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规划与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48:10

景区规划与设计篇1

【关键词】城市规划;水系景观区;设计建设;理论依据

城市作为人们的生活归宿和精神家园,不仅是人与自然共创的自然景观,更反映了所在地区的文化特征。随着城市建设高速向前发展,人们在享受繁华与喧嚣的现代城市带来的物质满足的同时,对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活品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何能够规避环境污染、空间拥挤、精神生活匮乏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居环境早已是城市规划建设中极其重视的问题。

水系是市内环境中的重要构成,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骨架网络,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方向以及性质布局。城市中的临水区域具备平衡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充裕的交流活动空间等功能,因而成为了城市空间中最具吸引力的理想生活地段。时至今日,随着人们生存理念的不断更新,城市水系的景观建设也更加受到重视,成为了改善城市环境,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措施。

一、国内城市水系景观建设现状

水是自然景观中最有灵性的构成要素,在决定城市特征方面有时要比城市建筑更为重要。我国城市水系景观区域建设的理论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发展起来。1990年钱学森率先提出了构建“山水城市”的概念。而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的刘滨谊教授则率先开辟了景观设计规划领域的理论研究,开创性地提出了现代景观设计规划的三元理论。近年来,我国城市水系景观开发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很多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将水系景观的设计与建设作为自身的重点项目对待,水系景观区域也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构成部分。成都市则采用了综合整治的方法,将府南河防洪、绿化、安居、道路、文化的功能集于一体,取得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提供了极具借鉴价值的城市建设经验。而北京市自1998年开始,便对市内水系进行大规模的综合治理,使得城市水环境明显改善,建成了水清、流畅、岸绿和在有条件的河段实现通航的现代化城市水系。

二、城市规划建设对水系景观的影响

快速发展的城市给水系造成了诸多不利的影响,例如市内河道和湿地的填埋,自然水系统的破坏。而水系的变化反过来又制约了城市规划建设的健康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面硬化,缺乏调节城市气候的功能

城市化发展已明显改变了已有的地形地貌,而在水系景观的规划建设中,基于加固河堤的考虑,通常采用了浆砌块石和混凝土将堤岸硬化的方法。这种设计形式在虽能发挥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坡岸稳定的作用,且能使河道坡岸显得整齐划一,但对景观区内的生态系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显著的。而且由于河道内蓄水能力较低,仅仅依靠人工水坝拦截和人工放水保持一定的水位,基本上无法完成对城市气候的调节功能。

2、水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

随着市区规划面积的扩张,常常导致水面积的减少。已有的数据表明城市化水平与城市水面积呈现负增长的趋势。再加之水体严重污染、堤岸硬化工程、自然生态水量不足等原因,造成了城市内河岸线缩减、河道断流的现象,自然水中的水生植物和鱼类等大规模灭亡。不但使生态水体失去了自身的净化能力,也严重破坏了水系景观的观赏价值。

3、安全考虑不足,防洪排涝风险加大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和道路修筑工程中,生态水系和路面状况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路面硬化比例升高导致径流时间的明显缩短,同时增大了雨水径流量和洪峰流量。多数河道都具有城市的排污泄洪功能,但河堤护岸常做了整体硬化处理,这种规划建设方法导致的最大安全隐患就是泄洪能力降低。因此即使在市区建设中花巨资修建排水管网系统,仍然会增大防洪排涝的风险,对城市居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4、亲近性较低,公众参与程度低

城市居民是水系景观区的真正使用者,只有居民广泛的参与到设计过程中,才能真正创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景观空间。但由于水系景观区域的建设涉及规划土地等诸多方面,所以最终的设计方案一般都由政府部门牵头,依托设计单位完成。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局限,设计人员与广大市民缺少沟通,广大市民没有机会接触和参与到对设计方案的讨论工作中来,导致规划方案实施后总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三、针对城市水系景观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重视生态平衡,营造和谐景观

城市水系景观区生态系统的建立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也对建立稳定生态格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城市水系景观区规划与设计时,应深入客观的分析生态失衡的原因,从多个方面来加以改善。不仅要解决河流水质的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也要尊重河流的自然生态特征,以积极的方法恢复自然护岸,使得自然水系的生态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2、建立水系景观保护区

整治过程中严格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将河岸建设成维系城市生态的绿色走廊。河道景观区域内的绿化应以适合生长的本地植物为主,辅以多样的物种相互搭配,并根据不同用地类型采取配套的绿化形式。以现有生态资源状况,在河道两岸设立保护区、恢复适合动植物栖息的自然发展空间,保证鸟类等生物具有较为独立、安静的栖息迁徙空间,旨在提供各类生物适合生态保育的生存环境。

3、搞好水系景观区域的人工造景设计

在漫长的河堤岸线上,若仅是以平铺直叙的行列树木为景观,难免会有些单调乏味的印象。因此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时应特别注意景观元素彼此之间协调呼应,形成主次和谐,特色明确的观景效果。同时,应当充分运用自然景色的四季变化,通过不同季节特征的植物,创造含有春夏秋冬各季特点的水系景观区。

四、结语

水系景观建设在城市规划中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深远的涵义,在环境层面上,水系景观区的自然因素使人与环境之间达到了平衡、和谐的发展;在经济层面上,水系景观区具有高品质的旅游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潜质。在社会层面上,水系景观区不仅提供了富有特色的开放社区,同时也提高了城市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性。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郝天文.城市建设对水系的影响及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的应用[J].给水排水,2005(31).

[3]徐欣.浅谈山水城市建设中水系的治理[J].人江,2001(1).

[4]闫石.开封水系工程中滨水景观设计研究.河南大学,2012.5.

景区规划与设计篇2

关键词:传统;文化景区;山地改造

收稿日期:2011-06-22

作者简介:刘昱(1972―),女,江苏徐州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园艺管理、园林规划设计及施工工作。

中图分类号:tU98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7-0011-03

1引言

徐州市户部山山地环绕在徐州市戏马台文化景区及户部山古民居周围,向阳,通风,排水通畅,立地条件不错。2008年5月,徐州市政府决定改造原有的山地景观环境,对户部山景区西坡进行山地环境改造。

无论设计还是施工,在设计定位和理念上,都要遵循和契合其原有的文化命脉及周边历史、文化、地理背景。而传承与发展也是在过去与未来中互相交织的。在设计中,只要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协调,能够激发人们对美的追求、具有一定审美意向的设计才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态度,而非刻意的仿古或者传统。

正如资深设计师所说:大多数设计师在做一个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项目时,出发点和落脚点常常都会先定位于“传统”之上。我们的头脑首先会被传统的建筑材料、传统的施工技术或者传统的构造方法以及古典园林的形式、空间、图案和色彩所束缚,然后才会考虑如何利用现代技术、现代材料去实施。这个角度的结果往往使得最终的景观效果不但无法得到古典园林文化精髓,在形式和空间上也显得不伦不类。实际上,艺术的审美并非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泾渭分明,事实上,如果我们从现代景观空间的功能及形式出发,摆脱传统束缚,将传统文化的内容,在景观空间中用不同形式表现,则能得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果。

如何将中国古代的文化与现代景观空间进行融合,这是整个景区规划的重点。所以,在完善原有的设计与施工前,笔者对现状做了仔细分析,并试图在工程的设计及施工中,利用传统的元素但又不同于传统的表现理念来营造一个空间,使之自然而然地与周围合而为一,而不是生搬硬造的为着传统去营造传统。

2景区周边环境及现状分析

充分勘测其地理位置、了解原有地形特色、土壤状况、植物概况。徐州市户部山位于徐州市(中国江苏省东南)中心区。周边地理环境古雅幽静。蕴涵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质。

位于户部山岗上的戏马台是历史文化名城徐州现存的最早古迹之一。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06年,盖世英雄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即今徐州)于城南的南山上构筑丛台以观戏马、演武和阅兵等,故得名。位于户部山的户部山古民居建筑群,是苏北乃至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少有的一处古民居建筑群,既有北方四合院的规整划一,又有南方民居的曲折秀美。民居群多为甲第官宦之家,也行富商之宅、书香门第,这些古建筑依山就势,参差错落,构思巧妙,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墙体多用青石与青砖,梁架用才硕大,雕梁画栋,琢刻精细。被江苏声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次规划施工的个案户部山山地景区就位于戏马台及古民居、商业街周围。山地高差大,现有植被丰富茂密,但原有山地土层覆盖稀薄,土质恶劣,树木杂乱不堪,植物品种单一,色相及季相变化少,有待更新与调整。且原有山地属于封闭式粗旷式管理,山地周遭用旧式铁质栏杆围圈,平时是禁止游人出入的。原有景观无法满足游人及周边居民游憩、停驻的需求,缺乏围合空间,和周围浓重的文化气息及繁华的商业气息不相协调。

2.1山地审美分析

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有平远、高远、深远之说,所谓的“三远”是由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的,“三远”之说既涵盖了山水的透视关系,也算是山水的构思观念。而利用这个概念来营造山地景区,并不是简单机械的搬照,整个景区依山而建,山峦环护,因此借用高远之说,尽量延伸山峦环抱的气势,体会山峰的雄健,感到山势逼人,如身临其境;环绕坡地,缓缓而行,则通过“平远”的理论来营造一个另人视野开阔,心旷神怡的空间。而“深远”,就是“自山前而窥山后”。以重山复岭、密树深溪等景象的交替组合来增加山势的深度,塑造一个深邃莫测的深远空间。

2.2景区构思

户部山山地环绕在户部山古民居、戏马台风景区及户部山商城周围,向阳、通风、排水通畅,立地条件十分不错,处理得当能够形成有一定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的景观区,在此应当营造一个可参与、有一定空间延续性、趣味与休闲兼备的多层序列自然景观。所以,在规划上延续了戏马台景区、户部山古民居以及户部山商城的主轴视线与感官体味。使游人在游走、漫步、观赏中,在视觉开敞通透、心理的自然缓冲中体验历史线索所提供的一个空间与时间的超越。

2.2.1停驻区的选点

(1))台地基础立面位于户部山商城主轴线铜镜迎宾景观区的最高点,而面积也相对宽阔,是一个视觉焦点。为了营造一个幽静、闲适、安全的休闲环境,应避免生硬的构筑立面外露,在表面覆盖一层装饰性材料的基础上,以飘逸的竹类及蔓生性较强的植物为材料做成绿竹掩映的园林效果,若隐若现,可以用植物的柔软线条来柔化生硬的构筑面,使之具有亲人性,同时可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来丰富此地的立面效果,使之四季有景,时变景迁。也可以利用植物的茎、叶来遮挡墙面长时间经风雨日晒后的不良景观,既节约了后期的维护费用,又起到了延缓墙面的老化作用。

(2)另一个山地主视觉点设在戏马台景区主大门两侧,原有围墙破旧,且植被茂密,给游人的视觉感受是拥堵和闭塞的,缺乏深远及高远的感觉,与四周建筑也形成封闭隔绝的视觉感观,因此,首先要把阻隔视线的铁质栅栏拆除掉,清理原有的过于繁茂的植物,并堆砌和此地山石类似的绵羊石来呼应戏马台之山势,用朴实、厚重的天然山石来唤醒人们心中的记忆与怀想,联想到昔日战马嘶鸣、军号震天的楚汉雄风,石亦有灵,古今往矣,物是人非,唯有这些石头见证了历史,沉淀了古今。

(3)第3个休憩区设在山体与古民居的相连处,从山地由西向东环绕,昔日皇家大院依旧威严,沧海桑田,人生多变。继续前行,却转入粉墙青瓦,又是一番新境地,见图1。

2.2.2虚实相间

(1)植物与山石之虚实。山地面积较大,地形狭长,可巧妙利用山石与植物之虚实掩映,形成具有丰富视觉听觉触觉的公共庭院,以景石、小品为观赏焦点,也就是虚点,再配以丰富、立体的多层植物,即实点,创造出一种山林的天然野趣。为了配合石景,山地铺有片石露台,青石小路,保持景观的协调,针对狭长的山地,强调了水平线条的运用,利用“平远”之审美视觉,营造一种宜人的平和感,而为了在视觉上行为上心理上扩大山地的纵深感觉,也就是“深远”之感,在停驻区两侧设有倾斜蜿蜒而上的台阶。在台阶转弯或拐角处则匍匐山石,栽植山草。

(2)空间与空间之虚实。整个山体顺势而下,渐入佳境处有野草山花摇曳,绿野芳踪处又豁然开朗,开敞平台设在主轴视觉的顶点,于低处仰视古道秋风,通透开畅,于高处俯视山下车水马龙,古今往来,却只是这俯仰一瞬间,此处以山体为实,以青砖平台为虚,以山野为虚,以古道幽松为实,用中国画中的“留白法”来进行虚实对比,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入狭境而得境广,利用虚实对比激发冥想,在虚景与实景中呈现自然生化之道和光色变幻之美,于空旷虚无中洋溢出朴茂自然的生命感。

2.2.3色彩之对比与和谐

色彩在环境中,不是孤立存在的。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户部山山地周围,不同的建筑与色彩也给游人带来不同的视觉心理与情感。在戏马台景区周围,主要建筑为皇家庭院,色调为红色、黄色,代表着权利的威严与至高无上。色彩庄严厚重,所以在植物配植上要与建筑色彩相得益彰,比如在建筑周围用苍翠的竹类、桂花等来映衬建筑中红墙黄瓦,漳显昔日王者风范。而户部山古民居建筑群,过去多为甲第官宦之家,也行富商之宅、书香门第,建筑大都为灰黑白,因为,家居之处不是炫耀,不是繁华,不是五彩,而仅仅是与家人共聚共享爱与幸福的栖息地,所以在此则要营造一个轻松、幽雅、休闲的空间,而在硬质景观的色彩上及植物配植中尽量选用中色调及暖色调植物,如橙色、淡绿色、米黄色等,另外在几个主要的停驻点,为了引申视觉的连续性及引导视线,则采用略为跳跃的对比色来突出景观,如大面积自然栽植色叶树种,色彩由暗红色――深红色――玫红色――紫红色来对应墨绿色――油绿色――草绿色――黄绿色。而主要游园道路及休息平台则采用青砖与青石,用一个青字,来和山体的本色对话,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植物的烂漫色彩,如紫红色、红色、黄色等,自然而然融入到本体环境中,一动一静,朴素对应斑斓,冲突中带有和谐。使人整体景区与周围环境、建筑与建筑、建筑与植物,植物与植物之间的色彩对比、色彩和谐中感受古今。

3传统文化景区的规划设计

3.1硬质景观

3.1.1山石

在施工过程中,原有的围墙栅栏陈旧破烂,且与整体景观极端不协调,于是,拆除重新整修,而采用和原有山体一样材质的绵羊石围栏山体,既可以起到维护山体的作用又可以和山体中原有的石头浑然合成一体。由于所购买的全都是天然山石,不可能整齐划一,必然有其偶然性和唯一性,所以,不可能完全按照图纸去施工,但在施工中,要维系的一个原则就是自然,山体线遵循“虚实相间”的原则,无论纵深视觉或者平远视觉上,都要自然。一些巨型山石为了保留其自然纹样与体势而无法切割,这时,就利用植物去软化,图纸上不可能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所以,根据现状和具体的石块进行现场变更,在山石周围栽植萱草、美人蕉、蒲草及金银花、迎春等,既巧妙的遮挡了巨型石块的突兀及色彩的过于跳跃,又恰到好处的使其自然融入山体,见图2。

3.1.2小品

在自然山体的改造中,挖掘出不少大块的山石及其他废旧已久的物件,遇到这些物品,不是做简单的废弃处理,而是合理的去运用,这也是图纸上不可能画出的设计。如一块带有斧印雕琢的2~3m长的大条石,本来是原有山地中废弃很久的石头,但从山土中挖出后,条石上年代久远的斧痕却好像讲述着历史与过去,带给人一种古远、质朴的感觉,于是,把它放置在青砖广场上,供人游坐或者抚玩,并在其旁配一株枝干虬劲的老石榴,看似随意的放置,却一下把人带入旧日时光,恍如昨日。这些看似毫无生命的东西,却可以把整个山体点缀得灵性十足。在施工改造过程中,把偶然变成用心的置放,文化与时空的延续才得以自然而然展现。

3.2软质景观

植物的选用在原有的设计中,有大量的模纹及大树栽植其中,而在施工现场中,原有大树已经很茂密,林下栽植灌木既不利于那些并不耐荫植物的生长,其规整划一的形式也与整个山体不相适宜,于是,果断变更原先的设计,先清理原有山体里的杂树及品相不好的树种,再根据现场自然式片植植物,只在几个主要视觉焦点,为了增加植物层次和色彩变化而栽植小范围的成片小灌木。

而在山石周围,则大量栽植乡体树种及一些山花、蒲草、书带草等,软化其硬、尖、冷之感觉,通过自然式栽植,而使得山体若隐若现,和植物虚实相间,给人以美与自然的享受。

4结语

在传统文化景区的设计中,方案的确定不能流于简单刻意的传统选择,而要充分尊重现实与社会条件,虽然是利用与借鉴了传统的形式,但不能把审美趣味简单化,而要在设计中不断提高审美趣味。不一味泥古,也不能断然拒绝。只有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保持对环境对文化对历史对使用者的尊重和谦虚,才能立足于经得起推敲的审美立场,也才能融入审美发展的时间序列之中。

在设计中既要摒弃在传统中沉迷不前的心态,也要拒绝割断历史文脉的粗鲁,真实准确地分析现有条件,掌握文化及历史信息,看到未来发展,才可能创造出符合历史文化进程的东西。在户部山山地景观改造中就尽量遵循了这样一个审美原则,希望在传统文化景区的建设中能够做一些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郭熙.林泉高致[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景区规划与设计篇3

p键词:景观生态学;绿地景观格局;生态规划设计

1.城市绿地的相关概念

城市绿地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它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是城市系统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保障了城市能够有新鲜的空气,使城市可以“吐故纳新”。这个系统主要有2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保障城市居民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动植物能够健康地生存下去;另一方面可以使城市更具有观赏性,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好地促城市和人们生活的协调发展。

在我国还一直沿用着前苏联留下的的绿地概念,这个绿地概念里,将绿地划分为以下几类,绿地包括:公共绿地、专属绿地、特殊用途绿地;我国的城市绿地指城市中以绿化为主的各级公园、庭园、小游园、街头绿地、道路绿化、居住区绿地、专用绿地、交通绿地、风景区绿地、生产防护绿地。

本文主要要研究和分析的是绿地城市绿地的其中一种,即城市中心区绿地,这其中包括公园绿地、街头绿地小游园、滨河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非滨水防护绿地等类型。城市在自然之后诞生,自然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然而城市和工业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却忘却了城市中自然属性的重要性,以致于现在雾霾频发,才有了现在的“穹顶之下”。然而,绿地景观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反映了城市的自然属性,人类利用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环境、塑造城市景观、完善城市体系。

2.城市中心区绿地与城市绿地对城市的作用

2.1具有组成城市空间的功能

现如今,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愈发重视城市绿地在构建城市形态方面的作用,世界各国的大城市都依据各自的地理特点,规划设计了适合自己的绿地空间格局。

2.2生态功能

作为城市中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可以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生活质量,提升城市自净能力,提升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并且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2.3游憩休闲功能

城市绿地的可以为区域内的人们提供游玩休闲和健康、舒适的休闲环境,是城市绿地建设的根本目标之一。

2.4文化功能

城市景观要能体现城市特色和历史文化,同时,城市绿地要具备教育功能。城市景观要具备激发人们热爱自然,致力于保护环境自觉行动的作用。

2.5社会功能

城市绿地社会功能是指可以开展有组织的社会性或社区性活动和家庭或社团活动的能力。

2.6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难免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城市绿地在削减自然灾害危害的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抵御能力,还要为灾后的人们提供避难场所。

3.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最先提出,由于不合理的景观生态布局,导致当今社会出现了很多问题,这其中不只是环境问题,还有其它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开辟出一个新方法解决城市问题,而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带入到城市研究中,则是解决城市问题的一条新道路。从此,以城市生态学为基础的景观生态学概念应运而生,而城市景观生态学则是景观生态学的分支学科。可是在我国,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研究领域狭小,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也较为单一,对于其分支学科城市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少之又少。虽然城市景观生态学在我国发展较晚,但不同学者都积极地从各自的知识背景出发,提出了自己对城市景观生态学的不同见解。主要研究怎样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并通过对城市景观空间格局等多方面的研究,解决城市化对城市生态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于城市中的目标。在任何一项研究中,现状分析和评价是为规划设计和景观建设服务,城市景观生态研究的最终目的则是景观规划设计和按比规划设计所进行的建设管理。

4.城市中心区绿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城市中心区绿地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是城市中心区绿地景观生态设计。城市中心区绿地景观生态设计是以城市中心区绿地景观生态现状分析为基础,对城市中心区绿地景观空间格局进行合理地规划设计,将城市中心区景观绿地廊道、绿地斑块等绿地景观要素,在以城市建筑等非生命空间围主的基质环境中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优化设计,使绿地景观充分发挥其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健康的休憩场所,从而适宜人类居住。

4.1城市中心区绿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

(1)收集和调查研究区域的基础资料,包括自然状况、社会和经济状况、环境质量状况等。(2)收集和调查研究区域内绿地景观生态的基础资料,包括绿地景观面积、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等。(3)对研究区域内的绿地景观进行分析、评估。即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出发分析城市绿地景观组成、结构、功能、空间格局,作出分析评估,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定量的依据。(4)综合城市中心区环境要求、居民游憩需求和城市中心区功能需要进行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4.2城市中心区绿地景观生态规划遵循的原则

4.2.1生态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在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占首要地位,通过制定合理有效的城市绿地景观规划系统,可以促进城市整体的生态平衡,保持城市卫生清洁,降低城市各种污染。由于我国城市发展中各种历史问题,致使城市绿地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较为欠缺,在绿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中必须研究城市发展特点,使绿地的投入表现出较好的经济生态性。

4.2.2景观连续性原则。城市中心区绿地多数被城市建筑重重包围,绿地景观分散,在城市中更像是海上的孤岛,要形成较为完整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较为困难。因此,在规划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使绿地景观更为连贯。

4.2.3格局优化原则。景观生态学非常强调景观格局地分析和合理布局,如何利用有限的绿地空间,通过绿地景观格局的优化设计,充分利用绿地的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线、带、块相结合,大、中、小相结合,达到以少代多、功能高效的目的显得尤为重要。

4.2.4可持续性原则。城市中心区绿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既要有远景目标,也要有近期安排,做到远近结合。

4.2.5因地制宜原则。在各城市绿地面积、数量、空间格局等绿地指标和空间形态的设计时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避免发生搬硬套,单纯追求某一种形式、某些指标的现象,致使工程事倍功半,甚至会事与愿违。

景区规划与设计篇4

basedonelaboratingtheconceptsoflandscapeandlandscapearchitecture,thisarticlesummarizedthehistoryofamricanlandscapearchitecture,representativelandscapearchitectswiththeirideasandtheprofessionalarealandscapearchitectdealtwith,aimingatintroducingarmericanlandscapearchitecturetogreatmasters.

[关键词]景观;景观规划设计;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1"景观"及"景观规划设计"概念

1.1景观概念及其研究发展

景观(landscape)概念及景观研究的进展,是人类对人-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表1是对景观概念及有关研究学科的概要总结。

表1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

景观概念作为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与"风景"、"景致"、景色"同义作为地学概念与地形、物同义,主要用来述地壳的地质、地和地貌属性作为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物循环的载体

形成时期从古代形成沿用至今19世纪20世纪

以景观为

对象的研

景观作为审美对象,是风景诗、风景画及园林风景学科的研究对象作为地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从空间结构和历史演化上研究 是景观生态学及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不但从空间结构及其历史演替上,重要的是从功能上研究 

其它相关

学科建筑、城市规划、园艺等自然地理、历史地理、人文地理等  生态科学、现象学、区域科学等 

1.2景观设计与景观设计师

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

对该学科,国人常以"造园"、"园林"、"风景园林"、"景观建筑"或"景观"、"地景"等与之对译。笔者主张以"景观设计学"以正其名,理由很多,主要出自对该学科的一种理解以及景观设计师所从事的工作实践的理解。景观设计师(landscapearchitect)最早于1858年由美国景观设计学之父-olmsted非正式使用,而于1863年正式作为一种职业的称号,第一次在纽约中央公园委员会中使用。用本学科权威史学者,已故哈佛大学教授normant.newton的话说"他们参照与建筑物相应的职业-'建筑师',发明这个名字用来表达与整体景观相对应的一种职业,而尤其强调'设计'。设计包括对问题的分析、设计一种解决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什么问题呢?任何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的问题,其范围是无限的"(newton,1971)。simonds在其经典著作landscapearchitecture(simonds,1997)一书中也有一段点题的话语道破了景观设计师的工作及其对应学科的定义:

"我们可以说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

同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

当然,该学科更为贴切的名称可能是"土地的设计"。

现代景观规划理论强调规划的基点以人为本,在更高的层次上能动地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和不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以维护人和其它生命的健康与持续。因而,景观规划师是协调者和指挥家,是可持续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创造者。

2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发展

2.1历史概况

早期美洲土著对于现代美国景观设计,除了在园艺方面稍有贡献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殖民时期的景观设计也只是对意大利、法国或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园林设计的模仿。始于英国、却盛于美国的工业革命,为美国带来优越的物质文明。但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了资源和环境危机,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另一方面,大工业生产使整个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quot;城里人"不再是少数贵族及其侍从,集居在城市里的人们需要一个身心再生的空间。

将景观视为愉悦和满足的现代观念,是藉由风景画和庭园设计而提高的。当西方国家逐渐现代化时,艺术家尝试捕捉自然的气氛和表达自然的特质并享受她所提供的一切。英国充满画意的风景和具原野风貌的壮丽的景观是19世纪与20世纪早期影响美国景观价值的两大主导因素。一大群艺术家、作家热情地赞美大自然,讴歌大自然。

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诞生了。

2.21858年纽约的中央公园与传统造园的分离标志着美国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的创立

1857年,fredericklawolmsted与合伙人vaux按当时流行的自然风格完成了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这个公园围着围墙,景色非常优美,和当时大城市恶劣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图1,纽约中央公园,俞孔坚摄)。它满足了市民寻求慰藉与欢乐的愿望,促进了不断高涨的回归大自然怀抱的潮流,因而使设计者一举成名。与此同时,olmsted还坚持把自己从事的专业从传统的造园专业中分离出来,把自己从事的专业称为"景观设计",把自己称为"景观设计师",并于本世纪初在哈佛大学主持了景观设计课程。以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为起点,景观规划设计从此走上独立的道路并发展为一门新的学科

2.31900年哈佛大学开设景观规划设计课程

在美国,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育是哈佛大学首创的,在某种意义上,哈佛大学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史代表了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史。从1860年到1900年,olmsted等景观规划设计师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校园、居住区及自然保护地等方面所做的规划设计奠定了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基础(图 2,作为国家历史文物的olmsted设计事务所旧址,俞孔坚摄)。

1900年,olmsted之子f.l.olmsted.jr.和a.a.sharcliff首次在哈佛大学开设了景观规划设计专业课程,并在全国首创了4年制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学士学位。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之父老olmsted于1906年开始主持哈佛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由于olmsted及其合作者的实践以及专业教育在哈佛大学的确立,使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一开始便定位在一个很大的活动范围内,包括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城乡风景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居住区、校园、地产开发、农场和国家公园的规划设计和管理,随后又进一步扩展到主题公园和高速公路系统的景观设计,这使景观规划设计师成为人居环境的主要规划设计师和创造者。

2.4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育体系

哈佛大学的设计学科群包括建筑学、景观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建筑学的专业教育始于1893年,脱胎于文理学院的艺术课。此后,于1900年开创了景观规划设计专业课程。1909年jamessturgispray在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内开设了城市规划课程,这便是哈佛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起源。

1908-1909学年开始,哈佛已有了系统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并在应用科学研究生院中设硕士学位。1923年哈佛大学开设了城市规划课程,形成建筑-景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三足鼎立的格局,并发展至今。1936年,哈佛大学成立设计研究生院。目前,全研究生院有500名左右的硕士生和极少数的博士生,同时培养多个层次的进修生,没有本科生。

在哈佛,景观规划设计被作为一个非常广的专业领域来对待,从花园和其它小尺度的工程到大地的生态规划,包括流域规划和管理。景观规划设计师应兼有工程技术和设计学的创造能力,同时必须具有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的责任心。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城市的不断扩展,景观规划设计师的任务不仅是设计和创造新的景观,同时在于景观保护和拯救。为此,他们往往是造就多种文化和生态背景下的人居环境的不可替代的专家。

景观规划设计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利用各种知识进行决策的能力,鼓励学生从先哲的作品中,从艺术、设计理论、民用工程中,以及从场地分析中获取营养,同时强调影响设计过程的土地规划和生态分析,研究社会、经济、法律、环境和政策等,(图3,哈佛大学景观设计学生的实习,俞孔坚摄;图4,哈佛大学景观设计进行公众参与与规划实践,俞孔坚摄。图5,一年一度的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毕业典礼,吉庆萍摄)。

2.5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课程

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分3类:设计课(studio)、讲课和研讨会(lecturesandseminars)、独立研究(individalstudy)。

设计课是学习和探索的核心,授课和研究强调关键问题的分析,重视对视觉、理论、历史、专业实践活动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全面研究。课程着重设计技能的培养,广泛涉及与景观规划设计相关领域的技术与知识。

讲课和研讨会主要是讲授与探讨景观规划设计的历史、理论及方法论。独立研究是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上,开展某一方向的专门性研究,由导师指导,基本上独立完成研究,写论文。

3代表人物及思潮

3.1olmsted三父子fredericklawolmsted以其长达30多年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而被誉为"美国园林之父"。他的创作过程通常分为五个阶段,即:纽约的中央公园(centralpark,1857);布鲁克林的希望公园(prospectpark,1866);芝加哥的滨河绿地(riversideestate,1869);波士顿的公园道(parkway,1880);芝加哥的哥伦比亚世界博览会(1893)。此外他还促成的国家公园运动,是美国景观规划设计师协会的创始人和美国景观设计专业的创始人。olmsted极少著书立说,但是他的经验生态思想、景观美学和关心社会的思想,却通过他的学生和作品对后来的景观规划设计产生巨大的影响。

johncharlesolmsted,olmsted继子,美国景观规划设计师协会的第一任理事长,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和二十世纪现实主义的桥梁。他继承并拓展了olmsted的思想和业务,规划和设计无数公园、公园系统、学校等,对城市形态和城市生活的品质影响很大。federicklawolmsted,jr,并不是由于他的父亲olmsted而是由于他对景观规划设计的拓展和深入,尤其是在区域和城市规划方面的杰出贡献而声誉极旺,他曾作为麦米兰委员会成员参与华盛顿特区的重新规划和设计长达几十年,后来也担任过美国景观规划设计师协会的理事长。

olmsted三父子和起来超过100年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塑造了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3.2charleseliot

eliot最杰出的贡献是在1890年的waverlyoaks一文,呼吁对belmont山的一片处女林进行保护。这篇文章促使1890年mit保护美丽风景的会议的召开和次年美国公共保护协会(thetrusteesofpublicreservations)的成立,以及1893年波士顿大都会公园系统(eliot,1893)的产生。今天,eliot作为"波士顿大都会公园系统之父"而被人们所怀念。

3.3henryvincenthubbard

hubbard是哈佛大学景观设计学学位的第一个获得者。作为哈佛大学景观设计学的早期教育家,hubbard1929年主持设立了第一个独立的城市规划系。同时,作为landscapearchitecture和cityplanning这两本权威杂志的创始人和主编,hubbard发表大量有关20世纪景观规划设计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的文章,并出版了ourcitiesto-dayandto-morrow:asurveyofplanningandzoningprogressintheunitedstates(1929)一书。

3.4steele

steele倾向于从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和法国学院派寻求灵感,并试图在自己的设计中运用现代的概念。1925年巴黎"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前后欧洲前卫的思想和作品被他介绍到美国,引起很大的反响。1938年他设计的"蓝色的阶梯(bluestairs)"具有明显的"新艺术运动"的特征。他是美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启蒙人之一。

3.5thomaschurch

伯克利加州大学和哈佛大学的优秀毕业生church,致力于地中海地区花园设计的传统在加州的应用。受现代建筑、现代艺术的影响,church创造了一个新的景观设计风格-"加州花园学派"。church的近2,000个花园中,donnel花园(1948)被认为是美国现代景观设计的代表作之一。在gardensareforpeople一书中,他认为景观的形式取决于场地的特性、建筑的风格和业主的生活方式,反对绝对的形式主义。

3.6eckbo

eckbo,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家。早在1938年eckbo即发表了smallgardensinthecity一文,探索了各种条件下的城市花园设计。1939-1941年,eckbo和rose、kiley合作发表landscapedesignintheurbanenviroment,landscapedesignintheruralenviroment和landscapedesignintheprimevalenviroment等一系列文章,1950年他又发表landscapesforliving一书,对景观规划设计的老传统进行了强列的抨击,奠定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他的主要观点是:"人"作为景观中最活跃的因素,一切景观的规划设计都应该为之服务;景观的形式取决于由场地、气候、植物等条件;"空间"是设计的最终目标。

3.7d.kiley

kiley这位重实践而少理论的设计师,也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人物,所设计的重要作品有:millergerden(1955)、加州的奥克兰博物馆(1969)、达拉斯的喷泉广场(1985)、佛罗里达北卡罗利纳国家银行的露台花园(1988)等。他常常用网格来确定景观元素的位置,除圆以外很少用曲线,几何元素的变换表现出强烈的秩序,但却和周围环境、建筑相协调一致而不刻意突出自己。

3.8l.harprin

harprin,美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二代的代表人物。1961年为波特兰市设计的包括lovejoyplaza、pettigrovepark和auditoriumforecourtplaza在内的一系列广场和绿地,显示出他对直线、折线等形式语言的娴熟应用和对水、水泥等材质的天才把握。在理论上,freeways(1966)探讨高速公路带来的种种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rsvpcycles(1970)、notebookoflawrenceharprin(1972)、tarkpart(1974)等著作分析人们在景观中运动时的空间感受和其它感官的感受,认为设计不仅是视觉意象的建立,更重要的是使用者的参与。

3.9ianmcharg--生态规划的倡导者

二次大战后,战后西方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达到高峰,郊区化导致城市蔓延,环境与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和延续受到威胁。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ianmcharg成为景观规划最重要的代言人。mcharg于1969年首先扛起了生态规划的大旗,他的《设计结合自然》(designwithnature,1969)建立了当时景观规划的准则,标志着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勇敢地承担起后工业时代重大的人类整体生态环境规划设计的重任,使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在olmsted奠定的基础上又大大扩展了活动空间。mcharg一反以往土地和城市规划中功能分区的做法,强调土地利用规划应遵从自然固有的价值和自然过程,即土地的适宜性,并因此完善了以因子分层分析和地图叠加技术为核心的规划方法论,被称之?quot;千层饼模式",从而将景观规划设计提高到一个科学的高度,成为本世纪规划史上一次最重要的革命。(图6,i.mcharg,俞孔坚摄)。

3.10peterwalker

peterwalker,80年代以后最重要的景观规划设计师。60年代的大地艺术和极简艺术对walker影响极大,以致他在以后的设计中经常运用这些艺术的处理手法。哈佛大学的tanner喷泉(1979-1984),德克萨斯州的ibm研究中心(1990)设计是其代表作。walker所注重的更多的是由色彩、模式、层次和空间所构成的视觉景观,从而把景观规划设计的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图7,peterwalker和swa作品,加州irvine表演艺术中心,俞孔坚摄)。

480年代后的景观生态规划模式

80年代以后,景观规划设计的服务对象不再局限于一群人的身心健康和再生,而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的生存和延续,而这又依赖于其它物种的生存与延续以及对多种文化的保护。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对象扩展到大地综合体,即由人类文化圈和自然生物圈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多个生态系统的镶嵌体。随着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mcharg的"千层饼模式"只强调垂直自然过程,即发生在某一景观单元内的生态关系,而忽视了水平生态过程,即发生在景观单元之间的生态流;其次;千层饼模式"强调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自然决定论,规划除了认识自然过程就是适应自然过程。

现代景观规划理论强调水平生态过程与景观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多个生态系统之间的空间格局及相互之间的生态系统,包括物质流动、物种流、干扰的扩散等,并用一个基本的模式"斑块-廊道-基质"来分析和改变景观,以此为基础,发展了景观生态规划模式。

以决策为中心的规划模式和规划的可辩护性思想则在另一层次上发展了现代景观规划理论,使自然决定的规划重心回到以人为中心的规划基点,但在更高层次上能动地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和不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以维护人与其它生命的健康与持续。

5美国景观规划设计师的主要职业范围

5.1城市规划(cityplanning)

景观规划设计师的城市规划角色开始很早,1858年olmsted和calvertvaux设计纽约中央公园,及其以后直至二十世纪初城市公园系统的演进,都是城市发展上的重要规划观念。十九世纪中期olmsted、jedhotchkiss、h.w.s.cleveland等人设计的郊区城镇,也是第一个有组织的城市化观念。1901年fredericklawolmsted,jr.作为麦米兰委员会成员参与华盛顿特区的重新设计,此后几十年他一直从事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工作。

以1893年芝加哥博览会为契机?quot;城市美化运动",是城市规划发展的另一个主要动力。记者char1esmulfordrobinson创造了"城市美化"(thecitybeautiful)一词,后来他从事规划并写出一本影响极大的书,即moderncivicart,orthecitymadebeautiful(c.m.robinson,l903)。

当时负责组织城市规划专业的多是景观建筑师。1909年第一届城市规划会议召开,fredericklawolmsted,jr.和johnnolen在会议上都有重要的。同年nolen说服威斯康辛州的立法委员通过法案,首次授权各城市成立规划委员会并筹办城市规划。jamess.pray也于同一年在哈佛景观建筑系开设第一个城市规划课程。1915年十四个景观设计师带头创立美国城市规划学会(也即现在美国的规划协会),1923年哈佛大学在景观设计系中增加城市规划组,并在1929年由henryv.hubbard主持设立第一个独立的城市规划系。接下来几十年,城市规划专业日渐茁壮并获得立法支持,规划设计师一直是众多的城市规划合作小组的主要成员,有时甚至担任领导人。

5.2新镇和社区规划(newtownsandcommunitiesplanning)

这里的"新镇"和"社区"特别指模范村(modelvillages)、郊区社区(suburbancommunities)、社会社区(socialcommunities)、田园城市(gardencities)等。19世纪最有名的新镇和社区规划是olmsted规划的riverside(1868-1870),它通过铁路和芝加哥相联,以穿越该社区的河流为媒介,olmsted沿河两边规划了大片的绿地,并和社区内次一级的绿地相联系,从而构成该社区的开放空间系统。这些环境优美的新镇和社区是1870-1930年有钱的美国人的房产,或是公司企业为员工休建的模范村。

1900年以后,霍华德的田园都市在美国引起一定的反响,比较成功的的是联邦政府一战期间组织的社区开发和纽泽西州radburn(c.stein、henrywright、m.cautley,1928-1929)的规划。radburn理念包括:邻里单位的设定、人车分离的交通、以公园为邻里中心等。新镇和社区规划任务之多,以致许多景观规划设计师不太关注社会整体的利益,从而使城市规划分离出来成为一个专业。

  二战以后的新镇和社区规划产生新的思想。最有名的是休士顿附近的woodlands(wallace、mcharg、robertsandtodd,1972)新镇规划,生态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图8、9,70年代新的购物-办公一体、居住-休闲综合社区,加州fashionisland,swa规划;图10、11,景观设计师主持的新社区设计,加州woodbridge,swa规划)。今天,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除了在一些快速成长的地区能看到一些大的分区外,新建的城镇已很少见。但这并不影响景观规划设计师在新镇和社区规划中的作用。

5.3城市公园(urbanparks)

城市公园设计一直是景观设计师最本行的业务之一。1630年设立的波士顿公园(bostoncommon),是美国第一个公共公园性质的牧场,而直到19世纪真正的公园才在美国出现。以纽约的中央公园(olmstedandvaux,1857)为起点,美国各城市纷纷建立大型自然式的城市公园,如费城费蒙公园(1865)、圣路易森林公园(1876)、旧金山金门公园(1870)等。到了19世纪末,公园成为民主和理想的象征,于是更多的公园被修建。城市公园和公园系统的演进,是此时城市发展上的重要规划观念。芝加哥的滨河绿地是全国最早、也是开发最完整的城市公园系统之一,它不仅将城市中心和新郊区及偏僻的园地连接起来,还以街车(streetcar)路线和排洪系统将公园、公园道(parkways)结合为一体。

20世纪以后,随着人们的需求和价值观的改变,公园的作用和形式也不断变化。运动和比赛成为日益重要的活动,19世纪末建造的大型公园增加了运动场、溜冰场和游泳池等设施以加强休闲活动。波士顿的查尔斯河岸(char1esbank)(olmsted,1892)便是最早出现的城市康体休闲场地之一。"袖珍"型的公园是50年代以后的产物,如纽约市的paley公园(1965-1968)的面积只有一栋建筑物那么大,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人情味的空间之一;也有整个区域被指定为公园的实例,如费城的independencenationalhistorical公园(1956),该公园包含有历史建筑物、广场、景观区和花园等;此外,还有计划经济复苏的区域整个被指定为公园的例子,如马萨诸塞州洛威(lowell)的lowellnationalhistorical公园等。

5.4城市广场(plazas)

景区规划与设计篇5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环境建筑设计

一、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使得当代城市居住区建设中也更加注重对小区园林环境的建设。但当前的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中存在着许多误区,没能很好地将园林设计与城市总体及小区环境结合起来,因而也未取得良好的景观效果。下面本文将简要探讨如何从不同层次来做好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的规划设计。

二、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的不同层面

1.城市层面

进行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时,首先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找出居住区园林环境与城市总体环境之间的切入点,协调局部园林环境与城市环境和绿地系统的关系。于是对应于城市规划层面的园林环境规划设计便产生了,它对居住区园林环境的规划设计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它并非侧重具体方案的探究,而是更加偏重于概念性、模式性的研究。

2.居住区规划层面

居住区规划层面上的园林环境规划设计,也即是在居住区总体规划阶段,进行整体构思居住区园林环境的规划设计,使其与居住区规划相结合与协调。这一层次的规划设计工作,应由规划师、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共同完成,相互协调,根据建筑布局和园林布局的需要来相互调整,取得居住区总体布局与园林布局的双赢。

3.建筑设计层面

在建筑设计层面,应加强建筑师与风景园林师的配合,园林师要学习建筑的有关知识,建筑设计师也要学习园林学的有关知识,进一步解决好园林与建筑的互动问题,使景观更好地为建筑服务,使建筑能够获得更加理想的景观,形成一种建筑与园林环境交融的境界,使建筑仿佛从绿色空间中“生长”出来的。

4.风景园林层面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层面,也就是从本专业出发,由风景园林师来解决居住区园林环境设计问题。

三、居住区园林环境城市层面的规划设计

1.结合城市总体

居住区园林环境的规划设计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领会其精神实质,充分考虑城市的总体布局规划和功能分区,结合城市的人文环境特色和历史文化脉络,熟悉规划中对土地利用、开发强度、建筑密度等各项控制指标的规定,初步确定居住区园林环境类型和基本指标。

居住区园林环境的规划设计还应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方向和指标体系,给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进行明确定位,使其成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符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整体性。

居住区园林环境的规划设计要充分把握城市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特征、风貌特征、历史文化特征和人群特征,以便居住区园林环境能更好地融入城市整体,更好地为城市和居民服务。

2.处理好居住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对居住区周边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如对周围山水条件等自然环境进行研究,看能否对其进行充分利用;了解周围用地的情况,周围的园林环境情况,周围地块的居民的居住、就业等状况,并充分研究周边环境的现状与未来规划发展情况。促进居住区园林环境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既要充分利用周边环境资源为本居住区服务,又要体现出居住区园林环境对整个地区的意义,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完整的整体。

3.把握生态格局关系

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应考虑到绿色廊道、斑块的问题,对城市中业已形成的绿色廊道,应加以保护和利用,采用人工手段建设绿色斑块,建立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相衔接的,适宜居住区园林绿地的,能使园林绿地产生生物物种迁徙和物质、能量流动的生态环境体系。

四、居住区园林环境居住区总体规划层面的规划设计

1.结合居住区总体规划

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与居住区规划密不可分,它们是一个整体性问题。应加强规划、建筑、风景园林专业的协同工作,通过景观途径协调解决城市规划、建筑、园林、城市设计等各方面的矛盾,交通问题、住宅问题、密度问题、活动空间问题等,要改变以往重视实体空间、轻视绿色开敞空间的观念,风景园林对规划建筑专业的简单被动适应的局面,应该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提高风景园林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地位。

2.加强园林环境与居住区的建筑布局的融合

居住建筑的布局是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的基础,应结合不同的建筑布局形式,灵活地进行园林环境的规划,如对于周边式的建筑布局形式,可将园林布置在居住区的核心,这样有利于形成面积较大的集中绿地,增强了可达性,能均匀地为周围提供服务;对于行列式的建筑布局形式,可采用园林形成网格的布局方式,这样能使住户获得良好的朝向,而且有利于良好的空气、水等引入居住区;对于点群式的建筑布局形式,可将建筑散点布局,园林环绕建筑,能将建筑溶解在园林之中,形成建筑四面皆有景观的效果。

3.结合原有地形和植被

居住区及其环境受居住区用地及周围环境的地形状况影响非常大,园林规划设计师在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读懂”山水,“读懂”地形,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将天然地形作为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的宝贵财富,进行适当的改造和整理,而不是大张旗鼓的“平整土地”,应借助地形塑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住区园林环境。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还应加强对天然植被的利用,强调天人关系的和谐与统一,这样有利于保持自然的植物群落演进,并营造出许多人工植物无法比拟的美学效果。

五、居住区园林环境从建筑设计层面的规划设计

1.加强居住建筑与风景园林的互动

在进行建筑的规划设计时,要正确处理建筑和园林的互动关系,让建筑具有良好的风景,园林具有良好的空间。建筑设计层面的设计过程中,需要从建筑到园林,再从园林到建筑的反复磨合和适应。要想促进建筑设计与园林规划设计间的融合,不能仅停留从建筑总平面图或屋顶平面图的深度,还应深入到每一户的套型和立体的套型关系,来研究最佳的园林环境设计方案,获得良好的风景。反过来,从园林总体布局的角度,还应对建筑的设计提出要求,要求结合园林的规划,来安排住宅的套型,充分考虑建筑的立面与园林环境相协调,形成居住区园林景观与建筑的协调统一。

2.力求使居住建筑获得良好的风景

获得居住建筑的良好风景,首先要加强对山水条件和一些气象条件(云、雨、光)等有利自然条件的利用,其次是人工的构造出优美的居住区园林环境,同时还应在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其美学价值,加强建筑的布局、形态、色彩等方面的设计,打破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界限,使它们也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融入园林景观环境之中。应从风景的角度,来设计建筑的楼栋、套型和套内房间等要素,使它们的朝向、视野、采光等都有利于获取良好的风景。

3.居住建筑与园林的相互渗透和共生

在建筑设计中,可在居住建筑设立平台层建立空中花园,也可通过首层架空使园林穿过建筑,还可建设屋顶花园,形成建筑与园林互相渗透的居住形态,拉近建筑与园林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建筑的内部,也可设计套内的入户花园、空中花园、阳光室等,创造室内的园林空间,形成居住建筑与园林环境共生的格局。

六、居住区园林环境风景园林层面的规划设计

1.改善居住区局部小气候

居住区的园林环境不仅起到景观作用,还可通过其植被、地表、水体和建筑形态来改变局部小气候。首先应考虑园林景观区的采光条件,根据不同季节的需要,合理布置广场景观设施,如通过精心的安排树林、透明的阳光厅、完全遮荫的柱廊、构筑物等,既能让人们盛夏得以避暑严冬又能受到日照。其次是充分利用住区中建筑、水、植被等调节区域小气候,引导室外气流,提高空气质量。

2.合理选择和搭配植物

植物是园林中的不可或缺的要素,丰富多彩的植物,不仅能起到很好的景观作用,还能改善物质环境,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净化空气,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益于调动人们的情绪,缓解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促进健康。植物应合理选择和搭配,物种应具有多样性,多用乡土植物,乔、灌、草的搭配要合理,植物种植形式要美观,符合住区的整体风格。

3.加强对水景的构造和利用

水景也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水体不仅在蓄积雨洪、提高蒸发量、缓解热岛效应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设计手法有很多,如喷泉、跌水、溪流及人工瀑布等,有效提高了住区的自然韵味。

七、结束语

总之,城市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三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在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处理好三者的关系,从文章探讨的四个层次出发,取得最佳的整体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易,自然之韵――生态居住社区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2]方咸孚,李海涛,居住区的绿化模式[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景区规划与设计篇6

关键词:乡村景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由于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持续深入,为了能够改善在乡村中的生活、生产需求,不断改造乡村的风光、建设自然的乡村景观,进而展现出独特的乡村田园风光。目前,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风景园林的相关工作人员都开始使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规划乡村的景观,推动乡村地区的发展,提升乡村的环境,进而让乡村能够进行可持续发展,让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1乡村景观的概念及构成

一般来说,乡村是代表不属于城市的地区,指的是社会生产力较为独立、有着独特的经济、社会、环境等特点的区域。乡村和城市由于原始部落的发展不断产生,可以按照聚居的情况,对景观进行分类,有乡村景观、自然景观与都市景观。从景观的特点上来讲,乡村景观和都市景观相比,更加自然,受到人类的干扰程度较少;而和自然景观相比,乡村景观具有人文的氛围。从地区的特点上来看,乡村景观指的是在都市之外,有着人类聚居的区域。乡村景观的特点就是依靠农业进行生产、具有田园文化,可以满足生产与生活的需求。

在乡村景观的构成中可以分为2种,一种是乡村人文景观、一种是乡村自然景观。乡村人文景观大都表现在农业为主要的生产和村庄的景观,表现着在这地区中的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乡村自然资源是代表乡村的自然风光和基本的条件,是代表乡村地区中低于特点的景观。

2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及设计中的基本原则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能够保护自然环境、促进乡村建设、提高乡村景观及教育功能等多种作用,因此在设计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原则:

2.1规划与保护原则

在乡村景观的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保护乡村景观。比如农村耕地是乡村景观中的重点,也是国家的主要资源,因此,在其设计和规划过程中,要注意减少损坏耕地。乡村景观中很多河流、山川等自然资源或者历史文化遗产,如果受到了破坏就很难得到恢复。所以,在规划和实际中要做到规划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2.2开放性原则

乡村景观应该是社会共享的资源,应是被人们享受的资源。所以,要保证乡村景观的开放性,使其能够观赏、接近、享受,避免出现个人或者家庭式景观。

2.3协调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需要把乡村景观和人文、自然等因素相结合,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能够结合环境、生产、社会发展、旅游等相关因素,更深入地规划和设计放乡村景观,同时保证乡村景观的特点。

2.4历史性的与地域性原则

不同地区的乡村景观,有着不同的历史性的和地域性。因此,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能够尊重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区域的特点,保证地区中乡村的特色。

3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主要意义可以从以下3点看出:第一,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改革建设,对于风景园林的设计时来说,乡村景观也是一个新的发展空间,是建设美好国土的开始。在乡村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中,能够重视传统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重视乡村生态环境的建设,提高乡村的视觉感受,提高乡村景观的价值。第二,乡村景观是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点的景观,属于乡土风景,能够显示乡村的气候特点、土地资源、自然风光、人文风情等动态情况,让人们能够更加直接地感受景观的特点,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以及历史内涵。第三,乡村景观是人类和自然的相互作用下而产生,有着十分和谐的美感,其自然资源更加丰富,给风景园林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了很好的资源,也能让相关的设计人员不断产生新的思路。第四,乡村景观的规划和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让人类和自然能够和谐共处,其中包括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经济市场等多方面的因素,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当中,其对城乡系统布局的科学调节、乡村资源和景观环境的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绿色发展、农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塑造品牌产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4结论

随着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空间和资源已经不能够满足风景园林规划和设计的需求,乡村尽管已经开始成为风景园林规划和设计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给风景园林规划和设计产生新的思路,促进规划和设计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晋石.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D].北京林业大学,2006

景区规划与设计篇7

一、景观设计理念

(1)首先,要注重对建筑物设计和景观设计的系统性分析,从多个角度将绿色景观元素融入住宅建筑中,而不是二者的简单拼凑;

(2)其次,要注重多元化的景观处理方式,使自然景观更具文化性和艺术性,并能够结合流行元素,体现时代特征;

(3)再次,要从长远角度进行规划设计,将城市居民在一定时期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规模适当考虑进去,使方案更具前瞻性;

(4)最后,要在设计细节上充分的体现人文特点,根据人们的审美心理特点来完善和改进设计方案。本着以上设计原则,该小区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采用的是以下具体方法,首先,在主入口区通过各种灯饰和景物来打造一个欢快、热闹的氛围;其次,在动感娱乐区内通过各种角度的运用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再次,在泳池景观区内通过光线的运用和树林的起伏来营造一个较好的户外环境。最后,在休闲主题区内通过各种休闲设施的使用来满足人们的活动需求。总的说来,该小区的设计和规划中充分的体现了生态设计的原则,不仅实现了自然景观和建筑景观的充分融合,还营造了时尚休闲的居住环境。

二、具体设计规划

(1)环境规划设计的目标定位: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先设定一个具体的环境规划目标,才能落实各种具体的景观设计,以上文中的住宅区为例,首先应制定一个社区规划主题,如“绿色流动空间”,如此一来,具体的建筑规划和景观设计就有一个统一的参考标准和执行依据。所以,环境规划的目标定位对于总体规划来说非常重要,是规划设计执行的第一步。

(2)规划设计的原则: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其一,要做到景观和场所的多元化设计,不断丰富景观设计的种类;其二,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从城市发展的长远角度来规划具体的设计方案;其三,要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充分考虑大众审美能力和行为特点。

(3)设计原理:以上文的住宅建筑为例,“绿色流动空间”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植物中的“藤蔓”,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主要表达的是一种绿色有机体的流动性和生命力。自然是一种完美的生命图景。如果我们打乱自然链中的任何一个因素,一切都将引起一场连锁反应,最终无法达到平衡。我们的理念就是提高人们保护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的意识,并结合其好的方面来维持这一“平衡的生命周期”。于是,本着该种设计原理,工作人员打造了一条长为六百米的绿色长廊,并在其中间或的穿插各种休闲娱乐设施,使人们在其中游览休憩,充分的体会大自然的魅力。

(4)规划设计内容:主入口景区:此区是社区的标志性景点,主要营造一种欢快、热闹、祥和的气氛。利用地面铺装、特色树阵、景观灯柱、LeD灯带、绿化盆栽等景观处理手法,丰富主入口的景观效果。动感娱乐区:此区是大门景观的延续,呼应大门的开阔气势,在空间肌理处理上更为简约细致。场地以流畅的线条、整体的色块,立体的绿化强调景观空间的层次感。泳池景观区:整个空间以人的活动作为设计重点,泳池景观贯穿整个中心区,充足的阳光、温柔的和风,起伏的绿林,提供了较好的户外活动环境。休闲主题区:此区主要是满足人们停留、交往、聚会、观景、文化的需求,通过自然元素与硬质景观的巧妙渗透,创造亲近自然、享受艺术情趣、促进邻里关系的多元化景观空间。空间设计将园路、坡地与休闲空间充分交错穿插,如影随形。

景区规划与设计篇8

关键词:景观设计;电厂环境;生态设计;人文工业

1火力发电厂景观设计的必要性

景观设计是关于土地、植被、环境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

景观设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场地的规划设计、户外空间感的设计,在景观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景观设计是由地形、水体、植被、建筑、构筑物、公共艺术品等要素连接而成,开放的空间,广场、步行街、居住区、绿地、湿地以及城市滨湖滨河地带等都是被设计的主体,通过土地划分、土地分析、生态、技术上的发展规划和可行性研究。设计出景观系统、开放空间系统、公共游憩系统、给排水系统、交通系统等诸多单元之间关系的相互关联,使土地的保护、使用与发展达到平衡关系。不但要满足人们生活中功能上、生理需要上的要求,还需要不断的提高人类生活的品质,例如丰富人心理体验和提升精神追求。

目前,工业化进程在不断推进,环境日益恶化,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把景观规划与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得到均衡的发展;坚持景观创新设计与科学管理相结合,形成一套经济且切实可行的景观规划理念;创造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景观作品,达到展现不同地区风貌文化,提升企业文化的长远目标。景观工艺与科技的运用使得景观的运用不断融入我们的生活,把崇尚自然,力求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作为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2火力发电厂景观设计现状分析

在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景观规划设计已经在设计、实际生活应用中积累了很多年的设计发展经验,并在不同领域中融入景观规划设计。在西方发达国家火力发电厂是其电力供应的重要设施,其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各大公司都尽可能的改善其生态环境,提升企业形象。在发达国家中,景观评价也逐渐成为国家评价电力工程环境评价新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我国,电力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有关于电力工业景观的理论与实践成果都相对较少。电力工程建设对于景观设计的关注较少,数景观设计上还仅仅是停留在简单的表面绿化和功能分区的层面之上。

2.1对火力发电厂景观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强

普遍观念中的景观建设完全是附属在厂区建筑物建设之后的。当投资成本成为问题,只是围绕建筑物随意添置一点花草树木充当园林景观,从而就会忽略景观设计美感与周围建筑环境的融合。

2.2景观设计形式单一,缺乏观赏性及生态性

许多厂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呈现模式化布局。只是在厂区主干道两旁栽种树木,植物搭配粗放不精细。道路的分布也是中规中矩,局限于方框式组合,形式单一,设计感单调;可供员工休憩娱乐的场所较为匮乏;厂区中硬质铺装面积过大,样式较为传统,颜色过于单调。

2.3生搬硬套,盲目模仿

在厂区的设计过程中,雷同的设计图纸,设计方案反复出现屡见不鲜。重复的复制,盲目的翻版使园区的景观循规蹈矩,毫无设计感。景观与周边的环境不协调,缺少厂区景观独特的风格,使景观表现形式变得很乱不堪。场所的环境特性,功能分区要求,资金投入量等被模式化所覆盖。

2.4设计程序的不合理

景观设计工作与项目主体工程设计工作不同步。目前基建电厂在设计过程中,往往是把电厂厂区的建筑设计先完成,再进行景观的设计,或是在工程后期再进行景观设计的工作。通常这样的设计顺序会造成景观设计团队对厂区的景观设计效果没有一个很好地把控,造成在空地地区,随意添加植被,破坏了整体景观设计的协调性,致使厂区景观效果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

2.5设计与施工脱节

在景观设计方案的评判,过分依赖于效果图。但对于景观设计中重要的观察与分析的基础工作,规划布局方式的整体研究,设计场所的生物物理特征,人类活动特征,文化与社会含义以及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等重要的细节工作却被忽视。缺少了基础性数据作支撑,只是单纯的从造景美观的角度考虑,使用景观树等造景手法也是很难让设计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所以单纯从效果图的视觉效果上是无法判断设计方案是否是完整与合理性。

2.6施工单位施工工艺不达标,无法很好地展现景观效果

绿化施工单位水平不一,难以充分体现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思想。绿化工程其严谨性和技术性不及建筑工程,使得很多人都会误认为绿化施工不过是种种树,铺铺草而已。施工水平低下的施工单位,不能严格按照项目管理方法进行现场施工,不能严格按照行业规定及景观设计图纸的意图进行施工,造成材料以次充好,施工质量无差,工程造价高,维护管理费高等结果。

2.7不重视对绿化工程监理

监理工作在园林绿化中主要体现在:土质,肥料的质量管控;苗木规格及种植技术的管控;工程水平安全控制;工程垂直安全控制等方面,监督条例不到位,监督标准不齐全,导致电厂树木,植被花草生长不良,参次不齐,加大后期的管理费用,维护保养费等不良后果。但要保证厂区景观绿化为厂区增光添彩,做到严格控制施工程进度,做好施工前工作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进度控制,严把资金管等。不但可为的电厂景观绿化质量关保驾护航,还可帮公司节省部分财务费用。

3火力发电厂工厂景观设计浅析

3.1注重景观要素的分析与运用

火电厂景观要素分为自然要素、工业环境要素、人文要素、其它要素。

自然要素包括电厂厂区的地形地貌、气象气候、水文情况,土壤类型、植被属性以及周边环境的关系等方面,都直接影响到厂区景观的形成,是景观设计的基础要素。

工业环境要素是工业企业景观设计的必要条件。火力发电工业环境具有其特殊性,包含废气;废水;电磁辐射;噪声等;有高大的钢结构厂房、钢桁架栈桥,钢筋混凝土冷却塔等,构成电力行业特有工业环境要素。景观设计有序的进行配合,不但可以美化环境,愉悦身心,还可起到降低粉尘低空污染等实际问题。

人文要素是企业的发展史,企业精神与企业理念、企业文化特色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等,是工业厂区景观体系人文化、内涵化的基础。

其它景观要素需要根据不同厂区的规模大小、发展需要、厂区性质、自然条件、人文条件等各方面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与判断。

找准环境景观要素,对企业做好精准的定位,对进一步的景观设计会提供很大的帮助。

3.2景观规划与总体规划相适宜

电厂的景观规划是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要在电力工程建设总规划的同时进行景观规划。在总体规划进行时让园林景观规划同时跟进,可以给予设计团队对工业项目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对企业文化感知的更多,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与观察,让设计灵感融入于厂区。

例如可以利用植物造景;几何图形拼接、中式园林树石结合手法;水系的弯曲绵延,时断时续等多种设计手法丰富景观内容;设计师还可利用对建筑结构框景设计;廊道或炉顶俯视效果等多方式尝试展现更好的视觉效果;厂区各区域功能性不同显示给人们的景观感受也不尽相同,如何让个功能区有特色,衔接过渡的更柔和等等都值得反复推敲研究。

规划需要有长远考虑和整体性安排,要与全厂的分期建设协调一致,以便达到所期待的景观效果。

3.3景观设计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景观规划设计要与建筑主体相协调。电厂建筑结构外观质感坚固,淳朴粗狂,涵盖着钢筋混凝土的几何美感,是严谨,复杂,简洁,有序的结合体,极具观赏审美价值。

例如在景观小品上就可以就地取材,大型设备零部件都是彰显火力电厂特殊设计,刚硬风格,高水准,态度严谨,强技术性的特性,给人提供很强的观赏,借鉴性。再如凉水塔与烟囱是火力电厂典型性建筑结构形式,在这些体积庞大的建筑上也可以考虑加上颜色,图形的处理或外立面材质的变换或加上植物的攀爬等景观设计手法形成立体构筑物,使本身僵硬冰冷的建筑物附加上动感及生命力。

在景观设计中把景观小品、雕塑形式、屋面绿化、屋顶花园等融入生态设计的艺术形式用来丰富景观,起到与主体构筑物合二为一,融洽展现的作用。将园林景观纳入工厂总平面布置中,厂区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是设计的核心,形成点线面结合,系统绿化的布局,从厂前区到生产区,从作业场到仓储区,从地面延伸到空中,充分展现立体景观形式与建筑、构筑物的大融合。

3.4景观设计布局合理、保证安全生产

景观设计给人的是直观视觉享受,但在设计过程中不只包含“面子”工程,还要有坚实的“里子”工程。景观设计的走线走管也需要精心设计,不能影响生产所用管线和车间生产。具体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4.1综合管架

综合管架在电厂中很常见,承载着很多条来自不同方向,作用不同的管道。要充分掌握综合管架作用,利用树木的植物特性,即可降低钢架带来的压迫感,又可美化环境,在架空线下种植一些低矮灌木和草本植物。

3.4.2树荫

在合理的搭配下,树荫会使景观增添新姿。在电厂厂区机房、烟囱、凉水塔等高大的构筑物无时无刻给人以压迫感,高大的灌木可以很好地遮挡高耸建筑物,减小对人的压迫感,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空中吸引到地面,利用植物的颜色搭配,形状,拼接形式其他景观小品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但是也要注意栽种位置,例如办公楼前向阳面不宜栽种,树影会阻碍窗户透光性,影响人们的心情,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存在安全隐患。

3.4.3地下管线

地下主要考虑到地下管线的问题,诸如排水管、给水管、电力管、热力管、电信管等。不宜在管线周围栽种根系发达的植物,不可影响管线正常而简捷的铺设。

4结束语

随着景观环境在我国人居环境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电力工程设计中引入现代景观设计已经是必然趋势。电厂景观环境是针对工业生产“主体”的分析,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方案设计。景观的营造不只是追求“景观型”企业,从工业企业内部结构规划出发,工业区的各种类型用地也需要协调规划,保证生产用地的同时,也严格控制非生产用地,保证土地的合理利用,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利用良好的厂区环境为员工营造舒心场所感,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利用多学科的融合寻找更加生态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手法,实现景观对火力发电企业的文化、经济、艺术价值的更好展现。

参考文献

[1][美]约翰・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俞孔坚,王志芳,孙鹏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辛娟.浅谈绿化工程施工管理[J].2014.

[3]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J],1999.

景区规划与设计篇9

关键词:持续发展战略;大尺度;景观规划

0引言

景观规划作为体现当地城市的历史、经济、文化的载体,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在多个元素共同作用下人文精神与自然环境的一些产物相结合而创造出更加符合人们美观享受的事物。景观规划科学合理地运用一些设计理念,通过艺术的形式来表现出来。景观规划是一个城市生态建设的必备产物,也能很好地反映这个城市建设的完善性,能够体现这个城市中自然环境的质量和人文情怀的浓厚程度。

1可持续发展战略、城市规划及区域规划

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就是将现有的事物进行一个有效的保持,让其能够在以后的发展中一直存在下去,并且在一定基础上将该种事物进行发展,让其能够提高利用率。城市规划就是对未来城市建设进行一些设计规划,并且进行一些合理的布局设置,是未来发展蓝图,也是现阶段城市管理的一个大的方面。区域规划是针对某一地区进行一定范围内的开发和建设设计,是城市规划的一小部分,是组成城市规划的组成成分,并且能够为城市建设的开发提供一定的有利条件和基础。

2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及景观规划相结合的景观规划

景观规划对于城市的生态建设和发展的规模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而将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以及景观规划进行结合,能够很高程度地将城市的生态建设发展得更好。城市的生态建设正在不断地扩建中,比如园林绿化建设、土地开发等,因此大尺度的景观规划上通过实现景观规划中自带的一些自然属性和景观现状管理的分析,能够将某一区域内的景观进行合理的搭配设置,从而创造出一个具有整体性的建设,促进了城市规划建设的展开。这样能够为人们创造出更加舒心、愉悦的生活氛围,让人们生活在一个富有追求、充满活力的城市中。大尺度的景观规划也是将景观规划、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结合所想要追求和实现的最初目标和战略思想。

3三位一体论的景观规划原则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进行三位一体的城市规划时,设计城市空间建设理念应当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根据人民群众的要求来进行城市的设计,比如针对幼儿、青少年、老年人的活动要求来实现他们的活动空间上的追求,让人们的生活能够更加丰富且充满愉悦。其次,根据自然景观进行城市规划的景观设计。人们生活的环境就是在一个大的自然圈内,人们依靠自然环境所提供的地理资源、绿色植被资源等来让城市生态建设得以强化和深入。因此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来进行城市的发展计划是很有必要的,在一定程度上自然环境能够为城市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地。最后,景观规划的原则依靠历史的发展和统一多变元素的相互结合来进行城市的规划改造。城市的建设都是在历史的发展上来进行的,城市建设缺少不了的就是让环境艺术步入到人们的视野,建设出一个具有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的城市景观。

4三位一体论的景观规划的方法分析

4.1微观层面的景观规划方法

在景观设计中首先要对所要进行改造的区域进行一个设计构思,设计构思的内容包括如何更加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将人与健康进行联系,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构思时首先应当考虑当地生态环境因素,设计出符合使用者设想的空间场所。在构思之后就要进行构图的设计了,将自己的想法转换在图纸上,在这个时候就应当注意将人与环境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构图,在造园构景上可以选择运用多种方式来突出自然环境的优美,从而形成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在景观设计中要运用对景和借景的手法。所谓对景就是让景观呈现出一个对称的状态和形式,这样的景观能够起到一个主导整体的作用。对景是能够最突出表现的一个景观,人们往往首先注意到的就是正对景,比如在道路尽头的亭子或者是道路上的一个明显建筑物。借景是通过借用当地的一些街道景观对景色进行拓展式的延伸。这种借景手法可以给人一种联想空间,能够让人放松心情。微观层面的景观设计也应当加入一些引导示意的物品,比如通过一些有规律的树木种植或者是有文字说明的指示牌来引导,这样就给人一种好奇与探究的欲望。

4.2中观层面的景观规划方法

中观层面的景观规划首先要注意尺度问题,将城市各要素进行联系形成一个尺度关系,让景观呈现出一个规则的形态。比如在建设广场时,让广场的主体形态成一个长方形或者是椭圆形,这样就有利于施工人员铺设和加工。注意一些景观的色彩搭配问题,比如在北京故宫的建设色彩搭配多为黄色和红色,这些都是与皇家有关的颜色,不但能够体现出统治者的威严,还能够通过黄瓦红墙来形成一种视觉上的对比,能够给人一种庄严的环境氛围。色彩的处理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将景观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景观设计中应注意进行标志建筑物的设计,比如上海的东方明珠塔等。这些景观都在城市建设中起到一个标志的作用,不但成为城市的名片,还能够给人一种回忆感和追求感。

4.3宏观层面的景观规划方法

宏观层面的景观规划首先进行区域问卷调查,然后进行分析,对于区域的经济和社会现状、旅游景观特色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样才能够为接下来的合理布局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地方。景观的构思要有形象定位,这样才能够表现出区域所追求的发展目标、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在景观规划的构建中应当将空间分成不同的体系,让空间形成一种点、线、面的组成,并且通过合理的布局形成不同风格的景观建设。比如,在一些运河、铁路的建设中应当考虑到实际情况中的交通体系。节点设计建造要能给人们一个深刻的印象,让他们能够充分意识到区域的形态,形成初级的记忆。比如,火车站、地铁站口的建设可以通过调查来分析节点。对于一些具有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的景观,要保护起来,让传统的历史文化得以延续。将多元素的人文景观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够让城市建设看起来更加统一,而且能够带给人们一种不一样的而感受。对建筑的形式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和有序的组织建设,能够形成一种对比,给人们一种视觉的享受,让疲劳的人们能够在精神方面得到放松。在区域景观的构造中,将这些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够建设出更加统一、系统、独特的主题景观。

参考文献:

[1]许慧,王家骥.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5.

景区规划与设计篇10

关键词:景观设计环境

一.景观的概念以及含义

景观(Landscape),什么是景观,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哪怕是同一景象,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景观是人类的栖息地,景观是人类的工艺品,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法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景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景观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资源,景观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景观是美。我们可以从景观与人的物我关系与景观的艺术性、科学性、场所性及符号性入手,来认识景观。

景观作为城市景象景观的设计与创造,实际上也就是创造城市、造建筑的城市。景观作为视觉审美对象的含义,经历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对乡村土地的贪欲,即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其二则来源于工业革命中后期对城市的恐惧和憎恶,即景观作为对工业城市的对抗。

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和附属人们最早注意到的景观是城市本身,“景观的视野随后从城市扩展到了乡村,是乡村也成为景观”。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封建领主制度将人束缚在君权之下,人被束缚在土地之中,大自然充满神秘和恐怖,且又为人类生活之母,对土地的眷恋和依赖,使得人如母亲襁褓之中的婴儿。城市资本主义的兴起使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土地的价值从生活和生存所必须的使用价值,转变成为可以交换的商品和资源,人与土地第一次分离而成为城里人。新兴的城市贵族通过强大的资本勾画其理想的城市,同时不断的向乡村扩展,将其作为城市的附属。

景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每一景观都是人类居住的家,或者说是潜在的家。这便又回到哲学家海得歌尔的栖居概念。栖居的过程实际上与自然的力量与过程相互作用,以便取得和谐的过程,大地上的景观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而对自然的适应、改造和创造的结果。同时,栖居的过程也是建立在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过程。因此,作为栖息地的景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景观是内在人的生活体验景观作为人在其中生活的地方,把具体的人和具体的场所联系在一起。景观是由场所构成的,而场所的结构又是通过景观来表达的。与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一样,场所是无处不在的,人离不开场所,场所是人于地球和宇宙中的立足之处,场所使无变为有,使抽象变具体,是人在冥冥之中有了一个认识和把握外界空间和认识及定位自己的出发点和终点。

二、景观设计所涵盖的领域

景观设计具有广泛的领域,大到国土与区域规划设计,小到庭院,甚至室内的绿色空间设计;从纯自然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到城市中心地段的空间设计,都是景观设计多涵盖的领域。以下就初步的谈一下景观设计所涵盖的领域:

2.1城镇规划

景观设计师很早就开始担当城市物质空间的规划角色,城镇规划是城市空间的中心规划。城镇规划是针对城市与乡镇的规划与设计。规划者运用区域规划技术与法规、常规规划、概念规划、土地使用研究和其他方法来确定城市地域内的布局与组织。城镇规划也涉及到“城市设计”内容,如广场、街道景观等开放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发展。

2.2场地和社区规划

环境设计是景观设计专业的核心问题。涉及到居住区、商业、工业、各机构的室内空间以及公共空间等室外空间的细部设计。它把场地作为艺术研究的对象来看待,综合平衡室内与室外的软、硬表面,建筑物与植物的材料选择以及灌溉、栽培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详细的构筑物的规划说明与准备等。

2.3景观规划

区域景观规划对于很多景观设计师(Landscapearchitect)来讲是个逐渐扩展的实践领域。它随着过去一年来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而发展。它融合了环境规划与景观设计。在这个领域,景观设计师针对土地与流域的规划、管理等全部范围,包括自然资源调查、环境压力状况分析、视觉分析和岸线管理等。

2.4公园与休闲区规划

公园与休闲区规划包括创造与改造城市、乡村、郊区的公园与休闲地带。同时发展成为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规划。如国家公园规划、郊野规划、野生动物保护地规划等。

2.5土地发展规划

土地发展规划包括大范围与多区域的未发展土地的规划和小面积的城市、乡村和历史地段的基地设计。同时在政策规划与个体发展计划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在这一领域,景观设计师需要掌握房地产经济及其发展组织过程的知识,同时还应理解土地开发与发展的客观限制条件。由于具有多方面技能与广博的知识,景观设计师通常是这一学科领域的综合学科设计小组的带头人。

2.6旅游和休闲地规划

基地的历史性保护与复兴如公园、私家花园、场地、滨水区和湿地等的保护与复兴。它涉及到基地相对稳定状态的维持与保护、作为历史重要地段的局部地块的保护、地段的历史记忆与质量的恢复以及在新的使用目的下地段的发展与更新。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