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的文化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51:05

白酒的文化知识篇1

中国白酒国际化之路异常艰难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内在原因即是中国白酒自身的问题。

1中国白酒国内市场混乱市场集中度低市场竞争混乱,白酒企业大量的营销资源集中于国内市场,虽然有白酒巨头为白酒国际化做出过努力但效果不明显。很多名酒企业抱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认为要进军国际市场必先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今年来伴随国内高档酒市场的升温,国家对白酒税收的调整,虽然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但是国内白酒市场的利润仍然十分客观,五粮液的毛利可以达到70%以上。因此白酒企业更愿意将营销资源投入国内市场,特别是投入到中高档白酒和高档酒的开发上。而开发白酒国际市场风险大,现在还没有真正成功的案例。因此白酒企业虽然很早提出白酒国际化的口号,但是真的落实在行动上却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是以此作为一种手段,来反向操作国内市场。

2在白酒国际化上人才缺乏。白酒国际化不同于白酒国内市场的开拓,它需要白酒专业的知识,白酒营销知识,还需要专业的国际贸易知识。但是中国白酒企业缺乏这方面专业的人才。白酒国际化仅仅有热情有资金这还不够,还要有人才。但是由于白酒出口的数量交少,从事白酒国际贸易的人员数量少,从事白酒国际化的操作和研究的人员,国内鲜见。

第二部分是外在原因即是白酒国际化存在外部困难

1白酒国际化这个提法本身就是很大很困难的一个题目。即使我们把白酒走出国门就看成是白酒国际化,那也意味着我们究竟要把白酒出口到哪一个国家或则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每一个国家对其进口的商品的都有一定的规定,完全自由化毫无壁垒的国际贸易是不存在的。

2不同的国家对酒精饮料的消费方式不同,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性的酒精饮料。白酒国际化就是要让其他国家的消费接受中国白酒的消费饮用方式这不是轻易能够办到的。

当然白酒国际化上的困难远远不只以上四点,有人提出中国白酒基础性研究不够白酒的成分标示不能达到国际要求,中国白酒在国际上的宣传不够,市场开发工作滞后,缺乏资本运作等等问题。这些观点都在很多文章中都有详细的论述。白酒国际化之路困难重重,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洋酒冲击国内酒水市场以及传统白酒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国内不断发展壮大的白酒企业对白酒走向国际市场越来越渴望。因此白酒国际化成为中国白酒企业产于国际竞争的必由之路,白酒的国际化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加强白酒的基础性研究,使白酒在工艺成分上能够符合国际上通用的食品安全标准。近几年来中国白酒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取的了很大的成果,如在对浓香型白酒的研究上,不论是在白酒的生产还是成分上都取得一系列的成果。已经分析出浓香型白酒的主体香成分己酸乙酯,助香成分其他的酸酯醇醛酮等等。特别是在浓香型白酒中分析出有助于人体健康成分油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这些研究成果都对白酒的国际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这些还不够因为白酒的成分复杂,只有比较详细的弄清白酒的成分才能顺利的通过国际上的食品检验标准。同时要认真研究白酒的有益成分同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为白酒在国际上的市场推广打下基础。

第二发挥行业协会或者政府的作用整合白酒企业营销资源,加强白酒在国际市场的推广。从博弈论看白酒的国际化,现在基本上还是在开拓市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风险大投入大。如果市场开拓成功虽然自己有利可图但是中国白酒在品质上相差不大别的企业也能依样画葫芦占自己的便宜。如果失败则投入的大量的人力物力则是巨大的损失。因此我国的白酒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上基本上都是单打独斗,即使有企业走在前面也不愿冒险投入太多。要真的实现白酒的国际化则必须要对中国白酒企业的营销资源进行整合,能够整合国内酒企的营销资源只有是白酒的行业协会或则是政府。在这方面四川就做出了榜样,2006年11月22日到2006年12月1日由四川省商务厅举行的“天府美酒醉宝岛”活动成功的在台湾举行。通过这次活动扩大了四川白酒在台湾的知名度,为川酒在台湾的销售打下了基础。

第三用创新的思维探索白酒海外推广的方式。既然单纯的依靠广告来向海外推广中国白酒已经被证明此路不通,那为什么我们不用“曲线救国”的方式呢。将白酒的融入他的产品来向海外推广,比如说是把白酒和中餐整合到一起。既然我们能够做到吃西餐喝红酒,吃日本菜喝清酒,很自然我们就要告诉海外的消费者吃中餐当然就要喝白酒。这样做的能够告诉国外的消费者什么时候喝白酒,该怎样喝白酒。营销要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考虑,白酒海外推广的创新思维就是要从消费者出发,不仅仅要将白酒卖给国外的消费者,更要教消费者如何饮用和欣赏中国白酒。

白酒的文化知识篇2

作为业内的一匹黑马,华夏五千年连续三年销售增长率超过100%,销量迈向万吨台阶,对于兴起的白葡萄酒市场自然也不会错过。据了解,在福建某些地区华夏五千年白葡萄酒几乎占有了一半的市场份额。华夏五千年副总裁薛棣对于中国白葡萄酒市场的变化深有感触:白葡萄酒的兴起,是国人对葡萄酒文化认识不断加深的体现。现在,白葡萄酒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从品质和口感上赢得了消费者,才能抢先一步赢得先机。

白葡萄酒回归

在葡萄酒盛行的国家里,人们普遍有饮用白葡萄酒的习惯,对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的消费,也是各有所好,各有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数据显示,法国人偏重消费红葡萄酒,在法国红、白葡萄酒的消费比例大致是7:3。德国人偏重消费白葡萄酒,在德国红、白葡萄酒的消费比例大致是6:4。意大利也是一个盛产葡萄酒的国家,在意大利红、白葡萄酒的消费比例大致是5:5。目前,我国的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的消费群体正在形成,饮用自葡萄酒也将成为必然的趋势。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葡萄酒消费以白葡萄酒为主。1995年红葡萄酒热席卷全国。一夜之间使葡萄酒步入了以红葡萄酒为主的消费时代。经过10多年的发展,红葡萄酒的消费量取得了惊人的增长,而白葡萄酒却沦为边缘产品。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中国消费者葡萄酒知识的匮乏,更多的消费者把葡萄酒认作是红葡萄酒,葡萄酒消费的盲从和跟风,导致了白葡萄酒沉寂了十多年,如今随着国外葡萄酒的大量涌入,葡萄酒文化的普及,自葡萄酒消费的增加也在情理之中。

“白葡萄酒消费增加属于正常回归,在中国红、白葡萄酒的消费比例大致是7:3,虽然白葡萄酒消费量增加很快,可它不会超过红葡萄酒,30%应该是正常的市场份额。”华夏五千年副总裁薛棣这样预计。目前,华夏五千年在重点打造福建、江浙等白葡萄酒消费活跃的市场,随着白葡萄酒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和接受,开拓全国市场也被纳入预期。

区域性消费明显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东南沿海一直是中国时尚消费的风向标,对于葡萄酒消费也不例外。红葡萄酒最早流行于东南沿海,后来逐渐扩展到全国,完成从东到西的过程,同样白葡萄酒销售回暖也首先出现在东南沿海,然后在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盛行。据了解,在白葡萄酒销售大省福建的一些重点城市,比如泉州,白葡萄酒所占的市场份额就大于红葡萄酒。

由于人们对葡萄酒文化的认知不同和各地的饮食习惯差别,白葡萄酒呈区域性消费特征非常明显。例如与福建相邻的广东,白葡萄酒的销售形势就与福建大不相同。据了解,今年夏天,广东自葡萄酒市场销售增量并不明显。在广东,人们更倾向于红葡萄酒消费。广东更靠近香港,受香港葡萄酒文化的影响更深。从颜色和红,白不同的叫法,红葡萄酒肯定更讨好,红色在中国本来就意味着喜庆和热闹,白葡萄酒自然就略逊三分。白葡萄酒与饮食的搭配可以多样化,并不仅仅局限于海鲜,人们对白葡萄酒有了深入的认识后,白葡萄酒的销售会有大的提升,关键是普及葡萄酒文化,让更多的人去了解白葡萄酒。在福建、江浙等重点区域,华夏五千年通过品鉴会、订货会、推广会等形式,普及葡萄酒文化,同时加大对经销商的培养力度,华夏五千年白葡萄酒将逐渐被消费者接受。

基准口感十分重要

“要改变消费者对白葡萄酒不了解的现状,关键在于全行业的努力,包括行业协会和生产白葡萄酒的企业共同致力于葡萄酒文化的传播和白葡萄酒的推广,特别是大的白葡萄酒生产企业要积极参与。”华夏五千年副总裁薛棣非常看好中国白葡萄酒市场。也深知白葡萄酒的推广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时间,绝非一日之功。中国消费者缺乏饮用白葡萄酒的基本常识。对白葡萄酒冰镇饮用的温度、酒杯的选择、菜肴的搭配都不十分了解,这就需要生产白葡萄酒的企业做好扎实、细致的基础工作,对消费者进行正确引导。

白酒的文化知识篇3

中国古代文化专家柳活征先生就说:“古代初无尊卑,由种谷作酒之后,始以饮食之礼而分尊卑也。”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明从有酒开始。“百礼之会,非酒不行”,从西周开始,酒就首先用在祭祀礼仪中,几乎“无酒不成礼”。“庶民以为欢,君子以为礼”,我国历代倡导“饮酒有类,酒表有仪,酒杯有艺,上酒有序,开瓶有本,倒酒有方,配菜有别”等饮酒文化。

古往今来,上至王侯将相,下到黎民百姓,很少是为了饮酒而饮酒,即便是形态层面的饮酒,表达的也多是精神层面的主旨。可以说,中国的酒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客从远方来,无酒不足以表达深情厚意;良辰佳节,无酒不足以显示欢快惬意;丧葬忌日,无酒不足以致其哀伤肠断;蹉跎困顿,无酒不足以消除寂寥忧伤;春风得意,无酒不足以抒发豪情得意。皇帝登基、天下太平要喝酒,将军凯旋、举子及第也要喝酒,老百姓打了粮食也要喝酒……。酒真正成了人们表达感情,寄托理想,增进友谊,扩大交往,调节生活的不可缺少的精神灵物。

时至今日,行业人士更认识到白酒与文化,就是一种天生的缘份,或者说,白酒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因此白酒在酒文化建设上,更是使尽十八般武艺进行着大量的探索和实践,许多酒厂更是在白酒文化潮流中,制造出了分门别类的白酒文化派别。

历史文化型:立足于酒的生产历史或历史典故、名著、名人文化。如水浒酒、板桥宴、太白酒、杜康酒等。

地域文化型:基于产地原因,如地域的个性文化、名胜古迹,或者地域性的历史文化或者地域性的人物。如黑土地、杏花村、茅台、泸州老窖、肖尔布拉克等。

酒窖文化型:主要宣扬酒的制造工艺和历史悠远。如道光二十五、水井坊、老酒坊等。

哲理文化型:更多地体现一种人生价值和生活哲理。如舍得酒、难得糊涂等。

情感文化型:实现情感的寄托,引起品牌理念和消费理念的共鸣,使产品和情感融为一体,如金六福、孔府家、贵州青酒、金世缘等。

民俗文化型:基于地方民俗特色,如“福、禄、寿、禧”酒、恭禧发财酒、金满堂等。

热点文化型:对当前市场上的“文化热点”实行“拿来主义”,“现炒现卖”。如天下粮仓酒、笑傲江湖酒、刘老根、大宅门酒等。

概念文化型:采用创新性产品概念作为产品文化。如宁夏红、天冠纯净酒、昂格丽玛奶酒等。

祈愿文化型:以积极的、健康的角度表达祝愿。如一帆风顺酒、锦绣前程酒、太平盛世酒等。

总之白酒文化是花样繁多,而有些酒更是在宣扬几种文化概念,制造着各种酒文化,要让消费者记住你,你必须让他先感受到你的文化取向。有句话说得好:对于造酒而言,实在是一件不但用五谷之粒、青山之泉,还须用生命之元气、文化之心魄的事儿。因此靠宣扬独特的酒文化而成就一个大品牌的例子屡见不鲜。从孔府家到金六福,从小糊涂仙到酒鬼酒,再从水井坊到舍得,都是在一定的时期引领白酒文化的强势品牌。

我们说的酒文化不是以唯美的角度空谈虚无的伪文化,而是在实质上探寻白酒消费发展的脉络,设计最超前的文化概念引领白酒消费的潮流。

在此我们推出“香水”文化型,正是基于白酒对于男人来说,正如女人对待香水的态度一样,已经在长期的社会价值观念中形成一种精神追求,仿佛是与生俱来的。追求美是女人的天性,哪怕是为了一时的表面美,何况香水跟女人的内涵、气质和价值取向正好是融合在一起的,“闻香识女人”,不同的女人选择不同的香型和款式,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心情选择不同的类型香水。而白酒在经历了几千年的熏陶后,在男人的血液中已倾注了太多的感情,不同的男人选择不同的饮酒方式,不同的个性在喝醉的时候都表现出自我的本真,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人共饮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就是男人的“酒性”。说白酒的“香水”文化,实际上正触及到了白酒消费的本质和白酒的个性化需求,同时香水与白酒的形态相似和品性相通,更能形象地表达白酒的文化导向,更有视觉冲击力和想象力。

1、首先白酒与香水在形态上相近,都是晶莹剔透的液体,令人神往。

2、都有一种诱人的气味,相反的是男人觉得香水有一种怪味,女人觉得白酒有一种臭味,但它让男人和女人更具男人味和女人味。

3、两者都是相当昂贵的,而且两者的定价都几乎与原始成本关系不大,主要与目标消费群体的身份有着直接关系,是身份的象征。

4、两者都会为消费时的感觉而深深陶醉,并与享用者的个性、气质休戚相关,看起来是“表面”文章,实质上是“内在”气质,因此不同的对象对商品的选择实际上是在选择自己。

5、品牌和文化决定着价值,知名品牌和文化特色与一般品牌在价格上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既然把白酒定位为男人的“香水”,那么就象香水征服女人一样,在白酒的市场营销方面,可以借鉴香水的市场操作经验,引导白酒的消费潮流。

1、突出工艺。香水的昂贵有时候是产品的名贵,实际上其原料像花或香草等的价格并不高,而往往在香料提取等制作工艺上大加渲染,使香水拥有不菲的身价。因为消费者在消费时不会太多地关注详细的制造工艺,但他们要知道制造工艺的复杂和不易,越是难得的东西越昂贵;而白酒的制造工艺虽然也很简单,但由五谷杂粮变成醇香、透亮的白酒,已经使消费者感到神秘了,我们不要设想消费者都是专家,只要让消费者体会到酿造工艺的先进和珍贵,才能占据消费者的心理优势。像水井坊“中国白酒第一坊”的宣传、“掐头去尾”的工艺精华都在宣扬这一主旨。

2、体现时尚。单从产品来说,这些年在功能和形式上都没什么大的改变,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都在不断引领着时代的潮流。香水已成为一种时尚的标志,香水的发展成为女士们追逐时尚的目标,这正是香水在综合了社会的发展和时尚因素后成为超前的时尚元素。而白酒在目前的消费时尚追求上,也认识到新的时尚概念的作用和引导,但不是太过露骨,就是一窝蜂地跟随,使白酒的时尚总是迈不开步子,也许现代白酒应该更多地从现代男士的时尚追求方面去琢磨了。比如低度化、健康化都应该向纵深发展。

3、充分体验。正如香水一样,它的一个主要消费目的就是展现自我,香水展现女士的气质、妩媚、高贵、柔和……,而白酒展现的是男士的豪情、成功、阳刚、悲壮……,如果能依靠这种“道具”,展现一个人的这些特点,在人生的舞台上自由的“表演”,那消费者会不惜价钱去消费的。与其说是一种消费,不如说是一种体验。

因此,可以说不是一谈到文化就是古文化,商品是用来消费的,当它在消费的过程中,才真正体现它的价值,因此现代酒文化不只在“酒”上,更是在“饮”上,把这种文化建设成为动态的、能共鸣的文化,把文化升华为一种市场力量,而不仅仅是靠历史的势能,看是很有文化品位,但与产品不相融合。

白酒的文化知识篇4

2008年年初,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这一概念,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打造四川白酒产业带从而拉动川南地区产业经济的整体腾飞,并探索区域发展模式。这一概念的提出和实行成为酒博会发展壮大的基础。从2008年至2013年,泸州市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酒博会,而且规模一届比一届有所扩大,展会特色鲜明、效果明显,为泸州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前五届酒博会已累计接待国内外参展的中小型酒类企业912户,签约金额达到199亿元。6年来,酒博会已成为推动四川省省内外主要白酒产区实现企业跨区域合作、振兴川酒和泸酒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中国白酒金三角区域品牌影响力的重要舞台和载体。“白酒金三角”代表的是中国白酒质量最优、品牌最响亮、最密集区域的顶尖高端产品。因此,2013年,酒博会正式冠名为“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白酒专业博览会”。这一举措不仅将泸州酒博会提升到部级层面,更丰富和延伸了西博会的内涵。但是,酒博会仍然缺乏强有力的竞争优势,面对中国会展市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白酒专业博览会必须走会展品牌策略道路,将酒博会塑造成为独具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会展。通过会展品牌的塑造,达到会展形象和档次提升的效果,加大酒博会在当地经济中的影响力,使之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展会举办地城市的环境、酒店、服务、运输、娱乐等是否良好,展馆是否能够提供舒适的展示空间和优质的设施服务等是吸引展商参展的重要因素。酒博会不仅具备以上条件,而且具有塑造品牌展会的基础:一是知名度较高,二是示范性较强,三是聚集性强,四是连续性强,五是规模的扩大。因此,酒博会会展品牌塑造不仅有利于提高酒博会的知名度,提升泸州酒文化产品形象,而且有利于推动四川酒业的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泸酒文化品牌,对四川经济的蓬勃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随着酒博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会展中心周围将会加大宾馆酒店、餐馆、各项娱乐设施的建设投入和统筹协调力度,有效满足上万嘉宾食宿及会务经贸活动需求。这势必带动与展览会相关的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并为周边居民提供就业机会。

二、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白酒专业博览会品牌塑造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2013年酒博会期问,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现场考察和访问等方式,了解到参展商和观众对展会的看法,发现酒博会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观念守旧

产品方面:展品复杂累赘,产品之间的辨识度低,观众对各类酒不甚了解;酒文化方面:没有将泸州特有的酒文化融入展会;宣传方面:展会对于各种宣传手段的重视程度存在偏差,采用传统宣传方式的比例远远大于新兴媒体(如图1所示),而且在与参展商进行交谈时也得知,展会应加大宣传力度;专项活动方面:就近几年来看,泸州酒博会的专项活动基本上都一样,没有什么创新,无法吸引更多人的兴趣,尤其是参展商对专项活动很不满意,展会现场的节目无法带动观众和参展商的热情。

(二)专业人才缺乏

尽管酒博会已在泸州举办6届,但展会各个方面都存在人才资源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展会执行时,都是利用其他行业的人力资源对展会进行操作,展会现场服务人员更是招募的没有任何会展知识的临时人员,只是经过简单的现场服务培训,在展会中并不能有效解决观众的问题。观众和参展商都希望展会现场应该有更多的专业人员为大家介绍白酒的知识,能让参展商了解到更多的行业发展现状和对手情况,让观众更多地了解白酒信息,这就需要提供更多的品牌服务,如图2所示。

通过对参展商进行问卷调查得知:展会主办方还存在一系列管理和运营的问题,有几个要素不同程度地阻碍展会品牌塑造,具体数据如图3所示。

(三)品牌理念欠缺

在当代展览会数量急剧增加的恶劣竞争下,相同展览过多过滥,展会主题不明确,质量难以保证。酒博会只是简单地看到展会大规模和超高人气的表面现象,而忽视了品牌的效应,没有看到酒博会如果能建立品牌将带来多大的经[学术参考网提供写作论文的服务dylw.net]济效益,对酒博会的品牌定位也没有一个创新的想法和方案。

然而,只有牢固树立品牌观念,才能从场馆设计、主题立项和现场管理等各方面来运营展会,并达到凝聚员工参与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的效果,实施展会的品牌化发展。

(四)综合设施不全

泸州隶属四川,地处四川东南部,虽位于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但经济的发展却相对比较落后,全市只有酒业的发展较为蓬勃,经济的落后导致与会展行业相关的各方面条件不足。之前酒博会都是于宽阔空地露天举办,直到第五届酒博会才正式搬人为酒博会量身定制的专业性会展中心。虽然展馆采用都是的先进的设施设备,然而展馆周围与会展业有关的其他行业并未发展起来,比如:酒店、餐馆、宾馆、娱乐场所等,综合设施的欠缺阻碍了会展品牌的塑造。直到目前,来参加展会的都需要到城区住宿,而且周围的娱乐场所完全没有开发出来,参展商和观众来到这里只是纯粹参加展会,得不到其他附加的享受,也使得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够多元化,导致品牌塑造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三、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白酒专业博览会品牌塑造对策建议

(一)结合地方文化和创新思维,制定特色品牌策略

文化和特色是塑造会展品牌的优势条件。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自己的地域特色,泸州白酒业历史悠久,是历史上著名的“中国酒城”,是中国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酿酒历史悠久,酒文化底蕴深厚,应该对酒的历史传承过程进行展示和宣扬,让大家在喝酒时品味历史。

要培育一个会展品牌,就要在尊重文化的基础上树立展会品牌观念和创新思维,认识到只有走品牌化发展道路,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使展会持续发展。因此,在对泸州酒博会的会展品牌进行塑造时,既要借鉴国外成熟品牌展会的经验,也要结合自身发展环境和所处阶段的特征推陈出新。如今已是一个网络的时代,对展会的宣传在网络方面应该加大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展会打响知名度,用其独特的产品、文化和专项活动与成都糖酒会区分开来。树立了这样的观念,展会运营机构才会从举办地、主题的立项、展会活动的策划、展会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展会的服务等各方面进行创新,制定出适合酒博会品牌塑造的策略。产品方面:既然是白酒专业展览会,就应该要明确定位,突出该展会各类白酒的差异;专项活动方面:各类活动要在往年的基础上开拓新的闪光点。会展品牌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在品牌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制定出长期的发展规划。

泸州“酒以城名、城以酒兴”,浓香鼻祖历史悠久,酱香典范广为流传,后起之秀声名鹊起。泸州是川酒的故乡,也是浓香型白酒的发源地。泸州酒博会会展品牌的塑造势必要突出泸州酒的特色,有差异才有优势。

(二)重视专业人才和现场运营,提高经营服务质量

专业化是打造会展品牌[学术参考网提供写作论文的服务dylw.net]的必由之路。“只有实现专业化才能突出个性,扩大规模,形成品牌,这已成为国内会展界的共识。专业化能够形成差异化,进而转化为竞争优势。

专业化需要展会运营机构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形成优秀会展文化、实行完善操作规范。同时随着竞争的加剧,模仿和借鉴成为家常便饭,市场同质化日趋明显,因此,品牌将成为顾客识别和区分的重要标志,是竞争对手无法复制的无形资产,也是展会与同类型展会进行竞争的核心力。

酒博会主办方要清楚服务对于展会生产和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会展行业具有服务属性,展会服务应贯穿于整个展会运营过程,要树立“服务”宗旨,明确如何服务的相关策略,并制定和实行一系列的经营发展战略。市场调研、主题立项、广告宣传、招商合作、招展手段、观众组织、活动安排、营造气氛、现场服务、展后服务以及所有文件和信函的格式化、标准化等,都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准和严谨的处事态度,必须在展会现场的服务过程中体现出品牌展会应该具备的高效和细致。通过进一步对酒博会的调查统计、分析、梳理、整合各种资源,建立关于参展商、观众的信息数据库,完善数据库系统的服务功能,为酒博会品牌定位和发展方向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展会运营机构应主动沟通、服务先行,强调互惠多赢合作,以最大程度聚集资源、盘活资源,为展会品牌管理服务。

人才是会展业的灵魂,也是创建品牌会展的根本。随着会展业发展的国际化,品牌会展需要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来打造。相反,品牌会展成功举办又会吸引众多优秀学子纷纷投入会展专业的学习和实践中来,从而壮大会展专业人才队伍,使他们服务于更多会展品牌的创立和管理中,实现会展品牌生态系统持续的人才循环。行业协会应该承担起提供人才支撑的责任。

(三)加强资源整合与市场监管,筑牢泸酒品质基础

质量是产品、企业乃至整个产业的生命,酒质量是酒博会会展品牌成功塑造的重要保障。目前,泸州市的大量窖池已经进入产酒的黄金时期,窖龄在30年以上的接近10000个,还有1573年留传下来的“泸州老窖窖池”,是酒类行业唯一的部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中国第一窖之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泸州拥有丰富的窖池资源,应积极整合窖池资源,大力发展新窖池,充分发挥其优势,推进优质有机高粱生产基地的建设,酿造出质优量大的各类白酒,为酒博会的展品筑好品质基础,使酒博会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提高酒博会的档次,为会展品牌的塑造奠定物质基础。

酒是特殊的食品,必须把质量和安全放在首位,泸酒品质是会展品牌塑造的必备条件。白酒质量的好坏对饮酒者身体来说至关重要。因此,要严格整顿生产经营秩序,抓紧制定白酒生产准入条件,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并且对酒类的流通进行市场监督;深化名优酒知识产权的保护,建立和完善区域工商联合打假监管体系。通过这些途径加强对白酒业的监督,着力营造良好的酒业发展环境,保障泸州白酒的高品质,使泸州白酒业健康快速发展,为中国酒城奠定坚实基础,提高泸州酒博会的质量和水平,使得酒博会能够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把握政府政策和行业支持,加大宣传营销力度

会展品牌的塑造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我国,保护和提升展会形象要依赖于政府对展会的支持,政府的支持是会展品牌塑造不可缺少的助力。通过政府力量,将整合客商资源以及实现正能量传播的功效,保护展会运营机构的权益;采用政府渠道,还可以利用国内外市场,聚集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以达到提高展会的成效服务的目的。利用政府的影响力,使展会各方的关系都得到协调,保障展会的顺利进行和不断发展;利用政府的补贴扶持政策,展会的规模和展会的质量将得到明显的提高;利用政府的对外关系,可拓展展会的海外空间。所以,应密切关注政府动向,寻求政府的支持,把握政府关于会展业所颁布的政策和对酒博会的意见,充分利用政策,为酒博会品牌塑造营造良好的政治和经济社会环境。

宣传推广是品牌塑造的重要环节,虽然酒博会已经连续举办6届,但其市场影响潜力还没完全发挥出来,必须加大泸州酒博会的推介宣传力度。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运营机构必须努力寻求政府、专业协会、行业内领导型企业、有影响力媒体等多方的支持。在展会的品牌塑造过程中,要在宣传媒体的选择组合和优化上作好[学术参考网提供写作论文的服务dylw.net]调整,尽量选择具有权威和覆盖面广的媒体。只有经过广泛的宣传推广,展会品牌才能被更多的客户所了解和知晓,进而形成品牌偏好,从而提高展会的忠诚度、知名度、美誉度,最终使酒博会成为知名的会展品牌。传播推广方式主要是公关、广告传播、口碑效应、直接推销及宣传资料的发放等。“好酒也怕巷子深”,再好的展会也需要宣传和推广,只有这样,才能被更多的观众和参展商了解,因此可以采用创新宣传模式,加强社会宣传与市场营销的结合,利用泸州酒业的规模效应,帮助展会提高影响力,否则会展品牌的塑造可能会功亏一篑。

白酒的文化知识篇5

近日,有关喝茅台酒能保健康的话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事情的起因缘于参加全国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的肝病权威专家们,对媒体发表言论质疑所谓某些白酒能“保肝护肝”不具有科学价值,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误导。

中国白酒业被人说得多了,只是很少有人拿茅台来说事,主要是觉得人家家大业大,实在犯不着去上竿子溜须,也没必要去摸老虎屁股。只是市场就这么大,茅台多了些什么,难免就会有人觉得自己少了些什么,于是乎也就齐声一片了。

说起来记者也有点迟钝。“茅台酒有益健康”之说在学术界引起广泛争论的新闻一出,一开始对记者的震动并不算很大,直到后来一连串眼花缭乱的变化再到有消息透露说背后另有蹊跷,记者才大乐——谁动了谁的奶酪,谁安慰爱哭的你;我也是偶然看新闻,才认清同行的你。

一场讨论,如果仅能引发视角而没有任何成果,和赶巧搭便车一帮人神侃有多大区别?一路上,谁也无须交换名片和背景——陆续下车,成美好记忆。

由此想到我们的白酒产业。

中国白酒是一个民族产业,白酒企业是这个民族产业的载体。这一点,酒业人都知道。但不知从何时起,白酒产业与白酒企业就背上了不知多少责任和罪名。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气候下,即使土壤再肥沃、种子再努力,最多也只是个别生命力特别强悍的个体能存长,满目青山夕照明的景象已是指望不上的。

其实,白酒之所以被加上那么多的罪名,就是因为它太有吸引力了。我们说,白酒是我们可以引以为豪的国粹,关键就在于其对社会大众的那种罕有的吸引力能够产生巨大的价值。只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木秀于林,风都要放它不过;吸引力太强的事物,又怎能不被口诛笔伐。红颜必是祸水,白酒自成罪魁。

社会讨论,媒体原罪,准确与否暂且不议,可贵之处在于启迪。如何使白酒行业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保持酒业健康稳步发展已是当务之急。

没有自己的思考,当然不会有对于自身的批判,没有对于自身的批判,就不会有事物的发展。就中国白酒市场来说,真是太需要“原罪”了;作为中国白酒业的载体——白酒生产企业而言,需要“原罪”的就更多,也犹为迫切自我警诫了。

中国白酒历史源远流长,白酒产业更是中国酿酒产业中的主要产业,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酒消费格局和饮酒习惯的变化,白酒行业如何适应酒类消费发展的趋势,加速结构调整、深化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实力是白酒行业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而更让白酒企业忧心的是,笼统地认为白酒有害健康的舆论在当前已经深入消费者人心。中国白酒面临的“健康危机”已成为困惑中国白酒的瓶颈。

自1989年国家对白酒市场的彻底开放,白酒产业在经济领域乃至全社会的心目中却演变成了暴利产业,1997年以后,白酒产业没落趋势一直是业内人士和公众媒介关注的焦点。其涉及面之广、参与者之众超过任何一个行业。为什么人们如此对待中国白酒产业的危机呢?仅仅因为白酒是国粹人们才特别关注它吗?亦或是因为白酒关乎全国人民的钱袋和身体健康?

作为一种文化,白酒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国粹,他不应在经济生活中沦丧。白酒在市场经济中的“火热”也不应该付出整个行业声誉的代价。

“健康危机” 白酒不应付出整个行业声誉的代价

近年来,关于白酒与健康的言论不绝于耳,众多的不利事件和社会评论让传统的白酒正在失去越来越多的潜在消费者;“白酒有害身心健康”的片面认识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会品酒、懂酒的人群年龄结构日益偏大,潜在消费人群正在萎缩……这一切,都让白酒业的未来市场不容乐观。

白酒产业如果因“健康之争”而将自己陷入窘境无疑是全行业的悲哀。

中华酒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周仕伟先生曾对“白酒有害身心健康”这种片面认识发表评论说:“乙醇(酒精)伤肝,是业界共识,白酒与乙醇怎能划等号?1839年英国医学家通过调查和跟踪研究得出:慢性酒精中毒与脂肪肝、肝硬化有关,由于西方医学家研究的对象是西方烈性高度白酒,而西方白酒中主要成份是乙醇和水,微量化学成份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故由此得出西方白酒伤肝、进一步得出乙醇伤肝的结论。这一结论是有实验基础和流行病学基础的,有大量的数据来支撑的,是科学的,已得到公认。所以说乙醇伤肝是没有异议的,但笼统地说白酒伤肝就值得商榷了!”

中国古代医药学记载:酒为水谷之气,味辛甘、性热,入心、肝二经。适量饮酒有畅通血脉,活血行气、祛风散寒、健脾胃及引药上行、助药力之功效。大量酗酒,则适得其反。过量饮酒会影响健康,但过量饮酒和适量饮酒对人体的影响有着本质的区别,简单片面的判断饮酒有害健康是对白酒的误解或偏见。许多已被科学印证的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事实可以纠正人们对白酒的模糊认识或误解。“过量饮酒有害健康”是事实,但紧接着还应有一句:在理智、负责、科学饮酒的前提下,饮酒是有益健康的。适量饮酒对人体有益的证明已屡见不鲜,如果这些知识不被人们了解,对于白酒是极其不公正的,也将严重制约白酒业的发展。

人间万物皆是福祸相依,利弊相生,关键在于“度”字。“君子善饮贵斟酌,酒徒贪杯贱名节”,这才是中国白酒的健康概念。

中国人饮酒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酒一直浸润着整个中国社会。逢年过节、男婚女嫁、庆生奠死、宴亲飨客、洗尘饯别、贺喜浇愁、祛病延年,等等,一概离不开酒。酒已成为生活中的一分子,这是中国文化耀眼夺目的一页,我们的白酒企业不能坐等白酒在一片有害和耗粮的围剿中如西山落日,暗淡消失。

科技创新 白酒缺乏实质性的东西

创新是各项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支撑,白酒产业的发展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创新的程度。

从白酒的酿造技术上严格的讲,白酒的科学技术含量是不高的,酒质再好也一定有个极限。然而,随着消费人群年龄结构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对白酒的消费方式和结构也在发生改变,人们更加崇尚健康、优质的品酒,这也因此对白酒的科技创新和工艺技术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白酒业在科技创新或技术开发时,总受消费观念和白酒香型限制,结果导致没有谁敢大胆突破,最终形成白酒产品创新一股劲地往包装比秀、价格比拼、概念炒作等路子上钻,在“包装比秀”、“价格比拼”上盲目跟风。

概念掩盖了产品自身价值,结果白酒科技创新缺乏实质性的东西,如技术更新、酒质提升等,长此以往,新瓶装老酒,产品本身缺乏核心竞争力。

市场大、历史久已不再是白酒产业的竞争优势,白酒生产技术含量低的弱点正逐步暴露出来,给白酒生产发展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如何提高白酒生产企业科学技术工艺创新才是白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白酒国粹 不应在经济生活中被沦丧

白酒是中国的一大历史遗产,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结晶,它自诞生至今,在渊源的历史推进中,不断的发展和自我完善,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势能,才使之成为了中国酒业之集大成者,被世人称之为瑰宝。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国粹,但严峻的现实向我们提出警示:白酒必须得到保护已是时不我待!

中国白酒作为四大蒸馏酒之一,从酿酒工艺、生产方法和产品风格都是世界上其它蒸馏酒所不能相比拟的,是我们宝贵的民族、工业、民族遗产。但是在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取得巨大发展的今天,被世界奉为至宝的白酒却被国家和社会忽视甚至看轻,远远没有被摆在“珍贵产业”的位置上。许多白酒界专家和白酒企业发出了这样的呼声:为白酒产业保护立法,已成当务之急。

“将白酒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优秀传统文化予以保护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整个社会都必须要有保护扶持白酒的责任感,必须对白酒的发展定位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一直以来,这都是整个白酒业界的呼声。

白酒的文化知识篇6

在人类洪荒时代,酒就在大地上出现了,那时我们的祖先巢栖穴居,以野果裹腹,野果中含有能够发酵的糖类,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可产生一种具有香甜味的液体,这便是最早的天然果酒,历史上又称为“猿猴造酒”,江苏淮阴洪泽湖畔下草湾曾发现了醉猿化石。但中国的文化总是把某某东西的发明归在一个人的名下,关于酒的发明也不例外。其传说是夏朝初期大禹时代的仪狄发明的,但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却是杜康造酒的故事,从文献上来看,《说文解字》上说,杜康就是夏朝第六代国君少康,但民间广为流传的杜康却是东周时候的人,他不是官,而仅是一个牧羊人。据说有一次,杜康把小米粥放在一个竹筒里,放羊时带着作为食品,他把竹筒放在一棵树上,走时却忘记带上了。半个月后,他又在那棵树上找回了竹筒,但竹筒里的小米粥已发酵成了酒,人们都说这东西好喝,后来杜康就不再放羊了,专门酿酒,杜康就成为酒的代名词。虽然古时候的中国人关于人的起源还没有像达尔文想得那么深,更不知道猿猴变人,也更不会承认“猿猴造酒”的事实。但古代的中国人总是把酒作为一种最高的时尚之一,特别是广大的文人学子,他们总是在酒中寻找着创作的激情。在中国现存的先秦古书中,几乎没有不涉及酒的书,酒作为一种食品,也构筑了其古老而坚实的文化。

酒对于人的危害性在哪?

中国的酒文化不啻是一部百科大全,中国人的思想、情感的许多方面都可以从其中找到痕迹。中国诗歌史诗的章章节节,都可以闻到酒的扑鼻的阵阵醇香,中国的书画也是在酒中抓住了那稍纵即逝的灵感火花所得。辩证地看待酒,它也有其两面性,这是世间万物存在的一种法则,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曾大声疾呼“酒之祸烈于火”,其实这并非危言耸听。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在任何酒中,都含有一种特定的成份,也就是乙醇,其又称为酒精,乙醇到达人体内后。被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成为人体活动的能源。酒既可以安神镇静,也可以做兴奋剂。它直接刺激食道和胃壁,反射地刺激大脑,从而使血液循环恢复正常,起到恢复意识的作用。饮用含乙醇10%左右的低度酒,可以增加胃液的分泌,促进食欲,但乙醇浓度超过20%时就会引发胃病,刺激胃粘膜,抑制胃液的分泌。适量的饮酒有益于健康,但饮酒过量就会形成醉酒,严重者会引起死亡,所以顾炎武的“酒之祸烈于火”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酒对古代文人有何影响?

古人们能谅解任何一个酒徒,并把酒徒的故事进行一代代传说,东晋人刘伶,平时少言寡语,唯一的爱好便是以酒为乐。据说他常常狂饮数日不断,一喝醉就把自己全身的衣服彻底脱掉,然后走来走去。有人就对刘伶说:你也是礼教中人,这样成何体统?刘伶却十分傲慢地说:我以天地为殿堂,以房屋为衫袍,你怎么跑进了我的裤子中来了?说得此人羞愧难当,民间对刘伶更多的却是赞许。从曹操的“煮酒论英雄”,到“诗仙”李白、文人坡喝得大醉时写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再到《水浒》里的一个个醉汉,国人对酒徒更多的是赞颂。

白酒的文化知识篇7

衡水老白干,一个发源于汉,盛名于唐,极富传奇色彩,有着1800年悠久历史的著名白酒品牌,曾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物品赛会上与“茅台”一起获得大奖章而扬名于世界酒界。新中国成立以来,衡水老白干历经五十多个春秋的风雨历炼和一轮轮市场鏖战的考验,眼见一些曾叱咤我国白酒行业的知名企业衰落甚至亏损、倒闭,而衡水老白干始终以稳健的经营作风得以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白酒行业具有超强竞争力、生命力的品牌之一。

然而,由于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习惯的改变,近年来白酒消费总量持续滑落,以五粮液为代表的“浓香型”川酒的异军突起,以水井坊为代表的高档白酒在高端市场攻城掠地,这些均给地方品牌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冲击;而大卖场、超级市场、大酒楼等新型零售业态的崛起,亦使得白酒购买、消费场所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场变革中,一直是白酒销售主渠道的国有糖酒公司在2000年左右迅速解体,而衡水老白干没能快速做出反应和对策,长期固守的省内绝对市场份额和领导地位被以川酒为代表的外来白酒品牌所替代,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市场考验。

2002年12月的一个偶然机会,衡水老白干以北方人特有的热诚和迫切改革的决心,促成了与在品牌战略规划和管理方面久负盛名的咨询公司的合作,用为期一年的时间为衡水老白干进行品牌战略规划与整合营销传播两项服务。离农历春节还有14天,品牌咨询公司一班人即入驻衡水,开始内部访谈和市场调研,进酒楼、入卖场、考察便利店,足迹踏遍燕赵大地的每一个乡村、每一个角落……品牌资产检视:把准脉搏迎接挑战

21世纪酒类营销是品牌互争短长的激烈竞争,品牌是白酒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而酒类企业唯一拥有市场的途径就是拥有其市场优势的品牌。品牌为企业创造持续、稳定、独有的有形和无形利益;品牌在市场上的良好销售表现与消费者建立一种比较定的关系;品牌为产品提供超高溢价能力;品牌提高营销计划执行效率、降低营销费用。

按照世界著名品牌专家大卫艾克的品牌资产理论,构成一个品牌资产的要素主要有:品牌知名度、品质认知度、品牌忠诚度、品牌联想及其他资产。通过对衡水老白干品牌资产的检视,便于我们准确了解:

衡水老白干品牌在市场中的状态

衡水老白干品牌在同类品牌中的地位

衡水老白干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状态和形象

衡水老白干品牌的实际购买与理想购买的差距

衡水老白干品牌应在哪些环节加以建设与维护

1、品牌知名度:衡水老白干在冀北平原拥有极高的品牌知名度,96%以上的消费者都知道衡水老白干是历史名酒、河北特产;但这种知名度主要建立在历史累积上,近年来品牌广告却很少见,部分乡镇连一个广告条幅都很难见到,更不用说什么影视广告、大型户外广告;品牌广告语尽管也琅琅上口易于记忆,但由于没有传播主线,广告语更换较频繁,而且缺乏具体利益点、承诺点;品牌缺乏统一的识别体系,各种识别方式混乱模糊;近年来衡水老白干已将河北白酒第一提及品牌拱手让给了川酒,自己轮落为第四提示知名品牌。

2、品质认知度:河北消费者对衡水老白干产品具有很高的品质认可度,占6%的忠诚消费者指名购买衡水老白干;消费者对衡水老白干的质量信赖度较高,认为衡水老白干是历史名酒、真正纯粮酿造的好酒,酒醉后不上头(头疼);56%已购或准备购买衡水老白干酒的消费者认为,衡水老白干的服务相当不错;40%的消费者认为以五粮液、剑南春等为代表的川酒口味好、香型适中,而衡水老白干香型已过时,度数太高,口味太冲;40%的消费者认为,近年来衡水老白干能够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和口味变化、度数变化进行产品创新。

3、品牌忠诚度:衡水老白干品牌的忠诚消费者大多年龄在35岁以上,职业以部队和政府机关干部、中低收入工人、农民为主,他们认为衡水老白干是家乡的历史名酒,口味独特、饮用后有一种真男人、大丈夫的气魄;近年来衡水老白干忠诚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变化,有往浓香型、低度酒等转移的趋势;由于在省内市场产品价格透明度极高,衡水老白干各级经销商的经营毛利非常低,他们受利益驱使,或自己买断品牌经营,或积极推销高利润、无品牌的杂酒,造成中低档市场品牌极其杂乱,形成明显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威胁到衡水老白干低端市场。

4、品牌联想:提起衡水老白干,消费者首先想到的就是度数最高的烈性白酒;城市消费者认为衡水老白干产品价位居中甚至偏低,而大部分农村消费者则认为其产品价格比一般性杂牌酒明显偏高,农村有婚丧嫁娶等事也消费不起衡水老白干;衡水老白干的忠实消费者一般为30岁以上的成年人,性格豪爽、为人厚道、事业小有成就;衡水老白干区别于竞争品牌最明显的特点是其独特的老白干香型;衡水老白干具有丰富的品牌内涵,作为河北地方特产、历史名酒,往往作为礼品被带到全国各地。

5、品牌其他资产:衡水老白干拥有“衡水”这个地方驰名商标,但“老白干”作为白酒的一个品类,其知名度远远超过“衡水”品牌的知名度,很多人知道老白干酒,却不知道衡水;正是由于产品品类无法注册,很多地方小厂甚至外地厂家就采取单纯模仿策略,其产品名称也冠以“老白干”等字样,与衡水老白干的字体、颜色、大小等极其相象,致使消费者误认为就是衡水老白干;公司在知识产权管理上比较滞后,往往新开发出来的产品到市场上刚刚露出旺销的苗头来,就会有假冒、仿造的产品出来,防不胜防,新产品开发和推广的效果大大减弱。 核心价值提炼:回归品牌营销原点

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资产的核心和精髓,它让消费者明确、清晰地识别并记住品牌的利益点与个性。规划高度差异化、鲜明个性化的品牌核心价值,然后以品牌核心价值统帅企业的一切传播活动,使一切营销传播行为都体现、巩固、强化与丰满品牌核心价值,已成为全球强势大品牌进行品牌化战略管理的共识,更也是塑造高档、强势白酒品牌的不二法宝。

1、衡水老白干品牌核心价值与个性气质

2、衡水老白干品牌核心价值定位的理由与市场威力

(1)用精神价值占领消费者价值需求高端:品牌核心价值定位主要基于:功能性价值、情感性价值和自我实现型价值。在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今天,消费者购买高档白酒的动机,不是简单的功能满足而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观念和态度。从品牌的精神价值上与消费者进行深度沟通,并形成品牌精神和品牌信仰,是全世界酒类行业品牌营销的最高境界和终极追求!因此,从消费者精神需求——自我实现型价值进行定位,能够从精神层面提升品牌价值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衡水老白干的精神需求;能给消费者带来高层次、高档次、高价值感的精神体验,获得消费者发自内心深处的真诚的爱;更能使衡水老白干从而提升衡水老白干品牌的价值感、档次感。

(2)“醇厚深邃”是衡水老白干最为独特的产品特色,将产品的这个物质特征性格化,塑造出一个最受崇敬、极具魅力的男人性格形象,从而赋予品牌卓越的精神价值和吸引力。

(3)拟人化——高度差异化、个性化:目前较成功的高档白酒都在传播中分别体现出了不同的诉求重点(即品牌核心价值),如:茅台——独特的地理位置、酿造工艺流程与原料;五粮液——独有的原料和水质;酒鬼酒——独特的酒文化和浓厚的民族特色;小糊涂仙——别具一格的传统处世哲学。

从衡水老白干从产品特性上看,拥有67’的巅峰高度,口感却依然清香和谐、甘醇绵恬在同行业中是绝无仅有的,而由“醇厚深邃”演绎出的性格化特征更是独树一帜。因为,具有诚信、厚道、深邃而不外露的将帅风范的性格特征是人生事业成功的基石,它对于许多饮酒的人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它可以弥补他们内心的缺憾,比如不够成熟、缺乏历炼。更为重要的是,诚信、厚道、深邃的大家风范是从商、从政人士的不懈追求。在白酒品牌价值上赋予符合目标消费群体性格特征的品牌个性,将使我们的品牌比起其他品牌个性更加鲜明,更加精确,更有冲击力。并且,这样的品牌价值趋向将让白酒的内涵更加丰富,广告诉求更灵活、更强的冲击力。

(4)以品牌核心价值统帅一切品牌传播行为:

·产品策略(除投放市场外,每年生产少数超高档酒作为加强品牌形象)

·包装(以体现醇厚深邃,充满激情而锋芒不露为主要原则)

·价格策略(向中高档发展)

·Vi识别(色彩和造型搭配的每个环节都要突出表现激情和沉稳)

·电视广告(旨在表现品牌个性,引发相关的联想)

·pop设计(根据市场时机,选择品牌某个或几个个性气质为表现内容)

·终端建设与促销(大区、办事处深刻领悟品牌核心价值,并在各个环节体现、强化)

从整合营销传播的每个细节都向消费者流露出衡水老白干品牌个性,重视每个环节,重视与消费者的深度沟通。品牌识别体系:奏响与消费者共鸣的个性和弦

品牌是人的欲望的产物,在消费行为的背后,其实是消费者自身生活方式、品味与社会价值的一种体现。一个品牌只有具有显著的、独一无二的个性特征,才能与其它品牌进行有效区隔,才能与消费者建立起亲密无间的情感和品牌忠诚。如果Levi’s牛仔缺少了“性感”、“叛逆”,万宝路香烟不再独立特行,可口可乐丧失了热情……它们还能成为享誉世界的强势大品牌吗?它们还会对其目标消费群体乃至整个社会产生那么致命的影响吗?正是品牌个性让品牌核心价值生动起来,并对消费群和市场产生了强烈的作用。

衡水老白干要迅速提升为白酒行业的强势大品牌,就必须为品牌注入独特的价值,建立和强化能吸引消费者的情感效应,而要做到这些,最佳的办法就是给品牌赋予丰满的品牌个性体系。这些品牌个性不断提供与众不同的差别,从各个角度,具体、丰满地表现品牌的核心价值,并在品牌核心价值的统帅下,有机地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充满张力的体系,构成衡水老白干的品牌识别特征,为衡水老白干和目标消费者构建了一个完美而相对独立的共鸣空间。

激情澎湃:象衡水老白干这样的白酒,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种激情的象征,一如高度白酒消费者往往普遍具有的激情澎湃的内心——有着强烈的情感、坚定的信念和对事业百折不回的追求。

义薄云天:只有67度的酒才配得上真正的生死患难之交,才能承载起肝胆相照、义薄云天的厚重情谊。渴望这样的情谊,自然就会选择这样的酒。

历经沧桑:在人们心目中,男人的魅力也许全部来自成功,但最令人感动的却是沧桑感,只有历经沧桑才有厚重感,才有故事才有内涵,才会成熟和丰满,一如醇厚深邃的衡水老白干般香气醇厚、回味绵长。

沉稳镇定:正如衡水老白干高度之外,依旧有清香和谐、高而不烈的口感,在人们的内心深处,真正值得崇敬的不是外露的锋芒,而恰恰是激情之外的沉稳镇定,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胸中有雄兵百万而依然静如止水的眼神。

忠实诚信:一个成熟的、处处彰显将帅之风魅力的男人,无不一言九鼎、坚守诚信;而朋友聚会、商业谈判成功的庆贺,每一个人都希望对方也能和自己一样,用酒、用忠实诚信来表达一片赤诚。

平易亲民:越有高度的人,往往越是平易的人,越有高度的酒,往往越是口感和谐的酒,衡水老白干所象征的醇厚深邃、将帅之风,在激情和沉稳之外,更有着平易亲民的特性,。

这些个性特征旗帜鲜明地与竞争品牌形成了一个“天然屏障”,它们就象一组充满灵性、美妙的音符,通过在不同时期、不同市场、不同音符的巧妙组合,弹奏出美妙动听的个性“和弦”,从而与消费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副品牌战略:一个支点撬动品牌价值提升

我们认为,在低档酒兜圈子没有实质性意义,衡水老白干是中低档酒绝不应该是一种宿命!衡水老白干的品牌战略规划应主要着眼于提升品牌的含金量。正如找到一个支点就可以橇动地球,要改变衡水老白干中低档酒形象的关键是找到一个支点,而这个支点就是副品牌战略。

一、副品牌战略提升主品牌价值的可行性分析

副品牌运用得当对主品牌具有反哺作用,这种反哺作用具体表现为:低成本吸引眼球并提升品牌知名度、强化品牌核心价值、活化主品牌形象、赋予主品牌年轻感、现代感;提升主品牌的各项美誉度指标如:亲和力、技术感、高档感、现代感、时尚感等。我们认为,找到一个概念,以副品牌战略出击,全面提升衡水老白干的档次是完全可行的。

1、妙用高档副品牌能为衡水老白干带来的价值

·充分利用衡水老白干的品牌资产,创造更大的赢利空间;

·提高衡水老白干品牌含金量,实现品牌资产迅速增值;

·以20%的销量创造出企业80%的利润;

·提升衡水老白干品牌价值感、档次感、时代感象,为品牌文化注入新的内涵;

·带动衡水老白干原有中低档产品的销售。

2、衡水老白干高档副品牌可资利用的资源

·衡水老白干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底蕴(不同于历史文化、文人文化、书斋文化),而民俗文化的强大张力足以支撑高档产品(如巴国布衣、上海人家……)的精神价值;

·衡水老白干拥有悠久的酿酒历史、酿酒传统和丰富多彩的“酿酒、饮酒民俗”;

·衡水老白干在消费者心目中拥有很高的品质认可度、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也具备高档白酒品牌充足的物质、技术基础;

·公司2002年推出的副品牌——十八酒坊,凭借不俗品质和大手笔广告投入,尤其是借助品牌代言人腾格尔的名人效应,已建立较高品牌知名度和中高档的品牌形象。

3、采用副品牌战略进攻高档市场需要清除的障碍

·国内高档白酒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对手强大,地位难以撼动;要想在高档白酒市场分一杯羹,必须有非常独特的物质、精神双重卖点;

·绝大多数消费者对高档白酒酿制的技术细节不了解,仅有非常模糊的认识。因而十分迷信传统老牌高档白酒,对衡水老白干同样能酿出高档白酒将持怀疑态度;

·十八酒坊品牌进一步提升遭遇极大阻力,品牌、销量的点滴提升几乎完全依赖耗资不菲的广告和物质性促销;

·十八酒坊品牌正陷入可怕的“同质化”危机,甚至作为高档白酒品牌最显著的标志——价格也日渐混乱,难以维持,品牌的高档形象不断受到侵蚀。

二、核心价值再定位,以副品牌带动主品牌价值提升

经过对企业、市场的反复深入研究,我们针对原有的品牌战略方案,对十八酒坊原有核心价值——“流传”,对其主传播语——“有一种酒是用来流传的……”,开出了这样的“诊断”报告:原定的品牌核心价值虽然有一定可取之处,但其先天的缺陷严重阻碍了品牌与消费者的精神共鸣!

1、值得肯定的方面

·“流传”这一概念独特而颇有传播力度,有鲜明的个性、一定的文化张力和包容性,为品牌在高端找到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定位。我们认可以此作为品牌核心气质。

·达到了较高的境界,巧妙地传达了十八酒坊品牌珍贵的气质,表现了品牌与众不同的档次感和非凡地位,以高人一等的自信为品牌占据了制高点。

·从文学修辞的角度,具有显著的美感,读起来颇有回味,在品牌问世之初对于吸引受众眼球和引起好感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品牌进一步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存在的严重缺陷

·空洞、缺乏底蕴的本质缺陷暴露无遗。受众开始发现其缺乏内涵,自信的背后是苍白,而没有针对消费者精神需求的价值主张和利益表现。

·无论是“眼球”还是“好感”,都还没达到引发“共鸣”的境界。而没有共鸣的核心价值定位无法达到促进购买的实质性效果,永远只能停留在审美的层面。

·“用来”有很强的白话倾向,导致整个核心价值几乎成了一个蛮横自大的嚣叫,这种盲目无知的自大元素对高档白酒品牌的长远建设将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3、核心价值再定位

“流传”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流传的酒”展示了这个出色的载体却忽略其中应该蕴涵的承载物,而失之于空洞。为了弥补品牌内涵苍白、空洞的不足,在原有基础上低成本地提升品牌,我们保留了原有“流传”的概念,填充、丰满消费者可感知并素来就高度认同的内容,丰富品牌的内涵,迎合消费者对高档白酒的精神需求!

人世间有很多东西值得流传,并且人们也热烈期盼着它们的流传。比如:人间真情,诚信美德,吉祥好运……找到了受众内心的渴望和期盼,就找到了消费者共鸣的基础:

·人间真情:白酒永远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与朋友开怀畅饮、把酒当歌,谁不渴望得到或向对方表达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

·诚信美德:商人应酬占据了白酒消费的很大比例。作为商业应酬,哪一个不希望生意伙伴干了杯中酒,给自己一个一言九鼎、言出必行的商业承诺?

·吉祥好运:无论是经商还是从政,无不希望讨个“口彩”,谁不渴盼着好运气时刻伴随着自己,能够事业有成、生意兴旺、平安吉祥?

正因为我们找到了能够支撑起“流传”概念丰富的承载物,十八酒坊品牌才有引发消费者共鸣的“本钱”,而只有消费者与品牌产生共鸣,品牌才有了满足消费者高档次精神需求的可能,消费者也才可能接受并高度忠诚的长期购买。品牌核心价值是满足消费者对十八酒坊品牌需求的核心,品牌核心价值解决了“为什么要买”这一最核心的问题!品牌传奇:衡水老白干打造高档品牌的捷径

衡水老白干欲迅速提升为高档白酒品牌,还必须成功地解决两个问题:“为什么要出高价购买”和“如何购买”,而这两大问题的解决将依靠品牌战略中的“稀有品质识别”和卓越的整合品牌传播的实施。

正象人头马每天要给酒播音乐,百威啤酒从出厂到消费者手中的运输与仓储全部冷藏一样,酒本身已不再是含有酒精的饮料,而是有生命的、富有灵性的精灵!因此,提炼出传奇的、消费者最容易感知和接受的某些酿酒工艺,作为产品策略以及产品层面传播工作的重点,从产品层面塑品牌的传奇和稀有,是衡水老白干挤身高挡白酒品牌行列的天赐良机!

策略一:稀有传奇桃花曲。一种最好的、最富有传奇色彩、珍贵稀有的酒曲——桃花曲,以此作为传播高档白酒的核心物质基础。这时的桃花曲已经不是一般酿酒工艺上的桃花曲,而是具有神秘感、富有传奇色彩,在传播中大放异彩、吸引消费者兴趣、造成高度品质认同的酿造高档白酒的“精灵”、(在消费者感性认识中)高档白酒的标准、标志。

在春天桃花盛开、在空气温湿、微生物活动旺盛、生机昂然的季节制出的曲才是最好的曲,而所用的桃花曲更是这类酒曲中最富有传奇色彩、最稀有珍贵的:它只在桃花盛开的20天左右时间制作;只有在自古就被成为“桃城”、素来出产极品蜜桃的衡水才能制成最高等级的桃花曲,除了桃花曲,更有厂区遍栽的桃林、桃花浸泡、蒸酒的“秘方”工艺、……一个庞大的桃花与酒的传奇。

“曲是酒中骨”,消费者普遍认为只有用最好的曲才能酿出最好的酒,而最好的曲是稀少的。同时对于怎样的酒曲才是最好的并不了解,对其中技术细节更一无所知,具有浓郁故事色彩的工艺传奇对消费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策略二:0.8%的极品珍贵。用桃花曲酿的酒本已非常珍贵,但高档酒的诞生远没有如此轻易。

在蒸馏出的酒中,掐头去尾,仅提取中段最为醇厚的那一点酒作为高档酒的原料;

在堪称发酒的中段酒中,更在极为苛刻的条件下,提炼出大约0.8%左右的精华,才能得到极品的高档白酒。

策略三:立体化市场细分。以立体化的定价策略,形象品种、礼品品种、主打品种各就其位,构建起衡水老白干丰满的高档白酒品牌家族。

超高档标杆性品种:每次出酒中间段的0.8%,定价500元以上,以强大的、具有浓郁传奇色彩的工艺技术和物质基础和一流的品牌运作,打造出象征衡水老白干强大技术力、品牌力的标杆品种,如北极明星般高高在上。

高档品种:每次出酒中间段的8%,定价在200元以上,比五粮液价格低60~80元,作为衡水老白干高档白酒品牌系列中,既是礼品品种又是超高档标杆品种到主卖品种的价格过渡品种。

中高档品种:每次出酒中间段的91.2%,价格分180元、120元、80元三个层次为衡水老白干中高档品牌系列的主打品种,大量进入中高档酒楼,卖出规模,为企业获得80%的利润。结语:品牌战略不是知识空穴是法宝

白酒的文化知识篇8

但这至少说明,白酒企业已经有意识做网络推广。不过,还称不上网络营销,因为它没有系统化、持续化、精准化和有效化。没有最大化利用企业资源,也算是一种浪费!在2.0时代,面对网络的冲击,白酒营销需要创新,需要建立和消费者之间新的沟通方式。

白酒缘何“触网”?

很多人觉得白酒的主要消费人群是中老年人,而这部分人很少或不上网。主要目标群体错位,为何还要做网络营销?赢道顾问快消品营销中心认为有三个原因促使白酒企业必须触网。

一是突破发展瓶颈。传统广告费用居高不下,品牌传播渠道同质化严重,面临网络媒体分众化的巨大压力。多数白酒企业增长乏力,只有茅五剑等强势品牌稳步上升,而区域品牌的生存日益严峻。这些市场、营销等发展瓶颈需要借助网络获得突破或提升。

二是培育潜在顾客。25至35岁之间是送礼人群,也算是潜在消费群体,毕竟5-10年后,他们也是主力消费人群。现在不讨好年轻人群,以后就更危险。要知道,现在主要喝白酒的中老年人,年轻时也是白酒的爱好者。

三是面临竞争压力。白酒还面临啤酒、红酒、葡萄酒的市场蚕食,现在不争,以后就更困难。

白酒网络营销解决之道

那么白酒企业如何品牌年轻化?如何讨年轻人欢喜?对于中国较为年轻的群体而言,他们对于白酒相对疏离,未来,白酒企业如何针对这个市场进行更深层次地挖掘?这些问题也成为白酒网路营销亟待解决的难题。笔者提供简单思路,仅供大家参考。

产品,适时创新。开发适合年轻人喜爱的口感、度数的香型白酒。这个必须得创新,很多人是受不了白酒那个口味,太冲了,而远之。比如日本清酒,推出了适合年轻人的口感,就很受他们的喜爱,这个市场被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文化,品牌要酷。现在是酷品牌时代,要打造具有销售力的品牌文化,把握年轻人的心,“酷随他动”,打造你独有的品牌附加价值,卖“酷产品”,卖“酷文化”,卖“酷体验”,与年轻人加强沟通和互动,增强他们对品牌文化的认同和产品的尝试消费。

传播,组合出击。媒体严重分化,单靠一个媒体来做传播,要达到趋之若鹜的效果,现在是不可能的。“FeavaimC”通过话题、事件、活动、视频和动漫等传播手段,有效组合,帮助客户实现传播上的快速提升。

渠道,强化分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是必然的,网上购物一定会成为不少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白酒通过B2C、团购扩大销售渠道是必须要做的,也是传统销售渠道的重要补充。

促销,上下联动。

白酒的文化知识篇9

贵州酒的品质,是整个白酒业最为认可和肯定的“黔酒符号”。“贵州出好酒”,一直以来是全国消费者对贵州的符号化记忆和认识!这一点毋须置疑,也是贵州人骄傲的关键所在!

谈品质,首先得谈贵州酒一贯低调的行事风格,决定了贵州酒始终以品质领先保持与全国白酒品牌的竞争。有时侯,不做要比乱做好。当全国白酒市场掀起一阵又一阵“广告竞争热”、“概念比拼热”、“终端抢夺热”、“文化炒作热”时,贵州酒以不变应万变。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做广告、拼概念、抢终端和炒文化时,贵州酒就以唯一拥有的质量口碑,低调应对来自广告酒、概念酒、终端酒和文化酒的“市场分割”和“竞争威胁”。诚然,在这一场市场对峙中,贵州酒不同程度失去了原有的市场份额和市场竞争优势。原本具有相当市场覆盖率的“贵州名酒群”,包括贵州茅台、习酒、董酒、匀酒、鸭溪、湄窖、珍酒、安酒等这些品牌,曾在90年代中期后,都不程度地出现过退化、萎缩和低迷的现象。除了贵州茅台酒在进入21世纪以来,凭借其在高档白酒市场的领导者地位和独一无二的酱香酒工艺,逐渐复苏并重新回到高档酒领导者品牌位置上,以及1998年加入茅台集团,凭借其贵州本土市场稳扎稳打,实现8年跨越式增长的“习酒”外,绝大部分老贵州名酒,仍处于回复和起步之中,其市场份额绝大部分已经退回到贵州本地市场或者局部市场。

正是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贵州白酒错过了浓香型白酒市场主流时期,而出现的浓香型白酒过度透支潮,进而保持下来了贵州酒一贯的质量口碑优势。即便是在新工艺白酒大力主张的时期,贵州酒的主流品牌并没有盲目跟随新工艺白酒,绝大部分名酒厂仍然坚持传统工艺白酒。正如贵州醇酒厂鄢文松厂长所说:“在广告酒、概念酒和炒作酒主导的近10年来,贵州酒虽然牺牲了市场份额,却留住了品质和口碑。这在品质酒回归或者喝酒时代到来的时期里,一流的品质和信赖度极高的质量口碑,比起市场份额来说更重要。失去市场,我们可以通过市场创新、品牌创新和营销创新来重新获取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可;而失去品质或者失去消费者的品质信任,再好的广告、再好的包装,都无济于事。因为品质是获得消费者长期信赖的根本保障”。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识,是传统工艺白酒和新工艺白酒的“区隔标识”。这一点,贵州醇酒厂鄢文松厂长10年前就意识到了未来白酒发展的最终归属,那就是传统工艺白酒将以高品质酒,成为白酒业的最后堡垒!

贵州酒的品质有口皆碑、众所周知!全国著名白酒资深专家、教授沈怡方表示:“黔酒是优质白酒,无论是品质还是技术,都属于一流产品,这些产品历经无数代人的努力、创新才得到的”;全国著名白酒专家、教授高月明也表示:“贵州给我的印象很深,尤其是白酒,可以说是全省各地都有酒产业,而且酒质好,在全国都数一数二”。

但是,当白酒业整体向品质酒回归时,贵州酒对品质应该重新加以认识,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首先,对品质酒的认识上,贵州酒应该以动态的意识,加强技术创新和进步,进一步扩大贵州酒与其他酒在品质上的差距。切不可以静态的思想,固化自我的意识形态,重新步入故步自封的传统市场意识形态里,这将不利于贵州酒的发展。其实,品质酒回归的背后,是受全国名酒复苏的驱动。中国名酒分布地域广、覆盖产品风格多。既有贵州名酒、又有四川名酒、江苏名酒、安徽名酒、河南名酒等;既有酱香型名酒,也有浓香型名酒、清香型名酒、米香型名酒、兼香型名酒等等。这些名酒,其品质上都有着相当高的消费信赖度。如果贵州酒不进一步加快技术进步和创新,提高贵州酒在品质和口感上的与众不同,贵州酒的品质优势将逐渐缩小,进而构成新的竞争威胁。

习酒、茅台,无疑是靠不断技术进步,始终保持品质领先竞争优势的典型。“黔派浓香、习酒领创”对习酒来说,是技术创新和进步,对习酒品质提升的高度总结。“具有典型贵州浓香型白酒风格”,是在2007年11月“茅台集团习酒鉴评暨荣获驰名商标会”上,专家给予“习酒”的品鉴总结。著名白酒专家于桥教授在专家们对习酒的鉴评这样一结论到:浓香型习酒具有清亮透明、窖香幽雅、绵柔细腻、醇厚丰满、谐调爽净、回甜味长、风格独特的质量风格特征,突出了黔酒地域特色,生产工艺技术创新明显,坚持单粮与多粮结合,风味卓越不凡,感受与众不同;产品突出了“浓中显酱而不露”的典型风格,既不同于四川浓香,也不同于苏、鲁、豫、皖淡雅浓香;在生产工艺方面,坚持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架式制曲与老窖发酵工艺,使其更规范化和科学化。

茅台,在酱香工艺上的领导地位,与其始终保持传统工艺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有关。通过科研活动,探明了茅台酒有益健康的物质成分构成,其中可挥发物质成分达800多种,不可挥发物质成分为400多种;不仅为茅台酒的健康理念提供了翔实的科学依据,而且为引领中国白酒的健康发展树立了“标杆”;采用现代先进的高分析技术、纳米技术及微机勾兑应用技术指导生产,进一步地推进、提升了茅台酒传统、合理的酿造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同时,还于2004年实现了电话与计算机网络的“合而为一”,使陈酿酒库、制曲房的信息化管理增加了科技含量。这在科学控制、稳定提高茅台酒质量上,走在了全国白酒行业的前列;以设立开展茅台酒科学研究的“两个基金”、建立获得国家认可的“贵州茅台(白酒)检测实验室”及原已成立的中国白酒技术中心为产、学、研一体的平台,为搭载“神舟五号”的茅台酒酿造原料的科研,不断完善提高酒类产品质量验证体系水平,提供了先决的条件。

同时,在认识品质上,贵州酒一定要建立起相对性市场营销观。品质是保障、市场是基础、营销是手段,品牌是符号,贵州酒必须将这四者有机整合起来看待品质。切不可忽略市场、营销和品牌,只顾及产品品质,这样会加速贵州白酒的思想固化。“好酒也要勤吆喝”,再好的品质,不能卖出一流的市场份额和占有率,那只能是“闺中秀”,无人问津。“一流的品质、二流的市场、三流的营销”,是贵州酒当前的真实写照。贵州酒要在当前极其有利的市场背景下获得高速、高品质成长,必须在继续发挥品质超群优势的基础上,重点补缺市场、营销和品牌在战略和战术的“短板”,才有希望和可能。

再次,认识贵州酒的品质,一定是结合贵州独特的酿造环境、悠久的酿酒历史、丰厚的酿酒文化和独特的酿酒工艺,共同成就其贵州酒的高品质认知。也就是,贵州酒的品质,并非是质量过硬这么简单,更多是高消费附加值。强调贵州酒的品质,是贵州独一无二的酿酒自然环境(包括原生态自然山、水、空气和阳光等)、独一无二的酿酒传统工艺、独一无二的酿酒历史文化等共同决定了贵州白酒的品质超群。它是原料品质、工艺品质和消费品质,共同决定的综合品质。

以高品质构建贵州白酒未来市场竞争优势,已经成为贵州白酒企业的“共识”。愈来愈多的酒厂,已经意识到夯实企业和产品品质基础,是确保酒厂和品牌高成长品质发展的基础。在经历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期的“短暂浮燥”后,贵州白酒已经逐渐回到理性酿酒的轨道。即便是在主张新工艺白酒时代,贵州一些老牌名酒厂,因为盲目跟随新工艺白酒,曾放弃原本有着独一无二酿造工艺和超群品质的产品,短期内有过新工艺白酒的经历,看似对核心竞争优势的放弃,成为加速贵州名酒低沉的“原罪”。但,事物的辩证关系背后,却是这些名酒厂把经过长达20年以上窖藏的老酒保留了下来。比如说有着“中国兼香型白酒鼻祖”的贵州老八大名酒——“匀酒”、被看成是“董香型白酒开创者”的“董酒”,现在库存有千吨以上窖藏年限超过20年的传统工艺老酒。这是“资本”;也是“资产”,为“匀酒”和“董酒”出击未来品质酒市场竞争,奠定了可靠的品质保障!

品牌

有品无牌,是贵州白酒在当前市场竞争中的一个典型标志!

为什么这样说?“品”,指“品质”;“牌”,是“符号化价值”。品牌,是品质与符号化价值始终联系起来的一个消费识别符号。品质,是品牌的保障;符号化是品牌的区隔标志。“三鹿奶粉”,在消费者看来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奶制品品牌”。当2008年9月爆发“三鹿奶粉危机”以来,“三鹿”的品牌价值一落千丈,其根源就在于“三鹿”只注重品牌的符号化;而忽略了品牌的基础是品质所致。

贵州白酒,品质的社会公众信任度极高。这为“贵州白酒”在品牌消费时代,建立和提升市场竞争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贵州白酒,要建立品牌和提升品牌价值,有很大的基础优势。首先是贵州白酒的品质,消费者的信任度和依赖性都极高。我们只要加强品牌核心价值提炼、品牌形象塑造、品牌价值与众不同特征塑造和传播,贵州白酒的品牌和品牌价值都很容易建立起来”,贵州匀酒酒业有限公司张洪董事长这样认为:“随着消费者愈来愈追求品质生活,塑造有着相当社会责任感和公众信任度的品牌,是未来白酒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贵州白酒,其品质的社会公众信任不言而喻。但我们必须坦诚在市场、营销和品牌战略上的差距和不足。本着酿造高品质白酒的原则,加大在市场、营销和品牌上的补溢,贵州白酒品牌的塑造和竞争力提升,将不再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

贵州白酒,在品牌竞争上,已经开始进入了“革命时代”!并且这场由贵州名酒厂和贵州白酒产业集群区域掀起的“品牌革命”,比起贵州白酒历史上任何一次“变革”和“突围”,都表现得更加理性、深刻和与众不同!笔者以为,这是贵州白酒在顺应品质酒时代,围绕白酒市场竞争“最后一块堡垒”所进行的“品牌革命”!它的基础是贵州白酒一流的品质、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它的目标是建立品质酒竞争领导者地位;它的态度是理性的;它的方法是渐进的!

创新,成就“国酒茅台”连续9年跨越式增长!

国酒茅台,1998年注定成为一个“新起点”!不破除传统观念,就不会滋生新的力量!从1915年荣耀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到1949年荣誉“开国大典”国宴用酒,国酒茅台酒就以“外交酒”、“政治酒”和“文化酒”的形象被固化下来,以“国酒”尊享于世界范围!但正是这样的“荣誉”,也曾让国酒茅台误入“自我封闭”的思想境地,而有了在90年初期到中期的艰难,被有着四川酒的“六朵金花”之一的“五粮液”直追,不仅价格超过茅台,而且市场地位日益强大并大有与“茅台”争夺“国酒地位”的声势。

十字路口,“国酒茅台”选择了创新成就未来!从1998年开始,“国酒茅台”启动以品牌为核心的创新革命。“国酒茅台,喝出健康来”的品牌定位,迅即引起了全国白酒业的“争议”。尽管关于“国酒茅台健康理念”的争议,险些把“国酒茅台”推到了风口浪尖。但这场没有硝烟的“争议”,却把“国酒茅台”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推移到了一个新高度。审时度势,“国酒人”巧借“健康争议”,以“设立1000万健康基金”、与贵州省科学院共同建立国酒茅台科研体系以及关于国酒茅台与健康的科研报道等频频出招,让消费者愈来愈接受和认同“国酒茅台”与“健康”的关系,并愈来愈得到了消费者默认;持续的价格提升和年份酒的推出,彻底释放了“国酒茅台”的品牌价值。2007年,“国酒茅台”的价格回复到中国最贵白酒的地位,名副其实为“国酒”。超过800元售价的普通茅台酒、股票价格曾突破200元,在传统消费品牌来说,绝对是一个奇迹。当愈来愈多的消费者把“贵州茅台”视为奢侈品时,贵州茅台的国酒品牌价值也就被彻底释放出来。

习酒,以1998年加盟贵州茅台集团为“起点”,通过机制创新、文化创新和产品创新,激活了习酒品牌创新,可以说是贵州老牌名酒复苏的典型。“习酒”以“建设贵州浓香型白酒生产基地,精心打造贵州浓香型白酒第一品牌,执行浓、酱并举”的发展战略,通过建立统一的、完全的品牌核心理念以及确立习酒品牌营销传播理论,成功地打造了以独树一帜的“黔派浓香”风格为代表的、具有全国知名度名品牌核心竞争力的习酒品牌新体系。在创新企业文化方面,该公司通过确立和实践“无情不商”的经营理念和“诚信为本”的经营原则,有效提高了习酒品牌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诚信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匀酒,贵州老八大名酒中唯一与“中国老四大名酒”——董酒齐名的原生态兼香型白酒,其酱中带浓、陈香突出、顺喝尤在的口感,曾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但在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贵州白酒一片跟随四川酒浓香一统天下风向,不但丢掉了匀酒的本质,还丢掉了匀酒的品牌。2007年11月,随着由某投资商入主重新组建匀酒酒业以来,以“还原匀酒本质”的品牌创新之旅迅即展开。首先以还原匀酒酱头浓尾兼香品质;其次以还原匀酒本土市场区位竞争优势,从而获得匀酒品牌理性还原。经过约一年时间的“还原战略”,“匀酒”在贵州黔南本土市场的还原率已经突破40%以上,目前已经开始向贵州其他地区市场渗透。一向适应淡雅风格的黔西南市场,作为“匀酒”从黔南市场向贵州周边市场渗透的“第一站”开局良好,市场起跑速度喜人。

品牌,白酒业市场竞争的“最后堡垒”。从广告酒到概念酒,再到品质酒,白酒业经历了从浮燥向理性发展的渐变过程。随着消费者愈来愈理性和成熟,白酒业的品质酒时代是必然趋势。在品质酒时代,或者说在“喝酒时代”,品牌将成为符号化的消费价值和市场竞争焦点存在,并构成为一个酒厂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本或者资产。

品牌,是什么?品牌首先是“符号”,它是消费者识别和区隔消费选择的工具。喝高档酒,为什么选择喝“茅台”、“五粮液”或者是“水井坊”?答案就在于这些品牌赋予了消费者与众不同的高消费价值,或是“国酒的身份意义”、或者是“中庸之道”、或者是“高尚生活元素”等等。这就是品牌的符号化价值所在;其次,品牌是“承诺”。为谁承诺?为消费者;承诺什么?承诺售卖的价值、品质和信誉。

贵州白酒,将迎来以品质为核心的白酒品牌革命。面对日益表现强劲的名酒复苏势头,作为传统名酒集中的贵州白酒,以品牌革命迎合未来白酒市场竞争的需要,是选择,也是必然。深度发掘贵州名酒的文化基因和个性价值,是贵州白酒品牌革命首当其冲的事。“匀酒”是什么?笔者通过融合历史与时代的文化因子后发现,“匀”的本意是“均匀”和“协调”;引伸为“和谐”之意;同时,作为酱头浓尾的兼香型白酒,需要酱、浓两种香型的“协调”与“和谐”,完全表现出两种香型的和谐之美。“匀”,是一种分享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于是,便有了“知心好友、分享匀酒”的品牌新主张。这一品牌主张的出台,彻底改变了消费者对“匀酒”仅限于“都匀的酒”的传统记忆。在市场推广和品牌传播中,我们重点突出表现“匀酒”的“分享”、“均匀”与“和谐”之符号化价值,突破了原有的地域品牌概念。

■附:2008'贵州名酒

序号品牌企业名称所在地企业有所制

1贵州茅台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仁怀市国有控股

2茅台迎宾酒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贵州仁怀市国有控股

3茅台王子酒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贵州仁怀市国有控股

4习酒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公司贵州习水县国有控股

5贵州醇贵州醇酒厂贵州兴义市国有

6董酒贵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贵州遵义市股份制

7青酒贵州青酒集团有限公司贵州镇远县股份制

8金沙窖酒贵州金沙窖酒酒业有限公司贵州金沙县股份制

■数据来源:《CHina酒类营销研究院》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机制

制约贵州白酒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机制老化和体制僵化。这是近20年贵州白酒与四川白酒距离成几何倍拉大的关键所在。

贵州白酒,国有体系的酒厂占绝大多数。在计划经济时期,贵州白酒靠计划批条曾走过一段辉煌历程。但当步入市场经济,尤其是进入90年代中期以来,计划批条逐渐被市场经济所替换,取而代之的是市场竞争优势劣汰。贵州白酒对市场竞争的适应能力差,缺乏相当的市场营销和品牌意识,一些传统的国有酒厂因机制、体制和市场体系的制约,逐渐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原有的48个贵州名酒品牌中,最后只剩下贵州茅台酒孤军奋战。

不解决机制和体制上的问题,贵州白酒的前途难说。于是,贵州白酒的“革命”,把体制变革和创新作为首当其冲的重点,将贵州国有酒厂的机制创新和体制改革推向了一个“高度”!

贵州茅台,以贵州茅台酒厂为核心,率先启动贵州白酒国有酒厂体制改革“急先锋”。成功改制为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并于2000年由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上海捷强集团、贵州省轻纺集体工业联社、贵州茅台酒厂技术开发公司等企业共同发展起,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1年7月在上海交易所成功上市。标志着“贵州茅台”由一个完全国有企业转变国有资本控股、投资主题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机制和体制的创新,为贵州茅台创新市场、管理、产品等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仁国先生对此曾这样评价到:“贵州茅台‘投资主体一元’和‘一股独大’的局面未从根本上得以改变。为了建立一个能够与市场经济及竞争更加自如‘对接’的企业制度,我们相继推出了企业领导层年薪制、职工岗位绩效工资制、中层干部末尾淘汰制、一年一聘等一系列内部机制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各层级员工内在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推动了技术、工艺、质量、产品开发、文化建设、企业低成本扩张等各项工作的全面创新”!

习酒,以1998年加入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为契机,通过机制创新获得了8年跨越式发展。10年,对习酒来说,是一个10年创新累积。贵州茅台集团副总经理,茅台集团习酒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自力表示:“10年来,我与习酒公司的班子成员和广大员工一起,在原习酒市场基本丢失、企业债台高筑、流动资金匮乏等情况下,靠着内抓管理、外创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回并重新树起了习酒市场的大旗。2007年,习酒销售收入实现4.7亿,税金9000多万元,利润近3000万元。2008年1至8月,习酒公司实现销售、实现税金、上缴税金、实现利润与2007年同比相比分别增长88.54%、99.93%、93.55%和174.96%。”

一家负债累累、濒临破产的酒厂,如何凤凰涅槃?茅台集团习酒公司刘自力董事长在2008年9月20日举办的“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上说:1998年新企业成立至2008年8月止,习酒累计生产销售成品酒57891吨,实现销售24.64亿元,实现税金5.13亿元,上缴税金4.34亿元,实现利润1.38亿元。习酒的历史包袱和遗留债务减轻,偿还了原习公司银行贷款3.65亿元和其它债务7000多万元,向习水社保部门补缴老企业欠缴的“两金”1500余万元,员工人均年工资收入2007年达到3.69万元,是兼并当年的7倍多,实现了企业增盈,税收增长,员工增收。这一业绩的取得正是“习酒”十年体制变革和机制创新的结果。

董酒,曾经的“中国老四大名酒”和“贵州老八大名酒”,如今的新“贵州八大名酒”;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完全国有酒厂到今天的以民营资本为投资主体的股份制企业,贵州董酒完成了机制和体制上的完全创新。贵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易基刚先生坦言:“机制和品牌的老化使得董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董酒虽然在10年时间里一度淡出人们的视线,但仍让众多消费者念念不忘。他说,前几年的产品积压,却让董酒留下了近万吨12年到15年的陈年基酒。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万吨基酒不仅仅是董酒财富,也是白酒行业的财富。我们将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利用基酒开发一系列高端产品。”从2007年完全改制到2008年9月,“董酒高端品牌再造”成果显著,随着“国密董酒”全新上市、董酒地方标准获准通过、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识的获得、荣耀汤加王室专用酒------等等,“董酒”吹响了向中国高档白酒市场发力的“集积号”,已经成为全国白酒业关注贵州白酒的一个焦点和兴奋点!

鸭溪,这个被誉为“酒中美人”的“黔酒奇葩”,自2006年由北京银仓商贸有限公司(香港银基集团旗下子公司)控股以来,首期投入1200万元对原鸭溪酒业进行技术改造(拟到2015年累计投资10亿元新建10万吨鸭溪窖酒基酒生产基地)。2008年9月19日,历经2年时间历练的新“鸭溪窖酒”、“鸭溪典藏”(浓头酱尾兼香白酒)亮相遵义酒博会、立即引起了全国酒类经销商的青睐和关注!

机制创新,为贵州名酒出击未来名酒复苏潮和回归中国白酒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除了贵州茅台、习酒通过机制创新,获得了超越式发展,董酒、鸭溪等通过机制创新,已经步入新的发展轨道外,有着“中国酱头浓尾兼香型鼻祖”的“匀酒”,2007年12月由贵州某民营资本托管,新“匀酒”已经上市。目前以保持20%以上的复苏速度,正全力以赴复苏贵州本土市场;2008年8月,始建于80年代除的贵州林酒厂由某投资企业注资3000万元成功由集体所有制企业(原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改制为民营资本投资主体的股份制企业,目前相关生产基地改造、品牌创新等基础性工作进度明显,一个以“纯粹贵州、纯粹酱香”新星大曲酱香型品牌——“林酒”,将在万杰千策品牌营销顾问机构的全程塑造下亮相;“安酒”,2007年由广东汕头联美集团完全收购,新的贵州安酒酒业有限公司目前已经进入企业体系再造和品牌重塑的关键时期;青酒,作为贵州白酒业中改制较为成功的国有酒厂之一,2000年原贵州青溪酒厂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组建成立贵州青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已形成年产2万吨白酒,年实现收入达3.4亿元,实现利税3600万元,拥有固定资产2.39亿元的大型白酒企业集团。2007年,“青酒”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007年12月16日,贵州青酒集团总投资1.2亿多元,拟于2009年建成可年产60度大曲基础酒6000吨和新增成品酒生产能力10000吨的万顿白酒酿造基地正式开建,标志着贵州白酒又一个万吨级白酒生产基地;金沙窖酒,作为始建于30年代老国有酒厂,近年来通过产品和市场营销创新,在贵州本土中、低档酱香酒市场占据绝对领导者地位。为进一步在贵州酱香型白酒整体增长趋势强劲的条件下做大做强,金沙酒厂于2007年7月成功引进在煤化工、尿素等产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湖北宜化,改制贵州金沙窖酒酒业有限公司,完成从国有酒厂向现代股份制企业的机制转变。目前,投资7000多万元的一期技改工程已完成,将回沙酒生产能力从每年1000吨扩大到2000吨;拟到2012年10月,累积投资3.8亿,由2000吨扩大到1万吨。据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1至6月,金沙窖酒酒业实现销售收入6669万元,实现利润2221万元。预计2008年将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生产散回沙基酒2000吨,销售回沙酒1400吨,利润超过3000万元。

创新,源自机制的首先创新。“国酒茅台”、“习酒”先于贵州白酒其他名酒复苏,并愈来愈呈现出超强的市场竞争力优势,与其机制创新驱动的整体创新。作为传统行业的白酒业,传承是相对的,创新是绝对的。随着消费者日益变化的需求,一味地保守,就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市场需求,也就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习酒”在坚持传统浓香工艺的基础上,揉合贵州白酒业最具传统工艺优势的酱香酒工艺,通过酱香酒对浓香型白酒的品质改良和提升,以新的口感满足了白酒消费市场的新需求。从这种意义上说,“习酒”八年连续跨越式增长,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以创新思维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必然。

集群

产业集群,是贵州白酒整体优势扩张的主要形式!是贵州白酒2008年“革命”的重点!

产业集群,被经济学家形象地称为“经济马赛克”,也有人称为“块状经济”。遵义,这个被誉为“黔北明珠”的城市,白酒业愈来愈成为其块状经济的产业经济特点。在整个遵义地区版图上,由遵义董公寺到鸭溪镇,从仁怀到习水县习酒镇,大量酒厂和白酒类关联产业所构成色彩斑斓、块状明显的“经济马赛克”,愈来愈成为遵义区域经济的主要特点,这就是以白酒产业为核心的集群发展模式。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380个产业集群所产生的经济总量,占到全美约60%的份额。在美国绝大数州,都有一个或多个某类产业集群核心。其中,加州葡萄酒产业集群就是一个典型。在加州葡萄酒产业集群中,分布着680个葡萄酒厂和几千个独立的葡萄栽培者、制造葡萄储存设备、灌溉设备、采摘设备和桶、瓶、瓶盖和软木塞、标签等多种相关产品的企业,专业化的公共关系公司和相关广告商。同时,还包括与葡萄酒有关的许多地方机构,诸如葡萄酒产业局等等。

遵义,以白酒产业集群为核心的“经济马赛克效应”日益表现出来。

遵义,作为贵州白酒集群产业发展的重点,2007年确立了以“一大十星”为重点的黔北名酒基地发展模式,旨在加大贵州遵义黔北名酒产业集群发展,做大做强贵州白酒。遵义市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晓光指出:“白酒产业是遵义市具有较强优势的产业,是环境污染小、带动能力强的产业,要用改革的精神,整合资源、科学发展,创新机制、体制,改变落后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加快改革步伐,促进‘黔北酒’的跨越式发展;要坚持质量、保证信誉、既要保持‘黔北酒’风格,又要努力开发新品,打造一批名优品牌。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白酒企业的扶持力度和政策引导,为‘黔北酒’振兴创造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环境”。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6月,遵义市规模以上白酒工业生产白酒85970千升,同比增长31.19%;实现产值59.4亿元,同比增长43.83%;实现增加值38.31亿元,同比增长31.72%。其中“一大十星”白酒企业生产白酒54658千升,同比增长46.3%。实现产值52.76亿元,占年计划的65.7%,同比增长41.5%;实现增加值34.03亿元,同比增长29.58%;遵义市白酒规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7.3亿元,同比增长66.52%;实现利润32.64亿元,同比增长161.51%。其中,“一大十星”白酒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4.13亿元,同比增长66.8%;实现利润32.32亿元,同比增长162.1%。

白酒的文化知识篇10

[关键词]进口白兰地;中国市场;文化营销策略

白兰地,从狭义上理解是指由于葡萄发酵、蒸馏后得到高纯度酒精,再使用橡木桶储存而制得的酒类。从广义上理解则是以水果为原材料,在经过发酵﹑蒸馏﹑贮藏等工艺后酿造而成的酒类。我们日常所说的白兰地通常都是指由葡萄酿造而成的白兰地,若是以其他水果为原料而酿造而成的白兰地,应在前面加上水果的名称。白兰地产业无论是在生产、营销还是在消费过程中都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实际上,白兰地酒在中国也具有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它之所以不如白酒、啤酒的普及度高,很大程度是由于工艺局限以及宣传不足等原因造成的。近几年随着媒体宣传力度的加大,白兰地也逐渐出现在公众面前,成为了一种高端酒品。现阶段的白兰地市场,是一个集技术、传播与市场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本文以进口白兰地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现状为出发点,对进口白兰地在中国市场中的文化营销策略进行了分析。

1进口白兰地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现状

1.1以制度推动发展

在白兰地市场的不断发展下,各种类型的白兰地陆续向市场推出,并出现在各大超市、商场的柜台中,这些白兰地的质量鱼龙混杂,一些酒商为了牟取利益将一些质量不达标的白兰地向市场销售。针对这一现象,政府不得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白兰地市场进行规范。2003年,我国首次出台了法律法规用于规范白兰地酒的成分和比例,2006年继续出台标准用于规范白兰地的产地与产量,直到2008年,我国法律进一步对白兰地酒的年份进行了明确的定义,这些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足以表明我国对白兰地酒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同时,这对白兰地酒制造商也具有一些负面影响。2012年禁酒令等政策的颁布,使中高端白兰地酒在我国的市场占有份额不断缩水,尤其是对进口白兰地酒来说可谓是致命一击,这就刺激了白兰地就业改革的产生。而我国食品工业的“十二五”规划又提到必须将白兰地酒的发展划入重点规划项目,逐渐使用果酒来替代传统的粮食酒,这对于品质以及工艺都极其具有保障的进口白兰地酒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发展机遇。

1.2与国产白兰地差距逐渐缩小

在大多数消费者理念中,白兰地酒始终是进口的更为醇正,认为国产白兰地酒不管是在种植、酿造还是储藏等环节的工艺都无法与进口白兰地媲美。在白兰地酒领域中,一直以来都有“三分酿造、七分种植”这一说法,就拿种植这一环节来说,国产白兰地酒制造商无论是在管理方案、制造工艺还是在人员素质方面都不如国外酒庄。但正是由于消费者的这一理念,导致国产白兰地酒商的危机感加深,开始在制造工艺方面大下功夫,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内白兰地酒商所生产的白兰地酒在市场中大受好评。在最近几届的葡萄酒大赛中,各种重大奖项屡次被国内白兰地酒商所夺得。由此可见,以往在品质、特色等方面都占据明显优势的进口白兰地酒正在被国产白兰地逐渐拉近差距。

1.3市场回暖

根据2016年海关的统计数据得知,进口瓶装白兰地以及散装白兰地的进口数量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在前面三个季度中,瓶装白兰地酒的整体进口数量呈现出回温现状,而排名较前的进口国也未发生过大的变化,仍以法国为主。在进口数量方面,智利的增长率排名第一,新西兰的进口数量在2016年第四季度中也排到了第七位。而在国产白兰地酒方面,国家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1—6月,中国白兰地产量为2.21万升,同比前两个季度下降了4.54%,销售额达25.14亿元人民币,与前两个季度相比增长了0.53%。由此可见,国产白兰地酒也逐渐走出了销量低的阴霾。

2进口白兰地在中国文化营销上存在的策略性问题

2.1难以建立理想的品牌效应

当前市场中销售的进口白兰地酒种类十分多,并没有较为突出的品牌,存在品牌张力不足的问题。品牌对于任何一个产品来说都是一种形象代表的符号,消费者在看到品牌时立刻能够联想到它所对应的产品是什么,然而在现阶段的白兰地市场中,基本没有任何能够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品牌,它所给消费者呈现的仅仅是一个眼花缭乱的格局。对于商品来说,没有品牌便意味着不存在品牌效应,从而很难在消费者心中形成良好的口碑,并吸引忠实的消费者。

2.2产品诉求缺乏明确性,卖点分散

进口白兰地酒在进入我国市场的初期阶段时,人们对于它的印象主要为“高端酒品”,要想在中国市场中获得更大的份额,这一定位必须得到改变,必须针对不同的人群推出不同的产品,满足各层次人群的需求。我国大部分消费者对于白兰地酒的文化缺乏了解,难以分辨年份酒、陈酿、酒庄酒等专业术语,因此难以辨别价格定位是否符合产品定位。此外,大部分进口白兰地酒商都是以自我审美及需求为出发点来设计产品卖点,很少考虑中国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尽管酒庄背景、酿造工艺等内容时常出现在白兰地酒的宣传广告中,但是由于消费者普遍缺乏相关知识,导致这些宣传所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

2.3市场推广与广告宣传无法同步

大部分进口酒商在白兰地酒的广告宣传中未考虑到宣传力度,导致宣传效果不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来自各种途径的白兰地酒广告,消费者在不断的广告刺激下逐渐建立了对白兰地酒的深刻印象,尽管如此,消费者却无法获取这些白兰地酒的购买途径。而在口味方面,大部分进口酒商在产品设计时未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工作,仅以自己的喜好来判断中国人的需求,因此所推出的产品往往与中国消费者需求不匹配。在销售渠道方面,国外酒商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招商模式,如大型展销会等,而实际效果却微乎其微,甚至无法赶上人数规模仅为几十人的小型白兰地酒鉴赏会。

3进口白兰地酒在中国市场的文化营销策略

3.1将企业文化与产品特色相结合

进口白兰地在中国市场的文化营销无法离开企业以及产品自身文化的依托作用,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文化是最根本的指导纲要。企业必须让内部员工熟悉企业文化、产品文化以及产品的发展历程及属性特点,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员工之间的凝聚力。此外,在向市场推广进口白兰地酒时,酒商也应注意产品特色以及产品文化的推广,消费者只有了解了产品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才会进一步刺激消费欲的产生。

3.2将地方特色与产品文化相结合

白兰地酒不单是一种商品,同时也是一种地方特产,因此酒商必须站在地区的角度来促进白兰地酒的发展。在西方国家中,这一类成功案例已不是特例,如法国波尔多国际葡萄酒以及烈酒展览会的开展,不仅有效加强了各国葡萄酒文化的相互交流,同时也对当地葡萄酒文化的推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力。

3.3将产品文化与餐饮文化相结合

目前,国外白兰地酒商通常都是通过与酒店、KtV等娱乐场所进行合作的方式进行营销的,这些娱乐场所的服务员会向根据消费者需求介绍相应的白兰地酒,但大部分服务员均未受过专业的培训,对于白兰地酒的产品知识以及文化知识仅停留在表面,再加上国内白酒、啤酒的市场份额较大,导致这种营销模式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想加深消费者对白兰地酒的印象,国外酒商就必须针对自身品牌进行有效的宣传,并在传统营销渠道的基础上开通一些更具针对性的营销渠道,如白兰地酒餐吧、酒窖等场所。

4结论

综上所述,国内白兰地酒与进口白兰地酒在品质、特色以及口感等方面的差距都逐渐缩小,在这样一个充斥着竞争的市场中,酒商要想冲破障碍,就必须从文化营销的角度寻找到新的突破关口,提升自己在中国市场中的占有率,从而实现进口白兰地在国内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孙铭璐单位:张裕富郎多进口酒销售公司

参考文献:

[1]李艳,牟德华,康明丽,等.营销文化与葡萄酒的文化营销[J].酿酒,2014(5).

[2]王姣,冯仁德,邓俊超.葡萄酒文化营销模式的创新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27):229-230.