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食品科学与工程的重要性十篇食品科学与工程的重要性十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34:39

食品科学与工程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食品物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现状;必要性;高等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2.0;ts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0)23-0036-01

statusandnecessityofofferingthecoursephysicalpropertiesoffoodsinfoodscienceandengineeringspecialty

yuanmei-lanzhaolisuweiliuhua

(collegeoflifescience,jiangxiscienceandtechnologynormal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330013)

abstractthenecessityofofferingthecoursephysicalpropertiesoffoodsinfoodscienceandengineeringspecialtyofuniversitieswasrepresented.thestatusofofferingthiscourseinfoodscienceandengineeringspecialtyandthepublishingofrelatedteachingmaterialswerealsodiscussedaccordingtotheresultsofinvestigationandanalyzing.theinvestigationcouldprovidesomereferenceforofferingthecourse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keywordsphysicalpropertiesoffood;foodscienceandengineering;status;necessity;collegesanduniversities

食品物性学(physicalpropertiesoffoods)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是以食品及其原料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力学(流变学)、光学、热学、电学特性等物理性质的一门科学。其发展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食品流变、食品质构和食品的光、电、热特性[1]。食品物性学是食品加工研究的基础,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而食品的品质控制、产品开发和设计等工作都离不开食品物性学的知识。与国外相比,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差距很大,高校对食品物性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也有待提高。

1我国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食品物性学的现状

食品物性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性课程,它经过近100年的发展过程,从食品流变性(rheology)到食品质构(tex-ture)再到食品的光、电、热等物性,目前已经发展成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日本、韩国、美国等许多国家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此课程,并有相关的教材。我国将其作为独立的课程开设较晚,而且开始主要是面向研究生开设。我国2001年在青岛召开的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上,确定该课程为本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3]。

在全国1000多所高校中,开设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校有近200所,对其中的100所高校进行了调查后发现,21所高校对研究生开设了食品物性学课程,占调查的21%,15所高校本科生开设了此课程,占调查的15%,其中青岛农业大学和江苏大学同时对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课。在开设了食品物性学课程的高校中,只有

构的面包;有些物性变化是不利的,如新鲜果蔬久存后脱水变蔫、变软,失去了原有的脆嫩多汁的口感。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食品质量与物性间的关系,促进有利的物性变化,避免不利的物性变化;掌握影响食品物性变化的机理和物性的检测评价方法,能够根据消费者对物性的不同偏好开发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是必需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从现代食品工业和食品消费市场的发展变化对专业人才所具备的知识和素质的需求来说,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食品物性学课程是非常必要的[4]。

3食品物性学的相关教材情况

与国外相比,我国在食品物性学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在教材建设方面的成果也相对较少,目前出版的教材有:1998年李里特编著的《食品物性学》,由编辑

食品科学与工程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种应用型学科,也是一种交叉学科,将食品科学学科与工程学科进行交叉。随着我国食品行业发展,企业对着方面的人才需求不断增长,为了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部分院校都开设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但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教学当中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忽视了该学科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特征,为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增加了困难,不符合企业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人才的要求[1]。为培养出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需要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转变,构建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与培养模式,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

一.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基于我国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个集农业、工业及理科为一体的交叉式应用型学科。主要包括食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到工业化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以及食品的安全性、营养性、功能性、包装美学、物流、市场营销、商品学与工厂管理过程的系统性学科[2]。由此看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系统性、应用性与专业性的特点。

(二)企业就业形势

随着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研发与利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现代化食品工业向自动化、大型化与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企业中更倾向于对食品检验人员、研发人员、生产工作人员、市场营销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引进与培养。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来说,企业中的销售岗位与生产岗位是较为喜爱的岗位,其中销售岗位与本专业的本科生较为不适应,生产岗位工作量大,最适应于本专业学生的应是质检岗位及检验岗位工作,但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实践能力,基础知识水平较低,因此增加了就业难度[3]。而研发岗位对人才招聘的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能力与知识储备,薪资水平较为合理,企业一般招收生物类博士或食品类硕士等人员,从而造成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与竞争压力。因此对构建符合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十分迫切。

(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人才的培养目标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提升,对食品安全与绿色健康的要求较高,在食品加工业发展的同时,企业面临着对应用型人才短缺的现象。而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来说,就业前景较为广阔,为了适应现代化时展与企业发展的需求,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教导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如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加工与储藏、生物学等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社会经验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增强实践经验,从而达到让学生素质、知识与技能的协调发展。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构建以市场为基本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基于市场对人才的素质、能力与知识结构要求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人才培养需要面向地方经济或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对高素质应用型工程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积累,还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与创新精神培养。

(二)加强实践教学与精品课程结合的教学体系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重加强对应用型及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还要注重教学改革,根据办学条件与现有的实验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到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与教研项目中去,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增强设计性、创新性与综合性的教学实验课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学习热情[4]。此外,还要加强校外实习作业,让学生到食品工厂的一线生产岗位中进行实习,对生产环节与生产过程进行熟悉,加强学生实践能力。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与动手能力,对教学内容有效消化吸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不断改革与创新,通过讨论式、启发式与案例式的方法进行自主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与自主意识,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对当前的发展动态、研究热点与前沿知识进行教导,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性难题与食品安全、食品质量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并鼓励学生查阅相关文献知识,进行学术讨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5]。

结语:

总而言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首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根据时展方向与企业发展特色树立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构建特色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荣瑞芬,闫文杰,陈文,李祖明,高丽萍,邓大跃,魏涛,米生权.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基于食品营养特色[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03):74-77.

[2]家年,范露,邱朝坤,吉义平,丁彩梅,沈瑞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培养食品产业应用型人才――以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5,(01):312-314.

[3]赵拓,任海伟,张轶,王雅,赵萍,陈晓前,刘晓风,张丙云,张百刚.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地方工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粮油加工(电子版),2014,(12):69-71+75.

食品科学与工程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实践教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培养现代食品工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本学科及其相关领域从事产品开发、新工艺研究、教学科研、品质控制、食品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重要性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培养面向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及食品科学与工程有关的教育、研究、进出口、卫生监督、安全管理等部门,从事食品或相关产品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品质控制、产品销售、检验检疫、教育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应用性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加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推痈咝1咀ㄒ等瞬排嘌及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置等注入符合食品行业发展趋势的实用课程,新资源和新资讯。第二,树立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教育理念,加强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为适应我国食品行业发展需要,实际工作岗位出发,校企应共同探讨、设计实习实践专题,以提升学生服务于社会、引领行业发展的责任感、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成为具有创新性的应用型食品人才。第三,深刻理解现时期倡导的“应用复合人才”的概念,促进高校办学与食品行业产、学、研相结合,探索食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学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计划修订与社会用人需求同步不滞后的思路。

2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现状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类食品基本加工技术原理、加工工艺、创新加工的方法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基本能力,主要是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而当前该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计划比较狭窄,过于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的灌输,缺乏相关的实践活动,对实践教学缺乏重视、监管制度不健全,实验教学安排不合理,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让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并且在实验室完成工厂化全套技术操作是非常困难的,而当前很多食品生产企业不愿意接受毕业生实习,这就为建立现代化实训基地增加了难度。因而,该专业的学生面临着实习难的问题。

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实施建议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工科专业,与其他学科专业相比,在课程设置方面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必须立足当地、面向某一地理区域、服务全国,要以地方经济建设、人民健康生活、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为目标。

3.1进行实验课设置内容的改革

食品专业的应用性,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科研工作中,要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出发点,要以教学联系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的思维来努力将理论知识应用在科学研究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机的衔接起来,使其融会贯通,进一步系统化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实验课程的设置对于理解和升华理论教学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做实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可以拓展学生的科研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应用性、技术性很强,实验课程的设置要进行精细规划,最大限度的将理论知识系统联系在一起,同时加强创新型和设计型实验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水平。

3.2加强“校企联合”

校企联合是目前教育发展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联合学校教育、企业实践共同培养学生的有效方法。“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学校的技术优势和企业的生产实践条件,为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充分认知提供一个绝佳的平台,通过“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强化,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为以后更好地就业打下基础。为此,学校方面在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应该相应的课程,结合企业生产规律和学校教学时间,每学期都为学生安排这样的实习课程,使学生有机会到食品企业的生产管理一线去实习和学习。与此同时,食品企业也应根据自己的用人需求和人才培养计划,灵活地调整实习计划,为学生合理安排岗位进行实习,通过学生与企业的合作,也为企业选拔储备人才提供机会,企业和学生可以进行双向选择,达成就业意向,这样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良好的条件。

3.3构建合理的实践体系

根据食品行业人才市场的要求,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对食品行业需要的人才情况进行分析调研,体现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建立现阶段实践课程体系。将各门课程设计、实习与综合实验,与相应课程结合实施,没有单独安排集中教学实践,主要考虑到学生结合相应的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应用,可以对课堂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在初步掌握一些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培养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将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采样,结合相应的专业知识对原料进行开发和利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提高其对于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的判断能力和解决能力,而且可以使其充分地认识到食品加工技术及食品企业经济效益和声誉的重要性。

结束语

我国在改造传统食品工业方面正面临一个转型期,新的食品科学技术必将替代零星陈旧的落后技术,这需要一大批有理论、有食品实际操作能力的新型人才,这批人才需要量大,素质要求高,在技术上能承上启下,还应懂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一批务实、在工艺上能够不断创新的具有企业家水平的应用型人才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当务之急,而且这批人才势必能够推动我国食品行业的科技进步和传统技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向阳,邝兆明.高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设置“专业导论课”意义和方法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8,24(12):1191-1194.

[2]周文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3):311-313.

食品科学与工程的重要性篇4

    国家“十三五”食品工业科技创新规划中指出,当前食品领域重点科技工作集中于营养优化、智能加工、冷链物流与全程控制等技术领域。智能化、连续化、自动化成为食品行业发展关键词。

一、转杏观念.优化培养樟式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新工科建设要更加强调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工程人才培养为导向,人才培养不仅仅关注知识水平,更需要解决实际间题的能力。因而,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学科建设中,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紧扣市场需求,优化专业结构

    2016年,全国已取消涉及25个省份,175所高校的576个学位点,学位点撤销原因多数因为就业质量差,学生研究成绩不足。紧扣市场需求就要优化专业结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要着力设置新兴理论、新兴技术教育课程,如“低碳制造”“数字化设计”“智能冷链物流”等食品高新技术课程。升级传统专业,适

当删减与本专业定位不相符合的老旧专业,使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结构更加适应食品行业发展需要。

2、完善创新创业科技活动的形式和规模

    当前,就创新创业科技活动设置角度讲,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已经联合湖北梁湖爽润食品有限公司、湖北耀荣木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德大食品有限公司、湖北建始天龙实业有限公司、利川市多仁多实业有限公司、襄阳中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珠江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实习、研发和

就业基地。

    目前,本专业与以上基地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各项工作运行良好,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的学生已在以上单位担任业务骨十,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进一步扩大创新创业活动的规模和水平,今后,要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增强校所、校校甚至国际间的科技活动。

3、重视实验与实践教学

    健康有效的高校发展模式要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引导就业,以就业促进招生。实验教学在提升学生科研能力与就业实力上具有天然优势。强化实验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提高实际操作与实践能力,实验教学中心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实施好科教融合的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完善教学硬件与教学软件配置,提升实验中心综合利用率。

    对此,湖北工业大学提出了新型的“3十1”型人才培养模式,从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入手,采用在校学习三年加工厂实践一年的形式,转移实验教学阵地,在工厂成立“以企业为主”的创新型实验教学基地,使学生切实将实验操作能力向实际生产转化。

二、遵循工程教育规律,注重课程体系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一流的新工科建设要更加注重教育教学过程的转型升级。

1、解决课程设置偏理化的问题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目前已发展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包括多个方向的专业课程,以我院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为例,目前已开设食品化学类、食品微生物类、加工制造类和分析与检测类,课程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食品分析》《食品微生物》《食品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等课程。实验系列已经

开设《食品分析实验》《食品化学实验》《食品工艺学实验》《食品微生物实验》等。课程体系比较完备,但也存在课程体系偏理化的间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工程类专业,其工程类课程设置不足,少数已开设的工程类课程也仅仅涉及理解原理的层面,有严重的理学倾向110]。借助新工科的启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要健全工程类知识的渗透,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蓝本,强化工科特色。

2、注重学科交叉,优势互补

    食品行业人才需求领域涉及食品生产技术、食品品质控制、分析检测、食品工厂设计等诸多方面。因而既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功底,也对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有较高要求。因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进程中的人才培养中要强调“宽口径”,除必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外,适当增加选修课比例,针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食品创新设计》《美食鉴赏与饮食文化》等课程,可适当减少不必要的理论讲授,提高生产实践环节课时比例,如食品企业认识实践、生产实践和毕业设计与工厂设计等环节。将动手实践、创新创业教育贯穿课程体系。

3、充实工程伦理教育,关注食品安全

    食品产业处于转型发展时期,食品安全和环境间题是食品行业进步进程中的两大“命门”,食品安全风险贯穿从原料到产品的诸多环节。伴随食品加工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产生了生态失衡、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现象。这就涉及到职业道德和尊重生态环境的“实践伦理”。因而,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要加强工程伦理教育,从职业伦理和环境伦理教育角度,提升食品行业从业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坚持开放协同,持续推进协同育人

1、教学与生产实际协同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集理论研究与专业实践于一体的应用型专业。要将食品行业生产标准、加工标准以及流通过程的智能控制与监测融入学科教育质量评估之中。如针对食品工艺学课程设置主要面向食品加工行业人才培养的这一特点,强化“良好操作规范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Gmp)”标准的实施,从原料、设施设备、人员、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严格按照良好操作规范的要求,模拟一套更加全面而完备的企业操作环境,在实验室的小环境里训练和提高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使教育教学紧密结合生产实际。

2、新型师资力量协同

    营造一流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新面貌,优良的教师队伍是重要保证,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即合理引进高水平教师甚至企业相关工作者担任高校教师,或者定期聘清食品企业家或食品企业高管来校举办创新创业指导讲座,增加在校教师与企业、工厂、科研院所的交流,使学生增加学习食品行业新生产、新政策和新标准的机会。借助高校与食品行业间的通力合作,促进行业间题的解决,同时改善在校教师轻实践的间题,互利互惠。

3、协同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食品科学与工程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科学发展视角大学食品教学改革创新

一、从科学发展视角分析加强大学食品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最近几年,我国的食品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出现了一些食品安全问题方面。因此,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大学陆续开设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这一教学课程,重在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食品专业人才,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食品企业发展的需要。由于在现阶段的大学食品学科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成熟地方。例如,在我国大部分大学中,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中仍然是比较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实践创新教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思想亦是如此。另外,在大学食品学科的专业设置上,划分的范围比较窄,不利于学生学习多方面的食品专业知识,使培养的食品专业人才较为单一,综合素质水平也较差。还有,在这种落后的食品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方面水平较低,最终学生只能适应应试教育的要求,而不能适应社会实践工作的需要。因此,我们为了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以及实践创新水平较高的食品专业人才,就必须要从科学发展的视角处罚,对大学食品学科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这是十分重要以及必要的。

二、进一步完善大学食品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措施

(一)转变教学思想,培养实践以及创新能力高的食品专业人才

为了适应现代食品产业发展的需要,各大院校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方面必须转变以往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摒弃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的观念,。学校要从科学发展的视角出发,完善教学改革的目标,重视培养食品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拥有更加健全的人格,使学校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食品专业人才资源。

(二)提高大学食品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为了进一步完善大学食品学科教学改革,就必须要提高大学食品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首先,大学要为食品专业的教师创造一个更好的教学环境,通过制定一些政策来保障教师的权益,使教师可以在教学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增强教学的质量。另外,学校也要安排食品专业的教师深入一些食品企业中参加实践工作,学习新的食品知识和技术。还有,学校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也要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考核和培训。只要高素质,高水平的食品专业教师才能教导出更加优秀的学生。

(三)完善食品专业的设置,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在我国的现代大学中,关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方面的教育理念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完善食品专业的设置,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这样才能完善食品学科的改革发展。大学在食品专业的设置上应该从以往单一向多面发展,转变成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设置,要让学生学习到多方面的食品知识。学校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还要重视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等,使学生可以很快适应今后的社会职业工作。

(四)加强食品课程教学的人文性,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学校还要加强食品课程教学的人文性,重视培养食品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以此完善大学食品学科教学的改革。学校通过进行不同形式的食品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具有人文情怀的视频教学课堂,要让食品专业学生了解人与食品的关系,使学生在食品方面的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在这种具有人文性的食品教学中,也有利于学生之间更加团结协作,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更加健全的人格,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五)学校要加强食品实验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学校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实验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仪器,运用基本的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在实验教学中验证出食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也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探究食品专业的热情,让学生可以独立创新的解决食品实验中的问题。在食品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更多的实验操作技能,锻炼学生自行完成整个食品实验过程,让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以及创新水平。

(六)学校要加强与食品企业的合作,为食品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实习基地

学校要建立起与食品企业以及其他食品科研单位的合作关系,为食品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基地,来进一步推动大学食品学科教学改革。学校要聘请行业专家以及企业高素质食品人才给学生讲解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现状,让学生可以更多地了解自己的专业,并且为之努力学习。另外,学校也要安排一些优秀学生进入合作的食品企业参加实习工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学校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要从科学发展的视角来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大学食品学科教学,以此为社会食品企业提供更加优秀,动手实践能力较高的综合性食品专业人才。现阶段,虽然我国的大学食品学科教学改革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通过学校转变教学思想;完善食品专业的设置;提高大学食品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加强食品课程教学的人文性以及加强食品实验教学,并且加强与食品企业的合作,为食品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实习基地等等措施,最终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实践以及创新能力高的食品专业人才,进一步促进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滕建文,夏宁,黄丽.食品工艺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初探[J].广西大学学报,2008,(5):37-38.

[2]蒋益虹.综合性大学食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高等农业教育,2003,(10):66-68.

食品科学与工程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食品工艺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是在兼顾食品化学和发酵工艺学课程基础上,通过典型的分析方法,让学生掌握常规食品工艺技术及方法的主要课程[1]。食品工艺学课程是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性极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分析测试、科学研究及实际动手能力,在现代食品工程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食品工艺学课程群的基本理论与加工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作了以下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1.调整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

同一学科中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各自独立,均强调各自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独立性,相互之间常发生课程内容和方法在低层次上的重复,既不利于学科交叉,又不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它包含的基础非常广泛,涉及到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学、工艺学及工程学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是先导。在新形势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既能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较好地掌握食品加工某一方面技术,又能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按照这样的要求,我们应立足于农业,发扬工科特色,培养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食品科技人才。

2.实验(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1)以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为突破口,构建实验教学和理论课程紧密衔接、理论运用与实践能力相互促进的实验教学体系,采用以“实验方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一级学科教学平台,从方法论的高度建立新型的实验教学体系。内容上分基础型实验、综合应用型实验、设计型实验三部分,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供开放性实验内容让学生选择,便于学生课余完成。

(2)以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为重心,积极探讨研究创新型实验内容[3]。对传统的二级学科实验体系进行改革,按“基础性实验―技能提高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研究型实验”四个层次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改革进程,使各一级学科及专业能更好地有机结合,基础课实验教学与学科专业实验室实行有机衔接。在实验项目的选择上增加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比重,引入科研成果和与地方经济结合的实验项目,使实验内容与科研项目和社会应用密切联系,充分体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有机结合。此外,选择部分教师科研课题实验内容,让感兴趣的学生协助教师进行科研,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直接锻炼。遵循高等实验教育规律,经过2―3年建设和改革,努力把食品工艺学实验课程建设成为富有专业特色的高校食品专业实验示范课程。

(3)多层次开展实验教学,按照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多层次开展实验教学,将有关实验内容融合到各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中,并逐步提高对操作的规范与技能要求,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的要求。基础性实验重在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的训练,综合性实验突出培养学生融合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实验加强与学科前沿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探索

教师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研究教学方法,探索有益的教学模式;厚实基础知识,突出专业特色,注重启发式、案例教学的运用;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更注重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与编排上较以前的知识体系有较大的变动。

教师积极开展与教学密切相关的科学研究,将取得的成果及时纳入课程教学中。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素质,实验教学队伍素质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实验教师应热爱实验教学工作,有无私奉献精神和责任感,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并对每个实验过程与结果做到了如指掌,给学生详尽及时的技术指导。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仪器越来越精密、复杂,实验技术也正向着各学科互相渗透、学科智能密集的方向发展。实验老师必须具备多学科知识,还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这对实验教学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加强教师的培训、进修和相互观摩学习研讨,全面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业务素质,精讲重点、难点,以点带面,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精讲重点、难点,让学生掌握好基本理论和技能,以点带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既可防止教师讲述多而杂,水平不到位,又可防止造成学生学得多懂得少的不良后果。

探索教学手段,课程组教师要重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根据课程特点分工协作,相互协调,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断通过网络查询最新生产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收集较新的视频录像,把最新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建议学生充分利用上网机会,查阅和专业有关的资料,扩大知识面,通过阅读相关内容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管理。多学习《食品工艺学》的课程网站的知识,将网站资料(包含食品工艺学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教学录像、大量图表和图片信息、完整的授课讲义、教学课件、复习思考题等)用于教学后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突出形象化教学,并将课堂与生产紧密结合,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冗长问题明朗化,基本上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达到抓住重点和讲透难点的效果。

总之,《食品工艺学》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按照计划和目标,有目的、分步骤地逐步对教学的基本条件、教学方法进行了革新、探讨;探索了适合课程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赤翎,曾亮,李彦.工科院校关于《食品工艺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国教育导刊,2008,(4):86-87.

[2]陈文伟,贾振宝,黄光荣等.《食品工艺学》课程群教学改革初探.中国科技信息,2008,(13):232-233.

食品科学与工程的重要性篇7

普通高校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发展到今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经不再是难点。重点在于如何结合学校特色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开展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才能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许文才教授就提出过“设有包装工程专业的高校应结合本学校的优势和专业特色明确定位,按人才培养目标合理修订培养计划,把教育改革落实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包装工程专业设置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同时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系、食品质量与安全系、酿酒工程专业。拥有“畜产品加工”部级特色优势学科专项资助实验室、“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乳品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乳制品研究”自治区重点开放实验室、“畜产品加工”内蒙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中日政府合作项目“益得”乳品实验厂。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博(硕)士学位授权点,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水产品加工和畜产品安全生产等5个二级博(硕)士学位授权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自治区品牌专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是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内蒙古畜产品加工研究会挂靠在本院。因此,结合我区特色乳品肉品产业以及我校优势食品加工与检测,包装专业定位为食品包装。课程设置以包装工艺为主线开展设置,强调食品包装新材料研究、包装与食品质量安全、食品包装贮运、包装容器及包装机械等。内蒙古农业大学包装工程专业的设置与发展也是历经曲折,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在办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调整。2008年召开了内蒙古农业大学包装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召开。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包装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理事长和6位副理事长、副秘书长,教育部包装工程专业指导分委员会领导,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领导与教师共同对专业建设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内蒙古农业大学包装工程专业依托食品大学科方向是正确的,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相关的优质学科资源,凝练包装工程自身专业特色,建设好这一学科交叉性很强、应用面极广的工科专业。”因此我校包装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包装材料、运输包装、包装工艺与设备、包装结构与装潢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在食品及其它相关生产企业、科研机构、物流、商检等部门从事包装系统设计、质量检测、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

(一)课程模块设置为了更好地实现我校包装工程专业的定位与培养目标,在科课程设置上,我校采取了模块设置方案。将本科阶段所有课程分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学科基础教育核心课程、专业基础教育核心课程、专业教育核心课程、通识教育拓展课程、学科基础教育拓展课程、专业基础教育拓展课程、专业教育拓展课程、通识教育实践、学科基础教育实践、专业基础教育实践、专业教育实践12个模块。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和学科基础教育核心课程累计60学分,学科基础教育拓展课程要求学生在7门可选课程中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8学分。同样学生可以根据爱好与侧重点不同在通识教育拓展课程中社会科学拓展课程最低选学3学分,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课程最低选学4学分,秉承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主要以食品安全为主要目标,所有课程围绕设置。专业基础教育核心课程模块(表3)设置了10门必修课程,是本专业最基础的专业课程,涵盖食品、机械、材料、艺术设计、结构设计等基础课程总计28.5学分。在专业教育核心课程模块中(表4),除了7门核心课程外,还包括教学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含论文或设计),生产实践实习达22学分。将生产实践教学放到了核心地位。其中课程设置涉及食品包装、包装工艺、食品包装材料检测、结构设计、印刷装潢、食品运输过程等。专业基础教育拓展课程模块(表5)设置21门共计46.5学分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方向选择至少17.5学分相关课程。加大了食品相关课程,涉及乳肉农产品等课程共计10门。专业教育拓展课程模块(表6)设置课程10门其中材料类4门。同时要求学生跨专业拓展课程学修4学分。在该模块本专业拓展课程最低学分要求8学分。课程涵盖面较广泛,学生可以根据爱好自由选择。总体来说,模块设置中,学生除了必修课程外,选修课程力度加大、门数增多、选择机会增加,学生可以根据偏好自由拓展课程。这样对学生知识面拓展,新技能新知识掌握有很大的好处,但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课题组设置为了符合学生拓展要求,同时根据我院师资特色及课程设置特点,设置了四个课程组。(1)食品科学课程组,主要涵盖课程: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冷冻冷藏原理与设备、食品包装安全学、包装管理学、包装防伪技术、包装物流技术、食品工厂设计、食品物性学;(2)包装材料课程组,主要涵盖课程:食品包装学、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功能高分子、包装材料学、包装辅助材料、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聚合物及复合材料、智能包装学;(3)结构与艺术设计课程组,主要涵盖课程:包装印刷、包装测试技术、包装设计、包装CaD、广告设计、包装结构设计、包装环境学、包装工艺学、包装动力学、包装装潢与造型设计基础;(4)工程机械课程组,主要涵盖课程:包装机械、食品机械与设备、机械设计基础、食品制冷技术、运输包装学。课程组由组长统一负责,定期召集本组教师研讨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及试题研讨与审核,建立听课制度互相学习督促。当然也不仅限于组内交流,更多学科需要交叉讨论。如食品包装机械课程就需要涉及食品物性、材料特性、机械基础、包装工艺等多学科交叉。课程组是分散与集中的统一,分散便于相近课程教师共同探讨授课内容,集中又便于各学科之间的交流。

三、结语

食品科学与工程的重要性篇8

一、培养目标与就业

1993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对食品类各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和要求作了详尽的规定。其中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做了如下规定:培养从事利用农牧渔业初级产品,以物理和化学手段为主生产食品的科研、设计、加工、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本专业学生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食品化学与工程的基本知识,掌握食品生产的基本理论、工艺和设备知识。从以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来看,主要分配到食品贮藏和加工企业、行政管理、教学、科研单位,从事食品生产、管理、设备设计使用、新产品开发、营销和教学、研究、监督等工作。综观我国涉海类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都在前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培养目标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需要做了部分的修改。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

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食品学科组在1997年讨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的课程体系架构,确定总学时为2500-2600,其中公共课和基础课为55%,专业基础课为30%,专业课为15%。总学时中15-20%为选修课。在设置专业方向的学校可采取“专业+方向课”的模式。

我国涉海类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都采用学分制,课程体系的构建大体都遵照教育部颁布的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要求执行。如表1所示,在总学分要求方面,除台湾海洋大学略低外,其余5所涉海高校间没有明显差异;在公共课程方面,台湾海洋大学最低(14.81%),中国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和台湾海洋大学相对注重学科基础课,课程比例为30%左右;在专业课方面,中国海洋大学(17.13%)和集美大学(21.27%)相对较低,充分体现出淡化专业的特点;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方面,中国海洋大学和集美大学都超过9%;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方面,中国海洋大学最低,主要原因是他们将毕业实习改为创新实践后学分设置较低。

三、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的设置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食品类专业的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作了具体的规定。我国涉海类高校在具体执行方面都根据自身需要做了必要调整,并形成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表2)。上海水产大学和集美大学采取了“专业+专业方向课程”的模式,前者设置了“食品工程”、“食品科学”和“食品生物技术”三个专业方向,后者设置四个限选课组;其余涉海高校未采用此模式。

四、课程设置的特点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工科专业,与其他学科专业相比,在课程设置方面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必须立足当地、面向某一地理区域、服务全国,要以地方经济建设、人民健康生活、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为目标。我国涉海类高校都分布于沿海城市,必须对沿海各省区海洋战略的实施和地方经济的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1.海洋水产类课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是为地方海洋经济建设服务的具体要求。我国涉海类高校设置的海洋水产类课程大致都包括了原料学、化学、加工工艺学以及综合利用学等知识模块;各涉海高校在具体海洋水产类课程的设置方面,又集中体现了当地海洋水产加工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学科建设的内涵和水产品加工及贮藏的重点研究领域。

2.食品安全类课程的比重也较大,突出反映了水产食品质量与安全在地方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我国涉海类高校食品安全类课程设置主要包括食品品质管理、食品卫生安全原理与控制技术和食品标准与法规等知识模块。台湾海洋大学尤其强调人民的饮食安全与卫生,其中餐饮管理与卫生课程高达6学分;浙江海洋学院地处舟山,舟山海洋经济对当地国民经济的贡献超过1/3,舟山的水产品在出口贸易中又居于全国前列,水产品质量与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浙江海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类课程门数最多,总学分达到12学分;其余涉海高校除中国海洋大学外,一般都设置3门课程、学分为5学分左右。

3.实践教学体系海洋水产特色突出。我国涉海类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一般都包括专业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内容,各高校在具体设置方面又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最具海洋水产特色,同时还安排了创新实践,其生产实习环节包括海藻化学生产实习和水产品加工生产实习;其余各涉海高校尽管在培养计划中没有象中国海洋大学那样明确指出生产实习的具体名称,但一般在生产实习方面都安排到与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与检验的企事业单位进行,毕业实习则安排到与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与检验相关单位进行。我国涉海类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海洋水产特色最为突出,一般本科毕业论文有80-90%的论文题目都与海洋水产有关,主要涉及的领域有水产食品原料学、加工学、贸易学、安全学、信息及传播等。

五、小结

1.我国涉海类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方面既要遵循教育部高等教育对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总体目标的要求,又要顺应目前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规模;既要考虑地方海洋战略和地方海洋经济建设的需要,又要考虑学校的总体办学定位;同时,还应考虑到本学科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2.我国涉海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比重,尤其是实践教育。建议按照下列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公共课30%、学科基础课27%、专业课18%、素质教育课10%、实践教育课15%,毕业总学分建议160学分。

3.我国涉海类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海洋水产类课程设置应考虑原料学、化学、加工工艺学以及综合利用学等知识模块。具体设置课程时建议设置1门专业基础课,若干门专业选修课。

4.我国涉海类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类课程设置应考虑食品品质管理、食品卫生安全原理与控制技术和食品标准与法规等知识模块。具体设置课程时建议设置1门专业基础课,若干门专业选修课。

食品科学与工程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生特点;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0-0237-03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12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近9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24%,食品工业俨然已成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驱动力。2012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从业人员707.04万人,比上年新增39.70万人。“十二五”时期,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主线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行业发展由偏数量的增长向更加注重质的提升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转变,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大批食品行业相关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以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食品营养、食品加工与贮藏技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在食品领域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研究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并根据他们的特点采取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策略,以期培养出食品产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就显得很有意义。

一、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特点

1.自我意识强,欠缺责任感,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失

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从小生活环境相对优越,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得到长辈无微不至的呵护,逐渐形成了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进入大学后更加喜欢彰显自己的个性,在待人处事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或顾及他人的感受,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不强,极易出现人际交往危机,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使得社会上充满了多元文化和多种价值观念,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部分学生在这种背景下,由于明辨是非能力弱,自制力差,抵御不了消极文化的影响,进而贪图物质享受,不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功利性倾向严重,且容易随波逐流,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2.专业了解不足,专业兴趣不浓厚

在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中,对待高考志愿填报,一部分学生缺乏经验,没有查询录取学校和专业相关信息就轻易填报,一部分学生没有自己主见而是根据家长或老师的意见,填报的是家长或老师看好而自己不了解或不喜欢的专业,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第一专业志愿没被录取而被调剂到这个专业,受这些情况影响,许多学生对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了解不足,更谈不上能够产生浓厚的专业兴趣。

3.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不够主动,但课程多,学业压力大

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大都在理工类本科第三批录取,录取分数线往往要比一本、二本低很多,以湖北为例,近五年来,三本理工类录取批次线比一本低150分以上。学生中有一小部分学习基础较好,但因高考发挥失常或心理素质不好,导致高考分数远远低于平时成绩,但大部分学生高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制力差,自觉性不够,文化基础薄弱,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偏科严重或学习态度不端正。与此同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工科,学生大一学年就要接触《微积分》、《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这样难度较大的课程,大学期间需要学习40多门课程,学生毕业至少需修满170.5学分。学生本来文化基础就薄弱,再加上难度大且数量多的课程,导致许多学生很难迅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容易产生自暴自弃、厌学、旷课、挂科等情况。

4.思维活跃易接受新生事物,实践动手能力弱

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校学生多为“90后”,他们生活在物质较为丰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信息快速增长和传播的时代,与“80后”学生相比,他们思维更加活跃,视野更为开阔,更易接受新生事物,但由于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得到家人更多的关爱甚至是溺爱,成长道路较为一帆风顺,加之受高考指挥棒和中学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注重书本知识学习,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旨在培养面向食品产业,实施工程师基本训练,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学生实践经验欠缺、动手能力差这一特点将严重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管理策略化解这一矛盾。

二、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策略

1.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针对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自我意识强、欠缺责任感、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失这一特点,必须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努力成为掌握丰富知识、扎实技能和拥有健全人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首先,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改变过去那种“强制性灌输”、“命令”或“填鸭”的方式,回到对象化的主导性灌输之中来,围绕学生现实的思想、困惑与对课程的问题展开教学内容,运用现代信息理论和网络技术,使得灌输更为通畅有效,不断引导和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加强建设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积极组织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学术、科技、文体、公益等活动,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参与各类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加深对国家、社会和学院、专业的了解和热爱,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再次,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适应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特点的规章制度,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人员采取引导、咨询、指导和服务等方式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此外,由于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人员的作用发挥直接影响着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这就要求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工作负责、掌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学生工作队伍。

2.因势利导,加深学生专业认知,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学院在新生入学教育时便邀请专业首席教授做《关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专题讲座,大一上学期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并组织学生赴武汉顶益食品有限公司、湖北银鹭食品有限公司、福娃集团监利福娃食品有限公司等有代表性的大型食品企业参观学习,并经常邀请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食品企业的经理高管做报告,联系从事专业对口的往届毕业生进行经验分享,同时学院每年还将举行由启动仪式、产品展示、蛋糕我做主、食品知识竞赛、食堂明星窗口评选、闭幕式等一系列活动组成的食品文化节,让学生寓教于活动之中,通过这些举措促进学生对专业、食品行业的了解,培养他们浓厚的专业兴趣。

3.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面对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自觉性不够、学业压力大的现状,一方面需要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全体任课老师帮助学生正视现实,去掉思想上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要肯定他们的优点,鼓励进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高考分数较低不等于素质低、文化基础薄弱不等于智力低,让他们放下“三本”的思想包袱,轻装前进,激发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需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情况的学生多措并举,对症下药,加强学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对于大一新生,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入学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所学专业、学籍管理、学院规章制度、熟悉大学环境等,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让学生认识自我,为自己量身定做大学四年学习和生活规划,同时对他们实施早操制度、早晚自习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他年级学生,学院根据时间节点组织召开英语四级考试动员会、考研经验交流会等学风建设相关活动。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全体学生,任课老师、辅导员、学生会学科部成员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各个课堂、班级考勤工作,对旷课、迟到、早退的学生每周通报并将迟到、早退、旷课情况记录在案,扣除相应综合测评分数,建立“考勤预警”和“学业预警”机制,组织召开学风建设先进班级经验交流会。成立学习兴趣小组,采取“抓两头带中间”、“一帮一”工作方法,关心和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此外,期中考试前后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期中教学检查,研究总结教、学、管三方面的成绩和问题。在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期中期末考试前夕,对全体学生进行“端正考风、严肃考纪”的诚信考试教育,对考试作弊行为“零容忍”,使考试作弊不再有其生存的土壤。

4.注重实习实践实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牢固树立“强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教育理念,坚持面向食品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一方面需不断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其在继承校本部专业基础理论教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直接面向产业,将“获得工艺工程师的训练”作为培养人才的基本规格,另一方面需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构建与理论教学、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培养实践创新能力贯穿教育全过程。以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为例,该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环节包括各类课程实验、暑期社会实践、专业核心课程综合实习、毕业(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实践育人周数占四年教学总周数的27.6%。正是由于对学生学习实践实训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于2012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2012年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并入选2013年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名单。学院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同时制定《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积极开展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组建由30名学生组成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产业人才培养实验班,开始实施“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方案,着力解决实验班的凝聚力,做好面向食品产业链办学、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

三、结语

根据中国科学评价中心提供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226所高校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其中大部分为一本、二本高校。面对这种情况,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全体师生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真实施教育管理策略: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势利导,加深学生专业认知,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注重实习实践实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提高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熊必琳.2012年食品工业经济运行综述和2013年一季度情况及展望[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3-05-16(a02).

[2]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2-01-14(a02).

[3]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8(4):3-7.

[4]肖玮,程向阳.独立学院应以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J].江苏高教,2012(4):112-113.

[5]王必胜.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必要的灌输[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报,2008(12):134-135.

食品科学与工程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

从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来看,加强实践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潮流,建立稳定对口的校外实习基地,作为校内实训基地的重要补充,是学生实现角色转换、培养综合职业素质的实践性学习场所。在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过程中,食品高校可利用企业的条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企业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进而共同推进食品行业的发展。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在鼓励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实习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各高校也在加强实践教学方面采取了多种举措,不断努力探索,但作为强化实践能力重要场所之一的校外实习基地,其建设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影响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很难达到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1.重建设,轻管理。这一矛盾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外基地建设中比较突出。学校非常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和对口企业洽谈并签订合作协议,但签订后缺乏必要的沟通,更谈不上有效的利用与管理。目前大部分食品高校在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上缺乏规范性,导致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混乱,影响学生的实习质量。

2.重硬件,轻软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都具有较好的设备条件,但缺乏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没有全面反映校外实习所要求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规程。

3.高校与实习基地间缺乏互动。高校与实习基地之间的合作仅限于学生单方面实习,内容比较单一,没有互动,造成高校与实习基地之间的合作关系不稳定。

4.建设模式单一,实践内容简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外实践的内容教多,但一个企业往往只是一个方面的知识,多个地方实习,经费有困难。

因此,为了加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校外实习工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专门人才,应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研究。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面向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及食品科学与工程有关的教育、研究、进出口、卫生监督、安全管理等部门,从事食品或相关产品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品质控制、产品销售、检验检疫、教育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应用性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现有的校内实习基地教育资源(包括实验教学条件和环境)虽然能在场地、设施、师资、人员等方面进行配置或者不断完善,但仍不能完全满足课程改革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育资源的要求。因此,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是校内实习基地的有益补充,且发挥着校内实习基地无法替代的作用。开拓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顺应了社会和学校的需求,为实现食品应用型创新性人才与行业用人需求的进一步对接,实现人才“学以致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新方法。学生校内实习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是教学大纲中实践环节的主要实现场所,两种实习基地在功能、建设方法、运行与管理模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校内实习基地依托校内实验教学中心开展科研设计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与创新意识;通过开放性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使校内知识学习与社会岗位工作,专业与行业之间建立起广泛的联系,由此对于人才培养方案、模式与质量等诸多教学改革的尝试有了更多的实际依据。

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目标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7号)精神和食品行业特色,校外实习基地承担高校学生的校外实践教育任务,促进高校和行业、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政府机关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的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目标应包括以下三点:第一,推动高校本专业人才培养及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置等注入符合食品行业发展趋势的实用课程,新资源和新资讯。第二,树立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教育理念,加强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为适应我国食品行业发展需要,实际工作岗位出发,校企应共同探讨、设计实习实践专题,以提升学生服务于社会、引领行业发展的责任感、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成为具有创新性的应用型食品人才。第三,深刻理解现时期倡导的“应用复合人才”的概念,促进高校办学与食品行业产、学、研相结合,探索食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学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计划修订与社会用人需求同步不滞后的思路。

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校外实习基地的功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