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程在线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42:01

高中课程在线教学篇1

关键词:高频电子线路;新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高频电路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从事通信、电子等相关领域研究开发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掌握高频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法,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运用课程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的工程技术问题。本课程专业性、综合性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结构要求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应该课程抽象、难懂,难以掌握。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高频电路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使学有所用,笔者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采用新型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以体现师生平等、和谐、参与、创新的教学思想。

1新型教学方法

1.1发现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发现教学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不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些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研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讲授高频电子线路第一次课时,我带了一台收音机,并放出优美的音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分钟后我问学生,大家不觉得很神奇吗,这台小机器为什么能收到电台并发出声音。课堂立刻热闹起来,一分钟后我又提出,请大家结合第一章绪论内容找出其中的秘密。我发现通过向学生提供一个实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好奇中,掌握了通信的概念、通信系统的组成,以及各单元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这也使学生对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感性认识由陌生变得亲切,由漠视变得重视,并且培养了学生自我激励的内在动机,有利于学生记忆的保持。

1.2讨论教学,提高学习的独立性

讨论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中的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讲授lc并联谐振回路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我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1)这个简单的电路为什么可以选频;(2)这个电路如何能实现收听某一家电台,又如何实现每一家电台都能收听到的。在学生的讨论思考过程中,学生逐步知道了因为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即电路工作在固有谐振频率时输出信号幅值最大,而在远离固有谐振频率工作时输出信号幅值较小的特点,因而能选频。又知道了当电路的固有谐振频率等于我们所要收听的电台频率,所要收听的电台就会被选择出。从固有谐振频率的计算公式中知道调节电容c可改变电路的固有谐振频率,每一次旋收音机的调谐旋钮就是改变电容c的值,从而可以接收我们需要的每一家电台。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形成了师生间的互动关系。通过这次讨论式教学,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既培养了合作精神,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1.3问题探究教学,启发学生思维

探究教学是指教师把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参与到问题中,通过收集资料,寻找答案,掌握知识点的一种方法。

讲授高频功率放大器工作原理时,不是平白直述其工作原理,而采用“倒序”的方法,要求学生从其性能指标——大功率、高效率角度出发,探究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思想。在学生探究过程中需要循循善诱,譬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高效率,甲、乙、丙三类工作状态采用哪一类呢;又如对于丙类状态输出信号失真该采取什么措施等等。通过从设计的角度让学生探究高功放的工作原理,避免了学习高功放的枯燥,并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如何去设计电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4类比归纳教学

类比归纳是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在某些关系上表现为相似的对象进行对比和归纳的一种教学方法。

讲授二极管环形混频电路和二极管环形调幅器的电路以后,学生感到讲课时似乎理解了,但把两者放在一块对比,就容易从原理上混淆。为此作了如下总结:相似点,两者电路形式上一致,都表现了频谱搬移的作用。不同点,(1)工作信号不同:二极管环形调幅电路中有两种信号,即低频的调制信号和方波开关信号。方波对调制信号起开关的作用。二极管环形混频电路也有两种信号,即高频调幅波和高频余弦波,余弦波对二极管起开关作用,同时又作为电路中电压信号。(2)输出信号频谱不同:二极管环形调幅器是把调制信号的频谱搬移到方波基频的左右两边形成输出信号。二极管环形混频电路是把调幅波的频率与高频余弦波的频率相加减得到输出信号。类似的内容还有小信号选频放大器与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异同,调频波与调相波的异同等等。通过类比归纳教学,使知识有序化、系统化,有利于学生区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思路变得清晰条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内在的规律。

1.5直观演示,增强直观认知

直观演示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

振荡器工作原理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可以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开始,先把话筒放于扬声器的附近或其相对的位置,喇叭会发出很强的啸叫声,这实际是一种正反馈过程,即电声振荡现象。接着采用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在图形化的编辑环境下来演示,能使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直观简单化,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种仿真演示,挖掘出了课本文字达不到的动态效果,使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形象化、生动化。

2结束语

总之,在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上是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新型教学方法的一些具体做法。实践证明,采用上述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有了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萧文.高频电子线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4版).

高中课程在线教学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

1在线开放课程简述

在线开放课程是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相结合的产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迅速兴起。作为一种新型课程与教学模式,在线开放课程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颠覆传统大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式。最初,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迅速发展,近几年在我国也得到了较好的建设。自在线开放课程发展的起始阶段,我国教育部门就密切关注其发展态势,经过近7年的发展实践,我国的在线开放课程已经走入世界前列,数量位于世界第一,有更多的课程入驻国际著名课程平台。可以说,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为世界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2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

2.1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发展现状

在线开放课程属于一种面向公众的开放性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在线性、学生身份多元性、教学模式人本化的优势,受到我国各大院校的重点关注,推动着当前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发展。其中,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出专业型人才的组织,对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总体来说,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为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了动力与支持,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就目前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情况来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当前,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将复杂知识点切合,并以经典小视频的形式完成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得到了教育领域的普遍认可。相比于精品课程来说,在线开放课程更受学生的青睐,实际产生的学习效果也更为理想。可以说,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趋势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2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现存问题

诚然,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其在现阶段的发展中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解决。相比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起步时间较晚,因此,对在线开放课程的相关研究与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如何提升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速度、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需要思考的问题。就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情况来看,存在着在线开放课程开发模式与实际教学需求存在差距的问题,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使用负担[1]。同时,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更多应用了本科院校的建设方法,导致相关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难以与信息化教学有机结合,这些均阻碍着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发展。

3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优化策略分析

3.1多举措设置在线开放课程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进行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中,可以使用“资源引进+自主开发”的模式完成。在建设的初期阶段,可以引进市场、互联网中已有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并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实施路径。同时,要分析引进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并制定出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路径。在进行相应平台的选择时,也要选取技术成熟、应用范围广的平台,为实际应用与后续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促进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更好落实。在引入、应用已有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还要着手开发符合本院校特点与实际情况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可以通过申报项目、组织多院校间合作的形式完成资源建设。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实现多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还能够加强不同院校间的学术交流,促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质量提升。同时,在院校合作的支持下,还可以扩大在线开放课程的覆盖范围,加快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速度。对于普通规模的高职院校来说,其独立开发的在线开放课程规模普遍较小,仅能够在院校内部使用。通过院校间合作,能够使得开发的在线开放课程在不同的院校中应用,提升了课程学习的覆盖范围。

3.2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不同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等网络课程,在线开放课程更强调开放、协作、共享。因此,在进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要重点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在其中纳入测试、作业互评等模块,并配套建立论坛等平台,为学生提供与教师线上交流的渠道,这样的功能设置也满足了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需求。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还要引入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形成与应用。在在线开放课程应用于教学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要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完成数据分析,以此实现在线开放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的更新。在落实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对相关教师的信息素养进行提升,使其形成符合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教学设计理念,保证在线开放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使用程度,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展开。

3.3构建在线开放课程团队与制度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除了需要优质资源、全面性功能之外,还对课程建设团队的专业程度有要求。对于课程建设团队来说,其承担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规划与指导的任务,因此,素养与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水平。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高职院校中数字传媒、计算机、教育学、教育信息化等专业的人员进行整合,组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指导队伍,确保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高质量与方向正确[2]。对于该团队来说,除了要完成在线开放课程现有资源、平台的选择外,还要组织相关课程资源的自主开发以及应用分析,为信息化教学实践提供更多支持。在进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构建起相关制度,并秉承制度先行的原则指导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高质量落实。在制度中,需要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用途、经费、应用等关键项目进行详细的说明,推动高职院校教师对在线开放课程的信任程度与应用积极性提升。

4基于高职在线开放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对策

4.1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现阶段,互联网迅速发展,移动设备、电脑等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为信息技术的引入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3]。因此,在进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时,需要展开信息化教学设计,推动教师主导教学模式转化为双主体教学模式,使学生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以在线开放课程为基础,展开“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通过线上理论教学、线下实践教学的模式,加强实际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数字化、自主化学习能力的提升,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开展。

4.2构建高灵活度的教学管理机制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运行与管理模式。由于落实了混合式教学,因此,课程学时设置、学生学习时间的分配、评价方式等均需要进行调整。对于在线开放课程来说,其主要应用团队的形式完成教学,使得一门课程多个教师共同授课的情况更加常见。因此,不同的课程团队必须要在实际教学前完成工作任务分配。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在线开放课程、落实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重点实现新学分考核体系的构建,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格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建立起高灵活度的教学管理机制,促使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

4.3引入“以建促教”模式

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其信息化教学能力可以划分成3个子项目,即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专业岗位职业能力以及教学能力。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背景下,相关教师还需要具备更多的能力,包括资源获取能力、课程设计能力等,以便实现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更好应用,实现信息化教学改革加速。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应用视频录制、字幕制作、后期处理、资源上传等技术,而高职教师必须要掌握这些技术,并能够更好地使用。同时,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还包含测评、互评、考试等互动与评价活动的及处理,这些对相关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出了更多要求。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的实际情况,对相关教师的信息技术掌握情况、应用能力进行培养,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实现。

5结语

高中课程在线教学篇3

abstract:inrecentyears,China'ssocialandeconomictechnologyisconstantlydevelopingandimproving,especiallyinChina'sinformationtechnology.nowmanythingsaregearedtowardsthedevelopmentofintelligence,especiallyinthefieldofeducationandteaching.atpresent,theministryofeducation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developsanintelligenteducationandteachingresourcessharingplatformnamediCourseteachingplatform.thispapersimplyanalyzesiCourseteachingplatformtoresearchthelinearalgebrateachingofiCourseteachingplatform.

关键词:爱课程教学平台;线性代数;教学研究

Keywords:iCourseteachingplatform;linearalgebra;teaching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0-0131-02

0引言

线性代数课程主要是讨论数学中各线性之间的关系的一门经典的课程,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理科学生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目前这门课程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线性代数课程的传统教学中,不乏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就要找到新的出口并进行突破,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可以在传统的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利用一些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从而解决问题。

1简单介绍爱课程教学平台

1.1浅析爱课程教学平台

爱课程教学平台是在十二五期间由教育部及财政部创建的一个适用于所有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课程资源共享的一个平台。爱课程教学平台中包括中国大学食品公开课及资源共享课,并且还可对这些课程资源进行更新、管理和运行。此教学平台就是利用我国的信息网络技术,对于各高校教师、学生及社会中一些爱学习、想要学习的人所开放的,教学平台中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且这些资源可以进行实时共享,还有个性化、现代化的教学服务,其中我们可以对网站中的教学资源进行观看浏览、搜索视频、评价视频及所有教学资源课程包的及互动,爱课程教学平台还具有可以学习视频中的知识及对于他人进行教学这些功能。[1]

1.2爱课程教学平台的目的

建设爱课程教学平台,主要是对于我国特色人才的培养,利用现代化的技术,通过对于平台的专业设计及建设,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充满趣味性的教学色彩,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的专注,及对于学习有更浓厚的兴趣。并且可以对于网站更新建设,开展大学生实验实践的教学平台,支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对于这些青年教师进行一个培训,进而使青年教师的教学技术有所提高。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实现各高校对于知识文化的传承,各高校可以组织一些优秀人才共同创建一批优秀的视频公开课程,通过网络技术发表到国内外文化技术网站上面,充分的展示我国高校中教师生先进的教学理念。完善平台中的高校教师培训系统,对于教师网络培训的展开有重要的作用。[2]

2线性代数课程及其当前教育现状

线性代数是数学课程中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向量、线性方程等方向。线性代数的应用范围十分的广泛,包括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所以它也是现在数学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科目。线性代数的理论是从十九世纪开始逐渐成熟的,其中元线性方程组是在两千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出现过。线性代数中在数学、力学等其他技术学科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还有计算机中的图形学、辅助设计也有线性代数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线性代数是代数学中最基本的,也是各理工学科中最重要的基本学科之一。目前我国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一些改变,其一,线性代数在学习的课程中有太多抽象化的概念,对于逻辑思维的要求高,所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其二,据了解,目前在大部分高校中,对于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课时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比较少,造成了课程上和学习质量中有巨大的冲突,也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其三,一般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其知识水平程度是不一样的,而且大学生教学制度比较轻松,所以线性代数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一些不同层次的学生已经不太适应,这个问题对教师在教学中的技术也有了一个新的挑战。

要想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学好线性代数,就要结合目前我国的发展速度及水平,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对线性代数这门课程有一个新的教学计划。[3]

3线性代数课程在爱课程教学平台中的教学研究

3.1全新的教学模式

现在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发达,其也正在不断的发展和改革,目前网络技术也在多种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就拿教育方面来说,爱课程教学平台是一个新型的网络学习培训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爱课程教学平台自己在上面开设课程,也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在教学方面有一个新的突破,还能使学生与教师之间有一个很好的教学沟通,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4]

3.2线性代数课程在爱课程教学平台中的意义

爱课程教学平台中有着满足学生需求的大量线性代数课程的视频及知识,为学生学习线性代数提供了帮助,利用爱课程教学平台的教学,弥补了线性代数课程在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创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方便。在爱课程教学平台中有着大量的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视频和资源,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听懂或者没有明白的知识,都可以在爱课程教学平台中及时地对这些知识进行回顾学习、练习来弥补,并且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所以线性代数课程在爱课程教学中的好处有以下几种:

①爱课程教学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网络在线测试功能。这方面主要是通过学生各自对于线性代数中的学习水平,来通过平台对自己的简单测验。可以结合自己来对测验的难易程度进行选择,爱课程教学平台对于测验的结构设计的十分合理,针对我国各高校中各个学生的水平来进行策划,使教学具有特色化。

②知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这方面主要是讲学生在进行线性代数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问题可以向老师进行提问,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提出来的问题进行一一的解答,并给予学生一些建议,使学生能够在爱课程教学平台中掌握一些在传统教学中并没有很好掌握的一些知识内容。

③爱课程教学系统完善,据了解,目前爱课程教学系统中涉及了多专业的知识,包括农林、水利、医学等多种专业,其中线性代数课程的的教学视频也有近几十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些课程来进行讲解,使教课方式实现现代化教育。[5]

4爱课程教学平台对于线性代数课程的价值意义

4.1爱课程教学平台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当教师在进行现行代数课堂教学的时候,是需要进行大量的板书和算数运算的。在使用爱课程教学平台时,教师可以利用爱课程教学平台中的演算系统来进行智能教学。教师可以现场在计算机中输入数据指令,系统就会自动的运算出结果,并且教师还能通过使学生观看其中的教学视频来进行对题目的理解,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个过程是结合了传统的黑板板书模式和现代技术教学模式的优点来进行的,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在线性代数课堂的学习效率。

假设一个企业在销售的过程中,将其10%的销售给矿业,30%给制造业,保留余下的,列出该企业的交易表,并求出其总支出时,就可以在演算系统中输出指令,并得出交易表。(见表1)

从交易表可以看出,其各部门的总收入就等于总支出,那么总支出公式如下:

4.2利用爱课程教学平台进行启发式教学

在爱课程教学平台中,有一套针对线性代数的教学模型,此模型中对于线性代数课程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有一个学习场景,可以接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输入和修改,还同时具备计算功能。教师利用此教学模型对于线性代数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输入不同的数据,实现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3利用爱课程教学平台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爱课程教学平台中的线性代数课程的每个教学模型中,都具备一个研究性的学习场景,在此场景中都设置了一系列的线性代数中课程中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这些问题从中学习知识。教师也可把线性代数课程中要学习的知识点通过爱课程教学平台提前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能够自主组织小组,来对此进行研究学习,并且在上课时进行讨论。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是不需要一些复杂的运算的,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线性代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身起到了引导的作用。[6]

5结束语

网络化教学这个模式已经被提倡了许多年,目前我国的网络化教学“爱课程教学平台”的开展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巨大的成就,爱课程教学平台不光在线性代数课程方面有一个良好的建设,在其他专业方面也有很好的发展,所以,实现教学中的网络化,不仅使学生和教师在讲课和接受知识方面有一定的重要性,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志军.基于matlab平台的线性代数课程上机实验教学的改革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6).

[2]方文波,马俊,李相朋,等.基于智能教学平台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9):60-62.

[3]邰志艳.“互联网+”背景下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4):27.

[4]李凤霞.转型背景下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考试周刊,2015(65):8.

高中课程在线教学篇4

关键词:mooCs;SpoC;教学模式;地方高校;Linux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1-0071-04

一、背景

1.mooCs分析

2012年以来,mooCs作为一种新的在线教育形式席卷全球,迅速在教育界掀起了教育创新和学习变革。mooCs受到广泛关注,mooCs平台建设如火如荼。美国知名大学及其教授先后创办了Udacity、Couresera、edX等mooCs平台[1,2],清华大学基于edX源码开发了“学堂在线”中文mooCs平台,此外,中国大学mooCs、网易云课堂等中文大规模在线教育平台也迅速建立起来。这些平台面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为更多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和学习机会,moosC以其大规模、专业化、开放性、学习自由度与灵活性[1]迅速得到V泛应用。面对mooCs的冲击,国内各地方高校也纷纷加入mooC行列,或积极建设特色在线课程或引用优质mooCs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尽管mooCs发展迅速且创造出了与传统网络教学不同的全新教育模式,但各个大学关于mooCs的研究仍不完善,随着大量在线课程的建设使用,mooCs的问题也慢慢凸显出来,在地方高校的应用也出现“水土不服”现象。

首先,虽然mooCs提供大量知名大学优质教学资源,理论教学方面优势明显,但实践环节缺失[3],学生无法通过在线形式进行实践操作,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课程学多基于地方行业特征,更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计算机专业尤为如此,因此,在校内课堂完整引入mooCs学习模式显然不利于其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次,mooCs教育模式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要完成mooCs课程学习,除了具备使用平台的技术和前序知识基础,还需要一系列的个人特质,包括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调节、高效的自我时间管理、在线独立工作、在线协作与合作的能力、顽强的毅力和吃苦精神等等[4],学生缺乏这一系列特质是导致mooCs在线课程学生注册率高、完成率低的主要原因。而对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主动学习、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稍差,因此,完全使用mooCs教学,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最后,mooCs及时互动和评价机制不完善。虽然mooCs也支持师生的在线互动,但无法达到传统课堂授课效果,“面对面”交流不可取代[5]。针对一些训练学生思辨能力的讨论式、互动性强的学习内容,也更适合回归传统课堂。在地方高校传统课堂,考虑到学生基础知识差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映调整教学节奏和进度,保证教学效果。另外,评价机制上,mooCs平台不能保证评估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可信[6]。学生通过mooCs平台提交练习、作业、测验等交互式的结果不被监管,因此,不能保证其提交内容是否本人提交。

2.SpoC产生

为承继mooCs和传统课堂的优点,克服其局限性,SpoC应运而生。SpoC是“SmallprivateonlineCourse”的简称[7],可理解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其中,“Small”是指申请者规模一般几十人到几百人,“private”是指限制准入条件,达到要求的申请者才可以选修SpoC课程。这种限制准入的SpoC教学模式既可以针对在校大学生设置,又可以和mooCs一样,针对互联网所有在线学习者。学者康叶钦研究发现,SpoC非常适合与传统校园课堂结合。通过采用课堂教学与mooCs在线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可以改善mooCs在地方高校教学水土不服的情况。国外实践案例也说明,SpoC不仅适合精英大学和优等生,社区学院的学生也可以利用高水平的材料获得成功[7]。这为SpoC模式在地方高校的建设和应用提供了借鉴。

3.SpoC模式实施流程

在地方高校以往传统课堂中,“面对面”传授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mooCs模式又不利于培养其真正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青海大学张强等在SpoC实践中发现专业基础课更适合进行SpoC教学[8]。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以我校计算机专业“Linux系统与编程”课程为例,利用mooCs资源,把课程按照SpoC模式进行规划和设计,在我校计算机专业中进行了教学实践。

mooCs背景下SpoC模式实施大致流程是:首先,采用限制准入的SpoC教学模式对在校学生进行条件和网络平台设置;然后,教师在课前借助mooCs平台或自己录制内容把知识点相关视频布置给学生;接下来,在传统课堂上通过提问或回答学生们的问题,了解学生已经掌握哪些知识点,哪些还没有被理解。课程进行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控课程教学的进度、节奏,有针对性组织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一起讨论、探究知识难点和重点,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在SpoC线上提交测试结果和线下传统课堂表现制定评分规则。

教学实践表明:(1)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反映良好,并表现出对“Linux系统与编程”课程的喜爱。(2)线下传统课堂出勤率稳定,网络平台视频资源访问积极。(3)相对观看视频知识点,多数学生更乐于参加线上测试、讨论和练习。(4)64%的学生完成了所有线上测试,并得到了课程加分。(5)超过一半的人主动完成线上的编程练习,其中26%的学生完成了所有练习并提交了程序代码及运行截图。实践结果也说明了线上测试、线上及时反馈、线下加分能够有效地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本文接下来介绍mooCs背景下SpoC模式在“Linux系统与编程”课程中的实践过程。

二、SpoC模式在“Linux系统与编程”课程中的实践

课程教学采用SpoC模式指导,以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将线上课程与线下课堂融合在一起。

1.需求分析

(1)学生基础分析

2013级学生中,计算机、网络工程和信计专业必修“Linux系统与编程”课程,共计200人。三个专业均已先修前序课程,如计算机系统基础和程序设计基础,现有知识背景和知识水平均具备选课前提。但考虑到专业不同、教学目标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学习者的特征也不尽相同,将课程的在线申请限制在计算机专业内部,规模为81人。申请时规定其必须参加在线学习,完成相应作业和测验内容。其他两个专业可申请在线旁听,但不能访问全部线上资源。

(2)学习环境分析

考虑在线学习平台在校园网络环境内访问的流畅性和便捷性,确定使用学校建设的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作为SpoC载体,部分课程视频资源自己录制,上传至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是由超星公司开发的数字化在线学习系统,整合了超星数字图书馆的海量知识库,并能提供大量的国内专家学者视频授课资源。教师通过该平台能够建设在线课程,作业、资料、测验、讨论等互动教学活动,完成基本的教w活动统计。

另外,“Linux系统与编程”课程培养方案要求为双语教学,因此,补充mooCs资源平台edX,edX上提供大量优秀的国外大学在线课程,本课程mooCs资源参考edX平台上由LinUXFoUnDation的JerryCooperstein博士主讲的introductiontoLinux。

2.制订课程方案

(1)教学安排

“Linux系统与编程”是我校计算机、网络工程和信息计算专业基础课(双语),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Linux系统管理、shell编程和C编程的实践能力和专业外语的应用能力。课程一共52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12学时。为改善在线模式中实践环节交互不及时问题,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分开。理论教学主采用SpoC模式教学时,教学地点选为专业机房,教学过程中学生可随时在真实环境中进行理论验证。实验教学仍采用线下形式,实验内容为设计性和综合性项目,目的是训练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实验过程采用“面对面”指导,可以做到实时性互动。

课程教学周期为10周,每周4学时课堂教学和约1-2小时线上学习。课堂教学前,以任务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指定edX的mooC视频和泛雅网络平台上的知识点,培养其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习惯;课堂教学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采用问题驱动形式与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互动交流,对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再次深入讲解,以达到巩固知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提升其思辨能力的目的。课后,在泛雅网络平台进阶知识、实践问题的拓展,鼓励学生对课堂内容深度反思,自主实践训练,实现知识升华,提高其综合应用知识和创新能力。

(2)知识模块划分

“Linux系统与编程”课程按照教学目标可将知识主要分为三大模块:Linux基础,Linux下shell编程和Linux下C编程。为充分利用学生线上“碎片式”学习时间,知识模块细分成多个小的知识点,教师按知识点上传课程ppt、视频、作业、练习等教学资料。线下课堂与线上课堂同步,方便学生课堂没有理解时,进行回溯式学习。网络平台所有教学资料均为英文形式,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训练了专业外语能力,实现了双语教学的目的。课程知识模块具体划分结果如表1所示。

3.教学过程实施

下面以“Linux下shell编程”知识模块中“Shellprogramming―Conditions,Controlstructure”为例,介绍mooCs背景下SpoC模式的教学实践过程,按照教学安排,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上和课后,如表2所示。

课前,教师布置视频观看任务和教学平台相关ppt,考虑学生英语基础的差异性,补充中文辅助教材作为参考帮助理解edX上纯英文的视频和英文ppt。学生观看视频和ppt时记录主要知识点,尤其知识难点。

课上,首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有哪些?针对反馈情况进行课堂讨论,包括教师提问,学生提问和课堂讨论三个环节,涵盖本节课所有知识点。教师提出反思性问题[9],如:case语句如何实现多种模式匹配?训练思辨能力,加深理解。课堂讨论时间约占课堂教学50%。最后,在实践的互动过程中验证理论知识点,达到课堂吸收的目的。

课后,引申问题、自主学习。平台提供良好的拓展资源,如,实例、拓展训练和作业等,要求规定时间段内完成并提交,这样督促学生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线上提交作业、测试,采用教师人工评分,每个提交内容并均有批阅,师生互动及时、合理,更加高效。同时,线上讨论区由学生、教师共同提供帮助和指导,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习的更深入。

4.课程考核评价

防止学生期末突击,学习效果差,重新设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后,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考核。考核评价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包括线上学习情况、平时课堂表现、实验情况,终结性评价是指期末考试。

控制线上考核成绩占比,比例过大增加学生课外负担[10],降低学习兴趣,比例过小不能充分吸引学生参与,失去激励作用。线上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线学习情况(登录课程平台次数、阅读教学资源次数、阅读课程通知次数、课程讨论问题的次数、上交课程作业次数、本课程在线学时间等)、在线测试成绩以及提交成果(作业、练习)的数量和质量情况。线上考核成绩占比15%,完成线上所有任务要求才能获得此项成绩加分。线下传统课堂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课堂出勤和课堂讨论表现10%、实验过程表现15%、课程理论考试60%。

三、应用的影响及意义

mooCs背景下SpoC模式在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实践实施改善了课程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引入领域前沿知识,保持课程先进性

使用edX平台mooC资源,重新整合,使课程内容适合本校专业学生,同时课程内容更新与国际同步,保持课程先进性。

2.注重学生学习体验,提升学习效果

通过在线学习任务的真实性和适应性,强化学生参与。线下学习注重学习过程针对性、深入地讨论,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观点表达的能力。线上不懂线下补充,可反复学习。另外,线下约束力强,互动性强,系统性更强。教师可以完全洞悉学生的各方面信息(前续课程成绩、以往表现、个性、优缺点等),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要求学生做一些特殊的思考,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本次实践过程中,按照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原则,计算机专业学生成绩优良率达34%,不及格率为15%,信计专业成绩优良率为31%,不及格率为17%。数据显示采用SpoC模式教学,学生优良率提高3%,不及格率下降2%。

3.锻炼教师课程把控能力,促进知识系统化的吸收

mooCs背景下SpoC模式教学对教师更有挑战,要求教师有对知识系统性的把握,这就需要充分挖掘教师的自身优势,调动课堂活力,利用线上和线下课堂将想法灌输于理论讲解中。课前,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学习者和整合者;课上,教师是启发者和促进者;课后,教师是帮助者和指导者。

4.改善专业课双语教学

通过引入edX平台上国外课程,改善教师口语表达不足问题,通过国外mooCs与地方高校专业双语课融合,使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效果得到改善,同时,学生提高专业外语能力、具备知识的国际视野。

四、结语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11]。mooCs推动了高等教育模式创新,SpoC继承了mooCs的开放、共享等先进教学理念[12],推动和促进了mooCs在高校的落地。在地方高校中采用SpoC模式可将教学效果最优化,也可为地方高校在新信息技术背景下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借鉴,从而为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在课程建设方面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焦炜.mooCs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14(4):83-86,93.

[2]刘芳,孙福万,王迎等.mooCs背景下的_放大学课程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15(1):16-23.

[3]汪高元,丁健.mooCs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之思考[J].汪高元,丁健.宿州学院学报,2014.29(4):122-124.

[4]焦建利.mooC:大学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教育网络,2013(4):21-23.

[5]张永林,肖凤翔.SpoC:mooC与校园课程的深度融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8):14-18.

[6]苏小红,赵玲玲等.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7):60-65.

[7]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35(1):85-93.

[8]张强,张海峰,唐岩等.电路原理基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反馈及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9):179-182,186.

[9]贺斌.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22-29.

[10]苏小红.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7):60-65.

高中课程在线教学篇5

关键词:校企合作;短距离无线通讯;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3-0052-04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程教学是实现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教学质量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改革正是这一模式在课程建设中的具体体现。本文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短距离无线通信”为例,就该课程进行校企合作改革的思路、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与普通高等教育课程相比,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有其特定的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其课程内容必须根据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不断更新;其二,职业教育课程的目的是将学生导向工作体系,而高职学校的教师一般都是从普通高校毕业后直接入职的,他们往往对普通教育中的知识体系类课程比较熟悉,对这种基于工作体系的课程模式却比较生疏,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难度;其三,职业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其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都相对较弱。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根据这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我院无线电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无线电设备及系统的售前与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实施与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系统方案设计、产品辅助设计等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基础,在无线电技术领域内从事技术服务、方案设计、工程实施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本文所研究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课程正是无线电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讲述了无线通信技术基础知识、无线局域网技术、蓝牙技术、ZigBee技术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它与“射频技术”、“通信技术基础”等课程相结合,完善了无线电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对本专业所面向的无线电相关产品的检验及维修、辅助设计等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到支撑作用。然而,该课程以往的实施状况并不令人满意:首先,学生普遍反映课程的理论性太强,并且质疑教师所讲述的“概念”和“原理”是否有助于他们将来的工作。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尽量多地告知学生“要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做得更好”这类过程性的知识,而不是“是什么”、“为什么”这类陈述性知识。其次,由于高职学生大多擅于形象思维,具有这类思维类型的人一般不善于用符号去思考问题,他们需要在一定的环境和背景下进行学习,故教师需要选取适宜的课程内容,为其设置适合的课程体系,并针对具体课程开发相应的课程标准。最后,可供该课程使用的资源较少,如教材不匹配,缺乏可供学生课后自学的教学资源,实践条件跟不上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进行课程改革,使“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即进行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改革,进而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课程改革思路

根据对无线电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期待的调查分析发现,大多数高职学生在社会环境影响下就业心理发生了改变,他们已很难满足于毕业后从事枯燥的焊接、装配、检验等岗位,而是期待薪酬及技术含量更高的技术服务岗位。美国信科检测认证集团(下文简称“信科”)的主要业务是对无线通信设备的各项参数进行测试,并且根据各个国家的监管机构所制定的emC(电磁兼容)和无线射频安全标准确定其是否通过认证,从而实现无线电产业的标准化。短距离无线通信产品的检测认证行业对高职学生而言,既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入职门槛也不会过高,因此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而对无线通信设备检测认证所需要的基本原理正是“短距离无线通信”课程所阐述的内容。鉴于此,自2012年起,学校就“短距离无线通信”课程建设与“信科”开始建立了合作关系,整合校企双方资源,改革原有课程架构。课程的校企合作改革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课程内容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围绕wi-Fi、蓝牙、ZigBee等短距离无线设备的组网及检测任务展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切实体会到课堂所学的正是真实的工作项目中所需要的,从而具有更大的学习热情。二是采用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授课的方式,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三是校企合作开发教学资源。通过教材开发、微课制作等多种形式,多角度地向学生呈现课程内容,便于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后自学。

三、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组织

课程改革围绕“培养学生使其具备对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进行调试与检测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对原有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整改。调整后的课程教学内容以无线局域网技术、蓝牙无线接入技术以及ZigBee无线接入技术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以对wi-Fi、蓝牙、ZigBee等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的组网及检测任务为载体展开,共分为无线通信基础、无线设备检测基础、无线局域网技术、蓝牙无线接入技术以及ZigBee无线接入技术五个教学单元,共45课时。各教学单元的知识技能培养目标以及课时分配,如表1所示。

根据各单元的知识技能培养目标,本课程的知识点结构如下页图1所示。围绕无线通信设备检测这一核心内容,课程首先介绍了无线通信基础知识和无线设备检测基础知识,而后在基本理论的学习基础上,以wiFi设备的检测、蓝牙设备的检测以及ZigBee网络的设置为主线,相继从各种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标准、组网过程、测试方法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介绍。

(二)课程教学的实施

由于学校专任教师更多的是专注于理论内容的研究,对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并不十分了解,导致其在讲解工程案例时不能做到了熟于胸,显得比较苍白。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实施环节由传统的专任教师进行理论课的讲授改为由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授课模式。学校专任教师的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70%左右,主要负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讲解;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课时约占总课时的30%,授课可采用讲座、在企业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常规授课等多种形式完成。

本课程中由企业教师完成的授课任务如下:一是第二单元“无线通信设备检测基础”对无线检测认证行业进行了描述,介绍了常见的无线检测场地与检测设备并且归纳了常见的测试项目,这一单元所涉及的内容与企业工程项目联系紧密。因此,这一单元7课时由企业兼职教师来校授课。二是第三单元的实验项目“wiFi设备检测”以及第四单元实验项目“蓝牙设备检测”,则是由学校组织学生前往企业,在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三是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学校将安排企业资深工程师来校进行讲座至少一次,介绍企业的具体情况,对检测认证行业需要毕业生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进行宣讲,并且给部分优秀的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机会。

(三)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的开发离不了课程资源的支撑,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课程建设顺利达到预期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课程资源不只局限于教材这一为人所熟知的形式,它应是包含专业领域、教学领域、学习领域和师生互动领域等多个层次的立体化资源。目前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课程资源建设主要围绕编写教材、制作微课、完善习题库等多个方面展开。

1.编写教材

如前所述,为了达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适应当前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首先必须开发出一套与既定课程内容相匹配的教材,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校企双方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方法来组织教材内容,以一个完整的任务为载体,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分散在任务的提出、完成和验证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取实际工作环境的体验,缩短课堂和职场的距离,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检测》以典型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检测的工作过程为逻辑起点,分别从相关系统的技术原理、通信系统的组网配置方法到设备的检验测试过程等环节进行展开,层层递进,并将企业实际测试案例引入教材中。

2.制作微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重点和难点,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课程组从课程知识点(如图1所示)中提炼出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图1中带型标志的内容),用三维动画、Flash、ppt讲解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课程内容。

3.完善习题库

课程组还对原有的习题库进行了修改与重组,不但删去了大量理论性较强的习题,还请企业教师参与习题库的编写,使学生的习题库实用性更强。

总之,围绕“辅教辅学”这一根本目的,无论在课堂教学或是课后自学的过程中更好地为教师和学生服务,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将长期持续及不断更新。

四、问题与思考

“短距离无线通信”课程经过两年多的校企合作教学改革,确实具有较大收获,但不可否认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目前资源的局限性,本课程的教学资源还未能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线运行。因此,在与学生进行在线互动,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方面还有一定欠缺。尽管在目前的课程考核中已由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命题,但还没有形成一种完善的校企合作考核机制。因此,在后续工作中校企双方将进一步探讨如何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校企合作实验室的建立将会使学生更加方便的进行实验,并且具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这也需在今后的校企合作中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0):1-6.

[3]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66-70.

高中课程在线教学篇6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mooC慕课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图书馆图书馆学

分类号G250

Doi

10.16603/j.issn1002-1027.2015.06.003

2012年,继麻省理工学院网络公开课之后,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mooC,中文译为“慕课”)在全球兴起。同年底,教育部在实施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项目的同时,为“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进行国内外在线开放课程的现状与趋势调研,结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开始规划并于2013年起草mooC背景下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指导性文件。2015年4月,历时近两年,历经10余次修改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z2015{3号,简称《意见》)正式。《意见》的将推动我国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走上“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积极、健康、创新、可持续的中国特色良性发展道路。本文综述在线开放课程发展的历程、现状与趋势,就图书馆及相关组织、图书馆学人如何进一步参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1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

1.1发展历程

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始于2003年的国家精品课程,采取“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建设方式,经历了精品课程建设、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在线开放课程全面建设应用与管理三个发展阶段。

(1)精品课程建设阶段。

2003年,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z2003{1号),正式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通知》将精品课程定位为“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并提出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教材建设等7个方面的工作重点。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z2007{1号),“继续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遴选3000门左右课程,进行重点改革和建设,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梯队、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较大改善,全面带动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启动精品课程集成系统项目,以便集中展示和应用国家精品课程。截至2010年,共建设3910门国家精品课程,其中,本科课程2515门,高职高专课程1043门,网络教育课程209门,军队(含武警)院校课程143门(详见表1)。

(2)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阶段。

2011年7月1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z2011{6号),正式启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项目。该项目旨在建设“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该项目的建设内容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知识文化传承创新作用,组织高校建设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广泛传播国内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展示我国高校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按照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对已经建设的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升级改造,更新完善课程内容,建设一批资源共享课。完善和优化课程共享系统,大幅度提高资源共享服务能力”,即包含三个组成部分:部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十二五”期间计划建设1000门)、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十二五”期间计划建设5000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爱课程”网)。其中,2012年、2013年入选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在原有国家精品课程的升级改造的基础上建设的,体现了政策的延续性和发展性。

2011年8月25日,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1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z2011{12号),批准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实施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项目,建设1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7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并建设精品开放课程共享平台。

2012年和2013年教育部分别发文,批准2012年建设35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11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013年建设15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10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继续建设精品开放课程共享平台,推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项目顺利开展。

(3)在线开放课程全面建设应用与管理阶段。

在实施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项目的同时,结合国际上2012年以来mooC的最新发展情况和我国高等教育教学需求的变化,教育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国内外在线开放课程的现状与趋势调研,规划并制订《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简称《意见》),于2015年4月28日正式。《意见》旨在加快推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建设,促进课程应用,加强组织管理,明确提出7项重点任务:(1)建设一批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2)认定一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4)促进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应用。(5)规范在线开放课程的对外推广与引进。(6)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的师资和技术人员培训。(7)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意见》为在mooC背景下继续推进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应用与管理指明了道路。

从教育部历年出台的相关政策可以看出,从国家精品课程到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再到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国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整体进展与国内外教育大环境与实际需求紧密相连,并逐步形成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mooC和在mooC基础上发展的SpoC(小规模专有在线课程)等多种类型的中国特色在线开放课程体系。这几类在线开放课程的演变承继关系如图1所示。

2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现状

2.1总体成就

(1)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成果丰硕。

陆续上线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含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2011年11月9日,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爱课程”网正式开通,由清华、北大等名校名师倾力打造的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首批20门上线。同时,通过镜像网站中国网络电视台、网易同步向公众免费开放。截至2015年4月30日,视频公开课已立项1011门课程,上线810门课程,总讲数为5794集。

2013年6月26日,教育部召开首批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上线会,首批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通过改版后的“爱课程”网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截至2015年4月30日,资源共享课已立项2911门课程,上线2630门课程,资源总条数超过72万条。

(2)mooC及平台发展喜人。2014年5月8日,“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开通,首批16所高水平大学的56门课程上线。5月20日,首批10门mooC正式开课。中国大学mooC平台由“爱课程”网与网易公司联合建设,以“爱课程”网为主导。“爱课程”网负责平台的整体设计,与高校签署合作协议,为开课老师提供一对一全程服务,审核课程内容,全程跟踪开课进度,制作证书、发放证书等;网易负责平台开发和技术支持,并利用多年在互联网运营的丰富经验和优势对外宣传推广等;中国大学mooC平台同时为学习者提供两个官方人口:“爱课程”网和网易云课堂。在强强联合的促进下,中国大学mooC发展迅速。2014年9月17日,中国大学mooC用户人数突破100万,成为中文mooC第一大平台。2014年12月2日,中国大学mooC选课人次突破100万。截至2015年6月底,“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已与国内的40余所“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合作,推出mooC265门次,SpoC204门次,总访问量高达1.16亿人次,选课人次接近220万。以参与建设高校及课程团队数量、课程及教学资源数量、选课人数等稳居国内mooC平台之首,而成为中文mooC第一大平台。

除“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之外,其他较成规模的mooC平台还有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等。2015年5月23日于青岛举办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教育部选取了“爱课程”网、学堂在线和好大学在线作为mooC平台代表,参加全国教育信息化应用展览“高等教育应用”板块进行展示。

2.2“爱课程”网的集成优势

“爱课程”网在承担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项目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完成平台功能和服务,助力优质课程资源的广泛传播和共享,自2011年11月9日开通以来,相继推出三项标志性成果――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和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网坚持立足国情,自主建设,以公益性为本,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具有较大的集成优势,主要表现为:(1)集聚与融通全国高校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mooC和SpoC等多类在线开放课程。(2)参与建设的高校、课程团队最多。(3)课程及教学资源数量、选课人数全国第一。(4)首家发放学习认证证书,提供SpoC服务。(5)独家全程提供全学科编辑服务。(6)完备的知识产权保障体系。(7)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教、学服务。(8)首家构建中心站、省节点、校园课程平台三级应用服务体系。

自2011年以来,“爱课程”网坚持公益性为本,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免费提供近4000门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和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受到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好评。2014年1月4日,“爱课程”网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2015年1月9日,“爱课程”网荣获由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法兰克福书展、法兰克福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创意工业创新奖“新产品金奖”。“爱课程”网已成为我国有影响力的集聚优质课程和资源、开展在线教学活动、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

3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趋势

《意见》是政府层面的用以规范的mooC为代表的新型在线开放课程的第一份指导性文件。根据《意见》的指示和部署,我国在线开放课程正朝着建设与应用同步、开放与专业兼顾、公益与市场结合、引进与输出并重等方向发展。

3.1建设与应用同步

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最终是为了用。不管是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还是mooC和SpoC,应用于教学是关键。应用正是mooC与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相比的优势所在。《意见》强调,要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着力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的广泛应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已经为高校提供了7种建用并重的方式:(1)学生免费自主学习mooC,学校认定学分。(2)学校组织学生免费学习mooC,并认定学分。(3)本校老师自建mooC,并在mooC基础上为本校学生建SpoC,兼顾大规模的优势和个性化的需求。(4)基于他校mooC建立本校同步或异步SpoC(不配老师),常见于文化素质教育类的通识课。(5)基于他校mooC建立本校同步或异步SpoC(配老师),老师在SpoC中为本校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视频、作业、测验等资源和应用mooC的策略。(6)基于在线课程中心建立本校独立的SpoC,用于本校教学,相当于不对外公开的“小mooC”。(7)基于在线课程中心建立本校独立SpoC,用于本校教学,并与特定的高校共享,常见于校际共建共享的情况。

3.2开放与专有多元

mooC和SpoC都必须基于平台,因此,平台的选择是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不可回避的问题。建设平台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建设周期也较长,并不适合每个学校去建设。“校校建平台”生长出一批难成气候的“小土豆”,既不利于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与共享,也是一批教育专家和教育行政管理者的普遍担扰。教育部高教司张大良司长在接受访谈时强调:“高校搭建慕课平台要从实际出发,我们并不主张高校都搭建难以形成规模的小平台,可依托公共服务平台采用云服务等方式搭建专属的慕课应用中心,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此,教育部将在国内已运行的具备良好公益性、开放性的平台中择优遴选几家作为公共服务平台,并鼓励高校使用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2015年5月,“爱课程”网推出在线课程中心云服务,已经为40余所高校建立适合高校个性化需求的小规模专有在线课程平台,支持高校mooC和SpoC建设与教学应用,并提供方便高效的管理功能,受到高校的欢迎。

3.3公益与市场结合

《意见》指出,坚持公益为基础,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在保障公益性的同时,积极探索课程拓展资源与个性化学习服务的市场化运营方式。这一公益与市场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对于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可持续发展,促进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应用奠定了制度基础。以“爱课程”网为代表的平台在保证基本学习免费的前提下,已在认证证书收费、云服务平台建设与维护费、课程租赁等方面进行了市场化的有益探索,初步形成可持续运营的方向。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在“爱课程”中心负责人吴博看来,“除了学分认定之外,还有管理与应用,学校、机构、平台方要形成一个良性的科学化机制,整合技术和应用资源,促进社会参与,促进课程得到最大效率的应用,这是一个生态,要建立起在线开放课程的生态化体系,才有发展前景。”

3.4引进与输出并重

以mooC为代表的新型在线开放课程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跨越国界传播,存在一定的监管盲区。《意见》指出,对外推广或引进课程应遵守我国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互联网等相关法律法规,履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关教育服务的具体承诺,并择优推荐。学校或平台承担课程对外推广或引进课程的直接责任。鼓励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和境外平台积极对外推广我国优质课程。鼓励优先引进反映学科发展前沿且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的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等学科优质课程。《意见》这一条款既表明了官方对于mooC引进与输出的态度,又明确了引进与输出的责任主体,实际上确立了引进与输出并重的原则,为规范我国mooC的输出与引进工作定了基调。

4图书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成就斐然

图书馆学一直以来注重课程建设,与其他学科相比,图书馆学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成就毫不逊色。在精品课程建设阶段,图书馆学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不俗成绩,截至2010年,图书馆学、档案学类共有15门课程入选部级精品课程,其中,有9门是以图书馆学核心课程申报的。这为其后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阶段,图书情报类共人选8门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部级视频公开课,成就斐然。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mooC兴起后不久,马费成教授的“信息管理学基础”和黄如花教授的“信息检索”两门课程在改造为资源共享课后,又于2014年9月率先转型为mooC,这为图书馆学在线开放课程全面建设应用与管理阶段的课程建设工作开了一个好头,并树立了可供借鉴的典范(见表2)。

4图书馆及相关组织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的作为

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是无可争议的新常态。mooC与图书馆具有共同的内在逻辑起点,主要表现为:(1)均为重要的教育平台。(2)均有广泛的公益性。(3)均以用户为中心。(4)均注重应用。因此,无论是作为个体的图书馆,还是图书馆的联盟或学术组织,如中国图书馆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教育部图书馆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在线开放课程全面建设应用与管理阶段线均大有可为。

4.1图书馆及其联盟或学术组织

(1)推进终身学习的新工具。

以mooC为代表的新型在线开放课程拓展了教学时空,激发了社会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为推进终身学习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区及所辖区域内的居民提供便利的服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在利用mooC优质视频、测验作业系统和互动交流机制为读者服务时更为得心应手,图书馆只需要解决mooC与读者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开辟专区,提供学习的终端设备,解决网络流量费用,为老年和特殊读者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等。杭州市图书馆自2014年下半年起组织老年人集中学习mooC,前两期的课程是由“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提供的浙江大学段治文教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武汉大学潘迎春教授的“简明世界史(一)”,深受老年读者欢迎。

(2)高校学科馆员服务的新形式。

学科馆员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服务之一。mooC是一个新生事物,教师们接受起来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人文社科类教师和年长的教师尤其如此。学科馆员在提供服务时,可有意识地介绍和推介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的资源(如“爱课程”网免费提供近4000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近300门mooC等),加快教师适应的步伐,帮助教师们抓住时机,更快地将新的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馆员还可作为课程的团队成员或助教参与mooC建设,这不仅有利于创新与深化服务的形式,而且还有助于馆员的职业成长。

(3)馆员继续教育的新样式。

馆员继续教育是馆员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mooC的兴起既为馆员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免费优质的课程资源,其游戏化的任务设计使学习过程充满了趣味,碎片化的短视频更为馆员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了便利。mooC本身的考评机制也减轻了管理的成本。武汉大学黄如花教授的“信息检索”mooC于2014年9月1日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上线以来,广东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广西图书馆学会及多家图书馆均组织馆员学习并凭成绩或证书认定继续教育的学分。据统计,第一学期结课时共有1.5万人参与学习,1218人获得证书,其中在152名申请认证证书者中,有41人来自图书馆,占27%。

(4)阅读推广的新模式。

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媒体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阅读的范围越来越宽。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在多屏时代成长的新生代读者眼中,阅读的媒体与符号的区隔更趋淡化,纸书、电子书,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均成为阅读的对象,“大阅读”的时代将会到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终身学习重要方式的mooC,也将成为广义阅读的一部分。图书馆推广mooC的应用与服务,也就成为阅读推广的新模式。

(5)公益性的合理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mooC是以公益性为基础的新型在线开放课程,但公益并不等于免费,更不意味其他主体可以随意传播。mooC课程是与平台绑定的,其公益性的权利主体是平台,在该平台或网站上的学习和观看都是免费的,但一旦脱离平台或网站的传播均应得到该平台或网站的授权,擅自“离站”或下载服务均是侵权的。图书馆及相关组织必须对此要有正确认识,在合理使用范围内,结合自身的优势和服务目标用好公益性资源,或与公益性平台合作,征得其同意,真正成为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的积极正面的助推者。

4.2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作为半官方的图书馆学专业的学术组织,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不仅在推动mooC建设方面负有宏观指导作用,而且还应为mooC的应用与推广提供支撑,通过mooC推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并最终为学科与专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1)落实“国标”的重要抓手。

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是《本科图书馆学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制定的终极目标与意义所在。人才培养是以课程教学为单元进行的,而mooC正在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变革。因此,落实“国标”,作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产物的mooC是当下重要的突破口。教育部要求必须在“国标”中有所反映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也强调,“各地区、各高校要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可见,从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人手,可获一举两得之效。

(2)协调推荐的应有之义。

从整个学科与专业的角度来进行规划、协调和推荐优质课程是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题中应有之义。所谓协调,即对不同学校同一课程建设mooC的轻重缓急的合理调配。所谓推荐,即为集体决议的mooC课程提供专业推荐意见或教学指导委员会集体推荐意见。根据“管办评分离”教育综合改革的精神,学科与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更多承担遴选评估的职能是大势所趋。因此,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其被动接受指令,还不如提前规划,主动将协调、推荐mooC建设与专业发展结合起来。

根据《意见》精神,图书馆学mooC课程的选题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通识课或公共课,如信息检索、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名著导读等;二是专业核心课,《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版)列有图书馆学基础、文献目录学、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专业)、信息服务、信息分析、图书馆管理、数字图书馆等。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可根据各校优势予以调配。同时,应充分发挥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和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优势与带头作用,积极推进北京大学“信息素养”mooC建设,鼓励武汉大学在已建的两门mooC的基础上扩充图书馆专业系列mooC或SpoC。

应看到,图书馆学在多数学校仍属弱势学科,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应发挥集体力量有计划地遴选并加大推荐力度,加大课程在所属学校中的分量,增加图书馆学优质课程面世的机会。

(3)专业课程群的建设重点。

《意见》鼓励高校间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而协同创新是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天然优势,因此,多校协同的课程尤其是课程群将主要依托教学指导委员会来组织。在这方面,计算机类等教学指导委员会已经走在了前面。近来,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倡议并联合组建“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组成由相关高校自愿参加的基于“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计算机教育共同体,旨在积极倡导、引领和推进mooC建设,促进计算机教育的创新改革,提高计算机教育的质量,推动教育公平的实践,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在国内外计算机教育领域的地位与影响。

(4)校际共享的突破口。

校际mooC课程的广泛共享与应用,是在线开放课程应用深入的体现,也是《意见》实施的难点。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年的工作会议暨系主任联席会议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设置相关议题,推动在学科与专业内部达成共识,共享建设成果。

(5)培训交流的生力军。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mooC建设已经为图书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开了一个好头,但还需要更多的教师加入。根据教师的现实需求和技术发展,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可牵头组织,开展mooC或SpoC课程建设与应用培训,进一步推进图书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事实上,图书馆学已有一批mooC建设的负责人(如马费成教授、黄如花教授)、教务组织者和研究的先行者,也不乏感兴趣的馆员和教师,完全能够组织起理论与实践结合、角度多样的培训与交流活动,整体提升图书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水平。

5图书馆学人的作为

5.1学mooC

无论是图书馆员,还是图书馆学教师,要想在mooC背景下有所作为,首先要以“学生”身份去注册并虚心学几门mooC,最好能拿一门mooC的证书。只有与众多学习者一起看视频、做作业、参加讨论,才能完整体验到mooC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到底是怎么回事,才能更深理解mooC老师是如何设计和组织知识点、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也才能体会mooC学习者的真实感受,还会对mooC平台的功能有感性认识,为自己参与或主持建设mooC打下基础。

此外,学mooC、拿一门mooC证书,还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最好方式。据悉,天津市教委要求高校给学完mooC的老师提供若干奖励,以鼓励老师在建设mooC之前先学几门mooC,加深认识。河南大学校领导则规定:教务处每个同志和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要先学一门mooC,申请纸质证书的费用由学校支付。

5.2用mooC

对于教师而言,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还有一个很大的功能是教学示范。教师可以从观摩其他老师的mooC中借鉴教法,改进教学。例如,许多从事文检课教学的馆员和教师在学习黄如花教授的“信息检索”mooC后,把黄老师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等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

此外,有条件的老师和馆员还可以在其他老师建的mooC的基础上建立本校的SpoC,用于翻转课堂或混合式教学。而学习过mooC、了解mooC的馆员,能够更好地解答读者的咨询,向读者推荐适合他们的免费的“潮课”或学习资源;或为教师们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学科服务等。

5.3建mooC/SpoC

条件成熟的教师或馆员,可以尝试自己建设一门mooC或独立SpoC,或参与建设一门mooC,成为某门mooC的团队成员或助教。通过建设mooC或独立SpoC,完成一个教学周期,能够增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实际教学融合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上一个台阶。

高中课程在线教学篇7

关键词:无线电设备应用与维修;双证模式教学;项目化教学

《无线电设备应用与维护》是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以模拟无线通信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方向,学习无线电设备和系统中高频电路的原理、典型线路和分析方法;融合了高级电工、无线电设备调试工等工种对高频电子线路知识、技能的要求。该课程是将电子线路设计、测试和仪器使用、电子系统仿真等专业课程进行综合应用,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及职业性,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

目前在我国的高职教育中,国家大力提倡“双证书”制度,即毕业生不仅有学历证书,还有至少一种职业资格证书。而无线电设备应用与维修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程双证模式的可行性。把“双证”模式引入到无线电设备应用与维修的课程改革之中,把国家资格认证的无线电调试工与维修电工这两个职业资格考证的核心考查内容作为培养高职学生的出发点,对无线电设备应用与维修课程的“双证”模式教育进行了改革,使课程教学更加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

1我国目前双证模式课程教学特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

对于“双证”课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它是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为目标而组织起来的专业课程的统称;另一方面,则是某专业课程体系中与国家职业标准所规定的一个或者几个相关职业(岗位)的能力直接对应紧密联系的一门或一组课程。对于单门课程层面的“双证”来说,可以理解成将一门课程就对应一种职业资格证书,或者说这门课程是专门为某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设计的。该课程包含了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应知、应会内容,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就是课程的目标。与其他职业教育课程相比,“双证”课程训练的重点是,具有很强的“技能性”;“双证”课程一般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因此,“双证”课程比一般职业教育课程更具有“规范性”;第三,“双证”课程将职业教育与相应的证书培训相结合,具有“综合性”。

2无线电设备应用与维修课程双证模式的可行性

高职院校中开设的无线电设备应用与维修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具体线路的分析与应用,目前很多中小型电子企业都需求专业的电子线路设计人员以及检测与维修人员,而高职院校开设的这门课程,给学生提供从事相关岗位的资格证书,增加就业竞争力,随着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决定了无线电设备应用与维修课程双证模式教育的可行性。

另外,高职教学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人才,强调学生的职业能力。无线电设备应用与维修课程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及职业性,国家资格认证“无线电调试工”的证书为无线电设备应用与维修课程双证模式提供了可行性,双证书体现了高职学生自身知识、技能、和素质。因此无线电设备应用与维修课程实施双证模式满足高职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

3我院无线电设备应用与维修课程双证模式教学实施方法

3.1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确定课程标准和内容

根据电子类专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能力的需要,确定高职学生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目标。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从“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方法教学。教学内容以eDt-2901型号的收音机为载体分为3个教学模块(如图1):选频放大电路模块、调制解调电路模块、振荡器模块。每个模块又有若干子项,学生按小组学习,每个小组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各个模块的教学和训练。学生在完成项目设计过程中,逐渐掌握专业知识与设计技能。课程内容安排与职业岗位要求对应,使课程达到教学内容适用,学习目的明确的要求。

3.2根据考证要求,调整考核方式

无线电设备应用与维修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对实践要求较高的专业基础课程,因此在考核中强调实操部分,打破常规的“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考核观念,以实践性的过程考核并结合结果考核为主,总成绩=理论成绩20%+实操成绩40%+课外任务成绩10%+项目设计成绩20%+平时成绩10%;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加入课外任务成绩和项目设计成绩(设计方案10%、实物电路60%、设计报告20%、答辩10%)。同时推行无线电调试工和维修电工资格认证考试,以证代考,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另外一方面增加学生的竞争力。

3.3以实用够用为原则,编写适用的“双证”教材

结合工程实例,以实践教学改革为突破,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首先,无线电设备应用与维修课程教学软件与硬件的选择时要结合目前市场的主流环境,要从社会企业需求出发,训练学生的专业岗位基本技能,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其次,编写适合高职学生的无线电设备应用与维修教材、实训教材及配套课件。

3.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实现“双证”教育常规化无线电设备应用与维修的任课教师自身应具备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资格,教师既是课程的主讲教师,又是实训指导教师,同时还是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资格教师及考评员。学校还可以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以实际案例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了解真实工作中企业技术人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双证”教育更具有实际意义。

4结束语

双证模式的教学,我院采用一体化教学,师徒制的方式,学生能够直接动手操作,增加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采用小组化教学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采用实际操作加答辩的多样考核方式有利于客观评价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开拓了学生视野,将课本知识和实际应用融化贯通,通过社会调研,让学生切实感受当今企业的需求,生产、文化和氛围,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高职学生具备无线电调试工证书,维修电工证书,增加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双证教育模式的创新,促进了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双证”融通的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黄.高职高专_双证书_制度实施途径研究与实践.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J],2012,11.

[2]刘晓欢,向丽.高职教育的“双证”课程及其开发策略[J].职教论坛,2008,3(下).

高中课程在线教学篇8

关键词:SpoC;教学模式;问题解决;计算机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0-0025-05

一、引言

从mooC到SpoC再到“微课”,全世界教育工作者从未停止对教学模式方法探索和改进,目前产生的SpoC课程教学方式,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优点,得到老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可和赞誉,尤其适合我国高校集中式管理方式的课程教学改革。现在对SpoC模式发展过程、SpoC与mooC的区别分析、SpoC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SpoC课程教学设计方式以及SpoC与常规教学的优势对比等方面有不少的研究文章,有的文章还运用了大量调查图表对比说明这种方式对课程教学改革带来的好处。但对SpoC课程教学具体实施完整过程,对事先应当谋划解决哪些问题,实施中如何解决出现的新问题等研究考虑的不是太多,当然这也与有些SpoC开课过程的不彻底有关。因此,本文着重从对具体实施中问题的解决的角度进行探讨,对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实施所带来积极效果没有作更多叙述。目的就是要放在应用落实上,希望能为后来实施者提供一些参考。

在中国,清华大学出版社率先打造出SpoC平台,推出《大学物理》等课程,配套了完整的教学资源,开启了SpoC模式在中国的应用[1]。

二、SpoC的概念与特点概述

本文重点主要探索SpoC课程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因此只对SpoC作简要介绍。

1.SpoC的概念

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简称SpoC),中文意思是“小众私密在线课程”。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简称mooC),即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SpoC是在高校范围课程教学的新发展,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而设置的在线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在这里,Small、private与mooC中的massive、open相对。“小众”是指学生人数一般在数十人到数百人之间。“小众”(Small)有助于提升学习参与度、互动性及完课率。“私密”(private)是指只对“小规模”满足准入条件的申请者完全开放课程(而对旁听者仅限于部分开放),故具有一定的私密性[2]。

2.SpoC课程的特点

(1)模式自由。SpoC教学内容可以是mooC的超集,通过线上的在线讨论和线下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含翻转课堂)实现SpoC方式,因此SpoC=mooC+补充交流的模式。

(2)体现学习的全程关照。由于学生是受准入条件限制的,相对学生人数较少,老师可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由教师完成作业的批改、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答疑和讨论,以及面对面的“补课”等[3]。

(3)出勤率会提高。SpoC中可以明确或隐含地给学生形成出勤,因为线上学习平台可比较容易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统计,而线下的课堂本身就有教师的考勤环节。

(4)保证进度一致。由于学生在参与线下课堂学习交流的时间点上有基本进度一致性的控制,从而促进了线上学习的基本同步。

(5)体现知识的自我构建过程。体现了学习的建构主义原理。

(6)因材施教。通过洞悉学生线上学习和线下课堂表现信息,比如前续课程成绩、以往表现、个性、优缺点等,主动要求部分学生再做一些特殊的内容训练。

(7)责任与荣誉感。一般来说在一个班里的学生进行了分组,每一组成员在学习、讨论等方面的表现,会影响本小组荣誉,因此会提高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8)课程选择权。学生在选择某门课程的SpoC方式之后,必须按照教师的规定来进行线上和线下的学习环节。确保该门课程教学的有序性和完整性。

(9)身份验证。因为是有准入条件的,因此SpoC能做到保证学生本人听课,也能做到线下考试。

(10)SpoC与传统教学结合的课程资源应用模式,能够促进学校资源在教学应用中进一步落地生根,有利于高校实施课程教学改革[4]。

(11)SpoC更加强调赋予学生个性化、完整、深度的学习体验,对学生进行更严格的认证和评估也使得课程证书更具效力,提高了课程完成率和学习质量。

(12)SpoC相对而言成本较低。小规模以及限制性准入的特点,有利于挖掘其潜在商业运营模式,更能保证在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计算机网络SpoC模式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解决

SpoC的概念以及在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优点,大家已经有更多的共识。目前的关键问题是更多进入到真枪实弹的大规模的应用阶段,并在实践过程对所遇到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对后面实施或许更有现实意义。所以笔者结合基于SpoC课程模式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与大家分享。

1.获得支持

SpoC课程是由线上和线下(课堂)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组成,这一点与mooC、远程教育等还是有区别的。因此要开展SpoC课程教学必须有线上与线下两个大环境的支持,缺一不可。这就决定了开课教师要想开展教学,就必须获得一定的外在支持,否则很难不走样地完成SpoC的教学过程。要获得的外在支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SpoC的线上学习环境是以学习网站的方式作为支撑平台的,但这种网站与常规形式的学习网站有明显区别,比如它要具备对学生学习时间、内容、问题回答、即时测试、即时问题回答、学习能力结果分析以及线上综合成绩评定等功能。这些技术实现,对一个开课教师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况且老师的主要精力以及注意力也不应当在此。我们计算机网络课的线上平台是由从事网络教育的软件开发公司来完成的。线下用到的相对固定的环境(如多媒体教室)等的支持,由学校、系院协调完成。

①获取学校层面课程教学改革立项资金的支持

我们开展的基于SpoC模式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就是西安文理学院课程教学改革立项,支持经费为5万元。对于没有立项支持的可建议学校将SpoC课程教学改革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立项以获得支助。

②获得二级学院或系的支持

现在许多高校将类似教学改革费用分配到系院,由系院自己根据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情况进行支配,因此可申请系院的支持。

③获得社会从事教育资源与软件开发公司的支持

在我国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的今天,许多从事教育软件开发以及线上教育资源建设的单位、公司,也急需与高校合作开展SpoC课程的网上平台开发与建设。一些公司为了在学校打开渠道,展现自己网上平台功能特点,或许会无偿或以较少费用来完成SpoC线上平台的开发。因为对一个SpoC线上平台来说,课程可以不一样,但平台往往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因此对公司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④租用已有的SpoC线上平台

现在一些公司已经开发了自己的SpoC在线平台为大家提供服务,学校SpoC课程实施者可以租用已有平台,把自己课程各种类型资源放上到此平台上去,同样可以导出相应的线上学习信息。从短期来看这种方式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但从长远来看,同样要支付租用费用,并受到使用年限的限制,受制于人且不同课程所体现的个性化需求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⑤获得线下环境的支持

线下环境由学校内部解决。SpoC的线下课堂教学并不能完全脱离线上,线下老师在课堂也会随时用到线上平台,所以线下环境除了教室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外,能方便连上学校的局域网或互联网等。对开课班来说,该课程每次上课必须保证在此相对固定的教室或环境中进行。一般在下学期开课前,要以系院形式在本学期末向学校教务处提交相关SpoC课程安排要求。以便教务处进行统筹安排,避免发生冲突,影响正常开课。

2.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实施

只有在线上和线下以及资源建设具备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开课。

(1)确定计算机网络SpoC线上平台建设问题

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是西安文理学院首批5门课程以校级课程改革立项方式来建设的,学校非常重视,并给以资金支持。学校为了让课程主持教师把更多精力放在SpoC课程的设计、相关资源建设等能真正体现SpoC特质建设上面来,学校最终选择与公司合作,由公司提供SpoC在线平台,并负责如课程录像、视频制作等任务,大大减轻了有关技术问题对教师的困扰,明确了教师在SpoC课程中的定位问题。

(2)选择计算机网络为SpoC课程的优势

由于我校的校园网还没有自己的SpoC在线承载平台,显然要实现学校多个课程的SpoC教学形式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优先选择一些课程作为SpoC方式开展教学。要体现核心课程的重要性,同时也要选择特别适合线上形式的课程。计算机网络课本身就是讲计算机网络理论,而线上学习平台本身就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的,在线学习可直接感受(如对传输层、应用层)网络功能,如果在学习中能根据所学知识对网络故障进行处理,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应用能力,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3)线上线下教学关系处理

SpoC课程是一个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如何把握处理好线上与线下的教学关系,在SpoC课程教学中显得尤为关键。关系处理不当,教学过程就会走样,效果就会打折扣,因此应当引起高度关注和思考。对此,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计算机网络课的线上线下关系。

①线上教学内容以“重、难点知识”为主。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让学生在网上先学习重难点内容,线下由教师对线上学习没有理解的内容再进行讲解、讨论,即紧紧围绕重、难点内容展开教学。但其缺点是,学生独自在线上直接学习难点内容时会有畏难心理、情绪,不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有悖于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

②线上课程以“基本知识基本概念”为主。这种方法适用于学生初学者的心理,可消除畏惧心理,有利于调动学生自我在线学习的积极性,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层次与认知过程,尤其适合本科生。把一些难点和重点知识留在线下课堂来讲解,发挥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即时交流的优势,让线下课堂更有吸引力,使线上与线下作用更加明显。

③兼顾①和②方式。一般来说这种方式不好把握,在SpoC课程建设实施初期最好不要用这种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有时不好拿捏,可在课程开设以后进行探索和完善。

④把常规课堂教学内容不加区分地搬到线上去。显然这种方式有悖SpoC课程教学本质特点,比如,一些大学举办的网络远程教育,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即把课堂教学以录像的方式放在网上,对SpoC模式来说最好不要选择这种线上方式。

在我校5门课程中,以选择第①种和第②种方式为主,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选择了第②种。通过与我们开课老师的交流以及对学生的调查,学生普遍比较欢迎第二种方式,由于这种方式线下课堂还要讲重难点知识,因此,线上学习学生的心理压力比较小,有主动学习的愿望。

(4)重视构建线下讨论环境

在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教学过程中,对线下课堂教学环境进行了重新排置。根据SpoC课堂教学与常规的课堂教学对教学环境不同的要求,课堂除了老师精讲重难点内容以外,更多时间用来创设主题进行“头脑风暴”讨论,为了提高讨论互动的效果,对常规课堂的桌椅排放进行重新摆放,让每个学生尽量“暴露”在教师视野之下,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或被迫发言的机会。为开展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教学,学校专门提供了易于布置的教室。

(5)教学内容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在实践计算机网络SpoC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设计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索和解决。

综合考虑进行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整体设计。这也是SpoC教学模式的要求,把握好两者的侧重与平衡关系。

①线上教学设计把握。把握好线上学习主要是学生自己学习这一显著特点,在内容的难易程度上要把握好。我们选择了前面讲的第二种方式。在设置网上作业题、思考题、扩展发挥题、测验内容、主题讨论等方面以学生经过稍作努力就能完成为标准。由于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融理论与技术、产业为一体,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许多有名的it软、硬件企业进行友情链接,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前沿技术与产品。

②线下教学设计的把握。把SpoC的线下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区分开来,设计讲授的难点、重点内容要明晰凝练,同时要把线下课堂的讨论主题、讨论内容作为不可缺少部分进行精心设计。

四、评价问题

评价在SpoC模式教学中显得极为重要。在高校教学考核中,评价对学生来说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SpoC课程由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组成,因此与传统课程考核评价明显不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1.对课程教师的考核

教师是课程的引领者和具体实施者,对实现SpoC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考核。

(1)考核是否执行了SpoC课程的教学规范。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是保证大的方向不走样的关键。学校教务处对此专门制定了细则,并由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成员负责检查评价,且考核评价贯穿于整个学期教学的过程,体现形成性结果的评价。

(2)突出对线上各种资源更新建设的评价检查。由于线上教学是SpoC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线上资源的完善、更新有明确数量比例与时间节点要求,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严格执行了这一要求。

(3)制定适合于SpoC模式的计算机网络课教学和实验大纲。对以前教学和实验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进度表进行修改,对课时数进行调整,根据SpoC课程要求重新撰写了计算机网络课的教学设计脚本和教学内容。完成了线上和线下两个大纲。

2.对学生评价与考核

对学生的考核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的成败。怎样才能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考核形式征得学校教务处的同意。对于一门课程考核一般有考查和考试两种方式,大多数学校规定考试课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卷面成绩两者按一定比例组成,如果SpoC课程的考核也采用这种方式,就显得不够全面。为此,我们提前与校教务处沟通在征得同意后向学生作了说明,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否则在课程结束形成成绩时有可能出现麻烦。

(2)学生成绩组成要达到最佳比例。我校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的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线上学习综合成绩。主要由线上平台所具有的考核分析功能给出每一个学生的评价或成绩;二是线下课堂讨论、互动表现评价成绩,含有考勤等;三是试卷考试成绩。由于课程的SpoC教学方式仍处于实践发展阶段,为引起学生对线上和线下学习的同等重视,规定考试试卷卷面占50%,线下课堂讨论表现占20%,线上学习评价占30%的分配比例。经过上学期实施来看效果比较好。

(3)SpoC课程考核教师作用重大。对学生的线上评价考核,由线上平台功能基本可以给出,但对线下课堂学生总体表现,尤其是学生在主题讨论、互动等的表现,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还要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我们在计算机网络课教学中安排由分组讨论中小组长对学生的表现作记录,记录表是有条目且已印好的制式表格,本堂课结束后要求学生签名,以强化学生对自己本堂课表现的认识,以便后续坚持或改进。

(4)阶段性测试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阶段性测试目的要明确,形式内容要灵活。不要仅仅局限于常规的笔试形式,还可以让学生撰写个人学习课程的阶段性总结,比如在学习网络层知识概念时,让学生写一份该层所对应的路由器产品商家及其路由器产品性能水平的报告,以加强学生从知识原理到技术最后到对产品的了解,强化学生的工程思维等。

(5)对学生表现进行阶段性总结。这是强化学习过程的重要方法,要专门抽出时间与全班学生进行面对面总结交流,以提示或提醒学生下一步的学习行为。比如,我们采用先让小组长对本组学习情况进行陈述,紧接着个人自评,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点评等。

总之,Sp0C课程教学模式,就是要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构建,体现了建构主义认知原理,因此,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也应当体现这样的思想。

五、长效机制的建立

经过我们对计算机网络课的实践,要真真正正在某一门课的教学中不打折扣落实SpoC教学模式,看起来简单,但在实施中会遇到这样或者哪样的问题。为了保证不走样,必须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我们主要从两大方面进行了考虑。

1.学校层面

(1)将学校开展基于SpoC模式的课程教学改革纳入学校专业课程建设发展规划之中。比如可将其纳入学校发展的“十三五”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规划之中,从学校顶层重视起来。

(2)校教务处尽快建立健全实施SpoC课程教学的相关管理制度。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职能部门,校教务处应对实施中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形成制度,同时也要有校财务、资产管理处等协调支持。

(3)调整SpoC课程任课教师的课时分配机制。计算机网络SpoC课的实施,显然要比目前常规方式教学要付出更大的脑力和精力。如果在分配等方面没有体现,恐怕没有教师愿意主动承担参与SpoC这种教学方式。经过反映情况,我校现在采用给以SpoC方式上课教师在原本常规课时基础上再增加50%工作量(课时)的方式。

2.教师层面

教师是SpoC课程的具体实施者,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认同SpoC课程的教学模式。要有奉献的思想准备。我们在开始实施计算机网络SpoC课时,先征求了几位老师的意见,并达成一致,以避免在实施中出现不同的想法。

(2)不断学习提高SpoC课程教学能力。显然,在SpoC课程教学中,对教师的知识、技能等都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学团队专门制定了适应SpoC教学的提高方案。

(3)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讨论。要不断感受理解SpoC课程教学模式真谛,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修正,定期集中介绍自己的经验体会。

(4)对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外在问题,及时进行反映沟通。课程在进行中,时间不等人,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及时向主管领导反映问题,比如向教学主任、院长反映等。我们对一些可以通过自己努力沟通就能解决的事情,要主动出击。

在计算机网络课实施中,我们感到运用SpoC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的改造,而不是使教师这个角色消失,教师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转变,即从知识传授者变为教会学生如何理解知识的推动者。

六、结束语

SpoC课程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大家普遍赞同和认可的,其线上与线下不可分割的统一性特征,非常契合我国高校“围墙”式管理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因为当下完全脱离课堂式的教学方式是不现实的,但又要考虑以学生为主的自我知识构建,SpoC可谓是目前比较好的选择。现在最关键的是要尽快行动起来,应更多重视关注实施过程中问题的解决研究,因为理论上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了,这样或许更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奇,杨竹筠.SpoC:结合高校教学的融合创新[J].物理与工程,2014,(1):15-18.

[2]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22-28.

高中课程在线教学篇9

关键词:机械原理;混合教学;网络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169-03

一、引言

随着学分制的实施,学校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学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缩减,但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需求的质量标准并没降低,相反,随着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还要不断更新和充实,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在课程学时减少的情况下,又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模式。2011年,国外提出了大规模开放课程(mooCs)的教学模式,许多高校认为找到了一个绝佳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据朱永海、韩锡斌等的调查分析,2012年和2013年,美国高校已经开设mooCs的仅3.8%,计划开设的仅9.35%,54.05%的高校没有决定开设,有32.85%的高校明确表示不打算开设mooCs[1]。哈佛大学负责HarvardX(edX)的主任罗伯特・鲁(RobertLue)教授认为:mooCs已经过时了,课程不必是大规模的,也不必是开放的[2]。斯隆联盟在线教育在2014年1月的系列报告中,统计了美国高校提供在线课程与混合课程的情况,结果表明,截止2013年底,70%的院校领导认为他们将有40%的混合课程[3]。

二、研究现状

国内有高校在公共基础课中开始试行混合教学,专业课实施混合教学的还很少[4-6]。黑龙江大学的形势任务教育课在2015年采用线上网络教学4个专题,线下面授教学4个专题。安徽大学的形势与政策课在2013下半年就启用了混合教学,学生的总评成绩中,网络学习情况占50%,参加专题讨论情况占30%,网上完成作业占20%。浙江大学的信息技术课采用在线学习加课堂讨论的混合教学。福建化工学校的二维动画制作采用40分钟自主学习加40分钟作品制作的形式实施混合教学,将“听老师讲”变成“自己学”,采用交互式视频讲解技能操作训练,对学生高度分组,满意度很高。石河子大学的家畜繁殖学(54学时),在改革前有44学时为面授,10学时实践,采用清华网络教学平台后,改为线上40学时、实践14学时、面授14学时,建立由1000多道题组成的试题库,学生上机考试,随机抽取试题,由计算机当场给出课程成绩[7]。通过分析国内国外的情况可知,混合教学是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绩效。

三、混合教学的内涵

混合教学是介于传统课堂教学和完全网络在线学习之间的教学模式,是指将面授教学(Face-to-FaceLearning)与在线学习(onlineLearning)相融合,以达到有效学习的一种学习模式[8]。传统课堂教学以黑板、实物等为教学媒体,以传授知识为主,注重面授教学的实施,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方式单一,教学评价以总结性评价为主。而混合教学综合考虑课堂教学要素与在线教学要素,教学内容除教材以外,还包括丰富的在线教学内容,教学媒体丰富,教学过程和模式多样化,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进行主导,教学提供线上线下多种学习方式,以能力培养为主,注重将面授教学与在线教学进行互补,发挥最大优势。对比传统课堂教学和完全在线教学,混合教学扩展学习时间、空间和机会,支持多种教学资源的提供,通过交互与合作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支持课程管理活动(例如交流、评估、评分、反馈)。总之,混合课程可提高教学的质量和绩效。

四、机械原理混合教学

机械原理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在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在培养机械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本课程为学生从事机械方面的设计、制造、研究和开发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具有增强学生适应机械技术工作能力的作用。

全国机械原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议该课程的学时为70学时(理论56学时,实验14学时),课程设计1周[9]。我校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60学时(理论46学时,实验14学时)。课时减少了,但随着现代设计方法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课程内容不断充实,如随着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发展,课程中新增了开链机构的设计和运动分析。因此,仅靠课堂面授的46学时,教师无法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内容。

1.机械原理混合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的安排。混合教学一般将适合于网络学习的教学内容安排成e-Learning模式,将不适合的内容或者难以实现网络学习的内容安排成老师讲授或指导的模式,并采用网络进行教学信息交流、作业的管理等。笔者对机械原理课程中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安排了网络自主或协作学习:一是难度大,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如机构结构组成等,可在线上多次重放动画(或视频)便于理解;二是纯粹文字叙述、无公式推导演算的内容。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绪论;机构组成;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凸轮机构的组成及类型;凸轮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齿轮机构的组成和类型;渐开线齿廓的切制原理;轮系的类型及功用;间歇运动机构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刚性转子的平衡;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类型及调节方法;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一般流程。总计约20学时。(2)网络课程的架构设计。我校的机械原理网络课程采用清华在线教育综合课程平台作为开发平台。该平台支持mooC、混合教学、网络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是一个通用的网络教学平台,主要有课程建设、课程学习、学习社区、学习分析、课程管理等模块(图1)。我们灵活运用其功能模块,创建机械原理网络课程用户界面及其课程内容,如图2所示。网络课程内容包含教学大纲、教师教案、考试大纲、理论课、实验课、课程设计等内容。另外,还有丰富的图片、视频、动画等课程资源。理论课程内容包括分章节的演示文稿、视频播课、课程作业、试题库、试卷库、课程问卷、答疑讨论等内容。课程实验模块包括实验指导书、实验操作视频、实验报告格式及样例。课程设计模块中主要包括任务书、辅导课的ppt、格式规范要求、样例、几种机构建模及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介绍等内容。(3)课程资源的建设。课程资源的类型有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等。文本可以直接在平台的编辑器中输入,也可在文字处理软件中编辑好后再导入课程平台。图片有教材中的插图、实物照片、三维实体截图等。图片中的线图建议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各图形对象,机构结构图建议用三维爆炸视图或动画形式,直观清晰,方便理解。视频可采用手机、摄像头、照相机等常用工具进行制作,进行适当的格式转换,建议单个视频长度不超过5分钟,仅针对单个知识点,文件大小不能太大,方便学生利用零散时间在移动终端上学习。本机械原理网络课程中共制作了171个机构动画素材文件,68个视频素材。

2.机械原理混合教学实践。2015年,我们在2013级机制专业中试用了混合教学。线下第一次课明确上述线上线下的内容安排,对混合教学的实施方式做了说明,对网络课程的使用方法进行了演示,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安排进行线上和线下的学习。学生在线学习时可分章节、分知识点观看播课单元,研读课程内容,若有疑问可在讨论区发问,老师和其他同学均可在线上答疑。课程作业暂时只要求客观题在线提交,主观题要求线下提交纸质作业。线下理论课的教学方式也实施了改革,一是对线上的教学内容仅作总结归纳,并通过提问、组织课程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在线学习的效果;二是对线下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精讲。每个月采用网络课程中的试题库对学过的内容实施在线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以督促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学习任务。

课程结束后,学生修读这门课程的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根据网络课程平台中学生的学习统计给出,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其中客观题(40分)采用在线测试,主观题(60分)采用传统纸质考试。从最终成绩来看,成绩符合正态分布,平均成绩75.6分。从学生评教的结果来看,学生满意度为93.2%。

五、结论

混合教学综合考虑了课堂教学要素与在线教学要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特别适用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我校在机械原理课程中使用混合教学,显著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绩效,为其他课程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永海,韩锡斌,杨娟,等.高等教育借助在线发展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美国在线教育11年系列报告的综合分析及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04):92-100.

[2]申灵灵,韩锡斌,程建钢.“后mooC时代”终极回归开放在线教育――2008-2014年国际文献研究特点分析与趋势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3):17-26.

[3]韩锡斌,葛文双,周潜,等.mooC平台与典型网络教学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1):61-68.

[4]李一浩,王辉,裴旭明.面向机电专业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01):234-235.

[5]唐美玲,关多娇,杨利.混合课堂模式下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经济师,2015,(04):250-251.

[6]吴东醒,付志文,冯颖竹.农业气象学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农业网络信息,2008,(08):117-120.

[7]清华教育在线.课程共享联盟[eB/oL]:http:///courseunion/course/welcome.jsp.

高中课程在线教学篇10

关键词:在线课程;本科教学;教学方式

在线课程学习源于美国,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实践热潮。目前,在线课程的应用主要以微课和慕课这两种课程形式为主,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这两者的相同点在于,都以教学视频为主,视频短小精悍,一节课程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授课途径一般都要借助互联网,课程内容都要包含也课程主题相关的联系测验和评价。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微课的规模较小,慕课的规模较大;微课的交互性较弱,慕课的交互性较强;微课的课程内容相对独立,慕课的课程内容连续性较强。慕课和微课都是以视频教学为主的在线视频开发课程,一般都是免费,因此快速成为全球开放的教育资源,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高等学校是在线开放课程研发和应用的主要参与主体之一,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在线开放课程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一、在线开放课程的类型

(一)微课

微课是经过课程设计者精心设计,依托信息化为展示平台,借助互联网为分享渠道,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一般一节课时间不超过10分钟。微课的教学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其内容更加精简、教学目标更加单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教学指向更加明确。微课一节课的内容只讲解一个知识点或者只设计一个教学环节。微课的资源内容设计是半结构化的形式,通过网络媒介将某个与主题相关的教学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做结构化设计,同时具有半结构化开放的特点,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各个要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或者扩充。微课借助互联网为沟通渠道,便于分享课程视频、素材课件等内容,使用上比较灵活、方便,并且没有使用时间的限制。

(二)慕课

目前,美国的慕课主要有三大平台――eDX(在线课程项目)、Udacity(在线大学)和Coursera(课程时代),这三个平台集结了哈佛大学、mit、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布朗大学等全世界最优质的大学资源,为每一位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国内的慕课平台主要有清华“学堂在线”、北大“北大在线”、上海大学“好大学在线”、中国大学mooC、mooC学院、智慧树在线教育等。慕课的大规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指学习人数众多,二是指参与课程开发和应用的高校和课程资源数量很多,参与慕课体验和教学的教师数量很多,三是指资金的投入较多,由于慕课需要录制课程、依托互联网传播,因此前期的建设费用较高。慕课的教学同样不会受到时间、地点、年龄、文化甚至国家等因素的影响,学习的受众对象不受限制。慕课重视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较好地体现课程的开放互动性。

二、在线开放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

(一)在线开放课程的内容――以中国大学mooC平台为例

在线开放课程的内容选择以某个主题明确的知识点为主,教学环节设计精简且环环相扣,课后一般会安排与授课主题相关的讨论题目或联系题目供学生在论坛上交流学习使用,激发学生培养主动学习、发散思维的学习方法。

中国大学mooC是国内慕课课程开发的主要平台之一。到目前为止,国内共有123所高校参与了慕课课程的设计和教学。中国大学mooC将课程内容分为计算机、经济管理、心理学、外语、文学历史、艺术设计、工学、理学、生命科学、哲学、法学、教育教学和其他这几个部分,其中其他里面包含了了大学先修课和业教育课程。目前,最热门的课程为大学英语自学课程,共用182802人参与了课程学习,第二名是大学英语(口语),共有163801人参与了此课程,第三名是高等数学,共有155726人参与了课程学习。从最热门的三门课程来看,大学公共必修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类型。每一门课程都有专门的网页介绍课程概述、证书要求、预备知识、授课大纲、参考资料等与课程学习相关的内容,也会介绍课程的授课老师、开课时间、结束时间、课程时长、课程负载等相关信息,便于学习者提前做好学习规划。课程的学习界面还会展示课程公告、评分标准、课件、测试与作业、考试、讨论区等内容。mooC课程非常强调师生的互动性,在讨论区师生可以就课程问题进行交流学习,学生可以发起谈论主题,还有专门的老师答疑区、课堂交流区和综合讨论区。

(二)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方式

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方式以引导式、互动式、讨论式、体验式和混合式为主。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自主式学习,师生互动强。课程教学方式不再局限于教师讲授知识,在课程环节的设计中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和知识的拓展,可以使用包括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素材,设计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教学环节。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同时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三、总结

在线开放课程给高校以及高校的教师、学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使高等教育向开放、终身学习的方向发展,使知识分享不受地域、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提供人人都可以学习的平台。在线开放课程促使高等教学加快改革的步伐,调整课程体系培养符合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使用网络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介。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的激励和启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赵菁.在线课程对高校课程与教学的影响与挑战[D].沈阳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