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科学记数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42:20

初中数学科学记数法篇1

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数学一线教学经验总结出,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学习数学基本概念的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层面的问题,值得深思和深入研究。

(一)缺乏针对数学概念记忆的策略性知识。我国是一个教育历史悠久、教育经验丰富的国家,特别是在“记忆学”的研究与应用上取得了较好的成就,这在“应试教育”教育阶段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理念的提出,数学“记忆型”教学突然在理论上被界定为“数学应试教育”的代名词。这样一来,向来受到重视的“数学三基”数学理论研究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同时,理解型学习数学知识、创造性解决数学问题,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越成为当前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培养目标的内核与教育界理论研究的热点。这意味着前者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学视阈的一个“真空地带”。可从我国数学教育教学规律可以看出,“记忆型”教学是初中数学学习必不可少且占有重要地位的方法论。因此,不能因为素质教育的倡导就彻底否定了记忆教学的价值,或者说割裂了记忆与创新教育的必然联系。

(二)缺乏权衡记忆与理解的关联意识。在“应试教育”阶段,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只顾及数学知识传授的量的积累与扩充,从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知识质的积淀与提高;只强调向学生“填塞”数学知识,从而忽视了“填塞”的方法论要求。这一阶段实质上是记忆完全占据统治地位的阶段。而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作用下,许多数学研究者有这样一个共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决定了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有学生自己理解过程的参与。此观点后来不断被强化,以致于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走向了一个与前者完全相反的极端,即理解完全占据同志地位的阶段。但经过艰辛的理论探索后,一条数学教学科学规律终于得到广泛的认可: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应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动态化过程。记忆与理解的最佳结合点在于寻求恰好的“平衡支点”。

(三)缺乏系统性数学概念梳理意识。记忆学显示:有效的数学概念记忆的结果应该是使数学概念在大脑中以网络链接模式有机组合的。初中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只有也只能以这种模式存在,才能更加利于以后知识的择取与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样显示:只有学生自身经过同化和顺应作用形成的知识结构才具有基础性、可辨性、适用性的品质。数学理论的逻辑体系更是决定了数学概念应该是一系列概念环节互为相扣的链条有机体系。

但是,初中生特别是那些在数学迷宫里徘徊不前的学生,长时记忆体系中的数学概念却是孤立的、散乱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学生没有有效地讲求记忆策略和没有处理好数学概念理解与记忆的关系外,主要是学生没有整体意识,没有从宏观上梳理所记住的数学概念,更没有理清数学概念间的联系。其实,即使在教改后的现在正在应用的数学教科书里,很多基础练习都是针对一个或几个具体的概念而设计的,并没有为学生提供从整体上去理解和把握节、章,甚至是一册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关系的练习。

二、初中生记忆数学概念的对策选择

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科技教学的广泛应用,解决上述问题具备了比较充足的应策选择的条件。笔者认为应当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改善初中生记忆数学概念时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科学记数法篇2

关键词:数学学习方法

刚进入初中阶段,随着各科知识的延伸和深入及科目的增多。不少学生会产生不适现象,这种现象在数学学习中尤为突出,具体表现在学习上不自信,找不对学习方法,不知道怎么学……笔者在接初一年级的教学之后,有不少家长反映学生在升入初中后与小学时期的学习相比,情况有很大的变化,如作业多了起来,孩子光处理各科作业有时候晚上要到十一点多,没有时间复习和预习,家长也跟着着急。笔者认为出现这些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适应初中阶段的授课方式和学习,而且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笔者经过了调查和归纳后,总结出了几种数学学习方法,现表述如下。

一、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初一阶段正是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一个过渡时期,而且科目突然增多,各科都有学习任务和作业,有的学生不能合理安排时间,出现了不适应现象;再加上学生刚到一个新的学校,新的环境,新的同学,在学习上也有一定的压力。尤其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怕在新班级中落后。比如,我们班有位学生在小学一直都是好学生,他觉得到了初中也不能落后,就不停地学习,而不讲究方法和技巧,结果成绩缺不够理想,打击了他的自信心,影响了其学习的积极性。笔者了解他的情况后,及时与他进行了沟通,并告诉他不能仅仅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知识,而要真正地领会和理解学习内容。此外,笔者还发动其他学科的教师来帮助他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他的学习不再那么吃力,考试成绩出来后其学习水平大大提高,他又重新对自己树立了信心。

通过这个事例,笔者明白了在初中一年级,教师需要多观察学生,并及时帮助他们从小学顺利过渡到初中阶段的学习,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另外,数学学习是一个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反思、交流等活动积累学习经验,逐步学会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二、找对学习方法

数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是通向科学大门的金钥匙,是锻炼思维的体操。通过学习数学学生能更严密、更合理、更深入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此每位学生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取得事倍功半的学习效果。

初中生往往不习惯预习,也不会预习,或者把预习当做形式,只是草草地过一遍,看不出问题和重点,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时要做到:首先粗读,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和知识概况;其次细度,对重要的公式、定力、法则反复阅读理解,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标记,带着问题去听课。

学生学习时不仅要做好预习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听课获取知识,因此学会听课对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调动全身各种器官,真正体会到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过程,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用耳朵接收知识,教师应指导学生听清每节课的目标要求;听清知识的引入和形成过程。思是指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只有不断思考,才能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记是学生做课堂标记,可在书本上标注,过多的记录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听课需要记录什么,即记要点疑点,记解题方法和思路,记课堂小结和课后拓展思维考题。

三、做一定量的习题

每次考试结束后笔者经常听一些学生说,之前做了好多习题集,这次考试中还是有没见过的题。数学习题浩如烟海,变化无穷,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习题都做完。虽然不做题是不行的,但“题海”战术也不是好办法。如何从众多题目中选取有效习题来做,这也是一个技巧,首先选择的习题要有一定的代表性,要有针对性。其次当看到一道数学题时,不要急于下手去做,而是先看一看,思考如何能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而且做完某道题后并不是就完成任务了,要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要在做题中关注思路、方法、技巧,注重发现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把苦做变为巧做。很多家长都反映,孩子平常听讲认真,作业也努力完成,结果考试时数学大题还是不会解。据调查显示:半数中学生成绩被数学拖后腿,原因并不是智力问题,也不是懒惰,而是方法的问题。这些学生做题就像在荒原上开汽车,很容易迷路,绕弯路。其实细心的学生会发现,很多题的解法都有相似性,如果能把这些相似的解法归纳为共同点,总结成固定形式,以后再碰到此类的习题,马上就会有解题思路。比如工程问题、追击问题、相遇问题等都属于模型一类的问题,如果学生掌握了一种题的解法,也就表明这一类题都会做了。

总之,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学会做某一道题,而是掌握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初中数学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会明.浅谈初中生数学的学习方法[J].学苑教育,2010(2).

[2]张小红.浅谈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J].新课程学习,2013(1).

[3]郭利群.浅谈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克服的问题[J].科技资讯,2009(2).

[4]吕晓颖.浅谈初中生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及教学对策[J].新课程:中学版,2009(4).

[5]张君.浅谈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生之友:初中版,2009(9).

初中数学科学记数法篇3

关键词:数学日记;初中数学;应用;研究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学科,数学概念普遍抽象,理论推理过程较为复杂,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由此引起的经常性挫败感会使初中学生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教师应当努力的方向。数学日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成为一门新的研究课题。

一、数学日记的特点

数学日记,是指学生在上数学课的过程中,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所学习的数学内容,便于课后复习,加强巩固数学知识。数学日记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有助于体现教学的时效性,使学生牢记当天所学的数学内容。学生通过记数学日记,可以实现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还能在课后温习自己所记录的知识点,进行举一反三,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二、数学日记在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日记在初中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写数学日记的良好习惯。比如,让学生从多方面记录生活中的数学,可以是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发生的趣事,也可以是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遇到难题后,跟同学讨论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或者是自己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初中学生写数学日记的水平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在写好数学日记方面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创造更多师生交流的机会。教师应当定期查阅学生的日记,评出水平较高的日记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写出更为优秀的数学日记。本文通过几点实例进行分析数学日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例一:某七年级学生关于有理数计算法则的日记刚步入初中,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同学,我的心里感到无比喜悦。同时,心里也有一点恐慌,学习科目增加很多,难度也加大了,尤其是数学。因此,在数学课上,我无比认真地听讲,不愿意放过老师说的每一句话。今天主要学习有理数的乘法法则。随着知识点的不断增多,我就一直在思考,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与加法法则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与区别,因此在课上我将老师讲解的乘法法则记录下来后,又将有理数加法列在一起对比学习。有理数加法:同号取相同的符号,例题:(-5)+(-4)=-9;异号,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例题:(-8)+2=-6;任何数与0相加得原来的加数,例如:8+0=8。有理数乘法:同号得正,例题:(-3)x(-6)=18;异号得负,例题:(-5)x6=-30;任意数与0相乘得0,例题0x5=0。历年教学经验表明,学生在学习有理数运算法则时,往往会混淆乘法法则与加法法则。这名学生将二者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学习,并各自举例,用直观的方法将系统的知识呈现出来,这不仅说明该名学生对此知识点已经熟练掌握,也说明,此学生有很强的归纳总结能力。实例二:某学生以日记形式记录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两年的数学学习一直是轻松愉快的,但是当步入初三接触函数后,学习变得很吃力,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最开始的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我还能从容应对,相关的应用题也可以正确解答出来,但是二次函数让我感到很困惑。首先,二次函数一般式中有更多的字母,为y=ax2+bx+c(a不为0),求解二次函数解析式需要的已知条件更多,解题步骤更复杂。其次,二次函数的图像更为复杂,确定其图像需要知道更多已知点。在解答二次函数相关题目时,给我的感觉总是困难重重,希望老师在这方面能够给予更多的帮助与指导。通过阅读学生的日记可知,学生在学次函数相关知识时遇到的问题。这样,教师在课上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将此部分知识点着重讲解,并在课下了解该学生的掌握情况,根据他在学习上遇到的实际问题给予个别指导,有效梳理二次函数的重点内容,直到学生完全掌握为止。此外,找出一些典型例题与学生一同探讨学习,检验学生的掌握成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数学日记的实际作用

(一)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步入初中后,数学试题难度逐步加大,学生要想学好数学,不仅要充分利用好课上时间,还应当在课后及时复习,独立思考所学内容,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及时发现自己所有的疑问与困惑。这样,学生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所学内容,通过长期的日积月累,不仅有利于自己对知识的掌握,还能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案例二中,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写道,在学习过二次函数后,心中产生很多疑问,解答函数解析式时有困难,觉得二次函数图像过于复杂。这样,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并进行重点讲解。同时,特殊同学要特殊对待,教师还要针对个别同学的实际问题,课下对其进行单独讲解,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学生在掌握二次函数解析式求解过程及其图像后,还应当在日记中列举具体实例,以便日后复习,夯实基础。

(二)感悟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理论的学习就是为了实际应用,而且数学知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较为普遍。在写数学日记时,学生应当将运用既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详细过程记录下来,这样能够有效体现出数学的价值所在。例如,某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写道,今天,爸妈说要买洗衣机,在选择品牌上比较犹豫。我突然想到数学课上讲的“货比三家”,于是,从网上查到了四种品牌的洗衣机以及各自近三年的销售情况,并将产品的性价比、主要功能、售后服务及客户评价等重要信息做成表格,爸妈在全面分析这些参考数据后,做出了他们认为更为正确的选择。他还写道,从这件事中,他体会到了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数学。从学生的日记中可以读出,该学生已经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懂得学以致用,相信他的数学学习成绩肯定很出色。

(三)促使数学教师完善教学方案

初中数学科学记数法篇4

【关键词】数学;逻辑性强;思维严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219-02

高中数学普遍被认为是高中所有学科中的难点,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习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究其原因,是由于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因此不少同学进入高中之后学习数学感到很困难,这就使一些初中数学学得还不错的同学不能很快地适应而容易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被动学习,造成成绩不断下滑。以下就怎样学好高中数学谈几点意见和建议。

1明确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学习特点的变化,主动调控学习心理

1.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中数学一上来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图形语言等。我们在学习中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多应用理论联系实际降低思维难度,循序渐进地培养自己以形象,通俗的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互相转化,提升学习的“悟”性。

1.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想同。初中阶段,由于很多教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一元二次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因此,形成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中学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是高中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这需要我们适应这种变化,不断提高解题应变能力。

1.3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在“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也使很多学习被动,依赖心理重的学生感到不适应。这就需要我们跟上老师授课的节奏,强迫自己适应新形势下的学习。

2科学的制定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2.1认真听好每一节课

(1)课前做好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听课过程中要做到科学听课。首先应做好课前的准备,不能老师来了才去找东找西,使得上课时出现书、本等丢三落四的现象;上课前也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以免上课后还气喘嘘嘘,不能平静下来。

其次就是听课要全神贯注。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须要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也就是专心听讲、仔细观察、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适当记录并完成练习。

若能做到上述“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3)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老师讲课开头,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本节知识的纲要。

最后一点就是作好笔记,将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明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

2.2做好复习和总结工作

(1)做好及时的复习。听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复习的有效方法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2)做好单元复习。学习一个单元后应进行阶段复习,复习方法也采取回忆式复习,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

(3)做好单元小结。单元小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能结合典型例题将其表达出来是最好不过了;问题记录,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应记录下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2.3配备适量习题,做到有针对性,不搞题海战术: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你学的基础知识,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如果你掌握得不准,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题的结果,反而巩固了你的缺欠,因此,要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而对于中难题,尢其要讲究做题的效果,即做题后有多大收获,这就需要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把它们联系起来,你就会得到更多的经验和教训,更重要的是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这将大大有利于你今后的学习。当然没有一定量的练习就不能形成技能,也是不行的。

另外,就是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问题。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数学题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拿到题目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基础上,逐字逐句仔细审题,细心推敲,切忌题意不清,仓促上阵,审数学题有时须对题意逐句“翻译”,将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有时需联系题设与结论,前后呼应挖掘构建题设与目标的桥梁,寻找突破点,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思维严谨的学科。而训练并规范解题习惯是提高用文字、符号和图形三种数学语言表达的有效途径,而数学语言又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因此,只有以本为本,夯实基础,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科学记数法篇5

人们从结绳记事到数字的出现、从生产劳动的需要到数的加减乘除……直至数学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不断的赋予数学新的生命,使数学最终形成一门科学――具有自己独特语言的科学。那么什么是数学语言呢?狭义地说是指数学符号语言。广义地说,是一切用以反映表达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语言。在中学数学教科书里,数学语言表现为三种形态:首先是符号语言;其次是用来解释、联系符号语言的文字语言和叙述数学规律的文字语言;第三是图象语言,它是用图象或图形来形象表达数学对象和数学关系的特殊数学符号。

初中数学的教学,首先就遇到了数学语言和数学符号系统的问题。要使学生懂得,掌握数学语言和数学符号系统是学好数学,进行正确的数学思维的关键。小学时学生对数学语肓的感知较为肤浅,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只注重其结果。到了初中后,要求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更应注意其解题过程。此时,就要求学生在掌握数学语言的基础上使用数学语言去叙述过程。所以,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识别能力。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重视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咬文嚼字学数学”,是成功地学习数学的一条经验。但恰恰这一条,初中学生又最难做到,旧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很不重视阅读数学课本。因此,每节课应安排一定时间领学生阅读课文,在逐字逐句的阅读中,帮助学生领会数学语言的简洁、清晰,从中理解和掌握数学事实,学会应用数学语言去叙述数学事实。通过认真阅读课本,逐渐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与提高驾驭数学语言的能力,再进一步要求学生模仿课本上的数学语言。解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材中阐述数学问题所用的词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给出定义的或被描述过的实词,例如“正数”、“负数”、“有理数”、“距离”、“平行线”等等。第二类是不给定义的词。如关联词“任意”、“至少”、“连结”、“经过”等等。第一类词的第一次出现,往往用黑体字说明,第二类词在教材中则是数学语言教学中的一项长期、细微、耐心的工作,尤其是那些在语文课中早已学过也已懂得,但在数学中又有新意的词。教师应根据学生应用语言的水平,揭示数学语言的准确含义,以及与生活用语差异。使学生对“已经熟悉的词”作再一次学习。比如“任意”,可以编这样一些模句,辨析在这些句子中,是否要用“任意”二字,用了“任”字是否正确:(1)“任意一个数的平方都大于这个数的本身。”(2)“过任一点作一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3)“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通过辨析,掌握“任”字的应用条件。

教学的现状是,很多教师对数学语言的教学,尤其对不定义的关联词的教学不够重视。这种现象亟待改正。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认真对待数学语言中的一句话、一个字,不断地探求和领会语言在新的实践范围内所蕴含的新内容。

二、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或背诵重要的概念、公理、定理、性质、法则

数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公理、定理、性质、法则是学生数学语言的主要组成成份,是骨干和框架,熟记和背诵是完全必要的。在此基础上,逐步在运用中加深理解,学生就能真正地掌握它们。我们所反对的死记硬背。是要求学生无论是否必要、无论是否理解,一概地死记硬背。

事实上,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有时就与学生不能正确地熟记概念、定理等有关,特别是初中平面几何与高中立体几何学习中表现得最明显。反之,要求学生熟记或背诵重要的概念、定理等内容,正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语言的一个机会,我们不应当失去。

三、师生共同活动。加强由图形到文字、文字到符号的互译训练

师生共同活动,加强文字、符号、图形的互译训练,是初巾数学人门阶段极需重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时不可忽视简单的互译,应由浅人深,由易到难。比如在教“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内容时,教师可在黑板上进行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的互译。如下:

如此设计,对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定有效果。到后面学习“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尝试着把法则用符号语言来表述。这样学生就可以对下面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用“>”、“

四、课堂教学活动中注意发展学生数学语言能力

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回答学生问题等活动中,学生都要与教师对话。教师应抓住这样的机会,肯定学生使用的正确的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纠正错误的或不准确的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如果能持之以恒,必然是有益的。

数学课堂提问的方式,目前用得最多的是:提问第一个学生若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又提问第二个学生,如此继续下去,直至某个学生回答完全正确为止。如果我们改用另一种提问方式,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将会有更大的帮助。即:提问时,若回答问题的学生答得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教师不再提问第二个学生,而是对原来回答问题的那个学生进行启发,让他继续回答正确为止。这种提问方式,对被提问的学生是一次严格的数学语言训练,对全班学生也有教育作用。如果每节课这样提问一二名学生,一学期下来,全班每个学生平均能如此训练二至三次,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五、处理好学生的书面作业

初中数学科学记数法篇6

一、明确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学习特点的变化,主动调控学习心理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中数学一上来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图形语言等。我们在学习中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多应用理论联系实际降低思维难度,循序渐进地培养自己以形象,通俗的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互相转化,提升学习的“悟”性。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想同。初中阶段,由于很多教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一元二次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因此,形成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中学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是高中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这需要我们适应这种变化,不断提高解题应变能力。

3、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在“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也使很多学习被动,依赖心理重的学生感到不适应。这就需要我们跟上老师授课的节奏,强迫自己适应新形势下的学习。

二、科学的制定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1、认真听好每一节课

(1)课前做好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预习中发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听课过程中要做到科学听课。

首先应做好课前的准备,不能老师来了才去找东找西,使得上课时出现书、本等丢三落四的现象;上课前也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以免上课后还气喘嘘嘘,不能平静下来。

其次就是听课要全神贯注。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须要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也就是专心听讲、仔细观察、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适当记录并完成练习。

若能做到上述“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3)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

老师讲课开头,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本节知识的纲要。

最后一点就是作好笔记,将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明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

2做好复习和总结工作。

(1)做好及时的复习。听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复习的有效方法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2)做好单元复习。学习一个单元后应进行阶段复习,复习方法也采取回忆式复习,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

(3)做好单元小结。单元小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能结合典型例题将其表达出来是最好不过了;问题记录,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应记录下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3、配备适量习题,做到有针对性,不搞题海战术

(1)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你学的基础知识,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如果你掌握得不准,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题的结果,反而巩固了你的缺欠,因此,要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而对于中难题,尢其要讲究做题的效果,即做题后有多大收获,这就需要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把它们联系起来,你就会得到更多的经验和教训,更重要的是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这将大大有利于你今后的学习。当然没有一定量的练习就不能形成技能,也是不行的。

(2)另外,就是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问题。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数学题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拿到题目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基础上,逐字逐句仔细审题,细心推敲,切忌题意不清,仓促上阵,审数学题有时须对题意逐句“翻译”,将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有时需联系题设与结论,前后呼应挖掘构建题设与目标的桥梁,寻找突破点,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2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思维严谨的学科。而训练并规范解题习惯是提高用文字、符号和图形三种数学语言表达的有效途径,而数学语言又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因此,只有以本为本,夯实基础,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科学记数法篇7

关键词:数学;高中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248-02

通过对两届学生的教学,深刻体会到,使用课改新教材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思维的广阔性、师生的互动性明显增强,但思维的严谨性,推理的逻辑性及知识的综合运用显得有些不足。加上高中教材与初中课改新教材教学内容上有一些“脱节”。因此作为初中教师应有责任引导好学生做好高中数学学习的准备。

一、知识点衔接的准备

初、高中教材教学内容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脱节”:

1、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在初中教材中已删去不讲,但在高中的学习中还要经常用到。

2、因式分解初中教材只提到提公因式法、运用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只是在少许题目中出现,而出现在“阅读”部分的十字相乘也只是局限于二次三项式且二次项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几乎不涉及,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

3、对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

5、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弦切角等和定理如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6、解方程(组)中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简单的无理方程、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在初中教材中未出现;换元法解方程(换元思想)在初中教学中也大大弱化,很不利于高中数学学习相关知识的学习。

因此我们初中教师对初高中衔接内容的补充是有必要的,学生在补充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收获也是必然的!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应有意识地补充知识点;并引导学生联系新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

二、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准备

初中教材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只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多。初中内容与学生生活贴近,简单、具体形象;从直观、形象、具体事例出发,概括出一般结论,教师讲解典型例题,学生反复练习,直至掌握为止;学生思维单一、解题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推理能力差,尤其对代数中字母的可变性缺乏理解,分类讨论的纯粹性,完备性把握不够。

高中教材是信息大集中,能力大发展,概括性、抽象性、逻辑性明显增强。从特殊到一般,抽象性,概括性强;教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要求学生举一反三,从典型例题中悟出一般解题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解题技能;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注重严密逻辑推理,知识的深度、广度、难度、综合性明显加大。

因此初中教师应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勤学好问、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及时复习,以及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工整等良好学习习惯。

此外,多项数学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教学中应特别关注。一是要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实现教学内容的自我构建。同时,加强对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及时进行归类总结,找出其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形成学生自己的解题策略;二是要培养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提高,首先有赖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解题要求尽量一题多解;三要提高数形结合能力。数形结合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四要提高问题分析能力。分析与综合是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基本途径。一道陌生的几何题摆在面前,常使人感到无从下手,在简单的证法未被发现之前,我们不得不向各个方向伸出思维的触角,试探、摸索、寻推正确的方向。通过一题多解,一点多变的训练,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五是要提高运算能力。我们要训练学生做到会做的一定做对。要求数学表达,格式清晰,结果正确,不提倡在初中数学解题中过度使用计算器。

三、学习方法上的准备

由于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他们上课注意听讲,缺乏积极思维,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碰到问题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虽然不少高中教师强调了高中数学的学法调整,但由于原有学习方法已成习惯,有的同学不敢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调整,高中阶段课目多负担重,突出的就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因此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做好学习方法上的准备是必要的。从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可把学法指导的内容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预习指导

平时应要求学生预习做到: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枝干,对重要的概念、性质、判定、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等反复阅读、体会、思考,并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2、听课指导

应指导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注意做到: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听知识的引入和形成过程、听懂教学中的重、难点、听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及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3、思考指导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掌握好知识的前提,初中学生思维狭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应使他们在学习中做到:敢思、勤思、随读随思、随听随思;善思、反思。

4、提问指导

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学科的学习无不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平时教学中应教给学生一些问问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1)追问法,即在某个问题得到回答后,顺其思路对问题紧追不舍,刨根到底继续发问;(2)反问法,根据教材和教师所讲的内容,从相反的方向把问题提出来;(3)类比提问法,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理、性质等的相互关系,通过比较和类推提出问题;(4)联系实际提问法,结合某些知识点,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此外,还应要求学生在提问时不仅要问其然,还要问其所以然。

5、笔记指导

初中数学科学记数法篇8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使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已成为影响我国发展的基本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成为我国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在学校教育中,数学课程是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最能培养和锻炼学生思维的学科之一,通过学校教育中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教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初二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分层次、分步骤指导。

预习

预习就是先学后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不断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精神,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预习的具体任务是:初步理解所学内容和思路,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和旧方法,并把新旧内容联系起来,找出新内容的重点和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数学预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可采用“粗、细、问、用”的方法进行。

粗,是把要学的内容粗读一遍,了解这些内容要说明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用到哪些旧知识。粗略懂得所学内容及其重、难点之所在。这里关键是正确理解数学语言。

细,是仔细阅读所学内容。对于数学概念既要掌握其定义的来历和方式、概念间的关系及其分类,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抓关键,揭本质。数学概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和反映,学习数学概念时弄清其本质属性就是关键。

(2)举反例,抓变式。对于数学概念可以通过学习“去”(去要点)、“换”(换条件)、“拆”(拆开看)等手段加深认识,搞清定义中每个要点或条件在界定概念外延中起到什么本质作用。

(3)新与旧,辨异同。学习新概念,要密切联系与它有关的旧概念,理清新旧概念的来龙去脉和结构关系。对于易混概念要通过分析比较,辨清异同,并归纳要点,形成知识网络,完善认知结构。

问,是对所学内容中的每一个概念,每一个方法,每一步推理、演算,都要问一个“为什么”。对于自己能够解答的问题,把它写进读书笔记中,等教师讲课时对照、比较;对于自己不能解答的问题,作出特殊标记,作为听课的主要目标。

用,是按照自学的理解,独立完成预习作业或练习,作出最初的实践,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查自学效果。

上课

在上课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应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

“思”是指思维。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会产生一种怀疑、困惑、自问、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学源于思,思起于疑”。只有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才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作笔记时应注意:(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3.作业

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学生每天需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要求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并要掌握:(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

4.小结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

初中数学科学记数法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方法;规律;总结

一、概念

“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的概念”可以称之为数学。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可以划分为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两大类。我们小学、初中和高中时期所进行的是初等数学学习,步入大学时期以及更高层次的学习时便是高等数学。伴随着高考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们的数学学习也越来越得到学生以及家长的重视,初中数学学习是打好数学基础步入更高学府的关键所在。而很多同学都会和家长老师反应在学习数学时,感觉比较吃力,很多时候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原因就是初中数学相对于浅薄的小学数学来说,难度相对提升幅度较大,知识点和难点也更多一些,所以要想学好初中数学,正确有效的方法是关键。

二、学习方法

1.积累知识,运用规律

其实数学学习并不困难,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够很轻松的学好数学。在数学学习中要掌握正确的规律和学习方法。

首先,要打好基础,掌握规律。有时我们在做题中遇到难题时,我们会去问老师答疑,老师看过题目之后,就会知道这道题应该用某些方法去做,好像并不用经过太长时间思考,便可以立即解答出来。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出题人也是按照规律来进行提出问题的。因此,只要能够积累基础知识,掌握好规律所在,在发现问题时也就会迎刃而解。用最少的“东西”去证明最多的事物,那些最少的“东西”就是最精华的基础知识,正如建造大厦混凝土架构一样。而基础知识都在课本之中,因此如何利用好课本,总结吸取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课本上的许多知识都是前人研究并且总结出的精华,因此我们要接受消化并且读懂他们,有些时候甚至需要死记硬背。其次,重视课堂笔记。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养成做学习笔记的习惯。将课本内的一些重要概念、公式、难点等记在笔记上,并且经常温习。每天在做习题之前,要把课本的有关内容和当天的课堂笔记预先预习,养成习惯。尤其是做练习题遇到困难时,作业中往往不会出现课本中的例题类型,因为课本中的例题一般都是最基础的类型题,有时不能完全做到对比消化。如果自己又不注意对此进行落实,日子长了就会造成损失和遗漏知识的后果。每做完一个类型的习题之后要加强反思。学生一定要明确,现在正做着的题,不一定是考试的题目,而是要运用现在正做着的题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来解开更多的习题。知识和规律运用的多了,便灵活了。熟悉并贯穿知识,就能找到规律的基础,总结知识经验。

2.合理规划,调整状态

初中的学习节奏也是很紧张的。每个学生都要投入自己几乎全部的精力。要想能够迅速的学好数学,就要给自己制定一个较长远的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详细的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时间,并及时作出合理的微量调整。

在学习中,要善于利用课上的学习时间,认真听讲,做好课上学习记录,对于不懂或者不是很透彻的问题和知识点,要及时通过同学或者老师进行学习并做好课后复习。在回家后和复习的时间中,要合理利用分配好,确保有一定的学习时间,及时调整状态。

在课余时间,要精心挑选课外学习资料,提高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初中数学考的是学生解决新题的能力,不论自己老师的水平有多高,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善于使用课外读物,积累更多的知识。从练习册中获取其他的学习和做题方法来充实自己。当然,不能选择知识点太偏的学习资料,倘若可以独立脱离校内教学和自己老师的局限性,定会事半功倍。

3.主动复习,善于总结

在学习中进行章节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时老师会给学生做总结,做得很详细、深刻和完整。而初中生,学习的知识会更深入,更丰富,所以步入初中我们更要给自己做好总结,该干些什么,准备做些什么,老师并不会一一具体指明,不会给你做太多的总结,而是讲到哪就考到哪,节奏比较紧迫,学生复习的时间也较为紧张,因此初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要加强。

在学习过程中,要提高主动性,善于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复习,并且完成习题之后要加强反思。善于反思自己做过的题,总结经验,举一反三。类型题一般都会为做题者留下一条路,通过规律,可以找到它。把它作为一条基础路,然后去寻找一条更广阔的新路,要懂得随机应变。

要善于做好总结,因为题目会做了,但也不一定完全做得准确,有时会因为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对此我们做出总结,比如一看到求值域,就会条件反射地想到定义域,就会减少犯错的概率。学习的同时,总结出自己的规律并铭记于心。规律是需要靠自己总结出来的,就算别人给你总结好了,你也应该再总结一次,这样它才会成为你自己的经验。我们的数学就建立在许许多多总结出的规律之上。熟悉它,掌握它,拓展它。通过做题和复习,重点总结出,这道题目内容中蕴含的类型以及使用方法,做到知识成片,问题成串,构建起一个内容与方法科学联系的网络系统。

三、结论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要有心理压力和顾虑。任何其他的学科也是一样的,是一个慢慢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但要记住一点,这个过程是我们能否学好数学的重点过程。除了本文中所提的学习方法,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出自己优质的学习兴趣,掌握和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做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并很好的应用到数学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1]雷俊鞭.浅谈数学学习方法.学园,2009.10

初中数学科学记数法篇10

关键词:驾驭,两极分化,数学学习方法

 

古往今来,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比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教学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

进入中学后,随着学习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难度加大,尤其是数学,它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加之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知识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而不会学习或学习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初二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

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影响,民族地区的小学毕业生文化知识更欠缺,他们进入中学以后,要学好数学更困难。就我教的学生而言,有的是在山上读了一,二年级,下中心校直接读六年级的。无论他们如何努力,上初中后,就是无法跟上。基于此,我在初一数学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肤浅的探索,下面仅仅是我对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谈几点拙见: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根据中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分层次、分步骤指导。这种学习方法具有普遍性,可适用其它学科。

1.预习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对他们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免费论文,两极分化。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免费论文,两极分化。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这三者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免费论文,两极分化。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记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在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免费论文,两极分化。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3.深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而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免费论文,两极分化。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免费论文,两极分化。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初一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面表达出来;(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4.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一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习总结。我认为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习总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叶尧城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数学教学论》,马忠林主编,胡炯涛著。广西教育出版社。

3.《初中数学》七年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