在基础施工中采用特殊方法--在井内挖土靠其白重下沉或对井壁四周冲水靠其自重下沉。根据沉井施工的特殊方法,勘察评价的侧重点是:

4.1查明和评价井下沉范围内土层的特点及其均匀性,特别是有无硬夹层。

4.2查明和评价沉井施工对周边地基和建筑物的影响。

4.3查明和评价沉井井底的基础持力层的产状及其平整度。当井底持力层采用岩层时,必须查明和评价岩面的产状及其平整度,防止岩面倾角大使沉井倾斜而难于纠偏。

5、人工挖孔灌注桩

人工挖孔灌注桩具有工程质量易控制,可多桩同时开工作业而工期短,造价较低等优点。以前是深基础中首选基础类型,在广东大量采用。其适用于地基均匀性较差,持力层起伏变化差异火且荷载较大的建筑工程。勘察的过程中除做好常规勘察内容的工作外,侧重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5.1要查明和评价地层可挖性和井壁的稳定性及其支护条件,查明和评价地层的有毒有害气体。预测挖桩中可能出现潜在的安全问题。

5.2要查明和评价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地层富水性及透水性,强富水层的分布范围。进行必要的水文地质试验,对挖桩施工中的地下水涌水量进行预测。特别是当选择中风化岩作基础持力层时,要十分注意基岩层富水性及透水性。

5.3选用强风化为桩端持力层时要注意其泡水软化现象。在七状强风化中不仅扩大头施工困难,而且泡水软化承载力迅速降低,宜选用砂状或块状强风化为持力层,勘察应查明泡水不易软化的强风化层的埋深。

6、钻冲孔灌注桩基础

钻冲孔灌注桩基础具有适用于各类复杂地层,单桩承重荷载大等优点,近年来在高层、超高层建筑及公路铁路桥梁中得到广泛应用。根据桩的受力不同又把钻冲孔灌注桩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勘察过程中除做好常规勘察内容的工作外,侧重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6.1对成孔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地层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成孔,桩穿越的地层中有无太厚且易塌的软土或砂砾层,对成孔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评价,指出可能产生塌孔的层位并提出处理的方法。

6.2查明地下水的分布和状态,对成桩的可行性进行预测。对桩穿越的强透水且厚度大的强富水层及地下迳流的状态进行分析评价,预测地下水对注浆产生的影响,提供可采用的处理方案。

6.3做好室内外的测试工作,提供准确的桩周岩土摩擦力和桩端承载力参数。

6.4在孤石发育和岩溶地区,当端承桩选用岩石作持力层时,须增加外孔查明稳定的持力层,岩深地区宜一桩一孔,对大直径桩宜一桩多孔。考虑斜岩的情况,应适当加大钻孔入岩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