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成本的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34:27

物流成本的内容篇1

物流成本核算与应用中存的问题:

1)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不明确。

2)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不明确。

3)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没有超出财务会计的范围。

4)物流成本核算的标准不统一。

5)缺乏懂得物流知识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人员。

物流成本核算的原则

物流成本核算是物流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工作,面对物流成本核算复杂多变的特点,为了在特定经济环境下进行合理的账务处理,就必须做出必要的假设条件,这种假设也是物流成本核算原则确立的基本前提。

1、物流成本核算的假设前提

1)核算主体假设。

2)持续经营假设。

3)核算分期假设。

4)货币计量假设。

2.

物流成本核算的一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

3)一贯性原则。

4)可比性原则。

5)及时性原则

6)权责发生制原则。

7)历史成本原则。

8)重要性原则。

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

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是要促进企业加强物流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创新物流技术,提高物流效益。具体地说,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企业物流成本的全面计算,弄清物流成本的大小,从而提高企业内部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

2、通过对某一具体物流活动的成本计算,弄清物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物流运营决策提供依据。

3、按不同的物流部门组织计算,计算各物流部门的责任成本,评价各物流部门的业绩。

4、通过对某一物流设备或机械(如单台运输卡车)的成本计算,弄清其消耗情况,谋求提高设备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5、通过对每个客户物流成本的分解核算,为物流服务收费水平的制定以及有效地客户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6、通过对某一成本项目的计算,确定本期物流成本与上年同期成本的差异,查明成本超降的原因。

7、按照物流成本计算的口径计算本期物流实际成本,评价物流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

物流成本核算的特点

1、物流成本核算主体多层次。

2、物流成本核算对象复杂。

3、物流成本核算确认计量多样化。

4、物流成本核算项目多样化。

物流成本核算的内容

企业物流的一切活动最终体现为经济活动,经济活动必然要求进行经济核算,计算成本、考核业绩。所以物流成本核算贯穿于企业整个物流活动的全过程。由于企业的物流活动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多个环节,决定了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必然包括以下内容:

1、仓储成本核算。

2、运输成本核算。

3、配送成本核算。

4、物流包装成本核算。

5、装卸搬运成本核算。

6、流通加工成本核算。

7、物流信息成本核算。

8、其他物流成本核算。

物流成本核算的程序

1、企业物流成本的确认

1)采购供应成本的确认。

2)生产活动物流成本的确认。

3)企业内物流成本的确认。

4)销售物流成本的确认。

5)回收物流成本的确认。

2、企业物流会计的核算

1)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2)企业物流会计的账户设置。

3)企业物流会计的账务处理。

4)物流成本会计的财务核算。

5)物流成本会计信息的报告。

物流成本核算的方法

1、一般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

物流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有按支付形态计算物流成本、按功能计算物流成本、按适用对象计算物流成本三种。

1、按支付形态计算物流成本。

2、按功能计算物流成本。

3、按适用对象计算物流成本。

4、按物流作业核算物流成本。

2、隐性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

隐性成本是一种隐藏于经济组织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审计监督之外的成本。隐性成本是由于经济主体的行为而有意无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隐蔽性的将来成本和转移成本,是成本的将来时态和转嫁的成本形态的总和。

物流成本的内容篇2

成本会计学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经历1880年至1920年的奠基期后,逐步从普通会计中脱离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二战之后,成本会计逐步形成了以事前、事中与事后成本控制的相对完善的理论与应用体系。该体系能够达到三个目标,分别为: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与给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但现代成本会计发展却非常缓慢,除了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作业成本法之外,成本会计的很多方面都渐渐地落后于实践,特别体现在教学方面。综观国内成本会计教材,多数的篇幅都在讲解传统成本核算方法,除了作业成本法解决了成本核算准确性与深入精细化的成本管理问题之外,其他内容都未将现有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中来。尤其是环境保护素质的培养并未在成本会计课程中得到足够重视,实际上,引起工业企业污染的源头主要是物质资源未充分利用所导致的,而成本会计对资源消耗记录、归类与控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实效上讲,在我国已经确定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本国策,将建设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纳入工作日程的大背景下,虽然成本会计在对学生环境意识培养上拥有着巨大的优势,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这种优势还远没有发挥出来。

二、成本会计研究性课程改革的契机

国外在20世纪90年代产生的物质流成本会计很好地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物质流成本会计产生于德国,是由德国阿鲁克斯布鲁克研究所于1992年开发的环境成本会计的一种核算方法。沿着物质流向进行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不仅可以核算出流向产成品的物质的成本,还可以核算出各个工序形成废弃物的物质的成本,进而找到企业造成损失浪费的控制盲点,为企业减少损失浪费提供科学依据和控制线索,使企业在降低环境负荷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国外对物质流成本会计的定义为:用实物计量单位和货币计量单位来记录追踪企业投入生产的所有原材料、能源以及相关的人工费和其他间接费用的流向,以此数据为基础,分析评价不必要的物质资源损失浪费成本,以期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目的的环境会计核算方法。物质流成本会计自开发以来,在德国企业中进行广泛试验并取得成功。1996年,德国联邦环境部和联邦环保局总结了一系列案例研究成果,颁布了环境管理会计的手册,以加大推行力度。1999年,日本经济产业部委托产业环境管理协会进行环境工作发展促进调查,国部克彦教授和中岛道靖教授对德国发明的物质流成本会计进行详细研究后,于2001年导入4家企业获得成功。2002年6月,日本经济产业部《环境管理会计指导手册》推进物质流成本会计的应用。2003年与德国、英国和美国组成mFCa联合协作组织,2004年开始向日本全国普及。2007年日本政府向iSo国际标准化认证组织提出mFCa国际标准认证方案。到2009年为止,日本企业导入mFCa的企业已经超过100家。国内学者肖序等对物质流(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进行了介绍与研究,但转化为教材并进行教学实践在国内尚未得到尝试。

三、成本会计研究性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物流成本的内容篇3

   按照我院对人才的培养定位,结合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注重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企业物流管理的相关概念、掌握基本原理、方法和模型,并能将相关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用于分析企业物流管理的实际问题,综合应用相关的工具解决各类企业的物流管理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独立发现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对于物流工程专业的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是体现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由于物流相关学科的建设周期比较短,且物流具有多学科融合的特点[6],使物流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各个院校在物流相关学科的建设过程中一般是借助原有优势学科的基础条件[6],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物流实践教学体系。我院《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在强调与理论教学衔接的同时,重视技术工具的熟练使用,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7]。我院《企业物流管理》优秀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可概括如下:①培养学生掌握相关方法、技术和模型的基本原理和要点的能力。②培养学生掌握实践教学具体步骤的能力,使学生能利用相应的技术工具完成实践教学环节的任务。③培养学生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来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将实践教学的感性认识升华到一定的理论高度。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企业物流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该与物流类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相一致,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以系统、全面和可行性为原则[4]。在结合我院《企业物流管理》优秀课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已开展的实践教学试点工作取得的经验和借鉴其他兄弟院校成功的实践教学成果的基础上,考虑我系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师资配备,设计出满足该课程教学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此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了该课程的4大类实践教学项目和每类实践教学项目对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下面详细分析该课程体系的实践教学项目与内容、教学方法与流程。

   1《企业物流管理》课程实践教学项目与内容

   1.1实验类项目与内容配合《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进行形式多样的实验教学项目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物流管理流程设计实验、单设施重心法选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实验、库存控制基本原理实验和生产物流的时间组织实验等。这些实验类项目可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标[4]。关于前三个实验项目的教学目标、所用到的实验技术工具可详见相关文献[4,8]。下面以生产物流时间组织实验项目的实验目的、实验所用到的技术工具和实验内容的分析为例进行说明。生产物流时间组织实验的教学目标主要有:①掌握生产物流时间组织的三种典型移动方式的特点;②掌握不同移动方式下生产周期的计算公式,并能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求解,能绘制加工示意图;③掌握含运输时间的生产物流时间组织的生产周期公式的推导;④掌握生产物流时间组织系统的算法流程,能够设计生产物流时间组织系统,该系统不仅能计算生产周期,而且能精确绘制加工和搬运甘特图。生产物流时间组织实验所用到的技术工具包括:①系统开发平台:microsoftwindowsXp;②开发工具:VisualBasic6.0;③程序算法流程图设计工具、加工与搬运示意图绘制工具:microsoftVisio2003;④报告撰写工具:microsoftword2003。生产物流时间组织实验所要完成的内容包括:①结合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在给出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让学生推导含运输时间的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生产周期的计算公式;②利用相应的计算公式和图形绘制工具,完成实验背景资料中生产周期问题的计算;③分析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系统的功能模块,系统的算法流程,并完成系统的设计(要求开发的系统界面友好、数据有效性验证符合规范要求),用②中计算出的结果数据验证程序的正确性;④利用开发的程序,绘制背景资料中可行方案的加工与搬运图形,并借助该图形分析最少的搬运次数。

   1.2调查分析类项目与内容调查分析类项目与内容设计考虑的要点是强调学生能有效利用理论教学所学到的原理、方法和模型,突出学生在调查中自主参与、与人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调查分析类项目主要包括:某企业物流战略的调研与分析、供应商选择方法的应用与比较、某企业库存管理与控制情况调研与分析和某大型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调研等。

   ①某企业物流战略的调研与分析。该项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该企业物流战略的相关内容,并掌握该企业制定战略的相关过程。项目的内容是调研某企业的物流战略,并对该物流战略定位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的方案或建议。项目的要求包括: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五人一组;各组成员自行联系,并调查当地的一家物流企业或者有物流战略的生产企业,分析目前该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以及采取的相应企业战略;针对企业发展的相关制约因素,分析该企业物流战略在企业战略中的层次和作用,并分析该物流战略定位的合理之处以及不太合理的地方,并提出本组认为合理的物流战略方案;针对本组的分析和设计结果,与企业管理人员沟通,听取他们对分析结果的建议,之后改进相应的方案,如此反复直至得到管理人员的认可为止。每个小组将上述调研、分析、改进物流战略的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分析报告。

   ②供应商选择方法的应用与比较。该项目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供应商选择方法的实际应用,对于多因素的综合评价方法能利用excel工具进行求解计算,并能对应用不同供应选择方法得到的优质供应商做出评价,分析不同方法应用的特点和场合。项目的内容是选择不同的供应商选择方法,完成最优供应商的选择,并分析不同方法选择出的供应商的差别,比较不同方法应用的特点和场合。项目要求包括: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五人一组;各组成员查阅相关材料,选择一个综合多种因素供应商选择的案例,案例中生产企业选择供应商时考虑的基本指标至少要包括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交货提前期3个基本因素,其他指标可能会涉及交货可靠性、技术水平、售后服务、地理位置等,同时案例中要有每个供应商对应指标的相关数据(或者在本地选择一家生产企业调研该企业在外购某种零件或部件时,选择供应商的评价指标,并获取各对应指标的实际数据);选择不同的供应商选择方法(其中至少要用采购成本比较法和topSiS方法,考虑实际情况可以再利用aHp和ann方法),完成最优供应商的选择(在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时,利用excel软件完成求解);最后分析不同方法选择出的供应商的差别,比较不同方法应用的特点和场合。每个小组将上述分析、设计和对比的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报告。

   ③某企业库存管理与控制情况调研与分析。该项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该企业库存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情况,掌握其在库存管理与控制中采用的方法。项目的内容是选择当地一家小型生产企业,对该企业的库存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选择两到三种物品,对其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包括订货量的确定、订货时间的确定、安全库存的确定等,同时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企业对这些物品的库存管理与控制是否合理。项目的要求包括:首先,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调查工作,每五人一组;各组成员自行联系,并调查当地的一家小型生产企业,了解该企业的库存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情况,并选择两到三种物品,对其控制方法进行分析;之后,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企业对这些物品的库存管理与控制是否合理。对于不合理的物资库存控制与管理方法,给出本组的改进建议;针对本组的分析结果和改进的设计方案,与企业管理人员沟通,听取他们对分析结果和方案设计的建议,之后做出适当的调整,如此反复直至得到管理人员的认可为止。每个小组将上述调研、分析、改进的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分析报告,对于涉及用eoQ模型或其他控制模型计算的内容,要有详细的计算过程和清晰的结果,做出规范的图和表。

   ④某大型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调研。该项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该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企业带来的益处。项目的内容是调研当地的一家大型企业,了解该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项目的要求包括:首先,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工作,每五人一组;各组成员自行联系,并调查当地的一家大型企业,了解该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企业带来的益处;其中,包括分析该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体系结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的种类和应用范围;进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效益分析;最后形成一个完整调研分析报告。

物流成本的内容篇4

关键词:国际物流物流专业英语市场需求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17-02

1《物流专业英语》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国际间经济往来日趋频繁,物流发展国际化程度加深,精通物流业务、熟悉中英商务交流的物流人才越来越受市场青睐。物流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正是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而生,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必修课程,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学应该引起企业界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以避免当今物流人才不懂外语、外语人才不精通物流的尴尬局面持续。

2课程的定位

《物流专业英语》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课程设计的理念是遵循学生的专业认知规律,以认知行业、认识岗位、接受职业理念到养成基本职业素质的逻辑顺序,设计课程内容。它主要介绍物流专业英语方面的内容,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可以了解物流领域的最新信息,掌握物流专业英语词汇,能够进行国际物流单证的填写和录入,能够成为知晓跨国物流运作、物流国际合作的外向型物流管理人才。

在课程内容实施过程中,紧密联系专业实际,使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融工作内容于课程内容,融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于学习过程。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深入学习本专业知识的热情,提高其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3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

物流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体现工学结合,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三个方面进行设计,旨在批培养综合素质强、开放实用型的物流人才。

3.1能力目标

物流专业英语课程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一是能够识别基本的物流专业英语词汇;二是能够阅读英文物流专业资料;三是能够正确填写和录入国际物流单证;四是能够进行日常因为物流业务文书。

3.2知识目标

物流专业英语课程培养学生比较全面的物流专业英语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掌握常用物流专业英语词汇、短语;二是了解国际物流发展的趋势、知名国际物流企业的发展历史;三是结合英语基础课程,掌握物流英语常见句式、常见会话;四是掌握国际物流单证的填写方法。

3.3素质目标

物流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的素质目标与培养工学结合、实践能力强专业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在物流专业英语的单元教学中,采取小组制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具备自主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具备独立的调查、分析与整理资料能力;能够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

4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

教材是教师课堂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教材质量优劣对教学目标实现和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影响。物流专业英语教材质量对物流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选择符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专业培养特点的教材,尤为重要[1]。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学除了在课堂上选用高职高专类物流专业英语教材,教师还有必要多参阅本科类物流专业英语教材,更系统地形成自己的教学知识脉络。纵观市面上的物流专业英语教材来看,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可以从三方面展开:一是基础知识篇,介绍物流文化背景、知名物流企业发展史、物流名人、物流商务礼仪;二是专业知识篇,主要是讲授物流英语的专业知识,涉及各类物流活动,如仓储、配送、运输、国际货运、物流信息管理、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等内容;三是物流业务篇,内容涉及物流专业所需的业务文件、物流新技术、新动态等。比如在物流信息管理的基础上,探讨电子商务、B2B、B2C等方面的内容,了解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技术发展趋势,eRp系统、mRp系统以及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国际物流、绿色物流、RFiD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除了以上专业基础理论的教学内容外,物流专业英语教学的内容还要有专业文献和科普读物,还需要又文献索引、专业论文、专著节选、技术合同、产品样本等多种形式[2]。

5教学现状与改进措施

由于高职学生入学文化成绩偏低,英语基础普遍薄弱,而大多高职院校对专业英语的教学往往重视不够,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多的是在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四六级考试,物流专业英语一般是作为专业选修课程,考试方式以考查方式居多,因此该课程的教学一度陷入比较尴尬的境地。而在教学中的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维护问题也存在不少问题,很多专业英语的教学由公共基础课部的英语教师来承担,但这些老师缺乏专业的基本理论与知识,针对专业性强的内容比如物流业务篇等章节,英语教师仅仅能从英语文字、语法结构的角度给学生讲解,而无法结合物流专业特色作更深刻、更客观形象的分析。而物流专业老师虽懂专业知识,但是缺乏英语语言教学的经验,同时也很少有机会开展教学探讨和交流,因此担任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也困难不少。

改进措施:(1)选用适合高职物流专业的物流专业英语教材,内容深入浅出,最好有电子光盘等有声教学辅助课件,既方便教师备课,又有助与学生们课后强化知识点,查漏补缺;(2)授课老师将物流专业英语知识与英语等级考试的知识巧妙地融合讲解,加大知识练习强度,定期考核学生的物流词汇搭配、物流术语等知识掌握程度[3];(3)组建成熟的专业英语教学团队,鼓励教师们多参加专业实践,培训交流活动,将专业教学与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有效结合,提高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与包容性。

参考文献:

[1]段凤华.物流专业英语教材选择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2(2):56.

[2]王成林等.物流专业英语教学研究[J].中国市场,2007(49):124.

物流成本的内容篇5

关键词:微课教学;《企业物流管理》;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142-02

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1]。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得益于20分钟以内教学视频短小精悍的特点,微课教学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形式[2]。自2013年起,全国已开展两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3],本课程内容作品曾先后参加两次比赛,比赛中不断提升,并积极探索将微课教学引入到日常的本科生课堂教学中,与现有的大纲体系相结合,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一、《企业物流管理》课程概述

企业物流是企业生产与经营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大物流的基础。《企业物流管理》是综合性、应用性、系统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企业物流管理》是我校物流管理专业航空物流方向的成组选修课,教学计划学时数为36学时。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企业物流运作管理有一个系统化和整体化的概念,使学生正确理解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企业物流问题的分析,具有解决一般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物流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本校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大学三年级的学生。本专业课程设计主要围绕航空物流展开,本课程虽然是普通高校物流专业的重点课程,但在本学校的物流学科中属于非特色类课程,学生重视程度相对较低,总是觉得将来从事民航领域工作用到的可能性相对较少。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经过近三年的时间相处,同学之间具备了较高的相互熟悉度,讨论开展相对较快,较容易得出基本问题的答案。

因此,课程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民航特有课程提供支撑为原则,可以充分利用微课教学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梳理,突出重点,以引导学生利用微课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三、《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知识体系

本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根据36个学时的教学要求,本课程所选用教材为机械工业出版社赵启兰主编的《企业物流管理》。通过对11个章节的内容进行梳理,形成六个模块:

模块一:企业物流的战略与组织。主要分析企业物流和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重点理解企业物流战略的含义、地位、目标、内容和框架。重点理解延迟战略、运输集中、预期性与反应性战略。掌握企业物流管理组织结构设计时,应考虑的有关因素、建立物流组织结构的原则、企业物流管理组织的职能范围设计、企业中的物流组织的设置,了解企业物流的发展趋势。

模块二:企业供应物流管理。主要了解供应物流管理的概念,供应物流管理的内容,供应物流管理的理念。重点理解供应计划管理,采购流程的控制与管理,供应商选择。

模块三:企业生产物流原理、计划与控制。主要了解生产物流的含义、生产类型。重点理解生产运作系统设计与生产物流、运用科学的系统设计方法优化生产物流系统。重点理解mRp、mRpⅡ和eRp的基本原理、理解Jit系统的结构体系、toC的理论依据及原则。并了解柔性制造系统中的物流系统、基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模块四:企业销售物流管理。主要分析销售物流的功能、组织与管理等。了解电子商务背景下的销售物流。

模块五:企业库存控制理论。主要分析企业物流活动中的库存控制理论与技术。理解库存管理思想、库存控制目标、库存控制模型。重点掌握定量订货模型、定期订货控制系统、aBC分类法、零库存的概念,实施环节及运作形式。

模块六:企业物流绩效、标杆与质量管理。主要分析企业物流绩效指标、标杆管理以及通过变革改善企业物流绩效等。

四、微课在《企业物流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微课教学一般可以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分为新授类、习题类、问题解决类、复习类、思想方法类等[4]。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可以发现,对于本课程教学最有用的当属新授类和复习类小型知识点的微课教学。学生普遍反映,前序课程部分知识遗忘,影响课程内容消化吸收,影响课堂讨论效果,同时部分新授内容,对于已经做好自学的部分同学,再在课上进行相当长时间讲解,占用过多时间,将逐步打消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因此,针对本课程知识体系中的6个模块,梳理出可进行微课教学制作的点如表1所示:

调查研究表明,教学质量评价一般从教学态度、教辅材料、教师素养、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五个方面进行评价[5]。其中,教辅材料和教学内容是最容易完善的两个方面,并能直接看到教学质量提升的效果。可见,以微课视频丰富教辅材料,充实教学内容,是促进《企业物流管理》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杨洋,伍京华,王冬梅.基于微课程理念的高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学园,2014,(20):63-64.

[2]樊宁.利用微课提高数学教学质量[J].基础教育研究,2015,(14):62.

[3]冉雪峰.论高质量物流微课的制作――学习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作品的启示[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02):129-131.

物流成本的内容篇6

很多管理类专业对于专业英语的要求不高,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集装箱技术的迅猛发展,物流专业英语越来越在频繁的商务活动中凸显出重要性。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物流专业英语在词汇、句式结构、修辞等方面独具特色,逐渐成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不可缺少的必修课程。解读这些物流行业语言特点和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是学习和应用物流管理专业英语的关键。物流专业英语除了具有专业英语的一般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1.阅读文章中的组合单词多;例如:Hub-and-spoke运送中心和辐射状。2.句型的表述多用图表来帮助理解;3.物流专业术语多,或是词意有变化;例如:milkrun多点停留4.新词多,且合成新词多,新技术采用的缩略语多;例如:itS智能交通系统其中缩略语出现的频度高,以及新词(包括新缩略语)产生快和数量多是物流管理专业英语区别于其它学科专业英语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英国应用语言学家Stevens指出:eSp(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课程带有四个根本性特征:一是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二是在内容上与特定的专业和职业有关;三是在句法、词汇、语义以及语篇分析中,重点必须放在那些与特定专业、职业以及与之相关活动的语言运用上;四是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基于此,物流英语教学内容应该重点考虑一下方面:(一)教材的选择物流专业英语的教材比较多,多数是高职高专教材。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基础,选择教材时有以下几个原则:1.综合性。物流专业英语是要介绍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涉及的词语和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物流专业英语的综合能力,进行听、说、读、写、译等五个方面的训练,所以教材内容要尽量综合全面。必须转变以往选择专业英语教材过程中,重阅读、重翻译的思路。与其他专门用途的英语类似,学好物流专业英语也绝非易事,更重要的是实际工作中运用的能力。这首先是物流知识覆盖面广,它包含物流科技、物流管理、物流理论、物流实务。教学重点是掌握相关物流词汇,所以不要求太深的语法知识。简单介绍文章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环境即可。2.及时性。由于物流新技术发展迅速,且新技术市场化周期越来越短,要使学生能够掌握新的物流技术和新的实用工具软件的英语含义,就必须考虑教材内容的及时补充和更换,达到与时俱进。3.适用性。物流专业英语教材较多,学生包括两年高职、三年高职、专生本、本科等层次,相应的内容深浅、侧重点各有不同。因为要考虑学生考取物流职业资格证书的实际情况,所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适用的教材。当然,也可以对教材内容根据情况进行选择性的取舍。还要考虑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及工作中的实际需要,教材的选择应突出对学生专业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二)适当补充新内容物流管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必须了解物流新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情况,特别是实用性的技术和新软件功能等,所以要根据当前的技术发展,适当补充一些介绍物流管理新技术的内容。如本人在近年的教学中,及时补充了物流发展新技术,例如:物流管理中的现代技术和方法,同时和当代电子商务发展相融合,涉及有internet技术、eDi技术、poS技术、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等等的新技术的文章,很受学生欢迎。根据教学经验,学生是非常乐于了解物流企业新技术的,特别是那些已得到广泛应用的主流技术。另外,大部分教师上课时理论性较强,对一些基本的实用操作则介绍很少,如物流标准术语等基本的实用英语则很少有介绍,甚至部分物流专业学生毕业时还不知道“ai”(应用标识符)、“aGV”(自动导引车)等具体是哪个英文词及其实际含义。为了避免学生“有专业没常识”,所以在教学时,应当补充一些最前言最基本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熟练翻译相关的技术文章,并基本上可撰写一般性英文物流论文,特别是要掌握物流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方法,为他们今后写毕业论文英文摘要做准备。

三、教学安排与学生兴趣的协调

物流成本的内容篇7

关键词:专业需求;物流专业;物流数学;物流运筹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201-02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的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所培养的人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职业岗位的需求,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宽厚的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物流管理过程中要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节省时间都需要数学的支撑,而传统的微积分根本不能满足物流专业的需要,这就更多地需要物流运筹学的相关知识。但是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导致学习运筹学十分困难,加之物流运筹学课程的教学存在缺陷:如果物流专业教师承担物流运筹的教学,却缺乏数学教学的经验,对数学问题的形成和推演过程把握难以到位;如果数学教师担任物流运筹学的教学,对物流专业的具体需要不太清楚,教学效果同样不尽如人意。因此,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数学教学怎样才能满足专业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为物流专业的发展服务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高职院校物流数学教学的现状,然后介绍基于专业需求的物流数学的教学实践。

一、物流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1.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数学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①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大量重叠,重视理论的完整、逻辑严密和变量的连续和计算过程与计算技巧,轻视专业的需求、离散思维和数学软件的利用,忽视物流数学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②物流数学与中学数学脱节,不顾物流专业课程的需要,仍然以传统的微积分为主。③教师不了解物流专业的需求,不能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数学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教学过程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机械模仿式学习促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的乐趣。

3.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物流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计划时,主要考虑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时间,对数学基础没有具体要求,可随意缩短物流数学的教学时间。[1]

二、基于专业需求的物流数学教学实践

鉴于物流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计划都存在问题,不能满足物流专业的需求,所以要对物流数学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

1.根据专业需求选择物流数学的教学内容。①尽量避免与中学数学的重叠,节省教学时间。我们在函数的极限部分,将中学数学学习过的极限四则运算法则分解到其他部分,对函数极限的概念进行弱化;在函数的导数部分,对一些导数直接列出,删去推导过程;在导数的应用部分,压缩单调性判别法和函数的极值,最值方面注意突出导数的经济应用。②填补中学数学与物流数学的空白,防止物流数学与中学数学的脱节。由于《中学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数学教学内容中没有余切函数、正割函数、余割函数及反三角函数,而这些函数是物流数学必须用到的,因而应该作适当介绍;定积分及其应用方面弱化定积分的概念,对定积分的计算要增加反三角函数求值方面的案例。要适当介绍物流专业课程需要的而中学数学没有明确提出的一些知识作为物流数学的基础,诸如成本函数、收益函数、利润函数、库存函数、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等经济函数,常见数学符号、平均值(包括算术平均、几何平均、调和平均和序时平均),行列式的概念、矩阵的简单运算、数据的处理等。③遵循数学规律,满足物流专业需求。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有较大差异,所以我们在处理教学内容各有侧重,归纳、整理各门专业课程所需要的数学基础,发现物流专业需要用到的数学基础除微积分外,主要就是规划问题(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网络规划)。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重点介绍规划问题。

2.选择教学方法以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完成“物流专业所必需、够用的”教学内容,这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传统的教学手段基本上是“粉笔加黑板”,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只不过教师在分析问题时比较详细,推演过程细致且具体,但会导致基础差的同学跟不上进度,对数学越来越失去兴趣的现状。①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由于数学的学习容易出现枯燥、沉闷的情况,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引入式、任务驱动式等各种教学方法交互应用,最根本的就是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②变更教学形式。我们在每一次课的最后,提出一些学生能够完成的具体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案,有时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下次上课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其成果,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③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2]数学课程有其自身规律,如果过度依赖媒体课件,实践证明教学效果反而不如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对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通过课件的演示使教学内容变得较为直观,对于只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也展示课件以节省教学时间。

3.通力合作制定教学计划。在制定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我们的数学教师被邀请参与讨论,专业教师谈到了物流专业课程需要的数学基础,数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完成相关教学内容需要的教学时数,然后共同协商,由数学教研室牵头制定物流数学的教学计划,然后返回物流专业确认,这样制定出的教学计划更有针对性,更适合数学为物流专业服务。

4.建设物流数学课程教学资源库。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始终不忘数学教师缺少物流专业知识,对一些物流专业术语不清楚会给物流数学的教学带来麻烦。因此我们从如下几方面来弥补这一缺陷:①规定每个教师在一段时间内读一本物流专业书,从中节录出所有的数学知识,找出相关案例,然后将其放入课程资源库中共享。②每学期与物流专业教师交流一次,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还需要注意什么等,了解哪些知识的教学还有待加强和改进,将相关信息通报物流数学的任课教师,放入教学资源库共享。③同物流专业教师一道,共同开发和引进相关案例,拓宽物流数学的应用范围,解决物流专业问题,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申报相关项目,并将相关结果纳入课程教学资源库共享。

参考文献:

[1]尹江艳.基于专业需求的高职高等数学教学[J].中国冶金教育,2013,(4):20-22.

[2]韦竹稳.论我院基于专业需求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87-88.

物流成本的内容篇8

1.《物流机械与设备》课程特点分析

1.1教学难度较大

一方面,本课程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内容十分丰富。物流机械设备涉及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等现代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本课程课堂教学中主要对包装设备、集装单元化设备、仓储设备、装卸搬运设备、运输设备、流通加工设备、物流信息采集与传输设备的类型、性能参数、工作原理、适用条件及选用和配置等内容进行讲解,知识点多且跨越度较大,是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大纲中为数不多的与机械专业知识关联性较强的课程。

另一方面,国内目前高校设置有物流管理专业的院系多为管理类、商学院类(参见表1),且大多数物流管理专业为文理兼收,导致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缺失力学、制图基础、机械原理等前设课程的基础,兼之欠缺对物流机械设备的感性认识,致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反映学习有难度,进而难以提高学习兴趣。

1.2校内实训条件有限

基于前述情况,《物流机械与设备》课程教学中结合直观演示法、参观教学法或者实训法等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然而物流机械设备种类繁多,随着物流机械设备技术朝着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集成化、柔性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新装备、新技术层出不穷,设备更新速度很快,一所高校往往无法同时具备各式各样的设备作实训之用,同时建设校内实验室或实训场地,占地面积大、设备购置成本花费不菲,使在校内开展实训条件受限(参见图1)。

1.3校外实习安排困难

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通过实习验证和掌握课程内容,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目前国内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习基地呈现多元化,涵盖物流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符合物流是复合型生产服务业的特点(参见表2)。但反映出一些问题,如单个企业的实习基地提供的有效岗位不足;单个物流企业拥有的物流设备种类有限,导致实习内容与教学内容不衔接,不利于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课程内容;学生到企业实习,对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形成一定干扰,导致有的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以上因素导致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面临诸多困难。

2.《物流机械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教学内容改变

在《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开始讲授时,应充分考虑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基础,适当为学生补充部分识图和机械基础知识,为后面教学做好铺垫。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物流机械设备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应通过就地取材、网络收集、与设备厂商联系等手段逐步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并及时更新。

2.2适当引入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加强教与学的双向交流。笔者从与企业的科研合作项目中归纳凝练出若干案例,如邮政快递企业邮件处理流水线设计、制药企业成品仓库设备系统设计等,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在对企业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中,加深对物流机械设备在物流企业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功能和作用的实践认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引入研究性学习

学生自愿组合,一般4~5人为一组,由教师设置任务场景,学生通过自主分工,独立完成资料收集与分析、关键信息提炼、解决方案设计及整合工作,最后撰写书面报告并形成ppt,最后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评并打分,以此作为本课程平时成绩。研究性学习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书本知识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强化各种能力,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联系和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4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校内实训实验室建设方面,应充分利用现有实验条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实训内容。在场地和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可考虑引入物流机械设备模拟操作实训软件和仿真教学,在模拟实训和仿真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物流机械设备的操作和管理能力。

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应充分发挥高校智力资源优势和企业物质资源优势,探索建设“校企合作”办学合适模式,结合企业需求和教学要求,与校外企业联合建设长期稳定的实训基地。

物流成本的内容篇9

   【关键词】企业物流成本;成本管理;核算方法

   目前,在我国企业中尚未进行系统的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核算体系更不完善。在此,笔者通过借鉴日本“物流成本计算标准”中的物流成本计算方法,结合我国企业实际,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进行设计研究。

   一、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设计思路

   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设计思路,可以分为会计方式、统计方式以及会计和统计相结合的方式三种模式。

   (一)会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会计方式核算物流成本就是通过凭证、账户、报表对物流耗费予以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和报告。具体有两种形式:一是把物流成本计算与正常的会计核算截然分开,单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的凭证、账户和报表体系,物流成本核算和正常的会计核算两套体系同步展开,物流成本的内容在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和正常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得到双重反映,也叫双轨制;二是把物流成本的内容与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和正常的会计核算相结合,增设“物流成本”科目,对于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若与物流成本无关,直接计入会计核算相关的成本费用科目,若与物流成本相关,则先计入“物流成本”科目,也叫单轨制。

   运用会计方式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提供的成本信息比较系统、全面、连续,且准确、真实,这是其优点。但这种方法比较复杂,或者需要重新设计新的凭证、账户、报表核算体系,或者需要对现有体系进行较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彻底的调整。

   (二)统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统计方式核算物流成本,不需要设置完整的凭证、账户和报表体系,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现行成本核算资料的剖析,分离出物流成本的部分,按不同的物流成本计算对象进行重新归类、分配和汇总,加工成所需的物流成本信息。

   与会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比较起来,由于统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没有对物流耗费进行连续、全面、系统的跟踪,据此得来的信息,其精确程度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正由于它不需要对物流耗费作全面、系统、连续的反映,所以运用起来比较简单、方便。在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物流管理意识淡薄、会计电算化尚未普及的情况下,可运用此法,以简化物流成本核算,满足当前物流管理的需要。

   (三)会计方式与统计方式相结合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所谓会计方式与统计方式相结合,即物流耗费的一部分内容通过会计方式予以核算,另一部分内容通过统计方式予以核算。运用这种方法,也需要设置一些物流成本账户,但不像第一种方法那么全面、系统。而且,这些物流成本账户不纳入现行成本核算的账户体系,对现行成本核算来说,它是一种账外核算,具有辅助账户记录的性质。

   从实践操作来看,由于企业的物流成本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成本是指在企业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中已经反映但分散于各个会计科目之中的物流成本;而隐性成本是在企业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中没有反映但应计入物流成本的费用,主要表现为企业存货占用自有资金所产生的机会成本。考虑到上述两种物流成本各自的含义和特征,以及目前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与要求、会计管理与核算的基础工作的现状、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等因素,笔者认为,会计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模式是我国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的一个必然选择。

   二、物流成本核算科目及账户设置

   由于在会计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模式下,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包括显性成本核算和隐性成本核算两个方面,其中隐性物流成本核算是在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之外,通过统计存货的相关资料,按一定的公式计算得出。计算方法相对简单,不涉及会计科目的选取和物流成本账户的设置问题。这里所涉及的会计科目选取和物流成本账户的设置问题,主要是针对显性物流成本的核算而言。

   一般来说,在会计核算中,生产制造企业的成本费用类会计科目主要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等科目,同时由于我国核算中对于采购存货成本的确认通常包括运输费、装卸费等与物流成本有关的内容,而这部分内容连同存货本身的采购价格一并计入“材料采购”科目。所以,计算企业物流成本时,除了从上述成本费用类会计科目入手计算外,还应考虑材料采购科目中所包含的物流成本信息。

   显性物流成本往往需要设置物流成本辅助账户(针对财务会计所设账户),具体需要设置哪些物流成本账户,取决于物流成本计算对象的选取和物流成本管理的要求。基本的物流成本计算对象主要包括三维,即以物流成本功能、物流范围和物流成本支付形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根据这三个维度,以“物流成本”作为一级账户,以物流成本功能所包括的具体成本作为二级账户,以各物流范围成本作为三级账户,以各支付形态物流成本作为四级账户,按照以上思路,共需设置100多个物流成本明细账户。例如物流成本中自营运输成本的核算可以设置下列明细账户:

   (1)物流成本——运输成本——供应物流成本

   (2)物流成本——运输成本——企业内物流成本

   (3)物流成本——运输成本——销售物流成本

   (4)物流成本——运输成本——回收物流成本

   (5)物流成本——运输成本——废弃物物流成本

   根据需要在每个第三级明细科目下可分别设置第四级明细科目:人工费、维护费、一般经费。

   其他物流成本明细账户的设置可参照物流运输成本账户的设置,不再一一列举。总之,物流成本明细账户的设置只是开辟了一条核算物流成本的通道或者说是一种方法,明细账户设置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这样一个通道来核算物流成本。

   三、物流成本核算步骤

   核算物流成本需要分别计算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然后将两大成本汇总,即为物流成本总额。现分别依据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的特征对核算步骤加以分析。

   (一)显性物流成本核算步骤

   首先,设置物流成本辅助账户。在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系统不变的前提下,还应该依据前述方法设置显性物流成本辅助账户。

   其次,对企业会计核算的有关成本费用科目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以及材料采购等科目及明细项目逐一进行分析,确认物流成本的内容。

   再次,对于应计入物流成本的内容,企业可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在期中与会计核算同步登记物流成本辅助账户及相应的二级、三级、四级账户和费用专栏,或在期末(月末、季末、年末)集中归集物流成本,分别反映出按物流功能、物流范围和物流成本支付形态作为归集动因的物流成本数额。

   最后,期末(月末、季末、年末),汇总计算物流成本辅助账户及相应的二级、三级、四级账户和费用专栏成本数额。

   (二)隐性物流成本核算步骤

   首先,期末(月末、季末、年末)对存货按采购在途、在库和销售在途三种形态分别统计出账面余额。无论按在途或在库哪种状态统计,均以存货正在占用自有资金为统计标准,对于存货已购在途或在库但企业尚未支付货款以及企业已收到销售货款单存货仍在库或在途的,不计入统计范围。

   其次,按照公式:

   存货资金占用成本=存货账面余额(存货占用自有资金)×行业基准收益率,计算出存货占用自有资金所生出的机会成本。

   其中,对于生产制造和流通企业而言,若企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则存货账面余额为扣除存货跌价准备后的余额。

   四、企业物流成本表

   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出来后,需要通过一种载体披露物流成本信息,这个载体就是企业物流成本表。按披露物流成本信息内容的不同,企业物流成本表可以设计成企业物流成本主表和企业自营物流成本支付形态表两张报表。

   (一)企业物流成本主表

   企业物流成本主表是按物流功能项目、物流范围和成本支付形态三维形式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各项物流成本信息的报表。它是根据物流成本的三维构成,按一定的标准和顺序,把企业一定期间的功能物流成本、范围物流成本和支付形态物流成本予以适当的排列,并对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成本费用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后编制而成的(见附表1)。

   (二)企业自营物流成本支付形态表

   企业自营物流成本支付形态表是对企业物流成本主表的补充说明。物流成本按支付形态划分为自营物流成本和委托物流成本,自营物流成本又有其具体的支付形态。企业在物流成本管理过程中,除了要了解自营和委托物流成本的数额,还需要了解不同支付形态下的各项自营物流成本数额。企业自营物流成本支付形态表对企业物流成本主表中的自营物流成本做了进一步的诠释和细化,使相关信息使用者可以更详尽地了解企业内部不同支付形态下的成本发生额以及不同成本项目的支付形态构成(见附表2)。

   【主要参考文献】

   [1]鲍新中.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易华.物流成本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傅锡原,高风琴.物流企业成本核算[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物流成本的内容篇10

关键词:物流企业盈利模式战略地图

物流企业盈利模式的战略价值

目前物流企业面临发展瓶颈,从本质上看是由于盈利模式创新程度不够造成的,盈利模式的同质性导致物流企业的盈利空间被无限缩小,繁荣发展的背后隐藏着很强的泡沫,一旦宏观经济出现波动,很多物流企业必将分崩离析,因此未来如何从战略高度,重视盈利模式创新,探寻适当的路径和模式成为物流企业当务之急。

盈利模式创新是一种观念和知识创新,其最终实现需要通过将其他物化的资源要素粘合到一起,才能形成可体验和感受的商品。而商品和服务的形成需要一个载体,即企业。企业交易机制可以为盈利模式实现提供平台。在物流企业形成过程中,需要以盈利模式创新为中心,将其他物化资源进行粘合,而粘合的过程恰恰反映出了不同要素所有者对盈利模式要素所具有潜在获利能力的评价和预期,这个交易的过程形成了对盈利模式要素的多元化计量。

物流企业盈利模式战略地图形成与构建

战略管理可以不断对盈利模式在运用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具体特点和缺陷进行修正,从而形成真正的知识创新溢出效应,达到实现物流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物流企业最鲜明的特征是以盈利模式为中心,通过粘合其他物化的生产要素,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盈利模式。物流企业战略管理地图可参见图1。物流企业战略管理地图是对物流企业未来发展的一种整体规划和集成平台,在这个平台构建过程中,盈利模式的不断修正与完善是核心,而风险控制与绩效评价是物流企业战略管理的两项重要内容。物流企业战略地图通过以盈利模式为核心,在实现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注重风险控制、关注内部学习与创新、优化内部流程等不断实现物流企业发展和进步。

(一)企业盈利模式战略图核心是盈利模式构建

随着产业延伸和服务深化,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利润增长点,而在利润增长的背后都有其具体的发展思路和战略,称之为盈利模式。可见盈利模式构建最关键的是背后的发展思路和战略,而物流企业形成之初就是以盈利模式为中心,盈利模式本身就是一种发展思路和战略。因此物流企业的形成首先是一种盈利模式的形成,物流企业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通过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来体现盈利模式的价值。盈利模式作为物流企业获得价值的主要方式,可能经常处于变化当中,今天的盈利模式,明天可能就是无法盈利的,因此盈利模式的构建是动态的过程,它需要更多盈利模式不断的聚集来实现。

(二)物流企业盈利模式创新四个维度

物流企业战略管理以盈利模式构建为基点,同时以为顾客创造价值、提升财务效率、内部学习和知识创新、人力资本培养为四个基本维度为基本内容来展开。这是由物流企业的特点决定的。其一,物流企业形成与发展是依靠独特的盈利模式而存在的,盈利模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实现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基本目标,只有不断的为顾客创造价值,才能实现企业自身价值。其二,提升财务效率和质量是实现、评价与衡量物流企业价值的合理途径。不具有财务效率的物流企业,也意味着其粘合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较低,无法体现出盈利模式的真正价值,意味着这种盈利模式存在失败的风险,因此提升财务效率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其三,内部学习和知识创新是不断为物流企业提供正能量,产生更多盈利模式的重要基础,也是维持盈利模式保持独特性的必然要求。其四,人力资本培养。物流企业发展必须以人才的发展为基础,需要依靠更多人的智慧来支持物流企业的发展,因此将人力资本培养提升到战略高度来对待,是物流企业的必然选择。

(三)物流企业盈利模式创新与风险管理

按照战略风险管理理论,战略风险管理内容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的内容:企业运行风险、资产损伤风险、竞争风险、商誉风险。结合物流企业的特点,笔者认为物流企业的战略风险管理,应该注重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盈利模式形成的盈利模式风险问题。随着物流企业的发展,在空间和地域上、时间上,这种盈利模式要接受更多考验,因此其自身存在的漏洞将成为风险潜伏的区域。有效识别盈利模式中包含的风险,是战略风险管理的中的主要内容。其次,物流企业的风险包含:盈利模式思维风险、盈利模式产品化风险、盈利模式产品市场化风险。盈利模式思维是盈利模式在形成过程中,不断思考、突破、选择和重新构造的过程中,在盈利模式思维形成过程中由于受到个体思维、条件、环境、思维障碍、思维情感以及惯性的限制,具有一定的风险。盈利模式产品化是盈利模式思维形成后,以产品和服务等形式出现,从本质来看盈利模式产品是一种知识产权的载体,它具有价值衍生性以及差异性。最后,战略风险度量与评价。要实现战略风险管理目标,必须对物流企业风险进行度量与评价,风险评价可以采取简单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复杂的计量模型来进行。

(四)物流企业盈利模式绩效评价

如果说构建物流企业盈利模式是战略管理的起点,那么战略绩效评价就是终点。物流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是构建信息沟通平台、科学合理评价物流企业经营成果的最佳途径。通过战略绩效评价可以及时发现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达到风险评价、反馈与控制的目的。常见的战略绩效评价工具主要有:净收益法、投资回报率、eVa、平衡计分卡等方法。由于物流企业不同于一般制造业企业,笔者认为平衡计分卡方法更适合物流企业。平衡计分卡是一种战略绩效评价方法,它包含了财务、内部流程、客户层面、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围绕平衡计分卡来构建物流企业战略绩效评价体系,不但可以提高物流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效率,更可以有效补充物流企业战略管理地图内容。

优化物流企业盈利模式的战略管理策略

(一)不断拓展物流企业战略管理地图内容

在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首先应该根据物流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建立针对盈利模式的风险评估、价值考核机制。要深入考察盈利模式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潜在风险,物流企业需要认识到,构建一个难以复制的盈利模式是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和关键。其次要突出战略风险的位置,不但要加强盈利模式思维风险、产品化风险以及产品市场化风险的管理与控制,还应该从宏观的角度,加强物流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最后应该在引入平衡计分卡战略绩效管理与评价的基础上,突出顾客与内部流程层面以及学习与创新的价值,要在提升财务效率的基础上,实现物流企业价值最大化。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环境的变化,物流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因此在战略管理过程中,应该根据环境变化不断调整发展、竞争战略,根据战略目标的需要,拓展战略地图的内容,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案。

(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以提高风险处理能力

物流企业战略风险管理,应主要围绕盈利模式思维风险、盈利模式产品化风险以及盈利模式产品市场风险来进行。一是要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机构,收集各类创新思维风险信息,准确把握企业盈利模式思维风险存在,有效规避盈利模式思维风险。二是要建立产品化风险预警机制,提前识别风险,对风险后果事先加以估计和准备。产品化风险的发生实际上是有预兆、有迹象可寻的,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因此,企业风险管理机构应将一切可能导致产品化风险发生的因素进行预计,建立产品化风险评估体系,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在产品化风险发生前即发出风险预警。三是建立风险快速反应预警机制,强化产品市场化风险事件发生后的风险处理能力,果断、及时地处理各种事务,从生产、销售、服务等各方面减少产品市场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强对风险事件处理的控制能力,降低产品市场化的风险成本。

(三)引入平衡计分卡战略绩效评价工具

平衡计分卡又称为BSC。平衡计分卡是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平衡计分卡最初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企业绩效的全面评价,达到战略制导的目的,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因此,通常称平衡计分卡是加强企业战略执行力的最有效的战略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将物流企业内部同外部顾客价值提升、市场联系起来,从而将企业内部盈利模式价值具体体现为顾客价值是否得到了提升、产品服务质量是否得到市场认可连接起来。通过平衡计分卡战略绩效评价,可以将物流企业的具体盈利模式价值经过学习、内部流程、顾客价值以及财务四个层面得到体现,具体可参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财务和客户层面界定了物流企业战略地图要实现的目标;内部流程层面界定了物流企业实现财务和客户层面的目标所需要的关键运营流程,包括盈利模式研发流程、客户管理流程、外部合作流程以及品牌和形象管理流程,采用不同盈利模式的物流企业,其关键的内部流程也会有所不同;盈利模式人才的盈利模式和研发能力是物流企业开发新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信息资本是物流企业进行盈利模式设计、产品开发、传播和销售的技术平台,而组织资本是物流企业吸引和保留盈利模式人才、让盈利模式人才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的组织保证。基于此,平衡计分卡将围绕企业盈利模式,将物流企业价值通过内部流程与学习向外部顾客价值以及市场转化,从而构成物流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内容。从本质来看,鉴于物流企业尤其重视盈利模式资本的特点,笔者认为平衡计分卡不但是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价工具,而且还是一个有效的战略管理工具,利用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可以将物流企业战略构想转化一个具体的战略操作性框架,具体可参见图3。

物流企业战略的实现,需要将企业战略进行层层分解,在分解的过程中,形成具体性的战略目标,这些目标分配到部门与个人,从而形成部门与个人提升工作积极性的驱动因素和绩效考核指标。例如物流企业投资回报率,一是通过提升盈利模式水平,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更多的销售收入,二是通过减少内部成本来实现。通过平衡计分卡将战略目标具体化,不但可以为实现物流企业战略目标提供操作性框架,而且实质上是对战略管理地图的一种延伸和丰富,从而有助于物流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福良,张遒英.中国盈利模式经济比较研究[m].学林出版社,2011

2.任世驰.平衡计分卡:反思与启示[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8,7(1)

3.上海盈利模式产业中心.上海城市盈利模式指数[R].http://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